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健康 養生 資訊轉貼 (9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傳銷保健商品 年銷362億元

中央社 – 2012年6月7日 上午11:50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7日電)公平會今天公布,多層次傳銷事業(俗稱直銷)營運發展狀況調查,去年傳銷商品銷售以保健食品最為大宗,銷售額達新台幣362.73億元,占傳銷營業總額的55.44%。

公平交易委員會今天公布,100年多層次傳銷事業營運發展狀況線上查報結果。

根據公平會統計,100年334家多層次傳銷事業的營業總額654.30億元,較99年608.95億元增加45.35億元。

公平會統計,100年傳銷商品中,保健食品仍是最大宗,銷售額達362.73億元,占傳銷營業總額的55.44%,較99年的345.79億元持續增加。

另外美容保養品仍居第2名,銷售額達100.8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100年第3名與第4名與99年排名對調,此次第3名為其他類商品,像是按摩椅、骨灰罐及網路課程等傳銷商品,100年銷售額達58.4億元,擠下清潔用品的34.04億元。

而前4名占營業總額84.98%,為傳銷商品中的主流。

另外,對於營運的期望,公平會調查,有50.9%的業者預期,101年營業額會較100年增加,預估減少者占14.97%,其餘則是持平看待。

業者最擔心 傳銷市場同類者多,競爭加劇、非法的傳銷事業破壞了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不景氣的影響受創,顯示近年來不利傳銷市場因素仍然存在。

公平會此次調查對象共計500家,實際回報家數為408家,扣除曾向公平會報備但尚未營運者49家及已停、歇業者25家,100年間有從事多層次傳銷事業共計334家。1010607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與歐盟簽醫療協定 史上突破

作者: 黃天如╱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3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我國今年連續第四年以觀察員身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衛生署長邱文達以團長身分發表演說,分享台灣全民健保經驗,代表團還參與十六項技術會 議,與美國、歐盟等十國進行雙邊會談,數量均創下紀錄。

代表團還與歐盟簽下《菸害警示圖像授權協定》,這是雙方首度正式簽署醫療協定,堪稱醫療外交史上一 大突破。

但除WHA召開期間台灣得以「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名稱與會,世界衛生組織(WHO)內部文件仍以「中國台灣」(Taiwan,China)稱呼台灣,是美中不足一大憾事。

邱文達在第六十五屆WHA大會中,以「邁向普及化全民健康」為題,與各國分享台灣全民健保經驗時表示,台灣健保納保率高達九九.六%,經濟弱勢族群 亦能獲得政府保費補助而納保,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以專題方式報導台灣的健保制度,且每年平均超過五十個國家組團到台灣參訪全民健保,顯示台 灣健保成就已獲得國際高度肯定。

針對台灣的「名稱」問題,邱文達在演說中呼籲各會員國支持我國以「世衛大會模式」,擴大參與WHO其他會議與活動;

還在WHO秘書長陳馮富珍當選連任後,立刻遞上私函,除禮貌性祝賀,也再度表達我國絕不接受WHO不公平待遇的嚴正立場。

黃天如/專訪

「世界衛生大會(WHA)每年雖然只有短短五天,但對國家的提升實在太重要了!」

衛生署長邱文達信心滿滿地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TO)近年關注的 議題漸轉至台灣較強項的全民健保等健康照護議題,只要能掌握契機,發揮影響力,人口、地域雖小的台灣也有機會躍升為「衛生大國」。

邱文達說,衛生署將推動「三年百人培訓計畫」,以衛生單位在職公務員為主要對象,加強培育國際醫療外交及談判人才,結合醫療實力,希望能為台灣的外交困境開拓大道。

連續兩年以「中華台北」衛生部長(Health Minister)名義,率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表面上看來「稱謂」完全沒變,但邱文達強調,「此次我感受到被尊重的程度,與去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那種可以代表國家與世界大國平起平坐的感覺,真的很好!」

他說,能夠有這樣的轉變與斬獲,與我國四年來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時,在各項技術性會議的專業發言與優異表現,有直接關係。影響所及,台灣代表團今年實際派員參與的技術性會議,從去年的十項,增加到今年的十六項,且獲得許多迴響,「這是需要靠實力的!」

邱文達說,台灣代表團在短短的三天內,就與美國、歐盟、日本、英國、澳洲等大國在內的十國進行雙邊會談,日本是首度與我國就醫療相關議題進行雙邊會 談。

能與日本外交關係能有這樣的突破,與台灣全民在日本三一一地震時的愛心表現有很大的關係,凸顯外交不只是單一部會的責任,政府團隊與人民都需要努力貢 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工族、近貧家庭課收下限標準未列入/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預告 督保盟批亂倫法令

自由時報 – 2012年5月10日 上午4:32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扣費辦法昨日預告,外界關注的股票股利補充保費,仍維持只收現金股利,至於日前衛生署允諾提高青少年打工族及近貧家庭課收下限標準,預告中並未列入。

未廣納意見 民團九月提釋憲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簡稱督保盟)痛批,外界提了很多意見,但衛生署最後都沒有改,「都是在演戲」,雖然是預告版本,但衛生署顯然是不會改了,攸關人民權利義務的扣費細節竟用行政命令位階的扣費辦法訂定,根本是亂倫法令,督保盟將在九月提出釋憲。

衛生署健保小組副召集人曲同光表示,預告主要是蒐集大家的意見,預告時間為十四天,期間若大家對這個扣費辦法版本沒有表達意見,就會這樣定案,相對地,若各方表達出了不同的意見,衛生署就會針對這些意見再做討論,衛生署不一定會照單全收,還要視情況決定是否要修正。

擅自排除股票股利 踰越母法

日前衛生署明確表示,股票股利中的配股,由於不是現金,不符合母法中補充保費現金就源扣繳的精神,因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只針對現金股利,因而引發多 位立委砲轟,認為母法已經寫明是股票股利,衛生署怎可擅自決定補充保費課收對象不包括配股股利,此舉已踰越母法,立委已連署要求衛生署應依二代健保法母法 意旨規劃辦理。

不過,昨日衛生署預告的扣費辦法並未回應立委的要求,不僅如此,衛生署在立院社環委員會允諾,擬提高十八歲以下青少年、近貧家庭及特殊境遇家庭兼職所得補充保費課收下限,初步規劃將提高到二萬元,在預告的扣費辦法中亦隻字未提。

扣費單位可上網查 違個資法

督保盟發言人滕西華指出,預告的扣費辦法問題重重,其中第五條授予扣費單位、也就是發給酬勞的單位,可以上健保局的網站查詢被扣費者是哪一個健保投 保身分,以確定其是否可免收補充保費,國內有一百五、六十萬個扣費單位,每個單位都可以上網查,難保健保資料不會外洩,已嚴重違反個資法。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復胖 每天少吃300大卡

作者: 【中央社台北16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17日 上午12:08

每個減肥過的人都知道,節食結束後,才是困難階段的開始。

儘管有最大企圖心,卻只有少數幸運兒能避免復胖,關鍵是每天攝取的熱量,必須比體重相同者少掉至少300大卡,且持續多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要維持新體重,減肥人士必須比體重相同但沒節食的人,每天少攝取至少300大卡熱量。

拉長1周來看,如此減少的熱量相當於15罐可樂或是17片塗了奶油的吐司。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羅森邦(Michael Rosenbaum)曾觀察減肥人士多年,上述熱量估算就是由他提出。

他所觀察的男女對象住進醫院,進行嚴格的節食計畫,結果減少了10%體重,接著他要求這些人設法維持體重。

羅森邦說:「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每天攝取的卡路里必須減少22%,也就是要比這時體重相同者所攝取的熱量減少300大卡或更多。」

這項研究還顯示,情況並不會逐漸緩和,相對的,曾節食者若要維持苗條,就必須每天減少攝取數百大卡熱量,且持續多年。

另一方面,曾減肥的人,其肌肉活動燃燒的熱量,比體重相似但未節食過的人要少。

研究發現,一旦減過肥,大腦將食物理解為獎賞的區域會更加活躍,而產生克制情緒的區域則否。

更甚者,曾減肥的人要吃更多食物才能獲得滿足,卻會自認為已減少進食量。

羅森邦說:「熱量消耗減少,加上進食的欲望改變,這都是不折不扣的復胖因素。」

「減重是相對短暫的治療性介入,但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則需要終生高度關注。」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杯珍奶「甜過頭」 思考、記憶力恐變差

TVBS – 2012年5月17日 下午12:38

相關內容

放大顯示

放大顯示

您愛吃甜食嗎?

