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健康 養生 資訊轉貼 (957)
- Aug 21 Sun 2011 19:04
人體缺乏哪些營養物易致癌
- Aug 21 Sun 2011 18:52
醫師:急性精神病患 最怕碎碎念
醫師:急性精神病患 最怕碎碎念
更新日期:2011/08/20 05:30
呂素麗/高雄報導
中國時報【呂素麗/高雄報導】
疑似因課業壓力大而擬定殺人計畫、弒親的張姓高二生,經醫生診斷是「急性精神病」。
高醫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子俊說,急性精神病患者思緒很煩亂,睡不好,最怕有人一直對他碎碎念,需要家人包容。
唐子俊表示,急性精神病在很短時間內會有嚴重精神症狀,如幻聽,情緒波動很大,需藥物治療及短期住院,好好治療,一個月內精神會較穩定,若一個月內仍沒好,會延續精神症狀,好發於青少年。
他說,對急性精神病患者,應鼓勵他規則去看醫生,因患者思緒很亂,如果管太多及碎碎念,他反而更激動,最好是讓他睡眠穩定,規則吃藥,如此可恢復很好,如果有危險要暫時隔開,危機處理。
高市家暴防治中心督導林慧萍說,親子關係緊張,父母不要在言語上過度激怒孩子,先尋求專業協助,再看精神科,一定要持續用藥。
- Aug 20 Sat 2011 20:34
發生中風 務必3小時內就醫
發生中風 務必3小時內就醫
更新日期:2011/08/20 04:21
記者郭顏慧/新北報導
亞東醫院昨天公佈500名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送醫資料分析結果,發現有8成病人不知道自己中風,或逃避不願就醫,有的送醫時間距離發病竟間隔34小時。
醫生建議一旦發現中風症狀,務必在3小時內就醫,否則可能延誤治療成效。
一般人以為嘴歪眼斜是中風症狀,其實出現這樣的症狀時,可能病情已相當嚴重。
亞東醫院昨天邀請一位50多歲的謝姓婦人現身說法。
她表示,日前抱孫子時,突然覺得手沒力氣,她心想不對勁,立刻就醫檢查,意外發現中風,緊急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才撿回一命。
八成患者不知自己中風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說,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可以像謝姓病患這麼幸運,部分患者雖然有頭暈、手麻或眼前一片黑等症狀,但大都覺得是自己工作太累所導致,不會想到是中風。
陳龍說,缺血性中風(血管栓塞)發病時,是一種漸進過程,絕不會瞬間手腳就不能動。
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在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血管,他比較中風患者治療3個月後的成效,有打血栓溶解劑的患者,比延遲就醫的患者多出3成多的復原機會。
陳龍說,最常使用來判斷是否已經中風的是「辛辛那提中風指標」,包含「FAST」4個步驟,「F」指的是Face(顏面下垂)、「A」指的是Arm(手臂垂落)、S指的是Speech(語言異常),若發現這些症狀則進入「T」的階段,即撥打Telephone(電話)119送醫急救。
- Aug 17 Wed 2011 18:44
大家健康ePaper電子報:四不生活習慣,打造腎利人生
|
- Aug 13 Sat 2011 20:39
皮夾放臀後口袋 小心下背痛
皮夾放臀後口袋 小心下背痛
更新日期:2011/08/13 07:28
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許多男士把皮夾放在屁股後口袋,這個習慣極可能為自己招來下背痛。
「骨傷患者中,下背痛最常見。」義大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中醫師羅明江說,下背痛原因很多,把皮夾放在後口袋的習慣最被疏忽。
他表示,下背痛、腰痛患者多是3、40歲上班族,經常是長年累月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有人甚至痛到不能翻身。
他表示,很多男性為求簡便,把塞了信用卡、金融卡等大堆證件的皮夾放口袋。
如果放兩側褲袋,鼓鼓地並不舒適,不少人習慣放後口袋,但經過長時間久坐,5年、10年後,下背痛就找上門。
