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健康 養生 資訊轉貼 (9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工作過量卻不過勞的六個方法


工作過量卻不過勞的六個方法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2/20 09:00 周琪霏/整理報導



根據洛桑管理學院(IMD)全球競爭力報告,2006年台灣平均工時為2,256小時,謹略低於韓國2,439小時、墨西哥2,385小時、香港2,348小時,以及印度2,277小時。


【工作量大不過勞的六個方法】


《威力午睡》越來越多醫學報告證實,工作日下午抽空睡20-30分鐘,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錯誤以及減少人際衝突。這種短而有效的充電方法。


《學習新嗜好》抽空報名學習一種新語言、球類運動或是樂器,給你不隨意加班的正當理由,又可以認識新朋友,靈活你的大腦與創意,提供更多與客戶聊天的話題。你將發現同樣的錢拿去繳學費,比買名牌衣服的投資報酬率高出許多。


《不把電腦帶回家》下班後不只是你的筆記型電腦,最好連PDA、黑苺機全部都留在公司。這樣做會強迫自己工作時更有效率,下班時心情更輕鬆,更可省下家裡的電費。


《工作與家庭清單》許多人或許已經養成隨時寫下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單,但是卻很少人寫下為家人的需求清單。記住!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就是讓家人幸福嗎?


《長假不如短休》上班族與其引頸期盼一年一度的出國旅遊,不如妥善安排每天上班時的短休。在桌上放個計時器或網路下載提醒軟體,每隔50分鐘就讓自己從位置上起身,不管是喝口水、伸展筋骨、深呼吸、上洗手間,都能讓你疲勞的肌肉以及腦袋得到適時的休息。


《勤練放鬆技巧》讓自己表情輕鬆,腦袋清楚。


許多人或許會說:「放鬆?這有什麼困難。」但是卻看見太多病人深受頭痛、失眠、焦慮、憂鬱等症狀所苦。心理諮商師邱永林指出偏偏這些都是身心長期無法有效放鬆的後遺症!除了上面提到的行為技巧,想要放鬆最首要還是心態和價值觀必須作調整!


人類的身體跟心智就像一組彈簧,既不能永遠緊繃,也不能永遠放鬆,否則就會失去最佳狀態!有智慧的人會在緊張的工作中,發現值得輕鬆面對的趣味;也會在放鬆的生活時刻中,領悟到嚴肅的生命意義。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098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決愛犬的四大健康問題


1、什麼時候需要食用高卡路里飼糧?


  症狀:



  創傷;矯形外科手術前後;貧血;參加比賽或表演前後;患上癌症;糖尿病;肝炎;必須用試管餵飼的犬貓(可食用罐頭包裝);不能食用或不喜歡食用乾糧的犬貓(可食用罐頭包裝);手術後;泌乳期;體重下降;厭食/營養不良;心臟毛病;膿毒症;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貓



  原因:



  在犬貓患疾病時,它們對熱能和蛋白質的需求會比正常的犬貓高出許多。



  但大多數的患病的犬貓會因失去食慾而拒絕進食,令患病的犬貓新陳代謝減慢、體重下降、身體可能無法合成足夠份量的蛋白質,因而形成低蛋白血症、肝衰竭和敗血症等,這些都可能危及患病犬貓的生命。



  持續不補充營養,患病的犬貓可能會容易休克,對藥物治療無法產生良好的效果,免疫力也會降低。



  解決方法:



  若懷疑您的愛犬或愛貓有健康問題,請咨詢您的獸醫。獸醫會詳細檢查,在必要時還會進行測試,並詳細檢驗您的寵物是否有任何潛在的疾病。



  除獸醫推薦的治療方法外,可能還需要食用特殊配方的高卡路里處方糧來調養身體,以確保它們能吸收充分的營養,幫助它們解決健康問題!



  2、什麼時候需要食用皮膚皮毛飼糧?



  症狀:



  皮膚紅腫、發炎;脫皮;並有皮屑;皮膚發出強烈異味;犬隻感到不適,並且經常瘙癢;犬隻會舔或咬他的皮毛;搔咬情況嚴重時,會導致脫毛甚至流血



  原因:



  遺傳性過敏症,這是類似人類花粉熱的呼吸型過敏症,相當普遍,特別是某些品種的犬隻更為常見;



  許多國家都有跳蚤問題,而犬隻對跳蚤非常敏感,就像螨等皮膚寄生蟲一樣;



  一些犬隻在接觸某些物品、植物或地毯時,會產生皮膚過敏;



  有時犬隻會對食物中的蛋白質來源過敏,因而導致皮膚發癢。



  解決辦法:



  若懷疑您的愛犬或愛貓患有皮膚或皮毛問題,請咨詢您的獸醫。獸醫會詳細檢查,在必要時還會進行測試,然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除獸醫推薦的治療方法外,可能還需要食用特殊配方的皮膚處方糧來調養身體,以幫助它們解決皮膚問題!



  



 


3、什麼時候需要食用減肥飼糧?


  理想體重:



  可觸摸到肋骨,但看不出來;從上向下看,可以看到腰部;從側面看,可以看出腹部線條



  過重:



  可觸摸到被脂肪包圍著的肋骨;腰部的線條不明顯;腹部渾圓



  肥胖:



  肋骨被厚厚的脂肪包圍著;難以觸摸到腰部的脂肪堆積;不太看的出或完全看不出腰部腹部毫無線條,明顯膨脹



  問題:



  過重及肥胖的犬隻和貓只,身體患病的機會較高,其中包括:



  關節炎;糖尿病;呼吸困難;心臟問題;手術併發症;麻醉併發症;便秘;高血壓



  發胖的原因:



  進食過量;活動量低;遺傳



  有些寵物好像吃的很少,體重卻增加的很快。這些寵物可能是因為遺傳的因素而使它們容易發胖。有少數犬隻和貓只是因為荷爾蒙失調或其他疾病而令體重增加。不過,肥胖最常見的原因是進食過量。造成進食過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感到苦悶、情緒緊張、不良的飲食習慣,或食用不適合的飼糧。



  解決方法:



  若懷疑您的愛犬或愛貓過重或肥胖,請咨詢您的獸醫。獸醫會詳細檢查您的寵物是否有任何潛在的疾病。



  在一般情況下,過重的寵物需要進行一連串的減肥計劃。食用特殊配方的減肥糧來幫助它們解決肥胖問題!



  4、什麼時候需要食用腸胃處方糧



  問題:



  腹瀉、腸胃和胰臟疾病



  症狀:



  腹瀉;嘔吐;糞便中帶血/或黏液;每隔數周便會反覆出現軟便情況;便秘;食慾不振;體重下降



  原因:



  寄生蟲,特別是蠕蟲(幼犬);感染病毒,因此造成的腹瀉(幼犬);進食不潔,腐爛的食物或其他垃圾(幼犬);細菌過度滋生(幼犬和成年寵物);腸炎疾病(成年寵物);胰液分泌不足(成年寵物)



  解決方法:



  若懷疑您的愛犬或愛貓患有腸胃問題,請咨詢您的獸醫。獸醫會詳細檢查您的寵物,在必要時還會進行測試,然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如果發現您的愛寵患有腸胃病或胰臟疾病時,除獸醫推薦的治療方法外,可能還需要食用特殊配方的胃腸處方糧,有助您的寵物解決胃腸問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接吻一分鐘 可減肥止痛
 

每天接吻一分鐘 可減肥止痛


中廣 更新日期: 2007/12/12 13:30



研究顯示,每天接吻一分鐘,可減肥止痛!



