Ohayo元氣健康報:子宮頸圓錐切除術


長跑精神 
 制約反應   藥物信箱 
 美研究:脊椎軟骨問題未必需動手術   大陸流行斷骨增高術 殘酷美學當道 
 二手菸問題仍嚴重 婦女團體為菸害防制法請命   藥物減肥 教育程度越高越愛用 
 肝硬化患者日常保健   為何要做安寧療護 
 如何訂立行為規則?   青少年型脊注側彎 
 關節炎治療的新發展與最新趨勢(2)   長期照護與醫療體系合作 花蓮門諾樹立好典範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政策 再遭立院炮轟   免費流感疫苗 明起再擴大接種對象 
 登革熱疫情不減 破700例大關 
 
  子宮頸圓錐切除術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目的
作子宮頸圓錐切片的目的為診斷子宮頸癌及治療子宮頸癌IA期,它是從子宮頸外側到子宮頸內作圓錐狀的切片,取得切片後可用於判定有無惡性的變化,它也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
手術前準備
1.辦理住院手續,給予環境介紹。
2. 填寫手術及麻醉志願書,留取檢體做血液及生化檢查,並作心電圖及胸部X-光。
3. 手術前一晚12點以後禁食水及食物,手術當天早上6點須灌腸。
4. 皮膚準備(剃雉)---陰部的毛髮會剃掉。
5. 深呼吸及咳嗽—手術前應練習,以預防手術後肺擴張不全。
6. 手術當天更換手術衣,並脫下內衣褲,除去身上飾物。
7. 手術前打上點滴。
手術後注意事項
◎行半身麻醉則須禁食及平躺6-8小時,否則會造成手術後頭痛。
◎行全身麻醉則須禁食6-8小時,之後可先喝水,若無不適且須完全清醒才可進食。
◎留置導尿管,將於術後6小時後取出(視情況),移除後仍須注意在6小時內小便是否自解。
◎陰道若有塞紗布時,隔日醫師將協助取出。出院後所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治療4-6週後痊癒,2個月內勿有性行為,或劇烈活動如騎馬、有氧舞蹈、跑步等、多休息、勿作粗重的工作,勿提重物。
◎若治療後2週內有較多分泌物及少量出血,須使用衛生棉墊,並常常更換以保持清潔。
◎勿坐浴,勿陰道灌洗。
◎若有下列情形發生,請儘速回門診或急診就醫:大量出血(超過平常之經血量),發燒、分泌物有異味、嚴重腹痛。
◎定期作陰道抹片。


 
 
 
  長跑精神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位女士因為自我要求完美而活得很不快樂,不管做什麼事情,她總是要全力以赴。她的生活很緊繃,常常超時的工作。最一開始,她的成績跑在前面,但是當時間一久,她的心力開始耗竭,憂鬱焦慮的感受開始攻擊她。然後她變得自我懷疑,到最後整個放棄,什麼事也沒心情做了。這樣的模式一直重複,直到她對自己全然失去信心,陷入嚴重的憂鬱。
當筆者跟她會談多次之後,討論到她的工作哲學。她說:「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對嗎?不是應該這樣子做事嗎?」筆者告訴她,這樣子做事的方式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那要看妳的感受如何。如果妳盡全力工作,感覺自己每天都很緊繃,那麼這樣子做事就是錯的。如果妳盡全力工作,感覺每天很充實,不會有過度的緊繃感,那麼這樣子做事就是對的。
她不太能瞭解,反問說:「你的意思是說,可以不用全力做事嗎?」筆者回答說:「對」。筆者試著跟她解釋:「不管是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等等,這些都是長期經營才會有成果的。很少人是透過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努力,就得到很好的成果。這些領域的經營都像是跑馬拉松一樣。妳想要用衝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很快就沒有力氣了,當然沒有辦法達到目標。在這種情況底下,用80分的力氣來跑,反而才是盡全力。用100分的力氣來跑,反而是錯誤的作法了」。她點點頭。
在現代的社會裡,許多孩子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長大,每天都非常緊張。一旦發現有人的表現超過他,內心就有強烈的焦慮感。這種過度的焦慮感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緊繃的狀態容易讓人身心失調,出現許多生理症狀。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可能跟父母教育過度嚴格有關。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建立長跑的精神,勤奮但不會過度逼迫自己,每天有每天的進度,長期下來自然就會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制約反應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制約(conditioning)這個名詞在心理治療很常見,但是它的含意是什麼卻不容易從字面上看出來。制約原文conditioning,condition的含意是「條件」,所以conditioning也翻譯做「條件化」。條件化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含意是說:「當某個條件A出現後,B結果跟著發生了,帶給動物某些生理反應。這樣重複多次之後,A條件如果出現了,即使B結果沒有出現,動物還是會出現生理反應。這樣的生理反應單純是由A條件所引發的,所以稱之為條件化反應,也就是制約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會比較清楚,筆者喜歡在社區跑步,一天跑經某個巷道,突然某戶門口的狗吠聲大作,筆者嚇了一跳。因為是無預期的被驚嚇,焦慮的感受持續了數分鐘。這種情形一週內間歇的出現數次,那隻狗偶而在門口,偶而卻不在。某天筆者又跑經同一地點,未到那戶門口之前,筆者發現到自己肌肉緊繃,內心有一種緊張的感覺,相當警覺的朝著這戶人家門口注視,直至發現那隻狗不在,心情才稍微舒緩下來。
筆者在此過程中經驗到的感受就是“制約反應”,因為筆者並沒有真正的被狗吠,筆者只是經過同一個地點,看到熟悉的景物而已。所以,這巷道附近的景物就是條件A,之前筆者的經驗是看到了條件A出現後,結果就出現了結果B(被狗吠)。重複多次之後,即使這次結果B沒有出現,筆者單純只是看到條件A出現,內心就已經出現不少焦慮的反應了。這種反應就是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出現的原因是腦中儲存了過去許多的記憶,因此只要出現相關的線索,就會帶來情緒的反應。這樣的過程到最後有可能讓人活在一種想像的恐懼中,即使可怕的結果已經不會再發生了,當事人還是依然恐懼。許多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因為過去的生活經驗有許多不愉快的記憶,因此他們變得相當敏感。任何一點小刺激都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某甲從小父親就相當嚴厲,常會對他莫名的吼叫、毒打。某甲因為有這段成長的經驗,他對於別人的不友善就會特別的敏感。他在團體中不敢發言,如果講話了,而某人沒有什麼表情也不笑,他的內心就有一種恐懼感。如果有人反駁他的觀點,他的恐懼就更強烈了。對旁人來說,討論事情的時候有相反的意見,這本來就是正常的。但是對某甲來說,別人不笑的臉孔很快的就引發他對父親的恐懼經驗,導致他的情緒變得很緊繃。
許多人都認為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意志太脆弱了,所以才會生病,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不正確。如果一個人體質上比較敏感,容易記住許多恐懼的經驗,這並不是他的錯。如果一個人童年的經驗不良,容易勾起許多不愉快的制約反應,這也不是他的錯。任何人如果有敏感的體質,又加上不愉快的童年,要罹患憂鬱或焦慮症是相當容易的。


 
 
 
  藥物信箱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問: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劑型?
答:一、口服藥:
依醫師指示服用。若藥品用鋁箔紙包裝起來,使用時須將外包裝除去,否則會傷及食道。
二、液體口服藥:
使用時最好把藥液到入茶杯或湯匙中,避免以嘴巴就瓶口服用,以免造成藥液污染。另外,要遵守,醫師指示的劑量服用,特別是一些劇藥更要注意,因為劑量錯誤會引起藥物中毒,不可不慎。
三、眼用藥:為避免眼藥受污染,使用時容器勿接觸到睫毛或淚水。
四、皮膚外用藥:
須依醫師指示使用,塗抹時宜輕輕塗擦,勿用力過猛,以免刺激皮膚。只有在須促進血液循環下才可以加以按摩。對已擠出的軟膏不可再倒回容器,以防污染。
五、栓劑(座藥):
外用藥,使用於肛門或陰道,用時須將包在外面的塑膠封套剝除,由較粗的一端插入肛門或陰道。另外,可在栓劑表面塗上凡士林或植物油,便於插入。
問:服藥時須配服開水嗎?可否和其他飲料、茶或牛奶合用?
答:吃藥時喝開水,除了吞服容易外,也可使藥順利溶化,假如不服用開水,有可能藥會附在食道粘膜上,並釋放出來造成刺激,引起發炎。至於以茶、牛奶或飲料來代替開水則不被鼓勵。因為茶中含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而產生沈澱,造成含鐵藥劑功能削減,而飲料中所含碳酸,牛奶中所含蛋白質等,均有可能與部分藥品結合而造成藥效改變,因此不建議藥物與茶、牛奶或其他飲料合用。
問:舊的藥仍可繼續使用嗎?
答:藥是一種化學物質,長期不用的話,有效成份將分解,使藥效喪失,甚至變成有害物質,尤其是當保存不當時藥物更容易變質。一般而言,自醫院取回的藥宜於定時間內使用完畢,如有剩藥丟棄為宜,若堅持保存,最好放在陰涼乾燥處,當發現外觀上稍有變化就不可再服用了。特別是液體製劑,一旦混入雜菌,就會培養出菌類,相當危險,更要小心。其實開封的藥劑,即使外觀沒有改變,為安全起見,最慢六個月即不該再服用。


 
 
 
  美研究:脊椎軟骨問題未必需動手術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醫界研究發現,有類以骨刺問題的患者,並不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改善疼痛。研究報告指出,動手術雖可快速解決坐骨神經痛的問題,多半因椎間盤軟骨有裂痕而刺激坐骨神經的情況會自行復原。
但醫師也強調,患者仍可自行決定是否要動手術,因為目前手術進步,也並不危險。 這項研究在全美十一個州、十三所脊椎診療所共同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尾椎椎間盤軟骨有問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未必需要動手術。
這項研究鎖定有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進行研究,兩組人一組以動手術治療,另一組人則讓他們忍耐病痛。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兩組病患都感覺情況有改善,雖然動手術的病患在手術後立即感到疼痛已紓解。兩年之後,兩組病患當中有百分之七十感覺情況大為好轉,未動手術者情況並未更嚴重,動手術者也沒有嚴重的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有上百萬人受坐骨神經痛之苦,通常是臀部或是腿部的疼痛,嚴重者會坐立難安。估計每年都有近三十萬人動手術解決疼痛的問題。


 
 
 
  大陸流行斷骨增高術 殘酷美學當道  


  OHAYO特派記者
身高問題,仍是許多人很關心的一環!但如何增高,中西醫各有方法,不過,在中國大陸盛行「斷骨增高」法,竟得到大陸青年的青睞,這類「殘酷美學」擁有高風險,但仍得到年輕男女的高度接受,令醫界咋舌。
大陸年輕人行為或許保守,但思想可瘋狂的很!一些男生不滿170公分,甚至自嘲是「半殘」,深怕交不到女朋友。也因此,「斷骨增高」手術在大陸非常盛行,即使手術費高達200萬元,仍有年輕男女趨之若騖。
值得一提的是,斷骨增高術這類殘酷美學,卻在中國大陸盛行。一般消費者根本忽略了可能的手術風險。所謂「斷骨增高」,是將腿骨截斷,鑽鋼釘拉長,還要穿著肢體延長器3到6個月,一旦神經沒有接好,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大陸醫界正積極改善肢體延長器的功能,希望降低手術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上門詢問手術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女性佔了6成,且都是父母陪同買單。


 
 
 
  二手菸問題仍嚴重 婦女團體為菸害防制法請命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國內菸周防制成效頗佳,但仍有婦女團體認為,工作環境仍充斥二手菸害。為此,昨天婦女團體就前往立法院,替正在審議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加把勁,在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帶領下前往請願,表達他們希望通過「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菸」的決心。
菸害防制法實施以來,二手菸害明顯減少,許多餐廳甚至加入「無菸餐 廳」的行列,不憂心業績下滑。而這次的修法重點,主要放在第十五條有關「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菸」條文上,因協商沒有結果而排入表決程序。
婦女團體因而前往立院請願,呼籲立委支持通過。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表示,現在有菸商在立院遊說反通過法案,所以婦女團體也要來表達反菸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婦女團體完成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九的媽媽,過去一週仍有吸到二手菸的經驗,其中23.8%的媽媽幾乎天天吸到,而最常吸到二手菸的場合,第一是在工作場所,其次是在家中和外面的餐廳。


 
 
 
  藥物減肥 教育程度越高越愛用  


  OHAYO特派記者
好像沒有女生不嫌自己胖的?而根據一項有趣的調查,除了任何減肥方法都有人勇於嘗試之外,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使用藥物減肥的比例越高。根據成大醫院研究,國內有一成以上的女性曾經、或正在使用減重藥物,而且教育程度越高越喜愛藥物減重。而使用者多半只關心眼前是否有藥物副作用,卻忽略了長遠可能損害器官功能。
減肥早已成了「全民運動」!尤其是女性朋友,為了身材窈窕,再所不惜。但根據成大醫院調查研究,少吃、多動才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但仍有大多數的人選擇較為輕鬆的藥物減肥,而且人數與教育程度成正比。
成大醫院家醫科主任張尹凡指出,國內藥物減肥只核准兩種減肥藥被認可,但多數人使用藥物減肥,只關心腹瀉、頭暈等立即可見的副作用,卻忽略了長期服用對肝腎與心肺功能的影響。
醫師提醒,藥物減肥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停藥後相對容易復胖,假如一再重複減肥與復胖,身體將因為溜溜球效應而越來越難擺脫脂肪,標準速度建議一星期不要減重超過零點五公斤。


 
 
 
  肝硬化患者日常保健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蘇維文審閱
1. 肝硬化患者需生活規律,有充份的休息,不可熬夜,避免疲累及超過負荷之過份運動。
2. 請減少前去公共場所的機會,若有發燒、咳嗽、畏塞、四肢酸痛、腹痛、小便有灼熱感…等症狀,疑似有感染發炎的情形,應儘速就醫。
3. 飲食上少量多餐,以高糖、高熱量、高蛋白質食物為主,如:魚、肉、蛋、奶、豆,並需足夠的維生素,且應減少攝取油炸食物、鮮奶油…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但是若發生肝昏迷現象,則應立即限制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若有水腫及腹水症狀則需限制水份及鹽份攝取,鹽漬食品、醬菜、滷味、肉乾、魚乾等食品都在禁止之列。
4. 因凝血功能較差,注意有傷口流血時,應以較長的時間壓迫止血,並注意有無體內出血症狀如:血壓突然降低、臉色蒼白、頭暈、心跳變快、解黑色大便,如發現出血症狀需立即就醫。
5. 保持大便通暢,便秘易造成體內血清氨的升高而造成肝昏迷。醫師多會予患者協助排便的藥物使用,例如Lactulose。如病患腹瀉情形較嚴重,請先請教您的治療醫師,是否為治療藥物所引起,或是需調整藥物劑量。
6. 戒絕煙、酒以減輕肝臟負擔。
7. 定期追蹤,依照醫師指示治療,切勿私自服用藥物,增加肝臟負荷。
8. 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的患者,不要食用太乾、太硬、太粗糙或刺激性食物,以避免損傷而大出血,進食時請細嚼慢嚥。
9. 為預防牙齦出血,請使用軟毛牙刷,也可以紗布墊代替牙刷。


 
 
 
  為何要做安寧療護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十年來癌症持續蟬連國人十大死因第一,而這個數字正在持續增加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縱使走到人生最後一步,也都應該要維護基本的尊嚴和權利。
癌病到了末期不論生理、心理都將承受很大的煎熬,對病人和家屬來說,所需要的不是侵害性,而且更增加痛苦的治療,也不是放棄而不理會,需要的是尊重與體諒支持及減輕痛苦,希望能讓患者安然且無遺憾的逝去,家屬也能勇敢度過哀傷。


 
 
 
  如何訂立行為規則?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要替孩子訂立行為規則不應該太激進,漸漸的約束比較不會引起孩子的反彈。在訂立行為規則時,筆者通常會建議先將兩項行為列為重點行為,做好有獎勵,做不好有懲罰;其他的行為則是列為觀察行為,做好的有獎勵,沒做好也不懲罰。這麼做的原因是,一個孩子的問題行為往往不只一、兩樣,他可能有十項行為需要改進。如果我們規定十項行為都要改,而且做不到就要懲罰,這對孩子來說可能太難了,容易引起他的反彈。如果我們只列出兩項重點行為進行獎勵懲罰,而其他的觀察行為則單純用獎勵的,孩子就不會覺得太困難,就更容易接受規則了。
舉例來說,小全有五個行為缺點,第一是會偷錢,第二是會罵髒話,第三是不寫功課,第四是亂丟襪子,第五是不做家事。父母如果將前兩項行為列為重點行為,而將後三項行為列為觀察行為,他們可以訂立以下的規則:
一、 有偷錢行為,打十下屁股,禁止電動一週。沒有偷錢行為,每持續一個月,獎金50元。
二、 出現罵髒話的行為,每記錄一次就扣當天電動時間10分鐘(假設小全每天有45分鐘的電動時間)。
如果整天都沒有罵髒話,就增加電動時間15分鐘。
三、 八點以前寫完功課,獎金10元。沒有達到目標,沒有獎金也沒有懲罰。
四、 將髒襪子收到洗衣機,可以得到5分鐘的電動時間卡,這張卡可以在星期六、日使用。
五、 幫忙做家事(如:倒垃圾、洗碗….),可以累積點數卡,積滿10點,可以換一份炸雞。
因為重點行為有鼓勵也有懲罰,孩子會特別在意這個問題,要改變這個行為就會比較容易。觀察行為則是做好有獎勵,做不好沒懲罰,因此孩子也會樂於接受。如此一來,父母可以全面性的規範孩子的行為,但又不會讓孩子覺得這些規則太困難。一旦孩子的重點行為已經改變了,父母就可以挑其他的觀察行為來做重點行為,一點一滴的改善孩子個性了。


 
 
 
  青少年型脊注側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復健科 許薇庭復健師 黃光聖醫師
脊柱側彎在脊椎門診中算是常見疾病,但在孩童及青少年中,經常因沒有症狀而未引起注意,直到側彎角度變大,才被發現。不過,大部分病例都是輕微的,但因側彎有繼續惡化的可能性,故定期而長期的追蹤是非常重要的。要強調的是,發現有側彎,不一定要開刀治療,發育期的青少年,只要多運動,走路抬頭挺胸,就能避免脊柱側彎加劇。
  正常的脊椎由正面看,應是直線,若有向一側或二側彎曲,形成C型或S型,就稱為脊柱側彎,檢查很簡單,可向前彎腰,由背後觀察背部兩邊是否對稱,若懷疑有問題,就必須到醫院接受脊椎X光檢查,正確測量脊柱側彎程度。
  脊椎側彎的原因一是後天性脊柱側彎症,即由於影響脊柱姿勢所造成,主要的成因有姿勢不良,通常較輕微,故又稱功能性脊柱側彎,只要根本原因改善,側彎自然改善。
  其次是先天性脊柱側彎症,即脊柱本身出了問題,像是小兒痲痺,因為身體肌肉的發育不良或兩邊肌肉張力不等,形成脊柱側彎。
  但最常見的還是原因不明的青少年型脊柱側彎,特別是女生側彎比率遠高於男生,很多家長誤以為是孩子的姿勢不良或揹負過重的書包所造成,確切原因仍然不明。
  脊椎側彎除了影響發育美觀外,成年時容易導致脊椎退化性關節炎而腰酸背痛,若側彎發生於胸椎而彎曲度大時可能使胸廓容量減少,影響心肺功能。若以治療時期來說,青春期的治療效果最好。但因為該期間骨骼成長最快,也是脊椎側彎好發期。
  側彎的治療,必須考慮原因、年齡、部位及嚴重度,一般而言有下列方法:
  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側彎角度小於二十度的屬輕度,病人需注意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同時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觀察角度是否有惡化的情況。
  穿戴背架,側彎角度介於二十度四十度之間的中度患者,除運動治療外,必須穿背架矯正,背架並不能拉直脊椎,只能阻止側彎角度變大,爭取病患生長發育的時間,延後手術治療到發育完成後再實施,每三至六個月追蹤檢查一次。
  側彎角度若大於四十度,就需考慮手術治療,方法是將金屬桿或螺釘,裝置於側彎部位的脊椎上作為施力點,再施予矯正力以對抗畸形力,再以脊椎融合術,讓側彎部分的脊椎永遠連合在一起,由於目前手術方法及器械的進步,危險性已降低且效果大。


 
 
 
  關節炎治療的新發展與最新趨勢(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骨科 黃元龍醫師
〈補充療法〉
健保局去年適遇給付進口的「關節內注射潤滑液」〝玻尿酸〞(Hyahuronic Acid)對關節炎長年困擾,吃藥又不適合,卻又害怕手術的病患提供一項好消息。玻尿酸是經由生化科技提煉合成的高黏稠分子聚合物,不同於傳統類固醇的注射,玻尿酸是正常關節液中之重要成份,許多關節炎患者之關節液的彈性與潤滑度,在受損的軟骨表面形成保護膜,就像為引擎添加機油一般,可以減輕關節炎症狀。
另外,口服葡萄糖胺(Glucosamine Sulfate,商品名維骨力)是近來十分熱門的營養補充品,葡萄糖胺也是軟骨形成的重要成份,原理是軟骨細胞分泌軟骨組織時,因退化降低葡萄胺的成份,就像工廠的原料不足一樣,經由口服葡萄糖胺補充原料,使軟骨組織形成增加增厚軟骨,降低關節炎症狀。雖然臨床成效仍有爭論,但也提供長期受關節炎疼痛困擾的病患另一項選擇。
〈關節鏡手術〉
近十年來,關節鏡及相關設備儀器拜高科技所助突飛猛進,許多關節內病變可以捨棄傳統手術切開關節方式,改以幾個針孔,利用針孔攝影機及精細器械,清除關節炎患者關節內異物或發炎組織或破損軟骨面。對關節炎患者而言,是一大發明,降低傷害,縮短住院天數,甚至不須住院,即可完成治療。
〈尖端生物科技的軟骨細胞培養與軟骨移植〉
目前有新的手術技術與方法,對於年輕或小範圍的軟骨缺損提供很好的臨床成效。
(1) 軟骨細胞培養與軟骨修補
人類的關節軟骨細胞一旦發育成人就不再增生,受損之後也無法再行修補,這也是關節炎會日益退化嚴重的原因。許多科學家及基礎研究醫師以尖端生物科技,摘取人類之軟骨細胞在實驗室中培養,至一定數量後,再種入缺損之軟骨部位,使這些軟骨細胞重新發揮活力修補軟骨破洞,就像皮膚之傷口重新癒合一樣。但其中涉及許多複雜生物細胞機轉,仍有許多困難有待突破,可喜的是在臨床上使用的一些先驅病人成效,相當令骨科醫師振奮,咸認為這將是下一世紀膝關節炎治療上的重大突破。
(2) 軟骨移植
就像皮膚移植器官移植一樣,軟骨移植也是一項重大發明。許多年輕運動員或60歲以下的病人因為局部受傷或關節炎造成的軟骨缺損,無法以藥物治癒也不適合置換人工關節,就必須仰賴此一近年來新發明的軟骨移植手術來解決問題,否則,只能靜待膝關節炎日益惡化。
軟骨移植的原理是〝取有餘而補不足〞,手術中取下關節週邊健康而不受力的軟骨,移植在受損的軟骨部位,就如同在草坪邊挖起健康的青草種在中央部位的坑洞,使草坪重新恢復〝一片〞翠綠。
〈截骨矯正手術〉
對於關節磨損面積較大,局限在內或外側單一關節面的情形,可以考慮珍惜原有之關節,接受截骨矯正手術,而暫時不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截骨矯正手術將原先變形的關節調整成正常的角度,一方面可以矯正變形,同時又可以將壓力移轉到正常未受損之關節面受力範圍。手術後症狀可以解除,既可保有原有之關節,不須置換人工關節,又可重獲10至15年關節的使用時光。
〈人工關節的新境界與新設計〉
在上了年紀的病人,而且膝關節炎退化非常嚴重的情況下,只能藉助人工關節的幫助重新恢復行走的功能,減輕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雖然人工膝節是不得已的最後方法,但是臨床上仍然有許多病人是必須面對這種手術。為了減少人工關節的併發症,骨科醫師與科學家汲取過去二十年來的經驗,不斷改良人工關節的材質與設計,目前人工膝節手術已相當成熟,臨床成功率也在九成以上。
目前髖關節、膝關節、肩關節及肘關節之人工關節手術技術在本院關節重建中心的研究推廣,已經非常純熟,使用國際上最新發明手術技術,使復健更快,加上引進最新型進口特殊合金材質之人工關節,可蹲式人工膝關節…等新型人工關節設計,病患可在術後一至兩天內即可下床活動,早日重獲健康。
結語
膝關節炎是困擾許多人的長期退化疾病,因為軟體細胞受損之後,不能再生使得軟骨一旦開始磨損會日復一日,惡性循環情況逐漸惡化,如何阻止這個惡性循環,甚至恢復膝軟骨功能,近來骨科界有許多進展包括藥物關節注射液,關節鏡軟移植及人工關節。本院在各方面都能配合最新醫療技術,希望這些新進展能給本院病患更多幫助。


 
 
 
  長期照護與醫療體系合作 花蓮門諾樹立好典範  


  OHAYO特派記者
身心殘障的照顧是一輩子的事!但社會福利制度仍能負起收治、照護中重度身心障礙的需求,一直是有待改善之處。對此,花蓮門諾基金會結合醫療體系,提供東部身心障礙者很好的養護空間。近日在照護及醫療體系的合作下,花蓮縣參加今年全國身心障礙者游泳及地板滾球比賽,獲得多項冠軍,更凸顯出社會福利跨體系合作的最佳典範。
今年花蓮縣代表隊參加全國身心障礙者游泳及地板滾球比賽,一舉奪得東區初賽冠、亞軍;開放組全國冠軍、重障住民許正明獲得東區初賽冠軍、全國第三名,這項優異的表現,對長期照護中種度身障者的門諾基金會,是一項豐碩的成果。
門諾基金會一向致力身心障礙者各方的照顧,如今在成績上說話。該基金會執行長卓健表示,這是社會福利體系上,長期照護與醫療合作的溫馨成果。


 
 
 
  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政策 再遭立院炮轟  


  OHAYO特派記者
美國牛肉進口一波多折!針對美國牛肉品質屢屢出現漏洞,立法院美國牛肉進口決策調閱委員會昨表決通過,暫時停止美國牛肉進口。但衛生署則回應,強調當初重新開放的決策,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管理規範,美國牛肉安全可供科學確認,開放並無不當。
立法院美國牛肉進口決策調閱委員會今昨天以壓倒性表決通過「美國牛肉進口決策調閱報告」,指政府決策「專斷、不透明、屈服於美國壓力」,應暫時停止美國牛肉進口,檢討決策過程、追究官員責任。這項報告還須送立法院院會處理。
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長陳樹功表示,衛生署當初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管理規範,確定安全無虞下,才決定開放三十月齡以下、去骨、去內臟的美國牛肉重新進口台灣,行政處置適當。
至於報告指責衛生署違反立法院主決議,未向立法院報告並獲得同意後,就再度開放進口美國牛肉一事。陳樹功指出,衛生署在做任何行政處置前,是否一定得經過立法院同意,這是屬於憲政層次上的問題,但經向法界專家及大法官請教後,都認為兩者間並不衝突,因此,衛生署的開放決策並沒有疏失。


 
 
 
  免費流感疫苗 明起再擴大接種對象  


  OHAYO特派記者
年底是流感流行季節,但因今年冷的比較晚,相對之前推動的免費流感疫苗接種進度也出現些微落後。為此,衛生署決自自明(23)日起,再度擴大接種對象,開放三歲以下幼兒、六十歲以上成人、重大傷病等六類民眾免費接種。
明天起擴大接種對象包括:三歲以下幼兒、六十歲以上成人、健保重大傷病個案、國際航線的航空機組員、在地區級以上醫院及衛生局(所)協助服務的志(義)工及社區藥局藥師、醫事檢驗所醫檢師、學校護理人員。
衛生單位指出,在台灣,每年十一月下旬即進入流感的流行季節,耶誕節左右進入高峰,並可持續至隔年的二、三月。但因以色列月前曾傳出四老人接種後猝死的負面影響,今年第一波的免費流感疫苗施打情形並不理想。
根據統計,衛生署今年共採購二百二十四萬五千劑免費流感疫苗,自九月起開放第一波施打,提供六個月以上、兩歲以下幼兒及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醫護防疫人員免費接種,截至十一月中旬,成人僅接種一百零三萬劑,幼兒十八萬劑,整體接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點五,還有一半疫苗未打完。成人劑型約餘四十五至四十八萬劑,幼兒劑型約剩十八至十九萬劑。


 
 
 
  登革熱疫情不減 破700例大關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時序入秋,但根據衛生署疾管局公佈最新登革熱疫情,南部登革熱仍持續發威,最近一週共新增66個新病例,依據監測資料顯示,今年入夏以來,總計登革熱已突破七百例大關;對此,疾管局表示,日前疫情調查曾發現一名感染登革熱男子,仍在選舉後援會幫忙、忽略自我保護,應避免到人多的場所,以免傳染給他人。
依據疾管局最新疫情監測,入夏以來,本土登革熱病例數總計已有715例,雖與91年登革熱大流行期,只有六分之一的病例數,但最近一週新增66例,值得注意。
最近新增病例,主要以65歲以上老人為主,疾管局表示,登革熱在10月、11月達到疫情高峰之後,預測平均以每週增加50例的病例、從11月下旬開始疫情會逐步趨緩,雖然本週觀察病媒蚊指數有微幅稍降,不過還是提醒民眾防治登革熱不容輕忽。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化學治療簡介


孩子為什麼鑽牛角尖? 
 人類流感病毒H5N1疫苗   母嬰親善推動 
 散佈母乳哺育的種子   光田引進中部首部結合標準聽力室之「數位多功能健檢巡迴車」 
 原住民肝病罹患率高 肝病加強防治   公園按摩步道傷腳 易造成筋膜炎 
 有傷口應避免泡湯 湯泉泉質受關切   假脈優錠化驗結果出爐 屬含量不足、無有害成分 
 子宮頸圓錐切除術   長跑精神 
 制約反應   藥物信箱 
 美研究:脊椎軟骨問題未必需動手術   大陸流行斷骨增高術 殘酷美學當道 
 二手菸問題仍嚴重 婦女團體為菸害防制法請命   藥物減肥 教育程度越高越愛用 
 
  化學治療簡介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什麼是化學治療? 化學治療是使用化學藥物來殺死癌症細胞,大多數的癌症病患在接受治療的時候,都會接受化學或是放射線治療。癌症的化學治療有時是使用一種或多種的藥物,有時是與放射線作合併治療。癌細胞的生長是不受控制的,它不僅會不斷的生長,它也會侵犯到身體其他的部分,化學藥物的最大功能為阻止癌細胞生長以及繁殖的能力。其他它還有緩解癌細胞的生長、遏止癌細胞的擴散、減輕因為癌細胞引起的症狀等功能化學藥物是如何進入人體?化學藥物可以經由許多的方法進入人體之中,有時是使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有時是口服、或是肌肉注射、或是局部使用於需要殺死癌細胞的部位。前兩者,都是接觸到血液循環,所以會成為全身性的的化學治療。藥物會經由血液帶到每個癌細胞去作用,進而殺死癌細胞。但是相對的,正常細胞亦會遭受到波及,像體內的骨髓、腸胃道、生殖系統、和毛囊都含有正常快速分裂的細胞。所以,就會比較容易受到影響而產生出像掉頭髮、腸胃不適、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了。
醫師是如何選擇化學藥物呢?
通常醫師都會根據癌症的種類、生長的部位、侵犯的程度(癌症的分期)、病患當時的身體狀況、對病患的生理影響等作一個整體性的考量。化學藥物通常有一個週期性的給予,有的時候是一週,甚至一個月才打一次。整個療程有些是三個月有些長達三年。在整個的治療過程之中,醫師會視病人的反應而決定,通常採取間歇性的方式給予,因為要給身體一個休息的機會,讓身體產生新的正常細胞。但是實際上療程的長短還是要由您的醫師來加以評估。化學藥物會在哪裡注射?大部分,化學治療會在醫院的病房或是門診的化學治療室,有的也會在家中。依據病患的一般身體狀況、以及所給予藥物的種類而定。不過第一次作化學治療一定是在醫院之中。
再開始作化學治療之前您可以詢問醫師的問題:
※ 治療的目的是什麼?
※ 我會注射什麼樣的藥物?
※ 這樣的藥物有什麼副作用?我該如何處理?
※ 治療期間有多長?我要如何知道化學治療有沒有效果?
醫師會使用許多的方法來評估使用化學治療後的效果。包括身體檢查、抽血檢查、超音波掃瞄、或是X光檢查。您可以和醫師討論治療後的效果,一方面可以了解治療進展、一方面心理也可以較為踏實。有些病患並沒有發生副作用,所以就誤以為治療沒有效果,其實,副作用和治療效果並不是絕對,它是因人而異的,病患在治療前就需知道。


 
 
 
  孩子為什麼鑽牛角尖?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個國中孩子對於弟弟異常的嫉妒,他要求爸媽不能給弟弟“比較好”的待遇。例如:他到了國一才有腳踏車,他也要求小六的弟弟要到國一才能有腳踏車。但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父母要對他比較好,例如:父母給他跟弟弟的壓歲錢一樣多,他就覺得自己是哥哥,應該比較多,因此就偷弟弟的紅包來抗議。
當父母給弟弟一些合理的權利時,哥哥總是拿著放大鏡在檢查。一旦發覺不公平,反應就很激烈。他可能會哭鬧,甚至有時候喊著「我乾脆死掉算了」。父母只能從孩子口中知道,弟弟最近兩年的成績進步很多,帶給他很大的壓力。哥哥常覺得自己「很笨」、「什麼都不會」、「很爛」……。
當筆者跟這個小朋友會談的時候,發現孩子相當的聰明。他的課業成績雖然中等,但是他對於人際、時事的瞭解程度超過同齡的人。他喜歡歷史與跟棒球,談起來如數家珍。
當筆者問到他與弟弟的關係時,他常常說到弟弟成績很好,讓他壓力很大。所以他就常常要求爸媽「絕對公平」。當他說到這個地方時,他笑著說:「成績那麼好要死哦?給我壓力很大,所以我就是要鬧,鑽牛角尖」。筆者笑著問他:「你也覺得自己在鑽牛角尖?但你還是要這麼做?」他說:「他不要考那麼好就好了」。筆者知道這個孩子是相當容易緊張的,考試前兩個星期就會開始失眠,生活上如果遇到一些事情也會特別緊張。表面上他很喜歡開玩笑,但實際上他很容易緊張。
從弟弟成績開始變好之後,他的自尊就很低,常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為什麼這個孩子會鑽牛角尖呢?筆者的猜測是,孩子因為有明顯的焦慮特質,所以對許多事物容易有強烈的反應。考試輸給弟弟,讓這個孩子感到強烈焦慮,他覺得自己「功課輸了就全部輸了」。因為有強烈的焦慮感,這個孩子可能聯想到父母會比較喜歡弟弟而不喜歡他,然後他就會被丟棄了。即使父母再怎麼公平,這個孩子還是有強烈的不安。
心理諮商的過程試圖釐清問題,並讓父母瞭解孩子的情況。但要能徹底改善孩子的嫉妒問題,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持續的耐心與愛心。不斷的教育孩子,不要把課業成績當成唯一的標準。公平的對待兩個孩子,當孩子漸漸的懂事,就不再會那麼固執了。


 
 
 
  人類流感病毒H5N1疫苗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周虹


近兩年,禽流感H5N1病毒在亞洲各國引起禽類流感的大規模流行,特別是在柬埔寨、泰國、印度、越南和中國都發現了人類感染的例數逐漸增多的情況下,密切監控禽流感在人群中爆發流行的可能性及做好預防工作是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疾病管制系統在內的專家學者一起努力的目標。據報導,我國將在年底進口19萬劑H5N1疫苗,未來也將朝向自行生產該疫苗的方向進行。由於目前所施打的流感疫苗均來自已流行的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因此H5N1疫苗的上市在針對未來可能流行的新型流感的預防上將更具有意義。
H5N1屬於禽流感病毒的強毒株,該病毒感染人類亦造成多人死亡。當人類流感病毒和H5N1禽流感病毒同時感染人體時,產生適合在人群中傳播之突變株的可能性就會存在。新的突變株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具免疫力,因此被感染後所出現的臨床症狀也會比較嚴重。
2004年,國際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n Disease, NIAID)提供了sanofi pasteur和Chiron兩種參照病毒以供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產生免疫保護反應的穩定性。這種疫苗來自於滅活的H5N1流感病毒,是由美國的St.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應用反向的基因技術研發產生的。這種疫苗刺激人體產生保護性抗體的兩個重要抗原─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酵素均來自於越南病人體內分離的H5N1流感病毒A/Vietnam/1203/2004(H5N1)株,而疫苗病毒的其它蛋白質來自於實驗室培養的流感病毒A/PR/8/34株,對於血凝素中與毒力有關的氨基酸序列又做了進一步的修飾。這樣產生的重組病毒株在抗原性上與自然界分離的A/Vietnam/1203/2004(H5N1)是一致的,但具有安全性。即施打後刺激人體產生的保護性抗體可以預防同類型H5N1流感病毒的感染。該病毒經由雞胚獲得高滴度的H5N1重組病毒,純化去除非病毒成分,再經滅活除菌處理而製得。
這種疫苗用於人類禽流感病毒預防的臨床試驗是從2005年4月進入臨床試驗的首批實驗在451名18-64歲成人、10月又在65歲以上老人中進行。另一個類似試驗也在今年1月開始針對2-9歲的兒童進行,接下來還有一系列試驗依規劃進行中。
由於目前施打疫苗仍是預防病毒感染的最好方法,隨著預防禽流感的迫切性,相關疫苗研發和生產的需求壓力也在增加。我國疾病管制局在積極引進國外生產之H5N1疫苗的同時也在積極研發自己的疫苗,這對於解決國人需要無疑是一喜訊,我們期待自產疫苗的早日上市。


 
 
 
  母嬰親善推動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 產房 王慧芳護理師
醫院推動母嬰親善已有兩年之久,一年前全院上下也為母嬰親善的評鑑準備得如火如荼,今年也不例外。身為醫院產房的護理人員,在母嬰同室的推廣上,除了要具備基本的學理知識外,我想最重要的應該是保健工作者持有的態度。
在推動的這兩年中,每位護理人員都是從頭學習,因過去沒有產後照顧的臨床經驗,所以在兩年前產房每位護理人員必須準備產後相關照顧的學理,以充實這方面的專業與技術。為了推動母嬰親善政策,產房工作人員從單純只協助接生、照顧高危險妊娠孕婦、新生兒,還增加了產後照顧的部分。這對我們來說:大部分的心情是期待的、新奇的。但為了要做好,還是有一些害怕的感覺,畢竟那對我們來說是陌生的。
終於,在93年底產房整建後,煥然一新的硬體設備,讓我們充滿了期待、希望與動力,因為當時的產房是全院公認最美麗的單位,這讓我們以身在產房工作為傲。
然而,在推動母嬰親善的這兩年來,從產婦家屬、醫護人員所得到的回饋卻有不一。在政策的推動之下,我們依照產婦的意願配合母嬰同室及母乳哺餵。因為彼此觀念的落差,常常在照顧的過程中,讓產婦或家屬誤解我們24小時母嬰同室或完全純餵母乳(不給母乳以外的東西)的真意,這是我們最不願樂見的情形。
母嬰同室的優點很多,我們希望透過住院的過程中,新手爸爸媽媽能迅速地學習新生兒照顧方面的技巧,包括換尿布、餵母乳、觀察寶寶的一舉一動等,因唯有母嬰同室,才能知道寶寶的生活作息,如此一來,出院回家後與寶寶一起生活的適應度上較能提升。在哺餵母乳上,我們期許媽媽在住院期間(尤其初產婦),能夠學會親自哺餵母乳,母乳的優點大大多過配方奶,至於內容物的含量、差異,固定於本院產檢或曾參與本院舉辦的媽媽教室的媽媽,應該多少都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入院待產時才會選擇哺餵母乳。但是在執行面上,當產後母親產下寶寶的那一刻,已經是身心俱疲,有些堅持哺餵母乳的母親,仍然願意在產後4-6小時就哺餵母乳,剖腹產的母親忍著手術傷口的疼痛,還是拼了命的學習哺乳。但也有些產婦,因為多方面因素(身體疲累、家屬觀念、自覺奶水不足)便在一開始就放棄哺餵母乳,經過我們再次導正觀念,大多數的產婦都可以接受,而繼續哺餵母乳;而有少部分還是會要求以配方奶餵食。
其實經過這些照顧經驗,透過溝通,我們更懂得如何去了解產婦的需要,而彈性配合她們的身體狀況,選擇母嬰同室的時間;在哺餵母乳方面,不再一昧強調哺餵母乳的好處,而可以在衛教母乳好處及配方奶缺點後,給予他們自由決定的空間,在他們得到應有的尊重後,反而增加護病間的信任,更進一步去了解母嬰同室與純母乳哺餵的真諦,一同達到母嬰親善醫院的精髓。


 
 
 
  散佈母乳哺育的種子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 婦產科 葉家伶主任
一、樂得兒產房誕生,母嬰親善第一步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全球「母嬰親善醫院」運動,2001年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開始辦理母嬰親善醫院評鑑,而本院在張冠宇院長大力支持下, 於2004年改建樂得兒產房(LDR),重新規劃人性化動線,積極創造一個以「母乳哺育」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終於在2005年首次參與並通過母嬰親善醫院評鑑,成為台東唯一一家母嬰親善醫院,並獲選為全省唯一的母嬰親善優良代表。
二、正確堅定的觀念,健康生命的基礎
不適當的餵食行為,仍是全球兒童健康及生存的最大威脅。對大多數的嬰兒來說,前六個月純母乳哺餵,六個月之後添加營養的副食品並持續母乳哺育到兩歲(或兩歲以上)是健康的關鍵。為了推廣這「健康生命基礎」的信念,我們友善而主動的執行母嬰親善十大步驟,於是從位居第一線的產前門診團隊、置入大量母哺課程的親子教室、全省母哺網絡的電話諮詢員、24小時母嬰同室的產房到實戰經驗分享的母哺支持團體,都充滿了濃濃的母愛奶香!
三、奶粉的有害行銷與保護母乳哺育
唯美的廣告詞、免費的試用品、樣式豐富的贈品及專業醫療人員的錯誤代言,說服著台灣女性使用「聰明配方奶」給她們的寶寶;存在數百種配方奶品牌的台灣,猶如八國聯軍入侵,「保護母乳哺育」的觀念亟需被強化與倡導;而存在多年的錯誤觀念與作法,需要紮實的產前教育與友善的技能提供才得以導正,使孕產婦與寶寶真正得益,達到真誠交流與雙邊回饋!
四、早產兒母哺規劃與袋鼠式護理
除了婦產科在母嬰親善的著力,小兒科醫師與早產兒母親的母哺會談、擠乳規劃、團隊指導模式、袋鼠式護理、母乳庫等等都是未來努力的重點。早產兒母親的乳汁堪稱「液體黃金」,此液體黃金對早產兒的高度助益已有諸多實證證實;而早產兒袋鼠媽媽與寶寶在肌膚接觸、親子連結的過程中,媽媽也得到相對的釋放、安慰與自信!因此早產兒母哺規劃與袋鼠式護理是在今年評鑑後努力的重點!
五、母嬰親善的推廣美學
每個兒童都有權利獲得最高標準的健康,母嬰親善醫院的醫護人員應有科學性、不受商業利益左右的正確觀念,教育而不是批判,支持而不是強迫,友善且主動地提供知識與技能給每個家庭。母乳哺餵並不只是食物的餵養,它牽涉到母嬰的健康、家庭與醫院的價值觀、社會國家的發展。唯有堅持才有進步,讓台東唯一母嬰親善醫院的我們為台東母嬰健康把關,把母嬰親善的價值與重要傳送到台東家家戶戶,讓母哺成為台東文化的一部份。


 
 
 
  光田引進中部首部結合標準聽力室之「數位多功能健檢巡迴車」  


   OHAYO特派記者
【光田沙鹿訊】光田綜合醫院為了提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勞工朋友,一部全方位的職病篩檢利器,特別斥資全新打造了中部地區首部結合「標準聽力檢查室」與「數位X光攝影機」的「數位多功能健康巡迴車」,並於11月23日星期四早上舉行剪綵啟用儀式,剪綵儀式中也特別邀請弘光科技大學附設托兒所大班的學童,巧扮各行各業的勞工朋友,如穿著圍兜裙與高帽的廚師、英俊挺拔的警消人員、穿裙子套裝的上班族、拿圓鍬戴工廠帽的勞工與戴斗笠穿雨鞋的農夫等,共同與王乃弘院長、陳宗瀛副院長及護理部劉麗芳主任進行剪綵儀式,並讓小朋友親自來場勞工健檢初體驗,一來可體會父母工作的辛勞,二來也可以讓他們懂得關心父母健康,參與活動的幼稚園學童也感到新奇又興奮;此外當日光田綜合醫院也特別舉辦全民免費的「音」檢活動,冀望透過專業的標準聽力檢查與護理人員解說,除讓民眾瞭解「音檢」的重要外,也呼籲民眾勿忽略聽力的健康,並學得正確的保護與關心聽力之道。
光田綜合醫院院長王乃弘表示,根據行政院勞委會的統計,勞工十大死因前三名分別是癌症、事故傷害及慢性肝病與肝硬化,其中「肝癌」與「肺癌」分別高居勞工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與第二位,而長期被忽略的「聽力損害」在近年來更竄升為成長最快速的職病之ㄧ。其實在本院歷年來協助各公司行號定期為勞工或員工進行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對於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佳、工作壓力大的員工與主管,或像清潔隊員、工程建築人員、業務人員習慣工作後聚餐飲酒等的族群,都是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炎的高危險群;而似粉塵較多或二手菸充斥的工作環境,也較易造成肺部疾病甚至是肺癌;此外以前常被忽略的聽力問題,也因為長年工作傷害的累積後,漸漸也有越來越多勞工出現「聽力損害」的情形,而這是由於在高分貝的噪音環境中長時間且長期的工作,如鋼鐵廠、製造廠、建築工地、機場甚至是長年在繁忙路口指揮交通等工作環境,都會影響到聽力健康,且一般人也對「聽力檢測」健檢項目感到十分陌生,有鑑於此,為了讓辛苦打拼經濟的勞工朋友能及時的全面掌握身體健康狀況,本院特別全新打造中部首部結合「標準聽力檢查室」與「數位X光攝影機」的「數位多功能健康巡迴車」,並提供到廠的健檢服務,藉此提供廣大勞工朋友一部多元的職病篩檢利器,畢竟健康的身體才是一切幸福的根基,因此也呼籲不僅是勞工朋友,就連一般民眾也千萬別忽略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


 
 
 
  原住民肝病罹患率高 肝病加強防治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苗栗山區原住民部落,因長期生活習慣因素,罹患肝病比例居全國之冠,為此,肝病防治基金會決採取流行病學抽樣研究的方式,自二十五日將針對泰安鄉、南庄以及獅潭鄉等偏遠鄉鎮民眾施行抽血檢驗,徹底瞭解原住民肝病情況,用來加強預防工作。
根據苗栗縣泰安鄉衛生所篩檢結果發現,泰安鄉原住民是肝病高罹患率的地區,不論是B肝或是C肝,帶原率都遠高於全國平均值。
為此,肝病防治基金會特地規劃一套山地鄉保肝篩檢計畫,第一站選定泰安鄉,決自週六起展開篩檢工作,用以防治肝病工作。


 
 
 
  公園按摩步道傷腳 易造成筋膜炎  


  OHAYO特派記者
腳底穴道按摩,深受許多人的青睞,即使痛的要命,但因刺激人體各部位的反射區,確能達到一些效果,而頗受歡迎。但你知道嗎?在一些公園裡所舖設的卵石「健康步道」,原本是許多人用以DIY的腳底按摩工具,但因石材和施工方法錯誤,很容易造成足部受創。醫師甚至批評,這根本是「危險步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骨科醫師曾永輝主任即表示,門診經常遇到抱怨腳底疼痛或腳踝受傷的病患,特別是老人家。問診時患者都表示沒有跌倒或受傷,也不是鞋子不適引起,後來發現原來是到公園踩健康步道引起。
醫師解釋,人體足部有一層脂肪,有如雞爪皮下的膠質,目的在保護足部骨骼,年紀大後,足下脂肪層會變薄,當腳底受到外力或壓迫時,缺乏脂肪層保護,外力就會直接傷及骨骼,特別是老人家骨質疏鬆,最好避免去踩「健康步道」,以免造成筋膜發炎。
對此,忠孝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威達也指出,復健科也經常遇到踩健康步道受傷的患者,為此,他還特別去查訪附近公園的「健康步道」,發現大多數都不合格。那些卵石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表面不夠圓潤,有些石子還有銳角,加上工法不對,以混凝土固定在地上,卵石受力時無法移動,直接壓迫到骨骼,「健康步道」有如「危險步道」。


 
 
 
  有傷口應避免泡湯 湯泉泉質受關切  


  OHAYO特派記者
天氣轉涼了!又到了泡湯的好季節。不過,一位媽媽帶著年僅5歲大的女兒,到北投親水公園的露天溫泉泡湯,不料才泡了5分鐘,女童就開始哭喊,這時發現女童臀部潰爛一片,懷疑是溫泉酸鹼值太酸而受傷,衛生局專程前往檢測,以釐清真相。
拉下女兒的褲子,10天前因泡湯而造成臀部潰爛的傷口,尚未痊癒。蔡小姐質疑,北投公園裡的路天溫泉水質過酸。
針對泡湯發生這起意外,溫泉管理員表示不知情,但水質每天營業前都有做檢測,酸鹼值平均在6.8,屬於合理範圍,沒有偏酸。對此,皮膚科醫師提醒,如外表有傷口,最好避免泡湯,以免造成傷口潰爛;至於這位小朋友究竟是被燙傷還是因泉質過酸而受傷,還待釐清。


 
 
 
  假脈優錠化驗結果出爐 屬含量不足、無有害成分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南部醫療體系出現「脈優錠」假藥事件,經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後,發現這兩批假藥的成分,屬於「藥效含量不足」的有藥效假藥,所幸成份分析,並沒有其他有害成分。對此,衛生署表示,經地方衛生單位追蹤訪視有關病患後,所幸並無傳出有不良反應個案,目前偽藥已經全部回收,整起案件檢調單位持續積極偵辦當中。
脈優錠被假冒,並出現在醫療通路中給病人服用,引起醫界關注。民眾擔心吞下肚的偽藥有害健康。但經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檢驗的結果,發現假藥只是藥效含量不足,並非無藥效假藥,也沒有其它黑心有害成分。
這項檢驗結果一掃大家原先擔心的假設,深怕服用後會有其他後遺症。但針對假藥藥效成分不足部分,是否會對病患療程造成影響,衛生署強調,應由醫師針對個別病人的病情去做判斷;而初步經華濟醫院、地方衛生所也已經追蹤、訪視相關病人結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病患因此出現不良反應。


 
 
 
  子宮頸圓錐切除術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目的
作子宮頸圓錐切片的目的為診斷子宮頸癌及治療子宮頸癌IA期,它是從子宮頸外側到子宮頸內作圓錐狀的切片,取得切片後可用於判定有無惡性的變化,它也是婦科常見的手術之一。
手術前準備
1.辦理住院手續,給予環境介紹。
2. 填寫手術及麻醉志願書,留取檢體做血液及生化檢查,並作心電圖及胸部X-光。
3. 手術前一晚12點以後禁食水及食物,手術當天早上6點須灌腸。
4. 皮膚準備(剃雉)---陰部的毛髮會剃掉。
5. 深呼吸及咳嗽—手術前應練習,以預防手術後肺擴張不全。
6. 手術當天更換手術衣,並脫下內衣褲,除去身上飾物。
7. 手術前打上點滴。
手術後注意事項
◎行半身麻醉則須禁食及平躺6-8小時,否則會造成手術後頭痛。
◎行全身麻醉則須禁食6-8小時,之後可先喝水,若無不適且須完全清醒才可進食。
◎留置導尿管,將於術後6小時後取出(視情況),移除後仍須注意在6小時內小便是否自解。
◎陰道若有塞紗布時,隔日醫師將協助取出。出院後所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治療4-6週後痊癒,2個月內勿有性行為,或劇烈活動如騎馬、有氧舞蹈、跑步等、多休息、勿作粗重的工作,勿提重物。
◎若治療後2週內有較多分泌物及少量出血,須使用衛生棉墊,並常常更換以保持清潔。
◎勿坐浴,勿陰道灌洗。
◎若有下列情形發生,請儘速回門診或急診就醫:大量出血(超過平常之經血量),發燒、分泌物有異味、嚴重腹痛。
◎定期作陰道抹片。


 
 
 
  長跑精神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位女士因為自我要求完美而活得很不快樂,不管做什麼事情,她總是要全力以赴。她的生活很緊繃,常常超時的工作。最一開始,她的成績跑在前面,但是當時間一久,她的心力開始耗竭,憂鬱焦慮的感受開始攻擊她。然後她變得自我懷疑,到最後整個放棄,什麼事也沒心情做了。這樣的模式一直重複,直到她對自己全然失去信心,陷入嚴重的憂鬱。
當筆者跟她會談多次之後,討論到她的工作哲學。她說:「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對嗎?不是應該這樣子做事嗎?」筆者告訴她,這樣子做事的方式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那要看妳的感受如何。如果妳盡全力工作,感覺自己每天都很緊繃,那麼這樣子做事就是錯的。如果妳盡全力工作,感覺每天很充實,不會有過度的緊繃感,那麼這樣子做事就是對的。
她不太能瞭解,反問說:「你的意思是說,可以不用全力做事嗎?」筆者回答說:「對」。筆者試著跟她解釋:「不管是工作、學業或人際關係等等,這些都是長期經營才會有成果的。很少人是透過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努力,就得到很好的成果。這些領域的經營都像是跑馬拉松一樣。妳想要用衝百米的速度跑馬拉松,很快就沒有力氣了,當然沒有辦法達到目標。在這種情況底下,用80分的力氣來跑,反而才是盡全力。用100分的力氣來跑,反而是錯誤的作法了」。她點點頭。
在現代的社會裡,許多孩子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長大,每天都非常緊張。一旦發現有人的表現超過他,內心就有強烈的焦慮感。這種過度的焦慮感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緊繃的狀態容易讓人身心失調,出現許多生理症狀。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可能跟父母教育過度嚴格有關。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建立長跑的精神,勤奮但不會過度逼迫自己,每天有每天的進度,長期下來自然就會看到努力的成果了。


 
 
 
  制約反應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制約(conditioning)這個名詞在心理治療很常見,但是它的含意是什麼卻不容易從字面上看出來。制約原文conditioning,condition的含意是「條件」,所以conditioning也翻譯做「條件化」。條件化是什麼意思呢?它的含意是說:「當某個條件A出現後,B結果跟著發生了,帶給動物某些生理反應。這樣重複多次之後,A條件如果出現了,即使B結果沒有出現,動物還是會出現生理反應。這樣的生理反應單純是由A條件所引發的,所以稱之為條件化反應,也就是制約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會比較清楚,筆者喜歡在社區跑步,一天跑經某個巷道,突然某戶門口的狗吠聲大作,筆者嚇了一跳。因為是無預期的被驚嚇,焦慮的感受持續了數分鐘。這種情形一週內間歇的出現數次,那隻狗偶而在門口,偶而卻不在。某天筆者又跑經同一地點,未到那戶門口之前,筆者發現到自己肌肉緊繃,內心有一種緊張的感覺,相當警覺的朝著這戶人家門口注視,直至發現那隻狗不在,心情才稍微舒緩下來。
筆者在此過程中經驗到的感受就是“制約反應”,因為筆者並沒有真正的被狗吠,筆者只是經過同一個地點,看到熟悉的景物而已。所以,這巷道附近的景物就是條件A,之前筆者的經驗是看到了條件A出現後,結果就出現了結果B(被狗吠)。重複多次之後,即使這次結果B沒有出現,筆者單純只是看到條件A出現,內心就已經出現不少焦慮的反應了。這種反應就是制約反應。
制約反應出現的原因是腦中儲存了過去許多的記憶,因此只要出現相關的線索,就會帶來情緒的反應。這樣的過程到最後有可能讓人活在一種想像的恐懼中,即使可怕的結果已經不會再發生了,當事人還是依然恐懼。許多焦慮症、憂鬱症患者,因為過去的生活經驗有許多不愉快的記憶,因此他們變得相當敏感。任何一點小刺激都會引起他們強烈的情緒反應。例如:某甲從小父親就相當嚴厲,常會對他莫名的吼叫、毒打。某甲因為有這段成長的經驗,他對於別人的不友善就會特別的敏感。他在團體中不敢發言,如果講話了,而某人沒有什麼表情也不笑,他的內心就有一種恐懼感。如果有人反駁他的觀點,他的恐懼就更強烈了。對旁人來說,討論事情的時候有相反的意見,這本來就是正常的。但是對某甲來說,別人不笑的臉孔很快的就引發他對父親的恐懼經驗,導致他的情緒變得很緊繃。
許多人都認為憂鬱症、焦慮症患者意志太脆弱了,所以才會生病,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不正確。如果一個人體質上比較敏感,容易記住許多恐懼的經驗,這並不是他的錯。如果一個人童年的經驗不良,容易勾起許多不愉快的制約反應,這也不是他的錯。任何人如果有敏感的體質,又加上不愉快的童年,要罹患憂鬱或焦慮症是相當容易的。


 
 
 
  藥物信箱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問: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劑型?
答:一、口服藥:
依醫師指示服用。若藥品用鋁箔紙包裝起來,使用時須將外包裝除去,否則會傷及食道。
二、液體口服藥:
使用時最好把藥液到入茶杯或湯匙中,避免以嘴巴就瓶口服用,以免造成藥液污染。另外,要遵守,醫師指示的劑量服用,特別是一些劇藥更要注意,因為劑量錯誤會引起藥物中毒,不可不慎。
三、眼用藥:為避免眼藥受污染,使用時容器勿接觸到睫毛或淚水。
四、皮膚外用藥:
須依醫師指示使用,塗抹時宜輕輕塗擦,勿用力過猛,以免刺激皮膚。只有在須促進血液循環下才可以加以按摩。對已擠出的軟膏不可再倒回容器,以防污染。
五、栓劑(座藥):
外用藥,使用於肛門或陰道,用時須將包在外面的塑膠封套剝除,由較粗的一端插入肛門或陰道。另外,可在栓劑表面塗上凡士林或植物油,便於插入。
問:服藥時須配服開水嗎?可否和其他飲料、茶或牛奶合用?
答:吃藥時喝開水,除了吞服容易外,也可使藥順利溶化,假如不服用開水,有可能藥會附在食道粘膜上,並釋放出來造成刺激,引起發炎。至於以茶、牛奶或飲料來代替開水則不被鼓勵。因為茶中含單寧酸,會與鐵質結合而產生沈澱,造成含鐵藥劑功能削減,而飲料中所含碳酸,牛奶中所含蛋白質等,均有可能與部分藥品結合而造成藥效改變,因此不建議藥物與茶、牛奶或其他飲料合用。
問:舊的藥仍可繼續使用嗎?
答:藥是一種化學物質,長期不用的話,有效成份將分解,使藥效喪失,甚至變成有害物質,尤其是當保存不當時藥物更容易變質。一般而言,自醫院取回的藥宜於定時間內使用完畢,如有剩藥丟棄為宜,若堅持保存,最好放在陰涼乾燥處,當發現外觀上稍有變化就不可再服用了。特別是液體製劑,一旦混入雜菌,就會培養出菌類,相當危險,更要小心。其實開封的藥劑,即使外觀沒有改變,為安全起見,最慢六個月即不該再服用。


 
 
 
  美研究:脊椎軟骨問題未必需動手術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醫界研究發現,有類以骨刺問題的患者,並不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改善疼痛。研究報告指出,動手術雖可快速解決坐骨神經痛的問題,多半因椎間盤軟骨有裂痕而刺激坐骨神經的情況會自行復原。
但醫師也強調,患者仍可自行決定是否要動手術,因為目前手術進步,也並不危險。 這項研究在全美十一個州、十三所脊椎診療所共同參與。研究結果顯示,尾椎椎間盤軟骨有問題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未必需要動手術。
這項研究鎖定有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進行研究,兩組人一組以動手術治療,另一組人則讓他們忍耐病痛。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兩組病患都感覺情況有改善,雖然動手術的病患在手術後立即感到疼痛已紓解。兩年之後,兩組病患當中有百分之七十感覺情況大為好轉,未動手術者情況並未更嚴重,動手術者也沒有嚴重的後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有上百萬人受坐骨神經痛之苦,通常是臀部或是腿部的疼痛,嚴重者會坐立難安。估計每年都有近三十萬人動手術解決疼痛的問題。


 
 
 
  大陸流行斷骨增高術 殘酷美學當道  


  OHAYO特派記者
身高問題,仍是許多人很關心的一環!但如何增高,中西醫各有方法,不過,在中國大陸盛行「斷骨增高」法,竟得到大陸青年的青睞,這類「殘酷美學」擁有高風險,但仍得到年輕男女的高度接受,令醫界咋舌。
大陸年輕人行為或許保守,但思想可瘋狂的很!一些男生不滿170公分,甚至自嘲是「半殘」,深怕交不到女朋友。也因此,「斷骨增高」手術在大陸非常盛行,即使手術費高達200萬元,仍有年輕男女趨之若騖。
值得一提的是,斷骨增高術這類殘酷美學,卻在中國大陸盛行。一般消費者根本忽略了可能的手術風險。所謂「斷骨增高」,是將腿骨截斷,鑽鋼釘拉長,還要穿著肢體延長器3到6個月,一旦神經沒有接好,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大陸醫界正積極改善肢體延長器的功能,希望降低手術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上門詢問手術的平均年齡只有23歲,女性佔了6成,且都是父母陪同買單。


 
 
 
  二手菸問題仍嚴重 婦女團體為菸害防制法請命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國內菸周防制成效頗佳,但仍有婦女團體認為,工作環境仍充斥二手菸害。為此,昨天婦女團體就前往立法院,替正在審議的「菸害防制法」修正案加把勁,在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帶領下前往請願,表達他們希望通過「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菸」的決心。
菸害防制法實施以來,二手菸害明顯減少,許多餐廳甚至加入「無菸餐 廳」的行列,不憂心業績下滑。而這次的修法重點,主要放在第十五條有關「公共場所室內全面禁菸」條文上,因協商沒有結果而排入表決程序。
婦女團體因而前往立院請願,呼籲立委支持通過。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表示,現在有菸商在立院遊說反通過法案,所以婦女團體也要來表達反菸訴求。 值得注意的是,婦女團體完成一項調查,顯示有六成九的媽媽,過去一週仍有吸到二手菸的經驗,其中23.8%的媽媽幾乎天天吸到,而最常吸到二手菸的場合,第一是在工作場所,其次是在家中和外面的餐廳。


 
 
 
  藥物減肥 教育程度越高越愛用  


  OHAYO特派記者
好像沒有女生不嫌自己胖的?而根據一項有趣的調查,除了任何減肥方法都有人勇於嘗試之外,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使用藥物減肥的比例越高。根據成大醫院研究,國內有一成以上的女性曾經、或正在使用減重藥物,而且教育程度越高越喜愛藥物減重。而使用者多半只關心眼前是否有藥物副作用,卻忽略了長遠可能損害器官功能。
減肥早已成了「全民運動」!尤其是女性朋友,為了身材窈窕,再所不惜。但根據成大醫院調查研究,少吃、多動才是減重的不二法門,但仍有大多數的人選擇較為輕鬆的藥物減肥,而且人數與教育程度成正比。
成大醫院家醫科主任張尹凡指出,國內藥物減肥只核准兩種減肥藥被認可,但多數人使用藥物減肥,只關心腹瀉、頭暈等立即可見的副作用,卻忽略了長期服用對肝腎與心肺功能的影響。
醫師提醒,藥物減肥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停藥後相對容易復胖,假如一再重複減肥與復胖,身體將因為溜溜球效應而越來越難擺脫脂肪,標準速度建議一星期不要減重超過零點五公斤。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放射治療(體外放射治療)



 乳癌化學治療的最新發展 
 偏差價值觀的養成   為什麼獎懲會無效? 
 淺談醫療糾紛(1)   非洲阿福 二度來台治療 
 每週酒精攝入逾400C.C 股骨易壞死   25歲罹癌大學生 常年吸室友二手菸 
 昏迷指數9 邵曉鈴復原速度趨緩 
 
  放射治療(體外放射治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目的:癌症近年來已經變成十大死因的第一位,癌症的治療方法不外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這三種方法為主,在臨床上約有50-60%的癌症病人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是一種光能,由特殊機器及放射線元素所產生,就像是照X-光一樣,只不過放射治療是高劑量的放射線,而照X-光為低劑量的放射線。高能量的放射線可以摧毀細胞及控制細胞的生長及分裂。放射線治療除了可積極的治療癌症之外也可為緩和治療。積極性的目標是希望病人痊癒,緩和性的目標在於增加病人的生活品質。而執行的依據可能是因為癌症侵犯的程度,或是有了其他的轉移,使得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當然,當一個癌症被確立診斷的時候,醫師會就病患的身體狀況、年齡、癌症種類、癌症分期、癌症預後、以及癌症生長速度等狀況作為決定治療方式的參考,但是如何治療最好是由病患、醫師、家屬將所有的病情作一個了解之後再一起作決定。
在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前,您可以問醫師的問題:
※ 治療的目標是哪些?
※ 會怎樣執行放射線治療?
※ 治療時間會有多長?
※ 在治療期間我會有怎樣的感覺?
※ 我要如何照顧自己在這段期間之內?
※ 我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嗎?
※ 會不會影響我的性生活呢?
一旦決定施行放射線治療,醫師會依據您的病史與病理情況,癌症的期別及種類之後,擬定一個適合你的治療計劃,接下來會:
1. 安排模擬攝影以確定治療部位。
2. 治療部位作電腦斷層掃描,以更精確的確定癌症的腫瘤部位及大小。
3. 在皮膚上標出需要照射的部位。
4. 依據以上數據,決定照野大小。 5. 設計適當鉛塊以擋住正常部位。
子宮頸接受放射線治療,通常需要涵蓋整個骨盆腔,所以在劑量上可能就需用到5000-6000單位的放射線治療。但是卵巢在接受2000單位以上劑量之後就有可能失去功能。所以如果想再放射線治療期間或是之後想要生育,詳情還是需要請教您的醫師。
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有哪些?
※ 泌尿道:尿急、多尿、夜尿、膀胱炎。
※ 腸胃道:腹瀉、下腹部疼痛、直腸漏管。
※ 陰道:陰道狹窄,性交疼痛。


 
 
 
  乳癌化學治療的最新發展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絕大部分的癌症化學治療藥物都是以靜脈注射為主要給予方式,以口服方式來給予的藥品非常少,這是由於口服給藥途徑牽涉到複雜的腸胃吸收、藥品在病人個體之藥物動力學表現差異,或藥物本身的物化性質,而不易得到穩定一致的效果,所以化療多以靜脈注射給藥。
最近,針對乳癌發展出一種口服化學藥品-----capecitabine(Xeloda,截瘤達),是一種具選擇性的腫瘤活化型藥物。Capecitabine是過去大家常聽到的5-FU之前驅藥,對於乳癌、大腸直腸癌、胃癌等具有活性,將之口服後,在胃腸道以原型吸收,於肝臟先代謝成5-dFCR後,再度於肝臟與腫瘤組織內被第二個酵素代謝成5-dFUR,最後才轉化為5-FU,而決定最後這一轉化步驟的酵素主要存在於腫瘤組織內。由於這種對活化地點的選擇性,使身體其他正常組織化療藥物的有效濃度較低,而腫瘤細胞濃度較高,造成可直接殺死腫瘤,並減輕對全身其他系統的毒性。
根據加拿大及美國多所醫學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多次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失敗,甚至包括曾經接受太平洋紫杉醇-----Taxol治療,而乳癌仍然惡化的病人,如果給予Capecitabine口服14天,休息7天,依據第二期及第三期毒性來調整劑量,結果有20﹪的病人可得到對化療完全的反應或部分反應;40﹪的病人病情穩定;即使病情持續惡化的病人,若對於治療結果有反應或能穩定病情則病人的存活則可延長,由此可知,即使病情穩定的病人也應能得到存活的好處。
Xeloda(截瘤達)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手足症候群,第一級為無痛性的紅斑與紅腫,不會干擾日常活動;第二級為疼痛性紅斑與腫脹,會引起些微的不適,影響日常活動;第三級則為潮濕性脫皮、潰瘍、起泡,嚴重疼痛,重度不適,無法從事日常活動。通常在建議劑量治療下,出現副作用二、三級的病人約佔20﹪,其中有7﹪的病人因副作用而停藥,有10﹪的人需要住院處理副作用,但是並沒有與治療相關的死亡報告。這些現象和持續注射5-FU時相同,若出現二級副作用以上時,就必需調整藥物劑量。
此外,Xeloda(截瘤達)並不會引起明顯的掉頭髮等副作用,其他如白血球減少、腹瀉、口腔潰爛與發炎、噁心、嘔吐等發生率約在10﹪左右。目前,有許多相關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包括合併口服Xeloda(截瘤達)與全身性靜脈化學治療,例如Taxol等化學藥物。口服藥物治療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病人必須要確定按時服下這些藥物,病人如果對藥物的作用有任何疑問,應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延誤治療的好時機。
另外一項治療乳癌的熱門藥物是Trastuzumab〈商名為Herceptin〉。由於Her/2neu的基因,與其所製造出的蛋白質,能夠在腫瘤細胞膜表面形成一個細胞內外相溝通的管道,當癌細胞接受到某些生長因子的刺激時,可經由此處將訊息傳達入細胞內,以促成腫瘤細胞生長及複製,因而也大幅提昇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及惡性度。科學家已經能夠檢驗出Her/2neu的基因或蛋白接受體,是否過度地在癌細胞內表現,因此可以使用針對此蛋白的免疫抗體療法,來對抗Her/2neu細胞表面蛋白接受體與生長激素的結合,以阻斷一系列細胞內的變化,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Her/2neu蛋白不僅存在於乳癌細胞內,其他如肺癌、大腸癌、胃癌等癌症細胞都可發現它的存在。以乳癌為例,約30﹪的病人存有Her/2neu的基因或蛋白接受體,且檢驗時呈現陽性,因此預期可以藉由此種治療得到好處,但是陰性的病人則不適用此種治療。藥品臨床研究證實,接受化學治療加上Herceptin,比另一組只接受化學治療的乳癌病人,出現更高的臨床反應,疾病緩解的時間從4.6個月延長到7.6個月。不過,有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心臟毒性出現在Herceptin與化療合併組比單獨化療組要高,其原因不明。
目前正熱門地進行Herceptin與其他化學藥物合併治療的臨床研究,可以相信的是 Herceptin將會成為明日之星,其治療對象可能從針對轉移性乳癌的病人,一直到手術後輔助性治療的病人。相信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時候,將有更多類似這樣的藥物陸續問世,造福更多的癌症病人。


 
 
 
  偏差價值觀的養成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個20歲的年輕人想跟父母要一輛重型機車,價值10萬元。這個年輕人已經有一輛九成新的125機車,但是他希望要買一台更好的。他在學校的成績相當優異,人際也沒有問題,但是思考上顯得比較自我中心。他覺得父母負擔得起,而且他覺得他「以前也沒要過什麼東西」。他堅持要買,認為「這樣的價格並不會太貴」。
父母覺得一個大學生不需要這樣的花費,但是他們還是願意有條件的買給他,條件是他要考上研究所。年輕人覺得父母一直在拖延時間,以前承諾要買的,一直爽約。因此他不願等到那時候。而且,他根本不想考研究所,他想要畢業後就去工作。
父母相當堅持不買摩托車,年輕人則相當憤怒。曾有數次跟父母爭吵,最近還亂摔東西,要藉此逼父母同意。父親態度相當強硬,認為孩子這樣的態度不能縱容,所以堅持不給。媽媽則相當痛心,不知道該怎麼辦。年輕人的想法是:「家裡負擔得起」、「爸爸去打牌都打得很大」、「他給員工的獎金比這個錢多得多」……。所以,他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只要求這個東西,他們卻要百般刁難。兩方各有他們的立場,衝突一直無法解決。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問題的癥結在於這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偏差,而這樣的偏差來自於父母的示範。當父母給孩子的印象是:牌桌上輸贏一晚就是好幾萬,孩子當然會覺得10萬塊錢並不是高得不合理。父母已經做出一個花錢的示範,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以這樣的行為作標準。
許多家庭富不過三代,可能跟孩子的價值觀教育有關。第一代白手起家,辛苦的賺錢,所以很節省,金錢自然會累積。一旦累積金錢之後,食衣住行的品質也隨之提升。但是第二代從出生就享受好的生活,覺得這樣的生活品質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努力賺錢,但是卻喜歡享受。不能開源節流,錢財自然漸漸流失。到了第三代,驕奢的個性更加嚴重,錢財流失,卻又不肯努力工作,自然就貧窮了。
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父母的身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父母常常打牌,一擲千金,教孩子如何學習節儉?如果父母喜愛奢華,孩子又如何不會有樣學樣呢?


 
 
 
  為什麼獎懲會無效?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在改善孩子問題行為的過程中,設立規則時常常會牽涉到獎勵與懲罰的問題,該給什麼樣的獎勵才能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該給什麼懲罰才能嚇阻孩子的壞行為。雖然說起來簡單,獎勵就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懲罰就是給孩子他不想要的,但是規則該怎麼訂,裡面還是有許多細節需要討論。獎懲的辦法不恰當,孩子的行為不會改變,這樣的辦法就是無效的。
獎勵為什麼會無效呢?很簡單,因為不吸引孩子。繼續探討下去,為什麼獎勵不吸引孩子?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 「獎賞已經太飽足了」:例如父母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八點之前寫完功課,如果達成目標,就有10元的獎金。孩子不為所動,原因是他每週的零用錢就有300塊,10元根本不能吸引他。
二、 「獎賞太難取得」:例如父母答應孩子「如果每天持續努力,表現良好」,就會幫他買一輛很好的腳踏車。而孩子努力了一個禮拜,發現爸媽還是說要保持更久好表現才能夠買。孩子心中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自然不願意努力。要改善這個問題,最好是孩子努力多少,就要給他多少,而且是越快的給予越好。例如孩子努力了3週,折合獎金是200元,就應該把獎金給他。孩子要存起來買腳踏車或做其他運用,那是孩子的自由。這樣的獎勵方式對孩子才有吸引力。
三、 「獎懲沒有確實執行」: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在晚上8點之前做完功課可以得到15分鐘的電動時間,但是孩子拖到了晚上8點半才做完。這時候孩子可能跟父母撒嬌,要父母給他電動時間。如果父母不能堅持原則,孩子日後就會用討價還價的方式來跟父母談了。在懲罰上也要切記懲罰的程度要一致,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好,所以懲罰變輕,也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差,所以懲罰變重。這樣子都會讓孩子覺得規則是因父母心情而變動的,孩子自然不會重視規則了。
四、 「有人破壞規則」:例如父母因為孩子出現行為問題要處罰孩子時,孩子的祖父母出面阻擋,導致無法執行處罰。數次之後,孩子自然不怕父母的規則了。或者,孩子表現不好而得不到獎品,但祖父母因為寵愛孩子而給他獎品,這也會讓孩子不再能尊重規則。
五、 「父母不用心執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矯正孩子行為過程最常見的問題了。要矯正孩子的問題行為,本來就需要細心與耐心的規劃,無奈許多父母總是希望省事,希望輔導老師跟孩子講講道理,或者隨便訂個規則,然後孩子就改變了。這實在是太過樂觀的想法。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時,父母需要用心的投入,看看孩子喜歡或討厭的事物是什麼,詳細的擬訂計畫來執行。執行的過程也需要投入心力去記錄、執行,克服種種可能會出現的困難。父母應該要瞭解,唯有他們把這些規則當一回事,孩子才會把它當一回事。


 
 
 
  淺談醫療糾紛(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公關室陳雅秀專員
一、 醫療糾紛的定義
不同的學者對醫療糾紛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視不同學者進行得醫療糾紛研究而定。根據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第三條,對於醫療糾紛做出法律上的定義:「醫療糾紛,指在醫療過程中,病人與醫事人員或醫療機構間,因傷害、殘廢或死亡之醫療事故所生之糾紛」。因為是法律上的定義,其前提是醫療糾紛嚴重到進入訴訟的地步,但不是醫療糾紛都會進入訴訟程序。與其相似的定義:「醫師與病人或病人家屬之間,在醫療過程中,所形成的民事或刑事糾紛」。此定義比法律上的定義完善,因為不是所有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有關,但此定義有法律上定義的缺點。
二、 醫療糾紛的分類
對於醫療糾紛為何,不同的學著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至少包含三個因素:「(1)病患或其家屬;(2)醫師或醫院;(3)醫病雙方的爭執。關於爭執的部分比較有爭議,有的認為只要有一點點爭執就算醫療糾紛,有的認為必須要牽涉到醫療傷害才算是醫療糾紛。將醫療糾紛分類之後,有助於醫療糾紛問題的解決。
三、 醫療糾紛形成的原因
1. 醫療因素
1) 用藥不當
2) 手術不當
3) 異物存留體內
4) 輸血過失
5) 醫療疏忽及疏於查房
6) 診斷錯誤、治療疏失
7) 院內感染
2. 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1) 對治療及處置未說明解釋清楚
2) 不當言語引起的糾紛
3. 病患方面的原因
1) 病患不配合診治
2) 缺乏醫學專業知識
3) 無理取鬧
四、預防與應變措施
1. 醫事人員應了解各種疾病的特性
2. 能對病人充分說明
3. 對特殊狀況具備臨時應變能力
4. 醫室人員應具有相關法律認知
5. 加強病歷管理,以促使記載內容完整
6. 醫院本身成立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 7. 成立醫療糾紛互助會


8. 進行醫學倫理教育
9. 做好教育訓練


 
 
 
  非洲阿福 二度來台治療  


  OHAYO特派記者
因罹患良性神經纖維瘤而造成臉部畸型的非洲阿福,凱博文森,二度來台為第三階段的療程作準備,三年多不見,再度來到台灣,阿福仍免不了用他僅有的一隻眼睛,好奇張望四周,也希望這次檢查能夠讓他帶著美好的結果回家。
為了讓阿福能早日熟悉這塊曾經來過的地方,長榮航空還派出三年前阿福首次來台的事務長,一路在伴隨他來到台灣,面對只會說非洲土話的阿福,當然有她的方法和阿福溝通。因為罹患神經纖維瘤導致顱顏畸型的阿福,來自友邦布吉納法索,因為顏面的纖維瘤不斷增長,因此被稱為象人,不過三年前在外交部以及民間團體合作下,來台進行手術後相當成功。
這資阿福也將到長庚檢查,確定是否需要再動手術。第三階段的治療,除了希望能解決阿福顏面腫脹的情況之外,也希望阿福的治療病例,能夠作為醫療參考,幫助國內類似的神經纖維瘤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癒率。


 
 
 
  每週酒精攝入逾400C.C 股骨易壞死  


  OHAYO特派記者
喝酒傷身,但喝多少才算過量?根據國外調查發現,如果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400C.C,就可能引發股骨頭缺血壞死,甚至生出不健全的下一代。醫師提醒,有喝酒習慣的人,若發覺自己經常有膝蓋酸痛、腰酸等,最好儘速就醫檢查。
根據中國北京一項調查發現,在三、四千名酒精過量患者中,有5.1%的患者股骨頭缺血壞死,研究更發現,如果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400C.C,就有可能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
醫師指出,過量飲酒會造成高乳酸血症,令血液黏稠、缺鈣,讓骨頭釋放鈣到血液中,進而造成股骨頭壞死。
不僅如此,酒喝多了還可能生出不健全的下一代。歐美研究就發現,飲酒後精子浸潤在酒精中,生出的下一代,罹患遺傳性疾病的機率很高。醫師建議,喝酒應適量,女性一天建議酒精攝取量為10C.C,男性則為20C.C;另外,若酒精濃度是在30%至60%的酒品,一天飲用量不能超過250C.C以上。


 
 
 
  25歲罹癌大學生 常年吸室友二手菸  


  OHAYO特派記者
「二手菸」的危害,其實不下於自己抽菸!從來不吸菸的廿五歲大學生「小頁」,去年被確診罹患鼻咽癌;原來他曾經有一位菸不離手的大學室友!小頁現身說法,呼籲癮君子「放下香菸,不要再害人害己」。
小頁因為鼻咽癌,已經中斷學業一年。他剛完成第一階段化療,由於仍處於高復發期,未來每三到六個月,都必須定期回診。小頁希望癮君子不要再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放下手上那一根菸,讓身體健康每一天」。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18,8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關醫療花費每年超過165億台幣,整體經濟損失估計更超過500億!在菸品廣告包裝精緻化而無孔不入的情況下,國健局特別呼籲民眾一定要對菸品提高警覺。


 
 
 
  昏迷指數9 邵曉鈴復原速度趨緩  


  OHAYO特派記者
車禍重傷的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昏迷指數上升到九分,柳營奇美醫院方面表示,未來復原狀況會趨緩,台中市文化局長黃國榮指出,夫人在聽到市長的錄音和放的CD音樂,都會睜開眼睛,對於是否轉院,胡志強市長表示,沒有絕對把握,不會輕易轉院。
黃國榮轉述,奇美院長詹啟賢向胡市長表示,恢復情況未來可能趨緩,胡市長也相當體諒,希望不要給院方和夫人太大壓力。
胡市長本人身體恢復的差不多,只需要持續進行復健,因此他決定自己的部分不再使用健保給付,即日起住院等醫療費用全額自費負擔。對於夫人復原的速度可能慢下來,胡市長已經做好繼續在病床守候的心理準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治療乳癌轉移的新藥---太平洋紫杉醇


  情侶如何避免在公眾場合起爭執 
 「階段療法」 不用生長激素也能增高   聽力檢查臨床手札 
 淺談醫療糾紛(2)   衛生署研擬強制孕婦驗愛滋 引起社運團體關切 
 男性口服避孕藥研發成功 預定五年內上市   二手菸勃起障礙 有可能潛在心血管慢性疾病 
 妙齡女性體重達132公斤 減肥宜先調整飲食 如不行再使用藥物   放射治療(體外放射治療) 
 乳癌化學治療的最新發展   偏差價值觀的養成 
 為什麼獎懲會無效?   淺談醫療糾紛(1) 
 非洲阿福 二度來台治療   每週酒精攝入逾400C.C 股骨易壞死 
 25歲罹癌大學生 常年吸室友二手菸   昏迷指數9 邵曉鈴復原速度趨緩 
 
  治療乳癌轉移的新藥---太平洋紫杉醇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在台灣,每年約有兩千五百人罹患乳癌,其中約有一千名病患因此而死亡,而且轉移性乳癌惡化會帶來嚴重的生理與心理負擔,使得乳癌成為目前大家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
乳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是以手術根除乳癌部位為主,並視情況合併輔助性的化學、放射線或荷爾蒙治療;當變為轉移性乳癌時,則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然而,轉移性乳癌病人治療後的平均存活期也只有兩年而已。近年來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新藥-----太平洋紫杉醇被用在轉移性乳癌之治療,且具有相當卓越的療效。不過太平洋紫杉醇均自國外進口,而且價格非常昂貴,所以,以往健保局只同意用在傳統化療失敗的乳癌病患之第二線用藥,如果需要第一線使用,那麼病人必須自費購買。最近,國人已自行研發出產太平洋紫杉醇,並經過臨床試驗,目前和國外原廠拿藥,以被健保局核准使用於轉移性乳癌或是局部無法手術切除之乳癌病患的第一線用藥。
太平洋紫杉醇是一種細胞分裂的抑制劑,它可以影響細胞內的微小管系統,使癌細胞被"固定"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中,無法繼續進行分裂而死亡。經實驗證實太平洋紫杉醇對乳癌及卵巢癌的治療的確有效。
由於太平洋紫杉醇的水溶性非常差,很難加以配製,必須以某種溶劑(ex: Cremophor EL)才能加以溶解配製,然而該稀釋溶劑可能會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所以該藥在研究初期最常見且致命的副作用,就是有少部分的患者可能會發生急性過敏性休克。此過敏反應可能與該稀釋溶劑有關,而與紫杉醇藥物本身關係不大。國人自行研發生產的太平洋紫杉醇所使用的溶劑濃度較低,應該比較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而且該藥已經通過衛生署核准,相信此藥可以被廣為使用。


 
 
 
  情侶如何避免在公眾場合起爭執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情侶之間會出現爭吵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如果不是太過度,其實是沒什麼關係的。但是有的人因為脾氣比較火爆,即使在不適當的場合也會暴怒,如果對方也不忍讓,那就會出現令人難堪的處境了。
情侶之間如果要避免在公眾場合起衝突,有一些行為契約的方法是可以嘗試的。舉例來說,雙方可以擬定一個協議來約束彼此的暴怒行為如下:
1. 黃色代幣: 停止刺激言語,讓雙方保持冷靜。違規不懲罰,僅提供警示作用。
2. 紅色代幣:停止刺激言語,讓雙方保持冷靜。違規一次罰款1000元。
<註>:雙方在停止言語的階段可以談一些不具刺激性的話題,維持基本的互動。
如果感覺對方已經開始生氣了,就給對方一個黃色的塑膠代幣來警示對方。這枚黃色代幣的意義是雙方必須停止刺激言語,保持冷靜。如果對方依然做出激怒人的言行,就再給予一枚紅色的塑膠代幣來警示對方。這枚紅色代幣的意義是需要立即停止這些激怒人的言語,違反者將處罰款1000元。如果對方還是不停止,那麼他就違反了規定,需要罰1000元給另一方。這樣的規範可以在雙方火氣上升之前就滅火,讓彼此的爭執減少。
通常情侶在爭吵前必然會有一些跡象,例如:臉部表情緊繃、語調升高、言語帶有挑釁意味……等。這些跡象如果仔細注意一定可以發現。一旦發現這些跡象,就可以利用代幣來約束對方行為,提醒對方你們的約定。如果你是容易暴怒的那一方,那麼你應該要嚴格的遵守與對方的協議,當你忍不住違反規則時,你應該要賠給對方應得的金錢。
如果有的人在公眾場合用冷戰的方式來激怒對方,例如:冷漠的表情、好幾個小時都不跟對方講話……,這一樣也可以納入規範中。規則可以改成:
1. 黃色代幣: 需保持基本的互動,至少要講話、微笑。違規不懲罰,僅提供警示作用。
2. 紅色代幣:需保持基本的互動,至少要講話、微笑。違規一次罰款1000元。
只要雙方有共識,有執行計畫的決心,相信這些難堪的爭執會漸漸減少的。


 
 
 
  「階段療法」 不用生長激素也能增高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尹書田紀念醫院


榮新診所副院長 丁綺文
王建民偉岸體格佔有優勢,名模高挑的身材讓人羨慕,很多父母覺得自己在身高上吃了虧,希望下一代能長高一些,因此生長激素成為熱門的話題。
但是生長激素價格高昂,為了多長5公分,需要花費150萬以上,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的。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採用「階段療法」比直接使用生長激素效果更好,並且花費經濟得多。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需半年,第一階段完全不用藥、不花錢,只需要醫生評估和諮詢指導,非常值得推廣。
丁綺文醫師說,從身高曲線可以看出來青春前期男孩及女孩都有一段快速成長期,這段時間是長高的關鍵期。此時生長激素促進骨骼的生長板擴張,每年竄高6至7公分,青春期之後,性荷爾蒙使生長板成熟關閉,身高就固定了。女孩青春期早,快速成長期是10~12歲,男孩較晚且較久,約在12~15歲,過了這段時間,還能長一年半左右,但幅度不如關鍵期。
丁綺文建議,家長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比起同年齡的青少年矮,每學期開學都應紀錄身高體重,可以帶給醫師評估,劃出生長曲線,如果比起同年齡孩子低於兩個標準差則不理想,那麼應該從小學中年級開始追蹤,以免錯過快速生長關鍵期。
評估生長板可以測知骨頭年齡,做法很簡單,只需照一張左手掌的X光片就能得知。其實骨頭年齡不一定等於實際年齡,有些孩子因為體質因素會提早或延後。男孩骨齡超過16歲,女孩超過14歲,生長板關閉就不再增高了。
丁綺文醫師提醒家長,身高雖然受遺傳影響,但是後天的調養可以把潛能發揮極致,子代的身高可以比預估值多出7~10公分。重點是把握關鍵期並用對方法。她建議的三階段療法,從9歲開始進入第一階段,先評估生長曲線和骨頭年齡,然後規劃治療時程。療程內容如下︰
階段一>生活型態調整:完全不吃藥、不打針,就能提高自身的生長激素,只需調整飲食、睡眠、運動三方面。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生長激素由191個胺基酸所組成,俗話說吃肉長肉,肉類蛋白質提供胺基酸原料去製造生長激素,做出來的生長激素使肌肉質量增加,骨質變好,原理在此。
睡眠的時間和深度,影響生長激素的濃度,夜間11點至清晨3點,生長激素分泌最多,深度睡眠促進生長激素,青春期青少年沉迷網路,經常錯過最佳睡眠時機,許多孩子在調整過後,半年內就長高5公分。
運動以大塊肌肉群運動較有效,跳繩、打籃球都是青少年喜歡的運動。丁綺文說,階段一適用於所有生長期的孩子,如果確實做到,效果仍不滿意,可以再加上階段二。
階段二>補充適當營養品:某些營養品能促進生長激素釋放出來,最廣為了解的是精胺酸,臨床上注射精胺酸如果生長激素不升高,代表庫存不夠,需要補充。市面上有口服、鼻噴劑、舌下噴劑號稱生長荷爾蒙的,多半是含這類胺基酸成份的營養補充品。
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階段一和二的處理,都能跟上生長曲線,發育得好,只有極少數希望突破遺傳限制的人,需要用到階段三的生長激素療法。
階段三>注射生長激素,這個方式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缺點是必須天天打針,令許多孩子難以接受。現在發明一種筆針,也有無針型的注射筒,但是疼痛和花費仍是障礙。
副作用有水腫、關節疼痛,但劑量控制得宜,發生率很低,必須在醫師協助下使用才安全。
丁綺文醫師說,生長激素是昂貴稀有的資源,應該保留給真正需要的透納症和小胖威利症等患者,他們因為染色體異常、先天矮小、生長激素不足。家長若瞭解三階段療法,可以不用生長激素。就能讓孩子自然長到最高點。


 
 
 
  聽力檢查臨床手札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聽力檢查室和一般檢查室不同,不單只是個房間,而是必須具備隔音效果的房間;當然隔音效果的好壞與許多問題有關,如周圍環境是否有馬達運轉,牆壁是否具隔音,空調消音箱是否完善,甚至到隔音箱內的燈管電流所產生的聲音,都會影響到隔音效果,雖然我們所有的條件不是最優厚,但也克服現有的困難,建立了一間背景暗噪音26.5dB的合格聽力室,也使耳鼻喉科在耳部方面的檢查向前邁一大步。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聽力檢查,有人說很簡單嘛!就是聽一聽看看有沒有聲音,如此而已喔!這你就太小看它了,其實聽力檢查分很多種,最常做的PTA(Pure Tone Audiometry)純音聽力檢查之外,尚有詞語聽檢(Speech Audiometry)其中包括SRT-語言聽閾檢查(Speech reception threshold)、SDS-語詞分辨檢查(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這兩項檢查除可輔助聽檢,更是助聽器選配前的必要檢查。小朋友方面,二歲半以上的孩童可訓練做Play Audiometry(遊戲式聽檢),而二歲半以內6個月以上的幼兒可以應用Sound Field加上VRA(Visual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視覺增強聽檢,由幼兒擺頭的反應中觀察聽閾值所在,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檢查,若無法想像,歡迎到聽力室參觀,會讓您有個特別的體驗!
近四個月做了600~700個病患之中,有許多趣事,也有些令人鼻酸的故事。印象很深,有位70多歲的老先生,在媳婦的陪同下到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查,他是位雙耳重度感音性聽力障礙的個案,在沒有助聽器或擴音器的輔助下,與她溝通是非常困難的,舉個例子,我問阿公"有沒有聽到聲音"而阿公一副無辜的表情對我說"什麼啊!有小鳥飛過去"(台語),真讓我不知道該如何接下去,於是我又問了一次"阿公,我是說有沒有聽到聲音?"你猜這可愛的阿公又回答些什麼?他說"啊!你說又有兩隻飛過去喔!"(台語)真傷腦筋。對聽力有問題的人來說,與人溝通障礙是他們最煩惱的問題,也提醒我們要珍惜自己能接收訊息及聆聽美妙樂章的雙耳。
另外也有些令人傷感的事。有位14歲的國中女生,在父母的陪同下到耳鼻喉科門診,她告訴醫師,上午在學校突然發生耳鳴現象,聲音很大,本以為有小蟲子飛入耳內,但之後發現耳朵聽不清楚,所以到門診求治,醫師馬上給這位小妹妹安排了聽力檢查。我和往常一樣把檢查方法步驟告訴她,小妹妹對我說"阿姨,聽不見!"這時我必需加上手勢告訴她如何做。在測驗的過程中,她心慌了,因為她聽不見我給的聲音,她害怕的哭了,對著我說"怎麼辦?我都聽不見! "我將音量調整至70~80分貝她才漸漸有反應,做出來的聽力圖,判斷上為重度混合性聽力障礙,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對這樣的病人來說突然的喪失聽力,不管是心理、生理都受到很大的傷害,以檢查者來說,除了做一份完整精確的報告之外,病人的心理建設調適上的問題亦是非常重要,適時的給予鼓勵、支持與安慰,讓患者對有聲世界充滿希望這才是我們從事聽語治療者的最終目標。
聽力室內,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聽障病人,年齡由小到大不同情況就有不同的檢查方式;而對有聽障的小朋友,聽力程度的再追蹤是很重要的,絕不放棄任何可以聽的機會。科技的發達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的發明,也給了聽障人士一線生機,當然有了完善的聽力檢查,才能提供聽障朋友合宜的處置與幫助。
<附註>
背景暗噪音(Background noise)-隔音室內打開所有燈光、空調所測到的最小噪音音量。國內衛生局的標準為30dB。


 
 
 
  淺談醫療糾紛(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公關室陳雅秀專員
五、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15個關鍵點
1. 病患任何問題發生最好親自看一下
2. 病患提出的問題避免說「沒關係」
3. 治療上的疑慮最好多加說明
4. 最好不要在電話中與家屬談論或解釋病情
5. 有人問病情,最好問清與病患之關係
6. 解釋病情時應請直系親屬在旁
7. 操作檢查或治療時應請家屬離開
8. 急救中家屬應離開
9. 病家拒絕任何治療步驟或檢查應在病歷上紀錄
10. 家屬諸多問題無法一一回答時應請主治醫師回答
11. 解釋病情時勿與家屬辯論
12. 注意肢體語言
13. 勿自曝其短
14. 檢查或治療病患時勿與他人談天說笑
15. 當你覺得不放心病患狀況時便需立即前往探視
六、建議
1. 建立病患抱怨預警與處理機制
1> 設置申訴管道
* 在醫院內設意見箱
* 設置醫院內外的申訴電話
* 儘速處理現場抱怨
* 單位主管落實走動管理
2> 面對抱怨時的態度原則
* 將病人帶至人少的地方
* 仔細聽取病患或其家屬的抱怨,並照實紀錄
* 儘快解決病患的抱怨
* 適時安撫病患的情緒
3> 建立醫事人員「服務」的觀念
* 教育訓練
* 醫事人員服務態度評量
七、結論
病患應有參與整個醫療診治過程之權利,而不是只能盲目的聽從醫護人員指示,而醫師也應有義務告知及詳細解說病情的責任。沒有人願意看到醫病關係繼續惡化,成功的醫病關係是最有效減少醫療訴訟案件的辦法,但要改善這樣的問題,醫師和病患都必須更用心,再加上相關主管機關的從旁使力,在鑑定作業程序中以客觀謹慎的處理態度來降低病方疑慮,相信未來一定可以將日益緊張的醫病關係,漸漸轉變為和諧及良性互動。
參考資料
2005醫療糾紛預防研習營
http://accord.wiki.ptt2.cc/-Report
http://www.ba.ncku.edu.tw/teacher/yong/hospital_management/filedown/he_homework/he2002_7.htm


 
 
 
  衛生署研擬強制孕婦驗愛滋 引起社運團體關切  


  OHAYO特派記者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疾管局去年起將愛滋病毒篩檢納入產前檢查項目,但孕婦可以選擇是否進行篩檢,因此仍有漏網之魚,為有效控管愛滋成長,衛生署預計明年中會有明確政策決定是否強制篩檢,並強調,實施前會廣徵大眾意見、凝聚共識,不會冒進實施。
據統計,台灣地區愛滋感染者已經有1萬2千多萬人,衛生署疾管局研擬明年起要求孕婦產檢時,都要強制篩檢愛滋,不過,卻也引發社會團體的婦權與嬰兒權爭議。
疾管局副局表示,愛滋病母子垂直感染近況,根據統計,92年每十萬人口女性愛滋感染者平均只有1.03人,去年已經上升為3.6人,而84年到現在一共篩出18名垂直感染愛滋寶寶,過去一年半以來,篩檢了33萬名孕婦,共篩出75名愛滋孕婦,生下了77名寶寶,目前還在追蹤當中,無形中成為漏網之魚。
而研擬強制實施所造成的人權爭議,疾管局表示,方案目前還在政策思考階段,明年中會有明確決定以及相關配套措施,同時,也會還要凝聚有關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共識,實施之前要廣徵意見,不會貿進實施。


 
 
 
  男性口服避孕藥研發成功 預定五年內上市  


  OHAYO特派記者
英國科學家研發成功了男性避孕藥,預計五年以內上市。
目前正在研發的男性避孕藥多半利用控制荷爾蒙的量,來減少精子的製造,達到避孕效果。這些避孕藥有些副作用,再加上是針劑不是口服的,相當不方便。
英國倫敦大學研發出的這種口服避孕藥,是要讓男性無法射精來達到避孕的效果。新避孕藥的藥效有好幾個鐘頭,藥效過了以後男性就可以正常射精了。


 
 
 
  二手菸勃起障礙 有可能潛在心血管慢性疾病  


  OHAYO特派記者
男性勃起障礙、當心其實潛在慢性疾病!一名50多歲男性,原本有勃起問題到泌尿科求診,卻意外檢查出高血壓,醫師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中老年男性應該重視勃起功能障礙,以免錯失糖尿病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機會。
一名50多歲男性,到泌尿科求診,卻檢查出他體內血管流速非常緩慢,醫師幫她轉介到心臟血管專科檢查,才發現他患有嚴重的高血壓。
依據統計,在台灣,每40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而40歲以上的熟男,平均約每10人就有5人患有慢性疾病,醫師表示,很多男性有性功能障礙問題,卻不願求醫,卻忽略性功能障礙,可能因此錯失慢性病早期診斷治療的機會。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吳季如表示,勃起功能障礙與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同時也是前趨指標,不少男性發現性功能障礙卻不好意思就醫,因此,有藥廠推出『翹翹郵票』設計,幫助男性在夜晚作初步自我勃起功能的檢測,提醒民眾正視慢性病潛在危機問題,12月起,全省各大藥局都會陸續免費提供郵票,但醫師提醒,如果發現任何問題,仍要找專科醫師作詳細檢查。


 
 
 
  妙齡女性體重達132公斤 減肥宜先調整飲食 如不行再使用藥物  


  OHAYO特派記者
醫師表示,青少年肥胖患者,應該先到醫院檢查確定肥胖程度,透過飲食控制、運動等方式多管齊下,藥物治療方面,應該經醫師評估後,選擇合法、適用於青少年適應症的藥物使用。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表示,青少年正值發育階段,使用不適宜或過度激烈的減肥手段,例如過度限制患者攝取飲食、飢餓療法等,可能導致患者流失大量蛋白質,建議肥胖者不要擅自試用偏方減肥,應該先到醫院檢查、確定肥胖程度,排除是因為內分泌或新陳代謝導致肥胖者,以調整飲食、多樣運動等,長期透過減重規劃方式改善,如果成效不彰、再進一步考慮藥物治療。


 
 
 
  放射治療(體外放射治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目的:癌症近年來已經變成十大死因的第一位,癌症的治療方法不外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這三種方法為主,在臨床上約有50-60%的癌症病人需要接受放射線治療。放射線是一種光能,由特殊機器及放射線元素所產生,就像是照X-光一樣,只不過放射治療是高劑量的放射線,而照X-光為低劑量的放射線。高能量的放射線可以摧毀細胞及控制細胞的生長及分裂。放射線治療除了可積極的治療癌症之外也可為緩和治療。積極性的目標是希望病人痊癒,緩和性的目標在於增加病人的生活品質。而執行的依據可能是因為癌症侵犯的程度,或是有了其他的轉移,使得病人的生活品質降低。當然,當一個癌症被確立診斷的時候,醫師會就病患的身體狀況、年齡、癌症種類、癌症分期、癌症預後、以及癌症生長速度等狀況作為決定治療方式的參考,但是如何治療最好是由病患、醫師、家屬將所有的病情作一個了解之後再一起作決定。
在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前,您可以問醫師的問題:
※ 治療的目標是哪些?
※ 會怎樣執行放射線治療?
※ 治療時間會有多長?
※ 在治療期間我會有怎樣的感覺?
※ 我要如何照顧自己在這段期間之內?
※ 我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嗎?
※ 會不會影響我的性生活呢?
一旦決定施行放射線治療,醫師會依據您的病史與病理情況,癌症的期別及種類之後,擬定一個適合你的治療計劃,接下來會:
1. 安排模擬攝影以確定治療部位。
2. 治療部位作電腦斷層掃描,以更精確的確定癌症的腫瘤部位及大小。
3. 在皮膚上標出需要照射的部位。
4. 依據以上數據,決定照野大小。 5. 設計適當鉛塊以擋住正常部位。
子宮頸接受放射線治療,通常需要涵蓋整個骨盆腔,所以在劑量上可能就需用到5000-6000單位的放射線治療。但是卵巢在接受2000單位以上劑量之後就有可能失去功能。所以如果想再放射線治療期間或是之後想要生育,詳情還是需要請教您的醫師。
放射治療後的副作用有哪些?
※ 泌尿道:尿急、多尿、夜尿、膀胱炎。
※ 腸胃道:腹瀉、下腹部疼痛、直腸漏管。
※ 陰道:陰道狹窄,性交疼痛。


 
 
 
  乳癌化學治療的最新發展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絕大部分的癌症化學治療藥物都是以靜脈注射為主要給予方式,以口服方式來給予的藥品非常少,這是由於口服給藥途徑牽涉到複雜的腸胃吸收、藥品在病人個體之藥物動力學表現差異,或藥物本身的物化性質,而不易得到穩定一致的效果,所以化療多以靜脈注射給藥。
最近,針對乳癌發展出一種口服化學藥品-----capecitabine(Xeloda,截瘤達),是一種具選擇性的腫瘤活化型藥物。Capecitabine是過去大家常聽到的5-FU之前驅藥,對於乳癌、大腸直腸癌、胃癌等具有活性,將之口服後,在胃腸道以原型吸收,於肝臟先代謝成5-dFCR後,再度於肝臟與腫瘤組織內被第二個酵素代謝成5-dFUR,最後才轉化為5-FU,而決定最後這一轉化步驟的酵素主要存在於腫瘤組織內。由於這種對活化地點的選擇性,使身體其他正常組織化療藥物的有效濃度較低,而腫瘤細胞濃度較高,造成可直接殺死腫瘤,並減輕對全身其他系統的毒性。
根據加拿大及美國多所醫學中心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多次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失敗,甚至包括曾經接受太平洋紫杉醇-----Taxol治療,而乳癌仍然惡化的病人,如果給予Capecitabine口服14天,休息7天,依據第二期及第三期毒性來調整劑量,結果有20﹪的病人可得到對化療完全的反應或部分反應;40﹪的病人病情穩定;即使病情持續惡化的病人,若對於治療結果有反應或能穩定病情則病人的存活則可延長,由此可知,即使病情穩定的病人也應能得到存活的好處。
Xeloda(截瘤達)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手足症候群,第一級為無痛性的紅斑與紅腫,不會干擾日常活動;第二級為疼痛性紅斑與腫脹,會引起些微的不適,影響日常活動;第三級則為潮濕性脫皮、潰瘍、起泡,嚴重疼痛,重度不適,無法從事日常活動。通常在建議劑量治療下,出現副作用二、三級的病人約佔20﹪,其中有7﹪的病人因副作用而停藥,有10﹪的人需要住院處理副作用,但是並沒有與治療相關的死亡報告。這些現象和持續注射5-FU時相同,若出現二級副作用以上時,就必需調整藥物劑量。
此外,Xeloda(截瘤達)並不會引起明顯的掉頭髮等副作用,其他如白血球減少、腹瀉、口腔潰爛與發炎、噁心、嘔吐等發生率約在10﹪左右。目前,有許多相關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包括合併口服Xeloda(截瘤達)與全身性靜脈化學治療,例如Taxol等化學藥物。口服藥物治療成功的先決條件是病人必須要確定按時服下這些藥物,病人如果對藥物的作用有任何疑問,應與醫師討論,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延誤治療的好時機。
另外一項治療乳癌的熱門藥物是Trastuzumab〈商名為Herceptin〉。由於Her/2neu的基因,與其所製造出的蛋白質,能夠在腫瘤細胞膜表面形成一個細胞內外相溝通的管道,當癌細胞接受到某些生長因子的刺激時,可經由此處將訊息傳達入細胞內,以促成腫瘤細胞生長及複製,因而也大幅提昇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及惡性度。科學家已經能夠檢驗出Her/2neu的基因或蛋白接受體,是否過度地在癌細胞內表現,因此可以使用針對此蛋白的免疫抗體療法,來對抗Her/2neu細胞表面蛋白接受體與生長激素的結合,以阻斷一系列細胞內的變化,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Her/2neu蛋白不僅存在於乳癌細胞內,其他如肺癌、大腸癌、胃癌等癌症細胞都可發現它的存在。以乳癌為例,約30﹪的病人存有Her/2neu的基因或蛋白接受體,且檢驗時呈現陽性,因此預期可以藉由此種治療得到好處,但是陰性的病人則不適用此種治療。藥品臨床研究證實,接受化學治療加上Herceptin,比另一組只接受化學治療的乳癌病人,出現更高的臨床反應,疾病緩解的時間從4.6個月延長到7.6個月。不過,有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是,心臟毒性出現在Herceptin與化療合併組比單獨化療組要高,其原因不明。
目前正熱門地進行Herceptin與其他化學藥物合併治療的臨床研究,可以相信的是 Herceptin將會成為明日之星,其治療對象可能從針對轉移性乳癌的病人,一直到手術後輔助性治療的病人。相信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時候,將有更多類似這樣的藥物陸續問世,造福更多的癌症病人。


 
 
 
  偏差價值觀的養成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個20歲的年輕人想跟父母要一輛重型機車,價值10萬元。這個年輕人已經有一輛九成新的125機車,但是他希望要買一台更好的。他在學校的成績相當優異,人際也沒有問題,但是思考上顯得比較自我中心。他覺得父母負擔得起,而且他覺得他「以前也沒要過什麼東西」。他堅持要買,認為「這樣的價格並不會太貴」。
父母覺得一個大學生不需要這樣的花費,但是他們還是願意有條件的買給他,條件是他要考上研究所。年輕人覺得父母一直在拖延時間,以前承諾要買的,一直爽約。因此他不願等到那時候。而且,他根本不想考研究所,他想要畢業後就去工作。
父母相當堅持不買摩托車,年輕人則相當憤怒。曾有數次跟父母爭吵,最近還亂摔東西,要藉此逼父母同意。父親態度相當強硬,認為孩子這樣的態度不能縱容,所以堅持不給。媽媽則相當痛心,不知道該怎麼辦。年輕人的想法是:「家裡負擔得起」、「爸爸去打牌都打得很大」、「他給員工的獎金比這個錢多得多」……。所以,他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只要求這個東西,他們卻要百般刁難。兩方各有他們的立場,衝突一直無法解決。
以筆者的角度來看,問題的癥結在於這個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偏差,而這樣的偏差來自於父母的示範。當父母給孩子的印象是:牌桌上輸贏一晚就是好幾萬,孩子當然會覺得10萬塊錢並不是高得不合理。父母已經做出一個花錢的示範,孩子看在眼裡,自然會以這樣的行為作標準。
許多家庭富不過三代,可能跟孩子的價值觀教育有關。第一代白手起家,辛苦的賺錢,所以很節省,金錢自然會累積。一旦累積金錢之後,食衣住行的品質也隨之提升。但是第二代從出生就享受好的生活,覺得這樣的生活品質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努力賺錢,但是卻喜歡享受。不能開源節流,錢財自然漸漸流失。到了第三代,驕奢的個性更加嚴重,錢財流失,卻又不肯努力工作,自然就貧窮了。
要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父母的身教是相當重要的。如果父母常常打牌,一擲千金,教孩子如何學習節儉?如果父母喜愛奢華,孩子又如何不會有樣學樣呢?


 
 
 
  為什麼獎懲會無效?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在改善孩子問題行為的過程中,設立規則時常常會牽涉到獎勵與懲罰的問題,該給什麼樣的獎勵才能鼓勵孩子的好行為,該給什麼懲罰才能嚇阻孩子的壞行為。雖然說起來簡單,獎勵就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懲罰就是給孩子他不想要的,但是規則該怎麼訂,裡面還是有許多細節需要討論。獎懲的辦法不恰當,孩子的行為不會改變,這樣的辦法就是無效的。
獎勵為什麼會無效呢?很簡單,因為不吸引孩子。繼續探討下去,為什麼獎勵不吸引孩子?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 「獎賞已經太飽足了」:例如父母要求孩子每天晚上八點之前寫完功課,如果達成目標,就有10元的獎金。孩子不為所動,原因是他每週的零用錢就有300塊,10元根本不能吸引他。
二、 「獎賞太難取得」:例如父母答應孩子「如果每天持續努力,表現良好」,就會幫他買一輛很好的腳踏車。而孩子努力了一個禮拜,發現爸媽還是說要保持更久好表現才能夠買。孩子心中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自然不願意努力。要改善這個問題,最好是孩子努力多少,就要給他多少,而且是越快的給予越好。例如孩子努力了3週,折合獎金是200元,就應該把獎金給他。孩子要存起來買腳踏車或做其他運用,那是孩子的自由。這樣的獎勵方式對孩子才有吸引力。
三、 「獎懲沒有確實執行」:例如父母要求孩子在晚上8點之前做完功課可以得到15分鐘的電動時間,但是孩子拖到了晚上8點半才做完。這時候孩子可能跟父母撒嬌,要父母給他電動時間。如果父母不能堅持原則,孩子日後就會用討價還價的方式來跟父母談了。在懲罰上也要切記懲罰的程度要一致,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好,所以懲罰變輕,也不要因為今天心情差,所以懲罰變重。這樣子都會讓孩子覺得規則是因父母心情而變動的,孩子自然不會重視規則了。
四、 「有人破壞規則」:例如父母因為孩子出現行為問題要處罰孩子時,孩子的祖父母出面阻擋,導致無法執行處罰。數次之後,孩子自然不怕父母的規則了。或者,孩子表現不好而得不到獎品,但祖父母因為寵愛孩子而給他獎品,這也會讓孩子不再能尊重規則。
五、 「父母不用心執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矯正孩子行為過程最常見的問題了。要矯正孩子的問題行為,本來就需要細心與耐心的規劃,無奈許多父母總是希望省事,希望輔導老師跟孩子講講道理,或者隨便訂個規則,然後孩子就改變了。這實在是太過樂觀的想法。
在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時,父母需要用心的投入,看看孩子喜歡或討厭的事物是什麼,詳細的擬訂計畫來執行。執行的過程也需要投入心力去記錄、執行,克服種種可能會出現的困難。父母應該要瞭解,唯有他們把這些規則當一回事,孩子才會把它當一回事。


 
 
 
  淺談醫療糾紛(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公關室陳雅秀專員
一、 醫療糾紛的定義
不同的學者對醫療糾紛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視不同學者進行得醫療糾紛研究而定。根據醫療糾紛處理法草案第三條,對於醫療糾紛做出法律上的定義:「醫療糾紛,指在醫療過程中,病人與醫事人員或醫療機構間,因傷害、殘廢或死亡之醫療事故所生之糾紛」。因為是法律上的定義,其前提是醫療糾紛嚴重到進入訴訟的地步,但不是醫療糾紛都會進入訴訟程序。與其相似的定義:「醫師與病人或病人家屬之間,在醫療過程中,所形成的民事或刑事糾紛」。此定義比法律上的定義完善,因為不是所有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有關,但此定義有法律上定義的缺點。
二、 醫療糾紛的分類
對於醫療糾紛為何,不同的學著有不同的看法,但都至少包含三個因素:「(1)病患或其家屬;(2)醫師或醫院;(3)醫病雙方的爭執。關於爭執的部分比較有爭議,有的認為只要有一點點爭執就算醫療糾紛,有的認為必須要牽涉到醫療傷害才算是醫療糾紛。將醫療糾紛分類之後,有助於醫療糾紛問題的解決。
三、 醫療糾紛形成的原因
1. 醫療因素
1) 用藥不當
2) 手術不當
3) 異物存留體內
4) 輸血過失
5) 醫療疏忽及疏於查房
6) 診斷錯誤、治療疏失
7) 院內感染
2. 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
1) 對治療及處置未說明解釋清楚
2) 不當言語引起的糾紛
3. 病患方面的原因
1) 病患不配合診治
2) 缺乏醫學專業知識
3) 無理取鬧
四、預防與應變措施
1. 醫事人員應了解各種疾病的特性
2. 能對病人充分說明
3. 對特殊狀況具備臨時應變能力
4. 醫室人員應具有相關法律認知
5. 加強病歷管理,以促使記載內容完整
6. 醫院本身成立醫療糾紛仲裁委員會 7. 成立醫療糾紛互助會


8. 進行醫學倫理教育
9. 做好教育訓練


 
 
 
  非洲阿福 二度來台治療  


  OHAYO特派記者
因罹患良性神經纖維瘤而造成臉部畸型的非洲阿福,凱博文森,二度來台為第三階段的療程作準備,三年多不見,再度來到台灣,阿福仍免不了用他僅有的一隻眼睛,好奇張望四周,也希望這次檢查能夠讓他帶著美好的結果回家。
為了讓阿福能早日熟悉這塊曾經來過的地方,長榮航空還派出三年前阿福首次來台的事務長,一路在伴隨他來到台灣,面對只會說非洲土話的阿福,當然有她的方法和阿福溝通。因為罹患神經纖維瘤導致顱顏畸型的阿福,來自友邦布吉納法索,因為顏面的纖維瘤不斷增長,因此被稱為象人,不過三年前在外交部以及民間團體合作下,來台進行手術後相當成功。
這資阿福也將到長庚檢查,確定是否需要再動手術。第三階段的治療,除了希望能解決阿福顏面腫脹的情況之外,也希望阿福的治療病例,能夠作為醫療參考,幫助國內類似的神經纖維瘤患者,獲得良好的治癒率。


 
 
 
  每週酒精攝入逾400C.C 股骨易壞死  


  OHAYO特派記者
喝酒傷身,但喝多少才算過量?根據國外調查發現,如果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400C.C,就可能引發股骨頭缺血壞死,甚至生出不健全的下一代。醫師提醒,有喝酒習慣的人,若發覺自己經常有膝蓋酸痛、腰酸等,最好儘速就醫檢查。
根據中國北京一項調查發現,在三、四千名酒精過量患者中,有5.1%的患者股骨頭缺血壞死,研究更發現,如果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400C.C,就有可能發生股骨頭缺血壞死。
醫師指出,過量飲酒會造成高乳酸血症,令血液黏稠、缺鈣,讓骨頭釋放鈣到血液中,進而造成股骨頭壞死。
不僅如此,酒喝多了還可能生出不健全的下一代。歐美研究就發現,飲酒後精子浸潤在酒精中,生出的下一代,罹患遺傳性疾病的機率很高。醫師建議,喝酒應適量,女性一天建議酒精攝取量為10C.C,男性則為20C.C;另外,若酒精濃度是在30%至60%的酒品,一天飲用量不能超過250C.C以上。


 
 
 
  25歲罹癌大學生 常年吸室友二手菸  


  OHAYO特派記者
「二手菸」的危害,其實不下於自己抽菸!從來不吸菸的廿五歲大學生「小頁」,去年被確診罹患鼻咽癌;原來他曾經有一位菸不離手的大學室友!小頁現身說法,呼籲癮君子「放下香菸,不要再害人害己」。
小頁因為鼻咽癌,已經中斷學業一年。他剛完成第一階段化療,由於仍處於高復發期,未來每三到六個月,都必須定期回診。小頁希望癮君子不要再自欺欺人,害人害己;「放下手上那一根菸,讓身體健康每一天」。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18,800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相關醫療花費每年超過165億台幣,整體經濟損失估計更超過500億!在菸品廣告包裝精緻化而無孔不入的情況下,國健局特別呼籲民眾一定要對菸品提高警覺。


 
 
 
  昏迷指數9 邵曉鈴復原速度趨緩  


  OHAYO特派記者
車禍重傷的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昏迷指數上升到九分,柳營奇美醫院方面表示,未來復原狀況會趨緩,台中市文化局長黃國榮指出,夫人在聽到市長的錄音和放的CD音樂,都會睜開眼睛,對於是否轉院,胡志強市長表示,沒有絕對把握,不會輕易轉院。
黃國榮轉述,奇美院長詹啟賢向胡市長表示,恢復情況未來可能趨緩,胡市長也相當體諒,希望不要給院方和夫人太大壓力。
胡市長本人身體恢復的差不多,只需要持續進行復健,因此他決定自己的部分不再使用健保給付,即日起住院等醫療費用全額自費負擔。對於夫人復原的速度可能慢下來,胡市長已經做好繼續在病床守候的心理準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漫談肺癌症狀-轉移性症狀 


 讓孩子知道你要什麼 
 潔癖   減肥藥不藥?(1) 
 生理回饋治療   坐太直傷腰椎! 最佳坐姿125度 
 80歲老翁戒菸成功 有心戒煙者楷模   真人拒煙看板豎立候車亭 戒煙新行銷手法 
 宜縣醫院連爆群聚感染 肇因廢棄物管控太差   活動名稱:12/3失智症研討會-較重度失智症:目前課題與處置 
 活動名稱:12/6士林失智症家屬互助團體   能夠治療具有抗藥性乳癌的新藥—Capecitabine (即Xeloda;截瘤達) 
 與社會脫節的生活   實力主義 
 香菸的危害(2)   香菸的危害(1) 
 撞掉牙!別怕成為「無齒之徒」!   腺病毒進入流行期 六歲以下嬰幼兒當心 
 新式微創手術輕鬆摘腫瘤   宜蘭再度傳出醫院群聚感染事件 
 
  漫談肺癌症狀-轉移性症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肺癌病患之初期症狀極不明顯,初期症狀以咳嗽為第一,胸部疼痛或胸部有壓迫感,痰中帶血絲或咳血、呼吸困難或呼吸喘為次級症狀,而由於肺部本身的血液充足,淋巴腺豐富,癌細胞很容易轉移至其他部位,當肺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時則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出現:當轉移至淋巴結時造成壓迫或阻塞,則可能造成壓迫部位處的水腫或腫脹的發生,若轉移至縱膈腔的淋巴結時可能會有聲帶麻痺、吞嚥困難、患側橫膈麻痺、侵犯胸膜時發生肋膜積水、壓迫至上腔靜脈則可能有肩膀、上胸壁、臉及頸部的腫脹水腫,所以此時應該仔細檢查頸部以發現是否有淋巴轉移情況,若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時,則會出現一些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意識模糊、神智異常、或是失去平衡感,若出現神經方面的症狀時則應考慮做電腦斷層以確定是否有神經方面的轉移。倘若出現疼痛情況,則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骨轉移的現象發生,有些病患在肺部出現症狀前會出現肥大性骨關節症,如長骨關節出現對稱性腫大疼痛、關節積水、杵狀趾等,若癌細胞轉移至脊椎,造成脊髓處的壓迫,則可能產生下肢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等等;此時可藉助骨頭核子醫學攝影來幫助診斷。倘若癌細胞轉移至肝臟時,可能會有的情況是黃疸或右側肋緣疼痛、肝腫大、或呈現肝功能異常如肝指數變高,可利用超音波或腹部電腦斷層來幫助診斷,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器官外亦有病患轉移至皮膚可能會有全身發癢或是蕁麻疹的症狀。
肺癌通常不易早期發現,在肺癌診斷時通常癌症已有轉移情況發生,如能對自己的身體詳加注意,則有助醫生在疾病的早期診斷。


 
 
 
  讓孩子知道你要什麼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很難教,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發現問題的癥結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的規則不清楚。舉例來說,父母常會唸孩子看太多電視,這樣的責備就是模糊的描述,因為什麼叫做“多”呢?看8個小時叫做多,還是看1個小時就算多?標準是什麼?再舉例來說,父母常唸孩子都不看書,這樣的話也是模糊的,因為孩子也許在書桌前看書十分鐘,這也算是有看書,父母卻說孩子“都不看書”,這是不是不符合真實?
父母也許會講,「我們雖然沒有規定看電視多久叫做多,也沒有規定看書看多久才夠,但是我們心裡面總是有個標準的」。這句話就說到重點了。父母心中有他們的標準,但孩子是不是能夠掌握呢?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有落差的。
許多孩子並不是能力不好,也不是性格有問題,他們的行為表現之所以不上軌道,主要的原因是父母的規則不清晰,使得他們無所適從。要替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筆者建議父母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將規則一條一條列出,配合上合理的獎懲辦法,孩子自然就會瞭解父母的期待了。範例如下:
大寶的行為契約 一、房間整潔
(一) 棉被折整齊
(二) 書桌保持乾淨
(三) 衣服折疊好,不亂丟
(四) 每天倒垃圾
二、學校表現
(一) 上課不講話
(二) 不捉弄別人
(三) 專心聽課(由級任老師評分)
三、課業表現
(一) 每天9點之前做完家庭作業,並抽查通過。
(二) 每天9點之前溫習功課,並抽考通過。
四、電視電動
(一) 還沒有做完功課及溫習功課之前,不可以看電視或打電動。
(二) 電視電動時間每晚最多1小時。
[獎懲辦法]:(假設大寶每天都有固定一小時的電視電動時間)
1. 每個項目的各小點都必須符合,才會在該項目得到一分。
2. 得4分可以得到20塊獎金或者增加1/2小時電動時間。當天發給。
3. 得3分可以得10塊獎金或增加15分鐘電動時間。當天發給。
4. 得2分不鼓勵亦不懲罰。
5. 得1分取消隔天電視電動時間
6. 得0分取消連續3天電視電動時間。
如果孩子與父母對於規則的理解有不一致的地方,父母就要跟孩子討論,把細節都規定清楚。如果父母為孩子定下的規則很清晰,孩子的行為要上軌道就會容易多了。


 
 
 
  潔癖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強迫症患者中有一群人呈現的症狀是潔癖,常見的潔癖行為是「一直洗手」。但除了洗手之外,也有人一直洗澡、清洗浴室、用衛生紙擦東西,也有人只要上完大號就要沖澡。潔癖問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每天要花很多時間清洗,有的人一天花一兩個小時在做清洗行為。這麼頻繁的清洗行為,嚴重的干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病患之所以會重複的清洗,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擔心不乾淨。深入探究問題之後,我們會瞭解患者的擔心未必不合理。舉例來說,有某些患者只要摸了門把之後,就覺得手上有細菌,所以他要洗手,這合不合理呢?其實是有部分合理的,因為門把上的確有細菌,門把不可能完全無菌。再例如:有人覺得排便處有髒污,即使擦得乾淨了,但還是有些大便的分子在擴散。這也是部分合理的,因為不管怎麼清理,有很微量的大便殘存,這是可能的。
患者核心的問題在於,他們認為要完全的沒有細菌、沒有髒污,這才是乾淨的,不然就是骯髒的。因為他們的想法很絕對,所以他們就一直做過度的清洗,希望達到清潔的目標。但這樣的目標是不合理的,根本不會有那種無菌、無髒污的狀態。只要一個人在活動,任何時刻每個人都是活在有細菌或髒污的環境中。甚至一個人完全不跟外界接觸,我們的腸道也有著不少的細菌,身體排出的淚液、汗液、大小便也都有著細菌,會產生髒污,一個人如何能夠完全的清潔?
每一個地方都有細菌,每個地方也都有髒污,如果事實如此,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實不是的。大部分人可以習慣這樣的生活環境,他們並沒有做過度的清洗行為,身體上也或多或少有著細菌、髒污,但是他們還是一樣健康。這意味著這些的細菌髒污我們的身體是可以承受的,不需要完全的排除。當一個人要完全的排除它,心情反而越受困擾。
適量的細菌、髒污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是無礙的,我們只要維持一般的清潔習慣,這些細菌、髒污就不會傷害我們了。太過度的在意清潔問題,反而有點像杞人憂天了。


 
 
 
  減肥藥不藥?(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藥劑科廖佩珊藥師
肥胖是許多人曾有過或正在擔心的問題。肥胖的缺點不只在於外型不佳,甚至在活動及健康上都容易造成障礙,肥胖的人不僅讓心肺功能負擔增加,也往往是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高血脂、骨關節炎及痛風等慢性疾病的主要潛在危機,肥胖也與有些癌症的發生是息息相關,如男性肥胖者較正常體重者易罹患大腸癌及前列腺癌;而女性肥胖者則較易罹患膽囊癌、乳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過重?是否應該進行體重的控制或施行減重計畫?一般可由下列2種方式得知:
一、 體質指數(Body-Mass Index BMI)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數值越大,表示越胖,BMI一般正常範圍為18.5~24,而24~27為過重,若超過27則稱為肥胖;若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為過重,超過理想體重20%則可稱為肥胖。舉例來說,以身高160公分而言,理想的體重應在47.36㎏~61.44㎏之間,超過即為過重,而在69.12㎏以上則稱為肥胖。
二、體脂肪比例 體脂肪比例須以體脂機測量,男性以超過25%,而女性超過30%則稱之為肥胖。
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一般常見是由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所造成。由於飲食日漸西化及外食族人口趨增,加上運動量的不足,在熱量的消耗與攝取的不平衡情況下,體脂肪便自然而然直線上升。因經常性外食導致蔬果的攝取量不足,容易使體內宿便累積,影響身體健康。其他造成肥胖的原因還有如:心理因素造成的暴飲暴食、遺傳因素、身體新陳代謝率降低及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肥胖。
肥胖的處理方式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個大原則:
一、 均衡的飲食
多攝取高纖、低糖、低油脂的食物,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用餐時應保持愉快的心情,而速度也不宜過快;不當的斷食或忽然減少食量,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無法負荷而得不償失。
二、 規律的運動
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並富有興趣的運動,不要因急於減重而忽然劇烈運動,持之以恆才是有效減重及維持健康的不法門。


 
 
 
  生理回饋治療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區 孫苾卉心理師
何謂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治療即是利用呼吸練習、引導式意象、漸進式肌肉放鬆、內觀法及自律訓練等治療技巧,輔以生理回饋儀器的生理狀態偵測,協助受治療者進入深度放鬆及學習放鬆技巧。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有效降低壓力症候群及緩解疾病症狀反應之外,更可以達到增進自我控制與接納及預防保健的功效。
適用疾病類型?
生理回饋治療主要適用於與壓力、性格特質、情緒困擾有關的生理或心理症狀,如〈1〉恐慌症、強迫症、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等焦慮症患者;〈2〉壓力症候群患者,如:失眠、情緒緊張、情緒低落、倦怠感、過度敏感、易怒、頭痛、腸胃不適等;〈3〉壓力引發或可能增加嚴重性之相關疾病患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潰瘍、偏頭痛、緊張性頭痛、過敏症、氣喘、花粉熱、風濕性關節炎、背痛等。除了以上三種對象外,生理回饋治療也相當適合自覺壓力過大或希望提升生活品質與疾病預防者。


 
 
 
  坐太直傷腰椎! 最佳坐姿125度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觀念都認為,坐挺坐得筆直對腰椎比較好,但英國的一項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90度坐姿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反而是坐125度或135度,對椎間盤所造成的壓力最小,不過135度很容易下滑,建議最佳坐姿是125度。
一項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發現,90度坐姿可能會造成下背部疼痛,而最佳坐姿應該像這樣大於125度。研究發現,90度坐姿,或是向前傾的70度坐姿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長期導致變形,反而是大於125度的坐姿,讓椎間盤的壓力最小。
一般的椅子要怎麼坐出125度,醫師建議,在背後加個靠墊即可,以125度的坐姿工作,包括電腦鍵盤等等也需要跟著調整,才不會傷到頸椎。


 
 
 
  80歲老翁戒菸成功 有心戒煙者楷模  


  OHAYO特派記者
臺東縣衛生局辦理門診戒菸,發現一名80歲的老翁也能以驚人的毅力戒菸成功,令人驚喜。
台東衛生局表示,菸齡60年的陳其達老先生,住在台東縣東河鄉泰源村,以務農為生,多年來每天都吸2包菸,直到去年12月,在老伴的殷殷告誡下,決心到衛生所參加門診戒菸治療,今年元月就戒菸成功。
台東縣衛生局還發現,有兩位當地的村長雖然平日勤跑基層,趕場參加婚喪喜宴,逢人敬菸敬酒幾乎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過,兩人在這種生活環境下,還是能夠戒菸成功,難得可貴,也成為地方鄉里茶餘飯後美談。
衛生局指出,根據統計,癮君子中曾想過或試過戒菸者比率達六成,但大部份因為種種理由而導致戒菸失敗。因此希望台東縣東河鄉陳其達老先生和兩位村長戒菸的意志毅力,可以提供有心戒菸者學習的楷模。


 
 
 
  真人拒煙看板豎立候車亭 戒煙新行銷手法  


  OHAYO特派記者
國民健康局宣導反菸,推出真人拒煙廣告,還將看板豎立在候車亭內,希望抽煙民眾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拍攝廣告的男主角,本身也是癮君子,但因母親罹患肺癌去世,讓他下定決心戒煙,並現身說法,希望讓更多人遠離菸害。
台中教育大學側門,民權路上的後車亭內,有著一張醒目的看板,文字帶些溫馨,訴說男主角以前在等待公車時,總會抽著煙,直到母親罹患肺癌去世,廣告男主角吳春成,本身菸齡二十五年,一直到母親去世後,他才驚覺香菸對人體危害的嚴重性,也因此答應拍攝平面廣告,以親身經歷,堅定表達反菸立場。
這是國民健康局推出的反菸平面廣告看板,十足創意,又帶些溫馨,地點剛好位在車水馬龍的民權路上,充分達到廣告效果,國建局表示,很多人在等公車時,總會叼根煙,吞雲吐霧,不僅不尊重他人,更不愛惜自己生命,運用創意廣告,以親情出發,希望讓更多民眾深切體會抽煙壞處,進而遠離菸害。


 
 
 
  宜縣醫院連爆群聚感染 肇因廢棄物管控太差  


  OHAYO特派記者
繼蘇澳榮民醫院爆發82人感染「類諾瓦克病毒」後,員山榮民醫院這兩天也爆發「群聚感染」事件,人數多達55人,目前還有4個人住院隔離治療中。宜蘭縣衛生局對於縣內醫院在兩個月內接連爆發大規模集體感染事件,質疑院方感染控制措施有漏洞,醫院對隔離病房的廢棄物處理不當,極可能是感染擴大的原因。
宜蘭縣蘇澳榮民醫院上個月才發生「類諾瓦克病毒」集體感染事件,位於員山地區的員山榮民醫院本週也爆發群聚感染,最近八天內陸續有55名榮民出現腹瀉、嘔吐症狀,衛生單位質疑,兩家榮民醫院的環境衛生管理和感染控制措施有漏洞。
宜蘭縣衛生局一度請來國內院內感染控制權威到宜蘭實地會診調查,希望找出原因,要求改善;現在更接獲民眾檢具拍攝清晰的影帶檢舉,發現員山榮民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確實有問題,醫護人員從隔離病房拿出來的垃圾袋,不但沒有封口,不是醫療用,而且還隨便丟置,感染控制措施亟需改進。


  能夠治療具有抗藥性乳癌的新藥—Capecitabine (即Xeloda;截瘤達)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Capecitabine(即Xeloda;截瘤達)是一種口服的氟嘧啶硝酸鹽(fluoropyrimidine carbamate)先驅藥物,本身沒有細胞毒性,在經過連續三次不同酵素(脢)作用而轉換成有細胞毒性的5FU。Capecitabine的作用機轉如下: 1. Capecitabine先經由肝臟的脫酸酯脢(一種存於肝臟內的酵素)代謝成5'-DFCR。 2. 5'-DFCR再經過肝臟及腫瘤組織內之嘧啶二氨脢作用,轉變成5'-DFUR。 3. 5'-DFUR最後再由dThdPase 脢作用,形成活性的5-FU。 dThdPase在許多腫瘤組織中的濃度比正常組織明顯地要高出許多,因此活化之5-FU在腫瘤組織有特異性的療效,而對正常組織的傷害則很小。而5-FU 衍生物之抗癌有效性,又會受到代謝性酵素dihycho 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的影響,對於dThdPase 濃度不高的腫瘤組織,只要DPD作用低,Capecitabine也能發揮療效。因此,Capecitabine 被認為是相當具有抗癌潛力的藥劑。
Capecitabin最常見的副作用為胃腸不適,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和胃炎,但一般情形並不嚴重,而且這些症狀是無累積性的,可隨著停藥而改善,其他副作用如:水泡、倦怠、無力、手腳麻痺、感覺異常、刺痛或紅斑,以及神經、心血管及骨髓抑制等,不過這些副作用很少發生,即使發生這些副作用也都不嚴重,一旦停藥後,均可恢復。 Capecitabine對於經傳統化學治療及紫杉醇治療均無效的乳癌,仍有高達18.5~26﹪的反應率,且Capecitabine是經由口服給藥,少有脫髮、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將來若與其他抗癌藥物合併使用,也許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Capecitabine的研發,給了乳癌患者一個新的選擇抗癌藥物之機會,且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希望。


 
 
 
  與社會脫節的生活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位20歲左右的年輕人因為人際問題而憂鬱,他的個性太過自我,因此人際關係不好。筆者跟他會談的時候,他也沒有想要改變的動機。他的想法是:「不想為了別人改變自己」,他說寧願去山裡面獨居,也不願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
於是筆者問他:「去山裡面獨居,要不要吃飯呢」?他覺得是需要的。「但是要用什麼來買呢?」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筆者再問他:「他需不需要用電呢?」他覺得是需要的,「但是要用什麼來繳電費呢」?他又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於是筆者告訴他,即使他的生活可以節約到很儉樸的狀態,他還是需要社會的。他每天吃的、用的、穿的,樣樣都來自於社會上無數人的努力才得來。他有辦法離開社會而生活嗎?事實上是不行的。
這個年輕人認為,融入社會意味著「改變自己去迎合別人」,例如:要去做社會上有需求的事情,而不能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覺得這是社會加諸給個人的壓力,是不合理的。筆者持有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一個人會顧慮到社會的需求是正確的,單純的考慮自己想做什麼反而很自私,也很不明智。筆者的理由是,因為我們每天習慣的生活所需都是來自於無數人的努力。我們身上的鞋襪、吃的、穿的、用的、騎的……,這些都來自於別人的努力,我們如何能夠不心懷感恩?如果我們對於生活上的一切心懷感恩的時候,我們就不再覺得我們「考慮社會的需求」有什麼不對。因為別人製造了這麼多好吃、好用的東西給我們,我們難道不應該貢獻一己之力,也讓別人的生活更好嗎?
理想的社會是相互回饋的,每個人貢獻所長去服務他人,結果大家的生活都提升。如果每個人都自私的考慮自己想要什麼,完全不顧慮別人需求,那麼我們的社會必然會相當貧乏了。


 
 
 
  實力主義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一位大學男生與筆者諮商多次,他的個性容易焦慮、憂鬱,從小即是如此。經過一段時間的諮商之後,情況已有顯著改善。某天,他的心情又不好,主因是跟同事在工作分配上的問題。他的問題如下:
他在一間大機構的某單位打工,這個單位裡權責界定不好。單位裡聘了10位左右的工讀生,但是真正做事的人卻只有兩三人,他就是其中做事的人之一。他對此感到忿忿不平,覺得自己做得很委屈,工作量是別人的三四倍,但薪水卻跟別人一樣。
筆者聽完他的描述,心中有著不同的看法。筆者告訴他,表現上看來,你們的確是薪水相同,但事實上來說,你們獲得的東西是不同的。不願努力工作的人,缺乏了工作經驗,所以除了薪水,並沒有得到其他東西。願意工作的人,有了工作經驗,除薪水之外,還有寶貴的專業能力。有了專業能力的累積,工作的薪水會調升,而缺乏專業能力的人,工作的薪水是固定的。這就是努力工作跟不努力工作者最大的差異。
再者,筆者問他,「如果這個單位開始裁員,會從那些人裁起呢?」他認為是那群不工作的人。這的確是事實,上司一定會這麼想:「如果我可以請3個人就做好工作,為什麼要請10個人?我可以用比較高的薪水請幾個會做事的人就好。」很必然的,這群缺乏專業的人會是被裁員的高危險群。
筆者繼續說出心中的觀點:「社會是講求實力的,你必然要有專業能力才能夠在社會上生存。在某些經營效率不好的機構裡面,也許你有機會輕輕鬆鬆的做事,領著不錯的薪水。但這是不穩定的。因為社會上各行各業越來越競爭,如果公司裡面充斥著只拿錢不做事的人,這家公司必定很容易被淘汰。一旦公司垮了,而一個人又沒有實力,他就很難再適應社會了」。筆者鼓勵他,勤奮的工作自然會得到寶貴的經驗。別人不願意做的,你願意撿起來做,累積的專業能力就是你的。他聽了這樣的觀點,內心釋懷不少。「別人聰明想取巧,這就隨他們。你就當個別人眼中的傻瓜,努力的工作,到最後你就會發現其中的好處了」。筆者這麼告訴他。


 
 
 
  香菸的危害(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和香菸有關的癌症
? 許多癌症的發生都和吸菸有關
? 常見的癌症如下: 肺癌、食道癌、 鼻咽癌、口腔癌、喉癌膀胱癌、胰臟癌
其他香菸引起的疾病
? 呼吸系統: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
? 消化系統:胃潰瘍
? 心血管系統:高血壓、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
? 腦神經系統:腦中風
? 孕婦及胎兒: 胎兒發育缺氧、體重不足、小孩智力較差、新生兒死亡率增加20~30%
? 性功能障礙
香菸的危害
? 據推估已造成上個世紀全球五億人口死亡。
?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現當今全世界每年有五百萬人死於菸害。
? 台灣已知至少每年一萬人死於和菸害有關的癌症。
? 加上其他與菸害有關的疾病、意外等,每年有近兩萬人死亡。
? 未來二十年,總共將會有像基隆市人口一樣多的人死亡。
? 接觸菸害的人,可別以為自己沒那麼倒楣而心存僥倖。
? 二手菸的危害:當不吸菸時低溫燃燒排放側流煙,燃燒不完全且沒有通過濾嘴,所釋出的有害物質較多,一直吸二手菸的人受害甚至更大。
如何拒吸二手煙?
? 告訴別人和你的朋友,你不喜歡吸煙。
? 不要接受別人遞上的香煙,要養成拒絕的習慣。
? 不論身在何地,堅持選擇「禁止吸煙區」。
戒菸
? 自己的信心和毅力才是最重要的。
? 多喝水。
? 勤沐浴,使身心完全放鬆。
? 生活有規律:充分休息,定時進餐,定時上床。
? 飯後勿閒坐:最好到戶外散步,不要閒坐引起吸菸慾望。
? 不喝酒、茶、咖啡及可樂:避免一切鎮靜劑及興奮劑,以免剌激神經。
? 避免吃剌激性食物。
? 維生素的幫助:多種維生素B,可以安定神經。
? 有宗教信仰者,可以祈禱方式渡過難關。
? 盡量不與其他吸菸的人待在一起,不要給自己再吸一支的機會。
其他的幫忙,透過戒菸門診及諮詢,讓家人與朋友一起參與。處理尼古丁的依賴,藉著戒菸貼片、戒菸口香糖,做好心理準備,破除吸菸迷思,合理的期待,列出戒菸的理由,算算吸菸的花費,期許自己一個戒菸目標。


 
 
 
  香菸的危害(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菸草的由來,土生於南美洲的一種植物,葉子可用來口嚼或做成捲菸來吸,最早享用菸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紅人。當歐洲探險家抵達新大陸時,菸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經相當普遍。到了十六世紀,菸草被傳入歐洲,然後再流傳到世界各地。
菸草,菸的成分,點燃香菸後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四千七百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有四十三種致癌成分。而菸的成分主要有四類:一氧化碳、尼古丁、剌激物質、致癌物質。
一氣化碳
? 一氧化碳在香菸煙霧中的濃度約四百ppm。
? 與血紅素的結合力為氧和血紅素結合力量的約二百一十倍。
? 一氧化碳被吸入人體後,血紅素輸送氧氣的能力會降低,而使體內缺氧。
? 造成紅血球數目的增加。
? 動脈內壁對膽固醇的滲透力也會增加,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狹心症及血栓塞症等。
? 冠狀動脈疾病更是會造成死亡的疾病。
尼古丁的作用(1)
? 主要造成菸癮的成分:都會出現頭暈目眩、噁心慾吐、冒冷汗等症狀。
? 尼古丁的影響:
– 中樞神經,它能使人興奮, 也能產生相反的鎮靜作用並且引起吸菸上癮。
– 自律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
– 促進腎上腺素的分泌, 因而脈搏次數增加, 血壓也隨著昇高。
尼古丁的作用(2)
? 絕大部分被肺部毛細血管吸收。
? 其餘少量則由口腔內的黏膜吸收。
? 血管會收縮而變得更細,心臟費力的把血液輸出心臟,高血壓、心臟病、血管病變。 刺激物質
? 對眼睛、鼻子、咽喉產生剌激。
? 抑制呼吸道纖毛清除異物的作用。
? 抑制肺內白血球與吞噬細胞的作用。
? 剌激支氣管黏膜下腺體的分泌,導致反覆性急性支氣管發炎及慢性支氣管炎。
? 香菸燃燒所產生氣態剌激物有:氰氫酸(hydrocyanic acid)、丙烯醛(acrolein)、氨(ammonia)、甲醛(formaldehyde)、乙醛(acetaldehyde)等。
致癌物質
? 至少有四十三種致癌成分。
? 吸菸致癌而死亡的人數,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三十。
? 如果人們能夠停止吸菸的話,將可減少三分之一的癌症死亡。


 
 
 
  撞掉牙!別怕成為「無齒之徒」!  