羅明江說,把皮夾塞在後口袋,長期就像放顆石頭一樣,導致骨盆輕度旋轉而不自知。
此外,打電腦時如果長期維持同一姿勢,也會造成肌肉不平均。
他指出,下背痛通常是主膽經環跳穴附近的肌肉群下緣有壓痛點,蹺腿、盤腿打坐等姿勢也會導致下背痛。
羅明江表示,要改善腰痠背痛,生活習慣要修正,如睡醒時要側身起床、站立時雙腳最好一前一後;刷牙時手扶牆壁或水槽,蹲下時膝蓋要先彎等。
「在家也可以練習腰常擺功法」,羅明江說,微微屈膝,腳張開與肩同寬,身體慢慢轉動,手部一前一後,輕輕拍打肚臍下1吋半到3吋間的氣海關元穴,及腰部後方皮帶上側一個拳頭位置的命門穴,可調節任督二脈及膀胱經,先由每天50次,每天增加10次,到每天200次,最後早晚各一次。
- Aug 13 Sat 2011 19:38
科學家發現基因 硬化症快有解
科學家發現基因 硬化症快有解
更新日期:2011/08/11 17:51
(路透倫敦10日電)科學家發現29種和多發性硬化症(MS)有關的新變體基因,並指出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製藥業者在更精確的免疫系統範圍內研究療方。
在「自然」(Nature)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中,研究者表示他們發現T細胞和化學物質「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s)對於使人殘廢的多發性硬化症而言相當重要。
T細胞是1種白血細胞,負責免疫反應。
劍橋大學共同領導該研究的康普斯頓(Alastair Compston)說:「我們發現這些基因和抗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功能有高度相關,現在很清楚的是,多發性硬化症主要是免疫學疾病。
朝著這個方向,就能揭露這種病的真面目,然後克服它。」
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是,負責保護腦中神經纖維和脊椎神經的外層髓鞘質(myelin)開始故障,減緩了大腦和身體其餘部位的溝通。
受多發性硬化症攻擊的路徑,導致包括日常生活所需的觀看、走路、感覺、思考、控制腸子和膀胱的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最終遭到破壞。
PLoS Genetics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今天刊登的研究也說,許多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的基因也和其他自我免疫疾病有關,例如克隆氏症(Crohn’s)和第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研究作者表示,這也為現有藥方指明了可能的新用途。
領導PLoS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學者卡薩帕斯(Chris Cotsapas)說:「我們已經知道許多毀滅性免疫系統疾病必然有共同的致病基因。現在我們有了地圖大綱,可以告訴我們該去哪裡找尋共同的療方。」中央社(翻譯)
- Aug 11 Thu 2011 20:18
119健康電子報:培養健康的習慣
119健康電子報:培養健康的習慣
培養健康的習慣
流汗是排肺毒最好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流汗,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就是要讓我們流汗。
可是現代人一感覺到炎熱就躲到房間,打開冷氣,流汗的機會自然變少了,身體怎麼會好?
現在的人呼吸系統普遍不好,就是經常待在冷氣房,流汗的機會減少了,肺毒不容易排出去。
所以,千萬不要排斥流汗,否則呼吸系統的毒排不出去,將造成身體的傷害。
流汗以後一定要喝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想到就喝,養成喝水的習慣,坐下來就喝水,不斷地上廁所,這樣可以把腎臟刷洗乾淨。
喝水很重要,尤其早上起床後,還沒有刷牙前,先喝下500 - 600cc,能讓你整夜凝結的美好唾液,通過胃與腸道,把累積在大腸幾十年的宿便排出來,感覺非常好唷!
- Aug 08 Mon 2011 08:55
8個小改變 輕鬆大瘦身!
8個小改變 輕鬆大瘦身!