俄羅斯「真理報」引述科學研究說,接吻可以穩定心臟血管活動、防止高血壓、降低膽固醇,而且每天只要接吻三次,每次20秒,持之以恆可以減肥。



報導還說,接吻時,人的口腔會分泌大量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鈣和磷,因此能保護牙齒免遭蛀蝕,還可以降低牙齦發炎的機率。



另外,接吻還可以美容,因為熱吻會牽動臉部30塊肌肉,促進血液流通,讓人的臉部肌膚更加平滑。接吻甚至還有止痛效果,因為唾液中含有一種止痛成分,接吻越激情,唾液分泌就越多。因此科學家開玩笑地說,當感覺疼痛難擋時,可以不要吃止痛藥,只要盡情接吻就好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止下垂 提升乳房的經典動作『圖文』



http://lady.qq.com/a/20070814/000065.htm
這個動作超適合25歲以上的女性朋友們。因為它可以提升我們的胸部,對抗乳房下垂。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注重胸部保養的人,那麼這個動作就一定要學。


  固肩式的功效:


  它可以消除我們手臂的贅肉,同時還可以防止我們的乳部下垂。你只需要記住它是一個一舉兩行的瑜伽動作就行了。


  具體動作:



  1. 跪坐在墊子上,部挺直。雙手放在身體兩邊。



  2. 吸氣,吸氣的同時雙手放在頭的後方,並且十指互扣。手肘儘量左右打開,擴胸,同時做深呼吸。



  3. 吸氣,同時把雙手移動向左側,同時右手上,左手下。然後吐氣,吐氣的時候左手用力往下拉右手。停留5秒。做深呼吸。



  4. 然後就是換邊做了。


  溫馨提醒:


  1. 做第二步擴胸的時候,一定要細細感覺你做擴的時候胸部有所提升。


  2. 做第三步左,右手互相牽動的時候,細細感覺手臂因此會慢慢變纖細,同時胸部在牽輕的時候有所提升。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除體內毒素4種方法



分類:生活點滴

2007/12/11 14:14


榮總專作放射線之醫師,認為『微波爐』會利用電波少一個正價電子,運用水分子之震盪使食物變熱,所以食物易變成自由基,就會容易致癌。所以偶而方便用一下,最好還是少用『微波爐』最好!


以下文章值得參考 


       人體內的有毒物質主要來源於兩個途徑:一是大氣與水源中的污染物、 通過呼吸及進餐而侵入人體內, 鉛、鋁、汞等重金屬就是其代表;  
       另一個是食物在體內代謝後的廢物,如自由基、硫化氫等。時下,清除體內垃圾已成健康時尚。   
下列方法可幫您及時清除體內毒素。  


  1.   主動咳嗽法:      
      自然界中的粉塵、金屬微粒及廢氣中的毒性物質,通過呼吸進入肺臟,既損害肺臟, 又通過血液迴圈而 " 株連" 全身。借助主動咳嗽可以" 清掃 " 肺臟。每天 到室外空氣清新處做深呼吸運動,深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然後主動咳嗽,使氣流從口、鼻中噴出,咳出痰液。
 
2.   飲水沖洗法:
    定時排便,縮短糞便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及時排出糞便中的毒素。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有利於大便通暢以及毒素從尿液中排出。   
 
3.  運動出汗法:    
    皮膚也是排泄毒素的途徑,主要通過出汗的方式,讓毒素隨汗液排出體外。   


4.   巧用食物法:     
    ●常飲鮮果、鮮菜汁 ( 不經炒煮 ) ,鮮果、鮮菜汁是體內 " 清潔劑 " ,牠們能排除體內堆積的毒素和廢物。


   ●常吃海帶,海帶對放射性物質有特別的親和力,海帶膠質能促使體內的放射性物質隨 著大號排出體外,從而減少放射性物質在人體內的積聚,也減少了放射性疾病的發生率。


●常喝綠豆湯,綠豆湯能輔助排泄體內的毒素,促進機體的正常代謝。


●常吃豬血,豬血中的血漿蛋白,經過人體胃酸和消化液中的脢分解後,會產生一種解毒和滑腸作用的物質,與侵入胃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持年輕27

這裡有27個保持健康年輕的秘訣,讓您永遠25歲。
 
1*喝水助消化
  您會喝水嗎?這是個傻問?但,要怎麼喝?喝多少?什麼時候喝?都是大學問。對愛美的女性來說,水份充足是保持美麗的秘訣,但也不必過量,一天約1500C.C.就足夠了,至於口渴,是身體給你的警訊,一定要補充水份。用餐時,喝水可以降低飢餓感,使進食速度減緩,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促進良好消化。


 

2*高鐵高鈣奶粉最好分開食用
  高鐵高鈣奶粉近來頗受歡迎,高鐵的奶粉是為女性設計的,而高鈣則為三十歲以上鈣質流失迅速的消費者設計。不少廠商推出高鐵高鈣二合一奶粉,甚至有些還特別強調又多加了維他命C,讓消費者一次吸收多種營養。不過專家表示奶粉中如果含大量鈣質會不利於鐵質的吸收,如果還加了維他命C來補強吸收力,反而會扭曲牛奶的營養。所以,最好分別食用,以利吸收。

 

3 *睡眠的黃金時段:晚間十時上床,抵過從凌晨三時睡到正午的效果
  有人說,晚上十二時前的一小時,抵得過十二時以後的二小時,這是體驗,「早睡並且睡得好」的人的說法。事實上,到了深夜二時至二時半,生理的律動會降低,體溫、呼吸、脈摶及全身的代謝都降至最低,從午夜零時至三時之間,給予身心刺激的腎上腺素及副腎皮質賀爾蒙,也顯現了不到早晨巔峰的三分之一的最低值。因此從神經賀爾蒙的週期來看,午夜零時至三時是最有效率的睡眠時間這個說法的確無誤。換句話說,這段時間是睡眠的黃金時間(掌管晝夜週期,特別是夜間週期的,是位於腦中、稱為松果體的賀爾蒙所分泌的物質)。想要獲得有效的睡眠,最好在深夜前兩小時上床,這個時間是晚間十時。早晨醒得早是老年人的特徵,有人以為老人如果儘量縮短睡眠時間能長命,這真是很大的錯誤。睡眠充足才是長命的必要條件。熬夜對年輕人不好,對老年人更不好。

 

我們曾對一百二十位長命者的就寢時間進行調查後發現:
1)晚上八時就寢.....46人
(2)晚上九時就寢.....35人
(3)晚上十時就寢.....29人
(4)晚上六時就寢......8人
(5)晚上十二時就寢.....2人。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長命的人幾乎都在夜間八時至十時就寢。早睡雖然好,但是六、七點左右就上床,半夜裡醒來之後便不容易睡著。事實上,人體的週期也很重要,最好不要做大幅度的改變。睡得好的人,工作有幹勁--睡得好,疲勞解除,身心就會活潑健康。只要健康,身心沒有疾病,就能睡得好。像這樣睡眠與健康的良性循環,就是長命之道。