  光田綜合醫院
醫師籲:正確保存掉牙 黃金一小時內「種」得活
【光田沙鹿訊】幼兒六歲以後即開始長恆牙,而健康的恆牙不僅負責咀嚼的重責大任,也是每人重要的「門面」,但,萬一不小心撞掉了怎辦?光田綜合醫院牙科門診中就發現,剛長完恆牙的國小學童最容易在嬉鬧、奔跑或騎腳踏車過程中,一個不小心跌倒撞到地面或桌角等硬物而撞落了門牙,如一名國小二年級的男學童,就在下課與同學追逐遊玩時,一個不小心被同學伸出來的腳給絆倒,摔掉了前門牙;另也有一名國小三年級的女學童赤腳玩水時,一個不小心滑倒,也撞掉了門牙;甚至近來也有一位大學生因騎機車速度過快,一個不小心撞到電線桿而撞落了門牙,所幸國小老師和大學生都趕緊撿回脫落的牙齒並以正確的方式保存下,在黃金一小時內緊急到牙醫就診,而順利將牙齒「種」回原處,免除成為「無齒之徒」的尷尬。
光田綜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石明浩表示,一般因外力撞擊脫落的牙齒多為前門牙,而撞落的牙齒必須是完整脫落而非從一半斷裂的牙齒才能順利植回原位。由於牙齒表層的牙周細胞組織離開人體後只能存活約半個小時,一但細胞組織壞死就無法植回,只能做假牙或植牙,所以當意外發生時,最重要的就是趕緊拾回掉牙並將其保存在近似人體口腔的環境中,然後在黃金一小時內儘速就醫。人體的口腔當然是最適合保存牙齒的環境,但因顧及外傷疼痛與可能不小心吞入肚內,因此由優先的順序,建議可以趕緊將掉牙保存在:生理食鹽水、冰牛奶、冰水或清水中,然後在一小時內趕緊至牙科就診,治療時,會將牙齒脫落處的神經抽掉後,再將清理過的斷牙藉由鋼線縫合,植回原位,然後經過6至8週的牙細胞組織再生後,即可拆線,不過一年內仍要注意勿食堅硬食物或避免碰撞,以免仍脆弱的牙齒再次脫落,且也要記得定期回診追蹤牙齒復原情形。
光田綜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石明浩也特別表示,其實在治療的個案中發現大多數都是學校老師緊急處理妥當,所以才能成功搶救學生的掉牙危機,但一般家長就比較缺乏緊急處理掉牙的常識,尤其要切記的是,一但撿回掉在地上的牙齒,如果太髒或是沾滿了沙子,千萬不要拿刷子或手去自行刷洗乾淨,因為這樣反而會加速牙周細胞組織的壞死,因此建議只要先用清水稍做沖洗後,即可趕緊正確保存牙齒,然後交由牙醫處理即可。
俗話說預防總勝於治療,因此建議民眾要有處理斷牙的緊急應變常識外,家長也應提醒孩童於上下樓梯或在戶外遊戲時要避免擠撞,如果孩童經常參加激烈的戶外體育活動時,不妨諮詢牙醫訂製牙齒防護罩,讓牙齒在孩童成長過程中有周全的保護。


 
 
 
  腺病毒進入流行期 六歲以下嬰幼兒當心  


  OHAYO特派記者
季節交替,腺病毒也開始進入流行季節,高雄長庚兒童醫院最近十多天來已經接獲多起腺病毒感染病例,大多是六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通常會合併氣管炎和肺炎,且症狀很像流行性感冒,又像輪狀病毒,醫師提醒家長要特別當心。
高雄一名三歲大小妹妹因為高燒不退,而且有拉肚子、嘔吐等症狀,被送到醫院時,一開始以為是流行性感冒所引起,仔細檢查才發現,原來小妹妹是腸胃型腺病毒所引發的症狀。
高雄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科部表示,每年夏天和冬天是兩個腺病毒的流行期,特別是季節交替的時候,腺病毒通常是經由空氣和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好發在六歲以下的嬰幼兒,症狀像感冒,有發燒、咳嗽、喉嚨痛、結膜炎,甚至合併氣管炎和肺炎等症狀,有時候醫師會誤以為是流行性感冒,必須靠病毒培養才能確定病因。
醫師生指出,腺病毒潛伏期三到六天,有些腸胃型的腺病毒也會出現拉肚子情形,因此,症狀又有點像輪狀病毒,家長應該提高警覺。


 
 
 
  新式微創手術輕鬆摘腫瘤  


  OHAYO特派記者
肺腫瘤大半都需要開膛剖腹,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胸腔內視鏡微創手術,只開小傷口,治癒兩名肺腫瘤女病患。
一名五十歲中年婦人,因咳嗽長久不癒,就醫時發現肺臟長了七公分腫瘤,由於位置靠近心臟,切除不易,轉診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以先進的胸腔鏡微創手術順利切除肺腫瘤,另一名三十多歲女性左肺也長腫瘤,同樣接受新式微創手術,兩人復原情形良好,胸腔外科醫師陸希平說明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好處。
醫師指出,胸腔內許多部位,如肺臟、縱隔腔、食道等處都會長腫瘤,早期因症狀不明顯不易偵測,晚期又因侵犯到附近重要器官,像是心臟或大血管等,無法順利切除,胸腔手術過去由於胸腔肋骨阻擋,傷口要開到二十五到三十公分,才能順利執行。
由於科技進步,內視鏡微創手術逐漸取代傳統治療,另外內視鏡影像系統具有放大及觀察死角功能,過去需要拉開大傷口才能看到處理的病灶,現在只需開小洞口即可解決,更能讓病患早日恢復健康。


 
 
 
  宜蘭再度傳出醫院群聚感染事件  


  OHAYO特派記者
宜蘭縣上個月在蘇澳榮民醫院爆發七十多名病患和家屬群聚感染「類諾瓦克病毒」,上個星期又有一家醫院發生二十多名病患群聚感染事件,病患陸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檢驗初步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類諾瓦克病毒,目前還有四位病患治療中。
宜蘭縣衛生局呼籲各醫院、學校及人口密集機構,應落實洗手及環境消毒的工作,加強感染管制措施。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接獲宜蘭縣內某家醫院通報,病患出現嘔吐、腹瀉群聚病例;經調查發現,從11月21號到26號共有27人發病,經採集病患嘔吐物及糞便檢體,檢查初步發現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類諾瓦克病毒。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課指出,這類病毒性腸胃炎是由感染病毒所造成,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類諾瓦克病毒及腺病毒等,不屬於法定傳染病,但容易在秋冬交替的季節流行,民眾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養心食療——紅色食物健康法


五臟保養書    
 
 
養心食療——紅色食物健康法


心屬火—對應紅色


紅色屬於五行中的「火」,給人一種有如火燄般的感官刺激;季節上對應夏季,也與五味中的「苦味」食物對應。在五臟對應上,紅色對應人體五臟—心,與六腑—小腸;心主掌血流,血是運行於脈中而循環流注全身、富有營養及滋潤作用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而血則是水穀精微(食物營養)由脾胃所化生而出來的。


有補血、生血、補陽的功效


中醫有「夏屬火,其氣熱」的說法,夏季為萬物生長、新陳代謝速度加快的季節,與火的上炎、熱力四散相似,而紅色食物大都具有溫熱、能量較多、陽氣具足的特性;依對應理論,紅色食物能夠影響我們的心與小腸,多半有補血、生血、活血及補陽的功效,所以較適用於「虛證」及「實證」,如形體瘦弱、臉色不光潤、貧血、心悸、四肢冰冷、手足無力等症狀。


紅色食物養生法一般常見赤色或偏赤色食物,或偏溫性的藥材有丹蔘、紅花、山楂、桑椹、紅棗、洛神花和枸杞,胡蘿蔔、蕃茄、蘋果、牛肉、羊肉、櫻桃、荔枝、龍眼肉;但紅豆、西瓜、馬齒莧則偏涼性,幾乎都富含大量鐵質,可以補鐵、補血,有益健康。


• 洛神花


洛神花產於熱帶,是一種夏季清涼的飲品,中醫將洛神花用於清熱、解渴、止咳、降血壓,可治中暑、咳嗽、酒醉、高血壓,研究指出,洛神花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抗腫瘤、保護心血管、保護肝臟及降血壓的功能。研究指出在連服用21天的洛神花茶,後血壓即有5%-11%不同程度的下降,確實有助血壓的控制;但是目前洛神花多數製成蜜餞,含高鹽、高甜度,對於心血管、腎臟是一種負擔,如果要護心養生,最好選用未加工的洛神花。


• 紅棗


紅棗又稱大棗,補脾胃、養心安神,在《本經》中記載:「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學發現,紅棗含有維他命C和A、蛋白質、脂肪、醣類等豐富的營養成份,具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的作用,對於胃部虛弱食慾不振,脾臟功能不好、心律不整等一切虛證有助益。紅花 紅花性味辛、溫,入肝、心經,又稱為「紅藍花」、「川紅花」或「草紅花」,是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筒狀花。主要功效為活血祛瘀,有活血通經、破瘀生新、消腫止痛、發汗解熱等功效;主治婦女經期腹痛、經閉難產、產後瘀血排不乾淨,以及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症狀。


• 紅麴


紅麴可降低膽固醇,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正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需求,所以,近幾年紅麴在保健食品中大放異彩,實際上,中國人吃了一千多年的紅麴,吃紅糟肉、紅糟鰻、紅麴醋、喝紅露酒,因紅麴的好處早在《本草備要》即有記載:「性味甘溫,色赤,入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主治赤白下痢,跌打損傷,產後惡露不盡。」紅麴紅入米心,陳久者良,難怪中國人流傳千年。現代科學研究出這種古老的食品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與中醫所說紅色食物養心護心不謀而合,但使用紅麴應該要小心,服用抗生素紅黴素或維生素B3時,不可食用紅麴,葡萄柚會讓紅麴中的降血脂肪的成分突然升高,對於血脂的控制失常,所以吃紅麴健康食品者不可以喝葡萄柚汁或吃葡萄柚。


• 蔓越莓汁


蔓越莓味甘、酸,性微溫。根據美國實驗證實蔓越莓汁有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每天喝 2 至 3 杯蔓越莓汁,就能夠顯著提升血中的「 好膽固醇(HDL) 」含量,提高血漿抗氧化物含量,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除了心血管保健功效之外,蔓越莓可減少牙周病、胃潰瘍;蔓越莓果實所含的兩種成分fructose 及 proanthiocyanidine抑制細菌附著於尿道上皮細胞,進而遏止了細菌的滋生,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夏季養心的生活妙方—把握夏天從「心」調養



五臟保養書    
 
 
夏季養心的生活妙方—把握夏天從「心」調養


在節氣「立夏」後,天氣愈來愈熱,因「夏屬火,其氣熱」,五臟中的「心」亦屬火,中醫認為應掌握夏天時機,好好養心,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使體內血脂代謝正常,避免體脂肪堆積,維持體態輕盈,並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況。


夏季氣溫雖高,但是心血管疾病不會像冬季那麼容易爆發,但夏季氣溫高,易直接影響血壓,要多注意;其二,中醫說「心主神明」,亦即負責人體一切高級複雜的精神活動和正常的意識思維;「心主血脈」,乃指全身的血脈系統屬於心,而由血脈向全身各組織器官輸送養料,以為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而許多「腦」的疾病治療先要從「心」調養開始。



注意補氣養陰、清熱去暑


人都會被氣候所影響,夏季濕、熱易使情緒不穩、煩躁,這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另外,中醫所稱的「心」還包括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變化等功能,心血不足者也有心悸、失眠、健忘、面色差等症狀,夏季養心除了著重心血管保健,也要兼顧情緒。


心在五行中對應火,火即有高熱、炎熱之義。在夏季的疾病多以暑病為多。夏季炎熱而多雨,暑熱挾濕,熱能傷陰、耗氣,因此在飲食上應以補氣養陰、清熱袪暑為主。


紅色 可催化積極動力想到心臟可以聯想到代表「愛」的紅色愛心,以及中國古代的大紅燈籠等等,紅色通常給人刺激、熱情、積極、奔放和力量,還有莊嚴、肅穆、喜氣和幸福等等感受,所以紅色能刺激心臟,容易使人血壓升高、呼吸加快,一般健康者使用紅色物品可以催化正面、積極的動力,但是,心血管疾病與腦部疾病者,紅色的物品要禁量少用。


紅色的食物有助於減輕疲勞,並且有驅寒作用,可以令人精神抖擻,增強自信及意志力,使人充滿力量,例如辣椒、紅椒、蕃茄、草莓等等,不過進食過量,會引起不安、心情暴躁、易怒,所以要有所節制。消暑一夏透心脾提到夏天,對很多朋友來說是個多彩多姿的季節,但是炎熱的天氣、惱人的日曬問題、以及不時舉發的可怕傳染病,令人提心吊膽。


尤其台灣地屬亞熱帶地區,一到中午氣溫甚至可高達35℃左右,有時走在路上一點風都沒有,經過開動的汽車旁邊還要忍受汽車產生出來的熱氣,讓人深感有如處在一個大型烤箱中,簡直快要烤熟了!這種悶熱的感覺,讓人一出門就頭暈,而且還很容易讓人「上火」,會使人心煩意亂、脾氣暴躁外,在這炙熱的環境中,如何消暑就成了每個人最關切的問題。



青草茶──解暑聖品


「青草茶」是大眾最熟悉的消暑盛品,製作簡單,材料購買方便,且味道甜美,適合全家大小飲用,可說是夏日解暑之上等飲料。


 青草茶的材料組成有:
一枝香、水雞爪、咸豐草、夏枯草、魚腥草、茵陳、蛇舌草、仙草、珠仔草、黃花密菜、甘草、菊花、紫蘇各2錢,薄荷1兩。
 



 青草茶
 
做法:
1、將上述的藥材用過濾紙包好,並密封,以防水煮時藥材跑出來,其中薄荷及紫蘇需另外包妥。
2、包好的茶包(薄荷及紫蘇除外)與20碗水(約4000㏄)同煮,至水滾沸後,再以小火加蓋煮1小時。
3、薄荷及紫蘇包,在熄火前2分鐘在加入。功效:清利頭目、提神醒腦、降血壓、降血脂,清熱利尿、消暑、生津止渴、解毒火。
 


「此青草茶可熱飲、冰涼或家冰塊皆可,無須加糖,糖尿病患皆可服用,一般家庭可選擇到中藥房購買藥材,勿自行亂採,以免買錯藥物。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健脾食療——黃色食物健康法



五臟保養書    
 
 
健脾食療——黃色食物健康法


脾屬土—對應黃色


心臟與五行對應關係五行 五色 五臟 在時 土 黃 脾 長夏脾臟在四季對應的是—長夏,長夏是指從立秋到秋分的時段,又被俗稱為「秋老虎」,在這個時節人本能上就會想吃冷的食物解解暑,如剉冰、冷飲、冰棒、涼麵之類,其實這些冰冷食物對於消化系統是一大傷害,所以在長夏之際宜養脾胃,是有道理的。


黃色食物含有高營養成份 滋養脾胃


而黃色對應人體五臟—脾,與六腑—胃,所以黃色食物如地瓜、黃豆等等,都可以保護脾胃健康,維持脾主運化、主升清,脾統血的功能;這些功能主要是將吃進的食物轉化為營養,再將這些營養物質傳送至全身,並代謝身體的廢棄物,是身體血液、精氣、身體運轉時動力的來源,五臟六腑皆仰賴脾胃的滋養,也就是說人體的健康與否,都看脾胃功能是否良好,也應證「脾胃為後天之本」這一句話。


《素問•臟氣法時論》:「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於春,春不死,持於夏,起於長夏;……脾病者,日映慧,下晡靜。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凡消化系統疾病、身體瘦、四肢冰冷、易水腫、白帶者,都與脾臟有密切關係,而且多發生於秋季,也告訴我們想要調養脾臟,秋季正好,接下來請看看有哪些營養又可以養脾的黃色食物。


黃色食物養生法


黃色食物多半味甘,氣香,性屬土,皆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黃色食物多為五穀根莖澱粉類,像香蕉、柳橙、地瓜、南瓜、木瓜、胚芽米等,可滋養脾、胃,主要含澱粉和糖,是能量的主要來源,東方人多半以五穀類食物為主食,因為這類食物含有高營養成分,攝取一般的量即可獲得足夠的營養,充分滋養五臟六腑,以利內臟器官運作。


木瓜
在中國有「萬壽果」之稱,顧名思義多吃可延年益壽,性味甘平、微寒,入脾、胃、肺經,助消化、消暑解渴、潤肺止咳;其果實、莖和葉都含有大量的木瓜酵素,主要幫助消化,可以分解魚、肉,但其活性會隨成熟度而降低,故一般欲以木瓜改善慢性消化不良、胃炎、胃痛或十二指腸潰瘍者,宜多食用青木瓜,具有較好的效果,體質虛弱及脾胃虛寒者,不能吃冰冷的木瓜;另外,吃木瓜還能使肌膚光滑細緻,解除肌膚敏感的現象。


蓮子
是收斂強壯的藥品,能補中安心止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蓮子可以厚腸胃,治白帶。」蓮子有收斂作用,常食可治療脾虛洩瀉;兒童腸胃消化不良,整日煩躁不寧,或是飲食日見減少,可用蓮子。老年人失眠而多夢,神思煩亂,可用蓮子,能安臥寧神助睡眠。


南瓜
性味甘、溫平、無毒,入胃、大腸經,中醫來說可以溫體、潤肺、補脾、增進食慾,治胃痛、止痛、安胎等,平常手腳冰冷,易疲倦、體力差、貧血的人可多食。南瓜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它的澱粉與糖類,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胡蘿蔔素含量是瓜類中最高的,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有保護皮膚和黏膜的作用,對治療冷虛、胃潰瘍、預防感冒、美容等相當有效。


南瓜亦含豐富鋅量,對性功能有益。另外,南瓜種子含有很多蛋白質和脂肪,南瓜子含油量達50%,在漢方裡稱為南瓜仁,豐富的油脂一定有潤便滑腸的效果,還有降低血壓、防止白髮、止咳化痰的作用。


黃豆
性味甘、平,入脾、胃經,清熱利小便、解毒;製成豆漿性寒,腸胃易於消化吸收,能清利大小便、解熱潤肺、寬中下氣;主治胃中積熱、水脹腫毒、小便不利。黃豆營養豐富,號稱「中國牛奶」,容易被腸胃吸收消化,富含蛋白質,是素食主義者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多喝豆漿、吃豆類食品不但可滋養脾胃,養顏美容。地瓜 營養豐富,所含的粘蛋白,是一種多糖和蛋白質的混合物,能保持人體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又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在腸道中不被吸收,吸水性好,可預防便秘和某些腸道疾病。


地瓜
地瓜體積大,熟食香甜,易使人產生飽腹感,不愧為價廉物美而有益健康的減肥食品,時下地瓜及其製品已成為老少喜愛的健美與養生食品,深受青睞。


含有高量澱粉,吃多了會使胃分泌大量胃酸,所以胃功能不好或胃酸過多的人,一次吃一小條地瓜為宜。


黃色養脾藥膳木瓜牛奶
材料做法
木瓜半個 牛奶250㏄ 開水100㏄ 布丁半個
A將木瓜洗淨、去皮、切塊。
B將木瓜塊、牛奶、布丁倒入果汁機中,打勻即可。
適應症—消瘦、消化不良者。


功 效—木瓜是營養豐富的水果,有健脾胃、助消化、通兩便、清暑解渴等效果,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胃炎胃痛、十二指腸潰瘍、心脘痛、高血壓者皆宜,但最好不要加糖,牛奶量適中就好,或者可以加開水,以免過甜而刺激胃酸。


糙米黃豆漿
材料做法
糙米粉2湯匙 豆漿350㏄u將溫熱豆漿加入2匙糙米粉,攪拌均勻即可。
適應症—腸胃吸收不佳者、皮膚彈性差者。


功 效—豆漿最大的優點是很容易被腸胃消化、吸收,豆漿的黃豆蛋白中含有寡糖,對消化 能力較差的人,具有改善腸內細菌的作用,幫助消化;糙米含有豐富的天然植物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使腸內宿便易於排出,帶來健康的美麗。



陳醫師小叮嚀 治療食慾不振的開脾散:


材料:甘草10克、山楂10克、麥芽10克、神麴10克、橄欖粉40克、四君子湯40克、參苓白朮散4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狀,一日3次,每次2匙,約10公克。功效:補脾益氣、開胃去濕,促進消化吸收,讓小孩喜歡吃飯、「好嘴斗」。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長夏滋脾的生活妙方——心臟與五行對應關係


五臟保養書    
 
 
長夏滋脾的生活妙方——心臟與五行對應關係


 



天氣悶熱 首重防濕補脾「長夏應脾而變化」,長夏就是夏季後期,也可以稱此時為「秋老虎」,天氣多悶熱、空氣潮溼、陰雨連綿、颱風,所以「溼」為長夏主氣,濕氣重,人也會感到不適。


古代醫家指出「長夏防溼」,因「溼」為六邪之一,好傷人的陽氣,尤其是脾陽,因脾臟喜燥而惡溼,一但濕邪侵入,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脾濕者小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不然就是穿著潮濕的衣物,引起感冒,濕氣誘發關節疼痛,食物也會因為這樣的天氣而容易變質,引起胃腸炎,所以必須「防溼」。


長夏時節因濕氣重,影響脾臟功能,容易產生腸胃道疾病;因為溼困脾,生清降濁的功能削弱,吃油膩或過甜的東西,在體內轉化成為「黏膩」的營養物質,因為脾臟的功能已經減弱,這些黏膩的物質就更不易化開,造成脾臟與身體的負債,這樣的脾濕者,舌苔多為白膩,不易刮除,舌體胖,舌邊緣有齒痕,可以自行依照「part 2自我檢測,了解脾臟的健康指數」,趕快進行袪濕補脾的行動吧!


黃色生活小物 增加食慾


五色與脾臟對應的是黃色,黃色給人一種光明、明亮、有精神的感覺,我們常去的麥當勞就是用黃色為內部主要的顏色,這可是有原因的!因為黃色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唾液腺的分泌,新鮮而亮澤的顏色,不但使人開朗,更會令人聯想起那股鮮甜的味道,有刺激食慾;基於這樣的原理,在食慾不振時使用黃色餐具、杯子,或是一杯鮮黃的柳橙汁,都可以讓食慾大開呢!


另外,黃色也是一種極易感染人的暖色調,給人一種厚實、暖融融的感覺,能消除人的抑鬱沉悶,能激發憂鬱者的慾望和意志;黃色的波長僅次於紅色,使脈搏加速,讓人有溫度昇高的感覺;黃色和橙色也可以用於治療貧血、支氣管炎、便祕;是一種富足的、快樂而幸福的色彩。


黃色食物可讓人可以集中精神,如柳橙汁、甘蔗汁加檸檬、菊花茶、人參茶等等;黃色的食物能幫助培養正面開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強化脾胃,增進消化系統與肝臟的功能。


預防秋老虎傷人長夏時節,「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加上暑溼隱藏在身體內,越是鄰近秋分溫差大的時候,因為氣候多變化,所以無論如何,出門多帶一件薄外套,以免身體受涼,身上的衣服可以穿脫,適合多變的天氣,以免中暑;在戶外運動後,要及時擦乾汗水,穿衣保暖;過敏性鼻炎也是此時的好發季節,鼻塞、流涕、鼻癢、打噴嚏等,要多加注意身體狀況。


1、少曬太陽,儘量在陰涼處活動,以免中暑。
2、多喝水,每天至少飲2000㏄,茶、湯、豆漿、果汁等都算。
3、上火時吃一些西瓜、香瓜等涼性水果。
4、要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5、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熱、油膩、高甜度的食物。
6、少飲酒,因為酒主溼,喝多了體內濕氣重。


《素問》:「人飲食勞倦即傷脾。」換句話說,大飢大飽、暴飲暴食及長期過度耗損體力,皆有傷脾氣;以「五味入五臟」來看,甘脂類都入脾,若脾胃虛弱,消化系統不強,就應盡量少吃太甜、尤其是太油膩的甘脂類食品,如油炸類食物,這樣脾胃的負擔就比較輕。至於五臟的補瀉,食甘味可以補脾;食苦味可以燥脾濕;「吃飯七分飽」、「飯後百步走」;皆可強化脾臟功能。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清肺食療——白色食物健康法


五臟保養書


你的五臟都很健康嗎?趁還沒出問題前,為他們做個保養吧!PChome ePaper教你利用五行的特性,搭配青、紅、黃、白、黑等五色的食療與養生方法,徹底改善體質,清除致病因子,體驗神奇有效的DIY養生秘訣!(本報內容摘錄自《五臟保養書》、連載為期2個月、文經社出版)
 


五臟保養書    
 
 
清肺食療——白色食物健康法


肺屬金—對應白色


滋陰潤燥 忌吃寒涼食物


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在季節上對應到秋季;中醫以白色食物來預防秋燥,白色食物多偏寒涼,一般體質可以放心使用,但是過敏性體質者,這時要著重「補氣」,補足「肺衛」之氣,增強對於秋燥以及外邪的防禦能力,要偏向溫補,忌吃寒涼食物;可適當服用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品,也可以選擇多種成分的綜合維他命,選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對緩解秋燥有良效。


每年的農曆八月二十一至九月初六為「白露」,白露為秋季的典型氣候,為何稱為「白露」?


是由天氣的特色而來的,因為這個時節夜晚露水一天比一天重,在葉子上凝成白露而名,此時白晝時氣候多乾燥,也就是常說的「秋燥」,《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到:「燥勝則乾」,因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燥邪傷人容易影響肺臟,導致耗人津液,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


白色食物養生法因白色食物與肺部對應,與肺同系統的器官有大腸、皮膚、喉嚨、支氣管等,為了防範秋燥對人體的影響,飲食方面應以「滋陰潤燥」為原則,以防秋燥傷陰。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菜、高麗菜、花椰菜、洋菇、白木耳、甘蔗,中藥材有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等,但有過敏性體質者則否。


銀耳


又稱白木耳,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症。銀耳被譽為「長生不老藥」、「延年益壽品」、「菌中之王」,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特點,對體虛、久病初癒,不宜用其他補藥的病人及陰虛內熱,內熱而有出血傾向者更為適用。要注意的是感冒初起口乾者忌用,或風寒感冒,如感冒怕冷、咳嗽、痰多清稀如水者,忌服。


梨子


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氣候過度乾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乾咳等;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症狀,可多食梨。想要用梨子養生前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體質,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須隔水蒸過、煮湯,或與藥材清燉亦可;若有長期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水梨,因水梨性寒,多食腹瀉加劇。


甘蔗


甘蔗味甘,平,無毒,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有滋陰潤燥、和胃止嘔、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於因陰液不足所導致口乾、咳嗽痰少、大便秘結等症,可利用多食甘蔗來改善症狀。熱性病飲生蔗汁最好,喻為「天生復脈湯」。但甘蔗汁煮熱則性轉溫,有溫補功效。


薏苡仁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歸脾、肺、腎經,具有美白養顏的功效,性屬平和,補而不膩,愛美的女性對此一定不陌生。


《本草綱目》記載:「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去濕」,薏苡仁有滲濕、健脾是其兩大功能,傳統上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濕溫、泄瀉、帶下、痺痛等症狀。現代科學分析,薏苡仁含蛋白質、脂肪、氨基酸、礦物質、鉀、鈣、鎂、磷、鐵、鋅、錳以及維生素B1、B2、E及纖維素等,有益人體健康。


百合 百合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甘,微寒,入心、肺經,多用於潤肺止咳、寧心安神。中醫常用它來治療慢性咳嗽、乾咳,或痰中帶血等症狀。具有寧心安神作用,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神思恍惚之症。在現代研究中發現,它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及微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具有止咳作用。平時可將百合10至30克,煎湯、蒸食或煮成粥來食用,保養肺部。


白色清肺藥膳玉竹參雞
材料
北沙參
玉竹各30公克
紅棗10顆
母雞一隻或用雞腿兩隻替代


做法 a將雞肉洗淨,剁成塊狀放入鍋內。
   b放入北沙參、玉竹、紅棗同煮,放多少水,用文火燜煮約1小時即可。
適應症——適用於體虛倦怠、懶言、怕風、容易感冒的患者。
功 效——潤肺止咳、生津止渴。


陳醫師小叮嚀 飲水要少量多次 每天最好在起床後馬上喝250㏄溫開水,晚上臨睡前再喝200㏄,因為夜晚蓋被睡覺體溫上升,身體的水分也在蒸發,所以如果晚上水喝太少,早上起床或是在半夜就口乾舌燥,甚至喉嚨開始痛起來,而喝水就是最好的保養方式;而白天兩餐之間各飲水1000㏄,若活動量大、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這樣可使肺腑安度金秋。


百耳潤肺湯
材料
銀耳15公克 百合10公克
冰糖適量
做法 A將銀耳放入溫水中浸泡至回軟,摘去根蒂洗淨,瀝乾水分。
   B百合掰開洗淨,撕去內膜待用。
   C湯鍋置火上,倒入水600㏄適量,先放冰糖溶化,再放銀耳、百合一起煮沸,
    煮沸後改用小火燉15分鐘即成。連吃15天。
適應症—適應症—虛勞咳嗽。
功 效—銀耳、百合同為白色食物,潤肺、止咳的佳品,治療痰中帶血、虛熱口渴,但不適用於風寒感冒的咳嗽與不舒服。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秋天清肺的生活妙方


五臟保養書 


你的五臟都很健康嗎?趁還沒出問題前,為他們做個保養吧!PChome ePaper教你利用五行的特性,搭配青、紅、黃、白、黑等五色的食療與養生方法,徹底改善體質,清除致病因子,體驗神奇有效的DIY養生秘訣!(本報內容摘錄自《五臟保養書》、連載為期2個月、文經社出版)
 


五臟保養書    
 
 
秋天清肺的生活妙方


《皇帝內經》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在秋主「收」的原則下,情緒要慢慢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因為在節氣轉變的時候,人體會受影響而變得容易浮動不安寧,尤其是台灣由秋入冬的時節,天氣一下濕熱一下又寒冷,近幾年越來越多秋颱與冬颱,都在在顯示秋季養生的重要,不但以食補去預防秋燥,生活調養要維持心性平穩,注意身、心、息的調整,順時保養有元氣。


注意呼吸道的毛病


肺臟在五行中對應金,「金」代表鐵器、兵刃刀劍,具有收斂肅殺之氣,這又和秋天蕭瑟的感覺相應,因氣候溫差的變化甚大,對於人體的侵害能力也相當強,所以常容易引起燥邪,稍不注意,就會引發呼吸道的毛病。


白色讓心情愉悅


秋天萬物枯敗,充滿蕭瑟肅殺氣氛,情緒容易受影響。五行中既然秋天對應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讓心情更愉悅輕快,別人看起來也較有生氣,不致死氣沉沉。白色能反射全部的光線,稱為全色光,是光明的象徵色。白色明亮、乾淨、暢快、樸素、雅致與貞潔;具有潔凈和膨脹感,使空間增加寬敞感,對高血壓、易動怒者、情緒不穩者、呼吸困難者,白色是一個很好的調節顏色,能促使血壓穩定、下降,心平氣和,而白色的燈光亦有相同作用;對於呼吸困難或是有呼吸方面疾病者,白色的空間中,壓迫感非常小,可以由視覺來減輕不適,使呼吸順暢。


太過白淨也不宜


但是個性孤獨、精神憂鬱症者,則不宜在白色環境中久住,避免太過白淨、明亮,導致心情更加低迷、負向。


白色食物一般都沒有強烈的氣味或味道,像是米、山藥、白蘿蔔、茯苓等等,單一的白色食物不會引起食慾,雖然不能以白色食物做為主菜色,一旦有了其他顏色食物搭配,白色食物就會是盤中的佳餚,例如白色的山藥要搭配排骨湯,稀飯中要放入皮蛋、蝦仁、香菜,美味度大大提昇。


秋季養生可預防冬季疾病


秋季養生的目的是讓身體在進入冬天前作好準備,增強身體的保衛能力,較不易生病,也可以抵抗寒冷與溫差,秋天的生活起居養生以穿衣、睡眠、居住、護膚為主:


1、秋「凍」養生法
由於秋天的天氣多變,早秋以熱、濕為主,而到了深秋及晚秋時,卻以涼、寒為主,故穿衣的增減要適時。秋季天氣微涼時,此時的氣溫人體都還能耐受,不妨先別急忙加穿衣服,趁此鍛鍊一下身體的耐受程度。此種作法稱為「秋凍」的健身方法,在秋天每天開始鍛鍊挨涼,以適應氣候的變化,可達到增強免疫力的效果;但老人及小孩的生理功能較差、抵抗力較弱,當風大及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氣溫驟降到20℃,就不要再「秋凍」了,一定要多加衣服。


2.、睡眠養生法
《黃帝內經》云:「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了貯存體內陽氣,要早睡早起。而睡眠的臥向方面,在《千金要方•道林養性》中云:「凡人臥,春夏向東,秋冬向西」,這是因為春夏屬陽,秋冬屬陰,故秋季睡時頭向西,以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3、運動養生法
常將雙手搓熱後,以熱的手掌擦面,從上到下如乾洗臉般,可去除邪氣,使皮膚保持光亮柔潤。趁秋天天高氣爽的好天氣,是做運動來鍛鍊身體的好時期,可利用加強運動來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到了冬天,身體除了會較耐冷外,也較不易感冒、生病。


4、常笑養生法
中醫認為笑能宣發肺氣,調節人體氣機的升降,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鬱,解除胸悶,恢復體力。所以,笑可以開發肺氣,使肺吸入足量的自然「清氣」,呼出廢氣,加快血液循環,達到心肺、氣血調和。


過敏性體質秋季養生


每當秋冬季節到來的時候,過敏性體質的人就要小心了,過敏性疾病以中醫觀點而言,屬脾、肺、腎三臟腑的虛弱所致,多由體內痰飲內擾,外感邪氣而成疾病;生活上應特別注意避免受冷的刺激,避免接觸過敏原為主要原則:
早晨起床時即加衣服,避免受涼。


起床後刷牙洗臉宜用溫水。


洗澡或洗頭髮後,應儘快擦乾身體及吹乾頭髮。


冷天外出或騎乘機車、腳踏車,應戴口罩以保持口鼻溫暖。


不要晨泳及淋雨。


嬉戲時、追逐跑跳過度激烈時,應予以制止。


請勿過度疲勞或熬夜,儘量睡眠充足。


避免塵 誘發過敏,家中不要使用布窗簾、地毯、布沙發,可用防塵枕頭被單等。


家中應避免飼養寵物。如貓、狗、鳥、兔、鼠等。


、避免吸二手煙或處在空氣污濁的環境中。


積極方面應做規律而漸進的運動,如登山、健走、韻律舞或打羽球都能增加心跳、促使流汗可增進心肺功能的運動為佳,同時舒緩壓力。
一週三次,每次20-30分鐘為度。


飲食上應注意事項禁忌食物包括水梨、西瓜、番茄、椰子、香瓜、橘子、哈蜜瓜、大白菜、白蘿蔔等,白色食物反而是禁食品,因為這些食物皆屬寒涼性質,影響身體抵抗力,也嚴禁冷飲、冰水,中醫認為過敏性體質易受刺激,這些冷食都會使病情加重。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固腎食療——黑色食物健康法


五臟保養書    
 
 
固腎食療——黑色食物健康法


冬貯藏精 遇黑三分補
中國人有句俗話「遇黑三分補」,不管是黑糯米、黑豆、黑芝麻、烏骨雞,只要加上個黑字,滋補的成分便高了許多,因為五色的「黑」對應到五臟的「腎」,中醫說「腎為先天之本」,所以中國人將黑色食物與補腎之間畫上等號;腎臟在季節上對應到冬季,中醫說「冬貯藏精」,冬天人體的消耗少、消化好,適於進補,中國人冬令進補的習俗便是由此而來。


黑色食物被認為具有非常強效的食補作用,主要入肝腎二經;一般而言,有「缺氧」現象的人,如氣色白、頭暈眼花、四肢無力等等,除了心臟功能不好外,大多屬於腎臟不佳,會有耳鳴、耳聾、口乾、腰酸、白髮、掉髮、水腫、小便不利、不孕等症狀,因此,有上述症狀的人在食物顏色選擇上應多吃黑色食物。此外,近年來經科學研究證實,有二十多種黑色食物具有抗癌作用,例如黑豆、黑芝麻等等,「黑色食物」不僅給人質樸、味濃、滿足的口感,而且經臨床實驗證明,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可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並有滋膚、美容、烏髮及延緩老化的作用。


黑色食物養生法黑色食物代表五行中的水,影響腎、膀胱、耳和骨骼的健康,黑色食物包括黑豆、黑芝麻、香菇、髮菜、海帶、黑棗、黑木耳和藍莓等,補肝益腎的天然「食品」,在冬天正是以黑色食物進補的大好時節,所謂「冬令進補,春天打虎」,身體在冬季保養得當,春天來臨時身體就會「勇健」的可以打老虎!


黑米


黑米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大米,米質佳,是我國稻米中之珍品,因為珍貴成為進貢之品,古為「貢米」,其營養價值比一般白米高,每100公克含蛋白質11.3公克,普通白米僅含6-8公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鋅、鐵、硒等必需微量元素;黑米的顏色主要是因為外皮中含有花青素類色素,這種色素本身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黑米還能滋陰味腎,補胃暖肝,明目活血,健身功效顯著。用它入藥,對頭昏、貧血、白髮、眼疾等療效甚佳。


黑芝麻


黑色食物中,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黑芝麻,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腎二經,可潤燥滑腸,有滋養肝腎的作用,治療病後體虛、眩暈等症,一般人食用可補中益氣、滋養五臟,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維他命E、卵磷脂、葉酸、菸鹼酸、蛋白質、鈣、鐵、磷等。不飽合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也因為含有很多脂肪油,所以有潤燥滑腸的作用,對於血虛腸燥便祕有很好的效果;維他命E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具抗衰老的作用。


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入腎經,黑豆是一種天然的防老抗衰食物,黑豆有駐顏、明目、烏髮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食烏豆,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筋骨,加氣力,補虛能食,延年益壽」,其纖維質對整腸亦有幫助,可以防止便秘的發生。黑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由於含有維他命B1、B2、B6、葉酸、微量元素銅、鐵、鈷等,所以具有使白髮變黑髮的作用,黑豆還有抑制人體吸收動物性膽固醇作用。


何首烏


何首烏味苦、澀,微溫。制熟則味甘,入肝、腎經;用黑豆汁九蒸九曬而成的是制首烏。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潤腸通便,以現代藥理分析何首烏,其含有澱粉、脂肪、卵磷脂,卵磷脂等物質,除了有強化神經的作用,還能阻止膽固醇的沉積,減輕動脈粥狀硬化。何首烏的部分成份可以和膽固醇結合,減少腸道對於膽固醇的吸收,阻止膽固醇沉積在肝臟,降低脂肪肝之發生機率,何首烏還可以升高淋巴細胞中的T細胞,具增強免疫功能。


黑色固腎藥膳翠玉五物湯
材料
排骨1斤
黑豆30公克
黑豆30公克
冬瓜皮50公克
黑糖
清華桂各適量


做法
A將排骨先以滾水去油。
B將排骨燉煮黑豆、黑棗、冬瓜皮,煮湯食用,待黑豆軟了後加入調味料黑糖、清華桂,即可。
 
適應症——腰膝酸軟、排尿不順者。
功 效——有補肝增強腎功能之效。


補腎栗子粥
材料
栗子粉30公克
蓬米或糯米100公克
做法 A米洗淨,加入栗子粉同煮粥。
 
適應症——適用於老年腎虛腰酸腰痛、腿腳無力、脾虛、泄瀉、腎虛、早洩。
功 效——補腎強筋,健脾養胃。


陳醫師小叮嚀
多用黑麻油烹調食物:黑麻油由黑芝麻製成,同樣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可去除膽固醇,因為黑麻油可以增進精力、強壯身體,所以許多藥膳都有用黑麻油來烹調。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季保養的生活妙方:冬季固腎的生活妙方


五臟保養書    
 
 
冬季固腎的生活妙方


冬季對應五臟的腎,由於腎藏精—人體發育和生殖的源動力、納氣—幫助呼吸系統正常進行工作、主水液—調節人體內一切液態物質代謝,以及「主骨、生髓、通於腦」、「開竅於耳及二陰」的功能,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就是維護腎的功能,不要與之違背,應順應之。


冬季進補自古有之,按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冬季是萬物閉藏的季節,此時雪降冰封,百蟲眠藏,人雖然不用冬眠,但是人體氣血趨向於裡,處於休息的狀態,所以冬季養生是有道理的。


黑色使人休息、鎮靜、安定


在所有顏色中,黑、白、灰三色是屬於無色系,黑色的應用多半為「點綴」或是「襯托」,很少會使用大量的黑色,黑色由視覺影響人的心理,有正向的影響,也有負向的;正向的如黑色使人得到休息、安靜、深思、堅持、準備、考驗,顯得嚴肅、莊重、堅毅,黑色具有清熱、鎮靜、安定的作用,對激動、煩躁、失眠、驚恐的患者起恢復安定的作用,所以最佳的睡眠環境是光線全暗,置身於黑之中,如果點亮小夜燈或是其他照明設施,違反人體的常規,破壞這安寧的睡眠環境。


黑色帶來沉著穩健、富於思考、沉著的能量,高貴並隱藏缺陷,所以很多專業人士都喜歡黑暗色系穿著來顯示專業形象,讓工作順利,增加工作的積極態度,例如業務、經理、律師、專櫃小姐等等,在世界各大盛會、頒獎典禮中,黑色衣著永遠不會「NG」;但是黑色也有負向的印象,如會有失去方向失去辦法和陰森、恐怖、煩惱、憂傷、消極、沉睡、悲痛,甚至死亡等印象,歐美都把黑色視為喪色。


冬季對應五色的「黑色」,可以想像萬物沉睡,一片銀色世界無聲無息,冬季,照理說是個專屬於安靜、休養的季節,中醫對於睡眠養生觀中,人體的作息應該要隨太陽而起,冬天日出較晚、日落較早,所以人也需要應天地萬物作息,《黃帝內經》說,冬季三個月,宜早睡晚起,起床「必待日光」,所以冬天早上起床後仍哈欠連連,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想要天天早睡晚起,現代人幾乎不可能,不過藉由黑色來放鬆身心,例如睡眠環境要去除光線,保持黑暗,用黑色冥想來保健眼部,倒也是個折衷的辦法。


黑色冥想


閉上眼睛,掌心蓋眼,觀想黑色,可以放鬆視神經,放鬆肩膀、後背,擦熱手心再蓋眼睛,蓋5分鐘讓眼睛休息,累積的壓力要多次放鬆才去除,所以一天至少用個2-3次,眼睛一旦放鬆,就看得清楚了。


冬季要注意保濕


冬天空氣乾燥,濕度較低,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不少人感覺特別乾燥,我們人體的呼吸道要許多水氣濕潤,如果過於乾燥的話,皮膚與黏膜,如眼、鼻、口腔等都受影響,且容易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一般將室溫保持在18℃-24℃之間,濕度50%-60%為宜,在室內可以擺放盆栽,隨時偵測室內的濕度,並且利用盆栽的水分,調節室內濕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


室內要通風


冬天天氣冷,加上常常下雨,待在室內的機率便高了許多,如果室內不通風的話,空氣污染程度可以比室外嚴重好幾倍!室內空氣不流通,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極易引發感冒、氣管炎等多種呼吸道疾病,像近年來,冬季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傳,都是因為室內密閉的原故;一般氣窗要開,大窗戶至少要留5公分的細縫,讓空氣保持流通,可在庭院或室內養些能淨化空氣、涵養水分的綠色植物,並定期採用食醋薰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薰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以茶養生、生熱暖腹


冬天萬物蟄伏,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綠茶較生澀,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 紅茶實際上沖泡出的顏色為暗紅,但英文為「BLACK TEA」,依照顏色—黑與五臟—腎與季節—冬之相互對應,冬季喝紅茶沒錯!


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稱為全發酵茶,又稱「熟茶」,所以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有「下午茶」習慣,常將紅茶加牛奶、砂糖飲用,中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喝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喝茶也可以利大小二便,飲濃茶能引吐、解酒,喝太多除了可以消脂之外,也會造成胃寒,所以品茗宜在身體健康佳時,切忌牛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綠茶萃取物具有對抗慢性進行性血癌的作用


健康搶鮮報    
 
 
綠茶萃取物具有對抗慢性進行性血癌的作用


vitaadd.com特派記者:Annie Lian


綠茶萃取物中含有多種抗氧化多酚物質,其中又以EGCG的作用最強,綠茶具有抑制癌細胞擴張及預防心血管疾病惡化的作用,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白血病研究雜誌(Leukemia Research, Dec.,1, 2005)發現,綠茶可能對於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的患者,具有治療作用,位於明尼蘇達州,著名的Mayo診所的醫生,發現四位開始服用綠茶萃取物或飲用大量綠茶(每天八杯)的慢性白血病患者,其中三位有明顯的症狀改善狀況,其中兩位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明顯下降,另一位淋巴結腫大有明顯改善的現象,只有一位患者病情沒有明顯變化。


由於這項發現僅止於四位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研究數據,但結果卻令人雀躍,因此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決定撥款支持以高純化的EGCG綠茶萃取物,針對慢性白血病治療的研究,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將為白血病患者,開闢一道希望之門,不過多喝綠茶或每天攝取含高EGCG的綠茶萃取物,能有效的對抗多種癌症及慢性病,對人體健康保養助益很大。


更多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TOP
 
 
 
深海魚油能降低因為空氣污染造成之致死性心律不整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人的心跳速率並不會是保持一個不變的狀態,隨著情緒、外在因素、內分泌系統、交感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心調最高及最低速率之間,會使得心率產生一個變異率,而心率變異率(HRV)高低可以反應一個人心臟功能的健康,低變異率代表高心臟病危險性及死亡率。


尤其老年人一般心率變異率都會偏低,因此老年人對於處於空氣污染或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容易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心率不整的問題發生,一份針對50名居住於養老院的健康老人所做的研究發現,每天服用兩公克的深海魚油膠囊,能夠有效的預防心率變異率的衰退,相對於使用兩公克大豆沙拉油補充劑的對照組,服用深海魚油的老年人能更容易的應付室內空氣污染及品質不佳問題,


深海魚油同時具有抗血栓、舒張血管及降低三酸甘油脂的作用,已被美國FDA核准為可註明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及危險性的成分,自然療法顧問陳思廷建議,健康的老年人,每天可補充2000-3000毫克,含30%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膠囊,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每天可補充4000-6000毫克含30%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天然深海魚油膠囊,能有效的增進心血管的健康。


更多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Q:感冒看醫生,如果症狀已消除,是否還需要把剩餘處方的所有藥都吃完?


養生Q&A    
 
 
Q:感冒看醫生,如果症狀已消除,是否還需要把剩餘處方的所有藥都吃完?


感冒藥是一個很籠統的說法,是否一定要吃完,要看醫生開給您的感冒藥的內容,如果是一些退燒、止痛(如普拿疼、阿司比林類的藥物)、改善鼻塞的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的藥物,皆屬改善症狀,非治本藥物,只要症狀不再,即可停藥,感冒要好,還是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改善症狀對於感冒的治療,並沒有具體的作用,因此沒有需要就可以不吃的,也就是您的感冒症狀都已消失,絕對可以不必把這些藥吃完,這類藥吃多了,只會增加肝腎負擔而已。


不過如果醫生開給您的藥中含有抗生素,可能是您的感冒較嚴重,併發細菌感染,如嚴重的扁桃腺腫大疼痛、嚴重的咳嗽、肺炎....,甚至是腦膜炎...,一旦開始服用處方的抗生素,則要吃足整個療程,一般為7-10天,即使症狀已消失,仍要繼續服用完所有藥物,不然細菌會再回來找你,同時也會促使產生具抗藥性的細菌,病情就會越來越難控制,因此,到醫院拿藥時,一定要先問清楚處方的內容。


不過,感冒基本上是病毒感染,多休息、多喝水、補充每天200-300毫克的維他命C或多吃水果,增強自己的免疫力,病毒自然會在7-10天的生命週期後死亡。感冒期間小心保養,不要過勞、受寒以免降低免疫力,則會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導致併發症,使病情惡化。


另外,許多臨床研究顯示,紫錐花萃取物(Echinacea)、葡萄糖酸鋅(Zinc Gluconate)可縮短感冒病程,降低感冒症狀的不適度,紫錐花需要在有感冒症狀的第一時間,以高劑量(每次1200-1600毫克)、高頻率(每四小時服用一次),連續服用兩天,再將劑量降低為三分之二或一半,持續至症狀消失為止,葡萄糖酸鋅則每天補充含鋅量50毫克,分4-5次服用,一般也是在出現症狀的第一時刻服用比較有效,每2-3小時服用10毫克,一天內連續服用五次,持續至症狀緩解為止。


特別留意的是,罹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人(如紅般性琅瘡..)的患者不宜服用紫錐花萃取物,不過可以補充葡萄糖酸鋅。(answered by Christine Chen,M.S., R.Ph., CNPA)


更多養生Q&A>>>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9 
▲TOP


健康搶鮮報    
 
 
抗氧化營養素能有效降低老年視盲的發生率


vitaadd.com特派記者:Jenny Cheng


老年人的眼睛細胞會因為老化的問題,造成斑點退化症(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簡稱 AMD),是老人視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份由荷蘭阿母斯特丹眼科醫學研究中心,針對4170名年齡大於55歲的中老年人所做的研究,發表於2005年12月號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ation)的報告指出,額外補充或飲食中含較高維生素E及鋅,罹患AMD的機率會大大減少,而飲食中含超過一般平均值的維生素C、D、貝他胡蘿蔔素時,罹患AMD的機會也會比一般人減少35%罹患AMD的機會,維生素C、E及貝他胡蘿蔔素是抗氧化營養素,而鋅則是合成抗氧化酵素SOD的重要元素,補充這些能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的營養素,證實能有效預防老人視力減退問題,參與此研究的人員建議,有老年視力障礙或視盲家族史的人,可及早補充抗氧化營養素,以有效的預防視力退化問題,另外,註冊營養師黃蓮恩指出,葉黃體素及玉米黃質是本來存在眼睛裡面的抗氧化營養素,而這兩種營養素是需要靠食物攝取來獲得的,如深綠色及深橘紅蔬菜,中老年人及電腦族的需求量則比一般人更多,如果飲食中不能確實攝取足量的葉黃體素,則可選擇每天補充3-6毫克的濃縮製劑,已出現白內障或黃斑性病變的老年人,每天可補充6-12毫克的葉黃體素,葉黃體素一樣被證實能降低AMD的發生率,因此45歲以上,不妨可多補充含維生素C、E、鋅及葉黃體素的食物或補充劑來延緩視力的退化問題。


更多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多穿件衣服,不要著涼了」感到冷就容易感冒嗎?


健康搶先報    
 
 
「多穿件衣服,不要著涼了」感到冷就容易感冒嗎?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感冒是因為人體遭病毒感染所致,過去我們的媽媽或奶奶會告訴我們,天氣冷要多穿衣服,才不會著涼感冒了,穿衣服保暖這檔子事,似乎和因為病毒感染而發生的感冒扯不太上關係,過去多項研究顯示,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似乎不會增加感冒的發生率,不過最近一個針對180名健康男女,將他們分成兩群,一群人將腳泡在約兩公升,溫度只有10度的冷水中20分鐘,讓他們感受到冷的感覺,另一群對照組則是穿著襪子和鞋子,一樣站在泡腳的乾燥桶子裡20分鐘,結果在接下來的五天內,觀察兩組人罹患感冒的比例,並沒有明顯的差異性,但是再接下來的5天,泡冷水的實驗組族群,罹患感冒的比例為14.4%,相對於沒有經歷「冷」的感覺的對照組,則只有5.6%發生感冒現象,經過問卷調查的交叉比對,發現在過去一年內,多次有寒冷感受的人,罹患感冒的頻率也比較多,這似乎證實了,保暖也是預防感冒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感冒流行季節或是已經罹患感冒時,多補充鋅(成人每天50毫克)、紫錐花萃取物及維他命C,都有助於感冒頻率的下降及縮短感冒病程、緩和感冒症狀,秋冬正式感冒病毒最活躍的季節,試試看多穿件衣服,多補充鋅、維他命C,一有感冒症狀時就服用紫錐花萃取物,是不是會讓這個冬天過得更健康!


更多健康搶先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養生Q&A    
 
 


Q:別人想減肥,可是我卻想增胖,怎樣保養和飲食可以讓我胖起來?


A:現今社會對美的價值觀,總覺得越瘦越好看,尤其是年輕的女孩子,總是會以模特兒的身材為標準,然而很多時候,媒體螢光幕上的標準身材,往往都是對健康具有威脅性的體重過低,其實體重低於理想體重*10%以上(例如160公分的女性,理想體重約為53-54公斤,如果體重低於48公斤則屬於體重過輕,低於45公斤則必須要積極增加體重),就屬於體重過輕,超過15%則會影響身體健康,進而促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受到影響,年輕女性發生月經量稀少、經前症候群、不孕症的機會都會提高,免疫力也會下降,坊間談到減肥的資訊很多,然而卻鮮少人會留意增加體重的議題,想要增胖的人,最簡單的原則就是要多吃高熱量食物,然而高熱量食物往往含有高油脂、高糖份,對於人體生理上也會是一個負荷,因此在選擇食物種類時,應特別小心,例如果仁含有豐富人體必須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高熱量但卻是對人體健康有助益的成分,再者,雖然甜食可以快速的增加體重,然而卻可能是長脂肪不長瘦肉,因此最好還是要選擇高纖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糙米飯...,如果吃很多還是很難胖得起來,應考慮做個健康檢查,看是否有內分泌方面的問題,如甲狀腺機能....是否亢進...,導致您的新陳代謝率過高,熱量需求比一般人高,或者是因為胃腸道的功能不佳(如有習慣性腹瀉或便秘問題),導致吸收力差,這樣的狀況,可以補充活益菌產品,如優酪乳或活益菌補充劑,來強化胃腸功能,提升您的吸收力,再者,可以在餐後補充植物性的消化酵素,以提升人體對食物營養素的吸收力,早餐飯後補充維生素B群則可促進熱量營養素的正常吸收代謝,有助於輕度代謝不平衡的改善,吃不胖的人容易變胖,一吃就胖的人也比較不容易無端的增加體重。


除此之外,運動和睡眠也會影響體重,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導致人體生理機能變差,營養吸收運用能力也會降低,如有睡眠障礙或憂鬱傾向,應由改善精神狀況著手。在運動方面,一般人總覺得要減肥就要運動,其實想增加體重,也要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帶動比較好的食慾及吸收率,尤其是游泳,在游泳完後會覺得飢餓,如果能在此刻補充均衡營養的食物,已被醫學研究證實具有增加體重的效果。


在熱量攝取方面,針對大部分時間屬靜態工作的上班族或學生,每公斤約40大卡的熱量,能夠有效的增加體重,如果每天運動量超過一個小時,則每公斤熱量可提高至45大卡,加上規律的生活習慣,不抽煙(抽煙體重會減輕),足夠的睡眠,體重應該會健康順利的增加。(本諮詢由Christine Chen, M.S.,R.ph.,CNPA回答)


*理想體重:


♀(女性)-- 51公斤+0.5(身高─155公分)=標準體重


♂(男性)-- 58公斤+0.6(身高─166公分)=標準體重


更多養生Q&A>>>>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9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增強體力、提高耐力的─紅景天(Rhodiola rosea)


健康食品百科    
 
 
增強體力、提高耐力的─紅景天(Rhodiola rosea)


作者:陳思廷


紅景天是一種生長在海拔2000-3000公尺高山上的植物,與紅景天同Rhodiola「屬」的類似品種多達五六十種,真正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助益活性成分的僅有Rhodiola rosea,紅景天有一種類似玫瑰香味的氣息,主要的活性成分集中於根部,紅景天在蘇聯及北歐地區,很早就被使用於疾病的治療及改善,早在1755年,瑞典的草藥學家就已經將紅景天運用於增強體力及提高耐力的臨床運用上,德國科學家更發現紅景天具有止痛、改善頭痛、止血、抗發炎及提神的作用。


紅景天所含的生理活性物質


紅景天萃取物中,含有複雜的植化素成分:


苯丙酯類(Phenylpropanoids): rosavin, rosin, rosarin


黃酮素類(Flavanoids):rodiolin, rodionin, rodiosin, acetylrodalgin, tricin


苯乙醇類(Phenylethanol): salidroside, tyrosol


單帖類:rosiridol, rosaridin


三帖類(triterpenes):daucosterol, beta-sitosterol


酚酸類(Phenolic acids): chlorogenic and hydroxycinnamic, gallic acids


而這些植化物正是紅景天能有複雜的生理保健作用的原因,與紅景天類似的物種很多,其中不乏含有與紅景天類似的植化成分,如salidroside,蘇聯的科學家最早就是以salidroside來定量定性紅景天萃取物的濃度標準,然而後來發現,許多紅景天的近親物種,也含有salidroside,而salidroside的濃度,也僅能被作為紅景天萃取物的濃度監測標準,rosavins才是存在紅景天萃取物特有的活性珍貴物質。


不過成分複雜且完美組合這些天然的活性植化物,使得紅景天能夠發揮比西伯利亞人蔘更有效的提高細胞能量的作用,而這些植化成分如果單獨存在,可能無法如分佈於紅景天中完美組合的協同加成效果。


紅景天的主要生理保健作用


紅景天被使用於健康的改善方面,最早是在蘇聯、北歐及中國,西方鮮少科學文獻討論到紅景天對人體健康上的作用,不過早在18世紀,蘇聯、東歐、北歐及中國就已將紅景天入藥,近來越來越多西方研究自然療法、本草醫學的生化學家,開始留意到中文、俄文及少數東歐語文的學術文獻上,有許多關於紅景天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報導,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它扮演者具生理調節劑(Adaptogen)的角色。


◎紅景天的生理調節(Adaptogenic)作用


許多人體試驗研究發現紅景天具有促進人體身心調節的作用,所謂「調節」,即是當低下時則會被提高,當過多時則會自我調節而減少,例如咖啡能夠令人興奮、有活力,但卻會有引發心跳加快、顫抖或失眠的副作用,而紅景天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及增強體力的作用,同時能夠延長運動的耐力,不過卻不會因為這種體力提升的作用,而造成無法充分休息的睡眠或甚至失眠的問題,相反的,對於因為壓力大或有憂鬱傾向的失眠患者,紅景天反而能夠增進夜間睡眠品質及情緒穩定,這就是所為生理調節劑的角色,人蔘也被證實擁有生理調節作用,因此也有人把紅景天譽為西藏人蔘,不過人蔘種類眾多,並非所有體質的人都適合服用各種人蔘,而補充紅景天則較少有此方面的禁忌。


紅景天的生理調節作用,也發揮在血壓的平衡上,臨床人體試驗發現,紅景天能夠使偏高的血壓下降,卻也能讓偏低的血壓拉回正常值範圍內,不過這並不代表紅景天能夠取代任何心血管藥物的使用,而偏離正常血壓值過大時,紅景天的血壓調節作用則不再明顯。


◎增強體力、延長耐力


過去蘇聯政府曾經以紅景天作為軍隊及國家運動選手提升及恢復體力的營養補充品,而現代的醫學臨床研究則證實,紅景天能提高人體的活動力及耐力,一份針對18-24歲男性所做的實驗,在運動前給予150毫克含1% salidroside的紅景天標準萃取物,結果顯示,相對於沒有服用紅景天萃取物的對照組,運動爆發力提高了9%。


在耐力增進方面的研究,針對42名20-25歲滑雪選手所做的研究顯示,在30分鐘的運動後,服用紅景天的運動員心跳平均增加速率約為平時心跳的105%,相對於沒有服用任何補充劑的對照組,心跳速率則為128.7%,顯示紅景天能夠增進心臟的負荷量。


◎平衡內分泌,促進生殖系統的健康


在西伯利亞諸多族裔,一整把的紅景天是獻給剛結婚的愛侶,最佳的祝福,因為飲用將紅景天熬成的茶汁,能夠讓新婚的夫婦有個美好的夜晚,同時早生貴子,而紅景天的生理調節作用,能後讓內分泌系統失調或不平衡的狀態,調整回復正常,一份針對40名無月經的年輕婦人所做的臨床研究,每次100毫克,每天兩次的紅景天標準萃取物,連續4-8週,其中25名婦人恢復正常的月經週期,而這些婦人當中有11名後來也都懷孕生子。


紅景天對於男性陽痿及早洩症狀的改善也有助益,一份針對35名有性功能障礙病史1-20年不等的男性所做的調查研究,每天給予150-200毫克的紅景天標準萃取物,連續三個月,其中26名參與研究的族群表示性功能障礙問題有明顯的改善,而尿液中的睪固酮代謝物濃度也有明顯增加。


◎提高抗壓性


紅景天顯示具有神經傳導物的調節作用,低劑量的紅景天萃取物,能夠提高腦部活動的敏銳度,但在高劑量使用時卻反而會有鎮靜及安定作用,在老鼠試驗中顯示,中低劑量的紅景天萃取物會提高副腎皮質荷爾蒙、多巴胺及血清素的濃度,因而提高腦部的理解力及抗壓力,動物試驗同時顯示,紅景天對於提高大腦皮質的活動力、學習力及記憶力都有助益,對於因為蛋白質沈澱物造成腦神經退化的阿滋海莫氏症也有預防效果。


◎抗氧化抗癌作用


紅景天所含的多種酚類植化物是很強的抗氧化物,能有效預防因為化學物質、藥物(化療藥物)所造成的自由基傷害,也能預防因為老化所造成的神經退化作用,在老鼠試驗中顯示,紅景天與癌症化療藥物共同使用於癌症的治療,能夠提高殺滅癌細胞的作用,同時也能夠降低化療藥物對於骨髓抑制、肝毒性的傷害。


在一份針對12名膀胱癌的小型人體試驗中,顯示補充紅景天標準萃取物,能夠提高免疫T細胞及殺手細胞的活性,不過,紅景天萃取物在癌症治療及降低化療毒性的臨床研究,仍缺乏比較大型的人體試驗結果,部分小型研究數據,仍然缺乏客觀性,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確認其有效劑量及作用。


如何選購及服用紅景天取物?


紅景天萃取物適合各種年齡層的成年人服用,無論是保養或是增強體力,調整體質,但在服用產品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挑選產品,紅景天標準萃取物是根據萃取物中所含的 salidroside濃度至少必須在0.8%以上,一般標示含0.8-1%的salidroside,或者同時會標示另一個活性物質rosavins為3%,而這樣規格的萃取物,濃縮比例約為3:1,也就是三公斤的紅景天濃縮為一公斤的標準萃取物,大部分紅景天的活性物質集中於根部,不過只要標示了salidroside 或rosavins的百分比,就不必太在意是否標示原料的部位的來源。


如果購買的紅景天產品只標示rhodiola(紅景天) xx mg (毫克),而沒有標示任何活性成分的百分比,代表產品為紅景天粉末(1:1),如果產品也沒有標示部位,則可能所含的活性植物素濃度極低,而所有使用於動物或人體試驗的紅景天,皆為標準萃取物(1% salidroside or/and 3% rosavins),購買僅標示劑量而無產品濃度規格(%)的產品,可能因為有效成分的劑量不足而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


一般人補充紅景天的劑量為每日200-300毫克的標準萃取物,對於體質虛弱、體力差、體質不佳、荷爾蒙或血壓輕微不正常的人,則劑量可調整至600-800毫克,補充紅景天最好是在空腹時間,與食物錯開至少半小時,由於紅景天萃取物具提升體力的作用,因此最好能在早上或早午兩次服用,盡量避免於晚間或睡前服用,由於紅景天具有平衡血清素的作用,而白天足量的血清素正式轉化為晚間睡眠荷爾蒙的原料,不只提高白天活力,也能促進夜間睡眠品質,是工作精神壓力大的現代人理想的保養品。


雪中送炭卻不一定錦上添花


紅景天的身心調節功能,對於生理功能及精神壓力不平衡的人來說,往往能夠發揮明顯的助益,不過對於健康狀況良好,體力不錯的人來說,不一定能吃出明顯的效果,尤其很多男性所期待的增進性功能作用,紅景天能改善具明顯性功能障礙的問題,卻不一定能夠提升正常男性的性功能,不過紅景天對於提高運動員的耐力是有幫助的,一般人可於運動前服用紅景天萃取物,同時有助於加速運動後的體力恢復。


 陳思廷 Profile
 
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食品營養碩士,美國營養師學會會員,美國生活形態學會(AALC)體重控制顧問 、美國順勢療法學會會員、加拿大健康食品協會會員、加拿大自然醫藥學院及健康食品協會認證之健康食品指導顧問(Certified Natural Products Advisor),目前為長春月刊、OHAYO早安元氣生活網、維特益健康網、亞洲醫療網、聯合報等之健康專欄作者,著有:保健食品總體檢(台視文化)、輕鬆瘦身十公斤(台視文化)。
 


更多健康食品百科>>>>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healthfooddetail.asp?subcategory=77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多吃養生菌菇,讓你百病不生


健康食品百科    
 
 
多吃養生菌菇,讓你百病不生


作者:陳思廷


多吃菇有益人體健康是眾所皆知的,食用菇菌類由一般盤蓀菜餚中的香菇、蘑菇、金針菇...到可以入藥的猴頭菇、舞茸,到養生效果較明顯而被濃縮萃取裝入膠囊的靈芝、巴西蘑菇及冬蟲夏草等,一樣是菌菇類,不過身價卻可能相差千百倍,然而養生成效是不是也和價格比例成正比呢?可能是消費者最應該關心的議題了。


說到養生菌菇類,大部分的人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靈芝吧!本草綱目中更把靈芝的養生效果喻為「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靈芝主要可分為赤、紫、黃、白、青、黑六種,中醫藥理中,不同種類的靈芝也有不同的養生功能。時至今日,現代人對於養生食品的服用,已不再停留於過去治百病的民間傳說上,臨床的科學證據及明確的成分分析,才能讓這些養生保健食品吃出真正的健康。


另外,近年來出現在保健食品界的新興養生菌菇─巴西蘑菇(又稱姬松茸),由於日本生化學界對於原本生長在南美巴西秘魯一帶這種食用菇菌的青睞,同時發現住在巴西聖保羅市郊皮耶達提高地的居民特別長壽,癌症的罹患率也特別低,在一連串的實驗室及動物試驗中,證實巴西磨菇中含有多種抑制癌細胞擴散生長的多醣體及微量元素,而這些成分也與靈芝有許多類似之處。


菌菇類機能性食品的作用


具有養生效果的菌菇類,活性成分主要都是來自能夠提昇免疫力的多醣體(polysacchairdes),科學研究發現,存在食用菌菇中的多醣體具有促進免疫T細胞的活性,刺激免疫系統對體內特異突變細胞(癌細胞或早期癌細胞)產生殺手及吞噬反應,雖然食用菌菇種類繁多,其多醣體的種類及含量多寡,配合其中特有的微量元素如有機鍺的協同作用,使得不同的食用菌菇在人體養生價值上的表現,也不盡相同,最被中國人所重視的養生菌菇首推靈芝及冬蟲夏草。


由於冬蟲夏草的生長養分主要來自昆蟲體,使得它的營養素含量與一般菌菇的差異性稍大,而靈芝所含的多醣體和有機鍺則是提昇免疫力及保護細胞健康的最主要活性成分,中國、台灣及日本地區是針對靈芝的臨床研究比較多的地區,目前靈芝在養生上的價值主要為提高免疫力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同時在肝機能的改善上,具有降低過高肝指數GOP及GPT的臨床效果,靈芝同時有改善支氣管過敏及養肺的功能,不過目前這方面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來加以證實。


巴西蘑菇則是屬於近幾年來比較被重視的食用菌菇,多數的研究則是在日本地區進行,在一份比較巴西蘑菇、靈芝及香菇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實驗中顯示,巴西蘑菇擁有比靈芝更好的抗癌效果,香菇的癌細胞抑制效果則只有巴西蘑菇的不到十分之一。


近年來,巴西蘑菇被大量人工栽培,原本昂貴的價格,如今在乾貨市場一公斤的巴西蘑菇甚至只要美金二十出頭,到底人工栽培的巴西蘑菇與原產於南美的野生菌菇所含的活性成分有無差別性?另外,目前主要使用於濃縮萃取菌菇活性成分的產品,多採試管中的菌絲體培植,栽培時間甚至只要幾週而已,即使使用太空包的整株栽培方式,也可大幅縮短長成時間。不過,植物的成長最主要來自天然的生長環境及氣候,這樣大幅縮短長成時間的人工栽培方式,是不是具有相當的養生成分?故產品品質的定性定量測試,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關鍵。


怎樣的人最需要吃菌菇類產品?


食用菌菇是適合任何人食用的,由於近來諸多的學術研究證實,靈芝等養生菌菇對於人體免疫力具有很好的提昇作用,故對於正在使用化療的癌症病患或是治療後的癒後患者,濃縮的養生菌菇萃取物,對於身體健康的復原及抑制癌細胞的再發,都具有輔助的意義。


另外,對於肝機能不佳,肝指數過高及肝炎患者,補充濃縮靈芝萃取物,將有助於肝細胞機能的恢復,促進病毒性肝炎抗體的形成。


如何服用?


一般人食用菌菇類,如入菜燉湯的食補方式,在營養保健上,一樣具有其功效,若是希望以養生菌菇的活性成分來改善健康問題,就需要選擇比較高濃度的濃縮萃取產品,不同的萃取比例及多醣體含量,所需服用的劑量也會不一樣,在免疫力提高方面,每天大約需要服用含多醣體80-150毫克的濃縮靈芝萃取物,以5:1的濃縮靈芝產品來換算,每天大約需要服用1500-3000毫克才能發揮效果,如果是高濃度,含12.5-15%多醣體的標準萃取物,每天約需要補充800-1000毫克的標準萃取物,針對癌症患者的癒後及輔助營養補充時,需要補充劑量則比較高。


在其他養生菌菇的補充劑量方面,目前大部分的產品多沒有活性成分的定量標示,最多也只有標示濃縮比例,而濃縮比例會因為菇菌栽培條件、菌絲體或成株、品種等有著極大的差異性,消費者大概僅能選購商譽較好廠商的產品,按標籤上的服用劑量指示使用。


如何選購菌菇類產品?


市面上的養生菌菇濃縮產品多半沒有標示活性成分─polysaccharides多醣體的含量百分比,有的產品會標示濃縮比例,目前靈芝已有較高濃度的標準萃取物,其多醣體的含量至少為12.5%,濃縮比例為15:1,其他大部分的產品多只標示每粒的毫克數,最多也只標示了濃縮比例,其實活性成分的含量百分比,才是判別產品品質最客觀準確的條件,消費者應該以選購有標示活性成分(多醣體等)濃度訊息的養生菌菇產品為首要選購原則。


另外,近來市面上出現巴西蘑菇有重金屬污染的現象,不只不具抗癌效果還可能會有致癌問題,因此慎選品質良好的產品,如有機認證或有附上重金屬檢測結果,才能確保吃出健康。


 陳思廷 Profile
 
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食品營養碩士,美國營養師學會會員,美國生活形態學會(AALC)體重控制顧問 、美國順勢療法學會會員、加拿大健康食品協會會員、加拿大自然醫藥學院及健康食品協會認證之健康食品指導顧問(Certified Natural Products Advisor),目前為長春月刊、OHAYO早安元氣生活網、維特益健康網、亞洲醫療網、聯合報等之健康專欄作者,著有:保健食品總體檢(台視文化)、輕鬆瘦身十公斤(台視文化)。
 


更多健康食品百科>>>>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healthfooddetail.asp?subcategory=77


健康搶鮮報    
 
 
臨床研究綠茶中特有的兒茶素(catechin)能有效降低乳癌罹患率,紅茶則可能有反效果


vitaadd.com特派記者:林語青


多喝綠茶有益健康,是很多現代人都知道的養生法寶,日本人的長壽居世界之冠,綠茶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傳統日本家庭,每個人每天大約飲用5-8杯的綠茶,而根據研究顯示,每天飲用五杯綠茶能降低22%乳癌的罹患率,一般的綠茶茶葉含有約30-40%的水溶性多酚,綠茶多酚中特有的兒茶素Catechin則具有抗氧化及促進癌細胞自我滅亡的作用,綠茶中主要的兒茶素有四種,其中的EGCG則是作用最強的多酚植化素。


雖然紅茶的原料與綠茶類似,但經過繁複發酵手續的紅茶,其中所含的多酚植化素僅有3-10%,而綠茶所含的兒茶素更是紅茶的10倍以上,在飲用等量紅茶與綠茶的族群分析結果發現,飲用紅茶並不能降低乳癌的罹患率,部分研究甚至出現有促進末期乳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綠茶雖然有益健康,但是其中的咖啡因和單寧酸,對於胃腸機能不佳、咖啡因敏感而容易失眠的人來說,直接飲用綠茶,可能不是獲取綠茶多酚的好方法,同時科學研究顯示,服用去除大部分咖啡因、定性定量兒茶素、EGCG及多酚植化素的濃縮綠茶萃取物,其抗氧化及降低癌症罹患率的效果會更好。


更多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降血脂藥可能降低您的心臟功能,補充CoQ10能補救此副作用


健康搶鮮報    
 
 
降血脂藥可能降低您的心臟功能,補充CoQ10能補救此副作用


vitaadd.com特派記者:林語青


自從默克藥廠推出由真菌中萃取出的第一個-statin類降血脂藥,隨之發現的是紅麴中也含有一模一樣的成分,接著全球各大藥廠都在競相研發生產類似化學結構,但效果更好的-statin類藥物,目前降血脂醫師處方藥,幾乎八成以上都是開立-statin類的藥物,臨床研究發現,服用-statin類的藥物,會降低體內CoQ10輔酵素的濃度,同時會造成粒腺體的功能受損,因為CoQ10是細胞能量合成中心─粒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特別集中在作功特別頻繁的心肌細胞。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隨有高血脂症,而降血脂藥卻會降低心臟粒腺體最依賴的營養素CoQ10的濃度,間接的也可能提高心衰竭的發生率,因此專家建議,有在服藥的高血脂症的患者,最好能每天至少補充60-120毫克的CoQ10,多項研究顯示,有三大族群是需要補充CoQ10的,高血脂症患者、有心衰竭家族史的人和年齡超過65歲以上的老人,心衰竭患者每天需要補充至少200毫克的CoQ10,研究顯示,每天補充400毫克以上,對於延緩心衰竭病情惡化有明顯的助益,同時能延長心衰竭患者的生命。


更多健康搶鮮報>>>>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TOP
熱門焦點  
 
• 浪漫復古風
  「回眸一笑百媚生」,在浪漫古典風之中,展現出女性性感優雅的風情。 
 


 
 
 
深海魚油中的EPA、DHA有助於情緒的穩定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深海魚油中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一般人多熟悉,補充深海魚油有助於心血管健康,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EPA和DHA與情緒平衡有這密切的關係,當血液中的EPA和DHA的濃度偏低時,發生輕∼中度憂鬱症的機率會明顯提高,另外還有更多的臨床研究證實,飲食中偏低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顯示憂鬱症、精神分裂症、過動症、暴力傾向、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發生率都偏高。


深海魚油中的EPA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影響體內荷爾蒙及免疫系統的平衡,這些機轉會直接影響到腦細胞的功能,如腦部控制情緒的血清素及影響睡眠的褪黑激素的濃度等,流暢的血液循環能讓腦細胞獲得充分的養分而降低有助於維持腦細胞的健康,另外,DHA則能促進腦細胞膜中離子通透性的平衡,讓腦部信息交換更敏銳及正常,因此具有維持腦細胞活躍,提高注意力及預防腦細胞退化的作用。


一份針對英國兒童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連續服用五個月的深海魚油,幼兒的學習力、情緒穩定性及集中注意力都有明顯的增進,海洋污染造成許多深海魚肉中的重金屬含量偏高,美國FDA建議孕婦每週不要攝取超過340公克的深海魚,然而這樣的建議可能反而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及成熟度,一般膠囊狀的深海魚油都有通過重金屬檢測,如不放心,可向廠商要求第三者獨力實驗室的檢測報告書,也是補充深海魚油比較好的方式,孕婦每天服用含2.7公克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油,胎兒的平均頭圍有偏高的趨勢,而孕婦發生早產的機率也會降低,幼兒補充深海魚油,有助於腦部發育及促進學習力,對於有過敏體質的幼兒,也能降低過敏的嚴重度。


更多健康搶鮮報 >>>>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多吃魚及綠色蔬菜能有效的降低退化性眼睛病變


健康搶先報    
 
 
葡萄子萃取物能提高85%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vitaadd.com特派記者林語青


每天吃個葡萄籽萃取物來養身子,似乎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保養觀念,葡萄籽一般給人的觀念就是美白皮膚,提高免疫力,然而,葡萄籽中所含的前花青素(OPCs)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才是養生最珍貴的地方,血管內皮細胞如果因為自由基濃度的上升,造成脂蛋白的氧化沈澱,或是發炎反應造成內皮細胞的受損,形成不平滑表面時,導致血管硬化及血栓的形成,即是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歐洲,約有50%的死亡人口與血管內皮細胞的健康受損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份由荷蘭Utrecht大學,針對血管內皮細胞,以含高自由基的過氧化氫來浸泡洗滌,再以含OPCs 60mcg/mL 溶液來浸泡,結果可抵銷自由基對內皮細胞的傷害度10-70%不等,其細胞保護作用會與使用劑量及時間成類正比關係,而OPCs中的Anthogenol更能有效的降低內皮細胞受到過氧化自由基的傷害程度達85%。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建議在每天健康的飲食中,必須含有足量的OPCs,然而大多數關於OPCs的臨床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天應服用100-300mg的OPCs才能發揮足夠的保護效果,而一般飲食中的OPCs含量多在25mg或更低,根本無法充分發揮保護效果,因此額外的補充富含OPCs的營養補充品,如葡萄籽萃取物、松樹皮萃取物等是絕對必要的。


更多健康搶先報 >>>>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TOP
 
 
 
多吃魚及綠色蔬菜能有效的降低退化性眼睛病變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年紀大了,視力漸漸模糊,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黃斑性病變、視網膜退化等問題都可能接踵而至,現代人長期在電腦螢幕前工作,也造成退化性眼睛病變的提早到來,其中,又以黃斑性病變,可能造成視力全盲,是年過50歲後,視力的最大殺手,每年全球約有三千萬罹患黃斑性眼病變的患者,視力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


一份於2006年3月所發表,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所做,針對934名參與老化性眼睛病變的族群所做的研究發現,造成老化性眼病變,尤其是黃斑性病變,與體內的發炎因子指數有密切關係,研究者測試血液中一種名為CRP的蛋白質及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可知體內自體性發炎反應的程度,而這些發炎指數也與許多老化病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血液中所含的多種抗氧化物:維生素C、葉黃體素(lutein)、玉米黃質、維生素E、阿法、貝他胡蘿蔔素的血中濃度,及飲食中吃魚的份量,與發炎指數有著密切的關係,血液中的維生素C、葉黃體素、玉米黃質及魚的攝取量,與發炎指標成類反比的關係。


尤其血液每增加1mg/dL葉黃體素及玉米黃質濃度,CRP和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就會下降2mg/L,每週吃兩次魚的也會使發炎指數下降0.2mg/L,這與魚肉中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過之前有研究顯示維生素E能降低黃斑性病變的發生率,在此研究報告中,維生素E並不能降低發炎蛋白CRP的濃度,還可能有些微的上升,但並不會提高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因此維生素E在老化性眼病變的作用上,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其正面或負面的角色。


在此研究結論中顯示,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如菠菜中的葉黃體素(lutein)和玉米黃質是預防老化性眼睛病變的最佳保養成分,而近三年來,葉黃體素也是視力保養營養品中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成分,如此亦可應證消費者的體認與研究結果是不謀而合的。


更多健康搶先報 >>>>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健康搶先報    
 
 
葡萄子萃取物能提高85%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vitaadd.com特派記者林語青


每天吃個葡萄籽萃取物來養身子,似乎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保養觀念,葡萄籽一般給人的觀念就是美白皮膚,提高免疫力,然而,葡萄籽中所含的前花青素(OPCs)對於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才是養生最珍貴的地方,血管內皮細胞如果因為自由基濃度的上升,造成脂蛋白的氧化沈澱,或是發炎反應造成內皮細胞的受損,形成不平滑表面時,導致血管硬化及血栓的形成,即是造成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歐洲,約有50%的死亡人口與血管內皮細胞的健康受損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份由荷蘭Utrecht大學,針對血管內皮細胞,以含高自由基的過氧化氫來浸泡洗滌,再以含OPCs 60mcg/mL 溶液來浸泡,結果可抵銷自由基對內皮細胞的傷害度10-70%不等,其細胞保護作用會與使用劑量及時間成類正比關係,而OPCs中的Anthogenol更能有效的降低內皮細胞受到過氧化自由基的傷害程度達85%。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建議在每天健康的飲食中,必須含有足量的OPCs,然而大多數關於OPCs的臨床研究顯示,成年人,每天應服用100-300mg的OPCs才能發揮足夠的保護效果,而一般飲食中的OPCs含量多在25mg或更低,根本無法充分發揮保護效果,因此額外的補充富含OPCs的營養補充品,如葡萄籽萃取物、松樹皮萃取物等是絕對必要的。


更多健康搶先報 >>>>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TOP
 
 
 
多吃魚及綠色蔬菜能有效的降低退化性眼睛病變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年紀大了,視力漸漸模糊,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黃斑性病變、視網膜退化等問題都可能接踵而至,現代人長期在電腦螢幕前工作,也造成退化性眼睛病變的提早到來,其中,又以黃斑性病變,可能造成視力全盲,是年過50歲後,視力的最大殺手,每年全球約有三千萬罹患黃斑性眼病變的患者,視力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


一份於2006年3月所發表,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所做,針對934名參與老化性眼睛病變的族群所做的研究發現,造成老化性眼病變,尤其是黃斑性病變,與體內的發炎因子指數有密切關係,研究者測試血液中一種名為CRP的蛋白質及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可知體內自體性發炎反應的程度,而這些發炎指數也與許多老化病變有著密切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血液中所含的多種抗氧化物:維生素C、葉黃體素(lutein)、玉米黃質、維生素E、阿法、貝他胡蘿蔔素的血中濃度,及飲食中吃魚的份量,與發炎指數有著密切的關係,血液中的維生素C、葉黃體素、玉米黃質及魚的攝取量,與發炎指標成類反比的關係。


尤其血液每增加1mg/dL葉黃體素及玉米黃質濃度,CRP和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就會下降2mg/L,每週吃兩次魚的也會使發炎指數下降0.2mg/L,這與魚肉中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著密切的關係。.


不過之前有研究顯示維生素E能降低黃斑性病變的發生率,在此研究報告中,維生素E並不能降低發炎蛋白CRP的濃度,還可能有些微的上升,但並不會提高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因此維生素E在老化性眼病變的作用上,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確定其正面或負面的角色。


在此研究結論中顯示,存在於深綠色蔬菜中,如菠菜中的葉黃體素(lutein)和玉米黃質是預防老化性眼睛病變的最佳保養成分,而近三年來,葉黃體素也是視力保養營養品中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成分,如此亦可應證消費者的體認與研究結果是不謀而合的。


更多健康搶先報 >>>> http://www.vitaadd.com/library/library.asp?ID=61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孕婦補充鈣質,寶貝寶寶也寶貝自己


健康搶先報    
 
 
孕婦補充鈣質,寶貝寶寶也寶貝自己


vitaadd.com特派記者林語青


新生兒在母親體內時,需要足夠的鈣質,才能成長完好,骨骼強健,因此懷孕時,補充足夠的鈣質對於胎兒健康上的助益,是無庸置疑的,如果懷孕的婦女不能補充足夠的鈣質,胎兒由於成長上的需要,會擷取母親的骨鈣質,透過血液的傳輸來提供胎兒所需的鈣質。


如此一來,不只胎兒所獲取的鈣質不夠充足,母體可能因為懷孕而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機會,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授乳期的婦女身上,除了骨骼健康問題外,懷孕期間鈣質不足還可能提高懷孕階段的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其中又以子癲症最嚴重,孕婦會在懷孕期間出現特別的高血壓現象,嚴重可能造成昏迷,對於母體和胎兒生命威脅性都很大。


最近一份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做,發表於美國婦產科醫學雜誌,針對8000名孕婦的研究調查發現,懷孕20週前即每天給予含1500毫克鈣離子的鈣補充劑,對於子癲症的嚴重度及併發症的發生,明顯的降低了25 %,針對年齡小於20歲的年輕媽媽所產下早產兒的機會也會降低20%,整體的新生兒存活率上升了30%,鈣補充劑是美國保健食品產業界銷售總額最大的一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視。


懷孕期間除了要補充足夠的鈣質外,足夠的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也能降低早產及體重不足新生兒的機率,同時也能提高胎兒腦部發育的成熟度,不過由於海洋污染嚴重,慎選沒有殘留重金屬污染的深海魚油膠囊,才能真正吃出保健效果。


更多健康搶先報>>>>
 
茄紅素有助於降低細胞發炎反應


vitaadd.com特派記者:Anna Lian


全球生產專利茄紅素原料的LycoRed公司,提供所生產的原料(Lyc-o-Med)與義大利的米蘭大學,發表於最新一期的Jou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Vol. 54, pp. 2563-2566),針對年輕健康的族群所做,為時26天的人體臨床試驗發現,每天飲用含Lyc-o-Mato茄紅素的蕃茄汁飲料,血液中的發炎指標TNF─alpha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此發炎指標於退化性關節炎、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都有密切關係。


過去關於茄紅素的研究,主要針對的為老年人或有慢性病的患者,此研究則將罹患慢性病及懷孕婦女皆排除,證實健康的年輕人,多攝取茄紅素相對於沒有服用茄紅素的年輕族群,能夠有效降低發炎指數達34%,這似乎暗示著,預防慢性病、關節炎等,不應該是老年人的專利。


想要讓自己的關節、心血管功能,甚至是全身細胞,到年紀大之後,能夠抵抗歲月無情的摧殘、依然健康,年輕時就開始保養是必要的,發炎因子對於細胞及器官的破壞,不是一朝一夕,這些發炎因子即是來自自由基的作用,慢慢的破壞人體細胞的正常運作,加速老化速度。


例如動脈硬化則是血管內皮細胞,長時間的與發炎因子作用後的結果,一旦出現病症,再來服用這些抗氧化的成分,其實只能預防惡化,對於已經形成的破壞,卻是不可逆的,因此及早保養自己的健康是面對日漸嚴重的污染問題、全球溫室效應、不安全食物品質及過大的生活壓力所絕對必要的。


更多健康搶先報>>>>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健康生活e報:您每個月會願意花多少費用在健康食品上?


健康搶先報    
 
 
活益菌能提高具抗藥性幽門桿菌感染患者的治癒率


vitaadd.com特派記者:Li Chen


幽門桿菌感染是造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原因,超過八成以上的消化道潰瘍患者身上都可發現有幽門桿菌的存在,幽門桿菌感染除了引發消化道潰瘍外,還會提高胃癌及胰臟癌的發生率,幽門桿菌感染後,無論是否治癒,患者都會提高胃酸逆流的發生率,幽門桿菌是一種頑強而深具生命力的微生物,即使在胃部PH值等於2的強酸環境下仍然能夠安然生存。


要消滅幽門桿菌,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醫學上最常使用的是結合抗生素、殺原蟲藥及阻斷胃部細胞分泌胃酸的質子幫浦抑制劑的三合一治療方式,一般療程為一到兩週,不過由於抗生素的濫用,幽門桿菌開始變種產生抗藥性,不少患者在多次多療程的治療後,仍然無法徹底的消滅消化道中的幽門桿菌,於是結合鉍鹽的四合一療程,認為能夠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不過仍有2-3成的患者可能治療失敗。


近來醫學界發現,嗜酸性乳酸桿菌和比菲德氏益菌能夠改變消化道的生態,相對擠壓幽門桿菌的族群,降低其生命力,一份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rition, 2006;83(4):864-869)的臨床研究發現,在給與病人進行四合一療程前,先給予補充一個月左右,含嗜酸性乳酸桿菌和比菲德氏益菌群的幽格。


結果顯示,補充活益菌的族群,治療的成功率為85%,相對於沒有事先補充活益菌的族群僅有71%的治癒率,這顯示活益菌在幽門桿菌感染患者的治療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實,在過去的醫學研究報告也曾指出,平時多補充活益菌,也能降低幽門桿菌的感染機會,由於華人習慣共食菜餚,罹患幽門桿菌感染的機會,遠比西方國家高出許多,而華人又比較不習慣新鮮幽格的口味,因此補充活益菌製劑,則是另一項方便的選擇。


更多健康搶先報>>>>
 
▲TOP
 
 
 
您每個月會願意花多少費用在健康食品上?


八成以上的人不願花超過150元加幣


文/Christine Chen (加拿大自然療法顧問、註冊藥師、營養碩士,vitaadd.com特約醫藥顧問)


維特益健康網針對一般消費者,每個月願意花在健康食品上的金額所做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其中18%的人不願意或只願意投資0-30元加幣(約相當於800元以下的台幣)在購賣健康食品上,18.7%的人願意花30-50元加幣,22.8%的人願意花50-100元加幣,願意花100-150元的有20.9%,而肯投資150-200元在健康食品花費上的僅有2.8%,有趣的是有16.5%參與投票的族群,對於只要對自己健康有幫助的產品,再多錢都願意花。


由於維特益健康網屬於提供自然療法資料庫及資訊,同時為自然健康產品購物網,上網族群的平均年齡約在30-40歲之間,學歷絕大多數有專科或大專以上,因此此結果僅能代表對於預防保健醫學有比較多重視的中生代,健康食品消費的傾向及態度。


其實,無論是健康或是身體稍有不適,或者是長期罹患慢性病的患者,選對健康食品,對於健康的維持是有一定的助益,一般年齡介於20-50歲之間的健康族群,其實每個月大約花上30元加幣左右,就能擁有完整的保養組合。


早餐飯後一粒綜合維他命或維生素B群,空腹時補充1-2粒的抗氧化植化素,如葡萄籽萃取物或複方抗氧化植化素,女性朋友則是每天補充約含600-800毫克鈣離子的補充劑,這樣的組合對沒有遺傳慢性病家族史的青壯年族群就已足夠,如果因為感冒或是免疫力較低時需要短時間補充如紫錐花萃取物或葡萄糖酸鋅口含錠,平均下來,每個月的花費應該會落在30-40元加幣左右。


對於有輕微身體不適,如壓力過大引起的睡眠品質不佳、女性所面臨的經前症候群、缺鐵性貧血、中年男性可能面臨的前列腺肥大問題的預防等,除了如上述的基本保養外,每個月可能會需要外加10-20元的產品消費,如有高血壓、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年過35以後,即使身體依然無恙,最好每天能夠補充2-4粒的深海魚油。


進入中年(40-45)以後,慢性病的罹患率會慢慢提升,如有抽煙飲酒習慣的人,身體的毛病則會一一呈現,體重控制也是很重要的,有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功能較差、退化性關節炎、視力減退或有白內障問題等,則需要針對本身的健康狀況來補充所需要的機能性健康食品。


很多國家法令規定,健康食品是不得宣稱療效的,這也教育了民眾,健康食品就只是食品,不會有改善及增進人體健康的作用,其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定位,主要是健康食品屬於消費者自發性購買的保健產品,對人體機能的影響安全緩和而不具威脅性,一般消費者大都沒有自行調配或對證下方的能力,如訴及療效可能誤導一些病患,放棄正統疾病療程而耽誤病情。


其實,健康食品的種類,正是西方自然療法醫師所使用的藥方,這些被一般人認為是健康食品的產品,在適度的提高劑量及專業的搭配組合,其實是具有調整體質及改善健康狀況的效果,只是如何搭配產品,如何找對專家、如何用對劑量,其實才是健康食品使用上的大學問。


加拿大針對傳統所謂的健康食品,已有一套完整的新制度,由2008年起,健康食品(health foods)這個名詞將在加拿大不復存在,因為所有這些所謂的健康食品都會被列管為自然健康產品,同時加拿大健康局還強制必須在產品上標示保健功效及療效,標籤上的建議劑量必須是有科學研究數據支持的有效劑量,而不再是過去哪種安全劑量,也就是說,吃不出效果的安全低劑量,是不能做為自然健康產品的建議劑量。


加拿大國家健康局將所有自然健康產品,以藥品相當的管理辦法列管,所有生產廠必須有符合加拿大國家健康局認可的自然健康食品GMP規範執照才能生產自然健康產品,即使以領有藥品GMP或cGMP的工廠,如沒有自然健康產品GMP執照,一樣不能生產自然健康產品。


就以加拿大國家健康局的這套管理制度來說,加拿大的自然健康產品(等同一般人俗稱的健康食品),將是全世界最優良的產品,同時這些具有機能性的保健產品,也不再只是很多人認為三餐正常就可以不必吃的食品類補充劑。基於此觀點,加拿大的自然健康產品將扮演的是改善健康狀況,降低藥品副作用或可能減少藥物使用量,如經由醫師及自然療法專業顧問的共同評估下,可能部分取代傳統藥物的使用。


例如在更年期婦女不適症的改善上,針對全球數十萬人所做的大型研究已證實,藥物性的荷爾蒙補充劑,會提高更年期婦女40%的中風率,30-80%的婦癌罹患率,而由黃豆或紅花苜蓿中所抽提出的異黃酮素(isoflavones),配合北美升麻(black cohosh)及金絲桃草萃取物,能有效的改善更年期的潮熱、情緒不穩定及憂鬱問題,與動情激素類似的異黃酮素還能促進鈣質的吸收,發揮與荷爾蒙補充劑類似的預防骨質酥鬆症的效果,而這樣的自然療法不但評估出的效果不亞於藥物性荷爾蒙補充劑的治療,同時能夠降低更年期婦女的慢性病發生率,部分臨床評估結果甚至顯示,擁有比藥物更好的改善效果。


不過由於絕大部分國家的健保系統並不給付自然健康產品的費用,而期待以這些天然的健康產品來達到改善更年期徵候群所需的使用劑量,每個月所需要的花費,可能會落在100-150元加幣,甚至達200元以上,然而,除非是經濟上的不允許,這樣的健康投資,其實是值得且必要的。


不過,此次調查結果也發現,不少人認為,只要是對健康有幫助的,再多都願意花,這樣的觀念是正確但卻需要客觀及敏銳的判斷力來支持的,尤其當人們面對無助的疾病,如癌症、自體免疫性疾病、瀕臨腎衰竭....,在傳統醫學極限之際,就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樣,往往人家推薦什麼產品就吃什麼,這種心態要特別小心成了待宰羔羊。


尋求專業的醫師、有資歷認可的專家,配合本身閱讀及多加尋找客觀的文獻資料,做出正確的判斷及選擇良好的自然療法產品,才是正確補充保健產品的必要觀念。


更多健康搶先報>>>>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解決上班族浮腫困擾


解決上班族浮腫困擾
 
 
久坐久站、太操勞、吃太鹹、生理期、產後,身體浮腫難看,
害得青春短衫短裙不敢出門見人。
如何解決浮腫困擾?


文─林貞岑 攝影─陳德信


經常到下午,就發現自己雙腳緊繃腫脹,用手指按下去還有凹痕?你可能是容易浮腫的體質。這樣的問題,女性常見。


如何分辨浮腫狀況是否嚴重?如果雙腳都有浮腫現象,但時間短暫,有時睡一覺起來就會消失,到中午過後又開始浮腫,屬於生理性浮腫,與病變無關,多半因為飲食失調(吃太鹹)、久坐或久站引起循環不良或生理週期、懷孕或服用避孕藥、注射排卵藥導致。


此外,過度疲勞、工作日夜顛倒,也會讓身體水分運行受阻,產生浮腫現象,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陳玫妃提到。
生理性浮腫,只要改善生活和飲食就可緩解。


病理性浮腫則是指水腫情況持續未改善,有時是單側浮腫,且合併有其他症狀,如走路爬樓梯會喘、血壓高、蛋白尿等問題。這時最好到醫院做檢查,看看是否有心、肝及腎臟或是甲狀腺等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主任程惠政說。


想要去除身體多餘水分並不難,除了睡眠充足、注意飲食,晚上8點以後儘量少喝水,你也可以按個人體質做調整。(見157頁表「你是哪種浮腫」)
以下歸納專家意見,整理出容易浮腫情況與解決方式。


3種造成女性浮腫
的原因與解決方法


久站久坐
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重力作用造成靜脈回流差,下半身浮腫。
■如何改善?
•穿彈性襪:利用外在壓力減輕水腫。正確穿法是「躺著穿、躺著脫」──下床前雙腳抬高穿好,夜晚上床後再脫掉,如此才會避免血液堆積在足部,達到預防效果。


彈性襪對於血壓低又浮腫的人效果不錯。尤其低血壓的人常容易覺得疲倦,穿彈性襪除了減輕浮腫,還可讓血壓升高,感覺比較有精神,程惠政提到。
•睡前抬高小腿
•不要長時間坐或站
•飲用適當茶飲:中醫師陳玫妃提供上班族去浮腫茶飲:澤瀉2錢+車前子3錢+1000cc水煮開,當一日茶飲。澤瀉利水消脂、車前子明目。氣虛的人可加點黃耆(5錢)補氣。


生理週期
生理週期前因骨盆腔充血、子宮變大壓迫到下肢血循引起水腫。此外,受到荷爾蒙影響,身體代謝水分情況變差。
■如何改善?
生理期前飲食很重要。
•儘量減少鹽分攝取。
•可吃些利水食物,幫助身體排水,如車前子、綠豆、紅豆、冬瓜湯等。
•以茯苓+荷葉以1:1方式煮成茶飲,加點冰糖飲用,有助排除生理期水分。
•有經前症候群的人,容易情緒緊張,可加上紓肝理氣的薄荷、香霍幫助氣血順暢。


生理期間的水腫,則可用紅豆加紅糖熬煮。怕冷的人可加點生薑活血。
體質較虛、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在生理期可用麻油或茶油煎蛋煮湯,促進子宮收縮,讓生理期更順暢。


產後
類似生理週期,一方面是子宮變大壓迫,另外受到黃體素影響,身體代謝水分狀況變差。
■如何改善?
產後容易腰痠背痛、水腫難消,中醫會以補腎活血食療,去除身體水分。
薏仁紅豆湯:強健腸胃、補血、亦可達到通乳效果。
紅糖生薑湯:生薑連皮煮,有活血效果,也可預防感冒。


本期出自康健雜誌92期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你看對科了嗎?


你看對科了嗎?
 
 
【文 編輯部 攝影 呂恩賜】


大醫院如同迷宮,那麼多科,到底各看些什麼病?
在台灣跑錯科、看錯醫生的情形時有所聞,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就醫太方便,許多人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偏偏大醫院分科愈來愈細,加上不先經第一線(基層)醫師導航,民眾自行判斷下,想不出錯也難。


例如,有的人會因為中醫告訴他「血濁」,以為到醫院看病該掛「血液科」,不知血液科看的是像白血病等血液方面的疾病,事實上他應該掛一般內科或新陳代謝科。


生病時怎樣才會比較容易看對醫生、找對科?


短期來說,如果不確定自己生什麼病,又執意要到大醫院看,可以先掛一般內科或家庭醫學科,從較全觀的科別看起。家庭醫學科可以處理多數常見的一般科疾病,並給病人適當的轉介建議。


不過長期來說,最好的辦法還是幫自己找個家庭醫師。他不但可以長期掌握你的健康狀況,有必要時,還可以幫你判斷、轉介適當的醫師。


這個家庭醫師不一定是在大醫院服務的家醫科醫師,反而可能是你住家附近的診所醫師,這種關係完全建立在你跟他持續互動時,所產生的信賴感上。


另方面,到底醫院的各科別在看什麼症狀跟疾病?以下綜合各醫院的門診資料,提供你做基本參考:


內科


心臟內科


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呼吸困難、昏倒、胸痛、胸悶、心悸、間歇性跛行等)、心臟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等。


腸肝膽科


任何原因引起的腹痛、腹脹、腹瀉,大便不規律、黑色便,食慾不振、吞嚥困難、口臭、腸胃道出血、胃酸、胃潰瘍、腸胃炎、食道逆流、膚色變黃、胰臟炎,A B C型肝炎、肝機能異常、肝膽結石、肝癌、各種消化器官癌症等。


呼吸胸腔科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咳血、咳痰、氣喘、急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肺氣腫、肺膿瘍、肺結核、肺炎、肺腫瘤、肺塵症、支氣管擴張、呼吸道異物取出、睡眠呼吸中止、肋膜病變等。


腎臟科


排尿疼痛、排尿困難、血尿、水腫、尿蛋白、尿量減少、尿路感染、腎臟炎、腎(尿路)結石、尿毒症等。


新陳代謝 內分泌科


甲狀腺疾病、腎上腺或副甲狀腺病變、糖尿病、肥胖、腦下垂體病、發育不良、各種內分泌異常。


過敏免疫風濕科


關節炎(痛風、類風濕性、退化性、感染性等)、脊椎炎、紅斑性狼瘡、硬皮症、皮肌炎、雷諾氏症、血管炎等自體免疫疾病、過敏性氣喘、鼻炎、蕁麻疹、藥物食物等過敏症。


血液腫瘤科


臉色蒼白、貧血、異常出血、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疾病,身體各部位有硬塊、各種腫瘤的診斷跟化學治療。DNA親子鑑定、血液鑑定與輸血等。


染科


人體各部位因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感染症,包括感冒、氣管炎、肺炎、腸炎、肝炎、腎盂炎、膀胱炎、腦膜炎、蜂窩組織炎、骨髓炎、不明熱、性病等。


神經內科


頭痛、癲癇、中風、半身不遂、肌力減退喪失、肌肉病變、肌肉抽搐痙攣、肢體無力或麻木、手腳顫抖、不自主運動、步調不穩、腰痠背痛、腦炎、腦膜炎、各種神經痛、失語症、意識障礙、記憶力不良、痴呆、暈眩、眼球運動障礙、顏面神經麻痺、職業性神經系統疾病等。


外科


一般外科


一般外傷、乳房有硬塊、甲狀腺肥大、表皮及軟部組織腫瘤、疝氣及腹腔內器官需手術(腸胃出血及腫瘤、腸阻塞、盲腸炎、腹膜炎、肝膽腫瘤、膽道結石、脾臟及胰臟疾病、腹腔內腫瘤)等。


臟血管外科


心臟瓣膜疾病、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周邊動脈 靜脈疾病、靜脈曲張、心臟移植等。


胸腔外科


各種胸骨、肋骨骨折及胸畸形之矯正手術、氣管狹窄的手術治療、氣胸、膿胸、血胸、各種胸腔腫瘤的手術(肺腫瘤、食道腫瘤、胸腺瘤、胸腔瘤等)、胸腔鏡手術、支氣管鏡、肺臟移植等。


神經外科


頭部外傷、顱內出血、腦瘤、疼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背部疼痛)、肢體無力或麻木、脊髓、脊椎骨外傷、巴金森症、多汗症等。


大腸直腸外科


便血、內外痔、脫肛、便秘、下痢、大便失禁、大便不規則、肛門痛腫、腹痛、腹脹、下腹部腫瘤、大腸瘜肉、大腸炎或腫瘤、直腸狹窄或脫垂、結腸疾病、直腸肛門癌、人工肛門造口問題。大腸直腸肛門功能檢查。


小兒外科


新生兒及15歲(或18歲以下)的小兒外科疾病,如小兒疝氣、隱睪、尿道下裂、斜頸、盲腸炎、表皮腫瘤、胸部腫瘤及各種先天性胸腹部異常、肛門閉鎖、膽道閉鎖、肛門直腸疾病等。
骨科


運動傷害、骨折、骨骼疼痛、脫臼、關節退化、關節炎、骨髓炎、脊椎骨骨折、脊椎側彎、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小兒骨關節異常(先天性髖關節脫臼)、先天性內、外翻足、長短腿、骨腫瘤等。


其他科別


泌尿科


包皮、男性避孕及不孕、勃起功能障礙、早洩、排尿障礙(排尿困難、尿失禁)、小便無力、頻尿、血尿、膀胱機能異常、尿道下裂、隱睪及先天尿道異常、陰囊腫痛、尿路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前列腺問題、泌尿道腫瘤、腎臟移植、腎血管疾病等。


婦產科


例行婦科和子宮頸抹片檢查、孕婦產前產後檢查、不規則陰道出血、白帶或不正常分泌物、月經失調、不孕症、習慣性流產、腹部疼痛、婦科腫瘤、避孕、結紮、婦女更年期障礙、停經、婦女泌尿(泌尿道感染、頻尿、解尿困難、尿失禁)、乳房疾病、胎兒異常、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等。


耳鼻喉科


頸部腫塊、口腔腫塊、鼻咽癌、口腔癌、鼻竇炎及過敏、鼻喉疾病、耳鳴、耳痛、聽力障礙、眩暈、睡眠呼吸障礙、聲音沙啞(音聲復健)、扁桃腺病變、面神經麻痺、呼吸道異物等。


精神科


焦慮、緊張、情緒低落、憂鬱、神智異常、行為異常、心神不定、心理困擾、記憶力缺損、注意力不集中、幻想、自傷、自殺、暴力攻擊、睡醒週期障礙、其他睡眠問題、厭食、暴食、幻聽、酒癮、藥癮等。


【康健雜誌93期】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你一定要懂的手術大事


你一定要懂的手術大事
 
 
文─王明鉅  攝影─邱瑞金


開刀是大事,但絕大多數人一無所知。 現在,你終於有機會一窺究竟。
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外科手術治療是重要的治療方式之一。然而很多人聽到要開刀以及可能帶來的痛苦,常常是反問醫師;「能不能不要開刀?」


的確,有時確實存在甲醫師說要開刀,而乙醫師卻認為可以不必開刀的狀況。例如冠狀動脈阻塞的心臟病病人,就可能聽到可以用心導管氣球擴張術,以及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治療的不同答案。


其實無論醫生建議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在醫學上都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來支持醫生們做出這些決定。因此,當你聽到醫生建議你開刀時,你要問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開刀?除了開刀之外,有其他的治療方法嗎?」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位老人家常有膝蓋疼痛的毛病,醫師的治療方法,可能包括了吃藥、進行復健或者進行換人工膝蓋關節手術這些方案,在這種情況,是不是要接受手術,當然必須是在了解所有治療方式的利與弊之後,才能做出最好的判斷。


例如,如果老人家活力很好,成天想到處走,卻為膝痛所苦,可能換人工關節對他來說是個最好的決定,但是如果老人家平常活動量就很少,甚至常常臥床,又或者身體狀況不佳,手術治療對這位老人家來說,很可能就不是最恰當的治療方法。


認識你的手術


以心臟病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為例,雖然手術所要達成的目標說來簡單,就是用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來取代心臟上已經阻塞的冠狀動脈。但是對病人來說,這樣的理解是絕對不夠的,因為光是「拿自己身上的另一條血管」,就有不同的學問。


拿身上什麼部位的血管?是拿大腿的內側從鼠蹊部一直到膝蓋的大隱靜脈?還是拿胸腔正中央的骨頭後面的內乳動脈?還是有其他的選擇?拿動脈和靜脈有差別嗎?


一般來說,以動脈做為取代用的血管時,因為都是動脈,長期來看,繼續維持暢通的機率要比用靜脈做取代血管的機率來得高。但是取用動脈的技術難度比較高,手術的時間也會拉長,而且動脈本身發生攣縮,也會造成血流不通。


手術本身也有不同的技巧。比如取用大腿內側的大隱靜脈時,是用傳統的手術刀劃上一道長達30公分以上的大傷口,還是用只有兩個2公分以內小傷口的內視鏡方法來做?後者雖然好,卻得花不少錢?這又是一個病家必須了解之後才能決定的問題。


坦白說,在國內目前的醫療與健保環境之下,要求心臟外科醫師為每一位他將要進行手術的病人,全都詳細解釋這種種的問題,的確有些強人所難。而且也有很多病人,對於這些事,其實也很害怕,寧可不聽。他們的想法是,既然已經信賴醫師,到了醫院來準備接受手術,就全部聽從醫生的建議就好了。


給予醫生這樣的信賴當然很好,只是萬一手術的成果不那麼理想時(發生的機會是一定有的),病家當然會覺得大出意料之外。而意外,正是衍生爭議的最大原因。


開刀之前,常常還有些相關的護理工作,例如為了讓下腹部或大腿內側取靜脈的手術部位,能在手術時被消毒得更徹底,護理人員常需將病人的陰毛剃除(雖然有研究認為這樣不見得能減少傷口感染)。又例如進行腹部手術之前,常會給病人吃瀉劑,以使大腸裡的糞便能在手術前排空,方便醫師手術中的處理。


另一個病人常會煩惱的問題是,原本可能就在吃藥控制身體的某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或心臟病,卻因為手術住院,使得原本還算控制得宜的老毛病,因為藥物的控制不佳而再起波瀾,甚至可能因為控制不佳,而讓手術也增加了風險與併發症的可能。因此,住院之初就必須徹底讓負責照護你的醫師了解你原來的毛病,以及你正在服用的藥物。


一般來說,手術前所服用的慢性病藥物,開刀前通常不需停藥。但開刀後,由於用藥增多,各種藥物間可能產生許多交互作用,因此讓照顧你的醫師們,了解你原來一直在服用的藥物,是件很重要的事。


認識你的麻醉


接下來是手術前應該會有麻醉醫師來了解你身體的狀況,向你說明在手術時會進行的麻醉醫療作業,包括麻醉方式,以及可能的併發症與危險。


不同的麻醉方式,都有它應該使用的時機。.


半身麻醉 使用於只須處理手術部位在身體肚臍以下的手術,例如泌尿科手術、剖腹產手術、下肢手術等等。


它的進行方式是在皮膚消毒後,用很細又很長的針,將特定的幾種局部麻醉藥物,刺入病人背後的脊椎裡。效果是把那裡負責下肢痛覺與運動的神經一起麻痺,而達到病人下半身暫時無法動彈,下肢也沒有感覺的半身麻醉狀態,通常能維持麻醉狀態約三個小時,因此半身麻醉的效果,通常也大約只有三個小時。


半身麻醉的方式,又可以分成腰椎麻醉(所謂的spinal anesthesia)或是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


腰椎麻醉:把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入脊椎中保護脊髓的硬脊膜內。麻醉藥物因為能直接接觸神經,因此所需要的劑量較低。但由於腰椎麻醉只能注射一次藥物,所以麻醉效果就只有約三小時。


硬脊膜外麻醉:另一種方式是,把這些藥物注射入硬脊膜之外,劑量較高。但因為硬脊膜外麻醉可以把一條細細的導管在手術中與手術後一直放在硬脊膜外的位置,因此它的麻醉效果,就能透過不斷從導管 堨[入麻醉藥物而繼續維持。因此,在手術結束後,同樣也可以提供止痛效果。


風險 造成麻醉效果的局部麻醉藥物,也會造成血壓下降。雖然絕大多數病人血壓下降的狀況,都還在安全範圍內,但如果病人有脫水狀況,或是其他疾病的影響,就有可能在半身麻醉注射麻醉藥物之後,發生血壓突降,嚴重時甚至可能產生休克的突發危險。


另一種狀況則是藥物所造成的作用太廣,超出原先的預期,結果使得不只是下半身被麻醉,有時連上半身部位也會被麻醉,而影響呼吸功能。


全身麻醉 通常會使用在半身麻醉較不適合的手術,例如腦部手術、心臟手術、頭頸部手術等等。目前使用的藥物大都是經由靜脈注射,使病人失去意識並減少痛覺。


全身麻醉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包括三大類:


1.讓病人在短時間內失去意識的全身麻醉藥物,包括由靜脈點滴中注射,及從氧氣罩中讓病人吸入麻醉氣體兩大類。


2.減少疼痛的嗎啡類藥物。


3.讓麻醉醫師能更輕鬆插入維持呼吸道暢通的氣管內管用的肌肉鬆弛劑。


風險 這些藥物基本上都很安全,臨床上也不常見到副作用發生。但把手術中維持呼吸的管子插入氣管內的過程,對病人來說是很痛苦的,而且會引起劇烈嗆咳,因此絕大多數的手術麻醉狀況中,麻醉醫師都是先讓病人進入全身麻醉狀態之後,再把這個呼吸管放入氣管中。


通常這個過程都很順利,如果病人已經因為進入麻醉狀態而呼吸不順暢,但是麻醉醫師卻不能將呼吸管順利放入的話,就可能發生非常危險的缺氧狀況。


而在這種狀況發生時,麻醉醫師通常只有幾分鐘能夠應變。雖然這個狀況很少發生,但因為這種狀況,常常不是事先所能預期,因此也使得全身麻醉的確存在著某種危險。


另一個可能性更低的危險是因為特異的體質(目前了解很可能是某些基因的異常),有時病人會對前述的全身麻醉藥物或肌肉鬆弛劑過敏,而發生體溫急遽上升的「惡性高熱」狀況,體溫在幾小時內上升到超過攝氏41度。這是會致命的,必須立刻讓體溫下降,並儘快給予解藥才能治療及降低死亡率。


雖然有這些通常的原則,但是到底要用那種麻醉方式進行手術,在實際醫療作業時,常常必須由麻醉醫師視病人當時的狀況加以判斷後,再做出最好選擇。


保持手術全程無菌


為了讓手術中的無菌狀況能保持得最好,在開始前,每位會接觸到病人的手術團隊成員,都必須先將手掌及手臂全部用刷子加上消毒液刷乾淨。然後再以無菌(不接觸到任何可能有細菌的物體)方式,穿上已經消毒過的無菌手術衣。


那空氣呢?空氣中不是也有細菌或病毒嗎?這就要靠手術室裡空調設備的幫忙。手術室裡的空調,基本上都是正壓,也就是房間裡的氣壓要比外面大,確保乾淨的空氣,從上方吹往下方,再送到房間外。同時空氣的出口,也是特殊的過濾設施,能確保空氣中的微粒數目非常的低。


手術的主角,當然是手術團隊。由於每個醫院的人力狀況不同,一檯手術的手術團隊到底要多少人,可能每家醫院不見得相同。但是主刀醫師以及助手醫師,應該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除了醫生之外,手術團隊應該還包括了負責精準又適時地傳遞器械的刷手護士(scrubbing nurse)、以及不在手術檯上而是在手術房中負責記錄、共同清點手術器械、紗布與提供後勤支援的巡迴護士(circulation nurse)。


紗布不能留在病人肚子裡


某些手術,尤其是腹部的一般外科手術,由於常用紗布止血,而腹部或胸部的體腔又深,為了避免把這些紗布,遺留在病人的身體內,就必須在把這些無菌紗布放在手術區域之前,就先把數目進行精確的清點。


目前大多數採用的清點過程,是由巡迴護士把無菌紗布交由刷手護士以無菌方式取出之後,再由刷手與巡迴護士兩人共同清點。而在手術將結束,開刀醫師要關閉與縫合體腔之前,兩個人再把所有紗布數目清算一次,如果拿給手術檯上用的和最後在手術檯上所算到的數目相符,表示所有曾用過的紗布,都已經不在病人體內,手術醫師就可以安心地將體腔閉合,完成手術。


雖然聽起來過程簡單,但如果手術時間長,護士之間的換班次數增加,或是病人出血量較多,使用的紗布數目一多,就可能發生紗布數目清點來清點去都發現少了的狀況。此時的補救方式,是倚賴外科手術紗布上的一道特意縫上的金屬線,在X光下會顯示出一道白線,手術團隊在病人的體腔還沒完全閉合之前,以照X光的方式,找出可能位於病人體腔內的紗布位置,再由開刀醫師取出紗布。


雖然刷手與巡迴護士和接受開刀的病人幾乎沒有直接接觸,可能彼此擦身而過也不認得,但是在手術團隊中,她(他)們也擔負著不可或缺的重責大任。


如果護士們經驗不足,也不知該如何與主刀醫師配合,主刀醫師需要的或是器械或是縫針與縫線老是給錯,或總是慢半拍,那在手術壓力之下的主刀醫師的情緒和手術成果可能會有所影響。


不滿意手術怎麼辦?


所有將接受手術的病人與家屬最害怕的,當屬手術後發生原本沒預料到的併發症,甚至重傷害或死亡。


這些狀況無論如何絕對不是醫師所樂見,更不是他原先預期的,幾乎可以說都是意外的結果。雖然醫生透過過去的醫學文獻,大多知道某些狀況的確可能發生,但對於病人與家屬來說,卻一點兒心理準備也沒有。


這時候就容易和醫師發生爭執,甚至產生「早知如此,何必開刀」的後悔。


在併發症發生後追悔當初不該同意手術,其實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如本文之初所述,如果選擇手術是經過深思熟慮與詳細討論,這項醫療決策本身就沒有錯,雖然併發症誰也不樂見,但試想,如果當初真的不開刀,任由病況惡化,豈不也令家屬抱憾終身。


如果病家們真的對於手術後的狀況不滿意,悲憤之餘,也不妨先聽聽開刀醫生與手術團隊怎麼說,了解整個手術進行的過程。如果還是不滿意也不能接受,再透過解決爭議的各種機制去處理,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通常各醫院裡總是有某些單位(例如醫院 堛漯壑u室、企劃部等等)在處理這些來自病家的抱怨與不滿。而在社會愈形重視消費者滿意的今天,醫療院所對於病家的投訴,也一定會重視與病家的溝通。雖然溝通的結果,不一定雙方都會滿意,但是至少總是有接觸的管道。


而除了與醫院直接的溝通之外,地方政府的衛生局也是民眾可以申訴的管道。在衛生局或地方上的調解委員會,也時常會接到醫療爭議要求調解的案例。


如果這些機構的處理狀況病家仍然不滿意的話,循司法途徑處理,雖然不是醫病任何一方所樂見,但也是解決雙方爭議的最終管道。


在健保與醫療制度未來可能更趨複雜的情況下,手術前多些了解與準備,充分與醫師溝通,儘可能參與醫療決策與治療的方向,比起事後結果不如理想的追悔與憤怒,應該更是值得花時間去努力的。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3期 封面故事:找對醫生看對科─全國各醫學中心大搜查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不可忽視的用藥安全


不可忽視的用藥安全
 
 
文─林慧淳 攝影─邱瑞金


看了醫生、領了藥,只想趕快把藥吞下肚。等等,你確定你吃對了嗎?哪些事你該注意?


你吃錯藥,腦袋秀逗啦!」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不過實際上,吃錯藥的後果可能更嚴重,從統計數字便可略見端倪。


◆每年約有10萬名美國人死於用藥疏失,並造成另外130萬人難以抹滅的傷害。據估計不適當藥物使用造成的問題,每年大約需花費1770億美元。


◆在台灣,醫改會曾推估,一年有8374個住院病人因為藥物不良反應死亡。門診病人因藥品不良反應造成疾病和死亡,付出的代價約1260億元。


多驚人的數字,用藥疏失究竟怎麼造成的?


小誤鑄大錯 小心用藥危機


從醫師開立處方箋、藥師調劑藥物、一直到病人領藥服用,整個流程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錯,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醫界人士曾估計,台灣的用藥出錯率,一年就高達662萬筆。手寫醫囑常有字跡潦草不易閱讀的問題;另外,相似藥名也容易造成混淆。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主任陳昭姿就曾在「醫療失誤座談會」上提出,有個發生在約20年前的經典案例,由於藥師將降血糖藥(Euglucon)和血管擴張劑(Euclidan)拿錯,一位心臟病人因此血糖驟降昏迷成植物人。


縮寫的藥品名稱也會讓完全不同的藥物看起來都一樣。醫師使用口頭醫囑時,護士也可能「聽錯」,藥師因而誤用發音類似的藥物。


遇上這些開立醫囑時的疏失,之後的狀況可想而知──病人領到錯誤的藥,並依照錯誤的劑量、錯誤的用法、錯誤的時間服用……。


藥劑室的作業更需要細心和耐心。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估計,負責調劑的藥師一天約處理400張處方箋,平均一張處方箋包含4.8筆藥物,每筆藥調配時間不到1分鐘。醫界人士就笑稱,藥劑師必須視力好、身高高、手腳修長,才能像「八爪章魚」一般抓藥,既快又準確。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不過各醫院的藥劑人員配置人力普遍不足,藥師在極度壓縮的時間下,一分神就可能拿錯隔壁藥罐,或把外觀顏色相似的藥丸裝進藥袋裡,如果藥局作業沒確實做到層層把關,沒有核對各藥物是否有交互作用、劑量對不對、有沒有重複開藥等細節,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漏洞。


就算藥物調劑好,在領藥櫃檯也可能出錯。這個環節也不乏病人錯拿別人的藥袋回家,因此發生吃錯藥的案例;或者雖然拿對藥,卻誤將塞劑當成內用藥吃下肚的尷尬場景。


為了避免領錯藥的狀況發生,衛生署這幾年推動「病人安全」,要求加強辨識病人身分,有些醫院已積極在做。例如,長庚醫院要求病患必須先出示健保卡,並加問「你叫什麼名字」,經過雙重確認才能領藥。藥劑部副主任鄧新棠說,院方多了這一道把關手續,病患剛開始雖然覺得麻煩,但他們習慣後也都能認同,更重要的是,幾乎沒再發生拿錯別人藥物的問題。


要減少用藥疏失,應從電腦化管理、藥師多次審查、以及加強病人的用藥知識著手,三管齊下,共同負起把關的責任。


電腦化減少人為疏失


醫院全面資訊化是避免人為錯誤最快的方法。


以電子病歷取代傳統病歷,不但能加速院內病歷的傳送,也減少口頭醫囑或手寫字跡不清的普遍問題,醫生只要在電腦上點選要用的藥物,就可傳輸到藥劑室,直接列印處方箋,省時省力。


此外,電腦化更可設定警示功能,避免重大醫療疏失。


藥政處廖繼洲處長解釋,電腦警示系統可在醫師線上開立處方時,一旦出現劑量過高可能危急病患安全、或藥物之間明顯發生重大的交互作用時,跳出小視窗提醒醫師注意。


他舉例,預防腦中風的藥物Ticlopidine,服用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造成白血球數量減少,當醫生要選擇這種藥時,電腦會提醒開立血液檢查單,確保病人的白血球指數正常,才能用藥。


目前已有幾家醫院使用這類的電腦警示系統,例如林口長庚、彰化基督教醫院等。


使用條碼系統(Barcode)也是醫藥管理的趨勢。
美國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在每間病房內設置條碼機,每項藥品送達時,無論是注射或口服藥,都要經過條碼機再次比對,確認病患拿到對的藥物。


位於美國紐澤西的哈肯薩克大學醫療中心也將條碼系統用於加強住院病人的用藥安全。病患何時開始用藥、何時停藥、是否換藥,這些資訊必須每天更新,條碼跟著病患移動,醫護人員也可隨時用筆記型電腦或PDA,刷條碼下載病人的用藥情況。


數據顯示,哈肯薩克大學醫療中心從2003年每1000人當中有3.5個不良藥物事件(adverse drug event),到2005年已經降到1件,有效提高用藥安全。


然而在台灣,條碼系統運用於藥物安全還只在起步階段。


林口長庚醫院藥劑部副主任鄧新棠指出,資策會雖然已經完成藥品標準碼的建置,但是各醫院的軟硬體還沒架設好,因此條碼系統的功能有限。


台大醫院藥劑部主任陳燕惠則表示,雖然台大早在6年前就開始推動條碼系統,但若要結合整個醫療體系,背後必須有龐大的藥物資料庫做為支援。目前雖然在門診領藥處設有條碼機,但只能顯示病人名、這次使用哪些藥物、是否已經領藥等資訊,主要先運用在藥物的倉儲管理上。


不過,條碼系統未來也會運用在對民眾的用藥安全衛教上。陳燕惠指出,未來台大醫院可能在醫院大廳設置藥品查詢機,民眾領藥後只要刷藥袋上的條碼,螢幕便顯示這種藥物的外觀、顏色、用法、副作用等資訊,可及時發現領錯藥的問題。


藥政處長廖繼洲更進一步認為,每包藥、甚至是每顆藥上,生產時就應印上條碼,在領藥處可直接刷藥品上的條碼,再次查核正確無誤,確保用藥安全,這也是藥政處未來努力的方向。


新一代的藥物管理系統更可精確掌握用藥效果,確保病人安全。


在今年6月美國藥師協會(ASHP)的年會上,廠商展示了最新一代藥物確認器材──ValiMed,運用藥劑經過紫外線光束的照射下,所產生的吸收和反射作用,幾秒鐘內便可分辨藥品內容物和濃度,建立藥品的「指紋」。


和信醫院的藥師解釋,例如強心劑或抗生素等危險性較高的藥品,濃度太低、藥效不足,濃度過高又可能危害健康,必須嚴格控管藥物的劑量和品質。例如,美國密西根大學兒童醫院已經率先運用ValiMed做藥品的精密檢測,不過目前台灣並沒有引進這項儀器。


交互作用 藥師嚴格把關


光靠著資訊設備的輔助無法百分之百確保病人安全。根據《內科醫學檔案》(Achie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去年5月發表的研究就顯示,美國鹽湖城一間醫療過程幾乎完全電腦化的教學醫院,卻仍經常發生嚴重的藥物不良事件,其中以藥物的交互作用最嚴重。


藥政處長廖繼洲說,有些病患常一次在醫院求診數科,其中的藥物可能出現互相衝突的交互作用、或是重複用藥等問題。他也不諱言,幾乎有一半的處方箋會發生嚴重程度不等的問題,最後得靠著藥師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經驗才能抓出毛病、將用藥傷害降到最低。



本文出自康健雜誌93期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補腦絕招大公開


補腦絕招大公開
 
 
有些人退休前一切正常,退休後卻迅速退化,「這都和日常的活動程度有關。」


【文 朱芷君 攝影 陳德信】


林克能長期在台北榮總神經內科負責心智評估,並在台灣首創銀髮族的記憶訓練班負責講習、指導學員,觀察過各式各樣記憶力減退的患者,他認為,「對正常人或輕度知能減退的人來說,living style(生活方式)對認知功能的退化程度影響最大,」有些人退休前一切正常,退休後卻迅速退化,「這都和日常的活動程度有關。」


醫學研究指出,好玩、好動、人際關係良好的人,不但較能適應老年生活,老年失智的風險也降低。


今年96歲的日本著名營養學專家武藤靜子,七十多歲時仍在從事心愛的研究工作,退休後持續海外自助旅行、舉辦學習團體、擔任社區義工,即使92歲住進安養中心,她依然學唱歌、摺紙、畫畫,訪客絡繹不絕,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並出版自傳《不痴呆,快樂享受人生》,堪稱日本銀髮典範。


「如果老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是無法活化大腦的,」武藤靜子表示,「我沒做什麼特別的事,只是好奇心比一般人多一倍,永遠都想知道更多,」她自信滿滿:「到100歲我還是會這麼有元氣。」


大腦是個精密的系統(見圖),每個部位各司其職,單靠拚命做測驗題,並無法完全活化大腦,最好的鍛鍊其實就在生活中,不但能同時刺激到大腦不同部位,還能讓一成不變的日子更有趣。《康健》為讀者整理出從運動、飲食、休閒、學習到減壓的各種「腦力雞湯」,記得每日享用、常保聰明健康!


運動/手腳並用 腦子更年輕


運動能預防多種疾病,加速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而且「運動可以減緩老年人大腦組織的消退,是真正的青春之泉,」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肯定。


哈佛大學長期追蹤一群婦女,觀察運動與心智功能的關連,結果不愛動的人,心智能力比最活躍的約老了2∼3年,而只要每星期運動1.5小時,就比不愛動的人年輕1.5歲。


動物實驗發現,運動可以刺激海馬迴神經細胞的發展成長,並增加大腦衍生滋養因子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這種蛋白質對腦部學習、持續強化不可或缺。


運動還能增加大腦血流量,提供更多氧氣和葡萄糖給細胞,養分足夠,大腦能量不夠而當機的狀況相對降低。


很多人想到運動要裝備齊全、汗流浹背就頭大,其實多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之一。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每天散步不到400公尺的老人,比每天走大於3公里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77%。走路也是最方便的運動,尤其是健走(walking),持續一週3次,每次45分鐘以上,有助維持大腦的認知功能。


健走時,可以先從散步開始,漸漸加快速度。慢走時會刺激大腦的運動區;稍快走會動用到旁邊的運動聯合區;當健走達到時速9公里時,前額葉皮質區也會一起運作,腦神經生理學者、京都大學教授久保田競指出。


以下活動也值得一試:


●挑戰至今未曾學過的運動,可以刺激較少運用的肌肉,在小腦製造新的迴路,熟練後再更換另一種。


●一星期最少一次,以不同的路線上下班,留意沿路的景色,例如有哪些店家,觀察花草樹木的樣子、香氣,經過學校時聽聽學生在說什麼等等,同時運用各種感官,在大腦裡繪製不同的地圖,增加新的神經迴路。平時外出用餐、購物時也可以運用這個原理,讓自己有機會置身新鮮的環境中,甚至偶爾迷路也無妨。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交替使用左右手,鍛鍊較弱的一邊,也有助於腦中建立新的動作迴路。例如右撇子改以左手刷牙、接電話等。可準備兩個盤子,其中一盤裝豆子,以非慣用的手用筷子將豆子夾到另一個盤子裡,還能鍛鍊專注力。上手之後,可以挑戰夾彈珠、珠子等容易滑落的物品。


營養/吃對食物 頭好壯壯


很難想像,大腦約重1400克,只佔體重的2%,但大腦運作所需的熱量,卻佔總消耗量的20%,說頭腦是個大食客,並不為過,「吃」也成為腦力活化的重要基礎。


但吃腦不能補腦,期望大腦靈光,並非靠單一食物可及,正確的飲食型態更重要。一項新研究發現,常食用地中海飲食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會減少40%。地中海式飲食包含大量蔬菜、水果、穀類,以深海魚等海鮮為主,減少食用肉類、家禽,烹調使用橄欖油,適量飲用紅酒。


統計顯示,罹患阿茲海默症比例愈高的國家,愈愛吃肉,飲食中脂肪含量愈高,愛吃魚類的芬蘭、瑞典,阿茲海默症患者比例最低,這是因為肉類中的omega-6脂肪酸會引起腦細胞慢性發炎,而深海魚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則能使腦細胞柔軟有彈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連帶達到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效果。


有益大腦健康的飲食習慣


●乖乖吃早餐。睡眠時,大腦仍在消耗熱量,早上起床是大腦最缺乏能源的時候,好好吃一頓早餐,大腦才能清醒過來,開始一天的工作。早餐最好以全麥、糙米等未精製的穀類為主食,讓血糖緩慢上升,持續供應腦部能量。


●吃的時候儘量咀嚼,以一口20下為目標。使用咀嚼肌時,刺激會傳到腦幹、小腦、大腦皮質,提高腦部活動,充分咀嚼還有助分泌膽囊收縮素,這種荷爾蒙能隨血液流動進入大腦,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不但能充分品嚐食物的美味,又能鍛鍊大腦活性,可謂一舉數得。


●多吃團圓飯:愛因斯坦醫科大學研究發現,和父母一起吃飯的青少年,可以攝取到更多的水果、蔬菜和乳製品,一個人的「孤單餐桌」,大多是食用方便但營養不均衡的微波食品。為了讓孩子的大腦和身體發育良好,聯繫親子情感,請儘量自己做菜,全家共享。


每日必吃的聰明營養素


■屬於omega-3脂肪酸的DHA能促進大腦神經細胞成長,釋放乙醯膽鹼以增進記憶和學習功效,降低壞膽固醇及中性脂肪,預防高血壓及動脈硬化,可說是萬能補腦素。人所攝取的DHA幾乎都是由大腦利用,可見其重要性。


每天最好吃一次富含DHA及EPA的青背魚,如秋刀魚、青花魚、沙丁魚、鮭魚、鰹魚。由於DHA和EPA容易氧化,最好買新鮮的魚貨,盡早食用,或和維生素A、C、E等抗氧化劑一併攝取,效果更好。


■磷脂酸膽鹼是建構神經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就是卵磷脂。它能修復受損的細胞膜,有助乙醯膽鹼合成,使腦部變得更靈活,提升記憶力。卵磷脂在體內還扮演乳化劑的角色,可以活化脂肪代謝,抑制壞膽固醇附著於血管壁。卵磷脂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雞蛋、大豆及大豆製品(豆腐、豆漿、納豆、豆干等)。


■維生素B群包括8種維生素,負責製造體內能量,也是神經細胞和神經傳導物質生成不可或缺,還能降低血糖和膽固醇。如同時缺少維生素B1、B6時,大腦運作便會遲鈍、心情低落。葉酸不足則會貧血、生長遲緩,孕婦多補充葉酸,有助降低胎兒神經缺損的風險,菠菜、花椰菜等綠色蔬菜是葉酸的良好來源。


富含B群的食物包括:全穀類、酵母、小麥胚芽、豆類、肉類、肝臟等。肉類或肝臟和洋蔥、大蒜、韭菜烹調,對身體吸收B群更有幫助。


■抗氧化維生素。消耗人體20%氧氣的大腦,所產生的氧自由基,會造成粒腺體細胞膜氧化,降低大腦能量。人體內原本就有對抗自由基的抗氧化劑,但從25歲之後就會逐漸減少,因此年紀愈大,愈需要補充抗氧化物質,代表性的維生素包括A、C、E。其中維生素E能與細胞膜的脂肪共存,並將氧自由基無毒化,保護腦神經細胞,預防阿茲海默症,而被視為大腦的守護神。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為胡蘿蔔、菠菜、鰻魚、雞肝;食用苦瓜、花椰菜、柑橘類則可補充維生素C,胚芽、堅果類、豆製品則為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黃、紅椒同時有維生素C和E,常吃南瓜則可一次吃到維生素A、C、E。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妳的母乳安全嗎?


妳的母乳安全嗎?
 
 
【文 黃惠如  影像設計 呂恩賜 】


生態學家史坦葛蘿柏(Sandra Steingraber)為了新書飛往美國各大城市宣傳,無論到哪裡開記者會、簽書會、採訪或拍照,她都必須做一件事:解開衣服餵奶。


她不是暴露狂,這麼做是為了撫平大眾的疑慮。她的《懷胎十月:一個生態學家的初為人母的歷程》書中最後一章指出:人類母乳中有各種化學物質,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農藥、鉛、汞等。雖然如此,她依舊認為哺乳是公民權,她願意用行動捍衛哺乳的權利。


當我們哺餵母乳時,也餵嬰兒微量的油漆稀釋劑、乾洗劑、廁所清潔劑、接著劑、殺蟲劑、指甲油等。「妳的母乳說明了妳的飲食、住家、和居家布置的故事,」紐約時報雜誌作者威廉斯(Florence Williams)參與母乳多溴聯苯醚(PBDE)濃度研究後,有感而發地說。


過去常識一直告訴我們,母乳對嬰兒好。因為母乳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也有對抗病因的抗體、白血球及活細胞,使嬰兒較少腹瀉、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喝母乳的嬰兒過敏的症狀較少、較輕,也較晚出現;甚至可能減少兒童期糖尿病,癌症的機會。


哺育母乳對母親好處也不少。可以促進母親子宮收縮、預防產後出血及減少骨盆腔充血。研究也發現,餵母乳的母親,罹患乳癌的比例較低。


但是,環境污染威脅人類未來,不再只是一句口號。懷孕初期即傷害健康的恐懼與日俱增,包括各種型態的天生缺陷、學習障礙與兒童癌症,有可能來自環境中的毒性物質。「當胎兒的某個部位正在發育時,哪怕有一丁點有害物質入侵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如果發育完成了,倒是一點事也沒有,」史坦格柏說。「這叫撞擊理論,」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解釋。


當環境污染影響大人,以致母乳可能攻擊胎兒的擔心滋生的此時,科學界沒有出來澄清,導致孕齡婦女擔心與恐慌。


但是忽略不談並不會解除母親的疑慮,何況台灣的研究也已發出各種警訊。


戴奧辛與多氯聯苯


大家對有毒物質的恐懼來自癌症或其他生理上的疾病,但是這些看得見的傷害也許並不是最直接的傷害,早在有毒物質造成明顯疾病前,就足以損傷學習能力或其他永久性的改變。


科學家仍不清楚多氯聯苯、戴奧辛如何在子宮裡傷害小孩,但這些環境荷爾蒙污染物可能導致畸胎、突變、生殖毒性、干擾荷爾蒙分泌及智力減低。


逐漸浮現的證據是源自甲狀腺荷爾蒙受到干擾。


美國喬志亞醫學院內分泌學家芭特菲(Susan Parterfield)提出,只要相當輕微(輕微到不具毒性)的多氯聯苯和戴奧辛長期暴露,就可能扭轉母親和胎兒的甲狀腺功能,並造成神經損壞。


最悲傷的例子就是震驚全球的台灣中部多氯聯苯中毒的「可樂兒」,他們只是去買了便宜的食用油,卻發生了禍延三代的悲劇。


1979年,台中、彰化地區因米糠油在製造過程中,遭受多氯聯苯及多氯福喃(戴奧辛的一種)污染,造成2000人中毒。


油症中毒不只對中毒者本身是嚴重的傷害,對於中毒女性所生下的小孩,即在胎盤內暴露於多氯聯苯的可樂兒,發現皮膚呈褐色,在生理上,出現很多死胎、生長受阻和生殖異常。


除了這些變化之外,也發現發展遲緩、智力減低,在智力測驗上,比未接觸到小孩低5分。


並非僅少數人受影響


但是「有危險的不只是某些人的命運變化或我們其中某些最敏感的人受到打擊,而是人類能力普遍受到腐蝕,」失竊的未來作者柯爾鵬(Theo Colborn)、度馬諾斯基(Dianne Dumanoski)和麥爾斯(John Peterson Myers)認為。


國內也已確立戴奧辛與多氯聯苯會藉由胎盤送入胎兒體內,也會經由母乳由新生兒直接攝食。


國家衛生研究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王淑麗在2000∼2001年在台中市某醫學中心隨機挑選25∼35歲孕婦蒐集同一孕婦的4種檢體,包括孕前靜脈血清、胎盤、臍帶血和母乳來做分析。結果發現,胎盤戴奧辛是10.3皮克(克的兆分之一)、靜脈血清是9.1皮克、母乳則為7.6皮克,此研究發表在重量級「Chemosphere」期刊上。


台灣目前母乳中戴奧辛與多氯聯苯的濃度仍低於美國、歐洲12∼16皮克、日本21皮克,王淑麗指出,幼童餵食一年母乳的總戴奧辛與多氯聯苯毒性低於美國與韓國的估算值,台灣仍應持續推動母乳。


不過戴奧辛含量之所以比先進國家低,國衛院研究人員研判因為台灣在1992年後才設置焚化爐,影響可能晚幾年才會出現,仍須持續監控。


多溴聯苯醚


多溴聯苯醚是一個新近各國衛生和環保機關關注的毒物,一方面是毒性甚強,另一方面是它被大量使用,很可能造成環境的嚴重衝擊。


因為從國外研究得知,人類體內所蓄積的戴奧辛、多氯聯苯及有機氯農藥,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經過二十年禁用後,呈現明顯降低且有效減少濃度;相反的,多溴聯苯醚則在世界各地濃度均不斷上升。


美國環境工作小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公布美國婦女母乳中的多溴聯苯醚是歐洲婦女的75倍,引起軒然大波。


「美國的婦女生下的寶寶竟然暴露在這麼高濃度的化學污染,我覺得很羞恥,」一位自願參與母乳測試的媽媽葛柏(Laura Gerber)說。


多溴聯苯醚是多氯聯苯的同門兄弟,最近有研究證實這種有毒物質會干擾甲狀腺荷爾蒙,進而妨礙人類和動物腦部與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暴露在多溴聯苯醚下的幼鼠會發生永久性的行為與記憶障礙,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惡化。


多溴聯苯醚使用於防火材料上,是目前上最常使用的難燃劑之一,功用是延遲火焰的燃燒,由於成本低、效果好,已廣泛使用在各種家電、電視、電腦外殼、汽車材料、家具及低可燃性地毯和窗簾。


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助理教授趙浩然於國科會「多溴聯苯醚在母乳中的分佈與其影響因子」的期末報告中,發現台灣婦女母乳的平均濃度是3.75奈克/每克脂肪,測值和瑞典、日本相當,但小於英國、美國。「為了下一代健康著想,未來應持續對多溴聯苯醚監測,」趙浩然提醒。



汞分為有機汞與無機汞,有機汞對發育中的胎兒尤其危險。因為這類型的汞毒性很強,可以通過胎盤。而且汞被吸收得很快,卻無法有效地排除,於是聚積在發育中的胎兒的腦部。


接觸到大量有機汞的孩子,出生時可能會出現類似腦性麻痺、痙攣或其他動作異常情形。


但如果是無機汞,則在一、兩天之內就會被人體代謝掉,不會被人體吸附。


各國對汞都很小心,尤其是大型深海魚所含的汞。雖然「要人們遠離給我們那麼多好處的魚,真是羞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退休研究員藍茲(William Lands)說。


2004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及環保署(USEPA)針對即將懷孕、孕婦、哺乳中的媽媽與4歲以下的兒童提出呼籲,避免食用馬頭魚、鯖魚、旗魚與鯊魚等4種汞含量超過1PPM的魚類。


美國地方政府威斯康辛州更張貼4種語言的海報,提醒各族群「育齡婦女所該知道關於吃魚的事」。


日本厚生勞動省(約等同於我國衛生署)也於2005年警告孕婦限制食用包括金目鯛等9種深海魚。


去年國內環保署公布的國人頭髮含汞量調查,也發現多吃魚者(平均值是3.68毫克/公斤)是不吃魚者(平均值0.55毫克/公斤)的6倍。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韓柏檉今年二月發表在「Chemosphere」期刊中,發現都市人的母乳汞含量2.02微克/每升,竟然和漁夫的汞含量2.04微克/每升相去不遠,且估算幼兒的暴露值96%以上皆來自母乳。文章指出,因為都市人吃壽司、生魚片和魚油補充品,因此影響母乳中的汞含量。


不過這項研究所測量的為總汞(含有機汞與無機汞)是否會對幼兒造成生理及發展上的影響,仍須進一步評估。



鉛常被擔心傷害孩子的智力與神經發展。


1990年,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曾調查高雄市900多名小學學童的血鉛濃度,發現鉛濃度愈高者,學校成績愈低,尤其是語文和社會科最為明顯。平均血鉛濃度上升3微克,成績就會退後一名。


今年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研究發現食用中藥的婦女母乳含鉛比一般人高,吃中藥母親的母乳範圍落在8.59±10.95微克/每升,沒有吃中藥的母親母乳是6.84±2.685微克/每升。吃中藥的母親母乳中的鉛含量明顯偏高。


研究人員並測量孕婦常吃的當歸、紅棗、枸杞、四物湯,所有的樣本都含鉛,四物湯的鉛含量更高達322.31微克/每升。


這樣的數字對美國人而言,並不意外。美國加州衛生局於1998年抽檢260項販售在加州中藥店中藥,其中24項,約一成發現含高量的鉛。


台灣消基會自2003∼2006年間都接受民眾中藥檢驗,每年都測出中藥含重金屬鉛和汞。2005年,消基會更發佈主要用來治療小兒驚悸及解熱的八寶散,三分之二的樣本鉛和汞超過衛生署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公共衛生部門生理學家迪嘉比諾(Jenny Pronczuk de Garbino)認為,從這份吃中藥的母乳含鉛研究中還不清楚中藥含鉛對嬰兒的影響,但是「最重要的是預防暴露(接觸)。」


台灣衛生署於2004年公告杜仲、枇杷葉、肉桂、桂枝、桂皮、白皮及五加皮等7種藥材需加做重金屬檢測,限量是鎘2000ppb、汞2000ppb、鉛30000ppb。消基會批評這個標準寬鬆,不過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技正王鵬豪回應說:「中藥並不是食品,不會每天吃。」


做一個無毒媽媽


就大環境而言,「母乳內化學物質的濃度仍是監測環境品質和大眾健康有用指標,」參與母乳監測研究人員胡柏(Kim Hooper)說。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認為:「最簡單而重要的真理是:乾淨的母乳是母親和嬰兒的基本權利。工業污染物及一些重金屬擅自闖入我們生活中最私密的部分,我們應該要的是停止使用這些污染物,而不是停止母乳哺育。」


但在大環境改善還遙遙難以預期時,如果妳正懷孕、預備懷孕或正在哺乳,妳應該實行以下10個步驟,當個無毒媽媽:


吃低動物脂肪的食物,以降低儲存在脂肪的環境荷爾蒙。肥肉、動物內臟、雞皮鴨皮、奶油都該避免,也該將飲用的鮮乳從全脂改為脫脂。


最好也避免傳統坐月子期間常吃的麻油雞、豬肝等內臟類,或補充乳汁吃的豬腳,因為他們都屬高動物油脂。


吃對的魚。農委會去年針對水產品重金屬進行監測後,發現魚類中總汞含量最高的是旗魚(89ppm)和鯊魚(61ppm)。避免吃旗魚、鯊魚等汞含量偏高的魚,可以選擇DHA、EPA不錯但汞含量低的魚如鱈魚,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建議。


如果妳正懷孕、預備懷孕或正在哺乳,都避免吃中藥。除非必要都應避免用藥,「藥就是藥,無論中藥、西藥,」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技正王鵬豪說。


坐月子餐雖是藥膳,但中藥的使用多屬調味性質,用量較低,比較不需緊張,王鵬豪認為。


避免菸酒。懷孕或哺乳時,不抽菸和喝酒,不僅是因為健康考量,研究也發現抽菸、喝酒的婦女體內的毒物較多。


避免使用殺蟲劑。不要輕易相信哪種殺蟲劑一定安全無虞,任何一種毒殺動物或植物的殺蟲劑,都可能傷害人體健康,《失竊的未來》作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動物學博士柯爾朋建議。


減少衣服乾洗的次數,因為有些化學溶劑,如過氯乙烯(perchlorethylene)對身體有害。


減少使用各種有機溶劑、接著劑、油漆和指甲油。


避免接觸焚化爐。避免接觸各種焚化爐產物,如煙、灰,及各種靠近焚化爐的樹木、物品。


避免職業上的毒物暴露。有些工作環境會接觸到毒物,應要求雇主給孕婦安全環境。


不要帶各種化學物質進家裡,也要鼓勵家人對此有警覺心。


即使世界各國母乳監測的數值不斷出現,世界衛生組織(WHO)仍推薦母乳,因為在「免疫保護、營養和親子關係」等方面依舊是利多於弊。「我沒有一分鐘想建議妳不餵母乳,」美國羅徹斯特醫學院領導母乳毒物研究的蘿倫絲(Ruth Lawrence)說。


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更指出,母乳中存在毒物並非是妳限制哺乳的理由。事實上,那更是妳該哺乳的理由,因為母乳中的物質能幫助孩子有更強的免疫系統,以抵禦環境污染。


(審稿專家: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助理教授 趙浩然)



【康健雜誌94期】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5大降血脂明星食物



5大降血脂明星食物
 
 
高血脂是埋在血管裡的隱形炸彈,
會提高你將來得心臟病、腦中風的機率。
你的膽固醇IQ及格嗎?如何讓硬化的動脈血管回春?
天然方法教你成功降低膽固醇。


【文 張曉卉 攝影 蕭世英】


李教練每天教好幾個小時跆拳道,肌肉結實體格壯碩,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下了課,他最喜歡大啖滷肉飯犒賞自己,再加一塊鹹香肥腴的控肉,人間美味也不過如此。


直到三年前一次無預警的心肌梗塞發作,差點踏入鬼門關,李教練才知自己的膽固醇超過800mg/dl(毫克/每100毫升),三酸甘油酯高達1000,兩者都比一般人高5、6倍,好幾條冠狀動脈嚴重堵塞。


醫生在李教練的冠狀動脈分次放入3個血管支架,給予高劑量降血脂藥物,其間又經歷一次心肌梗塞,治療後李教練的膽固醇數值仍高達300(正常宜低於200),才48歲的他嘆道,「戒掉滷肉飯,吃得更清淡,看看還能不能再降一些」。


讓李教練幾乎喪命的幕後元兇,是他的高血脂症。


高血脂、也就是血液中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是戕害健康的一大威脅。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的《全球健康報告》指出,危害人類健康十大危險因素當中,高膽固醇列名其中。而台灣十大死因中,分居二、三、四名的腦血管病、心臟病、糖尿病,以及第十名的高血壓性疾病等四項皆與高血脂密切相關。


麻煩的是,高血脂可說是「血液中的隱形殺手」,不痛不癢沒症狀。國民健康局調查則發現,有三∼四成的人不知自己血脂異常。


其實,高血脂症在台灣非常普遍,約每4個人當中有1人有高血脂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發現,台灣成人高三酸甘油酯盛行率為25.7%,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的比例則為23.7%。


心臟科醫師認為問題可能更嚴重。中華民國血脂暨動脈硬化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任林幸榮表示,若以目前醫界認為總膽固醇理想標準應為200mg/dl為標準,而不是官方慣用的240來算的話,「台灣高血脂症的人應接近三成」。


誰是高危險群?


其實脂肪不全然是壞東西。適量油脂能增進食物美味(想想炸雞就知道了),提供身體無法製造的脂肪酸,比其他食物供給更多熱量,有隔熱功能維持體溫,還提供脂溶性維生素A、D、E、K。


適量脂肪是身體必需,但血脂過高,如同在血管內埋下隱形炸彈。


血脂肪成分中攸關心臟血管健康的是膽固醇(cholesterol)以及三酸甘油酯(或稱中性脂肪triglyceride, TG)。膽固醇主要又分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的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


林幸榮醫師指出,高血脂症包括:
總膽固醇(TC)過高(正常應<200mg/dl)
三酸甘油酯(TG)過高(正常應<15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過高(正常應<130mg/dl)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過低(正常應>40mg/dl)


上面任何一項異常或合併多項異常,即為高血脂症或血脂異常。


高血脂症原因與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都有關。遺傳基因會影響人體合成和代謝膽固醇能力,有家族史的人要注意。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科主任翁國昌,在住院醫師訓練時發現自己的膽固醇偏高,最高曾達350mg/dl,納悶自己既不胖、也有運動習慣、為何血脂異常?台北榮總營養師楊雀戀非常瘦,也是膽固醇偏高,他們兩人後來才知是家族遺傳造成的。


除了遺傳,造成高血脂的後天因素則包括:嗜好高油脂比方內臟、蛋黃、海產的葷食族;體重過重、又不愛運動的泡芙族;愛抽菸的癮君子、糖尿病患、以及銀髮族,都是高血脂症的危險族群。


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高血脂症,當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增加,日積月累就會造成動脈硬化。


出生第17天,血管開始硬化


雖然,動脈硬化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老化過程,但膽固醇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度和嚴重程度。台大醫院前院長、心臟科醫師李源德表示,從人一生下來的第17天開始,血管就開始硬化。直到中年以後,心血管病才開始發作。但膽固醇愈高,發病時間會愈早。


而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血管局部缺血、栓塞、與動脈瘤等嚴重後果
除了高血脂,會引起動脈血管病變、加速動脈硬化病程的因素還有:


抽菸:抽菸會損壞血管壁,使其容易累積脂肪。尼古丁進入血液循環,會使動脈硬化。長期吸菸會增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2∼3倍。
肥胖:體重超重者常會有好的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酯偏高的問題。
懶骨頭:缺乏運動可能會降低好膽固醇濃度。
高血壓:血流壓力大,動脈血管壁容易受傷,招來白血球、血小板修補,膽固醇也湊熱鬧黏附過來,血管壁容易變厚變硬變脆弱。
糖尿病:因胰島素代謝異常,半數的糖尿病人有血脂異常問題,導致血管傷害,造成每3個糖尿病人就有2個死於心臟血管疾病。


說來說去,上面那些因素還是和膽固醇脫不了關係。


醫界早已證實,降低膽固醇,就可降低心血管病奪命風險。每降低1mg/dl的總膽固醇,即可減少2%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


做好動脈血管的水土保持


新光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洪惠風以「水土保持」的比喻,說明維持膽固醇正常的重要性。


當膽固醇正常,使得動脈血管壁有彈性且血流通暢,就像做好山坡地的水土保持。萬一颱風來襲(比方壓力、生氣、變天、感染時)才不會因此發生土石流(心肌梗塞、中風)堵住公路(血管),缺乏補給物資(氧氣),後方老百姓(心臟、腦)很快會活活餓死。


而緊急移除土石流、修復坍方(心導管氣球擴張術、放置支架、繞道手術)的公路(血管),並不能預防日後土石流(再次發作),治本之道還是在於做好血管壁的水土保持,也就是控制好膽固醇。


首先,掌握自己的血脂肪數據


完整的血脂檢查至少應包括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三項,低密度膽固醇則可由上述三項套公式算出。健保給付的成人健檢只有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最好自費加驗高密度膽固醇。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建議20歲以上成年人應至少每5年測一次血脂。如果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危險因子,應1∼2年檢測一次。


如果你的膽固醇偏高,第一步從改變生活形態做起。


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推薦一種名為「治療性的生活形態改變(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s, TLC)」主要內容特色有:


1.降低膽固醇攝取:動物性來源才含有膽固醇,含膽固醇最多的紅燈食物是豬腦、牛腦、肝臟、蛋黃、魚卵、蚵、蛋糕、乳酪等。儘量吃魚、白肉、瘦肉,並去皮食用。
2.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取:判別方式很簡單,只要是在室溫中會變成固體的油脂類,都含有高量飽和脂肪酸。比方豬油、牛油、奶油、椰子油等。
3.戒菸:抽菸會損壞血管壁,降低好的膽固醇,並升高三酸甘油酯。
4.減重:可以改善三酸甘油酯。
5.運動:運動既可減壓又能減重,還可提高好的膽固醇。


許多研究顯示,吃對食物、做對運動,兩者都可以達到降低9%膽固醇的功效,最近更有研究指出食物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和第一線降血脂藥物史塔汀相當。


服用降膽固醇藥物


如果已經努力調整生活形態3∼6個月,但血脂仍降不下來,則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降血脂藥物。如果有:


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
糖尿病
高血壓
高密度膽固醇小於40mg/dl
吸菸
男性大於45歲、女性大於55歲


等等危險因子的患者,可以同時從生活形態和藥物著手治療。


不只降血脂,還可讓血管回春


目前治療高血脂藥物,大致可分為五類,包括纖維酸鹽衍生物、膽酸結合樹脂、菸鹼酸、史塔汀,以及最近問世的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當單一降血脂藥物不足以將血脂肪降到目標濃度時,可能要合併使用多種藥物。


洪惠風醫師指出,高血脂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持續控制。現今治療高血脂藥物已發展到不只降低壞膽固醇(LDL)、升高好膽固醇(HDL),甚至可以減緩動脈硬化病程,清除動脈血管斑塊,達到「血管回春」的功效。


各類降血脂藥名、原理、降血脂效力、副作用等,可參考62頁「降血脂藥物種類與療效比較」。


健康食品降血脂功效


很多血脂異常的人寄望用健康食品取代藥物,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宣稱可以有效降膽固醇的保健食品。有些研究證實,確實有降低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的效用,有些卻是言過其實。況且健康食品價格多半偏高,花大錢之前,最好請教醫師或營養師。


台灣衛生署通過有調節血脂功效的健康食品有:


紅麴
燕麥
綠茶
低糖高纖豆漿
EPA、DHA
番茄汁
幾丁聚醣、類黃酮
甘蔗原素
含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二酸甘油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


可上衛生署網站查詢相關廠商品牌:
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510_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doc


至於吃維他命A、C、E,胡蘿蔔素、葡萄籽、番茄紅素等抗氧化劑,主要作用是「抗氧化」,而不是「降血脂」,經由結合體內自由基,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程度,進而降低血管硬化進度。雖說有的保健食品有助於降血脂,但別忘了生活裡隨手可得的食材也能發揮作用。


「天然食物最好,」台北榮總營養部組長楊雀戀強調,大自然食物所含成分眾多,從食物這些成分都吃下去,可能對降血脂、保護血管都有貢獻,有時還有加成作用。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5期 封面故事:30天超完美 降膽固醇計劃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想離婚嗎?先退三步
 
 
台灣離婚率愈來愈高,10年來增加1.8倍,


離婚真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怎麼樣做決定才不會後悔?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台灣離婚的人愈來愈多。根據內政部主計處的統計,1984年的粗離婚率每千人有1對,到了2004年已經是2.8對,10年來增加1.8倍。離婚人口也多得驚人,在1984年只有1萬9千對,到了2004年已增加到6萬2千對。


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也是台北市諮商心理公會理事長的呂奕熹在做過多年的家庭諮商後發現,現代人婚姻不如從前穩定,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多是在衝動之下離婚,事後才發現問題更多,不知如何善後,懊悔不已。


離婚真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嗎?在動了離婚的念頭後還可以想想哪些問題?