美國研究發現,攝取過多糖分除了變胖,甚至還會傷腦,導致思考和記憶力變差

以一個60公斤的成人來說,一天攝取的糖分最好別超過270公克,也就是說,只要喝超過五杯350c.c.的珍珠奶茶,或是吃超過5片的奶油蛋糕,糖分就 會爆表過量!

真的戒不了甜食,醫師建議改喝自然甜的紅豆湯,或是吃水果,才不會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腦神經也被損害。

珍珠奶茶口渴了來一杯,幾乎成為國民飲料,精緻蛋糕吃了讓人心情大好,但甜食就像雙面刃,多吃容易發福,甚至還會傷腦!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餵白老鼠吃6個禮拜的糖漿,牠們的思考和記憶力通通變差!

書田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糖裡面含有很多的,需要很多的胰島素來代謝,(糖分太多)整個大腦傳導物質機制會改變。」

也就是說,調控血糖的胰島素如果異常,血糖太低或太高就會傷腦,算一算,一個60公斤的成人,一天攝取糖分超過270公克就是過量,等於吃了54顆方 糖,100c.c.的養樂多喝超過11罐就會過量,350c.c.的珍珠奶茶1天5杯糖分爆表,一小片奶油蛋糕,不僅脂肪多,吃5片就超過標準值。

洪建德:「你需要吃核果,需要吃魚,需要吃新鮮的蔬菜,需要吃海鮮類。」

醫師建議,多吃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魚肉、魚油,可以有效保護神經,而市售甜食內含的糖分,幾乎都是人工合成,本來就有損身體,真的戒不了糖的誘惑,改喝「自然甜」的紅豆湯或是吃水果,才不會甜過頭,腦子也「壞了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藥百科》流鼻血、牙齦出血 喝荸薺、蓮藕水退火去濕
台灣新生報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4日 上午12:03

肝病後期可能出現容易牙齦出血,流鼻血等症狀,中醫師姜文學在一場研討會分析,出血明顯者多應用白芨、藕節、大黃,小薊等藥。

姜文學提到,牙齦出血,流鼻血,可用生地、丹參、當歸、赤芍、紅花、桃仁、香附、連翹、茵陳,茯苓等藥材組合,出血明顯者加白芨、藕節、大黃,小薊,但具體用方,需視診斷而定。

患者因肝硬化病史而牙齦出血、流鼻血、尿黃、口苦、舌像紅、舌苔白膩微黃、脈像弦緩滑,用藥時可以中醫辨證配合生化指標的化驗,重點是要靈活使用處方。肝炎沒有妥善治療往往惡化成肝硬化醫認為肝硬化病變涉及多個臟腑,尤以肝膽脾胃腎為主,涉及不同臟腑則用藥也有所不同。

偶發性流鼻血、牙齦出血不必太擔心,可以洗乾淨的荸薺與蓮藕煮水飲用,助退火去濕,如果久未改善,需詳細檢查。有些人吃了溫熱性的食物,就容易流鼻血,感覺燥熱,但其他人就不會。

中醫師表示,簡單來說,溫熱性的食物就是指食入後容易讓身體產生溫暖感的食物。醫師指出,寒性體質,代謝機能比較差,中醫也稱為陽虛,這類體質應該補充溫熱性的食物,改善代謝機能,不必過度避開牛肉、羊肉,如果搭配一點韭菜、生薑、蔥、蒜、辣椒,養生效果更好。醫師建議不如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才能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多補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有些肝病者排便容易溏瀉,中醫師姜文學指出,不妨應用芡實、山藥;較虛者酌加黨參、白朮與黃耆。

姜文學提到,芡實、山藥改善便軟,容易拉肚子的情況。這類患者的適合藥膳方面,可用淮山或新鮮山藥、芡實、蓮子、薏仁各4錢,茯苓3錢;以淨水浸泡約1小時,食材先煮。此外,山藥排骨湯也頗適合這類患者食用。以新鮮山藥半斤及川燙過的排骨燉煮,頗為簡易。

很多民眾未必有特殊消化疾病,但平時排便容易不成形,容易軟便,太寒涼食材可能讓情況惡化。此時補充一些芡實就有改善作用。

氣濕熱,薏仁、綠豆,白木耳的組合即是不錯的的點心,如果皮膚膿皰多可加點金銀花。紅腫化膿的人,煮好薏仁、綠豆各一兩,搭配適量白木耳後可加入金銀花3錢,以蜂蜜調味。如有痘痘,卻容易拉肚子時可加入中藥芡實。

在養生茶飲上,薏仁、藿香)、佩蘭、白豆蔻,4種藥材是祛濕上品,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濕氣。薏仁具有補益脾胃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濕能力,避免濕氣侵犯。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健康ePaper電子報:父母的心事,你知多少?













SMART醫療 







父母的心事,你知多少?


文/吳皆德


爸媽身體出現莫名病痛,卻找不出病因?


對原本喜歡的活動,突然失去興致?


可別以為這是自然的老化現象而置之不理,更別覺得這只是老人家在鬧脾氣,當心「老年憂鬱症」已悄悄找上門!


王伯伯現年70歲,最近常感到頭昏、耳鳴、胸悶、心跳過快、腰酸得特別厲害、胃口也變差,體重從65公斤掉到60公斤,人也變得不想動、不想說話、笑容變少、易感到疲累卻常失眠睡不好。

 

原本早上有讀報及散步的習慣,現在都提不起勁做,覺得生活索然無味。他到心臟科、神經內科與耳鼻喉科檢查,都找不出病因,最後經家庭醫學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身心科)就診,才診斷出罹患憂鬱症,經過治療,症狀獲得改善。

老年憂鬱症


常偽裝成身體病痛

統計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比率已超過10%,當中患有憂鬱症者,約占老年族群的12至20%,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但受到關注或治療比例不到1/3。因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是國人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永和耕莘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許馨文表示,憂鬱症不僅會影響個人生活功能、引發或加重生理疾病、增加家人負擔,更嚴重的是,與自殺呈現高度的相關性,需及早發現治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憂鬱症是晚年快樂生活的殺手之一,跟成年人憂鬱症相比,老年憂鬱症更常「偽裝」成身體病痛出現,往往被家人誤認為老化的正常現象,延誤就醫。老人憂鬱症比成人憂鬱症有較多的身體症狀跟抱怨,還經常同時有認知障礙及較高的自殺率。

老年憂鬱症的推手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表示,引發老年憂鬱症的因素很多,但簡單來說,可分成「生理性」和「心理性」兩大因素。

■生理性因素


生理退化,包括身體機能衰退、中風、癌症、老人失智、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都會直接影響到情緒控制中樞;活力減低、營養攝取較差、產生病痛等,也間接影響情緒的控制。

■心理性因素


人際活動減少、社經地位消失、兒女離開家庭(空巢症候群)、生活上有孤獨感(有老伴會好一點)、或因老伴或老友等同年齡層者逐漸凋零,產生哀傷反應。

 