 

4*潛意識自認老,身體也會跟著老
根據最近的研究,女性生理上的賀爾蒙平衡而臻於成熟是在三十歲時,四十歲仍在上升中,五十歲時肉體及精神上都處於顛峰狀態。女性若也順其自然的話,四十歲時仍然很年輕。因為以前在精神上被迫認老,連身體也跟著提早衰老,更年期的煩腦便產生,月經也隨之而停。因此,我們可以瞭解,更年期的障礙可說是一種心情的產物。這種情形,也發生在男性身上,這時便稱為「男性更年期」。當然,他們不會有停經的問題,但是因為精神狀態的關係,全身病痛齊出,焦躁不安,伴隨而來的是性生活的不如意。羅馬哲人塞泥加曾說:「女人的年齡如其外表,男人的年齡則一如他自已所感覺到的。」的確如此。女人如果心理年輕,則肉體也會年輕起來;男人的心情則表現在年齡」。

 

5.*多作運動
每天早上做點運動挺好,但不能費時太久,也能太枯燥,更不能太耗體力。跳繩是最好的選擇。現在還有一種可以調整重量的跳繩,順便訓練臂力和腕力一舉數得。

 
6*想懷孕嗎?不要吃太多豆芽
英國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豆芽中含有植物性動情激素,正值懷孕年齡的女性吃太多豆芽(也就是一天吃超過60公克)容易引起受孕不易。然而,根據一九九六年七月美國兩份研究報告指出,豆芽有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的功效。所以,一週吃兩次豆芽,攝取量剛剛好,多吃無益。

 
 
7*多吃蔬果可抗癌
蔬菜水果具有抗癌的作用,多吃有益無害。不論生食或煮熟,一天蔬菜應食用300至500公克,水果200至300公克。最有益的是綠葉蔬菜、洋蔥覆盆子B,櫻桃、李子和蘋果。
  
8*維他命B群補腦
維他命B群對腦力活動非常重要。如果睡眠品質不好,多吃肝臟、新鮮蔬果,它們富含維他命B9。增強記憶力,應該多吃肉類、魚類、蛋類、奶製品(維他命B12)。此外,腦袋瓜也需要維他命B6,以促進神經方面的協調,多吃穀類、肝臟、蘋果、葡萄,維他命B6必須和鎂相配X,所以巧克力、小麥胚芽、軟枝海產! 、乾果、胚芽米是最好的選擇。
 
9*多吃黑麥麵包,減低動脈血壓
黑謐悒]富含纖維,可減低動脈血壓,增進血液中糖代謝。根據一項美國芬蘭合作研究指出,每天吃30克的黑麥麵包對健康有益。
 
10*多喝綠茶,健康常綠
綠茶好處多多,利尿、預防腹瀉、降低膽固醇,甚至有預防腸癌和食道癌的功效,好處多多。
  
11*適當飲酒
  由於人體可自然分解消化酒精,故適當飲酒不但不會影響健康甚至有益健康,國外有很多醫學研究報告均提出適當飲酒可使動脈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有利於患微高血壓及血液循環不良的患者,而適量葡萄酒更能提昇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及降低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故有利於防止心臟病發作。我國傳統的釀酒(紹興酒、糯米酒)也是自古流傳的滋養補品,飲酒過量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同時,過量攝食酒精會造成體內乳?躁W多而抑制尿酸的排泄,增加尿酸的累積,故痛風病人應避免過量飲酒。

 

12*吃人參,性趣高
大家都知道人參補身,因為人參精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加活動力和性能力、促進睡眠、消除疲勞和焦慮、讓你專心不! 分神。
 
13*想吃糖嗎?餐後吃一點,贅肉少一些
身體對糖的需求也不可忽視,與其下午茶吃下大量的巧克力,不如餐後吃一點糖果,比較不會在屁股顯示肥胖效力,單獨吃糖,容易馬上形成脂肪,而且驅之不去。
  
14*來點巧克力,減低焦慮
巧克力不只好吃,也能減低焦慮。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顯示,巧克力和紅葡萄酒一樣,具有抗氧化(防老)的作用。一小塊巧克力沾點紅葡萄酒吃,好處多多嘍?不過為身材著想,最好不要過量。
  
15*按摩鼻尖,放鬆神經,促進消化
這個簡單的小動作可以減輕所有輕微的消化毛病,例如脹氣、消化不良。用力以手心壓住鼻尖,以不痛為原則,以畫圓周般按摩30秒,鼻子按摩能放鬆神經,促進消化,不妨一試!
  
16*配合體能作息:早上七點至十一點,或晚上五點至九點工作效率高
人身體器官的活動,有它的時間表,如果有耗費腦力或體力的事,應該排在早上七點至十一點,或晚上五點至九點。下午一點至三點是身體最鬆懈的時候,在這段時間內,可以稍事休息,這樣比打一場網球更能放鬆心情。
  
17*不要吃入過量的鋁,甚至鋁箔包飲料
鋁是導致老年癡呆症的元凶之一。鋁的來源,首要是飲水;其次,來自煮菜用的鋁製鍋碗。根據挪威一個研究結果指出,目前75%至95%的販售飲料都是鋁箔包裝,但是酸性強的飲料不適合裝在鋁箔包內。甚至,廚房用的鋁箔紙都應該減少用量,能用保鮮膜的還是用保鮮膜比較好。
 
18*冰凍熊寶寶,鼻子不過敏
如果你一抱熊寶寶就噴嚏不停,可能是對毛毛的玩具過敏。最新! 的過敏醫學報告指出,對這種情形,有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把熊寶寶擺在冷凍庫中,至少一夜,一個星期一次,冷溫會剷除所有的過敏原。
  
19*定期健康檢查
不要等生了病才去醫院檢查,平日就應該定時做健康檢查。平日的健康檢查並不會太繁瑣,血液和醫生覺得需要的檢查,省事又安心。小小的舉動卻減少很多危險,詢問你的保險是否給付健康檢查的費用。
  
20*老祖母的秘方很受用
快感冒時喝薑湯,裹著被子冒汗;偏頭痛按摩太陽穴,搽萬金油;當歸人參去寒,枸杞明目,這些老人家的偏方,醫學界繞了一大圈才證實它們的可靠性,多聽老人言,對身體只有好處。

 
 
21*少穿高跟鞋,避免尿失禁
尤其是細高跟鞋,對健康有害無益。據「協助失禁患者協會」的統計報告,穿過高的高跟鞋不但易造成腳踝移位,也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的問題。
  
22*適量食肉
一般人都認為肉類製品有礙健康,事實不盡然。肉類製品並不會引起膽固醇過高,反而,它能提供我們一部分的脂肪酸、還原激素,以及蛋白質和維他命B群吸收維他命E,維他命E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預防皮膚癌。吸收維他命E,可以從植物油(如花生、黃豆、葵花、玉米油等),穀類芽、核桃、綠葉蔬菜、蛋中攝取。
 
23*作個森林浴
把心情掏空,讓氧氣充滿腦部和心房,芬多精之旅使人心曠神怡。
 
24*充足的光線,防止情緒低潮
光線有防止憂鬱的功用。光線愈弱,人的情緒愈低潮。因為光線會刺激體內羥色胺的產生,羥色胺令人情緒高昂、氣色飽滿,所以攝影師拍人! 物照時會打強光,就是這個原因。尤其在秋冬二季,把電燈開亮一點,有助心情愉快。但是要切記,不可以過度曝曬在陽光下。