迷思1:再也無法處理彼此的差異?


「不同於談戀愛時的浪漫與濃情蜜意,婚姻是在處理彼此的差異,以及滿足對方的需求與期待,」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系兼任教授樊雪春直指婚姻的現實面,她笑稱自己愈研究愈有心得,因為從不同個案居然可看到一些共同性。


小到擠一條牙膏,大到金錢的使用、親子教養或姻親的相處,每對夫妻多少會出現差異,很多還背負著原生家庭的觀念與影響。


像電影《Kiss情人》,作家先生個性浪漫,不拘小節,常突發奇想,製造意外的驚喜,逗得孩子開心不已。太太卻受母親的影響,生活嚴謹,一絲不茍,對先生製造的驚喜常潑冷水。婚前最吸引他們的特質,在婚後卻變成最大的差異──所謂個性不合。


他們曾經吵到谷底,冷漠以對,也曾經分居,認真思考是否要離婚。最後,兩人各退一步,願意努力縮短彼此的差異,為孩子繼續這段婚姻。


當然,每對想離異的夫妻原因不盡相同,但樊雪春建議,不妨從婚姻的現實面去問問自己:「引發自己或對方想離婚的最大問題和差異是什麼?這個差異是否已大到無法解決、再也走不下去?」


像有一對夫妻曾為是否要接媽媽同住意見不合,互丟狠話,幾乎要分手,因為兩人都各執一詞。先生想回饋反哺之恩,太太卻對婆媳關係感到緊張,怕相處不來,兩人有極大的差異。最後,他們決定在離家500公尺處買房子給媽媽住,達到就近照顧的目的,也舒緩了妻子的焦慮。


「其實離婚和不離婚的夫妻會碰到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只是處理的方法不太一樣,」樊雪春強調。


迷思2:婚姻中已得不到我想要的?


除了辨認彼此的差異,以及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法之外,徘徊在離婚邊緣,痛苦不已的人也不妨大膽想想:「我在這樁婚姻中要的是什麼?我努力的,有想得到我想要的嗎?」經過實際的估量,有助於澄清內心的混亂與痛苦,做出日後不會後悔的決定。


位居金融要職的曉玲曾在幾年前碰到先生經商失敗,當時非常擔心家庭受到連累,晚上焦慮到睡不著,也打定主意要離婚,離開那個不爭氣的先生。最後,在婚姻諮商的協助下,一層層剝開心中的焦慮與混亂,緩了離去的念頭。


首先,是先確認當時的法律條文,確定夫妻財產分開就不會受連累。此外,她的諮商者還問她:「離婚後真的能得到你要的嗎?」她就開始想,如果和先生離婚了,就要他搬出去住,因為房子也是她的,但兩個小孩就沒人照顧,因為那時保姆正好離職。此外,那時候每個月才給先生兩萬元當家用,遠比一個月5萬元的保姆費來得少,其實是虧欠先生的,而且保姆不會像先生這樣愛小孩。


算來算去,曉玲終於看清楚,先生除了不善經商,負債之外,他是個好爸爸,也很愛家,是她在婚姻中最需要的,讓她無後顧之憂拚事業。因此,她打消離婚的念頭,幾年後婚姻狀況愈來愈好,甚至還借錢資助先生再度創業。


世界上真的沒有完全美好、無裂痕磨擦的婚姻,哪樁婚姻不是坑坑疤疤,問自己要什麼恐怕更實際重要。


即使是碰到婚姻最大的殺手──外遇,也可以回頭問問自己在婚姻 堶n什麼。


像文惠面對先生的外遇,心中自然充滿了痛苦與憤怒,但看到先生對孩子的愛與付出,讓她不願輕易離婚,她自述,「讓孩子好好成長,有完整的父愛,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但她的閨中密友曉玲卻不這麼想,同樣是面對先生外遇,她堅持離婚,獨自扶養孩子,因為她堅持在婚姻 堜噪菗ぅ韝@切。


迷思3:離婚會比較好?


「想像一下離婚後的狀況,也有助於自己審慎考慮是否要離婚,」愛家基金會執行長林秀慧也提出建議。


比如說,有些人在離婚後才驚覺到原本要叫爸媽的人,現在已經不能再叫,心理上有很大的失落。原本是某人的太太或先生,現在也不是,會有情感上的落差。更實際的是沒有人再為自己付帳單或是一起負擔房貸。或是下班回家獨自一個人面對空盪盪的屋子,沒辦法天天見到小孩。


兒童福利聯盟臨床組組長宋家慧也舉例,有些夫婦到了離婚協議的階段,被問到:「小孩子跟誰過年?」、「你要怎麼跟孩子碰面?」,警覺到離婚後的情況,才打消離婚的念頭。


「離婚絕不只是要離開這個討厭的人,」林秀慧比喻,而是要面對法律、財務、心理、情緒和社交關係各方面的改變。


因此,不妨在動了離婚念頭之後,先找人談談。例如,透過離婚前的諮商,可釐清彼此的需要,整理混亂的情緒,也許還有調整空間。即使最後決定離婚,也可以做好準備,將撕裂的傷害降到最低,諮商心理師呂奕熹建議。


碰到特殊情況,像家暴,更應該做好準備才能離婚,而不是在口頭上一直宣示要離婚,激起丈夫更大的憤怒而遭到更大傷害,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張小帆提醒。像是找到救助受暴婦女的支援團體,在有安全的庇護場所和計劃後才離開有暴力傾向的丈夫,才不會連累無辜的家人。


張小帆也提醒,許多受虐婦女常陷於回不回去的兩難,非外人所能體會,因此她建議受虐婦女不妨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再決定是否繼續這段婚姻,像是「希望先生有什麼改變?」、「對方是否真的有意願改變?」、「回去之後有什麼好處?不回去又有什麼好處?」


如果真的決定要離婚,宋家慧建議,也不妨進一步尋求離婚協議商談,討論孩子的監護權和探視權,而不需要上法院劍拔弩張,加深彼此的仇恨與誤會,「夫妻兩人就算走不下去,也不要影響父母的角色與親職能力,」她提醒。


相愛容易相處難,如果真處不下去,想要逃離圍城,也要好聚好散。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協談輔導專線


●台北市張老師 02-2716-6180


●馬偕協談中心 02-2531-8595


●呂旭立紀念文教基金會 02-2363-5939


●生命線 02-2502-4242


●佛教觀音線協會 02-2768-7733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 02-2311-7155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24小時安心專線 02-2726-2153


●衛生署八里療養院24小時專線 02-86301922


●婦幼醫院兒童24小時心理諮詢專線 0931151308


●台北榮民總醫院(王大夫專線) 02-28719494


婦幼保護專線


●內政部全國保護您專線 113


●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02-27229543


●婦幼保護專線 0800-024-995


●台北市女警隊 2346-0802、2346-0809


透過婚姻諮商,


走出瓶頸


文.吳若女 圖.鄭佳玲


結婚已經17年,任職於某大醫院的蕭醫師卻還每星期找一天中午和太太約會、吃飯,星期六下午也會牽著她的手散步、聊天或喝下午茶,談巴哈的音樂,談佛洛伊德的理論,也談天上的星星。


即使晚上同床共枕,白天還是魚雁往返的寫email,「他有好多不同的面向,家 堛漸L和email 堛漸L都不一樣,認識20年,我不斷在認識他,」有著一頭柔細長髮的蕭太太嬌柔地說。有時候她還會陪先生參加醫學會或健康講座,欣賞先生在專業上的風采。


蕭醫師也會陪從事心理諮商的太太出外演講或上課,坐在底下耐心聆聽,用心學習,也忙著為她拍照錄影,還拿回來給同事朋友觀賞,興奮地告訴別人:「你看,那是我太太,」以太太為榮。


但曾有一段時間,蕭醫師沮喪到想離婚,蕭太太也覺得壓力好大,感到窒息。


他們沒有選擇離婚,卻選擇了婚姻諮商,透過專業輔導幫助他們走出瓶頸。


坦誠面對原生家庭的影響


蕭太太回憶,結婚頭幾年,蕭醫師像大多數典型的男人,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不愉快時他會離家出走或躲起來。像是到書店看書,或是架起望遠鏡看星象。有一回,還一口氣喝下1000㏄的可樂,在他們家被視為垃圾食物的飲料,她驚訝地看著他拎著空瓶子進門,他則是賭氣的說:「反正婚姻都這樣了,喝死算了。」蕭太太則是自我安慰:「還好不是喝酒。」


後來,還在唸心理輔導碩士班的蕭太太建議兩人一起參加夫妻成長團體,從不同參與者的分享中才發現,每對夫妻都會碰到類似的困難或瓶頸,自己的問題並不是最嚴重的。從不同課程的探索中,也才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而且會不自覺地帶進婚姻 堙C


蕭醫師外表看起來帥氣瀟灑,說起內心世界卻十分細膩感性。他自析,可能是小時候母親對自己的關注不夠,以至於走進婚姻後,常覺得妻子不夠關心自己,因而發出抱怨。


但即使在團體課程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卻沒辦法立刻改變多年來的習慣與想法,常陷在同樣的情緒中,即使想做點改變,也不知從哪 塈黻_。


直到有一陣子,蕭醫師沮喪到想離婚,為他做心理諮商的精神科醫師問他:「你主要的考量是什麼?」他說:「太太好像都沒注意我。」精神科醫師提醒他已經講好幾遍,結果連他自己都忍不住笑出來,因為那的確是問題所在,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後來,精神科醫師幫助他轉換自己的負面念頭,也給他實際可行的建議。例如,當「太太都不注意我」的念頭又出現時,不要再像以前一樣生氣或躲起來,而是過去抱抱她,問她有什麼煩惱或需要,找出和以前不一樣的改善方法。此外,也可以約太太出去吃飯,送她花,得到她全然的關注。


除了一對一的婚姻諮商,蕭醫師還去參加靜心放鬆的團體課程,學著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滿足自己的內在需要。「這門人生功課,我學了十幾年,慢慢在進步,這兩年我太太也覺得好多了,她也不必隨時注意我,壓力也變小了,」他笑著述說自己的改變,十分坦然、自在。


各學各的人生功課


婚姻諮商也幫助蕭太太看到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幫助她在婚姻 媥Й|放鬆。


原來,蕭太太是家中老大,學教育當老師的爸爸對她期望特別高,所以從小就很負責,也很獨立。剛結婚時,她也認為先生對她的期望很高,想盡力滿足他,一直到精神科醫生問她「你很容易扛起所有的責任?」時,她才驚覺父親從小對她的影響。


像婚後第六年,她曾辭去工作待在家 堙A懷孕生子,當全職的家庭主婦,用全部的時間陪伴先生,也過了一段醫師娘的日子,洗三溫暖、喝下午茶及穿戴名牌,但她卻發現自己很不快樂。


她形容,那樣的日子很空虛,像是發得很大的白麵包,壓下去卻是空的,「我希望我的人生像德國麵包,拿起來是厚實有料、有營養的,」她比喻。


因此,她想再進修上課,重拾諮商輔導的專業,但先生卻不樂見她晚上不在家,於是兩人展開「談判」。從一週上兩個晚上的課殺成一個晚上,交換條件是每星期六下午兩人要一起散步聊天,週間還要找一天中午吃飯約會。


蕭太太笑稱,這是兩人各退一步的結果,但也是婚姻諮商在中間幫了大忙,幫助他們看清楚自己的缺點,而不只是挑剔另一半的問題。像她現在就不會為無法滿足先生的需要,感到內疚或是有壓力。


他們也接受了婚姻諮商師給他們的建議,每週找時間約會吃飯、散步聊天。蕭太太滿意地說,她在這段時間學習放清鬆,放慢步調,自在地和另一半相處,而不是擔心有很多事還沒做。當太太晚上去上課時,蕭醫師則是在學習獨立,跟自己獨處,「兩人都在學不同的功課,目的卻是要讓婚姻更好、更和諧,」蕭太太用專業的術語促狹地說。


信任並善用諮商輔導系統


雖然是專業人士醫生的角色,又身為男性,蕭醫師在感覺鬱悶或碰到心理困頓時,會毫不猶豫尋求心理諮商,「就像身體不舒服會找醫生一樣,」他比喻。


他還提醒,現代人都已經知道,與其讓一個憂鬱症患者自殺,還不如催他趕快去看精神科醫師,服藥控制病情。同樣地,與其讓一對夫妻不斷地爭吵,最後離婚,還不如勸他們早一點做婚姻諮商或輔導,透過第三者客觀專業的建議,協助他們走出困境。婚姻的困難和疾病一樣,小問題可以自己處理,大的就需要找專業的人幫忙。


目前也是心理諮商專業人員的蕭太太則建議,如果不找專業的婚姻協助,至少要找一個合適的長輩談談,他們的婚姻是你所羨慕的,問他們是如何經營婚姻,如何處理類似的問題。


有人相伴相助的婚姻,比較不寂寞。婚姻雖然不像想像中的美好,卻也充滿成長的喜悅,好的婚姻導師就是最好的祝福,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短波▎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


會提高膽固醇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Low-carb)能有效減重,但也可能會讓膽固醇值升高,一項研究指出。


碳水化合物是水果、蔬菜、豆類、全穀類跟乳製品中有的營養素,也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近年來流行減少攝取低碳水化合物、較多蛋白質的減重方法,不過,醫界一直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效力跟安全爭議不斷。


最近,由瑞士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來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減重效果看來和低脂飲食法(low-fat diets)的效果差不多,只是,研究中採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人,雖變瘦了,但膽固醇值卻升高。


瑞士的研究人員檢測447個平均42∼49歲的人。基本上,一半的受訪者參加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另一半的人採取低脂飲食法。


6個月後,低碳水化合物組的受試者,甩掉比較多體重,而且比較可能會繼續遵照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可是,一年後,兩組受試者的瘦身情形相同。兩組人在六個月後跟一年後的血壓值也相同。


研究人員同時也發現,在六個月後跟一年後的測量中,參加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組的人,低密度脂蛋白(LDL,壞的膽固醇)數值跟高密度脂蛋白(HDL,好的膽固醇)數值都升高,也有比較高的三酸甘油酯數值。


研究人員指出,將來應有更多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研究,幫助釐清相關疑惑。(黃惠鈴編譯)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痛、癢、硬塊…是乳癌嗎?
 
 
乳房構造細緻,經常出現痛、癢、硬塊或分泌物、濕疹等困擾,
《康健》教妳如何面對?該採取什麼步驟?並替妳尋找醫生的叮嚀。


【文/林芝安 圖/鄭佳玲】


洗澡時,不知道妳有沒有過「好像摸到乳房硬塊」的經驗?


感覺像硬塊,又好像不是,究竟是乳房良性腫瘤?還是乳癌?內心焦慮憂心、不斷反覆自問,猶豫到底該不該去看醫生?


以為是乳癌


黃佳媛摸到乳房有硬塊已經很久了,尤其生理期前幾天特別脹痛,卻遲遲不敢就醫,「我很怕這是乳癌,沒勇氣面對現實。」直到今年2月,她同學得乳癌需切除乳房,給了一記當頭棒喝,佳媛總算鼓起勇氣去檢查。


醫師做完切片後判定,這不是乳癌,而是良性纖維腺瘤,不需切除,每半年定期回院檢查即可。忐忑不安懸了一年的心,總算釋懷。


乳房構造細緻,易受荷爾蒙或其他器官影響,容易出現不適,每每嚇壞許多女性,再加上這些年台灣乳癌死亡率攀升,女性聞乳癌色變,當乳房出現一點狀況時,常以為自己得了乳癌。


前輔大醫學院長、新店耕莘醫院乳症外科醫師陸幼琴在門診中發現,有些女性乳房脹痛或摸到硬塊,猜想自己可能得了乳癌,又不敢來醫院檢查,直到身邊的親友催促,才憂心忡忡來檢查。結果證實,大部分只是乳房良性疾病,白白讓自己活在陰影中好久。


姊妹們該如何面對常見的乳房困擾?該決定採取什麼步驟?《康健》替妳尋找醫生的叮嚀:


●困擾一:乳房疼痛
乳房門診中最常見的困擾,首推乳房疼痛。乳症專家們異口同聲:「85%的乳房疼痛與乳癌沒有關係。」當女病人一坐下來即對醫師主訴乳房疼痛時,多數的乳症外科醫師反而不太緊張,因為近六成的乳房疼痛多與生理週期荷爾蒙分泌不平衡有關。


◆◆ 原因 ◆◆
週期性乳房疼痛常見於30∼50歲女性。月經來之前3∼5天內開始疼痛,一直到月經結束後約5天若疼痛較為減輕,屬於正常的疼痛。若月經結束後一星期仍很痛,即必須當心了。「不過,如果有纖維囊腫,疼痛會比一般生理期的痛還更久、更痛,」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乳癌專科主任俞志誠補充。


週期性乳房疼痛 主因是乳房組織內的神經被拉扯。月經週期中,卵巢分泌雌激素(又稱動情激素),逐漸進入排卵期後分泌黃體素,雌激素對乳房組織的乳管部份有增生作用,乳管肥厚,乳管通道受到擠壓或暫時閉塞。


黃體素則對乳葉有增生作用,因而產生微小分泌物,但這些分泌物因前端乳管不通暢而無法宣洩,卻又繼續分泌,導致腫脹,引發神經拉扯而疼痛,前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萬芳醫院外科顧問劉自嘉醫師表示,這屬於自然現象的疼痛。


當有纖維囊腫時,乳管因不明原因造成特別肥厚,乳管阻塞,經過雌激素的刺激產生加成作用,疼痛感更劇烈,甚至形成類似腫塊的現象。


等月經來潮後,女性荷爾蒙消退,乳房組織恢復正常,疼痛自然褪去,不必服用藥物。「除非痛得受不了,不然少吃止痛藥,免得正常荷爾蒙分泌受到影響,」劉自嘉說。


非生理週期的乳房疼痛 原因可多了。包括穿不合適的胸罩、性行為時過度撫摸吸咬、良性的大腫塊、服用雌激素、乳腺發炎(合併紅腫熱痛)、過分運動造成拉傷,反射到乳房造成疼痛,或乳房撞傷、胸大肌的疼痛表現在乳房部位,或心肌梗塞、心絞痛、二尖瓣脫垂等心臟問題卻以為是乳房疼痛,甚或明明是胃痛卻因神經傳導反射到胸部疼痛。還有人因感冒久了,長期咳嗽,肋膜發炎疼痛卻以為是乳房出問題。


「一項研究指出,乳房疼痛最常見的除了荷爾蒙失衡引發疼痛之外,肋骨與胸骨間的軟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也很常見,」俞志誠解釋,位於胸骨與肋骨之間的軟骨如果有關節炎,一壓就痛,與纖維囊腫引起的疼痛很類似。


如何區分是乳房或心臟引起的疼痛?簡單區分,如果是乳房的疼痛,屬於悶悶的陣發性抽痛。如果是心臟疾病如二尖瓣脫垂,常是尖銳的刺痛,而且時間持續較久。


◆◆醫師的叮嚀◆◆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指出,疼痛的確不是乳癌常見的症狀,但不表示只要是疼痛就一定不是乳癌。疼痛也可以是一項警訊,代表某處出了問題,仍要找外科醫師揪出痛因。


張金堅建議病患提供醫師更多疼痛症狀的敘述,協助診斷,譬如痛多久?痛的性質?什麼情況下痛得比較厲害或減輕?與月經有無關係?如果確認與癌症無關後,醫師要對疼痛有所建議,是否該吃藥,如何飲食改善或調整生活方式等,徹底打跑疼痛。


由於許多乳房疾病與荷爾蒙密切相關,陸幼琴再三呼籲,更年期女性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前,務請醫師檢查自己是否有乳癌,確定沒有才能使用,在服用荷爾蒙期間更該定期檢查乳房,也不宜長期服用荷爾蒙製劑。「否則,服用荷爾蒙就像火上加油,短期間內乳癌就爆發出來。」


●困擾二:乳房有硬塊
當發現乳房硬塊時,先保持冷靜,想想以前有沒有過。俞志誠表示,不論摸起來像是米粒或塊狀,是否會痛,如果是以前即有的症狀,那還好,若最近才出現,要儘速掛一般外科或乳症外科檢查。


◆◆原因◆◆
各年齡層出現的硬塊屬性不盡相同。一般而言,30歲之前,腫塊多為良性纖維腺瘤或囊腫。30∼50歲,通常是纖維囊腫或乳癌。停經之後出現的腫塊則多為乳癌。


觸感上,纖維腺瘤(內為細胞)摸起來像鼻頭,纖維囊腫摸起來像嘴唇,比較軟,纖維囊腫俗稱水瘤,是囊泡增生的結果,有時用針將液體抽吸後,腫瘤就消了。


纖維囊腫這名詞在醫學上頗有爭議,著有《乳房聖經》、前美國白宮癌症諮詢委員蘇珊樂芙醫師認為,「『纖維囊腫』是個醫師將所有非癌性的乳房問題全部丟進去的垃圾桶,不具任何意義。」對臨床醫師來說,纖維囊腫指腫脹、疼痛的良性乳房腫塊,可與纖維腺瘤做區分,且受雌激素或黃體素的不協調而產生相關症狀。


美國病理醫學學院早已發表聲明指出,纖維囊腫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台大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說,如果把所有婦女都找來切片,幾乎九成女性乳腺多少都有纖維囊腫的變化,「所以這不稱為有意義的病變,完全不用擔心。」


至於纖維腺瘤,由腺體與纖維組織合成,是實質的良性腫塊,外觀平滑形圓、邊緣明顯,會滑動,摸起來不痛,就像掉入乳房組織的一顆釦子,很容易在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底下被識破。


乳症專家表示,成因可能與分泌雌激素的卵巢功能旺盛有關。當雌激素濃度過高,刺激乳腺局部過度反應,導致乳腺上皮與纖維組織增生。


很多人擔心以後變成乳癌,想切掉纖維腺瘤,「我不建議拿掉,三分之一的病人,停經後會變小或消失,」黃俊升說,纖維腺瘤形成惡性腫瘤的機率不高,定期追蹤即可。


要注意的是,有一種跟纖維腺瘤類似,從乳腺腺管周圍的結締組織長出來,稱為「葉狀肉瘤」,這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可為良性或惡性,跟一般的乳癌不同。


相對於纖維腺瘤,葉狀肉瘤長得較快又大些,不論良性或惡性,醫師建議拿掉,「這跟乳癌處理方式截然不同,不必切除乳房,也不需做化療或放射治療,」黃俊升說,單純切掉腫瘤或廣泛性切除腫瘤即可。


◆◆醫師的叮嚀◆◆
摸到腫塊時,不論軟或硬,大或小,一定要找乳症外科醫師做觸診、並接受乳房影像檢查包括乳房X光攝影與超音波,必要時得做切片,以利確定診斷。尤其40歲以上女性,要儘速找外科醫師檢查。


●困擾三:乳頭有分泌物
哺乳期乳頭出現乳汁樣的分泌物,算正常。如果不是哺乳期間的分泌,就必須當心了。


◆◆原因◆◆
婦女生產後,腦下垂體不再受到胎盤抑制而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房分泌乳汁直到斷奶。


如果斷奶後仍持續分泌乳汁,「這是因為腦下垂體分泌的泌乳激素,未因斷奶而停止大量分泌,即使泌乳激素相當微量,仍對某些婦女乳房發生作用,持續有乳汁從乳頭流出,」劉自嘉說,這跟乳癌無關,一段時間後自動會消失,不必擔心。


此外,也可能因服用藥物刺激腦下垂體,造成泌乳激素過高,流出分泌物。「如果兩側都有乳汁分泌,且量滿多的,很可能是泌乳激素過高,」黃俊升解釋,一旦確定不是腦下垂體分泌泌乳激素的問題後,接著要確定乳房有無病變,只要乳房沒有病變,即無大礙。


一般的乳頭分泌物有三種:一種是像水或乳汁一樣,呈現透明狀,多半因泌乳激素較多所致。另一種為漿液性,呈黃色,多與纖維囊腫或乳管鬆弛有關。第三種則是血樣性或褐色分泌物,亦即俗稱的乳頭出血。


乳頭有15∼20個乳孔,當乳頭分泌物為深褐色或血液,如果沒有摸到腫塊,且分泌物來自單一開孔,則可能為「乳管內乳突瘤」,這種瘤很小,血管卻很豐富,易破,順著乳管流出血液,85%以上為良性。


如果是多處開孔流出稍微泛黃或清水狀的分泌物,則多為纖維囊腫病變所引起,少數是因服用藥物導致。


總之,當乳頭出血時,約九成為非癌症所引起(包括良性纖維囊腫與乳突瘤),5%則與癌症有關,當癌細胞侵犯到大的乳管時,將造成乳頭出血。癌症引起的乳頭出血,透過抹片及乳房攝影、超音波即可檢測出,但這時恐怕多已經第二期或二期以上了,腫瘤長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引發出血,初期的乳癌少有此症狀。


還有一種稱為「無月經的乳頭分泌物」,如果月經始終沒來,乳頭卻有分泌物,「很可能是荷爾蒙出現問題,」張金堅提醒。


◆◆醫師的叮嚀◆◆
黃俊升特別補充一點,即使乳頭分泌物很清澈,也不代表完全正常,「只要不是哺乳期間的分泌,不論顏色深淺、有無出血,一定要就醫檢查。」


●困擾四:乳房腫脹
乳房腫脹仍與荷爾蒙分泌失衡有關,有些女性因子宮疾病必須長期服用荷爾蒙製劑(如避孕藥)或更年期女性採荷爾蒙補充療法,都容易乳房腫脹。


◆◆醫師的叮嚀◆◆
建議在生理期快要來之前幾天(尤其稍微豐滿的女性),換穿稍微寬鬆的胸罩,運動時最好能換布料舒服具彈性的內衣,「背心型的更好,」陸幼琴不忘叮囑。


網路上經常出現「內衣導致乳癌」的說法,乳症外科醫師們均不表認同。


「即使是機能型內衣,也不可能導致乳癌,」俞志誠搖頭笑說,長久穿過緊、尺寸不合或有鋼圈的內衣,造成慢性摩擦。慢性摩擦是否會直接導致乳癌,「這部份醫學上仍有爭議。」不過,內衣過緊很可能引起類似纖維囊腫的疼痛,卻不會造成纖維囊腫,「但如果本來就有纖維囊腫,疼痛可能更劇烈。」


陸幼琴因為是女醫師,檢查病患時會特別關切病患的內衣,她發現,門診中許多年輕女病患乳房脹痛,多與胸衣選擇不當有關。「我常帶著病患照鏡子,妳看,胸衣的鋼圈都烙印在皮膚上一圈,太緊了啦,把乳房硬塞進去,既不舒服又不健康,」陸幼琴不覺嘆氣。


●困擾五:乳腺發炎
陸幼琴曾有位病患,剛生產完,乳暈的分泌腺過於活躍,油脂分泌腺管被塞住導致發炎,腫出一顆所謂的乳癤。病患沒有及早就醫,亂貼藥膏,致使皮膚潰爛,腺管內發炎久了最後化膿,膿出不來只好往乳房裡面跑,結果整個乳房內部像蜂窩一樣,全爛掉了。


◆◆原因◆◆
乳腺發炎好發於哺乳期女性,哺乳時乳腺堵塞,引發細菌性感染。只要透過引流,搭配幾天的抗生素即可恢復。


另外一些是因為乳腺腺管較為擴張,分泌液多,累積在管內,形成局部積塞引起發炎。有些是因為泌乳激素過高,或使用精神科藥物,對中樞神經造成刺激,或使用胃藥,刺激腦下垂體,造成乳汁分泌多,淤積不易排出,造成乳房發炎,而乳頭凹陷者未保持乳頭清潔也較易引起發炎。


除了細菌性感染引發乳腺炎,還有其他找不出原因者。黃俊升最近有個病人,不明原因產生肉芽組織增生的乳腺炎,這跟細菌性感染的乳腺發炎處理方式不同,「可能需使用類固醇。」


◆◆醫師的叮嚀◆◆
引起發炎的原因很多,使用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建議病患千萬別以為是單純皮膚疾病而亂擦藥,應前往一般外科或乳症外科就診。


有人擔心乳腺過於密集,是否容易造成乳癌?俞志誠說明,不論乳房大或小,緻密或鬆垮,每個人乳房上的腺體細胞數量幾乎差不多,乳房的大小與脂肪有關,「不是因為乳房緻密容易得乳癌,而是因為緻密,得乳癌時不容易被偵測出。」


●困擾六:紅腫熱痛
乳頭紅腫熱痛常是因細菌感染發炎,常發生在30歲左右女性哺乳時被細菌感染,不一定會發燒。服用少許抗生素即可。若置之不理,傷口發炎久了,易造成膿瘍。一旦形成膿瘍,不容易痊癒。


◆◆原因◆◆
俞志誠解釋,哺乳期間發炎或膿瘍,並非哺乳行為造成,而是乳管的問題。如果分泌的乳汁較黏稠,或乳房曾受過外力碰撞受傷、或曾經乳房發炎造成乳管較脆弱或狹窄,很容易在哺乳期間因乳暈的分泌腺更為活躍,導致乳管阻塞,就像水溝一樣,被阻塞後易造成發臭、發炎。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持續紅腫熱痛伴隨有硬塊或乳頭或皮膚下陷,應趕緊就醫檢查,很可能是「炎性乳癌」,即使使用抗生素也無效。


當癌細胞充滿於乳房皮下的淋巴管內,導致局部淋巴循環系統阻塞,使得乳房外觀就像細菌發炎一樣,紅腫熱痛,絕不可自行擦藥了事,應找乳房外科醫師徹底檢查。


◆◆醫師的叮嚀◆◆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健康,不願服用抗生素,致使原本輕微的發炎漸演變為膿瘍。俞志誠表示,如果發炎屬於輕微,使用抗生素的量極少,仍可持續餵母乳,不妨換另一邊未發炎的乳房授乳,「如果長期打針或使用較強烈的抗生素,則不適合餵乳,建議暫停一星期,等治療好了再餵。」


有人擔心膿瘍是否易引發乳癌?俞志誠肯定表示:「膿瘍與乳癌是兩回事,不會因為膿瘍,形成乳癌。」


●困擾七:乳房濕疹
乳房濕疹在乳房外科門診頗為常見,乳房紅紅癢癢、脫皮或乳頭附近起小水泡。


◆◆濕疹原因◆◆
有些是乳汁分泌造成乳頭濕疹,或塗抹不適合自己的乳霜,或胸衣質料內含化學物質而引起過敏性反應,亦即接觸性皮膚炎,通常擦皮膚科藥膏或更換胸衣,症狀即可緩解。


一般來說,濕疹的特性除了脫皮,還伴隨癢、小水泡,且通常不會只集中在單側乳頭。


如果濕疹現象集中在單側乳頭且經藥物治療無效,很可能是癌症前期的病變,稱為「柏哲氏症」(Paget's disease),屬於早期癌症,病灶侷限在乳頭和乳暈附近的皮下,看起來很像濕疹引起的脫皮。


很多乳癌患者合併有柏哲氏症,當癌細胞跑到乳暈附近,癌細胞經過乳管再至皮下組織,會形成類似乳頭發炎的症狀,跟發炎很難區分。


較明顯的區分除了柏哲氏症只發生在單側乳頭外,乳頭表層的變化將非常明顯,甚至破皮,最上面的表皮層也已經剝落,可看到下面的肉芽組織,有點潰瘍。


黃俊升指出,如果病灶還不到這種程度,則多為良性濕疹。


◆◆醫師的叮嚀◆◆
總之,如果發現乳暈或乳頭濕疹(尤其單側),擦皮膚科的藥一、兩星期後仍未痊癒,請趕緊找乳房外科醫師檢查。


●困擾八:乳房或乳頭凹陷
「近期忽然發現乳房或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徵兆,但如果從發育期以來就凹陷,則不必太擔心,」陸幼琴對「近期」這兩個字特別加重語氣。


◆◆凹陷原因◆◆
乳頭凹陷的原因有先天與後天兩種。先天性凹陷是在青春期乳房發育時,乳管發育不良未達足夠長度導致乳頭下陷,可請整形外科醫師重建乳頭,但這麼一來,恐喪失哺乳功能。


至於後天性乳頭下陷多為乳管或乳頭下的組織受到外傷、發炎或乳癌侵犯所引起。當乳房遭受撞擊,內部結構破壞造成出血及乳管斷裂,恢復後形成結痂,結痂組織會因收縮導致乳頭或乳房下陷。


如果是乳癌導致纖維化的反應,就像結疤一樣,周圍的組織被拉扯過來,造成乳頭凹陷。


◆◆醫師的叮嚀◆◆
「當皮膚無緣無故跑出一個酒窩,絕對不可愛,」黃俊升詼諧說著,只要以前沒有,最近發現乳房或乳頭出現凹陷,就要趕緊找乳房外科檢查。


陸幼琴補充,如果乳頭只是輕微凹陷,用手稍微輕摳,乳暈肌肉收縮一下就凸出來了,這無大礙。


如果太凹陷,要特別注意凹陷處的清潔,免得因堆積肥皂、分泌物或髒垢,引起感染。洗澡時,可用小棉棒沾清水,輕輕轉動清除凹處即可。


因為乳房或乳頭下陷的機轉「跟乳癌很類似,」劉自嘉神情肅穆表示,務必要趕快找乳房外科醫師進一步診斷。


●困擾九:乳頭發癢、脫皮
秋風徐徐,轉眼即將進入秋冬季節,有些女性出現乳頭發癢或脫皮,忍不住想抓弄,嚴重甚至抓破皮。


◆◆發癢原因◆◆
很可能是天氣乾燥或過度使用肥皂清潔所致,建議浴後擦點乳液或減少肥皂用量,用清水清洗即可。


發癢、脫皮也可能與內衣摩擦造成皮膚刺激有關。陸幼琴經常幫病人檢查胸罩,翻開罩杯內襯,發現有一條縫線,如果縫線的材質過於粗糙,縫合處恰好摩擦到乳頭,可能導致乳頭發癢或脫皮。「我建議更換沒有縫合線的胸罩,或在胸罩內放一塊軟棉墊,」陸幼琴說,通常幾天後,症狀就解除了。


此外,沒有徹底洗淨胸罩,天熱或運動後身體出汗,汗水將殘餘肥皂(或洗衣粉)溶出來,刺激乳房或乳頭,也可能導致發癢。建議洗完胸衣後務必用清水再沖乾淨,避免洗劑殘留。


◆◆ 醫師的叮嚀◆◆
如果經過擦藥、塗抹潤膚油或更換布料舒服的胸罩,不論之前看皮膚科或婦產科,「只要兩星期內仍沒有全好,一定要找乳症外科醫師做病理檢查,找出病因,」陸幼琴不斷提醒。


●困擾十:副乳
除了正常乳房之外,有些人在腋下或胸部、腹部長出副乳,有些是單側,有些是雙側。


副乳常見的長相有三種:一種是有乳腺組織、沒有乳頭,亦即在乳房近腋窩處凸起。另種是有乳頭卻沒有乳腺組織,小小乳頭像顆痣,有些人直到哺乳時溢出乳汁,才赫然發覺那是副乳。第三種是有乳頭也有乳腺組織,很像多一個乳房。


不論何種情況,乳症專家們紛紛表示,副乳很常見,很正常,不需特別切除


◆◆原因◆◆
形成副乳的原因是,人類在胚胎時期,就像其他哺乳動物般原本長有兩排乳包,但出生前只剩下胸前的兩顆,逐漸變大成為乳房,如果沒有完全消退,則會留下幾顆成為副乳,不疼不痛。


「不需要拿掉,」劉自嘉說,除非副乳變得很大,影響外觀甚鉅或行動上造成不便,否則沒必要在病人身上動刀。畢竟,副乳也是身體正常的一部份,毋需切除。


副乳何以會變大?原因有二:一是女性懷孕時,因為副乳有乳腺,跟正常乳房一樣會漲奶,稍微脹大些。


另個原因是,隨著年紀增長,乳房的脂肪組織佔多數時,體積暫時變大。也可能因為中年過後,女性皮膚逐漸鬆弛,特別是長在腋下的副乳更明顯凸垂。


◆◆醫師的叮嚀◆◆
有副乳,得乳癌的機率是否更高些呢?「絕無此事,」劉自嘉肯定地說,副乳就像正常乳房,不會因此提高得乳癌的機會。


行醫數十年,看過無數病人的陸幼琴說:「這麼多年來我看過這麼多病人,只有一個病人副乳得乳癌。」


副乳與乳癌顯然沒有太大關聯,不過,外科醫師們提醒,女性自我乳房檢查或接受超音波、乳房攝影檢查時,記得把副乳算進來。


審稿專家:三總一般外科乳症外科主任俞志誠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5期 封面故事:30天超完美 降膽固醇計劃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2006影響你健康的 17件大事
 
 
《康健》編輯部選出17件年度醫學大突破,健康、飲食、生活大事件,有的已經在台灣掀起風潮、有的可望扭轉病人的命運、有的今天就可以實踐,讓你更健康。


【文 張曉卉、林貞岑、李怡嬅、黃惠如  攝影 邱瑞金】


台灣治療B型合併C型肝炎 獲得重大突破


台灣約有300萬成人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其中B肝合併C肝的將近10萬人。過去以干擾素治療的成效僅不到一成。這些B肝合併C肝的病人將來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時程,比單一肝炎更快、更可怕。


由台灣醫界首創、在「2006年美國肝臟醫學會」發表的臨床治療模式,則為B肝加C肝雙重感染者帶來新曙光。


由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與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培哲,與台灣9家醫院合作,針對321名B肝合併C肝感染者與單純慢性C型肝炎的病人,給予長效型干擾素(Interferon)加上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若病人的C肝病毒是第一型,用藥48週,非第一型的則給藥24週,停藥後再追蹤24週,並與單一C型肝炎肝染者做比較。


這項實驗的期中結果發現,慢性B型合併C型肝炎雙重感染者的C型肝炎廓清率達到75%,「在全球肝病治療是劃時代的一步,」陳定信院長表示。


「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發表的治療模式,」陳培哲教授說,利用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的B肝合併C肝感染,將可望成為國際治療準則。


另外,在台灣罹患人數最多的B型肝炎治療,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了Entecavir(貝樂克)、LdT(Telbivudine)2個抗病毒新藥。相對現有的干擾素、干安能(Lamivudine)或干適能(Adefovir),新藥抑制B肝病毒效果更好,抗藥性較小,且對干安能有抗藥性的病人也適用。


而C型肝炎治療也有進展,目前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約有五成病人可完全治癒,今年美國研發的一種蛋白抑制劑,屬於病毒標的治療,因有專一性,療效可達八成。換句話說,將來C肝治癒率可能因此再提高至80∼90%。


醫師建議:現在B型肝炎、C型肝炎都已經有藥可醫,五成C型肝炎可治癒,B型肝炎雖不能根除,但可以控制,「肝炎不會自己好,千萬不要坐以待斃,」陳培哲醫師大聲呼籲。


輪狀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上市, 保護幼兒婦女


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李秉穎曾說,輪狀病毒疫苗一旦問世,兒科醫生的生意將會大幅滑落,且對兒童疾病型態帶來重大改變。去年底,台灣已經核准兩種輪狀病毒疫苗上市。


輪狀病毒相當難纏,只要有10隻病毒就可以造成感染。可經由人與人之間不潔的手接觸、受污染的飲水、食物、甚至玩具傳染,造成上吐下瀉、發燒、腹痛,嚴重可致脫水死亡。全世界每年有44萬名、平均每1分鐘就有一名嬰幼兒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喪命。


台灣因為醫療進步,不會有孩子因輪狀病毒致死,但每年因輪狀病毒造成的門診人次高達16∼54萬,因輪狀病毒導致腸胃炎住院治療超過1萬人次。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說,幾乎每個幼兒在5歲以前至少會感染一次輪狀病毒,可見多頻繁,唯有憑藉疫苗接種,才能真正有效預防。


而今問世的兩種輪狀病毒疫苗的研究報告皆證實預防效果達到95%,「台灣因為腸胃炎住院的小朋友將減少三分之一,更可以救很多第三世界國家小朋友,」黃立民醫師說。


醫師建議:由於6個月∼2歲嬰幼兒最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感染,建議在寶寶2個月大時口服第一劑,並在6個月前完成產生抗體,需自費。但因輪狀病毒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有急性腸胃炎、慢性腸胃道疾病、腸套疊病史與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幼兒不建議使用。


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了


在各界引頸企盼下,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去年底終於上市。施打對象為9∼26歲女性,需在6個月內注射三劑,共需自費12000元,主要針對人類乳突病毒(HPV)6、11、16、18型,以國內子宮頸癌病例感染的HPV比例來看,HPV16型佔60%、18型佔10%,推估預防子宮頸癌的效力約七成。


另一家藥廠所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美適康」(Cervirax),目前也在衛生署審核中,針對的人類乳突病毒為HPV 16、18、45、31型,且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0∼25歲、26∼55歲女性注射疫苗後都產生良好免疫反應,具保護效果。


醫師建議: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王功亮表示,子宮頸癌疫苗目的是預防、而非治療子宮頸癌,已經罹患子宮頸癌或癌前病變婦女不適合接種。並且,疫苗的保護效力只有七成,對於台灣婦女子宮頸癌強烈相關的52、58型HPV,目前仍無疫苗可防。因此無論接種疫苗與否,任何有性行為的女性,仍要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你吃的藥是真的嗎?偽藥猖獗,戕害台灣民眾健康


藥能治病、也能致命。更何況吃到假藥可能救命不成反傷身。去年接續爆假的高血壓用藥「脈優」、民眾想重振雄風卻因假壯陽藥導致腎病變、檢警破獲大陸走私價值超過3億的偽藥入台等事件,偽藥問題在台灣似乎愈來愈嚴重。


根據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估計,台灣偽藥市佔率約一成,價值約有百億元,某些明星藥物的假藥比例更高,比如威而剛大約每4顆就有一顆、諾美婷每5顆有一顆是假的。


台北市衛生局曾公布十大熱門偽藥,包括壯陽藥犀利士、威而剛,減肥藥羅氏鮮、諾美婷,治禿頭藥柔沛,維他命善存、皮膚藥膚潤康軟膏、胃藥樂酸克、治療潰瘍的蓋舒泰,以及安眠藥使蒂諾斯等。


其實,偽藥、仿冒藥已經是全球性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管理系統與市場控制較有效,偽藥約佔全部藥品1%;在開發中國家平均是10%,但在非洲、部份亞洲國家、中南美洲偽藥比例高達30%,情況嚴重。


偽藥的範圍很廣,從成藥、指示用藥到處方藥物都有,成分有真有假,甚至還有毒性。例如非洲國家尼日曾有5萬民眾接種到假疫苗,造成2500人死亡。


為了遏止假藥危害,WHO在2006年11月成立「國際醫藥產品反仿冒任務小組(IMPACT)」呼籲各國應有效管理、運用最新辨識技術、嚴格立法執法,才能打擊假藥。


在台灣,衛生署無法保護民眾不會吃到假藥,網路、藥局偽藥橫行,連醫院都會發出假藥,民眾如何自保?


醫師、藥師建議:簡單的說,多數偽藥沒有中文標示、沒有衛生署許可字號或專利字號、沒有防偽商標或特殊印刷,但一般人還是很難從外觀辨識真假。擔心拿到假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諮詢厝邊較具規模的、有配戴執照的社區藥師,若服用一段時間症狀未改善,詢問醫師與藥師。


或者可上網查詢,台北榮總提供「藥品外觀及內中外層包裝查詢系統」網址:http://www.vghtpe.gov.tw/~pharm/ 共蒐集常用的1400種藥物圖像比對。衛生署有網站提供18種常見偽藥辨識方法。http://www.doh.gov.tw/cht/medicine.htm 並且呼籲民眾不要買來路不明、水貨、散裝藥物。


代謝症候群 威脅台灣482萬人的健康


「代謝症候群」是近幾年全球醫界討論得最火紅的新興流行病。


在經歷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內分泌協會、國際糖尿病聯盟、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陸續提出診斷標準後,衛生署也訂出適合台灣民眾在的診斷準則。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指血糖、血脂、血壓、腰圍等指標異常、且同時聚集在一個人身上的現象(見表2「你是代謝症候群一族嗎?」)。代謝症候群可說是富貴病的前哨警訊。衛生署指出,比起健康的人,有代謝症候群問題者,將來罹患:


■高血壓的機率多3.7倍
■糖尿病的機率多6倍
■高血脂症的機率多2.8倍
■腦中風的機率多2.2倍
■心臟病的機率多1.3倍


國民健康局的調查發現,台灣整體的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15%,而依據全民健保醫療2004年度統計年報推算,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門診病人有482萬人。


代謝症候群問題也蔓延到青少年。三軍總醫院家醫科祝年豐醫師推算,台灣約有10萬名青少年有代謝症候群問題,但他的研究卻發現,93%的家長,不知道代謝症候群是啥米碗糕。


醫師建議: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許惠恆表示,要知道自己是否有代謝症候群,最簡單的方法,先測「腰圍」。若男生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超過80公分(30腰),就需警覺。許醫師的臨床經驗發現,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經常結伴出現,換句話說,有一項異常,其他2、3、4項也經常不正常,醫生、民眾都要有警覺。


要避免從代謝症候群變成心血管病、糖尿病,最好方法就是飲食控制、減輕體重與運動。尤其是減重,研究發現,若能減少原體重的6.5%(比如從70公斤減重至65公斤),就可改善血壓、血糖與血脂。


瑜伽熱,燒遍全台


台灣的瑜伽市場會記得2006這一年。企業家、明星、男人、女人、小孩、孕婦、銀髮族……,大家在練瑜伽、談瑜伽。


這一年,不僅瑜伽教室招牌櫛比,一家接著一家開,甚至某家單店宣稱創下一年1億元的業績。


外資搶進也是台灣瑜伽市場特殊的現象。如香港的Pure Yoga、新加坡的True Yoga等,都創下不錯的業績表現;首創精品瑜伽風潮的Space Yoga今年也開了第三家店。


事實上,不只台灣,全球都在瑜伽熱。美國《瑜伽期刊》調查,美國有1650萬人定期在練瑜伽,比2002年成長43%。除此之外,還有2500萬人說,在未來一年他們會去嘗試瑜伽。


台灣瑜伽的下一步呢?有人認為,台灣瑜伽熱已經燒過頭,但Space Yoga的負責人馬修(Matthew Allison)不以為然。連美國這個瑜伽已經非常成熟的市場都持續成長,他預估,台灣未來瑜伽會更主流,瑜伽內涵也將更深化。


瑜伽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影響瑜伽練習者的食衣住行,如美國現在很風行Yogi餐廳,以瑜伽飲食做為食材與烹調方式以吸引瑜伽人口來光顧。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8期 封面故事:小心中風看上你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離婚不可以有勇無謀 
 
 
很多人以為迅速離婚就可以終結噩夢,卻不知開啟了另一個災難。
如何避免「離婚後遺症」?


【文 張靜慧 圖 鄭佳玲】


這個週末沒空!」、「小孩回阿嬤家了!」陳先生離婚時,說好孩子的監護權歸太太,他可以隨時探視。誰知道,前妻離婚後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託,不讓他順利看到孩子。他想去學校門口等孩子,又擔心孩子不願同學知道父母離婚了……。
———*———
吳太太發現老公偷腥,一怒之下火速離婚。才離婚沒多久,她就聽說前夫買了棟豪宅跟新歡共築愛巢。「跟他結婚20年,憑什麼我什麼都沒分到?我要討回公道!」吳太太氣呼呼地想。
———*———
當年先生創業,劉小姐當了掛名的公司負責人,先生向銀行貸款,她也理所當然地當了保證人。沒想到離婚好幾年了,有一天突然收到稅捐單位寄來的欠稅通知,銀行也說她前夫還不出貸款,她身為保證人,要負責還清貸款。這下可麻煩了。
———*———


很多人以為離婚可以終結噩夢,但它可能是另一個災難的開始。
律師尤美女說,很多夫妻不知離婚協議該寫哪些內容,草草簽字離婚,後來才發現自己人財兩失,或者還有很多事沒有釐清,離婚後兩、三年還在告來告去,「上訴到最高法院都大有人在。」
要避免種種麻煩的「離婚後遺症」,不可不知「離婚三部曲」:


1首部曲:深思熟慮


結婚是人生大事,離婚也是。


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方麗群時常接到民眾來電諮詢離婚問題,態度不是傷心就是氣憤,但是除非是家庭暴力,方麗群總是勸他們不要在激動之下做任何決定,「與其將來後悔或麻煩不斷,不如現在冷靜思索再決定,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籌碼。」


「先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律師尤美女說,法律並不能解決感情的問題,一定要自己想清楚,婚姻是不是無法挽回了?這個人還值得你愛嗎?如果不值得,還留戀什麼?如果值得,為什麼不去爭取?


想清楚、有了決定,才有策略。尤美女說,如果決定不離,那麼夫妻雙方就需好好檢視婚姻出了什麼問題,想辦法解決,或者請教婚姻諮商專家;如果決定要離,或者婚姻已無法挽回,暫時不要讓配偶知道自己有離婚念頭,先評估:


1.雙方的財務狀況,自己能不能在資產方面獲得更大保障?


2.自己是否符合判決離婚十大要件中的任一項(見188頁),目前掌握多少有利證據?如果沒有證據,就要開始蒐證。


如果是家庭主婦,就得尋找離婚後的經濟來源、生活重心,「很多事要思考、安排,不冷靜怎麼行?」尤美女說。


2二部曲:談離婚協議


離婚有兩種方式:協議離婚及判決離婚。當雙方都有離婚意願,而且對離婚條件達成共識,就可以辦理協議離婚。


法律並沒有規定離婚協議一定要寫哪些內容。婦女新知基金會法案部主任黃嘉韻說,文具行買到的離婚協議制式範本通常太簡略、別人的離婚協議內容也未必符合自己的需要,可以拿來參考,但不建議直接套用,還是要考慮本身的條件(如有無子女、經濟條件等)來寫。


「凡是你們在乎的、可能引起爭議的事,都要談清楚,寫在離婚協議上,」律師尤美女說。協議內容建議包括:


1.子女監護權


離婚是夫妻關係的結束,但親子關係仍然存在,未成年(未滿20歲)子女的生活照顧、財產及身份上的代理權及同意權(如銀行開戶、遷戶口),都需由有監護權的父母行使。


子女監護權可以協議由父母其中一方取得,也可以父母共同監護。但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方麗群建議最好不要共同監護,因為如果離婚後一方到外地工作,或根本不負責任,但各種學校文件、銀行資料都需要雙方簽名才有效,會非常麻煩。


子女監護權往往是夫妻討論離婚時僵持不下的主因,尤美女指出。


她建議雙方還是先協議離婚,到戶政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後,雙方再請法院酌定子女監護權及探視權,但風險是法院未必把監護權判給自己;雙方必須提出自己較適合擔任監護人的證據,並由社工訪視,再由法院依「子女的最佳利益」決定監護權歸屬。


方麗群說,不管夫妻關係最後走到什麼境地,孩子都是無辜的,要多想「怎樣做對孩子最好」,「不要把子女當成報復對方的籌碼,或者刺探對方離婚後生活的工具,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健全的成長環境,」她提醒。


她也建議,如果對方條件的確比自己好,監護權不妨讓給對方,還是可以藉探視維繫感情,「把自己離婚後的生活打理好,也很重要。」


2.子女探視權


沒有監護權的一方有探視子女的權利。離婚協議上最好寫明探視時間(例如每月第一、三個週六的上午九點到翌日晚上八點)、地點及接送方式、寒暑假能否出國、可否有他人陪同等。


尤美女建議最好不要寫「隨時可以探視」。「隨時探視等於不能探視,」她說,常看到一方想要「隨時」去探望子女,結果被百般阻撓、刁難,甚至不開門也不接電話;也有人想藉隨時探視子女,窺探對方離婚後的生活,「不如先寫清楚探視細節,讓對方無法推託或藉機打擾。」


3.子女扶養費


不論哪一方得到監護權,父母雙方都仍然有義務扶養未成年子女、支付扶養費。


扶養費可以依雙方收入多少來協議,另外也要談清楚交付時間、有無寬限期、交付方式(匯入戶頭比當面交付好,因為可留下匯款紀錄)等。


常見的狀況是,離婚後一方不按時支付子女扶養費。這時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勝訴後再拿判決到法院民事強制執行處,請求法院執行對方名下的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或薪資債權等。


要預防這種麻煩,如果對方財力夠,可以請對方離婚時一次付清扶養費。


尤美女則建議可在離婚協議上約定「若有一期未付,其後之期間視為亦已到期」,如果將來一方沒有按時支付,另一方可以一次請求未支付的總金額。


例如,陳氏夫婦約定陳先生離婚後每月要付扶養費一萬元,但後來他常藉故拖延;陳家小孩現在13歲,距20歲成年還有84個月,陳太太可以要求陳先生一次付清10,000元×84個月=840,000元,若對方仍不付,可以向法院起訴請求,也可以將離婚協議的這部份辦理公證,約定可逕受強制執行,即可不需經過訴訟。


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尤美女說,有些人離婚後存心不想撫養子女,於是採取「焦土政策」:辭去工作、轉移名下財產,讓法院無法強制執行。「遇到這種人,另一方只能自立自強了,」她說。


4.財產


台灣多數夫妻都沒有約定財產制度,因此自動適用「法定財產制」,夫妻各自名下的財產各自擁有,可以自由處置,債務也各自負擔。


離婚時,夫妻可以自行協議如何分配財產,例如有外遇的一方為了表達歉意,想給對方較多財產,只要雙方達成共識就可以,法律不會介入。


但如果雙方對財產分配無法達成協議,就要向法院請求剩餘財產分配。


尤美女說,很多人誤以為離婚時自己一定能分到對方一半的財產,其實正確地說,應該是「婚後財產少的一方,可以要求財產多的一方給付差額的一半」,以保障經濟弱勢的一方,稱為「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必須在離婚後5年內、知道對方有剩餘財產的兩年內提出請求,超過期限就不能請求了。


例如陳氏夫婦離婚時,陳先生全部的財產扣掉婚前財產、債務、贈與、繼承、慰撫金,最後剩100萬,而陳太太剩50萬,則陳太太可向先生要求25萬([100-50]÷2=25)。


如果陳先生的財產計算出來是負債50萬,而太太有50萬,那麼陳太太不必負擔丈夫的債務,陳先生的財產以零計算,只能向太太要求25萬([50-0]÷2=25)。


如果陳氏夫婦婚後一起努力買了兩棟房子,雖然都登記在先生名下,但離婚時陳太太仍可以要求分配財產。


行使「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方有沒有財產?財產在哪裡?


尤美女說,如果一方刻意將資產轉移到海外,那麼即使法院去調稅捐資料也查不到(因海外資產若不申報,就不易查到),因此只能就查得到的部份請求分配,有可能財產少的那一方反而要支付多的一方。


不論是請求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子女扶養費、贍養費,為避免對方脫產,將來就算勝訴,對方也沒有財產可以執行,可以在起訴前或訴訟中,向法院聲請假扣押,但聲請人必須負擔擔保金(不超過請求金額的十分之一)。


配偶如果已將資產轉到他人(如外遇對象)名下,這時一方可主張對方惡意處分婚後財產,要求追加計算離婚前五年的財產,這就屬於法庭上的攻防了。


尤美女說,有些太太或先生很會賺錢,抱怨另一半扯後腿,無助家庭經濟,離婚時卻要分他財產,很不公平。她建議,一方如能證明另一方無助家庭經濟,可請求法官酌減或不分財產,如無法證明,原則上離婚前五年內的財產,對方都可以要求分配剩餘財產。


如果雙方協議一定數額離婚,擔心日後他方又至法院請求分配剩餘財產,尤美女建議可以在離婚協議書上註明「夫妻雙方均不再依民法第1030-1條請求剩餘財產之分配」。


5.保證人等責任


如果是配偶銀行貸款的連帶保證人,離婚前務必要求配偶換保人;如果擔任配偶公司的負責人或股東,也要盡快解除職務,否則以後可能衍生難以預料的法律責任。


6.住所


離婚後誰搬出去,誰留在原住所?


7.家中物品分配


尤美女曾有一對當事人為了電鍋該歸誰而吵得不可開交;所以家中大小物品如何分配,也要說清楚寫明白。


8.其他一切雙方認為重要的事


3三部曲:判決離婚


當雙方無法對離婚條件達成共識,或一方根本不肯離婚,就要上法院訴請離婚了。


民法規定可以裁判離婚的要件如下:
1.重婚
2.與人通姦
3.夫妻之一方受他方不堪同居之虐待
4.夫妻之一方虐待他方直系尊親屬,或受他方直系尊親屬之虐待,致不堪共同生活
5.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狀態中
6.夫妻之一方意圖殺害對方
7.有不治之惡疾
8.重大不治之精神病
9.生死不明已逾三年
10.被處三年以上徒刑或因犯不名譽之罪被處徒刑


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可以請求法院判決離婚。


現在日漸增多的離婚理由是「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但是否成立,需由法院判斷,而且必須是自己不是過錯較多的一方。


例如,王先生打太太、趙太太外遇,造成婚姻失和,王先生、趙太太都是明顯造成婚姻破裂的主要可歸責者,所以他們都不能請求判決離婚,他們的配偶才可以。如果夫妻兩人都有責任,法院會衡量責任程度,責任較輕的一方才能請求離婚。


讓證據說話


刑案鑑識專家李昌鈺常說「證據會說話」,法律界也有「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的名言。要打贏離婚官司,證據愈充足,勝算愈大。


例如,因家庭暴力而以「不堪同居虐待」訴請離婚,可以蒐集的證據包括:驗傷單、照片、可以證明對方施虐的錄音帶、被撕毀的衣物、悔過書、人證(子女、親友)等;如果是精神虐待(如語言暴力、限制行動等),可蒐集錄音帶、請親友及鄰居作證。


「雖然證據強弱由法官決定,但累積多一點證據,就有一定份量,」尤美女說。


她說,近年常見夫妻因外遇而引起語言或肢體暴力,但要用「配偶通姦」訴請離婚通常勝算較小,因為證據(證明對方與外遇對象發生性行為)不易取得,因此可以搭配「其他重大事由」(例如兩人個性不合、時常爭吵、離家出走,證明婚姻已難以維持)訴請離婚。


「協議離婚」比「請求判決離婚」好


婦女新知基金會志工督導方麗群建議,有意訴請離婚的人可先去法院家事法庭旁聽、做筆記,看看離婚官司的場面,法官會問什麼問題、要哪些證據、雙方如何為自己辯解,先有所準備,將來上法庭才不會怯場。


不過,她建議還是先考慮協議離婚,不得已時才請求判決離婚。


「把『情』放在第一位,不要一開始就用『法』箝制對方,」她說,尤其是當對方有過失時,通常心懷愧疚,願意答應對配偶較有利的條件,可是如果配偶一開始就撂下一句「法院見」,只會激怒對方也撕破臉;更何況,請求法院判決離婚不一定勝訴,法院的判決也未必比當初協議的條件更好。


方麗群也看過很多父母打離婚官司要孩子出庭作證的案例,「讓孩子看到父母反目成仇、惡言相向,對他們的傷害非常大,」她說,站在保護子女的立場,夫妻也該先考慮協議離婚,「都是成年人了,應該坐下來談,好聚好散。」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8期 封面故事:小心中風看上你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網站:搶救10萬個慢飛天使


封面故事    


 
搶救10萬個慢飛天使


作者:張曉卉


發展遲緩兒童如果能及早給予協助治療,就能趕上同齡進度,就像「慢飛天使」,估計台灣目前至少有10萬個6歲以前的孩子「慢飛」,但每5個遲緩兒最多只有1個,在3歲之前的黃金期及時獲得早期療育,是什麼原因讓家長的眼淚流不停,孩子的未來被犧牲?怎麼做才能讓春天的陽光照拂他們?10萬個不能等待的希望正在呼喚……


乖孫,叫『阿嬤』,阿嬤給你100萬!」德蘭啟智中心老師楊美華第一次見到腦性麻痺兒童小翔(化名),聽到阿嬤對2歲多只會發「啊」聲音的孫子這麼說。


「看著小翔眼睛,我覺得他有很多話想要講,」楊美華對園長麥格悌修女說。


楊老師按摩小翔口腔周圍肌肉;抹果醬在小翔嘴唇邊,誘發他動舌頭去舔;練習噘嘴等動作,小翔漸漸能咿呀發聲,終於說出第一個完整字彙:「想吃」。楊老師說,雖然小翔第一句話不是叫媽媽,全家人還是很開心。


小女孩3歲到慈母幼稚園,頭不能抬、腳不會走、眼神呆滯。甘惠忠神父和老師為小女孩特製輪椅,讓她可以抬頭看世界,慢慢地學走、學講話、學她這年齡該會的每件事。
幾年後,甘神父有天到某個小學洽公,有個小女孩端茶來,看著神父笑,甘神父再仔細看,原來當年那個小女孩已經是小學普通班學生,「她進步得那麼好,認不出來了,」神父滿頭銀髮似乎更亮了。


「那孩子兩歲多了,是用屁股當腳在移動。」接到衛生所護士通報電話,苗栗縣社會局社工林靜芳隨即到小男孩偏遠山區的家探視。


原來爸媽認為孩子的腳已經沒救是殘廢了。看到小男孩的雙腿已有萎縮,林靜芳趕緊安排醫療與復健。半年後,小男孩已經可以站、扶著欄杆慢慢學走路,父母滿心感謝。


台灣出生人口減少的速度像溜滑梯。20多年前,一年會有40萬個嬰兒報到;2000年還有30萬個新生兒;一路下滑到2005年僅剩20萬。


面臨少子化衝擊,經建會主委胡勝正以「生一個諸葛亮會比生一個臭皮匠好,」來說明未來強化人口素質比人口成長更重要。


這說法立刻引起台大醫學院教授陳耀昌為文駁斥胡勝正「以質代量」的優生學觀點,認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鼓勵多生育,才是人口政策精髓,社會人口結構應該平等而多元。


的確,再怎麼激進(如希特勒)、嚴謹的優生學做法,也不可能家家都出天才兒童,社會運轉靠的是大多數智能平常的普通人。更且,有些孩子可能連做臭皮匠都很辛苦,被稱為發展遲緩兒童,或俗稱晚開花的孩子(late bloomer)。


簡單地說,發展遲緩兒童是指6歲以前在行動、智能、行為、情緒、語言和感覺(視覺、聽覺、感覺統合)功能有延遲發展的孩子。發展遲緩兒童之中有一部份未來會成為殘障兒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發展與行為科主任郭煌宗指出。


3歲前做一年早療,勝過將來做十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0∼6歲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8%。如果能及早發現,並針對孩子的特殊需求給予專業協助,也就是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有的孩子就能趕上同齡進度;對中、重度發展遲緩的身心障礙兒童,早療可以減輕殘障程度,發揮較多潛力。


例如腦性麻痺資優生孫嘉梁,出生4個月父母就幫他做復健,雖然至今生活無法完全自理,但他拿到台大數學研究碩士、正準備赴美攻讀博士;美國知名藝人湯姆克魯斯小時候也是個學習遲緩兒,如今卻能揚名國際。


先進國家的經驗顯示,對遲緩兒做早療不但能減少將來醫療、教育、社會支出,更能提升國民素質。


WHO統計,每投入1元做早療,可以節省3元的特教成本。更有研究指出,3歲以前是早療介入最佳時機,3歲前做一年早療,勝過將來做十年。因此歐、美、日本等國家,莫不投注大量資源在找出發展遲緩兒,提供早療服務。


發展遲緩兒接受早療比例不到兩成,3歲前被發現的遲緩兒太少


台灣有多少孩子發展慢半拍、甚至慢上一大截?至今缺乏大規模調查發展遲緩兒童的比例究竟有多少。資深早療領域專家多用6%推估,以台灣去年共有173萬名0∼6歲兒童計算,目前至少有10萬名孩童是發展遲緩兒。


但是,內政部兒童局統計,台灣近六年發展遲緩兒接受早療的比例,竟只有6∼17%,換句話說,每5個遲緩兒,只有1個接受早療;八成多的孩子錯過早療黃金期,人生可能從此趕不上進度。


更讓關心早療的人心急跳腳的是,關鍵的3歲以前被發現的遲緩兒太少。


內政部兒童局曾在2000年與2001年到各個通報轉介中心訪視,發現各縣市通報轉介服務對象的年齡分布,3歲以下僅佔28%。


再以兒童局最新的統計發現,2004年通報轉介的兒童中,3歲以下的遲緩兒也只有34%。


「這些小於3歲被通報的,大部份是中重度、有明顯的發展遲緩的孩子,」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療協會理事長、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指出,許多邊緣的、輕度的發展遲緩幼兒就失去接受早療機會。


「孩子的腦細胞在3歲已發展了八成,所以0∼3歲才是關鍵、才叫早療啊,」曾到許多國家觀摩早療的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董事長雷游秀華抬高音量強調。


孩子沒有舉手要求早療的能力,那麼多晚開花的孩子沒有接受早療,摸得到孩子的大人、摸不到孩子的政策主事者都有責任。


家長:「大雞慢啼,慢慢教就可以。」


舉3歲前的幼童為例,能夠察覺孩子發展異常的核心人物是家長、保姆、小兒科醫師、公共衛生護士。


創立台灣第一個早療研究所的傅秀媚說,台灣的家長們普遍有「大雞晚啼」、「大器晚成」的觀念,只要身高體重合乎標準,對孩子不會說話、不會站、不會拿杯喝水,總苟且地想「等大一點自然就會了」。


台北市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曾在去年對3064名幼托園所孩童做整合性篩檢,發現其中有186名(6%)的兒童有發展異常,通知家長後,普遍反應是「孩子還小慢慢教就可以」、「問過神明說沒問題」、「他只是怕生不敢回答」,拒絕帶孩子做進一步評估鑑定。


並且,現今雙薪家庭多,孩子托給祖父母、保姆、外傭教養的家庭成為常態,有的爸媽忙到連孩子幾歲都不曉得,遑論了解發展狀況。多數的保姆、外傭也不了解或不主動向雇主提孩子可能慢半拍,免得自找麻煩。


台灣每個孩子出生即會領到一本《兒童健康手冊》,健保免費提供1歲以下4次、1∼3歲、3∼4歲各1次,總共6次(台北市給付9次)的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包含身體檢查、接種疫苗、營養等健康諮詢,還有發展診察。


但不少父母打過疫苗,手冊就擱一旁。調查指出,1∼2歲兒童在2001年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全國利用率是79%;但3歲兒童即掉到27%。


小兒科醫生:「沒關係,再看看!」


做檢查的醫師是否注重並確實執行發展診察也是問題。


即使不特地做兒童檢康檢查,小兒科醫師也至少有12次會因為需要執行預防注射,摸得到孩子,診察孩子的發展狀況。


但一份「兒科醫師對兒童預防保健認知、態度與參與意願之探討」研究指出,降低兒科醫師執行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意願的原因,依序是健保支付金額太低(73%)、太費時(60%)、檢查過程太繁瑣(28%)。


身為智障兒的母親,雷游秀華當了阿嬤,特地陪女兒帶孫子去掛醫學中心的健兒門診。抱著小娃兒,光搞清楚該選三合一或五合一、買疫苗就耗了20分鐘,量身長、磅體重,醫生問診三、五分鐘就結束,「哪有看孩子的發展?」


另一位阿嬤因為孫子是早產兒,打疫苗時總會特別請醫生多看看孫子,「沒什麼特別的啊,」醫生回答,等到孫子到一歲時還不會翻身,別的醫師說有發展遲緩現象時,「健康手冊的發展狀態四次都勾『通過』啊!」阿嬤愈說愈氣。


「其實,小兒科醫師有最好的niche(優勢)為孩子做發展評估,」成大醫學院小兒科兼任副教授朱曉慧表示,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持續接觸兒科醫生,懷疑是發展遲緩,兩個月後再追蹤也不會太遲,只要多花點時間不難看出發展異常的孩子。


但「醫生千萬不要說『沒關係,再看看』,這句話是家長最愛聽的,」因為父母本來就不希望孩子有問題,聽到醫生說沒關係,頭又縮回去了,「半年、一年,孩子耽誤更多,」朱醫師搖頭。


小兒科醫師輕忽兒童發展評估,很大原因是養成過程中缺乏發展評估訓練。


曾赴美受訓、且為美國兒童發展及行為學會會員的朱曉慧醫師表示,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在30年前即指出,兒童發展與行為是兒科醫學教育與住院醫師訓練重點,希望第一線小兒科醫師都有能力發現兒童的發展與行為問題,並且在20年前成立「兒童發展與行為」次專科。


而台灣兒科住院醫師訓練至今偏重在學習身體疾病,缺乏兒童發展師資且需累積經驗才有能力評估。以至於現在的小兒科醫師的發展診察只是草草帶過,「看感冒比看發展省時輕鬆多了,」一位小兒科醫師坦承。


對這點,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長庚兒童醫院院長林奏延點頭同意,兒科醫師確實還需兒童發展再教育,學會也為成立兒童發展次專科舉辦研討會,並計劃在醫學會網站中放入兒童發展理論與相關資訊,負責預防接種的醫師要確實執行發展診察,「要勾,就要認真看,」林醫師呼籲同儕。


住在偏遠、離島地區,以及中下階層家庭,則需仰賴公共衛生護士在到社區探訪和打預防針時注意發展異常的孩子。


一位早療醫師透露,4、5年前很多地區衛生所的通報率「幾乎掛零」。「公衛護士有沒有把這件事當成重點常規工作?」早療協會理事長梁忠詔雖然同情公衛護士的業務繁重,但站在孩子是弱勢的立場,仍忍不住對基層醫療人員發現個案數偏低提出抱怨。


通報轉介中心接到個案不敢通報,評估中心只請得起工讀生


政府雖摸不到孩子,卻是主宰發展遲緩兒童能否得到早療的推手。但是「發展遲緩不會死人、不是法定傳染病、孩子又沒有選票、官員家裡也沒有遲緩兒,資源還是太少,」幾位長期耕耘早療領域的專家異口同聲嘆道。


「國家對發展遲緩兒童是否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提升遲緩兒的人口品質的政策是什麼?」衛生署八里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提出疑問。


台灣目前的早療體制,是從發現→通報→評估鑑定→接受治療、教育→追蹤等過程串起來的服務,各有醫療、社政、教育部門管轄,但目前「像是多頭馬車,各跑各的,」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所長傅秀媚說,結果就是無法順利發現個案並提供完善早療服務。


為了多發現個案,兒童局每年兩次邀請早療相關單位的官員與專家開會,可是對如何增加個案發現率,「其實管不到,」局長黃碧霞帶點無奈地說,兒童局也補助地方政府辦篩檢園遊會,早療協會到偏遠地區辦發展篩檢,「只能從參加活動的孩子裡面去『撈』出異常,並不科學,」黃碧霞表示。


不過,全省現有27個通報轉介中心是歸兒童局管,但別說家長不知道可以電話諮詢,連醫護人員也不曉得通報轉介中心的功能,「我會轉診發展異常孩子去做評估鑑定,可是我不知道通報中心做什麼,電話幾號,」一位小兒科開業醫師說。


並且,許多通報轉介中心的經費有限,只請得起一、兩位社工師,有的還是縣市政府社工兼任遲緩兒通報業務,於是出現「不敢發現太多,怕消化不了」、或「發現了,不敢立即通報」的狀況,一位承辦早療業務的主管表示。


評估鑑定也是問題。發展遲緩需要兒童心智科、復健科、神經科等多科會診並做測驗評鑑,衛生署在各縣市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設立26個「聯合評估中心」,由管理師整合並安排評估流程,但去年經費被刪,有經驗的管理師一夕失業,評估中心用工讀生支撐,可憐的家長只得來回奔波醫院,在各科團團轉。


許多社會資源有城鄉、階級差距,早療也是。不管是評估、治療,台北市資源明顯比其他縣市多。有的地方等醫院排評估就要三個月,評估之後又要等安排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


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美專在1998年到鳳山成立早療通報和個管中心,一位住在旗山的阿公對林美專說,每次帶自閉症孫子搭客運到鳳山,孫子坐不住、他年紀大動作慢,總要遭司機賞白眼或斥罵,經常想放棄,促使伊甸後來成立旗山早療中心。


「我死了,這個憨子怎麼辦?」


我們社會仍有人經常隨口就對遲緩兒家庭貼上一些「父母上輩子相欠、沒積陰德、媽媽吃錯藥、種不好」的標籤,這種話說得輕率隨便,對父母卻是錐心之痛。


身為多重殘障兒的母親,早療協會秘書長林美瑗最不能忍受旁人當著她和女兒的面,大剌剌地質問:「你是不是懷孕時吃錯藥?」


缺乏友善的社會價值觀、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許多遲緩兒父母被「我走了,孩子怎麼辦?」的陰影壓得喘不過氣,有的動起輕生念頭。今年年初就出現了「胡姓父親帶著兩名智障兒子燒炭自殺」、「國中老師勒死腦性麻痺女兒」事件。


「孩子就是孩子,他們身上的障礙並不是他們的錯,他們絕不是一個『討債者』或『受罰者』,」做為重度殘障兒的父親、律師陳長文在一篇「給愛子的公開信」後記中,呼籲社會大眾給身心障礙同胞和他們的家人更多的關心與支持,並用同理心去體諒他們的處境。


全民「119」,幫助孩子做「早療」


多年前在醫院看到一位5歲小女孩因為手術過程中缺氧昏迷,缺乏復健而變形的身軀,乾裂的嘴唇,促使林美專和伊甸基金會投入早療領域。林美專籲請民眾發揮「119」的精神,看到疑似發展遲緩兒童,雞婆一點建議父母帶去評估是否有發展異常。


朱曉慧醫師殷切提醒家長,對孩子的發展「寧可多關心,也不要一等再等延誤黃金療育時機」。最好固定找一位小兒科醫師,除了打預防針或看病等主要問題,也把孩子發展狀況與醫生討論,看這醫生是否願意聽或給建議。如果醫生假裝沒聽到,或隨便打發你,「換一個醫生,」朱醫師說。


在南港開業的資深小兒科醫師蔣世中也說,孩子若能找同一位醫師健檢、看診,醫師比較容易掌握追蹤孩子的發展狀況,他經常打電話或請爸媽在門診快結束時來找他,以便花比較多時間討論孩子的發展問題。


一些民間組織已經主動出擊,到社區找出需要早療的孩子。比如早療協會、伊甸基金會到離島、偏遠地區辦巡迴篩檢;德蘭啟智中心到台南縣鄉鎮探訪外籍配偶家庭,發現疑似發展遲緩的孩子便協助安排早療。


兒童局局長黃碧霞在民國91年全台各縣市走透透發現,如果社會局長和工作人員重視早療,比方苗栗縣,即使經費有限、交通不便,利用義工協助公衛護士做發展篩檢,推動早療的成績就是比其他縣市出色。


早療協會理事長梁忠詔大聲呼籲第一線接觸孩子的小兒科醫生、公衛護士好好盡責做篩檢,增加遲緩兒的發現率。他強力建議國健局,「把發展篩檢和接種疫苗綁在一起,沒有切實執行發展診察,就不准入學,」讓發展遲緩兒能儘早接受早療。


許多資深的早療工作者和郭煌宗、梁忠詔、林美瑗一樣,憂心還有許多遲緩兒沒有接受早療,焦急這些孩子就要錯過黃金治療期。林美瑗一談起早療,說話就變得又急又快,「孩子不能等,再不做,就來不及了!」她語氣急切地說。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胃癌患者為何需要化學治療?


胃癌患者為何需要化學治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正雄審閱
胃癌手術治療後,有相當比例的病人,在原腫瘤部位或附近淋巴區域發生復發,採用手術後加強性的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可預防這類復發癌病,減少胃癌局部復發與減低胃癌細胞遠端轉移率。
化學治療的優點
〈1〉 減少手術後的復發,並增加治癒的機會
在胃癌發生率最高的日本,已有臨床文獻顯示,手術後輔助性化療,可能可以有效減少復發及增加治癒機會。
〈2〉 延長胃癌晚期病患生命
根據芬蘭、比利時、瑞典、澳大利亞報告,一些無法切除或轉移的晚期胃癌病人,若接受化學治療比不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可延長壽命約6-9月之久
〈3〉 減輕因癌細胞引起的身體不適症狀
常見胃腫瘤產生阻塞或出血、腹水導致腹脹,營養不良、貧血及腹痛,這些患者經由化學治療,得到緩解。
〈4〉 減緩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
臨床上常用傳統化療藥物有5-FU、Cisplatin、VP-16等等…這些藥物的組合,通常有40-50 % 甚至更高機會,減緩胃癌細胞生長及擴散。
因此使用如此複雜且強效的組合式治療,應有完整的醫療團隊,豐富的治療經驗,與有效的各科間整合,使外科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間能配合無間,順利度過治療過程中的不適的感覺。


 
 
 
  怎樣預防癌症復發?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罹患癌症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後,最擔心的就是癌症會不會復發!因癌細胞可能在治療後的數週或數年後再發,有些病患,可能剩餘的生命中都在擔心此一問題的發生;目前醫界預防癌症的復發已有一套的方法出現,許多治療痊癒的癌症病患,在施行後也有不錯的結果,下列是醫界的建議,提供給您做參考:
1. 定期返診追蹤檢查:多數的病患在治療結束後,應遵從醫生的建議定期返院做檢查,剛開始可能3-4個月複診一次,之後每年1∼2次,若狀況維持良好,則每年回診一次;回診的同時,醫生會協助做癌症的篩檢測試。
2. 了解與自身罹患癌症的相關性,去除危險因子:許多癌症的罹病原因已有相關的研究出現,病患可找出周遭環境或生活習慣中的高危險因素,盡量去避免它;建議可將此表做一表格列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時時提醒自己。
3. 了解癌症復發的症狀:於治療結束後,詢問醫生癌症復發的症狀有哪些?充分了解後,才不會有不適時處處與癌症復發做聯想,徒增心理負擔。若發生醫生所述的復發症狀時,應立即返診做進一步的檢查。
4. 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保持生活起居規律,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累、熬夜等不良習慣,養成運動的習慣,最重要的是戒菸。
5. 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保持心情的輕鬆愉快,有助加強身體的健康。可利用病友團體抒發自己的壓力,或利用經驗上的交流來達到增進相關的知識。
6. 多幫助別人,加強自己的自信心,生活中正面的情緒反應,可加強免疫能力。
7. 盡量減少容易致癌的飲食:不吃發霉、醃製、煙燻、燒烤的食物,不抽煙不喝酒,不吃高脂、油炸、加工過的食物,多吃多食用綠色蔬菜(葉綠素)、黃橘色蔬菜(類胡蘿蔔素)、十字花科蔬菜、百合科蔬菜、海草及菇類、水果、五穀(米、麥、豆類)。
8.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烹煮時應馬上將抽油煙機打開,拒吸二手煙。


 
 
 
  紅色驚夢 火眼金睛∼你有「結膜下出血」嗎∼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尹書田紀念醫院


時序已入秋並漸進入嚴冬,因此氣溫也開始慢慢下降。近來眼科門診中陸續有一些患者因眼部乾燥而過度搓揉眼睛,造成「急性眼結膜下出血」,眼白處出現一片血紅,雖然對視力無明顯的傷害,卻也花上一兩個禮拜才痊癒。
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士傑表示,「結膜下出血」是指結膜下的微血管叢破裂並造成出血,滲出的血液在結膜與眼球之間凝結,造成「火眼金睛」。結膜位於眼球的前方,從角膜的邊緣開始,一直到眼瞼內緣,以360度的方式將眼球的前表面與眼皮隔離。門診中常看到患者當發生「結膜下出血」時,通常是毫無知覺,加上因為「結膜下出血」的位置是在眼球的表面,所以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親友發現後告知,或者是自己在照鏡子時才發現眼白的位置突然出現一片血紅,造成患者的恐慌。
在發生率及成因方面,廖士傑指出,根據書田診所眼科門診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結膜下出血」發生率約佔門診患者的2.9%,無特定年齡或性別的好發族群,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病;而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在自發性及反覆性的「結膜下出血」患者當中,位於第13凝血因子的特定遺傳基因,可能帶有造成結膜下出血的危險因子。至於發生原因,廖士傑說,目前門診中最常見到的「結膜下出血」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 局部輕微受傷引起︰例如因過敏性結膜炎或乾眼症用力揉擦眼睛所造成;需閉氣用力的便秘解便、生產、搬重物等;以及傷風感冒、被辛辣食物嗆到而導致咳嗽的情況。
(二) 高血壓︰好發於老年人,若合併「結膜下出血」,應定期測量血壓,其他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易引發,需加以留意。
(三) 急性結膜炎︰由70型腸病毒所引起,具高度傳染性,若合併結膜水腫,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時需高度懷疑。
此外,廖士傑指出,當患者「結膜下出血」有反覆發生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情況時,就應到內科詳細檢查評估,是否因其他生理疾病所引起,以治療真正的病因。萬一如有合併重大外傷時,此時更應考慮眼球破裂、眼眶骨折的可能性,必須詳細檢查,以排除鞏膜裂傷或眼球鈍挫傷的合併症。另外,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則應以治療結膜炎為主,以避免擴大傳染。
病程及治療預防方面,廖士傑表示,一般而言,「結膜下出血」通常會在一到二個禮拜內自行吸收,吸收的過程中,血塊會散開來,顏色會由血紅色轉為黃棕色。臨床治療目前是採取使用抗過敏、出血眼藥水、滋潤性眼藥水等支持性療法,並建議患者平時要多補充維它命C;隱形眼鏡族宜先暫停並改戴鏡框式的眼鏡;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眼球意外碰撞、劇烈咳嗽、嘔吐;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壓及血糖。長期待在冷氣房中的民眾,除了保持正常的溫濕度外,應避免不當搓揉眼睛,造成血管破裂。上班族工作使用電腦時,要注意定時休息。
最後,廖士傑重申,「結膜下出血」僅是造成紅眼睛的其中一種常見原因,其他常見的原因如急性結膜炎、急性青光眼、虹彩炎等等,不勝枚舉。無論是哪一種原因所引發的紅眼症,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因此很容易被輕視。因此,民眾一旦有紅眼睛時,務必要儘早找眼科醫師做詳細檢查,以釐清紅眼睛的真正原因,並加以及時治療。
新聞聯絡人:公關專員 周文凱 電話 0963-160-171
公關副理 謝洹棋 電話 0935-792-186


 
 
 
  減肥藥不藥?(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三、藥物的協助治療
當已持續飲食控制及運動仍無法成功減重時,才考慮以藥物作為輔助治療,目前行政院衛生署核准用於治療肥胖的藥物有2種:
1.Sibutramine (Reductil?諾美婷)
諾美婷是作用於下視丘的口服膠囊,可抑制血清胺素(Serotonin)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再吸收,以提高餐後飽足感及增加新陳代謝速率,促進細胞能量消耗;適用於BMI大於或等於30kg/公尺2的營養型肥胖病人及BMI大於或等於27 kg/公尺2併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營養型體重過重病人;建議初始劑量為10mg膠囊每次一顆,每天早晨一次,伴與一杯開水吞服,可單獨或與食物一起吞服;若病人於治療後成效不佳,四週內減輕少於2公斤者,則可考慮增加劑量至15mg,但改變劑量時必需監視病人的心跳及血壓變化,且以15mg為最大建議劑量。其不良反應為口乾、便秘、失眠、血壓高及心跳加速,且不可與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藥物併用,如抗憂鬱藥及抗精神病藥物等;另外,有肝腎功能不良或心臟病、甲狀腺亢進、高血壓或腦中風病人皆不宜使用此藥。
2.Orlistat (Xenical?羅氏鮮)
羅氏鮮主要作用於腸胃道,抑制脂肪分解酵素活性,進而減少腸道脂肪酸的吸收,並以糞便的方式排出,常用劑量下,可減少30%脂肪的吸收,且副作用較少;羅氏鮮的建議劑量為主餐進行中或最慢進餐後1小時內服用口服一顆120mg膠囊,一天三次合併飲食控制,每日隨餐服用,若無進食或此餐不含脂肪時則可省略,相較於諾美婷,羅氏鮮主要適用於油脂攝取量較大或經常外食族群,且對於血糖濃度及降低三酸甘油脂及總膽固醇濃度也有改善,但可能會影響油脂性維他命如A、D、E、K的吸收,而應加強補充維他命;其不良反應包括脹氣、油便、潤滑性腹瀉及排便失禁等,但大多為短暫且輕微,但對於老年人及孕婦仍不建議使用。
不良的減重方式或服用成分不明的非法藥物,如利尿劑、甲狀腺素、瀉劑等,都容易造成腸胃及腎臟、肝臟等重大傷害;選擇正確減重方式或配合減肥門診的治療,避免使用沒有根據的偏方,才能擁有健康又穠纖合度的身材。


 
 
 
  對老年人的臨床衛教技巧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護理部林淑英主任
據統計,老年人目前已佔台灣人口總數的7%以上,因此我們以正式升格為「高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相對的老年人的住院率也隨之提高,因應健保體制的改變,及臨床路徑的推展,該如何縮短病人的住院日數,如何讓老年人能照顧自己而提早出院,對護理人員來說實在是日益重要的課題。
人的老化包括了三個層面,有心理層面、生理層面及外在社會的變化,這些都會影響老年人的學習。以下根據老年人的身心改變,及如何與老年人應對的技巧,分成幾個方向來介紹:
一. 需要性:
老人的學習動機來自他們自己本身,別人無法強迫他們,所以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是什麼?已經知道什麼?以及他們想要知道什麼?這些是很重要的事。
作評估前要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他們不喜歡筆試,因為他們不習慣這種方式,而且怕答錯了會不好意思。老年人也不喜歡嚐試冒險,對新事務的學習較不踴躍。這些都可以藉由討論及觀察來了解,事先需讓老人們了解這次的學習意義。
訂定學習目標時,要與老人們一同來設定,此目標必須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因為這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機。對學習中的老年人要給予適當的讚美,可邀請家屬一起參與來幫助老人,一次教一個步驟,較容易嚐到成功的滋味,才能讓老年人有繼續學習的動力。
二. 記憶力退化及反應時間變長:
老年人對近期記憶容易喪失,聽到的比看到的容易記得,所以,衛教單張仍必須加以解釋說明或錄音記錄下來,以方便老年人記憶。每一次衛教的時間長度約為10~15分鐘較佳,程度由簡單進到複雜,用簡單的句子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解說,內容儘量分成小段來教,最好以實物或相片輔助教導,可以增加他們的印象。
衛教結束前後都應一再重覆說明教導的重點,也可實際操作或由他們直接口述出來,這樣便可以藉此了解他們在衛教後學習的狀況。
三. 體力:
老年人比較容易疲倦、易打瞌睡,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睡眠過程易呈片段,熟睡期減短,而且住院中各種治療時間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影響到他們的體力。所以,衛生教育的時間最好選在他們已有充足的休息之後。而個人衛教比團體衛教效果佳。
清楚易懂的語言較能達到學習效果,衛教過程中亦可有休息時間,若學習的內容是技術性的,應該讓他們自己來決定學習的速度,不要一味的追趕進度,以免降低學習的效果。
四. 知覺感官的改變
A. 聽力的改變:
老年人對於高頻率(High-pitched)的聲音較難分辨,所以,大聲說話他們並不一定聽的更清楚,應儘量使用較短的句子,不要用吼叫的方式。若老年人聽不懂時,可更換不同的句子或名詞。說話時速度不要太快、不要戴口罩、不要一邊進食一邊說話,這樣會減低溝通效果。可以塗較鮮艷的唇膏,幫助他們辨別唇型,也可以多加一些肢體語言,讓他們更了解語詞的用意。要選擇安靜的環境,而運用視聽器材時,應避免聲音出口太接近老年人,因為這將會影響他們的聽覺。
B. 視力的改變:
老年人大多有老花眼(presbyopia),所以光線充足很重要,衛教單張字體要大而且使用正楷,用白底黑字他們比較容易辨別,應避免使用藍色、綠色、紫色,可使用暖色系如:紅色系、橘色系、黃色系等色系。幻燈機使用時盡量減緩放映速度,房間燈光不要全部切暗,作說明時可用黑色影像暫時隔絕幻燈機光線,如此可避免過度刺激眼睛,這樣老年人對光線的調適會較佳。
老年人的學習方式,是不能與一般的學習方式同等來看待的,所以,良好技巧的應用對臨床護理人員來說是很重要的,若能因著正確的衛教,老年人能健康的提早出院,對醫療資源來說實在是節約之源。


 
 
 
  辦公室顏色深深影響員工情緒  


  OHAYO特派記者
一項英國的醫學研究顯示,辦公室的顏色能左右員工情緒。
根據這項調查,許多上班族都表示,如果辦公室舉目望去都是藍色,他們很容易會變得沮喪。如果是黃色,他們就會覺得快樂有活力。若是紅色多過其他顏色,他們會變的容易動怒,但若以黑色為主,他們會覺得工作艱辛。
研究人員也指出,如果辦公室都是灰色,會讓員工變得笨拙遲鈍。這項研究證實了色彩對於人有很大的影響衝擊力。


 
 
 
  嘉惠偏遠地區民眾 健保在地設立服務站  


  OHAYO特派記者
為了方便偏遠地區民眾緊急就醫時,又因欠費、不在保等原因無法使用健保IC卡,造成就醫不便,健保局中區分局和轄區特約醫療院所合作設置『健保在地服務站』,利用醫院及健保局透過遠距傳真系統,立即補辦加保或補繳欠費手續,只需10分鐘,就可以立即開卡使用。
偏遠地區民眾,若是因為沒有加保,或是健保欠費,導致臨時需要就醫時,卻無法使用健保IC卡,過去必須舟車勞頓跑到市區健保分局加保,才能夠以健保身分看診。
健保局中區分局表示,第一階段加入服務站的合約醫院包括埔里基督教醫院、草屯佑民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大甲李綜合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及梨山衛生所等6家醫療院所,12月1日起還將增加7家醫療院所,未來更希望普級地區級以上醫院。


 
 
 
  高市出現第三例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  


  OHAYO特派記者
登革熱疫情持續發燒,高雄市再出現今年第三例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這名個案,是住在高雄市小港區的七十五歲男性,昨天証實感染登革熱第三型,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這名七十五歲的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有糖尿病史,但過去並未曾罹患登革熱。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開始有發燒、骨頭及肌肉酸痛等症狀,到診所就醫並未改善。十一月二十六日到小港醫院急診,到院時仍有發燒並合併有腸胃道出血。二十七日則因皮膚出疹,出現血壓不穩、腸胃道持續出血及血小板數減少等症狀,而轉入加護病房,並在同一天通報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
經檢驗證實為登革熱第三型感染,並經專家判定為今年第十七例登革出血熱確定個案。根據統計,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確定個案為五百八十五例,其中死亡病例為三例,三例死亡個案都有慢性病史。


 
 
 
  世界愛滋日 我國病例創新高  


  OHAYO特派記者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也是台灣發現愛滋的二十週年,今年台灣愛滋感染者的人數創下歷年新高,超過一萬兩千人,台灣多個愛滋照護者、社福團體與愛滋感染者,頭綁「台灣紅」絲帶,齊聚西門町紅樓廣場,呼籲社會別再歧視誤解愛滋病。
台灣自從一九八六年發現首例愛滋病到現在,已經屆滿二十年,今年的愛滋感染者人數創下歷年新高,達一萬兩千六百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指出,台灣愛滋個案累積越來越快,去年年增率已達124%,其實愛滋資訊的認識已經足夠,但許多愛滋感染者卻因為害怕社會的歧視,不敢出來作篩解。
目前台灣一天可發現十個愛滋感染個案,基金會表示,其實每個感染者的背後都擁有沉重的故事,希望社會一同用愛來關懷這群感染者。


 
 
 
  漫談肺癌症狀-轉移性症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肺癌病患之初期症狀極不明顯,初期症狀以咳嗽為第一,胸部疼痛或胸部有壓迫感,痰中帶血絲或咳血、呼吸困難或呼吸喘為次級症狀,而由於肺部本身的血液充足,淋巴腺豐富,癌細胞很容易轉移至其他部位,當肺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時則可能會有以下的症狀出現:當轉移至淋巴結時造成壓迫或阻塞,則可能造成壓迫部位處的水腫或腫脹的發生,若轉移至縱膈腔的淋巴結時可能會有聲帶麻痺、吞嚥困難、患側橫膈麻痺、侵犯胸膜時發生肋膜積水、壓迫至上腔靜脈則可能有肩膀、上胸壁、臉及頸部的腫脹水腫,所以此時應該仔細檢查頸部以發現是否有淋巴轉移情況,若癌細胞轉移至腦部時,則會出現一些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意識模糊、神智異常、或是失去平衡感,若出現神經方面的症狀時則應考慮做電腦斷層以確定是否有神經方面的轉移。倘若出現疼痛情況,則要高度懷疑是否有骨轉移的現象發生,有些病患在肺部出現症狀前會出現肥大性骨關節症,如長骨關節出現對稱性腫大疼痛、關節積水、杵狀趾等,若癌細胞轉移至脊椎,造成脊髓處的壓迫,則可能產生下肢麻痺、疼痛、大小便失禁等等;此時可藉助骨頭核子醫學攝影來幫助診斷。倘若癌細胞轉移至肝臟時,可能會有的情況是黃疸或右側肋緣疼痛、肝腫大、或呈現肝功能異常如肝指數變高,可利用超音波或腹部電腦斷層來幫助診斷,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器官外亦有病患轉移至皮膚可能會有全身發癢或是蕁麻疹的症狀。
肺癌通常不易早期發現,在肺癌診斷時通常癌症已有轉移情況發生,如能對自己的身體詳加注意,則有助醫生在疾病的早期診斷。


 
 
 
  讓孩子知道你要什麼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很難教,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發現問題的癥結不在孩子身上,而是父母的規則不清楚。舉例來說,父母常會唸孩子看太多電視,這樣的責備就是模糊的描述,因為什麼叫做“多”呢?看8個小時叫做多,還是看1個小時就算多?標準是什麼?再舉例來說,父母常唸孩子都不看書,這樣的話也是模糊的,因為孩子也許在書桌前看書十分鐘,這也算是有看書,父母卻說孩子“都不看書”,這是不是不符合真實?
父母也許會講,「我們雖然沒有規定看電視多久叫做多,也沒有規定看書看多久才夠,但是我們心裡面總是有個標準的」。這句話就說到重點了。父母心中有他們的標準,但孩子是不是能夠掌握呢?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有落差的。
許多孩子並不是能力不好,也不是性格有問題,他們的行為表現之所以不上軌道,主要的原因是父母的規則不清晰,使得他們無所適從。要替孩子建立清晰的規則,筆者建議父母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將規則一條一條列出,配合上合理的獎懲辦法,孩子自然就會瞭解父母的期待了。範例如下:
大寶的行為契約 一、房間整潔
(一) 棉被折整齊
(二) 書桌保持乾淨
(三) 衣服折疊好,不亂丟
(四) 每天倒垃圾
二、學校表現
(一) 上課不講話
(二) 不捉弄別人
(三) 專心聽課(由級任老師評分)
三、課業表現
(一) 每天9點之前做完家庭作業,並抽查通過。
(二) 每天9點之前溫習功課,並抽考通過。
四、電視電動
(一) 還沒有做完功課及溫習功課之前,不可以看電視或打電動。
(二) 電視電動時間每晚最多1小時。
[獎懲辦法]:(假設大寶每天都有固定一小時的電視電動時間)
1. 每個項目的各小點都必須符合,才會在該項目得到一分。
2. 得4分可以得到20塊獎金或者增加1/2小時電動時間。當天發給。
3. 得3分可以得10塊獎金或增加15分鐘電動時間。當天發給。
4. 得2分不鼓勵亦不懲罰。
5. 得1分取消隔天電視電動時間
6. 得0分取消連續3天電視電動時間。
如果孩子與父母對於規則的理解有不一致的地方,父母就要跟孩子討論,把細節都規定清楚。如果父母為孩子定下的規則很清晰,孩子的行為要上軌道就會容易多了。


 
 
 
  潔癖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強迫症患者中有一群人呈現的症狀是潔癖,常見的潔癖行為是「一直洗手」。但除了洗手之外,也有人一直洗澡、清洗浴室、用衛生紙擦東西,也有人只要上完大號就要沖澡。潔癖問題最嚴重的後果就是每天要花很多時間清洗,有的人一天花一兩個小時在做清洗行為。這麼頻繁的清洗行為,嚴重的干擾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病患之所以會重複的清洗,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擔心不乾淨。深入探究問題之後,我們會瞭解患者的擔心未必不合理。舉例來說,有某些患者只要摸了門把之後,就覺得手上有細菌,所以他要洗手,這合不合理呢?其實是有部分合理的,因為門把上的確有細菌,門把不可能完全無菌。再例如:有人覺得排便處有髒污,即使擦得乾淨了,但還是有些大便的分子在擴散。這也是部分合理的,因為不管怎麼清理,有很微量的大便殘存,這是可能的。
患者核心的問題在於,他們認為要完全的沒有細菌、沒有髒污,這才是乾淨的,不然就是骯髒的。因為他們的想法很絕對,所以他們就一直做過度的清洗,希望達到清潔的目標。但這樣的目標是不合理的,根本不會有那種無菌、無髒污的狀態。只要一個人在活動,任何時刻每個人都是活在有細菌或髒污的環境中。甚至一個人完全不跟外界接觸,我們的腸道也有著不少的細菌,身體排出的淚液、汗液、大小便也都有著細菌,會產生髒污,一個人如何能夠完全的清潔?
每一個地方都有細菌,每個地方也都有髒污,如果事實如此,是不是很可怕呢?其實不是的。大部分人可以習慣這樣的生活環境,他們並沒有做過度的清洗行為,身體上也或多或少有著細菌、髒污,但是他們還是一樣健康。這意味著這些的細菌髒污我們的身體是可以承受的,不需要完全的排除。當一個人要完全的排除它,心情反而越受困擾。
適量的細菌、髒污對我們的身體來說是無礙的,我們只要維持一般的清潔習慣,這些細菌、髒污就不會傷害我們了。太過度的在意清潔問題,反而有點像杞人憂天了。


 
 
 
  減肥藥不藥?(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藥劑科廖佩珊藥師
肥胖是許多人曾有過或正在擔心的問題。肥胖的缺點不只在於外型不佳,甚至在活動及健康上都容易造成障礙,肥胖的人不僅讓心肺功能負擔增加,也往往是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高血脂、骨關節炎及痛風等慢性疾病的主要潛在危機,肥胖也與有些癌症的發生是息息相關,如男性肥胖者較正常體重者易罹患大腸癌及前列腺癌;而女性肥胖者則較易罹患膽囊癌、乳癌、子宮頸癌和卵巢癌。
如何得知自己是否過重?是否應該進行體重的控制或施行減重計畫?一般可由下列2種方式得知:
一、 體質指數(Body-Mass Index BMI)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數值越大,表示越胖,BMI一般正常範圍為18.5~24,而24~27為過重,若超過27則稱為肥胖;若實際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10%為過重,超過理想體重20%則可稱為肥胖。舉例來說,以身高160公分而言,理想的體重應在47.36㎏~61.44㎏之間,超過即為過重,而在69.12㎏以上則稱為肥胖。
二、體脂肪比例 體脂肪比例須以體脂機測量,男性以超過25%,而女性超過30%則稱之為肥胖。
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一般常見是由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所造成。由於飲食日漸西化及外食族人口趨增,加上運動量的不足,在熱量的消耗與攝取的不平衡情況下,體脂肪便自然而然直線上升。因經常性外食導致蔬果的攝取量不足,容易使體內宿便累積,影響身體健康。其他造成肥胖的原因還有如:心理因素造成的暴飲暴食、遺傳因素、身體新陳代謝率降低及疾病或藥物所引起的肥胖。
肥胖的處理方式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個大原則:
一、 均衡的飲食
多攝取高纖、低糖、低油脂的食物,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用餐時應保持愉快的心情,而速度也不宜過快;不當的斷食或忽然減少食量,反而容易造成身體無法負荷而得不償失。
二、 規律的運動
慢慢增加自己的運動量,選擇適合自己並富有興趣的運動,不要因急於減重而忽然劇烈運動,持之以恆才是有效減重及維持健康的不法門。


 
 
 
  生理回饋治療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區 孫苾卉心理師
何謂生理回饋治療?
生理回饋治療即是利用呼吸練習、引導式意象、漸進式肌肉放鬆、內觀法及自律訓練等治療技巧,輔以生理回饋儀器的生理狀態偵測,協助受治療者進入深度放鬆及學習放鬆技巧。生理回饋治療除了可以有效降低壓力症候群及緩解疾病症狀反應之外,更可以達到增進自我控制與接納及預防保健的功效。
適用疾病類型?
生理回饋治療主要適用於與壓力、性格特質、情緒困擾有關的生理或心理症狀,如〈1〉恐慌症、強迫症、恐懼症、廣泛性焦慮等焦慮症患者;〈2〉壓力症候群患者,如:失眠、情緒緊張、情緒低落、倦怠感、過度敏感、易怒、頭痛、腸胃不適等;〈3〉壓力引發或可能增加嚴重性之相關疾病患者,如: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糖尿病、潰瘍、偏頭痛、緊張性頭痛、過敏症、氣喘、花粉熱、風濕性關節炎、背痛等。除了以上三種對象外,生理回饋治療也相當適合自覺壓力過大或希望提升生活品質與疾病預防者。


 
 
 
  坐太直傷腰椎! 最佳坐姿125度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觀念都認為,坐挺坐得筆直對腰椎比較好,但英國的一項研究推翻了這個說法,90度坐姿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反而是坐125度或135度,對椎間盤所造成的壓力最小,不過135度很容易下滑,建議最佳坐姿是125度。
一項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發現,90度坐姿可能會造成下背部疼痛,而最佳坐姿應該像這樣大於125度。研究發現,90度坐姿,或是向前傾的70度坐姿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長期導致變形,反而是大於125度的坐姿,讓椎間盤的壓力最小。
一般的椅子要怎麼坐出125度,醫師建議,在背後加個靠墊即可,以125度的坐姿工作,包括電腦鍵盤等等也需要跟著調整,才不會傷到頸椎。


 
 
 
  80歲老翁戒菸成功 有心戒煙者楷模  


  OHAYO特派記者
臺東縣衛生局辦理門診戒菸,發現一名80歲的老翁也能以驚人的毅力戒菸成功,令人驚喜。
台東衛生局表示,菸齡60年的陳其達老先生,住在台東縣東河鄉泰源村,以務農為生,多年來每天都吸2包菸,直到去年12月,在老伴的殷殷告誡下,決心到衛生所參加門診戒菸治療,今年元月就戒菸成功。
台東縣衛生局還發現,有兩位當地的村長雖然平日勤跑基層,趕場參加婚喪喜宴,逢人敬菸敬酒幾乎已經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不過,兩人在這種生活環境下,還是能夠戒菸成功,難得可貴,也成為地方鄉里茶餘飯後美談。
衛生局指出,根據統計,癮君子中曾想過或試過戒菸者比率達六成,但大部份因為種種理由而導致戒菸失敗。因此希望台東縣東河鄉陳其達老先生和兩位村長戒菸的意志毅力,可以提供有心戒菸者學習的楷模。


 
 
 
  真人拒煙看板豎立候車亭 戒煙新行銷手法  


  OHAYO特派記者
國民健康局宣導反菸,推出真人拒煙廣告,還將看板豎立在候車亭內,希望抽煙民眾能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拍攝廣告的男主角,本身也是癮君子,但因母親罹患肺癌去世,讓他下定決心戒煙,並現身說法,希望讓更多人遠離菸害。
台中教育大學側門,民權路上的後車亭內,有著一張醒目的看板,文字帶些溫馨,訴說男主角以前在等待公車時,總會抽著煙,直到母親罹患肺癌去世,廣告男主角吳春成,本身菸齡二十五年,一直到母親去世後,他才驚覺香菸對人體危害的嚴重性,也因此答應拍攝平面廣告,以親身經歷,堅定表達反菸立場。
這是國民健康局推出的反菸平面廣告看板,十足創意,又帶些溫馨,地點剛好位在車水馬龍的民權路上,充分達到廣告效果,國建局表示,很多人在等公車時,總會叼根煙,吞雲吐霧,不僅不尊重他人,更不愛惜自己生命,運用創意廣告,以親情出發,希望讓更多民眾深切體會抽煙壞處,進而遠離菸害。


 
 
 
  宜縣醫院連爆群聚感染 肇因廢棄物管控太差  


  OHAYO特派記者
繼蘇澳榮民醫院爆發82人感染「類諾瓦克病毒」後,員山榮民醫院這兩天也爆發「群聚感染」事件,人數多達55人,目前還有4個人住院隔離治療中。宜蘭縣衛生局對於縣內醫院在兩個月內接連爆發大規模集體感染事件,質疑院方感染控制措施有漏洞,醫院對隔離病房的廢棄物處理不當,極可能是感染擴大的原因。
宜蘭縣蘇澳榮民醫院上個月才發生「類諾瓦克病毒」集體感染事件,位於員山地區的員山榮民醫院本週也爆發群聚感染,最近八天內陸續有55名榮民出現腹瀉、嘔吐症狀,衛生單位質疑,兩家榮民醫院的環境衛生管理和感染控制措施有漏洞。
宜蘭縣衛生局一度請來國內院內感染控制權威到宜蘭實地會診調查,希望找出原因,要求改善;現在更接獲民眾檢具拍攝清晰的影帶檢舉,發現員山榮民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確實有問題,醫護人員從隔離病房拿出來的垃圾袋,不但沒有封口,不是醫療用,而且還隨便丟置,感染控制措施亟需改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什麼人可接受安寧療護


什麼人可接受安寧療護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可接受安寧療護的患者為—末期病人,指的是罹患癌、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會痊癒,而且有醫學上的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到死亡已經不可避免者。


 
 
 
  肺癌在台灣的現況及癌症型態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 肺癌在台灣的現況
目前肺癌是國人最嚴重的癌症死亡原因,自民國71年開始癌症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之首,近年來國人男性死亡原因第一位為肝癌,第二位就是肺癌,而肺癌在女性的癌症死亡率的排名則高居第一位,在台灣,每五個死於癌症的病患,就有一人是死於肺癌。近幾年來台灣每年死於肺癌者將近6000人左右。以其高死亡率的情況看來,可能是疾病的罹患率增加,另一方面則是肺癌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有困難度存在。
※ 肺部的功能
空氣從鼻腔或口腔進入後,會經過咽喉部然後入氣管、支氣管、肺泡進而做氣體交換以達到換氣的功能。
※ 肺癌的型態有哪幾種?有什麼不同?
肺癌通常是指「支氣管原發性癌」,就是由支氣管長出分化不正常的細胞。通常被診斷出肺癌的病患中,約有5-20%的人是沒有不舒服的症狀。肺癌比較容易發於右側肺,上葉又比下葉易發生。肺癌的分類有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大類;而非小細胞癌包含腺癌(30-50%)、鱗狀細胞癌(20-35%)及大細胞癌(5-15%),佔所有肺癌的85-88%;而小細胞肺癌約佔12-15%。以下將上述兩大類的癌細胞特性逐一說明:
◎ 小細胞癌:
生長速度快,易轉移至其他器官,多發生於男性,對化學療法及放射療法較敏感,所以治療以全身性的化學治療為主。
◎ 非小細胞肺癌:
生長速度緩慢,發生轉移的速度亦較慢,若是早期發現,仍建議開刀切除較佳,病患於開刀後發生轉移的情況亦不少,若是無法開刀者,此種癌細胞對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的敏感度較差。


 
 
 
  化學治療─術前、術後的意義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正雄審閱
術前化學治療:
*目的:〈1〉利用術前化學治療,可減少手術切除的範圍。
〈2〉降低和改善病人腫瘤的期別增加手術切除率。
* 術前化學治療的缺點:
〈1〉 可能誘發胃癌細胞的抗藥性。
〈2〉 病人常因化療導致白血球降低發燒而需住院治療。
因此,目前對於胃癌病人手術前化療的功效和確實的角色,仍待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果,才具備臨床的意義。
術後化學治療:
手術徹底切除一直是胃癌治療的主流,然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早期病人,和超過一半以上的中晚期病人,仍然在手術之後疾病復發。美國西南癌病組織(Southwest Oncology Group)於一九九一年開始了大規模的研究,採隨機分組的方式,在手術後將病人分為兩組。一組手術後開始追蹤而不做另外治療,另一組則於術後預防性加強化學治療和局部放射治療,結果是手術後接受加強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的病人,局部復發減少與遠端轉移率降低,證實手術完整切除的癌病,再輔助術後加強放射、化學治療,追加控制臨床無法偵查到的微量轉移細胞,卻有其效果。
在一些國家如芬蘭、比利時、瑞典、澳大利亞的研究報告,對於無法切除或轉移的晚期胃癌病人,若接受化學治療遠比不治療的病人其存活期要延長6-9月之久。
因此,對於無法手術的晚期胃癌病人,身體狀況許可,仍建議鼓勵病人接受積極性的化學治療。


 
 
 
  兒童復健--從職能治療師的觀點談兒童進食問題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職能(occupation)簡單說是指佔據個人的有意義活動,隨著環境跟個人,職能也會變化。例如:上小學的小孩,職能活動就可能多了寫作業;三歲多的小孩,很重要的一項職能是日常生活的獨立,但以上這些不可能是剛出生嬰兒的職能。職能對個人的意義越正向,職能表現會越良好。以寫作業為例,認為寫作業是學新知、能被誇獎的小孩,跟認為是寫作業就不能玩的小孩,職能表現上就會差很多。所以職能治療師主要是利用及調整有意義活動,使個人在跟環境互動時,可以達到獨立、個人健康、功能改善或滿足,不至於有失能的感覺。進食對小孩而言是一項重要的職能,不管在家裡或學校都可能發生,且藉此跟環境產生互動及學習,例如:工具使用、行為規範、食物的區分等。分析進食活動時,職能治療師也會從環境跟個人去看,先就環境。在家中或學校、家屬的期待要求、進食的位置(椅子或餵食椅)、餐具的使用跟選擇、進食食物的種類等。綜合不同的因子,進食就會不同,要求著重的能力也不同。例如:飯會煮一粒一粒的媽媽,小孩咀嚼的耐力跟細動作的要求,就比其他小孩重要。小孩的進食表現不佳,職能治療師可能藉調整這些因子去改變進食活動對個人的意義,促進其能力的發展;或藉其他對個人有意義的活動,去改善個人的能力,促進進食的表現。例如:小孩使用湯匙的能力不佳,覺得用湯匙吃飯是苦差事,治療師可能改變進食的氣氛或使用很可愛的小丸子湯匙,去改變湯匙吃飯的意義,促進使用湯匙的能力;或小孩喜歡玩沙,對他而言是有正向意義的,藉湯匙去舀沙,促進其能力。
所以治療師會就感覺動作、認知及社會心理去看小孩的能力。先就感覺動作而言,包括各種感覺、肌肉張力、耐力、動作控制、視覺動作協調等。小孩咀嚼吞嚥時,食物常會掉出來,是口腔的動作控制不佳,無法形成食團;或是口腔感覺不敏感,食物掉出來仍沒感覺。職能治療師都會去評估,其中感覺這部份可能是其他專業感興趣的地方,所以額外提出來討論。目前職能治療師所說的感覺統合,是「先天」中樞神經整合感覺的能力,就像有人天生對背誦記憶或推理歸納的能力就特別不好。已有研究證明一定比例的特殊兒童在這方面有問題,但不是「每個」小孩。如果以自閉症小朋友為例,他們的口腔敏感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先天中樞神經對感覺的整合能力不佳,中樞神經無法去調整或忽略環境中的刺激,造成的敏感問題,處理上就不能只特別針對口腔去做減敏感。而CP的口腔敏感問題,可能就比較偏向「後天」缺乏口腔感覺經驗,而非先天中樞神經整合能力不好的問題。感統能力不佳小孩的進食問題可能包括以下幾個,對食材溫度材質敏感,張嘴咀嚼,不喜歡碳酸飲料,食物吃一吃掉出來,常咬到舌頭或是常打翻食物,這是針對進食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有這些問題不代表一定就是感統不佳造成的,仍須經評估才能確定是否為感統造成。至於認知的部分,小孩對食物食材的認識,能不能分辨哪些可食用;使用湯匙的表現不佳,是不知道湯匙面哪面朝上,還是動作能力真的不佳;注意力能不能集中,也會影響進食的表現。社會心理方面,小孩對挫折的忍受度如何,不會用湯匙就不吃生氣;不是他喜歡的食物,就生氣哭鬧。以上這些都會影響職能活動的表現。
所以總結來說,職能治療師在兒童進食問題上,會去看環境、職能活動跟個人,這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職能治療師會藉改變活動去促進小孩的能力跟表現。但就如同最一開始所說,活動對小孩是有正向意義的,小孩的表現也才會往正向意義的去發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飲食照顧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營養室蕭慧薰營養師
在病房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肺部不好的病患,家屬因為病患成天只想坐著不想動,也不想吃東西而煩惱,這類病患常見有痰又常喘的症狀,這些情形常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又稱為COPD。
COPD是一種慢性的肺部疾病,常見的症狀有咳嗽、多痰、有時易喘、疲倦、身體較無力、虛弱、不想吃東西等,且體型會越來越消瘦。在這些狀況下都會使病人產生營養不良的情形,而使免疫能力下降。如何讓病人吃的營養、有體力,就要動動腦了。因此在飲食上建議:
1. 均衡飲食:
奶類及奶製品:1天2-4份。
1份=低脂(脫脂)鮮奶240CC=奶粉3湯匙
例如:優酪乳、低脂鮮奶等。
五穀根莖類:12-24份。(根據個人熱量需求來給予)
1份=2湯匙飯=1/2稀飯=1片小吐司=1/2個菜包=1/2小碗麵條
建議以全榖類主食為來源:例如:麥片、薏仁、紅豆、小米、五穀米等。可以獲得較多的維生素B群及優良的蛋白質。
肉魚蛋豆類:5-6份
1份=1兩肉(約2-3指寬的肉類)=1/2盒裝豆腐=260CC豆漿=1個雞蛋
蔬菜類:3-5份
1份=煮熟蔬菜約1/2碗
建議可多選擇深綠色蔬菜或深紫色蔬菜。含有較多的營養素及抗氧化物質對有COPD症狀的病人有幫助,並能延緩肺功能的降低。
水果類:2份
可選擇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深紫色水果來食用。例如:芭樂、柳丁、橘子、草莓、奇異果、小蕃茄等。若打成果汁建議要連渣一起食用。
油脂類:3湯匙(視病人需要量調整)
病人在比較喘時,須攝取較多的油脂類,來降低病人持續喘的情況,那是因為脂肪具有較低的呼吸商,比較不會增加病人呼吸的負擔。但是為了要避免因為較多脂肪攝取而造成血脂的異常,因此建議以多元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來攝取。例如:橄欖油、高優質葵花油、苦茶油、芥花油等植物油脂。要避免豬油、肥肉、其他動物油脂的食用。
2. 選擇軟質、易吞熱量較高的點心:例如:奶酪、牛奶布丁、奶昔、優格、含纖果汁等食物。
3. 少量多餐:一天建議以5-6餐為佳。
4. 水份的攝取要足夠:水分的攝取可以稀釋痰液的粘稠度,因此建議一天2-3公升。
5. 避免食用冰涼食物
6. 避免純糖類飲料的攝取
7. 避免咖啡、酒等刺激性飲料
8. 選擇一天中,體力較佳的時刻進用主餐
9. 吃飽後勿立即躺下
10. 戒菸
在慢性肺部疾病中足夠的營養支持,才能使病人獲得較好的生活品質,也能減低照顧者的負擔。而以上飲食原則是針對一般COPD經口進食的患者所做的飲食建議,如果病人有肥胖或營養不良以及使用管灌營養品的情形,建議諮詢專業營養師來做飲食調整,才能提供給病人最完善的營養照顧。


 
 
 
  冬令進補 燥熱體質最好少碰  


  OHAYO特派記者
天氣轉冷了,各類食補也紛紛登場!許多人愛吃薑母鴨等溫熱食品來補冬,但中醫師提醒,每個人體質不同,並非都適合食補,燥熱體質和患有慢性病的民眾,最好避免進補。
冬令進補是中國人的習俗,一般人總認為藥補不如食補。但在冬天進補,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補。尤其,現代人營養過剩,如何健康的進補值得重視。
中醫師陳顯東表示,一般的食補湯頭都會放些中藥材入藥,如當歸、茴香等讓人的心膞速率,體溫代謝功能加強。但是,補藥雖能補身並不是人人都適用。他提醒民眾,燥體質、慢性病和感冒的人,都不適合進補。


 
 
 
  醫師隔空抓藥 衛局開罰  


  OHAYO特派記者
看病拿藥有一定的專業度,但如果醫師未經診斷就開立處方,可能就要吃官司了!台北市衛生局公佈69件醫療院所醫師,未經診斷即替病患開立處方,有的病人看診身分不符,仍照常給藥,全部受罰。
根據統計,這類隔空抓藥的醫師,以皮膚科、眼科或內科看感冒的情況最普遍,據了解,這波共有25位醫師,被依違反「醫師法」處以新台幣兩萬元罰鍰。
衛生局指出,站在情理上,有些醫師是基於給病人方便,如出國前先到醫院拿藥,有的醫師給予先蓋兩次健保章,再給予兩次的藥量,便於出國時不時之需。有的則是病人家屬前往拿藥,順便也拿自己的藥,這類情況大多發生在皮膚科、眼科、內科。
對此,衛生局表示,根據「醫師法」的規定,對於偏遠地區或有特殊急迫需要,醫師才得以通訊方式問診。此外,衛生署也指出,須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人,因行動不便或出國等因素,無法親自到診,委由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醫師可依專業知識判斷,確信掌握病情,再開給相同方劑。但如醫師開立「不同」的處方劑,則違反「醫師法」。


 
 
 
  流感將屆 可利用免費接種加強防疫  


  OHAYO特派記者
天氣轉涼了!感冒的人也多了!儘管,衛生署自12月起,擴大免費流感疫苗的施打對象,但受到暖冬效應,許多老人、幼兒都沒有前往接種流感疫苗。不過,衛生署疾管局呼籲,耶誕節後即將進入一波流感高峰期,符合資格的民眾最好趕快到醫療院所接種。
這波擴大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只要是50歲以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都可以接受免費接種;而為了提供免費流感疫苗,衛生署也開放各縣市衛生單位,自行決定第三波擴大的範圍。
其中,高雄市、新竹縣、桃園縣均開放給低收入戶免費接種;高雄市並開放三到十二歲幼童及慢性病患者接種;台南市方面,只規定只要經過醫師評估有需要者,就可以免費接種。苗栗縣則把對象開放給公務部門,縣府一級主管;新竹市、嘉義市只要市府所屬員工都可以免費接種。


 
 
 
  中廣身材 小心代謝症候群  


  OHAYO特派記者
肥胖已被視為一種疾病,除了體重、體脂之外,醫界也不斷提出腰臀比的概念,一般來說,男性腰圍超過九十公分、女性超過八十公分,都被視為肥胖,尤其這類「中廣」身材,容易罹患代謝症候群,引發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不可不慎。
醫師指出,腰圍過胖,相對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也高;尤其到了中年,腹部微凸的人越來越多,想瘦也瘦不下去。
根據醫界統計,代謝症候群在台灣相當普遍,成人大約15%-20%都有這類毛病;值得注意的是,代謝症候群患者,將來罹患慢性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所以別再以為肚子胖胖的,看起來很福氣,男生如果腰圍超過90公分,女生超過80公分,就應特別注意飲食,平日最好能多做運動,以免「中廣」身材持續下去,慢性病上耳可划不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想要住安寧病房要如何安排?


想要住安寧病房要如何安排?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請帶著原先治療醫院的病例摘要或是診斷書,到有開辦安寧病房的醫院掛號看診;醫師會和患者及家屬做充分的溝通,及解患者狀況再決定是否需住院或不需要住院。安寧病房它的醫療目的是希望患者能重新回到原有的生活方式並可妥善的安排日後有限的時間。若患者原先看診的醫院中有安寧病房,可以和原看診的主治醫師說明吸希望安寧病房的意願;讓醫師安排轉診到安寧病房或是請安寧病房的醫師來會診。


 
 
 
  肺癌有哪幾種?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肺癌的分類,是根據癌細胞所長的部位及腫瘤的細胞學型態來分類的,若以所長的部位來區分可分為中央型及週邊型兩種,若以細胞學的型態來分,則又區分為小細胞癌及非小細胞癌兩大類。
所謂中央型是指癌細胞發生在肺門處,由氣管或支氣管處長出。週邊型是指癌細胞位於肺葉的週邊,多發生在細支氣管或肺泡。以細胞學的型態來說,顧名思義小細胞肺癌在顯微鏡下所看到的細胞較小,看起來像燕麥,生長速度快,通常比較容易發生轉移的情況,屬惡性癌症,好發於年輕男性,多發生於較大的支氣管,此種癌細胞對化學療法及放射線療法的敏感度相當高,所以在治療上以此為主,目前針對小細胞肺癌,第三代化學藥物的使用已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出現。在非小細胞肺癌方面,主要有三種:有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目前台灣肺癌病患多屬此類,腺癌好發於女性,多屬週邊型病變;鱗狀細胞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型態,男性多於女性,病患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屬中心型的癌;大細胞肺癌較少見,常轉移至腦部,多以中心型的型態出現。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原則是能開刀就開刀,同時再加上化學藥物或放射線療法做輔助性治療。
肺癌在發病初期通常臨床症狀不明顯,有些病患可能只有咳嗽現象,等到咳血時才發現事情嚴重了,故在早期發現上確有困難之處,所以我們應提高警覺,有問題就請教醫生,並察覺自己身體狀況的改變,不輕忽,才能達到早期診斷並治療的功效。


 
 
 
  低血糖的原因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患者實施藥物療法時,之所以造成低血糖,主要原因如下:
˙胰島素注射量不恰當。
˙所服用的降血糖藥用量不正確。
˙每次飲食量太少。
˙有一頓飯沒吃。
˙兩頓飯之間的時間距離過長。
˙突然進行激烈運動。
˙空腹時運動。
˙大量飲用酒精。
低血糖主要是身體所需胰島素量,與服藥、注射所補充的胰島素量極度不平衡所致。
要防止低血糖,最重要的就是生活規律,避免過度激烈運動。
注意事項如下:
˙三餐定時。
˙按照醫師所指示的量(卡路里)進食。
˙在醫師所指示的時間服藥或注射胰島素製劑。
˙避免空腹時運動。
這些注意事項都必須嚴格遵守。此外,若要進行比運動療法激烈的運動,必須事先在醫師所指示的卡路里攝取量之外補充進食。
所補充的食物通常以一單位(八十大卡)為宜,而且不妨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另外,患者也可隨身攜帶糖果等補充血糖的點心,發現有低血糖狀況就立刻進食。
小知識
膽固醇○1
這是一種脂質,與脂肪類似,可形成腦、神經與血管壁的細胞膜,也是賀爾蒙材料之一。不過,血液內部累積過多膽固醇,容易造成動脈硬化。人體體內能自行合成膽固醇,也可從食物直接攝取。人體負責合成膽固醇的器官是肝臟,所使用的材料是蛋白質、醣質與脂肪。
平常食量過大或運動量太少的人,體內容易堆積過多膽固醇。糖尿病患者多半體內膽固醇值過高,顯然也是長期生活習慣不佳和缺乏運動所致。


 
 
 
  慢性七大疾病最優運動方式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台東分院 小兒科 文心怡主任
母嬰親善醫院是由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主持的全球運動,希望能創造一個以母乳哺育為常規的醫療照顧環境,給每個寶寶獨一無二的天然飲品,擁有生命最好的開始。
本院在通過九十四年度母嬰親善醫院評鑑,並獲選為優良代表前,就已經致力於母乳哺育的推廣。而開始執行母嬰同室之後,更大大提高了純母乳哺育的比率。身為小兒科醫師,我們很清楚母乳的好處:孩子的抵抗力較好,可以減少過敏的產生(但母親可能需要忌口)…,直接哺育更能滿足嬰兒對溫飽、安全及愛撫的需求,增進親子關係。但是,當母子離開醫院,回家或回到職場後,家人、同事、甚至不相干的路人,是否也提供了母嬰親善的環境呢?
我也身為兩個小孩的媽,因此比較會注意各種醫院以外的母嬰親善措施。四年前,我帶寶寶出門一定穿哺乳衣或用母乳背巾,因為除了廁所,大概不會有適合餵母乳的隱密處了。拜託!誰要在廁所吃東西呀!我才不要這樣對待我的貝比。(更何況,我也不想在廁所餵奶!)這幾年,在衛生署積極推廣之下,許多民間母乳哺育團體頻頻發聲,社會大眾已慢慢重視寶寶「吃母乳的權利」及媽媽「餵母乳的權利」。不過,平心而論,這一點在台東地區,還有努力與進步的空間。好在許多本地媽媽,能態然自若的拉起上衣,在公共場所大剌剌就餵寶寶(不像我這種肉腳,縮頭縮腦怕人看到),這也是一種返璞歸真吧!
目前本院母乳哺育的重心,主要放在母嬰同室的部分。但是根據醫學文獻,早產兒媽媽所分泌的乳汁,其實是最適合早產兒的食物,它能增加餵食耐受度,減少院內感染,也可以使壞死性腸炎減低。如果能配合執行早產兒袋鼠護理-讓早產兒趴在爸爸或媽媽身上,藉由皮膚的接觸,可以調節體溫,配合父母呼吸心跳的節奏,及擁抱的安全感-更能幫助早產兒有穩定的成長。因此,我們將逐步推行病嬰及早產兒的母乳哺育計畫,期望所有在本院住院的小嬰兒,都有機會得到「母乳」,這份上天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最後,我要提出一點非常重要的觀念。就營養及生、心理需求的滿足上來看,純母乳哺育應該是個不二選擇。但是,畢竟每個家庭的狀況有所不同,媽媽的生、心理狀況也不一樣,如果媽媽在充份了解之後,選擇混合餵食,或者以配方奶餵食,請不要有罪惡感,其他人更不應該指責媽媽。餵母奶也許辛苦,但是餵配方奶也不輕鬆呀!嚴格說來,當媽媽沒有輕鬆的。媽媽要給寶寶足夠的愛,我們要給媽媽足夠的支持。但願每一位孩子,都能安全健康的長大!


 
 
 
  反式脂肪產品將要求標示 明年起規範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速食業大量採用植物性油脂,卻在烹調過程產生反式脂肪酸、不利健康。對此,在醫界證實反式脂肪攝取過多、對人體健康無益,美國紐約已宣佈限制業者使用。對此,衛生署表示,明年起,也將採取標示制度,要求業者自動針對含有反式脂肪的產品,例如餅乾、蛋糕等包裝上註明標示,再進一步規劃管理方向。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漸受重視。已有速食業者全面更換油脂,在美國,紐約方面已宣布限制業者使用、許多速食店業者也開始配合不使用。
反觀國內,衛生署在近年透過協商與輔導等機制,與食品加工製造業者包括油脂製造商與烘培業者不斷溝通後,已逐漸達到共識,食品衛生處表示,明年初,研擬將先以「預告」方式,鼓勵業者以自願方式先行在產品標示上註明,在實施預告制後,再觀看社會反應,做進一步規範。
據了解,衛生署早在九十年即針對此議題,與業者多次溝通、輔導;九十二年藥檢局曾經針對市售產品做過分析,不過當時的學術研究報告並沒有絕對的科學實證證明反式脂肪對人體的影響。
有關整體規範,主管機關將考慮到整體的配套措施,尤其東方飲食文化與習慣與西方也不盡相同,例如以日本為例,在評估之後便認為產品不需有反式脂肪標示。


 
 
 
  天冷流感病例數激增 B型流感病毒當道  


  OHAYO特派記者
這幾天天氣明顯轉冷,特別是早晚溫度降低,相對感冒人數增加,正式進入流感旺季。根據各地定點醫師通報和門診觀察,最近一週的流感病號激增了十幾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數都是感染B型流感病毒,抗抵力弱或有心肺疾病者,仍應儘早接種疫苗,增進抵抗力。
根據衛生署疾管局資料顯示,過去一個月以來,定點醫師監測類流感通報病例數,即每一百名就診人次中,類流感病患所佔比率,已經由3.08人、3.31人、3.28人,一路攀升至3.6人,目前則正持續上升中。
對此,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流感流行季節的確來了,光是上禮拜的門診,流感病號就明顯增加,而分離出的十幾隻流感病毒,均屬B型流感病毒,症狀包括全身酸痛、發燒、喉嚨痛、咳嗽、全身無力和倦怠感等。
醫師並提醒,這波B型流感,患者應特別當心可能的併發症,包括支氣管炎、肺炎及腦炎等;從往年的經驗來看,其中約有一成的B型流感病人,可能會導致腦炎等重症症狀;另外,則約有二至三成的幼兒,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


 
 
 
  腹腔鏡手術傷口小 婦科手術一大福音  


  OHAYO特派記者
近年來微創手術漸成主流,醫界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上越來越廣,署立南投醫院婦產科即用於子宮肌瘤、卵巢瘤、子宮外孕等婦科手術,因療程順暢、且傷口很小,患者大多在三天內可以出院。
該院婦產科主任莊志堅指出,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包括傷口小、出血量少,術後只會留下幾個0.5到1公分的小傷口,平均只需二、三天,就可以出院。
過去傳統的婦科手術,往往會留下約10到15公分大的傷口,不但疼痛,出血量也大。署立南投醫院婦產科主任莊志堅指出,腹腔鏡應用在婦科手術上,不但只會留下幾個不到一公分的小傷口,病人的疼痛感也變小,達到追求安全及美觀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腹腔鏡的鏡頭,可發現一些傳統手術不易察覺的地方。但腹腔鏡也非萬能,諸如剖腹生產、過大腫瘤的手術,則無法以腹腔鏡手術;但整體性來說,仍算是患者的一項福音。


 
 
 
  吸大麻仍有成癮性 勿因好奇吸食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藝人疑有購買大麻的社會事件,引起外界對吸食大麻的好奇!根據醫界非正式統計,台灣地區吸食大麻人口約有6萬7千人,衛生署表示,目前大麻屬於二級毒品,許多人以為大麻不具成癮性,但事實上,長期吸食仍會產生依賴性,一旦中斷,還會出現不適、精神萎靡等戒斷症狀。
大麻是許多年輕人的地下糧食,特別是常去pub、搖頭店的人都知道,這類軟性毒品經常在這類場所出現,有人拿來助興,當作彼此聯誼的工具,但卻不知道長期下來會有癮頭。
根據去年一項全國性的大規模問卷調查,初步統計台灣地區吸食大麻人口估計有6萬7000人,由於吸食人口眾多,甚至出現了全面開放的聲浪,但衛生署堅決反對。
衛生署表示,大麻合法化絕非主管機關所樂見,綜觀國外,也只有加拿大同意大麻用於癌症末期患者,改善化療時所產生的嘔吐等不適副作用,雖然國內幾年前也一度考慮比照開放,但經過專家研議之後,還是不准開放,害怕此例一開,後患無窮。
醫師也強調,大麻仍屬於二級毒品,吸食者會產生幻覺、幻聽、興奮,許多民眾都以為大麻不具成癮性,其實不然。


化學治療後有副作用怎麼辦?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癌症的所有治療之中,最令人無法忍受的大概就是化學治療之後的副作用了。正因如此,許多的癌症病患一聽到要做化學治療,心中就想起了有些人對化學治療不舒服的反應。甚至對化學治療卻步。其實,作化學治療是整個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如果因為如此,而耽誤了治療的時機,豈不是太不值得了。
不可諱言的,化學治療的確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重要的是,應該要如何減輕化學治療之後的副作用,才是較為積極的做法。
接下來我們就可能發生的各種副作用來加以詳述,並加以探討可以改善的方式吧?
一、消化系統
1. 噁心、嘔吐
有一些化學治療的藥物,會作用在大腦的嘔吐中樞,而引起噁心嘔吐的反應,通常醫師會使用一些藥物來減輕您不適的感覺。另外,也有些方法可以降低此種情況。不過,噁心、嘔吐會在治療後3-5天會漸漸消失,不用太過擔心。
建議:
◎ 少量多餐,不要一次吃的太多太飽。
◎ 避免在進餐時喝水、湯,尤其是汽水類飲料,這樣進餐時才不會感覺太飽。
◎ 流質食物最好在進餐前後一小時避免飲用。
◎ 不要吃太甜、太膩、或油炸類食物。
◎ 食物溫度適中。
◎ 選擇喜愛的食物,以增加進食的意願,或是更換食物的烹調方式,變換一下口味。
◎ 細嚼慢嚥,要有充分的時間進食,才可以消化的更好。
◎ 早餐前可進食適量的點心,或增加早餐的攝取量(因早上較不會有噁心、嘔吐的感覺)。
◎ 治療前不要吃太多的食物。
◎ 覺得噁心想吐的時候,可以深呼吸,藉以緩和。
◎ 可以吃一些糖果、酸梅、或是澱粉類較乾的食物,像是麵包、饅頭、蘇打餅乾,以減輕噁心感。
◎ 避免特殊氣味影響自己,像是香煙、香水、食物異味。
◎ 進食後休息一下,避免飯後兩個小時平躺。
2.腹瀉
假如您發生了腹瀉現象,而且情形超過一天,或覺得腹部絞痛、疼痛就必須去看醫生,在嚴重的情形之下,醫師會給予藥物使用。請千萬不要自行服藥。
建議:
◎ 食用流質清淡的飲食(過濾過的菜汁、肉汁、果汁等)讓腸道獲得休息。
◎ 少量多餐。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像咖啡、茶、調味太重,或太甜的食物。
◎ 牛奶製品是禁忌食物,因它會導致腹瀉更嚴重。
◎ 當腹瀉的時候,身體會喪失鉀離子,除非您的醫師告訴您不能補充,否則您可以在飲食中加一些高鉀的食物,像是香蕉、橘子、馬鈴薯等,或是飲用電解質的飲料,像是舒跑、寶礦力等。
◎ 避免吃高纖的食物。
◎ 保持肛門外清潔,乾燥、使用清水或是熱水坐浴。
3.便秘
有些抗癌藥物會有便秘的副作用,可以加以詢問醫護人員,是否所使用的藥物有這樣的副作用。
◎ 多喝水。
◎ 多吃一些高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高纖麵包。
◎ 可以飲用黑棗汁,因為它是高纖食物。
◎ 在體力的許可下做適當的運動。
◎ 如果情形仍未改善,可告知醫護人員,會予以軟便劑或通便劑來幫助排便。
二、口腔和咽喉
建議:
◎ 大量的攝取水分,每天大約2000cc。
◎ 嘴巴可以含小塊的冰塊,但是若嘴巴有潰瘍的情形,則避免。
◎ 每次吃完東西之後,需清潔口腔,最好每2-6小時使用漱口水漱口
◎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 口腔潰瘍疼痛會影響進食的意願,可以進食一些軟或是冷流的食物,像是蒸蛋、冰淇淋、清蒸魚、布丁、果凍等。
◎ 如果想要食用餅乾,可先將餅乾泡在牛奶中軟化後再吃。
◎ 將食物切成小塊,以利食用。
◎ 口腔潰瘍時可用食鹽水漱口,以軟毛刷或棉枝清潔口腔,不要用手觸碰潰瘍處。
三、預防感染
大部分的抗癌藥物會影響骨髓,造成造血功能降低,而白血球能幫助身體抵抗外來細菌以保護身體,所以一旦白血球降低,會使得身體遭受感染的機會增大,鑒於如此,醫師會於治療期間密切的監測白血球的數目,如果白血球下降的太低,有時會將化學治療的療程延後,因為預防感染是重要的課題。
建議:
◎ 避免和傳染病的病患接觸,避免進出公共場所,如需外出請帶上口罩。
◎ 隨時注意體溫的變化,及身體的反應。
◎ 經常洗手,尤其在吃飯前或上完廁所之後。
◎ 剪指甲小心物剪破皮膚,皮膚過於乾燥時可以使用乳液來保養皮膚。
◎ 刮鬍子的時候盡量使用電動刮鬍刀,勿使用剃刀。
◎ 不要擠壓面皰或是抓破面皰,以免造成感染。
◎ 洗澡時以溫水淋浴,不要用力抓或擦洗,以柔軟毛巾輕輕拍乾。
◎ 避免食用不潔的食物及不要生食如生魚片、醬菜、泡菜等。
感染有哪一些徵兆?
◎ 發燒(溫度超過37.5℃)
◎ 發冷
◎ 盜汗(特別是晚上)
◎ 腹瀉
◎ 排尿灼熱感
◎ 嚴重的咳嗽或喉嚨痛
若發生了以上的徵狀,請儘速告知醫護人員,不可自行服用退燒藥。
四、掉髮
因為頭髮的毛囊是生長快速的細胞,所以可能會有一些化學治療的藥物會對他們產生作用,而發生掉髮的現象,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化學治療藥物都會造成掉髮的結果。而且,那只是暫時的現象。在治療停止之後,頭髮會重新長出。嚴重的掉髮可能會開始於治療的幾天或幾個星期。落髮的程度可能會到稀疏或禿髮為止。
建議:
◎ 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假髮,最好選擇與自己髮色相近的顏色。
◎ 可以使用帽子、或圍巾來裝飾。
◎ 減少洗頭、燙髮、梳頭的次數
◎ 或是在治療之前剪短頭髮。
以上是對較常見的副作用所作的建議,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肺癌預後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肺癌有兩種,一種是小細胞肺癌,另一種是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的癌細胞生長速度快,容易轉移,約佔所有肺癌病患的10-15%,預後通常較差;而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速度較慢,轉移速度亦較慢,佔肺癌的大多數。因為肺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所以要早期發現肺癌,實在不容易,目前肺癌5年的存活率約15%左右,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近幾年來肺癌常是造成國人癌症死亡的第一位。
肺癌與其它的癌症一樣,若能手術切除是最好的,手術的患者以非小細胞肺癌的病患為主,因肺癌在早期發現上比較困難,所以僅有10%的肺癌病患可以利用手術來切除癌細胞,目前可手術的病患(以非小細胞肺癌)以第一期、第二期、三A期為主,而在術後發生轉移的機率亦常見,手術後五年的存活率分別為:第一期44.6%、第二期36. %、第三期則少於30%;對於早期的小細胞肺癌,若以手術切除合併化學治療,在沒有淋巴轉移的情形下,三年的存活率可達65%,但若已有了淋巴的轉移則三年的存活率就降至30-50%;然而,通常小細胞肺癌的病患在確立診斷時,癌細胞已有了胸腔以外的轉移,這樣的情況下並不會採取手術治療,通常會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目前已知合併治療比單獨治療更可以提高病患的存活率。
一般說來,肺癌的預後通常是不好的,然而,科技不斷的進步,第三代化學藥物的發展,在臨床上已證實可延長病患預期的生命週期,甚至可達到完全消滅癌細胞,治癒癌症,雖然目前僅有少數的案例,仍為肺癌患者帶來無限的希望,儘管肺癌在早期診斷上確實有很大的困難度存在,我們仍期望在未來有更多藥物或治療方式的發展,能為肺癌患者帶來更好的預後。


 
 
 
  什麼是低血糖?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藥劑過度發揮效用,致使血糖值過度下降的狀態,稱為「低血糖」。
低血糖有時會造成生命危險,糖尿病患者必須學習正確的處理方法。
低血糖的成因與機制
糖尿病主要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效能不佳所導致的持續高血糖狀態。
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即使實施飲食療法與運動療法仍無明顯效果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用口服藥或注射胰島素的方式降低血糖值。
不過,人體所需胰島素量並不固定,而是會隨飲食次數、食量以及運動量等不斷改變。健康的人能因應不同狀況,調整胰島素的分泌量,將血糖值控制在適當範圍內。比如,血糖值明顯下降,身體就會分泌升糖素與腎上腺素等胰島素拮抗賀爾蒙,讓血糖值恢復正常。
糖尿病患者實施藥物療法之際,因為依賴藥物,身體反而無法隨時有效地調整血糖值,藥物作用過度時,血糖值過度降低就會造成「低血糖」。
特別是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症狀較嚴重的人,胰島素分泌能力與拮抗賀爾蒙分泌能力多半同時下降,此時便容易造成低血糖問題。
低血糖的症狀
一般而言,血糖值低於七○mg dl,就會出現各種低血糖症狀。
血糖值降到五○mg dl左右,則會出現發汗、顫抖、心悸、無力感(脫力感)、身體發熱、想睡、噁心和目眩等症狀。
這些症狀是調節身體機能的自律神經所引起的,可視為身體對糖尿病這種疾病發出的危險訊號。
若血糖值降到五○mg dl以下,患者就會全身無力、注意力降低、神智與語言出現錯亂或障礙,眼中所見影像重疊等。之所以出現這些症狀,主要是因為血中葡萄糖不足,大腦與脊髓中樞神經無法發揮正常作用。
低血糖問題若置之不理,患者會出現意識障礙、低血糖昏迷等症狀,嚴重時可能致死。低血糖症狀因人而異,有的出現頭痛、極度空腹感以及視力模糊的狀況。所以,實施藥物療法的糖尿病患者,必須隨時注意自己的症狀,不可忽略低血糖這類可能帶給身體嚴重不良影響的警告訊號。
另外,一到二個月之內曾陷入重度低血糖的患者,可能不會出現自律神經症狀或中樞神經症狀,而是一下子就發生意識障礙,陷入低血糖昏迷。因為血糖值實在太低,連自律神經與中樞神經都無法發出危險訊號,因此一發病就進入重症狀態。
這種狀況稱為無自覺性低血糖,糖尿病併發症導致自律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以及長期持續注射胰島素的患者,都容易產生這種問題。
重度低血糖症狀出現之後,通常一到二個月才會產生自覺性低血糖症狀。這段期間若沒有低血糖的問題,血糖值就會恢復正常。不過,併發症導致的無自覺性低血糖常會一再出現,必須注意。
小知識
高血糖高滲透壓性昏迷
感染導致發病的狀況比較常見,不過,也有一些情況不明的導因存在。
糖尿病患者多半頻尿,因此容易脫水,血糖與血液濃度進一步升高。其結果是,血液滲透壓上升,腦細胞可能因此功能異常進而陷入昏迷。高齡患者以及血糖值超過七○○mg dl的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症狀。
小知識
糖尿病性酮中毒症
糖尿病患者出現酮病,會出現血糖控制能力惡化的惡性循環,血中酮體持續增加,使血液pH值呈現酸性。這種狀態叫做酮酸中毒症。酮酸中毒惡化時,患者可能失去意識,不加以治療甚至會導致死亡。
糖尿病患者感冒時缺乏食慾,血糖狀況容易失控,但患者擔心出現低血糖而減少口服藥與胰島素注射量,反而因此造成酮酸中毒。
糖尿病性酮酸中毒多半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血糖值多半是三○○∼五○○mg dl,高血糖問題並不嚴重。
小知識
早起常見的現象
1型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空腹時容易出現血糖急速上升狀況。
在體內賀爾蒙作用下,通常睡覺時血糖值降低,起床之後逐漸升高。健康人不需太高血糖值,罹患糖尿病的人除非適度治療,否則會持續高血糖狀態。
早上起床出現高血糖現象,也可能是夜間低血糖的反彈,也就是所謂的「索摩奇現象」(Somogyi Phenomenon),必須注意。要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類型,最好深夜進行血糖檢查。


 
 
 
  談子宮頸癌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婦產科 簡婉儀顧問醫師
癌症已成為國人頭號殺手,子宮頸癌又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但由於早期子宮頸癌往往沒有症狀,在早期發現上,比較不易,目前最經濟有用的癌前病變檢查是六分鐘護一生運動,也就是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另外剛剛上市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也是不錯的預防方法。
子宮頸是子宮對外通道所在,由扁皮上皮細胞覆蓋,當上皮細胞發生不正常變化而成為腫瘤細胞時稱為化生不良。所謂的子宮頸癌,即是指整個上皮細胞以全層為腫瘤細胞所取代,同時腫瘤細胞侵入至子宮頸間質內。研究發現,太早性行為、性伴侶過多及抽煙都是重要的子宮頸癌危險因子,而台灣和國外一樣,子宮頸癌發生的年紀都有逐年下降的傾向。
子宮頸抹片檢查 簡便又經濟
要發現子宮頸癌的最佳方法,也是最簡便最經濟方法,就是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每年一次的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可早期發現子宮頸上皮內贅瘤,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健保針對30歲以上婦女,提供了每年一次的抹片檢查,且只要持健保卡,付掛號費即可,檢查前,要避免盆浴、沖洗陰道、陰道塞劑和房事、以及生理期。據已開發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經驗顯示,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率愈高,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就愈低,國內婦女檢查雖經政府大力宣導已有提高,但效果還有待加強。
所謂子宮頸防癌抹片主要是收集子宮頸剝落的上皮細胞加以檢驗,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一但發現抹片有不正常或可疑細胞時,就需進一步接受陰道鏡及切片檢查。需要時可施行圓錐切片,以確定腫瘤細胞侵犯之程度。此外子宮頸薄片檢查,提高子宮頸防癌抹片的精準度。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有早期子宮頸癌,即使子宮切除仍要做抹片檢查,因為子宮頸癌治療後,即使經過五年的追蹤調查,仍有10%至20%的復發率,因此就算子宮切除,還是不可掉以輕心,仍要持續做抹片檢查。能早期發現復發,給予治療仍有治癒之機會。另外,從預防醫學而言,只要有性行為的女性如沒有高危險群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過,也可考慮新上市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注射,減少子宮頸病變發生。


 
 
 
  醫學研究 女性糖尿病患較易有憂鬱傾向  


  OHAYO特派記者
據外電報導,一項針對印度德里地區所作的實地調查,發現女性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出現憂鬱傾向、意志消沈。研究指出,這多少與女性缺乏經濟自主能力、群居在大家庭裡缺乏自我有關。
這項研究是由荷蘭大學醫學暨社會心理學專家,針對印度德里地區進行六個月實地調查。荷蘭烏特列茲大學專家與德里糖尿病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就「文化臨床心理學」主題,對印度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暨社會因素進行研究。
德里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結果,發現高血糖再加上嚴重憂鬱症,是相當危險的現象,根據研究,在居民人口一千兩百萬的大城市如德里地區,女性出現這類憂鬱傾向者,比男性更多。
分析指出,男性因每天外出忙碌,相對減低了憂鬱症的侵襲,但對經濟依靠男人或身處大家庭裡的女性,因沒有經濟自主權、緊張壓力大,間接影響到人際關係,特別容易感受憂鬱和消沈。


 
 
 
  三九天灸療 冬至登場  


  OHAYO特派記者
對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冬至又是三伏貼最佳時機。22日是冬至,許多中醫院診所都推出「三九天灸療」,對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民眾將是一大福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黃頌儼指出說,在特定的三天、於特定的穴位上,敷貼特效膏藥,可以達到治療與預防疾病的效果。
黃頌儼醫師進一步指出,「三九天灸療」和「三伏天灸療」的道理一樣,趁著每年冬至與夏至氣溫最極端的時刻,扶助人體的正氣,激發人體的應變能力。即將到來的三九天,指的是冬至起每隔九天,本季的時間分別落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明年一月一日和一月九日,根據古代對寒冬的記數方式,這是一年中天氣最冷的時候。
這幾天天氣轉冷了,對過敏性鼻炎、氣喘病患都是考驗。「三九天灸療」是一種掌握節氣,在穴位上敷貼膏藥,刺激特定的穴位,改善體質,提高免疫力。膏藥的成分均具辛溫、溫陽、袪寒、逐痰作用,包括白芥子、細辛、甘遂、艾葉、延胡索等。
其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四年前即開辦「三伏天灸療」特別門診,而根據追蹤,初步顯示約有七成患者表示療效頗佳。黃頌儼建議,若已在夏天接受過「三伏天灸療」者,不妨把握寒冬另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以「三九天灸療」來鞏固炎夏時打下的基礎。


 
 
 
  高度近視者 小心視網膜剝離等病變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近視比率極高,中學以上學生的近視比率超過八成。但一般人只把問題放在是否配戴隱形眼鏡,但卻忽略高度近視帶來的健康風險。醫師指出,眼睛最好定期接受檢查,小心高度近視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以及視神經病變等眼睛健康出問題。
眼科醫師提醒,如感到眼睛疲勞,應多休息;特別是看電腦的時間一次不是超過1小時,間隔應休息10分鐘,每半年定期接受一次眼睛檢查,以防青光眼等眼疾困擾。
針對奧比斯基金會、南山人壽基金會贊助的「打擊黑暗校園行動」,發現大學生眼睛檢測結果,高度近視比例高達2成、另有1成1的學生眼壓過高。,令人擔憂的是,竟有高達74%的學生表示從未接受過眼睛檢查,只有4%學生表示半年會定期做眼睛檢查。
眼科醫師蔡瑞芳指出,一般來說,近視度數在600度以上,屬為高度近視,調查中顯示5成以上的大學生並不曉得,而高度近視可能會導致視網膜剝離、青光眼及視神經病變,大多也沒有警覺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肺癌與咳嗽的關係


肺癌與咳嗽的關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在癌症早期通常以咳嗽為主要症狀,通常是無痰性咳嗽、乾咳,或有少量的白色痰液咳出,而造成咳嗽的原因為腫瘤長在支氣管內阻礙呼吸時氣體的出入,支氣管壁因此受到刺激,而造成咳嗽。而腫瘤阻塞支氣管後,會使得遠端支氣管內的分泌物堆積,細菌容易在此生長繁殖造成感染的產生,有些病患易有持續性肺部發炎情況發生,產生的症狀與肺炎極為相似,除了咳嗽以外還會有發燒、畏寒、夜間出汗、化膿性痰液或者是呼吸喘的症狀。有些病患在初期由於症狀與感冒極為相似,故即使有就醫亦不易被診斷出,醫生也可能僅針對症狀做些用藥的處理,但若是持續二、三週的咳嗽尤其是痰中帶有血絲時,就要更加小心,民眾在就醫時若能提供給醫生詳細的資料,就可以提供醫生在疾病的判別診斷上有所助益。
咳嗽咳不停怎麼辦?癌症早期通常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倘若身體出現了持續性惡化性的咳嗽,就醫時我們必須提供給醫生下列的資料:是否有抽煙?抽煙已多久了,每天抽多少煙?是否有肺結核病史?家族中是否有其他得到肺癌或肺部方面的疾病?最近咳嗽的情況或習慣的改變?已經咳多久了?咳出的痰看起來是什麼顏色?量的多寡?本身從事的工作(因有些職業關係長期會接觸到致癌物) ?是否有咳嗽以外的症狀(如骨頭痛、胸痛、呼吸喘)?是否有體重減輕?若能提供醫生上述的詳細資料,醫生除了開藥症狀處理以外,會再配合相關檢查,如X光片、驗痰、支氣管鏡、病理切片檢查、抽血…等等以做診斷的確定。


 
 
 
  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周虹


所謂食物過敏是指攝取可引起過敏之食物所引起的過敏症狀。症狀可出現在多種臟器,若呈現休克狀態即為過敏症。在食物過敏中有一種特殊的臨床症狀是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
1. 口腔過敏徵候群 口腔過敏徵候群(oral allergey syndrome:OAS)的特徵是:(1)因為引起過敏之食物接觸口腔黏膜而引起口腔的蕁麻疹,症狀多侷限於口腔和喉頭。(2)引起過敏的食物多為水果和蔬菜。(3)以花粉過敏及天然乳膠過敏患者合併此種疾病者頻率較高。
臨床症狀:
引起這種疾病的食物包括蘋果、桃子、哈密瓜、香蕉、鍔梨、奇異果、橘子、鳳梨、西瓜、芹菜等多種。食入這些新鮮水果時患者多在15分鐘之內口腔、唇、喉頭出現刺激感、發癢、腫脹、喉頭阻塞感等症狀,雖為口腔黏膜的接觸性蕁麻疹,但也會出現口腔以外皮膚的蕁麻疹、打噴嚏、流鼻水、消化道症狀,有的甚至會有低血壓、意識障礙等過敏性休克。
引起過敏的物質:
前面談到的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過敏原是引起口腔過敏徵候群的原因。一般認為這些過敏原和花粉、乳膠中的某些過敏原有共同的成分。白樺花粉症中許多患者食入蘋果果肉中的過敏原可出現口腔過敏徵候群。但也可見對桃子、櫻桃、李紫、梨等水果果肉過敏者。其它花粉過敏者也有類似報告。
植物過敏原間的交互反應:
白樺花粉症的主要過敏原是分子量17,000 dal的Betv和14,000 dal的Betv2,其中Betv1也是蘋果、櫻桃、杏、梨、芹菜、胡蘿蔔的主要過敏原。Betv2則是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過敏原,和哈密瓜、西瓜、蕃茄、橘子、香蕉引起的口腔過敏徵候群密切相關。至今已經鑑定的乳膠過敏原有13種,其中就包括profilin,lipidtransfer protein(脂傳送蛋白)也是蘋果等植物的主要過敏原。
這些植物共通的過敏原多屬於和防禦有關的蛋白質(pathgenesis related protein:PTR),即植物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有害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壓力時所誘導產生的防禦性蛋白質。近年來外界環境壓力增加對植物界的影響,使共通抗原的PTR廣泛增加,花粉、水果、乳膠間的交互反應過敏原的產生變得更加容易。
診斷、治療與預防:
從問診中可容易推測因食入哪種食物而引起過敏。雖然可以從皮膚實驗和檢驗結果中得知對花粉和水果是否過敏,但無陽性反應時仍需要以新鮮食物和粗製的乳膠抗原做皮膚試驗。用患者血清預先和疑似有交互反應的過敏原作用,可以瞭解病人對不同過敏原的過敏反應是否因為不同過敏原之間的交互反應所引起。當確定對某種過敏原過敏時,應避免再食入的可能性。
節譯自MEDICO 2006, 37:25-27 作者:須甲松深


 
 
 
  低血糖的處理方法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發現自己低血糖的人,應立刻口含砂糖或葡萄糖,或者吃點糖果、蜂蜜乃至於喝糖分較高的果汁。
開車時出現低血糖症狀,務必停車吃點糖果等食物。而且若非必要,即使空腹感已經不嚴重,也應避免立刻上路,這時如果繼續開車,十分危險。最好是安靜休息一會兒,等症狀完全解除後再走。
通常服用砂糖十∼二十公克之後,十∼二十分鐘左右,症狀就可改善。若經過二十分鐘症狀仍未改善,就必須再服用砂糖十公克。若以上處理方式連續進行二到三次,狀況卻未改善,就必須立刻就醫。
另外,同時服用SU藥,胰島素與α葡萄糖支鏈抑制劑的人若出現低血糖,應攝取葡萄糖而非砂糖。
α葡萄糖支鏈抑制劑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飯後血糖值急速上升,因此,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即使口含砂糖,血糖值也不會提高,低血糖症狀也就無法改善。葡萄糖除了可以向藥局購買,許多運動飲料也含有這種成分。
低血糖症狀若置之不理,有時會導致生命危險。因此,身邊或家裡有糖尿病患者,若是常出現低血糖症狀,應事先了解低血糖相關的知識與處理方法。
特別是低血糖造成意識障礙時,患者自己多半無法自行解決問題。因此,持續接受糖尿病藥物療法的患者,應事先把低血糖時的狀況告訴周遭的人,以便有需要時大家能幫上忙。
若意識不清楚、進入昏睡狀態,只靠砂糖或葡萄糖無法改善症狀,就必須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十毫升)。
可能出現昏迷或意識障礙等重度低血糖症狀的患者,最好事先經由醫師指示,購買升糖素注射液在家中備用,外出時隨身攜帶,家人也必須熟悉注射方法。
若注射移高血糖素之後五分鐘尚未恢復意識,就必須立刻送醫。此時若不緊急處理,患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小知識
膽固醇○2
  膽固醇有壞的膽固醇和好的膽固醇兩種,我想許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
  所謂好的膽固醇,是指高密度膽固醇,能將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回收進入肝臟處理。
  不好的膽固醇則是低密度膽固醇,血管中這種膽固醇量太大,可能阻塞血管,導致動脈硬化。
  不過,最近醫學研究顯示,低密度膽固醇其實也不是那麼惡劣,真正危害身體的是氧化的膽固醇。


 
 
 
  電氣神經燒灼術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
隨著經濟成長,近年來的工業國家勞動人口明顯增加,且脊椎退化性病變的案例遽增,而在這其中,下背痛向來是影響人們生活品質,降低生產力最常見也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調查統計,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曾經經歷下背痛的困擾,並深受其害,門診中,常有病人抱怨腰背酸痛,並且嘗試很多方法都沒有用,甚至有人接受所謂民俗療法,不但疼痛沒有改善,還可能在操作不當下,發生肌肉組織燒傷,潰爛,或服用參雜類固醇等藥物,而有胃出血,腎衰竭等疾病問題產生,因此特別提醒民眾注意此病。
研究報導指出,引起慢性下背痛的諸多原因之一,大多是面關節所引起的面關節症候群(Facet Joint Syndrome),其主要症狀,為下背部出現深層鈍痛感,疼痛往往侷限於下背,頂多延伸至股骨關節,大腿,不會延伸至腳和小腿。患者在久站或久坐後,常覺得不舒服,即使是往後伸展,轉身都會感到疼痛,往往要門診病人做簡單的抬腿試驗,從患者的反應有無異狀,就可以區別是否為腰椎面關節症候群。
在影像學檢查方面,面關節症候群並無太明顯的病變,常常在X光片上,看不到有任何問題,頂多是出現腰椎關節退化現象,但是做核磁共振攝影(MRI),及電腦斷層攝影(CT),都不會看到任何病變;但是坐骨神經痛患者在X光片,CT,MRI檢查,卻可以很明顯看到椎間盤突出,並且神經受到壓迫情形。
目前各醫療先進國家紛紛採行介於標準手術(如Instrumentaion),及保守治療間的“神經燒灼術”(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在神經外科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斷判斷下,能藉由自瑞典引進的最新高科技,高頻熱凝療法進行更精確有效的神經阻斷,達到疼痛解除或緩解的目的,其療效已在近日下背痛之疼痛治療裡獲得絕大多數臨床醫師的肯定與採用。
電氣神經燒灼術之優點
1。燒灼之位置及大小可由醫師控制,而不傷及其他健康組織。
2。病患於手術後,無須住院,可立即恢復工作及日常活動。
3。低合併症及副作用,治療效果可預期,安全性較高。
4。電氣神經燒灼術可以在原病灶進行燒灼。
5。經由神經阻斷後,病患可以積極參與復建計劃,強化肌肉機能。
手術適應症 1. 面關節症候群(Facet Joint Syndrome)。
2. 椎間盤退化引起的椎間盤症候群。
3. 肌膜炎(Myofacial Pain)。
手術方法
1. 以大小細如穿刺針的導管,在x光安全且明確的導引下,放入預估的定點,並經神經刺激的雙重確認後,對該神經加以阻斷。
2。手術中除非特殊需要,一般大多僅需局部麻醉。
3。手術時間因人而異,平均約需30~60分鐘。
注意事項
1. 本手術經建保給付,病人無須付費,除特殊衛材外。
2. 手術後背部會略感漲痛,約一週至兩週上述症狀即會消失,並且達到完全的療效。
3. 手術後沒有刀口,無需換藥。
4. 手術後醫師所開立的處方,請按時服用。
5. 本手術的成功率高達85%以上,(根據Jacksonville Medicine October 1998文獻,The role of Radiofrequency Facet Joint Denerva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唯有部分病患可能於六個月或一年後復發,但可再度施行熱凝療法,達到治療的目的。 6. 如需進一步說明,請洽負責醫師。


 
 
 
  銀髮族常見的脊椎問題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脊椎在老年人是病痛的主要來源之一,從平常的腰痠背痛,到骨折駝背,有時甚至只能臥病在床……如果能及早認識這些問題,養成預防的好習慣,就可以減少病痛的發生,輕輕鬆鬆的過日子。
大家所熟知的脊椎『長骨刺』,或『坐骨神經痛』,它是指脊椎關節間的退化性關節炎,在關節處骨骼邊緣多長出來不該長的小骨頭。如果骨刺長在脊柱前面,病人只會感到腰痠背痛,但是如果骨刺長在後面,就會使脊椎孔狹窄,加上老化的韌帶而壓迫到神經,會引起坐骨神經痛,或走路走不遠。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除此之外,還會有脊椎滑脫或退化性脊柱側彎的現象,這時病人的症狀就不只是神經壓迫和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更會有脊柱不穩定的症狀。只要能注意平常的姿勢,避免提重物,或者在疼痛發作時按時藥物控制,腰痠背痛的程度多半能受到控制。可是如果一直忽略它,或已經有神經症狀的話,也就是腿痠腿麻,甚至沒力氣,那麼不動手術就不易減除症狀。
另一種常見的老年性脊椎疾患是骨質疏鬆而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這種骨折最常見的的位置在背後最隆起的地方,也就是胸椎和腰椎交接的部位。因為造成骨折的力道通常不大,很少會壓到神經,病人會背痛,站不久,如果沒有及早發現,骨折不容易癒合。除了疼痛持續之外,背會愈來愈駝,這時骨折演變成慢性,整個脊椎的位置會改變神經也可能被壓迫。及早發現的話,大部份病人不需要手術,穿上背架,骨頭也能長得很好。
脊椎是維持軀幹形態的重要構造,如果發生病變,除了站不久,走不遠,和腰痠背痛外,還會造成兩腿的障礙。脊椎的病變雖然影響很大,但是不難避免,只要平常能多注意自己的姿勢,不要做超過自己體能的活動,保持骨質不要流失太快而且切記要有適度的運動,遇到不適時及早就醫,這樣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脊椎,人生也就不會變成黑白了。


 
 
 
  大陸再傳黑心粉絲   


  OHAYO特派記者
大陸黑心食品一籮筐!繼日前發現黑心醬油之後,連大陸知名的「龍口粉絲」,也傳出違法摻有工業用漂白劑,有害人體。醫師表示,這種俗稱「吊白塊」化學劑,添加在食品中被民眾食用,會分解出有劇毒的致癌物質,因此,民眾在選購米粉、冬粉等產品時,千萬不要挑選顏色過白的,小心添加了違法添加物。
冬天是吃火鍋的旺季,許多民眾喜歡搭配冬粉、粉絲,配上高湯,吃的過癮。不過,在享受美味的當前,可得當心暗藏的致癌物危機。
據調查發現,大陸山東出產的龍口粉絲,傳出被當局驗出含有毒化學物「甲醛次硫酸氫鈉」,引起消費者關注。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初步清查,發現台灣沒有直接進口。
醫師表示,俗稱「吊白塊」的甲醛亞硫酸鹽,是一種保鮮、防腐的化學劑,混合了福馬林、甲醛及亞硫酸鹽,常被不肖業者用來美化米粉、粉絲及水果的顏色,以增加賣相。,但食用後,會造成頭疼、嘔吐、呼吸困難或氣喘發作等症狀,長期攝取更會導致消化道癌症,對人體有嚴重的副作用。


 
 
 
  日本引發諾羅病毒大流行 感染腸胃炎者逾六萬人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在日本盛行的諾羅病毒,在當地造成傳染性腸胃炎病例,目前全日本病例數有急遽上升趨勢,根據最新在十一月下旬所作疫情調查發現,全日本三千家醫療機構累計已有六萬個病例,防疫專家擔心,有可能持續擴大、造成空前的大流行。
外電報導指出,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月前針對三千家醫療機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感染諾羅病毒 (Norovirus)所引起的腸胃炎患者總計約有六萬人,這是自從一九八一年以來,所進行該項調查得到最壞的紀錄。平均一家醫療機構有19.83人,這是去年同期(7.87人)的2.5倍,創下新高紀錄。
研究人員分析,患者增加速度太快,前所未有,如果再持續下去,可能會演變成空前的大流行,因此呼籲民眾平日要養成用肥皂等清潔劑洗手的習慣,慎防受病毒感染。
根據調查的結果,按地區分,病例數最多的地區分次為富山、群馬、三重、福井、宮崎、山口、大分、埼玉等縣市。超過全日本平均值的大多位於西日本地區,目前,日本中部、關東地區的患者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當局呼籲,近期應減少食用生蠔等生冷食物。


 
 
 
  流感首例死亡病例 竟是大學生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衛生署疾管局公告,今年首例因流行性感冒而致死的病例,是一位設籍在彰化、目前居住在高雄就學的大學生。對此,彰化縣衛生局在接獲通報後,已即刻前往死者住家與社區進行監控,初步認定疫情並沒有擴散跡象。
天氣明顯轉涼,流行性感冒病例數也明顯增加,衛生署雖積極推動流感疫苗施打,但受暖冬影響,今年接種不如預期。值得一提的是,高危險群是以小孩和老人為主,但首例致死病例,竟是一名大學生。
根據疾管局公告,今年第一例流行感冒重症死亡病例,是一名設籍彰化縣、長期在高雄就學的十八歲男大學生。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上週接獲通報後,就立即派員前往案主的住家與社區進行監控,因為流行感冒的盛行有區域性,因這名大學生感染與發病都在高雄,其家人並沒有接觸史,因而初步並沒有發現疫情有在彰化擴散的跡象。


 
 
 
  磺胺類藥物減肥 竟導致近視惡化  


  OHAYO特派記者
不論是減肥藥也好、壯陽藥也好,越來越多的藥物機轉,都是利用其副作用來達成預期的效果。尤其是減肥藥,有些診所開出的減肥藥,是一種可以抑制食慾的抗癲癇藥物,但才服用5天之後,即出現眼壓升高,患者的近視度數更惡化到900度,原來,藥物中含有磺胺類成分,才導致可怕的副作用。
醫師指出,抗癲癇的藥物因可抑制食慾,有民眾用以減肥;而有些醫師則利用這種副作用,開給想要減肥的患者服用。不過,一位才吃第5天的患者,就因近視急速加深,視力模糊,嚇的趕緊停藥求診。
三總眼科醫師呂大文指出,這位患者的情況較極端,近視度數增加到900度,在臨床上,一般服用磺胺類藥物,會有增加二百、三百多度的近視,但如此飆高者並不多見。因此,如果體質會對磺胺類藥物過敏時,應特別小心。
醫師指出,磺胺類成分的藥物,會抑制食慾,適當服用的話還能抗眼壓、治青光眼,但藥物警告標語上標明,吃多了會有眼睛異常的副作用,甚至還有昏倒的可能。臨床上,如出現眼睛癢、喉嚨癢,嘴唇也又乾又腫時,就可能是對磺胺類藥物過敏。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為什麼會得肺癌?