此外,有些人在退休後失去生活重心,特別容易產生憂鬱傾向。

蔡尚穎醫師表示,老年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是親友和社會的關懷,雖然有些憂鬱症成因不可逆,像是生理退化、失去老伴等,但千萬不要因不能挽回而放任不管,使其病情加重,應適時地以藥物、心理輔導方式,雙管齊下減輕病人憂鬱情況。

《大家健康雜誌》297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題:真「藥」命! 4招幫老人家用對藥
◎封面主題:愈活愈快樂,打造退休「心」活力!
◎吃出健康:青春永駐的關鍵,經期必懂的保養祕笈
◎SMART醫療:6招讓孩子看牙不再驚天動地!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0年9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心靈環保與健康資訊電子報:一生都要學習做人 沒有畢業可言


人從出生以來,數十年的歲月,一直都在學習生活,從小學到老,從來沒有停過。


出生後,學習喝奶、學習要父母抱我們、學習吃飯、學習走路、學習語言;


長大了,到學校上學,開始學習尊敬老師、學習各種知識;


出了社會,學習交朋友、學習好多技能。

星雲大師有一位徒弟,台大畢業後,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
,終於得到博士,非常歡喜。


有一天他回來,對星雲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再學習什麼呢?」


星雲說:「學習做人。」


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


星雲覺得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八點
需要學習的事。

第一、「學習認錯」。

人常常不肯認錯,凡事都說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


認錯的對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會大眾、佛祖,甚至向兒女或是對我不好的人認錯,自己不但
不會少了什麼,反而顯得你有度量。


學習認錯是美好的,是一個大修行。

第二、「學習柔和」。

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是軟的,到了人生的最後,牙齒都掉光了,舌頭卻不會掉,所以要柔
軟,人生才能長久,硬反而吃虧。


心地柔軟了,是修行最大的進步。


一般形容執著的人說,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鋼鐵一樣。


如果我們像禪門說的調息、調身、調心,慢慢調伏像野馬、像猴子的這顆心,令它柔軟,人生才能活得更快樂、更長久。

第三、「學習生忍」。

這世間就是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忍,萬事都能消除。忍就是會處理、會化解,用智慧、能力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各位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認清世間的好壞、善惡、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學習溝通」。

缺乏溝通,就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


現在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兩岸三地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
平呢?

第五、「學習放下」。

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就把它放下,應放下的時候,卻不放下,就
像拖著沉重的行李,無法自在。


人生的歲月有限,認錯、尊重、包容才能讓人接受,放下才自在啊!

第六、「學習感動」。

我們看到人家得好處,要歡喜;


看到好人好事,要能感動。


感動是一個愛心、菩薩心、菩提心,在我幾十年的歲月裡,有許多事情、語言感動了我,所以我也很努力的想辦法讓別人
感動。

第七、「學習生存」。

為了生存,我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
孝親的行為。為了生存,要學習勤勞、積極、待人的禮貌,大家才能接受我。


金錢、愛情、生活的處理及做人處事都要有方法,所謂「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


國家要達成「民心之所向」,才會安全。

第八、「學習靈巧」。

靈巧就是懂得隨機應變,隨時調適自己來適應生活,不是要求別人要如何改變來配合自己!


其實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的未來方便,不要把所有的路都封閉起來,幸福其實就在身邊。

【心得感想】

人生就是不斷的學習,唯有學習才能有所進步!

把握當下?

斗大的頭條寫著「英特爾裁員5000人」,讓我不禁又嚇出一堆冷汗。

這些人,領著高薪,擁有著人人稱羨的頭銜上班時。可曾想到會有這一天?

到底是為什麼?難道他們的專業有問題嗎?

喔!乖乖,能在這些知名企業上班的起碼都有兩把刷子!

曾經有個台灣記者訪問「窮爸爸與富爸爸」的作者,「我想要在我的工作上更進一層樓,我
應該去精進我的英文嗎?」

這位作者回答到:「難道紐約街頭的乞丐,英文能力比你差嗎?」

很顯然,不是專業上的問題。

這也是多數人始料未及的。

總以為,只要不斷的精進專業知識,就可立於不敗之地。

可惜趨勢不斷地在改變。

在大學時代就是Motorola總代理商的楊貫一,他舉了一個例子:「一家生產筆記型的電腦公
司,因獲利短少,轉而生產手機」。

短短一句話對公司來說,只是關掉一個獲利少的生產線,而增加一個獲利高的生產線,對當
初幫老闆賺進大把銀子的工程師,卻要面臨被裁撤的命運。

「在2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5年」

「10年前,你所擁有的優勢,可以用2年」

「而現在,你所擁有的優勢,只能維持半年」

朋友,用你現在所擁有的能力還能用多久?

有句話說的好:「人要活到老,學到老,而不要活到老,做到老!」

很多人說「學習!啊~沒時間啦!」

千萬不要等到你有時間,卻來不及的時候就太晚了!........


報主-英雄(Hero)感謝您訂閱\『身心靈環保與健康資訊電子報』,協助轉念、分享人生是報主的心願,歡迎推薦給有意義的親友或引介朋友一同訂閱\;當您面臨溝通瓶頸時建議不妨幫對方代為訂閱\本報。

檢視訂戶分析涵蓋\各階層從學生、家庭主婦、高階主管到企業負責人都有,更期勉自己努力用心辦好這份電子報;2011年新年新希望 - 希望各位讀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無論是學業、家庭、職場與事業都能夠更上一層樓,也期許\大家除了關心自己的身、心、靈環保之外,更應該能夠推己及人,『讓世界更健康』!

報主竭誠歡迎蒞臨全球素食者的網路村落 - http://www.vegevill.org/

Hero(英雄)

There\'s a hero
有一個英雄
If you look inside your heart
如果你檢視自己的內心
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 of what you are
你不必害怕真正的你
There\'s an answer
會有一個答案
If you reach into your soul
如果你深入自己的靈魂
And the sorrow that you know will melt away
所有你知曉的煩憂將融化於無形
And then a hero comes alone
然後,英雄獨自前來
With the strength to carry on
帶著努力不懈的力量
And you cast your fears aside
你將恐懼丟在一旁
And you know you can survive
你明白你可以活下去
So when you feel like hope is gone
因此,當你感到希望已無望
Look inside you and be strong
看看自己內心,堅強起來
And you\'ll finally see the truth
你終將看見真相
That a hero lies in you
英雄就在你心裡
It\'s a long road
那是條漫長的路
When you face the world alone
當你獨自面對全世界
No one reaches out a hand for you to hold
沒有人對你伸出援手
You can find love if you search within yourself
你可以找到愛,如果你探尋內心
And the emptiness you felt will disappear
你感受到的空虛將消失無蹤
Lord knows dreams are hard to follow
上帝明白夢想難追
But don\'t let anyone tear them away
但別讓任何人將它們撕碎
Hold on, there will be tomorrow
堅持下去,還有明天
In time, you\'ll find the way
你將及時找到正確的路

一句中肯的話、一篇讓自己轉念的短文,不僅讓自己轉向正面的思考,更可以激勵我們賣力的往前走,即便有再多的困難、不解、疑惑與不愉快,都能隨即轉化成動力!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9健康電子報:壽命,60%決定在自己手中


 


壽命60%決定在自己手中


 


死在嘴上,懶在腿上!近日74歲的萬承奎教授做客央視《人物週刊》,向全國電視觀眾講述了他的健康、 長壽、幸福"秘方"

1.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萬承奎教授說,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個人的健康和壽命15%決定於遺傳,10%決定於社會因素,8%決定於醫療條件,7%決定於氣候影響,60%決定於自己。


 


在這個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吃飯一定要是:早上吃好, 中午吃飽,晚上吃少。


 


現在的人相反了,早上馬虎,中午對付, 晚上大吃大喝,這就是百病之根。


 


早上這頓飯,等於吃補藥, 是最重要的一頓飯,一定要吃營養早餐。


 


主食必須要有蔬菜加水果, 早餐營養不好,中午、晚上是補不回來的。

2.全世界最不好的習慣是抽煙


抽煙的人,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最後肺癌,這是死亡三部曲。

3.營養過剩一樣中毒

營養過剩了一樣中毒,每天一要喝八杯水。


 


因為水就是人的生命。現在很多人不會喝水, 渴了才喝。


 


錯了,一定有空就喝,不是渴了再喝。


 


八杯茶行嗎?