 
 
25*鐵質補血,服用維他命C助鐵質吸收
若要精力充沛、不貧血,就必須吸收鐵質。含鐵質最多的食物有:肉類、魚類、黑腸、豌豆。停經前婦女一天的需要量是16至18%,例如一塊牛排加上一個柳橙,鐵質就已經足夠。為了使鐵充分被身體吸收,同時服用維他命C,能使鐵質的被吸收量增加五倍。
  
26*為室內空氣保濕
冬季空氣乾燥,喉嚨容易乾澀發炎。空氣溼度介於45至65%間最舒適宜人;如果室內溼度太低,可以放一杯水,加幾滴香精使滿室生香,或是購買空氣加濕器為濕度加把勁。
  
27*傾聽海濤聲,人造海濤也無妨
? 洃H心情放鬆的,莫過於聽水波聲?B浪濤拍岸、海鷗叫聲KK。如果無法親臨海邊,也可以找一張收錄這些美好聲音的情境音樂CD,一天工作完,聽聽這張CD,儘管身處鬧市,也宛如身在海畔。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裁學苑週報:經營論壇:以健康為概念,尋找藍海市場


石滋宜觀點    
 
 
經營論壇:以健康為概念,尋找藍海市場


作者:石滋宜/全球華人基金會董事長、總裁學苑創辦人


總裁:個人是從事買賣業,從國外進口保養品,以前是透過經銷商、美容沙龍,才到消費者身上,因為銷售流程長,所以消費者拿到產品價格比較高,幾年前,我改變銷售方式,透過網站提供專業服務,現在消費者購買我們的產品,價格僅要過去的一半,不過同業間的競爭與重傷厲害,這段時間經營過來,總算能夠穩定下來,我想知道短時間內有否快速成長的方法?


石博士:你能跳出傳統方法,打破經銷商制度,採半直銷是好的。健康這個行業是非常有前景的產業,現在你感覺競爭很激烈,就需要想不同的方法突破,對於健康這一方面,去尋找現在還沒有人做的一塊新天地,一個是「產品+服務」,一個是「方法」。你現在會感到競爭激烈,就是因為大家都在做相類似的產品或服務。


我認為就大趨勢來說,健康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現在的醫療專攻的是病人,這是最差的,應該推廣預防醫學,不僅不生病,更能維持健康。就像從過去到現在,我不斷提倡「中藥不是藥」的觀念,而是應該將中藥轉變成「健康食品」,如此,不僅可以造福更多人,更能創造廣大的市場。


另外,最近日本北海道一位23歲的年輕人,他的很多朋友都在網路上經營事業,所以他也興起創業的想法,他認為健康最為重要,又想到父親是做餅乾的,就發想出豆漿餅,一個約硬幣一樣大小,一口一個,一餐七個就會產生飽足感,且營養夠。


他的行銷方式是在地區上夾報廣告,開始時用幾種不同的廣告設計,看看哪一種廣告設計最有效,然後才把成功經驗複製到其他地方,由點到線,然後是面的經營,一包七餐份約賣5800日幣,第二年大賣了二千萬份,約1110億日幣,這就是從簡單的健康概念出發,也能創造出一片新市場的案例。


你已經在健康的領域,但不要陷入現在的競爭當中,要學會跳出來,不過絕對不要跳出你的核心專長,不能繼續本行,但又不能脫離本行。(節錄於「石博士VS.總裁‧經營論壇」之部分對話內容,馬紹慧整理)


■ 延伸閱讀:石滋宜觀點:食品業的新契機( http://www.ceolearning.org/writings/paper.php?id=11023 )。


■ 敬邀企業家參與石博士VS.總裁‧經營論壇( http://www.ceolearning.org.tw/news/edm/gccf071019/index.html ),透過對話,感悟經營智慧,為企業開創永續之道。 
  ▲TOP 
 


專家專欄    
 
 
執行力:制訂工作計畫達成目標


何文堂/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許多組織對於目標設定及衡量指標的研訂會用心認真的思考,但在設定後就交由各相關單位和人員去執行,認為這只是每日例行的工作事項,所以各單位必然知道而且會去執行,其實這就是組織管理上的盲點。沒錯,有些單位確實會依照過往的經驗將目標的執行化做計畫結構,詳細列出必要的工作以及需投入的資源;可是,也有可能是各部門仍停留在過去的作業方式上而沒有重新去檢視目標及衡量指標的意涵,因而無法掌握到目標的精髓。


有效工作計畫的訂定,需要列清楚工作的項目、內容、承接人員及協助部門、所需的資源工具以及工作的重點項目,逐項的認真去確認組織的資源投入,它需要管理者帶領團隊再進一步的研討與思考,找出組織能力上真正可以執行的工作方式。團隊要對每項指標都作深入的探討,特別要費心去找出可能阻礙指標達成的各項障礙,為什麼過往的績效成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失敗經驗)?或者是有達到目標的因素是什麼(成功經驗)?尤其是前一個管理週期中曾發生而未解決的問題,運用問題分析的手法深入去分析了解其成因,從中找到未來可以達成目標的重要訊息與資料做為參考,為未來的執行提供最佳的指導。


最近與企業的互動最常聽到的是,目標清楚、衡量指標也很明確,但是卻老是在檢討時發現成果沒有達成,究其原因就是沒有訂定出有效的工作行動方案來做為執行的依據,過度信任組織的執行能力而沒有認真檢視新的策略目標有何差異?其重要的工作事項是什麼?是否需要投入特別的資源?是否要徵召特別的專業人力?同時也忽略了在執行中組織內部環境所帶來的衝擊及影響,結果造成執行過程完全脫離所設想的,最後的成果當然是脫離正軌。


目標的輔化成為行動計畫需要有一套完整的PDCA程序的思考架構,是執行力的根源,有計畫才可以讓團隊成員知道要往哪裡去、要如何做,有了這些步序和思考方可讓資源投入在最有效的地方,缺少了工作計畫會讓目標變成可望而不可及,任何一位管理者一定要認真思考和訂定工作計畫,花費心力多做思維,所謂「凡事豫則立」。


另外必須思考的是,這些計畫的執行者、承擔者是否真正了解計畫內容?而管理者(專案負責人)自己是否有將策略目標、衡量指標及其他預期的成果向團隊做溝通,藉由團隊的互動來激發團隊的智慧,讓團隊成員可以真正參與到計畫的制定,有了參與才能夠產生真正的投入,有投入才能產生承諾,承諾是執行力的動能,它可以讓計畫產生真正的效果。


設定目標、找出衡量指標、化為行動計畫是完整的管理模式,再配合管理工具P-D-C-A的系統思維,在執行過程發現差異可立即再用行動方案的技巧制定出調整行動,發揮管理的最大效益;它也是教導成員認知目標與執行力的最佳方式,管理者能善用,必可提升團隊的執行力。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疫革命電子報:從免疫學看出癌症的真正病因-2
 