為什麼會得肺癌?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近年來肺癌已成為國內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約70-80%肺癌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屬晚期,癌細胞可能已轉移至其他部位,所以在治療上要完全消滅癌細胞就不是相當簡單的事了。肺癌通常是指『支氣管原發性癌』也就是支氣管細胞有不正常的分化現象,分化不正常的型態有表皮樣、腺樣、或未分化細胞組成的腫瘤。引發肺癌之因,目前尚未十分確定,有些專家研究指出可能有內在及外在因素存在,內在與基因遺傳有關,而外在因素則與抽煙、空氣污染、烹調時的油煙污染、職業關係、本身存有部分肺部疾病如肺結核、飲食狀況(食入過多的高脂肪食物)…等等。
雖然肺癌主因目前不十分清楚,但有部分研究報告顯示;抽煙的人,體內游離自由基增加,使老化速度加快,癌症病變速度也加快,而雪茄又比一般香煙機率更高;而烹調時的油煙污染亦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長期暴露在廚房油煙,患肺癌的危險性則相對提高。有研究顯示,長期在廚房烹煮,卻無裝置抽油煙機的婦女,罹患肺癌是健康婦女的三-五倍。另外有些肺部疾病的病患,因肺部功能比較差,容易使吸入的致癌物留滯體內;或肺部疾病在修復的過程中會有細胞生長因子分泌,易使細胞變性成癌細胞;而有些工作(如礦工)造成的肺部疾病,如矽肺症,原因為矽會使肺部的抵抗力變弱,再加上矽本身即是一種致癌物,雙重原因下,產生細胞變性的機會就會增加。雖然肺癌的主因尚未十分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遠離香煙、不吸煙就可降低得到肺癌的比率。看了以上的內容,各位癮君子您是否要歇歇口了呢?


 
 
 
  其他主要併發症(1)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惡化之後,患者全身會出現各種併發症。
至少會有異常感覺,千萬不可放著不理,應立刻就醫接受正確治療。
高血壓
高血壓狀態長期持續時,容易造成臟器血管變脆以及動脈硬化的問題。
若要改善高血壓,患者必須觀察並反省是否有生活習慣和生活模式不當的問題,然後加以改正。
首先必須控制飲食,每日鹽分攝取量不可超過七公克,並且避免飲酒,減少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
此外,患者應避免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並且實施戒煙,進行有助於減肥的有氧運動。
動脈硬化
常有肥胖問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體質的關係,使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因而出現胰島素抵抗性。
在此情況下,為了保持正常血糖值,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胰島素除了能降低血糖,還會刺激體內合成脂肪,因此容易造成動脈硬化。也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出現動脈硬化併發症。
另外,高血糖容易造成血液內部氧化物質增加,膽固醇等脂質更容易氧化,氧化的脂質則比正常脂質更容易造成動脈硬化。
壞疽
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這種併發症時,患者末端神經感覺麻痺,就可能出現無法感覺到小傷口的狀況。
若置之不理而讓細菌進入傷口,可能造成壞疽。這部分問題多半出現在足部。
此外,糖尿病動脈硬化病變時,腳尖等部位無法得到足夠氧氣,患者步行時會有疼痛感,可能演變成為壞疽。
腳部疼痛會讓糖尿病患者實施運動療法時相當不便,運動療法效果不佳則惡性循環造成糖尿病惡化。
小知識
血壓
所謂血壓,就是血流過程中對血管造成的壓力。
換言之,心臟博動而將血液送出,血液進入動脈就會對動脈造成壓力。
血壓值一般而言會和心臟的博動連動。心臟收縮時的血壓值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值稱為舒張壓。
血壓值一般用水銀柱高度(mmHg)表示。


 
 
 
  診斷子宮頸癌的利器-葡萄糖正子掃描(FDGPET)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核子醫學科 馬士雅醫師
子宮頸癌是全球常見的女性癌症,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因為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是我國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對於子宮頸癌,成功的治療有賴於事先掌握正確的診斷分期與腫瘤轉移的資訊,其中淋巴結與遠端臟器的轉移是決定癌症治療預後的重要依據。目前一般傳統使用電腦斷層(CT)檢查淋巴結是否受到癌症細胞的侵犯,CT診斷的標準是以淋巴結大小作為判讀的標準,但研究顯示淋巴結大小絕非可靠的診斷依據。 CT的判讀是以解剖影像顯示器官組織的結構變化,藉由正常與病變組織結構不同,以診斷出可能的癌症病灶,然而對於某些惡性腫瘤和良性病灶(如開刀或是放射治療後造成的組織壞死或肉芽組織等),常因具有類似的結構變化在CT上無法分辨病灶為良性或是惡性。
PPT結合CT提高腫瘤的診斷率
如何在器官組織有細微變化時,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藉由「正子掃描 (PET)」所提供的功能性影像檢查,偵測出癌症的所在位置。
PET採用正子葡萄糖 (FDG)作為追蹤劑,因為惡性的腫瘤細胞比正常的細胞代謝速度高出許多,所以惡性腫瘤細胞會吸收大量的FDG作為能量代謝的來源,經由PET全身掃描(從頭部至大腿上半部)找出惡性腫瘤的位置,對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與腫瘤復發的診斷,較傳統的CT掃描以局部結構性的影像更精確,根據研究顯示,PET的診斷率比CT高出兩成。
另外子宮頸癌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常以血清腫瘤指數(例如SCC或是CEA)定期追蹤病況,在某些病患會出現血清腫瘤指數不正常升高,但是傳統影像學檢查卻找不到腫瘤位置的情形,研究顯示這些病患中最後證實有癌症復發的病例,其中竟有高達94%可藉由PET檢查出腫瘤的位置。而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將PET結合CT,以最新的技術將這兩種影像作融合定位,前者用以定性(偵測腫瘤細胞的活性)、後者用以定位(確定腫瘤細胞的位置),同時結合兩項檢查的優點提高腫瘤的診斷。
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
與癌症的作戰是一輩子的戰爭,癌症在初步治療之後隨時有復發的可能,密切監督治療的效果,搜尋復發或轉移的腫瘤,在第一時間將它撲殺殆盡才能根治癌症。所以PET 可協助臨床醫師作精確的評估,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以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雖然目前國內全民健康保險對於 PET 應用在子宮頸癌尚未給付,病患仍需自費接受檢查,不過PET所帶來更正確的資訊,以便醫師作最恰當的治療,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雙眼皮手術,一定要開眼頭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 整形外科 曾鼎昌醫師
東方人的臉孔中,什麼樣的手術最可以讓我們變的更美麗呢?答案是「雙眼皮手術」,因為雙眼皮手術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勝過千言萬語,得身邊好人緣。
一般來說,小眼睛或是單眼皮眼睛的人,容易會給人有愛睡覺、泡泡眼…的感覺,可是現在的化妝技術十分流行,若愛美的女士們可以學會眼中技巧也是可以改善單眼美女的困擾,不過呢!如果想要一勞永逸的擁有閃閃動人的雙眸,可以考慮進行「雙眼皮」手術。
在談到雙眼皮手術之前,一定要讓大家了解所謂時下流行的「開眼頭」手術,開眼頭可以增加眼睛跨擴大的視覺效果。所謂「開眼頭手術」就是將多數東方人在眼頭上會有一層皮摺,蓋住眼睛,看不見肉阜,使得眼睛有又小又短小,所以開眼頭手術就是將眼頭內多餘的肌肉切除,往上拉線固定,就會有眼睛放大的效果。因此「開眼頭」能讓眼頭水平增加長度1-2公分,而覺得眼睛變大。
前陣子日本藝人「濱崎步」的被謠傳出動過開眼頭手術,讓很多人紛紛向醫師表示希望自己的眼睛可以讓濱崎步一樣美麗動人。不過站在整形醫師的立場來看,最好的整形成果,就是依據個人的眼睛構造、皮膚組織、眉毛高低、臉型…等條件多方考量與規劃,與病患討論出最適合她的形式,千萬不要一窩風的趕流行,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長相失去屬於自己的特色。
有些老式開眼頭手術法是以「W」式切開法,一定會有疤痕產生,不過現在大家不用擔心,現在整形外科有新式技術,讓醫師沿著眼頭內側骨頭把多餘的表皮肌肉切除固定,往上拉提即可,不會有疤痕的問題。與大家分享美麗的經驗與技術,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愛美的女性可以美麗動人一輩子。


 
 
 
  乳房專用磁振造影 精密防護婦女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深受婦女關心的乳癌,一直是女性朋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但傳統乳癌篩檢,對過小的癌細胞難以掌握,往往喪失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契機。新一代的專用乳癌的核磁共振造影手術,可以精細掌握0.2公分的癌細胞,讓癌細胞無所遁形。
據了解,中山醫院率先引進乳房專用的磁振攝影,受檢者在注射顯影劑後,只須二十分鐘,即可發現0.2公分以下的乳癌,準確度達九九%,成為乳癌早期篩檢及術後追蹤的一大利器。
中山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李瑞華指出,目前的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對早期乳癌的篩檢率約為五成,全身型磁振造影 (MRI)、正子攝影 (PET)雖能發現一公分以下的癌細胞,但是前者容易遺遺漏腋下淋巴腺的癌細胞轉移,後者最多只能找到0.3、0.4公分的腫瘤。
值得一提的是,乳房磁振造影(BreastMRI)可精密檢測乳房、胸腔及淋巴組織的影像,特別適合東方女性緻密的乳房,同時,受檢時也沒有乳房X光檢查時過度壓扁胸部所帶來的不適與疼痛。
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0.2公分以下的原位癌,尚未長出血管轉移出去,是乳癌早期篩檢的決勝點。對癌症預防醫學將是一大突破。


 
 
 
  輪狀病毒肆虐 小病童應避免脫水  


  OHAYO特派記者
入冬了,除了流感肆虐,幼兒輪狀病毒感染,也進入高峰期。醫師指出,輪狀病毒會引起小兒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如不緊急就醫,有可能脫水休克。對此,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任呂坤家醫師表示,病童會出現嚴重嘔吐、發燒及腹瀉,如拖延病情,有可能因脫水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或代謝性酸中毒等併發症,極少數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危及生命,家長不得輕忽。
據了解,台中地區有一名剛滿週歲的男嬰,因嚴重嘔吐,吐到最後還會吐出一些含綠色膽汁,經被緊急送往澄清醫院小兒科急診,才知是因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現象,經糞便檢查,證實這名小病童是被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腸胃炎。
該院小兒科主任呂坤家表示,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約有一至二天的潛伏期,即會出現嚴重的嘔吐,反覆性的腹痛。隨著病程的進展,病童會陸續出現發燒及嚴重的腹瀉,多數的病童會出現明顯的脫水狀態。
罹患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如果沒有接受積極的輸液治療,則病童可能會因明顯的脫水而導致低血糖、低血鈉,或代謝性酸中毒進而發生抽搐或呼吸急促的併發症。一般來說,輪狀病毒大多侵襲二歲以下幼童,家長如遇家中小朋友上吐下瀉,千萬不可輕忽。


 
 
 
  今年流感重症多為年輕人   


  OHAYO特派記者
流感季節到來!累計目前為止,因感染流感而造成重症的病例已有三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重症患者竟都是十來歲的年輕人,其中一位彰化大學生已不幸病逝。對此,衛生署表示,以往流感高危險群多半集中在老年人及幼童,但今年反而是年輕人感染,值得大家注意。
衛生單位也指出,可能是免費流感疫苗接種,老人和幼童都已受到相當程度的保護,反而是年輕人易受流感威脅,如有需要,仍可自費接種。但接種過後約需兩週後才有保護力。
台灣已正式進入流感流行季,各醫療院所的門診流感病患有增多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例三起流感重症病患,竟都是十來歲的年輕人,其中一名因重症死亡的大學生只有十八歲,因感染B型流感,引發肺水腫、腎衰竭不治。可見得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能輕忽流感的威脅。
衛生官員指出,雖然目前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只針對老人、幼童和罕見疾病等高危險群為優先,但一般人如有需要,仍可自費接種,以避免感染流感後,引發嚴重併發症。


 
 
 
  北市近五成米製品 違規添加防腐劑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北市市售米濕製品,經抽驗74件產品,竟有高達36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達48.6%,直逼一半。其中,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中又以散裝的濕米粉違規比例最高,六成三的散裝米粉都不合格,違規使用防腐劑。
台北市衛生局在九月至十一月,抽驗市售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等米濕製品,結果在抽驗的74件產品中,發現36件不符合規定。
根據衛生局的抽驗標準,抽驗項目包括是否含有過量的防腐劑、過氧化氫及硼砂等,結果發現不合格的製品,第一位為米粉,不合格率高達六成三;粄條不合格的比例為四成五,至於米苔目及粿糕,分別是四成五及 三成六。衛生局表示,主要不合格的原因,都是違法添加防腐劑。
衛生局指出,長期食用過量的防腐劑,會引發肝、腎方面的疾病,由於這次抽驗的產品當中,包裝的米濕製品合格率較高,建議消費者,可以多選擇包裝及標示完整的產品,至於防腐劑多為水溶性,建議烹調之前,可以先用水浸泡四十分鐘。


 
 
 
  肺癌與咳嗽的關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在癌症早期通常以咳嗽為主要症狀,通常是無痰性咳嗽、乾咳,或有少量的白色痰液咳出,而造成咳嗽的原因為腫瘤長在支氣管內阻礙呼吸時氣體的出入,支氣管壁因此受到刺激,而造成咳嗽。而腫瘤阻塞支氣管後,會使得遠端支氣管內的分泌物堆積,細菌容易在此生長繁殖造成感染的產生,有些病患易有持續性肺部發炎情況發生,產生的症狀與肺炎極為相似,除了咳嗽以外還會有發燒、畏寒、夜間出汗、化膿性痰液或者是呼吸喘的症狀。有些病患在初期由於症狀與感冒極為相似,故即使有就醫亦不易被診斷出,醫生也可能僅針對症狀做些用藥的處理,但若是持續二、三週的咳嗽尤其是痰中帶有血絲時,就要更加小心,民眾在就醫時若能提供給醫生詳細的資料,就可以提供醫生在疾病的判別診斷上有所助益。
咳嗽咳不停怎麼辦?癌症早期通常以咳嗽為主要症狀,倘若身體出現了持續性惡化性的咳嗽,就醫時我們必須提供給醫生下列的資料:是否有抽煙?抽煙已多久了,每天抽多少煙?是否有肺結核病史?家族中是否有其他得到肺癌或肺部方面的疾病?最近咳嗽的情況或習慣的改變?已經咳多久了?咳出的痰看起來是什麼顏色?量的多寡?本身從事的工作(因有些職業關係長期會接觸到致癌物) ?是否有咳嗽以外的症狀(如骨頭痛、胸痛、呼吸喘)?是否有體重減輕?若能提供醫生上述的詳細資料,醫生除了開藥症狀處理以外,會再配合相關檢查,如X光片、驗痰、支氣管鏡、病理切片檢查、抽血…等等以做診斷的確定。


 
 
 
  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周虹


所謂食物過敏是指攝取可引起過敏之食物所引起的過敏症狀。症狀可出現在多種臟器,若呈現休克狀態即為過敏症。在食物過敏中有一種特殊的臨床症狀是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
1. 口腔過敏徵候群 口腔過敏徵候群(oral allergey syndrome:OAS)的特徵是:(1)因為引起過敏之食物接觸口腔黏膜而引起口腔的蕁麻疹,症狀多侷限於口腔和喉頭。(2)引起過敏的食物多為水果和蔬菜。(3)以花粉過敏及天然乳膠過敏患者合併此種疾病者頻率較高。
臨床症狀:
引起這種疾病的食物包括蘋果、桃子、哈密瓜、香蕉、鍔梨、奇異果、橘子、鳳梨、西瓜、芹菜等多種。食入這些新鮮水果時患者多在15分鐘之內口腔、唇、喉頭出現刺激感、發癢、腫脹、喉頭阻塞感等症狀,雖為口腔黏膜的接觸性蕁麻疹,但也會出現口腔以外皮膚的蕁麻疹、打噴嚏、流鼻水、消化道症狀,有的甚至會有低血壓、意識障礙等過敏性休克。
引起過敏的物質:
前面談到的水果蔬菜等植物性過敏原是引起口腔過敏徵候群的原因。一般認為這些過敏原和花粉、乳膠中的某些過敏原有共同的成分。白樺花粉症中許多患者食入蘋果果肉中的過敏原可出現口腔過敏徵候群。但也可見對桃子、櫻桃、李紫、梨等水果果肉過敏者。其它花粉過敏者也有類似報告。
植物過敏原間的交互反應:
白樺花粉症的主要過敏原是分子量17,000 dal的Betv和14,000 dal的Betv2,其中Betv1也是蘋果、櫻桃、杏、梨、芹菜、胡蘿蔔的主要過敏原。Betv2則是廣泛存在於植物中的過敏原,和哈密瓜、西瓜、蕃茄、橘子、香蕉引起的口腔過敏徵候群密切相關。至今已經鑑定的乳膠過敏原有13種,其中就包括profilin,lipidtransfer protein(脂傳送蛋白)也是蘋果等植物的主要過敏原。
這些植物共通的過敏原多屬於和防禦有關的蛋白質(pathgenesis related protein:PTR),即植物受到病毒和細菌感染、有害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壓力時所誘導產生的防禦性蛋白質。近年來外界環境壓力增加對植物界的影響,使共通抗原的PTR廣泛增加,花粉、水果、乳膠間的交互反應過敏原的產生變得更加容易。
診斷、治療與預防:
從問診中可容易推測因食入哪種食物而引起過敏。雖然可以從皮膚實驗和檢驗結果中得知對花粉和水果是否過敏,但無陽性反應時仍需要以新鮮食物和粗製的乳膠抗原做皮膚試驗。用患者血清預先和疑似有交互反應的過敏原作用,可以瞭解病人對不同過敏原的過敏反應是否因為不同過敏原之間的交互反應所引起。當確定對某種過敏原過敏時,應避免再食入的可能性。
節譯自MEDICO 2006, 37:25-27 作者:須甲松深


 
 
 
  低血糖的處理方法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發現自己低血糖的人,應立刻口含砂糖或葡萄糖,或者吃點糖果、蜂蜜乃至於喝糖分較高的果汁。
開車時出現低血糖症狀,務必停車吃點糖果等食物。而且若非必要,即使空腹感已經不嚴重,也應避免立刻上路,這時如果繼續開車,十分危險。最好是安靜休息一會兒,等症狀完全解除後再走。
通常服用砂糖十∼二十公克之後,十∼二十分鐘左右,症狀就可改善。若經過二十分鐘症狀仍未改善,就必須再服用砂糖十公克。若以上處理方式連續進行二到三次,狀況卻未改善,就必須立刻就醫。
另外,同時服用SU藥,胰島素與α葡萄糖支鏈抑制劑的人若出現低血糖,應攝取葡萄糖而非砂糖。
α葡萄糖支鏈抑制劑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飯後血糖值急速上升,因此,服用這種藥物的人即使口含砂糖,血糖值也不會提高,低血糖症狀也就無法改善。葡萄糖除了可以向藥局購買,許多運動飲料也含有這種成分。
低血糖症狀若置之不理,有時會導致生命危險。因此,身邊或家裡有糖尿病患者,若是常出現低血糖症狀,應事先了解低血糖相關的知識與處理方法。
特別是低血糖造成意識障礙時,患者自己多半無法自行解決問題。因此,持續接受糖尿病藥物療法的患者,應事先把低血糖時的狀況告訴周遭的人,以便有需要時大家能幫上忙。
若意識不清楚、進入昏睡狀態,只靠砂糖或葡萄糖無法改善症狀,就必須肌肉注射胰高血糖素(十毫升)。
可能出現昏迷或意識障礙等重度低血糖症狀的患者,最好事先經由醫師指示,購買升糖素注射液在家中備用,外出時隨身攜帶,家人也必須熟悉注射方法。
若注射移高血糖素之後五分鐘尚未恢復意識,就必須立刻送醫。此時若不緊急處理,患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小知識
膽固醇○2
  膽固醇有壞的膽固醇和好的膽固醇兩種,我想許多人都聽過這種說法。
  所謂好的膽固醇,是指高密度膽固醇,能將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回收進入肝臟處理。
  不好的膽固醇則是低密度膽固醇,血管中這種膽固醇量太大,可能阻塞血管,導致動脈硬化。
  不過,最近醫學研究顯示,低密度膽固醇其實也不是那麼惡劣,真正危害身體的是氧化的膽固醇。


 
 
 
  電氣神經燒灼術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
隨著經濟成長,近年來的工業國家勞動人口明顯增加,且脊椎退化性病變的案例遽增,而在這其中,下背痛向來是影響人們生活品質,降低生產力最常見也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據調查統計,超過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曾經經歷下背痛的困擾,並深受其害,門診中,常有病人抱怨腰背酸痛,並且嘗試很多方法都沒有用,甚至有人接受所謂民俗療法,不但疼痛沒有改善,還可能在操作不當下,發生肌肉組織燒傷,潰爛,或服用參雜類固醇等藥物,而有胃出血,腎衰竭等疾病問題產生,因此特別提醒民眾注意此病。
研究報導指出,引起慢性下背痛的諸多原因之一,大多是面關節所引起的面關節症候群(Facet Joint Syndrome),其主要症狀,為下背部出現深層鈍痛感,疼痛往往侷限於下背,頂多延伸至股骨關節,大腿,不會延伸至腳和小腿。患者在久站或久坐後,常覺得不舒服,即使是往後伸展,轉身都會感到疼痛,往往要門診病人做簡單的抬腿試驗,從患者的反應有無異狀,就可以區別是否為腰椎面關節症候群。
在影像學檢查方面,面關節症候群並無太明顯的病變,常常在X光片上,看不到有任何問題,頂多是出現腰椎關節退化現象,但是做核磁共振攝影(MRI),及電腦斷層攝影(CT),都不會看到任何病變;但是坐骨神經痛患者在X光片,CT,MRI檢查,卻可以很明顯看到椎間盤突出,並且神經受到壓迫情形。
目前各醫療先進國家紛紛採行介於標準手術(如Instrumentaion),及保守治療間的“神經燒灼術”(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在神經外科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診斷判斷下,能藉由自瑞典引進的最新高科技,高頻熱凝療法進行更精確有效的神經阻斷,達到疼痛解除或緩解的目的,其療效已在近日下背痛之疼痛治療裡獲得絕大多數臨床醫師的肯定與採用。
電氣神經燒灼術之優點
1。燒灼之位置及大小可由醫師控制,而不傷及其他健康組織。
2。病患於手術後,無須住院,可立即恢復工作及日常活動。
3。低合併症及副作用,治療效果可預期,安全性較高。
4。電氣神經燒灼術可以在原病灶進行燒灼。
5。經由神經阻斷後,病患可以積極參與復建計劃,強化肌肉機能。
手術適應症 1. 面關節症候群(Facet Joint Syndrome)。
2. 椎間盤退化引起的椎間盤症候群。
3. 肌膜炎(Myofacial Pain)。
手術方法
1. 以大小細如穿刺針的導管,在x光安全且明確的導引下,放入預估的定點,並經神經刺激的雙重確認後,對該神經加以阻斷。
2。手術中除非特殊需要,一般大多僅需局部麻醉。
3。手術時間因人而異,平均約需30~60分鐘。
注意事項
1. 本手術經建保給付,病人無須付費,除特殊衛材外。
2. 手術後背部會略感漲痛,約一週至兩週上述症狀即會消失,並且達到完全的療效。
3. 手術後沒有刀口,無需換藥。
4. 手術後醫師所開立的處方,請按時服用。
5. 本手術的成功率高達85%以上,(根據Jacksonville Medicine October 1998文獻,The role of Radiofrequency Facet Joint Denervation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唯有部分病患可能於六個月或一年後復發,但可再度施行熱凝療法,達到治療的目的。 6. 如需進一步說明,請洽負責醫師。


 
 
 
  銀髮族常見的脊椎問題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脊椎在老年人是病痛的主要來源之一,從平常的腰痠背痛,到骨折駝背,有時甚至只能臥病在床……如果能及早認識這些問題,養成預防的好習慣,就可以減少病痛的發生,輕輕鬆鬆的過日子。
大家所熟知的脊椎『長骨刺』,或『坐骨神經痛』,它是指脊椎關節間的退化性關節炎,在關節處骨骼邊緣多長出來不該長的小骨頭。如果骨刺長在脊柱前面,病人只會感到腰痠背痛,但是如果骨刺長在後面,就會使脊椎孔狹窄,加上老化的韌帶而壓迫到神經,會引起坐骨神經痛,或走路走不遠。 脊椎退化性關節炎除此之外,還會有脊椎滑脫或退化性脊柱側彎的現象,這時病人的症狀就不只是神經壓迫和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更會有脊柱不穩定的症狀。只要能注意平常的姿勢,避免提重物,或者在疼痛發作時按時藥物控制,腰痠背痛的程度多半能受到控制。可是如果一直忽略它,或已經有神經症狀的話,也就是腿痠腿麻,甚至沒力氣,那麼不動手術就不易減除症狀。
另一種常見的老年性脊椎疾患是骨質疏鬆而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這種骨折最常見的的位置在背後最隆起的地方,也就是胸椎和腰椎交接的部位。因為造成骨折的力道通常不大,很少會壓到神經,病人會背痛,站不久,如果沒有及早發現,骨折不容易癒合。除了疼痛持續之外,背會愈來愈駝,這時骨折演變成慢性,整個脊椎的位置會改變神經也可能被壓迫。及早發現的話,大部份病人不需要手術,穿上背架,骨頭也能長得很好。
脊椎是維持軀幹形態的重要構造,如果發生病變,除了站不久,走不遠,和腰痠背痛外,還會造成兩腿的障礙。脊椎的病變雖然影響很大,但是不難避免,只要平常能多注意自己的姿勢,不要做超過自己體能的活動,保持骨質不要流失太快而且切記要有適度的運動,遇到不適時及早就醫,這樣就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脊椎,人生也就不會變成黑白了。


 
 
 
  大陸再傳黑心粉絲   


  OHAYO特派記者
大陸黑心食品一籮筐!繼日前發現黑心醬油之後,連大陸知名的「龍口粉絲」,也傳出違法摻有工業用漂白劑,有害人體。醫師表示,這種俗稱「吊白塊」化學劑,添加在食品中被民眾食用,會分解出有劇毒的致癌物質,因此,民眾在選購米粉、冬粉等產品時,千萬不要挑選顏色過白的,小心添加了違法添加物。
冬天是吃火鍋的旺季,許多民眾喜歡搭配冬粉、粉絲,配上高湯,吃的過癮。不過,在享受美味的當前,可得當心暗藏的致癌物危機。
據調查發現,大陸山東出產的龍口粉絲,傳出被當局驗出含有毒化學物「甲醛次硫酸氫鈉」,引起消費者關注。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初步清查,發現台灣沒有直接進口。
醫師表示,俗稱「吊白塊」的甲醛亞硫酸鹽,是一種保鮮、防腐的化學劑,混合了福馬林、甲醛及亞硫酸鹽,常被不肖業者用來美化米粉、粉絲及水果的顏色,以增加賣相。,但食用後,會造成頭疼、嘔吐、呼吸困難或氣喘發作等症狀,長期攝取更會導致消化道癌症,對人體有嚴重的副作用。


 
 
 
  日本引發諾羅病毒大流行 感染腸胃炎者逾六萬人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在日本盛行的諾羅病毒,在當地造成傳染性腸胃炎病例,目前全日本病例數有急遽上升趨勢,根據最新在十一月下旬所作疫情調查發現,全日本三千家醫療機構累計已有六萬個病例,防疫專家擔心,有可能持續擴大、造成空前的大流行。
外電報導指出,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月前針對三千家醫療機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感染諾羅病毒 (Norovirus)所引起的腸胃炎患者總計約有六萬人,這是自從一九八一年以來,所進行該項調查得到最壞的紀錄。平均一家醫療機構有19.83人,這是去年同期(7.87人)的2.5倍,創下新高紀錄。
研究人員分析,患者增加速度太快,前所未有,如果再持續下去,可能會演變成空前的大流行,因此呼籲民眾平日要養成用肥皂等清潔劑洗手的習慣,慎防受病毒感染。
根據調查的結果,按地區分,病例數最多的地區分次為富山、群馬、三重、福井、宮崎、山口、大分、埼玉等縣市。超過全日本平均值的大多位於西日本地區,目前,日本中部、關東地區的患者人數也有增加的趨勢。當局呼籲,近期應減少食用生蠔等生冷食物。


 
 
 
  流感首例死亡病例 竟是大學生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衛生署疾管局公告,今年首例因流行性感冒而致死的病例,是一位設籍在彰化、目前居住在高雄就學的大學生。對此,彰化縣衛生局在接獲通報後,已即刻前往死者住家與社區進行監控,初步認定疫情並沒有擴散跡象。
天氣明顯轉涼,流行性感冒病例數也明顯增加,衛生署雖積極推動流感疫苗施打,但受暖冬影響,今年接種不如預期。值得一提的是,高危險群是以小孩和老人為主,但首例致死病例,竟是一名大學生。
根據疾管局公告,今年第一例流行感冒重症死亡病例,是一名設籍彰化縣、長期在高雄就學的十八歲男大學生。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上週接獲通報後,就立即派員前往案主的住家與社區進行監控,因為流行感冒的盛行有區域性,因這名大學生感染與發病都在高雄,其家人並沒有接觸史,因而初步並沒有發現疫情有在彰化擴散的跡象。


 
 
 
  磺胺類藥物減肥 竟導致近視惡化  


  OHAYO特派記者
不論是減肥藥也好、壯陽藥也好,越來越多的藥物機轉,都是利用其副作用來達成預期的效果。尤其是減肥藥,有些診所開出的減肥藥,是一種可以抑制食慾的抗癲癇藥物,但才服用5天之後,即出現眼壓升高,患者的近視度數更惡化到900度,原來,藥物中含有磺胺類成分,才導致可怕的副作用。
醫師指出,抗癲癇的藥物因可抑制食慾,有民眾用以減肥;而有些醫師則利用這種副作用,開給想要減肥的患者服用。不過,一位才吃第5天的患者,就因近視急速加深,視力模糊,嚇的趕緊停藥求診。
三總眼科醫師呂大文指出,這位患者的情況較極端,近視度數增加到900度,在臨床上,一般服用磺胺類藥物,會有增加二百、三百多度的近視,但如此飆高者並不多見。因此,如果體質會對磺胺類藥物過敏時,應特別小心。
醫師指出,磺胺類成分的藥物,會抑制食慾,適當服用的話還能抗眼壓、治青光眼,但藥物警告標語上標明,吃多了會有眼睛異常的副作用,甚至還有昏倒的可能。臨床上,如出現眼睛癢、喉嚨癢,嘴唇也又乾又腫時,就可能是對磺胺類藥物過敏。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職業與肺癌的關係


職業與肺癌的關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社會變遷的結果,科技產業不斷的進步,對社會所帶來的,除了生活便利性的增加,亦帶來了不少負面的東西。大量工廠設立的結果,產生了許多以前農業社會中所沒有的有害物質,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莫大的威脅。尤其是許多職場中產生的有毒化學氣體,在長期吸入肺內後,使肺部細胞發產生不正常的情況相對的增加,以下是常見的職業場所中產生的化學產物與肺癌的關係。
※ 石棉:是一種很好的絕緣體,營造業最常使用,石棉會造成肺部纖維化病變,罹患石棉所導致的肺部疾病(石棉塵肺症)病患有1/3-1/9的機會會轉變成肺癌。他們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潛伏期10-25年,若加上抽煙的危險因子,則發生肺癌的機率更高。石棉引發的肺癌以鱗狀細胞癌及腺癌較常見。會接觸到石棉的工人有:水泥工人、做地板或防火衣物的製造業、做煞車片或離合器的工人, ※ 礦工:因開礦時產生的粉塵含有游離二氧化矽﹝SiO2﹞而導致肺部之纖維化失去彈性,若粉塵中含鐵、鉛等其他物質,也會因鐵、鉛對人體毒性的不同而有不同大小之危害。礦工發生肺癌的比率是一般人的20-50倍。
※ 鉻的加工、生產、使用者:因吸入鉻酸鹽微粒可能引起肺部刺激作用導致肺癌的發生。台灣的電鍍工廠以鍍鉻最常見,長期從事的工作者容易會有上呼吸道及肺癌發生。此類工作者肺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5-25倍。
※ 鎳的溶鍊、加工:因長期吸入含鎳的產物二氯甲基醚後導致肺癌的發生。
※ 煉油業、製造砷的工業:肺癌的發病率比一般的民眾高,尤其是粉劑的製造者(含砷的殺蟲劑)肺癌發生的比率為一般人的6-7倍。 除上述的職業與肺癌有關外,其它也會產生有害氣體如:芥子氣、異丙油、二氧甲醚、煙草的加熱產物,皆與肺癌有一定的關係在。一般建議在上述工作的工作人員,能每6個月做一次胸部的X光檢查及痰液的細胞學檢查,並建議戒菸,加強工作場所的防護設施及工作人員的防護知識,以減少罹病的機會。


 
 
 
  肺部疾病與肺癌間的恩怨情仇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有研究報告指出,部分肺疾病的患者得到肺癌的機會比較高,因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功能較差,對於吸入的致癌物質不易排出,長期留滯在體內的結果,易會使細胞變性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肺結核與肺癌的相關性 最近幾年來醫界明顯發現到,肺結核的病患有明顯增加的現象,而這些肺結核的病患同時合併有肺癌者亦不在少數。究竟肺結核病患與肺癌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前面已有提到,因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功能較差,易使致癌物質留滯體內不易排出,長期下來,易使細胞變性成癌,此外,肺結核在痊癒的過程需花上數個月的時間形成纖維化疤痕來癒合,此過程會產生細胞生長因子的分泌,導致細胞變性的產生。雖說肺結核的病患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產生,但肺癌的病患亦容易受到肺結核的感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呢?那是因為肺癌的病患治療的副作用,會使患者的抵抗力變弱,使肺結核容易感染或復發。 ※其它的肺部疾病與肺癌間也有相關性嗎?有些肺部疾病的患者,因肺部細胞已造成實質上的變化,細胞變化的結果再加上一些致癌物質的入侵,如抽煙、空氣污染中汽車所排出燃燒不完全的氣體,或工作環境中接觸到物質如:矽、石棉、鎳、鉻…..等等,相對的使細胞發生惡性變化的機會相對提高,因此也要小心罹患肺癌的可能。
癌症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健康的殺手,而肺癌又是在癌症死亡原因排名前面1-2名,雖癌症的預防實屬困難,如何讓疾病被早期診斷出來,是目前國人相當重要的課題,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與醫生保持聯絡,多一份小心就是對自己多保障。


 
 
 
  其他主要併發症(2)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感染症
高血糖狀態持續時,白血球作用能力下降,黴菌與細菌等病菌就容易對身體造成感染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注意、防範肺炎、支氣管炎、腸炎、皮膚感染症和膽囊炎等感染症。
糖尿病患者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罹患一般健康人不易罹患的MRSA(甲氧西林耐性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症)、真菌症和結核病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好血糖控制與清潔衛生工作。
骨減少症
所謂骨減少症,是骨骼密度降低的症狀。
骨骼密度降低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骨質疏鬆症。最常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是停經後女性,糖尿病所導致骨骼減少症則與年齡高低、男女差別無關。
糖尿病多半會導致骨骼密度降低。雖然醫學研究還無法完全了解糖尿病致使骨骼密度降低的原因與機制,但血糖值控制明顯不佳的患者,骨骼密度會愈低。
所以,進行糖尿病疾病管理時,患者也必須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等可成為骨骼原料的營養素,以減少骨減少症的問題。
骨減少症的預防與治療
骨減少症的預防
●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必須適度限制食物攝取量。
●保持散步等運動習慣,適度地曬太陽。
●攝取含有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的食品。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方面,有的醫師會開立抑鈣素、異黃酮、維生素K2等活性劑維生素D劑處方。
●什麼是抑鈣素
 這是一種可抑制骨骼溶出鈣質的藥劑,讓骨骼蓄積鈣質。
●什麼是異黃酮
這是可刺激提高雌激素這種女性賀爾蒙,刺激骨骼蓄積鈣質相關賀爾蒙分泌的藥物。
●維生素K2
這是具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維生素,可促使身體形成必要的蛋白質製造骨骼。


 
 
 
  認識腦中風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神經內科/翁竣德主任
中風在國內是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據統計全台灣每年因中風而死亡的病人約有一萬肆千人到一萬五千人之間,佔全部死亡人口的百分之十六,這個比率比美國、日本高出甚多。而台灣中風死亡率會這麼高的原因為1.中風的病人數目多2.死亡率高的中風多如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3.病人沒得到好的照顧。據統計台灣每年中風的病人約有七萬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係再發的病人。
如果一個人突然一側肢體無力大家都知道那是中風,但有許多情況扔可能是中風卻被忽略或誤診。通常有下列症狀即可能是中風例如突然意識模糊、口齒不清、嘴角歪斜、視覺雙影、突然眩暈步態不穩、視力變差或突然吞嚥困難等。有上列症狀應趕快求醫治療。
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出血性腦中風,另一類為梗塞性中風。梗塞性中風又區分為血栓性中風、栓塞性中風、空洞性梗塞及暫時性腦缺血等。
出血性中風則主要分為腦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腦內出血最常見的位子為被殼、視丘、橋腦、小腦及皮質下出血。腦內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原因為高血壓,而蜘蛛膜下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頭部外傷及血管瘤破裂。在不同位置的中風便產生不同的症狀,有的只是感覺方面的症狀,有的則會四肢無力,有的只有語言方面的問題,要看中風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診斷中風最重要的是病史及神經學檢查,通訊中風最顯著的是病人突然發生變化,例如突然一側無力等。通常如果詳細的詢問病史及仔細做神經學檢查,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風皆可得到診斷,再接著便是做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來證明自己的診斷。但有些中風,例如少數蜘蛛膜下出血即使做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仍無法診斷,在這種情況下便必需做腰椎穿刺才能證明或排除此種疾病。
中風往往會留下後遺症,有的甚至喪失生命,因此預防是最主要的工作。而中風的預防分為短期預防及長期預防兩種。短期預防方法為留意天氣的變化,天冷宜多加衣服,不酗酒,而且要控制情緒,有不少病人因一時生氣血壓上升而致腦出血,以前人所說的氣死人可能就屬於這一類。而長期的預防有下列幾點:
1. 控制血壓:
根據研究,有高血壓者中風的比例是沒有高血壓者的6倍,而且不管是收縮期或是舒張期,高血壓皆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2. 治療心臟病:
心臟病是繼高齡及高血壓後的第三位腦中風危險因素,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病人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增加二到五倍,而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六倍。
3.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為正常人的二點五到三點一倍。
4. 曾經中風的病人或曾暫時腦缺血的病患一定要定期服藥,以減少再發的機會。中風病人中約有五分之一係再發的。
5. 避免飲食過量造成肥胖,避免刺激性食物,鹽及動物性脂肪以避免血脂肪過高。
6.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肪症或有偏頭痛的婦女應避免服用避孕藥,以免增加中風的機會。


 
 
 
  不用吃藥的減重妙計 培養正確的飲食方法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沈?萱醫師
談到肥胖與減重,這永遠是許多女性朋友又愛又怕的話題。其實肥胖除了部分來自於遺傳基因的影響,生活習慣和飲食行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門診遇到許多苦惱不堪的病人,試了許多種減肥方法和各種西式中式的藥後,花了數不盡的心力和金錢,最後還是回歸原點甚至停藥後復胖,體重比原先更增加,而且無論再怎麼節食也瘦不下來,怕影響到外在形象以及人際關係,於是只好跑來門診求助。
訂做專屬個人的減重計劃
  面對這樣的病人,首先第一步是要瞭解病人的家族史,排除一些肥胖相關的疾病以及遺傳因子的影響,第二步則是詢問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靜態式的休閒和坐辦公桌的工作方式當然會比較容易累積脂肪。第三步則是瞭解病人的減重動機,想要當模特兒的和想要減五公斤,讓自己走路不會喘的,當然目標和減重進度不一樣,瞭解病人的需求才能量身訂做一個專屬個人的減重計畫。
再過來是最關鍵的一步:藥物、飲食(代餐)、運動處方還是針灸?許多人會卡在這一步在診間考慮許久,因為藥物怕會有副作用,或是”傷肝””傷腎”。那運動呢?”一個禮拜三到五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話還沒說完,病人立刻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說:”醫師,我每天早上送完小孩後就去上班,等到下班時已經是晚上七點,疲累不堪只想吃完飯早早休息,哪來時間做這些”有氧運動”?”同理心想想,的確是的,似乎運動對於一些沒有家庭負擔又工作型態彈性的人來說,才能確實執行,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是。
所以以上種種因素以及門診經驗觀察下來,提供病人一種能方便食用且低熱量有飽足感的飲食方式,似乎對於現代人是一個不錯的減重選擇。然而市面上減重代餐林林總總,民眾常無所適從。目前由某藥廠引進的極低熱量VLCD醫學減重課程,是以代餐搭配行為治療的一種最新減重方式,一包只有 158大卡,沖泡即可食用,一天取代一餐到三餐不等。日前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委託三家醫學中心在台完成臨床試驗,平均三個月療程可減輕體重之10%,體脂率減少26%。顯著的成效讓此項全球知名的專業醫學減重課程正式進入台灣。
安全有效 免吃藥
此課程是專為中重度肥胖患者,提供一套結合醫療監督、飲食、運動與行為治療的完整減重計畫,協助肥胖患者有效減重,並改善血糖、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標。 適合對象包括肥胖( BMI 27),或過重(27>BMI>24)但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等危險因子,經評估需進行體重控制或改善健康狀況的族群。但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65歲以上老人、腸胃吸收障礙、甲狀腺機能異常、貧血患者、膽結石患者、手術患者、酗酒、酒精及藥物成癮者,則不建議使用。排除以上,VLCD減重課程對於一般想減重或有慢性病的病人來說,的確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效之免吃藥的健康改善方式。


 
 
 
  肚子越大 越不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衣食無憂,愛吃又懶得動,一些中年男各各「中廣」身材,看似福態,但卻可能暗藏健康隱憂。成大醫院指出,肚子越大,代表越不健康,其所造成的新陳代謝症候群,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最近一個公益衛教廣告,強調中年人應注意自己的腰圍,男性最好不要超過九十公分、女性則不要超過八十公分,加上感性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
成大醫師內科部醫師曾千慈指出,由於高血糖、高血壓及痛風有群聚現象,醫界曾歸因於胰島素抗性,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此症候群包括高血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值偏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命名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血壓、空腹血糖值、血清三酸甘油酯值、腰圍等數值偏高、血清高密度膽固醇值偏低,五項指標中只要有三項符合,就是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
曾千慈指出,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的比例都較高,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兩倍、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提高三倍至四倍,中風的風險提高二倍至三倍,糖尿病風險提高六倍以上。


 
 
 
  低荷爾蒙新療法 有助中年婦女走出更年期陰霾  


  OHAYO特派記者
女性更年期的治療,一直是中年婦女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尤其前陣子醫界對荷爾蒙療法有一些負面效應,讓許多中年婦女面對更年期障礙、束手無策。不過,醫界又有新療法了!而且,可大幅減低副作用。
醫師指出,更年期婦女常出現潮紅、失眠等不適症狀,但選擇新的荷爾蒙療法,不再有提高罹患乳癌的恐懼。國內醫界研究發現,倡導新觀念,透過「低治療年齡、劑量減半」等三低一高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荷爾蒙治療的罹癌風險與副作用,讓更年期婦女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而無後顧之憂。
婦女在停經後,更年期所帶來的後遺症,偶爾會出現潮紅、失眠、盜汗、情緒起伏大等不適症狀。但根據國外研究,接受雌激素、黃體素等荷爾蒙治療,每一萬人中罹患乳癌比率會增加八人,讓不少婦女視荷爾蒙療法為畏途。
不過,國內醫界提出新的因應對策。亞太更年期聯會會長、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黃國恩表示,依據高雄長庚醫院2002年至今,針對三萬名、使用荷爾蒙療法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更年期病人,進行追蹤發現,使用低劑量荷爾蒙療法,並不會增加病人罹患乳癌的機率,且副作用也小。
黃國恩指出,如果婦女在停經後,隨即開始接受新療法,服用最低有效劑量的雌激素、黃體素,對於改善症狀十分有效,尤其是停經後快速流失的骨質問題,他強調,在「低劑量、低風險使用年限、低治療年齡、高度個人化」的「三低一高」治療新趨勢,所獲得的效益比風險大,呼籲更年期婦女勿因噎廢食。
所謂「低劑量荷爾蒙療法」,是指把女性荷爾蒙由現行療法的0.625毫克,降為0.45或0.3毫克;把黃體素由5或2.5毫克,降為1.5毫克。


 
 
 
  多數學童愛吃零嘴 但對食品標示不注意  


  OHAYO特派記者
小學生愛吃零嘴,在所難免!但根據一項調查,國小學童在選購零食時,鮮少會閱讀產品標示。這項由衛生署舉辦「健康飲食觀念隨堂考」活動,發現只有半數學童在選購時,會注意標示內容,尤其能夠正確閱讀營養標示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顯示學童對營養標示的重視程度不足。
衛生署最近針對五百多位國小學童進行一場「健康飲食Happy購隨堂考」,從問券結果得知學童飲食採購習慣。根據調查結果,雖有高達9成8學童知道食品包裝上有營養標示,但卻只有5成的學童在採購買時會注意標示內容。且只有3成7的人購買食品時會正確閱讀標示。
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調查發現,學童在蔬果攝取上明顯不夠,有半數以上不喜歡吃蔬果,儘管家長與老師不斷宣導,高油脂的炸雞等油炸食品、零食以及珍奶、可樂等高糖份含糖飲料,仍是學童的最愛。


 
 
 
  吃生魚片感染食肉菌 一香港女子肌肉壞死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香港一位消費者,在吃下生蝦、生魚片後,出現急性發燒及發冷現象,並導致左臂腫瘀潰爛,經手術緊急切除壞死肌肉,才保住性命。
經醫院進行化驗,證實這名患者是感染致命性的創傷弧菌(俗稱食肉菌),且非經由傷口感染,而是「病從口入」造成感染。
據了解,香港這名年約二十五歲的女性,疑因吃下被食肉菌感染的生魚片而遭感染,並送往香港瑪嘉烈醫院急救。院方表示,一名二十五歲女病人於七日因發燒入院,經組織化驗後證實,患者是感染到創傷弧菌。
而這位患者因感染食肉而造成壞死性筋膜炎。但因食用生海產而感染的,在香港還是近年來頭一例。
根據外電報導指出,這名女病人是在香港一家泰國餐廳,吃下生蝦、生魚片,隔天醒來就發現左上臂腫痛、紅腫瘀黑,還起了很多小水泡。


   為什麼會得肺癌?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生 何明霖 審閱
近年來肺癌已成為國內十大死亡原因之一,約70-80%肺癌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屬晚期,癌細胞可能已轉移至其他部位,所以在治療上要完全消滅癌細胞就不是相當簡單的事了。肺癌通常是指『支氣管原發性癌』也就是支氣管細胞有不正常的分化現象,分化不正常的型態有表皮樣、腺樣、或未分化細胞組成的腫瘤。引發肺癌之因,目前尚未十分確定,有些專家研究指出可能有內在及外在因素存在,內在與基因遺傳有關,而外在因素則與抽煙、空氣污染、烹調時的油煙污染、職業關係、本身存有部分肺部疾病如肺結核、飲食狀況(食入過多的高脂肪食物)…等等。
雖然肺癌主因目前不十分清楚,但有部分研究報告顯示;抽煙的人,體內游離自由基增加,使老化速度加快,癌症病變速度也加快,而雪茄又比一般香煙機率更高;而烹調時的油煙污染亦會增加罹患肺癌的機會,長期暴露在廚房油煙,患肺癌的危險性則相對提高。有研究顯示,長期在廚房烹煮,卻無裝置抽油煙機的婦女,罹患肺癌是健康婦女的三-五倍。另外有些肺部疾病的病患,因肺部功能比較差,容易使吸入的致癌物留滯體內;或肺部疾病在修復的過程中會有細胞生長因子分泌,易使細胞變性成癌細胞;而有些工作(如礦工)造成的肺部疾病,如矽肺症,原因為矽會使肺部的抵抗力變弱,再加上矽本身即是一種致癌物,雙重原因下,產生細胞變性的機會就會增加。雖然肺癌的主因尚未十分明確,但可以確定的是遠離香煙、不吸煙就可降低得到肺癌的比率。看了以上的內容,各位癮君子您是否要歇歇口了呢?


 
 
 
  其他主要併發症(1)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惡化之後,患者全身會出現各種併發症。
至少會有異常感覺,千萬不可放著不理,應立刻就醫接受正確治療。
高血壓
高血壓狀態長期持續時,容易造成臟器血管變脆以及動脈硬化的問題。
若要改善高血壓,患者必須觀察並反省是否有生活習慣和生活模式不當的問題,然後加以改正。
首先必須控制飲食,每日鹽分攝取量不可超過七公克,並且避免飲酒,減少膽固醇與飽和脂肪酸攝取量。
此外,患者應避免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並且實施戒煙,進行有助於減肥的有氧運動。
動脈硬化
常有肥胖問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體質的關係,使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因而出現胰島素抵抗性。
在此情況下,為了保持正常血糖值,身體會分泌更多胰島素。胰島素除了能降低血糖,還會刺激體內合成脂肪,因此容易造成動脈硬化。也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出現動脈硬化併發症。
另外,高血糖容易造成血液內部氧化物質增加,膽固醇等脂質更容易氧化,氧化的脂質則比正常脂質更容易造成動脈硬化。
壞疽
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這種併發症時,患者末端神經感覺麻痺,就可能出現無法感覺到小傷口的狀況。
若置之不理而讓細菌進入傷口,可能造成壞疽。這部分問題多半出現在足部。
此外,糖尿病動脈硬化病變時,腳尖等部位無法得到足夠氧氣,患者步行時會有疼痛感,可能演變成為壞疽。
腳部疼痛會讓糖尿病患者實施運動療法時相當不便,運動療法效果不佳則惡性循環造成糖尿病惡化。
小知識
血壓
所謂血壓,就是血流過程中對血管造成的壓力。
換言之,心臟博動而將血液送出,血液進入動脈就會對動脈造成壓力。
血壓值一般而言會和心臟的博動連動。心臟收縮時的血壓值稱為收縮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值稱為舒張壓。
血壓值一般用水銀柱高度(mmHg)表示。


 
 
 
  診斷子宮頸癌的利器-葡萄糖正子掃描(FDGPET)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核子醫學科 馬士雅醫師
子宮頸癌是全球常見的女性癌症,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因為推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是我國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對於子宮頸癌,成功的治療有賴於事先掌握正確的診斷分期與腫瘤轉移的資訊,其中淋巴結與遠端臟器的轉移是決定癌症治療預後的重要依據。目前一般傳統使用電腦斷層(CT)檢查淋巴結是否受到癌症細胞的侵犯,CT診斷的標準是以淋巴結大小作為判讀的標準,但研究顯示淋巴結大小絕非可靠的診斷依據。 CT的判讀是以解剖影像顯示器官組織的結構變化,藉由正常與病變組織結構不同,以診斷出可能的癌症病灶,然而對於某些惡性腫瘤和良性病灶(如開刀或是放射治療後造成的組織壞死或肉芽組織等),常因具有類似的結構變化在CT上無法分辨病灶為良性或是惡性。
PPT結合CT提高腫瘤的診斷率
如何在器官組織有細微變化時,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藉由「正子掃描 (PET)」所提供的功能性影像檢查,偵測出癌症的所在位置。
PET採用正子葡萄糖 (FDG)作為追蹤劑,因為惡性的腫瘤細胞比正常的細胞代謝速度高出許多,所以惡性腫瘤細胞會吸收大量的FDG作為能量代謝的來源,經由PET全身掃描(從頭部至大腿上半部)找出惡性腫瘤的位置,對淋巴結轉移、遠端轉移與腫瘤復發的診斷,較傳統的CT掃描以局部結構性的影像更精確,根據研究顯示,PET的診斷率比CT高出兩成。
另外子宮頸癌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常以血清腫瘤指數(例如SCC或是CEA)定期追蹤病況,在某些病患會出現血清腫瘤指數不正常升高,但是傳統影像學檢查卻找不到腫瘤位置的情形,研究顯示這些病患中最後證實有癌症復發的病例,其中竟有高達94%可藉由PET檢查出腫瘤的位置。而目前最新的科技是將PET結合CT,以最新的技術將這兩種影像作融合定位,前者用以定性(偵測腫瘤細胞的活性)、後者用以定位(確定腫瘤細胞的位置),同時結合兩項檢查的優點提高腫瘤的診斷。
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
與癌症的作戰是一輩子的戰爭,癌症在初步治療之後隨時有復發的可能,密切監督治療的效果,搜尋復發或轉移的腫瘤,在第一時間將它撲殺殆盡才能根治癌症。所以PET 可協助臨床醫師作精確的評估,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以降低癌症的復發與死亡率。雖然目前國內全民健康保險對於 PET 應用在子宮頸癌尚未給付,病患仍需自費接受檢查,不過PET所帶來更正確的資訊,以便醫師作最恰當的治療,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雙眼皮手術,一定要開眼頭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 整形外科 曾鼎昌醫師
東方人的臉孔中,什麼樣的手術最可以讓我們變的更美麗呢?答案是「雙眼皮手術」,因為雙眼皮手術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勝過千言萬語,得身邊好人緣。
一般來說,小眼睛或是單眼皮眼睛的人,容易會給人有愛睡覺、泡泡眼…的感覺,可是現在的化妝技術十分流行,若愛美的女士們可以學會眼中技巧也是可以改善單眼美女的困擾,不過呢!如果想要一勞永逸的擁有閃閃動人的雙眸,可以考慮進行「雙眼皮」手術。
在談到雙眼皮手術之前,一定要讓大家了解所謂時下流行的「開眼頭」手術,開眼頭可以增加眼睛跨擴大的視覺效果。所謂「開眼頭手術」就是將多數東方人在眼頭上會有一層皮摺,蓋住眼睛,看不見肉阜,使得眼睛有又小又短小,所以開眼頭手術就是將眼頭內多餘的肌肉切除,往上拉線固定,就會有眼睛放大的效果。因此「開眼頭」能讓眼頭水平增加長度1-2公分,而覺得眼睛變大。
前陣子日本藝人「濱崎步」的被謠傳出動過開眼頭手術,讓很多人紛紛向醫師表示希望自己的眼睛可以讓濱崎步一樣美麗動人。不過站在整形醫師的立場來看,最好的整形成果,就是依據個人的眼睛構造、皮膚組織、眉毛高低、臉型…等條件多方考量與規劃,與病患討論出最適合她的形式,千萬不要一窩風的趕流行,這樣反而會讓自己的長相失去屬於自己的特色。
有些老式開眼頭手術法是以「W」式切開法,一定會有疤痕產生,不過現在大家不用擔心,現在整形外科有新式技術,讓醫師沿著眼頭內側骨頭把多餘的表皮肌肉切除固定,往上拉提即可,不會有疤痕的問題。與大家分享美麗的經驗與技術,希望可以幫助更多愛美的女性可以美麗動人一輩子。


 
 
 
  乳房專用磁振造影 精密防護婦女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深受婦女關心的乳癌,一直是女性朋友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但傳統乳癌篩檢,對過小的癌細胞難以掌握,往往喪失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契機。新一代的專用乳癌的核磁共振造影手術,可以精細掌握0.2公分的癌細胞,讓癌細胞無所遁形。
據了解,中山醫院率先引進乳房專用的磁振攝影,受檢者在注射顯影劑後,只須二十分鐘,即可發現0.2公分以下的乳癌,準確度達九九%,成為乳癌早期篩檢及術後追蹤的一大利器。
中山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李瑞華指出,目前的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檢查,對早期乳癌的篩檢率約為五成,全身型磁振造影 (MRI)、正子攝影 (PET)雖能發現一公分以下的癌細胞,但是前者容易遺遺漏腋下淋巴腺的癌細胞轉移,後者最多只能找到0.3、0.4公分的腫瘤。
值得一提的是,乳房磁振造影(BreastMRI)可精密檢測乳房、胸腔及淋巴組織的影像,特別適合東方女性緻密的乳房,同時,受檢時也沒有乳房X光檢查時過度壓扁胸部所帶來的不適與疼痛。
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0.2公分以下的原位癌,尚未長出血管轉移出去,是乳癌早期篩檢的決勝點。對癌症預防醫學將是一大突破。


 
 
 
  輪狀病毒肆虐 小病童應避免脫水  


  OHAYO特派記者
入冬了,除了流感肆虐,幼兒輪狀病毒感染,也進入高峰期。醫師指出,輪狀病毒會引起小兒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如不緊急就醫,有可能脫水休克。對此,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任呂坤家醫師表示,病童會出現嚴重嘔吐、發燒及腹瀉,如拖延病情,有可能因脫水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或代謝性酸中毒等併發症,極少數嚴重的感染可能會危及生命,家長不得輕忽。
據了解,台中地區有一名剛滿週歲的男嬰,因嚴重嘔吐,吐到最後還會吐出一些含綠色膽汁,經被緊急送往澄清醫院小兒科急診,才知是因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現象,經糞便檢查,證實這名小病童是被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腸胃炎。
該院小兒科主任呂坤家表示,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約有一至二天的潛伏期,即會出現嚴重的嘔吐,反覆性的腹痛。隨著病程的進展,病童會陸續出現發燒及嚴重的腹瀉,多數的病童會出現明顯的脫水狀態。
罹患輪狀病毒引起的腸胃炎,如果沒有接受積極的輸液治療,則病童可能會因明顯的脫水而導致低血糖、低血鈉,或代謝性酸中毒進而發生抽搐或呼吸急促的併發症。一般來說,輪狀病毒大多侵襲二歲以下幼童,家長如遇家中小朋友上吐下瀉,千萬不可輕忽。


 
 
 
  今年流感重症多為年輕人   


  OHAYO特派記者
流感季節到來!累計目前為止,因感染流感而造成重症的病例已有三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重症患者竟都是十來歲的年輕人,其中一位彰化大學生已不幸病逝。對此,衛生署表示,以往流感高危險群多半集中在老年人及幼童,但今年反而是年輕人感染,值得大家注意。
衛生單位也指出,可能是免費流感疫苗接種,老人和幼童都已受到相當程度的保護,反而是年輕人易受流感威脅,如有需要,仍可自費接種。但接種過後約需兩週後才有保護力。
台灣已正式進入流感流行季,各醫療院所的門診流感病患有增多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例三起流感重症病患,竟都是十來歲的年輕人,其中一名因重症死亡的大學生只有十八歲,因感染B型流感,引發肺水腫、腎衰竭不治。可見得即使是年輕人,也不能輕忽流感的威脅。
衛生官員指出,雖然目前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只針對老人、幼童和罕見疾病等高危險群為優先,但一般人如有需要,仍可自費接種,以避免感染流感後,引發嚴重併發症。


 
 
 
  北市近五成米製品 違規添加防腐劑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北市市售米濕製品,經抽驗74件產品,竟有高達36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達48.6%,直逼一半。其中,抽查發現,不合格產品中又以散裝的濕米粉違規比例最高,六成三的散裝米粉都不合格,違規使用防腐劑。
台北市衛生局在九月至十一月,抽驗市售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等米濕製品,結果在抽驗的74件產品中,發現36件不符合規定。
根據衛生局的抽驗標準,抽驗項目包括是否含有過量的防腐劑、過氧化氫及硼砂等,結果發現不合格的製品,第一位為米粉,不合格率高達六成三;粄條不合格的比例為四成五,至於米苔目及粿糕,分別是四成五及 三成六。衛生局表示,主要不合格的原因,都是違法添加防腐劑。
衛生局指出,長期食用過量的防腐劑,會引發肝、腎方面的疾病,由於這次抽驗的產品當中,包裝的米濕製品合格率較高,建議消費者,可以多選擇包裝及標示完整的產品,至於防腐劑多為水溶性,建議烹調之前,可以先用水浸泡四十分鐘。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子宮頸癌的病理


子宮頸癌的病理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子宮頸癌的發生及發展有一演變過程,最初在子宮頸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交界的轉移區形成鱗狀上皮非典型增生。臨床上稱之為癌症前期,當誘發因素繼續存在的時候,它就會發展成原位癌,最後發展成侵襲癌。在臨床上子宮頸腺癌佔了子宮頸癌的4-5%;而鱗狀上皮細胞癌佔95%,其治療效果及預後都比子宮頸腺癌來得好。在早期的侵襲癌用肉眼難以辨認,有一點像子宮頸糜爛,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侵襲癌的現象,且呈現出四種不同的類型:
1. 糜爛型:用肉眼辨認,可見粗糙的顆粒狀增生,或表淺小潰瘍,接觸時易出血。
2. 外生型:又稱菜花型,不斷發展成凹禿不平菜花狀,質脆、易出血,表現出來的情況為陰道出血。
3.內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一開始發生於子宮頸內,向子宮頸深部組織浸潤,使得整個子宮頸肥大而變硬,甚至膨大而類似桶型。
4. 潰瘍形:外生或內生型再進一步的發展,癌細胞壞死脫落可行成凹陷性潰瘍,有時整個子宮頸口會變成空洞,像一個火山口。


 
 
 
  談高膽固醇血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 心臟血管科 陳志勇醫師
膽固醇到底是什麼?
膽固醇是一種像脂肪的物質,主要由肝臟所製造,通常身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機能。我們食物中也會攝取到膽固醇,尤其是動物性食品,過高的膽固醇是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膽固醇過高?
如果腸固醇過高,就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則定血中總膽固醇達240㎎/dc(毫克 分升)為過高,介於200至239㎎ dc則謂之邊緣型高血膽固醇,低於200㎎/dc則為較可接受的範圍。
如何維持正常的膽固醇?
1. 保持飲食清淡:
以下列出的高飽和脂肪食物應少吃,例如奶油、冰淇淋、固狀油類(牛油、豬油)、包括雞蛋、椰油或牛油製成的麵包或餅乾、五花肉、香腸、雞、鴨、動物內臟、炸薯條、蛋黃、魚卵、蟹黃等等。
2. 控制體重:
超過理想體重範圍,包括肥胖或過重者,常有膽固醇過高現象,最有效的減輕方法是「平衡能量......限制飲食加上運動」,原則上每天減少500 仟卡(即每週減少3500仟卡),大約可達到每週減輕體重0.5公斤效果。
3. 規則運動:
最好選擇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使用到大肌肉群,韻律性且運動量穩定之運動。運動頻率為每週3∼5次,運動時間為20∼60分鐘。
4. 持續戒菸:
由於吸菸本身即是冠狀動脈疾病強力的危險因子,所以必須確實戒菸,才能降低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


 
 
 
  中秋大“烤宴”健康烤肉餐 燒烤肉類前,先以佐料醃過除了入味、防癌 也可大幅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營養師 陳香吟主任
賞月、烤肉、品嚐月餅、柚子是中秋節最常有的活動,若烤肉不當,可能引發致癌物,危及身體健康,要如何烤肉才能吃得健康又避免致癌呢?以下提供一些烤肉注意事項避免致癌物的產生。
首先說明的是,烤肉之所以會有致癌物,是因為食物烹調不當,所以烤肉首忌烤焦,因為肉類烤焦,會產生自由基亞硝胺或其他聚合物等致癌物質。預防之道是,使用錫箔紙將食物包起來,烤到半熟時再打開,塗上烤肉醬再烤,並避免烤焦。最重要的是,適度烤熟,因為不烤熟的肉類,細菌不易殺死。
其次是,燒烤過程中,肉類的油脂易滴入炭中,在高溫下裂解,與炭火化合作用形成毒性致癌物「多環芳烴」,再隨燻煙進入肉中。預防方法是用瘦肉來烤,另也可預先加工醃製,燒烤肉類前,先以佐料醃過,除了入味、防癌,也可大幅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
而高溫也易使蛋白質、氨基酸裂解,產生胺類衍生物,可以把食物放在鍋中烤,減少食物與煙、火焰直接接觸的機會,或者將烤架抬高,低溫慢烤,也都可以避免致癌物質的形成。
對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取主食類、減少肉類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選擇低熱量飲料。對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減少鹽份攝取,如烤肉醬、沙茶醬,以免造成負擔。
溫馨提醒大家香腸不宜和乳酸飲料同時飲用,因為香腸、火腿等食物在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硝酸鹽,而乳酸飲料、優酪乳含有乳酸菌,同時食用易產生致癌物,最好隔一至二小時才食用。


 
 
 
  中醫面膜DIY 物美價廉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民眾愛美的天性,各類面膜賣翻天,敷臉已經成一種「全民運動」。根據業者規劃,連中藥師也搬出明清時代宮廷仕女使用的面膜藥單,讓民眾參考DIY,醫師指出,這種藥材在中藥舖都買得到,買來後自行調配,不僅沒有西藥的副作用,而且便宜。
面膜可以去斑?有許多消費者開始使用藥性溫和的中藥材來敷臉。桃園縣衛生局宣導縣民健康概念,除了提供藥政、醫政,疾病預防的觀念,對食品、保健等問題,也都設有專區。
此外,衛生局就請來中藥師教民眾DIY調製美白面膜,利用白芷、綠豆、白芨等藥材,請中藥舖磨成細粉,再加上白開水,就是一份具有療效的面膜產品,而且平均每一份只要花費30元。
中藥師解釋,這套美白面膜藥單,在明清時代就有仕女使用,尤其中藥材沒有西藥的副作用,加上藥材隨手可得,可以達到預防衰老,滋潤皮膚的正面效果。


 
 
 
  西藏民俗療法火療 去濕療效頗佳  


  OHAYO特派記者
最近從西藏引進一種另類療法「火療」,這種被稱為「第三大醫學」的療法,悄悄進入嘉義市。學習火療一年多的推拿師陳震奇表示,「火療」顧名思義,就是以火來進行治療,而「藏御火療」法屬於西藏藥學的一部份;因而被稱為「第三大醫學」。
所謂「火療」,並不是直接用火直接在患者身上亂燒,而是先將浸泡過「紅景天」、「藏紅花」等中藥材的藥條和穴位貼,沿著筋絡和穴位,放在肌膚上;先以乾毛巾覆蓋在患處,再以濕毛巾覆蓋,並於濕毛巾上,澆淋上適當的酒精與中藥混合燃劑,隨後點火引燃。
據指出,火的熱氣透過毛巾,會使人體的毛細孔張開,帶出寒氣風濕,也能讓藥氣進入人體,活絡筋骨。一般來說,一次點火的時間,大約是二十到三十秒,視個人對於熱的承受度而定;此後,每間隔二到三分鐘之後,再點一次火,每次療程要點四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藏御火療」法,多用於背部、小腹、腿部,也可以用在頭頂;由於熱度易對心臟造成太大負荷,因此很少用在胸部。


 
 
 
  嬰幼兒輪狀病毒 有口服疫苗可供預防  


  OHAYO特派記者
冬天是小兒感染輪狀病毒的好發期,根據統計,每年都有上萬名病童感染,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耗費。不過,為避免嬰兒感染有致命風險,目前有自費疫苗可以施打,但費用須六千元,可供民眾多一種選擇。
根據統計,五歲以下小朋友,都曾有至少一次的發病經驗,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有脫水、更甚還會有生命危險,醫師提醒,家長不要輕忽嬰幼兒輪狀感染問題,新生兒出生2到6個月內,適時接受疫苗,可以有效減輕症狀並防止住院。
根據醫界統計,台灣每3名罹患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中,就有一人是因輪狀病毒感染。
而在預防方面,幼兒在出生2個月到6個月內,有口服疫苗有供保護,能夠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6個月到2歲的高峰期時,獲得絕佳的保護力,並可防止90%的住院並減少70%症狀。但輪狀病毒的口服疫苗,目前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家長自費支付新台幣約5、6千元。


 
 
 
  小兒輪狀病毒感染 每年逾萬人住院  


  OHAYO特派記者
冬季是幼兒急性腸胃炎好發期,但這類小兒急性腸胃炎,大多是輪狀病毒作祟。台大醫院公布最新「輪狀病毒影響力」調查報告,發現在小兒急性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是最主要病因,每年有上萬名小朋友因而上吐下瀉,不僅住院不適,還造成大量健保支出。
根據這項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每年約有十六至五十四萬人,是因輪狀病毒就診,其中約三千至一萬人因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而住院醫治,影響所及,每年醫療費用支出高達新台幣三至十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更是主要病因。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幼兒在五歲之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的輪狀病毒,其中約有兩成會出現嚴重症狀,每一年都有近萬名的幼兒,因為拉肚子拉不停、劇烈嘔吐而住院。
醫師指出,輪狀病毒好發流行期是在每年的十一月至隔年三月,其主要症狀為: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者可能併發脫水、休克,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家長輕忽不得。


 
職業與肺癌的關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社會變遷的結果,科技產業不斷的進步,對社會所帶來的,除了生活便利性的增加,亦帶來了不少負面的東西。大量工廠設立的結果,產生了許多以前農業社會中所沒有的有害物質,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了莫大的威脅。尤其是許多職場中產生的有毒化學氣體,在長期吸入肺內後,使肺部細胞發產生不正常的情況相對的增加,以下是常見的職業場所中產生的化學產物與肺癌的關係。
※ 石棉:是一種很好的絕緣體,營造業最常使用,石棉會造成肺部纖維化病變,罹患石棉所導致的肺部疾病(石棉塵肺症)病患有1/3-1/9的機會會轉變成肺癌。他們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倍,潛伏期10-25年,若加上抽煙的危險因子,則發生肺癌的機率更高。石棉引發的肺癌以鱗狀細胞癌及腺癌較常見。會接觸到石棉的工人有:水泥工人、做地板或防火衣物的製造業、做煞車片或離合器的工人, ※ 礦工:因開礦時產生的粉塵含有游離二氧化矽﹝SiO2﹞而導致肺部之纖維化失去彈性,若粉塵中含鐵、鉛等其他物質,也會因鐵、鉛對人體毒性的不同而有不同大小之危害。礦工發生肺癌的比率是一般人的20-50倍。
※ 鉻的加工、生產、使用者:因吸入鉻酸鹽微粒可能引起肺部刺激作用導致肺癌的發生。台灣的電鍍工廠以鍍鉻最常見,長期從事的工作者容易會有上呼吸道及肺癌發生。此類工作者肺癌的發生率為一般人的5-25倍。
※ 鎳的溶鍊、加工:因長期吸入含鎳的產物二氯甲基醚後導致肺癌的發生。
※ 煉油業、製造砷的工業:肺癌的發病率比一般的民眾高,尤其是粉劑的製造者(含砷的殺蟲劑)肺癌發生的比率為一般人的6-7倍。 除上述的職業與肺癌有關外,其它也會產生有害氣體如:芥子氣、異丙油、二氧甲醚、煙草的加熱產物,皆與肺癌有一定的關係在。一般建議在上述工作的工作人員,能每6個月做一次胸部的X光檢查及痰液的細胞學檢查,並建議戒菸,加強工作場所的防護設施及工作人員的防護知識,以減少罹病的機會。


 
 
 
  肺部疾病與肺癌間的恩怨情仇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有研究報告指出,部分肺疾病的患者得到肺癌的機會比較高,因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功能較差,對於吸入的致癌物質不易排出,長期留滯在體內的結果,易會使細胞變性導致癌細胞的產生。 ※肺結核與肺癌的相關性 最近幾年來醫界明顯發現到,肺結核的病患有明顯增加的現象,而這些肺結核的病患同時合併有肺癌者亦不在少數。究竟肺結核病患與肺癌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前面已有提到,因肺部疾病患者,肺部功能較差,易使致癌物質留滯體內不易排出,長期下來,易使細胞變性成癌,此外,肺結核在痊癒的過程需花上數個月的時間形成纖維化疤痕來癒合,此過程會產生細胞生長因子的分泌,導致細胞變性的產生。雖說肺結核的病患有可能導致癌症的產生,但肺癌的病患亦容易受到肺結核的感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出現呢?那是因為肺癌的病患治療的副作用,會使患者的抵抗力變弱,使肺結核容易感染或復發。 ※其它的肺部疾病與肺癌間也有相關性嗎?有些肺部疾病的患者,因肺部細胞已造成實質上的變化,細胞變化的結果再加上一些致癌物質的入侵,如抽煙、空氣污染中汽車所排出燃燒不完全的氣體,或工作環境中接觸到物質如:矽、石棉、鎳、鉻…..等等,相對的使細胞發生惡性變化的機會相對提高,因此也要小心罹患肺癌的可能。
癌症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健康的殺手,而肺癌又是在癌症死亡原因排名前面1-2名,雖癌症的預防實屬困難,如何讓疾病被早期診斷出來,是目前國人相當重要的課題,隨時注意身體的變化,與醫生保持聯絡,多一份小心就是對自己多保障。


 
 
 
  其他主要併發症(2)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感染症
高血糖狀態持續時,白血球作用能力下降,黴菌與細菌等病菌就容易對身體造成感染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注意、防範肺炎、支氣管炎、腸炎、皮膚感染症和膽囊炎等感染症。
糖尿病患者身體免疫力下降,容易罹患一般健康人不易罹患的MRSA(甲氧西林耐性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症)、真菌症和結核病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做好血糖控制與清潔衛生工作。
骨減少症
所謂骨減少症,是骨骼密度降低的症狀。
骨骼密度降低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骨質疏鬆症。最常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是停經後女性,糖尿病所導致骨骼減少症則與年齡高低、男女差別無關。
糖尿病多半會導致骨骼密度降低。雖然醫學研究還無法完全了解糖尿病致使骨骼密度降低的原因與機制,但血糖值控制明顯不佳的患者,骨骼密度會愈低。
所以,進行糖尿病疾病管理時,患者也必須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等可成為骨骼原料的營養素,以減少骨減少症的問題。
骨減少症的預防與治療
骨減少症的預防
●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必須適度限制食物攝取量。
●保持散步等運動習慣,適度地曬太陽。
●攝取含有足夠鈣質與維生素D的食品。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方面,有的醫師會開立抑鈣素、異黃酮、維生素K2等活性劑維生素D劑處方。
●什麼是抑鈣素
 這是一種可抑制骨骼溶出鈣質的藥劑,讓骨骼蓄積鈣質。
●什麼是異黃酮
這是可刺激提高雌激素這種女性賀爾蒙,刺激骨骼蓄積鈣質相關賀爾蒙分泌的藥物。
●維生素K2
這是具有血液凝固作用的維生素,可促使身體形成必要的蛋白質製造骨骼。


 
 
 
  認識腦中風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神經內科/翁竣德主任
中風在國內是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據統計全台灣每年因中風而死亡的病人約有一萬肆千人到一萬五千人之間,佔全部死亡人口的百分之十六,這個比率比美國、日本高出甚多。而台灣中風死亡率會這麼高的原因為1.中風的病人數目多2.死亡率高的中風多如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3.病人沒得到好的照顧。據統計台灣每年中風的病人約有七萬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係再發的病人。
如果一個人突然一側肢體無力大家都知道那是中風,但有許多情況扔可能是中風卻被忽略或誤診。通常有下列症狀即可能是中風例如突然意識模糊、口齒不清、嘴角歪斜、視覺雙影、突然眩暈步態不穩、視力變差或突然吞嚥困難等。有上列症狀應趕快求醫治療。
中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出血性腦中風,另一類為梗塞性中風。梗塞性中風又區分為血栓性中風、栓塞性中風、空洞性梗塞及暫時性腦缺血等。
出血性中風則主要分為腦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腦內出血最常見的位子為被殼、視丘、橋腦、小腦及皮質下出血。腦內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原因為高血壓,而蜘蛛膜下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為頭部外傷及血管瘤破裂。在不同位置的中風便產生不同的症狀,有的只是感覺方面的症狀,有的則會四肢無力,有的只有語言方面的問題,要看中風的位置及大小而定。
診斷中風最重要的是病史及神經學檢查,通訊中風最顯著的是病人突然發生變化,例如突然一側無力等。通常如果詳細的詢問病史及仔細做神經學檢查,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風皆可得到診斷,再接著便是做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來證明自己的診斷。但有些中風,例如少數蜘蛛膜下出血即使做頭部電腦斷層掃瞄仍無法診斷,在這種情況下便必需做腰椎穿刺才能證明或排除此種疾病。
中風往往會留下後遺症,有的甚至喪失生命,因此預防是最主要的工作。而中風的預防分為短期預防及長期預防兩種。短期預防方法為留意天氣的變化,天冷宜多加衣服,不酗酒,而且要控制情緒,有不少病人因一時生氣血壓上升而致腦出血,以前人所說的氣死人可能就屬於這一類。而長期的預防有下列幾點:
1. 控制血壓:
根據研究,有高血壓者中風的比例是沒有高血壓者的6倍,而且不管是收縮期或是舒張期,高血壓皆是腦中風的危險因素。
2. 治療心臟病:
心臟病是繼高齡及高血壓後的第三位腦中風危險因素,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病人發生中風的危險性增加二到五倍,而心房纖維性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正常人的六倍。
3.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為正常人的二點五到三點一倍。
4. 曾經中風的病人或曾暫時腦缺血的病患一定要定期服藥,以減少再發的機會。中風病人中約有五分之一係再發的。
5. 避免飲食過量造成肥胖,避免刺激性食物,鹽及動物性脂肪以避免血脂肪過高。
6.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肪症或有偏頭痛的婦女應避免服用避孕藥,以免增加中風的機會。


 
 
 
  不用吃藥的減重妙計 培養正確的飲食方法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沈?萱醫師
談到肥胖與減重,這永遠是許多女性朋友又愛又怕的話題。其實肥胖除了部分來自於遺傳基因的影響,生活習慣和飲食行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門診遇到許多苦惱不堪的病人,試了許多種減肥方法和各種西式中式的藥後,花了數不盡的心力和金錢,最後還是回歸原點甚至停藥後復胖,體重比原先更增加,而且無論再怎麼節食也瘦不下來,怕影響到外在形象以及人際關係,於是只好跑來門診求助。
訂做專屬個人的減重計劃
  面對這樣的病人,首先第一步是要瞭解病人的家族史,排除一些肥胖相關的疾病以及遺傳因子的影響,第二步則是詢問生活習慣和工作型態,靜態式的休閒和坐辦公桌的工作方式當然會比較容易累積脂肪。第三步則是瞭解病人的減重動機,想要當模特兒的和想要減五公斤,讓自己走路不會喘的,當然目標和減重進度不一樣,瞭解病人的需求才能量身訂做一個專屬個人的減重計畫。
再過來是最關鍵的一步:藥物、飲食(代餐)、運動處方還是針灸?許多人會卡在這一步在診間考慮許久,因為藥物怕會有副作用,或是”傷肝””傷腎”。那運動呢?”一個禮拜三到五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心跳要達到130下…….”話還沒說完,病人立刻露出無可奈何的表情說:”醫師,我每天早上送完小孩後就去上班,等到下班時已經是晚上七點,疲累不堪只想吃完飯早早休息,哪來時間做這些”有氧運動”?”同理心想想,的確是的,似乎運動對於一些沒有家庭負擔又工作型態彈性的人來說,才能確實執行,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是。
所以以上種種因素以及門診經驗觀察下來,提供病人一種能方便食用且低熱量有飽足感的飲食方式,似乎對於現代人是一個不錯的減重選擇。然而市面上減重代餐林林總總,民眾常無所適從。目前由某藥廠引進的極低熱量VLCD醫學減重課程,是以代餐搭配行為治療的一種最新減重方式,一包只有 158大卡,沖泡即可食用,一天取代一餐到三餐不等。日前由台灣肥胖醫學會委託三家醫學中心在台完成臨床試驗,平均三個月療程可減輕體重之10%,體脂率減少26%。顯著的成效讓此項全球知名的專業醫學減重課程正式進入台灣。
安全有效 免吃藥
此課程是專為中重度肥胖患者,提供一套結合醫療監督、飲食、運動與行為治療的完整減重計畫,協助肥胖患者有效減重,並改善血糖、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標。 適合對象包括肥胖( BMI 27),或過重(27>BMI>24)但合併有高血脂、高血壓及心血管等危險因子,經評估需進行體重控制或改善健康狀況的族群。但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兒童、65歲以上老人、腸胃吸收障礙、甲狀腺機能異常、貧血患者、膽結石患者、手術患者、酗酒、酒精及藥物成癮者,則不建議使用。排除以上,VLCD減重課程對於一般想減重或有慢性病的病人來說,的確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又有效之免吃藥的健康改善方式。


 
 
 
  肚子越大 越不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衣食無憂,愛吃又懶得動,一些中年男各各「中廣」身材,看似福態,但卻可能暗藏健康隱憂。成大醫院指出,肚子越大,代表越不健康,其所造成的新陳代謝症候群,同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最近一個公益衛教廣告,強調中年人應注意自己的腰圍,男性最好不要超過九十公分、女性則不要超過八十公分,加上感性的配樂,令人印象深刻。
成大醫師內科部醫師曾千慈指出,由於高血糖、高血壓及痛風有群聚現象,醫界曾歸因於胰島素抗性,這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此症候群包括高血壓、葡萄糖耐受不良、高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值偏低,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命名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新陳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是血壓、空腹血糖值、血清三酸甘油酯值、腰圍等數值偏高、血清高密度膽固醇值偏低,五項指標中只要有三項符合,就是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
曾千慈指出,新陳代謝症候群患者,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及中風的比例都較高,患有新陳代謝症候群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提高兩倍、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提高三倍至四倍,中風的風險提高二倍至三倍,糖尿病風險提高六倍以上。


 
 
 
  低荷爾蒙新療法 有助中年婦女走出更年期陰霾  


  OHAYO特派記者
女性更年期的治療,一直是中年婦女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尤其前陣子醫界對荷爾蒙療法有一些負面效應,讓許多中年婦女面對更年期障礙、束手無策。不過,醫界又有新療法了!而且,可大幅減低副作用。
醫師指出,更年期婦女常出現潮紅、失眠等不適症狀,但選擇新的荷爾蒙療法,不再有提高罹患乳癌的恐懼。國內醫界研究發現,倡導新觀念,透過「低治療年齡、劑量減半」等三低一高的方式,能夠有效降低荷爾蒙治療的罹癌風險與副作用,讓更年期婦女的生活品質獲得改善而無後顧之憂。
婦女在停經後,更年期所帶來的後遺症,偶爾會出現潮紅、失眠、盜汗、情緒起伏大等不適症狀。但根據國外研究,接受雌激素、黃體素等荷爾蒙治療,每一萬人中罹患乳癌比率會增加八人,讓不少婦女視荷爾蒙療法為畏途。
不過,國內醫界提出新的因應對策。亞太更年期聯會會長、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黃國恩表示,依據高雄長庚醫院2002年至今,針對三萬名、使用荷爾蒙療法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更年期病人,進行追蹤發現,使用低劑量荷爾蒙療法,並不會增加病人罹患乳癌的機率,且副作用也小。
黃國恩指出,如果婦女在停經後,隨即開始接受新療法,服用最低有效劑量的雌激素、黃體素,對於改善症狀十分有效,尤其是停經後快速流失的骨質問題,他強調,在「低劑量、低風險使用年限、低治療年齡、高度個人化」的「三低一高」治療新趨勢,所獲得的效益比風險大,呼籲更年期婦女勿因噎廢食。
所謂「低劑量荷爾蒙療法」,是指把女性荷爾蒙由現行療法的0.625毫克,降為0.45或0.3毫克;把黃體素由5或2.5毫克,降為1.5毫克。


 
 
 
  多數學童愛吃零嘴 但對食品標示不注意  


  OHAYO特派記者
小學生愛吃零嘴,在所難免!但根據一項調查,國小學童在選購零食時,鮮少會閱讀產品標示。這項由衛生署舉辦「健康飲食觀念隨堂考」活動,發現只有半數學童在選購時,會注意標示內容,尤其能夠正確閱讀營養標示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顯示學童對營養標示的重視程度不足。
衛生署最近針對五百多位國小學童進行一場「健康飲食Happy購隨堂考」,從問券結果得知學童飲食採購習慣。根據調查結果,雖有高達9成8學童知道食品包裝上有營養標示,但卻只有5成的學童在採購買時會注意標示內容。且只有3成7的人購買食品時會正確閱讀標示。
對此,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表示,調查發現,學童在蔬果攝取上明顯不夠,有半數以上不喜歡吃蔬果,儘管家長與老師不斷宣導,高油脂的炸雞等油炸食品、零食以及珍奶、可樂等高糖份含糖飲料,仍是學童的最愛。


 
 
 
  吃生魚片感染食肉菌 一香港女子肌肉壞死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香港一位消費者,在吃下生蝦、生魚片後,出現急性發燒及發冷現象,並導致左臂腫瘀潰爛,經手術緊急切除壞死肌肉,才保住性命。
經醫院進行化驗,證實這名患者是感染致命性的創傷弧菌(俗稱食肉菌),且非經由傷口感染,而是「病從口入」造成感染。
據了解,香港這名年約二十五歲的女性,疑因吃下被食肉菌感染的生魚片而遭感染,並送往香港瑪嘉烈醫院急救。院方表示,一名二十五歲女病人於七日因發燒入院,經組織化驗後證實,患者是感染到創傷弧菌。
而這位患者因感染食肉而造成壞死性筋膜炎。但因食用生海產而感染的,在香港還是近年來頭一例。
根據外電報導指出,這名女病人是在香港一家泰國餐廳,吃下生蝦、生魚片,隔天醒來就發現左上臂腫痛、紅腫瘀黑,還起了很多小水泡。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子宮頸的癌症前期


子宮頸的癌症前期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通常指子宮頸表面有異常細胞的生長,在組織學上可分為三級CINⅠ、Ⅱ、Ⅲ、它是由其異常細胞所存在的層次而分。CIN簡單的說就是子宮頸癌症前期,它的細胞都只有在子宮頸的上皮,而無下層組織的侵犯。如能早期檢測出CIN的存在,就可以做一些較保守且療效十分好的治療。目前如果依據新的Bethesda system 的分類可分為三種程度,以下我們就來深入的了解一下吧:
一、 不典型鱗狀上皮(ASCUS):
當醫師抹片結果是ASUCS時,醫師可能會有下列不同的處置方式:1﹒選擇積極的治療,作進一步的檢查,如陰道鏡或切片或HPV的檢測。2﹒選擇保守的方式,密切的觀察,每三到六個月做一次抹片,直到變異不見。而不做任何治療。因為這種輕微的變異有可能會導致癌症前期而變成癌細胞。而這種子宮頸的早期改變最常發生在25-35歲之間的婦女,但其他的年齡層也有可能發生。
二、 低度的鱗狀上皮細胞損傷(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簡稱LGSIL ,CINⅠ):
是指出現大量的癌症前期的細胞,他們看起來和正常的細胞非常的不一樣。這些癌前細胞的變化僅包含子宮頸表面的細胞,它可能在幾個月或幾年間還不會癌化或是侵犯到更深層的子宮頸。當子宮頸陰道鏡及切片結果為CINⅠ的時候,醫師可能的處置有1﹒實施陰道鏡下的圓錐切片,因為CINⅠ病例中約有10%經圓錐切片檢查後診斷是high grade CIN,所以這樣做是最保險的。2﹒因為有時CINⅠ是會自行痊癒的,所以如果限於客觀環境無法實施陰道鏡,或病患年齡較輕,則可採密切追蹤方式,再三個月後重複做一次抹片來追蹤,但病患必須注意本身的配合度。 3.實施人類乳突病毒檢測,因為沒有HPV感染的CINⅠ較不會變成high grade CIN。
三、 高度的鱗狀上皮細胞損傷(High grade CIN):
有時被稱為嚴重的分化不良或是CINⅡ;CINⅢ,或是原位癌。1﹒如果是CINⅡ可以行局部治療,包括雷射部分氣化,治療性電圈部分切除和子宮頸錐狀切除。2﹒如果是CINⅢ時,可施行治療性的子宮頸錐形切除術,A.如果生育已完成的婦女,若有侵犯性子宮頸癌或合併其他婦科病灶,就須作子宮全切除。B.若是年輕婦女並有生育的要求,可再做一次子宮頸抹片與陰道鏡檢查與子宮頸內頸刮搔或是內頸抹片來確認是否有殘存的病變組織。 High grade CIN通常發生於30-40歲的婦女,但其他的年齡層也有可能發生。
一般來說,CINⅠ進展至CINⅡ約需六年,CINⅡ進展至到CINⅢ約須三年,CINⅢ轉變為子宮經癌約需一年的時間,所以如果婦女每年定期作子宮頸抹片,就有很多的機會可以監測到病變而作適當的治療,為了自己的健康,可在每年具有紀念價值的一天,定期去做抹片,愛自己也愛家人喔!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1)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血糖控制狀況惡化之後,糖尿病會更嚴重,甚至可能造成腎臟機能病變。一般而言,糖尿病發症超過十年,就很容易產生糖尿病性腎臟病變。
什麼是糖尿病性腎病變?
糖尿病惡化後,容易造成腎臟機能病變,出現蛋白質尿與尿毒症等症狀,稱為糖尿病性腎病變。
腎臟主要機能是過濾血液內部的老舊廢棄物,讓這些廢棄物隨尿液排出體外,維持血液乾淨狀態。
腎臟由許多稱為「絲球體」的微小血管集團與腎臟近曲小管這種小管子構成。
長期高血糖的人,絲球體內壓力一升高,就容易產生絲球體硬化症。
症狀繼續惡化,可能嚴重減弱腎臟的過濾機能,甚至幾乎無法發揮機能。
這種狀態稱為「腎功能不全」,進一步可能造成身體所需蛋白質被尿液排出體外、身體浮腫的腎硬變(腎病)症候群,以及廢棄物累積體內造成倦怠感等症狀的尿毒症等問題。
尿毒症嚴重時可能致命,最好在疾病惡化之前進行適度治療。
小知識
多發性神經病變
這是一種糖尿病性神經病變,主要原因是末梢神經幾乎左右對稱地從末端開始產生病變。其症狀是,兩腳腳尖疼痛、冷感,或者腳底有種如薄紙拉開的鈍麻感,然後從腳尖到膝蓋,從手指指尖到手肘,鈍麻感逐漸往身體中心部位擴散。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般認為主要是神經細胞內部過度蓄積山梨糖醇這種物質所致。
單一性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也就是只有部分神經病變。原因是,負責供給血液給神經的血管阻塞,血液無法被送進神經細胞。
其症狀是,顏面神經出現麻痺,臉部肌肉無法動彈,連眼皮都無法順利開閉,左右眼球動作無法一致,看到的物品都出現兩個影子。同時,嘴唇歪斜,講話變得不清楚。


 
 
 
  秋冬保濕vs玻尿酸美容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皮膚科 劉昭宏醫師
秋冬季節皮膚比較乾燥,相對的皮膚需要保濕,玻尿酸是一種天然多醣體,存在於人體肌膚真皮層內,是皮膚主要的保濕因子,它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玻尿酸流失後的肌膚會使真皮層的含水量降低,漸漸失去彈性與光澤,造成肌膚乾燥缺水而老化,產生皺紋、粗糙暗沉及膚色不均勻等問題,同時對陽光、環境的傷害,肌膚自我修護力也下降,進一步生成皺紋、黑斑等。
保濕抗皺水噹噹
一般女性僅注重美白及除皺,卻忽略肌膚缺水,如果將肌膚維持二十五歲之保水狀態,肌膚老化問題即可暫停或減緩,美白及除皺才能有效果。玻尿酸不僅能保持皮膚彈性,還能鎖住大量水分子,對組織具有保濕潤滑作用,其效果是膠原蛋白的16倍,保水值可達1000cc/g,是當今最佳保濕產品。
玻尿酸的另一個運用是由整形醫師以注射的方式打到皮下,可用來填補凹洞,在美容上也可以做淚溝填平、法令紋修補、皺紋修補、豐鼻、豐唇、修飾臉型等等,適合懼怕手術開刀者。
玻尿酸美容法
玻尿酸有分動物性及非動物性成分,目前被許可的玻尿酸為非動物性成分,它是從細菌發酵萃取,較不會引發傳染性疾病或過敏反應,其具有除皺和皮膚填充的適應症,而成為明星治療項目。
隆鼻除皺豐唇全靠它
非動物性來源之玻尿酸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分子量,可分別用來改善皺紋及皺摺,或用來修飾臉部輪廓如豐頰、豐下巴。同時可美化唇型使唇部更加飽滿,也可用來隆鼻改善鼻型。非動物性來源的玻尿酸,隨著時間會慢慢被身體吸收,一次療程效果可維持6至12個月,但隨著個人皮膚構造、生活作息、年齡及注射技術會有所不同。
就如同其他皮膚美容作法,玻尿酸美容法也是有失敗風險,就有患者因為眼眶下面靜態紋求助皮膚科醫師,醫師施打不當玻尿酸,造成玻尿酸施打部位呈現小山丘般凹凸起伏,要想回復原狀,起碼要等到一年以後。
動刀前先問清楚
有些整形美容科醫師,還把玻尿酸打進胸部,進行所謂的隆乳類似手術,在做手術前,一定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手術,不懂地方一定要向醫師問清楚,免得發生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0到6歲早期療育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案例一】 小朝是兩歲三個月健康寶寶,跑的快,也喜歡跟姊姊玩。爺爺、奶奶照顧的無微不至。但爸媽常煩惱小朝只會叫爸爸、媽媽,比起姊姊實在差太多。鄰居建議去剪舌繫帶,但處理完也沒多大用處。小朝來到兒童神經科醫師的門診,我們做了整體的評估與聽力檢查,安排幾堂語言課程,建議小朝提前上幼稚園,多接觸人群。一年後,爸媽常笑著埋怨小朝話太多。
【案例二】 小力與小行是對雙胞胎早產兄弟。當體重2300公克時,爸媽歡天喜地的抱他們回家。沒想到十個月大時來到兒童神經科醫師門診時,才發現兄弟倆雙腳已經僵直,連坐也不會。我們做了詳細、整體的評估,為兄弟兩安排一系列的復建課程,小力與小行在一歲五個月順利學會走路,現在已無任何落後跡象。
現代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已不再滿足於過去,吃的飽,少生病,長的胖又高。轉而更高層次的要求,我的孩子夠聰明嗎?我的孩子長得夠好?「重質不重量」的精英式栽培,已經是現在養兒育女的最高指導原則。因此國內對於嬰幼兒(0∼6歲)的教育漸漸受到關心,而且對兒童的關注也來自多方面。
兒童神經科醫師有鑑於此,以神經發展科學為基礎,準確告訴父母孩子於嬰幼兒時期應有的發展,我們就認知發展(粗、細)動作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社會與情緒的發展方面,為孩子進行全面性評估。
神經發展基本上依循三個定律
(一)由頭端往尾端:運動的控制是頭部最先,然後是手,其次才是腳。
(二)由近端往遠端:先學會靠近身體中心部位的軀幹運動控制,然後才是末稍的運動控制,例如先學會手臂的粗動作控制,然後是手掌,最後才是手指的精細動作控制。二歲前是對稱性的發展,沒有左右邊的區別。
(三)由簡單而複雜:簡單的大動作會了,然後才會較細膩的小動作。例如先學會掌測抓握,然後才會手指捏搓。
神經發展是有一定的順序,但發展步調所需時間卻不相同,同年齡每個孩子的步調也不相同。各項神經發展有特別敏感的時刻、特別的時間表,在此時期若受到不良影響,就算之後要追上也較困難。
為何會特別重視嬰幼兒(0∼6歲)時期的神經發展呢?人類腦子的發展於出生後仍然是持續進行。嬰幼兒3歲以前腦細胞連結網已發育百分之七、八十,6歲之後腦細胞連結網增長逐漸緩慢,以我們要掌握孩子0至6歲的黃金期,若有功能受損或遲緩現象,愈早給予補救,成效愈大。
中國人普遍存有「大器晚成」、「大雞慢啼」的觀念,往往等到發覺孩子有發展遲緩障礙之問題時,已錯失了讓幼兒接受「零到六歲之早期療育」的適當時機,如此後續的療效就要事倍功半了,殊為可惜。
孩子的生長與發展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重來,千萬別錯過療育的最佳時機。


 
 
 
  人工幫浦取代心臟 一男子沒有心跳?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加拿大一男子因安裝一種安靜的人工幫浦筒代替心臟,血液直接輸送到血管,成為全世界首位沒有心跳、卻能存活的人。
據了解,這名六十五歲男子,數個月前因嚴重心臟衰竭送到醫院急救,院方幫他完成這項精密的手術。選擇改裝人工幫浦的原因,是醫院評估,這位病人並不適合進行心臟移植手術,並把這顆還在做臨床實驗的機械幫浦移植到他體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幫浦能維持人體全身血管的血液運輸,但卻沒有脈搏。
據了解,這套精密儀器是由Thoratec公司所生產。據指出,這個D型電池大小的產品已經移植到四百多位病人的體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其他歐、美國家聽到類似的例子。


 
 
 
  寒流來襲門窗緊閉 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OHAYO特派記者
近日氣溫明顯降低!家家戶戶逐漸關緊門窗,但消防署提醒,冬天緊閉門窗的同時,還是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尤其每年冬天都有開熱水器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不幸事件,強調民眾在使用熱水器等瓦斯爐具時,仍應打開一扇保命的窗戶,維護通風順暢。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最新統計,今年一月至十二月十一日為止,全省共有三十四件這類意外、造成十九人死亡,以及七十四人受傷。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門窗緊閉、空氣不流通;而有的家庭把熱水器裝在室內,才會悲劇不斷上演。
官員指出,家用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一氧化碳無色無味,不易察覺,所以許多悲劇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如發現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時,一定要記得馬上打開門窗,將中毒者移至通風處,鬆解衣物,並使中毒者下顎向上抬高,保持呼吸順暢。
而新的熱水器一律有強制排氣裝置,選購時最好挑選有品牌、並貼有 CNS 及 TGAS檢驗合格標示,並由合格技術士來進行安裝及檢修,其安裝位置應於建築物外牆,或有開口且與戶外空氣流通的位置,如安裝位置無法符合要求,則應裝設熱水器排氣管將廢氣排至戶外,才能有效維護民眾生命安全。


 
 
 
  腸球菌感染眼睛 一女子差點失明!  


  OHAYO特派記者
和寵物玩可須特別注意了!一位女學生因不小心被貓抓到眼睛,導致左眼角膜嚴重潰爛溶解,差點失明,根據檢查,患者眼睛是受腸球菌感染,通常只在腸道出現,沒想到卻透過貓爪造成眼睛感染,成了全球首例。
據了解,這名女學生是在寵物店打工,一天工作時不慎被貓咪抓傷眼睛,差點導致左眼失明,眼睛周圍不但明顯充血紅腫,角膜還因而潰爛溶解,讓視力在兩天之內從1.0衰退只剩0.4。
經醫師檢查,造成眼睛感染的是腸球菌,但這種菌種通常只存在腸道的細菌,卻透過貓爪感染眼睛,成了全球首例。


 
 
 
  肉毒桿菌素可治偏頭痛 一針免痛3個月?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醫界最新研發成功,原本用於醫學美容、除皺的肉毒桿菌素,不但在除皺上效果頗佳,最近還運用在治療偏頭痛的毛病。據了解,目前國內有六家醫學中心研究發現,嚴重偏頭痛的患者在疼痛點、注射1CC的肉毒桿菌素後,可長效解決三個月的頭痛問題,但叫價八千元,完全自費。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毛病,但病因很多。根據醫界統計,台灣地區十五歲以上的患者,約有一百五十萬人,頭痛發作時還會伴隨噁心、嘔吐、懼光、怕吵等症狀。
為解決國人偏頭痛的毛病,國內六大醫學中心研究近四年,針對六十名偏頭痛患者進行為期一年半的治療計畫,發現注射肉毒桿菌在偏頭痛的患處,竟能發揮療效、有效改善頭痛發作的頻率及強度,且沒有明顯副作用。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柔賢表示,這完全是項「無心插柳」的發現。原來,有些施打肉毒桿菌除皺的民眾,無意間發現,在額頭注射肉毒桿菌素後,大幅降低偏頭痛發作的頻率,才發現這項新用途。
醫師分析指出,偏頭痛是因腦幹的三叉神經元被過度敏感化,而肉毒桿菌素正可阻斷引發這一連串反應的神經傳導物質,而有止痛的效果。


  子宮頸癌的病理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子宮頸癌的發生及發展有一演變過程,最初在子宮頸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交界的轉移區形成鱗狀上皮非典型增生。臨床上稱之為癌症前期,當誘發因素繼續存在的時候,它就會發展成原位癌,最後發展成侵襲癌。在臨床上子宮頸腺癌佔了子宮頸癌的4-5%;而鱗狀上皮細胞癌佔95%,其治療效果及預後都比子宮頸腺癌來得好。在早期的侵襲癌用肉眼難以辨認,有一點像子宮頸糜爛,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侵襲癌的現象,且呈現出四種不同的類型:
1. 糜爛型:用肉眼辨認,可見粗糙的顆粒狀增生,或表淺小潰瘍,接觸時易出血。
2. 外生型:又稱菜花型,不斷發展成凹禿不平菜花狀,質脆、易出血,表現出來的情況為陰道出血。
3.內生型:又稱浸潤型,癌組織一開始發生於子宮頸內,向子宮頸深部組織浸潤,使得整個子宮頸肥大而變硬,甚至膨大而類似桶型。
4. 潰瘍形:外生或內生型再進一步的發展,癌細胞壞死脫落可行成凹陷性潰瘍,有時整個子宮頸口會變成空洞,像一個火山口。


 
 
 
  談高膽固醇血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大千綜合醫院 心臟血管科 陳志勇醫師
膽固醇到底是什麼?
膽固醇是一種像脂肪的物質,主要由肝臟所製造,通常身體需要有一定份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機能。我們食物中也會攝取到膽固醇,尤其是動物性食品,過高的膽固醇是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主要原因。
什麼是膽固醇過高?
如果腸固醇過高,就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根據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則定血中總膽固醇達240㎎/dc(毫克 分升)為過高,介於200至239㎎ dc則謂之邊緣型高血膽固醇,低於200㎎/dc則為較可接受的範圍。
如何維持正常的膽固醇?
1. 保持飲食清淡:
以下列出的高飽和脂肪食物應少吃,例如奶油、冰淇淋、固狀油類(牛油、豬油)、包括雞蛋、椰油或牛油製成的麵包或餅乾、五花肉、香腸、雞、鴨、動物內臟、炸薯條、蛋黃、魚卵、蟹黃等等。
2. 控制體重:
超過理想體重範圍,包括肥胖或過重者,常有膽固醇過高現象,最有效的減輕方法是「平衡能量......限制飲食加上運動」,原則上每天減少500 仟卡(即每週減少3500仟卡),大約可達到每週減輕體重0.5公斤效果。
3. 規則運動:
最好選擇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使用到大肌肉群,韻律性且運動量穩定之運動。運動頻率為每週3∼5次,運動時間為20∼60分鐘。
4. 持續戒菸:
由於吸菸本身即是冠狀動脈疾病強力的危險因子,所以必須確實戒菸,才能降低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性。


 
 
 
  中秋大“烤宴”健康烤肉餐 燒烤肉類前,先以佐料醃過除了入味、防癌 也可大幅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營養師 陳香吟主任
賞月、烤肉、品嚐月餅、柚子是中秋節最常有的活動,若烤肉不當,可能引發致癌物,危及身體健康,要如何烤肉才能吃得健康又避免致癌呢?以下提供一些烤肉注意事項避免致癌物的產生。
首先說明的是,烤肉之所以會有致癌物,是因為食物烹調不當,所以烤肉首忌烤焦,因為肉類烤焦,會產生自由基亞硝胺或其他聚合物等致癌物質。預防之道是,使用錫箔紙將食物包起來,烤到半熟時再打開,塗上烤肉醬再烤,並避免烤焦。最重要的是,適度烤熟,因為不烤熟的肉類,細菌不易殺死。
其次是,燒烤過程中,肉類的油脂易滴入炭中,在高溫下裂解,與炭火化合作用形成毒性致癌物「多環芳烴」,再隨燻煙進入肉中。預防方法是用瘦肉來烤,另也可預先加工醃製,燒烤肉類前,先以佐料醃過,除了入味、防癌,也可大幅降低致癌物質的產生。
而高溫也易使蛋白質、氨基酸裂解,產生胺類衍生物,可以把食物放在鍋中烤,減少食物與煙、火焰直接接觸的機會,或者將烤架抬高,低溫慢烤,也都可以避免致癌物質的形成。
對糖尿病患者,適量攝取主食類、減少肉類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選擇低熱量飲料。對高血壓、腎臟病患者,減少鹽份攝取,如烤肉醬、沙茶醬,以免造成負擔。
溫馨提醒大家香腸不宜和乳酸飲料同時飲用,因為香腸、火腿等食物在製造過程中會加入硝酸鹽,而乳酸飲料、優酪乳含有乳酸菌,同時食用易產生致癌物,最好隔一至二小時才食用。


 
 
 
  中醫面膜DIY 物美價廉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民眾愛美的天性,各類面膜賣翻天,敷臉已經成一種「全民運動」。根據業者規劃,連中藥師也搬出明清時代宮廷仕女使用的面膜藥單,讓民眾參考DIY,醫師指出,這種藥材在中藥舖都買得到,買來後自行調配,不僅沒有西藥的副作用,而且便宜。
面膜可以去斑?有許多消費者開始使用藥性溫和的中藥材來敷臉。桃園縣衛生局宣導縣民健康概念,除了提供藥政、醫政,疾病預防的觀念,對食品、保健等問題,也都設有專區。
此外,衛生局就請來中藥師教民眾DIY調製美白面膜,利用白芷、綠豆、白芨等藥材,請中藥舖磨成細粉,再加上白開水,就是一份具有療效的面膜產品,而且平均每一份只要花費30元。
中藥師解釋,這套美白面膜藥單,在明清時代就有仕女使用,尤其中藥材沒有西藥的副作用,加上藥材隨手可得,可以達到預防衰老,滋潤皮膚的正面效果。


 
 
 
  西藏民俗療法火療 去濕療效頗佳  


  OHAYO特派記者
最近從西藏引進一種另類療法「火療」,這種被稱為「第三大醫學」的療法,悄悄進入嘉義市。學習火療一年多的推拿師陳震奇表示,「火療」顧名思義,就是以火來進行治療,而「藏御火療」法屬於西藏藥學的一部份;因而被稱為「第三大醫學」。
所謂「火療」,並不是直接用火直接在患者身上亂燒,而是先將浸泡過「紅景天」、「藏紅花」等中藥材的藥條和穴位貼,沿著筋絡和穴位,放在肌膚上;先以乾毛巾覆蓋在患處,再以濕毛巾覆蓋,並於濕毛巾上,澆淋上適當的酒精與中藥混合燃劑,隨後點火引燃。
據指出,火的熱氣透過毛巾,會使人體的毛細孔張開,帶出寒氣風濕,也能讓藥氣進入人體,活絡筋骨。一般來說,一次點火的時間,大約是二十到三十秒,視個人對於熱的承受度而定;此後,每間隔二到三分鐘之後,再點一次火,每次療程要點四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藏御火療」法,多用於背部、小腹、腿部,也可以用在頭頂;由於熱度易對心臟造成太大負荷,因此很少用在胸部。


 
 
 
  嬰幼兒輪狀病毒 有口服疫苗可供預防  


  OHAYO特派記者
冬天是小兒感染輪狀病毒的好發期,根據統計,每年都有上萬名病童感染,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耗費。不過,為避免嬰兒感染有致命風險,目前有自費疫苗可以施打,但費用須六千元,可供民眾多一種選擇。
根據統計,五歲以下小朋友,都曾有至少一次的發病經驗,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有脫水、更甚還會有生命危險,醫師提醒,家長不要輕忽嬰幼兒輪狀感染問題,新生兒出生2到6個月內,適時接受疫苗,可以有效減輕症狀並防止住院。
根據醫界統計,台灣每3名罹患急性腸胃炎住院的幼兒中,就有一人是因輪狀病毒感染。
而在預防方面,幼兒在出生2個月到6個月內,有口服疫苗有供保護,能夠讓嬰幼兒在罹患輪狀病毒腸胃炎6個月到2歲的高峰期時,獲得絕佳的保護力,並可防止90%的住院並減少70%症狀。但輪狀病毒的口服疫苗,目前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家長自費支付新台幣約5、6千元。


 
 
 
  小兒輪狀病毒感染 每年逾萬人住院  


  OHAYO特派記者
冬季是幼兒急性腸胃炎好發期,但這類小兒急性腸胃炎,大多是輪狀病毒作祟。台大醫院公布最新「輪狀病毒影響力」調查報告,發現在小兒急性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是最主要病因,每年有上萬名小朋友因而上吐下瀉,不僅住院不適,還造成大量健保支出。
根據這項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每年約有十六至五十四萬人,是因輪狀病毒就診,其中約三千至一萬人因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而住院醫治,影響所及,每年醫療費用支出高達新台幣三至十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兒腸胃炎住院病例中,輪狀病毒更是主要病因。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幼兒在五歲之前,至少都會感染一次的輪狀病毒,其中約有兩成會出現嚴重症狀,每一年都有近萬名的幼兒,因為拉肚子拉不停、劇烈嘔吐而住院。
醫師指出,輪狀病毒好發流行期是在每年的十一月至隔年三月,其主要症狀為:腹瀉、嘔吐發燒、腹痛等,嚴重者可能併發脫水、休克,甚至有致死的可能性,家長輕忽不得。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嗎啡的副作用


嗎啡的副作用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嗎啡雖對止痛的效果非常好,但也會有副作用的出現,於服藥期間若出現藥物的副作用可能會影響到病患的服藥意願。到底嗎啡使用久了會出現什麼樣的副作用?我又應該怎麼辦呢?往下看馬上告訴你!
1. 噁心、嘔吐:剛開始使用時,發生的頻率相當高,主要是嗎啡直接刺激到延腦的化學接受器激發區域造成,此時醫生會開些止吐劑,或開立精神神經安定劑來改善症狀。
2. 容易疲倦想睡覺:有些病患會出現想睡覺、疲倦的現象,對年齡較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現,此時醫生可能會先觀察病患反應,有些病患在用藥一段時間後,想睡覺的情況會漸漸消失,若症狀持續且有昏睡情況,醫生可能會減少嗎啡藥量,再合併使用其他的止痛藥以避免疼痛的發生,等到病患想睡覺的症狀比較改善後,再慢慢增加嗎啡劑量。
3. 情緒不穩、精神錯亂:年紀較大的病患容易出現此一症狀,通常會漸漸消失。此時,家屬或病患應了解此一暫時現象,否則會造成無謂的恐慌。
4. 排尿困難:主要為嗎啡會抑制排尿反射,尿液瀦留。可利用幫助排尿的藥物配合使用,但有時效果不佳,可能會需要導尿。
5. 皮膚發癢:嗎啡會使表皮血管擴張,皮膚發紅、發癢。可用抗組織胺的藥物來緩解症狀。
6. 便秘:大多數的病患皆會發生,因嗎啡會降低腸胃道的蠕動並影響中樞神經的排便反射,因而造成便秘。若未加以注意,便秘情況會相當嚴重,反而增加病患的不適。所以通常會合併緩瀉劑的服用以預防便秘的發生。
7. 呼吸抑制:在低劑量下的使用下亦會產生呼吸次數及呼吸深度的改變,主要是嗎啡會影響到腦幹的呼吸中樞所造成。所以要隨時留意有無呼吸方面的問題,倘若發生要立即給氧或注射嗎啡拮抗劑。
8. 低血壓:因嗎啡會造成週邊血管擴張,所以有些病患可能會造成姿勢改變時的眩暈,應要注意安全。
有些病患在使用嗎啡時會出現副作用特別明顯的狀況,此時可能需改用其他鴉片類的強效止痛藥。嗎啡是雖屬於麻醉管制藥品,在配合醫生的指示下服用,是可以讓嗎啡的副作用不至造成病患的痛苦,又可以維持生活品質,不要讓上述的內容所嚇到,與醫生討論,相信是最好的辦法。


 
 
 
  嘴巴破了!怎麼辦?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請注意!這可不是所謂的“火氣太大”喔!通常在化學治療後7至14天發生。常見的症狀包括:齒齦、舌頭、口腔及喉嚨黏膜發紅、疼痛、出血或潰瘍、吞嚥困難等,當發生念珠菌感染時,口腔及喉嚨黏膜會出現白色斑點,與舌苔不同的是,念珠菌感染所產生的白色斑點是不容易被清除的。
由於口腔及喉嚨黏膜破損會引起疼痛與吞嚥困難,同時影響味覺(周邊神經受到藥物的影響,也會引起味覺改變),導致食慾減退,而阻礙對營養的攝取。
口腔保健方法:
1. 餐後五分鐘內與睡前,應以軟毛牙刷清洗牙齒、牙齦與舌頭。
2. 若有活動假牙,應於三餐飯後取出清洗,睡前取出泡於清水中,隔日再戴用。
3. 每天補充水份3000西西,以增加口腔的濕潤度。 (除了心臟衰竭或洗腎病人)
4. 避免過熱或辛辣食物,拒絕菸酒,以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
5. 若有蛀牙,應於接受化學治療前修補完成,以免造成嚴重感染。
口腔及喉嚨黏膜破損該怎麼辦呢?
1. 口腔嘴唇乾裂時經常漱口、不要舔嘴唇,以油性護唇膏或冷霜塗於嘴唇乾裂處。
2. 口腔及喉嚨黏膜發紅、發炎,及念珠菌感染時,以鹽水漱口,以棉枝取代牙刷進行飯後的口腔清潔。
3. 口腔疼痛,常因口腔發炎或破皮所引起。可選擇較冰涼的食物或於用餐前10至20分鐘,可以口含止痛性漱口水,來幫助您減輕進食所引起的不適與疼痛。
4. 口腔出血時,以紗布加壓止血;以棉枝取代牙刷進行口腔清潔;可選擇軟質食物,避免須用力咀嚼的尖硬食物,以免加重黏膜破損情形。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2)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病期
糖尿病性腎病變隨症狀惡化,可分為五個階段。
○1腎病變前期
健康檢查看不出來,患者也沒有自覺症狀,無法確認自己是否已經罹患糖尿病性腎病變。
不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應遵照醫師指示,定期進行尿液檢查,了解腎臟是否正常。
○2早期腎病變期
這個階段,尿中會出現名為「微量白蛋白」的蛋白質,常見併發症是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與高血壓等。患者必須進行嚴格血糖控制以及降血壓療法。
○3顯性腎病變期
尿液常出現蛋白質的階段,又可分為前期與後期。
前期基本上可靠嚴格血糖控制、進行降血壓療法以及限制蛋白質食品,達到控制效果,患者還是可以過正常生活。
不過,到了後期就必須禁止過度激烈運動與勞動,患者工作與日常生活因此受到限制。
○4腎功能不全期
血液檢查可以發現肌酸酐與尿素氮值異常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患者就會產生明顯的倦怠感、浮腫與尿液減少等症狀,必須控制蛋白質、鹽分與水分攝取。若症狀無法改善,就得進行人工透析(洗腎)。
○5透析療法期
除了移植腎臟之外只能用人工透析進行治療的階段。到了這個階段,患者多半會產生其他併發症,生命經常陷入危機。
糖尿病性腎病變的檢查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可藉由尿液檢查診斷出來。
最近又有一種測定微量白蛋白這種特殊蛋白質的方法,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腎病變,相當有效。
和其他糖尿病併發症一樣,糖尿病性腎病變惡化後就很難治療。因此,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的人,必須遵照醫師指示進行治療,並且定期接受尿液檢查。
小知識
尿毒症
這是腎臟疾病導致腎臟機能明顯減弱,無法過濾血液內部老舊廢棄物並加以排出體外,有害物質累積體內所造成的症狀。糖尿病惡化造成腎臟病變,容易出現這種疾病。
其症狀是患者常有噁心、嘔吐、下痢、食慾不振、全身倦怠感、疲勞、身體浮腫、貧血、肌肉痙攣、麻木、呼吸困難、意識障礙(意識不清楚)、昏迷等狀況。繼續惡化可能致命,因此必須儘早接受透析療法。


 
 
 
  善用小貼紙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對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貼紙是一個可以善用的鼓勵方式。因為小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比較不好,貼紙可以隨時的給予孩子回饋,讓好行為持續。舉例來說,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看到一些小朋友很認真在寫功課,就幫他們在桌上貼一張貼紙。過了十分鐘,老師看到孩子依然很認真,就再給他一張貼紙。一堂課下來,認真的小朋友可能得到了3張或更多的貼紙,而貼紙就可以換獎品。這就是鼓勵孩子的好方法。
相對的,如果不用這種隨時鼓勵的方法,老師跟小朋友說:「如果你們上課表現很好,老師下課就會給你們獎品」,這樣的方式就比較不好,因為鼓勵時間拖得太久,比不上前一種方法隨時的鼓勵。當孩子的好行為立即被鼓勵,孩子當然有更強的動機表現出好行為。
父母可以幫孩子準備一本簿子,只要孩子出現好行為,父母就貼上一張貼紙鼓勵他。當孩子可以透過貼紙換取想要的禮物時,孩子就會越來越喜歡貼紙了。這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的好行為就會越來越容易。
有的父母會認為,貼紙是很幼稚的東西,不值得用,應該要給孩子更高級的東西,例如:幫他買很好的玩具,或者給他零用錢。這樣的鼓勵方式對年紀小的孩子並不恰當,因為太好的玩具或過多的零用錢容易寵壞孩子,讓孩子認為生活中這些享受都是輕易得來的。當孩子太輕易得到許多東西,他會變得不珍惜,你也找不到可以獎勵他的方式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世界。在他們的世界裡,一張貼紙就是讓他們感到快樂、榮耀的東西。大人們實在沒有必要給孩子過多的東西,這只會提早結束他們的童年而已。


 
 
 
  長期臥床社會福利(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社區護理中心 張虹珠護理師
“小姐我先生中風後,長期插鼻胃管,我知道管灌牛奶營養對他是較好,不是我不幫他灌管灌牛奶,而是我們只靠著政府給的老人津貼幾千元在過活,孩子都各自成家,工作也不穩定,養家都有問題怎麼可能顧得到我們兩個老的,我只好拖著老命顧他,每天從早忙到晚,真像個陀螺轉阿轉!再累也只能往肚裡吞,能說給誰聽?誰能幫我?”
以上故事也許您也熟悉,據估計在台灣至少有50到60萬的照顧者,他們負責失能家人的日常生活照顧,如餵食、洗澡等,對大部份的照顧者而言,照顧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全天24小時不眠不休的工作,但,無助的他們有誰可協助他們?又如何尋求資源呢?現在您可以由以下方式找尋!!
居家護理
服務對象:
A.病人只能維持有限之自我照顧能力(即清醒時間超過50%以上活動限制在 床上或椅子上)
B.有明確之醫療與護理服務項目,病情穩定能在家中進行醫護措施
服務內容:
由專業居家護理師到府提供護理指導及照顧,包括身體評估、注射、更換或拔除鼻胃管、氣切管、留置導尿管及尿袋、膀胱灌洗、膀胱訓練、一般傷口護理、大小量灌腸、檢體之採取及檢查、簡易復健指導、其他有關病人之護理指導。
收費方式:
每月居家護理師訪視以兩次為限,醫師訪視次數兩個月~四個月一次費用依全民健保之收費標準,案家需付10%部份負擔及支付居家護理師來回計程車費用。
居家服務
服務內容:
A.家事服務:協助膳食、縫衣洗物、清楚環境、代購物品、個人衛生服務
B.文書服務:協助申請各項社會服務措施、健保卡換發。
C.醫療服務:簡易復健活動、陪同就醫、代領藥品、協助使用日常生活輔 助器材等。
D.休閒服務:陪同案主散步及參加團體戶外休閒活動。
E.精神支持服務:友善訪視、關懷、情緒支持及電話問安等。
服務對象:身心功能受損以致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需他人協助之老人及身心障礙者。
補助方式:A.非中低收入及失能身心障礙者:輕度失能者每月最高全額補助8小時,第9-20小時補助50﹪;中重度失能者每月最高全額補助16小時,第17-36小時補助50﹪;極重度失能者每月最高全額補助32小時,第33-72小時補助50﹪。B.中低收入戶:各縣市辦理情形不一,詳情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醫院下午時段病菌多 探病別忘戴口罩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都有探病的經驗!但現在怪病越來越多,除非自己生病,否則沒事最好避免去醫院。根據學界的研究檢測,醫院在下午一點到三點的病菌濃度最高,提醒民眾若非必要,下午最好少到醫院探病。
而據國內兩家大學所作「醫院空氣品質調查」發現,在呼吸照護病房和急診室,空氣品質最差。
因為在空氣中的細菌濃度比收容重症的加護病房更高;此外,下午1時到3時,醫院病人的移動最頻繁,空氣品質也是最糟的時刻。
最近天氣明顯變冷,許多抵抗力差的民眾,難免又要到醫院報到。但醫院裡空氣品質不佳,有時到醫院看病,反而病情加重;對於到醫院探病的民眾,最好也要帶口罩上門。
根據國內兩所大學統計發現,醫院的呼吸照護病房和急診室空氣的品質最差,每立方公尺就超過200個落菌數,特別是在下午一點到三點鐘,是民眾進出醫院和病人移動頻率最高的時刻,空氣品質也最差。
除了病菌數驚人,從菌種分析,包括陰性葡萄球菌和金黃葡萄球菌,都很容易附著在植入物和導管,容易引發全身各部位感染。


 
 
 
  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孔鏘決減肥  


  OHAYO特派記者
綜藝圈的音樂鬼才孔鏗,平日在綜藝節目裡搞笑,但現實生活中,卻飽受生命威脅,原來,因體重日益增加,肥胖造成他睡眠時經常呼吸中止。經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
對許多肥胖的人來說,這種病並不陌生。有時,枕邊人發現呼吸時有時無,還真令人擔心。據了解,平時在各大綜藝節目上伴奏的孔鏗老師,最近晚上睡眠品質欠佳,一晚會醒來6、7次,月前在醫院檢查,才知罹患了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師指出,通常,這類病症容易發生在體重肥胖的人身上,在治療上,除以開刀或是戴呼吸器治療,最治本之道就是要減肥。


 
 
 
  葉克膜體外循環續命 幫助病友走出危險邊緣  


  OHAYO特派記者
葉克膜體外循環續命,再添一例!一位二十三歲女性患者,因紅斑性狼瘡導致肺臟衰竭,但因苦等換肺、必須在病床上靠葉克膜(EKMO)體外循環機支持續命,終於等到換肺,在進行雙側肺臟移植手術後,終於戰勝病魔。
據了解,現年才二十三歲的陳小姐,七年前即因紅斑性狼瘡發病,不幸導致肺纖維化併發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四年前,醫師就建議她進行換肺,但當時因害怕手術成功率不高而遲遲未接受手術,沒想到健康狀況轉危,全天候都需臥床、靠吸氧氣維生。
幾個月前,這位患者的病情惡化,在加護病房以葉克膜體外循環系統減輕心肺負擔,才能維持生命,撐到七月中旬,終於有適合的善心人捐肺,順利接受雙側肺臟移植手術,手術後復原良好,十月中旬出院。


 
 
 
  吃芒果不吐芒果皮 有益心臟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傳統吃水果的方式真的要變了!繼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可多攝取抗氧化營養素,現在印度醫界又提出:吃芒果不吐芒果皮,研究指出,芒果皮當中含有高量的維他命P複合物的槲黃素(quercetin又稱槲皮素),多攝取可增加微血管彈性,調節微血管滲透性,幫助維生素C維護膠原蛋白,有助於血液循環和維護心臟健康。
根據外電報導,這項研究是由澳洲的研究機構發現的。印度海得拉巴眼科研究基金會研究部主任巴拉蘇伯蘭馬尼安,針對牛、羊、馬等草食性動物,經常吃樹草、果皮卻能常保健壯,而進行長期研究。而他的七旬高齡父親,也是這項飲食習慣的支持者,每天連皮帶肉吃下兩顆芒果。
據了解,日前澳洲墨爾本一項澳洲健康醫學研究大會,昆士蘭大學學者提出這項研究報告。據研究指出,芒果皮含有若干成份,可以保護人體免於新陳代謝失常疾病,例如糖尿病,並可防止若干形式的癌症。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從乳癌發生的可能原因看如何避免乳癌復發


從乳癌發生的可能原因看如何避免乳癌復發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對每一位罹患乳癌的病友來說,擺脫了一連串不舒服的治療後,最終的擔心莫過於『乳癌復發』的問題了,至於如何預防乳癌復發的方法,更是曾經罹患乳癌的婦女朋友們所關切的議題。以下就乳癌發生的危險因子一一來做分析,幫您找出如何避免乳癌復發的方法。
您無法改變的事實:
* 罹患乳癌的可能原因當中,其中有一些為不可控制的因素:
1. 遺傳:與基因有關,目前的醫學尚無法改變此事實。
2. 年齡:30-50歲的年齡罹患機率較高,此點亦無法透過生化科技去改變。
但是您可以改變的事:
* 罹患乳癌的可能原因當中,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
1. 肥胖:可以透過體重控制,讓自己的體重在標準範圍內。
2. 飲食:減少高脂肪飲食的攝取,如:西方速食、油炸類食物;盡量食用新鮮的高纖維飲食,如:青花菜 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及水果。
3. 服用口服避孕藥或停經後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停止這類藥物的服用。
4. 抽菸:您可以藉此機會戒菸。
除了改變這些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外,當然定期返回醫院做追蹤檢查也是不可忽略的喔!