 


茶不行。


 


飲料、咖啡、啤酒都不能代替水。


 


要喝茶也喝淡茶,不能喝濃茶。


 


千萬記住,水是人的生命。

4.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

帝內經》講得很清楚: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憂思傷脾,驚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


 


講得很絕。人;


 


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一定要做情緒的主人;


 


一定要去駕馭情緒,不要讓情緒駕馭你


記住情緒是人們生氣的指揮棒,至關重要

5.走路是非常好的鍛煉方式

麼東西都是過度,吃飯是過度,睡覺是過度,鍛煉也是過度。


 


 不鍛煉不好,過度鍛煉也會降低免疫功能。 每天鍛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鍛煉內容可以採取最簡單的辦法,走半個小時,光走路就行了,這是最簡單、最經濟、 最有效的辦法。


 


但是走也是有講究的,年輕人要快走,逐步快走, 快到什麼程度,一分鐘要達到130步,心跳要達到一分鐘120次,才能達到鍛煉心臟的目的。


 


達到130< /span>步、120次心跳,當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要有個逐步適應過程, 你這樣堅持半年,你的心肺功能可以大大提高!


 


一個人一定要從年輕開始,保持你的標準體重。一旦胖了以後, 你想把它降下來談何容易,實際上不是不容易,關鍵在哪兒?


 


控制嘴、多動腿,人就是死在嘴上,懶在腿上

6.喝醉一次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提出六種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


 


7.家庭不和睦,人就會生病

專家認為,人的疾病70%來自家庭,人們的癌症50%來自家庭,你說家庭重要不重要?


 


這說明家庭的重要。


 


在家裏千萬不要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也不要不吵架,不說話,半個月都不說話,那不得憋死啊。


 


我還曾經看到過一個報導,說是離婚人士、喪偶人士壽命偏短, 這個有科學依據。


 


孤獨比貧窮更可怕,夫妻恩愛的長壽, 夫妻健在的長壽,孤獨的就容易出問題,容易短壽,這是普遍規律。


 


 但怎麼樣讓家庭和睦,這是一門學問。


 


必須解決四個問題:


 


一,要尊敬老人;


 


第二要教育好子女;


 


第三要處理好婆媳關係;


 


第四, 這條尤其重要,夫妻要恩愛,這是核心


 


夫妻怎麼恩愛?


 


要做到八互原則。


 


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慰、 互勉、互讓、互諒人都有個性,都有毛病,要經常提醒自己:算了,讓著她( 他)吧,她(他)只要高興就行了。


 


8.天健康生活,要做到七個方面


 


一,一定要吃好3頓飯


 


二,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


 


第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


 


四,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第五,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


 


六,一定要家庭和睦


 


第七,不吸煙,不酗酒,每天健走。


 


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 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


 


一定要記住我那幾句話:能吃能喝不健康,會吃會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9.紅薯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請大家記住一個原則,吃植物性的東西,一定要占80%,動物性的東西只能占20%

 


我們現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來了,肥胖也來了, 糖尿病也來了,痛風也來了。


 


很多人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大家記住,一天兩到四種水果,三到五種蔬菜,綜合抗癌, 保護心臟,這是21世紀營養新戰略。


 


紅薯(地瓜)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日本曾經是得癌症最多的國家,為了把癌症減少,日本人想了很多辦法,沒有效果,最後慢慢找到了, 他們把所有蔬菜做了篩選,選出20種抗癌蔬菜,熟紅薯、生紅薯是第一號、第二號抗癌蔬菜,抗癌的、 保護心臟的、軟化血管的、通便的,都離不開這兩樣。

珍惜生命!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出健康 







讓銀髮寶貝吃出元氣的10堂必修課


文/吳佩琪

爸媽年齡漸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漸漸減弱,一不小心,營養素可能就「入不敷出」!


該怎麼吃,才能均衡攝取營養?



邁入銀髮熟年,老年人的活動量大不如前,代謝率也下降,需要的熱量比較少,但對於營養素的需求並未減少。

 

因此,不能像年輕人吃得那麼多,但又得維持足夠的營養,所以在食物攝取上要多花心思。

 

《大家健康雜誌》請教了署立雙和醫院營養室組長莊世玟,以及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告訴大家如何針對銀髮族的身體變化,在飲食上做調整,藉此獲得充足、均衡的營養。

必修課1


食材豐富多元


少油少鹽少負擔


老化會造成身體機能衰退,為了避免慢性病上身,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的糾纏,飲食上最好掌握口味清淡、少油、少鹽、高纖等原則。

 

莊世玟組長提醒,這些原則不是要銀髮族吃得簡單、乏味,相反的,一定要做到飲食均衡、種類豐富多元才行。

必修課2


少碰精製加工品


高纖飲食最健康

陳潮宗中醫師提醒盡量選擇粗纖維的食物,如五穀米、雜糧麵包,少碰精製加工食品,如蛋糕、餅乾等糕點,因為精製的食品多為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造成血糖不穩定,且缺少纖維質,易讓排便不順暢,而粗纖維的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增加排便量,有利體內的廢物、毒素及膽固醇排出。

必修課3


蔬果辛香料入菜


提升食慾更有效

胃口不佳、食慾不好是銀髮族共同的問題,陳潮宗中醫師建議可在菜餚裡加點山楂、烏梅或檸檬汁來入菜,或者餐前先喝點烏梅汁,不但可開胃,也有養生的效果。

 

莊世玟組長補充,很多銀髮族認為少油、少鹽,食物的味道會跟著變差,其實只要利用番茄、蘿蔔、玉米、昆布、菇類、八角來煮湯,或用蔥、薑、蒜、咖哩當佐料來提味,一樣可以吃得美味又清爽。

必修課4


善用小技巧


餐餐好入口易消化

全穀類中的維生素B群可提高新陳代謝,纖維質能促進腸胃蠕動,對老年人而言是絕佳的食物,不過,隨著年紀增長,咀嚼吞嚥能力變差,糙米、燕麥或質地較粗的雜糧麵包反而不好入口,莊世玟組長建議可在食物裡多加點湯汁,例如把五穀飯做成燉飯,或把雜糧麵包、饅頭泡過牛奶、豆漿後再吃,就可避免咬不動或噎到等問題。

此外,把食材切小塊再烹調,也能解決老人家咀嚼不佳或消化功能不良的狀況。

 

而油炸或烤過的食物,除了油脂較高及含有過氧化脂質之外,質地也會變硬,所以不適合老人家食用。

必修課5


挑選優質蛋白質


不再吃進隱形脂肪

蛋白質是建構及修補身體組織的重要元素,一定要攝取足量,才能維持生理作用,同時增加抵抗力,陳潮宗中醫師建議可從瘦肉、魚類、牛奶、豆類製品、雞蛋來補充優質蛋白質。

有些人以為蛋的膽固醇含量太高,不適合老人家食用,其實只要身體狀況良好,一天吃一顆蛋並不會造成負擔,但患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人,則以一星期2~3顆為限。

很多老年人牙齒不好,所以愛吃肥肉,但飽和脂肪正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為了身體的健康,還是少吃為妙。