- Aug 06 Sat 2011 20:07
單側耳鳴暈眩 當心耳中風
單側耳鳴暈眩 當心耳中風
更新日期:2011/08/03 04:11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
有單側耳鳴、暈眩、噁心等情形,應立即就醫,以免惡化成耳中風。
一位42歲牙醫師因最近一低頭檢查病人牙齒時,就感到暈眩、噁心,且伴隨耳鳴及重聽,原本想休息2、3天就好,沒想到情形更嚴重,於是在6月中旬前往林新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經過耳鼻喉科主任田輝勣進行聽力檢查,發現該名牙醫的左耳高頻聽力受損,合併自發性的眼球震顫,診斷出為左耳突發性耳聾,就是耳中風。
該名牙醫師在住院期間,院方施以血液循環促進劑、類固醇的藥物治療,並會診高壓氧中心,進行高壓氧治療,10天後出院,並繼續回牙醫診所看診。
林新醫院高壓氧中心主任李潤宇表示,突發性耳聾可能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一般認為,病毒感染、血液及血管的問題、自體免疫病變等,好發年齡40歲到50歲不等。
一般而言,年紀越大,復原及治療效果越不理想,但一旦發現該症狀,黃金治療期是1個星期至1個月。
李潤宇表示,突發性耳聾病人受損的聽力,約有47%至63%有自行恢復的機會,但復原與受損的嚴重度有關,輕度的聽力受損通常會完全復原。
中度的聽力受損除非接受治療,不然很少會有完全恢復的可能性,重度的聽力受損,很少有完全復原的情形。
李潤宇表示,調整作息及飲食習慣、降低工作壓力,避開會引發全身性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可避免耳中風。
只要發現單側耳鳴、眩暈、噁心等情形,應立即就醫。
- Aug 06 Sat 2011 19:24
喉嚨卡卡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喉嚨卡卡 原來是胃食道逆流
更新日期:2011/08/06 04:21
記者蔡文正/彰化報導
彰化縣一名50多歲男子,長期感到喉嚨「卡卡」,自行到藥局購買成藥服用,結果病情無法改善。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胃食道逆流所致,經服藥治療後已改善。
道周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浚熒表示,現代人常因工作忙碌無法定時用餐,很多人吃飯更是狼吞虎嚥,消化不良,產生胃酸,尤其夜貓子吃完消夜回家就睡覺,長期下來,造成胃酸逆流,甚至產生「火燒心」及慢性咽喉炎症狀。
郭浚熒說,胃食道逆流會造成胸口不適或灼熱感,夜晚躺平時更易發生。
長期不醫治,可能就會有慢性咽喉炎,嚴重時還會吞嚥困難。
許多病患常以為是心臟出問題,但是接受心電圖及超音波檢查,卻無法查出真正病因。
這時應考慮胃腸問題,通常醫師會先給予藥物治療,再沒有改善就要做內視鏡檢查,了解胃部狀況。
郭浚熒指出,慢性咽喉炎治療不易,發病原因與長期不當飲食及生活習慣或過度使用聲帶有關,例如喜歡吃辛辣食物及抽菸、喝酒、經常熬夜或睡眠不足,壓力過大、疲勞過度,造成免疫力低下或自律神經失調,使得咽喉局部的自律神經對於環境刺激物,產生過度反應而引起發炎,必須對症治療。
- Jul 30 Sat 2011 20:54
全身無法動彈 低血鉀造成
全身無法動彈 低血鉀造成
更新日期:2011/07/25 13:09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25日電)台中市1名34歲男子清晨醒來,發現全身無法動彈,有如癱瘓,緊急送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急診,急診室主任蔡哲宏今天表示,男子是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導致的低血鉀週期性癱瘓症。
明明意識清醒,卻全身無法動彈。蔡哲宏表示,罹患低血鉀週期性癱瘓症的患者,如果沒有立即診斷和治療,可能會因呼吸衰竭或引發嚴重心律不整而危及生命,死亡率極高。
蔡哲宏指出,這名病患被緊急送往急診室時,雖然意識清楚,卻呈現全身性的癱瘓,連舉手抬腳的力量都沒有,只能在病床上稍稍滑動,但第一時間就排除是腦中風造成的可能。
經抽血檢查發現,蔡哲宏說,患者的血中鉀離子指數僅1.3,幾乎只達正常指數的1/3,急診醫師高度懷疑與甲狀腺的問題有關,進一步檢驗,果然證實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所導致的低血鉀週期性癱瘓症,隨即安排住院治療。
蔡哲宏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以女性居多,男性發生的機率遠低於女性,但東方男性發生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就是低血鉀造成全身性的癱瘓,如無接受治療,讓甲狀腺功能亢進持續惡化,患者可能會發生昏迷、心律不整或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病程進展十分快速。
蔡哲宏說,只要適時給予患者鉀離子補充,大部分症狀可以很快改善。這名患者多年前就知道自己有甲狀腺亢進問題,卻未就醫控制病情,差點因此危及生命。
蔡哲宏提醒,有此疾病的患者,只要控制好甲狀腺機能亢進,低血鉀導致全身無力癱瘓的危險就不會再發生,如果甲狀腺機能亢進復發,低血鉀的疾病就可能再發生。1000725
- Jul 30 Sat 2011 20:52
樂觀 較不易中風
樂觀 較不易中風
更新日期:2011/07/26 00:2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個性樂觀的人,比較不會中風。
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生艾瑞克‧金(Eric Kim)表示,樂觀個性的確有助預防中風。
已經有很多研究報告發現,樂觀的人免疫系統往往比較好,傷口復原速度也比較快,心臟病風險也較低,樂觀對身體好處多多。
艾瑞克‧金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官方所做的「健康與退休研究」,參與民眾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研究人員以六千零四十四位男女為研究對象,評估他們樂觀的程度。
參與研究者都沒有中風病史,研究人員追蹤兩年時間,在這兩年有八十八人不幸中風。
研究人員調整各項變數,如抽菸、喝酒、種族、性別、婚姻狀況、血壓、慢性病、心理疾病、身體質量指數、活動量等,結果發現,樂觀個性有助降低中風風險。
為什麼樂觀較不容易中風?