 
 
 
  另類療法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醫學史上的一項重要演變指標,就是接受另類療法的日與俱增,當民眾對另類療法認識越來越多,進行另類療法的人口數逐年增加,但是這些增加的民眾,往往不願意,讓醫療人員知道自己在進行另類療法,根據美國的一項長期調查,只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願意與醫師討論,超過二分之一的人,完全不讓醫師知道自己在進行另類療法,因為大部份正統醫療的醫師,對此抱持負面的態度。
民眾為什麼會選擇另類療法?首先是認為醫學無法解決現存的問題,例如錯誤的知識,認為癌症就是絕症,如果給予治療會造成癌症擴散的更快,也有可能因為醫病關係不良,醫師和民眾溝通出現障礙,例如醫師宣佈病人只剩下幾個月之類的話,讓患者心生恐懼沒有信心,不敢正視正統醫療所帶來的好處,轉而尋求另類療法的幫忙,也有因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帶來極大的不適,進而採用一些比較溫和的方式來度過難關(例如吃健康食品、中藥、氣功等等)。如果說將另類療法定位在醫師認可的輔助療法,或許對於病情改善是有幫忙,目前在台灣有多間的醫院,都有在進行中西整合醫療,西醫治療發生的副作用,由中醫給予中藥處方來提昇病人免疫力,將副作用的嚴重度減低,這種整合醫療是比較值得被推薦。
但是未受監控的另類療法是危險的,許多人受到口耳相傳的介紹,甚至透由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不去探就事實真相,任憑自己做隻小白鼠,輕則傷身,重則喪命,這是何其危險的事。生物科技或許會對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但那一日未到臨前,保護自己的安全,慎思另類療法所帶來傷害。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1)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導致的眼部併發症之中,最嚴重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說是中途失明患者的最大元兇。
什麼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網膜位於眼球裡側,由感光細胞等構成,通過瞳孔的光,經由水晶體與玻璃體到達網膜,必須利用網膜抓住光,人體才能看到物體。
若比喻成相機,水晶體就像鏡頭,網膜則相當於底片。
視網膜密佈著用來補給營養素與氧氣的微血管等細小血管。若高血糖狀態長期持續,血糖沒有得到適當控制,網膜血管就會慢慢充滿高血糖的血液,導致網膜血管逐漸變脆,部分血管出現「微血管瘤」這種小小瘤狀物。
最後的結果是血液停止流動,血液成分從血管跑出來,造成糖尿病網膜病變初期病變。
若症狀繼續惡化,微血管等血管因為血栓而阻塞,血液就會完全停止流動,網膜因此陷入氧氣不足與營養不足狀態。
網膜內密佈的血管為了輸送血液,就會產生新的血管(新生血管),這些血管不只出現在網膜,甚至會延伸到玻璃體。這類新生血管多半非常脆弱,動不動就破裂。
玻璃體內部血管破裂,會造成玻璃體渾濁,無法把光的訊息精確傳遞到網膜。若網膜出現出血狀況,也會造成和玻璃體一樣無法抓住光訊息的問題,有時甚至出現視網膜剝離。這些症狀都會讓患者視力急速減弱甚至失明。
小知識
高脂血症
血液內部脂質多過必要量的異常狀態。血中脂質過量狀態持續,患者可能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相當危險。高脂血症又稱為「寧靜殺手」(silent disease),患者本人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血中脂質包含膽固醇、磷脂質、中性脂肪、游離脂肪酸等,這些脂質過量都會導致不同類型的高脂血症。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3)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人工透析
糖尿病性腎病變惡化若造成腎功能不全,就有必要進行人工透析。人工透析大體上有血液透析與CAPD(腹膜透析)兩種。
血液透析是利用血液透析機定期清洗血液,通常每週進行二∼三次,每次需三∼五小時。對於患者而言,這確實是相當大的負擔。
CAPD主要利用患者體內腹膜進行透析,因此,不必前往醫院,在家進行即可。其做法是,動手術將導管埋入腹部,從導管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為過濾器,進行透析。
根據日本有關單位調查,一九九○年日本糖尿病性腎病變、接受人工透析的患者,高達四千三百二十六人,二○○○年暴增到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五人,十年之間增加二.七倍之多。
此外,目前除了慢性腎絲球腎炎這種腎臟病造成腎不全必須接受人工透析的患者外,有更多患者因為糖尿病性腎病變必須接受人工透析,佔人工透析患者三十六.六%。
腎臟移植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實施腎臟移植的病例,日本一年高達七百到八百個。不過,其中糖尿病性腎病變患者所佔比例還不高。
人體腎臟有兩個,患者可接受近親捐贈腎臟,進行移植。
小知識
拉格那梗塞(小孔腦梗塞)
這是腦梗塞的一種,常見於糖尿病患者。主要是拉格那這種細小腦血管阻塞所致。
腦梗塞會造成腦部血管阻塞,血液無法流入腦細胞,導致細胞壞死。
拉格那梗塞的梗塞區(腦內數公厘程度融化的狀態)相對而言較小,症狀也很輕微,多半可以自動痊癒。
不過,有時患者會出現肌肉麻痺、四肢麻木、語言障礙和複視等症狀,不可因為情況不嚴重就加以忽視。
拉格那梗塞惡化、多發可能造成認知機能降低和痴呆等狀況,患者吞嚥機能降低之後,容易嗆到或吃東西梗住喉嚨。
糖尿病性腎病變者飲食注意事項
●最重要的是不可過度攝取蛋白質。體內多餘蛋白質容易成為尿素等老舊廢棄物,必須由腎臟過濾、排出體外。老舊廢棄物愈多,腎臟負擔愈大,腎病變就更容易惡化。
●不妨參考糖尿病性腎病變食物代換表,大概了解食物所含蛋白質的量,以及哪種食物蛋白質含量較多或較少,這部分都必須事先仔細確認。
●肉類、鮪魚等動物性蛋白質容易增加腎臟內部血流量,造成腎臟負擔,應盡量避免食用。不妨選擇大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避免必需氨基酸攝取不足。


 
 
 
  利他的人生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為什麼要利他?對有些人來說,利益他人來自於他們的天性,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幫助他人,不需要原因,這些人往往過得比較快樂。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比較自我中心,不太能注意別人的感受,這些人往往過得不快樂。
當遭遇打擊的時候,利他的人顯得容易釋懷,自我中心的人則變得自怨自憐。利他的人快樂很深,痛苦很淺,自我中心的人則顯得快樂很淺,痛苦很深。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這是相當合理的;自我中心的人凡事只考慮自己,有了一個東西,就想要再拿另一樣,當成功的時候,不斷的追求物慾,內心不滿足,因此不快樂。一旦遇到挫折,就陷入自怨自憐,心情更是痛苦。
利他的人則有不同的胸襟,他們會顧慮別人的感受,不過度自私。當他們順利的時候,他們會幫助別人,這使他們更快樂。當他們不順利的時候,他們也能看到其他人的痛苦,因此容易釋懷。
簡單的來說,利他的人心胸廣闊,快樂與人分享,因此倍增。痛苦也與人分享,因此稀釋。自私的人則相反,快樂侷限在自我,因此快樂有限,痛苦則全盤承受,苦不堪言。
利他的人生觀可能是憂鬱的解藥之一,許多人在人生中遭遇疾病折磨,原本應該是痛苦憂鬱的心情,但是當他們投身社會幫助別人,卻又感覺自己生命力充沛。這群人似乎在貢獻社會的過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人的確需要追尋自我,找到自己的個性,但一個人不能只是一味的強調自我,一直強調自我的人,到最後往往是最迷失的。


 
 
 
  因材施教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個小二女生,因為常常莫名其妙的大哭,由母親帶來尋求諮詢。媽媽陳述這個孩子只要姊姊比她早起,就會大哭大鬧,難以安撫。仔細加以分析,發現這位小朋友跟她的姊姊有很強的競爭心態。但她不太會講話,大人們問她一句話,她往往要想很久,回答的內容也比較簡單。相對的,姊姊比她搶眼多了,因為姊姊講話流利,個性外向,所以跟父母的互動機會很多。看在她眼裡,她覺得父母比較喜歡姊姊,不喜歡她。
一開始,父母不太瞭解孩子的個性,因此缺乏耐性。媽媽常會急躁的問:「妳到底要不要說」?孩子則變得更不敢講話。長久下來,她在媽媽面前變得更退縮。當她跟姊姊同時出現的時候,她就看到姊姊很流利的跟媽媽講話,而她則是半天講不出一句話來。有的時候她覺得委屈,就會莫名其妙的大哭起來。
當掌握問題之後,跟媽媽解釋這兩個孩子的氣質差異甚大,不能夠用同一種方式來教導。對姊姊可以要求即時的反應,對妹妹則要耐心的等候。同時也建議媽媽,常常抱抱孩子,並每天安排15分鐘跟孩子單獨講話的時間。耐心的等候孩子的反應,一旦孩子回答了,就要大大的讚美她。
當姊妹同時在場的時候,媽媽也要制止姊姊一直搶話的情況,避免讓妹妹感覺被冷落。並且建議媽媽可以訓練姊姊一起等妹妹講話,當妹妹講話的時候,就一起讚美妹妹。
當這位媽媽執行新的互動模式,對孩子更有耐心時,這個孩子變得喜歡跟媽媽親近,也講更多的話了。她臉上的笑容也增多。爸媽看到孩子的改變這麼快,覺得很高興。才兩個禮拜,她的改變讓學校老師也感受到了,說她:「變快樂多了」。
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同,父母應該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因應孩子的個性。對文靜的孩子,要有耐心、多讚美,對於好動的孩子則要設立原則、賞罰分明。孩子若是猶豫不決,父母要鼓勵他果斷;孩子若是衝動急躁,則要鼓勵他三思而後行。即使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孩子,個性也可能差異很大。父母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的缺點改善,優點則盡情的發揮。


 
 
 
  輕型石膏,真輕鬆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復健科陳冠廷職能治療師
65歲的張先生,某日在浴室中不小心滑倒,結果造成右手腕關節骨折,經骨科醫師以傳統硬式石膏固定手腕半個月後,轉介至復健科更換”輕型石膏” ,在穿戴上由職能治療師製作的”輕型石膏”後,張先生說的第一句話是:終於可以擺脫沈重的石膏,肩膀及手肘總算是輕鬆多了……!
一般大眾所說的”輕型石膏”正確的名稱叫做”副木(splint)” ,它是一種低溫成形的有孔塑膠醫材,在放入攝氏60∼70℃的熱水中,約數分鐘便可軟化,此時副木可直接在人體上成形,經過一段時間,副木慢慢冷卻便可以定型,定型後的副木如同石膏般堅硬,有良好的支持及固定效果,但卻比石膏輕巧且透氣許多,而且方便拆卸,有利換藥及清潔皮膚。除此之外,因副木本身是塑膠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用冷水直接清洗以保持副木的清潔!
由於副木加熱後有良好的延展性及可塑性,治療師可以完全依個人身體受傷部位的曲線,幫病人製作獨一無二的副木支架,讓病人穿戴起來會比其他固定用醫材合身舒適;而副木再加熱後,便可以被不斷地修改,病人回家試戴後若有不適,即可隨時返回醫院,請職能治療師做適當的修正。
副木製做完成後,需遵從治療師的指示穿戴,穿戴的時間會依照病患不同的需求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肢體創傷的患者在配戴保護性副木時,除了換藥之外不可以拆下;但是如果是穿戴抗痙攣或功能性等擺位副木,在穿戴一段時間之後(約1~2小時),就需要拆下並做適度的關節活動同時還要觀察穿戴的部位是否有壓痕及皮膚磨損的現象,如果有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或是皮膚遭受磨損時,需即時告知治療師以修改副木。
總而言之,”輕型石膏”不僅具有傳統石膏的優點,其輕巧、透氣及隨時可拆卸之特性,更適合在潮濕悶熱的台灣來使用,且病患接受度也很高,因此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高尿酸與痛風如何區別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風濕免疫科 孫俊明醫師
門診中,常常有些病人,一來就要求檢查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這些自動要求檢查尿酸的病人,多半都是肌骨或全身有些酸痛而已,而很少真正有腳或手的大拇指的關節突然腫痛起來,到忍受不住的,也就是痛風病人,所以有必要加以區別。
痛風的成因
先談談痛風,其成因主要是血液中散佈太多的尿酸,不論尿酸太多原因為何,只要血液內有太多的尿酸,它的結晶體就會落在關節處並使之發炎,所以痛起來會讓人驚天動地。
一般而言,體內尿酸約三分之一來自飲食,三分之二來自身體的新陳代謝,由一種稱為普林代謝所產生,而普林則存在於食物中或體內的細胞。正常人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腎臟經尿液排出,三分之一由腸內細菌分解代謝,另很小部份由汗腺排出。
所以由上述可知,過多尿酸原因可能是腎臟出毛病,導致身體排除尿酸的速度不夠快,相對地由腸道排泄的量會增加。因此,若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均會造成血中尿酸過高。
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一定會有痛風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有痛風性關節炎的人大都有高尿酸血症,但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一定會有痛風性關節炎。所以,有高尿酸血症的病患如併有關節炎,應該找風濕科醫師作鑑別診斷,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
舉例來說,反覆性風濕症又稱陣發性風濕症,其特徵是在關節處反覆性疼痛,一下子突然痛起來,幾天內又自然消失,有時這邊痛完,又跑到另一邊;還有一種叫做萊特氏症,它是以下肢關節炎為主的免疫系統疾病,有時會合併下背痛或泌尿道的症狀,若延誤治療,將會造成關節損害;另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時也會出現單一關節炎的症狀,而讓人以為是痛風。
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
再來談談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有那些呢?喝酒、手術、出血、感染、藥物作用、放射線治療、以及攝食過高普林食物都是,因此以日常生活而言,從飲食控制普林為最佳管道。
飲食上,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是維持理想體重,若體重過重,應慢慢減輕,每月以減重1∼2公斤為宜,但不宜於急性發病期減輕體重。
急性發病期間,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米、葉菜類、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
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
非急性發病期,則應力求飲食均衡,並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像是動物的內臟,如豬肝、腰子、豬腦,海產類食物如蝦子、蚵仔、鮑魚,含酵母類的食物如養樂多;另也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
養成多喝開水的習慣,可促進尿酸的排泄,避免喝酒,因為酒精會使尿酸的產生增加。


 
 
 
  走出憂鬱,迎向光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精神科副院長 袁樂民醫師 憂鬱症是屬於一種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主要的症狀是出現情緒低落;心情沮喪;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思考能力下降;體力減退及睡眠障礙等情緒、認知、及行為改變的情形。憂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到九,而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好發年齡大約在二十五至四十四歲之間。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許多,大多是多種因素交互引起的,第一是個性的因素,性情容易緊張;自信心較弱;挫折忍受度低;抗壓性差,當外界的壓力太大時,就容易出現憂鬱的情緒。第二是環境的因素,當遭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打擊,如考試不順、失業、婚姻問題、親友身故、甚至節慶或搬家等事件都可能帶來壓力而引發憂鬱症狀,這和個性有關,因為主觀的壓力感受有所不同。第三是遺傳的因素,在臨床經驗中,同一家族中常會發現許多相同憂鬱症的個案,而雙胞胎研究也發現同卵雙胞胎同時罹患憂鬱症的機會也遠高於異卵雙胞胎及兄弟姊妹間。第四是神經生理異常的因素,由於抗憂鬱劑治療的效果顯著,因此藉由研究抗憂鬱劑的作用機轉,進而發現憂鬱症可能是因腦細胞間的神經介質 (如norepinephrine ;serotonin等) 減少而造成的。憂鬱症的治療,當然首重自殺的預防,如果已經出現自殺的企圖,應立即送醫住院治療。當發現個案有強烈自殺意念時,需立即尋求醫療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自殺的可能性,或住院治療,並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以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長期臥床社會福利(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社區護理中心 張虹珠護理師
日間照護
服務內容:提供日間的專業護理服務、醫師定期?診、日常生活照顧及訓練、進行物理、 職能治療之復健服務。
服務對象:依各日間照護中心規定。
收費標準:請洽詢當地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暫托(喘息)服務
服務內容:受照顧者可至機構接受24小時的臨托照顧。
服務對象: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無傳染性疾病、精神病或攻擊行為者需由家人長期照護者。
補助方式:每人每年可有七天的暫托服務(台北市補助十四天),政府補助合約機構一天一千元的照顧費用,超出的費用由家屬自行負擔。
身心障礙者生活輔助器具費用補助
服務對象:輔具係指可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克服生理機能障礙,促進生活自理能力的 輔助器具,本項補助係針對身心障礙者發放,惟申請補助項目應為未曾獲政府醫療補助或社會保險給付者。
補助金額:詳情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被照顧者:
a.實際居住在戶籍所在地。
b.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未接受收容安置或居家服務補助,且未經 政府補助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補助及未領有政府提供之其他看護費用補助者。
c.經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指定身心障礙者鑑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罹患長期慢性病,且經社政單位指定之社會福利機構、團體、醫療機構及護理之家 之社會工作人員或護理人員作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評估為重度以 上,需家人照顧者。
照顧者:
a.應與被照顧者設籍於同一鄉(鎮、市、區)並實際居住者。
b.與被照顧者同為計算家庭總收入全家人口之成員。但出嫁之女兒及其配偶,不在此限。
c.有工作能力而未就業者。
補助金額:每月補助照顧者新台幣5,000元。
復康巴士
服務對象:針對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提供交通接送服務。
收費標準:各縣市辦理情形不一。詳情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以上資源可洽詢單位:當地衛生局或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或因各縣市辦理情形不一,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照顧的路是一條漫長無止盡的路、當你倦時、累時有話想傾訴時別忘了有一群專業的居家護理師及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夥伴陪著你走這條路漫漫長路、照顧的路上你並不孤獨,大家一起加油!


 
 
 
  非侵入性產檢 免除流產風險   


  OHAYO特派記者
拜預防醫學之賜,各類檢查都可透過非侵入性的檢查達成,連產檢也不例外。據了解,目前針對胎兒唐氏症、或是遺傳疾病的篩檢,都可改採非侵入性的超音波和細胞分離技術來達到,不再需要透過絨毛膜取樣、羊水穿刺、臍帶血採樣等侵入性檢查,免於流產的風險。
在國科會的大力協助下,台大醫院進行「微量細胞基因分析」、「母體細胞分離技術」等研究,目前已經獲得具體的成果。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表示,研究發現,胎兒胎盤脫落的細胞會掉落在媽媽的子宮頸內,而懷孕婦女的血液和子宮頸黏液,也都能找到胎兒細胞,子宮頸黏液中,平均每一千顆到一萬顆母體細胞,就能找到一顆胎兒胞細,不過因為一直無法有效分離母體和胎兒的細胞;加上母體可分離出來的胎兒細胞數量非常少,微量細胞檢測始終無法突破瓶頸,所以這種被視為安全性較高的非侵入性檢查也無法用在臨床診斷。
台大研究團隊即利用胎兒細胞有部分特殊抗體,跟母體細胞不一樣的特性,與母體細胞跟胎兒細胞精準分離,研發「高效率基因劑量分析技術」,再利用微量細胞基因檢測技術,用一顆細胞檢體就可診斷出胎兒是否健康。
透過微量細胞分離檢測,與母體細胞分離,即可測出胞兒的健康狀況。不再須直接抽取胎兒的細胞,一方面可避免流產,二方面準確率也相對提高。
蘇怡寧醫師指出,這項技術在準媽媽懷孕五到六周期間,就可透過子宮頸抹片做胎兒健康篩檢,比現有各種產檢技術都早,可應用在胎兒唐氏症篩檢,也可運用在產前胎兒染色體異常疾病快速檢測。


 
 
 
  子宮頸癌疫苗上市 三劑約一萬多  


  OHAYO特派記者
婦女頭號敵人─子宮頸癌,終於有疫苗問市!醫師表示,這種疫苗屬於預防性疫苗,適用於9到26歲的女性,在性生活開始前,或是開始之後幾年內提早施打,五年保護力約有七成,目前三劑的價格約在一萬二千元至一萬五千元之間;至於可以保護26歲以上到55歲熟女的疫苗,則預計要到明年才會上市。
醫界研究發現,HPV人類乳突病毒是造成子宮頸癌的元兇。而根據臨床統計,國人女性25歲到44歲子宮頸癌的發生率為第二名,顯示國內許多婦女仍暴露在HPV的傳染以及子宮頸癌的威脅當中,而施打疫苗能夠大幅降低罹患子宮頸癌風險。
一般來說,子宮頸癌仍與性行為關係密切,所以,這種預防性的疫苗,最好在病毒未感染前施打最為有效,而在性生活開始之後的幾年內,通常都會被此病毒感染,有部分的人會在多年後,因此罹癌,因此,建議女性在性生活未開始前或開始後幾年施打。
根據臨床研究,女性在接種後,對於子宮頸癌五年的保護力約70%,目前衛生署所核准的適用對象現規為年齡9到26歲的女性,理想接種時程為0、2及6個月,共三劑、每劑0.5C.C,市價在一萬元以上。
婦癌醫學會建議的合宜接種年齡,則為13歲到26歲。至於26歲以上到55歲以下的熟女部份,國內有另一支適用疫苗,目前已經進入申請衛生署核准認可階段。


 
 
 
  電腦配藥仍會出錯?藥師、病人自我把關  


  OHAYO特派記者
到醫院看病,如何避免醫療疏失,需要醫病雙方共同努力。在配藥方面,雖然許多醫院都已採用電腦自動配藥,但根據醫院統計,發現電腦配藥的錯誤率達千分之三,即使市佔率最大的配藥機器,也有將近三千之一的失誤;藥師和患者本身,做好二次把關、比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醫療失誤。
一般人到醫院看病,對藥名冗長的英文拼字,根本無從察覺是否出錯。但根據醫界內部的研討,才知道電腦配藥也是錯誤頻頻。
日前,高雄市立聯合醫院舉辦醫務管理研討會,台中榮民總醫院藥師陳學源以院內三台電腦自動配方機,提出異常分析。發現電腦配藥的異常率為千分之四.四,其中以「配藥錯誤」最多,佔千分之三.七,其他為「藥品破損」、「鋁箔殘留」等異常。
對此,台北榮總藥劑部主任周月卿指出,不同廠牌的電腦自動配方機有不同的失誤率,北榮的招標採購規格要求三千分之一以下,此外,在灌藥到機器時,由兩名藥師分別灌藥及檢視,等到電腦配藥完成到交付病患前,再經藥師複檢,以減少失誤。
據指出,電腦配藥大多容易發生在數量上的錯誤,至於如何透過流程,透過人工除錯,由藥師把關,而病人在拿到藥後,也要仔細比對。


 
 
 
  流感進入高峰 群聚感染病例增加  


  OHAYO特派記者
這陣子流感肆虐,重症病例數逐日攀升,疫情吃緊!依據疾管局監測最新通報病例數發現,目前有四名確定流感重症病例,而連續四週類流感監測警戒值,則高於去年同期;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群聚感染病例明顯增多,疾管局因而呼籲,今年流感以B型為主,與流感疫苗株相符,施打疫苗有助預防。
流感疫情隨著氣溫下降而上升。根據疾管局全省定點醫師監測資料顯示,最近四週類流感病例已超出警戒值,預計約在耶誕節達到高峰。目前為止,共有四名重症病例,其中1人死亡,另一名16歲青少年也出現休克,經緊急轉入加護病房,目前正在康復中。
疾管局指出,今年重症病例以年輕人比例居多,是值得注意的事。尤其,今年學校群聚感染現象也特別明顯。據統計,所通報的群聚流感疫情共有六起,包括北市、新竹以及花蓮、嘉義和宜蘭、桃園等縣市都有;,其中桃園地區還出現40多位同班國中生30多位感染的事件;而新竹國小學童,則是在同班30多名的學童中,有20多人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子宮頸癌症的分期


子宮頸癌症的分期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ists Obstericians 簡稱FIGO)於1994年提出的分期:
Stage 0 原位癌,就是癌細胞仍侷限在子宮頸上皮區內。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Ⅲ)。 Stage I 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部位。依其侵犯的程度可分為A與B兩期。
Ia1 表示癌細胞穿過了基底膜,而到了間質細胞,間質細胞的侵犯深度不大於3mm,寬度不大於5mm。
Ia2 間質細胞的侵犯深度大於3mm但不大於5mm,而寬度不大於7mm。
Ib1 臨床病灶不大於4.0cm。
Ib2 臨床病灶大於4.0cm。
Stage Ⅱ 癌症細胞侵犯到子宮頸,但還未侵犯骨盆璧,或只有侵犯陰道的上三分之二。
Ⅱa 癌症已經延伸到陰道,但沒有明顯的子宮旁結諦組織的侵犯。
Ⅱb 子宮旁結締組織有明顯的侵犯,但尚未到達骨盆腔。
Stage Ⅲ 癌細胞向下延伸到骨盆腔,以及陰道的下三分之一,在肛診時會發現,子宮與骨盆腔之間已無空隙存在。包含腎水腫及無功能性腎臟的病例。
Ⅲa 癌細胞僅侵犯陰道的下三分之一
Ⅲb 癌細胞侵犯骨盆腔,或是水腎、或無功能性腎臟。
StageⅣ 癌症已突破生殖器的部分,而超過了骨盆腔的範圍。或是直接侵犯了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遠端的轉移。
Ⅳa 癌細胞直接侵犯了直腸或是膀胱的黏膜。
Ⅳb 癌細胞已超出了骨盆腔的範圍或有了遠端的轉移。


 
 
 
  胃癌術後照護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一 胃切除後的影響
胃在人體的消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作為食物從食道到小腸的一個中間儲存站。可以透過胃本身的蠕動將食物成為較小食靡,送入小腸接受進一步消化吸收。此外,胃液裡面含胃酸可殺菌、酸化食靡以利鐵質及鈣質吸收,也含胃蛋白質幫助食物分解,胃液含有和維生素B12吸收有關的內在因子。
當胃切除,首先改變的是胃液分泌的大量減少,沒有了胃酸,腸內菌容易增殖,鐵質及鈣質吸收受到影響;由於少了內在因子,可能造成維生素B12缺乏。
另一方面,胃容量的減少,胃儲存功能降低,胃排空時間改變,使得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小腸擴張,此即所謂「傾倒症候群」。
何謂「傾倒症候群」
早期傾倒症候群;因大量食物湧入小腸,造成患者飽脹感、噁心、腹部絞痛、心悸、出冷汗、頭暈、姿態性血壓、虛弱、想臥床等不好現象。
晚期傾倒症候群;富含糖類食物,迅速進入腸子,引起超量內在性胰島素釋出,造成反應性低血糖,出現心悸、冒冷汗、虛弱、意識不清等。
二 請營養師講解食物攝取原則,輔導病人修正飲食習慣
〈1〉 少量多餐
〈2〉 不吃濃縮糖類或太甜食物,以免刺激低血糖反應
〈3〉 避免進餐時喝水或在兩餐間喝太多水
〈4〉 進食後,不作太劇烈活動
〈5〉 細嚼慢嚥,規律生活,保持心情愈快
三 每年回診
胃切除後,固定回診作一系列檢查,包括生化、腫瘤標記、常規血液,並且偵查復發胃癌及其它殘餘胃病變,對殘胃或吻合部位施行X光上消化道檢查。定期門診追蹤,可以瞭解病友營養狀況、預防、治療貧血、偵測復發或其它原發性癌症。
四 病友互相勉勵
五 請教精神科醫師講解心理適應之道。以補足門診追蹤和病友互動時間及諮詢的不足。
總之,給予病人最大的協助,以期提高術後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2)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病期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根據不同狀態,可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單純網膜病變
微血管等血管出現血栓,造成局部小出血或血管內部滲出蛋白質與脂質沉著,形成名為「硬性白斑」的白色斑點。到此階段患者本人幾乎不會有自覺症狀。
●前增殖網膜病變
網膜異常繼續惡化,可能連與玻璃體連接的表層部位也出現病變。新生血管已經準備產生,有時也會開始出現高度靜脈變形。
●增殖網膜病變
新生血管與增殖的組織進入玻璃體之後逐漸擴大。新生血管破裂後會出現嚴重視力障礙,容易造成網膜剝離。這些狀況嚴重時都可能造成失明。
糖尿病性視網膜症的檢查
要檢查是否有網膜病變,必須進行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的做法是,將眼睛相關部位的血管狀態擴大,觀察症狀嚴重程度。這種檢查方法不只運用在網膜病變方面,臨床上也常用來診斷動脈硬化症與高血壓等疾病。
不論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一旦診斷罹患糖尿病,就必須立刻接受眼底檢查,即使沒有異常,也應與醫師商量,定期接受眼底檢查。
要防範網膜病變這類併發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進行嚴格的血糖值自我管理,一面定期實施眼底檢查。
小知識
高中性脂肪血症
這是高脂血症常見類型之一,主要是中性脂肪過高狀態,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併發高脂血症後,可能進一步導致動脈硬化等併發症,必須積極進行維持血液內部脂質正常化的管理。
脂肪肝
肥胖或過度攝取酒精,造成肝臟大量累積脂肪、形成類似鵝肝的狀態。於是,肝臟代謝與解毒機能減弱,進一步可能造成肝硬化。


 
 
 
  妥善的時間管理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冠輝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讓他常常處在緊張的狀態。當他接到一份工作,限期一定時間內完成時,他一開始會拖,心想:「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幸好還有一段時間」,他想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因此壓力不小,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剩下一半的期限時,冠輝開始緊張,因為他完全還沒開始。他處在中度焦慮的狀態。
到了最後一週,他非常的焦慮,慌忙的四處找資料。他感覺時間快要來不及,而他連最基本的工作都還沒開始,東拼西湊,到了最後一個晚上,他整夜沒睡,終於把東西趕出來了。因為成品是匆忙作出來的,有許多明顯的瑕疵。冠輝從頭到尾都處在焦慮的狀態,做出來的成品又差,這打擊了冠輝的自信。
許多人容易陷在如同冠輝的時間管理模式之中,一開始拖延,中間開始緊張,後面則手忙腳亂。這樣的時間管理模式並不正確。
相對的,如果冠輝採用別的時間管理模式,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例如:把目標設定低一點,然後把時間底限往前挪一段時間(例:2週),結果會是如何呢?當他把時限提早2週的時候,他就會提早動手做。當他設立的目標不會太高,壓力就不會太大。因為一開始就動手,所以心情不會太緊張。到中期的時候,工作已經近乎完成了,所以心情更不會緊張。到了最後面還有剩下時間,恰好可以把作品修得更好。用這樣的方式做事通常能從容的完成事情,做出來的結果也會比較好。如果我們以一個月為期限,前面的時間管理方式跟後面的時間管理方式大略如下:
錯誤模式: (1) 剩下3∼4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中度焦慮。
(3) 剩下1週,手忙腳亂,情緒高度焦慮。
正確模式:
(1) 剩下3∼4週,立即著手進行,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近乎完成,微量焦慮。
(3) 剩下1週,修改缺點,毫不焦慮。
時間管理如果恰當,工作可以從容的完成,品質也相當穩定。時間管理如果不當,工作時則充滿焦慮,作品也有許多瑕疵。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禽流感Q&A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 張怡惠護理師
流感或是禽流感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正致命之處,例如肺炎、糖尿病、腎病、哮喘等都可能奪取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的生命,所以,預防呼吸道疾病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Q :禽流感是什麼?
A:禽流感(H5N1)是一種A型流感病毒感染,顧名思義是禽類從呼吸道系統到全身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傳染病,禽類在感染後死亡率很高。禽流感是與活禽鳥近距離接觸後感染的,在人類之間傳播的能力十分低。但亦有人類受感染的個案。
Q:禽流感是如何傳播的?
A: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皆為傳染途徑,主要經由呼吸道黏液或糞便直接接觸傳染或間接由污染的水及飼料等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病雞的糞便中帶有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以此傳遞給人類。根據疾病管制局指出,雞隻的翅膀也可能藏有病毒,當已經感染病毒的雞隻揮動翅膀時,就有可能將病毒散發到空氣中,因此此時養雞場的人員就可能因為呼吸到帶有病毒的空氣而受到感染,所以養禽的工作人員就是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高危險群。
Q:人類若得到禽流感有哪些症狀?
A:潛伏期一般為 7-14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發燒、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結膜炎、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通常2-7天內會自然痊癒,但禽流感很容易導致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等合併症,甚至死亡。
Q:我們應如何預防禽流感?
A:1.活家禽、鳥類或其糞便可能帶有禽流感病毒,應避免接觸
2.避免接觸禽鳥及其糞便,若不慎接觸,應以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3.養成良好個人衛生
4.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家禽和禽鳥蛋須徹底煮熟才可進食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6. 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提昇自體免疫力
7. 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就醫


 
 
 
  洗腎與保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腎臟內科 林正浩醫師
眾所皆知,末期腎衰竭(俗稱尿毒症)必須長期洗腎,但一般人對尿毒症以及洗腎卻存著開始洗腎,就要永遠一直洗下去錯誤的觀念。
急性腎衰竭也能治好
事實上,急性腎衰竭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腎功能恢復正常的機會還是不低,也就是說患者可脫離長期洗腎的困擾;慢性腎衰竭則因腎臟疾病是不可恢復的,除非能在開始洗腎前約三個月內發現腎功能衰竭的原因,並給予治療,否則極可能演變成末期腎衰竭,而必須長期洗腎。
另一錯誤觀念是腎衰竭有腰痠無力症狀,有人因此擔心腎出毛病,其實腎病很少會痛,洗腎病患並不是因為腰痠痛而被發現腎衰竭的,只有末期腎癌、腎感染、少數腎病會腰痛。
由於有些病人,排斥洗腎,接受洗腎太晚,器官受尿毒素的影響太深,功能可能無法回復,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尿毒症不是絕症
要強調的是,尿毒症不是絕症,雖要洗腎,但洗腎已是成熟科技,長期洗腎者到處都有,且都能維持社會和家庭運作。至於預防腎臟病方面,平時要保持身心安靜、避免焦躁、不要經常熬夜或太勞累,也不要太放縱情慾。
飲食保健多注意
飲食保健上,就要多喝水;少吃鹽,因為過高的鈉離子,會加重腎的負擔;不要吃過多高蛋白的食物,因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也必須透過腎臟排除;要戒菸;不要酗酒。
不要亂服成藥
若發現腎出問題,千萬不要亂服藥,特別是偏方、草藥、黑藥丸或各種保腎產品,以免影響腎功能,也不要亂服用未經醫師開立的止痛藥、抗生素;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長期使用止痛劑者應定期接受尿液及腎功能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早就醫。
當懷疑腎臟有問題時,就要做些檢查,檢查方法包括小便檢查,採尿宜採中段尿,採尿前女性將陰部的污物清洗乾淨,男性的包皮,要清洗乾淨。其次是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必須進行腎臟活體切片檢查。


 
 
 
  氣喘伴久咳 中藥麥門冬湯療效頗佳  


  OHAYO特派記者
久咳不癒是一件很煩人的事!台中市就有一名八歲男童,因久咳遍尋良藥,卻都無法根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中藥麥門冬湯加上六味地黃丸治療,兩週以來症狀已減緩了七成,醫師表示,麥門冬湯有養陰潤肺功效,對久咳不癒有不錯的療效。
該院中醫部兒科主任張東迪表示,根據這名八歲男童的病史來看,已反覆咳喘將近半年之久,病童的家長帶他到處求醫,但始終不能根治,他以麥門東湯加上六味地黃丸,加以治療,兩個禮拜後,男童咳喘症狀緩解七成,主要原因在於麥門冬湯有養陰潤肺的功效。
據指出,麥門冬湯由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六味藥組成,具有清養肺胃、止逆下氣等功效。對氣喘患者也有不錯的療效。


 
 
 
  骨質疏鬆和關節痛經常混淆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都有關節酸痛的毛病,總覺得混身不自在!而在骨科門診,更常見病人抱怨骨質疏鬆,但吃鈣片紓解關節痛的效果又不佳。對此,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表示,許多人常把骨質疏鬆和關節痛混為一談,也有民眾忽略骨鬆的早期防治。
許多開放式的醫藥通路,許多民眾都會去購買一些補充鈣質的營養品、含葡萄糖胺、軟骨素的藥品或保健食品來吃。但看在專家眼裡,發現許多病人誤以為這些藥丸或食品可以補充骨質,其實這是把骨質疏鬆和關節軟骨退化兩者混為一談。
醫師指出,中老年人的骨質會持續流失,許多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骨鬆女性,大多數到了脊椎壓迫而下背痛、腿部如被「鐵絲綑綁」般疼痛、不良於行,甚至跌斷骨頭才就醫,很多是自行到藥房買藥吃,更糟糕的是,有的人還以為骨鬆是無法改善的。
至於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究竟對緩關節酸痛不適症狀有多大效果,專家認為在醫學上的證據仍然有限。


 
 
 
  桃園大崗國中流感大流行?校方忙澄清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外傳桃園龜山大崗國中有一個班級,全班40人竟有30個同學感染B型流感,校方在昨天提出澄清。表示本月中旬以來,校園裡確實有33個同學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中一個班級,出席率最低的一天的確有十個學生缺課,但這些同學並非全部都是感染流感。
今年B型流感肆虐,且目前重症病例的年齡層,既非幼童也非老人,而是青少年居多;此外,也有多所學校傳出在校園裡爆發大規模流感疫情,引起各界關切。
被點名的大崗國中,校方趕緊出面說明,避免引起家長的恐慌。校方表示,從上個月開始,學校陸續有學生因為感冒到保健中心報到,本月中旬疫情比較嚴重,校方就趕緊針對全校600多個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大概有一百多名學生有感冒症狀。
該校校長黃光雄表示,現在學校要求導師每天填寫通報單,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同時也要求學生每天用漂白水擦拭課桌椅桌面和拖地,至於體溫超過38度的學生則勸導學生在家休息,避免交互感染。


 
 
 
  廣泛抗藥性肺結核 增加治癒難度  


  OHAYO特派記者
結核病因療程長,許多患者經常無法耐心就醫、服藥,而使得治癒率偏低,加上感染力強,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傳染病,每年並新增一萬五千名結核病患。值得注意的是,衛生署根據胸腔疾病進行統計,發現國內除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患者比例逐漸上升外,致死率更高的廣泛抗藥性結核菌也有擴散趨勢,將使得結核病防治更為困難。
胸腔病院傳染病科主治醫師黃紹宗指出,多重抗藥性結核病,是指對兩種抗結核一線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患者需合併二線抗結核藥物治療。
由於用藥量大,易使皮膚造成過敏、且會伴隨食慾不振、嘔吐等副作用,加上治療時間往往長達一、兩年,不少患者都無法耐心服藥、自行斷藥,不僅治癒率低,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
這類廣泛抗藥性結核(XDR-TB)患者有增加趨勢。根據統計,驗出多重抗藥性結核菌的比例,從四年前的一三%,竄升到去年的二三%,其中屬於廣泛抗藥性的比例,也由一○%上升到一三%。
對於結核病因服藥期長而產生許多患者失聯或斷藥,進而造成治癒率偏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年以來,預計斥資一億九千萬元,投入結核都治(DOTS)計畫,要求醫院落實「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吃完再走」,提升病患服藥順從性。


 
 
 
  從乳癌發生的可能原因看如何避免乳癌復發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對每一位罹患乳癌的病友來說,擺脫了一連串不舒服的治療後,最終的擔心莫過於『乳癌復發』的問題了,至於如何預防乳癌復發的方法,更是曾經罹患乳癌的婦女朋友們所關切的議題。以下就乳癌發生的危險因子一一來做分析,幫您找出如何避免乳癌復發的方法。
您無法改變的事實:
* 罹患乳癌的可能原因當中,其中有一些為不可控制的因素:
1. 遺傳:與基因有關,目前的醫學尚無法改變此事實。
2. 年齡:30-50歲的年齡罹患機率較高,此點亦無法透過生化科技去改變。
但是您可以改變的事:
* 罹患乳癌的可能原因當中,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
1. 肥胖:可以透過體重控制,讓自己的體重在標準範圍內。
2. 飲食:減少高脂肪飲食的攝取,如:西方速食、油炸類食物;盡量食用新鮮的高纖維飲食,如:青花菜 等十字花科的蔬菜及水果。
3. 服用口服避孕藥或停經後接受荷爾蒙補充治療:停止這類藥物的服用。
4. 抽菸:您可以藉此機會戒菸。
除了改變這些不利於健康的習慣外,當然定期返回醫院做追蹤檢查也是不可忽略的喔!


 
 
 
  另類療法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醫學史上的一項重要演變指標,就是接受另類療法的日與俱增,當民眾對另類療法認識越來越多,進行另類療法的人口數逐年增加,但是這些增加的民眾,往往不願意,讓醫療人員知道自己在進行另類療法,根據美國的一項長期調查,只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願意與醫師討論,超過二分之一的人,完全不讓醫師知道自己在進行另類療法,因為大部份正統醫療的醫師,對此抱持負面的態度。
民眾為什麼會選擇另類療法?首先是認為醫學無法解決現存的問題,例如錯誤的知識,認為癌症就是絕症,如果給予治療會造成癌症擴散的更快,也有可能因為醫病關係不良,醫師和民眾溝通出現障礙,例如醫師宣佈病人只剩下幾個月之類的話,讓患者心生恐懼沒有信心,不敢正視正統醫療所帶來的好處,轉而尋求另類療法的幫忙,也有因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帶來極大的不適,進而採用一些比較溫和的方式來度過難關(例如吃健康食品、中藥、氣功等等)。如果說將另類療法定位在醫師認可的輔助療法,或許對於病情改善是有幫忙,目前在台灣有多間的醫院,都有在進行中西整合醫療,西醫治療發生的副作用,由中醫給予中藥處方來提昇病人免疫力,將副作用的嚴重度減低,這種整合醫療是比較值得被推薦。
但是未受監控的另類療法是危險的,許多人受到口耳相傳的介紹,甚至透由網路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不去探就事實真相,任憑自己做隻小白鼠,輕則傷身,重則喪命,這是何其危險的事。生物科技或許會對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但那一日未到臨前,保護自己的安全,慎思另類療法所帶來傷害。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1)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導致的眼部併發症之中,最嚴重的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說是中途失明患者的最大元兇。
什麼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網膜位於眼球裡側,由感光細胞等構成,通過瞳孔的光,經由水晶體與玻璃體到達網膜,必須利用網膜抓住光,人體才能看到物體。
若比喻成相機,水晶體就像鏡頭,網膜則相當於底片。
視網膜密佈著用來補給營養素與氧氣的微血管等細小血管。若高血糖狀態長期持續,血糖沒有得到適當控制,網膜血管就會慢慢充滿高血糖的血液,導致網膜血管逐漸變脆,部分血管出現「微血管瘤」這種小小瘤狀物。
最後的結果是血液停止流動,血液成分從血管跑出來,造成糖尿病網膜病變初期病變。
若症狀繼續惡化,微血管等血管因為血栓而阻塞,血液就會完全停止流動,網膜因此陷入氧氣不足與營養不足狀態。
網膜內密佈的血管為了輸送血液,就會產生新的血管(新生血管),這些血管不只出現在網膜,甚至會延伸到玻璃體。這類新生血管多半非常脆弱,動不動就破裂。
玻璃體內部血管破裂,會造成玻璃體渾濁,無法把光的訊息精確傳遞到網膜。若網膜出現出血狀況,也會造成和玻璃體一樣無法抓住光訊息的問題,有時甚至出現視網膜剝離。這些症狀都會讓患者視力急速減弱甚至失明。
小知識
高脂血症
血液內部脂質多過必要量的異常狀態。血中脂質過量狀態持續,患者可能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心臟病,相當危險。高脂血症又稱為「寧靜殺手」(silent disease),患者本人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
血中脂質包含膽固醇、磷脂質、中性脂肪、游離脂肪酸等,這些脂質過量都會導致不同類型的高脂血症。


 
 
 
  糖尿病性腎臟病變(3)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人工透析
糖尿病性腎病變惡化若造成腎功能不全,就有必要進行人工透析。人工透析大體上有血液透析與CAPD(腹膜透析)兩種。
血液透析是利用血液透析機定期清洗血液,通常每週進行二∼三次,每次需三∼五小時。對於患者而言,這確實是相當大的負擔。
CAPD主要利用患者體內腹膜進行透析,因此,不必前往醫院,在家進行即可。其做法是,動手術將導管埋入腹部,從導管注入透析液,利用腹膜作為過濾器,進行透析。
根據日本有關單位調查,一九九○年日本糖尿病性腎病變、接受人工透析的患者,高達四千三百二十六人,二○○○年暴增到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五人,十年之間增加二.七倍之多。
此外,目前除了慢性腎絲球腎炎這種腎臟病造成腎不全必須接受人工透析的患者外,有更多患者因為糖尿病性腎病變必須接受人工透析,佔人工透析患者三十六.六%。
腎臟移植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實施腎臟移植的病例,日本一年高達七百到八百個。不過,其中糖尿病性腎病變患者所佔比例還不高。
人體腎臟有兩個,患者可接受近親捐贈腎臟,進行移植。
小知識
拉格那梗塞(小孔腦梗塞)
這是腦梗塞的一種,常見於糖尿病患者。主要是拉格那這種細小腦血管阻塞所致。
腦梗塞會造成腦部血管阻塞,血液無法流入腦細胞,導致細胞壞死。
拉格那梗塞的梗塞區(腦內數公厘程度融化的狀態)相對而言較小,症狀也很輕微,多半可以自動痊癒。
不過,有時患者會出現肌肉麻痺、四肢麻木、語言障礙和複視等症狀,不可因為情況不嚴重就加以忽視。
拉格那梗塞惡化、多發可能造成認知機能降低和痴呆等狀況,患者吞嚥機能降低之後,容易嗆到或吃東西梗住喉嚨。
糖尿病性腎病變者飲食注意事項
●最重要的是不可過度攝取蛋白質。體內多餘蛋白質容易成為尿素等老舊廢棄物,必須由腎臟過濾、排出體外。老舊廢棄物愈多,腎臟負擔愈大,腎病變就更容易惡化。
●不妨參考糖尿病性腎病變食物代換表,大概了解食物所含蛋白質的量,以及哪種食物蛋白質含量較多或較少,這部分都必須事先仔細確認。
●肉類、鮪魚等動物性蛋白質容易增加腎臟內部血流量,造成腎臟負擔,應盡量避免食用。不妨選擇大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避免必需氨基酸攝取不足。


 
 
 
  利他的人生觀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為什麼要利他?對有些人來說,利益他人來自於他們的天性,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幫助他人,不需要原因,這些人往往過得比較快樂。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比較自我中心,不太能注意別人的感受,這些人往往過得不快樂。
當遭遇打擊的時候,利他的人顯得容易釋懷,自我中心的人則變得自怨自憐。利他的人快樂很深,痛苦很淺,自我中心的人則顯得快樂很淺,痛苦很深。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這是相當合理的;自我中心的人凡事只考慮自己,有了一個東西,就想要再拿另一樣,當成功的時候,不斷的追求物慾,內心不滿足,因此不快樂。一旦遇到挫折,就陷入自怨自憐,心情更是痛苦。
利他的人則有不同的胸襟,他們會顧慮別人的感受,不過度自私。當他們順利的時候,他們會幫助別人,這使他們更快樂。當他們不順利的時候,他們也能看到其他人的痛苦,因此容易釋懷。
簡單的來說,利他的人心胸廣闊,快樂與人分享,因此倍增。痛苦也與人分享,因此稀釋。自私的人則相反,快樂侷限在自我,因此快樂有限,痛苦則全盤承受,苦不堪言。
利他的人生觀可能是憂鬱的解藥之一,許多人在人生中遭遇疾病折磨,原本應該是痛苦憂鬱的心情,但是當他們投身社會幫助別人,卻又感覺自己生命力充沛。這群人似乎在貢獻社會的過程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人的確需要追尋自我,找到自己的個性,但一個人不能只是一味的強調自我,一直強調自我的人,到最後往往是最迷失的。


 
 
 
  因材施教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個小二女生,因為常常莫名其妙的大哭,由母親帶來尋求諮詢。媽媽陳述這個孩子只要姊姊比她早起,就會大哭大鬧,難以安撫。仔細加以分析,發現這位小朋友跟她的姊姊有很強的競爭心態。但她不太會講話,大人們問她一句話,她往往要想很久,回答的內容也比較簡單。相對的,姊姊比她搶眼多了,因為姊姊講話流利,個性外向,所以跟父母的互動機會很多。看在她眼裡,她覺得父母比較喜歡姊姊,不喜歡她。
一開始,父母不太瞭解孩子的個性,因此缺乏耐性。媽媽常會急躁的問:「妳到底要不要說」?孩子則變得更不敢講話。長久下來,她在媽媽面前變得更退縮。當她跟姊姊同時出現的時候,她就看到姊姊很流利的跟媽媽講話,而她則是半天講不出一句話來。有的時候她覺得委屈,就會莫名其妙的大哭起來。
當掌握問題之後,跟媽媽解釋這兩個孩子的氣質差異甚大,不能夠用同一種方式來教導。對姊姊可以要求即時的反應,對妹妹則要耐心的等候。同時也建議媽媽,常常抱抱孩子,並每天安排15分鐘跟孩子單獨講話的時間。耐心的等候孩子的反應,一旦孩子回答了,就要大大的讚美她。
當姊妹同時在場的時候,媽媽也要制止姊姊一直搶話的情況,避免讓妹妹感覺被冷落。並且建議媽媽可以訓練姊姊一起等妹妹講話,當妹妹講話的時候,就一起讚美妹妹。
當這位媽媽執行新的互動模式,對孩子更有耐心時,這個孩子變得喜歡跟媽媽親近,也講更多的話了。她臉上的笑容也增多。爸媽看到孩子的改變這麼快,覺得很高興。才兩個禮拜,她的改變讓學校老師也感受到了,說她:「變快樂多了」。
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同,父母應該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因應孩子的個性。對文靜的孩子,要有耐心、多讚美,對於好動的孩子則要設立原則、賞罰分明。孩子若是猶豫不決,父母要鼓勵他果斷;孩子若是衝動急躁,則要鼓勵他三思而後行。即使是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孩子,個性也可能差異很大。父母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的缺點改善,優點則盡情的發揮。


 
 
 
  輕型石膏,真輕鬆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復健科陳冠廷職能治療師
65歲的張先生,某日在浴室中不小心滑倒,結果造成右手腕關節骨折,經骨科醫師以傳統硬式石膏固定手腕半個月後,轉介至復健科更換”輕型石膏” ,在穿戴上由職能治療師製作的”輕型石膏”後,張先生說的第一句話是:終於可以擺脫沈重的石膏,肩膀及手肘總算是輕鬆多了……!
一般大眾所說的”輕型石膏”正確的名稱叫做”副木(splint)” ,它是一種低溫成形的有孔塑膠醫材,在放入攝氏60∼70℃的熱水中,約數分鐘便可軟化,此時副木可直接在人體上成形,經過一段時間,副木慢慢冷卻便可以定型,定型後的副木如同石膏般堅硬,有良好的支持及固定效果,但卻比石膏輕巧且透氣許多,而且方便拆卸,有利換藥及清潔皮膚。除此之外,因副木本身是塑膠製品,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用冷水直接清洗以保持副木的清潔!
由於副木加熱後有良好的延展性及可塑性,治療師可以完全依個人身體受傷部位的曲線,幫病人製作獨一無二的副木支架,讓病人穿戴起來會比其他固定用醫材合身舒適;而副木再加熱後,便可以被不斷地修改,病人回家試戴後若有不適,即可隨時返回醫院,請職能治療師做適當的修正。
副木製做完成後,需遵從治療師的指示穿戴,穿戴的時間會依照病患不同的需求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肢體創傷的患者在配戴保護性副木時,除了換藥之外不可以拆下;但是如果是穿戴抗痙攣或功能性等擺位副木,在穿戴一段時間之後(約1~2小時),就需要拆下並做適度的關節活動同時還要觀察穿戴的部位是否有壓痕及皮膚磨損的現象,如果有血液循環不良的現象或是皮膚遭受磨損時,需即時告知治療師以修改副木。
總而言之,”輕型石膏”不僅具有傳統石膏的優點,其輕巧、透氣及隨時可拆卸之特性,更適合在潮濕悶熱的台灣來使用,且病患接受度也很高,因此在臨床上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高尿酸與痛風如何區別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風濕免疫科 孫俊明醫師
門診中,常常有些病人,一來就要求檢查血液中尿酸的濃度,這些自動要求檢查尿酸的病人,多半都是肌骨或全身有些酸痛而已,而很少真正有腳或手的大拇指的關節突然腫痛起來,到忍受不住的,也就是痛風病人,所以有必要加以區別。
痛風的成因
先談談痛風,其成因主要是血液中散佈太多的尿酸,不論尿酸太多原因為何,只要血液內有太多的尿酸,它的結晶體就會落在關節處並使之發炎,所以痛起來會讓人驚天動地。
一般而言,體內尿酸約三分之一來自飲食,三分之二來自身體的新陳代謝,由一種稱為普林代謝所產生,而普林則存在於食物中或體內的細胞。正常人約有三分之二的尿酸由腎臟經尿液排出,三分之一由腸內細菌分解代謝,另很小部份由汗腺排出。
所以由上述可知,過多尿酸原因可能是腎臟出毛病,導致身體排除尿酸的速度不夠快,相對地由腸道排泄的量會增加。因此,若尿酸產生過多或排泄減少,均會造成血中尿酸過高。
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一定會有痛風性關節炎
一般而言,有痛風性關節炎的人大都有高尿酸血症,但有高尿酸血症的人,不一定會有痛風性關節炎。所以,有高尿酸血症的病患如併有關節炎,應該找風濕科醫師作鑑別診斷,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
舉例來說,反覆性風濕症又稱陣發性風濕症,其特徵是在關節處反覆性疼痛,一下子突然痛起來,幾天內又自然消失,有時這邊痛完,又跑到另一邊;還有一種叫做萊特氏症,它是以下肢關節炎為主的免疫系統疾病,有時會合併下背痛或泌尿道的症狀,若延誤治療,將會造成關節損害;另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時也會出現單一關節炎的症狀,而讓人以為是痛風。
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
再來談談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有那些呢?喝酒、手術、出血、感染、藥物作用、放射線治療、以及攝食過高普林食物都是,因此以日常生活而言,從飲食控制普林為最佳管道。
飲食上,痛風患者的飲食原則是維持理想體重,若體重過重,應慢慢減輕,每月以減重1∼2公斤為宜,但不宜於急性發病期減輕體重。
急性發病期間,應儘量選擇普林含量低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米、葉菜類、瓜類蔬菜及各式水果。
誘發痛風發作的因素
非急性發病期,則應力求飲食均衡,並避免食用普林含量過高的食物。像是動物的內臟,如豬肝、腰子、豬腦,海產類食物如蝦子、蚵仔、鮑魚,含酵母類的食物如養樂多;另也避免攝食肉湯或肉汁。
養成多喝開水的習慣,可促進尿酸的排泄,避免喝酒,因為酒精會使尿酸的產生增加。


 
 
 
  走出憂鬱,迎向光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精神科副院長 袁樂民醫師 憂鬱症是屬於一種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主要的症狀是出現情緒低落;心情沮喪;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思考能力下降;體力減退及睡眠障礙等情緒、認知、及行為改變的情形。憂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百分之三到九,而女性約是男性的兩倍。好發年齡大約在二十五至四十四歲之間。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許多,大多是多種因素交互引起的,第一是個性的因素,性情容易緊張;自信心較弱;挫折忍受度低;抗壓性差,當外界的壓力太大時,就容易出現憂鬱的情緒。第二是環境的因素,當遭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打擊,如考試不順、失業、婚姻問題、親友身故、甚至節慶或搬家等事件都可能帶來壓力而引發憂鬱症狀,這和個性有關,因為主觀的壓力感受有所不同。第三是遺傳的因素,在臨床經驗中,同一家族中常會發現許多相同憂鬱症的個案,而雙胞胎研究也發現同卵雙胞胎同時罹患憂鬱症的機會也遠高於異卵雙胞胎及兄弟姊妹間。第四是神經生理異常的因素,由於抗憂鬱劑治療的效果顯著,因此藉由研究抗憂鬱劑的作用機轉,進而發現憂鬱症可能是因腦細胞間的神經介質 (如norepinephrine ;serotonin等) 減少而造成的。憂鬱症的治療,當然首重自殺的預防,如果已經出現自殺的企圖,應立即送醫住院治療。當發現個案有強烈自殺意念時,需立即尋求醫療的協助,進一步評估自殺的可能性,或住院治療,並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以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長期臥床社會福利(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社區護理中心 張虹珠護理師
日間照護
服務內容:提供日間的專業護理服務、醫師定期?診、日常生活照顧及訓練、進行物理、 職能治療之復健服務。
服務對象:依各日間照護中心規定。
收費標準:請洽詢當地長期照護管理中心。 暫托(喘息)服務
服務內容:受照顧者可至機構接受24小時的臨托照顧。
服務對象:日常生活無法自理無傳染性疾病、精神病或攻擊行為者需由家人長期照護者。
補助方式:每人每年可有七天的暫托服務(台北市補助十四天),政府補助合約機構一天一千元的照顧費用,超出的費用由家屬自行負擔。
身心障礙者生活輔助器具費用補助
服務對象:輔具係指可以協助身心障礙者克服生理機能障礙,促進生活自理能力的 輔助器具,本項補助係針對身心障礙者發放,惟申請補助項目應為未曾獲政府醫療補助或社會保險給付者。
補助金額:詳情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被照顧者:
a.實際居住在戶籍所在地。
b.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未接受收容安置或居家服務補助,且未經 政府補助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補助及未領有政府提供之其他看護費用補助者。
c.經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指定身心障礙者鑑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罹患長期慢性病,且經社政單位指定之社會福利機構、團體、醫療機構及護理之家 之社會工作人員或護理人員作日常生活活動功能(ADL)評估為重度以 上,需家人照顧者。
照顧者:
a.應與被照顧者設籍於同一鄉(鎮、市、區)並實際居住者。
b.與被照顧者同為計算家庭總收入全家人口之成員。但出嫁之女兒及其配偶,不在此限。
c.有工作能力而未就業者。
補助金額:每月補助照顧者新台幣5,000元。
復康巴士
服務對象:針對行動不便的身心障礙者提供交通接送服務。
收費標準:各縣市辦理情形不一。詳情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以上資源可洽詢單位:當地衛生局或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或因各縣市辦理情形不一,請洽詢當地社會局。
照顧的路是一條漫長無止盡的路、當你倦時、累時有話想傾訴時別忘了有一群專業的居家護理師及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夥伴陪著你走這條路漫漫長路、照顧的路上你並不孤獨,大家一起加油!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化學治療引起掉頭髮時該怎麼辦?


化學治療引起掉頭髮時該怎麼辦?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癌症病人在接受化學治療時,往往會出現掉頭髮的副作用,掉頭髮並不會威脅生命,不過對於病人的心理確有莫大影響。隨著療程的結束,頭髮會再度長出,所以病人不需太過擔心。頭髮脫落時間一般在治療後的1~2星期開始,不要擔心頭髮會一夜脫落,隨著藥物的種類及劑量,頭髮脫落的程度皆不同,通常化學治療結束後的1~2個月,頭髮會再度長出。以下有一些方法可以協助病人度過這一段沒有頭髮的尷尬期:
1. 在化學治療前,應該與醫師討論,了解自己將接受的藥物會掉頭髮的嚴重程度,先做好心理建設。
2. 可以購買帽子、頭巾、假髮來暫時度過掉髮期。
3. 購買假髮,建議在治療前就購買,如此一來,假髮店可以事先根據病患的髮色、髮質與髮型做出最自然的假髮;不想購買假髮,可接受戴頭巾,也可以請店員介紹一些不同綁法。
4. 在治療期間病患可以使用溫和的洗髮精與柔軟的髮刷,並避免燙、染與過度地使用髮膠類產品,然後使用低溫吹頭髮,如此便能減緩脫髮的速度。
5. 可將頭髮剪成短髮,如此不但更易於梳理,而且看起來髮量也會較多一些。
6. 使用寬齒且質地較軟的梳子,梳頭時,輕輕地梳頭髮,這樣可以減少拉扯頭髮的機會,減少頭髮的脫落。
7. 當掉髮發生時,出門應擦防曬油或穿戴帽子、頭巾,除了美觀外,還可以保護頭皮。
8. 發生了脫髮,千萬不要因此而沮喪,因為,這只是治療的一個過程。毛髮會再重新長出來,不過情緒難免受到影響,病患可以透過家屬和朋友來說出心裡的感受,必要時,也可向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尋求協助。


 
 
 
  可怕的併發症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糖尿病真正可怕的是出現併發症,而且併發症可能出現在全身各部位。
因此,最好在出現併發症之前,妥善處理糖尿病問題,積極治療。
深入了解併發症
以2型糖尿病而言,幾乎一開始都沒有自覺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即使已經診斷罹患這種疾病,還是覺得不治療沒關係。但事實上,糖尿病若不妥善治療,可能不久就會出現嚴重甚至會致死的併發症。糖尿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這裡。
診斷罹患糖尿病的人以及血糖值較高的人,務必建立糖尿病併發症相關知識。
急性併發症與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胰島素絕對不足,導致血糖值異常上升、激烈代謝異常的急性併發症;另一種是慢性高血壓造成的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酮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
這是胰島素不足造成的昏迷,也是糖尿病最具代表性的急性併發症。
1型糖尿病患者若完全中止胰島素注射或減量,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2型糖尿病患者若罹患肺炎等嚴重感染症,此時胰島素會失去效用、血糖值急速上升,可能陷入昏睡狀態。
慢性併發症(三大併發症)
糖尿病有所謂的三大併發症,分別是: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性腎病變。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除此之外,糖尿病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狹心症、感染症和壞疽等問題。
小知識
微量白蛋白尿
這是尿液摻雜少量白蛋白(肝臟所製造蛋白質之一)的狀況。糖尿病出現腎臟病變這種併發症,患者的尿液會混雜蛋白質,稱為「蛋白尿」。若在此之前,也就是「早期腎臟病變」階段進行微量白蛋白尿檢查,也許可以提早發現腎病變。
發現有微量白蛋白尿,若能立刻進行嚴格的血糖控制,就能防止腎臟病變惡化。
糖尿病性眼部併發症
這是糖尿病導致的眼球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是網膜病變。除此之外,水晶體變得渾濁的白內障,以及角膜症(角膜疾病)、血管新生青光眼等,也都是糖尿病併發症。
眼底出血
眼底網膜出血的狀況。糖尿病患者若有網膜併發症,容易產生這種出血。眼底出血,出血部位視覺清晰度就會大受影響。
外眼肌肉麻痺
神經病變使負責運動眼部肌肉的神經功能障礙,於是患者眼中所看到物品出現重影。
顏面神經麻痺
症狀是嘴巴歪斜,臉部無法做出表情。患者喝飲料時,液體會從嘴角流出來,洗臉則是洗面乳跑進眼睛。另外也可能出現兩側性與片側性麻痺,兩者初期處理方法不同,必須注意。
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之後,肌肉力量會減弱,容易出現在腰部與大腿部,一般認為是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所致。


 
 
 
  形成增強物的菜單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父母要鼓勵孩子,除了要訂立一套執行的規則之外,也要找出一系列可以增強(reinforce)孩子的菜單。有的孩子喜歡電動,有的孩子喜歡吃炸雞,有的喜歡小玩具,有的則認為晚睡是一種福利。不管如何,孩子喜歡的事物可能很多,父母可以一一的列下來,做為鼓勵孩子的方式。
當清單列好之後,就要為它們設定點值。例如:小玩具的點值跟看電影的點值是不同的,打電動跟看漫畫的點值也可能不同。父母可以依據孩子的喜好程度設立點值,例如:5點可以換一個小玩具,或者可以打電動10分鐘,或可以看漫畫半小時。父母可以參考的原則是,對孩子有益的事物讓孩子盡量方便的得到,對孩子無益的事物讓孩子較難得到。
擬定好菜單有一個好處,孩子的選擇會比較多,不容易對獎勵厭倦。試想,如果每次好表現都是換小玩具,久而久之孩子也會感到無趣。而孩子逐漸的成長變化,對事物的喜好程度也不同。給孩子自由選擇,孩子總能夠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獎勵品。
當擬定好菜單之後,父母可以把這張菜單寫下來,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孩子用點數來換取菜單中喜歡的菜色,就如同上餐廳在吃東西一樣。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增加選項,由父母來決定點值。用多樣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對孩子的增強效果通常是比較好的。
要用增強物(reinforcer)來鼓勵孩子的好行為,父母需要認真的看待自己的規則。如果訂立了規則,執行很敷衍,效果必然是不好的。有的孩子行為不合格,卻耍賴的要父母給他獎品,如果父母不堅持,孩子就學會取巧的方式來獲取獎品了。一個獎品是小東西,價值不高。但是孩子人格的養成卻是件大事,輕忽不得。當父母重視自己的規則,確實的執行規則,孩子會很快的學習到,唯有努力付出才能有收穫。領悟到這一點對孩子是很好的,因為他日後要面對的社會也會如此對待他。


 
 
 
  接種疫苗與不接種的猶豫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藥劑科 馮靜修主任
曉玲本來要帶著5歲的玲玲到醫院施打自費流感疫苗,但是又看到一些關於流感疫苗的負面報導,心中一直猶豫著,深怕施打後,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可是玲玲是氣喘兒,每次感冒就誘發氣喘住院,因此要不要施打疫苗?實在令曉玲左右為難。
流行性感冒是病毒經由空氣傳染的疾病,傳染性高,潛伏期約1到4天。症狀有:發燒、肌肉酸痛、咳嗽、流鼻水、喉嚨痛、全身虛弱,即使成年人,也會極不舒服。
而流感期間的高燒可以持續五至七天,其中又以免疫力低的老人、小孩常會併發嚴重的疾病如:肺炎、中耳炎。
至於氣喘患者、慢性疾病或其他特殊疾病患者也常會因流感而誘發原來疾病的症狀加劇或併發其他疾病。最嚴重的影響是併發致命性的肺炎。
目前上市的流感疫苗是利用雞胚培養病毒,然後加以去活化後製成疫苗,因此疫苗數量也有限。但是因為病毒會不斷突變,而且每年流行的病株又不相同,因此每年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疾病管制中心都會根據前幾年在全世界調查的資料,推測次年可能流行的病毒種類,而建議出疫苗的成份,這也是?什麼每年要接種一次疫苗的原因。
流行性感冒約在每年的十二月、一月大流行,當施打疫苗後,保護效力約60~90%,如果一旦感染流感,症狀也會輕微許多。
接種疫苗以後約有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接種者會出現局部注射部位的副作用如局部紅腫(約持續2~3天),百分之一至二會出現發燒等全身性反應,因此流感疫苗算是安全而有效的疫苗。目前媒體所報導的一些負面報導,經查証都與疫苗無相關。
接種疫苗前需要事前評估幾項事情,就可以安全的施打而不需擔心:
1. 對蛋過敏者絕不可施打,因為疫苗是由雞胚培養。
2. 曾對流感疫苗產生過敏者。
3. 發燒期間不施打疫苗。避開以上事項,並且經由醫師事前的診察,就可安全的接種流感疫苗。
美國每年約有2萬名的老人死於流行性感冒所併發的肺炎,而且兒童一旦感染流感,父母也會疲於奔命。
除此之外,也因為許多新型流感的盛行如禽流感,使得流感疫苗越發的重要,因為可以區別流感及新型流感。因此建議民眾在每年十月起開始接種疫苗。嬰兒六個月至八足歲兒童如果未施打疫苗則第一年需接種二劑,期間間隔一個月。接種疫苗後需要二個星期以上,才有保護力,因此應儘早施打。
如果是特殊族群,如幼兒、老年人、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特殊疾病者、低免疫力者(如接受化療患者)、安養中心的老人等,都應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尤其符合免費施打者更不應輕易放棄這項福利。
即使未符合免費接種疫苗資格者,自費的接種疫苗也可免於日後的併發症或住院。
曉玲不施打的危險,以及施打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後,終於放心的帶著玲玲去施打疫苗了。


 
 
 
  敞開胸懷 來不孕症中心走走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生殖醫學中心 黃千倉醫師
第一次前往不孕症門診就診,不孕症專科醫師會詳細詢問有關月經週期、經痛及其他經期症狀、不孕病史等,如果有相關的資料,如基礎體溫表、手術記錄、不孕症檢查報告,最好一併帶來,不但可使醫師迅速掌握患者狀況,且可避免重覆檢查。
初步檢查可解決八成不孕症
據醫師判斷,初步為患者安排的檢查,包括:卵巢功能評估、泌乳激素、甲狀腺功能檢驗、披衣菌篩檢、子宮輸卵管攝影、陰道超音波檢查及先生精蟲抗體和精液分析等。只要透過抽血、內診,無須麻醉開刀,就可約略評估夫妻雙方八成以上問題。
披衣菌感染或荷爾蒙失調造成的排卵功能障礙,透過口服藥物,即可抑制感染,並恢復卵巢排卵功能。輸卵管通暢及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考慮吃排卵藥、打排卵針,在家行房即可,或選擇成功率稍高的人工受精來懷孕。
超音波檢查 輕鬆無負擔
超音波檢查懷疑有子宮內長肌瘤、息肉,或是輸卵管子宮腔攝影,顯示子宮腔內沾黏,這些狀況會導致胚胎不易著床,有必要做子宮鏡檢查。整個過程須要淺層麻醉,早上檢查,下午出院,不會影響隔天工作。
輸卵管通暢及卵巢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考慮吃排卵藥、打排卵針,在家行房即可,或選擇成功率稍高的人工受精來懷孕。人工受精有別於自行同房,在於排卵當日取出先生的精液,經洗滌、離心所得活動力好的精蟲,從陰道、子宮頸口直接送達子宮腔,提高受精機率,過程如做抹片一樣不會疼痛。
腹腔鏡檢查專治多年不孕
如果多年不孕、人工受精失敗二次以上、平時有經痛、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子宮腔攝影顯示輸卵管阻塞,醫師會建議病患做腹腔鏡檢查。在全身麻醉下,利用腹腔充氣技術,透過二至三個0.5公分的小傷口,將微型攝影鏡頭,深入透視腹腔內所有器官,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腫、輸卵管水腫阻塞等,均可一覽無遺,同時可立即手術和輸通輸卵管,一般住院二天,出院後可立即上班、上課。
打造專屬個人治療方式
當所有檢查告一段落,醫師會向患者解釋可能不孕的原因,重點便導入下一步,如何治療並懷孕。病患可以依據自己的感受、急迫性或經濟考量,選擇醫師所建議的治療方式,當然成功率愈高的受孕方式,需要用到精密的儀器和尖端技術,費用相對會提高。
不管婚前或婚後,經醫師評估個別狀況,給予最好的建議,幫助夫妻瞭解自身情況,對未來規劃會更明確;也可及早因應調整,才不至於錯失良機。


 
 
 
  冬季癢患者增多 醫師:少洗澡  


  OHAYO特派記者
冬天裡泡熱水澡是何等過癮的事,但最近皮膚科門診增加很多冬季濕疹的門診病患。對此,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在冬天較易上廁所,但仍應大量補充水份、而洗澡次數不宜過多,且最好少用肥皂;而泡溫泉的時間更不能過久、水溫不要太高,否則皮膚搔癢的「冬季癢」很容易上身。
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怡貞表示,乾冷的空氣使表皮血液循環降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跟著減少,表皮水分快速蒸發於空氣中,造成皮膚乾燥、脫皮甚至搔癢;像四肢伸側、前胸、小腿前側,最容易引起冬季癢。
一般冬季濕疹患者皮膚會出現白色龜裂裂紋,稍微脫皮掉白屑,若原本就有異位性皮膚炎或魚鱗癬等潛在性疾病,更有可能產生紅色網狀龜裂及大量掉屑。
廖怡貞醫師因而建議,民眾在冬天仍要勤於喝水,讓肌膚保持二○%的含水量;洗澡時選用中性沐浴乳,用量不要太多,每天也不要洗太多次澡。
若發現局部龜裂或掉屑搔癢時,不要反覆清洗患部或使用高溫熱水持續沖洗,最好在洗完澡十分鐘內,擦上無藥性、無香料的保濕品或凡士林。


 
 
 
  冬令進補 麻油雞最愛歡迎   


  OHAYO特派記者
天氣轉冷了,各類食補也紛紛上陣。但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項冬令進補試吃活動所公布的統計,發現民眾最愛吃的藥膳是麻油雞,其次是羊肉爐,目的是補身體、改善虛寒及增強免疫力、補血等。
值得一提的是,但卻有二成的人吃錯食補,造成燥熱、胃痛等不適。
北醫中醫師黃中瑀表示,根據該院所作三百多份有效問卷顯示,冬季裡民眾普遍有進補習慣,藥材來源有二成五是現成藥包,有趣的是,年紀愈大,自行抓藥比例愈高,五十歲以上多是依時令或天冷而進補,二、三十歲以下民眾圖個方便,最常外食藥膳,而且想吃就吃。
而最常吃的藥膳排行榜,首選是麻油雞,占成五成;第二名則是羊肉爐,占近四成民眾喜愛;第三至六名依序是:藥燉排骨、四物湯、人參雞湯和薑母鴨。而中藥材首選是紅棗,其次是枸杞和當歸,第三是黃耆和人蔘,第四則是川芎。
值得注意的是,雖有三到四成民眾表示,吃藥膳後感覺促進血液循環、很舒服。但也有兩成民眾回答,身體會感到燥熱,更有少部分民眾出現失眠、容易煩躁、上廁所次數增加等情況,顯示許多民眾不瞭解自己的體質就進補。
中醫師表示,並非人人都可以吃補,如正在感冒、咳嗽、傷風、發熱、斑疹、血痢、痰火及身體過於虛弱的人,就不宜進補;另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者,冬天就好發急性病症的時節,不宜過度進補。


 
 
 
  青壯年不舉問題來自壓力 壯陽藥成輔助藥品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工作壓力重,除了加班、辛勤工作,部分人對房事「性趣」缺缺。臨床醫師觀察到,許多青壯年男子,因壓力影響導致性生活停擺,但在枕邊人討論後,漸能接受壯陽藥,帶來成功的性行為,雖然,受藥物價格、副作用、疾病等因素,但仍有五成的人會繼續用藥。
根據泌尿科問診的經驗,一位現年不到四十歲的楊先生,身材健美,一向對性生活感到滿意,但月前因工作壓力,第一次嘗到「不舉」的問題,以致三個月沒有性生活,在太太耐心陪同,才上門找泌尿科醫師治療。
經開立壯陽藥,他又重振雄風,但因擔心對藥物有倚賴性,壯陽藥吃的比例也漸漸拉長,不敢多吃。
高雄榮總泌尿科主治醫師簡邦平指出,許多男性性功能障礙是來自心因性的問題,壯陽藥不僅在生理上助一臂之力,在精神層面也有打氣加油、增加自信的作用。


 
 
 
  兒童用藥應多諮詢 藥單會說話  


  OHAYO特派記者
兒童用藥因往往需要磨成粉末狀,加上部分小兒科藥量偏重,好讓病情早點好起來,但這些潛藏問題,卻可能導致用藥上的危險。對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進行一項隨機分析,針對兒童藥袋進行抽查,發現藥量過重及重複給藥是一般小兒科的通病,有可能衍生藥性衝突及交互作用等問題。
對此,該基金會要求衛生署和健保合理給付兒童藥品,家長若是看到小朋友所用的藥品達四筆以上,一定要問清楚並優先選擇兒童專用藥品。
醫改會指出,從這次檢驗的十五張藥袋或藥單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藥單,藥品是超過五種以上,從安全用藥的觀點來看,併用多種藥理作用或療效相近的藥品,容易超過建議的使用劑量,而且容易出現藥物副作用。
該基金會藥師王照允因而建議,醫師在開藥時應該減少藥物的品項,並針對個別不適的治療給足劑量,對疾病治療或症狀改善的效果較好。
值得一提的是,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也指出,許多小朋友所吃的藥,是拿成人藥剝半或磨粉來的,因而有將二點一顆藥分成十二包、一次吃零點一或三分之一顆藥錠的怪象,規定不能磨碎的腸溶錠,也為了要分包而切碎破壞藥性。
此外,醫改會也提供家長對幼兒的用藥錦囊:
一、拿單領藥多重核對姓名、年齡、性別、藥物種類、數量、使用方式等。
二、主動詢問優先使用兒童專用藥劑。
三、發現小朋友的藥單有四筆以上藥品,可以再請教醫師或請藥師協助評估必要性和安全性。
四、小朋友如果已在服藥,又因不適就醫時應先告知目前所用藥物。
五、一般感冒痊癒期約須七到十天,對一服見效的特效藥要當心。


 
 
 
  男子滴尿不流導致腹脹疼痛竟是尿道結石作怪 醫師及時取出結石 順利解除噓噓危機  


  光田綜合醫院
【光田沙鹿訊】一般年長男性若發生小便解不出來的情形,首先都會考慮到是否為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不過近來卻有一個病例竟然是因為尿道結石引發排尿困難的少見個案。兩週前有一名年近六十歲的劉姓男患因小腹脹痛難耐而被家人緊急送至光田綜合醫院急診求助,抱著肚子直喊痛的劉姓男患表示,因為一直想尿尿但卻一滴也尿不出來,所以膀胱脹到讓腹部疼痛難耐。經檢查後發現其膀胱已經脹滿尿液,但醫師嘗試以導尿管要將尿液引流出來時,竟發現導尿管無法引導放入膀胱,因此只好由小腹以穿刺針將尿排出,暫時舒緩了患者的不適。後來患者轉診至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診察後發現,原來是尿道裡卡了一個直徑約0.7公分的結石惹禍,才讓膀胱中的尿液被堵住而無法排出,而在醫師取出結石後男性患者終於解除噓噓危機,重拾正常生活。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馮超傑醫師表示,年近六十的劉姓男患就診時表示,過去一年來都沒有腰痛或者是排尿疼痛等現象,所以想不透為何會突然發生尿不出來的窘境,結果經由膀胱尿道鏡檢查後發現,原來有一個直徑約0.7公分的結石卡在後段尿道近外尿道括約肌處,因此造成尿道阻塞,經以膀胱尿道鏡將結石由尿道推回膀胱,再以碎石夾子將結石夾碎後再沖洗出來,即解決了患者排尿困難的問題。
光田綜合醫院馮超傑醫師也表示,原發於尿道的結石並不常見,除非患者有尿道憩室或尿道外傷而造成尿道狹窄等病史,才有可能發生;而臨床上所見到的尿道結石,大多數都是由膀胱掉入尿道中,造成尿道阻塞。像劉姓患者雖然最近沒有腰痛等結石症狀,但是患者數年前曾有過輸尿管結石的病史,因此這次很可能是一個症狀不明顯的輸尿管結石,然後掉入膀胱後,停留了一斷時間後才再由膀胱掉入尿道中,造成尿道阻塞進而導致解尿困難的現象。由於一般年長的男性若發生小便解不出來的現象,其實都會先考慮是否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而劉姓男患攝護腺僅有輕度肥大,並非阻塞尿道原因,因此這病例也證實了即使是年長的男性,出現解尿困難的問題時,除了考慮到最常見的攝護腺肥大問題外,還要做仔細的檢查及鑑別診斷,才能正確的診斷病因,給予患者最有效的治療。
最後醫師也建議,年長的男性患者若有頻尿、解尿困難、尿流減弱甚或血尿等情形時,除要考慮是否為攝護腺肥大外,也應進一步詳細診察是否為其他病因;而若曾有結石病史的民眾,平時除了多喝開水、勿憋尿與多運動外,也要記得定期門診追蹤檢查,如此才可及早偵測到結石並及早治療。


 
 
 
  活動名稱:12/23三民國小免費健檢  


 
活動地點:松山區三民國小(民權東路5段1號中庭)


活動日期:2006.12.23至2006.12.23


時間:08:30-11:30


舉辦單位:松山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671757#111-128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骨質密度、血壓血糖膽固醇及復健指導,歡迎民眾踴躍參加。


 
 
 
  子宮頸癌症的分期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 張正雄 審閱
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ists Obstericians 簡稱FIGO)於1994年提出的分期:
Stage 0 原位癌,就是癌細胞仍侷限在子宮頸上皮區內。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INⅢ)。 Stage I 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部位。依其侵犯的程度可分為A與B兩期。
Ia1 表示癌細胞穿過了基底膜,而到了間質細胞,間質細胞的侵犯深度不大於3mm,寬度不大於5mm。
Ia2 間質細胞的侵犯深度大於3mm但不大於5mm,而寬度不大於7mm。
Ib1 臨床病灶不大於4.0cm。
Ib2 臨床病灶大於4.0cm。
Stage Ⅱ 癌症細胞侵犯到子宮頸,但還未侵犯骨盆璧,或只有侵犯陰道的上三分之二。
Ⅱa 癌症已經延伸到陰道,但沒有明顯的子宮旁結諦組織的侵犯。
Ⅱb 子宮旁結締組織有明顯的侵犯,但尚未到達骨盆腔。
Stage Ⅲ 癌細胞向下延伸到骨盆腔,以及陰道的下三分之一,在肛診時會發現,子宮與骨盆腔之間已無空隙存在。包含腎水腫及無功能性腎臟的病例。
Ⅲa 癌細胞僅侵犯陰道的下三分之一
Ⅲb 癌細胞侵犯骨盆腔,或是水腎、或無功能性腎臟。
StageⅣ 癌症已突破生殖器的部分,而超過了骨盆腔的範圍。或是直接侵犯了直腸或膀胱,甚至發生遠端的轉移。
Ⅳa 癌細胞直接侵犯了直腸或是膀胱的黏膜。
Ⅳb 癌細胞已超出了骨盆腔的範圍或有了遠端的轉移。


 
 
 
  胃癌術後照護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一 胃切除後的影響
胃在人體的消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作為食物從食道到小腸的一個中間儲存站。可以透過胃本身的蠕動將食物成為較小食靡,送入小腸接受進一步消化吸收。此外,胃液裡面含胃酸可殺菌、酸化食靡以利鐵質及鈣質吸收,也含胃蛋白質幫助食物分解,胃液含有和維生素B12吸收有關的內在因子。
當胃切除,首先改變的是胃液分泌的大量減少,沒有了胃酸,腸內菌容易增殖,鐵質及鈣質吸收受到影響;由於少了內在因子,可能造成維生素B12缺乏。
另一方面,胃容量的減少,胃儲存功能降低,胃排空時間改變,使得食物太快進入小腸造成小腸擴張,此即所謂「傾倒症候群」。
何謂「傾倒症候群」
早期傾倒症候群;因大量食物湧入小腸,造成患者飽脹感、噁心、腹部絞痛、心悸、出冷汗、頭暈、姿態性血壓、虛弱、想臥床等不好現象。
晚期傾倒症候群;富含糖類食物,迅速進入腸子,引起超量內在性胰島素釋出,造成反應性低血糖,出現心悸、冒冷汗、虛弱、意識不清等。
二 請營養師講解食物攝取原則,輔導病人修正飲食習慣
〈1〉 少量多餐
〈2〉 不吃濃縮糖類或太甜食物,以免刺激低血糖反應
〈3〉 避免進餐時喝水或在兩餐間喝太多水
〈4〉 進食後,不作太劇烈活動
〈5〉 細嚼慢嚥,規律生活,保持心情愈快
三 每年回診
胃切除後,固定回診作一系列檢查,包括生化、腫瘤標記、常規血液,並且偵查復發胃癌及其它殘餘胃病變,對殘胃或吻合部位施行X光上消化道檢查。定期門診追蹤,可以瞭解病友營養狀況、預防、治療貧血、偵測復發或其它原發性癌症。
四 病友互相勉勵
五 請教精神科醫師講解心理適應之道。以補足門診追蹤和病友互動時間及諮詢的不足。
總之,給予病人最大的協助,以期提高術後的生活品質。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2)  


 
世茂出版社


資料來源:糖尿病Q&A


病期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根據不同狀態,可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單純網膜病變
微血管等血管出現血栓,造成局部小出血或血管內部滲出蛋白質與脂質沉著,形成名為「硬性白斑」的白色斑點。到此階段患者本人幾乎不會有自覺症狀。
●前增殖網膜病變
網膜異常繼續惡化,可能連與玻璃體連接的表層部位也出現病變。新生血管已經準備產生,有時也會開始出現高度靜脈變形。
●增殖網膜病變
新生血管與增殖的組織進入玻璃體之後逐漸擴大。新生血管破裂後會出現嚴重視力障礙,容易造成網膜剝離。這些狀況嚴重時都可能造成失明。
糖尿病性視網膜症的檢查
要檢查是否有網膜病變,必須進行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的做法是,將眼睛相關部位的血管狀態擴大,觀察症狀嚴重程度。這種檢查方法不只運用在網膜病變方面,臨床上也常用來診斷動脈硬化症與高血壓等疾病。
不論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一旦診斷罹患糖尿病,就必須立刻接受眼底檢查,即使沒有異常,也應與醫師商量,定期接受眼底檢查。
要防範網膜病變這類併發症,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面進行嚴格的血糖值自我管理,一面定期實施眼底檢查。
小知識
高中性脂肪血症
這是高脂血症常見類型之一,主要是中性脂肪過高狀態,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併發高脂血症後,可能進一步導致動脈硬化等併發症,必須積極進行維持血液內部脂質正常化的管理。
脂肪肝
肥胖或過度攝取酒精,造成肝臟大量累積脂肪、形成類似鵝肝的狀態。於是,肝臟代謝與解毒機能減弱,進一步可能造成肝硬化。


 
 
 
  妥善的時間管理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冠輝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讓他常常處在緊張的狀態。當他接到一份工作,限期一定時間內完成時,他一開始會拖,心想:「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幸好還有一段時間」,他想要把工作做得很好,因此壓力不小,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剩下一半的期限時,冠輝開始緊張,因為他完全還沒開始。他處在中度焦慮的狀態。
到了最後一週,他非常的焦慮,慌忙的四處找資料。他感覺時間快要來不及,而他連最基本的工作都還沒開始,東拼西湊,到了最後一個晚上,他整夜沒睡,終於把東西趕出來了。因為成品是匆忙作出來的,有許多明顯的瑕疵。冠輝從頭到尾都處在焦慮的狀態,做出來的成品又差,這打擊了冠輝的自信。
許多人容易陷在如同冠輝的時間管理模式之中,一開始拖延,中間開始緊張,後面則手忙腳亂。這樣的時間管理模式並不正確。
相對的,如果冠輝採用別的時間管理模式,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例如:把目標設定低一點,然後把時間底限往前挪一段時間(例:2週),結果會是如何呢?當他把時限提早2週的時候,他就會提早動手做。當他設立的目標不會太高,壓力就不會太大。因為一開始就動手,所以心情不會太緊張。到中期的時候,工作已經近乎完成了,所以心情更不會緊張。到了最後面還有剩下時間,恰好可以把作品修得更好。用這樣的方式做事通常能從容的完成事情,做出來的結果也會比較好。如果我們以一個月為期限,前面的時間管理方式跟後面的時間管理方式大略如下:
錯誤模式: (1) 剩下3∼4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以拖延方式因應,情緒中度焦慮。
(3) 剩下1週,手忙腳亂,情緒高度焦慮。
正確模式:
(1) 剩下3∼4週,立即著手進行,情緒輕度焦慮。
(2) 剩下2週,近乎完成,微量焦慮。
(3) 剩下1週,修改缺點,毫不焦慮。
時間管理如果恰當,工作可以從容的完成,品質也相當穩定。時間管理如果不當,工作時則充滿焦慮,作品也有許多瑕疵。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禽流感Q&A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 張怡惠護理師
流感或是禽流感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正致命之處,例如肺炎、糖尿病、腎病、哮喘等都可能奪取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的生命,所以,預防呼吸道疾病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Q :禽流感是什麼?
A:禽流感(H5N1)是一種A型流感病毒感染,顧名思義是禽類從呼吸道系統到全身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傳染病,禽類在感染後死亡率很高。禽流感是與活禽鳥近距離接觸後感染的,在人類之間傳播的能力十分低。但亦有人類受感染的個案。
Q:禽流感是如何傳播的?
A: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皆為傳染途徑,主要經由呼吸道黏液或糞便直接接觸傳染或間接由污染的水及飼料等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病雞的糞便中帶有H5N1禽流感毒株會在空氣中傳播,並被風帶走以此傳遞給人類。根據疾病管制局指出,雞隻的翅膀也可能藏有病毒,當已經感染病毒的雞隻揮動翅膀時,就有可能將病毒散發到空氣中,因此此時養雞場的人員就可能因為呼吸到帶有病毒的空氣而受到感染,所以養禽的工作人員就是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高危險群。
Q:人類若得到禽流感有哪些症狀?
A:潛伏期一般為 7-14天以內,早期症狀與其它流行性感冒非常相似,發燒、流鼻水、鼻塞、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結膜炎、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通常2-7天內會自然痊癒,但禽流感很容易導致高燒、肺炎、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等合併症,甚至死亡。
Q:我們應如何預防禽流感?
A:1.活家禽、鳥類或其糞便可能帶有禽流感病毒,應避免接觸
2.避免接觸禽鳥及其糞便,若不慎接觸,應以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3.養成良好個人衛生
4.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家禽和禽鳥蛋須徹底煮熟才可進食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6. 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提昇自體免疫力
7. 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就醫


 
 
 
  洗腎與保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腎臟內科 林正浩醫師
眾所皆知,末期腎衰竭(俗稱尿毒症)必須長期洗腎,但一般人對尿毒症以及洗腎卻存著開始洗腎,就要永遠一直洗下去錯誤的觀念。
急性腎衰竭也能治好
事實上,急性腎衰竭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腎功能恢復正常的機會還是不低,也就是說患者可脫離長期洗腎的困擾;慢性腎衰竭則因腎臟疾病是不可恢復的,除非能在開始洗腎前約三個月內發現腎功能衰竭的原因,並給予治療,否則極可能演變成末期腎衰竭,而必須長期洗腎。
另一錯誤觀念是腎衰竭有腰痠無力症狀,有人因此擔心腎出毛病,其實腎病很少會痛,洗腎病患並不是因為腰痠痛而被發現腎衰竭的,只有末期腎癌、腎感染、少數腎病會腰痛。
由於有些病人,排斥洗腎,接受洗腎太晚,器官受尿毒素的影響太深,功能可能無法回復,甚至付出生命代價。
尿毒症不是絕症
要強調的是,尿毒症不是絕症,雖要洗腎,但洗腎已是成熟科技,長期洗腎者到處都有,且都能維持社會和家庭運作。至於預防腎臟病方面,平時要保持身心安靜、避免焦躁、不要經常熬夜或太勞累,也不要太放縱情慾。
飲食保健多注意
飲食保健上,就要多喝水;少吃鹽,因為過高的鈉離子,會加重腎的負擔;不要吃過多高蛋白的食物,因為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也必須透過腎臟排除;要戒菸;不要酗酒。
不要亂服成藥
若發現腎出問題,千萬不要亂服藥,特別是偏方、草藥、黑藥丸或各種保腎產品,以免影響腎功能,也不要亂服用未經醫師開立的止痛藥、抗生素;若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長期使用止痛劑者應定期接受尿液及腎功能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及早就醫。
當懷疑腎臟有問題時,就要做些檢查,檢查方法包括小便檢查,採尿宜採中段尿,採尿前女性將陰部的污物清洗乾淨,男性的包皮,要清洗乾淨。其次是抽血檢查、超音波檢查,若有需要,則必須進行腎臟活體切片檢查。


 
 
 
  氣喘伴久咳 中藥麥門冬湯療效頗佳  


  OHAYO特派記者
久咳不癒是一件很煩人的事!台中市就有一名八歲男童,因久咳遍尋良藥,卻都無法根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中藥麥門冬湯加上六味地黃丸治療,兩週以來症狀已減緩了七成,醫師表示,麥門冬湯有養陰潤肺功效,對久咳不癒有不錯的療效。
該院中醫部兒科主任張東迪表示,根據這名八歲男童的病史來看,已反覆咳喘將近半年之久,病童的家長帶他到處求醫,但始終不能根治,他以麥門東湯加上六味地黃丸,加以治療,兩個禮拜後,男童咳喘症狀緩解七成,主要原因在於麥門冬湯有養陰潤肺的功效。
據指出,麥門冬湯由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大棗、粳米,六味藥組成,具有清養肺胃、止逆下氣等功效。對氣喘患者也有不錯的療效。


 
 
 
  骨質疏鬆和關節痛經常混淆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都有關節酸痛的毛病,總覺得混身不自在!而在骨科門診,更常見病人抱怨骨質疏鬆,但吃鈣片紓解關節痛的效果又不佳。對此,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表示,許多人常把骨質疏鬆和關節痛混為一談,也有民眾忽略骨鬆的早期防治。
許多開放式的醫藥通路,許多民眾都會去購買一些補充鈣質的營養品、含葡萄糖胺、軟骨素的藥品或保健食品來吃。但看在專家眼裡,發現許多病人誤以為這些藥丸或食品可以補充骨質,其實這是把骨質疏鬆和關節軟骨退化兩者混為一談。
醫師指出,中老年人的骨質會持續流失,許多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的骨鬆女性,大多數到了脊椎壓迫而下背痛、腿部如被「鐵絲綑綁」般疼痛、不良於行,甚至跌斷骨頭才就醫,很多是自行到藥房買藥吃,更糟糕的是,有的人還以為骨鬆是無法改善的。
至於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究竟對緩關節酸痛不適症狀有多大效果,專家認為在醫學上的證據仍然有限。


 
 
 
  桃園大崗國中流感大流行?校方忙澄清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外傳桃園龜山大崗國中有一個班級,全班40人竟有30個同學感染B型流感,校方在昨天提出澄清。表示本月中旬以來,校園裡確實有33個同學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中一個班級,出席率最低的一天的確有十個學生缺課,但這些同學並非全部都是感染流感。
今年B型流感肆虐,且目前重症病例的年齡層,既非幼童也非老人,而是青少年居多;此外,也有多所學校傳出在校園裡爆發大規模流感疫情,引起各界關切。
被點名的大崗國中,校方趕緊出面說明,避免引起家長的恐慌。校方表示,從上個月開始,學校陸續有學生因為感冒到保健中心報到,本月中旬疫情比較嚴重,校方就趕緊針對全校600多個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當時大概有一百多名學生有感冒症狀。
該校校長黃光雄表示,現在學校要求導師每天填寫通報單,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同時也要求學生每天用漂白水擦拭課桌椅桌面和拖地,至於體溫超過38度的學生則勸導學生在家休息,避免交互感染。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協助而非縱容


協助而非縱容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不少過動兒(ADHD)的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有著一些錯誤觀念,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認為:「孩子因為有過動症,所以大家要包容他」。這樣的觀念隱含一個邏輯,認為過動兒是完全不能控制自我行為的。所以當孩子在暴怒、摔東西、出言不遜的時候,父母就一直忍讓。認為過動兒完全無法克制自己,這個觀念是相當錯誤的。過動兒絕對有能力學習控制行為,他們需要的是適度的協助,而不是一味的縱容。
以長期的眼光來看,過動兒也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在家裡,父母可以讓孩子大發脾氣、出言不遜,外面的人會忍讓嗎?孩子越是習慣這些偏差行為,日後就會越難適應社會。
曾經有一對父母,他們相信孩子是無法控制行為的,因此他們對於孩子的各種問題都一律包容,不只如此,他們也說服孩子的導師包容孩子的行為,老師竟然也同意了。到最後這個孩子變成班級裡的小霸王,沒有人敢惹他,直到小四的時候,導師換人了,新的導師不願意屈就父母的教育方式,問題才爆發出來。在那個時候,這個孩子霸道蠻橫,對老師咒罵、丟東西,最後,學校要求這個孩子轉學。
過動兒真的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嗎?並不是的。過動兒的確比較衝動、缺乏控制力,但這只是相對的來說,他們的控制能力比較差而已。他們並不是完全不能控制,只要父母深入的瞭解過動症,建立良好的規則,確實的執行,孩子是有辦法控制自己的。
父母對於一些與社會適應無關的問題(例如:功課、整潔習慣…..),可以放鬆一點。但對於社會難以接受的行為(例如:暴力、不禮貌….),則要堅持原則。亂摔東西、出言咒罵、暴力….等,這些行為一定嚴格制止。要壓制孩子的不良行為,體罰是一種方法,但除了體罰之外,還有許多懲罰方式可以選擇;例如:剝奪看電視的時間、停止發放零用錢…..。如果找不出好的辦法,就多跟其他家長討論,聽看看別人怎麼管束孩子,父母也可以閱讀教養相關的書籍,裡面通常會教導一些重要的觀念與技巧。
要讓過動兒的行為上軌道,父母要有徹底執行的決心,特別是之前被縱容的孩子,一開始要管束必然會引起不少反彈,有些青少年甚至會出現拒學、恐嚇、攻擊的動作,當孩子有這些行為,父母也要堅持下去,即使要找警察介入也在所不惜。不少父母會想,「真的需要這樣子嗎?他只是不會想而已!」這是父母的自我安慰,一個孩子會出現恐嚇、攻擊的行為,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了,像這樣的行為大多只會越來越嚴重,很少是自己改善的。
仔細的加以分析,堅定的管束孩子,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被壓制下來,順從了父母的規則,也許他還有機會適應社會,否則繼續暴躁的個性,到了青壯年,有誰管得住他?那時候可能只有法律才能約束他了。


 
 
 
  什麼是「恐慌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院區 馬大元醫師
王先生平時身體狀況不錯,生活也很穩定,但是半年前忽然一下子感到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一般,他急忙衝到某大醫院的急診室,做了許多檢查,最後醫師只告訴他檢查都正常,要他回家。但是他回家後,常常憺心會再發作,不敢一個人出門,生活、工作大受到影響,走訪各大醫院治療都依然沒有改善。直到有醫師告訴王先生請他看看精神科,雖然把王先生氣得半死,但其實王先生真很可能是得了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陣陣極強烈的緊張興害怕,表現出來的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暈眩、冒冷汗。它來得急快,常容易在人多、封閉的地方發作、病人常因此害怕到這些地方。恐慌症的原因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很有可能是人體自主神經系統受到身體與心理影響(如分離焦慮)引起交感神經系統反應所造成。 如果您懷疑自己有恐慌症的現象,一定不要排斥到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藥物治療或是心理治療對病患本身都有不錯的效果。


 
 
 
  如何判斷慢性咳嗽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胸腔內科 李乾暉醫師
Q: 請問醫生,我為什麼一直咳不停? A: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表徵,如慢性支氣管炎、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肺癌等。因此,當咳不停,甚至長達一、兩個月時,可能是慢性咳嗽,一定要就醫找出原因,加以治療,一味服用止咳藥止咳,反而會延誤病情。
Q: 咳嗽是不是很糟糕?
A:咳嗽不全都是沒有益處,因為它是一種呼吸道的自我保護作用,能排除呼吸道的外來異物、細菌微粒及本身的分泌物。還有咳嗽的威力不小,咳嗽引發的胸腔內壓力升高,等於是用氣體在幫病人做心臟按摩的工作,甚至有人認為善用咳嗽,可在心臟病發時救自己一命。
Q: 如何判定咳嗽是不是慢性咳嗽呢?
A:慢性咳嗽是指持續三週以上的咳嗽,慢性咳嗽是一個擾人的問題,會影響個人的睡眠、讀書及工作,也間接影響到家庭及人際關係。慢性咳嗽常見的病因有鼻後滴漏、哮喘及胃液食道逆流。
許多呼吸道感染,在其他急性症狀去除後,仍留下慢性咳嗽,另外還有慢性支氣管、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菌、肺癌、心臟衰竭等,都可能引起慢性咳嗽。
Q: 抽煙和咳嗽有何關連呢?
A:許多抽煙者都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狀,其中以咳嗽、痰多、氣短等現象最常見。煙霧本身對呼吸道而言就是刺激物。
抽菸會刺激呼吸道黏膜接受器,產生呼吸道分泌量與排泄量增加以致經常咳嗽,呼吸道在香菸的長期刺激下,會造成慢性發炎,使呼吸道更加敏感,惡性循環的情況下,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形成慢性咳嗽。若能及早戒菸,咳嗽症狀將可在數月後獲得明顯改善。
Q: 還有什麼情形易導致慢性咳嗽?
A:鼻涕倒流,此種病患除了咳嗽外,常連帶有鼻子的症狀,不管是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竇炎皆會有鼻涕倒流的現象,因鼻涕倒流,所以常有清喉嚨的反應,及痰卡在喉嚨咳不出來的感覺。
   胃酸逆流,此類病患除慢性咳嗽外,常有心灼熱感或嘔胃酸的感覺,此種現象在飽食後或餐後平躺時更加嚴重,可透過食道攝影、胃鏡或胃酸逆流偵測來進一步診斷。
肺腫瘤是慢性咳嗽中最可怕的病因,但因肺癌引起慢性咳嗽的病人倒是很少。


 
 
 
  愛滋孕婦加強篩檢 降低愛滋寶寶感染率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國內女性感染愛滋人數激增,愛滋寶寶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目前醫院對孕婦強制進行產前愛滋篩檢,但仍驗出許多愛滋寶寶。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並指出,如果愛滋孕婦不做愛滋篩檢,新生兒感染機率將高達四成。
根據疾管局統計,過去兩年,每年都發現三到五位愛滋寶寶,受到母子垂直感染的關係,這些寶寶一生下來就染上了愛滋,追究原因,都是懷孕婦女未參與愛滋篩檢的緣故。
疾管局表示,如果懷孕婦女在未進行愛滋篩檢的情形下,愛滋病毒有三到四成的機率,會經由懷孕、生產或哺乳的過程,傳染給新生兒,愛滋寶寶不但造成社會問題,也形成沉重的醫療負擔。
不過,隨著醫療環境進步,愛滋媽媽在產前四週就投予預防藥物,再配合剖腹生產及使用母乳替代品等,能大幅降低母子垂直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從原本三到四成的感染率,降低為四%。
疾管局特別呼籲,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的污名化,已經對愛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讓他們除了面對死亡的恐懼外,還要承受被社會排擠的沈重壓力,希望社會應摒除歧視及無謂的恐懼,給予愛滋感染者,更多的尊重及生活空間。


 
 
 
  早期乳癌 標靶藥物有效預防癌細胞移轉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醫學進步,臨床上對抗癌有極大的進展。相較於以往化學治療,把癌症患者體內好壞細胞全數破壞,目前醫界廣泛運用標靶治療,有效控制、抑制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對乳癌病患療效皮佳。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標靶療法還有預防的作用,用於乳癌還沒轉移復發之前,就先使用針對HER2蛋白的標靶治療藥物,至少在一年內,可使乳癌復發機率降低將近一半。
目前對於乳癌轉移其它器官的病患,健保同意給付使用歐洲紫杉醇合併標靶藥物「賀癌平」來治療,臨床上療效頗佳;一位癌末病患,經四個月標靶治療,體內癌細胞幾乎找不到。雖然,對於乳癌未轉移的早期病患,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但仍有患者寧願自費一年約七、八十萬元的藥費,提前使用賀癌平,希望降低乳癌復發的危險。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指出,目前台灣有九家醫學中心參與全球五千人的臨床試驗,發現早期乳癌患者在開刀後,合併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相較於只使用化療藥物的人,一年下來,合併治療可使乳癌的復發率降低四成六。
相較於傳統療法,乳癌標靶治療的療效,較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延長一倍時間。


 
 
 
  網路謠言多 食品安全網提供正確解答  


  OHAYO特派記者
網路上許多駭人聽聞的傳聞,事後被證實都是子虛烏有!最近網路又盛傳,炒蛋加鹽巴會產生有毒「氯」?而幾年前也言之鑿鑿的指出,大啖檸檬蝦等於吃砒霜?但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實的,為此,衛生署特別在網路上提供「食品安全網」,提供正確的飲食資訊,破除這些謠言。
網路越來越普及,許多民眾每天依賴電腦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有些網路資訊,卻可能一傳十、十傳百,造成民眾恐慌。尤其一般民眾對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並不清楚,有些誇大未經證實的傳聞,卻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
最近,網路上傳出「吃肉不能飲茶」的禁忌說法,直指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容易形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子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增加有毒致癌物質吸收。
對此,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康照洲就提出駁斥,表示茶葉中含有的鞣酸,的確會影響腸胃道的吸收,但充其量只是減少營養的吸收,跟中毒、致癌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了即時化解這類網路謠言,並教育民眾如何吃出健康,衛生署食品安全網就開闢專區,網址為:http:/ /food.doh.gov.tw,定期發布最新食品安全訊息,開放民眾上網查尋。


 
 
 
  寶特瓶裝水 確會引起化學成份變化  


  OHAYO特派記者
據外電報導,科學界最新研究發現,以塑膠瓶裝的罐裝水,貯放時間越久,水質中有害化學成份濃度會隨著升高;一旦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將使得市售寶特瓶水的銷量產生衝擊。
據了解,這項研究是由德國海德堡大學一位加拿大籍教授所進行。取樣來自二十八國、132個牌子的罐裝水為樣本,完成這項研究。而這些裝水的塑膠瓶罐,全都是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
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盛裝時間拉長,這些罐裝水中的銻元素(Antim ny)濃度也跟著增加。研究指出,水質會產生變化,主要是因為這些塑膠不斷釋出化學成份。不過,至於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研究單位表示還待進一步研究。
據指出,銻是一種白色金屬元素,小劑量會引起噁心、暈眩和沮喪,高劑量則可能致死。由於前陣子國人對加油站所送的礦泉水水質,也有類似質疑,這項研究引起各方關注;一旦發現對人體造成健康上的影響,預期將造成市售礦泉水的銷量。
不過,目前為止,加拿大罐裝水協會仍強調,消費者不必因此驚慌,加國罐裝水仍然安全,就銻含量而言,也對人體無害。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哽塞畏懼症


哽塞畏懼症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個體型瘦小的小四男生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問題,他不敢吃東西。以前會吃的飯菜,他變得拒絕吃,如果爸媽硬要逼他吃,他就會一直哭。他敢吃的東西只剩下牛奶跟餅乾,連粥都不敢喝,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孩子變得更瘦了。
一開始,爸媽帶著孩子到處看胃腸科醫師,也做了不少檢查,結果胃腸都沒有問題。後來有醫師建議爸媽帶孩子看兒童精神科醫師,問題終於有了正確的評估。原來這個孩子幾個月前被魚骨頭哽到,不舒服了十幾分鐘,後來吞了一口飯才嚥下去,但這件事情讓孩子嚇到了,他從那天開始漸漸怕吞嚥東西。本來還可以勉強吃幾口飯,後來則是完全都不敢吞了。漸漸的,他不敢吃的東西越來越多,父母開始帶著他去看醫師。
這個孩子的問題是單純畏懼症(Simple phobia)的一種,精確的名稱是「哽塞畏懼症」(Phobia of choking),患者強烈害怕自己吞嚥食物的時候會哽塞,因此衍生出一些特殊的行為,例如:害怕吃東西。有的畏懼症患者特別怕蜘蛛、蛇、老鼠、怕高、怕坐電梯…..,害怕的對象不同。而這個孩子呈現的問題是「害怕吞嚥」。
畏懼症的症狀呈現雖然不同,但本質上是相近的,都是對某些事物過度的恐懼。這些恐懼的表現可能來自於遠古的遺傳,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遠古的時代,人類的生命會被各種生物所威脅,例如:蛇、老鼠、蟑螂……等,也會被高處、幽暗處的危險所威脅,這些都有可能在遠古時代對人的性命造成傷害。這時候假設人類的族群大略分成兩種類型的人,一類是容易對這些威脅感到害怕,並極力逃避的,一類是對這些事物不會感到害怕的人。試想,那一群人容易存活下來呢?會存活下來的人當然是那群常常感到害怕的人。經過長期的演化之後,這種恐懼的基因就會流傳下來了。
到了現代以後,這種恐懼的基因在每個人身上殘留的比例不同,大部分人都不高,所以不會發展出畏懼症。但是少部分人則比例偏高,若又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促發時,就很有可能會發展出畏懼症。
「哽塞畏懼症」該怎麼治療呢?建議漸次的透過暴露方式(Exposure),讓孩子去克服恐懼。例如:一開始讓孩子嚼一口米飯,嚼一分鐘之後就吐掉,因為不強迫孩子要吞下去,所以孩子不會抗拒。透過這樣咀嚼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在面對自己害怕的食物了。漸漸的,隨著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加多一些要求,例如:嚼完之後吞一點點。
盡量從孩子最不害怕的食物開始嘗試起,一開始也不要要求孩子全部吞下,在孩子可以接受的範圍慢慢增加,漸漸的,孩子就會克服恐懼進而吞嚥食物了。


 
 
 
  音樂治療與癌症病患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世界唯一的共同語言-音樂,音樂能影響到人內心的情感及感受,自人出生有記憶以來,音樂就常圍繞在我們的身邊,聆聽音樂可為人們帶來身、心、靈上的改變。
醫界開始藉助音樂,來為病患作治療是始於十八世紀末,初期只用來幫助平穩情緒、減低焦慮幫助睡眠,而在現在的醫學,則已廣泛的將它運用到各個領域,作為輔助性的治療。
音樂療法是利用音樂,進入人的潛意識之中,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來調節情緒和行為,因為聲波會發出一種離子共振的頻率,這種頻率會產生一種動力,進而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身體狀況。雖然音樂並無法協助病患治療疾病,但它卻可以幫助病患,減輕治療中的疼痛、緊張及幫助病患入睡,而音樂對於癌症病患的幫助,更是有絕對的效果,癌症患者在初期得知罹病時,往往會有心情沮喪或憂鬱出現,藉由音樂的治療,可改變病患的心境,幫助肌肉的放鬆,更可改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失眠,可選擇慢節奏、低音調、輕柔的音樂,聆聽巴哈的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若病患喜歡台語,也可選擇望春風的音樂或鄧雨賢的音樂作品全集,或宗教的相關音樂。在進入治療期時,由於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如疼痛、噁心、嘔吐、頭痛、掉髮…等,也會使病患造成身心的傷害,藉由音樂治療,可減輕疼痛與不適症狀,甚至可改善胃口,聆聽海頓的音樂可止痛,而聆聽莫札特的音樂,除了減輕疼痛外還可緩解腸胃不適。在癌症末期的病患,主要是希望減低他們的孤獨感、鼓舞希望、減低憂鬱,貝多芬一生與耳聾搏鬥,在疾病中仍能造就自己的光環,所以此時聆聽貝多芬的音樂是最合適的。
雖然音樂治療,在醫學領域已有相當程度的治療功能,但仍需考慮到病患的個別性,如:病患所喜歡的音樂類型(國語、台語、英語),病患本身是否會演奏樂器等等,再依病患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及次數,聆聽音樂時最好是平躺,有一獨立的空間;並鼓勵家屬共同參與,以期增進病患與家屬間心靈的交流,而在治療結束後,更要與病患分享彼此的經驗感受,以了解音樂治療的效果。


 
 
 
  孩子當街哭鬧怎麼辦?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些孩子喜歡當街哭鬧,目的是要父母買玩具給他。不少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最後屈服,沒想到孩子卻越來越習慣用哭鬧的方式來要東西。
仔細的加以分析,孩子哭鬧要買東西,父母如果買給他,孩子哭鬧的行為就會被鼓勵,長久下來孩子就會習慣吵鬧了。因此,這並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要訓練孩子避免用吵鬧的方式來要東西。具體而言該怎麼做呢?如果孩子曾有哭鬧的行為,父母可以在出門前就跟孩子說,「如果哭鬧要買東西,我們就回家」。一旦孩子哭鬧要東西,父母就帶孩子回家。數次之後,孩子知道哭鬧並不能得到好處,反而得到很差的結果(即”回家”),哭鬧的行為自然會減少。
當然上述的作法是比較「兩敗俱傷」的方法,因為大人也無法逛街了。如果不想這麼嚴格的處理,也有其他的變通方式可以選擇,例如,若父母覺得孩子的要求不會太過度,可以對孩子說:「可以買給你,但是你必需要停止哭鬧,如果半小時內不哭鬧,就買給你」。孩子可以做到半小時不哭鬧,父母就買給他。這樣子,鼓勵的行為就是「不哭鬧的行為」。如果孩子連這樣的要求都達不到,父母就要堅定的帶孩子回家。
當孩子做要求的時候,父母要立即的做判斷。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例如:要買很貴的東西),就要堅持不退讓。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迅速的答應他。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爸媽的原則是清晰確定的,就不會用吵鬧的方式來做要求。
父母千萬要謹記,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否則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越來越難約束了。


 
 
 
  流感簡介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 一般內科暨感染科 蘇世強主任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會發生的一種傳染病,自從西元1918年大流行之後,每年台灣的冬天都會有它的蹤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起,它可分為三型:A型、B型和C型。一般而言,A型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較嚴重,B型次之,C型的症狀非常輕微。二十世紀的三次大流行都是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表面有兩種蛋白質: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和神經胺酸脢Neuraminidase (N),是病毒侵犯細胞所須之構造。
目前知道的H有15種,而N有9種。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就是以H和N的數目來分亞型。在1997年以前,感染人類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以H1N1, H2N2, H3N2為主,其他的病毒亞型大都只出現在禽類,因此稱為禽流感。每次有新的病毒出現,都會造成全世界的大流行,例如1918年為H1N1,1958年為H2N2,1968年為H3N2,每次都造成數百萬至數千萬人的死亡。1997年香港首度出現H5N1的人類病例,根據以往經驗,此種新的人類病毒可能造成大流行,因此當年香港當局將所有的家禽皆撲殺滅儘,因而阻止疫情的蔓延。然而自2004年開始,許多地區陸續傳出人類感染H5N1的疫情,顯示新型流感的蔓延已箭在弦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流感的症狀和一般感冒不太一樣,病患會忽然發高燒,且會全身酸痛,其他症狀則和感冒類似。高燒時間約3-4天,會自然退燒。新型流感的症狀應和現有流感類似,但其毒性似乎更高,容易造成重要器官之傷害,因此其死亡率也較高;尤其幾乎所有的人對其都無抵抗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及大量病患死亡。
要預防流感的疫情,最有效的方法為疫苗注射。每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都會根據世界各地所提供的病毒資料,預測出今年所可能造成流行之病毒株,藉此來製造疫苗。每年的流感疫苗都包括二株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一株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二株A型流感病毒中有一株為H1N1,另一株為H3N2。由於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每年都會有小突變,因此疫苗只能維持一年的效果,第二年必須重新注射新的疫苗。對於新型流感,目前並沒有疫苗可用,必須等到有人傳人的病毒出現,方有病毒株可供疫苗製造之用。
目前治療流感的藥物有兩類,一類是M2蛋白質抑制劑(如Amantadine),M2蛋白質是流感病毒表面的構造,和病毒的複製有關,只存於A型流感病毒,因此M2蛋白質抑制劑只對A型流感有效。另一類為神經胺酸脢抑制劑(如克流感Tamiflu),神經胺酸脢是流感病毒於細胞內複製完成後,要脫離細胞時所須之酵素,對A型及B型流感都有效。針對新型流感,目前已知M2蛋白質抑制劑無效,而神經胺酸脢抑制劑是否有效仍未有定論。
面對新型流感疫情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世界各國都須有萬全的準備,我國衛生署亦擬定了許多因應措施,除了國家的努力,個人亦應有所準備,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增強個人體能,盡量避免接觸禽鳥類,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等,都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唯有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努力做好自身該做的事,並配合國家防疫規定,才可將此世紀大災難的傷害降至最低。


 
 
 
  如何主動確保自己有安全的醫療用藥(藥分清楚 吃得安全 才有療效)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藥劑科 馮靜修主任
當消費者意識抬頭、及醫療安全越來越被重視的年代中,如何確保自己在醫療中的安全變得非常的迫切,因為每個人都會生病、都會接受醫療照護,因此安全的醫療環境就很重要。
病患要如何防止醫療錯誤發生在自己身上?唯一的方法是主動參與到你的醫療團隊中。可以依照以下幾點來做:
1. 盡量了解醫療團隊對你所要做的任何決定,因此你就可以雙重核對即將進行的任何醫療動作。
2. 確定醫師知道你目前所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維他命、中草藥)、非處方藥物、保健食品或飲食,當然啦,你也必須先主動告訴醫師相關的資訊,以便醫師進行醫療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或交互作用。
3. 確認醫師知道你的過敏史及曾經有過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可以避免對你有害的藥物再一次的處方。但是重點是你必須先告訴醫師或再重複告知一次,因為不是所有的醫師都會知道你對什麼過敏或曾有過什麼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4. 當你拿到藥品時,必須問:這藥是吃什麼的?我要如何服用?要服用多久?藥物有什麼副作用?萬一發生時,我要怎麼辦?這個藥物和我目前的藥物或飲食可以一起吃嗎?服用這個藥物時,我該避免什麼活動或飲食呢?
5. 當你領到藥物時,最好再問一次,「這是醫師處方給我的藥嗎?」。 6. 假如對於服用法有疑問,則必須再問清楚。如一天四次,是指三餐飯後及睡前,還是每六小時服用一次。
7. 詢問藥師,糖漿液的藥品要用什麼量測,以便能夠正確的服用劑量,是量杯還是藥匙,一次量是幾㏄。
8. 要求醫師或藥師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寫下來,這可以幫助你一旦副作用發生時,在惡化前就可尋求幫助。
9. 假如你正在住院,可以要求醫療人員洗手後,才可碰觸你。因為洗手是防止院內感染擴散的方法。
10. 如果要出院了,可以要求醫師解釋有關你的居家治療計畫。這可以了解你所服用的藥物及是否可以回復居家的活動等。
11. 如果你要手術,術前可以再次確認開刀的部位及手術部位的標記是否正確。
12. 只要對你的醫療有任何疑問,請不要猶豫,勇敢的詢問,因為你有權利詢問。
13. 確定哪一位是你的醫療照護者,如此一來,有問題時就可以詢問他。
14. 最好有家人陪伴住院,因為他們可以幫你詢問以上的事項。
15. 做得多不一定好,檢查或治療有必要時才做,不是每項要求作就是好。
16. 假如已做了檢查,請確實詢問檢查結果,有助於自己了解病情。
多一層把關,使醫療用藥更安全。不要不好意思詢問,但是客氣而婉轉的語調也是必要的,不要有質詢的味道,而是把自己當做醫療團隊的一員,進而了解自己的醫療狀況,相信對正確的醫療用藥是有所助益的。


 
 
 
  益生菌口含錠可減輕口臭?  


  OHAYO特派記者
口臭是人際溝通的一大障礙。根據醫學研究,口腔內的臭菌是口臭的來源之一,生技業者於是研發一種含益生菌的口含錠,經實驗證實可抑制口內臭菌,維持口氣清新以及減輕牙周發炎的情況。
但醫學研究人士強調,這種口含錠並無法完全可取代刷牙或牙線,民眾仍應做好每日的潔牙工作,並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中山醫學大學進行一項口腔衛生的研究,該校微生物暨免疫科主任錢佑指出,八十名口臭民眾分成實驗組及安慰劑兩組,各別在三餐後服用益生菌口含錠及安慰劑,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口腔菌數、臭菌種類、口臭程度均較安慰劑明顯降低。
根據研究,口腔內的細菌多為厭氧菌,有的種類本身就很臭,有的則是會造成牙菌斑進而引進蛀牙,有的則可能造成風濕性心臟病,這些臭菌、壞菌與心臟疾病、牙周病、牙齦發炎、齲齒、口臭的產生有關。
經實驗證實,益生菌可抑制口腔的臭菌、壞菌,同時調節免疫力,所以既可改善口氣,也能緩解輕至中度的牙齦發炎、容易流血等牙周問題。但醫師強調,飯後刷牙、使用牙線清除菜渣、牙結石,仍是最基本的潔牙方式,不可偏廢。


 
 
 
  護士提供母奶照顧早產兒 母愛真偉大  


  OHAYO特派記者
母愛的偉大無庸置疑!但護士為了照顧好早產兒,竟發揮母愛餵母乳給別的孩子喝,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據了解,梧棲童綜合醫院新生兒育嬰室一位李姓護士,發揮南丁格爾的大愛精神,提供自己的母乳給院內一位林姓產婦的龍鳳胎喝,由於這對雙胞胎是早產兒,有了另一位媽媽的加持,小寶貝氣色越來越好。
據了解,這名剛產下龍鳳胎的林媽媽,因奶水不足,很感慨自己不能提供充分的母乳給孩子,而這句話正巧被也剛生完孩子的李姓護士聽到。但經過醫師同意後,提供自己母奶給小嬰兒喝
充滿愛心的她,不但每天提供母奶,遇到放假時,還會事前準備隔天的量給家屬。她的偉大義舉更在當地傳為佳話。


 
 
 
  發胖原因多 睡少、戒菸都會胖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智利科學研究發現,人會發胖的原因很多,但攸關生活起居的作息改變,往往也是肥胖的原因。研究指出,有些人因睡眠不足而變胖,也有人因戒菸而發胖,更有人則因為年紀大了,脂肪開始囤積在腹部,成了中廣身材。
根據研究發現,每天睡眠不到七個小時的人,特別容易變胖;而癮君子大多知道的,就是戒菸後會因減少尼古丁的抑制,造成食慾增加,也成了變胖的幫凶。至於歲月不饒人,年過四十以上的中年男女,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中年以上的胖子人口數,約是四十歲以下胖子的三倍。
研究還發現,遺傳因子也是後天會肥胖的遠因。胖子特別喜歡跟胖的人相處,結為夫妻後,自然較易生下小胖子。


 
 
 
  年終犒賞自己 長假預約整形美容成風潮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時代在變,愛美是天經地義的事,許多人辛勤工作了一年,年終獎金犒賞自己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選擇利用農曆年節長假整修門面,安排整形美容的風氣日盛。根據皮膚科診所統計,時下最熱門的項目除斑、美白,早已開始預約。而在療程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雷射與脈衝光之外,目前還有新的機器推出,飛梭柔膚光具有淺層磨皮效果,也頗受歡迎。
整形診所表示,這陣子是傳統的旺季,特別是長假期間,許多人利用可以在家休養的機會,在長假前接受醫美療程,幾天下來,就可以讓人煥然一新。根據統計,雷射、玻尿酸、肉毒桿菌、脈衝光等,都是排行榜前幾名。
時代整形診所副院長游瑞欽指出,最近,引進了一種「璀璨光」,透過七種不同波長的濾光片,可以讓脈衝光接近雷射治療的效果,又能保有低能量、低傷害的特色,而且療程與收費都與傳統脈衝光差不多,是愛美人士回春、除斑的新選擇。


 
 
 
  協助而非縱容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不少過動兒(ADHD)的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有著一些錯誤觀念,其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認為:「孩子因為有過動症,所以大家要包容他」。這樣的觀念隱含一個邏輯,認為過動兒是完全不能控制自我行為的。所以當孩子在暴怒、摔東西、出言不遜的時候,父母就一直忍讓。認為過動兒完全無法克制自己,這個觀念是相當錯誤的。過動兒絕對有能力學習控制行為,他們需要的是適度的協助,而不是一味的縱容。
以長期的眼光來看,過動兒也必須要學會控制自己。在家裡,父母可以讓孩子大發脾氣、出言不遜,外面的人會忍讓嗎?孩子越是習慣這些偏差行為,日後就會越難適應社會。
曾經有一對父母,他們相信孩子是無法控制行為的,因此他們對於孩子的各種問題都一律包容,不只如此,他們也說服孩子的導師包容孩子的行為,老師竟然也同意了。到最後這個孩子變成班級裡的小霸王,沒有人敢惹他,直到小四的時候,導師換人了,新的導師不願意屈就父母的教育方式,問題才爆發出來。在那個時候,這個孩子霸道蠻橫,對老師咒罵、丟東西,最後,學校要求這個孩子轉學。
過動兒真的完全無法控制自己嗎?並不是的。過動兒的確比較衝動、缺乏控制力,但這只是相對的來說,他們的控制能力比較差而已。他們並不是完全不能控制,只要父母深入的瞭解過動症,建立良好的規則,確實的執行,孩子是有辦法控制自己的。
父母對於一些與社會適應無關的問題(例如:功課、整潔習慣…..),可以放鬆一點。但對於社會難以接受的行為(例如:暴力、不禮貌….),則要堅持原則。亂摔東西、出言咒罵、暴力….等,這些行為一定嚴格制止。要壓制孩子的不良行為,體罰是一種方法,但除了體罰之外,還有許多懲罰方式可以選擇;例如:剝奪看電視的時間、停止發放零用錢…..。如果找不出好的辦法,就多跟其他家長討論,聽看看別人怎麼管束孩子,父母也可以閱讀教養相關的書籍,裡面通常會教導一些重要的觀念與技巧。
要讓過動兒的行為上軌道,父母要有徹底執行的決心,特別是之前被縱容的孩子,一開始要管束必然會引起不少反彈,有些青少年甚至會出現拒學、恐嚇、攻擊的動作,當孩子有這些行為,父母也要堅持下去,即使要找警察介入也在所不惜。不少父母會想,「真的需要這樣子嗎?他只是不會想而已!」這是父母的自我安慰,一個孩子會出現恐嚇、攻擊的行為,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了,像這樣的行為大多只會越來越嚴重,很少是自己改善的。
仔細的加以分析,堅定的管束孩子,對孩子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被壓制下來,順從了父母的規則,也許他還有機會適應社會,否則繼續暴躁的個性,到了青壯年,有誰管得住他?那時候可能只有法律才能約束他了。


 
 
 
  什麼是「恐慌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院區 馬大元醫師
王先生平時身體狀況不錯,生活也很穩定,但是半年前忽然一下子感到心跳加速,全身冒冷汗,喘不過氣來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一般,他急忙衝到某大醫院的急診室,做了許多檢查,最後醫師只告訴他檢查都正常,要他回家。但是他回家後,常常憺心會再發作,不敢一個人出門,生活、工作大受到影響,走訪各大醫院治療都依然沒有改善。直到有醫師告訴王先生請他看看精神科,雖然把王先生氣得半死,但其實王先生真很可能是得了恐慌症。
恐慌症是一陣陣極強烈的緊張興害怕,表現出來的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暈眩、冒冷汗。它來得急快,常容易在人多、封閉的地方發作、病人常因此害怕到這些地方。恐慌症的原因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很有可能是人體自主神經系統受到身體與心理影響(如分離焦慮)引起交感神經系統反應所造成。 如果您懷疑自己有恐慌症的現象,一定不要排斥到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藥物治療或是心理治療對病患本身都有不錯的效果。


 
 
 
  如何判斷慢性咳嗽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阮綜合醫院


阮綜合醫院 胸腔內科 李乾暉醫師
Q: 請問醫生,我為什麼一直咳不停? A: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表徵,如慢性支氣管炎、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肺癌等。因此,當咳不停,甚至長達一、兩個月時,可能是慢性咳嗽,一定要就醫找出原因,加以治療,一味服用止咳藥止咳,反而會延誤病情。
Q: 咳嗽是不是很糟糕?
A:咳嗽不全都是沒有益處,因為它是一種呼吸道的自我保護作用,能排除呼吸道的外來異物、細菌微粒及本身的分泌物。還有咳嗽的威力不小,咳嗽引發的胸腔內壓力升高,等於是用氣體在幫病人做心臟按摩的工作,甚至有人認為善用咳嗽,可在心臟病發時救自己一命。
Q: 如何判定咳嗽是不是慢性咳嗽呢?
A:慢性咳嗽是指持續三週以上的咳嗽,慢性咳嗽是一個擾人的問題,會影響個人的睡眠、讀書及工作,也間接影響到家庭及人際關係。慢性咳嗽常見的病因有鼻後滴漏、哮喘及胃液食道逆流。
許多呼吸道感染,在其他急性症狀去除後,仍留下慢性咳嗽,另外還有慢性支氣管、慢性阻塞性肺病、結核菌、肺癌、心臟衰竭等,都可能引起慢性咳嗽。
Q: 抽煙和咳嗽有何關連呢?
A:許多抽煙者都有呼吸道方面的症狀,其中以咳嗽、痰多、氣短等現象最常見。煙霧本身對呼吸道而言就是刺激物。
抽菸會刺激呼吸道黏膜接受器,產生呼吸道分泌量與排泄量增加以致經常咳嗽,呼吸道在香菸的長期刺激下,會造成慢性發炎,使呼吸道更加敏感,惡性循環的情況下,引發慢性支氣管炎,形成慢性咳嗽。若能及早戒菸,咳嗽症狀將可在數月後獲得明顯改善。
Q: 還有什麼情形易導致慢性咳嗽?
A:鼻涕倒流,此種病患除了咳嗽外,常連帶有鼻子的症狀,不管是過敏性鼻炎或慢性鼻竇炎皆會有鼻涕倒流的現象,因鼻涕倒流,所以常有清喉嚨的反應,及痰卡在喉嚨咳不出來的感覺。
   胃酸逆流,此類病患除慢性咳嗽外,常有心灼熱感或嘔胃酸的感覺,此種現象在飽食後或餐後平躺時更加嚴重,可透過食道攝影、胃鏡或胃酸逆流偵測來進一步診斷。
肺腫瘤是慢性咳嗽中最可怕的病因,但因肺癌引起慢性咳嗽的病人倒是很少。


 
 
 
  愛滋孕婦加強篩檢 降低愛滋寶寶感染率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國內女性感染愛滋人數激增,愛滋寶寶問題也隨之而來。儘管,目前醫院對孕婦強制進行產前愛滋篩檢,但仍驗出許多愛滋寶寶。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並指出,如果愛滋孕婦不做愛滋篩檢,新生兒感染機率將高達四成。
根據疾管局統計,過去兩年,每年都發現三到五位愛滋寶寶,受到母子垂直感染的關係,這些寶寶一生下來就染上了愛滋,追究原因,都是懷孕婦女未參與愛滋篩檢的緣故。
疾管局表示,如果懷孕婦女在未進行愛滋篩檢的情形下,愛滋病毒有三到四成的機率,會經由懷孕、生產或哺乳的過程,傳染給新生兒,愛滋寶寶不但造成社會問題,也形成沉重的醫療負擔。
不過,隨著醫療環境進步,愛滋媽媽在產前四週就投予預防藥物,再配合剖腹生產及使用母乳替代品等,能大幅降低母子垂直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從原本三到四成的感染率,降低為四%。
疾管局特別呼籲,社會大眾對於愛滋病的污名化,已經對愛滋病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讓他們除了面對死亡的恐懼外,還要承受被社會排擠的沈重壓力,希望社會應摒除歧視及無謂的恐懼,給予愛滋感染者,更多的尊重及生活空間。


 
 
 
  早期乳癌 標靶藥物有效預防癌細胞移轉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醫學進步,臨床上對抗癌有極大的進展。相較於以往化學治療,把癌症患者體內好壞細胞全數破壞,目前醫界廣泛運用標靶治療,有效控制、抑制癌細胞的擴散速度,對乳癌病患療效皮佳。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標靶療法還有預防的作用,用於乳癌還沒轉移復發之前,就先使用針對HER2蛋白的標靶治療藥物,至少在一年內,可使乳癌復發機率降低將近一半。
目前對於乳癌轉移其它器官的病患,健保同意給付使用歐洲紫杉醇合併標靶藥物「賀癌平」來治療,臨床上療效頗佳;一位癌末病患,經四個月標靶治療,體內癌細胞幾乎找不到。雖然,對於乳癌未轉移的早期病患,並未納入健保給付,但仍有患者寧願自費一年約七、八十萬元的藥費,提前使用賀癌平,希望降低乳癌復發的危險。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侯明鋒指出,目前台灣有九家醫學中心參與全球五千人的臨床試驗,發現早期乳癌患者在開刀後,合併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相較於只使用化療藥物的人,一年下來,合併治療可使乳癌的復發率降低四成六。
相較於傳統療法,乳癌標靶治療的療效,較單獨使用荷爾蒙療法延長一倍時間。


 
 
 
  網路謠言多 食品安全網提供正確解答  


  OHAYO特派記者
網路上許多駭人聽聞的傳聞,事後被證實都是子虛烏有!最近網路又盛傳,炒蛋加鹽巴會產生有毒「氯」?而幾年前也言之鑿鑿的指出,大啖檸檬蝦等於吃砒霜?但其實這些說法都是不實的,為此,衛生署特別在網路上提供「食品安全網」,提供正確的飲食資訊,破除這些謠言。
網路越來越普及,許多民眾每天依賴電腦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但有些網路資訊,卻可能一傳十、十傳百,造成民眾恐慌。尤其一般民眾對食品安全與營養知識並不清楚,有些誇大未經證實的傳聞,卻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
最近,網路上傳出「吃肉不能飲茶」的禁忌說法,直指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容易形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子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增加有毒致癌物質吸收。
對此,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康照洲就提出駁斥,表示茶葉中含有的鞣酸,的確會影響腸胃道的吸收,但充其量只是減少營養的吸收,跟中毒、致癌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了即時化解這類網路謠言,並教育民眾如何吃出健康,衛生署食品安全網就開闢專區,網址為:http:/ /food.doh.gov.tw,定期發布最新食品安全訊息,開放民眾上網查尋。


 
 
 
  寶特瓶裝水 確會引起化學成份變化  


  OHAYO特派記者
據外電報導,科學界最新研究發現,以塑膠瓶裝的罐裝水,貯放時間越久,水質中有害化學成份濃度會隨著升高;一旦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將使得市售寶特瓶水的銷量產生衝擊。
據了解,這項研究是由德國海德堡大學一位加拿大籍教授所進行。取樣來自二十八國、132個牌子的罐裝水為樣本,完成這項研究。而這些裝水的塑膠瓶罐,全都是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
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盛裝時間拉長,這些罐裝水中的銻元素(Antim ny)濃度也跟著增加。研究指出,水質會產生變化,主要是因為這些塑膠不斷釋出化學成份。不過,至於會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研究單位表示還待進一步研究。
據指出,銻是一種白色金屬元素,小劑量會引起噁心、暈眩和沮喪,高劑量則可能致死。由於前陣子國人對加油站所送的礦泉水水質,也有類似質疑,這項研究引起各方關注;一旦發現對人體造成健康上的影響,預期將造成市售礦泉水的銷量。
不過,目前為止,加拿大罐裝水協會仍強調,消費者不必因此驚慌,加國罐裝水仍然安全,就銻含量而言,也對人體無害。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癌症與音樂治療  


癌症與音樂治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癌症的正統治療不外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其他的方式,醫界皆歸類為另類療法。在林林總總的另類療法,『音樂治療』不單只是音樂的享受而已,還可以使病人焦慮、憂鬱及緊張的情緒得以抒發,減輕疼痛以及改善失眠,對於癌症末期瀕死之病人,更可藉音樂分散注意力,減低憂鬱孤獨感,鼓舞希望,引領病患超然苦痛。由音調、速率、節奏和音量等,組合成悅耳的聲音,這就是音樂,音樂是共通語言,不會因為文化、語言、教育背景,溝通障礙等情形影響效果。
音樂治療對癌症病人有些什麼功能呢?罹患癌症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必須去面對許多的衝擊及很多身心上的問題,包括:身體功能缺失、角色改變以及治療引起的許多副作用。一般人通常一聽到癌症這兩個字,就會聯想到死亡,這些問題都會讓病人及家屬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像是害怕、焦慮、沮喪、憤慨、生氣以及社會化退縮、自閉…等情緒,這些情緒如果沒有被適當的引導出來,很可能會更凸顯出以上的症狀,產生被孤立、遺棄、隔離的感覺,而音樂正可以幫助他們有較好的疾病適應能力。通常在癌症病患身上使用音樂時,有什麼原則是該注意的嗎? 暸解過去對音樂的感受由以往喜歡音樂的類型入門,通常使病人較易接受。
因為音樂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專注於音樂的旋律,才能確實配合,這樣療效方會提高。 針對病患的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音樂,由音樂的節奏中,去尋找和心靈相同的節奏,以滿足病人當時的需求。
在音樂治療當中,放鬆的音樂應選擇可以哼唱、搖籃曲,古典音樂可以鬆弛人的緊張,低音調、慢節奏的音樂,可以改善病患焦慮、緊張的情緒;若是希望能夠增加活動力,則可選擇快節奏、高音調,旋律多變化的音樂,或是讓病人直接演奏樂器,至於宗教音樂無論是梵音、詩歌皆可依賴個人信仰聽取。 環境在進行音樂治療時,選擇安靜、單獨的房間,躺個最放鬆的姿勢,通常以20∼45分鐘為宜,進行音樂治療時,為了隔絕外界的干擾,可以戴著耳機,如果家屬共同參與治療,可以增加彼此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音樂治療可以穩定內我能量的平衡,讓生理與精神二合為一,生命是可以放鬆,藉著音樂治療,克服問題,突破生命的困境。


 
 
 
  適用於癌症音樂治療的音樂有哪些呢?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到底有哪些音樂是適合用來做音樂治療呢?一般人以為只要是輕音樂,或古典音樂就都可以拿來做音樂治療,事實上音樂當中的速度、節奏、音調與音量都會影響聆聽者的身心反應。音樂可分為鎮定性與刺激性兩種,鎮定性音樂是屬於柔和、抒情的音樂,聆聽後會有催眠、鎮靜的效果,並可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而刺激性的音樂就是指熱情、快節奏的音樂,聆聽後會增加身體的活動量,而且會使血壓及心跳次數增加。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用來做音樂治療,應有所選擇,如果希望能夠協助憂鬱,或過度抑鬱的病患活動起來,則應選擇較刺激性的音樂;如果是希望能協助緊張,或焦慮的病人放鬆心情,則需選擇較鎮定性的音樂。那麼適合癌症病人聆聽的音樂有哪些呢?其實市面上有許多不錯的音樂可供選擇,而醫院中有不少的醫護人員,也都對音樂治療的音樂有一些心得,癌症病患或家屬如果想了解哪些音樂適合病患聆聽,不妨和醫護人員討論,以下列出一些曲目提供參考:
1. 古典放鬆音樂:莫扎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小夜曲集
2. 宗教放鬆音樂:晨間默禱,忘不了的愛寶島梵音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讚南無阿彌陀佛聖讚四壁觀音頌
3. 國語放鬆音樂:現代心身疾病寶健音樂---癌症鋼琴演奏I、II
4. 台語放鬆音樂:望春風---台灣創作歌謠先驅鄧雨賢音樂作品全集I、II 小喇叭演奏
5. 日本放鬆音樂:東洋音樂篇3~9集日本抒情音樂1~10集
6. 英語放鬆音樂:賴英里---長笛之愛李察克萊德門---浪漫旋律第25集遠離非洲睡眠與夢 Romantic The Touch


 
 
 
  立即的獎勵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當要鼓勵孩子的好行為時,時間點應該越快越好。當他做了一個好行為,馬上得到獎勵,這種獎勵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獎勵的時間點延後太久,對孩子就失去獎勵的性質了。舉例來說,一位媽媽要鼓勵一個國一孩子好好讀書,而這個孩子很想出國遊學,於是媽媽跟他說:「如果你平時表現很好,國中畢業的時候我會讓你出國兩個月」。這孩子聽到這樣的承諾很開心,也很希望自己表現良好,於是他努力的讀書。但是過了沒多久,他又沒有動力讀書了。不管媽媽怎麼說遊學的事,孩子的改變並不大。這種鼓勵方式之所以會失敗,主因就是鼓勵的時間點太遠了。再例如:父母跟孩子說,如果你這學期很認真,我就幫你買一輛很好的腳踏車。也許這個獎賞是孩子很想要的,但是設立的時限太遠了,對於孩子的增強(reinforce)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當鼓勵的時間點太久遠,孩子就不太能感受自己的表現跟獎品之間的關連。這個情形就像是老闆對員工平時缺乏獎勵,卻對員工說:「如果你們表現良好,十年後我就給每個人一千萬」。這樣的承諾對員工來講太遙遠了,員工不太願意相信。而小孩子的智能發展尚未成熟,承諾兩年後要給他的獎勵,就像是成人眼中的十年一樣久遠。聰明的老闆會每個月獎賞員工的優良表現,定期則給予大獎勵,員工自然士氣高昂。聰明的父母也是如此,隨時看到孩子有好表現就給予鼓勵,孩子自然一直出現好行為了。
孩子因為思考能力尚未成熟,太遙遠的獎勵對孩子往往沒有增強的效果。理想的作法是,每天(甚至是每個時刻)都進行獎賞。例如:父母可以每天抽考當天的科目,考超過80分以上,就給予獎勵五點,而一點可以折合一元,或者電動時間一分鐘。如果累積了3000點,就可以買一台3000元左右的腳踏車。但如果孩子不想買腳踏車,也可以購買等值的東西。這樣的獎勵方式比較細緻,每天給予孩子獎勵,獎賞的效力也會比較強。
爸媽可以擬出一系列獎勵的方式,並定下它們的點值(例如:看電影200點,吃炸雞要100點……)只要孩子累積了固定的點值,父母就讓孩子自己選擇獎品。
還有一項父母可以隨時獎勵孩子卻不花錢的,那就是口頭的讚美。當孩子出現好行為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吝惜給孩子讚美。讚美給了孩子最立即的回饋,也會大大強化孩子的信心。


 
 
 
  乳房腫瘤的診斷, 需小心以免誤判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案例:
淑華任職於一家貿易公司擔任高級專員一職,為人精明幹練,深得上司賞識 但由於她事業心強,以致於雖年近不惑卻仍無成家的打算。最近她看到報章雜誌有關許多名女人罹患癌症的消息,十分擔心。一天早上醒來,她照著雜誌上所教的方法檢查一下,赫然發現在左邊乳房有一硬塊。她十分恐慌,立刻前往醫院求診。在醫師的建議下,她接受了乳房超音波以及乳房攝影的檢查,並在乳房超音波的導引下作了穿刺切片,結果並未看到惡性細胞組織的存在。這個結果使她鬆了一口氣,不過心裡老覺得怪怪的。
一星期後,淑華將這個事情告訴的自己的好友麗琴。麗琴幫她看了一下,說安啦,根據她在網路上看到的消息,乳房沒變形,凹陷,以及不正常的分泌物,應該不會是癌症的。不過淑華並未因此完全放心,仍舊再去問醫師。醫師作了檢查後,皺皺眉頭說,最好作個外科切片鑑定較好。在醫師的提議下,淑華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將腫瘤作切除性切片。一檢查之下赫然發覺到居然是惡性腫瘤。在醫師的建議下,她接受了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廓清的手術。手術後根據化驗結果作了加強性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雖然遺憾得到此病,但慶幸能及早發現診治。沒有延誤治療時機。
說明:
癌症已成現今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而乳癌更是令女人聞之色變的疾病。由於部位敏感,許多病患羞於就醫,以致於延誤就醫時機。其實,乳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及治療,效果相當不錯。乳癌的早期發現,有賴於民眾的教育,政府的宣導與醫療院所提供相關服務諮詢三方面的配合。在民眾方面應注意乳房的自我檢查。自我檢查可利用洗澡時,照鏡時及睡眠時加以檢測。檢測時機最好在生理期過後的這段時間內。洗澡時可使用肥皂塗抹身體,對局部加以觸摸檢測。以乳頭為中心的螺旋狀檢測可減低遺漏部位的機率。照鏡時可將雙臂外展上舉,看兩側乳房是否有高低不均的情況。睡眠前可平躺觸摸乳房部位加以評估。一般而言,如果乳房有新生不明腫塊,質硬,有不正常的皮膚皺縮,乳頭內縮或不正常分泌現象時,就要小心癌症的可能。而政府方面目前由國民健康局宣導婦女定期乳房健康檢查。在醫院進行的檢查包括兩種,一是超音波,一是乳房攝影。在超音波所見可疑腫塊可順便進行針刺細胞或病理切片。乳房攝影如呈現腫瘤及微鈣化影像時要高度懷疑之。
不過,乳房癌症的確定診斷仍需依照外科病理切片為準,因為其它的診斷方法都有偽陰(有病被看作無病)或偽陽性(無病被當作有病)的結果。所以決定要不要切除乳房及局部清除淋巴腺,仍需慎重為之,以免延誤病情或冤枉挨刀。
乳癌目前的治療方式,分為外科切除,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在外科治療方面,早期小腫瘤局部位置周邊處可考慮乳房保留式切除術,中期較大腫瘤位置靠近中間無法保留乳頭者則應作單測乳房切除術,兩者都會合併作腋下淋巴結的清除。荷爾蒙治療針對腫瘤有荷爾蒙受體 (ER/PR)者有效。對於腫瘤可能較惡性的族群(年輕,懷孕時乳癌,家族史,淋巴結陽性,腫瘤細胞分化差),或對荷爾蒙治療效果不佳(如荷爾蒙受體為陰性者)可考慮合併化學治療。對於切除緣較接近腫瘤,有高風險局部復發者可考慮併用放射治療。
乳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大敵,防治之道,在於定期檢查,早期偵測,有效治療,定期追蹤。千萬不能諱疾忌醫,更不可病急亂投醫,希望大家愛惜自己,注意身體健康。


 
 
 
  惱人的發炎現象~~談婦女常見的帶下和尿道感染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林臻瑋醫師
◎帶下
常說『十女九帶』,白帶是經常困擾婦女的問題。正常的陰道分泌物,質清且無色無味,能滋潤陰道並防止乾燥,在經前或排卵期分泌物量稍增都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如無特別不適可不予治療。倘若分泌物之量、色、質、味有任何異常變化,則非正常,通常的原因是感染性陰道炎,但從初經前的乳狀分泌物乃至於惡性腫瘤都可出現此症狀。
中醫依據分泌物的顏色,又分為白帶、黃帶、青帶、赤帶、黑帶等,其實意味著不同感染因素、或不同階段病變之分泌物顏色。確診病因是一件重要的事,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則是最初步的篩檢。臨床上,帶下婦女多屬於脾虛、腎虛、溼熱體質。脾虛者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或稠,無味,伴隨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偏軟等症狀。腎陽虛者量多,質稀如水,色白無味或略有腥味,並伴隨有腰膝酸軟無力,頻尿,怕冷等症。腎陰虛者量一般不多,色淡紅或赤白相兼,陰道有燒灼感或癢,常伴有潮熱,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多見於老年性陰道炎。溼熱者多因於外感濕邪或脾虛生濕,其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成泡沫狀(滴蟲性陰道炎),或色白成豆渣狀(黴菌性陰道炎),或夾血絲,味臭,或陰部濁熱作癢,伴隨口苦咽乾,食慾差或大便軟,尿黃等。
夏天高溫潮濕環境下,本病較為常見或多復發,尤其是容易造成濕熱帶下,因此注意個人衛生是最好的預防措施,而脾虛或腎虛體質婦女,更容易因為過食寒?而導致分泌物增加,即便是體質正常,也應減少食用冰冷食物,以避免造成脾虛或腎陽虛體質,而助長本病發生。雖說十女九帶,中醫依據體質的治療,配合飲食及注意事項,惱人的分泌物還是可以不再常伴左右!
◎尿道感染
台灣氣候潮濕,多數女性都經歷過陰部搔癢這個難以啟齒的困擾,女性尿道的生理結構較短,因此容易感染發炎,而現代女性工作忙碌,長時間久坐、喝水太少,或因工作步調緊湊養成憋尿習慣,或忽略良好衛生習慣而身體免疫力又變差時,也常造成泌尿道感染,因此尿道感染經常反覆,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是在停經後的女性朋友,因內分泌失調,更增加尿道感染的發生率。除了憋尿之外,還有以下常見的尿道感染的原因,例如感染病菌、尿路結石、衣褲過緊、不當衛生習慣等。當病菌入侵泌尿系統,或化學、物理等因素刺激,都可能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尿路感染,常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腰痠背痛、下腹部壓痛、頻尿、排尿困難或刺痛、尿急、灼熱感、尿液混濁或有惡臭、血尿、夜尿等令人難受的症狀。
中醫認為泌尿道感染的根本是腎氣虛弱及陰虛火旺,如荷爾蒙不足、泌尿道萎縮等,而溼、熱及瘀血阻滯則為常見的病理產物,如尿濁、血尿、結石等。治療時,發作期則先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一般則以調理體質、增強抵抗力為主,病情嚴重者可同時接受中西醫師的治療,以達最佳療效。
◎注意事項
1.儘量採淋浴,勿泡澡或使用公共場所的大眾池或浴巾,以防感染。
2.平時內褲要單獨清洗,不要與襪子一起洗,以避免細菌感染。
3.洗好的內褲要曬太陽或用熨斗燙內褲褲底,可以有殺菌作用。
4.不要常用護墊產品,若非用不可,也要經常更換。
5.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也應避免穿太緊的褲子或褲襪。
6.排便後,要由肛門往後擦。
7.不要隨便在陰道附近抹藥膏,或過度使用清潔劑。
8.多喝開水,不要憋尿。


 
 
 
  大腸激躁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大腸激躁症是腸道功能異常的一種慢性疾病,症狀包括有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而大腸在生理結構上並沒有異常。盛行率根據不同的定義差異頗大,其中只有約1/4的患者,因有明顯的症狀或心理社會問題而求醫。大部分患者首次發病是在45歲以前,且男與女的比例為1:4, 女生較多。
引起大腸激躁症的原因及機轉基本上未明,可能是腸道的運動及感覺神經或中樞神經功能異常所造成。有許多因素會誘發其發作:一、心理情緒因素:在80%病人身上有不正常的精神症狀,如焦慮症、歇斯底里症、憂鬱症、躁症、慮病症等等。二、飲食因素:咖啡,酒精,抽菸,乳製品如牛奶、乳酪等,以及脂肪包括植物性及動物性脂肪。三、藥物。四、月經:有些女性在月經前或期間會產生大腸激躁症。
至於如何診斷大腸激躁症呢﹖根據1992年羅馬準則(Rome II criteria)在過去12個月內有腹痛或腹部不適症狀持續12週以上,並具備下列症狀2項以上者: a.排便後腹痛緩解b.大便型態異常c.排便次數異常,即可診斷。除了以上症狀外常見的還有腹脹、腹瀉、便秘、大便帶黏液、上完廁所後仍覺得未解乾淨。當然,要下此診斷之前必須要先排除其他器質性及功能性的疾病。
如何治療大腸激躁症
一、改變飲食習慣:多吃ㄧ些水溶性纖維,因為纖維質可幫助糞便容易通過大腸,減少便秘及腹痛。如水果纖維(蘋果、葡萄、草莓、香蕉等,所含的果膠較多),蒟蒻及燕麥都含有多量的水溶性纖維。多喝水但要避免茶或咖啡。
二、改變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及適量的運動是減輕壓力的好方法。
三、學習處理情緒及壓力:培養興趣是一種舒壓的方式,另外也可向您的醫師請教有關的技巧。
四、藥物:1.嗎啡衍生物: loperamide可延長小腸及整個腸道之傳遞時間,減少解便次數,改善軟便、解便急迫及腹鳴現象。2.瀉劑:有滲透性瀉劑及刺激性?泄劑。3.纖維質。4.平滑肌舒張劑: 抗乙醯膽素或鈣離子阻斷劑,可改善腹痛。5.抗憂鬱劑: 改善疼痛及周邊腸道敏感度6.Alosetron為最新之5-HT3 拮抗劑,可減輕腹痛,改善腹瀉及稀便問題,唯一的副作用為便秘。 6. Tegaserod: 為部分5-HT4 促進劑,藥效可持續超過 12 週,可治療所有便秘型腸道激躁症之症狀,包含腹痛、腹部不適、脹氣、便秘。


 
 
 
  牙科口內止鼾裝置 有效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OHAYO特派記者
通常是因胖肥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經牙科實驗,發現在口腔內裝止鼾裝置,也能改善打鼾問題!對此,醫師表示,打鼾與上呼吸道的通暢度有關,由於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在打開或維持上呼吸道的暢通,台大醫院新發表「口內止鼾裝置」治療方式,不但能有效改善打鼾情形,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也可以獲得改善。
許多人睡覺時都會打鼾,一般人總以為睡的香甜也會打鼾;但醫學證明,打鼾太過度,有可能引發呼吸中止,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在打鼾時,甚至會伴隨睡眠呼吸中止情形,對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在治療上,過去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大多以手術治療,或是用「正壓氧氣面罩」來撐開上呼吸道、避免阻塞。
但台大醫院研發一種口內裝置,運用在睡眠呼吸中止症身上,療效頗佳。
台大牙科部醫師陳韻之表示,這套口內止鼾裝置,就像拳擊手戴牙套一般,藉著把下顎往前懸吊的方式打開上呼吸道,讓患者在較舒服的情況下達到減緩呼吸中止問題。目前台大已經完成30位病患治療,大部分患者睡止症問題都有顯著改善,特別是對一些肥胖、有雙下巴導致睡止症問題,或是因扁桃腺肥大導呼吸不順的人,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一孕婦懷孕罹患乳癌 生產後手術切除  


  OHAYO特派記者
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發生重大疾病,往往很難處理。中部一位懷胎五個月的孕婦,發現右側乳房突然變大,並隱約摸到有硬塊,沒想到在八個多月產檢時,才發現是罹患乳癌,病患在足月生產後,選擇手術切除乳房,母子均安。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指出,這名三十六歲孕婦,在就診時並無發燒、蓄膿等感染的表現,初步判定可能是巨大的發炎性乳癌;但是,病人的患部有紅、腫、熱、痛的情形,也不排除是乳腺炎。
但院方考慮到,懷孕期間進行乳房X光攝影具有放射線,可能對胎兒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孕婦只能使用乳房超音波來診斷,這位孕婦的檢驗報告認為可能只是乳腺炎。
而細心的醫師陳豐仁為求慎重,徵得孕婦同意施行手術切片,病理報告也認為是乳腺炎。但經過數日的抗生素治療,右側乳房依舊紅腫熱痛,療效不如預期,再加上懷孕期正常細胞也會有類似不正常細胞的增生現象,容易造成病理方面的誤解,因此,乳癌的可能性大增。
經再三檢查,才證實是乳癌中的乳房惡性血管內皮腫瘤,在產婦完成生產重任後,安排手術切除。


 
 
 
  口腔癌標靶新藥納健保 預期療效佳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醫學進步,用以治療末期癌症的標靶治療漸成顯學,除了乳癌之外,口腔癌算是男性致死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衛生署日前核准癌症標靶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用於治療晚期口腔癌、下咽癌及喉癌等頭頸癌,與放射線化療合併使用,預期對治療末期口腔癌有不錯的療效。
以防癌馳名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茂青指出,新藥「爾必得舒」是第一個專門針對癌症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藥物通殺癌細胞及良性細胞,這種新藥可阻斷癌細胞的生物訊息傳遞,進而阻止癌細胞擴大、侵襲和轉移。
相較於以往好、壞細胞通殺的缺點,標靶治療能更精準的鎖定癌細胞進行破壞,不致使癌症患者抵抗力變弱。
根據醫學研究,檳榔、菸、酒都是造成下咽癌、口腔癌發生危險率增加的因子。而根據和信所作臨床實驗,發現使用「爾必得舒」與放射線合併療法,病人存活延長近二十個月,但其副作用則是皮膚出現如青春痘般的痘子,但沒有一般化療的掉髮、昏眩、體力不支等副作用,較適用於體力較差或年紀大的癌症患者。


 
 
 
  易覺疲倦 慢性疲勞症候群作祟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工作勞累,總覺得成天無精打采,怎麼補眠也補不夠。醫師指出,中年上班族最容易有這類毛病,而這種「慢性疲勞症候群」,有時還會伴隨胸悶、肌肉酸痛、記憶力變差、睡不好等症狀,成了一種文明病。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最近就發現門診有許多這類患者,絕大部分是五十多歲的上班族,因心理和生理產生龐大壓力,經常因感覺疲勞而前來就醫;醫師指出,這類患者有一共通性,即知識水準普遍較高,但工作內容少有變化,因年齡問題一直有被汰換的恐懼,因心理產生生理上的不適。
由於自覺長期疲勞,這類患者會求診檢查是否生病,但通常都沒有什麼疾病,這類「亞健康」出問題的人越來越多。
該院周俊德醫師指出,一般來說,疲勞會因適當的休息而得到舒緩,但像這些有長期性疲勞,卻怎麼也找不出確切病因的現象,被醫學界歸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生的確切原因仍在探討中,不過從臨床經驗可歸納出,多數患者與慢性感染、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營養不均衡等因素有關。好發族群也有以下特徵:第一是處在壓力大的行業,因壓力大易使自律神經系統不平衡,導致免疫力下降;第二是女性賀爾蒙分泌減少的停經後中年婦女;第三則是營養攝取不均及缺乏的「外食族」。


 
  哽塞畏懼症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一個體型瘦小的小四男生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問題,他不敢吃東西。以前會吃的飯菜,他變得拒絕吃,如果爸媽硬要逼他吃,他就會一直哭。他敢吃的東西只剩下牛奶跟餅乾,連粥都不敢喝,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孩子變得更瘦了。
一開始,爸媽帶著孩子到處看胃腸科醫師,也做了不少檢查,結果胃腸都沒有問題。後來有醫師建議爸媽帶孩子看兒童精神科醫師,問題終於有了正確的評估。原來這個孩子幾個月前被魚骨頭哽到,不舒服了十幾分鐘,後來吞了一口飯才嚥下去,但這件事情讓孩子嚇到了,他從那天開始漸漸怕吞嚥東西。本來還可以勉強吃幾口飯,後來則是完全都不敢吞了。漸漸的,他不敢吃的東西越來越多,父母開始帶著他去看醫師。
這個孩子的問題是單純畏懼症(Simple phobia)的一種,精確的名稱是「哽塞畏懼症」(Phobia of choking),患者強烈害怕自己吞嚥食物的時候會哽塞,因此衍生出一些特殊的行為,例如:害怕吃東西。有的畏懼症患者特別怕蜘蛛、蛇、老鼠、怕高、怕坐電梯…..,害怕的對象不同。而這個孩子呈現的問題是「害怕吞嚥」。
畏懼症的症狀呈現雖然不同,但本質上是相近的,都是對某些事物過度的恐懼。這些恐懼的表現可能來自於遠古的遺傳,為什麼這麼說呢?在遠古的時代,人類的生命會被各種生物所威脅,例如:蛇、老鼠、蟑螂……等,也會被高處、幽暗處的危險所威脅,這些都有可能在遠古時代對人的性命造成傷害。這時候假設人類的族群大略分成兩種類型的人,一類是容易對這些威脅感到害怕,並極力逃避的,一類是對這些事物不會感到害怕的人。試想,那一群人容易存活下來呢?會存活下來的人當然是那群常常感到害怕的人。經過長期的演化之後,這種恐懼的基因就會流傳下來了。
到了現代以後,這種恐懼的基因在每個人身上殘留的比例不同,大部分人都不高,所以不會發展出畏懼症。但是少部分人則比例偏高,若又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促發時,就很有可能會發展出畏懼症。
「哽塞畏懼症」該怎麼治療呢?建議漸次的透過暴露方式(Exposure),讓孩子去克服恐懼。例如:一開始讓孩子嚼一口米飯,嚼一分鐘之後就吐掉,因為不強迫孩子要吞下去,所以孩子不會抗拒。透過這樣咀嚼的過程就是讓孩子在面對自己害怕的食物了。漸漸的,隨著孩子能接受的程度,加多一些要求,例如:嚼完之後吞一點點。
盡量從孩子最不害怕的食物開始嘗試起,一開始也不要要求孩子全部吞下,在孩子可以接受的範圍慢慢增加,漸漸的,孩子就會克服恐懼進而吞嚥食物了。


 
 
 
  音樂治療與癌症病患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世界唯一的共同語言-音樂,音樂能影響到人內心的情感及感受,自人出生有記憶以來,音樂就常圍繞在我們的身邊,聆聽音樂可為人們帶來身、心、靈上的改變。
醫界開始藉助音樂,來為病患作治療是始於十八世紀末,初期只用來幫助平穩情緒、減低焦慮幫助睡眠,而在現在的醫學,則已廣泛的將它運用到各個領域,作為輔助性的治療。
音樂療法是利用音樂,進入人的潛意識之中,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來調節情緒和行為,因為聲波會發出一種離子共振的頻率,這種頻率會產生一種動力,進而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身體狀況。雖然音樂並無法協助病患治療疾病,但它卻可以幫助病患,減輕治療中的疼痛、緊張及幫助病患入睡,而音樂對於癌症病患的幫助,更是有絕對的效果,癌症患者在初期得知罹病時,往往會有心情沮喪或憂鬱出現,藉由音樂的治療,可改變病患的心境,幫助肌肉的放鬆,更可改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失眠,可選擇慢節奏、低音調、輕柔的音樂,聆聽巴哈的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若病患喜歡台語,也可選擇望春風的音樂或鄧雨賢的音樂作品全集,或宗教的相關音樂。在進入治療期時,由於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如疼痛、噁心、嘔吐、頭痛、掉髮…等,也會使病患造成身心的傷害,藉由音樂治療,可減輕疼痛與不適症狀,甚至可改善胃口,聆聽海頓的音樂可止痛,而聆聽莫札特的音樂,除了減輕疼痛外還可緩解腸胃不適。在癌症末期的病患,主要是希望減低他們的孤獨感、鼓舞希望、減低憂鬱,貝多芬一生與耳聾搏鬥,在疾病中仍能造就自己的光環,所以此時聆聽貝多芬的音樂是最合適的。
雖然音樂治療,在醫學領域已有相當程度的治療功能,但仍需考慮到病患的個別性,如:病患所喜歡的音樂類型(國語、台語、英語),病患本身是否會演奏樂器等等,再依病患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音樂治療方式、治療時間及次數,聆聽音樂時最好是平躺,有一獨立的空間;並鼓勵家屬共同參與,以期增進病患與家屬間心靈的交流,而在治療結束後,更要與病患分享彼此的經驗感受,以了解音樂治療的效果。


 
 
 
  孩子當街哭鬧怎麼辦?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有些孩子喜歡當街哭鬧,目的是要父母買玩具給他。不少父母受不了孩子的哭鬧,最後屈服,沒想到孩子卻越來越習慣用哭鬧的方式來要東西。
仔細的加以分析,孩子哭鬧要買東西,父母如果買給他,孩子哭鬧的行為就會被鼓勵,長久下來孩子就會習慣吵鬧了。因此,這並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正確的作法應該是,要訓練孩子避免用吵鬧的方式來要東西。具體而言該怎麼做呢?如果孩子曾有哭鬧的行為,父母可以在出門前就跟孩子說,「如果哭鬧要買東西,我們就回家」。一旦孩子哭鬧要東西,父母就帶孩子回家。數次之後,孩子知道哭鬧並不能得到好處,反而得到很差的結果(即”回家”),哭鬧的行為自然會減少。
當然上述的作法是比較「兩敗俱傷」的方法,因為大人也無法逛街了。如果不想這麼嚴格的處理,也有其他的變通方式可以選擇,例如,若父母覺得孩子的要求不會太過度,可以對孩子說:「可以買給你,但是你必需要停止哭鬧,如果半小時內不哭鬧,就買給你」。孩子可以做到半小時不哭鬧,父母就買給他。這樣子,鼓勵的行為就是「不哭鬧的行為」。如果孩子連這樣的要求都達不到,父母就要堅定的帶孩子回家。
當孩子做要求的時候,父母要立即的做判斷。如果覺得孩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例如:要買很貴的東西),就要堅持不退讓。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迅速的答應他。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爸媽的原則是清晰確定的,就不會用吵鬧的方式來做要求。
父母千萬要謹記,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否則幾次之後,孩子就會越來越難約束了。


 
 
 
  流感簡介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新竹馬偕醫院


撰稿者 一般內科暨感染科 蘇世強主任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目前全世界每年都會發生的一種傳染病,自從西元1918年大流行之後,每年台灣的冬天都會有它的蹤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所引起,它可分為三型:A型、B型和C型。一般而言,A型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較嚴重,B型次之,C型的症狀非常輕微。二十世紀的三次大流行都是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表面有兩種蛋白質: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和神經胺酸脢Neuraminidase (N),是病毒侵犯細胞所須之構造。
目前知道的H有15種,而N有9種。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就是以H和N的數目來分亞型。在1997年以前,感染人類的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以H1N1, H2N2, H3N2為主,其他的病毒亞型大都只出現在禽類,因此稱為禽流感。每次有新的病毒出現,都會造成全世界的大流行,例如1918年為H1N1,1958年為H2N2,1968年為H3N2,每次都造成數百萬至數千萬人的死亡。1997年香港首度出現H5N1的人類病例,根據以往經驗,此種新的人類病毒可能造成大流行,因此當年香港當局將所有的家禽皆撲殺滅儘,因而阻止疫情的蔓延。然而自2004年開始,許多地區陸續傳出人類感染H5N1的疫情,顯示新型流感的蔓延已箭在弦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流感的症狀和一般感冒不太一樣,病患會忽然發高燒,且會全身酸痛,其他症狀則和感冒類似。高燒時間約3-4天,會自然退燒。新型流感的症狀應和現有流感類似,但其毒性似乎更高,容易造成重要器官之傷害,因此其死亡率也較高;尤其幾乎所有的人對其都無抵抗力,因此很容易造成全球性的大流行及大量病患死亡。
要預防流感的疫情,最有效的方法為疫苗注射。每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 都會根據世界各地所提供的病毒資料,預測出今年所可能造成流行之病毒株,藉此來製造疫苗。每年的流感疫苗都包括二株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一株B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二株A型流感病毒中有一株為H1N1,另一株為H3N2。由於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每年都會有小突變,因此疫苗只能維持一年的效果,第二年必須重新注射新的疫苗。對於新型流感,目前並沒有疫苗可用,必須等到有人傳人的病毒出現,方有病毒株可供疫苗製造之用。
目前治療流感的藥物有兩類,一類是M2蛋白質抑制劑(如Amantadine),M2蛋白質是流感病毒表面的構造,和病毒的複製有關,只存於A型流感病毒,因此M2蛋白質抑制劑只對A型流感有效。另一類為神經胺酸脢抑制劑(如克流感Tamiflu),神經胺酸脢是流感病毒於細胞內複製完成後,要脫離細胞時所須之酵素,對A型及B型流感都有效。針對新型流感,目前已知M2蛋白質抑制劑無效,而神經胺酸脢抑制劑是否有效仍未有定論。
面對新型流感疫情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呼籲世界各國都須有萬全的準備,我國衛生署亦擬定了許多因應措施,除了國家的努力,個人亦應有所準備,如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增強個人體能,盡量避免接觸禽鳥類,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等,都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唯有大家一起同心協力,努力做好自身該做的事,並配合國家防疫規定,才可將此世紀大災難的傷害降至最低。


 
 
 
  如何主動確保自己有安全的醫療用藥(藥分清楚 吃得安全 才有療效)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 藥劑科 馮靜修主任
當消費者意識抬頭、及醫療安全越來越被重視的年代中,如何確保自己在醫療中的安全變得非常的迫切,因為每個人都會生病、都會接受醫療照護,因此安全的醫療環境就很重要。
病患要如何防止醫療錯誤發生在自己身上?唯一的方法是主動參與到你的醫療團隊中。可以依照以下幾點來做:
1. 盡量了解醫療團隊對你所要做的任何決定,因此你就可以雙重核對即將進行的任何醫療動作。
2. 確定醫師知道你目前所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維他命、中草藥)、非處方藥物、保健食品或飲食,當然啦,你也必須先主動告訴醫師相關的資訊,以便醫師進行醫療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或交互作用。
3. 確認醫師知道你的過敏史及曾經有過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可以避免對你有害的藥物再一次的處方。但是重點是你必須先告訴醫師或再重複告知一次,因為不是所有的醫師都會知道你對什麼過敏或曾有過什麼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4. 當你拿到藥品時,必須問:這藥是吃什麼的?我要如何服用?要服用多久?藥物有什麼副作用?萬一發生時,我要怎麼辦?這個藥物和我目前的藥物或飲食可以一起吃嗎?服用這個藥物時,我該避免什麼活動或飲食呢?
5. 當你領到藥物時,最好再問一次,「這是醫師處方給我的藥嗎?」。 6. 假如對於服用法有疑問,則必須再問清楚。如一天四次,是指三餐飯後及睡前,還是每六小時服用一次。
7. 詢問藥師,糖漿液的藥品要用什麼量測,以便能夠正確的服用劑量,是量杯還是藥匙,一次量是幾㏄。
8. 要求醫師或藥師將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寫下來,這可以幫助你一旦副作用發生時,在惡化前就可尋求幫助。
9. 假如你正在住院,可以要求醫療人員洗手後,才可碰觸你。因為洗手是防止院內感染擴散的方法。
10. 如果要出院了,可以要求醫師解釋有關你的居家治療計畫。這可以了解你所服用的藥物及是否可以回復居家的活動等。
11. 如果你要手術,術前可以再次確認開刀的部位及手術部位的標記是否正確。
12. 只要對你的醫療有任何疑問,請不要猶豫,勇敢的詢問,因為你有權利詢問。
13. 確定哪一位是你的醫療照護者,如此一來,有問題時就可以詢問他。
14. 最好有家人陪伴住院,因為他們可以幫你詢問以上的事項。
15. 做得多不一定好,檢查或治療有必要時才做,不是每項要求作就是好。
16. 假如已做了檢查,請確實詢問檢查結果,有助於自己了解病情。
多一層把關,使醫療用藥更安全。不要不好意思詢問,但是客氣而婉轉的語調也是必要的,不要有質詢的味道,而是把自己當做醫療團隊的一員,進而了解自己的醫療狀況,相信對正確的醫療用藥是有所助益的。


 
 
 
  益生菌口含錠可減輕口臭?  