長踞日本暢銷排行榜,日本書市第一本啟發免疫學新觀念的重量級大書,追根究底將免疫力真實機制完整呈現,將教大家如何掌握自身免疫力進而有效地治癒疾病,獲得真正的健康。 (本報內容摘錄自《免疫革命》、麥田出版,連載為期3個月)
 


免疫革命    
 
 
從免疫學看出癌症的真正病因-2


我頭部的氣血鬱積經過三個月的針灸才去除。不過,一開始治療時,血氣已開始覺得通暢。最初針灸的時候,田島醫生還開玩笑說:「你的頭,像世界地圖一樣。」滿頭都是針扎的紅色斑點。三個月後,紅色斑點全不見了,惱人的頭痛也隨之消失了。


當氣血鬱積日益消散時,針扎入時開始會覺得痛了。以前不感覺痛,大概是因為我曾接受干擾素(Interferon,IFN)治療,比一般人還要處於強烈的交感神經緊張狀態。現在會痛應該是病快要治好了。


此外,剛開始接受治療時,每次被扎針,身體都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視力也變得更清晰。而當治療超過三個月時,每次扎針時還會出汗,是體力變好的現象吧。每經過一次的療程,身體覺得更加輕鬆,甚至感覺活力湧現。


另一個更明顯的變化是手術的疤痕漸漸不見了。一般在手術之後,醫院都會建議病人貼一種不會讓傷疤明顯的貼布。而我第一次接受福田醫生診療時,手術的傷痕上就貼有這種膠布。可是,福田醫生一看到貼布就表示:「千萬不要貼這種東西。」我立刻將貼布撕去,再也沒貼任何東西。當時我心想,「這樣或許會留下疤痕。」但現在傷痕幾乎消失、完全看不見了。這一定是我本身自癒力提升的關係。


自律神經免疫療法可以從淋巴球數的增減,明顯看出治療的成效,但或許因為我摘除了一邊的甲狀腺,白血球的總數經常在三千左右,淋巴球也沒有急遽增加。此外,我有 C型肝炎,做切除手術之前還接受干擾素治療,免疫力原本就比一般人差,也難怪相關的數值一直未能回升。不過,身體狀況明顯地變好。由於我是從事勞力工作,仍無法回到職場。可是在家裏療養,不會感覺自己是病人,且還可以像一般健康的人一樣生活。雖然仍無法做以前的工作,但已開始考慮若恢復情況不錯,有機會要開始做些事務性的工作。


自從開始自律神經免疫療法後,生活也改變很多。飲食方面,以糙米為主,積極地攝取蔬菜、海帶等富纖維質的食物。或許因為這樣,排便也明顯不同。以往糞便都是沉於水中,而現在則是浮在水面。詢問醫生,他們都說這是代謝變正常的現象,聽起來很令人高興。


福田醫生和田島醫生都表示壓力是罹患癌症的主因,我也有同感。罹患癌症之前,我對工作非常投入,個性上又無法信賴別人,任何事非得自己做否則不放心,一旦接手重要工作,就做得沒日沒夜。因此,經常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在工作,深夜加班也不厭煩。或許就是這樣勉強自己,才會得到癌症。現在,我很注意每天不累積壓力,愉快地生活。此外,每天力行三次以指尖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按摩療法,和早晚(洗澡後)的乾布搓揉療法。


現在,我完全沒接受現代的醫療診治。自從醫生表明我的病「束手無策」之後,已找不出任何仰賴他們的理由。何況由於自律神經免疫療法,我已經恢復到幾乎可正常生活,今後也將持續此一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我遇到過無數同樣苦於疑難雜症而前來就診的患者。其中,也有因為短期間內未獲得明顯效果而離開的人。而我個人則是經過三個月的治療,才出現顯著效果。罹患 C型肝炎等免疫疾病時,淋巴球的確難以上升,治療效果也很緩慢。是否要繼續此一療法,的確是個人的自由。對於看不到前景的癌症患者來說,要花很長時間才看得到效果,內心的確會相當不安。我個人也是經過三個月漫長的等待之後,淋巴球等的數值才上升。儘管如此,我仍想表達一點,那就是我從一個「無藥可救」的重症癌症患者恢復到能過正常的生活,這一切確實是靠自律神經免疫療法。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疫革命電子報:若能提升免疫力,癌症自然退縮


免疫革命 
 
長踞日本暢銷排行榜,日本書市第一本啟發免疫學新觀念的重量級大書,追根究底將免疫力真實機制完整呈現,將教大家如何掌握自身免疫力進而有效地治癒疾病,獲得真正的健康。 (本報內容摘錄自《免疫革命》、麥田出版,連載為期3個月)
 


免疫革命    
 
 
若能提升免疫力,癌症自然退縮


自一九九○年代起,我和一群以福田稔醫師為首的臨床醫師們,共同見證了無數以白血球的自律神經支配法做治療,而使得癌症自然退縮的實例。在目睹醫師們藉由刺激患者副交感神經提升免疫力的治療過程中,最深刻的感受是,醫師與病患兩方面都必須具備堅強的意志。人之所以罹患癌症,是因為生活上強大的壓力、偏頗的行為,所以唯有患者本身能夠改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疾病才有可能根治,醫生只能扮演協助的角色。我們這群醫生一定是詢問患者生活上有無壓力、問題之後,才給予治療建議。因為患者如不能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絕對無法擺脫可能誘發癌症的免疫抑制狀態。而醫生要有這樣的想法,不斷想減輕病患的痛苦、盡可能為其消除病痛、讓他們遠離疾病,自然而然地才能以這樣的態度替病患治病。同時,病患也要具備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意志,努力接受治療。


為了讓癌症患者改變會誘發癌症的生活方式,本書第二章將介紹四項必要守則。首先,脫離充滿壓力的生活。其次,如數個實例所示,只要能提升免疫力,沒有不能治的癌症,所以千萬不要對癌症抱持恐懼。第三,不要接受會消耗體力,特別是會耗損免疫力的治療,或持續這樣的治療。最後,積極實行可提高免疫機能的治療。若能恪守這四項守則,便能邁向治癒之路。


為何提升免疫力可以治癌呢?


現在包括我們這群醫生在內,為提升病患免疫力而積極致力於替代醫療、補助醫療的醫生們日益增加。這些機制均印證於所謂的免疫學科學中,而本書將一一加以說明。


替代醫療和現代醫療完全採取不同的治療方向。因此,若不明瞭其具有療效的基礎理論,即白血球的自律神經支配理論,就只能憑藉經驗,也就是摸索的治療方式。如此一來,醫生與患者都無法自信地貫徹醫療行為。此外,即使有無數成功治癒的實例,如果沒有理論的支持,從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看,也經常被投以異樣眼光。撰寫本書的理由之一,也是想替這些左右為難的醫療情況盡棉薄之力。


我的想法是,如果醫生及患者都能理解自律神經與免疫系統的關係,應該不致於採行消耗體力的錯誤治療,而能選擇更順利治療的方式。如今,儘管增加了不少得了癌症卻因質疑現代醫療,而嘗試民間療法或替代醫療而痊癒的人。可是,好不容易見證的人增加了,但這樣的治療為何有效,卻沒有醫學、免疫學上的根據,以說服包括醫生在內的大眾。此外,以提升免疫力為訴求的巴西蘑菇、桑黃、猴頭菇、糙米等民間療法,也沒有舉出任何的理論,說明為何一旦提升免疫力便可治癌。也沒有明示這些食物是以怎樣的機制提高免疫力的。我想在本書中一一闡述、統合說明的就是這些觀點。