 

莊世玟組長表示,去皮去油才是健康吃肉的方式,如果擔心咬不動,可把瘦肉燉爛,或加點湯汁以利吞食。

 

絞肉、肉燥、獅子頭、香腸裡也有很多看不見的隱形脂肪,若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這些食物還是少碰為妙。

深海魚含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能維護心血管的健康,鮭魚、鮪魚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鱈魚外皮油脂較多,最好去皮後再食用。

必修課6


選擇軟質蔬果


增加纖維質攝取

天然的蔬果富含維生素A、C,是抗氧化的好幫手,不但能延緩老化,還有助防癌。

 

不過,許多老年人因咀嚼功能不佳,對蔬果都敬而遠之。

 

莊世玟組長認為,蔬果的攝取種類應多元化,才能補充到不同的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可選擇大黃瓜、絲瓜、木瓜、哈密瓜、西瓜等質地較軟的瓜類蔬果;

 

蘋果、奇異果、水梨也可用湯匙挖出來吃,或打成汁飲用,青菜可去梗或切小塊以利咀嚼。

必修課7
乳製品、豆製品及小魚干
補鈣好幫手

除了基本的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之外,還要注意礦物質的攝取,尤其是鈣質,對老年人的骨骼健康格外重要,建議可從乳製品、豆製品及小魚干來攝取。

 

不過,如果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的問題,則必須選擇低脂、脫脂的牛奶,或原味低脂的起司,才不會吃進一大堆油脂。

必修課8


每日喝水2000cc


遠離便祕與泌尿道感染

多喝水是銀髮族的養生之道,除了能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也能避免便祕及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因此建議銀髮族一天的水分攝取量(連湯汁、果汁、牛奶等液體食物)最好要達到2000cc。

必修課9


提防高普林食物


謝絕痛風來造訪


少油、少鹽、高纖是所有慢性病患者的飲食原則,罹患糖尿病的老人則要注意三餐定時、定量,維持血糖穩定。

 

此外,蛋白質雖對健康有益,但高普林食物卻會引起痛風或尿酸過高,代謝能力較差的老人家要特別注意。

 

例如白帶魚、吳郭魚、吻仔魚、鯧魚、黃豆與黃豆芽,對一般銀髮族而言,只要適量攝取並不會妨礙健康,但普林代謝異常者,就要避免食用。

 

莊世玟組長建議,有這方面問題的老人家要避免攝取全豆類,改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也能做到補充蛋白質及鈣質的目標。

必修課10


多辛溫、少苦寒


藥膳養生宜適量


很多銀髮族都會利用中藥來食補,陳潮宗中醫師建議最好以「多辛溫、少苦寒」為原則。

 

溫性食材如人參、枸杞、紅棗、當歸能補氣與增強抵抗力,而苦寒食材如苦瓜、菊花、黃蓮等屬性較涼,會讓老人家原本就不佳的代謝變得更差,所以要避免。

 

此外,年高體弱、腎精虧虛也是年長者較常出現的症狀,建議可用龜板膠或何首烏來補脾腎。

利用藥膳養生千萬不能貪心,要適可而止,才不會補過頭,反而造成血壓太高等症狀,例如原本精神奕奕的長者,一周食補2次就可以了,體質較差者也以一周3次為限。

 

正確的飲食觀念,才能讓銀髮族過得健康又自在。

《大家健康雜誌》297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題:真「藥」命! 4招幫老人家用對藥
◎封面主題:愈活愈快樂,打造退休「心」活力!
◎吃出健康:青春永駐的關鍵,經期必懂的保養祕笈
◎SMART醫療:6招讓孩子看牙不再驚天動地!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0年9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健康ePaper電子報:發現朋友的另一半劈腿,該不該說?













兩性關係 







發現朋友的另一半劈腿,該不該說?


文/張慧心

發現好友的另一半外遇!


這時候應該提醒好友,還是當做什麼都不知道?


承宥的太太麗玟,覺得先生最近怪怪的,懷疑丈夫有外遇,便找了夫妻間的共同朋友美芯訴苦,順便想聽聽美芯的意見,偏偏美芯不久前,才親眼目睹承宥和一位氣質優雅的女性,在咖啡廳內有說有笑的聊天,推想起來,那女人應該就是麗玟懷疑的外遇對象。美芯苦惱極了,不知該不該對麗玟說實話……

東吳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多年來提供婚姻諮詢服務,也帶領婚姻團體、親子團體,遇過各式各樣的婚姻難題,深知婚姻問題很難有標準答案,但面對此問題,廖清碧卻斬釘截鐵回答:「當然不要說,甚至,連善意的提醒都不必!」

「其實天天同床共枕,另一半表現冷淡或不太對勁,太太多半有所感覺,遇到這種時候,與其擔心老公變心或找徵信社進行調查,不如先檢視夫妻的感情是否依舊?如果自己努力維繫情感,對方仍不回頭,基本上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廖清碧說。

大部分的人


不願得知配偶外遇


電影《最愛》中,張艾嘉的男友在長輩強迫下娶了張艾嘉的好友繆騫人,雖然張艾嘉和這男人愛情熾烈且生了一個女兒,但兩人並不想傷害繆騫人,張艾嘉甚至更保護並疼愛這位最要好的朋友,直到男人死後,兩個女人喝著下午茶回憶往事,才發覺繆騫人並非全然不知情,兩人靠著片段合力拼湊出往事,卻因為關鍵的男人已逝,往事如煙化為塵土。

片中張艾嘉的角色,雖然迫不得已形成三角戀,卻也呈現出一種現代常見、外柔內悍的第三者型態:不要錢,不要名分,只要男人一點點垂憐。

 

片中的張艾嘉有能力養活自己,也擁有男人一生的摯愛,男人得以維持家裡安排的婚姻,而繆騫人則同時保有先生和好友的愛。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原配究竟是希望有人據實以告「老公有外遇」而婚變,或是像繆騫人般,希望一輩子活在表面恩愛的曖眛關係中呢?

廖清碧曾進行一個簡單的調查,詢問目前帶領中的婚姻團體及親子團體成員,有超過八成三的人不希望聽到朋友告訴他配偶外遇之事,只有不到一成七的人希望知道。

旁敲側擊對方意願


再決定是否告知


廖清碧認為,很多人就算配偶外遇,不想離婚也不想知道的原因是:不承認也不否認,日子可以繼續過下去,說不定過一陣子事情就會過去,相反的,如果拆穿配偶外遇的假面具,原本還有所顧忌,企圖掩飾地下情或彌補妻小的配偶也許會想:既然坐實了「罪名」,日後再也不必費力氣遮掩。

因此,再怎麼同情朋友,也不該說破其先生另有外遇的事實,因為說了就破局,許多事也無法挽回。

 

「女人的『不知道』,有時候是故意裝傻不想知道,這樣就不必(也不想)接納這個事實,先生也有機會『船過水無痕』的回頭,所以旁人就算知道,又何必多事淌混水?」

廖清碧曾詢問過一些強烈想知道「配偶是否外遇」的案主目的何在?

 

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想預先做好心理準備,以免日後突然知道,會受不了打擊。

 

「如果當事人希望知道,才能告訴他,反之,多說無益。」

 

廖清碧認為,婚姻中的多事之人,往往兩面不討好,而且後續麻煩不斷,這是她看過無數例子後的結論。

《大家健康雜誌》29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題:坐對姿勢,痠痛不上身/以不正確的姿勢工作一整天,痠痛難免上身,快讓復健科醫師教你和痠痛說再見!


※封面主題:7招搞定眼睛痠痛/別讓工作壞了你的靈魂之窗,最有效護眼情報一次給你。
※特別企劃:不健康飲食搭配,你還吃!/吃燒肉配茶,當心易便祕?