  OHAYO特派記者
口臭是人際溝通的一大障礙。根據醫學研究,口腔內的臭菌是口臭的來源之一,生技業者於是研發一種含益生菌的口含錠,經實驗證實可抑制口內臭菌,維持口氣清新以及減輕牙周發炎的情況。
但醫學研究人士強調,這種口含錠並無法完全可取代刷牙或牙線,民眾仍應做好每日的潔牙工作,並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中山醫學大學進行一項口腔衛生的研究,該校微生物暨免疫科主任錢佑指出,八十名口臭民眾分成實驗組及安慰劑兩組,各別在三餐後服用益生菌口含錠及安慰劑,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口腔菌數、臭菌種類、口臭程度均較安慰劑明顯降低。
根據研究,口腔內的細菌多為厭氧菌,有的種類本身就很臭,有的則是會造成牙菌斑進而引進蛀牙,有的則可能造成風濕性心臟病,這些臭菌、壞菌與心臟疾病、牙周病、牙齦發炎、齲齒、口臭的產生有關。
經實驗證實,益生菌可抑制口腔的臭菌、壞菌,同時調節免疫力,所以既可改善口氣,也能緩解輕至中度的牙齦發炎、容易流血等牙周問題。但醫師強調,飯後刷牙、使用牙線清除菜渣、牙結石,仍是最基本的潔牙方式,不可偏廢。


 
 
 
  護士提供母奶照顧早產兒 母愛真偉大  


  OHAYO特派記者
母愛的偉大無庸置疑!但護士為了照顧好早產兒,竟發揮母愛餵母乳給別的孩子喝,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據了解,梧棲童綜合醫院新生兒育嬰室一位李姓護士,發揮南丁格爾的大愛精神,提供自己的母乳給院內一位林姓產婦的龍鳳胎喝,由於這對雙胞胎是早產兒,有了另一位媽媽的加持,小寶貝氣色越來越好。
據了解,這名剛產下龍鳳胎的林媽媽,因奶水不足,很感慨自己不能提供充分的母乳給孩子,而這句話正巧被也剛生完孩子的李姓護士聽到。但經過醫師同意後,提供自己母奶給小嬰兒喝
充滿愛心的她,不但每天提供母奶,遇到放假時,還會事前準備隔天的量給家屬。她的偉大義舉更在當地傳為佳話。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如何預防壓力?


如何預防壓力?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為什麼生活會有壓力?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需求無法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感、自尊、愛與歸屬需求……,如果無法滿足,壓力自然會出現。例如:某甲的經濟出現問題,三餐吃不飽,壓力就會很大,這是生理需求不滿足。再例如:某乙考前壓力很大,因為他平時很少讀書,擔心會被2/3,如果被2/3了,茫茫的未來會讓他很不安,這是安全感的需求不滿足。這些都會帶來壓力。
當壓力來臨的時候,抒解壓力的方式很多,例如:多跟朋友聊天、運動、出去走一走……等,這些都有可能減輕壓力。但是這些抒壓的方式都是事後補救,功效常常不好。要能有效的改善壓力,事前的預防是比較重要的。例如:某乙考前壓力大,怕被2/3,為什麼不事先規劃好時間,每天讀一些書呢?如果他平時有讀書,考前自然不會那麼緊張了。再舉例來說,某甲經濟壓力很大,不知如何抒解,為什麼不懂得開源節流,要等到沒錢了再來煩惱?
壓力之所以會產生,常見的原因是缺乏長遠的思慮,當問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爆發,當事人就承受到重大壓力。舉例來說,許多大學生在大學四年輕鬆過生活,並不思慮未來工作。直到畢業前夕,才感受到就業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是來自於當事人不能預見可能的問題,事先防範,直到問題產生了,才茫然無措。
許多人在財務的處理上也有相同的情況。當賺錢順利的時候,花錢很快,不想積蓄。一旦工作遭遇困難,財務壓力就壓在身上了。為什麼不事先預見未來可能有的財務危機,簡約的過生活呢?這樣的壓力也是來自於缺乏長遠的思慮。
抒解壓力是屬於事後補救,功效通常不好。預防壓力則是事先處理危機,效果很好。但大部分人在安逸的時候很少有危機意識,直到問題出現時,壓力也難以消除。
想要避免人生的壓力,應該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態。預期就業會有壓力,就要先培養專業能力。預期錢財可能短缺,平時就要開源節流。避免壓力就像要避免生病一樣,事先的預防總是成效良好。等到事情發生了,壓力湧至,要解決問題就很不容易了。


 
 
 
  產前「櫻桃乳頭」「ㄆㄧㄥ ㄆㄤ球」產後「葡萄乳頭」「YO YO球」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書田診所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 黃季怡
病患吳小姐,43歲,家庭主婦,已育有3名子女,哺乳時均以母乳哺育,但胸部仍然堅挺。其就診時表示,兩側乳頭因經生產哺乳後,由於逐漸鬆弛下垂如葡萄般,兩邊乳房就像YO YO球一樣,經常會與內衣磨擦接觸,長時間下來乳頭疼痛難耐並出現破皮現象,故趕緊前來給醫師治療。後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吳小姐的?側乳頭乳暈大小正常,乳房無腫塊,而乳頭也無不正常的分泌物。因此醫師施行「乳頭整形術」,順利將吳小姐兩側乳頭縮短後,症狀才漸漸獲得改善。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期間乳頭都會開始膨大,生產後往往又因為要哺乳,原本因荷爾蒙增生而膨大的乳頭又更加肥厚,不僅體積增大、形狀變得不美,還會下垂、顏色也加深。
黃季怡說,乳房的美不只乳房本身的大小要適中,柔軟度要適中,乳頭乳暈的位置及大小也佔有相當重要的關係。乳頭如果不成比例的肥大過長甚至下垂,對於乳房的整體美就會有些缺憾!
門診中患者常見「葡萄乳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因素:1. 遺傳:即先天上乳頭便長得比別人大。2. 懷孕和哺乳關係。3.荷爾蒙的變化。發生部位有時為單邊但大部分以?側為主,乳頭如過長或乳房下垂嚴重的話,有些患者像吳小姐,因乳頭與內衣摩擦前來治療,有些人則因愛美或可增加自信心關係而來做手術。
黃季怡表示,乳房主要的功能為哺育幼兒,故乳頭外型上以突出、肥大、適合嬰兒吸阭為主。對於乳頭外觀的要求,大部分女性朋友的完美標準則有以下四項︰1.乳暈大小為直徑3-5公分。2.乳頭約為乳暈的1/3。3.位於中央、突起呈半球狀或圓柱狀。4.乳暈顏色粉嫩。此外,所謂「可由乳頭的大小來判斷性經驗多寡」,其實是一種以訛傳訛、缺乏科學證據的說法!
黃季怡並提到,其實遺傳、荷爾蒙、懷孕、哺乳及年齡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個人乳頭乳暈的外觀及色澤。一般而言,東方人的乳房較西方人為小。如果自身覺得乳頭乳暈的外觀,會造成個人日常生活上的不便,或者是單純為了改善外觀、增加自信者,不妨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黃季怡說,「乳頭縮短整形術」是先將乳頭側面的皮膚連同皮下組織,像剝樹皮般地整圈剝離下來,保留中間的血管、神經和乳腺管等構造,再把傷口縫合。這種手術通常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也可在全身麻醉下,與其它乳房整形手術同時進行。傷口約7至10天會癒合,術後1個月內避免過度碰觸,乳頭可能有暫時性的感覺麻木,但這類情況在三個月左右皆會漸漸改善,乳頭的感覺依然正常,而且由於不影響到乳腺管,所以不會影響哺乳的功能,相當安全。那乳頭整形後會不會留下傷疤呢?黃季怡強調,一般而言,乳頭整形的疤痕可說幾乎看不見,這主要是乳頭的特殊顏色及疤痕顏色較類似的緣故。
黃季怡也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考慮乳頭整形前,必須先了解自身是否有乳房病變?乳頭需要改善的範圍,治療後是否影響哺乳?是否影響乳頭感覺?當然任何的手術都可能發生傷口感染、癒合不良等狀況,因此術後的照護也不可輕忽。


 
 
 
  中醫談更年期障礙(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中醫部張秋子醫師
治療方法
一般性治療方法:補充賀爾蒙藥物,如雌激素配合黃體素,視臨床症狀加心臟節律調節藥及鎮靜藥等以症狀治療。
•副作用:
有噁心、嘔吐、腹痛、食慾不振、暈眩、水腫、乳脹痛、背疼痛、月經再行等。
•必須經常監測生化理學值:
如血脂肪、肝功能指數、血糖、血壓等。
•疾病家族史:
家族史中如有乳房囊腫、乳房癌、子宮內膜癌者禁用。
•相對禁忌:
須小心服用賀爾蒙藥物,如活動性血栓靜脈炎、高血壓、肝病、糖尿病、子宮內膜增生肥厚等。
•絕對禁忌:
不可服用賀爾蒙藥物,如心肌梗塞、胰臟炎、膽結石症、靜脈血栓性栓塞、及女性癌症(乳癌、子宮內膜癌)。
中醫治療方法:
依中醫理論而言,停經或更年期婦女處於自然生理變化衰退期,即所謂中醫“腎陰虧損”階段,過去對婦女的關注太少,所以只在古書中的“臟躁症”、“百合症”中看到一些資料,從這些記錄中也可以看出婦女人權受到嚴重忽視。中醫的治療依據臨床的症狀發展應該要多方面的考量,但大致上不離心、肝、脾、腎四臟間互相維繫的關係,如陰虛陽亢、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所以可依實際條件給予調理治療。中藥的調理可以避免賀爾蒙藥劑副作用的產生,實在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治療方法。
如何度過更年期的生理與心理失衡,首先需要家人的關懷協助,再則自我生活藝術的昇華、適當的休閒運動、營養飲食的調配控制、及適時的藥物治療。另外平時可以用一些藥膳改善症狀,如甘麥大棗湯、龜鹿二仙膠,或骨鬆藥膳方。


 
 
 
  中醫談更年期障礙(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中醫部張秋子醫師
停經是女性生命中的自然現象,是因為賀爾蒙的分泌減少,會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不適感,因為可以影響生活甚至危及身體健康,所以每一個人不分男女都必須正視它。
停經指卵巢功能退化,造成月經停止,以最後一次月經停止計算,通常是以停經一年為確定診斷。一般在停經前約2-3年間,因賀爾蒙分泌量漸漸減少,就開始進入停經前期。
停經後賀爾蒙會再變化,略為增加,直到6-8年後生殖器才明顯的萎縮,此為停經後期。而更年期則指從能生育到不能生育這段過渡時期,所以更年期包含停經期及停經前、後期。
更年期症狀:約有10%婦女沒有出現臨床症狀。
1.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因為血管舒縮失調造成潮熱、潮紅、汗出,以臉部、頸部和上胸部較多。合併有頭痛、暈眩、耳鳴、眼花、虛弱感。周圍血管痙攣可以出現如蟻走感、瘙癢、麻木、冰冷、疼痛等感覺。
2. 精神、情緒變化:精神或抑鬱或興奮,故會有性情改變、情緒不穩,精神抑鬱、睡眠障礙,處事決斷不定等。
3. 生殖道變化:因陰道皺摺扁平,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部搔癢及病理性分泌物增加(白帶),即所謂老年性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性欲降低。
4. 泌尿道變化:因與生殖道屬同一胚胎演化來源,故也受雌激素影響,使得上皮細胞萎縮,膀胱擴約肌彈性減少,造成頻尿、尿急、或失禁等現象。
5. 皮膚和乳腺:皮膚上皮細胞變薄,失去彈性,水分和膠質減少,所以容易形成皮膚線狀皺紋,尤其在眼角及嘴角。而乳腺脂肪組織分佈減少,是造成乳房萎縮和下垂的原因。
6. 骨質疏鬆症:這是婦女的最大健康障礙,因為雌激素減少,骨母細胞活動力減少,骨質量減少,而造成骨骼強度減少,而易發生骨折。有些出現腰背痠痛、關節痛、足跟痛、肌肉抽搐等。
7. 心臟血管變化:因血管性痙攣,故會有心悸、胸悶壓迫感、心前區疼痛、血壓不穩定。
8. 新陳代謝障礙:形成不同程度的體重增加,脂肪堆積於腹部、頸部、髖部等部位,容易出現血管硬化及增加心肌梗塞機率。
9. 月經改變:經期紊亂,經量增加,月經頻發,淋漓不斷,亦有月經稀少,經量減少或突然停經。
10. 其它:有些有消化道吸收障礙,如食欲不振、腹瀉、腹脹、呃逆等,另有發聲困難如音啞、咽炎、口腔潰瘍等。


 
 
 
  看病看錯科別 神經科常被誤解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常有看病看錯了科的經驗!尤其醫學專業分工,許多科別分的越來越細,一次就看對醫師並不容易。就拿頭痛來說,這種症狀可能有十多種可能的病症;特別是神經醫學科,大多不會一次就被患者找上門。
越來越多的人有疼痛症、睡眠障礙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但因一般人對神經醫學的知識缺乏,八成受訪者不知道眩暈是神經系統問題,還有人覺得,精神方面出了問題,才需到神經科看診,跟精神病劃上等號。
此外,老人易患的失智症、癲癇、巴金森氏症,也有半數的人不知要前往神經內科就醫。
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陳獻宗昨天在成立三十週年的記者會上指出,可能過去的衛教努力不夠,導致民眾認知不清,大約五成神經科病患看錯科,平均延誤半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劉景寬舉例,常見到巴金森氏症發病時,患者誤以為是關節毛病去找骨科醫師。
陳獻宗強調,不論是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都可就病人的神經系統疾病進行診斷,病人有感覺異常、運動功能失調或手腳無力等不明症狀時,應先到神經內科就診。甚至睡眠中心也開始納入神經科醫師,以利診斷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是否有神經肌肉的異常。


 
 
 
  過年整型風潮 肉毒桿菌、玻尿酸最火紅  


  OHAYO特派記者
年終大掃除,很多愛美人士也選擇在歲末在自己臉上「除舊布新」一番,尤其春節長假期間,一些醫學美容整型門診都掀起一波預約熱潮。根據醫界統計,近來接受整型手術的門診量,約比平常增加兩成,而一些非侵入性的療法,如肉毒桿菌、玻尿酸及電波拉皮,最受青睞。
歲末年終,替自己換張令人滿意的「新面孔」,也算是不少人的新年新希望。趕在農歷春節連續假期出遊前,美容整型門診也湧入人潮。
開業美容診所醫師楊志賢表示,根據門診調查,有高達八成、四十歲以上的熟女,認為自己有明顯變老的感覺,尤其在乎會使人看來顯得老的魚尾紋及法令紋問題,但其中七成五的人表示只接受非侵入性療法。
也因此,具有非侵入性、不動刀、不見血,效果又立即顯現的肉毒桿菌注射、玻尿酸及電波拉皮,就成了愛美人士的三大愛。
楊志賢說,近來門診的確多了許多趕過年出遊的整型人潮,尤其以三十五歲至五十歲的熟女為主,多數都是想要藉由電波拉皮手術,一舉達到除皺、去斑效果。不過愛美的代價並不便宜,電波拉皮全臉做下來,依部位收費從新台幣六萬至十五萬元不等。
至於瘦臉療程也是年輕女性趨之若鶩的項目,有立即達到「鵝蛋臉」、「瓜子臉」的肉毒桿菌,更成了市場新寵。


 
 
 
  高血脂症年輕化 飲食均衡最重要  


  OHAYO特派記者
台北榮總急診室醫師楊智傑,四年前在幫台北市議員陳進棋進行急救時,手術進行到一半,自己卻突然「砰」地一聲倒地不起。當年才三十四歲,自恃年輕又每天速食果腹,沒想到自己會因高血脂而引發心肌梗塞,差點送命。
四年過後,楊智傑反省,發現自己是醫師,卻仍忽略了飲食均衡,平日因在急診室輪班,飲食作息不正常,加上幾乎天天吃漢堡、炸雞、薯條和可樂等速食,當時體重破百的他,竟在急診室幫人急救時,自己也出了狀況。
據了解,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緊急替楊智傑動心導管置放支架手術,發現楊智傑有一條心血管完全塞住,另外兩條雖然沒有堵塞,但血管內壁黏著粥狀物而使管徑變窄。
現任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陳肇文昨天指出,楊智傑當時的心血管嚴重「超齡」,大概是六、七十歲老人家的狀態,且總膽固醇值超過300,三酸甘油酯值達500以上,遠超過正常值,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根據統計,上班族普遍對高血脂症缺乏相關知識和重視,值得注意。


 
 
 
  高市登革出血熱致死病例 再添一例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一波波寒流籠罩全台,但南部地區登革熱疫情卻持續侵襲高雄。根據衛生署通報確定,日前在苓雅區又傳出一起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這也是今年第4例死亡病例。據了解,患者是一位77歲的老先生,有肺結核病史。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這起今年第4例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是一名77歲老先生,住在苓雅區,有肺結核病史。約自12月5日起,因間歇性發燒、全身倦怠、肌肉酸痛、噁心嘔吐而至診所看病。由於血小板數值一直下降,肝功能指數上升,凝血時間延長,醫院即通報登革熱病例,並安排住院治療。
衛生局指出,經疾管局檢驗報告,證實患者是登革熱陽性第3型,並懷疑患者為登革出血熱且合併猛暴性肝炎,轉至醫院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情仍未好轉,又併發急性肝衰竭、腎衰竭,於25日死亡。


 
 
 
  癌症與音樂治療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癌症的正統治療不外乎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療法。其他的方式,醫界皆歸類為另類療法。在林林總總的另類療法,『音樂治療』不單只是音樂的享受而已,還可以使病人焦慮、憂鬱及緊張的情緒得以抒發,減輕疼痛以及改善失眠,對於癌症末期瀕死之病人,更可藉音樂分散注意力,減低憂鬱孤獨感,鼓舞希望,引領病患超然苦痛。由音調、速率、節奏和音量等,組合成悅耳的聲音,這就是音樂,音樂是共通語言,不會因為文化、語言、教育背景,溝通障礙等情形影響效果。
音樂治療對癌症病人有些什麼功能呢?罹患癌症對於病人及家屬而言,必須去面對許多的衝擊及很多身心上的問題,包括:身體功能缺失、角色改變以及治療引起的許多副作用。一般人通常一聽到癌症這兩個字,就會聯想到死亡,這些問題都會讓病人及家屬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像是害怕、焦慮、沮喪、憤慨、生氣以及社會化退縮、自閉…等情緒,這些情緒如果沒有被適當的引導出來,很可能會更凸顯出以上的症狀,產生被孤立、遺棄、隔離的感覺,而音樂正可以幫助他們有較好的疾病適應能力。通常在癌症病患身上使用音樂時,有什麼原則是該注意的嗎? 暸解過去對音樂的感受由以往喜歡音樂的類型入門,通常使病人較易接受。
因為音樂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專注於音樂的旋律,才能確實配合,這樣療效方會提高。 針對病患的需求選擇合適自己的音樂,由音樂的節奏中,去尋找和心靈相同的節奏,以滿足病人當時的需求。
在音樂治療當中,放鬆的音樂應選擇可以哼唱、搖籃曲,古典音樂可以鬆弛人的緊張,低音調、慢節奏的音樂,可以改善病患焦慮、緊張的情緒;若是希望能夠增加活動力,則可選擇快節奏、高音調,旋律多變化的音樂,或是讓病人直接演奏樂器,至於宗教音樂無論是梵音、詩歌皆可依賴個人信仰聽取。 環境在進行音樂治療時,選擇安靜、單獨的房間,躺個最放鬆的姿勢,通常以20∼45分鐘為宜,進行音樂治療時,為了隔絕外界的干擾,可以戴著耳機,如果家屬共同參與治療,可以增加彼此情感的交流與互動。 音樂治療可以穩定內我能量的平衡,讓生理與精神二合為一,生命是可以放鬆,藉著音樂治療,克服問題,突破生命的困境。


 
 
 
  適用於癌症音樂治療的音樂有哪些呢?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到底有哪些音樂是適合用來做音樂治療呢?一般人以為只要是輕音樂,或古典音樂就都可以拿來做音樂治療,事實上音樂當中的速度、節奏、音調與音量都會影響聆聽者的身心反應。音樂可分為鎮定性與刺激性兩種,鎮定性音樂是屬於柔和、抒情的音樂,聆聽後會有催眠、鎮靜的效果,並可降低心跳速率和血壓;而刺激性的音樂就是指熱情、快節奏的音樂,聆聽後會增加身體的活動量,而且會使血壓及心跳次數增加。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適合用來做音樂治療,應有所選擇,如果希望能夠協助憂鬱,或過度抑鬱的病患活動起來,則應選擇較刺激性的音樂;如果是希望能協助緊張,或焦慮的病人放鬆心情,則需選擇較鎮定性的音樂。那麼適合癌症病人聆聽的音樂有哪些呢?其實市面上有許多不錯的音樂可供選擇,而醫院中有不少的醫護人員,也都對音樂治療的音樂有一些心得,癌症病患或家屬如果想了解哪些音樂適合病患聆聽,不妨和醫護人員討論,以下列出一些曲目提供參考:
1. 古典放鬆音樂:莫扎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小夜曲集
2. 宗教放鬆音樂:晨間默禱,忘不了的愛寶島梵音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讚南無阿彌陀佛聖讚四壁觀音頌
3. 國語放鬆音樂:現代心身疾病寶健音樂---癌症鋼琴演奏I、II
4. 台語放鬆音樂:望春風---台灣創作歌謠先驅鄧雨賢音樂作品全集I、II 小喇叭演奏
5. 日本放鬆音樂:東洋音樂篇3~9集日本抒情音樂1~10集
6. 英語放鬆音樂:賴英里---長笛之愛李察克萊德門---浪漫旋律第25集遠離非洲睡眠與夢 Romantic The Touch


 
 
 
  立即的獎勵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當要鼓勵孩子的好行為時,時間點應該越快越好。當他做了一個好行為,馬上得到獎勵,這種獎勵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獎勵的時間點延後太久,對孩子就失去獎勵的性質了。舉例來說,一位媽媽要鼓勵一個國一孩子好好讀書,而這個孩子很想出國遊學,於是媽媽跟他說:「如果你平時表現很好,國中畢業的時候我會讓你出國兩個月」。這孩子聽到這樣的承諾很開心,也很希望自己表現良好,於是他努力的讀書。但是過了沒多久,他又沒有動力讀書了。不管媽媽怎麼說遊學的事,孩子的改變並不大。這種鼓勵方式之所以會失敗,主因就是鼓勵的時間點太遠了。再例如:父母跟孩子說,如果你這學期很認真,我就幫你買一輛很好的腳踏車。也許這個獎賞是孩子很想要的,但是設立的時限太遠了,對於孩子的增強(reinforce)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當鼓勵的時間點太久遠,孩子就不太能感受自己的表現跟獎品之間的關連。這個情形就像是老闆對員工平時缺乏獎勵,卻對員工說:「如果你們表現良好,十年後我就給每個人一千萬」。這樣的承諾對員工來講太遙遠了,員工不太願意相信。而小孩子的智能發展尚未成熟,承諾兩年後要給他的獎勵,就像是成人眼中的十年一樣久遠。聰明的老闆會每個月獎賞員工的優良表現,定期則給予大獎勵,員工自然士氣高昂。聰明的父母也是如此,隨時看到孩子有好表現就給予鼓勵,孩子自然一直出現好行為了。
孩子因為思考能力尚未成熟,太遙遠的獎勵對孩子往往沒有增強的效果。理想的作法是,每天(甚至是每個時刻)都進行獎賞。例如:父母可以每天抽考當天的科目,考超過80分以上,就給予獎勵五點,而一點可以折合一元,或者電動時間一分鐘。如果累積了3000點,就可以買一台3000元左右的腳踏車。但如果孩子不想買腳踏車,也可以購買等值的東西。這樣的獎勵方式比較細緻,每天給予孩子獎勵,獎賞的效力也會比較強。
爸媽可以擬出一系列獎勵的方式,並定下它們的點值(例如:看電影200點,吃炸雞要100點……)只要孩子累積了固定的點值,父母就讓孩子自己選擇獎品。
還有一項父母可以隨時獎勵孩子卻不花錢的,那就是口頭的讚美。當孩子出現好行為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吝惜給孩子讚美。讚美給了孩子最立即的回饋,也會大大強化孩子的信心。


 
 
 
  乳房腫瘤的診斷, 需小心以免誤判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案例:
淑華任職於一家貿易公司擔任高級專員一職,為人精明幹練,深得上司賞識 但由於她事業心強,以致於雖年近不惑卻仍無成家的打算。最近她看到報章雜誌有關許多名女人罹患癌症的消息,十分擔心。一天早上醒來,她照著雜誌上所教的方法檢查一下,赫然發現在左邊乳房有一硬塊。她十分恐慌,立刻前往醫院求診。在醫師的建議下,她接受了乳房超音波以及乳房攝影的檢查,並在乳房超音波的導引下作了穿刺切片,結果並未看到惡性細胞組織的存在。這個結果使她鬆了一口氣,不過心裡老覺得怪怪的。
一星期後,淑華將這個事情告訴的自己的好友麗琴。麗琴幫她看了一下,說安啦,根據她在網路上看到的消息,乳房沒變形,凹陷,以及不正常的分泌物,應該不會是癌症的。不過淑華並未因此完全放心,仍舊再去問醫師。醫師作了檢查後,皺皺眉頭說,最好作個外科切片鑑定較好。在醫師的提議下,淑華使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將腫瘤作切除性切片。一檢查之下赫然發覺到居然是惡性腫瘤。在醫師的建議下,她接受了乳房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廓清的手術。手術後根據化驗結果作了加強性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雖然遺憾得到此病,但慶幸能及早發現診治。沒有延誤治療時機。
說明:
癌症已成現今威脅人類健康的最大敵人,而乳癌更是令女人聞之色變的疾病。由於部位敏感,許多病患羞於就醫,以致於延誤就醫時機。其實,乳癌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及治療,效果相當不錯。乳癌的早期發現,有賴於民眾的教育,政府的宣導與醫療院所提供相關服務諮詢三方面的配合。在民眾方面應注意乳房的自我檢查。自我檢查可利用洗澡時,照鏡時及睡眠時加以檢測。檢測時機最好在生理期過後的這段時間內。洗澡時可使用肥皂塗抹身體,對局部加以觸摸檢測。以乳頭為中心的螺旋狀檢測可減低遺漏部位的機率。照鏡時可將雙臂外展上舉,看兩側乳房是否有高低不均的情況。睡眠前可平躺觸摸乳房部位加以評估。一般而言,如果乳房有新生不明腫塊,質硬,有不正常的皮膚皺縮,乳頭內縮或不正常分泌現象時,就要小心癌症的可能。而政府方面目前由國民健康局宣導婦女定期乳房健康檢查。在醫院進行的檢查包括兩種,一是超音波,一是乳房攝影。在超音波所見可疑腫塊可順便進行針刺細胞或病理切片。乳房攝影如呈現腫瘤及微鈣化影像時要高度懷疑之。
不過,乳房癌症的確定診斷仍需依照外科病理切片為準,因為其它的診斷方法都有偽陰(有病被看作無病)或偽陽性(無病被當作有病)的結果。所以決定要不要切除乳房及局部清除淋巴腺,仍需慎重為之,以免延誤病情或冤枉挨刀。
乳癌目前的治療方式,分為外科切除,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等。在外科治療方面,早期小腫瘤局部位置周邊處可考慮乳房保留式切除術,中期較大腫瘤位置靠近中間無法保留乳頭者則應作單測乳房切除術,兩者都會合併作腋下淋巴結的清除。荷爾蒙治療針對腫瘤有荷爾蒙受體 (ER/PR)者有效。對於腫瘤可能較惡性的族群(年輕,懷孕時乳癌,家族史,淋巴結陽性,腫瘤細胞分化差),或對荷爾蒙治療效果不佳(如荷爾蒙受體為陰性者)可考慮合併化學治療。對於切除緣較接近腫瘤,有高風險局部復發者可考慮併用放射治療。
乳癌是威脅女性健康的大敵,防治之道,在於定期檢查,早期偵測,有效治療,定期追蹤。千萬不能諱疾忌醫,更不可病急亂投醫,希望大家愛惜自己,注意身體健康。


 
 
 
  惱人的發炎現象~~談婦女常見的帶下和尿道感染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 林臻瑋醫師
◎帶下
常說『十女九帶』,白帶是經常困擾婦女的問題。正常的陰道分泌物,質清且無色無味,能滋潤陰道並防止乾燥,在經前或排卵期分泌物量稍增都屬正常的生理性白帶,如無特別不適可不予治療。倘若分泌物之量、色、質、味有任何異常變化,則非正常,通常的原因是感染性陰道炎,但從初經前的乳狀分泌物乃至於惡性腫瘤都可出現此症狀。
中醫依據分泌物的顏色,又分為白帶、黃帶、青帶、赤帶、黑帶等,其實意味著不同感染因素、或不同階段病變之分泌物顏色。確診病因是一件重要的事,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則是最初步的篩檢。臨床上,帶下婦女多屬於脾虛、腎虛、溼熱體質。脾虛者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或稠,無味,伴隨有脾胃運化功能不佳,疲倦乏力,食慾差,大便偏軟等症狀。腎陽虛者量多,質稀如水,色白無味或略有腥味,並伴隨有腰膝酸軟無力,頻尿,怕冷等症。腎陰虛者量一般不多,色淡紅或赤白相兼,陰道有燒灼感或癢,常伴有潮熱,耳鳴、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多見於老年性陰道炎。溼熱者多因於外感濕邪或脾虛生濕,其白帶量多,色黃質稠成泡沫狀(滴蟲性陰道炎),或色白成豆渣狀(黴菌性陰道炎),或夾血絲,味臭,或陰部濁熱作癢,伴隨口苦咽乾,食慾差或大便軟,尿黃等。
夏天高溫潮濕環境下,本病較為常見或多復發,尤其是容易造成濕熱帶下,因此注意個人衛生是最好的預防措施,而脾虛或腎虛體質婦女,更容易因為過食寒?而導致分泌物增加,即便是體質正常,也應減少食用冰冷食物,以避免造成脾虛或腎陽虛體質,而助長本病發生。雖說十女九帶,中醫依據體質的治療,配合飲食及注意事項,惱人的分泌物還是可以不再常伴左右!
◎尿道感染
台灣氣候潮濕,多數女性都經歷過陰部搔癢這個難以啟齒的困擾,女性尿道的生理結構較短,因此容易感染發炎,而現代女性工作忙碌,長時間久坐、喝水太少,或因工作步調緊湊養成憋尿習慣,或忽略良好衛生習慣而身體免疫力又變差時,也常造成泌尿道感染,因此尿道感染經常反覆,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尤其是在停經後的女性朋友,因內分泌失調,更增加尿道感染的發生率。除了憋尿之外,還有以下常見的尿道感染的原因,例如感染病菌、尿路結石、衣褲過緊、不當衛生習慣等。當病菌入侵泌尿系統,或化學、物理等因素刺激,都可能引起發炎反應,造成尿路感染,常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腰痠背痛、下腹部壓痛、頻尿、排尿困難或刺痛、尿急、灼熱感、尿液混濁或有惡臭、血尿、夜尿等令人難受的症狀。
中醫認為泌尿道感染的根本是腎氣虛弱及陰虛火旺,如荷爾蒙不足、泌尿道萎縮等,而溼、熱及瘀血阻滯則為常見的病理產物,如尿濁、血尿、結石等。治療時,發作期則先清熱解毒、止血止痛,一般則以調理體質、增強抵抗力為主,病情嚴重者可同時接受中西醫師的治療,以達最佳療效。
◎注意事項
1.儘量採淋浴,勿泡澡或使用公共場所的大眾池或浴巾,以防感染。
2.平時內褲要單獨清洗,不要與襪子一起洗,以避免細菌感染。
3.洗好的內褲要曬太陽或用熨斗燙內褲褲底,可以有殺菌作用。
4.不要常用護墊產品,若非用不可,也要經常更換。
5.選擇棉質、透氣的內褲,也應避免穿太緊的褲子或褲襪。
6.排便後,要由肛門往後擦。
7.不要隨便在陰道附近抹藥膏,或過度使用清潔劑。
8.多喝開水,不要憋尿。


 
 
 
  大腸激躁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基隆長庚醫院


大腸激躁症是腸道功能異常的一種慢性疾病,症狀包括有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等;而大腸在生理結構上並沒有異常。盛行率根據不同的定義差異頗大,其中只有約1/4的患者,因有明顯的症狀或心理社會問題而求醫。大部分患者首次發病是在45歲以前,且男與女的比例為1:4, 女生較多。
引起大腸激躁症的原因及機轉基本上未明,可能是腸道的運動及感覺神經或中樞神經功能異常所造成。有許多因素會誘發其發作:一、心理情緒因素:在80%病人身上有不正常的精神症狀,如焦慮症、歇斯底里症、憂鬱症、躁症、慮病症等等。二、飲食因素:咖啡,酒精,抽菸,乳製品如牛奶、乳酪等,以及脂肪包括植物性及動物性脂肪。三、藥物。四、月經:有些女性在月經前或期間會產生大腸激躁症。
至於如何診斷大腸激躁症呢﹖根據1992年羅馬準則(Rome II criteria)在過去12個月內有腹痛或腹部不適症狀持續12週以上,並具備下列症狀2項以上者: a.排便後腹痛緩解b.大便型態異常c.排便次數異常,即可診斷。除了以上症狀外常見的還有腹脹、腹瀉、便秘、大便帶黏液、上完廁所後仍覺得未解乾淨。當然,要下此診斷之前必須要先排除其他器質性及功能性的疾病。
如何治療大腸激躁症
一、改變飲食習慣:多吃ㄧ些水溶性纖維,因為纖維質可幫助糞便容易通過大腸,減少便秘及腹痛。如水果纖維(蘋果、葡萄、草莓、香蕉等,所含的果膠較多),蒟蒻及燕麥都含有多量的水溶性纖維。多喝水但要避免茶或咖啡。
二、改變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及適量的運動是減輕壓力的好方法。
三、學習處理情緒及壓力:培養興趣是一種舒壓的方式,另外也可向您的醫師請教有關的技巧。
四、藥物:1.嗎啡衍生物: loperamide可延長小腸及整個腸道之傳遞時間,減少解便次數,改善軟便、解便急迫及腹鳴現象。2.瀉劑:有滲透性瀉劑及刺激性?泄劑。3.纖維質。4.平滑肌舒張劑: 抗乙醯膽素或鈣離子阻斷劑,可改善腹痛。5.抗憂鬱劑: 改善疼痛及周邊腸道敏感度6.Alosetron為最新之5-HT3 拮抗劑,可減輕腹痛,改善腹瀉及稀便問題,唯一的副作用為便秘。 6. Tegaserod: 為部分5-HT4 促進劑,藥效可持續超過 12 週,可治療所有便秘型腸道激躁症之症狀,包含腹痛、腹部不適、脹氣、便秘。


 
 
 
  牙科口內止鼾裝置 有效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OHAYO特派記者
通常是因胖肥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經牙科實驗,發現在口腔內裝止鼾裝置,也能改善打鼾問題!對此,醫師表示,打鼾與上呼吸道的通暢度有關,由於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在打開或維持上呼吸道的暢通,台大醫院新發表「口內止鼾裝置」治療方式,不但能有效改善打鼾情形,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也可以獲得改善。
許多人睡覺時都會打鼾,一般人總以為睡的香甜也會打鼾;但醫學證明,打鼾太過度,有可能引發呼吸中止,還可能影響睡眠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人在打鼾時,甚至會伴隨睡眠呼吸中止情形,對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在治療上,過去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大多以手術治療,或是用「正壓氧氣面罩」來撐開上呼吸道、避免阻塞。
但台大醫院研發一種口內裝置,運用在睡眠呼吸中止症身上,療效頗佳。
台大牙科部醫師陳韻之表示,這套口內止鼾裝置,就像拳擊手戴牙套一般,藉著把下顎往前懸吊的方式打開上呼吸道,讓患者在較舒服的情況下達到減緩呼吸中止問題。目前台大已經完成30位病患治療,大部分患者睡止症問題都有顯著改善,特別是對一些肥胖、有雙下巴導致睡止症問題,或是因扁桃腺肥大導呼吸不順的人,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一孕婦懷孕罹患乳癌 生產後手術切除  


  OHAYO特派記者
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發生重大疾病,往往很難處理。中部一位懷胎五個月的孕婦,發現右側乳房突然變大,並隱約摸到有硬塊,沒想到在八個多月產檢時,才發現是罹患乳癌,病患在足月生產後,選擇手術切除乳房,母子均安。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豐仁指出,這名三十六歲孕婦,在就診時並無發燒、蓄膿等感染的表現,初步判定可能是巨大的發炎性乳癌;但是,病人的患部有紅、腫、熱、痛的情形,也不排除是乳腺炎。
但院方考慮到,懷孕期間進行乳房X光攝影具有放射線,可能對胎兒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孕婦只能使用乳房超音波來診斷,這位孕婦的檢驗報告認為可能只是乳腺炎。
而細心的醫師陳豐仁為求慎重,徵得孕婦同意施行手術切片,病理報告也認為是乳腺炎。但經過數日的抗生素治療,右側乳房依舊紅腫熱痛,療效不如預期,再加上懷孕期正常細胞也會有類似不正常細胞的增生現象,容易造成病理方面的誤解,因此,乳癌的可能性大增。
經再三檢查,才證實是乳癌中的乳房惡性血管內皮腫瘤,在產婦完成生產重任後,安排手術切除。


 
 
 
  口腔癌標靶新藥納健保 預期療效佳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醫學進步,用以治療末期癌症的標靶治療漸成顯學,除了乳癌之外,口腔癌算是男性致死率增加最快的癌症之一,衛生署日前核准癌症標靶藥物「爾必得舒(Erbitux)」用於治療晚期口腔癌、下咽癌及喉癌等頭頸癌,與放射線化療合併使用,預期對治療末期口腔癌有不錯的療效。
以防癌馳名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茂青指出,新藥「爾必得舒」是第一個專門針對癌症細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藥物通殺癌細胞及良性細胞,這種新藥可阻斷癌細胞的生物訊息傳遞,進而阻止癌細胞擴大、侵襲和轉移。
相較於以往好、壞細胞通殺的缺點,標靶治療能更精準的鎖定癌細胞進行破壞,不致使癌症患者抵抗力變弱。
根據醫學研究,檳榔、菸、酒都是造成下咽癌、口腔癌發生危險率增加的因子。而根據和信所作臨床實驗,發現使用「爾必得舒」與放射線合併療法,病人存活延長近二十個月,但其副作用則是皮膚出現如青春痘般的痘子,但沒有一般化療的掉髮、昏眩、體力不支等副作用,較適用於體力較差或年紀大的癌症患者。


 
 
 
  易覺疲倦 慢性疲勞症候群作祟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工作勞累,總覺得成天無精打采,怎麼補眠也補不夠。醫師指出,中年上班族最容易有這類毛病,而這種「慢性疲勞症候群」,有時還會伴隨胸悶、肌肉酸痛、記憶力變差、睡不好等症狀,成了一種文明病。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最近就發現門診有許多這類患者,絕大部分是五十多歲的上班族,因心理和生理產生龐大壓力,經常因感覺疲勞而前來就醫;醫師指出,這類患者有一共通性,即知識水準普遍較高,但工作內容少有變化,因年齡問題一直有被汰換的恐懼,因心理產生生理上的不適。
由於自覺長期疲勞,這類患者會求診檢查是否生病,但通常都沒有什麼疾病,這類「亞健康」出問題的人越來越多。
該院周俊德醫師指出,一般來說,疲勞會因適當的休息而得到舒緩,但像這些有長期性疲勞,卻怎麼也找不出確切病因的現象,被醫學界歸為「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生的確切原因仍在探討中,不過從臨床經驗可歸納出,多數患者與慢性感染、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營養不均衡等因素有關。好發族群也有以下特徵:第一是處在壓力大的行業,因壓力大易使自律神經系統不平衡,導致免疫力下降;第二是女性賀爾蒙分泌減少的停經後中年婦女;第三則是營養攝取不均及缺乏的「外食族」。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自己清理門戶,減少兩敗俱傷- 肝癌免疫療法


自己清理門戶,減少兩敗俱傷- 肝癌免疫療法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正雄審閱
免疫療法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種腫瘤治療方式,目前國內醫院仍極少將免疫療法應用在肝癌的治療上,但也有醫師認為這是未來非常有潛力的一種治療方式,因為免疫療法主要為利用細胞免疫來控制腫瘤。免疫系統是人體的守衛,如受到外來侵入者如細菌、病毒攻擊,便會立即啟動還擊。人體的免疫系統如白血球、淋巴系統,具有特異性,正常狀態下,免疫系統會分辨是否為外來侵入者,不會襲擊破壞原有正常組織。
理想上,免疫治療法便是希望所用於人體之藥物,能夠辨別腫瘤細胞及非腫瘤細胞。目前的腫瘤治療方法,例如:化學療法或是放射線療法,雖然可破壞腫瘤細胞,但是因這些治療方法專一性不高,於治療過程中,相關或相鄰正常組織,直接或間接上,都易受波及,遭破壞而損傷,往往造成兩敗俱傷的後果。免疫療法除了能針對位於肝臟之肝癌腫瘤外,也能治療於其他組織之肝癌腫瘤,且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保存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這樣的治療結果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目前以免疫療法治療肝癌之研究,方式包含有:
1. 干擾素注射(Interferons;IFN):干擾素是細胞感染病毒後產生物質,為一種酵素蛋白質,可抑制快速分裂細胞,共有α、β、γ三種。目前B型肝炎與C型肝炎之治療便是利用干擾素注射,但也有嚴重的副作用產生,包括身體疲累、禿髮、紅血球下降、白血球下降及情緒不穩定等問題。
2. 白血球間質注射(Interleukin-2:IL-2):取得病人本身殺手細胞,分離培養後再注射回病人體內。
3. 將病患脾臟中淋巴球,與白血球間質一併培養後,再注射回病人體內。
4. 注射結合有放射性碘或化療藥物胎兒血清蛋白之血清抗體。
5. 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主要為巨噬細胞產生,可直接破壞腫瘤細胞,造成腫瘤出血性壞死。


 
 
 
  幫孩子做好準備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當父母要幫孩子矯正行為習慣時,原則上要從簡單到困難,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太高的目標,否則很容易失敗。舉例來說,許多青少年暑假都沈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父母想要鼓勵孩子作正向的活動,常會跟孩子說:「你怎麼不出去走一走,整天窩在家裡?」、「你怎麼不去上上電腦課或者學學英文?」但是孩子通常還是維持原狀。仔細的加以分析,理由很簡單,孩子習慣打電動,要去做其它的活動則比較複雜,因此內心容易抗拒。例如:如果要打球,要找誰打,要去那邊打?要上課該去那邊報名,學什麼比較好?這些事情對孩子來說可能太複雜了,所以他們懶得去嘗試。這時候父母可以協助孩子把事情弄得簡單一點,例如:跟孩子約定下午幾點一起去散步,散完步後要去某處吃晚餐。這對孩子來說就會比較容易,因為他不用思考自己要去那邊,安排什麼活動,他會比較願意配合。
如果爸媽希望孩子去上一些課,可以先徵詢孩子的意見之後,幫他找好課程,然後帶他去上課。這樣子孩子不用想太多,答應的機會就會比較高。一旦孩子正向的行為多了,打電動的時間就會減少。如果某項正向行為已經穩固,父母就可以再替孩子增加另一項正向行為。
再舉例來說,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幫忙洗碗,而孩子常常會拒絕,可能是這件事情比較繁瑣,孩子心裡有抗拒。這時候,父母可以把洗碗這件事弄得簡單一些,例如:爸媽可以把碗洗好,要求孩子來沖水,爸媽可以在旁邊協助他,跟他一起做。當爸媽這樣子做的時候,孩子就比較會順從了。
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父母應該積極的輔助孩子,讓他朝正向的生活發展。隨著他慢慢長大,輔助再漸漸的減少,有的家長會問:「幫孩子做這麼多,會不會讓他缺乏自主性呢?」、「如果他自己不會想,我總不能陪他一輩子吧?」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孩子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生活,但是父母應該要瞭解,孩子的思考能力還不成熟,需要父母的輔助,他們的心智就像脆弱的小樹一樣,缺乏了適當的輔助,很容易就長偏。所以在孩子這樣的階段,幫他多做一些準備是可以的,當孩子漸漸成熟,有了穩定的價值觀,自主性就會慢慢出現了。


 
 
 
  消化性潰瘍的中醫療法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陳明和 主任
消化性潰瘍是現代緊張工商社會中,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它是指一群由於胃酸或胃蛋白脢等攻擊因子破壞,而造成上消化道潰瘍性病變的疾病,包括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而研究其病因,則是攻擊因子(胃酸、胃蛋白脢、藥物、煙酒、精神壓力、膽汁逆流、幽門桿菌)和胃腸黏膜的防禦機轉,二者失去平衡,而造成胃腸粘膜的受損。近幾年來,幽門螺旋桿菌(H.P)不斷被證實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致病因,因此合併抗生素的療法,成為現代醫學治療本病的主要原則。
十二指腸潰瘍上腹痛,多在進食後二∼四小時發生(飢餓痛),進食後緩解疼痛。胃潰瘍則常沒有症狀,但大體上,仍以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半小時,易發生上腹痛。傳統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於肝氣犯胃(指消化代謝系統障礙)、脾胃虛寒、瘀血阻滯作痛等所致。因此,若有〝肝氣滯〞時,可見左右脅下,作痛脹悶,噯氣泛酸,中藥處方則以疏肝理氣藥配合制酸藥。若〝脾胃虛寒〞時,可見形廋面蒼白,喜熱飲,飲冷則胃痛腹瀉便溏,此時中藥處方,則以溫中健脾和胃為主。若〝瘀血作痛〞,可見上腹部定點痛劇,痛而拒按,或伴有嘔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此時中藥則以化瘀止痛為主,嚴重者,必須住院治療。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易反覆發作且有併發症的慢性疾病,其併發症包括(1)上消化道出血〈嘔血、黑便〉(2)穿孔〈劇烈腹痛、腹膜炎〉(3)幽門狹窄〈進食嘔吐〉(4)胃癌。而目前的研究也指出:幽門螺旋桿菌和消化性潰瘍的反覆發作及胃癌,有一定相關性。所以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都應該先做胃內視鏡及幽門螺旋桿菌(H.P)的檢查,以排除上述併發症及惡性胃癌的可能性。中藥對本病的治療,是針對不同辨證及症狀,予以不同的理法方藥,配合清熱解毒藥來抑殺細菌,再以黃耆、黨參、芍藥、甘草、白朮、白芨等來促進胃黏膜復合。
日常生活起居,要避免緊張及壓力;禁忌濫服消炎止痛藥;按時用餐,飯後散步百步,不可臥床或劇烈運動。飲食注意事項:忌食辛辣刺激食品,煙酒、咖啡,太冷或太熱的飲料,竹筍、鳳梨、香蕉、糯米類食品。如此,飲食生活和藥物的共同配合,才能完全完全治癒消化性潰瘍。


 
 
 
  精神分裂了??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大千綜合醫院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精神科 陳穩焜醫師
一般人對於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的誤解,「分裂了」是很嚇人的字眼,被「貼標籤了」更是不得了。其實當初只是從西方的醫學疾病的專有名詞直接翻譯過來,翻譯的不是很恰當,但一直沿用至今。使知覺與思緒出了問題,常常有真實的幻覺或者妄想出現。大眾熟悉的「是不是壓力過大?」或者「一個重大的挫折?」甚至「沖犯邪靈惡煞?」在這些眾說紛紜的原因中,其中也許使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從臨床的經驗看大部分發病的患者,都已經積蓄了好多好久的致病因子,如同向失眠的患者保證,絕不會因為幾天睡不著覺就精神病發作一般,精神分裂症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原因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所以,先不管造成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麼,目前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腦內分泌物不平衡,服用適當的藥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而且,愈早介入治療效果愈好,功能的損傷也愈小。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任何疾病的最好定律,好好地配合自己信任的精神科醫師、如何正確地服藥,面對它、打敗它,人間處處都可以是「美麗新境界」!


 
 
 
  老和尚唸錯經?原為白內障作崇  


  OHAYO特派記者
老和尚老眼昏光,經常念錯經文,以為是佛祖跟他開玩笑!但沒想到,最近視力衰退,連走路做事都經常出錯、需家人攙扶,經眼科診所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白內障作崇。
據了解,這名長年修道的陳姓老和尚,近來唸經文時常前後顛倒,左右不分,眼睛越念越模糊,一度誤以為是自己不專心、被佛祖開了個玩笑,小小懲罰自己一下,但最近視力持續衰退,眼前一片雪茫茫,影響到坐息。
信合美眼科雷射中心院長楊志盛醫師指出,經過檢查,才知這名老和尚因罹患白內障,在受最新式的黃色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手術後,隔天視力即獲恢復,隔天就可看清經書上的文字,視力一週後進步到一點零。
楊志盛指出,這項手術裝置原理在於運用顯微鏡及天文望遠鏡精密光學科技的高感光Apodized繞射原理,將水晶體植入後,患者視力不管在近、中、遠等距離都可透過人工水晶體內的十二圈繞射原理,加上外圍的折射設計,有效解決白內障與老花眼問題。


 
 
 
  中年肥胖 小心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  


  OHAYO特派記者
睡覺時酣聲大作,可不要以為是睡的又香又甜;對體型肥胖的人來說,不但不是熟睡狀態,還有可能是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生命危險。
對中年肥胖男性來說,這類病症有增加趨勢。一般人以為,睡覺打鼾是正常的事,但對枕邊人而言,則是一種負擔,被吵的睡不好。
現年四十七歲的莊姓男子,平常就是呼聲連連,響到夫妻兩個人的生活品質,尤其莊先生白天開車跑生意,還經常打瞌睡、險象環生。經到醫院檢查,才確認自己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
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是每小時睡眠中有持續10秒以上呼吸中止,敏盛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葉步盛表示,這種症狀好發於中年發福的男子。
醫師指出,呼吸中止症患者一般指數會衝高到40以上,一旦使用非侵襲性陽壓呼吸器來治療,睡眠呼吸中止指數可以降到如正常人5以下,讓睡眠品質大為改善,早上起床也會神清氣爽,夜 堣ㄕA打呼或頻尿。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致死病例 再添一例  


  OHAYO特派記者
衛生署疾管局昨天發布今年第二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死亡病例,死者是現年32歲女性,家住台南,發病短短兩天,即因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引發敗血性休克,不治死亡。對此,疾管局呼籲,民眾應當心並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據了解,這名患者在12月22日發病,高燒39.6度,並有咳嗽、喉嚨痛等症狀;起初,患者先在居家附近的診所就醫,但症狀未獲改善,隔天更出現腹瀉、血便及點狀紅斑等症狀;後經緊急送醫急救,最後仍因肺水腫、敗血性休克合併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
疾管局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國內疑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例共有24例,其中12例為確定病例,並造成二人死亡;較去年同期,則有20例確定病例,疫情無明顯增加。而今年首例死亡病例發生在今年六月,是台北縣一名4歲幼兒感染。
疾管局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好發在冬、春兩季,即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傳染途徑最主要為接觸感染者的喉嚨和鼻腔分泌物或飛沫,過去常見爆發流行地點,為人潮群聚的軍營或朝聖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一種猝發性疾病,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粉紅斑及精神學症狀,如精神錯亂、昏迷、抽搐等,嚴重者甚至出現猛爆性敗血症,導致死亡。


 
 
 
  新店耕莘附設護理之家 疑似類諾瓦克病毒集體感染  


  OHAYO特派記者
深受各界關切的醫院「院內感染」事件再添一例!台北縣衛生局接獲通報,新店耕莘醫院附護理之家,疑似發生21人集體腹瀉事件,昨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專家前往現場實地瞭解,問題指向類諾瓦克病毒(Norovirus),屬一種經人傳人途徑引起集體感染的事件;目前採集相關人士糞便檢體,進行化驗。
根據台北縣衛生局清查後通報指出,新店耕莘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目前共收了四十五床住民,但從五天前即開始陸續有住民及工作人員出現嘔吐、腹瀉症狀。
昨天為止,共有21人發病,其中住民19人,護理人員1人、看護工1人。發病人數於26日達高峰13人,已分別將病患做區塊隔離,並消毒環境、管制人員進出(門禁管制、限制家屬探訪、加派感控醫師護士進駐)。
衛生局說,推測可能是感染類諾瓦克病毒(Norovirus),經人傳人途徑引起集體感染。據指出,類諾瓦克病毒是一種好發於入秋到初春的冬季期間的病毒性腸胃道感染症。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糞便或嘔吐物中,如處理不當,除造成環境污染,並可能引發大規模的集體感染。


 
 
 
  如何預防壓力?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楊順興


為什麼生活會有壓力?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需求無法滿足」。人的基本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感、自尊、愛與歸屬需求……,如果無法滿足,壓力自然會出現。例如:某甲的經濟出現問題,三餐吃不飽,壓力就會很大,這是生理需求不滿足。再例如:某乙考前壓力很大,因為他平時很少讀書,擔心會被2/3,如果被2/3了,茫茫的未來會讓他很不安,這是安全感的需求不滿足。這些都會帶來壓力。
當壓力來臨的時候,抒解壓力的方式很多,例如:多跟朋友聊天、運動、出去走一走……等,這些都有可能減輕壓力。但是這些抒壓的方式都是事後補救,功效常常不好。要能有效的改善壓力,事前的預防是比較重要的。例如:某乙考前壓力大,怕被2/3,為什麼不事先規劃好時間,每天讀一些書呢?如果他平時有讀書,考前自然不會那麼緊張了。再舉例來說,某甲經濟壓力很大,不知如何抒解,為什麼不懂得開源節流,要等到沒錢了再來煩惱?
壓力之所以會產生,常見的原因是缺乏長遠的思慮,當問題累積到一定的程度爆發,當事人就承受到重大壓力。舉例來說,許多大學生在大學四年輕鬆過生活,並不思慮未來工作。直到畢業前夕,才感受到就業的壓力。這樣的壓力是來自於當事人不能預見可能的問題,事先防範,直到問題產生了,才茫然無措。
許多人在財務的處理上也有相同的情況。當賺錢順利的時候,花錢很快,不想積蓄。一旦工作遭遇困難,財務壓力就壓在身上了。為什麼不事先預見未來可能有的財務危機,簡約的過生活呢?這樣的壓力也是來自於缺乏長遠的思慮。
抒解壓力是屬於事後補救,功效通常不好。預防壓力則是事先處理危機,效果很好。但大部分人在安逸的時候很少有危機意識,直到問題出現時,壓力也難以消除。
想要避免人生的壓力,應該要有居安思危的心態。預期就業會有壓力,就要先培養專業能力。預期錢財可能短缺,平時就要開源節流。避免壓力就像要避免生病一樣,事先的預防總是成效良好。等到事情發生了,壓力湧至,要解決問題就很不容易了。


 
 
 
  產前「櫻桃乳頭」「ㄆㄧㄥ ㄆㄤ球」產後「葡萄乳頭」「YO YO球」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書田診所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醫師 黃季怡
病患吳小姐,43歲,家庭主婦,已育有3名子女,哺乳時均以母乳哺育,但胸部仍然堅挺。其就診時表示,兩側乳頭因經生產哺乳後,由於逐漸鬆弛下垂如葡萄般,兩邊乳房就像YO YO球一樣,經常會與內衣磨擦接觸,長時間下來乳頭疼痛難耐並出現破皮現象,故趕緊前來給醫師治療。後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吳小姐的?側乳頭乳暈大小正常,乳房無腫塊,而乳頭也無不正常的分泌物。因此醫師施行「乳頭整形術」,順利將吳小姐兩側乳頭縮短後,症狀才漸漸獲得改善。
書田診所整形美容科主任黃季怡指出,許多婦女在懷孕期間乳頭都會開始膨大,生產後往往又因為要哺乳,原本因荷爾蒙增生而膨大的乳頭又更加肥厚,不僅體積增大、形狀變得不美,還會下垂、顏色也加深。
黃季怡說,乳房的美不只乳房本身的大小要適中,柔軟度要適中,乳頭乳暈的位置及大小也佔有相當重要的關係。乳頭如果不成比例的肥大過長甚至下垂,對於乳房的整體美就會有些缺憾!
門診中患者常見「葡萄乳頭」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因素:1. 遺傳:即先天上乳頭便長得比別人大。2. 懷孕和哺乳關係。3.荷爾蒙的變化。發生部位有時為單邊但大部分以?側為主,乳頭如過長或乳房下垂嚴重的話,有些患者像吳小姐,因乳頭與內衣摩擦前來治療,有些人則因愛美或可增加自信心關係而來做手術。
黃季怡表示,乳房主要的功能為哺育幼兒,故乳頭外型上以突出、肥大、適合嬰兒吸阭為主。對於乳頭外觀的要求,大部分女性朋友的完美標準則有以下四項︰1.乳暈大小為直徑3-5公分。2.乳頭約為乳暈的1/3。3.位於中央、突起呈半球狀或圓柱狀。4.乳暈顏色粉嫩。此外,所謂「可由乳頭的大小來判斷性經驗多寡」,其實是一種以訛傳訛、缺乏科學證據的說法!
黃季怡並提到,其實遺傳、荷爾蒙、懷孕、哺乳及年齡等因素,也都會影響個人乳頭乳暈的外觀及色澤。一般而言,東方人的乳房較西方人為小。如果自身覺得乳頭乳暈的外觀,會造成個人日常生活上的不便,或者是單純為了改善外觀、增加自信者,不妨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黃季怡說,「乳頭縮短整形術」是先將乳頭側面的皮膚連同皮下組織,像剝樹皮般地整圈剝離下來,保留中間的血管、神經和乳腺管等構造,再把傷口縫合。這種手術通常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也可在全身麻醉下,與其它乳房整形手術同時進行。傷口約7至10天會癒合,術後1個月內避免過度碰觸,乳頭可能有暫時性的感覺麻木,但這類情況在三個月左右皆會漸漸改善,乳頭的感覺依然正常,而且由於不影響到乳腺管,所以不會影響哺乳的功能,相當安全。那乳頭整形後會不會留下傷疤呢?黃季怡強調,一般而言,乳頭整形的疤痕可說幾乎看不見,這主要是乳頭的特殊顏色及疤痕顏色較類似的緣故。
黃季怡也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考慮乳頭整形前,必須先了解自身是否有乳房病變?乳頭需要改善的範圍,治療後是否影響哺乳?是否影響乳頭感覺?當然任何的手術都可能發生傷口感染、癒合不良等狀況,因此術後的照護也不可輕忽。


 
 
 
  中醫談更年期障礙(2)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中醫部張秋子醫師
治療方法
一般性治療方法:補充賀爾蒙藥物,如雌激素配合黃體素,視臨床症狀加心臟節律調節藥及鎮靜藥等以症狀治療。
•副作用:
有噁心、嘔吐、腹痛、食慾不振、暈眩、水腫、乳脹痛、背疼痛、月經再行等。
•必須經常監測生化理學值:
如血脂肪、肝功能指數、血糖、血壓等。
•疾病家族史:
家族史中如有乳房囊腫、乳房癌、子宮內膜癌者禁用。
•相對禁忌:
須小心服用賀爾蒙藥物,如活動性血栓靜脈炎、高血壓、肝病、糖尿病、子宮內膜增生肥厚等。
•絕對禁忌:
不可服用賀爾蒙藥物,如心肌梗塞、胰臟炎、膽結石症、靜脈血栓性栓塞、及女性癌症(乳癌、子宮內膜癌)。
中醫治療方法:
依中醫理論而言,停經或更年期婦女處於自然生理變化衰退期,即所謂中醫“腎陰虧損”階段,過去對婦女的關注太少,所以只在古書中的“臟躁症”、“百合症”中看到一些資料,從這些記錄中也可以看出婦女人權受到嚴重忽視。中醫的治療依據臨床的症狀發展應該要多方面的考量,但大致上不離心、肝、脾、腎四臟間互相維繫的關係,如陰虛陽亢、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所以可依實際條件給予調理治療。中藥的調理可以避免賀爾蒙藥劑副作用的產生,實在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治療方法。
如何度過更年期的生理與心理失衡,首先需要家人的關懷協助,再則自我生活藝術的昇華、適當的休閒運動、營養飲食的調配控制、及適時的藥物治療。另外平時可以用一些藥膳改善症狀,如甘麥大棗湯、龜鹿二仙膠,或骨鬆藥膳方。


 
 
 
  中醫談更年期障礙(1)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中醫部張秋子醫師
停經是女性生命中的自然現象,是因為賀爾蒙的分泌減少,會造成生理及心理的不適感,因為可以影響生活甚至危及身體健康,所以每一個人不分男女都必須正視它。
停經指卵巢功能退化,造成月經停止,以最後一次月經停止計算,通常是以停經一年為確定診斷。一般在停經前約2-3年間,因賀爾蒙分泌量漸漸減少,就開始進入停經前期。
停經後賀爾蒙會再變化,略為增加,直到6-8年後生殖器才明顯的萎縮,此為停經後期。而更年期則指從能生育到不能生育這段過渡時期,所以更年期包含停經期及停經前、後期。
更年期症狀:約有10%婦女沒有出現臨床症狀。
1.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因為血管舒縮失調造成潮熱、潮紅、汗出,以臉部、頸部和上胸部較多。合併有頭痛、暈眩、耳鳴、眼花、虛弱感。周圍血管痙攣可以出現如蟻走感、瘙癢、麻木、冰冷、疼痛等感覺。
2. 精神、情緒變化:精神或抑鬱或興奮,故會有性情改變、情緒不穩,精神抑鬱、睡眠障礙,處事決斷不定等。
3. 生殖道變化:因陰道皺摺扁平,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部搔癢及病理性分泌物增加(白帶),即所謂老年性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性欲降低。
4. 泌尿道變化:因與生殖道屬同一胚胎演化來源,故也受雌激素影響,使得上皮細胞萎縮,膀胱擴約肌彈性減少,造成頻尿、尿急、或失禁等現象。
5. 皮膚和乳腺:皮膚上皮細胞變薄,失去彈性,水分和膠質減少,所以容易形成皮膚線狀皺紋,尤其在眼角及嘴角。而乳腺脂肪組織分佈減少,是造成乳房萎縮和下垂的原因。
6. 骨質疏鬆症:這是婦女的最大健康障礙,因為雌激素減少,骨母細胞活動力減少,骨質量減少,而造成骨骼強度減少,而易發生骨折。有些出現腰背痠痛、關節痛、足跟痛、肌肉抽搐等。
7. 心臟血管變化:因血管性痙攣,故會有心悸、胸悶壓迫感、心前區疼痛、血壓不穩定。
8. 新陳代謝障礙:形成不同程度的體重增加,脂肪堆積於腹部、頸部、髖部等部位,容易出現血管硬化及增加心肌梗塞機率。
9. 月經改變:經期紊亂,經量增加,月經頻發,淋漓不斷,亦有月經稀少,經量減少或突然停經。
10. 其它:有些有消化道吸收障礙,如食欲不振、腹瀉、腹脹、呃逆等,另有發聲困難如音啞、咽炎、口腔潰瘍等。


 
 
 
  看病看錯科別 神經科常被誤解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常有看病看錯了科的經驗!尤其醫學專業分工,許多科別分的越來越細,一次就看對醫師並不容易。就拿頭痛來說,這種症狀可能有十多種可能的病症;特別是神經醫學科,大多不會一次就被患者找上門。
越來越多的人有疼痛症、睡眠障礙以及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但因一般人對神經醫學的知識缺乏,八成受訪者不知道眩暈是神經系統問題,還有人覺得,精神方面出了問題,才需到神經科看診,跟精神病劃上等號。
此外,老人易患的失智症、癲癇、巴金森氏症,也有半數的人不知要前往神經內科就醫。
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陳獻宗昨天在成立三十週年的記者會上指出,可能過去的衛教努力不夠,導致民眾認知不清,大約五成神經科病患看錯科,平均延誤半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劉景寬舉例,常見到巴金森氏症發病時,患者誤以為是關節毛病去找骨科醫師。
陳獻宗強調,不論是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都可就病人的神經系統疾病進行診斷,病人有感覺異常、運動功能失調或手腳無力等不明症狀時,應先到神經內科就診。甚至睡眠中心也開始納入神經科醫師,以利診斷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病人是否有神經肌肉的異常。


 
 
 
  過年整型風潮 肉毒桿菌、玻尿酸最火紅  


  OHAYO特派記者
年終大掃除,很多愛美人士也選擇在歲末在自己臉上「除舊布新」一番,尤其春節長假期間,一些醫學美容整型門診都掀起一波預約熱潮。根據醫界統計,近來接受整型手術的門診量,約比平常增加兩成,而一些非侵入性的療法,如肉毒桿菌、玻尿酸及電波拉皮,最受青睞。
歲末年終,替自己換張令人滿意的「新面孔」,也算是不少人的新年新希望。趕在農歷春節連續假期出遊前,美容整型門診也湧入人潮。
開業美容診所醫師楊志賢表示,根據門診調查,有高達八成、四十歲以上的熟女,認為自己有明顯變老的感覺,尤其在乎會使人看來顯得老的魚尾紋及法令紋問題,但其中七成五的人表示只接受非侵入性療法。
也因此,具有非侵入性、不動刀、不見血,效果又立即顯現的肉毒桿菌注射、玻尿酸及電波拉皮,就成了愛美人士的三大愛。
楊志賢說,近來門診的確多了許多趕過年出遊的整型人潮,尤其以三十五歲至五十歲的熟女為主,多數都是想要藉由電波拉皮手術,一舉達到除皺、去斑效果。不過愛美的代價並不便宜,電波拉皮全臉做下來,依部位收費從新台幣六萬至十五萬元不等。
至於瘦臉療程也是年輕女性趨之若鶩的項目,有立即達到「鵝蛋臉」、「瓜子臉」的肉毒桿菌,更成了市場新寵。


 
 
 
  高血脂症年輕化 飲食均衡最重要  


  OHAYO特派記者
台北榮總急診室醫師楊智傑,四年前在幫台北市議員陳進棋進行急救時,手術進行到一半,自己卻突然「砰」地一聲倒地不起。當年才三十四歲,自恃年輕又每天速食果腹,沒想到自己會因高血脂而引發心肌梗塞,差點送命。
四年過後,楊智傑反省,發現自己是醫師,卻仍忽略了飲食均衡,平日因在急診室輪班,飲食作息不正常,加上幾乎天天吃漢堡、炸雞、薯條和可樂等速食,當時體重破百的他,竟在急診室幫人急救時,自己也出了狀況。
據了解,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緊急替楊智傑動心導管置放支架手術,發現楊智傑有一條心血管完全塞住,另外兩條雖然沒有堵塞,但血管內壁黏著粥狀物而使管徑變窄。
現任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陳肇文昨天指出,楊智傑當時的心血管嚴重「超齡」,大概是六、七十歲老人家的狀態,且總膽固醇值超過300,三酸甘油酯值達500以上,遠超過正常值,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根據統計,上班族普遍對高血脂症缺乏相關知識和重視,值得注意。


 
 
 
  高市登革出血熱致死病例 再添一例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一波波寒流籠罩全台,但南部地區登革熱疫情卻持續侵襲高雄。根據衛生署通報確定,日前在苓雅區又傳出一起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這也是今年第4例死亡病例。據了解,患者是一位77歲的老先生,有肺結核病史。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這起今年第4例登革出血熱死亡個案,是一名77歲老先生,住在苓雅區,有肺結核病史。約自12月5日起,因間歇性發燒、全身倦怠、肌肉酸痛、噁心嘔吐而至診所看病。由於血小板數值一直下降,肝功能指數上升,凝血時間延長,醫院即通報登革熱病例,並安排住院治療。
衛生局指出,經疾管局檢驗報告,證實患者是登革熱陽性第3型,並懷疑患者為登革出血熱且合併猛暴性肝炎,轉至醫院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情仍未好轉,又併發急性肝衰竭、腎衰竭,於25日死亡。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肺癌病患的呼吸問題—呼吸困難


肺癌病患的呼吸問題—呼吸困難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心臟內科 朱志生 主治醫師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肺癌病患在早期可能只有咳嗽、咳血的現象,但在癌症末期則會有吸不到空氣呼吸困難的情況出現,據了解約有50-70%的末期癌症病患有呼吸困難的經驗,此種情況除了讓病患相當痛苦外,亦會影響到剩餘生命的生活品質。
通常會造成呼吸困難的的原因有:腫瘤阻塞了呼吸道,或是肋膜積水的產生,或是靜脈回流受阻,水分鬱積體內無法排出,產生肺水腫的情況,就會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出現;有些病患於手術切除病灶後,造成肺部容積變小,或化學療法、放射線治療引起肺部的纖維化,也會引起呼吸困難。有些肺癌病患會有不明原因的肺栓塞出現,或有些病患本身即存在的疾病如:心臟病、肺部疾病,上述的情況皆會引起呼吸困難。 若病患出現了呼吸困難,醫生會怎麼處理呢?通常會視病患的個別性提供不同的處理。若腫瘤阻塞了呼吸道,除了手術移除外,還可用雷射治療,將腫瘤縮小來緩解呼吸道被阻塞的情況。若是肋膜積水,則可藉助胸腔放液術,來排除液體,之後也可施行肋膜膠黏術預防再復發,肺栓塞可使用抗凝劑。而藥物治療方面,較高劑量的嗎啡,定時給予,可以改善病患呼吸困難的症狀,因嗎啡可抑制呼吸中樞,使病人感覺比較不會那麼喘;此外,類固醇、鎮靜劑及止喘劑也是常用的藥物。
若病患血中氧濃度有下降現象,則會需要給予氧氣。 除了醫療方面可協助病患改善呼吸困難,病患也可藉由以下方法來改善呼吸困難的現象。1.採半坐臥姿勢:因此姿勢不會壓迫到橫膈膜,使肺部可很自然的呼吸。2.多做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收縮。此項呼吸方法可使肌肉放鬆,增加每次呼吸的容量,減慢呼吸次數,改善肺部換氣功能。3.盡量保持環境的安靜。4.盡量使自己放鬆,因過度的緊張會使肌肉緊繃,相對的氧的需求量也會增加,呼吸速度就會變快。另外,家人的陪伴也相當的重要,因陪伴的過程會使病患的安全感增加,焦慮減輕。
呼吸困難、吸不到空氣,相信是痛苦的,癌症的病患除了仰賴醫療上的協助外,情緒的支持也是相當的重要,多給病患鼓勵及發洩的機會,相信也會對他們有所助益。


 
 
 
  結直腸癌治療前準備  


 
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顧問群


資料來源:ING安泰醫療服務團隊


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主任張正雄審閱
當被確診為結直腸癌時,那種無助與沮喪,任何人都是需要一段時間來調適,但是唯有治療,是刻不容緩,時間是爭取最佳療效的切入點。而且治療的過程一直持續而不間斷,治療前的準備工作,益形重要。
結腸直腸癌的治療方式,取決於腫瘤大小、位置、形狀、腫瘤細胞侵犯程度、與病患目前健康狀況,在在都影響著治療方式與治療後的結果。所有一切有關的醫療資訊,也都必須由醫師來做解答。當然,您有權利,可以接受第二位專家意見。
心情的紊亂、家屬與病患渴望的醫病知識,在每一次的看診,都一定有沒問或忘了問的問題,造成心理惶恐。建議在每一次看診前,準備一本小簿子,隨時記下想問的問題,一次不問太多的問題,以最近發生的問題為主,有時效性的可以優先問,要記住,醫師回答的治療方式或治癒率、存活時間,都是統計數字,指的是一大群人的平均結果,沒有辦法預測一個人將來狀況,沒有相同癌症病人,結果是一一模一樣。
治療前病人應了解
1. 疾病屬於第幾期?
2. 有哪些治療選擇?醫師的建議是什麼?
3. 有沒有適合參予的臨床試驗?
4. 治療有哪些危險性、副作用?如何處理?
5. 治療需花費多少?
6. 治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7. 疾病治癒的機會有多少?
8. 需要做腸造口術?永久性或短暫性?
9. 需要攝取特別飲食?
10. 需要輔助性治療?
看診前的準備,除了向醫師詢問醫療資訊,自己也必須多去涉獵相關癌症的報導,與醫師討論,並可請醫師推薦直腸外科專科醫師、腫瘤專科醫師,作為第二意見徵詢的方法。治療前的準備,主要在對疾病的認識,更加了解,才能在與醫師共同討論下,訂定一套適合自己的治療計劃,盡力配合,讓疾病的治療過程更完善。


 
 
 
  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嘉義基督教醫院


嘉義基督教醫院 中醫部 洪培修醫師
小李昨天晚上與同事到KTV歡樂地喝酒、唱歌。今天早上起床……完了!怎麼右臉麻麻的,照鏡子一看,更發現不能作鼓頰、皺眉、蹙額、露齒等動作,用力閉眼睛,右眼瞼不能閉合,額頭上的皺紋消失,口角被牽向健側,鼻唇溝變淺或消失,說話漏風,嘴角流涎,吃東西時食物會嵌在口齒頰之間。小李和家人都擔心會不會是腦中風,趕緊到醫院檢查,醫師說是「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缺血或水腫。
中醫學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稱為「面癱」或「口眼喎邪」,屬於「中風中絡證」,認為致病原因是患者體質氣血虧虛,以致外風乘虛入絡所致,病程發展大致可分為發病前十天的早期階段,十至一個月的中期階段和發病三十天後的晚期階段,若超過六十天則歸於面癱後遺症期。
中醫的治療常採針藥並治,早期的著重在祛風解肌,依風熱或風寒證型選用清熱藥或辛溫解表藥,或者配合西藥治療,針灸治療則採遠端取穴或健側取穴為主,或採輕刺激手法;中期著重在搜風通絡,常加用蟲類藥如全蠍、僵蠶、地龍等,針刺面部患側穴位如下關、頰車、地倉、陽白、迎香和手部合穴等為主;晚期病情虛實夾雜,治療除通絡緩急外,宜加養肝血藥,針刺宜採透刺面部穴位,再配合證型針補合谷、足三里等;而後遺症期則多以虛證為多,著重補固本和祛瘀通絡藥,針刺仍以透穴和補法為主。
臨床經驗顯示配合中醫針藥治療周圍型顏面神經麻痹症,再加上患者臉部按摩復律,往往可縮短病程。


 
 
 
  動態生活 益處多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慈愛綜合醫院


慈愛綜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周錦雪護理師
不管男女老幼,不論健康狀況如何,每個人都應採健康的生活型態,而身體活動則是健康生活型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糖尿病友也不例外。身體活動指的不僅是規律運動,更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找機會多活動,如此不僅有助於病況的控制,還可以促進健康、提昇體能,改善生活品質。許多病人除了糖尿病之外,還伴隨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其實每一種病況在運動時都有特殊考量,本文僅針對糖尿病與運動兩者間做一些介紹。
糖尿病友增加身體活動量有哪些好處?
有助於血糖控制。
減少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
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促進胰島素的作用。
減少體脂肪,有助於體重控制。
降低各種心血管罹患率,如高血壓、心臟病、腦中風等。
紓解壓力。
如何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量?
一邊講電話一邊不停地踱步。
陪孩子或孫子玩遊戲。
溜狗。
從事園藝工作或是庭院工作。
打掃房屋。
洗車。
設法增加家事的活動量。
逛超市時每一條走道至少走一次。
不搭電梯而走樓梯。
將汽車或機車停在最遠的位置。
在辦公室要找同事談事情時不用電話或電腦,而是親自到他的辦公室。
不妨隨身佩帶一個計步器,記錄自己一整天所走的步數,假如不足五千步,則可參考上述的方法,逐漸增加步數,如果每天步行超過五千步則可得到更多健康上的效益。
結語
病友為了控制病情、促進健康、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或是提昇生活品質,都必須盡量增加身體活動量,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找機會多動外,規律行之,持之以恆,所得到益處不勝梅舉,終身受用。許多病友的家屬都帶有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增加身體活動也可以預防第二型糖尿病。不僅可以促進身心健康,還能夠提高生活品質,和樂而不為呢?


 
 
 
  頸椎治療不當 九旬老翁致死  


  OHAYO特派記者
許多人都有腰酸背痛的問題,有時頸錐不適,常找跌打損傷整骨,但有時運氣不好,可能半身不遂、甚至有生命危險。
一位九旬老翁,日前因頸錐問題就醫診療,不慎被執醫人員不純熟的手法傷及頸部,不幸死亡。
醫師表示,一般人多少都有頸椎不適的症狀,但尋求民俗療法推拿治療真的要小心,安全性很值得堪慮。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監事邱世宗醫師即指出,無論是前往醫療院所的復健科,或坊間各類推拿復健民俗療法中心或國術館,在進行治療時,一旦操作手法不良,會增加危險性,傷及頸錐造成患者癱瘓的案件時有耳聞,不可不慎。


 
 
 
  家中有小孩 吃的較不健康?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和子女同住,父母通常飲食會較不健康。
而追根究底,與未成年子女同住,常不自覺多吃下一些垃圾食物或高脂肪食物,相較於沒有和子女同全的老人,一週平均多吃下的「飽和脂肪」,相當於一個大披薩的含量,相對會增加膽固醇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值得一提的是,年輕子女外食比例高,父母陪著吃這些垃圾食物的機會也大增;研究指出,沒有孩子的成年人,一般比較少吃乳酪、冰淇淋、披薩或是零食,但有了孩子,這類食物也相對吃的多,長期下來對健康造成影響。


 
 
 
  菲國人瑞長壽秘訣 多動、吃素、維持好心情  


  OHAYO特派記者
心理往往會影響生理,根據外電報導,菲律賓一百零五歲人瑞瑪麗亞透露,她長壽的秘訣就是多動、吃素以及維持好心情。
日前因輕微肺炎就醫治療的菲律賓人瑞瑪麗亞,日昨獲准出院,醫生表示她目前的身體狀況硬朗、健康情形良好。
儘管她多年前曾因不慎跌倒而不良於行,但至今說話聲音依然宏亮,頭腦清晰,根據她的女兒指稱,她的母親年輕時在田 媕隻ㄞ悝@、飼養家畜,回到家還要做家事;母親一天四餐,除了早午晚三餐外加一頓下午的點心,令她印象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母親一向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肉類只喝肉湯,偶爾才吃魚。而常保好心情也是女兒對母親的印象。


 
 
 
  一位五歲男童 日前腸病毒重症病逝  


  OHAYO特派記者
衛生署確認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不幸病逝的是一位住在新竹市的五歲男童,所幸,他的姊姊與幼稚園同學,目前都沒有出現身體不適症狀。
而根據最新統計,截至昨天為止,疾管局共接獲腸病毒重症通報病例有47例,其中12例為確定病例,並造成1人死亡;較去年142例、16人死亡的紀錄為低。但疾管局仍呼籲,幼童最好不要到公共場所,並常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而根據醫院通報個案,腸病毒重症病患通常以五歲以下的幼童居多,佔所有重症病例的九成;而今年引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型別,是以腸病毒71型為主、克沙奇病毒居次。
疾管局指出,目前雖然不是腸病毒的活躍季節,但今年是暖冬,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病程發展迅速。家中幼童如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時,應儘速就醫。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得了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 談懷孕婦女的乳癌治療


得了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 談懷孕婦女的乳癌治療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中山醫學大學 外科 陸希平 副教授
美國癌症學會 (AACR) 會員,中華民國乳癌學會會員
案例說明:淑文與正明結婚多年,生活幸福美滿,身為頂客族的他們,對於孩子仍舊充滿期待,經過彼此的努力後,終於有了懷孕的好消息,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將為人父母的歡樂氣氛之際,厄運卻悄悄降臨,一日,當淑文洗澡時,赫然摸到左邊乳房有一硬塊,因為不痛,起初也不以為意,但一個多月來,腫瘤似乎愈來愈明顯,這一下小兩口慌了,急忙就醫檢查,經過超音波及切片報告發現竟然得了乳癌,這個晴天霹靂讓淑文瀕臨崩潰,怎麼辦? 肚裡的小孩才三個月,要怎麼處理才好?
說明:乳癌是女性健康的大敵,其發生率一直居於女性癌症排行榜的前幾名,所幸在治療上由於醫學的發展,使得許多罹患此病的婦女受到控制,在西方,乳癌好發的年齡為 40-50 歲,年輕婦女的比例較低,在臺灣,由於年長女性乳癌發生率較西方為低,但年輕婦女則無差別,故相對比例較高,乳癌如果發生於年輕婦女,預後較差,如果乳癌發生於懷孕的婦女,則預後比同年齡的非懷孕婦女來得更差。
懷孕期婦女得到乳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A懷孕後才得到乳癌 (pregnancy before breast cancer):據研究認為乳癌可能在懷孕前就有潛在,由於懷孕荷爾蒙 (主要是女性素) 分泌的改變造成乳癌的快速滋長。B與懷孕相關的乳癌 (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從懷孕期,到授乳期一年內者稱之。C乳癌治療後才懷孕 (subsequent pregnancy):這群病人的預後是三種病人中最好的。
懷孕期女性得到乳癌究竟應否終止懷孕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需考慮醫療與社會的因素: 在醫療因素方面: 需考慮母親與胎兒兩方面,母親方面包括懷孕對癌症擴展的影響;胎兒則要考慮因為母體需要治療 (外科,藥物,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 可能造成的傷害,而在社會因素方面:需考慮嬰兒出生後可能失去母親的教養問題。
不過,在系列的研究中,目前並未有證據顯示終止懷孕對婦女乳癌的治療具有效益,而在非前瞻性研究中,由於取樣的偏差 (選擇中止懷孕者通常病情較嚴重),反而中止懷孕組的乳癌婦女有較差的治療效果。
在胎兒部份的研究,由於放射治療對於頭三個月胎兒影響甚大,故不建議使用,後期影響較小,但仍應避免,對於早期乳癌病人,不宜採取乳房保留手術,因為這種治療需加上輔助性放射治療,對於局部侵犯嚴重者需考慮增加放射治療對減少復發的效益是否超過對胎兒的傷害,化學治療對年輕婦女罹患高惡性乳癌具有療效,但對於頭三個月的胎兒仍有影響,尤其是 cyclophosphomide,至於懷胎後期則無證據顯示對其造成影響,對於懷孕婦女罹患乳癌,化學治療延遲至產後是否可行,有少數研究認為可能影響不大,不過仍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
在荷爾蒙治療方面,Tamoxifen 具有促進排卵的效果,對於有意避孕的乳癌婦女而言,需使用荷爾蒙避孕藥以外的避孕法,至於乳癌婦女治療後要隔多久再懷孕較適合?目前並無有力證據說明,一般而言,去除治療可能對胎兒的影響,不必限制懷孕的時機。
本案淑文在懷孕三個月得到乳癌,建議仍應立即切除腫瘤,手術不宜使用乳房保留手術,因為輔助性電療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使用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至於輔助性治療的選擇則應依其病理報告結果決定治療方式,不過放射治療或部份對胎兒影響較大的化療藥物宜避免之。
資料來源: Barthelmes L,Davidson LA,Gaffney C,Gateley CA,Pregnancy and breast cancer, BMJ 2005;330:1375-1378 (11 June)


 
 
 
  綠豆清涼解毒 竟有人會過敏?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人都以為,綠豆是清涼解毒的食品,萬萬沒想到,有人卻因綠豆而過敏發癢!一位女性患者最近半年,飽受便秘以及皮膚紅疹發癢的困擾,經過詳細檢查,才知道自己愛吃粉絲等綠豆製品,竟是食物過敏的來源。
據了解,這位宮姓小姐近半年皮膚總是又紅又癢,但前往醫院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結果都一切正常,查不出病因,包括急性過敏原檢查也無異狀,直到進行慢性過敏原檢查,才發現自己對綠豆有中度過敏。
何一成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對綠豆中的蛋白質過敏,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對綠豆過敏,民眾無須恐慌,綠豆仍是對人體有益的食物;至於一般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主要來自乳製品、蛋、海產、核果、穀類、豆類、蔬菜、水果等。
據指出,食物過敏又分急性和慢性兩種。何一成醫師表示,急性過敏是由E免疫球蛋白 (IgE)所造成,通常在幾分鐘內就會開始出現症狀;慢性過敏則是由過敏細胞所致,通常在二十四小時以後才會開始出現症狀。


 
 
 
  北市聯合醫院 醫師離職率偏高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爆發醫師出走戲碼,許多病人找到熟悉的醫師看診,近日引發病人不滿。此外,市立醫療體系也因醫師資源短缺,醫療糾紛事件頻頻,也引起市議員強力批評。新科市議員簡余晏就指出,聯合醫院光是95年度的醫療爭議案件就多達34件,尤其95年醫師的離職率也高達158人,市議員批評,北市醫的人才流失,導致醫療品質嚴重不佳。
針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爆發家屬質疑醫院嚴重醫療疏失,台北市議員簡余晏調出北市醫,94年及95年的醫師離職率,發現94年,北市立聯合醫院離職、退休等的主治醫師數達82人;住院醫師則是115人。到了95年,醫師流失的情況同樣嚴重,主治醫師走了74人;住院醫師也有84人離職。
簡余晏批評,就是因為醫師人才嚴重流失,導致許多民眾反應,聯合醫院的服務品質不佳,甚至傳出部分醫師,必須負責許多樓層的值班工作,尤其和平院區的情況相當嚴重,市議員還批評,不僅醫師人才流失,整個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管理也有嚴重的問題。


 
 
 
  高雄榮總小兒科病房改建 還有防竊設備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高雄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病房私竊頻頻,新的院區改建完成,加裝全套防竊系統,電動門搭配人流管制、刷卡進出,預期讓宵小無法施展。
高雄榮總新改裝的小兒科病房,全部增設電動門,醫護人員須刷卡進出,患者與家屬也要刷卡才能進入。所有訪客作人流管制,需按鈴由醫護人員把關,透過影像電話監控,加強門禁管制,不僅讓竊案發生率降低,同時也讓這些小患者免除不必要的干擾。
貼心的是,小兒科病房連逃生門也經過精心設計,院方表示,過去門禁沒管制若有人從前門進入病房竊取患者家屬皮包,從逃生門溜出去就順手把空皮包丟在樓梯口。改建後的電動逃生門平常可自動開啟,只要有人觸碰警鈴會自動響起,護理站馬上可掌握進出情況,停電時逃生門則會自動打開,相當安全。
小兒科病房最近同時完成改建還有遊戲間、無線上網等設施,並增加健保病房,讓小患者與家屬住院期間住得更安心、愉悅,更安全且不必負擔額外的差價。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謝凱生表示,新的小兒科病房健保病床共五十二床。過去兩人病床健保投保人住一天要負擔差價一千三百元,健保病床增加,等於是讓更多中低收入患者,不必增加負擔,也能享有醫學中心的一流設備及醫療照護。


 
 
 
  電腦無刀雷射手術 瞇瞇眼也可輕鬆動手術  


  OHAYO特派記者
衛生署正式核准電腦無刀近視雷射手術,這項突破性的手術,對許多瞇瞇眼的小眼睛近視族,帶來一大福音,患者不必再被剪開眼尾才能動近視手術。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運用在眼角膜移植方面,預期也能突破以往受限於人工切割及縫合角膜的問題,預計每年可嘉惠約四千名眼角膜移植的病人,讓他們重拾光明。
有眼睛較小的民眾來說,如果想施以雷射近視手術,可能面臨難以動刀的窘境。一位邱小姐兩年前就想進行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但因眼睛太小,無法將手術必須使用的撐眼器放進眼睛,必須剪開眼尾才能動手術。
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電腦無刀近視雷射手術儀器問世,即使瞇瞇眼,也能動手術。 諾貝爾眼科院長張朝凱指出,有關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自去年中上市的飛秒激光雷射,全程由電腦操控不用手術刀,用比頭髮直徑還要小的十微米雷射光點,在眼角膜上打出平整的氣泡,突破過去以板層刀切開角膜的方式,可提高精準度,所使用的撐眼器也較傳統的小很多,對於瞇瞇眼的小眼患者而言,不必承受額外的眼部傷害。
張朝凱並指出,電腦無刀雷射除了對近視矯正的優異表現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快速而平整地製作切割介面,減少人工切割與縫合的誤差,藉以提高角膜移植手術的精準性。


蝦米!!便秘竟是綠豆過敏惹的禍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書田診所


【發稿人】榮新診所副院長 /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 何一成醫師
【發稿日】96年1月8日(星期一)
【新聞稿】
小心!綠豆也是過敏原!最近家醫科門診中,有一位30歲女性患者--宮小姐,便秘約6個月時間,且皮膚有出現紅色疹子,有時候會癢到令人難以忍受,於是自己就靠飲食及藥物治療,但效果也不好,因而給醫師看診。檢查後發現宮小姐的糞便無潛血現象,胃鏡及大腸鏡檢查一切正常,急性過敏原檢查也無異常。經慢性過敏原檢查發現中度綠豆過敏。因此建議宮小姐立即停止食用相關內含綠豆成份製品,如粉絲等,結果在二個禮拜後,便秘及皮膚癢疹的情況即見改善。
榮新診所副院長暨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醫師表示,本例即是醫學上所謂的「食物過敏」,它是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進入體內(通常為蛋白質),被體內的免疫系統誤當為入侵的病原體,因而產生免疫反應,進而對人體造成了不良影響。而綠豆相關製品,因內含綠豆成份,其富含蛋白質,因此造成宮小姐不但便秘且皮膚起疹發癢。
何一成指出,食物過敏的症狀可以很明顯,也可以是模糊不清的。門診中因食物過敏所產生的症狀,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五種類型︰
一、皮膚癢疹︰約八成的患者會發疹、紅斑、搔癢,是門診中最常見的症狀。
二、鼻塞流鼻涕︰約六成的患者會出現。
三、眼睛癢流淚︰約有六成的患者會發生。
四、腹脹腹瀉便秘︰約三成的患者會發生部份症狀。
五、氣喘︰約一成的患者會有。
何一成強調,其實任何食物,都有可能會引起過敏,那到底我們要怎麼知道自己對哪些食物過敏呢?何一成建議,當民眾就醫時,可告訴門診醫師自身的過敏病史,並透過一些血液檢驗,如急性過敏原檢驗,慢性過敏原檢驗,以便找出會造成自身過敏的食物種類及如何在規避這些食物之餘,還可攝取到均衡的營養。
究竟那些是屬於易過敏食物呢?何一成提到,以下八種是門診中最常碰到的過敏食物來源︰一.乳製品 二.蛋 三.海產 四.核果 五.穀類 六.豆類 七.蔬菜 八.水果
此外,何一成說,食物過敏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過敏是由E免疫球蛋白(IgE)所造成,通常在幾分鐘內就會開始出現症狀;而慢性過敏則是由過敏細胞所致,一般情況下,在24小時以後才會開始出現症狀;同樣地,食物過敏原檢查同樣也分為急性和慢性過敏原血液檢查兩種。目前門診中針對食物過敏的處理原則如下︰
一、輕度過敏,每4天才食用過敏食物一次,持續3個月。
二、中度過敏,先禁食過敏食物3個月,之後每4天才食用一次,持續3個月。
最後,何一成提醒,並非每個人都會對綠豆過敏,民眾無須恐慌,綠豆仍是對人體有益的食物。每個人的過敏原不同,倘若自身開始有便秘及皮膚癢等症狀時,有可能是食物過敏所造成,應儘速求醫治療。而食物過敏原檢查的優點在於可確切檢查哪些為過敏原食物,患者只要避免這些過敏原食物即可,而不用時常擔心所吃的食物究竟是否會引起過敏,較可兼顧到營養均衡。至於食物過敏症狀需在停用過敏源食物一段時間後才會改善,時間因人而異;日後如欲再使用時,務必要先請醫師評估後再食用。


 
 
 
  乳癌的外科治療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中山醫學大學 外科 陸希平 副教授
美國癌症學會 (AACR) 會員,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會員
有關乳癌的外科治療, 隨著醫學的發展,其觀念已有相當的轉變。在門診常會遇到民眾詢問相關的問題, 故在此願提供以下說明作為民眾的參考。
A. 乳房全切除 (Mastectomy)與乳房保留切除(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治療的選擇。
過去乳癌病人的標準手術是改良式乳房根除術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這個手術包括乳房全切除及腋窩淋巴廓清。乳房全切除的範圍及於胸大肌筋膜,保留胸大肌與大部份的皮膚組織。如今在早期乳癌(部份第一或第二期) 的病人可考慮乳房保留手術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只切除腫瘤及鄰近的乳房組織。乳房保留手術依腫瘤大小與位置不同可有乳小葉及腫瘤切除,寬切除術,部份乳房切除術,1/4 乳房切除術等。對於腫瘤靠近乳頭的患者,即使切除乳頭仍可保留部份的乳房組織。但乳房保留手術並非所有病患都適合,對於腫瘤太大,有皮膚及胸壁侵犯者都不合適採行。對於懷孕婦女而言也不適合。由於乳房保留手術術後局部復發的機率不低,故建議增加術後的放射治療。如果一旦發現腫瘤復發,仍需切除全部乳房。對於局部較大腫瘤如要採行乳房保留切除者,可考慮術前使用化學治療縮小腫瘤之後再施行之 乳房保留術並非全然可以保存乳房的美觀,也可能要冒著局部復發的風險,此外其它的輔助治療也不可或缺。所以在與病患作溝通之時,必須詳加解釋。
B. 腋窩淋巴結廓清(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與前哨淋巴結取樣(Sentinel lymph node sampling) 的選擇。
傳統的乳癌手術, 不管是改良式乳房根除術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或是乳房保留手術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都應作腋窩淋巴結的廓清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和乳癌相關的淋巴結依其擴散的路徑分為I-III 不同的水平 (level I-III)。傳統淋巴結擴清是作level I 及II 的部份。但研究顯示, 淋巴廓清對乳癌病人而言,無法改善其預後,僅對治療的選擇具有判斷價值。此外,過去研究顯示乳癌的淋巴轉移多具有固定且連續的路徑,這一點與肺癌不同 (肺癌會有跳躍式的淋巴擴散 (skip spread))。所以乳癌的淋巴結擴散與否,由最靠近乳房淋巴引流的關鍵淋巴結,一般稱之為崗哨淋巴結 (sentinel lymph node) 影響與否即可知道輔助治療應如何選擇。
腋窩淋巴結廓清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中,常見者為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常因上臂脹痛而苦不堪言。而其成因就是因為淋巴廓清後上肢淋巴回流受到阻礙導致組織腫脹。此外其它相關神經與血管的合併症也會發生。
有鑒於此,美加以及歐洲的相關學會從1990 年開始針對相關議題進行前瞻的研究。目前的共識,是針對小而局部侵犯少的乳癌,使用崗哨淋巴結取樣可取代傳統的腋窩淋巴結廓清。而針對局部侵犯嚴重,多重性腫瘤,術前可觸及腋窩淋巴結等情況, 則仍採取淋巴廓清術為佳。


 
 
 
  腳酸 腳痛 無法度走路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53歲的賴媽媽,幾個月來,雙?酸痛、夜晚時腳痛加劇,無法行走。求助幾家醫療院所,皆無法獲得改善,每次?酸痛時,只能吃止痛藥來止痛。直至兒女帶她至醫院求診,醫院利用「周邊血管檢查儀」為賴媽媽檢查後,才找出原因。原來是腹部大動脈阻塞惹的禍。
在台灣四肢周邊血管病變常被低估,許多腳部痠痛冰冷行動困難的患者怎麼找都找不出病因,原因多半是和血管阻塞有關。通常周邊血管阻塞多發生在下肢動脈血管分岔處,造成腳部缺血引起痠痛、以致不能行走的情形,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如果拖久不醫,除了不能行走外,因血液循環不良而造成潰爛,最後多半必須截肢。
  如果有高血壓或家族性動脈硬化的患者發現自己腳部痠痛無法行走,要及早找醫師做評估,看是否是因為血管阻塞引起的。另外,平時飲食也要注意少抽菸、喝酒或吃刺激性的食物,降低血管阻塞的機會。
   透過「週邊血管檢查儀」之檢查,可篩檢出最容易被忽略的四肢週邊血管的病變,包含:四肢動脈硬化、腿部腫脹、血管狹窄、糖尿病、血管病變及任何週邊血管病變,也是預防「腳中風」的利器。有間歇性跛行病人、經常性腳抽筋、腳部循環不良患者及動脈硬化高危險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遺傳家族史)皆可做此檢查。


 
 
 
  東部第一 矯具義肢中心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門諾醫院復健科 吳健銘組長
矯具義肢中心在醫院裡面是一個相當少見的單位,在台灣只有少數幾家醫學中心成立這個單位,本院為了避免東部地區民眾舟車勞頓,減少交通住宿費用的支出,並希望提升東部地區矯具義肢醫療技術,於民國91年開始籌備成立矯具義肢中心,至今年九月獲得健保局審查合格成為台灣東部第一個成立矯具義肢中心的醫療院所。
從矯具、義肢的量測、設計、製作,皆是由專業義肢矯具師,在院內的矯具義肢中心完成。特別的是復健科楊緒南主任曾在日本受過完整矯具義肢製作訓練,對矯具、義肢的製作技術非常專精,對矯具師、義肢師製作出來的矯具、義肢嚴格要求,讓每一個裝具及義肢都是品質最優良、最適合病患的需求,也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東部地區殘障及需要矯具治療的病患不用長途跋涉遠赴台北裝配,能就近即獲得最好的矯具義肢製作服務。
矯具義肢中心在民眾想法中或許只是裝配假手、假腳的地方,其實它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其主要工作為:
1. 上肢或下肢截肢病患義肢製作與維修:
秉持著服務之精神,本院所製作的義肢均以最接近成本的價位來服務病患,第一次製作並且符合健保規定的病患,利用健保給付即可免費獲得一組製作精美使用方便的義肢。
2. 脊髓損傷患者及中風病患下肢矯具之製作:
脊髓損傷患者與中風病患,因為生病後產生之神經性病變,造成下肢張力過大或過低,需要一個製作良好的下肢矯具,來減低張力或將下肢維持在一個良好的姿勢上,讓病患在復健時能事半功倍。
3. 脊柱側彎病患診斷、矯正、治療及背架製作:
脊柱側彎對青少年來說是常見的疾病,針對青少年特別設計之脊柱側彎矯正背架,實際應用在臨床上經過多次修改、測試,並不斷的追蹤與調整,這些青少年病患的症狀已經有非常顯著的改善。
4. 腦性麻痺兒童矯鞋製作:
腦性麻痺兒童因為無法正確的用雙腳走路,一雙製作優良的矯正鞋是可以預防腳部產生變形的,但也需具有專業的技術與經驗,才能製作出一雙舒適又能預防腳變形的矯具。
5. 扁平足學童矯正鞋墊製作:
扁平族的產生有許多原因。穿上專業義肢矯具師製作的鞋墊後是有機會矯正的,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有上百位小朋友接受矯正,經過不斷的追蹤後,矯正效果非常良好。
6. 各種足底特殊設計功能性鞋墊製作:
腳變形或糖尿病的患者,在穿鞋子上是非常困難的。若能提供一個特殊設計的功能性鞋墊,並配合特殊改造的鞋子,不僅能改善足底不舒服的情況,還能保護患者的腳不易受傷,避免造成傷口,甚至演變成糖尿病患最害怕的「截肢」狀況。
7. 其他各種特殊功能性輔具、矯具、裝具設計製作:
矯具義肢中心還有許多其他特殊服務,針對各種不同需求的病患,經過醫師診療、評估之後,矯具師及義肢師會依不同需求設計特別的輔具、矯具或義肢,不論在生活功能的恢復或幫助治療上頭都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C肝易轉為肝癌 雲嘉南病例數拉警報  


  OHAYO特派記者
肝病是國病,十多年前國人A型及B型肝炎疫情嚴重,但自從多年來貫徹疫苗接種以來,B肝已能有效預防。不過,根據台大醫院長達20年的追蹤發現,感染C型肝炎導致肝癌的人數,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尤其,在雲嘉南地區更是C肝引起的肝癌人數,遠遠超越B肝,凸顯C肝防治的重要性。
中央研究院日前邀請中研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發表「台灣肝炎防治的回顧與展望」演講,據指出,政府自1980年代,投入大筆經費進行肝炎防治,展開全球第一個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計畫,使得台灣兒童的B肝帶原率降到1%以下,被喻為成功的台灣經驗;數據統計,這20年來,台灣地區B肝帶原人數也由298萬人降到235萬人。
尤其是台灣兒童肝細胞癌的發生率,大幅減少75%以上。陳定信表示,預計2004年到2014年出生的新生代台灣人,慢性B型肝炎患者會減少85%,到了2030年至2040年間,因B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及肝癌病患人數,也會減少85%,台灣人可以擺脫B型肝炎的陰影。
不過,易轉為肝癌的第二號殺手─C型肝炎病毒,則有明顯遞增的趨勢。陳定信表示,尤其在雲嘉南某些地區的統計發現,成人C型肝炎竟有高達70%的盛行率,台大內科醫師陳健弘的調查也發現,近20年來,因C型肝炎導致肝癌的比率也越來越高,並超越B肝,這種消長是因為B型肝炎已受到壓制。


 
 
 
  頸動脈支架治中風 術後復元快  


  OHAYO特派記者
天冷,中風病例明顯增加。但隨著醫學進步,頸部僵直中風,如施以支架微創手術,能有效改善頸動脈狹窄、造成暫時性腦部缺血的突發性暈眩或中風。
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位,根據調查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國人,大約每十二人,就有一人曾經中風。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有超過四分之一以上的缺血性中風患者,都是因為頸動脈狹窄或阻塞所引發。
在臨床治療上,以往大多須借重外科手術,不但全身麻醉、風險高,且住院時間長。對此,大甲光田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夏治平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科技所賜,現在頸動脈狹窄,可以改用頸動脈支架手術來治療,危險性甚至比外科手術更低,而且因手術的傷口小,只要2、3天就可以出院。
醫師指出,頸動脈支架手術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健保也在去年納入健保給付,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因此,他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抽菸習慣的人,最好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甚至出現視線模糊、手腳麻痺無力、或說話突然結巴等症狀,都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年輕人手抖 疑似威爾森氏症  


  OHAYO特派記者
巴金森氏症是常見的老人化疾病,通常發生在年長的人身上,主要症狀只是手抖個不停、步行緩慢。但如果手抖是發生在四十歲以下的民眾,又是什麼病呢?衛生署新竹醫院表示,日前院方就收治一對青少年,兩兄弟都會手抖,尤其手在做動作或維持某一個姿勢時會抖的更厲害,臨床初步診斷為「威爾森氏症」。
該院神經科醫師郭璨銘表示,威爾森氏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療效頗佳,但有些病例因被忽略而延誤、導致病情加重,往往令人遺憾。
郭璨銘醫師指出,這對小兄弟的哥哥症狀較弟弟明顯,嚴重時甚至無法好好寫字,並有輕微的步行障礙,神經理學檢查發現有肌肉張力增加的情形,血液檢查顯示血中攜銅蛋白濃度小於20mg/dl,甲狀腺功能雖正常,且近期並沒有服用其他藥物,臨床初步診斷為「威爾森氏症」。
郭璨銘解釋,手抖是神經科最常見的症狀,很多病人都以為是「巴金森氏症」。但它通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但有些則是「自發性震顫」的疾病,其次才是巴金森氏症;若是年輕人(通常小於四十歲)手抖,則要考慮其他方面原因,如藥物或毒物引起的手抖、腦炎後引起的不自主運動、水腦症、腦腫瘤、甲狀腺疾病、威爾森氏症。
醫師指出,「威爾森氏症」是一種自體隱性的遺傳疾病,發生率約四萬分之一,由於基因缺陷會使銅無法由肝細胞的溶小體分泌到膽汁中,導致身體對銅的代謝異常,而造成過多的銅堆積在其他器官(如肝、腎、腦、眼睛),導致許多併發症、並產生毒性破壞組織。
他說,神經症狀好發於十五至二十歲之間,早期以「震顫」和「僵硬」最常見,大部份病人會伴隨肝功能異常,病情若持續惡化,會影響病人的肢體活動,造成肢體攣縮與步行困難,甚至須長期臥床。


 
 
 
  星星王子效應 恐慌症病例增多  


  OHAYO特派記者
「星星王子」突發引發心肌炎的事件,震驚國人,尤其是他年僅四十歲出頭,就面臨人生重大轉折,令人不勝唏噓。但最近就有不少民眾前往醫院檢查,表示也和星星王子相同的症狀,引發恐慌效應。
星星王子閻永恆罹患心肌炎,病因很特異,也引發各界關心。而在新竹地區,最近則出現許多民眾上醫院求診,表示胸口會突然悶脹、頭暈以及手腳發麻,覺得可能是心臟或胸腔出了毛病。
對此,精神科醫師表示,其實,現代人壓力大,有些是「恐慌症」作祟,患者往往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事實上則是一種常見的焦慮性疾病。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二)   


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二)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 周虹


2.食物關連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
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全身蕁麻疹、呼吸困難、消化系統症狀、意識障礙、過敏性休克稱為運動引發之過敏症。其中在食入特定食物後運動引起的過敏症叫做食物關連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FDEIAn),屬於身體的生理變化成為刺激物的一種物理性過敏。引發FDEIAn的食物以蝦子、螃蟹、魷魚等甲殼類、軟體類和小麥類居多,最近果物類也逐漸增多。
臨床症狀:
OAS患者食入引起過敏的食物後,短時間內口腔內會出現接觸性蕁麻疹。FDEIAn患者僅食入這些食物或僅運動的話並不會發病,只有食入含有過敏原的食物後3小時之內運動才會引發過敏症。在運動前後30分鐘完全沒有口腔等過敏症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全身性蕁麻疹、鼻炎、呼吸困難、消化道症狀,並向意識障礙、低血壓的方向進展。
誘發食物、過敏原:
年輕人多以蝦、蟹、小麥為誘發食物,成人則以小麥類食品居多。蝦、蟹、魷魚、貝類等甲殼、軟體類較容易引發該類過敏。小麥在麵包、蛋糕、天婦羅等使用麵類的各種食材中未被注意而引起過敏症的例子也可見到。最近,葡萄、桃子、橘子、蘋果、芒果、栗子等果實過敏的病例也在增加,在國外也有對芹菜等蔬菜類過敏的報告。
促進因素:
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運動,發病與否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因素如環境溫濕度、是否服用鎮痛劑、接觸食物以外的過敏原、疲勞、壓力、女性月經等做為促進因素,特別是服用阿斯匹林鎮痛劑時易引發過敏症、即使是慢速步行也可能成為誘引。
診斷、治療與預防:
經過問診可確認運動中引起蕁麻疹、過敏症狀,過敏原則可通過皮膚試驗和RAST檢驗來確定。患者應避免再食入含過敏原的食物,進食後3~4小時內禁止運動,特別當壓力、服用陣痛藥物、疲勞時更應注意。
節譯自MEDICO 2006, 37:25-27 作者:須甲松深


 
 
 
  寒冬進補 高血壓患者小心牙齦大出血  


  OHAYO特派記者
冬令進補是民間習俗,但衛生署立新竹醫院牙科主任吳金俊醫師提醒,進補可要適時適量。根據他的門診發現,過去幾天就有兩人出現牙齦大出血而就醫的病例。經醫師詢問,巧合的是,這兩位中年女性患者正巧都是吃完羊肉爐、燒酒雞後,赫然發現自己的嘴巴不停流血,並不斷從牙齦滲血,因而趕緊就醫。
吳金俊醫師指出,根據病史發現,這兩位女患者都有高血壓,其中一人還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兩人到院時血壓都偏高,其中一人還飆到190/110mmHg。在緊急給予降血壓藥控制血壓後,再針對牙齦出血部位的炎性結締組織予以清創,並縫合加壓才將血止住。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原本末梢血管就較脆弱,如果本身又有牙周病,牙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經由高溫油膩湯頭的刺激,牙周組織血管便容易破裂、出血。因此,他建議民眾,如果患有高血壓及牙周病,在寒冬中享用火鍋、補品時,最好等熱湯涼些後再享用。


 
 
 
  天冷易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注意保暖  


  OHAYO特派記者
這幾天氣溫很低,清晨溫度只在十度左右。而面臨溫度變化,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適應不良,而引發猝死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冬天因不適而求診的病患,約比平時多出三成,醫師提醒,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時減少外出機會。
氣溫驟降,不僅感冒的人多了,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紛紛前往門診報到。以苗栗為恭醫院為例,這幾天掛號人員就顯得相當忙碌,因為這波低溫,造成求診患者比平常多出三成。
該院心臟科醫師褚佩寰表示,這陣子天氣變化大,有好幾位心肌梗塞民眾因發病搶救不及而死亡,所以,原本就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免臨時發病。
醫師發現,清晨及下午是民眾上醫院求助的高峰期,很多病患都是清晨或午睡後起床時,疏忽了保暖而發病。


 
 
 
  各天吃火鍋 小心一氧化碳集體中毒  


  OHAYO特派記者
冬天是吃火鍋的大好時機,但不論在家或餐廳,除了記得多吃蔬菜,還得注意居家安全。根據彰化縣大型醫療院所統計,最近不約而同接到集體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診病例,有絕大多數都家族成員或親朋好友聚餐吃火鍋所引起的。醫師提醒,用小瓦斯爐吃火鍋,應注意室內有無通風,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這幾天大陸冷氣團威力十足,氣溫驟降;大家都緊閉門窗,減少出門;而用餐時間,也不忘享受火鍋美食。
但彰化縣多家大型醫療院所,近期卻連續收治多起因吃火鍋而集體中毒的急診病例。這些患者都因出現頭痛、噁心與胸悶,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紛紛緊急就醫。
根據診療,的確發現這些送醫者的血中一氧化碳濃度偏高。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部長周志忠醫師即指出,許多餐廳或家裡,都會使用輕便型的小瓦斯爐來吃火鍋,其實是暗藏危機,因怕冷沒有注意到通風,就容易引發一氧化碳或是瓦斯燃燒不全而中毒。


 
 
 
  流感高峰期將屆 大家提高警覺  


  OHAYO特派記者
這幾天大陸冷鋒過境,醫院門診門庭若市,感冒和流感的患者增加。根據高雄縣衛生局統計,南部地區已出現少數幾個機構有群聚感染的通報病例,幸好還沒有擴散開來,但根據預估,未來兩週將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注意保暖。
氣溫驟降,對一些抵抗力差的民眾來說,一不小心就會感冒。從門診發現,這幾天因打噴涕、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就醫的病號明顯增加,尤其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雖然前一陣子注射過流感疫苗,但仍不敵這一波寒流。
高雄縣衛生局長黃志中指出,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傳染性,目前已有少數機構出現群聚感染的通報案例,所幸沒有蔓延趨勢,但預估未來兩週將是流感高峰期。
黃志中局長因而提醒,流感是透過飛沫傳染,民眾也常因手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再搓揉眼睛、揉鼻子而受感染。因此,他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如果出現相關感冒症狀,應該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造成更多人感染。


 
 
 
  活動名稱:12/23大安區社區篩檢活動  


 
活動地點:大安區大安路二段九十九號(建安國小)


活動日期:2006.12.23至2006.12.23


時間:09:00-11:30


舉辦單位: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335831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子宮頸抹片檢查、骨質密度、三合一、復健指導
注意事項:
1、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以便核對資料。
2、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但限一年未檢查者、女士檢查當天請穿著兩截式裙裝以便檢查。
3、婦女乳房理學檢查---30歲以上婦女(免費安排乳房攝影---限50-59歲二年內未做者)
4、骨質密度檢查---限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5、三合一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40歲以上
6、口腔檢查---18歲以上


 
 
 
  活動名稱:1/17松山區定點團體復健保健指導---安平里  


 
活動地點:南京東路5段251巷46弄5號--松山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活動日期:2007.1.17至2007.1.17


時間:1500~1600


舉辦單位:松山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671757#111-128


活動內容:主題:肩關節保健運動


 
 
 
  活動名稱:1/17萬華區復健指導活動  


 
活動地點:和平西路3段30巷5號之1


活動日期:2007.1.17至2007.1.17


時間:下午2:00-5:00


舉辦單位:萬華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033092


活動內容:免費提供個別治療與團體治療(包括:物理治療評估、居家保健運動、 慢性復健疾病照顧、輔具諮詢、疼痛控制、衛教指導等。)


 
 
 
  活動名稱:1/12萬華社區健康篩檢  


 
活動地點:永康診所外走廊(桂林路47號)


活動日期:2007.1.12至2007.1.12


時間:上午9:0 0至12:00


舉辦單位:萬華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033092


活動內容:血壓、血糖、膽固醇測試(限40歲以上民眾)、子宮頸抹片(30歲以上女性並免費檢測骨質密度口腔檢查)、18歲以上乳癌篩檢(乳房攝影預約)50-69歲女性(27-46年次)1.不用掛號,不用等待2.完全免費3.現場直接預約至醫院檢查
注意事項(無則免填):口腔癌篩檢:1.限18歲以上民眾 2.請攜帶證件
血糖、膽固醇測試 : 1.限40歲以上民眾,一年一次 2.請攜帶證件
子宮頸抹片檢查 : 1.限30歲以上民眾 2.請攜帶證件活動當日持明信片做子宮頸抹片者,贈送精美禮物一份


 
 
 
  活動名稱:12/25大安區社區定點團體復健保健指導--群英里  


 
活動地點:群英里活動中心(大安區四維路198巷30弄9號)


活動日期:2006.12.25至2006.12.25


時間:09:00~10:40


舉辦單位: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335831


活動內容:課程:彈力帶運動方案


 
 
 
  得了乳癌,腹中寶寶怎麼辦? 談懷孕婦女的乳癌治療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中山醫學大學 外科 陸希平 副教授
美國癌症學會 (AACR) 會員,中華民國乳癌學會會員
案例說明:淑文與正明結婚多年,生活幸福美滿,身為頂客族的他們,對於孩子仍舊充滿期待,經過彼此的努力後,終於有了懷孕的好消息,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將為人父母的歡樂氣氛之際,厄運卻悄悄降臨,一日,當淑文洗澡時,赫然摸到左邊乳房有一硬塊,因為不痛,起初也不以為意,但一個多月來,腫瘤似乎愈來愈明顯,這一下小兩口慌了,急忙就醫檢查,經過超音波及切片報告發現竟然得了乳癌,這個晴天霹靂讓淑文瀕臨崩潰,怎麼辦? 肚裡的小孩才三個月,要怎麼處理才好?
說明:乳癌是女性健康的大敵,其發生率一直居於女性癌症排行榜的前幾名,所幸在治療上由於醫學的發展,使得許多罹患此病的婦女受到控制,在西方,乳癌好發的年齡為 40-50 歲,年輕婦女的比例較低,在臺灣,由於年長女性乳癌發生率較西方為低,但年輕婦女則無差別,故相對比例較高,乳癌如果發生於年輕婦女,預後較差,如果乳癌發生於懷孕的婦女,則預後比同年齡的非懷孕婦女來得更差。
懷孕期婦女得到乳癌,可以分為以下三種---A懷孕後才得到乳癌 (pregnancy before breast cancer):據研究認為乳癌可能在懷孕前就有潛在,由於懷孕荷爾蒙 (主要是女性素) 分泌的改變造成乳癌的快速滋長。B與懷孕相關的乳癌 (pregnancy associated breast cancer):從懷孕期,到授乳期一年內者稱之。C乳癌治療後才懷孕 (subsequent pregnancy):這群病人的預後是三種病人中最好的。
懷孕期女性得到乳癌究竟應否終止懷孕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需考慮醫療與社會的因素: 在醫療因素方面: 需考慮母親與胎兒兩方面,母親方面包括懷孕對癌症擴展的影響;胎兒則要考慮因為母體需要治療 (外科,藥物,放射治療,荷爾蒙治療) 可能造成的傷害,而在社會因素方面:需考慮嬰兒出生後可能失去母親的教養問題。
不過,在系列的研究中,目前並未有證據顯示終止懷孕對婦女乳癌的治療具有效益,而在非前瞻性研究中,由於取樣的偏差 (選擇中止懷孕者通常病情較嚴重),反而中止懷孕組的乳癌婦女有較差的治療效果。
在胎兒部份的研究,由於放射治療對於頭三個月胎兒影響甚大,故不建議使用,後期影響較小,但仍應避免,對於早期乳癌病人,不宜採取乳房保留手術,因為這種治療需加上輔助性放射治療,對於局部侵犯嚴重者需考慮增加放射治療對減少復發的效益是否超過對胎兒的傷害,化學治療對年輕婦女罹患高惡性乳癌具有療效,但對於頭三個月的胎兒仍有影響,尤其是 cyclophosphomide,至於懷胎後期則無證據顯示對其造成影響,對於懷孕婦女罹患乳癌,化學治療延遲至產後是否可行,有少數研究認為可能影響不大,不過仍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
在荷爾蒙治療方面,Tamoxifen 具有促進排卵的效果,對於有意避孕的乳癌婦女而言,需使用荷爾蒙避孕藥以外的避孕法,至於乳癌婦女治療後要隔多久再懷孕較適合?目前並無有力證據說明,一般而言,去除治療可能對胎兒的影響,不必限制懷孕的時機。
本案淑文在懷孕三個月得到乳癌,建議仍應立即切除腫瘤,手術不宜使用乳房保留手術,因為輔助性電療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使用改良式乳癌根除手術,至於輔助性治療的選擇則應依其病理報告結果決定治療方式,不過放射治療或部份對胎兒影響較大的化療藥物宜避免之。
資料來源: Barthelmes L,Davidson LA,Gaffney C,Gateley CA,Pregnancy and breast cancer, BMJ 2005;330:1375-1378 (11 June)


 
 
 
  綠豆清涼解毒 竟有人會過敏?  


  OHAYO特派記者
一般人都以為,綠豆是清涼解毒的食品,萬萬沒想到,有人卻因綠豆而過敏發癢!一位女性患者最近半年,飽受便秘以及皮膚紅疹發癢的困擾,經過詳細檢查,才知道自己愛吃粉絲等綠豆製品,竟是食物過敏的來源。
據了解,這位宮姓小姐近半年皮膚總是又紅又癢,但前往醫院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結果都一切正常,查不出病因,包括急性過敏原檢查也無異狀,直到進行慢性過敏原檢查,才發現自己對綠豆有中度過敏。
何一成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對綠豆中的蛋白質過敏,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對綠豆過敏,民眾無須恐慌,綠豆仍是對人體有益的食物;至於一般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主要來自乳製品、蛋、海產、核果、穀類、豆類、蔬菜、水果等。
據指出,食物過敏又分急性和慢性兩種。何一成醫師表示,急性過敏是由E免疫球蛋白 (IgE)所造成,通常在幾分鐘內就會開始出現症狀;慢性過敏則是由過敏細胞所致,通常在二十四小時以後才會開始出現症狀。


 
 
 
  北市聯合醫院 醫師離職率偏高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爆發醫師出走戲碼,許多病人找到熟悉的醫師看診,近日引發病人不滿。此外,市立醫療體系也因醫師資源短缺,醫療糾紛事件頻頻,也引起市議員強力批評。新科市議員簡余晏就指出,聯合醫院光是95年度的醫療爭議案件就多達34件,尤其95年醫師的離職率也高達158人,市議員批評,北市醫的人才流失,導致醫療品質嚴重不佳。
針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爆發家屬質疑醫院嚴重醫療疏失,台北市議員簡余晏調出北市醫,94年及95年的醫師離職率,發現94年,北市立聯合醫院離職、退休等的主治醫師數達82人;住院醫師則是115人。到了95年,醫師流失的情況同樣嚴重,主治醫師走了74人;住院醫師也有84人離職。
簡余晏批評,就是因為醫師人才嚴重流失,導致許多民眾反應,聯合醫院的服務品質不佳,甚至傳出部分醫師,必須負責許多樓層的值班工作,尤其和平院區的情況相當嚴重,市議員還批評,不僅醫師人才流失,整個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管理也有嚴重的問題。


 
 
 
  高雄榮總小兒科病房改建 還有防竊設備  


  OHAYO特派記者
針對高雄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病房私竊頻頻,新的院區改建完成,加裝全套防竊系統,電動門搭配人流管制、刷卡進出,預期讓宵小無法施展。
高雄榮總新改裝的小兒科病房,全部增設電動門,醫護人員須刷卡進出,患者與家屬也要刷卡才能進入。所有訪客作人流管制,需按鈴由醫護人員把關,透過影像電話監控,加強門禁管制,不僅讓竊案發生率降低,同時也讓這些小患者免除不必要的干擾。
貼心的是,小兒科病房連逃生門也經過精心設計,院方表示,過去門禁沒管制若有人從前門進入病房竊取患者家屬皮包,從逃生門溜出去就順手把空皮包丟在樓梯口。改建後的電動逃生門平常可自動開啟,只要有人觸碰警鈴會自動響起,護理站馬上可掌握進出情況,停電時逃生門則會自動打開,相當安全。
小兒科病房最近同時完成改建還有遊戲間、無線上網等設施,並增加健保病房,讓小患者與家屬住院期間住得更安心、愉悅,更安全且不必負擔額外的差價。
高雄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謝凱生表示,新的小兒科病房健保病床共五十二床。過去兩人病床健保投保人住一天要負擔差價一千三百元,健保病床增加,等於是讓更多中低收入患者,不必增加負擔,也能享有醫學中心的一流設備及醫療照護。


 
 
 
  電腦無刀雷射手術 瞇瞇眼也可輕鬆動手術  


  OHAYO特派記者
衛生署正式核准電腦無刀近視雷射手術,這項突破性的手術,對許多瞇瞇眼的小眼睛近視族,帶來一大福音,患者不必再被剪開眼尾才能動近視手術。值得注意的是,未來運用在眼角膜移植方面,預期也能突破以往受限於人工切割及縫合角膜的問題,預計每年可嘉惠約四千名眼角膜移植的病人,讓他們重拾光明。
有眼睛較小的民眾來說,如果想施以雷射近視手術,可能面臨難以動刀的窘境。一位邱小姐兩年前就想進行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但因眼睛太小,無法將手術必須使用的撐眼器放進眼睛,必須剪開眼尾才能動手術。
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電腦無刀近視雷射手術儀器問世,即使瞇瞇眼,也能動手術。 諾貝爾眼科院長張朝凱指出,有關準分子雷射近視手術,自去年中上市的飛秒激光雷射,全程由電腦操控不用手術刀,用比頭髮直徑還要小的十微米雷射光點,在眼角膜上打出平整的氣泡,突破過去以板層刀切開角膜的方式,可提高精準度,所使用的撐眼器也較傳統的小很多,對於瞇瞇眼的小眼患者而言,不必承受額外的眼部傷害。
張朝凱並指出,電腦無刀雷射除了對近視矯正的優異表現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快速而平整地製作切割介面,減少人工切割與縫合的誤差,藉以提高角膜移植手術的精準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乳房疾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 (上)


乳房疾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 (上)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中山醫學大學 外科
陸希平 醫師
一般民眾提及乳房疾病,總會想起這是女人的病。不錯,在我門診因為乳房疾病就醫者九成以上是女性。 女性因為有別於男人的乳房而倍增嫵媚與美感,但也因此徒增不少的煩惱,在此將常見乳房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乳房保健之道在此作一簡述。
一、 乳房纖維囊腫 (fibrocystic disease)。
這是女性乳房脹痛最常見的原因。 病人會摸到軟腫塊,超音波可見大小不一之囊腫樣病變。 這種脹痛感在生育期婦女通常易發生在生理期間,如果症狀嚴重,可採用抽吸的方式減輕其症狀。 抽取的液體通常不需額外檢驗,但如果抽取液中帶血,或抽取後迅速變大的情況下,就要懷疑囊腫壁是否有生出惡性腫瘤細胞。 這時就需將囊腫摘除以確定診斷。 根據統計,罹患乳房纖維囊腫會稍微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故雖為良性疾病,仍應定期乳房檢查,不可輕忽!
二、 乳房脹痛 (mastalgia) 的鑑別診斷
除了乳房纖維囊腫外,乳房痛常見原因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在飲食上,有人認為少喝咖啡有效,但並未有科學的證據。 對於嚴重的病人可使用藥物治療,如 Danazol 100-400mg/d 或 Tamoxifen 10mg bid 使用3-6個月。由於藥物有副作用,不宜長期使用。對於停經後婦女的乳房痛,則相對上使用這些藥較無副作用。
三、 乳房纖維腺瘤 (fibroadenomas)
這種疾病通常見於年輕婦女,常表現多發乳房硬塊,摸起來表面光滑,硬實而可自由移動,診斷及治療方式是局部切除,但在乳房其它部份容易復發。對於過去有接受手術確定纖維腺瘤診斷時,其它區域再發時可考慮追蹤即可。
有關乳房良性腫塊的其它可能疾病包括脂肪壞死 (fat necrosis),或是硬化性腺體增生 (sclerosing adenosis)。 脂肪壞死易見於中年婦女,有外傷撞擊病史,乳房特徵為大而下垂者較容易發生。
四、 乳頭分泌物 (nipple discharge)
乳頭分泌物其實大多是良性疾病,惡性腫瘤中以一種叫 Paget’s病的乳頭濕疹樣癌較常見。乳頭出血性分泌物最常見的是良性腺管內乳頭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要區別是惡性還是良性可使用其它症狀 (如腫瘤) 或使用對比乳腺攝影得到一些資料,如果還是無法鑑別,則可用外科切除局部乳腺,並保留乳頭的方式。乳頭有奶樣分泌物 (milky secretion) 者常見於生產後婦女,如果非以上情況上產生乳汁的分泌,就要作荷爾蒙的檢測以確定診斷。可測度血清泌乳激素 (prolactin,PRL)的濃度,如果偏高可使用 bromocriptine以減少乳汁分泌,但如果腦下垂體有明顯腺腫瘤(adenoma)病變者需考慮外科切除。
五、 乳腺感染 (breast infection)與膿瘍(abscess)
乳腺膿瘍常見於乳頭周邊,常見原因是因為乳管阻塞造成擴張,繼發細菌感染所致。當情況嚴重時可造成乳腺組織進一步的破壞,形成廔管且易於復發。乳腺擴張(ectasia)多見於中老年婦女,造成乳頭變形內凹。治療方式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使用口服或注射廣效性抗生素,對於嚴重者可作細針抽吸或小切開引流,但易於復發。切除擴張的乳腺管效果不理想。
乳腺感染會形成更廣泛的發炎蜂窩組織病變,原因多是乳頭腺體感染往四周擴散所致。有時乳頭感染會發生於原先有纖維囊腫的部位。症狀為局部紅腫熱痛,有時皮膚及其下組織或形成硬塊,或產生乳頭分泌物。局部處置包括熱或冰敷以及按摩,抗生素使用可解除其感染症狀。需要與乳癌中的發炎型(inflammatory carcinoma of breast)作鑑別診斷。
六、 男性女乳症 (gynecomastia)
這是男性乳房女性化的病症。男性女乳症多發生於青春期的男孩,另一發生的高峰則是超過五十歲的中老年男性。青春型的乳房通常是雙側性腫大,通常不會有疼痛等症狀,但會影響美觀及自信心;而中老年型則有不少病人為單側性,有時會引發疼痛的症狀。這類病人如果乳房為單側性腫大,並有堅硬,結節狀表面或潰瘍分泌物時,要小心是否罹患了乳癌 (注意:乳癌不是女性的專利,男人也會得!)。男性女乳症的成因,與性荷爾蒙或腎上皮質荷爾蒙分泌的失調,肝病,腎衰竭,睪丸惡性腫瘤,或是一些腫瘤自分泌症候群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有關。服用一些藥物,如毛地黃(digoxin,強心劑),thiazide,aldactone (利尿劑),女性荷爾蒙,茶葉鹼 (theophyllines,支氣管擴張劑),INAH (抗結核藥),Ca channel blocker (鈣離子阻斷劑,治療高血壓),ketoconazole (抗黴菌藥),cimetidine (治療消化性潰瘍) 等也可能會造成男性女乳的副作用。據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大麻的人可能會造成男性女乳症,但抽煙則與此病的形成無明顯的關係。
男性女乳症為良性疾病,並且多可自動緩解,故以找出潛在原因,停用可能導致此病的藥物為主。但對於程度嚴重的病人而言,可使用外科手術來進行縮乳矯正。 筆者曾針對多位嚴重病患進行此種手術,效果不錯,只需在乳暈緣割開1-2公分的小傷口即可切除足夠的乳腺組織。


 
 
 
  越南禽流感 有可能全境受侵襲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越南南部正飽受禽流感疫情大肆侵襲,越南官方日前又屠殺了近二千隻鴨子;但防疫單位憂心,禽流感疫區如今已擴大到四個省份,如不及時扼阻,整個越南恐將全數淪陷成疫區。
根據防疫單位指出,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三個省份,在去年底就爆發禽流感疫情,當時越南政府至少屠殺了超過三萬隻禽鳥,但禽流感疫情並未得到控制、仍持續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本週越南建江省也傳出疫情,官方因而緊急撲殺了近兩千隻鴨子。據指出,越南曾在2003年爆發禽流感,當時造成42人死亡;由於目前正值候鳥在冬季大量遷移,衛生單位也擔心,禽流感疫情會隨之擴散開來、不利防疫。


 
 
 
  打噴嚏小心腰椎間盤突出 凡事慢慢來  


  OHAYO特派記者
有人說:「老骨頭、老骨頭」,沒想到連打噴嚏都會閃到腰!台中縣有多起病例,竟因打噴嚏而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引發背痛、彎腰不起。醫生指出,經過檢查發現,這些患者都是因打噴嚏,瞬間增加脊椎壓力,將腰椎間的軟骨擠壓出來,壓迫坐骨神經,進而導致腰背劇痛。醫師也提醒,有腰椎受傷或退化病史的民眾,須特別當心。
原本身強體壯的陳先生,年近50,因從事機械製造業,在工作時打了一個噴嚏,沒想到竟痛得站不直;而更離譜的是,一位才20多歲的王小姐,也是一個噴嚏,腰部劇痛、跪地不起。
沙鹿光田醫院復健科最近一個月,就發現多起類似病例。復健科主任戴正忠表示,這些病患,均因腰椎受傷或退化,在打噴嚏或搬重物時,無法負荷,造成椎間盤突出。
醫師指出,人體脊椎中的軟骨,也就是腰椎間盤,是每個人天生專屬的避震器,可以減緩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的脊椎壓力、避免脊椎的碰撞摩擦,一旦因外力造成變形或突出,輕者腰酸疼痛、背痛、腳麻,嚴重的會肌肉萎縮或癱瘓。對原本就有這類毛病的人,動作一定要記得輕緩,否則很容易再犯。


 
 
 
  睡太久 也是病?  