艾瑞克‧金解釋,很可能是因為樂觀的人總是期待好事降臨,比較會採取行動,好好維持自身健康。也或許是生理作用造成,憂鬱情緒會衝擊身體功能,同樣地,樂觀也應該會對身體產生影響。
有一項芬蘭研究也發現,悲觀程度越低,中風風險也會跟著降低。
但研究並沒有將樂觀、中風做連結。
艾瑞克‧金表示,過去研究顯示,樂觀個性可幫助保護心臟,預防心臟病發作,樂觀態度是可以學的,若能教悲觀者如何正面思考、培養樂觀想法,應該可以減少中風發生風險,對公共衛生也很有好處。
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發表於線上版「中風」期刊。
- Jul 30 Sat 2011 20:50
菸酒加檳榔 等於向下咽癌招手
菸酒加檳榔 等於向下咽癌招手
更新日期:2011/07/27 04:11
文/林永芳
58歲的楊先生是一名下咽癌患者,再次因鼻腔及口腔大量出血被送到急診就醫。
楊先生就醫時,意識清楚但躁動,血氧下降,為預防氣道阻塞,也必須依賴氣切管保持呼吸道暢通,急診時,不必再插管,直接接上呼吸器支持呼吸即可。
楊先生在發現罹癌前,菸癮逾20年,每天會吸一包半的菸與喝半瓶高粱酒,同時還會吃10到20顆的檳榔白灰(葉仔)。
醫師診斷出他罹患下咽癌時,僅是初期惡性腫癌,但兩年時間就已發展成末期!
下咽的功能是吞嚥,但因為下咽與喉頭相鄰,位於喉頭後面,喉頭的一些功能,如呼吸、發音及保護下呼吸道等功能,多會因下咽的疾病或治療而受到影響。
下咽有很豐富的淋巴循環系統,因此癌細胞也容易透過淋巴系統轉移;
下咽的黏膜主要是鱗狀上皮細胞,受到香菸的刺激而形成腫瘤。
下咽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包括:咽部疼痛、異物感(沙啞)等,不容易早期診斷出來。
就醫時,往往已是較晚期,等到產生頸部腫塊、吞嚥疼痛困難、體重減輕、聲音沙啞、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時,已是下咽癌腫瘤變大的時候!
近年來,美國研究發現,吸菸罹患下咽癌的比率是不吸菸者的10倍。
喝酒會加重吸菸罹患下咽癌的發生率,約 80-90%的下咽癌患者是吸菸加過度喝酒。
20年來的追蹤發現,戒菸會降低下咽癌發生率。
檳榔本身是致癌物質,無論有無加紅灰或白灰都會致癌,所以也被列高危險因子。
因此除了及早戒菸之外,也要避免酒或檳榔相關加重因素,才能免受「咽」害之苦。
(作者為呼吸治療師)
- Jul 30 Sat 2011 20:48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可個人化醫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 可個人化醫療
更新日期:2011/07/27 21:00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7日電)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協會今天選出葉宸妤等4名天使,宣導個人化治療的觀念,他們打破一般人認為患者無法做家事、行動不便的迷思,將巡迴各地分享積極面對病魔的歷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協會理事長張玲瑗指出,協會今年舉辦天使選拔活動,鼓勵病友在3個月治療之後,如果未能達標,就可考慮調整用藥,不要因為一些莫名的害怕不敢調整藥物,最後受苦的是自己。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瑋昇指出,透過類風濕因子、抗環瓜氨酸抗體的生物標誌檢測,可了解類風濕病患「同中有異」的疾病特性,有助於判斷最有效的個人化治療方式。