※SMART醫療:抹片檢查+疫苗,雙重防護子宮健康/雙重防護,讓子宮頸癌無所遁逃!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0年8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呼吸方式不對 肩頸肌肉易疲勞痠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10/06 01: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呼吸姿勢不對,小心引起肩頸痠痛!


中醫師賴佳君指出,很多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筆記型電腦,久而久之,就會不由自主聳肩、臉貼向螢幕,呼吸時肺部只用到上面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很容易影響肺部空氣交換、流通,原本只是輔助呼吸的肌肉群「反客為主」,活動量大增,結果便造成肩膀痠痛、胸部肌肉僵硬,各種慢性疲勞症候群症狀也一一浮現。


賴佳君醫師解釋,正常呼吸是運用胸腔負壓原理,由橫隔膜帶動整體呼吸動作,正確姿勢應該是肩膀自然下垂,下巴微收,眼睛視線低於平面十到十五度,就是古人所謂「眼觀鼻、鼻觀心」,一分鐘呼吸頻率約十二到二十次,如果一分鐘呼吸次數超過二十次,呼吸就會顯得急促、短淺,身體吸入氧氣不夠,就可能發生缺氧,像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原本是輔助呼吸動作,當呼吸方式不對,這些肌肉很容易疲勞、痠痛。


想知道自己的姿勢正不正確,可摸一摸脊椎線條,平常脊椎應該呈S狀,頸椎稍微向前,胸椎向後,摸起來應該有條弧線,一旦脊椎被拉直,就可能胸悶、呼吸不順,肋骨間肌肉也會比較僵硬、不舒服。


當肌肉、骨骼位移、受到損害,該如何治療?


賴佳君醫師表示,醫師多半會運用推拿、針灸等方式讓肌肉、骨骼各歸其位,氣血就會比較通暢,肌肉疼痛、腫脹、肩頸痠痛等現象也會逐漸獲得改善。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真正解決之道還是在維持自然呼吸方式,平常姿勢也要正確,否則失眠、疲倦、胸悶等症狀還是可能一再復發,對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高縮水太快 當心骨折、心臟病


中時 更新日期:2011/10/03 05:30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人上了歲數身高縮水是自然現象,但近些年醫學研究指出,如果中年以後身高變矮太快,意味著身體發出警訊,發生髖部骨折、脊椎骨折甚至心臟病的機率大增,男性銀髮族尤其要當心。


美國波士頓區「希伯來高齡人生」機構流行病學家哈南九月中旬在《骨骼與礦物質》期刊發表研究指出,上了七十歲的男性若是在兩年內身高縮水五公分或以上,比起身高流失沒那麼嚴重的人,未來兩年發生髖部骨折的機率要增加五成四;身高流失那麼快的女性髖部骨折機率則上升二成一。


這項研究係取材自三千多名參與「佛萊明罕心臟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成年人。


身高流失對男性也是心臟病的指標。


英國曾針對男性進行大規模研究,發現廿年內身高變矮三公分或更多者,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要增加四六%,而且比起變矮沒那麼多者,因各種狀況而喪生的機率要增加六四%,研究成果二○○六年發表在《內科學文獻》期刊。


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內分泌學家霍斯拉表示,男性通常肌肉質量比女性高,骨質流失也較慢,因此上年紀身高流失開始明顯時,潛伏的健康問題可能比女性更為嚴重。


霍斯拉等學者表示,對醫生而言,密切記錄病人的身高其實是簡便又便宜的方法,憑以瞭解病人會不會發生其他毛病。


醫學界表示,不抽菸、不過度飲酒、喝咖啡適量、營養均衡、規律運動、充分攝取維生素D及鈣質,都有助於減輕身高迅速流失現象。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心血管毛病者 泡湯禁忌要遵守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10/01 00:07 ◎記者萬博超/專題報導


有輕微心血管問題的民眾,溫泉泡半身即可;


病情比較嚴重的民眾,則不建議泡湯。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蔡正河醫師表示,溫泉業者大都有警示公告,建議民眾別太勉強;


過熱、過冷環境皆加重心臟負擔。


即使要泡溫泉,也儘量泡半身,水位別超過腰際、胸口較安全。


適度泡溫泉常被坊間認為有助改善膚質,因此才有「溫泉水滑洗凝脂」名詩佳句傳頌,但醫師建議,泡湯,應該從水溫較低的溫泉開始,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泡湯時可以適當補充水分。


同時要注意,用餐後和喝過酒後,最好間隔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再泡湯。


需生育的男性泡太熱、太久也可能降低精蟲數及品質。


水溫最好在三十至四十度之間,且在泡湯時適量補充水分。


剛吃飽飯後或是喝過酒後都不適合泡泉,最好相隔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再進行,且泡湯時最好結伴同行,比較安全。


有心血管問題的患者,最好別在冷熱的環境穿梭,以免加重心臟負擔,也不宜待在偏冷的環境造成血管劇幅收縮。


心肌本來就需要氧氣與血液帶來的養分,然而嚴重的冠狀動脈硬化會導致血流順暢受影響,心肌缺氧,如果惡化,接下來就是心肌壞死與心肌梗塞,心臟無法產生收縮的正常功能。


情緒緊張的人,心臟病症狀表現往往更嚴重,因此改善情緒與精神問題對於心臟健康的確有幫助。


此外,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泡湯。


急性發炎或急性感染症、傳染性皮膚病、糖尿病、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是絕對不宜


泡溫泉易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控制不佳的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曾經中風患者,泡湯前應先諮詢醫師。


且泡湯時要小心,避免水溫過熱、浸泡過久,浸泡深度以低於心臟較適宜。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足部由於失去正常感覺,加上血液循環不良,可能造成潰瘍與感染。


很多人認為泡溫泉可改善血液循環,然而卻可能因為沒有知覺而泡得過久,如果皮膚原有傷口,亦可導致皮膚發炎更嚴重。


還曾有患者在家中泡熱水,但因為失去知覺,即使燙到起水皰都不自知,因此醫師建議有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最好遠離熱水,以免意外發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青少年太晚睡 成長受影響


原視 更新日期:2011/09/15 17:16


太晚睡覺,可能會長不高!最近有項調查研究發現,有七成七的青少年、少女,超過晚上十點半才上床睡覺,嚴重影響腦部分泌生長激素,而且有四成的孩子,骨骼年齡低於實際年齡,因此小兒科醫師建議家長,盡量讓孩子早睡早起,配合適當運動、多吃蛋白質食物,才不會錯過黃金生長時機。


開學了,很多孩子除了要擔心學校功課,放學後還要到補習班補習,所以通常都要忙到很晚才上床睡覺。


不過太晚睡覺,可能會長不高!


最近有項研究調查發現,100位9歲到16歲、青春期的少年少女,有七成七超過晚上十點半才上床睡覺,嚴重影響腦部分泌生長激素,而且有四成的孩子,錯過黃金生長期,也就是骨骼年齡低於實際年齡,例如,男孩在11到15歲之間,骨骼發育長得最快,平均一年可長8到12公分;女孩則是在10到12歲,一年可長高8到10公分,但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都沒有達到標準。


小兒科醫師說,有的孩子提早發育,骨骼年齡超前,有的孩子則是延後發育,骨骼年齡落後,因此建議家長,女孩滿9歲、男孩滿10歲時,就可以帶孩子到醫院照一張左手掌X光片來判讀,健保每年可免費做一次,不過最重要的是,要早睡早起,配合適當運動,多吃蛋白質的食物,這樣才不會錯過黃金生長時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兼兩顧 腹部抽脂注射頭皮生髮


TVBS 更新日期:2011/09/03 12:39 徐敬芸



只要打一針,就可以告別禿頭嗎?