  OHAYO特派記者
童話中的睡美人故事很美,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老是睡覺睡不飽,卻不見得是好事。根據睡眠專家指出,喜歡賴床、經常做夢、睡眠時間總是超過八小時的人,其實也算是一種病症,不妨到醫院求診。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上海正舉行一場「睡眠學術研討會」,醫界把「賴床」,也歸納為「睡眠障礙國際分類標準」,受到各方矚目。
會中,法國著名睡眠學家比拉德教授發表了睡眠障礙的國際分類標準,總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和續睡困難。第二類則首度把「賴床」納入睡眠障礙,在臨床上被稱為「發作性睡病」。第三類是不正確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呼吸暫停、夢驚、驚跳、夢遊和莫名其妙夜醒等。
醫界把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臨床研究也證實,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在六到八小時,過少或過多都不好。


 
 
 
  預防中風 中醫師建議飲用抑風湯  


  OHAYO特派記者
心冷血液循環較差,對一些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防寒以免引發中風。中醫師建議,冬天裡溫差大,不妨以含有何首烏、天南星、乳香等中藥材的湯方保養,降低中風的風險,而對已中風的患者,也有紓緩症狀的效果。
蓮生中醫院院長陳豪民指出,最近冷氣團來襲、溫度驟降,不少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很容易不小心而增加中風的機率。在臨床上,可補肝腎、歛精氣、強壯、補血的何首烏,以及清熱利尿、解痙定喘的地龍,可活血散瘀的乳香,有益燥濕化痰、散結消腫的天南星,可搭配川七、陳皮、紅花等藥材煎熬成的「抑風湯」,可減降中風機率。
至於對已經有中風的病患,也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改善症狀。
不過,民眾即使有湯方,也未必有空或能適度煎煮,為提升服務品質、促進全民健康,陳豪民表示,明天開始,蓮生中醫診所將訂每週四下午三時到六時為「中風患者照護日」,中風患者可至診所領取「長期照護卡」,憑卡提供患者煎煮完成的「蓮生抑風湯」十二包,做保健及預防再次中風飲用,倒是因民間流傳免費藥材「治不好」,所以院方酌收一百元工本費。


 
 
 
  活動名稱:1/18萬華區三合一篩檢  


 
活動地點:龍山寺右側入口服務台


活動日期:2007.1.18至2007.1.18


時間:上午9:00-11:30


舉辦單位:萬華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033092


活動內容:活動內容(或服務項目):血壓、血糖、膽固醇測試
注意事項(無則免填):
1.限40歲以上民眾
2.血糖、膽固醇測試限一年一次
3.請攜帶證件


 
 
 
  活動名稱:1/14中正區社區篩檢活動暨健康講座  


 
活動地點:永功里詔安街59號


活動日期:2007.1.14至2007.1.14


時間:下午13:00-16:00


舉辦單位:中正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215158分機284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轉介、骨質密度、血壓血糖膽固醇篩檢
1、參加社區篩檢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以便核對資料。
2、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但限一年未檢查者、檢查當日請穿著兩截式裙裝以便檢查)。
3、婦女乳房理學檢查---30歲以上婦女(免費安排乳房攝影---限50-59歲二年內未做者)
4、骨質密度檢查---限當日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婦女
5、三合一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40歲以上臺北市民
6、口腔檢查---18歲以上


 
 
 
  活動名稱:1/12中正區社區篩檢活動暨健康講座  


 
活動地點:牯嶺街131號 〈廈門街浸信會〉


活動日期:2007.1.12至2007.1.12


時間:上午9:30 -10:30


舉辦單位: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215158*273-284


活動內容:活動內容:健康講座


 
 
 
  口腔過敏徵候群和食物相關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二)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 周虹


2.食物關連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
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全身蕁麻疹、呼吸困難、消化系統症狀、意識障礙、過敏性休克稱為運動引發之過敏症。其中在食入特定食物後運動引起的過敏症叫做食物關連性運動引發之過敏症(food-dependent exercise-induced anaphylaxis;FDEIAn),屬於身體的生理變化成為刺激物的一種物理性過敏。引發FDEIAn的食物以蝦子、螃蟹、魷魚等甲殼類、軟體類和小麥類居多,最近果物類也逐漸增多。
臨床症狀:
OAS患者食入引起過敏的食物後,短時間內口腔內會出現接觸性蕁麻疹。FDEIAn患者僅食入這些食物或僅運動的話並不會發病,只有食入含有過敏原的食物後3小時之內運動才會引發過敏症。在運動前後30分鐘完全沒有口腔等過敏症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全身性蕁麻疹、鼻炎、呼吸困難、消化道症狀,並向意識障礙、低血壓的方向進展。
誘發食物、過敏原:
年輕人多以蝦、蟹、小麥為誘發食物,成人則以小麥類食品居多。蝦、蟹、魷魚、貝類等甲殼、軟體類較容易引發該類過敏。小麥在麵包、蛋糕、天婦羅等使用麵類的各種食材中未被注意而引起過敏症的例子也可見到。最近,葡萄、桃子、橘子、蘋果、芒果、栗子等果實過敏的病例也在增加,在國外也有對芹菜等蔬菜類過敏的報告。
促進因素:
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運動,發病與否不盡相同,需要有其它因素如環境溫濕度、是否服用鎮痛劑、接觸食物以外的過敏原、疲勞、壓力、女性月經等做為促進因素,特別是服用阿斯匹林鎮痛劑時易引發過敏症、即使是慢速步行也可能成為誘引。
診斷、治療與預防:
經過問診可確認運動中引起蕁麻疹、過敏症狀,過敏原則可通過皮膚試驗和RAST檢驗來確定。患者應避免再食入含過敏原的食物,進食後3~4小時內禁止運動,特別當壓力、服用陣痛藥物、疲勞時更應注意。
節譯自MEDICO 2006, 37:25-27 作者:須甲松深


 
 
 
  寒冬進補 高血壓患者小心牙齦大出血  


  OHAYO特派記者
冬令進補是民間習俗,但衛生署立新竹醫院牙科主任吳金俊醫師提醒,進補可要適時適量。根據他的門診發現,過去幾天就有兩人出現牙齦大出血而就醫的病例。經醫師詢問,巧合的是,這兩位中年女性患者正巧都是吃完羊肉爐、燒酒雞後,赫然發現自己的嘴巴不停流血,並不斷從牙齦滲血,因而趕緊就醫。
吳金俊醫師指出,根據病史發現,這兩位女患者都有高血壓,其中一人還長期服用抗凝血劑,兩人到院時血壓都偏高,其中一人還飆到190/110mmHg。在緊急給予降血壓藥控制血壓後,再針對牙齦出血部位的炎性結締組織予以清創,並縫合加壓才將血止住。
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原本末梢血管就較脆弱,如果本身又有牙周病,牙齦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經由高溫油膩湯頭的刺激,牙周組織血管便容易破裂、出血。因此,他建議民眾,如果患有高血壓及牙周病,在寒冬中享用火鍋、補品時,最好等熱湯涼些後再享用。


 
 
 
  天冷易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注意保暖  


  OHAYO特派記者
這幾天氣溫很低,清晨溫度只在十度左右。而面臨溫度變化,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適應不良,而引發猝死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冬天因不適而求診的病患,約比平時多出三成,醫師提醒,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做好保暖工作,必要時減少外出機會。
氣溫驟降,不僅感冒的人多了,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紛紛前往門診報到。以苗栗為恭醫院為例,這幾天掛號人員就顯得相當忙碌,因為這波低溫,造成求診患者比平常多出三成。
該院心臟科醫師褚佩寰表示,這陣子天氣變化大,有好幾位心肌梗塞民眾因發病搶救不及而死亡,所以,原本就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暖,以免臨時發病。
醫師發現,清晨及下午是民眾上醫院求助的高峰期,很多病患都是清晨或午睡後起床時,疏忽了保暖而發病。


 
 
 
  各天吃火鍋 小心一氧化碳集體中毒  


  OHAYO特派記者
冬天是吃火鍋的大好時機,但不論在家或餐廳,除了記得多吃蔬菜,還得注意居家安全。根據彰化縣大型醫療院所統計,最近不約而同接到集體一氧化碳中毒的急診病例,有絕大多數都家族成員或親朋好友聚餐吃火鍋所引起的。醫師提醒,用小瓦斯爐吃火鍋,應注意室內有無通風,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這幾天大陸冷氣團威力十足,氣溫驟降;大家都緊閉門窗,減少出門;而用餐時間,也不忘享受火鍋美食。
但彰化縣多家大型醫療院所,近期卻連續收治多起因吃火鍋而集體中毒的急診病例。這些患者都因出現頭痛、噁心與胸悶,疑似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紛紛緊急就醫。
根據診療,的確發現這些送醫者的血中一氧化碳濃度偏高。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部部長周志忠醫師即指出,許多餐廳或家裡,都會使用輕便型的小瓦斯爐來吃火鍋,其實是暗藏危機,因怕冷沒有注意到通風,就容易引發一氧化碳或是瓦斯燃燒不全而中毒。


 
 
 
  流感高峰期將屆 大家提高警覺  


  OHAYO特派記者
這幾天大陸冷鋒過境,醫院門診門庭若市,感冒和流感的患者增加。根據高雄縣衛生局統計,南部地區已出現少數幾個機構有群聚感染的通報病例,幸好還沒有擴散開來,但根據預估,未來兩週將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注意保暖。
氣溫驟降,對一些抵抗力差的民眾來說,一不小心就會感冒。從門診發現,這幾天因打噴涕、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就醫的病號明顯增加,尤其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家雖然前一陣子注射過流感疫苗,但仍不敵這一波寒流。
高雄縣衛生局長黃志中指出,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傳染性,目前已有少數機構出現群聚感染的通報案例,所幸沒有蔓延趨勢,但預估未來兩週將是流感高峰期。
黃志中局長因而提醒,流感是透過飛沫傳染,民眾也常因手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再搓揉眼睛、揉鼻子而受感染。因此,他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如果出現相關感冒症狀,應該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造成更多人感染。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共此燈燭苦夜短 明隔山岳兩茫茫 一位醫師兼醫學院老師的歲暮感言(下)


2007/01/12  共此燈燭苦夜短 明隔山岳兩茫茫 一位醫師兼醫學院老師的歲暮感言(下)   健保高用量 健保局擬輔導


高縣登革熱未遏 仍待觀察   美容療程促銷 當心無照儀器傷臉 
共此燈燭苦夜短 明隔山岳兩茫茫 一位醫師兼醫學院老師的歲暮感言(下)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陸希平 醫師
很難改變的情勢,欲使其改變,必定牽動一方權益,其可行性明顯可知。在這場政府,醫業與民眾的三角賽局中,依情勢判斷,醫業與民眾註定是短期的輸家;但以長期共榮目標而言,如果贏方不能調整賽局的傾斜局勢,最終將會落到三輸的下場。所以為今之道,贏方應在調節賽局平衡中挑起較大的責任。
到底有無可改變的?其實還是有! “調整大餅,調整餅的分配”,是簡單,卻重要的口號。首先,健保為何年年虧損?是因為經營不善?還是餅太小。政府的健保政策曾獲得國際第二名的肯定,主因是用很少的成本作出很好的品質。那麼,這個小的餅是代表經營的好,還是隱性剝削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權益?在世界的公共保險制度,屬於社會福利的範圍,由政府稅收的挹注有著一定的比例。而根據數據統計,臺灣的健保使用到政府稅收的比例居世界之末,遠落後於美,英,日等國。所以,餅是否太小,應加以正視,而非一句健保財務惡化就可推託。
餅的分配也是重要問題。政府稅收既未用於民眾健康攸關的醫療品質,卻搬到行政人員作為年終的獎勵,以支出科目不同來巧言掩飾,正是犯了氣球效應的謬誤。何謂公正分配社會福利財源,應注意其目標。以此來提升醫療品質與提升保險業人員士氣相較,孰者有利於民眾健康,應不言而喻。強者凌弱已是不忍,懷一念之憫或可安撫創傷;何忍坐擁其利,而對已為弱勢的對方怒眉橫指,甚且以法刑的大纛令其身敗名裂,散盡產業與流離失所?且懷一念之仁,存與一線生機,才能長久共存共榮。
醫療業間餅的分配長期以來爭議不斷,以戰略立場言,應是保方所樂見,但就宏觀長期而言,卻有著隱藏而巨大的非財務性傷害。在分配的決斷上,應該用民主?還是比拳頭?都不是的! 我認為,回歸市場機制才是重要的路。也就是,什麼樣的醫療是民眾所必需要的?目前醫療人力市場的質與量又是如何?政策的盲點,需要注意到所謂醫療的必要性,絕對要從醫療消費的彈性去考量;還有就是界定誰才是真正需要以公共保險進行消費的消費人?醫療人力市場供需上,需要注意的不只是量是否合於所需,還有就是質的要求是否能夠達到?如果在技術與知識的要求都較高的科別,卻沒有相對人才的加入,那就十分明顯的是訂價策略 (給予生產者有形或無形的薪酬) 必須要作適度的調整。
對於以上可作的微調,對於醫療環境的改善雖為有限,但對於源於不公的怨憤卻有阻擋其爆發的力道,也可挽救醫療環境的向下沉淪。較之道德勸說與威迫,相信這是一個較為有效及合理可行的方式。身為賽局強勢者的保方 (兼掌握資金,獨買資本與獨賣市場經營者) 都有相當的責任進行醫療產業的優質化與合理化。同時間,我常在想,已為勝利者,一個慈悲之心,何其重要;少些攻伐,何其有幸.我堅定相信,勝利者所給予的慈悲,必將加倍福報於自己。
當窗外夜空已泛微白,一天又將來臨。珍惜過去歎歡樂時光短暫,面對未來一切仍像隔著遠山想像那裡的一切,是那麼深遙不可知。但願來年一切都美好,對於這片美好土地上的朋友們,謹獻上我真誠的祈福!


 
 
 
  健保高用量 健保局擬輔導  


  OHAYO特派記者
健保長期虧損,健保局決針對健保使用率偏高、鎖定部分民眾喜歡「逛醫院」進行篩檢。健保局指出,許多人小病、大病都往大醫院跑,有時還會求診多間醫院、以求安心。健保局東區分局就發現,一名失眠婦人一年領八千多顆藥,平均每天要吃27粒;衛生署表示,這類病患不但浪費醫療資源,同時也可能有損健康。
健保局並擬針對這些用藥量異常過大的患者,進行輔導就醫,並進一步審核醫師處方的適當性,如有違規不排除進行醫事處分。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表示,日前,健保局東區分局就發現一位婦人,最近10個月內,分別在11家診所就醫,總計領了8192顆的安眠藥,如果全部都是自己吃,一年估算等於平均每天要吃27粒,許炳章說,像這一類病患,長期服藥下來,不但可能產生耐藥性,治療必須藥劑量加重,同時也影響肝臟健康。
衛生署強調,病人為求心安,前往不同醫院檢查情有可原,但這樣前往十幾家診所就醫,就太過誇張了;健保局會針對問題病人進行訪視,輔導以一處就醫為原則。


 
 
 
  高縣登革熱未遏 仍待觀察  


  OHAYO特派記者
南部地區登革熱疫情似有死灰復燃的跡象。根據統計,高雄縣去年十一月整月都沒有出現登革熱確定病例,高雄縣衛生局才在十二月廿九日宣佈解除疫情,沒想到去年最後一天,又新增一位確定病例,使得疫情解除警報再度拉緊。
而據調查,這位患者可能是遭到高雄市一家診所的醫護人員傳染到第二型,與先前第三型不同。
據了解,去年最後一天出現的本土型確定病例,患者家住在高雄縣茄萣鄉,衛生局表示,這名個案去年底因為感冒到高雄市一家診所就診,怎麼也沒想到,這家診所不巧有一名醫護人員罹患登革熱,這名患者看完病回家之後,也出現登革熱症狀。
據指出,去年高雄地區流行的是第三型,但這名新增確定病例感染的卻是第二型。 衛生單位指出,去年高雄縣登革熱最嚴重的是鳳山市,在衛生、環保人員全力防疫下,十一月整整一個月沒有個案出現,沒想到,就在衛生局十二月廿九日宣布疫情解除,隔兩天卻又冒出這起本土型確定病例。


 
 
 
  美容療程促銷 當心無照儀器傷臉  


  OHAYO特派記者
醫學美容大行其道,許多醫院診所、甚至護膚美容沙龍,都會在歲末年終展開一波大促銷,值得一提的是,小部分美容沙龍會私自採用未經衛生署許可的「大陸機」脈衝光,且採會員預繳制,開放消費者一年不限制次數、無限使用,導致一部分消費者因貪小便宜、過度施打而變成大花臉。
開業皮膚科醫師賴廷瑋指出,有位女性病患,月前花了數萬元在台北縣某間美容沙龍購買美容去斑療程,施以脈衝光、左旋維他命C導入等療程,因屬無次數限制,消費者基於貪小便宜心態,每兩週就前往施打一次脈衝光。沒想到卻讓臉上斑點越打越多。
賴廷瑋醫師指出,這位婦女原本只有雀斑,轉到診所就診時,滿臉斑斑點點,原來過度的脈衝光治療,又使用無照的脈衝光器材,結果斑點反而更多,只能讓皮膚休息半年。
賴廷瑋指出,不時就會出現這種案例,因為沙龍使用的是無照的桌上型脈衝光,一台三千元就買得到,品質及安全性不穩定,如果打了有效倒也罷了,如果過度的脈衝光高能量刺激,會促使東方人常見潛在肝斑浮現出來,美容不成反而毀容。


 
 
 
  活動名稱:1/22中正區社區篩檢活動暨健康講座  


 
活動地點:晉江街101號 (頂東里民活動中心)


活動日期:2007.1.22至2007.1.22


時間:上午09:00-12:00


舉辦單位: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215158*273-284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轉介、骨質密度、血壓血糖膽固醇篩檢、復健指導
1、參加社區篩檢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以便核對資料。
2、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但限一年未檢查者、檢查當日請穿著兩截式裙裝以便檢查)。
3、婦女乳房理學檢查---30歲以上婦女(免費安排乳房攝影---限50-59歲二年內未做者)
4、骨質密度檢查---限當日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婦女
5、三合一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40歲以上臺北市民
6、口腔檢查---18歲以上


 
 
 
  活動名稱:1/21中正區社區篩檢活動暨健康講座  


 
活動地點:南福里-南昌公園園遊會(南昌路二段家具街感恩回饋活動)


活動日期:2007.1.21至2007.1.21


時間:上午11:00-下午17:00


舉辦單位: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215158*273-284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乳房攝影轉介、血壓血糖膽固醇篩檢
1、參加社區篩檢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以便核對資料。
2、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但限一年未檢查者、檢查當日請穿著兩截式裙裝以便檢查)。
3、婦女乳房理學檢查---30歲以上婦女(免費安排乳房攝影---限50-59歲二年內未做者)
4、骨質密度檢查---限當日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婦女
5、三合一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40歲以上臺北市民
6、口腔檢查---18歲以上


 
 
 
  活動名稱:1/18萬華區免費血壓、血糖、膽固醇測試  


 
活動地點:龍山寺右側入口服務台


活動日期:2007.1.18至2007.1.18


時間:上午9:00-11:300


舉辦單位:萬華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3033092


活動內容:活動內容(或服務項目):血壓、血糖、膽固醇測試
注意事項(無則免填):
1.限40歲以上民眾
2.血糖、膽固醇測試限一年一次
3.請攜帶證件活動內容(或服務項目):血壓、血糖、膽固醇測試


 
 
 
  活動名稱:1/20內湖區社區篩檢活動  


 
活動地點:金湖里辦公處(成功路5段71號)


活動日期:2007.1.20至2007.1.20


時間:9:00-11:30


舉辦單位:內湖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911162分機210-236


活動內容: 服務項目:
血壓、血糖、血膽固醇檢測、子宮頸抹片檢查、骨質密度檢測(當日做子宮頸抹片者)、預約乳房攝影檢查
備註:
子宮頸抹片檢查:年滿30歲一年內未檢查女性血壓、血糖、血膽固醇檢查:年滿40歲男性女性乳房攝影檢查:50-69歲女性每2年一次


 
 
 
  活動名稱:1/19士林區免費社區到點篩檢服務  


 
活動地點:聯合醫院士林門診(中正路439號)


活動日期:2007.1.19至2007.1.19


時間:14:00-16:30


舉辦單位:士林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02-2881-3039# 227


活動內容:免費篩檢項目:
1.子宮頸抹片檢查 2.骨質密度檢查 3.三合一篩檢 (血壓.血糖.血膽固醇)
*注意事項:
1.請攜帶身分證、健保IC卡,以方便登記。
2.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著裙裝,以方便接受檢查。
3.當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即贈送實用禮物。


 
 
 
  活動名稱:1/18士林區免費社區到點篩檢服務  


 
活動地點:聯合醫院士林門診(中正路439號)


活動日期:2007.1.18至2007.1.18


時間:09:00-12:00


舉辦單位:士林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02-2881-3039# 239


活動內容:免費篩檢項目:
1.子宮頸抹片檢查 2.骨質密度檢查 3.三合一篩檢 (血壓.血糖.血膽固醇)
*注意事項:
1.請攜帶身分證、健保IC卡,以方便登記。
2.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請著裙裝,以方便接受檢查。
3.當日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者,即贈送實用禮物。


 
 
 
  活動名稱:1/20大安區社區篩檢活動  


 
活動地點:大安區辛亥路1段臨141號(辛亥里民活動中心)


活動日期:2007.1.20至2007.1.20


時間:上午09:00-11:30


舉辦單位: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


聯絡電話:27335831*237


活動內容:檢查項目:子宮頸抹片、乳房攝影、x光、三合一、復健指導
注意事項:
1、請攜帶身分證及健保IC卡以便核對資料。
2、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但限一年未檢查者、女士檢查當天請穿著兩截式裙裝以便檢查。
3、婦女乳房理學檢查---30歲以上婦女(免費安排乳房攝影---限50-59歲二年內未做者)
4、骨質密度檢查---限有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5、三合一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40歲以上
6、口腔檢查---18歲以上


 
 
 
  乳房疾病的分類,診斷與治療 (上)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


資料來源:陸希平


中山醫學大學 外科
陸希平 醫師
一般民眾提及乳房疾病,總會想起這是女人的病。不錯,在我門診因為乳房疾病就醫者九成以上是女性。 女性因為有別於男人的乳房而倍增嫵媚與美感,但也因此徒增不少的煩惱,在此將常見乳房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乳房保健之道在此作一簡述。
一、 乳房纖維囊腫 (fibrocystic disease)。
這是女性乳房脹痛最常見的原因。 病人會摸到軟腫塊,超音波可見大小不一之囊腫樣病變。 這種脹痛感在生育期婦女通常易發生在生理期間,如果症狀嚴重,可採用抽吸的方式減輕其症狀。 抽取的液體通常不需額外檢驗,但如果抽取液中帶血,或抽取後迅速變大的情況下,就要懷疑囊腫壁是否有生出惡性腫瘤細胞。 這時就需將囊腫摘除以確定診斷。 根據統計,罹患乳房纖維囊腫會稍微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故雖為良性疾病,仍應定期乳房檢查,不可輕忽!
二、 乳房脹痛 (mastalgia) 的鑑別診斷
除了乳房纖維囊腫外,乳房痛常見原因與荷爾蒙分泌有關。在飲食上,有人認為少喝咖啡有效,但並未有科學的證據。 對於嚴重的病人可使用藥物治療,如 Danazol 100-400mg/d 或 Tamoxifen 10mg bid 使用3-6個月。由於藥物有副作用,不宜長期使用。對於停經後婦女的乳房痛,則相對上使用這些藥較無副作用。
三、 乳房纖維腺瘤 (fibroadenomas)
這種疾病通常見於年輕婦女,常表現多發乳房硬塊,摸起來表面光滑,硬實而可自由移動,診斷及治療方式是局部切除,但在乳房其它部份容易復發。對於過去有接受手術確定纖維腺瘤診斷時,其它區域再發時可考慮追蹤即可。
有關乳房良性腫塊的其它可能疾病包括脂肪壞死 (fat necrosis),或是硬化性腺體增生 (sclerosing adenosis)。 脂肪壞死易見於中年婦女,有外傷撞擊病史,乳房特徵為大而下垂者較容易發生。
四、 乳頭分泌物 (nipple discharge)
乳頭分泌物其實大多是良性疾病,惡性腫瘤中以一種叫 Paget’s病的乳頭濕疹樣癌較常見。乳頭出血性分泌物最常見的是良性腺管內乳頭瘤(intraductal papilloma)。要區別是惡性還是良性可使用其它症狀 (如腫瘤) 或使用對比乳腺攝影得到一些資料,如果還是無法鑑別,則可用外科切除局部乳腺,並保留乳頭的方式。乳頭有奶樣分泌物 (milky secretion) 者常見於生產後婦女,如果非以上情況上產生乳汁的分泌,就要作荷爾蒙的檢測以確定診斷。可測度血清泌乳激素 (prolactin,PRL)的濃度,如果偏高可使用 bromocriptine以減少乳汁分泌,但如果腦下垂體有明顯腺腫瘤(adenoma)病變者需考慮外科切除。
五、 乳腺感染 (breast infection)與膿瘍(abscess)
乳腺膿瘍常見於乳頭周邊,常見原因是因為乳管阻塞造成擴張,繼發細菌感染所致。當情況嚴重時可造成乳腺組織進一步的破壞,形成廔管且易於復發。乳腺擴張(ectasia)多見於中老年婦女,造成乳頭變形內凹。治療方式多以保守治療為主,使用口服或注射廣效性抗生素,對於嚴重者可作細針抽吸或小切開引流,但易於復發。切除擴張的乳腺管效果不理想。
乳腺感染會形成更廣泛的發炎蜂窩組織病變,原因多是乳頭腺體感染往四周擴散所致。有時乳頭感染會發生於原先有纖維囊腫的部位。症狀為局部紅腫熱痛,有時皮膚及其下組織或形成硬塊,或產生乳頭分泌物。局部處置包括熱或冰敷以及按摩,抗生素使用可解除其感染症狀。需要與乳癌中的發炎型(inflammatory carcinoma of breast)作鑑別診斷。
六、 男性女乳症 (gynecomastia)
這是男性乳房女性化的病症。男性女乳症多發生於青春期的男孩,另一發生的高峰則是超過五十歲的中老年男性。青春型的乳房通常是雙側性腫大,通常不會有疼痛等症狀,但會影響美觀及自信心;而中老年型則有不少病人為單側性,有時會引發疼痛的症狀。這類病人如果乳房為單側性腫大,並有堅硬,結節狀表面或潰瘍分泌物時,要小心是否罹患了乳癌 (注意:乳癌不是女性的專利,男人也會得!)。男性女乳症的成因,與性荷爾蒙或腎上皮質荷爾蒙分泌的失調,肝病,腎衰竭,睪丸惡性腫瘤,或是一些腫瘤自分泌症候群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有關。服用一些藥物,如毛地黃(digoxin,強心劑),thiazide,aldactone (利尿劑),女性荷爾蒙,茶葉鹼 (theophyllines,支氣管擴張劑),INAH (抗結核藥),Ca channel blocker (鈣離子阻斷劑,治療高血壓),ketoconazole (抗黴菌藥),cimetidine (治療消化性潰瘍) 等也可能會造成男性女乳的副作用。據研究顯示,長期服用大麻的人可能會造成男性女乳症,但抽煙則與此病的形成無明顯的關係。
男性女乳症為良性疾病,並且多可自動緩解,故以找出潛在原因,停用可能導致此病的藥物為主。但對於程度嚴重的病人而言,可使用外科手術來進行縮乳矯正。 筆者曾針對多位嚴重病患進行此種手術,效果不錯,只需在乳暈緣割開1-2公分的小傷口即可切除足夠的乳腺組織。


 
 
 
  越南禽流感 有可能全境受侵襲  


  OHAYO特派記者
根據外電報導,越南南部正飽受禽流感疫情大肆侵襲,越南官方日前又屠殺了近二千隻鴨子;但防疫單位憂心,禽流感疫區如今已擴大到四個省份,如不及時扼阻,整個越南恐將全數淪陷成疫區。
根據防疫單位指出,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的三個省份,在去年底就爆發禽流感疫情,當時越南政府至少屠殺了超過三萬隻禽鳥,但禽流感疫情並未得到控制、仍持續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本週越南建江省也傳出疫情,官方因而緊急撲殺了近兩千隻鴨子。據指出,越南曾在2003年爆發禽流感,當時造成42人死亡;由於目前正值候鳥在冬季大量遷移,衛生單位也擔心,禽流感疫情會隨之擴散開來、不利防疫。


 
 
 
  打噴嚏小心腰椎間盤突出 凡事慢慢來  


  OHAYO特派記者
有人說:「老骨頭、老骨頭」,沒想到連打噴嚏都會閃到腰!台中縣有多起病例,竟因打噴嚏而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引發背痛、彎腰不起。醫生指出,經過檢查發現,這些患者都是因打噴嚏,瞬間增加脊椎壓力,將腰椎間的軟骨擠壓出來,壓迫坐骨神經,進而導致腰背劇痛。醫師也提醒,有腰椎受傷或退化病史的民眾,須特別當心。
原本身強體壯的陳先生,年近50,因從事機械製造業,在工作時打了一個噴嚏,沒想到竟痛得站不直;而更離譜的是,一位才20多歲的王小姐,也是一個噴嚏,腰部劇痛、跪地不起。
沙鹿光田醫院復健科最近一個月,就發現多起類似病例。復健科主任戴正忠表示,這些病患,均因腰椎受傷或退化,在打噴嚏或搬重物時,無法負荷,造成椎間盤突出。
醫師指出,人體脊椎中的軟骨,也就是腰椎間盤,是每個人天生專屬的避震器,可以減緩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的脊椎壓力、避免脊椎的碰撞摩擦,一旦因外力造成變形或突出,輕者腰酸疼痛、背痛、腳麻,嚴重的會肌肉萎縮或癱瘓。對原本就有這類毛病的人,動作一定要記得輕緩,否則很容易再犯。


 
 
 
  睡太久 也是病?  


  OHAYO特派記者
童話中的睡美人故事很美,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老是睡覺睡不飽,卻不見得是好事。根據睡眠專家指出,喜歡賴床、經常做夢、睡眠時間總是超過八小時的人,其實也算是一種病症,不妨到醫院求診。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上海正舉行一場「睡眠學術研討會」,醫界把「賴床」,也歸納為「睡眠障礙國際分類標準」,受到各方矚目。
會中,法國著名睡眠學家比拉德教授發表了睡眠障礙的國際分類標準,總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和續睡困難。第二類則首度把「賴床」納入睡眠障礙,在臨床上被稱為「發作性睡病」。第三類是不正確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呼吸暫停、夢驚、驚跳、夢遊和莫名其妙夜醒等。
醫界把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臨床研究也證實,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在六到八小時,過少或過多都不好。


 
 
 
  預防中風 中醫師建議飲用抑風湯  


  OHAYO特派記者
心冷血液循環較差,對一些中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防寒以免引發中風。中醫師建議,冬天裡溫差大,不妨以含有何首烏、天南星、乳香等中藥材的湯方保養,降低中風的風險,而對已中風的患者,也有紓緩症狀的效果。
蓮生中醫院院長陳豪民指出,最近冷氣團來襲、溫度驟降,不少有慢性病史的民眾很容易不小心而增加中風的機率。在臨床上,可補肝腎、歛精氣、強壯、補血的何首烏,以及清熱利尿、解痙定喘的地龍,可活血散瘀的乳香,有益燥濕化痰、散結消腫的天南星,可搭配川七、陳皮、紅花等藥材煎熬成的「抑風湯」,可減降中風機率。
至於對已經有中風的病患,也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改善症狀。
不過,民眾即使有湯方,也未必有空或能適度煎煮,為提升服務品質、促進全民健康,陳豪民表示,明天開始,蓮生中醫診所將訂每週四下午三時到六時為「中風患者照護日」,中風患者可至診所領取「長期照護卡」,憑卡提供患者煎煮完成的「蓮生抑風湯」十二包,做保健及預防再次中風飲用,倒是因民間流傳免費藥材「治不好」,所以院方酌收一百元工本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hayo元氣健康報:哈啾」一聲! 竟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2007/01/19  「哈啾」一聲! 竟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小兒中耳炎 
 「護士小姐,我叫什麼名字?」   B型流感肆虐光田住院病童激增 
 諾羅病毒群聚感染肆虐 腹瀉發燒宜小心   研究發現 乳房組織密度高易罹乳癌? 
 代謝症候群標準修正 腰圍成肥胖單獨指標   藝人大麻案 擋不住新興迷幻藥登場  
   「哈啾」一聲! 竟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光田綜合醫院


「哈啾」一聲! 竟導致腰椎間盤突出
瞬間壯年男子腰彎難立 妙齡女子劇痛跪地
【沙鹿光田訊】天氣多變化,民眾打噴嚏聲也四起,但你知道嗎?一聲「哈啾」竟然會造成腰椎間盤突出,輕者背痛、腳麻,嚴重者還會造成肌肉萎縮或癱瘓!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近一個月來就有多位民眾,因為突然打一個噴嚏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背痛難耐、腰彎不起等情形而緊急就醫。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戴正忠主任表示,腰背急性發作疼痛時即應趕緊就醫,藉X光甚或磁振造影檢查以利對症治療、復健並且避免脊椎二度傷害,而民眾平時也應保持良好姿勢與適當的伸展筋骨以避免腰椎發生意外傷害。
一名年近50歲從事機械製造業的陳先生,在工作時打一個噴嚏後竟讓體壯的他突然彎腰不起;陳先生表示,當時正坐在椅子上,沒想到只是打一個噴嚏,腰部就突然劇痛,而且完全站不起來,就連臥床都是一種煎熬,只好趕緊就醫。另有一名20多歲王小姐更在一個噴嚏後即腰痛得跪地不起,王小姐表示,早上盥洗後要走出浴室時,突然猛「哈啾」一下,結果瞬間腰部與背部劇烈疼痛到跪趴在地上無法站起,所幸家人及時發現才趕緊扶我送醫。
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戴正忠主任表示,兩位因腰背疼痛而就診的患者,經X光與磁振造影檢查後發現,其皆因打噴嚏時瞬間增加的脊椎壓力,將腰椎間的軟骨擠壓出來,也就是腰椎間盤突出並壓迫到坐骨神經,進而導致腰背極度疼痛不適。人體脊椎中間的軟骨也就是腰椎間盤,是每人天生專屬的避震器,其可減緩行走或運動過程中的脊椎壓力與避免脊椎的碰撞摩擦,一旦因外力造成變形甚或突出,輕者會出現腰酸疼痛、背痛或腳麻等症狀,嚴重者會有肌肉萎縮甚或癱瘓等情形。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式,主要是以熱敷與物理復健治療為主,且須持續一段時間的復健治療。此外,若患者復健效果不佳,或急性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肌肉萎縮或軟骨破裂等情形時,則必須及時開刀手術治療。
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戴正忠主任也特別強調,一般人鮮少會發生此情形,而會因打噴嚏、咳嗽甚或者是一個彎腰用力而造成腰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主要都是患者的腰椎曾經受過傷或退化,而已有輕微的腰椎間盤突出所導致,尤其是彎腰提重物或跌倒最易造成腰椎受傷引發輕微腰痛而不在意。因此若腰椎曾受過傷的民眾,打噴嚏時最好手扶桌椅、牆面或他人肩膀來減壓,平時也可藉由適度的腹肌與背肌的訓練運動來強化腹肌力與腰力以避免腰酸背痛與二度傷害。此外,建議民眾一旦出現腰背異常疼痛或異常腳麻等警訊時,就要及時就醫診察,而平常也應養成正確的坐姿、站姿與蹲下提重物等良好習慣,才能避免腰椎受傷。


 
 
 
  小兒中耳炎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黃山崧醫師
   中耳炎是小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小兒的中耳炎以〈急性中耳炎〉及〈積液性中耳炎〉為主。兩者可以單獨發生,也可能以急性中耳炎開始而續變成積液性中耳炎。
小兒中耳炎常為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併發症,因為鼻咽腔與中耳腔是相通的。過去耳鼻喉科醫師人數頗少,多數父母不習慣帶感冒的小孩來看耳鼻喉科,故當聽到小孩因感冒而得到中耳炎時,往往相當驚慌。但是據統計,小兒在三歲以前只有1/3沒得過急性中耳炎,有46%得過3次以上,16%得過6次以上。
急性中耳炎會引起疼痛及發燒,所以小朋友有哭鬧不安、發燒、厭食以及用手去摸或拉扯耳朵的症狀。積液性中耳炎則只有聽力變差的症狀,當症狀輕微時不易察覺,很多有積液性中耳炎的小孩,反而是透過老師發現的。
怎麼治療小兒中耳炎治療
1.偶發的急性中耳炎
使用口服抗生素,有必要時應施行鼻腔或鼻咽腔分泌物的抽吸。若耳痛及發燒未在開始治療後48-72小時內減輕,應考慮更換抗生素,有必要時應切開耳膜排膿並作細菌培養。
2.急性中耳炎後之積液性中耳炎
抗生素在開始時使用10-14天後,若仍有輕微耳膜發紅時,可繼續使用抗生素至21天。但若此時轉為積液性中耳炎,則可有兩種選擇:〈1〉繼續使用抗生素。〈2〉不使用藥物至滿三個月再說。若超過三個月仍可見到積液性中耳炎症狀時,應施行耳膜切開並放置中耳通氣管,以免長時間的聽力障礙影響學習及語言能力的發展。
3.屢發的急性中耳炎
在六個月內發生三次急性中耳炎以上,或一年內發生四次急性中耳炎以上,均可稱為屢發。除了每次發病依照前面所述,偶發急性中耳炎方法的治療外,亦可考慮長期使用預防性的抗生素(半量),而於冬季、春季或感冒流行時使用。若此法效果不佳,亦可考慮耳膜切開,放置通氣管。
4.持續的積液性中耳炎
大多數這類病人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若聽力障礙明顯或確知已經超過三個月,耳膜切開放置通氣管是最好的方法。


 
 
 
  「護士小姐,我叫什麼名字?」  


 
環台醫療聯盟


資料來源:苗栗大千綜合醫院


護理部副主任 吳淑真
媽媽因為脊椎問題住院,在北部某一家醫學中心求診,住院期間轉了一次病房,在這一次的轉床中,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病人辨識」的重要性。媽媽剛剛轉好床沒多久,一位護士小姐進來了,對著媽媽說:「阿媽,抽飯後血糖」。於是媽媽就乖乖的躺在病床上等待抽血,此時我心 媟Q,為什麼媽媽要抽飯後血糖,又沒有糖尿病?心中的懷疑讓我馬上衝口而出詢問,此時小姐被我問住了,馬上眼睛往病床上的床頭卡一看,回了小小一聲說抽錯人了,於是就逕自往外走。
心想,這是怎麼回事?若是今天我不在醫院陪媽媽,那媽媽不就白白被抽一針了嗎?若白白被抽一針還好,以前常常聽人家說,在醫院會有拿錯藥、吃錯藥、甚至被開錯刀的事件……越想越害怕,於是馬上教媽媽在醫院如何保護自己,絕不能傻傻的任人擺佈,還要媽媽清楚知道,只要醫護人員找你做什麼事,一定要問清楚對方要你做什麼?而且重點是要讓對方知道「你叫什麼名字?」,不要護理人員出現在你面前,說要做什麼你就配合做什麼,媽媽聽了深感認同,隔了一會兒,一位護士小姐進來,要幫媽媽做治療,此時聽到我媽媽很可愛的大聲說:「護士小姐,我叫什麼名字?」,小姐當場愣住,抬頭看了一下床頭牌說你是吳李╳╳阿媽,只見我媽媽不停的點頭說:「對,對,好,好,你要做什麼檢查啊?」
從這小故事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其實我們應該要好好教育我們自己,到了醫院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絕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交給醫生、護士。我們當病人的更需要主動積極的參與,凡事才能事倍功半。而衛生署為加強提升病人參與病人安全照護的理念推展,我們一進入醫院,處處可見到處都貼滿了海報,不外乎就是要提醒民眾,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尤其在『病人辨識』部分,我們病人必須配合醫院的有:
(一) 要是急診或住院、門診手術室,一定需要配合配戴病人手圈,以提供醫護人員隨時用來核對病人,辨識病人。
(二) 手圈佩戴後,絕對不可任意除去,因為他是你的辨識工具,而且要核對手圈內容是否有你的病人姓名、病歷號、出生年月日及其他病人特殊的辨識標記。
(三) 當醫院工作同仁,問及你的名字時,一定要大聲的說出來,絕對不可以靜靜的保持沉默,或說上面有寫或你自己不會看等等。
在現今以病人安全為前提的醫療考量下,『病人辨識』『我叫什麼名字?』是最簡單的自我保護又安全的一種方式,你記得了嗎?


 
 
 
  B型流感肆虐光田住院病童激增  


  光田醫院
麥當勞叔叔親善拜訪與魔術表演 住院病童與參訪學童樂翻天
【光田沙鹿訊】近月來光田醫院的兒童病房增加了近4成的小小病患,主要都是因感冒病毒感染導致高燒不退、咳嗽鼻塞、腸胃不適、全身無力或併發肺炎等而住院治療,光田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特別提醒,這波病毒感染主要是以B型流感病毒為禍首,隨著天氣冷熱交替多變化,家長要特別提高警覺注意幼童保暖。而在小小病患驟增之際,「2007年麥當勞叔叔全台醫院巡迴親善拜訪」列車也剛好來到光田醫院,在全新的一年,麥當勞叔叔更為住院病童帶來了全新的魔術表演,當日剛好也有沙鹿國小學童與弘光科大附設托兒所學童蒞院參訪,麥當勞叔叔唱作俱佳的活力逗趣表演,讓病童忘卻病痛得開懷大笑,也讓參訪學童懂得關心生病的同學;此外當天沙鹿國小二年級學生亦有安排參觀光田醫院產房與嬰兒室的校外教學課程,體會新生命誕生奧妙,而當婦產部護理人員解說媽媽生產歷程後,小朋友天馬行空的問題也讓在場的護理人員與麥當勞叔叔絕倒,不知該如何回答是好;另外在探訪兒童病房時,更讓心情低落的病童頓時笑顏逐開,貼心的互動與活力的打氣也讓光田醫院的住院病童樂翻天。
光田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表示,近來平均每天皆有多位病童住院觀察治療,經化驗發現主要是B型流行感冒病毒作祟,近而引發小小患者出現高燒不退、咳嗽鼻塞、腸胃不適、全身肌肉酸痛無力、氣喘、哮吼等情形,嚴重的還有併發肺炎疾病,讓家長心急又心疼,少數還有可能併發腦炎或心肌炎,甚至還會危及幼童生命,所以必須注意觀察情變化。建議家長若孩童出現高燒不退情形時就應提高警覺,及時至大型醫院檢查治療,以防出現合併症而不知。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也特別提醒,由於今年冬季冷熱交替變化大,因此容易受寒,此外寒流一來天冷時教室門窗緊閉,一有學童感冒咳嗽也會造成病毒交叉感染,加上最近學校皆在考試導致學童休息不足,所以也會讓抵抗力變弱,讓感冒病毒有機可趁。因此提醒家長,除要注意家中孩童的保暖外,也要補充營養、充足睡眠與多洗手,若小朋友有感冒咳嗽症狀或抵抗力較弱時,上課時也可以攜帶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避免交叉感染。
麥當勞叔叔耳聞光田醫院兒童病房近來有這麼多病童住院治療時,也特別準備了充足的小玩具贈送給病童,尤其要讓幼童乖乖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與休息,對於活潑好動的小朋友而言也是種身心煎熬,因此不少家長也會購買麥當勞玩具讓他們解悶開心,因此當麥當勞叔叔一到院內表演魔術與到病房探視病童時,這些久未展露笑顏的小臉,也浮現出難得的喜悅神情。


 
 
 
  諾羅病毒群聚感染肆虐 腹瀉發燒宜小心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天氣變冷,各種病毒感染病例也增多!據了解,國內出現諾羅病毒疫情,衛生署疾管局特別發出警訊。根據疾管局掌握,自今年初起,短短十幾天,已有九起群聚感染事件,受感染的患者則出現急性腸胃炎腹瀉。
醫師指出,感染諾羅病毒的途徑,是透過糞、口傳染,由於,病毒感染力超強,醫師懷疑,傳染途徑可能也包括飛沫,呼籲民眾出現發燒、上吐下瀉時,別誤以為是感冒而輕忽。
根據基層院所指出,最近民眾因發燒、上吐下瀉而就醫的門診人數增加,經診斷,發現是諾羅病毒作祟。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特別發出警訊,強調國內諾羅病毒感染病例近日有明顯增加。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共接獲了12起群聚感染通報,其中有九件確定為諾羅病毒所引起,感染地點包括醫院、安養院以及學校,其中,北部某高中就有一個班級上有將近10名同學因而上吐下瀉,此外,從地方通報病例觀察,最近四星期的平均通報人數比起去年,明顯高出兩三成,每週約有17、18人。


 
 
 
  研究發現 乳房組織密度高易罹乳癌?  


  OHAYO特派記者
女性乳房的緊實,一向是評斷身材的一項正面指標;但根據外電報導,加拿大科學家最新完成的長期研究卻顯示,乳房組織密度高的婦女,比乳房組織密度低的婦女,更易罹患乳房癌。
一般來說,女性都想要擁有傲人的身材,堅挺、緊實的乳房也是佼好身材的代名詞。但根據加拿大進行大規模婦女X光檢驗紀錄,並對罹患乳癌的一千一百名婦女進行八年的追蹤。
結果發現,發現,乳房組織密度高顯然與罹患乳癌有關。研究單位表示,乳房組織密度超過75%的婦女,罹乳癌率是乳房組織厚密度低於10%婦女的五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幾乎確定乳房組織高密度與乳癌有不可分的關係。而研究單位也根據年齡的不同,發現三成以下罹患乳癌的婦女與乳房組織密度過高有關。至於其他乳癌因素,如家族歷史及基因等與乳癌發生的關係較小。


 
 
 
  代謝症候群標準修正 腰圍成肥胖單獨指標  


  OHAYO特派記者
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偏差,文明病也應運而生。對此,衛生署國健局昨天公布新修正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將空腹血糖異常值從原本110下修為100,並以腰圍大小做為腹部肥胖單獨指標。
國健局強調,過去代謝症候群中腹部肥胖指標以BMI和腰圍作為準則之一,不過,依據國內外的醫學研究顯示,腰圍大小比BMI值更能精準判斷肥胖程度,因此,決定單獨以腰圍肥胖指標,提醒男生腰圍超過90公分,女生超過80公分,就要小心罹患代謝症候群。
最近國健局不斷透過電視廣告,宣導中老年人重視腰圍!以摟腰為訴求,強調重視另一半的健康。其實,近年國人生活水平上升,吃的太好、又動的太少,以致代謝症候群等文明病病例不斷增加。
國健局公布新修正的「代謝症候群」診斷準則,除了將空腹血糖異常值,從原本110下修為100,以往代謝症候群中的腹部肥胖以腰圍及BMI為標準,但因BMI一般民眾較難計算,因此,將單獨把腰圍作為標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生腰圍超過80公分,就要小心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健局統計,去年有代謝症候群人數大約270萬人,男性盛行率為19.5%,女性13.8%,今年標準修訂後,男性盛行率約為20.4%,女性15.3%,估計約會增加19萬人左右。


 
 
 
  藝人大麻案 擋不住新興迷幻藥登場  


  OHAYO特派記者
儘管藝人籠罩在大麻吸食的陰影之下,但一些地下管道,仍有新興毒品在串燒!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最近就發現,有俗稱「火狐狸」或「媚藥」的迷幻藥「5-Meo-DIPT」,大量出現在各個陰暗角落;今年以來才短短不到三週,就查獲了七件,相較於前兩只零星出現一、二件,數量有激增趨勢。
衛生查緝單位指出,由於火狐狸迷幻效果強,常被用來做為催情、助性之用,甚至有替代搖頭丸的趨勢。
根據台北市刑大送來的一批濫用藥物檢體中發現,今年以來竟一口氣檢出七件含有色胺類新興毒品「5-Meo-DIPT」成份,且數量驚人。但從過往紀錄,這類管制藥品鮮少出現,儼然有取代其它管制藥品的趨勢。
藥管局指出,此一外觀為白色或米黃色粉末的火狐狸,屬於幻覺劑,能夠對生理、心理造成極大效果,使用者會出現強烈的幻覺,對空間、時間的感覺變遲緩,因此常被當做迷幻及催情之用,這一批在PUB或臨檢中被查獲的火狐狸,則包括粉末、膠囊及錠劑,數量之大、且種類繁多,令官員咋舌。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火狐狸後遺症不小。官員解釋,如果使用劑量達到6毫克,就會產生類似強效迷幻劑「加州陽光(LSD)」的效果,作用力相當可怕,嚴重者會造成幻聽、視力喪失、行動遲緩等症狀,國外更曾出現過致死案例。
衛生單位憂心,火狐狸在國內濫用的個案急速增加,甚至有取代「搖頭丸(MDMA)」的趨勢,成為青少年藥物濫用的新霸主;也鄭重呼籲青少年,千萬不要輕易嚐試。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高血壓患者應有選擇性地進補,才能真正為健康加分!


 高血壓病患∼3大健康進補法
  高血壓患者應有選擇性地進補,才能真正為健康加分!
 
 
高血壓的併發症,例如腦中風、心肌梗塞,經常是在季節交替,尤其是進入寒冷的冬季時發作。


而在冬季,由於中國人十分重視食補,相信食補勝於藥補,有病治病、沒病養生的觀念更是根深蒂固;但是民眾在大啖美味補品的同時,是否曾想過補品食材的選擇,以及配料、湯底、調味料或是烹飪方式,是否都符合所有的人進補?是否真的對健康加了分?或是反而更損了身體的本錢呢?
這些基本的健康常識,都是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的關鍵,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人,更應小心,不要盲從,務必在食用補品前先了解自己的飲食禁忌!
  
  
  
  高血壓病患∼3大健康進補法
 
 
健康進補法1∼慎選主要食材
進補的主要食材,多是以蛋白質食物為主,高血壓患者應該多選擇含較少油脂、膽固醇及飽合性脂肪酸的食物,例如以雞肉、魚代替排骨,且烹煮前可先行去掉過多的脂肪,例如去掉雞皮或是以熱水川燙去血水、雜質和油脂,再來就是注意食材部位的選擇,例如以雞胸、雞腿,代替全雞;嫩里肌肉代替油脂較多的部位,或是取代內臟、小肚。以蛋白取代全蛋(蛋白可以提供全蛋的營養)。
也可以使用黃豆製品取代肉類來烹調,黃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相較於動物性食品,大概只有含鐵量較少;但是相對於動物性食品,黃豆製品不含膽固醇、油脂量、鈉量較低,且含有較多的纖維質,更合適於高血壓患者,只要注意其他食物食材及藥材的搭配,多食用高鐵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紅鳳菜、當歸等;進食時,水果、果汁可以搭配著吃(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及鈣的吸收),多注意飲食的均衡性及營養素的互補性,吃素仍不失於補身的意義!


健康進補法2∼注意烹調方法
高血壓患者忌油膩,如果食物先行油炒及油炸過,就比較不適合高血壓患者(例如薑母鴨的湯);較合適高血壓患者的食補方式是清燉、水煮,而且注意質地宜較軟,勿太大塊,以減少吞咬時的困難及負擔。


健康進補法3∼勿喝太多湯
一般民眾認為食補的精華都在湯汁中,尤其是精燉濃縮的湯汁,有時甚至僅取其湯液飲用而已。對於喝湯的建議,可以先行將湯汁放涼、冷藏,然後將上面的白色浮油刮除,然後再加熱食用。過程雖麻煩一些,但是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一些身體血管的負擔,也不會失去進補的美意,調味時不要加入太多的鹽或是改用低鈉鹽。
另須提醒的是,對於有腎臟病的患者而言,各式湯汁都不太合適,尤其是病情需要限制鉀質時(血鉀質高和尿少),菜湯、肉湯、魚湯中都含有豐富的鉀質,尤其中藥材含的鉀量更豐富,所以對於腎臟病患者,建議進補食物只取其主要食材(例如肉),不喝湯,並且應該控制蛋白質份數。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高血壓全食物調養》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高血壓食譜輕鬆吃!


1200卡示範食譜•午餐
1600卡示範食譜•早餐 
高血壓食譜輕鬆吃!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吃得正確又可輕鬆擁有健康美味的飲食?本食譜針對不同熱量需求的病患,精心設計出不同熱量的食譜,以符合個別病患體質的需求。


 


食譜食用標準及體態評估方式
體重過重者,女性可依1200大卡,男性依1600大卡所建議的份量來減輕體重;體重正常者,女性可照1600大卡,男性照2000大卡建議的份量來執行以上食譜。
體態評估
STEP1: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 身高(公尺)
STEP2:對照下表判定自己的體態
BMI≦18.5 體重過輕
18.5 ≦BMI≦24 正常
24<BMI≦27  過重
27<BMI ≦30  輕度肥胖
30<BMI≦35 中度肥胖
BMI>35  重度肥胖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1200卡示範食譜•午餐
 
 
●適用對象:肥胖之健康者或合併有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而需積極減重者。
●以下2道食譜營養總含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公克)
 蛋白質
(公克)
 
482 75 25
脂肪
(公克) 鈉
(毫克) 膳食纖維
(公克)
9 894 9




日式蒟蒻涼麵
食材:蒟蒻結200公克、蕎麥麵條40公克、小黃瓜80公克、紅蘿蔔20公克、乾香菇10公克、竹筍100公克、雞胸肉80公克、日式柴魚醬油2茶匙。
作法:
1. 將醬油拌入1湯匙冷開水,成日式涼麵醬。
2. 乾香菇泡水、待軟後,切成絲,稍川燙後撈起。竹筍燙熟後切絲。雞胸肉燙熟後撕成絲。
3. 蒟蒻結切開稍川燙後撈起;蕎麥麵條放入滾水煮熟後撈起,放入冷開水泡涼。
4. 小黃瓜洗淨後切絲;紅蘿蔔去皮後切絲。
5. 將所有材料及蕎麥麵條拌入日式涼麵醬即可。


營養師小叮嚀:蒟蒻屬鹼性食物,可改善酸性體質,因含豐富「甘露聚醣」,會吸收大量水分膨脹,讓胃有飽脹感,對需限制食量的減肥者而言,是不錯的低熱量、高纖食材,在控制血糖、血脂肪以及預防肥胖、便祕等,蒟蒻均有其療效。但因蒟蒻熱量極低,不可以全部將其作為主食,需再搭配部分含熱量的主類食類食物食用,否則會營養不良,故本菜色設計搭配了2份的麵食。


鮮果優酪乳
食材:綜合水果丁1碗、低脂低糖優酪乳1杯。
作法:將優酪乳拌入綜合水果丁即可食用。


營養師小叮嚀:水果搭配優酪乳食用,可美容養顏、降血壓。優酪乳是以牛乳為原料加上乳酸菌發酵製成的食品,乳酸菌可產生乳酸,抑制體內害菌的繁殖,食用優酪乳可增加免疫力、降低膽固醇、預防便祕、改善腹瀉或腸炎、保護胃黏膜。因優酪乳中部分的乳糖已被乳酸菌分解,因此在食用優酪乳後,較不會有腹痛、腹瀉等乳糖不耐的症狀,對牛乳不耐者,可試試優酪乳。選購時,以低脂、低糖、有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為佳。
  
  
  
  1600卡示範食譜•早餐
 
 
●適用對象:需減重的男性、正常體重之輕度~中度工作量的女性。
●以下2道食譜營養總含量
熱量
(大卡)
 醣類
(公克)
 蛋白質
(公克)
 
285.4 24 16.3
脂肪
(公克) 鈉
(毫克) 膳食纖維
(公克)
14 330 4.2



蔬菜潤餅
食材:春捲皮1張、干絲25公克、紅蘿蔔20公克、高麗菜40公克、韭黃30公克、香菇10公克、香菜少許、糖粉1/2茶匙、花生粉1茶匙、橄欖油1/2茶匙、薄鹽醬油1茶匙。
作法:
1. 香菇泡軟切絲;紅蘿蔔、高麗菜切絲備用。
2. 起油鍋,將紅蘿蔔、高麗菜、香菇絲、干絲加薄鹽醬油炒熟後備用。
3. 春捲皮舖平,灑上糖粉、花生粉,再放上炒熟的蔬菜絲、干絲,撒上香菜,捲起來即可食用。


營養師小叮嚀:春捲皮一定要包裝好,不和空氣接觸,才不會乾硬;若已變乾,可將電鍋加熱到有熱度及水氣後,春捲皮放在盤中入鍋,略燜即可回軟。


低脂鮮奶
食材:鮮奶1杯。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高血壓全食物調養》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常見的錯誤醫療觀念與緊急處置


新書上架──高血壓、膽固醇和心臟病
  常見的錯誤醫療觀念與緊急處置
 
小孩常見的腳掌燙傷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忠孝高級救護分隊 王珏瑋


目前科技發達,相當多的網路郵件轉寄,散播未經證實的自我醫療處置,這也使得錯誤的醫療觀念與處置,散播遍及全年齡層。尤其是一些攸關人命的緊急處置,一個錯誤的小動作就斷送了一條寶貴的生命。筆者在緊急救護現場就見到患者的家屬,自行的錯誤急救動作害死了自己的家人,經告知與解釋還有到院後醫師給予的證實之後,家屬自責的痛哭失聲。


常見燙傷的錯誤處理


各縣市消防局與各大醫院一直在大力宣導,燙傷時的五個要訣:「沖、脫、泡、蓋、送」。燙傷最重要的處理機制就是降溫與保護傷口,沖、脫、泡就是要降溫,蓋、送就是要保護傷口避免感染。
建議家裡冰箱內放一瓶寶特瓶裝的冰水,外貼標籤寫著「燙傷專用,勿飲」,作為燙傷時第一時間的降溫使用,讓熱能不會持續往皮膚下層傳導,擴大深層燙傷垂直範圍,也抑制表面的溫度擴散,將傷害限制於直接接觸熱源的部位。


避免直接用冰塊冰敷,造成降溫過度形成凍傷,當然也不要將寶特瓶放在冷凍庫。常見單純的熱水、蠟燭、熱油燙傷時,若現場第一時間迅速確實的降溫,沖水十到二十分鐘,對於傷口的癒合相當有幫助,甚至不會有什麼疤痕,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結果讓皮膚的熱源持續擴散,趕快送去醫院,到院後原本二度灼傷變成三度灼傷。


但是顏面若遭受燙傷時不能用水沖洗,可能會因緊張而由鼻孔吸入冰水造成嗆傷,顏面灼傷用濕毛巾覆蓋且避開鼻孔後需立刻就醫,因為顏面灼傷可能會有呼吸道腫脹傷害的疑慮,造成窒息。


目前還是有許多人會用牙膏、醬油、凡士林、油性藥膏、擦酒精等錯誤方式讓燙傷傷勢加劇。一片遭受燙傷的皮膚,其表面的防護組織都被破壞,若用牙膏以為涼爽視為降溫的話,牙膏的氟化物及其他分解性化學物質,將造成傷口的侵蝕與劇痛;而醬油及其它非純水液體,會嚴重的造成傷口感染形成傷口潰爛。凡士林、油性藥膏、消炎粉、痱子粉等感覺好像是涼爽的物質,但這些東西在燙傷的表面會形成保溫蓄熱的作用,對傷口都是在增加傷害。酒精擦在正常的皮膚上會有涼爽的感覺,但那是因為體表下吸收了熱量,所以體表上才感覺是涼的,並沒有降溫而且還會升溫。


癲癇發作時錯誤的處理


「癲癇」,俗稱叫「羊癲」、「羊角癲」或「羊癲瘋」,也有人稱「豬母癲」。癲癇是因為腦部神經細胞過度活躍(放電)而引起的臨床表現,就像電線走火般,突然電線短路而起火花似的,大腦內不正常的放電,致使腦部電位混亂。


會發生癲癇的原因多為腦部有某種病變或傷害存在,還有許多疾病不管是直接或間接腦部傷害,都有可能導致癲癇的發作。一旦有了癲癇的病史,在日常生活中就可能隨時誘發癲癇的發作,包括:發燒、喝酒、月經前後、睡眠不足、餓得太厲害、服用某些藥物等。


癲癇發作時大多呈現肢體抽動、牙關緊閉、閉眼或眼球上吊、急喘、冒汗、口吐白沫等明顯症狀,而詳細症狀還包括其他十多種。
所表現出來的徵象都讓人恐懼,發作時間從一分鐘到數十分鐘都有可能,但常見的癲癇大多數都在數分鐘內結束。


一般人看見有人癲癇發作時,第一個直覺就是要扳開患者的嘴巴,給予塞入毛巾等異物,這是相當危險與錯誤的方法,會給予口咬的主要原因乃多源於咬舌自盡的說法,擔心癲癇發作的人咬到舌頭而造成死亡,在冷笑話當紅的現在,應該也要把「咬舌自盡」列為其中。


舌頭斷裂而致命是不太可能的事,癲癇發作時會牙關緊閉,在發作那一瞬間就咬下去了,而且都會咬到舌根的邊緣,就像吃東西咬到舌頭一樣,若強行將嘴巴扳開,給予異物口咬,扳開的過程當中造成嘴唇撕裂傷、門牙的斷裂、牙齦的摩擦所流的血,都比舌根咬到的多,所造成的傷害遠比舌根咬到更嚴重,在扳開時若不小心滑掉牙齒再度閉合,只是害癲癇患者舌根又多咬了一下。而癲癇的患者身體大量抽動,耗氧量相當的大,在救護現場曾經看過癲癇學生嘴巴被同學塞滿襪子,患者整個臉部已經發黑,老師教官還拿課本替患者在搧風擦汗。


癲癇發作時幾個很簡單動作就可以保護患者:
◆發作的當時先打119叫救護車,以防止當發生癲癇重積狀態時延誤就醫。
◆要將患者身邊可能會接觸撞擊的危險物品移開。
◆必要時解開或移除患者身上的領帶、眼鏡、尖銳髮飾等。
◆不要強行約束或壓制患者,會造成雙方的傷害。
◆必須確保患者呼吸道的暢通。


當救護車到達時癲癇也差不多停止了,若超過十分鐘以上的癲癇或者是三十分鐘內癲癇三次,則為所謂的癲癇重積狀態,這會有生命危險需立刻就醫。癲癇發作後的患者都會有短暫失憶的現象,讓患者安靜休息就能恢復正常。關於癲癇的詳細病因與預防,許多醫療資訊都相當豐富,錯誤的處理就算沒有致命的危機也會造成患者生理與心理的傷害。


放血的迷思


在實證醫學上放血的動作,對於疾病的治療尤其是緊急病症的救治,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療效,但在民俗療法中則是一件常見的作為。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放血能“治療”許多病症,但是是否能“治癒”病症,在醫學上也很難認定。


當然這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只是當接獲民眾打119求救時,我們到達現場許多必須立刻就醫的疾病,家屬都已在家先進行放血、熱敷、疼痛刺激等許多民俗療法無效後才報案求救,甚至是惡化之後發現方法錯誤,才願意就醫。


一些以訛傳訛的民俗療法,民眾貪圖一時的便利對自己的家人進行民俗療法,造成家人的終身傷害甚至是致命,其實都是不值得的,也有更要不得的情況,替別人進行民俗療法,使別人病症加重。


當一個人生病時不想接受西醫的藥物治療時,一定要尋求合格的中醫師診斷後,由中醫師進行治療,切勿自行有樣學樣,在沒有中醫師的指示下自行進行“治療”,造成延誤就醫而加重病情,實在得不償失。


  
  
  
  新書上架──高血壓、膽固醇和心臟病
 
高血壓、膽固醇和心臟病
作者:陳明豐 定價:250元


本書簡介:血壓是被身體的自動調控系統控制在滿足生理需求的範圍內,腦和心臟有特殊的調控機制,以維持活命最重要的器官功能。血壓升高而沒有症狀,彷彿抱著炸彈而不自知,有一天炸彈爆炸,就來不及了,因此,高血壓又叫「隱形殺手」。


高血壓不好好控制,會使心臟血管代償的能力越來越差,終有一天會出現併發症。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彩妝妝點靈魂之窗 引起化學性結膜炎


新書上架──愛滋病學 第二版
  彩妝妝點靈魂之窗 引起化學性結膜炎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當打扮入時的林小姐坐下,淚汪汪的眼睛佈滿血絲,還有點流鼻水,問她哪裡不舒服,回說:「不知道什麼原因,眼睛不舒服。」
打開檢查儀器的燈光,照入她的眼睛,這時在她的眼瞼和內眼皮內,我看見了許多黑點,間雜點綴著閃閃動人的光點,就像黑夜的星空,點點星光從顯微鏡下反射出來。


關掉顯微鏡燈光,護士小姐打開診療室的燈光,剛下班的林小姐臉上仍畫著合宜的彩妝,刷長的睫毛又黑又密,塗著銀色眼影的上下眼皮,閃閃的銀光與她眼睛裡的星光互相輝映。


我想,做一個眼科醫師,不但無法讚美林小姐的明眸大眼,還得告訴她:「那些彩色眼影和黑色睫毛膏讓妳得了結膜炎。」


因為眼妝造成的結膜炎個案越來越多


近年來,上班族女性體會到職場化妝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女性每天早晨,必須依序畫眼線、眼影和刷睫毛膏,成為上班前必經的儀式。


但是這些化妝品的細微粒子,由於眨眼睛或是隨著眼睛分泌液掉入眼內,或是晚上沒有徹底卸妝,使得化妝品微粒子(異物)進入眼睛,刺激眼睛最外層的結膜,進而造成眼睛紅、不舒服,形成結膜炎。


結膜是眼睛最外層的黏膜組織,具有保護作用,眼影和睫毛膏都是化學物質,進入眼內即會造成化學性結膜炎,症狀包括眼睛癢和紅腫,如果長期不處理,發炎擴及角膜組織,那就會造成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進而影響視力。


角膜位在眼睛正中央,是一層薄的透明組織,當角膜發炎時,這片原本透明的組織就會變成像毛玻璃一樣的混濁不清楚,因此視力受到嚴重損傷。


睡前認真卸妝是不可省略的步驟


過去粉領族女性得到結膜炎,通常是因為沒清洗乾淨隱形眼鏡,但近年來因為眼妝造成的結膜炎個案卻越來越多。除了化妝品掉入眼中,造成異物感、刺激感之外,另一部份則是因為晚上沒做好卸妝的工作,睡覺時留在眼內化妝品,繼續刺激眼睛,當然會造成發炎。


因此睡前認真和完全卸妝是不可省略的步驟。最好選用夜間專用卸妝液,先用化妝棉大面積擦掉眼睛外部的眼影和眼線,再用棉花棒仔細挑刷睫毛,將睫毛膏擦洗乾淨,最後用溫熱毛巾敷眼睛十分鐘,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與油脂管腺通暢,也可讓眼睛淚液充分滋潤眼球。


從過去的歷史中,我們發現古時候人的眼妝是為了保護眼睛,而不是時髦。非洲土著民族用花草萃取物化妝眼睛,是為了保護眼睛不受到疾病侵襲和陽光的照射,如今女性畫上銀色的眼影和捲俏的睫毛,當然是為了時髦,可是別讓那些彩妝傷害了眼睛。          


  
    
  
  
  新書上架──愛滋病學 第二版


作者:洪健清&張上淳等編著 定價:1000元


本書簡介:根據統計,西元1984年至2005年間,本國籍之愛滋病例累計通報10,158人,而新增通報數毒癮患者所佔比例,從2003年的8.7%,提高至2005年的71.5%,毒癮愛滋及跨族群感染之發展趨勢,將使一般社區中的愛滋病患迅速增加,醫護人員隨時都可能碰到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情境,因此所有醫事人員都應該確實的認識、瞭解愛滋病相關的最新知識。


本書所有作者均是一時之選外,不但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及學生不可或缺的中文教科書,對一般想深入瞭解愛滋病的民眾及臺灣愛滋病的診療、防治也有很大的助益。
  
   愛滋病學 第二版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彩妝妝點靈魂之窗 引起化學性結膜炎


新書上架──愛滋病學 第二版
  彩妝妝點靈魂之窗 引起化學性結膜炎


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當打扮入時的林小姐坐下,淚汪汪的眼睛佈滿血絲,還有點流鼻水,問她哪裡不舒服,回說:「不知道什麼原因,眼睛不舒服。」
打開檢查儀器的燈光,照入她的眼睛,這時在她的眼瞼和內眼皮內,我看見了許多黑點,間雜點綴著閃閃動人的光點,就像黑夜的星空,點點星光從顯微鏡下反射出來。


關掉顯微鏡燈光,護士小姐打開診療室的燈光,剛下班的林小姐臉上仍畫著合宜的彩妝,刷長的睫毛又黑又密,塗著銀色眼影的上下眼皮,閃閃的銀光與她眼睛裡的星光互相輝映。


我想,做一個眼科醫師,不但無法讚美林小姐的明眸大眼,還得告訴她:「那些彩色眼影和黑色睫毛膏讓妳得了結膜炎。」


因為眼妝造成的結膜炎個案越來越多


近年來,上班族女性體會到職場化妝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女性每天早晨,必須依序畫眼線、眼影和刷睫毛膏,成為上班前必經的儀式。


但是這些化妝品的細微粒子,由於眨眼睛或是隨著眼睛分泌液掉入眼內,或是晚上沒有徹底卸妝,使得化妝品微粒子(異物)進入眼睛,刺激眼睛最外層的結膜,進而造成眼睛紅、不舒服,形成結膜炎。


結膜是眼睛最外層的黏膜組織,具有保護作用,眼影和睫毛膏都是化學物質,進入眼內即會造成化學性結膜炎,症狀包括眼睛癢和紅腫,如果長期不處理,發炎擴及角膜組織,那就會造成角膜炎,甚至角膜潰瘍,進而影響視力。


角膜位在眼睛正中央,是一層薄的透明組織,當角膜發炎時,這片原本透明的組織就會變成像毛玻璃一樣的混濁不清楚,因此視力受到嚴重損傷。


睡前認真卸妝是不可省略的步驟


過去粉領族女性得到結膜炎,通常是因為沒清洗乾淨隱形眼鏡,但近年來因為眼妝造成的結膜炎個案卻越來越多。除了化妝品掉入眼中,造成異物感、刺激感之外,另一部份則是因為晚上沒做好卸妝的工作,睡覺時留在眼內化妝品,繼續刺激眼睛,當然會造成發炎。


因此睡前認真和完全卸妝是不可省略的步驟。最好選用夜間專用卸妝液,先用化妝棉大面積擦掉眼睛外部的眼影和眼線,再用棉花棒仔細挑刷睫毛,將睫毛膏擦洗乾淨,最後用溫熱毛巾敷眼睛十分鐘,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與油脂管腺通暢,也可讓眼睛淚液充分滋潤眼球。


從過去的歷史中,我們發現古時候人的眼妝是為了保護眼睛,而不是時髦。非洲土著民族用花草萃取物化妝眼睛,是為了保護眼睛不受到疾病侵襲和陽光的照射,如今女性畫上銀色的眼影和捲俏的睫毛,當然是為了時髦,可是別讓那些彩妝傷害了眼睛。          


  
    
  
  
  新書上架──愛滋病學 第二版


作者:洪健清&張上淳等編著 定價:1000元


本書簡介:根據統計,西元1984年至2005年間,本國籍之愛滋病例累計通報10,158人,而新增通報數毒癮患者所佔比例,從2003年的8.7%,提高至2005年的71.5%,毒癮愛滋及跨族群感染之發展趨勢,將使一般社區中的愛滋病患迅速增加,醫護人員隨時都可能碰到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情境,因此所有醫事人員都應該確實的認識、瞭解愛滋病相關的最新知識。


本書所有作者均是一時之選外,不但是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及學生不可或缺的中文教科書,對一般想深入瞭解愛滋病的民眾及臺灣愛滋病的診療、防治也有很大的助益。
  
   愛滋病學 第二版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8種錯誤保濕 小心變成「乾燥花」


以為這樣保養能「水噹噹」,沒想到保養品愈擦愈「乾枯枯」,你是不是也犯了這8種錯誤?


【文 謝曉雲 攝影 蕭世英】


勤奮洗臉,清潔產品忘了換季


告別高溫夏天,不再油光滿面,如果你還如同夏天般用強力清潔產品洗臉,會讓臉愈洗愈乾,更且引起敏感症狀,如泛紅、脫皮、發癢。


應該這樣做:


.收起皂類(或含皂鹼)及含果酸、水楊酸等成分的洗臉用品,也避免使用磨砂洗面乳,改換成分單純、溫和的保濕洗面乳,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提醒。


.一天洗臉不宜超過兩次,即使油性肌膚洗臉次數也要減少。


.洗臉的水溫更不能高(大約微涼的溫度),熱水會破壞皮膚的皮脂膜,降低表皮保水能力,而且刺激臉部微血管擴張,讓人乾癢不舒服。


.洗臉時動作要輕柔,切忌拿海綿、刷子拚命搓洗,太賣力洗臉反倒傷害肌膚。


每星期去角質


冬天的肌膚易顯得暗淡無光,雖然去角質可以幫皮膚恢復健康,重拾光采,但去角質太頻繁,例如每週做一次以上,或同時使用好幾種的去角質產品,像是用了磨砂膏,又敷清潔面膜,然後再擦含果酸的化妝水,會讓角質層變得愈來愈薄,失去儲水及抵抗外界環境傷害的能力,嚴重時,臉會出現乾燥、泛紅、脫皮以示抗議。


應該這樣做:


.寒冬做事少一點勁,保養不如也趁機偷懶一點,例如把去角質的間隔時間拉長一點,反而對皮膚是好事。即使油性皮膚,大約1∼2星期去一次角質即可,而本來皮膚就偏乾的人,甚至可拉長時間到一個月做一次,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何美瑾建議。


.謹慎選擇去角質的方式,磨砂類的產品先收起來不用,換成比較溫和、刺激性小的酵素類產品(如水果酵素),或是敷泥土類(如海泥、高嶺土)的清潔面膜。


.如果皮膚有傷口,暫停去角質,而粉刺、痘痘爬滿臉的人,絕不要使用磨砂膏,以免刺激痘痘惡化。


只擦化妝水保濕


有些人希望臉上總是乾淨清爽,討厭油膩感,因此不敢碰任何含油的保養品,洗完臉後只擦保濕化妝水,以為這樣皮膚就會水嫩透亮,卻不曉得這種保養方法非但不能吸飽水,反而更乾荒。


原因是由外添加在皮膚表面的水分(如擦化妝水),如果沒有後續的鎖水產品,如乳液、乳霜幫忙覆蓋住,很快就會因蒸散作用而流失,尤其外界環境很乾燥時,蒸散作用更快,甚至還一併帶走臉部皮膚原有的水分,因而讓肌膚更乾燥。


應該這樣做:


.大多數皮膚科醫生認為,擦化妝水不是保養的必要步驟,只需洗完臉稍微拭乾水分,在臉部還濕潤時,趕快擦上保濕產品,並再上一層乳液或乳霜(依個人膚質而定),就能補充及鎖住水分。


.如果你還是堅持要擦化妝水,冬天宜選擇不含酒精的產品(比較不具刺激性),且擦完後,趁臉上仍有水分時,趕緊塗上乳液來留住水分,而不要擦了化妝水後去做別的事,後來想到才又補擦乳液,這樣也達不到保濕效果。


頻繁噴礦泉噴霧補水


搭飛機或到比較乾燥的地區旅行,甚至平日保養,有人喜歡隨身帶一瓶礦泉噴霧,覺得臉乾時,就拿出來噴一噴,補充水分,舒緩不適感。


可是,隨時往臉上噴礦泉水,反而可能吸乾皮膚原有的水分。


「不是光噴水就能保濕,」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澄清觀念,雖然保濕礦泉水含有微量的礦物離子,可以幫助鎮靜冬天容易敏感的皮膚,並補充水分,但道理和化妝水相同,其中不含能鎖水的保濕成分,無法達到良好的保濕效果。而且,如果噴的次數太頻繁,又沒有再擦乳液鎖住水分,會讓皮膚陷入乾、濕、乾、濕的惡性循環,反而容易造成皮膚缺水,邱品齊說。


應該這樣做:


和擦化妝水一樣,噴完之後要趕快擦上乳液或乳霜,保濕效果能維持久一點,就不需要經常一直噴水、補水。


天天敷面膜


台灣人瘋面膜的程度,世界無敵,業者估計一年可以敷掉上億片。但看在皮膚科醫生及保養專家眼裡,面膜並非創造水嫩皮膚的萬靈丹,也不是每天必要的保養程序。


「天天敷面膜,未必有成正比的效果,」專門研究保養品,並出書分析評比產品的邱品齊說,面膜屬於加強保濕的產品,其實不需要天天使用。


況且,如果面膜裡含有酒精、香料、果酸、水楊酸等成分,敷得太頻繁會刺激臉部肌膚,或是過度去除角質,令臉部變脆弱。


應該這樣做:


.選擇沒有酒精、香料、酸性刺激,成分單純的保濕面膜,一星期敷1∼2次加強保養,或有特殊緊急需求時使用,例如發現臉部脫皮,卻又要參加重要場合。


.敷面膜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約15∼20分鐘即可,不要等到整片面膜都乾掉了才拿下來,如此水分已經蒸散,根本達不到保濕作用,吳珮瑄提醒。而面膜拿下後,要記得趕快擦上乳液或乳霜鎖住水分,保濕工作才算大功告成。


迷信某種保濕成分


每隔一段時間,保養品市場就會冒出一些火紅的保養成分,被廠商大炒特炒,例如前幾年的膠原蛋白,及這一兩年被稱為保濕聖品的玻尿酸。彷彿只需擦上它,就能給你一張水亮臉龐。


不過,這些成分真的神奇萬能嗎?


看在專家眼裡,沒有一種成分是完美的,使用時必須考慮兩件事:一是本身膚質適不適合,二是如何使用,及需要搭配其他什麼成分,才能真正做好保濕。
以目前最熱門的玻尿酸為例,它的分子量很大,主要作用是在皮膚表面幫助吸水,但並不具有保水能力,因此需要和鎖水保濕劑(荷荷芭油、嬰兒油、凡士林等)一起使用,才能真正「滴水不漏」。


如果只單擦玻尿酸(如使用市面上販售的原液)或其他單純吸水的保濕劑,沒有即時鎖水,玻尿酸還可能把皮膚原有的水分一起抓到表面來,如果環境很乾燥,這些水分就會快速蒸散,使皮膚反而更乾,邱品齊說。


應該這樣做:


.先了解各種保養成分的特性和作用(見左表),並搭配「吸水」和「鎖水」的一起使用。


.選擇保濕產品時,花些時間看成分標示,裡面有效成分多元的,例如一瓶同時含「吸水」和「鎖水」保濕劑,相對比較好,吳珮瑄建議。


油性、痘痘族不用保濕


「痘花臉」或油光滿面的人,他們常嫉油如仇,拒乳液一類含油的保養品於千里之外,而且認為保濕是乾性皮膚該做的事,他們本身「產油」自給自足,何需再補水加油?


但事實上,「皮膚的出油量和角質層的含水量是否充足,沒有絕對的關係,」邱品齊說,油性皮膚的人不一定就不缺水,有些人雖然油冒得多,但皮膚仍不時有乾粗、脫皮的現象,屬於「外油內乾」的膚質,還是需要使用適當的保濕產品。


應該這樣做:


.觀察皮膚狀況,適時調整所用的保濕產品。


.全臉都油,就使用較清爽的保濕凝膠。


.若只是局部容易出油,像T字部位,而兩頰偏乾燥的人,可考膚分區使用清爽保濕凝膠(T字部位),及含油的乳液或乳霜(兩頰或其他乾燥處)來保濕,何美瑾醫師建議。


.痘痘族也不是完全不能碰乳液,有時候在治療青春痘時,會造成皮膚變乾燥及脫皮,就可視情況使用乳液加強保濕,邱品齊醫師補充說。


疏忽防曬


冬天的太陽和煦,或經常陰天不見陽光,使有些人鬆懈警覺心,自動跳過擦防曬產品這個保養步驟。然而陰天不代表沒有紫外線的威脅,而且忽略防曬會讓皮膚本身的保水能力變差,因此,冬天持續防曬也是保濕的重要一環。


應該這樣做:


.天氣冷,大家全身包得緊緊的,但仍有不少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臉、頸部、手背等,出門前應確實擦上防曬產品。一般內勤的上班族,皮膚科醫生建議,使用防曬係數SPF15∼30、P++的防曬產品即可。


.中午吃飯之前,先補擦好防曬乳再出門,確實為皮膚做好防護。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7期 封面故事:累的人,請舉手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瘋「排毒」,你也要跟嗎? 


排毒飲食正熱門,不做的人就落伍,可是它真的有效嗎?


【文 黃惠鈴 圖 邱瑞金】


「排毒」近年來風靡歐美、日本,也吹進台灣,凡是跟排毒沾上邊的,不論吃、喝、擦、戴……各種商品,都能大賣。


光在英國,排毒創造的經濟效益據估計高達數百萬英鎊。而在日本,「週末解毒斷食」如同野火燎原,成為都市粉領族的最愛,相關書籍產品不斷推出。


據說,排毒可以幫人減重、去除橘皮組織、解決脹氣,同時讓眾多女人更心動的:可讓肌膚散發光亮。


鑑於市面上不少排毒產品宣稱可提升免疫力、解除疼痛、清除體內毒素和刺激循環,英國醫療保健產品管理單位(the Medical Health 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MHRA)在今年3月已展開調查行動,同時也寫信給一些排毒產品的製造商,要求撤除任何未經證實的科學宣稱。因為凡是宣稱療效的,都先必須經過符合醫界認可、嚴謹的測試。


懷抱著有如宗教般熱忱的消費者,其實哪管廠商宣稱的是否跟實際相符,依然前仆後繼瘋排毒。


排毒經濟中,以排毒飲食或排毒餐(detox diet)最核心。


排毒餐背後的立論基礎是,我們的身體不斷持續接觸過多的毒物,並且累積在體內,危害健康。只要食用或使用排毒產品或營養補充品,就可幫助身體排除毒素。


各種排毒餐建議能吃的、不能吃的東西不盡相同,不過大致上會允許吃水果、蔬菜、優格、豆類、堅果類、種子,喝花草茶和大量的水。


相對地,像小麥、乳製品、肉類、魚、蛋、含咖啡因的飲料、酒類、鹽、糖和加工食品等,許多人都喜愛的這些食物則被禁止。


進行排毒飲食的時間各異,有的計劃要求一星期,也有的要求10天。


但排毒餐真的有效嗎?


只是浪費時間和金錢?


美國南加大的研究人員在去年中發表的研究提出結論:排毒飲食的排毒功效沒有比身體本身天然系統的排毒功能好。他們認為,許多書跟排毒產品鼓吹的效果,只是夸夸其言、空口說白話(empty promises)。


研究人員並指出,有許多力行排毒飲食的人證言排毒帶來的健康益處,但他們之所以比較少發生腹脹,事實上是因為吃得較少;膚質變好,是因為喝較多水、吃較多富含抗氧化物的蔬果;較不會頭痛,是因為少喝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總歸一句:健康好轉不是因為身體排除過量的毒素,而是因為改變了過去較不好的飲食習慣。


南加大的研究人員更直言:均衡飲食和每日運動才是最上策。


英國營養學會隨後也跟著跳出來,指責排毒飲食的市場行銷迷思強過它的營養價值。英國《泰晤士報》並引述專家的意見,指出排毒飲食「浪費時間和金錢」。


姑且不論排毒餐是否有效,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身體本來就具有排毒的功能,南加大的研究人員強調。


這個系統包括肝、腎、皮膚、肺等,我們的身體靠本身內建的排毒系統,持續過濾、分解跟去除毒物跟廢物。如果我們奉行均衡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體內的排毒系統就能運作和諧,不需藉助外力就能做好排毒工作。


例如,腸子避免細菌跟許多毒素進入體內;肝臟能幫助分解有害的化學物質,之後由腎臟把它們排至體外。


另方面,排毒飲食鼓勵信徒不吃肉類,但矛盾的是,身體的解毒器官——肝在高蛋白的飲食下,意味飲食中含有肉、魚等,才能較有效分解和去除毒素,英國國家廣播公司在報導中指出。


斷食的危機


更何況,排毒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未蒙利反而先得害。


國外的專家提醒,有些人在進行排毒飲食時,常發生因為驟然戒斷咖啡而引起頭痛的副作用,同時也較容易疲倦、暴躁。


有些排毒計劃會加進營養補充品,但許多人常誤解,以為物品標榜「天然」就等於「無害」,事實卻不然。已有研究發現,某些補充品會引起開刀出血風險、傷口不易癒合等。營養補充品也可能因為有利尿的效果,而導致身體缺水、礦物質失衡、引起消化問題等。


另外,有的排毒計劃還要求斷食或極低熱量的飲食,更可能傷害身體。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曾為文指出,有不少人因斷食或極低熱量飲食(每天吃少於1000卡熱量)而猝死;缺水嚴重休克,導致尿毒高和急性腎衰竭(尿毒症)發作。他強調,一般人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林杰樑在「綠十字健康網」解釋,絕食宣稱為了排除身體內的毒素,但過度燃燒脂肪組織後,更可能將一生中累積儲藏在脂肪中的脂溶性毒素,如農藥、戴奧辛、多氯聯苯等,再度釋出,讓身體再度中毒。另外,絕食時無法分泌排出膽汁,更可能加重毒素對身體的傷害。


而因斷食或極低熱量飲食而猝死的人中,有二∼四成的人先有異常的精神狀態,如幻聽、幻覺等,才發生猝死。他特別提醒,任何進行斷食或極低熱量飲食的人,一旦出現異常的精神狀態時,應馬上中止。


另外,他也建議,有以下疾病的人因為發生猝死和併發症的機率高,因此絕對不可以進行斷食或極低熱量飲食:


1.心臟病人,更容易心律不整發生猝死。


2.膽囊疾病的人,更容易加重發生結石、發炎。


3.腎臟病人,無法維持電解質平衡,更容易心律不整而猝死。脫水及水太多,都容易發生危險。


4.癌症病人,容易讓病情惡化及猝死。


5.感染的病人,容易降低免疫力。


6.有酒癮的病人,因為本身已經有肝病、營養不良,因此容易發生危險。


7.糖尿病病人,可能因糖分代謝異常和潛伏的心臟病,而發生猝死。


不是人人都可排毒


就算不斷食,排毒飲食其實也並不適合每個人。國外一些營養學家在媒體報導中不斷呼籲,像青少年、孕婦等族群,他們應該吃許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攝取不同營養,而非限吃某幾類食物。有糖尿病、低血糖、進食行為問題的病人,也不應該採取排毒飲食。同時也提醒想要斷食或排毒的人,尤其是有慢性病者,應先看醫生,尋求專業建議。


雖然排毒飲食不見得有實質效益,但不可否認地,這樣的流行風潮卻帶領大家更關心所吃的食物、所消費的東西,也更在意什麼食物對自己好,什麼食物對自己有害。


或許比排毒飲食更重要的是,應該回過頭來,讓過度疲憊的身軀跳脫過量的酒精、脂肪、糖分,重新攝取養分、提振活力;同時也幫助自己重新掌握、增強身心的能量。


正如英國一個專門破解似是而非科學言論的組織「Sense about Science」(科學常識)提醒:你需要的是喝足夠的水、新鮮的空氣和睡個好覺。


還有願意善待自己的心意跟行動!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7期 封面故事:累的人,請舉手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元氣食物,讓你全天不斷電 


元氣食物,讓你全天不斷電
該怎麼吃,才能緊急充電又不發胖?


【文 梁嫣純 攝影 邱瑞金】


許多忙碌的現代人,頭腦清醒的速度,總是趕不上匆忙的腳步,早上在公車上失神搖頭撞窗戶,下午又對著桌子猛點頭……。


這時除了靠意志力撐下去,吃對食物也可以幫助你。


在對的時間吃對食物


「食物可以改變頭腦,」專研遺傳因子、蛋白質構造及藥物設計的日本生命科學作家生田哲博士,在《大腦元氣飲食》(天下出版)書中指出,我們的頭腦時而清楚、時而遲鈍,心情有時輕鬆、有時消沉,跟我們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如何進食大有關係。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黃士懿認為,要管理好一整天的能量,三餐的飲食內容是關鍵。


早餐別只吃麵包


早餐吃得好,就像汽車上路前加滿油一樣,不必擔心半路上能源耗盡。


「早餐吃對了很重要,」想要一整天的精神都保持在最佳狀態,黃士懿建議,「早餐不要只吃兩片麵包就打發,」一定還要搭配品質好的蛋白質類食物,例如牛奶、蛋類、起司、肉類等,「澱粉和蛋白質的攝取比例最好是1:1。」


黃士懿舉例早餐以兩片麵包為主食,夾上火腿、起司、1∼2顆蛋、幾片黃瓜或番茄,配上1杯牛奶或果汁,就是能提供一天精力的「元氣早餐」。


擔心吃太多會變胖嗎?黃士懿表示,早餐吃的食物有一整天的時間消化代謝,不必擔心吃太多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此外,不論哪一餐,儘量選擇不會讓血糖急遽上升的「低升糖指數(GI,Glycemic Index)食品」,例如雜糧麵包、五穀饅頭、胚芽米等,才不會造成血糖值的不穩定。而且這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是精力的來源。


「食用精製白土司和白米飯會比冰淇淋讓血糖值上升的速度還要快,」生田哲博士表示,高度精製的澱粉沒有纖維等雜質保護,被腸酵素分解的速度極快。


吃進「高升糖指數食品」後血糖值會急速升高時,人體將釋放大量的胰島素,讓血糖值急速下降,而低血糖會讓人產生疲倦感。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為了提升血糖值,又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造成血糖值又飆高,於是胰島素又再大量釋放……血糖值因此高高低低,情緒也因為腎上腺素而起伏不定。


中餐澱粉少為妙


「下午第一堂課的昏睡效應」,不是老師教得不夠精彩,也不能全怪學生不夠用功……其實,可能是食物惹的禍。


早餐和中餐的時間很近,如果早餐吃的好,中餐自然不必吃太多。但是早上匆匆忙忙來不及吃早餐,硬撐到中午打算大吃一頓的大有人在,不僅對身體不好,也對頭腦清醒不利。


有間咖哩專賣店的門口張貼著:「中餐吃咖哩,下午開會精神好」的主張。黃士懿教授分析,咖哩的辛香料確實能夠短暫地達到提振精神的效果,但是燴飯型式的中餐熱量太高,一盤的米飯加上馬鈴薯都是澱粉,是造成血糖上升、讓人昏昏欲睡的危險食物。


「中餐以不讓血糖飆高為原則,」澱粉類的食物不要吃太多(不要吃到兩碗飯或兩團麵),多吃些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有助於分解早餐所剩的醣類及胺基酸(蛋白質的基本單位),產生能量,黃士懿指出。


生田哲博士分享自己恢復鬥志的經驗,每當累到說不出話的時候,他常常吃豬肝炒韭菜、醋漬大蒜(用醋醃製的大蒜)、炒洋蔥等料理來提神。


相傳在好久以前,洋蔥和大蒜是用來分配給在炎熱沙漠中建造金字塔的勞動者,使他們得以禁得起繁重勞役的「戰鬥食物」。在金字塔內部還有記錄大蒜耗費費用的象形文字。


因為這些食物中的硫化丙烯(Allyl Sulfides),可以幫助身體吸收維生素B1,幫助將能量注入疲勞的頭腦與身體。但為了口氣清香,吃完別忘了刷牙。


如果不怕辣的話,「想要一舉讓頭腦恢復清醒,最棒的就是吃辣椒了,」生田哲形容,「一種莫名的快感,連人好像也變得熱情起來。」


生田哲表示,辣椒能夠讓交感神經興奮,促使代謝活潑化。感覺到辛辣的腦部,會釋放出「覺醒物質」正腎上腺素,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同時也會釋放出「腦內麻藥」 -腦內啡,讓心情變好。


可是,每個人對辣的忍受度不同,必須量力而為。而且經常大量食用,會變得習慣刺激,效果就會減弱,要懂得拿捏。


晚餐愈簡單愈好


擔心身材變形,晚餐千萬不要吃太多,因為一天的活動已經接近尾聲,吃進去的食物不像早餐一樣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


黃士懿教授建議晚餐時高蛋白食物(例如肉類)的份量要少一點,否則精神太亢奮,睡不好會影響隔天的戰鬥力。澱粉類的食物可以吃,但不宜多,以免發胖。


想要釋放壓力,生田哲博士建議多吃富含礦物質鈣和鎂的食物,對於興奮的神經具有安撫鎮靜的效果。含鈣食物有乳製品、大豆、綠花椰菜、昆布、海帶等;含鎂食物有胚芽米、葵花籽、毛豆、高麗菜等。


黃士懿歸納三餐的飲食原則,「早餐量多質要好,中餐儘量簡單,晚餐要更簡單,」他自己就是靠飲食掌握一天能量的實踐者。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7期 封面故事:累的人,請舉手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改善虛寒體質、禦寒小尖兵──薑


薑品種點點名
薑的料理訣竅 
  改善虛寒體質、禦寒小尖兵──薑
 
 
冷鋒來襲,氣溫驟降,常讓人手腳冰冷,許多人衣服怎麼穿都嫌不暖,導致身體不適感冒生病,影響上班、上課。其實要讓身體暖和很簡單,只要有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薑即可。唾手可得的薑不只能用於料理它可是有健康功效的,想改善手腳冰冷的狀況,現在就一起來了解薑的世界,以對抗寒冷的冬季吧!


關於薑
薑Ginger
別名:生薑、嫩薑、老薑
產期:嫩薑5∼7月,粉薑8∼10月,老薑3∼4月、8∼12月。
產地:宜蘭、新竹、高雄等地。
性味:味辛,性溫。
熱量:20卡 100克。
營養成分:蛋白質、膳食纖維、鈣、磷、薑烯、薑油醇、薑油酚等。
功效:薑因具有溫熱的效果因此一般認為能加速血液循環,改善感冒、咳嗽的作用,另外還能幫助消化預防慢性病的功能。
  
  
  
  薑品種點點名
 
 
薑依不同的生長時期,有嫩薑、粉薑、老薑、薑母的分別。
◎嫩薑
薑種的地下莖在幼嫩時即採收,外皮乾淨,帶有紫紅色的鱗片,也稱為生薑。
◎老薑
肉薑不採收任其成長,老化時才採收稱為老薑,此時薑肉已韱維化,外皮乾皺呈灰土色。
◎粉薑
薑種在幼嫩期不採收,任其肥大成長,至外皮由黃白色轉為土黃色,此時口感最為細緻,即為粉薑,也稱為肉薑。
◎薑母
老薑不採收,留種至翌年,與生成的子薑一併挖出的為薑母。
  
  
  
  薑的料理訣竅
 
 
●清洗
以清水把沾黏的泥土或灰塵沖洗乾淨。
●烹調
薑常做為辛辣的調味料,用來去腥,其辛辣程度由高至底為老薑、粉薑、嫩薑。烹調雞鴨魚肉時,加入薑片可除腥味,增加香氣。吃螃蟹時,以薑絲加醋蘸食,味道更鮮美。薑也常研磨成汁,做為沾料使用,以肉質細緻的粉薑最為合適;薑還能醃製成泡菜,一般多以嫩薑為材料。
●保存
嫩薑、粉薑不易保存,若要保存,可利用保鮮膜包覆,放入冰箱冷藏,冷藏時間不宜超過2週;老薑則不適合冷藏,因為它的辛香味容易揮發,同時也會使其他食品染上其獨特味道,應將老薑貯藏於乾沙堆中。
適合與薑搭配的料理─薑母鴨!
時序進入冬季,也是進補的季節,其中以薑母鴨相當受到歡迎,市面上品嘗到的薑母鴨是由薑母與鴨加上麻油一同烹調而成,由於有助改善虛寒體質的功效,食用之後,可讓全身發熱,促進血液循環。鴨肉具有包括蛋白質、脂肪、糖纇、鈣、鐵、維他命b1、b2、醣類等營養成分,還能滋陽補腎,利尿消腫。對抗寒冷的天氣不妨試試薑與鴨肉的搭配飲食吧。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101種常用食材健康圖典》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100電子報:揮別感冒、防毒近身


由加利樹 冬日驅毒好良伴


編輯:Steffi 撰文•圖片提供:芳療學術研究發展委員會主委 陳秀麗


無尾熊的 婺#嗽部苤苭悒[利樹葉,雖然會散發出幾許刺鼻的味道,但那股略帶優雅的清香氣味,正是冬日防患病毒近身、揮別感冒的最佳良伴!


毛利人發現由加利樹的妙用


一般人想到可愛溫柔的無尾熊,就會聯想到牠懷中的由加利樹(又稱桉樹),而這無尾熊最親近的生活伴侶,也是澳洲原住民--毛利人眼中的「聖木」。


因為在毛利人的傳統文化中,一向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乃起因於身體觸犯了鬼怪,而招致身上沾染了不潔之氣,所以在施以草藥內服理療之前,須先燃燒由加利樹葉,藉其葉香來驅散病患身上的惡毒之氣。此傳統沿襲至今,雖說有幾分迷信,但其療效卻是有其根據,探其原委乃因由加利樹葉蘊含了豐富的精油,不但深具抗病毒性及殺菌力,還有療理感冒所易引發的各式症狀,如咳嗽、流鼻水等,亦具有退燒降溫的效用,無怪乎舉凡毛利人因感冒所易引起的病症或因感染引發的流行病如傷寒等,都可因吸聞其精油的香氣而紓緩病情。


由加利樹的特性與精油妙能


由加利樹英文為Eucalyptus,又可譯為桉樹,而就希臘文來看,不論是字首eu或是字尾kalypto(英文即譯為calyptus),其字義上皆可譯成英文字「Well」一字,有著美好、健康、幸福之意。


一直是熱帶區域茂盛樹林的代表植物,而其樹幹的色澤呈平滑、灰白、挺立,可高達90公尺高,新樹時葉色為藍綠色,橢圓的葉型,但若長成老樹,葉型則變為長窄型的橄欖狀。由加利樹大致有700多種,其中至少有500多種可萃取出精油,因此,可依所萃取出的精油成分區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葉內高含桉醇(Cineol)成分的桉醇型由加利樹;第二類為高含松烯酮及水茴香的桉樹;另一類則為高含香茅醛,具有檸檬味的檸檬桉。


而這三大類的桉樹中最常運用在香藥草方與芳香療法的品種有:藍膠(Blue Gum)、窄葉歐薄荷桉(Narrow-leaved Peppermint)及檸檬桉(Eucalyptus Lemon-scented)三種,不但可紓緩傳染病在發作時的發炎及發熱現象,還可帶動體內的免疫功能來對抗因病毒及菌種侵入引發體內的感染。


此外,另有一種名為檸檬桉所萃取出的精油,由於富有85%左右的檸檬醛,除了具有清香甜美的檸檬味,若用來薰香還深具驅蟲效用,可抗蚊子侵擾、驅除蟑螂等;而在驅蟲之餘,還能淨化空氣、消除病原體,使生活空間氣味清新。


芳療運用小撇步
不論是藍桉精油、薄荷桉精油或是檸檬桉精油,因為皆為高揮發度(意即分子小,揮發性快)的精油,因此在芳療的運用上需與松樹類的精油一起調配,其效能更能穩定持久。以下的簡易調配法,可讓效果獲至最大:


吸入芳療法
在口罩的外側加入2∼3滴的桉樹精油,但若是3∼7歲的幼童,則1∼2滴即可,而以藍膠或薄荷桉的精油效果最佳;具抗病毒性,可防患吸入的空氣有病毒傳播。


空氣芳療法
準備1支20cc的噴劑空瓶,加入4cc的食用酒(可選用清酒或威士忌),及15cc的冷開水和檸檬桉精油與藍膠精油各1∼2滴及高針葉松精油1滴加以搖勻,可每小時噴灑一次在自身頭部周圍,藉由聞香與空氣中的清涼潔淨,遠離感染源。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診斷下背痛 談下背痛的分類


好書推薦──告別腰酸背痛
診斷下背痛 談下背痛的分類


新光醫院復健科/謝霖芬主任


下背痛的患者很多,學者們對此類疾病的分類,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這裡介紹非依侵犯的器官或身體組織來分類的分類法,提供讀者參考。


麥肯基(Mckenzie)的分類


如果一位下背痛的患者,根據病史、臨床檢查及影像檢查,即能夠很明確地找出病變的部位(如肌肉、韌帶、椎間盤),自是很理想的事情。可惜事實並不如此,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下背痛有明確診斷的不及20%。此外,即使X光或磁振造影檢查有異常,也未必與患者的症狀有關;而很多沒有下背痛的正常人X光也有很多變化。


有鑑於此,麥肯基博士根據症狀、檢查及治療的差異,把機械性下背痛的患者分為三大類,即姿勢性(posture)症候群、功能失調性(dysfunction)症候群及內障性(derangement)症候群。


姿勢性症候群顧名思義是指下背痛的成因與姿勢有關。很多整天坐著的上班族、坐長途汽車、飛機的乘客,或是看了一場冗長電影的觀眾,常會抱怨坐得很累。只是「坐」著怎麼會累呢﹖一般人坐著時通常背部呈圓弧狀或英文字母的「C」字形(圖一)。這樣的姿勢
會使腰椎後方的韌帶受到很大的壓力,時間一久,韌帶會變得彈性疲乏,椎間盤會往後方移位且壓力增加,患者也會感到下背痛。


其實不只坐久會產生下背痛,站久、蹲久、躺久或彎腰太久也會有相似的症狀。單純的姿勢性下背痛患者的年齡多在30歲以下,疼痛的性質也是一陣一陣的。臨床檢查發現,患者姿勢不佳,但腰椎外形正常,且活動自如。治療上只須矯正姿勢,維持正確的坐姿(圖二)、站姿,且適時地改變姿勢即可改善病情。


功能失調性症候群乃是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結疤、攣縮而造成下背部的僵硬與疼痛。患者可能由於外傷、骨刺或不良姿勢等原因而產生下背痛。為了避免疼痛的發生,患者會自然的避免某些動作,久而久之,腰椎的韌帶、肌肉或關節會攣縮、結疤,腰椎的活動度也會變差。患者年齡通常在30歲以上,疼痛的性質也是間歇性的,只在活動到某一程度才會疼痛,如扭腰時會覺得扭不過去,穿襪子時腰彎不下去。


臨床檢查可發現患者姿勢不佳,但腰椎外形尚屬正常。通常腰椎某方向的活動度變差,如果硬要動的話,就會產生疼痛,其理由是腰椎的某些構造(韌帶、關節囊等)有短縮或結疤的現象。


治療除了姿勢的矯正之外,最重要的是利用牽張運動,將短縮的結構恢復正常的伸展度。牽張運動的原則是頻率高,力道適中,且每次牽張的時間至少維持數十秒。麥肯基博士建議一天需做10回,每回至少做10次,而適當的力道是指牽張時會有拉緊的感覺,而牽張之後可能會感到稍微不舒服,通常治療須持續4至6週。


內障性症候群指下背痛是由於腰椎內部結構(特別是椎間盤)的障礙所致,患者的病史通常會有反覆性的下背痛。由於多次的下背扭傷、拉傷,椎間盤逐漸退化或突出,而關節的結構也會逐漸破壞。患者的年齡通常介於20至55歲之間,腰椎外觀上常有顯著變形,包括駝背、側彎等。腰椎的活動度也會顯著變差,尤其是前彎、後仰更明顯。與上述兩種症候群不同的是,患者通常有持續性的下背痛,且疼痛常會延伸到下肢。


治療內障性症候群的原則有四:一是設法減輕腰椎之內障,二是維持治療的成果,三是功能的恢復,四是預防下背痛的復發。麥肯基博士特別強調利用腰椎的伸展運動(extension exercise)來達到內障的消除。
  
   圖一:錯誤的坐姿
 
 圖二:正確的坐姿
 
  
  
  
  好書推薦──告別腰酸背痛


作者:謝霖芬 定價:100元


本書簡介:腰酸背痛是人類的通病,本書不只告訴您腰酸背痛的原因、藥物治療,更提供十餘種保護腰椎、改善肌肉柔軟度及關節活動的運動治療,並附詳細圖片說明,讓您告別腰酸背痛。
  
   告別腰酸背痛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飲食也要符合季節與氣候 適合季節與氣候的食物
 
中醫有著藥食同源的看法,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並且為了提高自然免疫力,飲食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醫裡,食物具有更積極、可調理身體失調的療效。只要利用食物的療效,可以改善輕微的身體不適,以及疲勞無法消除等「未病」狀態,進而預防將來的疾病。像這樣透過每天的飲食改善身體機能的失調並維持健康,便叫做食療養生。
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生活的存在,是屬於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因此選擇食物時應考慮季節的變化與氣候,才能保持並增進健康。
  
  
  
  適合季節與氣候的食物
 
 
適合春天的食物
春天時氣溫漸漸回昇,草木慢慢發芽。反觀也應該使人體內氣流順暢,生命的能源才得以舒展。
此時應積極食用能夠導氣的食物,調整體內氣的流動。
適合夏天的食物
夏天是容易因高溫而導致體力不繼的季節,必須要適當地冷卻體內的熱,調節與外界的關係。
雖然必須攝取具有鎮熱性質的食物,然而也不能光吃冷飲和涼麵等生冷的食品。若僅因為天氣熱便只吃生冷飲食,腸胃會直接著涼,反而造成負擔,會助長體力不繼的情形。
因此在夏天必須適當地挑選鎮熱的食材,並且加熱調理成容易消化的餐點。另外由於夏天是濕氣重的季節,故選擇具有排出痰濕功效的利尿食材也十分有效果。
適合秋天的食物
由秋至冬,氣溫下降,空氣也變得乾燥。此時不喜乾燥的肺往往功能減弱,因此容易感冒。此時要調養身體、補足津液的不足最為重要,必須積極攝取補陰且給予身體滋潤的食物。
適合冬天的食物
嚴寒的冬季由於低溫,許多身體不適的症狀容易出現,因此從溫熱身體著手是最為重要的。此時必須積極攝取具有溫暖身體作用的食物,以防止著涼。


內容摘自 三采文化出版《一看就懂 圖解中醫養生》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六撇步,確保吃到新鮮安全的蔬果 


看來紅艷艷的蘋果裡面卻已黑爛,金黃的柳橙橘子卻噴了殺蟲劑。
如何挑選真正新鮮安全的蔬果?怎樣才最能保留蔬果的原味和營養?


【文 林貞岑 特約攝影 黃大川】


進燈火通明的賣場,堆得小山似的粉紅色進口甜桃、鮮紅的智利蘋果、黃澄澄的澳洲橘子和剛採摘的鮮嫩綠色蔬菜爭相鬥艷,來自全球各地的蔬果,打破了季節及地域限制,展顯食物最新鮮豐美的一面。


然而,這些看似新鮮的蔬果真的「新鮮」嗎?


放過久,影響新鮮安全


保鮮技術日新月異,從低溫冷藏到化學藥劑,看似鮮嫩翠綠的蔬果,其實暗藏儲放過久的危機。


「蘋果可能放了一年以上,葡萄已經超過兩個月,草莓至少離採下已經兩星期以上,」澳洲消基會近日毫不客氣地指出真相。


蔬果的營養成分隨著儲藏時間,如沙漏般緩緩流失,譬如研究發現,菠菜在冰箱溫度中儲存8天後,會流失超過一半以上的葉酸和潃J蘿蔔素。


蔬果的風味也大不如前。


尤其儲存過久或不當,蔬果中的細胞壁破壞加速,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會減少。台大農學院研究發現,椪柑儲存超過34天,抗氧化物及香氣會下降。
為了讓蔬果「看來」青春永駐,甚至會用上化學保鮮劑。


以美國蘋果為例,最常用降低空氣中氧氣、提高二氧化碳的氣體保鮮方式,讓蘋果進入休眠狀態,「一般可存放一年之久,」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學系副教授王自存解釋,氣體保鮮較安全,但花費高。


目前最流行的「聰明保鮮」,則是在蔬果上噴灑乙烯抑制劑1-MCP(1-甲基環丙烯),降低作物對乙烯的敏感度,並可保持原有的風味和新鮮。(註:乙烯是催化蔬果成熟的荷爾蒙,會讓蔬果提前老化。)


雖然美國環保署證實1-MCP安全無害,歐盟也開始採用,但去年英國仍以「動物實驗中含有微量致癌元素」為由,強制廠商標示。


此外,蔬果儲藏時間太久,農藥殘留濃度也會增加。台北市公農業產銷基金會農檢中心主任孔繁慧分析,蔬果儲存過久會脫水,因此農藥殘留濃度相對提高。


別把冰箱當儲藏室


蔬果是活生生的、會呼吸,不小心就會碰撞受傷。


最理想的方式是採收後急速冷凍,降低蔬果呼吸速率,維持生鮮度,譬如竹筍。


從採收後到消費者手中,也應維持一定的低溫保存。但目前國內的問題是,運送過程多無冷藏設備,因此蔬果很容易出現腐壞情形,台大園藝系副教授王自存觀察說。


傳統市場中進口東南亞蔬菜,以報紙或麻袋簡單包裝,運送過程是否冷藏不得而知,他認為:「新鮮度令人質疑。」


消費者不知蔬果的適合儲存溫度,買回家後全數塞入冰箱,也是問題。


「冰箱不是儲藏室,」曾經編過《台灣水果之儲藏》、《台灣蔬菜之儲藏》,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產品與製程研發中心研究員陳如茵搖搖頭說,各種蔬果適合溫度不同,必須分類擺放。


熱帶水果如香蕉、芒果、榴槤,地瓜葉、空心菜、九層塔、小黃瓜等容易受到低溫寒害,產生斑點、變黑或枯萎,營養成分及抗氧化物也隨之遞減,「就像得到傷風感冒一樣,」陳如茵說。


此外,最好經常確認冰箱溫度,當冰箱維持在4℃,才能達到保鮮效果。


陳如茵發現,很多人的冰箱溫度已經飆高到攝氏10度了,她提醒大眾,要經常測量冰箱溫度。


方法是將溫度計放入冰箱約15∼20分鐘再拿出,確保冰箱維持在4℃。


塑膠袋+紙張包裹,營養不流失


在冰箱儲存方面,也有一些訣竅。


冰箱如同乾燥箱,容易將蔬果食物中的水分抽出,因此儲存時要先用吸水性強的紙張包裹,再套上塑膠袋,以維持水氣。紙張可以吸收蔬果水氣,並保持袋內濕度。


運用塑膠袋時不需將袋口綁緊,只要反折向下擺放即可,讓蔬果有透氣空間。
後熟的水果容易釋放乙烯,如香蕉、蘋果、奇異果、已切水果、李、桃、酪梨、山竹、木瓜、百香果、榴槤、番石榴、甜瓜,會加速葉菜類老化,因此必須與其他葉菜類隔開,王自存提醒。


冰箱不是萬能保鮮盒,丟掉過期的食物,定期做好冰箱管理,才能保證吃得健康安心。


除了溫度之外,專家提出以下原則,讓你輕鬆選到安心蔬果。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6期 封面故事:徹底保腎全集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老公在大陸,不想當怨婦 


我先生已經到大陸工作十幾年,每個月回來8天,扣掉坐飛機2天,和家族朋友碰面後,能夠和我們吃飯的時間只有2天,連小孩都會抱怨,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太少,還好先生和三個小孩關係還不錯。
 我們曾討論過,是否要全家搬遷到大陸,但因為孩子教育及適應問題而作罷。我跟先生的互動還算滿密切,我都告訴他:「在大陸,凡事安全第一。」他也說:「放心,相信我。」我們就是這樣,以互信為基礎維持婚姻生活。
 我是全職的家庭主婦,閒暇時間很多,早上打理完孩子,忙完家事,就是我自己的時間,所以我儘量參加活動,不讓自己太封閉憂鬱,甚至胡思亂想,但情緒難免有失調的時候,失控時很痛苦,我儘可能控制。
 女人總希望先生多關心、多注意她,當然這是互相的。我常覺得先生不是很用心聽我說話,如果隔壁朋友說了什麼,他會立刻有回應,但對我就沒有,這讓我心 堳雂ㄔ倍禳C
 不曉得是不是我拙於言辭,我覺得我在家很沒有份量。我希望我先生多重視我一點,我是不是不該先看扁自己?我拒絕當怨婦,這是不是應該用智慧去克服?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不要過這樣的生活。


……………………………………………
〈專家解答〉趙慈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心理師
……………………………………………


婚姻中有三個很重要的元素,一是激情,包括性的吸引力,渴望跟對方在一起。二是親密感,兩個人會像朋友一樣,分享內心的感受想法,互有共鳴。三是承諾,通常都是透過結婚證書,給對方足夠的保障和承諾。


從你的描述,我覺得你們的婚姻關係好像只剩下承諾,先生會拿錢回家,每個月回來一趟,看家族和小孩,維持對一個家的承諾,但你們似乎沒有任何激情和情意。因為你說先生對隔壁朋友說話還比較有反應,不是用心聽你說話,你也希望他多重視你一點。之前你提到的,兩個人互動還算密切,但應該還是談小孩的事吧。


我想提醒你的是,你們的婚姻是不是潛藏一些問題和危機,但這麼多年下來,你們都不想面對,寧可選擇迴避,我想你心 媕雩茷亄M楚,可能有哪些問題。


比如說,你提到你們以互信為基礎,維持這段婚姻,實際上你有些部份是不是不太相信先生,心中有疑惑,但你選擇不去揭破它。再如,十幾年來小孩應該都很大了,為什麼你沒搬去大陸和先生在一起,是不是有什麼原因?


我建議你先去看清楚,婚姻中可能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的問題是經過溝通就可以解決,還是有本質上的問題沒辦法解決?


從你的描述中,我覺得你好像比較會用討好、委曲的方式和先生溝通,以符合先生對妻子的期待與角色扮演,很多事你都不敢說出口。我從許多女性身上也看到這樣的狀況,在婚姻中不對等的互動,有上下階層的關係,久了先生會覺得太太就是該配合他,完全不顧慮太太的感受與需要。


其實太太愈這樣愈得不到另一半的尊重,如果你是處於這樣的狀況,我建議你要把心中真正的感受和需要講出來,而不是只想當好太太、好媽媽和好媳婦,想以此來維持一個看起來美滿的婚姻。


不過要和先生溝通,說出自己的感受需要,的確需要一些準備。比如說,要先跟先生有話聊,而不是突然就蹦出你的需求,保證他會逃之夭夭,閃回大陸。建議你先看看鄰居朋友都和先生聊什麼,讓先生有興趣和反應,可從這方面下手。


再來,恢復兩個人的親密感也很重要,我建議可以在結婚紀念日去當年認識的地方,把過去美好的感覺找回來,


為自己打一口井


除了要勇於面對婚姻中的問題,嘗試和先生溝通,說出自己的需求感受外,我建議你,更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的生活重心。


首先是經濟獨立,你當全職家庭主婦的時間可能很久,都沒有出去工作,你現在已經很習慣依賴先生,經濟無後顧之憂,所以從來沒想過「自我獨立」這件事。不過當你有機會出去工作時,你看事情的角度就會不一樣,比如說,你不會只從滿足別人期待的角色出發,像從前的好太太和好媽媽,你會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自我肯定,有自己的朋友社交圈,而不像參加活動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等先生下個月從大陸回來,那生活重心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想當怨婦,情感上也要獨立。


從你的敘述看起來,你現在唯一的情感支助好像只有先生,沒有提到娘家和其他朋友,參加活動也只是為了填滿空閒的時間,別讓自己太封閉憂鬱,別胡思亂想,以等待先生下次從大陸回來,其實你的生活重心還是在先生身上,你拚命想在先生這口井打出水來,但現在打不出來,他可能是一口枯井,現在給不出來或沒辦法給,難道你就要在井邊渴死嗎?


我建議你,何不給自己打一口井,可能是一口信仰的井,也可能是自己從小到大未完成的夢想,是跟你的生命有直接關係的,去做這些事會讓你有重新活過來的感覺,讓自己感覺很有價值,而不只是參加活動,為了填滿時間。當你去實現夢想,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時,臉上發光發亮,有不同的活力時,你先生也許還會好奇的回過頭問:「你怎麼都不一樣了,好像我年輕時認識的你又回來了。」讓他對你刮目相看。


其實不只是談戀愛時會你追我跑,在婚姻中更明顯,一個拚命追,另一個拚命跑。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紀伯倫曾說:「在婚姻關係中,男女都應該像兩棵獨立的大樹,而不是活在對方的陰影之下。」否則被依賴的一方,即使再強壯也有疲倦的時候,沒有樂趣,想要逃跑。


別當一個坐在那兒等人來愛的女人,先問:「我怎麼樣先來愛我自己?」當先生沒辦法滋潤這段婚姻和感情時,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讓自己快樂起來,也許還能回過頭去幫助他。
(吳若女採訪整理)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6期 封面故事:徹底保腎全集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食物過敏害我變豬頭! 


美食當前,有過敏體質的人,一旦誤踩地雷吃下肚後,面目全非。
怎樣自保才安心?


【文 朱芷君 圖 鄭佳玲】


有句耳熟能詳的成藥廣告詞:「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誇張的表演引人發笑,我卻一直不清楚,食物和癢有什麼關係?


直到有一天,一個小小的悲劇突然發生在我身上。


和朋友在知名的泰式餐廳吃午飯,菜色以海鮮為主,剛吃完時並無異樣,一個多小時後回到辦公室,手心開始紅熱、發癢,接著臉上T字部位從額頭到嘴唇四周整個腫起來,鏡子裡出現我不認識的自己:表情僵硬(就像肉毒桿菌打壞了)、輪廓變形的豬頭妹!


不只我深感震驚,同事們也目瞪口呆,一直問我:「要不要去掛急診?」


但我寧可拚命喝水、休息,一兩個鐘頭後紅腫消退,恢復正常。


因從小到大沒有類似經驗,我並不敢斷定這是過敏。直到豬頭妹魔咒又發作數次,有一回還發生在尾牙,只不過吃了這家五星級飯店一粒鳳梨蝦球,沒多久整個人發紅發熱、上吐下瀉、眼冒金星,全身無力倒在休息室的沙發上,當場又嚇壞其他同事。


幾次下來,我終於確定,自己是對蝦子過敏。


但吃蝦子就會變豬頭妹這件事,對我還是一團謎:為什麼小時候沒問題,長大了才過敏?為什麼我吃螃蟹、貝類、魚都沒事,獨獨對蝦子過敏?為什麼有時可以吃幾隻沒事,有時吃一隻就發作?


愛吃美食的我,想到人生少了大快朵頤的樂趣,就十分不甘心,因此趁機會請教專家,並藉此幫助其他和我一樣被食物過敏魔咒糾纏的人,不管是螃蟹、芒果或花生,就算無法和這些食物相親相愛,也能和它們相敬如賓。


豬頭魔咒為何降臨


其實醫學上食物過敏定義相當嚴格:所吃食物中的特定蛋白質被免疫系統誤認為有害,產生抗體對抗這個過敏原,因過程中釋出大量化學物質如組織胺、白三烯素而造成的身體不適。但必須每次吃到這種食物都會出現相同症狀,才算過敏。


通常過敏會在吃進去的15∼30分鐘出現,但也會拖幾個鐘頭甚至到隔天。症狀可能出現在人體不同部位,包括:


■消化系統:腹痛、噁心、嘔吐、腹瀉、口咽部搔癢等。


■皮膚:蕁麻疹、風疹、濕疹、血管性水腫、紅斑、搔癢等。


■呼吸系統:鼻炎、氣喘、咳嗽、眼睛搔癢紅腫。


如我只是暫時變成豬頭妹,還在輕度範圍。嚴重食物過敏的人,即使少量接觸也可能引發致命性過敏反應,不可小覷。過敏免疫學專家、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舉了國外的例子:一位男生吃了花生醬以後,親吻女朋友,沒想到他女友對花生過敏,竟導致全身性休克而死。


雖然食物過敏和遺傳基因密切相關,但像我沒有家族史,突然開始過敏也不在少數,江伯倫指出,可能是腸道免疫調控機制出問題、外在致敏物質變多,「讓你的體質改變了,」而不同於幼兒時期的食物過敏,可能等長大發育健全就會減輕;成人的食物過敏「發生了就不會好起來,」他宣布壞消息,也就是說,我再發生吃蝦變豬頭妹的機率很高。


許多擔心自己體質過敏的人,期望藉助過敏原測試避開地雷食物。但過敏狀況因人而異,以成人致敏機率最高的有殼海鮮為例,有人是吃到油炸、不新鮮的會過敏,有人是只對其中一種過敏,變數很多,很難單靠檢測判定。


而且檢測用的樣本和實際吃進去的食物組成成分並不完全一致,如果是對食物代謝後的蛋白質過敏,更可能數小時、甚至幾天才出現過敏反應,因此「抽血檢測食物過敏並不準確,常常吃了會過敏,測出來卻是陰性反應(表示不是對它過敏),」江伯倫表示。


想確認過敏是否來自某種食物,「還是自己吃最準,」他認為。可在醫生監測下,暫停食用可能造成過敏的食物一段時間(約兩週),如果症狀改善消失,再重新一樣樣恢復食用,當症狀又重新出現時,就表示可能找到罪魁禍首了。


抗過敏小撇步


食物引發過敏的機制很複雜,許多還有待研究,但最有效(也最令人沮喪)的治療方式只有一種——禁吃會過敏的食物。


如果不小心誤食,輕微過敏可以服用抗組織胺緩解,嚴重過敏反應時,則須立刻就醫,以口服類固醇或注射腎上腺素治療。日常則應注意以下事項:


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許多食品裡可能有導致過敏的成分,包括牛奶、蛋、花生等,例如有些義大利麵、冰淇淋、餅乾中會使用蛋,對蛋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每吃一種新的食物,應先看標示有沒有致敏物質,」萬芳醫院營養室組長魏賓慧建議,儘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常外食的人,最好準備幾家值得信任的餐廳,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材的問題,認真看待你的過敏。到新餐廳吃飯時,則選擇較簡單的菜色,以免不同菜餚中的過敏原加起來過量而致敏。


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甘味劑等,「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提高致敏性,」江伯倫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中),會誘發氣喘,有氣喘宿疾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示。


只吃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產會孳生細菌,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更容易誘發過敏,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曾經發生過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最好隨身攜帶藥品及警示手環(註明過敏的食物),並讓身邊親友知道自己的病史,以防突發事故。


盡人事、防過敏


雖然食物過敏令人困擾,但某些方面我也因禍得福:更注意食物安全及衛生,寧可挑食避免病從口入。而幾番效法神農氏的精神,我也發現吃蝦的安全範圍,只要新鮮、不過量,大概都能全身而退。


和我一樣老大不小才過敏,即使逆轉困難,仍有一些降低致敏率的預防方法:


服用益生菌。益生菌為促進腸道微生物平衡、有益於人體的活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發炎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研究顯示,孕婦服用益生菌能同時降低母嬰的過敏機率,且「腸胃道健康,也比較不容易生病,」魏賓慧指出。


益生菌大部份為乳酸菌屬,包括較為人知的乳酸桿菌、比菲德氏菌等,但並非每種菌都有相同效果,而且吃進去的乳酸菌,「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4小時,」江伯倫提醒,所以優酪乳要頻繁喝,目前市售產品研究證據都不足,差異有限,「就找價錢便宜的喝就好,」他認為。


另外,營養界也有人鼓勵自己做優酪乳控制糖量。


調整油脂攝取。研究顯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並有抗發炎的效果。懷孕期間補充魚油,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預防過敏性疾病。反之omega-6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


由於含omega-6脂肪酸的食物較多,有過敏狀況的人,應少吃油炸食物,選用omega-3較高的食用油如芥花油、大豆油,避免omega-6脂肪酸高的紅花子油、玉米油。


深海魚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


多吃蔬果。蔬果致敏性低,且蔬果中的維生素如潃J蘿蔔素、C、E能預防發炎反應,「維生素C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魏賓慧營養師表示,因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較高,她建議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芭樂、柳橙、橘子、葡萄柚等。


累積經驗戰勝魔咒


成為蝦子豬頭妹三年多,我也磨練出自我防護之道,例如少吃蝦仁(尤其看起來形狀有點爛爛的蝦仁),不喝蝦子熬煮的湯。再新鮮的蝦子也不超過安全量(以我是白蝦約4、5隻);蝦餅、蝦鬆、蝦丸因為很難計算含量,且看不出新鮮度,最好淺嚐輒止。吃大餐前多喝優酪乳和高維生素C的水果,調整腸道環境。


如我一般輕度食物過敏的人,只要減少吃的頻率、數量,還是能享受美食。但碰到重要時刻如會議、相親、面試等時,還是不吃為妙,因為壓力會升高過敏的機率,身心狀況愈差,愈容易過敏。


有趣的是,我對龍蝦不會過敏!因此有了吃更好食材的正當理由。


其實食物過敏對生命威脅很低,有過敏體質的人無需活在恐懼中,了解自己的狀況,精挑細選好食物,豬頭魔咒也許反而能提高飲食品質,吃得更安全美味。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6期 封面故事:徹底保腎全集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電子報:8招完全保腎
 
腎臟像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喊疼,
等到腎功能失去六成以上才會出現警訊,卻也為時已晚。
如何呵護它?


【文 李怡嬅 攝影 陳德信】


41歲,在宜蘭當土地代書的張先生,8年前血壓飆到180/90mmHg,被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卻因降血壓藥物引起背痛等副作用,不肯按時服藥。


3年前因高血壓導致慢性腎病變,也沒讓他學到教訓。隨性吃藥,想到時才吞一顆,飲食沒控制,想吃什麼就吃,更沒有規律運動,醫生苦口婆心也沒用。


直到最近因為腰痠,好幾個月每天吞一顆止痛藥丸緩解疼痛,突然爆發急性腎衰竭,瀕臨洗腎邊緣,才讓他驚醒。從此準時吃藥,飲食清淡,且定期回診檢查腎功能。


48歲、中華民國腎友協會秘書長蕭淑娟可沒這麼幸運。


因長期頭痛,蕭淑娟有好幾年的時間,每天吞止痛藥抑制頭疼,35歲那年,突然右眼視力模糊、雙腳水腫,醫生告知為中度腎衰竭。


醫生以類固醇治療,蕭淑娟為逃避類固醇藥物隨之而來的月亮臉、變胖等副作用,自行停藥、也不回診。


等到一年後出現嘔吐症狀,已經是腎臟病末期,必須洗腎,「當時的心情,像被宣判死刑,眼淚不停往下掉,」她懊悔道,「如果時光倒轉,我不會亂吃成藥,一發現腎病,也會好好接受治療。」


腎臟病常悄悄來且不可逆。腎臟默默扮演體內污水處理廠的角色,過濾並清除代謝產物,等到腎臟開始壞了,身體覺得不舒服,常常是末期腎臟病,又稱尿毒症,必須洗腎。


腎臟科醫師一致認為,提早好幾步預防,是避免腎衰竭的不二法門。
而其實,預防腎病可能比你認為的還簡單。不論你的腎功能正常或已經開始受損,只要從生活裡的細節,逐步織起綿密的防護網,就能避免或延緩尿毒症的發生。


保腎秘訣
給一般腎臟功能健全者的建議:


一、小心服藥:中西藥都必須謹慎服用。


西藥中,含乙醯胺酚類(acetaminophen)及阿斯匹靈(aspirin)類的複方止痛藥劑是禍首。美國腎臟基金會估計,美國每年慢性腎臟病的新增病例中,約有3∼5%的病人因濫用止痛藥而導致腎衰竭。此外,抗生素、顯影劑也是致病因素。
中、草藥的危害也不小。包裝標示不明的中藥,可能含馬兜鈴酸、或含鉛、汞等重金屬,皆具腎毒性,可能造成中藥腎病變;
避免吃藥傷腎,你可以:


1.美國腎臟基金會建議,如果你感冒超過3天、頭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疼痛超過10天,應該就醫而非吃感冒藥、止痛藥。


2.掏錢買藥前,仔細看包裝藥品標示,儘量避免複方止痛劑。


3.不吃來路不明或包裝標示不清的中草藥。


4.若服用止痛藥,記得當天多喝6∼8杯水。利於排尿,減少藥物及其代謝產物遺留在人體的時間。


5.慢性病患者或長期服用中、草藥的民眾,「切記定期檢查腎功能,且詳實告訴醫生用藥情形,」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陳永銘提醒。


二、控制飲食:尤其是蛋白質及鹽分。


◆適量攝取蛋白質:太多的蛋白質造成腎的負荷。刊登在《內科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攝取較高蛋白質食物者,比適量攝取者高出3.5倍機率罹患腎衰竭。


美國食品協會(ADA)建議: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0.8克,舉例來說,50公斤體重的民眾,換算下來,每天吃40克蛋白質就好。也就是約5份蛋白質,一份(7∼8克)約等於一碗飯、四片吐司、一杯240cc牛奶或一份肉(半個巴掌大小)。


但這樣的標準,外食族可要傷腦筋,因為單單一盒排骨或雞腿便當的蛋白質量,往往等於一天應該攝取的量。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珮蓉提供外食族挑食原則:先挑主食,即五榖類(最好是雜糧麵條或糙米飯),再選一盤青菜,一盤半葷素(半菜半肉),肉或魚只能允許一道,若要喝湯,最好是蔬菜湯。


◆控制鹽分攝取:食物中的鹽分,95%由腎臟排泄出去,過量的鹽分攝取造成腎臟負擔。


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取量為8克,但調查顯示,國人每日平均食鹽攝取量約15公克,遠超過建議量。


陳珮蓉提醒,食物中本身就有鹽份(一天下來約3克),因此能添加的調味食鹽,一天最好不超過一茶匙(約5克)。


建議煮菜時,鹽、味精不要一匙一匙拚命加,少許少許慢慢加,能提味就好;而外食族吃湯麵時,最好少喝湯,以免把鹽分統統都吃進肚;並且不要嗜食醬油,很多人外食,動輒叫「老闆,切碟辣椒加醬油,」是不好的習慣。


三、多喝水:


可間接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體內的廢物如尿酸、結石排出體外。
專家建議一天至少2000cc。


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準備1000cc的水瓶,進公司時先裝滿水,在午餐前喝完;下午再裝滿一瓶,下班之前喝完,補足一天需要的水分。


四、控制高血壓及糖尿病:腎臟是由數百萬個微血管球組成,而長期罹患高血壓、糖尿病,會造成血管硬化,進而使腎臟壞得快。衛生署調查發現,高血壓患者得到腎臟病的機會,是非高血壓患者的2倍、而糖尿病患者罹患腎病的可能,則為非高血糖者的1.5倍。


該怎麼預防、控制?


1.定期驗尿:除了驗血糖、量血壓,更應該記得每半年驗微白蛋白尿。若有異常,應每三個月檢查一次。尤其驗出微白蛋白尿時,仍屬中度腎衰竭,是腎功能還可以挽回的治療關鍵期,錯過就救不回來了。


2.嚴格控制三高:糖尿病最新治療準則,高血糖控制指標,糖化血色素應該控制在7%以下;高血脂的壞膽固醇應控制在小於100mg/dl、而血壓標準最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均衡飲食,少油、少糖、低熱量,減緩血管硬化。


4.規律運動:陳珮蓉指出,運動能幫助維持體重,尤其容易降低三酸甘油酯,直接燃燒脂肪,避免三高惡化。美國食品協會最新建議,每週最好運動5天,每天至少30∼60分鐘,最好是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步走,每天至少一萬步。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甚且規定全院醫護人員每天走1萬5千步,以保健康。


5.規律服藥:依照醫生開立的藥物,配合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有效控制血壓、血糖。


五、遠離菸害:抽菸或吸入二手菸,會傷害動脈健康、助長血塊形成,長期下來破壞腎功能。


六、冬天保暖工作不能少:低溫使得血管收縮,血壓竄升,小便量減少,血液凝結力變強,容易讓腎臟出狀況。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外出時最好多加一件外套。


女性穿著裙裝時,記得加雙厚一點的褲襪保暖。


七、避免腎臟感染:感冒、反覆發作的扁桃腺炎,都容易使病菌入侵腎臟,應儘量避免或早治療。此外,少憋尿,避免細菌經由輸尿管侵襲腎臟。


八、小心水的成分:要確保水質安全,避免用鉛或鋁質、PVC容器裝水,也可根據個人或公司需求加裝淨水器。此外,建議早晨先放掉二桶隔夜水,略掉前一天晚上由水管溶解出來的鉛,拿來洗衣服或拖地,不要飲用。


給腎臟功能開始降低者的建議:


腎臟組織逐漸破壞,依腎功能分為五階段,不同階段有各別護腎秘訣:


第一、二階段:輕度腎病變


◆腎功能:仍有正常人的60%。


◆症狀:腎臟功能仍有60%以上,有夜尿、多尿等情形,不易從血液檢查,但可從尿液檢查得知是否有血尿、蛋白尿。


◆如何護腎:與腎功能正常者雷同,但要更嚴格控制血壓、血糖及蛋白質食物的攝取。


1.控制血糖:維持飯前低於110mg/dl,飯後低於140mg/dl,糖化血色素低於7%。


2.控制血壓:<130/80mmHg。


3.改善生活型態:
不亂吃藥、不暴飲暴食,避免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及鹽分、規律運動,維持體重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


4.定期追蹤:每3∼6個月驗尿抽血。


第三、四階段:中重度腎病變


◆腎功能: 有正常人的15∼59%。


◆症狀: 有泡沫尿、水腫、高血壓、貧血、易疲倦等症狀。


◆如何護腎:


1.飲食控制:鹽分攝取每天6∼8克;蛋白質每天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8∼0.6克蛋白質;避免攝取高磷食物(花生、核桃等堅果類及優格等酵母類)、補充鈣質,預防腎骨病變。


2.切忌藥物濫用,易導致腎功能急速惡化。


3.按醫師開立的藥物按時服用。


4.改善貧血:針對貧血的原因加以矯正,使腎臟血流供應充足。


5.定期追蹤:每1∼3個月驗尿、驗血、評估腎功能。


第五階段:末期腎病變


◆腎功能: 腎臟功能只剩正常人的15%。


◆症狀: 已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有食慾不振、嘔吐、走路呼吸急促等。


◆如何護腎: 此時瀕臨洗腎邊緣,稍微不慎,就進入尿毒症大門。


1.更嚴格控制飲食:
鹽分攝取每天少於6克;蛋白質不超過每公斤體重×0.6克;避免攝取高鉀食物(蔬果汁、肉湯、瓜類水果等),預防高血鉀。


2.改善貧血。


3.控制喝水量,避免水腫。每天可攝取總水量約為前一天總尿量+500cc的水。


4.定期追蹤:每兩週到醫院,由醫生安排必要的檢查。


腎病不可逆,但可以及早預防,多給腎臟一點關懷,阻斷走上尿毒症的不歸路。


審稿專家 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 陳永銘


本文出自 康健雜誌96期 封面故事:徹底保腎全集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瞇著眼看電腦螢幕會傷害眼睛?


好健康熱頭條 ─ 瞇著眼看電腦螢幕會傷害眼睛? Squint at Computer Screen: Eye Risk? 
好健康小單字─假性近視(pseudomyopia) 
  好健康熱頭條 ─ 瞇著眼看電腦螢幕會傷害眼睛?
 
 
越是瞇著眼看電腦螢幕,對眼睛的傷害就越大。


最新的研究顯示,越來越多人瞇著眼看電腦螢幕,這些人眨眼的次數變少,並且自己表示眼睛疲勞、眼睛乾乾的、疼痛、以及流眼淚等症狀變多。


研究人員發現,瞇著眼看電腦螢幕會讓人每分鐘眨眼的次數比平常人少一半,這可能會導致一種具刺激性但可以治療的乾眼症。


俄亥俄州立大學驗光系教授James Sheedy在新聞稿中表示,當人們在看書或是看電腦時容易會瞇著眼看,這樣會造成眨眼次數變少;眨眼會讓眼睛濕潤,所以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看很多東西,或者是非常傷眼力時,眨眼的次數可能會比正常少許多,這樣會造成眼睛疲勞與乾澀。


《在連續工作前眨眨眼》
在這篇刊載於驗光與視力科學(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期刊中的研究,研究人員讓10位視力正常的大學生瞇著眼看兩呎前的電腦螢幕,並且用照相機與電極記錄他們眨眼的頻率;在五次不同的測試中,研究人員計算這些學生在休息與專心看電腦時,各種不同瞇眼程度的次數,從幾乎沒有瞇眼到瞇一半。


結果顯示,即使是輕微的瞇眼也會讓眨眼次數減少一半,從每分鐘15次變成每分鐘7.5次;瞇眼程度最嚴重的學生,其眨眼率只有每分鐘四次。


研究人員表示,瞇眼有兩個目的,讓視力增加以辨別失焦的物體,以及減少強光的光度。


瞇眼經常是非自願性的反應,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在用電腦工作時,可能不知道他正在瞇眼睛;他們表示,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來判斷非自願性瞇眼是否會像自願性瞇眼一樣,大大地影響眨眼次數。


但是這些結果指出,瞇眼可能會增加眼睛疲勞與眼睛乾澀的風險,乾眼通常會用不需處方箋的眼睛潤滑劑治療。
  
  
  
  Squint at Computer Screen: Eye Risk? 
 
 
The more you squint at a computer screen, the more you may be putting your eyes at risk.
A new study shows the more people squint at a computer screen, the less they blink, and the more they reported symptoms like eye strain, dryness, irritation, and tearing.
Researchers found squinting at a computer screen halves the normal number of times a person blinks per minute, which could lead to an irritating but treatable condition called dry eye.
"People tend to squint when they read a book or a computer display, and that squinting makes the blink rate go way down," says researcher James Sheedy, professor of optometry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in a news release. "Blinking rewets the eyes. So if your job requires a lot of reading or other visually intense work, you may be blinking far less than normal, which may cause eye strain and dry eye."
Blink Before Continuing
I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researchers had 10 college students with normal vision squint at a computer screen placed two feet in front of them while cameras and electrodes recorded how often they blinked.
In five different tests, researchers measured how often the students blinked while at rest or engaged in deliberate squinting at various increments, from barely squinting to eyes closed about halfway.
The results showed even a slight degree of squinting cut blink rates in half, from about 15 blinks a minute to 7.5 blinks a minute. That rate was cut to just four blinks per minute when the students were squinting at the highest level.
Researchers say squinting serves two purposes: it improves eyesight by defining objects that are out of focus, and it cuts down on brightness from sources of glare.
Squinting often occurs as an involuntary response, and researchers say people working at a computer may not even realize they are squinting. They say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determine if involuntary squinting affects blink rates as drastically as voluntary squinting, as measured by this study.
Bu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quinting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eye strain and dry eye. Dry eye is usually treatable with over-the-counter lubricating eye drops.


SOURCES: Sheedy, J.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October 2005; vol 82: pp 905-911. News release, Ohio State University.
WebMD Medical News
by Jennifer Warner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假性近視(pseudomyopia)
 
 
所謂的假性近視是由於長時間看近距離的物體,睫狀肌過度收縮暫時無法放鬆,導致水晶體變厚,使屈光能力增強所造成短暫性的近視狀態;雖然只是一種暫時性的近視狀態,但它的發生往往是許多近視的前兆。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墮胎會造成長期的壓力?


好健康熱頭條 ─ 墮胎會造成長期的壓力? Abortion Impact: Long-Term Stress? 
好健康小單字─ 流產(Miscarriage) 
  好健康熱頭條 ─ 墮胎會造成長期的壓力?
 
 
流產與墮胎都是很有壓力的事情,但是挪威的研究指出,墮胎可能與長期的心理憂傷有關。


研究人員針對40位曾經流產、80位曾經墮胎的女性進行調查,並持續追蹤5年;曾經流產的女性在剛流產以及6個月後都會比較焦慮與憂鬱,但是墮胎的女性會在2年後,甚至5年後仍然很有壓力與焦慮。


研究人員Anne Nordal Broen醫師向WebMD表示,曾經流產的女性常在幾個月內會有心理創傷,常常會作惡夢並回想起來,但是在半年後,幾乎所有精神上的反應都會過去,將自己調適得很好。


【罪惡感與羞愧感比較強】
曾經墮胎的女性在剛開始問題較少,Broen醫師表示,她們的長期問題並未到達受創的地步,但是這些女性在做心理測驗時顯示,5年後感到罪惡感的人數比曾經流產的人數多兩倍,而且有60%的人比較會感到羞愧。


兩組在5年內都表示很少想起這些事情,但是曾經墮胎的女性表示,她們主動避免想起這些事情的次數,比曾經流產的女性多七倍。


當與一般人做比較時,曾經墮胎的女性在每次測試(從懷孕終止後10天至5年後)時,焦慮的分數都比較高;曾經流產的女性則只有在懷孕終止後10天時的測試中,顯示較高的焦慮分數。


研究結果刊載在12月號的BMC醫學(BMC Medicine)期刊中;Broen醫師表示,目前從研究中還不清楚是否是墮胎造成焦慮的分數較高,還是曾經墮胎的女性本來就會比較焦慮。


她表示,這些女性的精神健康不佳,這會讓她們比較容易受傷;但這也可能是因為她們不讓自己想起這些事情,並且調適這些想法,造成了她們的憂傷。


研究人員指出,在徵求加入實驗的女性時,只有一半受邀的女性願意,這兩組女性的婚姻狀況、小孩人數、以及工作等差異也值得注意,這些都會影響到研究結果。


【有關墮胎壓力的爭論】
有關墮胎對於情緒上的影響一直有爭議,主張墮胎合法化以及反對墮胎的兩方擁護者對於這個爭議一直都有很大的歧見;有些人辯稱,創傷後緊張是選擇墮胎的婦女常見的現象,但是美國心理學協會與美國精神病學協會都沒有正式的認可這種症狀。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精神病學教授Nancy Adler博士有主導一部份墮胎對於心理影響的研究,她表示,沒有研究能夠確認這個問題的答案;她向WebMD表示,你是無法將不想懷孕的人強制分配為墮胎或是生產的,並不是對大多數不想懷孕的女性會有壓力的感覺予以否定,也不是要否定有關這件事的決定,但是他們並未看到臨床上長期創傷的證據。


耶魯大學精神學系教授Kimberly Yonkers醫師同意這個看法,她指出,研究中的兩組都顯示,經過一段時間後,在心理壓力測試上有所改進,她也對於研究規模太小表達關切,不過她表示,這個研究的一個優點是對於這些女性追蹤很久。


她指出,她並不認為需要對於自願終止懷孕的人還有罪惡感與羞愧感感到訝異,這並不是那種不會認真思考就去做的事,但她並不相信墮胎後的症狀,因為她沒有看過,而且她不認為這些數據在圖形或表格上代表某種程度的意義。
  
  
  
  Abortion Impact: Long-Term Stress? 
 
 
Miscarriage and abortion are both stressful events, but a study from Norway suggests that abor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long-ter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Researchers interviewed 40 women who had miscarriages and 80 women who had abortions and followed them for five years.
Women who had miscarriages suffered mor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mediately after the event and six months later. But abor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stress and anxiety two years -- and even five years -- after the event.
"The women who had miscarriages were often psychologically traumatized for several months," researcher Anne Nordal Broen, MD, tells WebMD. "Nightmares and flashbacks were not uncommon, but within half a year most of these mental responses were over and they were managing well."
Guilt, Shame Greater
Women who had abortions had fewer problems early on, and Broen says their long-term issues did not approach the level of trauma. But these women were also twice as likely to feel guilt about the event five years later and 60% more likely to feel shame, as measured by psychological testing.
At five years, both groups had few intrusive thoughts about the event. But the women who had abortions were seven times as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y actively avoided thinking about i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omen who had abortions had higher anxiety scores at all measured time points -- from 10 days after the pregnancy termination to five years later. Women who had miscarriages had higher than normal anxiety scores at only one of the measured time points -- 10 days after their pregnancy ended.
The findings are published in the December issue of the journal BMC Medicine.
Broen says it is not clear from the study if having an abortion contributed to the higher anxiety scores or if the women who had abortions were more anxious to begin with.
"These women may have had poorer psychiatric health, which would make them more vulnerable," she says. "But it may also be that they didn't allow themselves to think about the event and deal with it, and that this contributed to their distress."
The researchers write that only about half of the women who were ask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greed to participate. There were also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women regarding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existing children, and employment, all of which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their findings.
Debate Over Abortion Stress
The debate over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abortion is a contentious one, with pro-choice and anti-abortion advocates not surprisingly having very different views of the issue.
Some people contend that a form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is common among women who have had elective abortions. But neither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nor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officially recognizes such a syndrom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sychiatry professor Nancy Adler, PhD, conducted some of the first studies on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abortion. She says it would be impossible to do a study that definitively answered the question.
"You would have to assign women with unwanted pregnancies to either have an abortion or give birth, and that would never happen," she tells WebMD.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experience of unwanted pregnancy is very stressful for most women, and so is the decision about what to do about it. But we are not seeing evidence of long-term trauma at the clinical level."
Yale University psychiatry professor Kimberly Yonkers, MD, agrees. She points out that both groups in the study showed improvements over time in most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She also expressed concerns about the study's small sample size but said one of the study's strengths was that it followed the women for so long.
"I don't think it is much of a surprise that there was residual guilt and shame following the voluntary termination of a pregnancy," she says. "This is not the kind of thing that someone does and never thinks about again. But I don't believe in postabortion syndrome because I haven't seen it. And I don't think these data show it in any way, shape or form."


SOURCES: Broen, A.N. BMC Medicine, Dec. 12, 2005; vol 3; online edition. Anne Nordal Broen, MD, University of Oslo, Oslo, Norway. Nancy Adler, PhD, professor and vice chairwoman,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Kimberly Yonkers, MD,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Yale School of Medicine, New Haven, Conn.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流產(Miscarriage)
 
 
「流產」俗稱小產,是指胎兒能存活前,懷孕即已終止,一般是妊娠20週前,或胎兒體重低於500公克;發生在妊娠12週以內的流產為早期流產,發生在妊娠12~28週的流產為晚期流產;流產的主要表現是陰道流血和下腹部疼痛。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吸菸惡化牛皮癬!


好健康熱頭條 ─ 吸菸惡化牛皮癬 Smoking May Make Psoriasis Worse 
好健康小單字─ 牛皮癬(psoriasis) 
  好健康熱頭條 ─ 吸菸惡化牛皮癬
 
 
癮君子讓自己「皮膚」處於險境!最新研究顯示,每天抽超過半包菸的人,罹患嚴重牛皮癬的機率是每天抽10支(或少於)者的兩倍。


研究團隊表示,實驗結果指出,吸菸會惡化牛皮癬,並強調有皮膚問題的人應戒菸;吸菸同時也是其他疾病的危險因子,像是肺癌和心臟病,而其與牛皮癬間的關聯卻鮮為人知。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它不具傳染性也不會致命,但它會造成搔癢感,有時皮膚上會出現令人尷尬的紅色鱗斑,而且牛皮癬會擴散到指甲和關節。


【吸菸影響皮膚】
  在發表於《皮膚科檔案》的研究報告中,研究團隊觀察818名罹患牛皮癬的人,比對其吸菸史和牛皮癬的嚴重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輕度菸癮者,重度菸癮者牛皮癬的嚴重程度高出兩倍;此外,菸齡愈長(同時評估吸菸量和吸菸期程)也會提高嚴重牛皮癬的風險。


研究團隊發現,菸齡對牛皮癬嚴重程度的影響,在女性身上比男性明顯,這代表著目前的女性吸菸者以及剛戒菸的人,牛皮癬的嚴重程度較高(72%)。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ark G. Lebwohl醫師於伴隨研究發表的評論中表示,實驗顯示研究團隊對牛皮癬仍有許多未作說明的部份;舉例來說,實驗結論並未解答到底是牛皮癬導致吸菸,還是吸菸惡化了牛皮癬,其間的因果關係尚未知。
  
  
  
  Smoking May Make Psoriasis Worse 
 
 
Heavy smokers may be putting their skin at risk.
A new study shows people who smoked more than a pack of cigarettes per day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have severe psoriasis as those who smoked 10 cigarettes or less per day.
Researchers sa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igarette smoking may exacerbate existing psoriasis, and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people with the skin condition to quit smoking. Smoking is a risk factor for many other diseases, such as lung cancer and heart disease,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relationship to psoriasis.
Psoriasis is a chronic skin disease that is not contagious or life-threatening, but it causes itchy and sometimes embarrassing red, scaly patches on the skin. Psoriasis can also affect the nails and joints.
Smoking May Affect Skin
In the study, published in the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researchers compared smoking history and severity of psoriasis in 818 adults with psoria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ople who smoked heavily had twice the risk of severe psoriasis compared with light smokers.
In addi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igarette-years (a measurement of both the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smoking) also raised the risk of severe psoriasis.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cigarette-years on psoriasis severity was stronger for women than for men. This means that present women smokers and recent quitters had a higher risk (72%) for worse psoriasis.
In an editorial that accompanies the study, Mark G. Lebwohl, MD, of 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 in New York, says the study shows researchers still have a lot to learn about psoriasis. For example, the study does not answer whether psoriasis leads to smoking or smoking exacerbates psoriasis.


SOURCES: Forte, C.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December 2005; vol 141: pp 1580-1584. News releas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WebMD Medical News
by Jennifer Warner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牛皮癬(psoriasis)
 
 
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病因不明,特徵是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或是斑塊,其上覆有多層銀白色鱗屑,又稱為銀屑病;它會造成搔癢感,但不具傳染也不會致命,最容易發病的位置是頭皮、手肘、膝蓋及背部。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骨鬆用藥每月口服一次 兩年臨床結果證實有效


好健康熱頭條 ─ 骨鬆用藥每月口服一次 兩年臨床結果證實有效 Once-a-Month Osteoporosis Drug Approved
好健康小單字─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好健康熱頭條 ─ 骨鬆用藥每月口服一次 兩年臨床結果證實有效
 
 
一種新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每個月服用一次,可避免骨質流失。


根據2005年11月風濕科醫學年會發表之臨床試驗結果,相較於每天口服雙磷酸鹽類骨鬆藥ibandronate(2.5毫克),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婦女服用一個月一顆之ibandronate(150毫克)劑型,能有效治療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增加骨質密度。


羅氏藥廠製藥部總裁William Burns評論指出,調查發現,病患使用一週一次的口服療法中,高達6成的患者在一年內停藥;相較於過去一年需要服用365顆、或52顆的用藥方式,未來患者一年只要服用12顆ibandronate 150毫克,大幅提升了骨鬆患者服藥的方便性。


美國魁靈頓大學醫學院骨質疏鬆症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此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Robert Recker表示,由於骨鬆的治療需要患者長時間服用配合才能達到效果,服用頻率越低的用藥對病人越不會造成困擾,尤其對於骨鬆患者來說更是如此。


「行動力 - MOBILE」臨床試驗受試對象為1,609位、停經後骨質疏鬆症的婦女,平均的腰部脊椎骨密度為T score <-2.5;在長達兩年的雙盲試驗中,受試者被隨機分配使用每月一次150毫克的劑型,或每日一次2.5毫克的劑型。


結果顯示:
•150毫克的受試組,其脊椎骨密度提升達6.6%;優於每天服用的劑型的受試者增加5.0%。
•所有受試組別的髖部(大腿骨上端,接著骨盆處)骨密度皆有增加,但以一個月一次的150毫克劑型的受試組增幅最多,達4.2%,每日劑型組增加2.5%。
•兩組在試驗過程中,均持續抑制骨質流失速度。
•大多數的受試者對於口服的用藥方式皆有正向反應,尤其在150毫克劑型組,超過8成的患者全身的骨質密度皆有增加。


此外,這項臨床試驗也證實了病患對服用ibandronate有良好的耐受性:
•每月一次的劑型組與每日劑型組所產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預期相當,試驗過程中,受試者因不良反應而退出試驗的比例也相當低。


過去常見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雙磷酸鹽類藥物有兩種劑型,每週一次以及每天一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於2005年3月核准每月一次的ibandronate150毫克劑型,同年9月也經歐盟核可上市。


Ibandronate為目前治療骨鬆最普遍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一,已有超過11,000位患者參與ibandronate臨床試驗;現正持續進行的臨床試驗,包括評估每月一顆口服劑型、以及兩個月/每季一次注射劑型,對於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婦女的有效性。


Ibandronate與其他雙磷酸鹽類的藥物相同,可能會造成胃食道不舒服,包括吞嚥困難、食道炎、食道或胃潰瘍。


相關文獻參考網址:
http://www.gsk.com/ControllerServlet?appId=4&pageId=402&newsid=355


http://www.gsk.com/ControllerServlet?appId=4&pageId=402&newsid=580
  
  
  
  Once-a-Month Osteoporosis Drug Approved
 
 
A new osteoporosisosteoporosis drug allows people to protect their bones by taking just one pill a month.


Today the FDA approved a once-a-month version of the osteoporosis drug Boniva. The approval makes the drug the first once-a-month medicine designed to treat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or any other chronic disease.


Boniva is part of a class of osteoporosis drugs known as bisphosphonates, which help build and maintain bone density (a measure of bone strength) in people with osteoporosis. Other drugs in this class include Actonel and Fosamax, but these must be taken daily or weekly.


Once-monthly Boniva is expected to become available in U.S. pharmacies in April. Boniva is also available as a daily osteoporosis drug.


12 Pills a Year
Nearly 50 million Americans over 50 are affected by or at risk for osteoporosis, mostly postmenopausal women.


Currently, other bisphosphonates are prescribed as daily or once-a-week pills. Researchers say the new treatment option may allow some people with osteoporosis to cut back on the number of pills they take to 12 tablets per year.


The once-monthly pill should be taken with plain water in the morning, and users should remain upright and avoid other foods or drinks for at least 60 minutes. This is to prevent the pill from getting stuck in the esophagus and causing damage and trouble swallowing.


Works as Well as Daily
The FDA approved the once-a-month version of Boniva based on clinical trials involving 1,602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The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once-monthly osteoporosis drug was at least as good as the daily dose in increasing bone density of the spine and lower back after one year of treatment.