外號「葉子媽媽」的葉宸妤說,她換藥之後,關節明顯不痛,平常喜歡做的家事、打掃,反而讓病情控制的更好,生活有品質,她會鼓勵病友了解自己的檢驗數值,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走出戶外、與大自然多接觸,讓身、心、靈平和。1000727
- Jul 30 Sat 2011 20:47
在家也可以自己洗腎
在家也可以自己洗腎
更新日期:2011/07/28 00:07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在家可以自己洗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昨(二十七)日邀來三位腎友現身說法證明絕對可行。
腹膜透析室主任王怡寬說,治療末期腎病,只剩換腎和洗腎兩種選擇。
洗腎又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存活率兩者相當。
不同的是,血液透析每周須到院三次,腹膜透析則可免除舟車勞頓,且維持住殘餘的腎功能,生活品質會好一點。
洗腎已近廿年的工程師陳先生,經歷四代腹膜透析的演變,現在每天換液四次,一次只花廿分鐘。
熟練且越來越簡易的洗肚子功課,完全不會耽誤他電機保養的工作,也不曾妨礙他帶家人看電影、遊山玩水的步調。
任職公家機關的吳先生表示,八年前他還是大四學生時,為了考研究所經常熬夜苦讀,終至健康亮起紅燈。
然而他認為洗腎不能成為託辭,生病並沒有悲觀的特權,用正面迎擊的態度,天天到校上課。
後來他不但考上研究所,更通過國家考試,成為正牌公務員。
這些年來,他偶有機會到醫院探視親友,對照自己至少好手好腳、能自理生活的狀態,深表感恩。
五十九歲張小姐,得知腎功能難再復原要洗腎,終於開啟洗腎人生。
王怡寬指出,選擇腹膜透析的腎友,都具備非常認真的學習態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
通常兩週之後就能上手,順利出院展開居家自理。
- Jul 30 Sat 2011 20:45
手部衛生習慣至少持續5年才能養成
手部衛生習慣至少持續5年才能養成
更新日期:2011/07/28 00:0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將於今(二十八)日舉辦雙手衛生研討會,研討會為響應WHO「拯救生命清潔雙手」活動,邀請澳洲、新加坡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分享手部衛生推動經驗;會中並安排台大、高榮、三總分享實務經驗。
疾管局表示,降低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維持手部衛生是全球公認最經濟易行的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二OO九年提出「拯救生命:清潔雙手」活動,國際間已將推動醫護人員落實手部衛生,防範院內感染事件發生,當做提升病人安全的首要努力方向。
我國也積極展開全國醫護人員手部衛生推廣計畫,致行方向為「建置手部衛生示範中心」、「醫院手部衛生認證」。
依據WHO建議,手部衛生運動需持續至少五年,才有機會變成一種習慣,真正落實於臨床實務。
因此疾病管制局未來將朝持續推動「手部衛生四五運動」,也就是利用至少五年的時間,應用WHO手部衛生五大策略,每年分為五階段執行,推動落實醫護人員手部衛生五時機,讓手部衛生在醫院內形成一種文化,以提升醫療照護品質,並保障病人安全。
- Jul 30 Sat 2011 20:42
GOT、GPT指數異常 就是肝病?
GOT、GPT指數異常 就是肝病?