當然,現代醫學的癌症療法也並非毫無可取。書中也將提及包括現代醫療有效的方法在內的詳細癌症治療方針。


筆者深切感到,由於在癌症、免疫抑制類疾病及過敏病症的治療上,從民間療法、替代療法中陸續不斷出現治癒病例的報告,所以我覺得現在正是對現代醫學既有的治療方式給予當頭棒喝,改變想法的最佳時機。我的想法是,在這樣的時代下,若能將個人的免疫學理論系統整理後披露給大眾知道,對醫生或病患而言,應該都可以做為治療癌症等疑難雜症的新曙光。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健康誌:4大消暑健康食物


夏季吃對食物讓營養素不流失,維護健康好身體


文/曾淑敏 本文諮詢/洪茹(哈佛健診專業預防醫學中心 營養師)


夏季高溫炎熱的氣候,引不起大家的食慾,只想吃著冰冰涼涼的食物,消消暑氣。清涼有勁的各式冷飲冰品也許瞬間就讓人體降溫,但是你知道吃進這些食物,究竟對健康有無幫助呢?為了讓大家都能在夏季贏得健康也消除熱氣,特別從營養的觀點,介紹消暑又健康的食物,讓你吃進清涼並擁抱健康!


夏季營養素流失快速


台灣夏季不僅酷熱,暑氣中還夾帶著濕氣,會使體表的毛孔張開,造成人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加快,為了調節體溫,體內不僅會大量出汗,營養素的流失也增加,體力相對地消耗量也增大。


但很多人會在炎熱的夏季飲用冷飲冰品,飲水量也增加,但這卻容易使脾胃功能變弱,或造成體內積水過多,甚至產生腸胃消化吸收機能混亂、失調的情況,而身體較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精神疲憊、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的現象,因此在夏季補充耗損的營養素是非常重要的。


夏季容易流失的營養素

蛋白質:人體在高溫下組織蛋白質分解會增加,會經由尿與汗排出,因此夏季蛋白質的攝取量要比平常多。

維生素:熱會加速維生素的代謝,尤其是經汗液排出的維生素C流失最多,此外汗液中還會帶有維生素B1、B2等,因此夏天維生素要比其他季節多補充一點。

水分、鹽分:大量出汗會使體內水分不足,同時會流失鈉、鉀,還有少量的鈣、鎂、鐵、銅……等礦物質,若不及時補充,會引起體內代謝與酸鹼平衡紊亂,而影響耐熱能力,造成中暑。


夏季飲食時不僅要注重消暑,還要記得補充身體流失的營養素,這樣才能達到健康的目的。以下就介紹4種夏季消暑又健康的食材,讓你可以輕鬆趕走惱人的暑氣,健健康康地度過一個清爽的夏天!


消暑健康食物1、酸味食物


夏季出汗多又容易沒有食慾,適當吃酸味食物可以預防流汗過多,又能生津解渴、健胃助消化。若在菜餚中加點醋,還可以達到殺菌消毒,並防止胃腸道疾病的功能。夏季常見的酸味食物如檸檬、草莓、烏梅、山楂、蕃茄等。


這裡必須要澄清,酸味食物並非酸性食物,而是鹼性食物。現代人由於飲食多以肉類、澱粉類為主,攝取過多就會使血液產生較多酸性代謝物,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壓上升,而出現疲勞倦怠、神經衰弱的症狀。吃進這種酸味的鹼性食物,會中和血液中的酸性代謝物,接近健康的弱酸性狀態。


酸味食物功效


 


消暑健康食物2、瓜類食物


所有瓜類食物還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具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夏季氣溫高,人體流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必須及時補充,而瓜類食物的含水量幾乎都在90%以上,因此可適時補充夏季流失的水分。


瓜類食物功效


 


消暑健康食物3、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因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鹼及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去暑、提神醒腦及消除疲勞等多種功能。常見的苦味食物除苦瓜外,還有啤酒、茶葉、咖啡、黑巧克力、可可等,但需注意的是,不可一次吃過量,否則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腸胃等不適症狀。


苦味食物功效


消暑健康食物4、含鉀、鈉食物
 
由於汗水會帶走體內的鈉、鉀等礦物質,讓身體因缺乏這些元素,造成疲倦無力、頭昏頭痛、精神不濟等症狀,建議在夏季可多補充含鉀、鈉高的食物,如草莓、桃子、菠菜、馬鈴薯、大蔥、芹菜、毛豆、茶葉等。


含鉀、鈉食物功效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健康誌:健康檢查報告異常免緊張!


了解檢查項目與疾病的關係,尋求改善之道,才是健康檢查的意義


文/曾淑敏 本文諮詢/陳慶洲醫師(哈佛健診專業醫學預防中心 院長)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的觀念已漸漸被國人所接受,但對於檢查報告數值代表的意義仍存在著一知半解,甚至以為報告中若出現異常就是罹患疾病的證明。其實健康檢查就相當於車子定期進車廠保養一樣,為了預防車子上路出現故障而事先做好的預防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災難。


以下就從檢查報告中國人常見的問題與迷思,告訴你其代表意義以及生活中可立即可改善之道:


常見疑問1:膽固醇高=罹患心血管疾病?!


一般人的總膽固醇正常值為130~200mg/dl,若超過200mg/dl只能說是可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一種警訊,因為醫師還會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數值去研判。因為通常罹患心血管疾病者,不僅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值也偏高,此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與總膽固醇的比值也會大於5。


另外,若膽固醇200mg/dl,且三酸甘油脂超過150mg/dl,醫師就會以此判斷為高血脂症。有別於膽固醇高起因於吃進過多動物性及高油脂的食物,三酸甘油脂會升高最主要因為吃進過多高糖、高澱粉食物及飲酒所導致,因此控制飲食及多運動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


膽固醇過高的因素


1、家族遺傳
2、油脂、熱量攝取過多
3、長期煙癮
4、運動量不足
5、緊張、壓力大
6、藥物、疾病


改善方式


1、定期檢查,隨時掌握正確數值。
2、飲食求清淡,減低熱量攝取。
3、不酗酒、不抽菸。
4、不生氣、緊張。
5、進行耐力訓練運動,如慢跑、健走、游泳、騎單車、打太極拳等。
 



常見疑問2:飯前血糖值高=糖尿病?!


血糖檢查即是檢查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但光從飯前血糖值無法直接判定是否罹患糖尿病,正常人在進食後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素就會開始分泌,以維持血糖的正常,但糖尿病初期,進食過後胰島素不會馬上分泌,而使飯後血糖便會異常升高,待胰島素分泌出來後,血糖才會恢復正常,所以測量飯前飯後的血糖值是有其必要的。


當報告顯示飯前血糖超過110mg/dl,但未超過126mg/dl,要注意有血糖障礙的問題;若飯前血糖126mg/dl以上,飯後血糖超過200mg/dl,幾乎可確定為糖尿病,但還是建議盡快就醫請醫師複檢,請專業醫師做判定。若診斷為高血糖患者,必須注意飲食及血糖控制,並切勿超重。


糖尿病的判定標準︰


 


改善方式


1、不要超重。
2、經常運動。
3、每3-4個月追蹤血糖值。
 



常見疑問3:尿酸(U.A)值超過7 mg/dl=痛風?!