Boniva is not recommended for people who are unable to stand or sit upright for at least 60 minutes, people with high calcium levels, or people with sensitivities to bisphosphonates.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s include stomach disorders and ulcers.


Boniva is made by Roche and GlaxoSmithKline. GlaxoSmithKline is also a WebMD sponsor.


SOURCES: News release, Roche and GlaxoSmithKline.
WebMD Medical News
  
  
  
  好健康小單字─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屬於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稱為第一型骨質疏鬆症,常見於停經後的婦女;女性在停經後,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使得副甲狀腺功能降低、尿液鈣排出呈現增高現象,可能發生脊椎、脕部、髖部骨折。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口交傳染性病


好健康熱頭條 ─ 口交傳染性病 Oral Sex May Spread Common STD 
好健康小單字─ 性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 
  好健康熱頭條 ─ 口交傳染性病
 
 
澳洲研究團隊指出:口交會提高男性罹患一種常見性病的風險(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該性病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


NGU是一種尿道炎,也就是尿道發生感染,尿道為將尿液從膀胱帶出體外的管道,最常見的病原為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感染;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指出,NGU感染的通報人數被低估,因為實際受感染的人並未意識到自己罹病,且未尋求接受醫學檢驗。


其他不常見的細菌和病毒也會導致NGU。


NGU症狀包括:
* 排尿時有疼痛或灼熱感。
* 排尿困難


大多男性並未感到症狀的發生;而這種無病識感,則會造成性病的繼續傳播。


NGU在男性和女性中皆常見,澳洲的研究僅將男性納入研究;不論是異性戀或同性戀男性,口交和較不常見的感染原因有關聯;研究團隊包括Catriona Bradshaw醫師及其同仁。


Bradshaw醫師任職於澳洲墨爾本性學健康中心及墨爾本大學;研究報告發表於《感染病期刊》中。


【性病研究】
Bradshaw醫師的研究對象為636名男性,329名有NGU的症狀,307名無NGU的症狀,他們都於澳洲墨爾本性學健康中心就診。


這些男性大約平均32歲,他們都作了性生活的問卷調查,提供尿液檢體及接受外陰部的檢查;那些有著NGU症狀的男性,同時也接受尿道抹片檢查(urethral smear),它是一種醫學檢驗,以偵側出可能會造成感染的致病原。


NGU和口交有關,它也和未作保護措施的肛交及未作保護措施的一般男女性交有關。


數種病毒和NGU有關,包括造成唇疱疹的疱疹病毒(HSV-1);然而,唇疱疹並不需要NGU來傳播;HSV-1和口交及男同性戀性行為有高度相關。


和其他的疱疹病毒(單純疱疹病毒第二型,HSV-2)相較,HSV-1病毒和NGU有較高度的相關性。


【潛藏病因?】
研究團隊無法一直確認出單一造成NGU的病毒,有可能是很多種不同的病毒造成NGU,而尚未有定論。


Bradshaw醫師研究團隊認為,治療決定應是以和尿道炎相關的病徵和症狀為基礎,而不只是顯微鏡下的檢驗。


評論執筆者H. Hunter Handsfield醫師表示,這項研究「是瞭解這個常見且經常是令人感到沮喪症狀的良性過渡階段,」但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更深入瞭解NGU。


Handsfield醫師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愛滋病暨性病研究中心服務,並於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任教。


這些研究發現提高了口交是造成性病的細菌和病毒來源的重要性。研究團隊所作的結論是,我們應更深入對其他造成NGU感染的原因進行研究。
  
  
  
  Oral Sex May Spread Common STD 
 
 
Oral sex raises the risk of a common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called nongonococcal urethritis (NGU) in men, Australian researchers report.
NGU is a type of urethritis, an infection of the urethra, the tube that carries urine from the bladder to outside the body.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is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fection, yet it is underreported because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people are not aware of their infection and do not seek testing, according to the CDC.
Other less common bacteria and viruses can also cause NGU.
Symptoms include:
· Pain or burning during urination
· A discharge from the urethra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men do not experience symptoms; this can contribute the continued spread of the STD.
NGU is common among men and women. The Australian study only included men.
Oral sex was linked to less common infectious causes of NGU in heterosexual men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The researchers include Catriona Bradshaw, MD, and colleagues.
Bradshaw works in Australia's Melbourne Sexual Health Centre and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The study appears in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TD Study
Bradshaw's study included 636 men -- 329 with and 307 without symptoms of NGU -- who were seen at the Melbourne Sexual Health Centre.
The men were about 32 years old, on average. They completed surveys about their sexual practices, gave urine samples, and got genital examinations. Those with NGU symptoms also got a urethral smear, a medical test done to detect pathogens that may cause the infection.
NGU was associated with receiving oral sex. It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unprotected anal sex and unprotected vaginal sex.
Several viru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NGU, including the herpes virus that causes cold sores (HSV-1). However, herpes sores weren't needed for NGU to spread. HSV-1 was strongly linked to giving oral sex and men who report having sex with men.
The HSV-1 virus was more strongly linked to NGU than another herpes virus, herpes simplex virus 2 (HSV-2).
Hidden Causes?
The researchers couldn't always identify a virus that caused NGU. There may be viruses that cause NGU that haven't been discovered yet, they write.
Treatment decisions should be based on signs 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urethritis, not just tests done with a microscope, note Bradshaw and colleagues.
The study is "a good interim step in understanding this common and often frustrating syndrome," but more work needs to be done to understand NGU, writes editorialist H. Hunter Handsfield, MD.
Handsfield works in Seattle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 Center for AIDS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findings raise the importance of oral sex as a source of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the cause of this STD and indicate that we should broaden our search for other infectious causes of NGU,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


SOURCES: Bradshaw, C.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ebruary 2006; vol 193: pp 336-345.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from Healthwise: "Urethritis." Handsfield, H. The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ebruary 2006; vol 193: pp 333-335. News releas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
Reviewed By Brunilda Nazario
  
  
  
  好健康小單字─ 性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
 
 
性病是性傳染疾病的簡稱,可分為狹義的性病與廣義的性病兩種;狹義的性病,是指必須經由性行為而傳染的病,意即除了性交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傳染途徑,如海毒、淋病及披衣菌等均屬此類;廣義的性病,則是指可以經由性行為而傳染的病,也就是除了性交以外,仍存在其他的傳染途徑,如愛滋病、B型肝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屬於此類。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咖啡因對女性有催情作用?


好健康熱頭條 ─  Caffeine: Sex Potion for Females? 
好健康小單字─ 性功能障礙(sexual dysfunction) 
  好健康熱頭條 ─ 
 
 
最新研究顯示,咖啡因對女性有催情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相較於未施打咖啡因的雌鼠,在交配前被施打一劑咖啡因的雌鼠,會在性交後又迫不及待地想回到雄鼠身邊。


施打咖啡因的雌鼠不像是只想要找個伴。研究員Fay Guarraci博士向WebMD表示,看來,她們是要再次性交。


咖啡因是否也會增進女性的性生活?德州喬治城西南大學心理學助教Guarraci博士表示,可能會,但還言之過早。


這項研究標題為「咖啡、茶和我」,預計發表於《藥理學、生物化學和行為》期刊中。


【攝取咖啡因變得性飢渴?】
Guarraci博士並不建議女性把咖啡因當作春藥,至少還不到時候。


Guarraci指出,在性愛前直接施打咖啡因,或是喝咖啡來提高性能力或性慾的假設不全然正確,我們僅施打一劑的咖啡因在實驗鼠身上,且牠們從未接觸過咖啡因。


她觀察到,大部份的時候是女性每天喝咖啡的量,或是喝可樂飲料所攝取的咖啡因。


有趣的是,假設一般的咖啡因用量對雌鼠有相同的效果,假設推論正確,她表示,在發表它對女性有益考量的說法上更具信心。


然而,她也補充,目前研究的結果「可能值得那些沒攝取那麼多咖啡因的女性考慮採用(通常飲食中攝取低量的咖啡因)。


【雌鼠回頭需索更多的性】
接受咖啡因施打的雌鼠不那麼的害羞了。


Guarraci博士解釋,我們測量它們性慾的標準,是牠們剛性交過後立即回頭找雄鼠的狀況。


對雌鼠而言是正常的行為;在這項研究中,速度和動機是影響因素。


Guarraci博士表示,接受咖啡因施打的雌鼠「會迅速地去找雌鼠,牠們會待在雄鼠身邊,直至牠們受到性剌激才離開。


Guarraci博士表示,似乎不只是雌鼠想要在雄鼠身邊,而是特別和性交有關,牠們會接收到剌激。


但研究顯示,咖啡因並未對雌鼠在性交後離開伴侶的速度有多快造成影響。


【大杯拿鐵的咖啡因量】
研究員對實驗鼠進行數種咖啡因劑量的測試,劑量是以老鼠的重量為基準;有趣的是,相對於施打高劑量咖啡因的雌鼠,施打中劑量咖啡因的雌鼠,反而較快回到雄鼠的身邊。


以等比例咖啡因的量運用在人類身上,最低的劑量大約和「星巴克大杯拿鐵(高咖啡因量飲品)」中的咖啡因量相等,但效果並無驚人之處。


她表示,最高的咖啡因劑量是一次喝數杯大拿鐵;實驗鼠被咖啡因搞得春心蕩漾嗎?答案是沒有。
Guarraci博士在接受咖啡因施打雌鼠的研究中發現,牠們不只是漫無目的繞著籠子打轉,而是特別想要找雄鼠性伴侶,且不會想和其牠雌鼠有任何的互動。


接受咖啡因施打的雌鼠似乎是被咖啡因驅動著去尋找性,而不想浪費精力在其他事物上。


【你的性行為像實驗鼠嗎?】
人鼠之間確有極大差異,但鼠的精心求愛行為則和某些人相似。


Guarraci博士指出,雌鼠似乎主導著豔遇的發生,因此當雄鼠和雌鼠準備好要性交,雌鼠則為雄鼠把其他的干擾因素排除;由雌鼠來決定雄鼠何時可以接近牠,這種狀況在實驗室內外皆相同。


她進一步指出,當雌鼠有興致時,她會去找雄鼠,但當雌鼠對雄鼠提不起興致或想要休息,雌鼠則會跑開;對我來說,那有點像是在玩欲擒故縱的遊戲。


最後,Guarraci研究團隊想要識別出哺乳類動物中性慾的化學反應及大腦結構,包括人及鼠。


Guarraci博士表示,有許多女性罹患性功能障礙,若是她們瞭解那是怎麼發生的,或是醫師知道該怎麼幫助她們,將會是女性福音。
  
  
  
  Caffeine: Sex Potion for Females? 
 
 
Caffeine may put females in the mood for sex, a new study shows.
In the study, female rats that got their first shot of caffeine before mating were quicker than uncaffeinated females to scurry back to a male rat after sex.
The caffeinated females weren't just looking for company. "It looks as if they wanted to have sex again," researcher Fay Guarraci, PhD, tells WebMD.
Might caffeine also rev up women's sex lives? Maybe, but it's too early to say, says Guarraci, an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in Georgetown, Texas.
The study, titled "Coffee, Tea, and Me," is due to appear in an upcoming issue of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Consume Caffeine, Crave Sex?
Guarraci isn't advising women to use caffeine as an aphrodisiac -- at least, not yet.
"My caution in terms of directly applying the caffeine or the coffee before sex to enhance your sexual drive or motivation would be that in this experiment, we gave only one dose of caffeine to animals who had never had caffeine before," Guarraci says.
"Most of the time, women drink coffee on a daily basis or ingest caffeine in cola beverages," she observes.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see if regular caffeine use had the same effect on female rats, Guarraci says. If she knew that to be true, she would "be more confident in saying that it would be something useful for women to consider," she says.
Still, she notes the current study's results "might be something to think about for women who don't ingest a lot of caffeine, who usually have a low level of caffeine in their diet."
Female Rats Returned for More Sex
The caffeinated female rats weren't exactly shy.
"The way we measure their interest is they go back and revisit the male after they've just had some sexual interaction with them," Guarraci explains.
That's a normal behavior for female rats. In this study, speed and motivation mattered.
The caffeinated females "would go and visit faster, and they would stay with the males until they received sexual stimulation before they left," Guarraci says.
"It wasn't just that they wanted to be around them. It seemed to b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the sexual interaction, the stimulation they would receive," Guarraci says.
Caffeine didn't affect how quickly the female rats left their partners after sex, the study shows.
A Large Latte's Dose of Caffeine
The researchers tested several caffeine doses on the rats. The doses were based on the rats' weight. Interestingly, the female rats that received the middle dose of caffeine had quicker return visits to the males than the highest dose tested.
Using the same formula for humans, the lowest dose would roughly equal the caffeine in "a grande latte at Starbucks ... a pretty high-caffeinated beverage, but not something outrageous," Guarraci says.
The higher doses were like having several large lattes at once, she says. Were the rats totally wired by the caffeine? "No," Guarraci says.
Her study shows that the caffeinated females didn't just skitter around their cages aimlessly. Instead, they specifically sought a male sex partner and weren't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socializing with another female rat.
The caffeinated females seemed motivated to seek sex, not to burn extra energy from the caffeine, the researchers write.
Do You Mate Like a Rat?
Rats and human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But rats' elaborate courtship behavior may sound familiar to some people.
"The female seems to control the mating encounter," Guarraci says of rats.
"So when a male and a female rat are ready to mate, the female does all the gatekeeping for the male. She decides when it's time for him to mate, in the wild as well as in the lab," Guarraci says.
"The female, when she's interested, she'll go visit a male. But then when she's not interested in him anymore or wants to take a break, she runs away. To me, it seems a little bit like the playing hard-to-get with the male rats," she continues.
Ultimately, Guarraci and colleagues want to identify the chemistry and brain structures involved in sexual motivation for mammals, which include people, as well as rats.
"There are a lot of women out there with sexual dysfunction, and if they understood how that happens or how we can augment that, that would be a helpful thing," Guarraci says.
SOURCES: Guarraci, F.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 Fay Guarraci, Ph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Georgetown, Texas. News releas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性功能障礙(sexual dysfunction)
 
 
「性功能障礙」是指一個人有慾求,卻無法完全地享受性活動;其成因很多,包括對性行為的害怕、緊張及焦慮;與伴侶溝通發生問題,對伴侶懷有敵意或憤怒;過份強調控制而缺乏身體及情緒上的親密,對性及性活動持負面情緒;成長時受到社會及家庭對性所持的價值觀影響;此外,創傷經驗、貧乏及不正確的性知識,也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的發生。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飲酒對女性較沒有吸引力?


好健康熱頭條 ─ 飲酒對女性較沒有吸引力? Alcohol: Less Sedating to Women? 
好健康小單字─酒精耐受性(alcohol tolerance) 
  好健康熱頭條 ─ 飲酒對女性較沒有吸引力?
 
 
相較於男性,女性易受許多飲酒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她們至少有一個部份較不會受影響。


杜克大學的研究員所做的動物實驗顯示,雌鼠對酒的鎮靜作用(sedating effect),沒有雄鼠那麼敏感;研究團隊指出,這項研究或許能解釋,相較於男性,為何較少女性成為酗酒者。


杜克大學精神病學教授Scott Swartzwelder博士向WebMD表示,女性會有酒精濫用問題的比例是男性的一半,這可能有許多的原因,包括在社交場合中,世俗對男性飲酒的接受度較女性為高;而也可能是女性大腦對酒的主要吸引效用之一較不敏感。


【性別和酒之間的關係】
顯然地,在談到飲酒時,男女的確是生而不平等的。


在喝了等量的酒之後,女性血中的酒精濃度較男性為高,而且她們會變得較脆弱;但事實上,女性的體重一般來說較男性為輕,這是重要的原因,卻不是唯一的因素。


研究中,專家推測性別相關的差異是在大腦的化學變化和荷爾蒙,這些可能會在酒的影響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為和大腦間的關係】
杜克研究團隊同時進行成年期和青少年期的雄鼠和雌鼠,在行為和大腦化學反應方面的研究,以期更瞭解這些差異;他們的研究發現發表於元月號的《酒精中毒:臨床和實驗研究》期刊中。


Swartzwelder博士研究團隊提出報告指出,相較於成年期的老鼠,青少年期的老鼠對酒精的鎮靜作用較無抵抗力;至於青少年期的雄鼠和雌鼠間則無明顯的差異。


他們發現,對於鎮靜作用,雌鼠較雄鼠不易受影響。


在藉由科學之名使動物喝醉之後,Swartzwelder博士和研究員Young May Cha將它們放在他們那邊,並測量它們再站立起來的能力,一項在動物實驗中能被接受的意識測量方法,叫做「本能反應」(righting reflex)。


在另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看著酒精影響大腦中對酒反應的那一區;他們發現,相較於雄鼠,雌鼠的大腦細胞能讓這個區域的活動降低。


Swartzwelder博士表示,這個結果和我們的行為研究發現一致,它以細胞的層級顯示在酒的基本能力所造成的鎮靜作用上,雌鼠較不敏感。


【飲酒和荷爾蒙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雌鼠在發情期時的不同時間點,對酒的鎮靜作用之敏感性有些許的不同,而這正呼應了人類女性的月經週期。


許多女性相信,在她們月經週期中不同時間的荷爾蒙改變,會造成她們對酒的反應有所影響;但Swartzwelder表示,杜克的研究發現似乎不為此論點背書。


他指出,月經期間有微小的影響,但它不會造成實質上的變化;不受月經期影響,女性對酒的鎮靜作用較不敏感。


他表示,研究的確支持,就像是青少年,女性需要特別注意評估其在酒醉後失能的程度。


Swartzwelder博士表示,相較於成人,青少年則更是脆弱,因為他們較不會因酒而有鎮靜反應,而是傾向於對其他和酒有關之所造成認知上的失能狀況較敏感;青少年也較會在平常不喝酒,卻在特定節日狂飲。


他表示,青少年較有可能一次連乾十杯,而一週喝個兩次,而成人則是每晚喝個一、兩杯;如果青少年在喝酒後不覺得想睡,他們則會試著去開車或是做其他不該在酒醉後做的事。


他們當時的狀況就是半醉半醒的孩子,缺乏判斷力,而這正是我們不樂於見到的。
  
  
  
  Alcohol: Less Sedating to Women? 
 
 
Women are more vulnerable to many of alcohol's adverse effects than men, but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 at least one respect they are less so.
Animal studie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at Duke University show that female rats are less sensitive than males to alcohol's sedating effect. The findings may help explain why fewer women than men become alcoholics, says the study's researcher.
"Women are only half as likely as men to develop alcohol abuse problems," Duke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Scott Swartzwelder, PhD, tells WebMD. "There are probably many reasons for this,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drinking is more socially acceptable for men than for women. But it may also be that the female brain is less sensitive to one of the main attractive effects of this drug."
Gender and Alcohol
It is clear that when it comes to drinking alcohol, men and women are not created equal.
Women achiev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alcohol in the blood and become more impaired than men after drinking equivalent amounts of alcohol. The fact that women tend to weigh less than men is a big reason for this, but not the only one.
In the report, experts speculated that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in brain chemistry and hormone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ffects of alcohol.
Behavior and the Brain
The Duke research team conducted both behavioral and brain chemistry studies on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 and adult rats in an effor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Their findings are published in the January issue of the journal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Swartzwelder and colleagues reported that adolescent rats were less vulnerable to the sedative effects of alcohol than adult ra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dolescent male and female rats.
They found that the female rats were less sensitive than the males to the sedative effects of the alcohol.
After getting the animals drunk in the name of science, Swartzwelder and researcher Young May Cha placed them on their side and measured their ability to stand up again -- an accepted measure of consciousness in animal studies known as the "righting reflex."
In a separate study, the researchers looked at alcohol's impact on the part of the brain that is activated in response to alcohol. They found that brain cells from female rats promoted less activity in this region than cells from male rats.
"This paralleled our behavioral findings," Swartzwelder says. "It shows at a cellular level that when it comes to alcohol's basic ability to promote sedation, females are less sensitive."
Drinking and Hormones
The researchers also found that the female rats showed slight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to the sedating effects of alcohol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heir reproductive estrous cycle, which corresponds to a human female's menstrual cycle.
Many women believe that hormonal changes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ir menstrual cycle affect their response to alcohol, but Swartzwelder says the Duke findings do not appear to back this up.
"Cycle stage had a slight impact, but it didn't make a substantial difference," he says. "Independent of cycle stage, females were less sensitive to the sedating effect of alcohol."
He says the findings do suggest that, like adolescents, females need to be especially cautious about assessing their level of impairment while drinking.
Swartzwelder says that adolescents, especially, may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because they are less sedated by alcohol but tend to be more susceptible to other alcohol-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s than adults. They also tend to binge drink more.
"Adolescents are more likely to drink 10 beers in a row twice a week, while adul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drink or two every night," he says. "If adolescents feel less sleepy after drinking, they may be more inclined to drive or do other things they shouldn't be doing. What you have is an awake, drunk kid with poor judgment, and that is exactly what you don't want."
SOURCES: Cha, Y.M. Alcoh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January 2006; vol 30: pp 1-6. H. Scott Swartzwelder, PhD,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Durham, N.C.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fact sheet on Women and Alcohol, December 1999. Young May Cha, research analyst, 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酒精耐受性(alcohol tolerance)
 
 
酒精耐受性是評估酒精依賴的一項指標,也是長期持續酗酒的特徵之一,需要更多的酒精才能達到先前相同的效果,不過,到了後期患者的耐受力反而降低,導致比先前少量的酒精也可能出現中毒現象。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熱敷包能緩解背痛


好健康熱頭條 ─熱敷包能緩解背痛 Heat Wrap May Help Back Pain 
好健康小單字─ 下背痛(low back pain) 
  好健康熱頭條 ─熱敷包能緩解背痛
 
 
在職場上的美國人大約有一半的比例,有著不同長短病史的下背痛,造成美國經濟每年損失了2佰至5佰億美元的生產力。


不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指出,一種在藥房即可購得的東西能有效控制背痛,讓深受下背痛所苦的人更快回到工作崗位。


在他們的研究中,醫院員工尋找用來治療工作所引起的下背痛,持續使用溫熱的熱敷包,再加上正規的治療方法,對下背痛的緩解有相當大的改善。


這項研究是由寶僑(Procter & Gamble)所贊助,也是熱敷包ThermaCare HeatWrap的製造商。


研究員Edward J. Bernacki醫師向WebMD表示,使用熱敷包的患者行動性變得較好,也較不疼痛了;Bernacki醫師於巴爾的摩約翰霍浦金斯大學醫學院指導職業醫學。


【度量疼痛程度】
這項小型的研究包括43名於職業傷害門診接受治療的患者,他們的主訴為急性下背痛,有著慢性背痛或背部患疾的人,和身體上其他的慢性疼痛或背部手術,則不在該研究的探討範圍內。


18名患者接受背部手術和疼痛管理的衛教,其餘25名患者接受相同的療程,另外再加上熱敷包,熱敷包穿在下背的部位每天持續8個小時,連續穿3天。


兩組受測人員皆於需要時服止痛藥。


在3天的治療期間,兩組都每天接受4次的疼痛程度及疼痛緩解的評估;在一、二週後,追蹤門診時也進行疼痛評估。


研究人員指出,以熱敷包治療的患者「疼痛程度有明顯地降低,疼痛緩解明顯改善,並於治療期間或治療後改善失能狀況。


這項研究於2005年12月號的《職業暨環境醫學期刊》發表。


【熱敷包並無治癒功能】
疼痛治療專家John Loeser醫師向WebMD表示,雖然大多成人或多或少有過下背痛,而下背痛的病例中有90%,疼痛會自行於2個月內緩解,而不需要接受治療。


Loeser表示,Voltaire的說法最接近事實,他指出,「是人體的自癒力讓疾病復原,醫師只是扮演輔助角色」,這句話完全適用於下背痛病例。


有效的治療能減輕疼痛,但卻不一定會縮短復原的時間,有許多患者從熱敷包的協助中,得到很好的疼痛緩解效果。


熱敷包無法治癒受傷的組織,但他們確實會讓許多人感到好受;他表示,這得以讓他們恢復其正常生活活動;如果在自癒力解決問題時,治療能同時控制疼痛,那則是值得的。


【其他緩解疼痛的方法】
國際知名的疼痛管理專家,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暨麻醉學科教授Loeser,他對治療急性下背痛的建議,包括:
* 依照醫師指示服用非麻醉藥性及抗發炎止痛藥。
*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回復運動的正常值,減少臥床時間;他表示,人體內的器官沒有一個是會因臥床而變得健康的,從大腦到背部,我們所得到的醫學證據顯示,運動的療癒效果比臥床好。
* 聰明地運動;別盡是做些吃力的粗重工作,或甚至猛力揮出高爾夫球杆,得做些重覆性運動,但其中不能有突然扭轉或抬重物;健行、慢跑、游泳,甚至是踩腳踏車,對背痛而言都是不錯的選擇。
* 用熱敷或冰敷;有些人認為冰敷能對背部的抽痛有控制效果,但對另外一些人,熱敷則對他們較有效;Loeser表示,不管如何,挑適合自己的就好。


同樣地,其他許多的治療,從按摩到針炙都能控制背痛,不過,他表示,還沒有單一的治療方法顯示出能快速治療受傷的背。


Loeser表示,沒有人能證明一種特定的治療方法,能讓下背痛回復的更快,因為大多數的人無論如何都能在60天內回復;人是無法違反身體自然律動的。
  
  
  
  Heat Wrap May Help Back Pain 
 
 
About half of all working-age Americans experience low back pain in any given year, costing the U.S. economy between $20 and $50 billion annually in lost productivity.
But an over-the-counter approach to controlling back pain just may help get some of these people back to work quicker, researchers from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re reporting.
In their study, hospital employees seeking treatment for work-related low back pain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ess pain when continuous low-level heat wraps were used along with standard treatment.
The study was paid for by Procter & Gamble, manufacturer of the ThermaCare HeatWrap.
"The people who used the heat wraps had more mobility with less pain," researcher Edward J. Bernacki, MD, tells WebMD. Bernacki directs the division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at Baltimore's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
Measuring Pain Intensity
The small study included 43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occupational injury clinic for acute low back pain. People with a history of chronic back pain or back problems, other chronic body pains, or back surgery were not included in this study.
Eighteen of the patients received education regarding back therapy and pain management alone. The other 25 received the same intervention along with the heat wraps, worn on the lower back for eight hours during the day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People in both groups took pain relief medications as needed.
Both groups were assessed for pain intensity and pain relief four times each day during the three treatment days. Pain was also measured during follow-up visits about one and two weeks later.
The researchers reported that the heat-wrap-treated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ain intensity, increased pain relief, and improved disability scores 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tudy appeared in the December 2005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Heat Wraps Don't Heal Damage
Although most adults experience low back pain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in about 90% of cases the pain resolves on its own within two months, regardless of treatment, pain treatment expert John Loeser, MD, tells WebMD.
"Voltaire said it best," Loeser says. "He said, 'Nature cures, but doctors get the credit.' That is really the way it is with back pain."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inimizes pain but doesn't necessari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injury, he says, adding that many patients get a good deal of pain relief with heat wraps.
"Heat wraps don't heal damaged tissue, but they do make many people feel better," he says. "And that allows them to resume their normal activities. If a treatment controls pain while nature solves the problem, it is worthwhile."
Other Approaches for Pain Relief
Internationally known for his work in pain management, Loeser is a professor of neurosurgery and anesthesiology at Seattle'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 His other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ing acute low back pain include.
· Use non-narcotic, anti-inflammatory pain drugs as recommended by your doctor.
· Get back to a normal range of activities as quickly as you can, and minimize bed rest. "There is no organ in the human body that becomes healthier with bed rest," he says. "From your brain to your back, the best evidence we have is that activity is more therapeutic than bed rest."
· Exercise wisely. "Don't go out and move pianos, or even swing a golf club aggressively," he says. "You want to do repetitive exercise that doesn't involve a lot of sudden twisting or lifting." He says walking, jogging, swimming, and even cycling are good choices for someone with a sore back.
· Fire or ice. Some people swear by ice to control the pain of back strain, while heat works better for others. "Whatever works for you," Loeser says.
Likewise, many other treatments, from massage to acupuncture, may help control back pain. But no single treatment has been shown to heal an injured back quicker, he says.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prove that a specific treatment makes you better quicker, because most people get better anyway within 60 days," Loeser says. "You can't beat nature."


SOURCES: Tao, X. G. Th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December 2005; vol 47: pp 1298-1306. Edward J. Bernacki, MD, MPH, director, division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 Baltimore. John Loeser, MD, professor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and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下背痛(low back pain)
 
 
下背痛俗稱「腰痛」或「腰骨痛」,為臨床常見的症狀之一,好發於第四及第五腰椎,或第五腰椎及第一薦椎間,通常指的是背部肋骨以下至臀部橫紋之間的疼痛,有時候會延伸至下肢或其他的部位,形成原因可能為外傷、退化、發炎等引起,常見的症狀包括:腰痛、背痛反覆發生、腰部無力無法挺久,搬重物便覺得閃到腰等。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低卡飲食可減緩心臟老化?!


好健康熱頭條 ─低卡飲食可能減緩心臟老化 Low-Cal Diet May Slow Heart's Aging 
好健康小單字─心悸(palpitations) 
  好健康熱頭條 ─低卡飲食可能減緩心臟老化
 
 
新的研究顯示,限制卡路里可能有助於你的心臟長保年輕。


科學家最近比較了兩群人的心臟和卡路里,其中一組人吃典型的西方飲食,每天總計大約2,445卡路里。


另一組人自願吃低卡路里飲食,並且已經如此長達3-15年之久,他們每天約消費1,671卡路里。


隨著人們變老,心臟的肌肉會比較僵硬,那會影響心室裝滿血液的能力,又稱為心臟舒張的功能。


吃低卡路里飲食的那一組顯示了一些心臟好處:像是降低血壓、較少發炎和比較好的心臟舒張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限制卡路里可能會減緩心臟的老化;研究人員包含了Timothy Meyer博士和Luigi Fontana醫學博士,他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老人病學和人類營養部的博士。


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中。


【減少卡路里、活得更久?】
Fontana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份報告顯示,在最佳的營養下限制卡路里可能可減緩人類的老化。


他表示,吃較少量但是高品質的飲食,將改善你的健康,延緩老化並增加你活得較長、較健康,且較快樂生活的機會。


限制卡路里已經與包括像是老鼠這種動物的長壽有關;人類比較難研究,因為許多人並無法長期抑制卡路里。


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同意,限制卡路里會增進人類的壽命;在2005年八月,一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表示,所獲得的好處,以人類的壽命而言,並不值得。


Fontana和同事並不建議限制卡路里;Fontana表示,如果你藉由增加營養密集的食物,並且減少,事實上,最好是緩慢地除去,所有「空的」卡路里食物,來改變你的飲食品質,如此一來,你會讓生活更健康且有更長壽的機會。


【心臟檢查】
Meyer 和 Fontana並未要求任何人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相反的,他們研究了25個選擇練習減少卡路里的人,以及25個吃典型西方食物的人。


所有的參加者都是無慢性疾病且不抽菸的人,他們的體重在至少六個月內並沒有改變;沒有人每週從事激烈運動超過兩次。


參加者寫下他們吃些什麼以及喝些什麼,同時也提供了血液樣本,檢查血壓,而且照他們的心臟超音波心電圖;超音波心電圖提供有關心室大小、心瓣和心臟填充與抽取的能力。


那些練習減少卡路里的人,消費較少的鹽和脂肪,並且比那些吃典型西方食物的人更瘦;以下是這兩組的平均BMI指數:
•限制卡路里的那一組:19.7(正常指數的底線)
•比較組:27(體重超重但不是肥胖)


【關鍵的調查結果】
限制卡路里那一組的人,血液中與發炎有關的化學物質濃度較低;研究人員表示,結果血壓與心臟彈性可能會有好處。


一項期刊的評論表示,那項研究發現可能是這項研究最重要的部份。


評論人員Gary Gerstenblith醫學博士、FACC表示,研究人員應該因他們的研究被祝賀;他附帶說明,許多人一般不大可能限制卡路里很長的一段時間。


Gerstenblith目前任職於巴爾的摩約翰霍浦金斯醫院,他並未參與Fontana的研究。


如同其他肌肉一樣,心臟肌肉在有彈性的時候,心臟運作得較有效率;那種彈性會隨著年齡而消退,使得血液要透過心臟來抽取變得較為困難。


【有彈性、年輕的心臟】
想像自己在心臟的左心房,你已經獲得了富有氧氣的血液從肺部倒入心臟,整個身體都需要這種血液;我們必須有這種血液,腦部、肌肉、胃、皮膚和身體的其他部分都這麼哭喊著。


然而,並非如此快速;首先,你必須透過活瓣推動血液深入心臟較低的左邊心室,左心室;然後,血液必須被左心室抽取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現在,想像心臟病不像過去一般,如果心室的牆壁是比較僵硬,那麼它運作會變得比較困難。


保持那種彈性可能可預防對抗心臟老化,簡單來說,不論實際的年齡多少,較不僵硬的心臟功能也較年輕。


【營養也很重要】
研究人員特別提到,練習限制卡路里的參加者並沒有拋棄維持良好營養,他們獲得至少100%建議的維他命和礦物。


根據Fontana表示,限制卡路里那一組的人本質上遵守傳統的地中海飲食,飲食中包含全穀類、豆子、魚、水果、橄欖油和許多類型的蔬菜。


Fontana在一篇新聞稿中表示,只有當與最佳營養一起搭配時,限制卡路里才會與長壽有關。


他繼續表示,限制卡路里與營養失調搭配一起時會加速老化而且引起嚴重的疾病,因此,吃半個漢堡、半包薯條以及半罐飲料並非健康的卡路里限制,而且是有害的。
  
  
  
  Low-Cal Diet May Slow Heart's Aging 
 
 
Curbing calories might help your heart stay young longer, new research shows.
Scientists recently compared the hearts and calories of two groups of people. People in one group ate typical Western diets, totaling about 2,445 daily calories.
The other group included people who willingly ate low-calorie diets and had done so for three to 15 years. They consumed about 1,671 calories per day.
As people age, the heart muscle can get stiffer, which can affect the heart chambers' ability to fill with blood, called diastolic function.
The low-calorie group showed several heart advantages: lower blood pressure, less inflammation, and better diastolic function.
Calorie restriction may slow the heart's aging, write the researchers. They included Timothy Meyer, PhD, and Luigi Fontana, MD, PhD,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 geriatrics and human nutrition division.
The study appears in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ut Calories, Live Longer?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ever to show that calorie restriction with optimal nutrition may delay primary aging in humans," Fontana says in a news release.
"Eating less, if it is a high-quality diet, will improve your health, delay aging, and increase your chance of living a long, healthy, and happy life," he says.
Calorie restriction has been tied to longevity in animals including mice. People have been harder to study, since many people won't curb calories for a long time.
Not all scientists agree that calorie restriction boosts longevity in humans. In August 2005, a team of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the payoff, in terms of human longevity, wasn't worth it.
Fontana and colleagues aren't recommending calorie restriction.
"If you change the quality of your diet by increasing the servings of nutrient-dense food and reducing -- actually, it would be better to slowly eliminate -- all of the servings of 'empty' calorie foods, you improve your chances of living a healthier and longer life," Fontana says.
Heart Check
Meyer and Fontana didn't ask anyone to change their eating habits. Instead, they studied 25 people who had chosen to practice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25 people who ate typical Western fare.
All participants were nonsmokers with no chronic medical diseases. Their weight hadn't changed in at least six months. None exercised vigorously more than twice weekly.
Participants wrote down what they ate and drank. They also gave blood samples, got their blood pressure checked, and got echocardiograms of their hearts. The echocardiogram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heart chamber size, heart valves, and the heart's filling and pumping ability.
Those practicing calorie restriction consumed less salt and fat and were leaner than those who ate typical Western foods. Here are the two groups' average BMIs (body mass index):
· Calorie-restriction group: 19.7 (lower end of normal)
· Comparison group: 27 (overweight but not obese)
Key Findings
The calorie-restriction group had lower blood levels of chemicals tied to inflammati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flexibility might benefit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ers write.
That finding might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states a journal editorial.
The researchers should be "congratulated" for their study, writes editorialist Gary Gerstenblith, MD, FACC. He adds that it's not likely that many people would restrict calories for a long time.
Gerstenblith works in Baltimore at Johns Hopkins Hospital. He wasn't involved in Fontana's study.
Like other muscles, the heart works better when it's flexible. That flexibility fades with age, making it harder to pump blood through the heart.
Flexible Heart, Youthful Heart
Picture yourself in the heart's upper left chamber, the left atrium. You've got oxygen-rich blood pouring in from the lungs, and the entire body demanding that blood. "We've gotta have it," cry the brain, muscles, stomach, skin, and the rest of the body.
Not so fast. First, you've got to push that blood through a valve down into the heart's lower left chamber, the left ventricle. Then the blood has to be pumped by the left ventricle to reach the rest of the body.
Now, imagine that the heart isn't what it used to be. If the heart chamber's walls are stiffer, then doing its job will be a lot harder.
Preserving that elasticity would have been a hedge against aging for the heart. In short, less stiff hearts act younger, no matter how old the calendar says they are.
Nutrition Counts, Too
Participants practicing calorie restriction didn't ditch good nutrition. They got at least 100% of recommended vitamins and minerals, the researchers note.
The calorie-restriction group essentially followed a traditional Mediterranean diet, with whole grains, beans, fish, fruit, olive oil, and many kinds of veggies, according to Fontana.
"Calorie restri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only when it is coupled with optimal nutrition," Fontana says in the news release.
He continues, "Calorie restriction coupled with malnutrition accelerates aging and causes severe diseases. Therefore, eating half a hamburger, half a bag of French fries, and half a can of soft drink is not healthy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is harmful."


SOURCES: Meyer, 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n. 17, 2006; vol 47: pp 398-402. News releas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WebMD Medical News: "Extremely Low-Calorie Diet Won't Extend Life."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from Healthwise: "How the Heart Works." News releas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Gerstenblit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n. 17, 2006; vol 47: pp 403-404. Associated Press.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心悸(palpitations)
 
 
心悸是指心搏的不適感,或是胸口砰砰地跳,簡單來說,就是感覺到自己心跳的一種不舒服,此症狀不一定與心臟病有關,卻是心律異常者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胸悶、呼吸急促、出冷汗,甚至胸痛,但有時可發生在沒有心臟病人身上;心悸的主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所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外原因引致心臟收縮力增強,以及心臟神經官能症所引起。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健康電子報--血糖檢查


血糖檢查即是檢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來判斷足否罹患糖尿病,以及監測糖尿病人的病情。


血糖檢查的方法


血糖檢查較簡便的方法,是在空腹或飯後時,從血液中測量出血糖濃度。通常沒有糖尿病史的人以須測量空腹血糖;確定或懷疑有糖尿病時,則須加做飯後血糖檢查。方可採用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查,檢查方法是先測出空腹時的血糖值,再喝入葡萄糖溶液,每隔半小時測定一次血糖值,總計測定5次(含空腹)。


血糖的正常值


正常人空腹時的血糖值為70-110mg/dl,飯後兩小時則以不超過120mg/dl為標準。


血糖的異常值


若檢查血糖空腹時的濃度在140mg/dl以下的異常情況時,即為高血糖症。若空腹或非空腹時,血糖值低於60mg/dl以下的異常情形時,即為低血糖症。


血糖異常的疾病診斷


下列是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異常情況時,可能罹患的疾病:


高血糖時的疾病
真性糖尿病、庫興氏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肥胖症、慢性肝病、休克、胰臟炎、惡性貧血、癲癇、手腳痙攣、破傷風、大量出血、腦腫瘍、髓膜炎、褐色細胞腫、流行性耳下腺炎等。


低血糖時的疾病
高胰島素血症、胰島腺癌、Addison氏病、甲狀腺素機能不足症、自律神經障礙、肝癌、濾過性病毒肝炎、腦下垂體機能不足、副腎機能不足症、小兒突發性低血糖症。


檢查的注意事項


l  若平時服用下列藥物,可能影響檢查結果,應事先告知護理人員,如類固醇、動情激素、利尿劑、興奮劑、菸鹼酸等。


l  身體發燒、心裡壓力較大或懷孕等情形下,會使血糖值升高。


l 檢查之前,不可做運動及喝酒,並且儘量讓情緒平穩,以避免影響檢查結果。


l 若檢查出異常時,須在飲食、運動、預防併發症及使用藥物上,與醫師密切配合。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賣房子小百科部分重要連結


2007/01/18 21:50


買賣房屋相關資訊



買屋FAQ:買屋評量                 買屋FAQ:行前準備              買屋FAQ:找屋看屋


買屋FAQ:條件協商                 買屋FAQ:貸款規劃              買房子需求分析Q&A


買屋FAQ:簽約交屋                 買房子前必備的常識             買屋前確認五大鄰避事項


買屋時的條件協商                    買屋時的貸款規劃                  適合我的房子怎麼挑?


買房子看房子密笈                    買房子密笈                              決定售價


買屋時機評量                             找屋看屋                                 買屋行前準備


購屋主因分析                             房子時產權調查應注意哪些事項?


 


看中古屋時須注意的事項    房資產權知多少?                   租屋問題集錦


購屋主因分析                            遴選房屋分析                           房地產選擇類型


看屋時機                                    買屋要訣                                   安全購屋守則


自行/委託買賣房屋                   買屋簽訂契約                           買屋產權過戶


買屋應繳稅費                            買房子殺價秘訣15招                過戶時如何保障買方權益


交屋前如何測試電器管路通暢?


住商不動產購屋指南               住商不動產之買方權益             住商不動產售屋指南


住商不動產之不動產稅費      住商不動產賣方權益                  住商不動產之居家安全指南


住商不動產買賣價金屢約保險制度                        自行賣屋跟委託仲介有何差別?


仲介公司滿街林立,怎樣才不會所託非人?                查閱權狀及謄本時的注意事項


如何徵選房仲公司                  如何解讀不實的售屋廣告?      交屋後房屋漏水怎麼辦?


斡旋金?要約書?                  如何開價?                                  產權調查注意事項?


 


買賣房子成交時注意事項     完美屋價訂定之教戰手冊           如何增加房屋賣相


房屋出售前準備                     賣屋時機評量                              售屋條件之協商


賣屋應繳稅費                         賣屋產權過戶                              賣屋簽訂契約


自行、委託買賣房屋             賣屋要訣             


簽約交屋代書流程                               房子怎麼賣才能不吃虧又快速成交?


成交後的搬家規劃                搬家須知                                     擬定專屬搬家計畫


國宅規定事項                        何謂國宅?如何購買?             出售成交後之簽約交屋


住宅火災保險該如何決定投保金額?          何謂住宅火災保險?其承保範圍?


購屋需求原則(一)  【人】買屋需求原則(二)【事】買屋考量原則(三)【時】


買屋考量原則(四)【地】  買屋考量原則(五)【物】


 


法拍屋相關資訊


法拍屋錦囊                           銀拍屋錦囊                               法拍屋七天不繳賠錢


法拍應繳稅費                      法拍執行點交                            法拍產權過戶


法拍委任標購                      法拍下單投標                            法拍投標評估


法拍買屋要訣                      法拍買屋評量                            投資法拍屋五大心法


標得法拍屋可選較低價格報契稅                       房屋被拍賣要申報財產交易所得


稅費相關資訊


房屋相關稅費                      房地產稅法FAQ                       繳稅行事曆


各式表單範本連結              房屋稅問題解說一                  房屋稅問題解說二


貸款相關資訊


貸款評量                             貸款要訣                                   貸款流程


 


房地產相關政府機關法律、稅賦網站         桃園縣各地政事務所相關連結


桃園縣各戶政事務所相關連結


房地產專有名詞解釋(一)  房地產專有名詞解釋(二)  房地產專有名詞解釋(三)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緩和焦慮失調最好的方法


好健康熱頭條 ─緩和焦慮失調最好的方法 Best Ways to Ease Anxiety Disorders 
好健康小單字─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ation) 
  好健康熱頭條 ─緩和焦慮失調最好的方法
 
 
沉思可能可緩和飽受焦慮失調困擾者的焦慮情形,焦慮失調包括妄想強迫症(OCD);但是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沉思未必比其他放鬆技巧在治療焦慮方面效果要來得好。


研究人員檢討回顧了比較沉思和其他放鬆技巧效果的兩項研究,像是生物反饋療法,發現兩種替代治療法對於減少焦慮方面是一樣有效的。


沈思並未與任何副作用有關,但是研究中有33%-44%的參加者退出試驗,沒有繼續參與研究,這意味著有焦慮失調的人可能在持續接受沈思治療方面有困難;研究人員表示,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決定沈思在治療焦慮失調上所扮演的角色。


【沉思和放鬆的比較】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討了有關沈思與其他種放鬆技巧的效果的研究,比較沈思與其他放鬆技巧效果的研究中,只有兩種研究符合這些研究人員的檢討需求。


第一項研究比較了超覺靜坐與放鬆治療法以及EMG(肌肉神經電探圖)生物回饋療法。


超覺靜坐是將心智集中在一個物體上,直到心達到靜止;肌電圖生物回饋療法測量肌肉鬆弛,並且教導人們控制他們的肌肉鬆弛程度。


第二項研究比較了深切的沉思,這鼓勵想法的注意覺察,當維持分離的時候,到靈量瑜珈(Kundalini yoga),靈量瑜珈包括一種稱為pranayama的冥想式呼吸。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項研究顯示,冥想沈思與其他形式的放鬆治療法,在減少整體焦慮情形是可比較的,但這些研究的參加者數量較少,因此對有關於沈思治療焦慮失調的效果下任何的結論是相當困難的。


尤其,這些結果顯示:
•所有的放鬆和沉思技巧造成衡量焦慮的情形、心情以及憂傷的症狀獲得改善,但是睡眠失調並未獲得改善。
•工作、社交活動以及家庭關係也在所有的治療團體之中有所改善,但是配偶關係和性生活則沒有影響。
•靈量瑜珈在治療妄想-強迫失調情形並沒有像深切的沈思一樣有效,儘管練習這種瑜珈的參加者,在感覺到的壓力和生活目的方面的得分獲得較多的改善。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近一期的線上版柯克藍檢討期刊中。
  
  
  
  Best Ways to Ease Anxiety Disorders 
 
 
Meditation may ease anxiety among people who suffer from anxiety disorders, including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 But a new study suggests meditation isn't necessarily better than other types of relaxation techniques at treating anxiety.
Researchers reviewed two studies comparing meditation to other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biofeedback, and found both alternative therapie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in reducing anxiety.
No side effe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meditation, but 33%-44%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ies dropped out, which suggests that people with anxiety disorders may have a hard time sticking to a meditation regimen. Consequently, researchers say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meditation in treating anxiety disorders.
Meditation vs. Relaxation
In the study, researchers reviewed research on meditation and other types of relaxation techniques. Only two studies that compared meditation to other relaxation techniques met the researchers' requirements for review.
The first compared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o relaxation therapy and EMG (electromyography) biofeedback.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involves focusing the mind on an object until the mind achieves stillness. EMG biofeedback measures muscle relaxation and teaches people to control their own level of muscle relaxation.
The second study compared mindfulness meditation, which encourages awareness of one's thoughts while maintaining detachment, to Kundalini yoga. Kundalini yoga includes a meditative form of breathing known as pranayama.
Researchers say both studies showed that meditation was comparable to other forms of relaxation therapy in reducing anxiety overall. But the small number of people involved in the studies makes it difficult to draw any firm conclusions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particular, the results showed:
· All relaxation and meditation techniques resulted in improved scores on measures of anxiety, current mood, and symptoms of distress, but sleep disturbances did not improve.
· Work, social functioning, and family relations also improved among all treatment groups, but marital relations and sex life were not affected.
· Kundalini yoga wasn't as effective in treating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as mindful meditation, although participants who practiced this form of yoga had more improvement on scores of perceived stress and purpose in life.
The study appears in the current online issue of The Cochrane Review.


SOURCES: Krisanaprakornkit, T. The Cochrane Review, Jan. 25, 2006, online publication. News release, Health Behavior News Service.
WebMD Medical News
by Jennifer Warner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ation)
 
 
超覺靜坐創立於1960年代,為印度瑜珈術中的靜坐方式,是一種簡單、自然的方法,使心智的思想減少,進而使身體獲得一種獨特的深度休息狀態;特點是靜坐者先由教師傳授特別的咒語(稱為mantra),靜坐時專注重複咒語使心無旁騖,而進入沈靜的境界中。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女性腰圍透露膽結石風險!?


好健康熱頭條 ─ 女性腰圍可能透露膽結石風險 Women's Waists May Tell Gallstone Risk 
好健康小單字─膽結石(Cholelithiasis) 
  好健康熱頭條 ─ 女性腰圍可能透露膽結石風險
 
 
對於女性來說,上腹部較大可能意味著最後較可能需要做手術來移除膽結石。


這項研究發現發表於內臟期刊,來自一項歷時14年包括超過42,000位女性護士的研究;這些女性在1986年報告了她們的腰圍和臀圍、身高和體重,她們在那時年齡是39-66歲,同時每兩年完成有關於她們健康的問卷調查表。


在2000年之前,這群人中已經有將近3,200個人,由於膽結石疾病做過外科手術除去膽囊;研究顯示,在這項研究開始時,腰圍大以及腰圍與臀圍比高的女性,較可能會做這項手術。


研究人員包含了Chung-Jyi Tsai醫學博士;Tsai目前任職於肯塔基大學消化疾病和營養系及哈佛醫學院。


【關於膽結石】
膽囊是一個小的器官,會分泌膽汁進入消化道來幫助消化我們所吃的食物;膽結石是在膽囊中發展的結晶沈澱物,它們可能像沙子一樣小的穀粒般大小,或是像高爾夫球球一樣大;膽結石可能很硬或是軟的,平滑或鋸齒形的,有可能是很多種類型或只有一種。


在美國,將近10%的男性和20%的女性在他們的生命某時曾有過膽結石(膽結石在60歲之後很常見),但是他們並不是都知道;膽結石常常是無害的,但是如果它們停留在膽囊管中,膽結石就可能會變成痛苦的,且可能易受感染而引起發炎。


Tsai和同事指出,在美國,每年有超過800,000項除去膽結石的手術;研究人員表示,在西方國家中,膽結石通常是因膽固醇形成的。


【腰圍大是一項危險因子】
研究人員不僅僅探討女性的腰圍大小,他們也將女性的身高納入考慮。


根據身高調整過的腰圍在36吋以上的女性,在研究期間,比那些身高調整過腰圍在26吋以下的女性,較可能做膽結石外科手術的機會幾乎是兩倍。


為了獲得女性的腰圍與臀圍的比值,Tsai的研究小組將每位女性的腰圍除以她們的臀圍;這項研究顯示,腰圍與臀圍比在0.86以上的女性,相較於那些腰圍與臀圍比在0.70以下的女性,做膽結石外科手術的機會高40%。


研究人員表示,其他的女性或許有不需要做外科手術、未被發現又無害處的膽結石。


【腹部脂肪是一項問題】
這項研究顯示,腹部脂肪可能有某些特別重要的部分。


Tsai和同事特別提到,當人變老時,他們的腰圍容易變大,而且脂肪時常聚集在腹部;他們表示,內臟的脂肪--深入腹部中的脂肪--可能比在身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為活躍。
  
  
  
  Women's Waists May Tell Gallstone Risk 
 
 
For women, a large midriff may mean being more likely to eventually get surgery to remove gallstones.


The finding,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Gut, comes from a 14-year study of more than 42,000 female nurses. The women reported their waist and hip measurements, height, and weight in 1986. They were 39-66 years old at the time. The women also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health every two years.


By 2000, the group had had nearly 3,200 surgeries to remove the gallbladder due to gallstone disease. Women with large waists and high waist-to-hip ratios at the study's start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had the operation, the study shows.


The researchers included Chung-Jyi Tsai, MD, ScD. Tsai works in 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s division of digestive diseases and nutrition and at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bout Gallstones
The gallbladder is a small organ that secretes bile into the digestive tract to help digest food we eat. Gallstones are crystallized deposits that develop in the gallbladder. They may be as small as a grain of sand or as large as a golf ball. Gallstones may be hard or soft, smooth or jagged, numerous or one-of-a-kind.


In the U.S., nearly 10% of men and 20% of women have gallstone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gallstones are most common after 60), but not all of them know it. Gallstones are often harmless. But if they lodge in the gallbladder's ducts, gallstones can become painful and possibly infected, causing inflammation.


Every year, more than 800,000 operations are done in the U.S. to remove gallstones, according to Tsai and colleagues. In Western countries, gallstones are typically made of cholesterol, the researchers add.


Large Waists a Risk Factor
The researchers didn't just look at the women's waist size. They also took the women's height into account.
Women with height-adjusted waists of 36 inches or more were nearly twice as likely to have gallstone surgery during the study as those with height-adjusted waists of less than 26 inches.


To get the women's waist-to-hip ratio, Tsai's team divided each woman's waist measurement by her hip measurement. Women with a waist-to-hip ratio of 0.86 or higher were nearly 40% more likely to have gallstone surgery than those with a waist-to-hip ratio of less than 0.70, the study shows.


Other women likely had undetected, harmless gallstones that didn't require surgery, the researchers write.


Abdominal Fat an Issue
There may be something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bout belly fat, the study suggests.


As people age, their waists tend to get bigger, and fat often gathers, note Tsai and colleagues. Visceral fat -- fat located deep in the abdomen -- may be more active than fat in other parts of the body, they add.


SOURCES: Tsai, C. Gut, Feb. 14, 2006; online edition.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Understanding Gallstones: The Basics." News release, BMJ Specialist Journals.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膽結石(Cholelithiasis)
 
 
膽結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指的是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結石、總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等,而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是因為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鹽積成的硬塊,致使膽汁無法保持液體狀,結成顆粒狀結晶並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膽結石可能小如一粒鹽,也可能大如一個檸檬。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可可」能降血壓


好健康熱頭條 ─ 「可可」能降血壓 Cocoa May Cut Blood Pressure 
好健康小單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好健康熱頭條 ─ 「可可」能降血壓
 
 
最新研究顯示:「可可」(Cocoa,巧克力原料)能控制血壓並降低死亡風險。


Brian Buijsse理學碩士研究團隊於《內科醫學檔案期刊》中發表最新報告;他們所進行的研究為期15年,實驗對象為470名老年男性,追蹤其可可食用量,包括巧克力。


研究顯示,可可的攝取與血壓較低及死亡風險降低有關,Brian Buijsse研究團隊指出,可可中的天然化合物黃烷醇(flavanol)可能是功臣。


然而,Buijsse於回覆WebMD的電子郵件中提到,要對可可食品有益心血管健康下結論,還言之過早。


Buijsse於荷蘭營養暨健康中心服務,該中心隸屬於荷蘭國家公共衛生暨環境局。


【追蹤可可攝取量】
當1985年研究開始時,參與者的年齡為65至84歲,他們在自己的家中接受一個小時的訪談,問題是關於飲食狀況。


在五年和十年後再分別作後續追蹤訪談;若是這些男性不是自己準備三餐,所有的訪談都有為這些老年男性準備三餐的人參與其中。


研究人員發現24種食物中含有可可的食物,包括巧克力餅乾、巧克力棒、巧克力布丁、及可可飲品等;接著,他們檢驗出那些食物所含的可可成份為何。


【他們到底吃了多少的可可?】
以下是研究中的可可消耗量:
* 每日平均攝取:2.11克。
* 當研究開始時,三分之一的受測者未食用任何可可食品。
* 可可攝取最大量的是每天4克。
* 最常見的可可攝取食品來源:純巧克力和巧克力棒。


吃可可的人較傾向於飲酒、吃堅果類,及食用低脂或中脂的乳製品、甜點、餅乾以及美食。


【關鍵發現】
Buijsse向WebMD表示,關鍵的訊息是,我們的研究指出,在以每日計量的基礎上,食用少量的可可食品,相當於10克黑巧克力,有可能降低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死亡(CVD[cardiovascular] death)」。


他呼籲應進行更多的研究,包括藉由指派受測者食用可可,以直接檢測可可對健康的影響。


Buijsse表示,雖然已經有數個小型介入型研究發表,但這些研究中的巧克力量是大的,在大多數的案例中僅每天100克,且追蹤持續時間相當短(僅數週)」。


這些研究已經清楚地顯示出可可能降低血壓,並增進內皮的功能;目前要去研究的是巧克力的攝取量是否有「閾值」?因此以長於數週期間的介入型研究,食用較低量的黑巧克力或可可飲料,則是令人感興趣的;內皮功能是指血管內壁的彈性狀況。


【提取有益化合物?】
Buijsse表示,當然,我們需要測試是否可可黃烷醇具關鍵性影響;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的確顯示出它們之間的關聯,而這需要進一步確認;於近期發表一項針對可可和血壓間關系之不同研究的Norman Hollenberg醫師表示,Buijsse的研究追蹤的是可可,而不是黃烷醇,那可能是研究的罩門。


Hollenberg醫師的研究於《美國科學院會議》中發表,該會議由糖果公司Mars實業公司贊助,該公司生產富含黃烷醇的可可食品。


Hollenberg向WebMD表示,可可製作過程中常會把苦味去除,很不巧地,苦味就是黃烷酮(flavanoid),黃烷醇是黃烷酮的一種。


【研究人員的觀點】
Buijsse表示,他意識到在巧克力加工過程中(特別是鹼化【alkalization】以及可可豆烘焙階段),是黃烷醇被破壞的階段,這說法部份正確,但市面上販售的可可食品則仍保有黃烷醇。


Buijsse進一步表示,雖然市面上販售的可可食品之黃烷醇含量,相較於特定介入研究中所使用的低,但我們的結果顯示,這些食品可能仍對心血管的健康有所助益。


即使如此,別對可可和巧克力太過熱衷仍有好理由。


Buijsse表示,巧克力含有高熱量,因為其中含有糖份和脂肪,如果人們吃太多的巧克力,他(她)們則無可避免地會增胖;而體重過高,則是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


【待解疑問】
荷蘭的研究顯示防護的證據,但我們尚不清楚,多少量的巧克力,能產生出多大的防護力,以及是否大量的巧克力,會產生出更多的防護力;Hollenberg表示,我們尚未明瞭其中的機轉。


就如Buijsse所言的,Hollenberg也提到需要進行介入型研究。


Hollenberg表示,這類研究的花費輕易地就達到數千萬,甚至是數億的研究經費,而且需要數年來進行,而單一研究團隊僅能進行其中有限的數個項目,因此我們從這種觀察型研究中運用證據來為自己的目標加油打氣,而我們仍努力不懈中。
  
  
  
  Cocoa May Cut Blood Pressure 
 
 
Cocoa might help curb blood pressure and lower death risk, new research shows.


Brian Buijsse, MSc, and colleagues report the news in th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y studied 470 elderly men for 15 years, tracking the men's cocoa consumption, including chocolate.


Cocoa intake was tied to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 reduced death risk, the study shows. Natural compounds in cocoa called flavanols may be the reason, write Buijsse and colleagues.


However, it's "much too early to conclude that cocoa foods are good for cardiovascular health," Buijsse tells WebMD in an email.


Buijsse works in the Netherlands' Center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which is par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Tracking Cocoa Consumption
Participants were 65-84 years old when the study started in 1985. They were interviewed for an hour in their homes about the foods they ate.


Follow-up interviews were done five and 10 years later. All interviews were done in the presence of whoever prepared the men's foods, if the men didn't cook for themselves.


The researchers honed in on 24 foods that contain cocoa, including chocolate cookies, chocolate bars, chocolate pudding, and cocoa drinks. Then, they calculated those foods' cocoa content.


How Much Cocoa Did They Eat?
Here's a look at cocoa consumption in the study:
·Average daily intake: 2.11 grams.
·A third of the group didn't consume any cocoa when the study started.
·Top cocoa consumption was more than 4 grams per day.
·Most popular sources: Plain chocolate and chocolate bars.


Cocoa eaters were more likely to drink alcohol, eat nuts and seeds, and consume low- or medium-fat dairy foods, sugary confections, cookies, and savory foods.


The researchers didn't ask anyone to change their diets. Instead, they observed the men's cocoa consumption, blood pressure, and deaths.


Key Finding
"The key message is that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using low amounts of cocoa foods on a daily basis, equal to about 10 grams of dark chocolate, may lower blood pressure and CVD [cardiovascular] death," Buijsse tells WebMD.


He calls for more studies, including some that directly test cocoa's health effects by assigning people to consume cocoa.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a few small intervention studies published, the amount of chocolate in these studies was huge -- in most cases 100 grams per day -- and the follow-up duration was quite short (a few weeks)," Buijsse says.
"These studies have clearly shown that cocoa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Now it is time to study whether there is a 'threshold' in the dose of chocolate. So, intervention studies that use lower amounts of dark chocolate or cocoa drink with duration longer than a few weeks are interesting," he continu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s the working of blood vessels' inner lining.


Stripped of Helpful Compounds?
"Of course, we need to test whether the cocoa flavanols are responsible," Buijsse says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indeed indicates that they are. This needs to be confirmed."


His study tracked cocoa, not flavanols. That may be a weakness in the study, says Norman Hollenberg, MD, PhD, who recently published a different study on cocoa and blood pressure.


Hollenberg's study, published 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funded by the candy company Mars Inc., which is developing flavanol-rich cocoa products.


Cocoa is usually processed to remove bitterness. "Unfortunately, the bitterness is the flavanoids," Hollenberg tells WebMD. Flavanols are a type of flavanoid.


Researcher's View
"I am aware that dur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hocolate (especially alkalization and roasting of the cocoa beans), a part of the flavanols is broken down," Buijsse says. "This may be true to some extent, but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coa foods still contain flavanols," he says.


"Although the flavanol content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coa foods is lower than that used in certain intervention studi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foods may still exert an effec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Buijsse continues.


Even so, there's good reason not to go overboard with cocoa and chocolate.


"Chocolate contains loads of calories because of the sugar and fat in it," Buijsse writes. "If people eat a lot of chocolate, they inevitably gain weight. And having a high body weight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CVD."


Remaining Questions
The Dutch study shows "evidence of protection, but we don't know how much chocolate produces how much protection, and whether a large amount of chocolate would produce even more protection. We just don't know," Hollenberg says.


Like Buijsse, Hollenberg mentions a need for interventional studies.


Such studies cost "easily tens of millions and commonl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they take years to do, and you can only do a limited number of them," Hollenberg says. "So we use evidence from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this sort to build our courage. And so we are still building our courage."


SOURCES: Buijsse, B.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Feb. 27, 2006; vol 166: pp 411-417. Brian Buijsse, MSc, Center for Nutrition and Healt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Public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Bilthoven, the Netherlands. WebMD Medical News: "Why Cocoa May Help Heart Health." Norman Hollenberg, MD, PhD, profess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News release, JAMA/Archives.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
 
 
心血管疾病(CVD)泛指心臟和血管受到影響而產生的疾病,其可細分為冠狀動脈疾病,如心臟病和心絞痛;腦血管疾病,如中風和瞬間腦缺血;末梢血管疾病,如間歇性跛行;危險因子包括遺傳、性別、年齡、抽煙、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緊張壓力及缺乏運動等。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肉類增加胃癌風險


好健康熱頭條 ─ 肉類增加胃癌風險 Meat May Boost Risk of Stomach Cancer 
好健康小單字─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好健康熱頭條 ─ 肉類增加胃癌風險
 
 
最新研究顯示,吃大量的肉類可能會增加某種胃癌風險。


研究人員們在將近6年半的時間內,研究10個歐洲國家共超過50萬名成人,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會提供他們飲食的相關資料。


絕大多數的人在研究期間都沒有罹患胃癌,可是飲食中有較多肉類以及被某種細菌感染的人,比較容易得到一種特殊的胃癌。


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嘉泰羅尼亞腫瘤協會Carlos Gonzalez醫師在內的研究人員們指出,尤其是指紅肉與加工肉;他們的研究結果刊載在全國癌症協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中。


【飲食的資料】
當研究開始時,大多數參與者的年齡都在35歲70歲之間,而且都不知道有癌症,他們要提供血液樣本,並完成有關他們飲食及生活習慣的問卷;再估計參與者每日所攝取的以下幾種食物:
* 紅肉:豬肉、牛肉、小牛肉、羊肉
* 禽肉:雞肉、火雞肉、鴨肉
* 加工肉:火腿、培根、香腸、加工過的肉片、漢堡、肉丸、以及小肉塊
* 蔬菜
* 水果


調查內容也包含抽菸、喝酒以及運動,並未要求任何人改變他們的飲食或生活習慣,這份研究也只是純粹觀察,研究人員在這幾年內觀察有罹患以及沒有罹患胃癌的人。


【研究結果】
在研究期間共有330名參與者罹患胃癌,研究人員指出,相對於這麼大的樣本數而言,這是相當低的數字。


研究人員們強調,需要針對吃較多肉類的人做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紅肉與加工肉,看看是不是比較容易罹患一種稱為gastric noncardia cancer的特殊胃癌。「gastric」代表胃;「noncardia」則是與胃內罹患癌症的位置有關,cardia是胃靠近食道的部分。


這種病主要是出現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的人身上,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炎,讓胃內層發炎、刺激、或是腐蝕,沒有治療的話,慢性胃炎會導致潰瘍與胃癌;然而,幽門螺旋桿菌很常見,而且不一定會導致潰瘍或胃癌。


其他的研究結果包括:
* 各國消費的肉類都大不相同。
* 吃最多紅肉的人與吃最少紅肉的人相較之下,比較可能曾經抽菸,而抽菸會增加胃癌風險。
* 吃最多加工肉的人所吃的水果與蔬菜,比吃最少的加工肉人少。


這篇研究並未證明肉類曾經造成胃癌,而且它並未包括飲食的建議。
  
  
  
  Meat May Boost Risk of Stomach Cancer 
 
 
Eating a lot of meat may raise the risk of a certain type of stomach cancer, new research shows.
Researchers studied more than half a million adults in 10 European countries for nearly 6.5 years. Participants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diets at the study's start.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didn't develop stomach cancer during the study. However, people who ate meaty diets -- and were infected with a certain bacterium -- were more likely to get a particular type of stomach cancer.
Red meats and processed meats stood out, write the researchers. They included Carlos Gonzalez, MD, PhD, of the Catalan Institute of Oncology in Barcelona, Spain.
The study appears in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Dietary Data
When the study started, most participants were 35-70 years old and weren't known to have cancer. They provided blood samples and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bout their diets and lifestyles.
Participants estimated their daily intake of these foods:
· Red meat: pork, beef, veal, lamb
· Poultry: chicken, turkey, duck
· Processed meat: ham, bacon, sausages, processed meat cuts, hamburgers, meatballs, and pates
· Vegetables
· Fruit
The surveys also covered smoking, alcohol u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No one was asked to change their diets or lifestyles; the study was purely observational. That is, the researchers observed who got stomach cancer and who didn't as the years passed.
Study's Results
During the study, 330 participants developed stomach cancer. That's a "relatively low" number for such a big group, write the researchers.
Stress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study, the researchers note that people who ate more meat -- especially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s -- were more likely to get a particular type of stomach cancer called gastric noncardia cancer.
"Gastric" means stomach. "Noncardia" refers to the cancer's location within the stomach. The cardia is the part of the stomach nearest to the esophagus.
That pattern was mainly seen in people infected with the intestinal bacteria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H. pylori may cause gastritis, which is the inflammation, irritation, or erosion of the stomach's lining. Without treatment, chronic gastritis can lead to ulcers and stomach cancer.
However, H. pylori is common and doesn't always lead to ulcers or stomach cancer.
Other findings included:
· Meat consumption varied widely between countries.
· People who ate the most red meat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ever smoked than those who ate the least red meat. Smokers have increased risk for stomach cancer.
· People who ate the most processed meat ate fewer fruits and vegetables than those who ate the least amount of processed meat.
The study doesn't prove that meat caused any cases of stomach cancer, and it doesn't include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SOURCES: Gonzalez, C.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March 1, 2006; vol 98: pp 345-354.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leveland Clinic: "Digestive Diseases: Gastritis." News releas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好健康小單字─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螺旋桿菌,經由口沫傳染而存在於胃腸道中,其菌體光滑呈S形,有四至六根鞭毛,容易導致各種胃病,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也有研究發現,長期潰瘍不癒也可能提高罹患胃癌的機率。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心情不好嗎?吃魚吧!


好健康熱頭條 ─ 心情不好嗎?吃魚吧! In a Bad Mood? Eat Your Fish 
好健康小單字─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好健康熱頭條 ─ 心情不好嗎?吃魚吧!
 
 
不管你是重度憂鬱或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吃鮭魚或其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就會讓你感覺好一點。


之前的研究顯示,血液中omega-3的含量低與許多嚴重的心理疾病有關,包括重度憂鬱症、躁鬱症、注意力不足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現在有最新的研究指出,omega-3能顯著影響每個人的心理健康。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Sarah Conkin博士表示,在他們的研究中,血液中omega-3脂肪酸含量低的人比較會有輕度至中度的憂鬱症症狀、比較悶悶不樂、且比較衝動;相反地,血液中omega-3脂肪酸含量較高的人在標準試驗的結果是比較愉快的。


Conkin博士將研究結果於丹佛舉辦的第46屆美國身心學會科技年會上發表。


【魚與亞麻子】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每星期至少要吃兩份富含油脂的魚類,因為有許多證據顯示,魚內的omega-3脂肪有助於對抗心血管疾病。


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心理研究中調查油脂,主導部分研究的研究人員表示,omega-3含量也對心理疾病有影響的證據目前還不足,但是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全國酒精濫用中毒協會的精神病學家Joseph Hibbeln醫師表示,omega-3脂肪酸對心臟有益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它對頭腦的好處仍在觀察中,這是個新興的公共衛生議題,但是他們目前還不知道結果。


EPA(二十二碳五烯酸)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兩種能在像是鮭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油脂的魚類中所發現的omega-3脂肪酸,第三種則是ALA(α-亞麻油酸),它存在於亞麻子、大豆油、胡桃、以及芥花籽油等植物性食物中。


【Omega-3脂肪的影響】
這篇最新研究是針對106位沒有重度憂鬱症或被診斷出其他心理疾病的人進行研究,那些血液中omega-3脂肪酸含量較低的人,在心理、個性、衝動行為測試的分數上比含量較高的人低。


Conkin博士表示,ALA的含量低尤其與比較衝動有關,若表現得更衝動的話,就稱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這次的參與者都沒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他們衝動的程度並沒有那麼嚴重,但是相較於研究中的其他人來說是比較衝動的。


研究中EPA與DHA含量低的人,比其他人可能會有輕度至中度的憂鬱症症狀;她向WebMD表示,很明顯地,需要做較大型的研究來了解行為與這些油脂間的關係,但是遵從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每星期吃兩餐魚肉能保護你的心臟與心理健康。


【大多數的人都吃不夠】
著有<Omega-3關係>的哈佛大學精神病學教授Andrew L. Stoll醫師表示,大多數的美國人覺得他們所吃的食物中,很難攝取足夠的omega-3脂肪酸。


他指出,典型的日式飲食比美國飲食所含有的omega-3脂肪多10倍,他建議成人要吃高品質的魚油膠囊,以增加他們的omega-3攝取量,並減少攝取含有omega-6脂肪的食物,像是用玉米油、花生油、或大豆油所油炸的食物。


他表示,在這種國家要攝取足夠的omega-3很難,在日本,吃富含omega-3的食物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在這裡就不是如此了。
  
  
  
  In a Bad Mood? Eat Your Fish 
 
 
Whether you're seriously depressed or simply in a bad mood, eating salmon and other foods high in omega-3 fatty acids just might help you feel better.
Earlier studies appear to link low blood levels of omega-3s to a host of serious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major depression, bipolar disorder,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d even schizophrenia.


Now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at omega-3s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everyone's mental health.
"People in our study who had low blood levels of omega-3 fatty acids were more likely to report mild to moderate symptoms of depression, more moodiness, and more impulsivity," says researcher Sarah Conkin, PhD, of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Conversely, people with higher blood levels of omega-3s were found to be more agreeabl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andardized tests.


Conkin presented the findings at the 46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 in Denver.


Fish and Flaxsee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commends eating at least two servings of fatty fish each week, based on strong evidence that the omega-3 fats found in the fish help protect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evidence that omega-3 levels also have an impact on mood disorders is less conclusive but growing, says a researcher who conducted some of the first psychological studies examining the fats.


"It is quite clear that omega-3 fatty acids are good for your heart," says psychiatrist Joseph Hibbeln, MD,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But it remains to be seen how good they are for your mind. It is an emerging public health question, but we don't yet know the answer."


Two types of omega-3 fatty acids are found in fatty fish like salmon, sardines, and mackerel -- eicosapentaenoic acid, or EPA,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or DHA. A third omega-3, alpha-linolenic acid, or ALA, is found in plant foods such as flaxseed, soybean oil, walnuts, and canola oil.


Impact of Omega-3 Fats
In the new study involving 106 healthy people without major depression or any other diagnosed mood disorder, those who had low blood levels of omega-3 fatty acids scored worse than those with high levels on tests designed to assess mood, personality, and impulsive behavior.


Conklin says low ALA levels were specifical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levels of impulsivity, which in more extreme forms manifests a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These were normal people who did not have ADHD," she says. "Their impulsivity was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but it was higher than others in the study."


People in the study with low blood levels of EPA and DHA were more likely than others to report experiencing symptoms of mild to moderate depression, Conklin adds.
"Clearly, larg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havior and these fats," she tells WebMD. "But by following the AHA recommendations to eat two fish meals a week people may be protecting both their hearts and their mental health."


Most People Don't Get Enough
Harvard psychiatry professor Andrew L. Stoll, MD, who wrote the book The Omega-3 Connection, says most Americans find it difficult to get enough omega-3 fatty acids through the foods they eat alone.


He points out that the typical Japanese diet contains as much as 10 times the omega-3 fats as the typical American diet.


He recommends that adults take high-quality fish oil capsules to boost their omega-3 levels, and cut down on their consumption of foods containing omega-6 fats such as foods fried in corn, peanut, and soybean oils.


"It is just hard to get enough omega-3s in this country," he says. "In Japan it is just part of the culture to eat omega-3-rich foods, but that isn't the case here."


SOURCES: 64th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somatic Society, Denver, March 1-4, 2006. Sarah Conklin, PhD, postdoctoral fellow, cardiovascular behavioral medicine program,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Andrew L. Stoll, director of psycohopharmacology research, McLean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必需脂肪酸是油脂合成的基本元素,為健康所必需,是一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而必須透過食物攝取的脂肪酸,可分為Omega-3及Omega-6兩大類;其主要功能有二:提供細胞膜的重要成份,及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g)的合成;這些必需脂肪酸也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 fatty acids),能幫助降低膽固醇、高血壓,以及減少罹患心臟疾病與中風的機率。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睡眠長度會影響糖尿病風險?!


好健康熱頭條 ─睡眠長度可能影響糖尿病風險 Sleep Length May Sway Diabetes Risk 
好健康小單字─胰島素抗性 (Insulin Resistance) 
  好健康熱頭條 ─睡眠長度可能影響糖尿病風險
 
 
睡眠縮減或在睡眠方面過份放縱,可能會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糖尿病照護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獲得較少睡眠(每晚最多五或六個小時)的男性,或睡很多(每夜晚超過八小時)的男性,可能比每晚獲得適度睡眠的男性要來得可能發展糖尿病。


這項研究包含了超過1,100位住在波士頓裡面或周圍的中年和老年男性;研究人員包括了耶魯大學醫學院的H.Klar Yaggi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


Yaggi的研究小組表示,睡太多或睡太少可能會是糖尿病的一個風險因子。


【睡眠和糖尿病】
當這項研究在1980年代後期開始的時候,沒有任何一位男性患有糖尿病。


他們提供了血液樣本而且接受面訪有關於他們的健康習慣,包括他們每晚平均睡眠幾小時;後續的面訪在1990年代中期和2002-2004年期間進行。


有90個新的糖尿病案例在研究期間被診斷出來。


Yaggi和同事表示,通常,那些睡眠期間落在極端值的人〔每晚睡最多達五小時和每晚睡超過八小時〕,比起那些表示每晚睡七小時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高。


儘管他們將其他可能增進糖尿病風險的因素也納入考量,但晚上睡眠的時數仍有很大的關係。


【睡七小時是最理想的?】
研究顯示,每晚睡七小時的可能對於緩和糖尿病風險是理想的。


相較於每晚睡七小時的男性,每晚睡眠較少(少於五或六個小時)的男性,糖尿病風險是兩倍高,而每晚睡很多(每晚超過八小時)的男性,罹患糖尿病風險是三倍高。


想到Goldilocks,來自神話故事的虛構人物,她在找尋一張不是太硬或太軟的床,和不太熱或太冷的粥;最恰到好處的水準是Goldilocks自己的目標,而且如果Yaggi的研究是正確的,七小時的睡眠可能是對於降低糖尿病最適當的。


然而,Yaggi的研究並不證明睡眠習慣會引起(或避免)任何一位男性的糖尿病;研究顯示,表示每晚睡眠七小時的男性也似乎是較年輕、較有學問、健康情況較佳,而且睾酮濃度較高的人。


他們附帶說明表示,睡眠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可能被睾酮濃度的改變而居中調解;其他的研究顯示了低的睾酮濃度已經與糖尿病風險因子,包括肥胖、身體脂肪分配和胰島素抗性有關。
  
  
  
  Sleep Length May Sway Diabetes Risk 
 
 
Skimping on sleep or overindulging in sleep might make diabetes more likely.


A study in Diabetes Care shows men who got little sleep (up to five or six nightly hours) or a lot of sleep (more than eight hours per night) we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diabetes than men with moderate amounts of nightly sleep.


The study included more than 1,100 middle-aged and elderly men living in and around Boston. The researchers included H. Klar Yaggi, MD, MPH, of Yale University's medical school.


Getting too much or too little sleep could be a risk factor for diabetes, Yaggi's team reports.


Sleep and Diabetes
When the study started in the late 1980s, none of the men had diabetes.


They provided blood samples and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health habits, including their average hours of nightly sleep. Follow-up interviews were done in the mid-1990s and in 2002-2004.


Ninety new cases of diabetes were diagnosed during the study.


"Generally, those at the extremes in sleep duration [up to five hours and more than eight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had a worse risk profile in terms of diabetes risk than those who reported seven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Yaggi and colleagues write.


They took into account other factors that boost diabetes risk. Even so, nightly hours of sleep mattered.


Seven Hours Ideal?
Seven hours of nightly sleep might be ideal for taming diabetes risk, the study suggests.


Compared to men who slept for seven hours per night, diabetes risk was twice as high for men reporting little nightly sleep (less than five or six hours) and three times as high for men reporting lots of sleep (more than eight hours per night).


Think of Goldilocks, the fictional character from fairy tales. She hunted for a bed that wasn't too hard or too soft, and for porridge that wasn't too hot or too cold. The "just right" level was Goldilocks' goal, and if Yaggi's study is right, seven hours of sleep might be "just right" for lowering diabetes risk.


However, Yaggi's study doesn't prove that sleep habits caused (or prevented) diabetes in any of the men. Men reporting seven hours of nightly sleep also tended to be younger, more educated, in better health, and had higher testosterone levels, the study shows.


They add that the effects of sleep on diabetes risk may be mediated by changes in testosterone. O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w testosteron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risk factors for diabetes including obesity, 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


SOURCES: Yaggi, H. Diabetes Care, March 2006; vol 29: pp 657-661. Reuters.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Reviewed By Brunilda Nazario
  
  
  
  好健康小單字─胰島素抗性 (Insulin Resistance)
 
 
什麼是胰島素抗性?簡單來說,就是對胰島素作用有抵抗性或是胰島素作用有缺陷;這是週邊組織對胰島素降低生理反應的一種病理現象,其臨床表現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葡萄糖耐受不良或第二類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或痛風、中心型肥胖、血液凝固系統缺損及高凝固力、維生素過多症、脂肪肝及冠狀動脈心臟病等病症。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飲食與生活習慣會影響眼睛健康?!


好健康熱頭條 ─ 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影響眼睛健康 Diet, Lifestyle May Affect Eye Health 
好健康小單字─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好健康熱頭條 ─ 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影響眼睛健康
 
 
最新研究顯示,從你的眼睛可能可以看出你身體健康與否;刊載在營養學(Nutrition)中的報告顯示,飲食與生活習慣可能影響罹患老年性黃斑病變(AMD)的機率。


AMD在美國是造成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超過1千3百萬人有某些AMD的症狀,但是這種病比較不常見於55歲以下的人;最新研究顯示,飲食、抽菸、與身體質量指數(BMI)可能影響罹患AMD的機會。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吃得健康、不抽菸、不過重能讓你遠離老年性黃斑病變,研究人員包括哈佛醫學院與公共衛生學院的Johanna Seddon醫師。


【探索AMD】
Seddon醫師與同事們針對934位平均在67歲至71歲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其中一半的參與者是在波士頓的眼耳診所做檢查;另一半的人則在奧勒岡州波特蘭的眼科診所做檢查。


總共有184位參與者沒有AMD,201位是輕微的AMD,326位是中度的AMD,223位是重度AMD;參與者完成有關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查,也要抽血讓Seddon醫師的研究小組確認C-反應蛋白(CRP)與高半胱胺酸的含量,這兩種物質與心臟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之前的研究指出,CRP與高半胱胺酸與老年性黃斑病變有關,這一次他們是要確認飲食與生活習慣是否會影響CRP與高半胱胺酸的含量,以及是否會影響AMD的風險。


沒有要求任何參與者要改變飲食或生活習慣,研究人員只是觀察這些參與者的習慣模式、血液中的化學物質、與AMD診斷結果。


【令人吃驚的數據】
研究人員發現,抽菸、過重、以及吃較少抗氧化物(許多蔬果中會發現的天然化學物質)的人CRP與高半胱胺酸含量較高。


例如,表示自己每週吃超過2次魚的人CRP含量較低,吃較多維他命C、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以及玉米黃素等抗氧化物的人也是如此,抽菸以及BMI較高的人CRP含量較高。


吃較多維他命E的人血液中含有較少的高半胱胺酸,而且這些人會吃較多抗氧化物與維他命B6,但是血液中維他命E較高也與CRP含量較高有關,所以Seddon醫師與同事們指出,這種矛盾應該進一步研究。


他們指出,整體來說,這些研究結果指出,如果你有抽菸、過重、與其他不健康的行為時,眼睛就有可能生病。


Seddon醫師在新聞稿中表示,AMD與免疫、發炎、以及其他心血管機制有關,而這些結果強調,為了你的眼睛以及全身著想,你需要健康的生活習慣。
  
  
  
  Diet, Lifestyle May Affect Eye Health 
 
 
Your eyes may be a window to your body's health, a new study shows.


The report, published in Nutrition, shows that diet and lifestyle might sway the odds -- for better or worse -- of developing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AMD is America's leading cause of vision loss. More than 13 million people in the U.S. show some signs of AMD, which is uncommon in people younger than 55. A new study shows that diet, smoking, and BMI (body mass index) may affect the chances of getting AMD.


Eating healthfully, not smoking, and not being overweight could help keep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t bay, according to the new study. The reverse also appears to be true, write the researchers. They included Johanna Seddon, MD,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the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racking AMD


Seddon and colleagues studied 934 people who were 67 to 71 years old, on average. 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screened at a Boston eye and ear clinic. The others were screened at an eye clinic in Portland, Ore.


A total of 184 participants didn't have AMD. The rest had mild AMD (201 patients), moderate AMD (326 patients), or advanced AMD (223 patient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surveys about their diet and lifestyle. They also gave blood samples, which Seddon's team checked for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homocysteine, which have been linked to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disease.


The researchers had previously reported that CRP and homocysteine are associated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This time, they checked how diet and lifestyle affected levels of CRP and homocysteine, as well as AMD risk.


None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hange their diets or lifestyles. The researchers just looked for patterns among the participants' habits, blood chemicals, and AMD diagnosis.


Eye-Opening Data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people who smoked, were overweight, and consumed fewer antioxidants (natural chemicals found in many fruits and vegetables) tended to have higher levels of CRP and homocysteine.


For instance, people who reported eating fish more than twice per week had lower CRP levels. This was also true for people who consumed higher levels of vitamin C, beta-carotene, and the antioxidants lutein and zeaxanthin.


CRP levels were higher for people who smoked or had higher BMI, the study also shows.


Lower homocysteine levels were seen in people with more vitamin E in their blood and those who consumed more antioxidants and vitamin B-6. But higher blood levels of vitamin E were also tied to higher CRP levels. That contradiction should be studied further, note Seddon and colleagues.


"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ick eyes may occur in sick bodies related to smoking, being overweight, and other unhealthy behaviors," they write.


"AMD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inflammatory,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mechanisms, and these results emphasize the need to adhere to healthy lifestyles for your eyes and your body overall," Seddon says in a news release.


SOURCES: Seddon, J. Nutrition, April 2006; vol 22: pp 441-443.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Understanding Macular Degeneration -- the Basics." News release, 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好健康小單字─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成年或老年人視力退化及失明的原因之一,是老化而產生視力退化的一種眼疾,發生原因是眼球裡的脈絡膜產生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此新生血管長至「黃斑部」的下方(黃斑部是負責微細中心視力及色彩的部位,因此患者常在視覺中心有暗影,但其周邊的視野並不受到影響),非常脆弱,容易反覆出血和滲水,結果破壞黃斑部的感光細胞,視力急速減退;可區分為兩種型態,一型為乾性或非新生血管性的黃斑部病變;另一型為溼性或新生血管性的黃斑部病變。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迷上曬黑了嗎?


好健康熱頭條 ─ 迷上曬黑了嗎? Hooked on Tanning? 
好健康小單字─紫外線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 
  好健康熱頭條 ─ 迷上曬黑了嗎?
 
 
不能曬黑會讓你不舒服嗎?那你可能曬黑上癮了。


去年有篇針對常去海灘的人所做的研究顯示,這些曬許多太陽的人很像喝太多酒或是吃太多藥的人,也就是說,太常曬黑的人就像上癮了一樣;現在研究人員表示,經常曬黑並不只是「很像」上了癮,而是「真的」成癮了。


研究人員們觀察這些一個月曬8至15次的人,結果發現,如果給這些經常曬黑的人naltrexone(一種能限制麻醉劑類的藥物),他們曬黑時皮膚會產生戒斷症狀;但是不常曬黑的人服用naltrexone則不會有戒斷症狀。


Wake Forest大學Baptist醫學中心的皮膚科醫生Mandeep Kaur表示,開始時他們給常曬黑的人50毫克標準劑量的naltrexone,所有人都出現符合生理性的戒斷症狀:噁心、頭昏眼花、以及搖晃,所以他們必須停止那個研究。


Kaur醫師與同事們在最近的研究中找了8位經常曬黑的人,以及8位已經曬黑但不常這麼做的人進行研究,他們開始時都只給5毫克的naltrexone,再慢慢的增加劑量;當他們達到15毫克時,有四位經常曬黑的人有明顯的戒斷症狀。


Kaur醫師表示,有四位在結束時表示噁心或是緊張不安,其中有兩位在服用15毫克naltrexone後退出研究;不常曬黑的人則沒有任何戒斷症狀,而且沒有對麻醉劑上癮的人很少會對這麼低劑量的naltrexone產生這些副作用。


所以,Kaur醫師表示,他不認為這是naltrexone的副作用,他認為這是因為曬黑產生的生理性推縮。


研究結果刊載在2006四月號的美國皮膚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上。


【迷上曬黑者的快感?】
皮膚科醫生發現,曬黑會讓皮膚散發腦啡,這些類嗎啡的成分讓人覺得很好,它們就是讓馬拉松選手會有「跑者的快感」的原因,而這會是讓曬黑者有快感的原因嗎?


提出2005年報告的作者Richard Wagner Jr.醫師指出,經常曬黑可能是一種物質濫用,他是位於蓋文斯頓的德州大學醫學院皮膚外科主任兼皮膚系副主任;Wagner醫師表示,這個想法是從不想停止曬黑的皮膚癌患者而來。


Wagner醫師向WebMD表示,每一位皮膚科醫生都會告訴你,有些病患他們很關心,我們知道紫外線會導致皮膚癌,然而,我們看到皮膚癌患者還是一直在曬太陽,我們會告訴他們不要為了曬黑而去曬,有些人會說「但是醫生,我非常愛曬黑,它讓我覺得放鬆,我知道我已經有皮膚癌,但是我停不了。」


因此,Wagner醫師去海灘,對那些在做日光浴的人做上癮的問卷調查,有半數的人符合物質濫用障礙的心理標準,而這個物質就是曬太陽。


【所選的毒品:紫外線】
Wagner醫師與Kaur醫師懷疑經常曬黑的人是迷上因為在紫外光下曬黑所產生的腦啡,當皮膚接觸同樣會造成皮膚癌的紫外線時,就會產生腦啡。


Wagner醫師表示,曬黑的問題在於因為照紫外線而黑的生理反應,紫外線是腫瘤助長者,這也就是皮膚科醫生試著限制病患接觸紫外線的原因。


Kaur醫師的研究小組在研究中有兩張看起來一樣的曬黑機,其中一張用紫外線,另一張則沒有紫外線;研究人員找了8位經常曬黑的人與8位不常曬黑的人參與研究,他們要求參與者使用這兩張曬黑機,並要求他們比較偏好哪一張,接著他們給每一位參與者逐步增加劑量的naltrexone,或是沒有作用的安慰劑。


結果顯示,不常曬黑的人在產生腦啡的紫外線之下稍微偏好曬黑,naltrexone稍微降低了這種偏好;經常曬黑的人在紫外線之下非常喜歡曬黑,當他們用15毫克或25毫克劑量的naltrexone時,這種偏好會明顯的降低;而且就如同之前所述,有四位參與者顯示有生理性的戒斷徵兆。


你如何判斷是否有曬黑癮?Kaur醫師表示,要看你多常做日光浴或是去做曬黑美容,如果你無法不去做曬黑美容,而且一個月去8次以上的人要小心了,她也警告曬黑是有危害的。


Kaur醫師表示,如果你一個月要曬8次以上,又在早上10點至下午4點之間曬的話是會受到影響的,而且用曬黑機也一樣,雖然他們表示機器很安全,但是曬黑其實並不安全。


紫外線也不是都不好,皮膚接觸紫外線能製造維他命D,正常的接觸陽光能產生大量的維他命D,Kaur醫師表示,避免陽光的人要確定他們能有足夠的維他命D。
  
  
  
  Hooked on Tanning? 
 
 
Do you feel bad when you can't tan? You may be a tanning addict.


Last year, a study of beachgoers showed that people who tan a lot are much like people who drink or drug too much. That is, too-frequent tanners act a lot like addicts.


Now researchers report that frequent tanning isn't just like an addiction. It really may be an addiction.


The researchers looked at frequent tanners -- those who tan eight to 15 times a month. Their study shows that frequent tanners get withdrawal symptoms when given naltrexone, a drug that blocks a narcotic-like substance produced in the skin during tanning. But infrequent tanners who take naltrexone don't get withdrawal symptoms.


"In the beginning, we gave standard 50-milligram doses of naltrexone to frequent tanners," says researcher Mandeep Kaur, MD, a dermatologist at Wake Forest University Baptist Medical Center. "All of them developed symptoms consistent with physiological withdrawal: nausea, dizziness, and shaking. So we had to stop that study."


In their most recent study, Kaur and colleagues enrolled eight frequent tanners and eight people who tanned, but did so infrequently. They started them all on just 5 milligrams of naltrexone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dose. When they got to 15 milligrams, four of the frequent tanners got telltale withdrawal symptoms.


"Four of the eight frequent tanners ended up reporting nausea or jitteriness," Kaur says. "Two of them dropped out of the study after taking the 15-milligram dose of naltrexone."


None of the infrequent tanners got any withdrawal symptoms. And people who aren't addicted to narcotics rarely get these kinds of side effects from such a low dose of naltrexone.


"So I don't think it is a side effect of naltrexone. I think it is physiological withdrawal from tanning," Kaur says.


The findings appear in the April 2006 issue of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Hooked on Tanner's High?


Tanning, dermatologists have found, makes the skin give off endorphins. These opioid compounds make a person feel good. They are the reason endurance runners report "runner's high." Could there really be such a thing as tanner's high?


The author of the 2005 report suggesting that frequent tanning may be a type of substance abuse is Richard Wagner Jr., MD, deputy chairman of dermatology and director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at Galveston. Wagner says the idea came from skin cancer patients who couldn't stop tanning.


"Every dermatologist will tell you there are some patients we are concerned about," Wagner tells WebMD. "We know ultraviolet (UV) light can lead to skin cancer. Yet we all see patients with skin cancer who are always tan. We tell them not to tan on purpose, and some say, 'But doc, I like it too much. It makes me feel relaxed. I know I am getting skin cancer, but I can't stop.'"


So Wagner went down to the beach and gave addiction questionnaires to people who were sunning themselves. As many as half met the psychological criteria for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 That substance: sun tanning.


Drug of Choice: UV Light


Wagner and Kaur suspect that frequent tanners get hooked on the endorphins produced by tanning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The skin makes endorphins when it's exposed to UV light -- the same light that causes skin cancer.


"The problem with tanning is that the physiologic response of tanning is due to UV light," Wagner says. "UV light is a tumor promoter. That is why dermatologists try to limit their patients' exposure."


At their tanning research lab, Kaur's team has two identical-looking tanning beds. One uses UV light. The other does not.


The researchers enrolled eight frequent tanners and eight infrequent tanners in their study. They had them use both tanning beds and had them rate their preference. Then they gave each participant escalating doses of naltrexone or an inactive placebo pill.


The infrequent tanners slightly preferred tanning under the endorphin-producing UV light. Naltrexone slightly reduced this preference.


The frequent tanners greatly preferred tanning under UV light. This preference was markedly reduced when they were on 15-milligram or 25-milligram doses of naltrexone. And as noted above, four of these participants showed physical signs of withdrawal.


How can you tell if you're a tanning addict? Kaur says to look at how often you are sunbathing or visiting a tanning salon. Kaur says if you have an unlimited pass to a tanning salon and are going eight or more times a month, watch out. She also cautions about the hazards of tanning.


"If you are tanning yourself eight or more times a month, between the hours of 10 a.m. and 4 p.m. -- if you are baking yourself, this is going to affect you," Kaur says. "And that goes for tanning beds, too. They say they are safe, bu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safe tanning."


UV light isn't all bad. Skin exposed to UV light makes vitamin D. Normal sun exposure generates plenty of vitamin D. Kaur says that people who avoid sunlight should make sure they get plenty of vitamin D.


SOURCES: Kaur, 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pril 2006; vol 54: pp 709-711. Warthan, M.M.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August 2005; vol 141: pp 963-966. Mandeep Kaur, MD, instructor in dermatology, Wake Forest University Baptist Medical Center. Richard Wagner Jr., MD, professor and deputy chairman of dermatology; director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Branch, Galveston.


WebMD Medical News
by Daniel DeNoon
  
  
  
  好健康小單字─紫外線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
 
 
紫外線輻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是許多太陽能量其中的一種,而一般我們常常說的紫外線有三種類型:紫外線A(UV-A)、紫外線B(UV-B)、和紫外線C (UV-C),它們分別穿透肌膚的不同深度。


UV-A-波長介於320~400nm,可自由穿透大氣層不受臭氧層的影響;UV-B-波長介於280~320nm,臭氧在此波段有很強的吸收帶,若大氣中臭氧減少,則到達地面的UV-B將會增加;UV-C-波長小於280nm,此段波長完全被大氣吸收,因此無法在地面監測到。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茶可以對抗卵巢癌與乳


茶可以對抗卵巢癌與乳癌 Tea May Fight Ovarian, Breast Cancers
好健康小單字─ 類黃酮 (Flavonoids) 
  茶可以對抗卵巢癌與乳癌
 
 
綠花椰菜、羽衣甘藍也是對抗癌症的類黃酮有效來源。


最新研究顯示,茶中有效的化學物質有助於避開卵巢癌與乳癌。


哈佛公衛系的博士候選人Margaret Gates表示,綠花椰菜與羽衣甘藍也是富含對抗癌症類黃酮的來源,她有在研究這些食物與卵巢癌的關係;一般相信類黃酮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活性,她的研究指出,女性增加攝取山奈酚這種類黃酮的量可以降低40%的卵巢癌風險。


第二篇研究顯示,女性攝取富含其他種類黃酮的飲食,尤其是黃酮、兒茶素與木質素,可以將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26%到39%。


研究人員向WebMD表示,如果你無法記住這麼多專有名詞,別擔心,它基本上存在於相同的東西中;Gates表示,茶對於降低卵巢癌的風險特別重要;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博士候選人Brian Fink表示,茶也是能夠預防乳癌的重要物質。


這兩篇最新的研究都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的年會中發表。


【山奈酚對抗卵巢癌】
Gates分析66,384位參與護士健康研究的女性,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人罹患卵巢癌,從1984年開始,每幾年就會要這些女性填寫詳細的問卷,詢問她們有關攝取120種以上食物的情形。


研究人員用這些資料計算每位參與者攝食的五種類黃酮含量,分別是楊梅素、山奈酚、檞黃素、木犀草素、與芹菜素,另外也有計算總類黃酮含量;從1984年到2002年間,有344位女性罹患卵巢癌。


Gates表示,總類黃酮的攝取量與卵巢癌之間沒有關係,楊梅素、檞黃素、木犀草素、與芹菜素也沒有明顯的影響;攝取越多的山奈酚(大部分是從茶、綠花椰菜、以及羽衣甘藍而得),罹患卵巢癌的機率就越低。


那麼,要攝取多少山奈酚才夠呢?Gates表示,每天10毫克至12毫克就有預防效果了,這個量等於每天4杯茶或是2杯綠花椰菜,綠茶與紅茶都有用。


Gates表示,她希望能在這部分有更多的研究,如果經證實,攝取類黃酮就能有效的預防卵巢癌。


為了解類黃酮與卵巢癌之間的關係,Fink探究於1990年中期針對紐約長島的女性所做的乳癌機率與風險因子的大型研究數據,在1996年與1997年,有近3千位參與者接受家庭訪問,詢問她們的生活習慣,並請她們做有關吃的東西以及攝取量的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停經後的女性如果攝取最多類黃酮,就能比吃最少的女性減少46%罹患乳癌的機率,但是有效的化學物質對於停經後女性的風險沒有作用。


當研究人員探討停經後女性所攝取的類黃酮時,他們發現黃酮能降低39%、兒茶素能降低26%、木質素能降低31%的乳癌風險;Fink表示,除了茶以外,綠色沙拉、蕃茄、蘋果都是富含類黃酮的良好來源,其他像是黃烷酮、異黃酮素、與花青素等類黃酮則跟癌症風險無關。


他表示,化學結構的微小差異能決定這種類黃酮是否有預防效果,也需要有更多的研究。


【研究中有希望的部分】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預防醫學專家Cedric Garland表示,類黃酮是預防癌症的希望,他強調,類黃酮也可以用補品的方式取得;問題是,研究剛開始做,所以他們還不知道建議量是多少,最好就是用一杯茶吞下一盤綠花椰菜。
  
  
  
  Tea May Fight Ovarian, Breast Cancers
 
 
Potent chemicals found in tea can help ward off ovarian and breast cancers, new research suggests.


Broccoli and kale are also rich sources of cancer-fighting flavonoids, says Margaret Gates, a doctoral candidate at the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ho has been studying their link to ovarian cancer. Flavonoids are believed to have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He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omen who increase their consumption of kaempferol, a type of flavonoid, can lower their risk of ovarian cancer by nearly 40%.


A second study shows that women who consume a diet rich in other types of flavonoids - specifically, flavones, flavan-3-ols, and lignans -- can reduce their chance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by 26% to 39%.


If you can't keep all those scientific names straight, no worries: It basically comes down to the same thing, the researchers tell WebMD.


For lowering ovarian cancer risk, "tea in particular may be important," Gates says.


For breast cancer protection, "tea again is the predominant contributor," Brian Fink, MPH, a doctoral candid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Both new studies were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Kaempferol Fights Ovarian Cancer


Gates analyzed data on 66,384 participants of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none of whom had ovarian cancer at the start of the study. Every few years, beginning in 1984, the women filled out detailed questionnaires that asked about their consumption of more than 120 foods.


Using the data, the researchers calculated each participant's intake of five different flavonoids -- myricetin, kaempferol, quercetin, luteolin, apigenin -- and of total flavonoids. Between 1984 and 2002, 344 of the women were diagnosed with ovarian cancer.


Gates says there was no link between total flavonoid consumption and ovarian cancer. Nor did myricetin, quercetin, luteolin, or apigenin significantly affect risk.


But the greater the consumption of kaempferol -- which the nurses got mostly from tea, broccoli, and kale -- the lower their chance of developing ovarian cancer.


So just how much kaempferol is enough? Gates says 10 milligrams to 12 milligrams a day, the amount found in four cups of tea or two cups of broccoli daily, appears to be protective. Both green tea and black tea will do the trick, she adds.


Gates says she'd like to see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If confirmed, flavonoid consumption w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ovarian cancer protection," she says.


To look at the flavonoid-breast cancer link, Fink studied data from a larg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rates and risk factors conducted among women living on Long Island, N.Y., in the mid-1990s. In 1996 and 1997, nearly 3,000 participants were interviewed at home about their lifestyle habits and given questionnaires that asked what they ate and how much they ate.


The study showed that postmenopausal women who consumed the most flavonoids were 46% less likely to develop breast cancer,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consumed the least. But the potent chemicals had no effect on risk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hen the researchers looked at specific flavonoids in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y found that flavones reduce breast cancer risk by 39%, flavan-3-ols by 26%, and lignans by 31%.


In addition to tea, green salad, tomatoes, and apples are good sources of the breast cancer-fighting flavonoids, Fink says.


Other flavonoids, such as flavanones, isoflavones, and anthocyanidins, showed no relationship to cancer risk.


"Tiny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structure could determine why one flavonoid is protective and one is not," he says. "More study is needed."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


Cedric Garland, DrPH, a preventive medicine special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ays flavonoids are a promising area of research for cancer prevention. He notes that flavonoids are available in supplement form.


The problem: "The research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done so we don't yet know how much to recommend," he tells WebMD.


In the meantime, your best bet may be a plate of broccoli washed down with a cup of tea.


SOURCE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April 1-6, 2006. Margaret Gates,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rian Fink, MPH,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Cedric Garland, DrP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WebMD Medical News
by Charlene Laino
  
  
  
  好健康小單字─ 類黃酮 (Flavonoids)
 
 
類黃酮存在於植物體內,包括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甲基黃酮等,是一群頗具發展潛力的天然抗氧化劑,可抑制食物氧化及提供動物有益的代謝作物;而除了具有抗氧化能力以外,生物類黃酮在體內還有其他益處;有研究顯示,生物類黃酮具有抗病毒、抗發炎、抗過敏,甚至於對抗致癌物的能力。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薯條中有多少反式脂肪?


好健康熱頭條 ─ 薯條中有多少反式脂肪? How Much Trans Fat in Those Fries? 
好健康小單字─反式脂肪(Trans Fat) 
  好健康熱頭條 ─ 薯條中有多少反式脂肪?
 
 
醫生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表示,你在紐約的麥當勞與肯德基所買的雞塊與薯條,所含有的反式脂肪可能比在法國、倫敦、或是俄羅斯買的高。


Steen Stender醫師與同事們在寫給期刊的信中表示,全世界麥當勞與肯德基的雞塊與薯條中反式脂肪含量都不同,有時在同一個國家也有差異。


任職於赫勒烏普市Gentofte大學醫院的Stender醫師在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為了其他因素旅遊時,與同事們在美國及其他國家共43處麥當勞或肯德基點了大份的薯條(171克)與雞塊(160克),他們分析這些食物的總脂肪與反式脂肪含量。


【追蹤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或是反式脂肪酸(TFA)是存在於部分添加氫化油或是用氫化油油炸的蔬菜油、某些瑪琪琳、與許多加工食品內;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反式脂肪就像飽和脂肪與飲食中的膽固醇一樣,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壞的)的膽固醇,造成心臟疾病的風險增加。


Stender醫師與同事們指出,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要盡量減少攝取反式脂肪;他們表示,丹麥與德國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到1公克;紐約(麥當勞)的含量是10公克;匈牙利(肯德基)的含量是24公克;這些數字包含雞塊與薯條的反式脂肪量。


【反式脂肪含量不同】
對於麥當勞的產品來說,反式脂肪含量前三名的地點在紐約、祕魯、與亞特蘭大,除此之外,結果並沒有包括其他美國城市的麥當勞;對於肯德基的產品來說,前三名的地點在匈牙利、波蘭、與祕魯,名單中美國唯一的地點是紐約,排名第八。


研究人員指出,美國與秘魯麥當勞薯條所用的油分別含有23與24%的反式脂肪酸,許多歐洲國家所用的油只含有約10%的反式脂肪酸,有些國家甚至低到5%(西班牙)或1%(丹麥)。


那麼法國的薯條呢?反式脂肪含量在中間值(麥當勞的薯條是15%;肯德基的薯條是8%);這篇研究並未包含所有分店,研究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他城市或其他分店,這篇研究也沒有做麥當勞與肯德基的比較。


【麥當勞的回應】
WebMD告知麥當勞與肯德基公司的媒體反應部門他們的評論,麥當勞公司藉由電子郵件發表聲明回應,該公司是由麥當勞的全世界品質系統及食品安全營養副總裁Catherine Adams博士負責。


聲明中指出,麥當勞非常認真的看待反式脂肪的問題,事實上必須強調的是,這封給編輯的信從麥當勞的網站上抓了很多資訊,這代表他們的網站對於這個問題是絕對透明化的。


研究人員給期刊的信中有五點補充說明,其中一點是引用麥當的營養成分。


聲明中還表示,麥當勞很努力的在降低薯條中的TFA含量,但是在美國降低的速度比他們之前聲明的日期來得久,然而,他們持續在做試驗,並決定要立刻讓他們的顧客知道。


肯德基以電子郵件向WebMD表示,他們所提供的產品為了反應當地口味嗜好性,因此每個國家都不一樣,而且他們有讓顧客了解營養成分。
  
  
  
  How Much Trans Fat in Those Fries? 
 
 
You may get more trans fat in chicken nuggets and french fries bought at McDonald's and KFC restaurants in New York City than in France, London, or Russia, doctors report in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n a letter to the journal, Steen Stender, MD, and colleagues show that trans fat levels vary worldwide -- and sometimes within the same country -- for McDonald's and KFC chicken nuggets and french fries.


Stender works at Gentofte University Hospital in Hellerup, Denmark. While traveling for other reasons between November 2004 and September 2005, Stender and colleagues ordered a large serving of french fries (171 grams) and chicken nuggets (160 grams) at McDonald's or KFC restaurants in 43 U.S. and international locations.


The researchers analyzed the foods' total fat and trans fat content.


Tracking Trans Fat


Trans fat, or trans fatty acids (TFA), are fats found in foods such as vegetable shortening, some margarines, and many processed foods made with or fried in 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


Trans fat, like saturated fat and dietary cholesterol, raises the LDL (or "bad") cholesterol that increases your risk for heart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FDA.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trans fat be as low as possible," write Stender and colleagues.


Stender's team writes that "the content of trans fatty acids varied from less than 1 gram in Denmark and Germany, to 10 grams in New York (McDonald's) and 24 grams in Hungary (KFC)."


Those numbers combine trans fat content for the chicken nuggets and french fries.


Trans Fat Levels Varied


For the McDonald's items, the top three locations for trans fat content were New York, Peru, and Atlanta. The results for McDonald's restaurants didn't include other U.S. cities.


For the KFC foods, the top three locations for trans fat content were Hungary, Poland, and Peru, the study shows. The only U.S. location on the list -- New York -- ranked eighth.


"The cooking oil used for French fries in McDonald's outle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eru contained 23% and 24% trans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oils used for French frie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 contained only about 10% trans fatty acids, with some countries as low as 5% (Spain) and 1% (Denmark)," the researchers write.


What about french fries in France? Trans fat content was in the middle of the range (15% for McDonald's fries and 8% for KFC fries).


The study doesn't cover every restaurant in every location. The findings may not apply in other cities or restaurants. The study didn't do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of McDonald's and KFC foods.


McDonald's Replies


WebMD called the media relations offices of McDonald's Corporation and KFC for their comments.


McDonald's replied by emailing a statement the company attributed to Catherine Adams, PhD, RD, McDonald's vice president of Worldwide Quality Systems, Food Safety & Nutrition.


"McDonald's takes the matter of trans fatty acids seriously," the statement reads. "In fac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is Letter to the Editor itself draws heavily from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McDonald's web site -- a clear example of our commitment to transparency on this issue."


One of the five footnotes in the researchers' letter to the journal cites McDonald's nutritional information.


"McDonald's continues to work diligently on ways to reduce TFA levels in our fries," McDonald's statement continues. "Our reduction in the U.S. is taking longer than anticipated, as we have previously announced. However, we continue to progress in our testing and we are determined to get it right for our customers."


KFC sent an email to WebMD stating that "our product offerings vary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o reflect local taste preferences, and we do make nutritional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our customers."


SOURCES: Stender, 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April 13, 2006; vol 354: pp 1650-1652. FDA: "Trans Fat Now Listed with Saturated Fat and Cholesterol on the Nutrition Facts Label." McDonald's Corporation, emailed statement attributed to Catherine Adams, PhD, RD, vice president, Worldwide Quality Systems, Food Safety & Nutrition.


WebMD Medical News


by Miranda Hitti
  
  
  
  好健康小單字─反式脂肪(Trans Fat)
 
 
所有動植物油脂都是由脂肪酸所組成,天然的脂肪酸都是順式的,植物油因含有多量不飽和脂肪酸而容易氧化,在加工過程所採取的氫化技術,可確保油質安定、耐高溫油炸、不易腐敗、易於久存,但植油物的脂肪酸 結構也由順式變為反式,成「反式油脂」。


反式脂肪是植物油氫化過程的產物,會提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害膽固醇)濃度,增加心血管疾病、動脈阻塞硬化風險;生活中常見的反式脂肪來源有人造奶油、起酥油和由這些油品做出來的食物,包括了餅乾、甜點、零食等。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纖維不只對你的腸道好而已


好健康熱頭條 ─ 纖維不只對你的腸道好而已 Fiber Good, and Not Just for Your Gut 
好健康小單字─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好健康熱頭條 ─ 纖維不只對你的腸道好而已
 
 
最新研究指出,纖維不只是對你的腸道有益,它還能對抗心臟疾病與糖尿病;還有更好的消息呢,你不必強迫自己吃大量討厭的蔬菜,每日建議攝取20至35克纖維就足以對全身有益了。


沒有參與研究的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運動營養主任Leslie Bonci研究員表示,現在營養學家更有理由強調纖維的重要性;他向WebMD表示,當人們想到纖維,就會想到腸道,也就是只對身體下半部有效果;但是現在令人興奮的是,纖維也對身體上半部有益,所以纖維是對從頭到腳都有幫助的,人們需要它。


【纖維有助心臟健康】
位於烏斯特的麻州大學醫學院Yunsheng Ma醫師針對524為健康成人追蹤一年,在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每三個月要抽血做實驗,並收集參與者所吃的詳細資料。


大部分的參與者攝取量都不足,平均一天只攝取16克,吃最少纖維的20%參與者每天攝取10克多;吃最多的20%參與者每天吃22克以上,在建議量之內。


和那些吃最少纖維的人相較之下,吃最多的人C反應蛋白(CRP)含量高的情形少63%,雖然這個關聯性比其他研究都強,但是CRP含量高一直被認為會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也是有糖尿病風險的徵兆。


Ma醫師向WebMD表示,研究顯示,膳食纖維能預防心臟疾病與糖尿病,因為纖維有預防作用,所以人們要吃水果與蔬菜;Ma醫師的研究刊載在四月號的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纖維讓過重/肥胖者對抗糖尿病】
過重者得到最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會增加;位於德國Nuthetal的德國人類營養協會Martin O. Weickert醫師建議,纖維可能有幫助,吃大量麥麩等穀物纖維比較不會有糖尿病。


他的研究小組針對17名過重或肥胖的女性進行研究,連續三天每天吃三次白麵包,一半的女性吃純的白麵包;另一半女性吃加了10.4克燕麥纖維的麵包。


那些過重者身體在一段時間後都變得對控制血糖的胰島素越來越不敏感,缺乏敏感度會讓某些人有糖尿病;Weickert醫師與同事們發現那些吃燕麥纖維的女性,在經過這短短三天後,就變得對胰島素比較敏感。


這是怎麼回事?穀物纖維也稱為非水溶性纖維,它不能被消化,但是卻能讓幫助排便,所以它是非常好的食物,但是Weickert醫師指出,增加攝取非水溶性纖維會導致腸道末端發酵,引發連鎖反應改變了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方式。


Weickert醫師向WebMD表示,在攝取了非水溶性穀物纖維後,這個分子機制是否會讓胰島素敏感性增加目前還不清楚,他計劃作更大型的臨床實驗來找出解答;Weickert醫師的研究刊載在四月號的糖尿病照顧(Diabetes Care)期刊中。


【哪兒有纖維】
Bonci表示,人們需要非水溶性纖維與水溶性纖維,兩種都要吃,不要只吃麥麩;一般食物兩種纖維都有,像是蘋果皮中就有非水溶性纖維,果肉中則有水溶性纖維,所以從食物是比從維他命取得纖維更好的方法。


含有大量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
•燕麥片
•堅果與種子
•豆科植物(豌豆、豆莢、扁豆)
•蘋果
•梨
•草莓
•藍莓


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包括:
•全麥麵包
•全麥早餐穀物
•小麥糠
•種子
•許多蔬菜,像是胡蘿蔔、黃瓜、南瓜、芹菜、蕃茄等。
  
  
  
  Fiber Good, and Not Just for Your Gut 
 
 
Fiber isn't just for good for your gut. It fights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new studies suggest.


There's more good news. You don't have to force yourself to eat massive quantities of unpleasant foods. The full-body benefit comes from eating the 20-35 grams of fiber per day recommended by dietary guidelines.


Now nutritionists have even more reason to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fiber, says Leslie Bonci, MPH, RD, director of sports nutr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She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study.


"When people think fiber, they think gut -- it is just having an effect on the lower part of my body," Bonci tells WebMD. "But now it is very exciting to realize that fiber is having an effect in the upper body, too. Fiber is a head-to-toe body benefit. People need it."


Fiber for Heart Health


Yunsheng Ma, MD, PhD, of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in Worcester, followed 524 healthy adults for one yea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 and every three months -- the researchers drew blood for lab tests and collected details about what the volunteers were eating.


Most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getting far less fiber than they should. They averaged only 16 grams of fiber a day. The 20% of study subjects who ate the least fiber got a little more than 10 grams a day. The 20% who ate the most got more than 22 grams a day -- within recommended levels.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ate the least fiber, those who ate the most were 63% less likely to have high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was stronger than other studies, consistently high CRP levels have been shown to predict an increased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High CRP levels are also a sign that a person is at risk of diabet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etary fiber prevents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Ma tells WebMD. "The fiber offers protection. So people need to get their fruit and vegetables."


Ma's study appears in the April issue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Fiber Fights Diabetes in Overweight/Obese People


People who are overweight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the most common kind. Fiber might help, suggests Martin O. Weickert, MD, of the German Institute of Human Nutrition in Nuthetal, Germany. Weickert noted that people who eat a lot of cereal fibers, such as bran, are less likely to get diabetes.


His research team studied 17 overweight or obese women. For three days, three times a day, the women ate some white bread. Half the women got plain white bread. The other half got bread spiked with 10.4 grams of oat fiber.


Over time, the bodies of overweight people become less and less sensitive to insulin, the hormone that controls blood sugar levels. This lack of sensitivity results in diabetes in some people. Weickert and colleagues found that the women who ate the oat fiber over the short three-day time period became significantly more sensitive to insulin.


What's going on? Cereal fiber is also called insoluble fiber. It can't be digested, but it does give bulk to the stool. That's good in and of itself. But Weickert suggests that increased insoluble fiber leads to more fermentatio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bowels. This might set off a chain reaction that changes the way their body responds to insuli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leading to improved insulin sensitivity after consumption of insoluble cereal fibers are not clear at present," Weickert tells WebMD.


He's planning a larger clinical trial to answer this and other questions.


Weickert's study appears in the April issue of Diabetes Care.


Where to Find Fiber


People need both insoluble fiber and soluble fiber, Bonci says.


"You have to mix it up. Don't put all your bran in one box," she says. "Foods tend to have both. Apples, for example, have insoluble fiber in their skins and soluble fiber in their flesh. So foods are a better way to get fiber than supplements. You get the whole package with foods."


Foods with a lot of soluble fiber include:
• Oatmeal
• Nuts and seeds
• Legumes (peas, beans, and lentils)
• Apple
• Pears
• Strawberries
• Blueberries


Foods packed with insoluble fibers include:
• Whole-grain bread
• Whole-grain breakfast cereals
• Wheat bran
• Seeds
• Many vegetables, including carrots, cucumbers, zucchini, celery, and tomatoes


SOURCES: Ma, Y.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pril 2006; vol 83: pp 760-766. Weickert, M.O.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pril 2006; vol 29: pp 775-780. Yunsheng Ma, MD, PhD,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Worcester. Martin O. Weickert, MD, German Institute of Human Nutrition, Nuthetal, Germany. Leslie Bonci, MPH, RD, director of sports nutri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
WebMD Medical News
by Daniel DeNoon
  
  
  
  好健康小單字─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
 
 
膳食纖維是一種天然纖維的提煉物,存在於植物細胞壁及細胞內,它是不能被人體消化酵素所分解的物質,成份也是碳水化合物,可增加腸胃的飽足感、增加腸道蠕動,有助於控制飲食及促進排便;其生理功能主在發揮於消化道,對消化道的生理有重要的影響,間接也影響到體內的代謝和免疫,可分為非水溶性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兩類。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癌症預防藥物Tamoxifen無法延長性命?


好健康熱頭條 ─ Tamoxifen作為預防藥的疑問 Tamoxifen as Prevention Questioned 
好健康小單字─ 雌激素(EstrOgen) 
  好健康熱頭條 ─ Tamoxifen作為預防藥的疑問
 
 
最新研究顯示,大多數乳癌高風險的女性在服用癌症預防藥物tamoxifen後無法延長性命。


研究人員推斷,只有非常高風險的女性服用這種預防藥物能延長平均壽命;他們計算,美國高風險的女性如果要購買tamoxifen來延長壽命,每年將會花費130萬美元的巨大費用;這種藥在加拿大賣得比較少,每年用來救命的花費估計約為美國的十分之一。


研究人員使用電腦產生的模式讓一組假定乳癌高風險婦女來預估剩餘壽命,她們不一定有服用tamoxifen來降低風險。


加州戴維斯大學的研究人員Joy Melnikow醫師向WebMD表示,這個模式顯示,tamoxifen對於死亡率的影響力比預期少,因為它無法避免大多數因雌激素引發的致死性乳癌。


Tamoxifen是一種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物(SERM)藥物,功用如同抗雌激素;雌激素會促進大多數乳癌細胞生長,所以這種藥物會針對有結合雌激素的癌細胞中所含的雌激素受體作用;它廣泛作為乳癌治療物,於1998年由藥物食品管理局核准作為乳癌高風險女性降低乳癌風險的藥物。


Melnikow醫師表示,之前從未想過事實上藉由tamoxifen以及raloxifene預防的癌症都比較容易治療,而且預後較好。


【數據】
Tamoxifen被核准作為預防藥物,依據一份政府的重大研究結果顯示,相較於沒有服藥的婦女來說,高風險婦女服藥五年能降低49%的乳癌發生率;高風險的定義是依據標準化的風險評估工具GAIL模式評估,在五年內罹患乳癌風險至少有1.67%。


然而,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估計這種風險程度的女性若是缺乏雌激素受體乳癌時,死亡率確實會增加一點,缺乏雌激素受體乳癌並不是由磁激素所引起的,因此用tamoxifen沒有效。


同時,服用tamoxifen與子宮癌有關,也與增加會威脅性命的嚴重血栓風險,以及白內障有關;研究人員指出,這可能會讓乳癌風險比從tamoxifen所獲得的益處還多3%。


已經做子宮切除的女性不論風險多大,這個模式都無法顯示服用tamoxifen能讓死亡率減少多少的益處,這些服用tamoxifen的女性並未有子宮癌風險增加的情形。


Melnikow醫師與同事們在美國癌症協會於9月1日出刊的癌症(Cancer)期刊中表示,女性服用tamoxifen所獲得的預期效益接近乳癌的風險閾值1.67%,這是非常少或是根本不存在的。


Melnikow醫師向WebMD表示,在五年內有乳癌風險的女性中,不到2.5%或3%女性可能沒有服用tamoxifen,尤其是如果她們沒有做子宮切除的話更不可能服用。


【Tamoxifen與Raloxifene】
國家乳癌與大腸癌輔助性治療計劃的乳癌預防研究人員D. Lawrence Wickerham醫師向WebMD表示,少有高風險的婦女服用tamoxifen來作為預防藥物。


Wickerham醫師與同事們最近發表一篇期待已久的研究,比較更年期婦女將tamoxifen與raloxifen作為乳癌預防藥物的情形,他向WebMD表示,這篇tamoxifen與raloxifen研究(STAR)顯示,兩種藥物都同樣有效,如預期地能降低約一半的乳癌,但是raloxifen的數據顯示比較安全,導致子宮癌、血栓、以及白內障的風險較低。


Raloxifen是由Eli Lilly所製造,並以Evista品牌銷售,是普遍的骨質疏鬆症處方藥,但是尚未核准為乳癌預防藥物。


【副作用較少?】
Wickerham醫師表示,他們認為raloxifene比較好,並不是因為它比較有效,而是因為副作用比較少,Raloxifen能讓預防性治療既實用又有效,但是乳癌專家William J. Gradishar醫師並不確定,他在STAR的評論中指出,這兩種藥物的副作用差異不大,而且tamoxifen似乎能比raloxifene更能預防比較非侵入性的乳癌。


Gradishar醫師指出,雖然媒體對於之前STAR試驗數據所做的報導指出,raloxifene明顯比較好,但是臨床數據以及病患所表現出的症狀顯示兩者不相上下。


【勉強服藥】
西北大學婦科教授向WebMD表示,女性與她們的主治醫師已經減少用tamoxifen來預防癌症,他並不認為一旦raloxifene被核准後大家會改用raloxifene。


他表示,我們詢問女性是否願意每天服用一種昂貴的藥物連續五年,來降低不一定會發生的癌症風險,結果少有女性願意這麼做。


他表示,大多數人可能都不願意,除非副作用較少的乳癌預防藥物變得較為普遍,或是有比較好的方式鑑定出哪些女性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如果你想要服用這些藥物,告訴醫師有關你的乳癌風險為何。
  
  
  
  Tamoxifen as Prevention Questioned 
 
 
Most women with an elevated risk for breast cancer will not live longer if they take the cancer prevention drug tamoxifen, a new study shows.


Researchers concluded only very high-risk women benefit in terms of life expectancy when they take the drug for prevention.


They calculated that women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high-risk scale would spend a whopping $1.3 million per year of life added if they purchased tamoxif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Canada, where the drug sells for much less, the cost per year of life saved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one-tenth that amount.


The researchers used a computer-generated model to predict life expectancies for a hypothetical group of women at high risk for breast cancer who did and did not take tamoxifen to lower their risk.


Researcher Joy Melnikow, MD,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tells WebMD the model showed tamoxifen had less of an impact on mortality (death) than expected because it does not protect against the most deadly breast cancers -- those not fueled by estrogen.


Tamoxifen is a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 drug that works as an antiestrogen. Estrogen promotes the growth of most breast cancer cells. So the drug targets estrogen receptors on the cancer cells, which blocks estrogen from them. It is widely used as a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was approved in 1998 by the FDA to lower breast cancer risk in women at high risk.


"The fact that the cancers prevented by tamoxifen and (the SERM) raloxifene are easier to treat and have a better prognosis really hasn't been considered before," Melnikow says.


All in the Numbers
Tamoxifen was approved for prevention, based on findings from a landmark government study in which high-risk women who took the drug for five years had a 49% reduction in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compared with women who did not.


High risk was defined as having at least a 1.67%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within five years, based on a standardized risk assessment tool known as the GAIL model.


In the latest study, however, researchers estimated that mortality rates would actually increase slightly in women with this level of risk when the impact of estrogen-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was considered. Estrogen-receptor negative breast cancers are not fueled by estrogen and therefore not helped with tamoxifen.


Meanwhile, tamoxife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uterine cancer. Tamoxifen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serious blood clots that can be life-threatening, and for cataracts.


The researchers concluded it would take a breast cancer risk of greater than 3% to derive a potential mortality benefit from tamoxifen.


The model did show a mortality benefit for tamoxifen users at all levels of risk if the women had had hysterectomies. The increased risk of uterine cancer from using tamoxifen does not exist for these women.


"The projected benefits of tamoxifen for women at or near the threshold risk for breast cancer of 1.67% are very small or nonexistent," Melnikow and colleagues conclude in the Sept. 1 issue of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journal Cancer.


Melnikow tells WebMD that women with a five-year breast cancer risk of less than 2.5% or 3% should probably not take tamoxifen, especially if they have not had hysterectomies.


Tamoxifen vs. Raloxifene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er D. Lawrence Wickerham, MD,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NSABP), tells WebMD that very few women at the low end of the high-risk scale are taking tamoxifen for prevention.


Wickerham and colleagues recently reported findings from a long-awaited study comparing tamoxifen to raloxifene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He tells WebMD that the Study of Tamoxifen and Raloxifene (STAR) showed both drugs worked equally well, reducing breast cancers to about half of what would have been expected. But raloxifene was found to have a better safety profile, with a lower risk of causing uterine cancer, blood clots, and cataracts.


Raloxifene, which is manufactured by Eli Lilly and sold under the brand name Evista, is widely prescribed for osteoporosis, but it has not yet been approved fo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Fewer Side Effects
"We viewed raloxifene as the winner, not because it was more effective, but because it was as effective as tamoxifen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Wickerham says. "Raloxifene may prove to be the drug that makes prevention treatment both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But breast cancer specialist William J. Gradishar, MD, is not yet convinced. In an editorial evaluating the STAR results, Gradishar note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side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drugs was slight and that tamoxifen seemed to prevent more noninvasive breast cancers than raloxifene.


"Although media coverage of the early release of data from the STAR trial suggests a clear winner in raloxifene, the data from clinical end points and patient-reported symptoms suggest a less clear conclusion," Gradishar wrote.


Reluctance to Use Drug
Th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ncology professor tells WebMD that women and their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have been slow to embrace tamoxifen for cancer prevention. He does not see them flocking to raloxifene once it is approved for this use.


"We are asking women to take a costly drug with potential side effects every day for five years to lower their risk for a cancer than may or may not occur," he says. "Not many women have been willing to do that."


And large numbers probably won't, he says, until better breast cancer prevention drugs with fewer side effects become available or there are better ways of identifying the women who are likely to get breast cancer.


If you're considering using one of these drugs, talk to your physician about what your breast cancer risk is.


SOURCES: Melnikow, J., Cancer, Sept. 1, 2006; vol 106: online edition. Joy Meinikow, MD, MPH, Department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Sacramento, Calif. D. Lawrence Wickerham, MD, associate chair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illiam J. Gradishar, MD, Division of Hematology/Oncology,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Chicago.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好健康小單字─ 雌激素(EstrOgen)
 
 
雌激素又稱為動情素,是一類主要的女性荷爾蒙,包括雌酮、雌二醇等,對女性第二性徵發育扮演重要角色。好的雌激素可經由製造好的膽固醇,減少壞的膽固醇使血管保持彈性;從血流中幫助回收鈣,避免骨質疏鬆;在泌尿系統中,雌激素可增進水分滯留,保持上皮的潤滑;而當壞的或化學合成的雌激素到達乳房與乳房上皮細胞之受器相連結,則會直接影響這些上皮細胞,讓這些細胞分裂更迅速,加速乳癌細胞的生成。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減少熱潮紅 黑升麻無效!?


好健康熱頭條 ─ 黑升麻對熱潮紅無效  Black Cohosh a Bust for Hot Flashes 
好健康小單字 – 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好健康熱頭條 ─ 黑升麻對熱潮紅無效 
 
 
數百萬名婦女曾經服用黑升麻來減少熱潮紅與其他更年期相關症狀,但是這篇有史以來對草藥補充品最嚴謹的研究顯示,沒有證據證明黑升麻有效。


這篇聯邦政府贊助的試驗是比較黑升麻與其他草藥補充品、傳統荷爾蒙療法、和不做治療對於更年期症狀的效果。


結果顯示,荷爾蒙療法是唯一能明顯減少熱潮紅、盜汗、與其他相關症狀的方法;研究結果刊載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Katherine M. Newton博士向WebMD表示,他們發現,黑升麻沒有效將會讓許多婦女失望,以荷爾蒙療法這種明顯有效的方式替代是不錯的選擇。


【尋找替代方法】
大多數婦女在接近更年期時會有熱潮紅等相關症狀,通常會在45歲至55歲之間發生。


用雌激素或雌激素加上黃體激素的荷爾蒙療法對於減少熱潮紅非常有效,但基於安全顧慮,有數萬名婦女要放棄這種療法。


那些顧慮顯然在上個週末出現美國婦女乳癌急遽下降的新聞後得到認同,雖然下降的原因還不清楚,但是許多專家推測,它與2002年發表女性健康倡導研究後荷爾蒙使用量降低有關,這個研究發現使用者乳癌和心臟問題都有增加。


許多有症狀的婦女在停止服用荷爾蒙後改用黑升麻和其他草藥補充品,但是為評估這些產品有效性而設計良好的臨床試驗卻很少。


【研究更年期症狀的治療方法】
Newton博士和西雅圖衛生保健系統的團體醫療保險合作醫院的同事們徵召了351位更年期婦女和剛停經的婦女參與研究,這些婦女在參加試驗時的年齡為45歲至55歲之間,所有人每天都至少有兩種更年期相關的症狀。


所有參與者在不知道自己是哪種治療方法的情況下,於一年之中用以下五種療法的其中一種治療:
* 只用黑升麻(每天160毫克)
* 綜合多種草藥補充品,包括每天200毫克黑升麻、加上苜蓿、硼、當歸、人參、和其他草藥補充品。
* 綜合多種草藥補充品,不包括黑升麻,但有建議增加攝取大豆成分的食物。
* 傳統的荷爾蒙療法
* 對照組


研究人員發現,除了荷爾蒙療法之外,其他治療對於婦女每天的熱潮紅次數減少沒有顯著差異,服用草藥補充品的婦女比對照組平均減少半次熱潮紅,但這數量並不認為有意義,經過比較,使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每天約減少四次熱潮紅。


【你可以做些什麼?】
因此,不想要用荷爾蒙療法的婦女可以怎麼避免熱紅潮呢?有些證據顯示,某些抗憂鬱劑有幫助,Newton博士表示,生活方式能產生很大的差異,包含:
* 多穿幾層衣服,以便於感到熱潮紅時可以脫掉。
* 身邊放些冰水或電扇。
* 在涼快的臥室睡覺。
* 避免刺激物,包括辛辣的食物、酒精、或熱的飲料。


全國老化協會的Sherry Sherman博士表示,感覺自己需要荷爾蒙療法的婦女,應該在最短的必要時間內服用最低的有效劑量。


她向WebMD表示,也許荷爾蒙療法對某些婦女較為危險,他們很樂意去辨別哪些人服用雌激素是安全的;不過,在這篇最新研究中,並未評估那些最近常被媒體關注的慣用組合荷爾蒙。


最近有位女演員兼作家Suzanne Somers在兜售生物特性相同的荷爾蒙,它是比傳統荷爾蒙療法更安全的替代選擇;但是Sherman博士表示,如果這種荷爾蒙像傳統的荷爾蒙療法一樣有效的話,他們大概具有同樣的風險。


Sherman博士是全國老化協會的老化生殖荷爾蒙研究主任,她表示,只因為你有服藥卻不知道風險,並不代表那些風險不存在。
  
  
  
  Black Cohosh a Bust for Hot Flashes 
 
 
Millions of women have taken black cohosh to reduce hot flashes and other menopause-related symptoms, but the most rigorous study of the herbal supplement ever conducted shows no evidence that it works.


The federally funded trial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black cohosh to other herbal supplements, traditional hormone therapy, and placebo treatment for menopausal symptoms.


Hormone therapy was the only treatment that clearly reduced hot flashes, night sweats, and other related symptoms.


The study appears in the Dec. 19 issue of the journ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Our finding that black cohosh did not work will be disappointing news to many women," researcher Katherine M. Newton, PhD, tells WebMD. "It would be nice to find a clearly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hormone therapy."


Looking for Alternatives
Most women experience hot flashes and related symptoms around the time of menopause, which typically occurs between ages 45 and 55.


Hormone therapy involving estrogen or estrogen plus progestin is very effective for reducing hot flashes, but concerns about safety have caused millions of women to abandon the treatment.


Those concerns appeared to be bolstered late last week with the news of a dramatic drop in breast cancers among American women.


Although the reason for the drop is not yet clear, many experts speculate that it is related to the decline in hormone use following the 2002 publication of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study, which found an increase in both breast cancers and heart problems among users.


Many symptomatic women turned to black cohosh and other herbal supplements when they stopped taking hormones, but few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have been done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roducts.


Studying Treatments for Menopause Symptoms
In an effort to address this, Newton and colleagues with the Seattle-based health care system Group Health Cooperative recruited 351 menopausal and newly postmenopausal women for their study.


The women were between the ages of 45 and 55 when they entered the trial, and all were experiencing at least two menopause-related symptoms a day.


Without knowing which treatment they were getting, all of the women took one of five therapies for a year. The treatments were:
• Black cohosh alone (160 milligrams daily)
• A combination herbal supplement that included 200 milligrams of black cohosh daily, plus alfalfa, boron, dong quai, ginseng, and other herbal ingredients
• A combination herbal supplement that did not include black cohosh but did include recommendations to increase the consumption of soy-based foods
• Traditional hormone therapy
• Placebo


The researchers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daily hot flashes experienced by women on any of the treatme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hormone therapy.


Women taking herbal supplements had an average of half a hot flash a day less than women taking placebo -- an amount not considered significant. By comparison, the women on hormone therapy had about four fewer hot flashes a day.


What Can You Do?
So what can women who don't want to take hormone therapy do to avoid hot flashes?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certain antidepressants help some. And lifestyle measure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Newton says. These include:
• Dressing in layers so that you can take off clothing when you feel a hot flash coming on.
• Keeping ice water or a fan nearby.
• Sleeping in a cool bedroom.
• Avoiding triggers, which may include spicy food, alcohol, or hot beverages.


Women who feel they need hormone therapy should take it in the lowest effective dosage for the shortest time necessary, says Sherry Sherman, PhD,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IA).


"It may be that hormone therapy is more risky for some women than for others," she tells WebMD. "We would love to be able to identify those women who can safely take estrogen and those who shouldn't."


Those custom compounded hormones that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recent media attention were not evaluated in the new study.


Bioidentical hormones are being touted by some, including actress and author Suzanne Somers, as being safer alternatives to traditional hormone therapy.


But Sherman says if the hormones are as effective as traditional hormones, they probably carry the same risks.


Sherman is director of clinical aging and reproductive hormone research at NIA.


"Just because you take a drug and don't know the risks doesn't mean those risks don't exist," she says.


SOURCES: Newton, K.M.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Dec. 19, 2006; vol 145: pp 869-879. Katherine M. Newton, PhD, associate director of research, Group Health Center for Health Studies, Seattle. Sherry Sherman, PhD, director, clinical aging and reproductive hormone research,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 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
 
 
HRT,稱為荷爾蒙補充療法或是荷爾蒙替代療法,是指針對更年期或停經期婦女,給予適當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雌素酮(Estrone, E1)、雌素二醇(Estradiol, E2)以及雌素三醇(Estriol, E3)】及黃體素【天然黃體素(C17類)以及合成的黃體素(C19及C21類)】補充,以緩解不適症狀,或預防一些中老年疾病的發生及惡化;除了一些絕對禁忌症外,絕大多數的婦女均可以使用。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宿醉頭疼的救兵


好健康熱頭條 ─宿醉頭疼的救兵  Hangover Headache Help 
好健康小單字 – 宿醉 (Hangover) 
  好健康熱頭條 ─宿醉頭疼的救兵 
 
 
真正的宿醉靠家人沒什麼用,唯一能治癒真正宿酒的方法是死亡。-- Robert Benchley, 美國幽默作家。


前一天晚上,再多喝杯香檳似乎是個好主意;但第二天早上,陣陣的頭痛就不是這麼回事了;上次發生這種事的時候,你或許有發誓下次絕不喝這麼多,那是可行的;但有些人每次都那麼說,那你就不適合發誓了。


許多人都是如此,1992年丹麥調查發現,有近四分之三的成年人偶而會宿醉頭痛,這使得它成為最常見的頭疼原因;對於欠缺節制力的人來說,有防止飲酒過量而頭疼的方法嗎?有治療的方法嗎?


紐約羅斯福醫院頭疼學會的神經學專家Christine Lay醫師表示,的確有許多可以做的方法。Lay醫師與同事Christina Sun醫師把這種情況以文章發表在美國頭痛協會即將出刊的頭痛(Headache)期刊中。


【為什麼我們會宿醉頭疼】
大部分的宿醉都會伴隨著可怕的頭疼,但不須喝太多也會宿醉頭痛;Lay醫師表示,不常喝酒、喝不多的人比喝很多的人更容易頭痛;她表示,你不需要喝過量,甚至於只要稍微沾一點就可能會頭疼,這是因為酒精對頭疼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酒精導致的第一件事就是脫水,因為酒精會開啟體內抗脫水機制,造成頻尿;而且酒精會壓迫肝臟,使它較不容易製造葡萄糖;葡萄糖是驅動身體每個細胞的能量來源,腦細胞若缺少這種能量特別容易受影響。


酒精也會影響體內細胞用來彼此溝通的化合物,前列腺素就是其中之一,它能調節你感覺痛苦與其它感覺的方法;最後,酒精會影響發炎反應,使血管膨脹,這就是為什麼某些人不必等到早上就感到頭疼。


酒精主要的間接影響來自於乙醛,乙醛是身體處理含酒精飲料的產物,這種化合物的功效就像藥物,會使人冒汗和臉紅、心跳加速、和胃部作嘔,如果體內囤積足夠的乙醛就會嘔吐。


酒精的另一個間接影響是干擾睡眠,這就是為什麼這麼難用睡眠來解除宿醉。


Lay醫師表示,當喝太多時會想要睡覺,但是整夜都是半睡半醒的;酒精會妨礙快速眼動睡眠,而且常會醒來,睡睡醒醒造成頭疼。


【防止宿醉頭痛】
就如作家Benchley所述,如果喝了太多酒,只有死能讓你免於嘔吐,但是如果你有計畫適量的喝,就能避開頭疼。


Lay醫師表示,首先,喝酒前吃一頓油膩的餐食;油膩的食物會粘在胃壁,減緩酒精的吸收,大多數油膩的食物都含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能轉換成糖類,額外補充酒精所造成糖類下降。


當你選擇酒精飲料時,先考慮透明的飲料,像是紅酒或威士忌等深色的飲料含有較多所謂congeners的美味物質,這些酒精發酵的天然副產品也許會造成過敏反應,惡化酒精性頭痛。


喝酒的時候不要牛飲,慢慢地啜飲,給你的身體一些時間來處理酒精;在喝酒時,至少要喝一大杯不含酒精的飲料。


白開水最好,像是蕃茄汁與蔓越梅汁等果汁也有助於補充體內因為酒精所失去的葡萄糖;不含酒精的飲料或許也可以,這些飲料中的咖啡因有助於對抗酒精所造成的小血管膨脹。


如果你喝含咖啡因的飲料,請務必增加喝水量,咖啡因會導致身體流失水分,在喝酒的時候,沒有比避免脫水更重要的事了。


Lay醫師強調,不要抽菸,抽菸會讓你的腦部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氧氣,而且如果你還不知道藥物對你有沒有好處,聽著,不要喝酒和服藥。


如果你正在服用處方藥物,那麼喝酒前先和醫生談談,要討論兩件事:酒精會阻止或提升藥物的作用嗎?藥物治療會增加酒精的作用嗎?


如果你沒有胃部或出血問題,而且醫生說沒問題的話,也許要考慮服用阿斯匹靈或NSAID類止痛藥,像是naproxen或ibuprofen,這些藥物會抑制調節痛感的前列腺素,並且有助於抵制酒精的前列腺素增進效果。


Lay醫師表示,有些NSAID類藥物在抑制前列腺素上特別有效,其中一種是稱為Ponstel的NSAID處方藥;另一種稱為Clotam的藥物與Ponstel很類似,美國買不到,在英國有賣;1983年有個小型臨床試驗顯示,服用Clotam的人在喝酒和睡覺前的宿醉頭痛會較輕微。


Lay醫師表示,這些藥物是跟著宿醉者的,然而,Ponstel並未被核准作為宿醉療法,除非醫生特別說你可以服用,否則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吃它。


此外,不要服用Tylenol品牌或沒有品牌的藥物acetaminophen,它跟酒在一起會造成肝臟負擔。


【治療宿醉頭痛】
如果你的頭在你看到這篇文章時就疼痛的話,要防止頭疼已經太晚了。


很幸運地,現在做某些事讓自己好過些還不太晚,Lay醫師表示,最重要的是脫水問題,所以喝些水吧。


即使你還在控制之下,一頓油膩的餐食在這個時候並不是個好主意,但是你的胃裡需要一些東西;Lay醫師建議,吃些清淡、含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像是土司夾蛋就應該不錯,再攝取一些糖份,酸性果汁不是很好,但是一點點蕃茄汁或蘋果汁會不錯。


如果你的胃能處理,而且如果沒有潰瘍潰瘍或有流血疾病的話,可以服用阿斯匹靈、naproxen、ibuprofen、或其他NSAID類藥物,再次強調,不要服用Tylenol。


Lay醫師表示,如果你有偏頭痛,就很難判斷是酒精性頭痛還是偏頭痛,但如果你有triptan類的治療偏頭痛處方藥,吃一顆也許有用。


那麼那些不用處方的宿醉治療法呢?Lay醫師認為有些可能有效,她表示,大多數的治療都含有抗發炎藥物,不論是阿斯匹靈或NSAID,這些藥物有很多都含有咖啡因,而且很多都有糖類副產品。


但是,她提醒,大多數人最好是喝酒要節制,吃點東西、攝取足夠糖份、或許再攝取一些咖啡因;如果你服用這些藥物沒有副作用的話,就配合吃一些阿斯匹靈(或NSAID)等之前使用的備用藥。
  
  
  
  Hangover Headache Help 
 
 
A real hangover is nothing to try out family remedies on. The only cure for a real hangover is death. -- Robert Benchley, American humorist.


The night before, one more glass of champagne seemed like a great idea. Next morning, your throbbing head suggests otherwise.


The last time this happened, you swore off overdrinking for good. That plan would have worked. But being someone who loses count from time to time, it was not the plan for you.


Many, many others are in the same boat. A 1992 Danish survey found nearly three-fourths of adults there occasionally suffer hangover headache, making it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headache reported.


Short of abstinence, is there any way to prevent a headache from too much alcohol? Is there a cure?


There is, indeed, quite a lot you can do, says neurologist Christine Lay, MD, of The Headache Institute, Roosevelt Hospital, in New York City.


Lay and colleague Christina Sun, MD, authored a forthcoming article on this condition in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dache Society.


Why We Get Hangover Headaches
Hangovers almost always come with a hideous headache. But you don't have to drink too much to get a hangover headache.


Lay says infrequent, light drinkers are more likely than heavy drinkers to suffer such headaches.


"You don't necessarily have to overdo it. Even dipping in just a little bit can cause a headache," she says.


This is because alcohol has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that contribute to headache.


The first thing alcohol does is cause dehydration. Alcohol switches off an anti-dehydration mechanism in the body, causing you to urinate more often than you should.


Alcohol also stresses your liver, making it less able to produce glucose. Glucose -- sugar -- is the fuel that drives every cell in you body. Brain cells are particularly susceptible to a shortage of this fuel.


Alcohol also affects the chemicals that cells in your body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One of these chemicals is prostaglandin, which regulates the way you feel pain, among other things.


Finally, alcohol has an inflammatory effect, making your blood vessels swell. This is why some people don't have to wait until morning for their headache.


The main indirect effects of alcohol come from a chemical called acetaldehyde, made as your body processes the booze.


This chemical works like a drug, making you sweat and flush, your heart race, and your stomach turn nauseous. If enough acetaldehyde accumulates in your body, you vomit.


Another indirect effect of alcohol is disturbed sleep. This is why it's so hard to "sleep off" a hangover.


"When you drink too much, you feel like going to sleep -- but there is a paradoxical awakening during the night," Lay says. "Alcohol interferes with rapid-eye movement sleep; and people wake frequently. This waking contributes to headache."


Preventing Hangover Headache
Like Benchley wrote, nothing short of death will keep you from getting sick if you drink huge quantities of alcohol. But if you plan to drink moderately,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can do to fend off a headache.


First, Lay says, eat a greasy meal before drinking.


Greasy foods coat the stomach and slow absorption of alcohol. And most greasy foods are full of carbohydrates, which turn into sugar in your body. That gives you an extra supply of the sugars alcohol causes to drop.


When choosing an alcoholic beverage, consider clear ones.


Dark beverages, such as red wine and whiskey, contain more of the flavorful substances called congeners. These natural byproducts of alcohol ferment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inflammation that worsens alcohol headaches.


When drinking, don't guzzle. Sip alcoholic beverages slowly. Give your body time to process the alcohol.


Between drinks, have at least one big glass of a nonalcoholic beverage.


Water is excellent. Fruit juices, such as tomato juice and cranberry juice, help your body replace the glucose it has losing due to alcohol. Soft drinks may also help in this way -- and the caffeine in some of these drinks may help counteract the swelling of small blood vessels caused by alcohol.


If you do consume caffeine, be sure to increase your water intake. Caffeine causes your body to lose water -- and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voiding dehydration when drinking.


Lay off the cigarettes. Lay notes that smoking keeps your brain from getting the oxygen it needs.


And if you didn't already know that drugs aren't good for you, hear this: Don't drink and take drugs.


If you are taking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talk to your doctor BEFORE you take a drink. Find out two things: Does alcohol block or enhance the effects of your medication? Does your medication enhance the effects of alcohol?


If you don't have stomach or bleeding problems -- and if your doctor says it's OK -- you might consider taking aspirin or one of the NSAID family of pain relievers, which includes naproxen and ibuprofen. These drugs inhibit prostaglandin -- that pain regulator -- and help counteract the prostaglandin-enhancing effects of alcohol.


Lay says some NSAIDs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at inhibiting prostaglandin. One is a prescription NSAID called Ponstel. Another close relative of Ponstel -- not available in the U.S. -- is sold as Clotam in the U.K. A small 1983 clinical trial showed that people who take Clotam before drinking and before going to bed have milder hangover headaches.


"These drugs go after the bad guy in the hangover," Lay says.


However, Ponstel is not approved for use as a hangover remedy. Do not use it for this purpose unless your doctor specifically says you can do so.


DO NOT take either brand-name Tylenol or the generic brand, acetaminophen. In combination with alcohol, this drug stresses the liver.


Curing Hangover Headache
If your hair hurts as you read this, it's too late to prevent your headache.


Fortunately, it's not too late to do something to make yourself feel bett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dehydration," Lay says. "Drink some water."


Even if you could manage it, a greasy meal isn't a good idea at this point. But you need something in your stomach.


Lay advises something bland, with protein and carbs -- a poached egg on toast should do the trick.


And take in some sugar. Acidic juices aren't going to go down well -- but a little tomato juice or apple juice would be great.


If your stomach can handle it -- and if you don't suffer from ulcers or bleeding disorders -- take aspirin, naproxen, ibuprofen, or another NSAID. Again, do NOT take acetaminophen (Tylenol).


If you suffer migraine headaches, it may be hard to tell whether you have an alcohol headache or a migraine. But if you have a prescription for one of the triptan family of migraine drugs, taking one might help, Lay says.


What about all those over-the-counter hangover cures? Lay says some of them can work.


"Most of these cures contain an anti-inflammatory drug -- whether aspirin or an NSAID," she says. "A lot have caffeine; and a lot have sugar byproducts in them.


"But most people might just as well drink in moderation, eat, get enough sugar, and maybe get some caffeine," she counsels. Along with that old standby, aspirin (or an NSAID), if you're not at risk of side effects, she says.


SOURCES: Sun, C. and Lay, C. Headache, 2007; manuscript received ahead of publication. Kaivola, S. Cephalalgia, March 1983; vol 3: pp. 31-36. Christine Lay, MD, The Headache Institute, Roosevelt Hospital, New York City.
WebMD Medical News
by Salynn Boyles
Reviewed By Louise Chang
  
  
  
  好健康小單字 – 宿醉 (Hangover)
 
 
宿醉主要是過度攝入酒精的症狀,包括脫水及中毒引起,喝酒速度過快、同時飲用不同的酒,以及空腹飲用烈酒都比較容易宿醉;宿醉產生的效應包括頭痛、噁心、嘔吐、口渴、嘴乾、發抖、暈眩、疲勞以及肌肉痙攣,還經常伴有認知與視覺空間感的下降;一般認為是酒精戒斷的早期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輕微顫抖與流汗,有些人甚至會產生幻覺。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