這在未來是有可能的,美國耶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皮膚脂肪細胞可以促進毛囊生長,科學家預估5年內,自體脂肪細胞生髮技術可望問世,只要從禿頭民眾腹部抽出一些脂肪,一邊可以瘦身,然後再注射到頭皮,喚醒沉睡的毛囊,而這樣的新技術,在老鼠身上已經獲得證實。


抽掉肥肉雕塑身材,往後可別急著跟這些脂肪說掰掰,有可能成為拯救禿頭的救星,美國耶魯大學用小鼠實驗,發現毛囊幹細胞由脂肪控制,毛囊開始長出頭髮時,皮膚內前驅脂肪細胞會增加,而這種前驅脂肪細胞會製造一種化學物質,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把生長因子注射到缺陷老鼠的皮膚,2週後毛囊開始長出新髮,可刺激86%毛囊生長。


整形外科醫師許嘉銘:「化學物質會慢慢的滲透到毛囊細胞,前提是毛囊細胞是存活的,才會繼續生長,所以這在研究上面是可行的。」


國內醫師樂觀其成,科學家也預估這種自體脂肪細胞生髮技術,5年內可以問世,屆時只要從有禿頭困擾民眾身上,抽出一些脂肪萃取出生長因子,注射在頭皮上,喚醒毛囊。


許嘉銘:「在人體上是否可行還要評估,跟我們毛囊是否存活有關。」


對人體是否有相同作用還要研究,不過抽脂一邊減肥一邊還能長髮,可以說是一兼兩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天吃核桃 降低罹乳癌風險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9/04 05:30 王嘉源/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王嘉源/綜合報導】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每天吃核桃,罹患乳癌風險可望大為降低。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馬歇爾大學(Marshall University)醫學院以易罹患乳癌的基因改造小鼠做實驗,首先餵食懷孕母鼠吃核桃,繼而直接餵食新生鼠吃,一直到牠們長為成鼠。結果發現,當這些小鼠每天攝取的核桃量達到相當於人類比例的一天五十六公克時,與餵食一般食物的小鼠相比,罹患乳癌的機率可減少達一半。


研究人員指出,核桃富含可降低罹癌風險或減緩癌細胞成長的成分,包括「奧米加三」(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抗氧化物。


研究團隊的基因分析顯示,吃核桃可改變多個與罹患乳癌有關的基因活動。


研究還發現,雖然「奧米加三」脂肪酸的增加,並未能完全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但隨著維生素E攝取量提高,腫瘤生長會減慢。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健康ePaper電子報:哪些食物易含防腐劑、色素?

















吃出健康 









哪些食物易含防腐劑、色素?



文/劉采涵

市售食品為防止變質,充斥許多添加物,這些添加物對人體有害嗎?


又該如何拒絕過多添加物?



忙碌的上班族常以泡麵裹腹,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施純光表示泡麵的麵體經過油炸,本身沒有防腐劑,但醬料包比較危險,其外包裝塑膠袋遇油可能會釋出有毒物質。

 

其次,建議民眾少吃醃漬品,鹽分易過高,有的酸梅含非常多色素,都該少吃。

再者,「保存期限愈長的麵包,防腐劑加的愈多,像有的蘋果麵包,保存期限長達10天,防腐劑就放不少。」

 

而香腸添加非常多的保色劑、防腐劑、色素等,也應盡量少吃。

Q藥品比食品


含有更多添加物?


正解》藥品管控嚴格,無須過度恐慌。


當藥品被驗出含有塑化劑,引起民眾一陣恐慌!

 

施純光副教授表示藥品的實際有效成分原本就很少,例如一顆0.5cm的錠劑,實際有效成分可能只有一片頭皮屑大小。

 

不過,藥品的管控更嚴格,不需過度恐慌!

 

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也強調,因藥物都是短暫食用,影響較小。

 

相對而言,食品是民眾常會食用的品項,政府需要更嚴格的把關。

Q多吃蔬果


可排除體內塑毒?


正解》有幫助!但仍要注意油脂攝取量。


若希望減少塑化劑在體內殘留,可多攝取膳食纖維,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五穀雜糧,因膳食纖維可抑制油脂吸收,增加腸胃蠕動加速有毒物質DEHP由糞便排出;

 

多喝水則可加速DEHP由尿液排出,減少體內殘留。

施純光副教授表示,油脂類加纖維一起食用,理論上有可能發生抵銷作用。

 

以生菜沙拉而言,抵銷作用即是生菜中的纖維抑制DEHP吸收,但沙拉醬中的油脂促進DEHP吸收,抵銷了纖維的益處。

 

法式沙拉醬是蛋黃加油類調製而成,義式油醋醬裡面也有油脂,生菜沙拉上如果有肉類;

 

裡頭也有油脂,如果怕生菜沙拉沒味道,沙拉醬就淋少一點。

若偏好吃生菜沙拉、精力湯,孫璐西教授表示,蔬果要洗得很乾淨,料理後立即食用,就不必擔心生菌殘留。

 

而施純光副教授則提醒,若要在精力湯中加入堅果,建議堅果比例放少一點,因為堅果富含油脂,可能抵銷蔬果代謝DEHP的效果。

感謝孫璐西教授、施純光副教授審稿


(※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0年7月號)






好書推薦 









當更年期遇上青春期,不可踩的7大孩子地雷


今昔相比,更年期與青春期同時現身家庭的機率越來越高,在雙方身心不斷轉變下,兩代衝突似乎不可避免……怎樣能安然度過,避免一觸即發的家庭風暴?

無論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或是「更年期」的婆婆媽媽,似乎都各有一本「難念的經」,媽媽怨孩子不再聽話、貼心,孩子則認為媽媽不懂他的心,親子關係因而日益緊張。

晚婚成趨勢


兩代易碰撞


現代人普遍晚婚,35歲後產子的比比皆是,加上更年期的症狀在停經前1~2年、停經後2~3都會持續存在,若以更年期平均年齡49.8歲來算,體內荷爾蒙自47歲就會開始起伏變化,此時孩子也正經歷著將延續數年的青春期的轉變,「更年期」、「青春期」同時現身家庭的機率越來越高。

這時期的媽媽與孩子皆經歷身心巨大的轉變,但面對的問題卻大異其趣,想法南轅北轍,有時父母無心的行為卻可能引起子女強烈的反彈,要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衝突,就應探究孩子的心理,認識他們看重的事物,才不會踩進地雷區,炸得親子關係傷痕累累,漸行漸遠。



拉近親子心


避免踩到孩子的「地雷」


輔導過許多青少年的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提出7大父母應避免踩到的「地雷」:

1.批評子女的行為


有位高中生搭公車去補習,卻在公車上睡著,老師打電話到家中告知,回家時媽媽便興師問罪:「那麼短的距離,你還睡得著……我昨天就告訴你不要上網那麼晚……。」

 

雖然媽媽說的對,但當父母賺到道理後,得到的卻是小孩對你的不滿。黃倫芬建議,應換個角度處理事情,也許能用獎勵幫孩子解決問題。

2.批評子女的朋友


多數父母知道子女的朋友品行有問題時,會希望子女能與他們保持距離,以免被帶壞,孩子便會覺得:「你在攻擊我的朋友」,基於正義感,就興起保護朋友的反應,甚至與父母對抗。

 

這時如何說對話是最大的挑戰,因為好心不表示子女就聽得進去,應換個角度:「如果你不能穩住自己,就會害他被別人說成帶壞你。」

 

當然,還是要持續注意子女後續的表現,並適時地關心與提醒。

3.糾正口頭禪


許多青少年有不文雅的口頭禪,只要父母一糾正,就阻塞了溝通管道。

 

黃倫芬指出,雖可以對孩子的表達方式有一些疑問,但不要說他不對。

 