更新日期:2011/07/30 00:07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肝病有輕有重,一般民眾常聽到的就是肝炎。
署立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泰銘表示,所謂肝炎就是人體肝臟發炎,在台灣地區,最常見的就是B型肝炎,大致上,肝炎病程演進至肝纖維化約需二十年,再演變成肝硬化約需二十年,最後惡化成肝癌也要二十年,所以肝炎患者多為老年人。
黃泰銘醫師指出,很多民眾都聽過GOT、GPT這兩個名詞,這是判定肝功能最常見的指數,當GOT、GPT數值異常時,就代表肝臟已經有發炎的現象,數值比正常值高出愈多,代表肝臟發炎程度愈明顯,可能已經達到需要接受治療的程度。
黃泰銘醫師進一步指出,雖然肝病非常多樣化,治療肝病患者可以採取口服或注射藥物的方式,除了治療之外,其實只要少熬夜、不吸菸、少喝酒,就可以減少對肝臟的危害,甚至民眾還可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如此,就更可以達到預防肝病、維護肝臟健康的目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很多健康食品都以降低GOT、GPT指數作為肝臟健康的訴求,甚至還因此而銷售長紅!對此,黃泰銘醫師強調,這算是一種迷思,一般健康檢查只要超過標準就會以紅色數字來標示,結果民眾就因此而恐慌,事實上,GOT、GPT指數要達到正常值「兩倍」以上才會有意義。
例如熬夜、緊張、感冒、抽菸、喝酒、發燒、創傷、受到感染等因素都會影響到GOT、GPT指數,超過這兩個指數只能代表肝發炎,如此而已,民眾只要改善習慣或改掉壞習慣,指數就會恢復正常的水準,但如果是指數異常超過半年,就代表已轉變成慢性肝炎,這時候就必須要積極接受治療。
他強調,肝臟是一種非常沉默的器官,短期發炎時並不會有症狀發生,也不會令人覺得不舒服,但若肝臟有症狀出現時,往往代表已經到了肝病或肝癌的末期,民眾不可不知,也千萬不要太大意。
- Jul 30 Sat 2011 20:40
維持鈉、鉀平衡 可防治心臟病
維持鈉、鉀平衡 可防治心臟病
更新日期:2011/07/28 14:22
黃哲安
【台灣醒報記者黃哲安綜合報導】鈉是鹽的重要成分,攝取過多會使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美國近日研究發現,蔬菜中含有鉀元素,可以抵銷鈉對血壓帶來的影響。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花了15年時間,紀錄1萬名以上成年人的飲食情況,發現鈉與死亡風險的上升並沒有關聯,但鉀的攝入卻能有效降低心臟病機率。
研究者對人體內的鈉、鉀比率進行研究,比率愈高,鈉相對於鉀的攝入來說要更多。
鈉、鉀比最高的人群,因心臟病去世的機率,比鈉、鉀比最低人群高出兩倍,死於心臟相關疾病的可能性更高出46%。
降低鈉、鉀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水果和蔬菜。
美國飲食指導建議,每日鈉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300毫克以下,建議糖尿病以及慢性腎病患者控制在1,500毫克以內。
成人每天至少攝入4,700毫克的鉀,富含鉀的食物包括土豆、菠菜、香蕉、西梅汁、原味優酪乳以及魚。
- Jul 09 Sat 2011 18:44
飲食新指南 多喝水、多運動、多飲低脂奶
飲食新指南 多喝水、多運動、多飲低脂奶
更新日期:2011/07/06 17:57
沈雅雯
飲食指南大翻修。
衛生署今天(6日)公布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及「國民飲食指標」,大幅下修油脂類與全穀根莖類的攝取量,提高蔬果與豆魚肉蛋類的份量,同時建議民眾每天要多喝水、多運動,鈣質的攝取首先選用低脂牛奶。
衛生署6日推出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及「國民飲食指標」,大幅修改1995年以來的攝取建議。
其中,每日飲食指南從過去沿用30多年的梅花圖案改為扇形圖案。
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同樣分為6大類,分別為:全穀根莖類、豆蛋魚肉類、低脂奶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衛生署表示,今年改變過去的5穀根莖類為全穀根莖類,目的在加強民眾維生素與膳食纖維的吸收;而奶類的部份也改為低脂乳品類,強調熱量不要過高。
整體而言,新版的指南全面調降全穀根莖類與油脂類的攝取,提高了蔬果、豆魚肉蛋類與低脂乳品的份量。
衛生署也另外推出「國民飲食指標」12項原則,除了持續宣導的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及少油炸、少脂肪、少醃漬、多喝開水外,特別強調應避免含糖飲料及每日最好至少攝取三分之一的全穀食物。
同時也提醒民眾要注意食物的來源標示,衛生安全才能吃。
參與修訂指南的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教授曾明淑強調,民眾除了均衡飲食外,也要多喝水、多運動,並儘量選擇低脂牛奶。
曾明淑說:『(原音)體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把飲食指南裡面多了一個騎腳踏車的人像,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的活動;
另外一個就是水,雖然我們6大類的食物裡面沒有把水放進去,可是水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養素;
另外一個概念就是牛奶的這一類食物,我們希望大家一開始就是從低脂的奶類裡面攝取。』
曾明淑表示,許多民眾會購買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不過,如果平日飲食不均衡、熱量攝取也不當的話,再多的保健食品恐怕還是無效。
因此建議民眾,還是應該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才能確保健康、遠離疾病。
- Jul 09 Sat 2011 18:37
多吃蔬果多運動 遠離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