據統計95%的健康人,尿酸值都小於7mg/dl,超過這個數值者,罹患痛風性關節炎、泌尿道結石、腎臟病變的危險就越高。不過我們通常將男性尿酸值訂於7mg/dl,女性尿酸訂於6mg/dl,男女超過這個數值算是高尿酸血症。女性之所以比男性尿酸值低的原因是女性有荷爾蒙的保護。


但有高尿酸血症並不等同於痛風,因為高尿酸也可能無任何症狀,只是長期的高尿酸容易使得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及腎臟,長期下來極易 造成典型的痛風性關節炎,因此有痛風性關節炎的人大都有高尿酸血症,但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一定都有痛風性關節炎。而一旦成為痛風患者,長期服用降尿酸的藥物來控制就變得非常必要了。


高尿酸的原因


‧肥胖
‧吃過多高普林(嘌呤)食物
‧飲酒過量
‧激烈運動
‧手術
‧經化學治療的惡性腫瘤
‧使用利尿劑等藥物
‧腎臟排泄不良
‧白血病


改善方法


‧避免暴飲暴食。
‧維持標準體重,避免過重。
‧多攝取水分,尤其運動過後。
‧避免喝酒。
‧盡量選擇低普林的食物,多攝取葉菜類、瓜類、蔬菜及水果、奶、蛋、米、麥等。
‧日常飲食中蛋白質不可過量。
‧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避免烹調中用油過量。
 



常見疑問4:脂肪肝=肝病?!


一般人常誤以為脂肪肝是指肝臟被一層油包裹著,但實際上,正常的肝細胞中大多含有少量的脂肪,約佔肝重量的2至5%。當脂肝細胞內的脂肪空泡佔據整個細胞的5%以上,就稱為脂肪肝。脂肪肝在台灣成年人中約佔四分之一,且以男性居多,好發的年齡層在40-60歲之間。


單純脂肪肝患者大多沒有症狀,也不會有什麼不舒服的感覺,且有可能SGOT/SGPT數值都正常,因此,診斷脂肪肝的最佳工具,有賴於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九成。


脂肪肝的問題可大可小,需視成因而定,如果是因為肥胖、糖尿病等代謝問題所導致的脂肪肝通常不會影響肝臟機能的運作,也少見惡化成肝硬化、肝癌。但若是因喝酒引起的脂肪肝,在肝臟發炎下就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不可等閒視之。因此若有檢查出有脂肪肝,必須與醫師配合查明原因,了解成因,才能加以控制或治療。


脂肪肝發生原因


‧肥胖
‧高血脂症
‧酗酒
‧糖尿病
‧高血壓
‧不當服用藥物
‧施打毒品、長期使用止痛藥、抗生素
‧急慢性肝炎
‧實行腸道手術
‧不當減肥導致營養不良


改善方法


‧不喝酒
‧維持理想體重
‧多運動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健康誌:別讓尿道炎成為妳的夢魘


女性因生理構造關係,容易引發尿道感染,平時注意衛生,一有症狀請立即就醫治療。


文/曾淑敏 內容諮詢/李鴻科(哈佛健診專業預防醫學中心 家醫科醫師)


泌尿道感染是夏季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由於台灣夏季溫暖潮濕,正適合細菌的繁殖。好發的年齡層很廣,尤以女性罹患的比例最高,光是女性上泌尿科求診人數,就遠超過男性求診數目的10~15倍之多,其中又以生育年齡及65歲以上的女性最為常見。


女性居多 事出有因


為什麼婦女會容易發生尿道感染?以下為可能原因:


Reason 1 長 度:
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大約只有3-4公分長,因此細菌較容易由尿道進入膀胱,導致發炎症狀。


Reason 2 距 離:
女性尿道、陰道及肛門距離相當近,容易因為性行為與不良的衛生習慣,將細菌帶入尿道,導致發炎。


Reason 3 荷爾蒙:
女性在停經後,因荷爾蒙降低,使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尿道口減少了保護的能力,因此較容易發生尿道炎。


Reason 4 懷 孕:
懷孕的婦女也比較容易得到尿道炎。懷孕期間荷爾蒙的變化也會使得泌尿系統變得比較脆弱而容易引起感染。


Reason 5 水 分:
水分補充不足,或長期憋尿,會導致尿液存留於膀胱太久而滋生大腸桿菌,造成尿道炎甚至膀胱炎。


尿道感染 迅速就醫


一般泌尿道感染,多半是細菌由尿道口進入,到達尿道甚至膀胱,潛伏期約一星期左右,便產生發炎的反應,若是急性發炎,疼痛程度會讓人立刻就醫;若為慢性尿道炎,在治療上就會比較難痊癒。因此當尿道出現異常現象,儘速就醫是不讓尿道炎繼續感染的不二法門。生活中也要盡量注重衛生,保持尿道口的清潔與乾燥,才能讓細菌無所遁形。


小心以下症狀


1、膀胱的部位或是下背部發生疼痛
2、排尿時有灼熱感
3、排尿時會有刺痛感
4、夜間頻尿
5、有血尿現象
6、尿液混濁,或發出惡臭


小心併發症


1、膀胱炎
2、腎臟炎、腎盂腎炎
3、敗血病
4、細胞若跑到生殖器引發感染


預防從這做起


1、多喝水
2、不瞥尿
3、避免穿著過緊的牛仔褲
4、女性如廁後要從前方往後方擦拭
5、避免不潔的性行為
6、房事後進行沐浴
7、使用淋浴
8、可多食用蔓越莓之相關的製品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100電子報:秋冬變“髮”圖強


保護秀髮,先從「頭皮健康」做起


好不容易擺脫油膩、汗涔涔的酷夏,乾冽秋風卻又將一頭美髮吹得有如乾燥稻草――頭髮可是形塑外貌的重要元素,該怎麼辦才能維持優雅形象呢?只要掌握要點,管他天氣再怎麼變化,頭髮依舊亮麗又動人!


撰文∕Chris 諮詢專家∕蕭晨隆醫師


低溫、乾燥皆會破壞髮質,甚至影響頭皮的健康。想在秋冬呈現一貫的形象,你絕對不可忽視脆弱的三千煩惱絲!