例如可以問他:「屁是什麼意思?」

 

或是「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4.喜歡做結論


父母提供經驗分享時,最好讓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將結論告訴他。

 

當然,這需要過程和時間,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讓教化隱藏於無形,子女通常會參考。

5.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會讓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嚇唬妳:「有很多事我並沒有完全告訴妳!」

 

或媽媽擔心孩子受到同儕影響,對孩子所說的話,還是要99%相信,千萬不可坦言:「我覺得你一定會被誰影響。」

6.偷看隱私


為瞭解子女,有些媽媽常忍不住偷看子女的日記,看了擔心就忍不住去問而穿幫,親子關係因此破裂,得不償失。其實瞭解對方的正當方法是學習如何溝通,例如:與子女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糗事或失戀經驗等,孩子只要心有所感,一定會發問或分享自己的想法

7.過度關心


擔任慈濟功德會懿德媽媽多年的林桂慧則提醒媽媽,不要讓孩子覺得媽媽的愛有負擔,試著從孩子國小五、六年級開始,讓他獨立成長,孩子上國中後,才能自己處理一些事情,學習獨當一面。

 

相關介紹










 
 






用對方法,關節不痛


早晨起床或隨便動一動,常感到關節僵硬或疼痛嗎?

 

若你有上述的情況,可能是關節炎的早期訊號。據估計,關節炎疾病有一百多種,有的很輕微,有的很嚴重,甚至可能造成殘廢。其中較常見且嚴重的是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關節炎非老年人的專利


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關節炎的問題。事實上,以年齡的流行病學分析,美國18~44歲中有7.9%(870萬人),45~64歲中有20.5%(2,050萬人),65歲以上有50%(1,720萬人)罹患關節炎。

 

此數據顯示,關節炎非老人家的專利,任何年齡均可能罹患,有些關節炎只出現在特定年齡層。

 

例如痛風性關節炎常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這與飲食習慣有關,習慣大魚大肉、喝酒者易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則多好發在30~50歲之間,女性是好發族群,男女比率約1:2。


罹患關節炎


把握黃金治療期


國內關節痛、關節僵硬的病人,人數難以估計,因不少上了年紀的人,血液循環變差,關節就會僵硬,台北榮民總醫院過敏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黃德豐提醒,「關節僵硬和發炎程度成正比,若發現關節疼痛,應趕緊請醫師評估,像類風濕性關節炎,有2~6個月的治療黃金期,把握治療黃金期就能治癒,錯過黃金期,可能引發關節變形。」

多數關節炎的治療方式是藉由適度運動、復健,使肌肉、骨骼強壯,並服用藥物,以減少疼痛、腫脹、僵硬的症狀,如痛風性關節炎,須靠長期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減少血液中的尿酸。較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運動、復健,可藉由開刀,使關節變平滑,或植入人工關節,取代原來受損的關節。

運動增強肌力


減輕關節疼痛


有關節炎的人通常不愛運動,擔心運動會造成關節負荷,對此專家極力澄清,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理事長暨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表示,溫和的有氧、伸展運動,有助於減輕關節負擔,增進關節零活度,也有滋養關節的功效。

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也認為,除非關節退化得很嚴重,如:關節炎急性發作或膝蓋變差不舒服,才減少或避免高衝擊性、負重運動,否則並非不能運動,只要「少做、少動、少走」即可。

運動能訓練肌肉力量,原則上只要是非負重、低衝擊性、不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皆宜。

 

馬筱笠和簡文仁表示,水中漫步、騎自行車、散步、打太極拳、走緩坡爬山等,都是很適合關節炎患者的溫和運動。
相關介紹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品保存 避光、濕、熱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8/25 00:2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依據衛生署委託研究「民眾用藥安全調查」報告顯示,有四成民眾將藥物放在廚房、浴室等錯誤場所。


放置陰涼乾燥處則有六十‧六十%。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組長鄒玫君表示,藥品保存最重要的原則是「避光、避濕、避熱」。


藥品最好存放在乾燥、陰涼環境,例如暗處的抽屜。


不可存放在潮濕、悶熱或陽光直射的地方,如浴室、廚房、窗邊等。


需要放置冰箱的藥品,要和食物分開保存。


藥品不當存放,可能讓藥品療效降低、變質、變色,吃下肚不但不能治病還可能傷身或延誤病情。


萬芳醫院藥劑部副主任郭莉娜表示,臨床觀察,民眾常見錯誤方式是將所有藥物放冰箱保存,不當分裝導致藥物變質。像口溶錠一分裝,很容易就潮解、變色、變質。


像眼藥水、咳嗽藥水、小兒退燒塞劑都不需要冷藏、冷凍,冰箱溼氣重,藥物放在冰箱,反容易受潮。


胰島素未開封前可放冰箱,但打胰島素前,一定要先回溫,以免出現刺激、不適,開封後可放室溫保存。


使用口內膏時,口水千萬不要沾到口內膏瓶口,否則瓶口會塞住,藥膏就出不來。


而滴耳劑時,藥物滴口不要太深入耳朵,以免沾到耳垢,清潔滴口時,不可使用清水,最好用乾淨衛生紙擦拭。


另外,藥品應放置在原有的包裝內,內服及外用藥最好分開保存,以免混淆。


保留說明書與原包裝,以易於辨識其有效日期與參考其用法、用量。


如有不確定藥品資訊者則應該丟棄。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民眾注意,由於藥品之特性及劑型上的差異,以致於可能有不同的儲存條件、使用方法,因此使用藥品時應詳細閱讀藥袋說明。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年積欠睡眠債 失眠又易胖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8/27 04:21


文/王興耀


談到「睡眠債」,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究竟什麼是「睡眠債」?


美國芝加哥大學克雷曼(Kleitman)被尊為睡眠研究之父,是第一位提出此概念者:所謂「睡眠債」並非短期1到2天之急性睡眠不足,需為長年的「慢性睡眠剝奪」才算是。


根據美國睡眠基金會的調查,1/3美國成年人每晚睡眠少於7個小時,此類成人有高比例已捲入睡眠債的漩渦中。人類基本睡眠時數因人或種族而異,但是7小時對大多數成人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


造成「睡眠債」的原因眾多,但以生態改變、科技發明的影響最大,說明如下:


●300年前人類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120年前愛迪生發明電燈後,中產階級延後1至2小時上床。


美國睡眠基金會指出,相較於100年前,人類的睡眠時間平均少了20%,約短少2至3小時。


●70年前電視機問世後,人類睡眠作息又往後延1至2小時,人類每晚盯著螢光幕,對腦部的生物時鐘造成破壞。根據國外的老鼠實驗顯示,頻繁接受閃光照視,不僅會降低睡眠品質,且會導致肥胖


●45年前電腦出現,以及20年前網際網路的普遍使用,都使人類腦部面臨閃光干擾風暴。


上述科技改變了人類生活作息,進而衍生「睡眠債」,而長期的睡眠債也是慢性失眠的肇因之一,將影響人體免疫系統,造成「體瘦素」下降,發炎細胞激素增加,而逐漸衍生「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與肥胖,此新陳代謝障礙亦會反向惡化失眠。


有鑑於此,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在3年前便開始呼籲,早睡早起且睡飽對糖尿病、肥胖有改善效果。


由於現代人對「睡眠債」多不自覺,可以預測的是三高、肥胖及失眠的比例會逐年增加。


有些人透過「少吃、多運動」卻仍然肥胖,主要原因就是長年睡眠債與合併失眠。


◎故想要擺脫「睡眠債」的干擾,建議:


●「早睡早起,且睡飽」,有效率的睡覺在健康上很重要,避免白天補眠。


● 晚上早點關掉閃光特質的電腦、電視,身心放鬆找回優質好眠。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醫師)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