秋冬常見的美髮問題


★髮質毛燥


現象:髮絲看起來失去光澤、摸起來又粗又燥,髮絲變得脆弱、易斷,髮尾發黃甚至分叉。


原因:無論是寒風或辦公室的空調冷暖氣,長期處於這類的乾燥環境,都會破壞頭髮表面毛鱗片的鎖水功能,導致毛髮變得乾又粗。


★難以梳理


現象:晴天梳髮時會發出霹靂啪啦的聲響。髮絲不僅會黏住梳子、毛衣,還特別會沾染空氣中的砂塵。


原因:當乾燥的空氣跟乾燥的頭髮摩擦時,特別容易產生靜電。靜電會讓頭髮不乖乖聽話,這倒是其次的問題。最糟的是,梳理這種夾帶靜電的頭髮,很容易損及表面的毛鱗片、加速髮質變乾、變毛的速度


★大量掉髮


現象:平均一個毛囊都有2到3根的頭髮,一天掉50至150根頭髮以內是正常的。但在天氣轉涼之際,落髮看起來比平常明顯多了不少。


原因:這是因為換季時候氣候改變影響到頭皮的健康,導致毛囊掉落的頭髮會比長出來的還要多。還有,低溫會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毛細孔也會縮小。在多重因素之下變得阻塞的毛囊,也會因為皮屑芽苞菌異常增生而無法健康地長出毛髮。


★頭皮屑


現象:隨著氣候越來越乾冷,頭皮屑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油性髮質的人特別會遇到這種困擾。


原因:頭皮屑,其實就是是頭部表皮的老廢細胞。當頭皮滋潤不足而乾燥或是表皮細胞增生過多,都會促使頭皮屑變多。低溫會促使頭皮的皮脂腺減少分泌,從而令頭皮失水、出現乾性頭皮屑;而乾燥的氣候則會導致皮屑芽孢菌增多,導致頭皮細胞不正常地新陳代謝。


★頭皮發癢


現象:據調查顯示,秋冬交替之際,有超過三成的人出現頭皮過油、發癢的症狀;甚至出現頭皮發紅的過敏現象。


原因:這是由於換季之際,溫度與濕度不穩,影響到頭皮,導致皮脂線跟汗腺無法正常運作,從而破壞頭皮的PH值。


護髮先從保護頭皮開始


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豐潤秀髮其實是「絲絲入扣」的――每一根都直接扣進頭皮裡!


★美麗秀髮來自健康的頭皮


人有約一萬根頭髮,每根頭髮的母細胞都深入毛囊。換句話說,健康的頭髮來自健康的毛囊。而毛囊則是位於頭皮裡。所以,想要保健好頭髮,就得先保健好頭皮!


頭皮如果健康,毛囊就能獲得充足營養,皮脂腺的分泌就正常、頭髮就有足夠的營養生長,並能獲得適量的油脂潤澤。如果頭皮的循環不好,頭髮的新陳代謝就會變緩,營養不足的髮絲就會變細、枯黃且脆弱。


★健康的頭皮來自正確的洗髮


要保養頭皮很簡單!平常做好洗髮就是最簡易有效的護理方式。


洗頭髮,不只是清潔髮絲而已,更重要的反而是去清潔頭皮。在去除掉厚重的皮脂與老廢表皮細胞之後,頭皮的表皮細胞與毛囊就得以好好地呼吸、維持健康的狀態。


‧選對洗髮精


選洗髮精,應該優先考慮它對頭皮的影響力,你不妨把挑選洗髮精跟洗面乳的標準等同視之。


溫和的天然成分最好!過度刺激的化學產品也會刺激到頭皮。也需要注意洗髮精的PH。正常的頭皮跟臉部肌膚一樣都呈現若酸性,鹼性的洗潔產品雖然洗淨力很好,卻會帶走過多油脂,導致頭皮失水;同時還會破壞頭皮的PH,導致頭皮屑增多、頭髮。


市面有些訴求徹底洗淨的洗髮精,往往只會讓你越洗越油。至於雙效合一洗髮精,則通常洗淨力不足。洗完之後,頭髮跟頭皮仍是黏膩不爽。這類產品的化學成分往往也會堵住毛囊、刺激皮脂腺分泌,導致才剛洗完沒多久的頭髮很快就變油變膩了。


一些萃取自有機草本成份的洗髮精,在去除頭髮污垢的同時,裡面含帶的天然成分也能促進頭皮健康。譬如,迷迭香的成分不僅能殺菌,還能促進毛囊健康、促使髮質強健。


如果你的頭髮已經油膩到找不到適合的產品,不妨採用老祖母的秘方:用蛋白洗髮,這能徹底又溫和地去除頭皮與髮絲的污垢。沖洗乾淨之後再用蛋黃來塗抹髮絲,這可增加潤澤度。要不,選用薄荷、樟樹、柑橘等精油成分的洗髮精也可幫助頭皮維持乾爽。還有,經常轉換不同的洗髮精(護髮潤髮產品亦同),可藉由不同成分幫你秀髮喔!


在乾燥寒冷的冬季,不妨選擇具有滋潤性成份的洗髮精,像是蛋黃、燕麥海藻、金盞花、尿囊素等天然成分都具有溫和又有效的保濕能力。洗完頭,最好加上潤絲精或護髮素以柔順毛髮表面的毛鱗片、鎖住水分。


‧正確地清潔


洗髮次數並非越頻繁的就越好。頭皮也有一套天然的自我維護機制,頭皮覆蓋的皮脂膜會在洗髮的同時被破壞掉,通常需要24小時才能復原。因此過度洗髮很容易導致頭皮乾燥。通常,理想的洗髮頻率是:普通髮質每兩或三天洗一次。至於油性髮質,由於皮脂腺分泌比平常人旺盛,所以天天洗就沒什麼關係了,這則有助於維持頭皮與頭髮的乾淨。


每次洗髮應該洗兩次。第一次先洗去大部分留在頭髮與頭皮的油垢;第二次則是徹底清潔。若你選用洗髮精品質夠好,裡面的保養成分更可深入頭皮,提供充足養分或促進健康。



˙中長度頭髮的人,在洗髮之前最好先用寬齒梳進行簡單的梳裡先從髮尾梳開糾纏的髮絲,這可避免洗髮或吹整的時候不必要地扯掉許多頭髮。梳頭的動作,也有助於清掉一些附在髮上的髒污。
˙接著用36℃~40℃的溫水充分打濕頭髮,太熱的水會讓頭皮變得更乾燥。
˙抹洗髮精之前,最好先倒在手中搓揉起泡,再抹上頭髮。略為搓揉頭髮之後,再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可促進血液循環、讓毛囊與頭髮吸收到足夠的養分。
˙避免用指甲去洗頭,以免刮傷頭皮。用溫水徹底沖洗,然後重述以上方法。不過,第二次洗的時候,洗髮精只需一半的份量就能產生足夠的泡沫了。
˙頭皮的按摩倒是不妨拉長,按個兩、三分鐘,好好地促進頭皮的血液循環吧!
˙即使用天然成份的優質洗髮精,洗頭也不要超過4到6分鐘,以免對頭皮造成負擔。


 



★正確的護髮可加強髮絲健康


尤其在氣候乾燥的秋冬,髮絲更需要加強滋潤。


潤絲精的成分不僅可以協助毛髮保濕,更可以防止頭髮因為乾燥空氣而產生靜電。不過,進行這道防護程序時,有個小秘訣可以讓你事半功倍:用稍涼的溫水沖洗掉潤絲精!


這是因為頭髮表面的毛鱗片會在洗髮的時候張開。若從頭到尾都用熱水沖洗,毛鱗片到頭髮整個吹乾之際很可能還沒閉鎖起來,導致頭髮的水分流失而變乾。所以,用稍冷的溫水沖洗掉潤絲精,有助於關閉毛鱗片。


洗完頭髮,趁著髮絲尚濕潤時在髮尾抹上護髮成分,然侯逐步往上塗抹至頭髮一半長度的部位即可停止。千萬別將潤絲精或護髮成分也抹到髮根之處!這只會讓頭皮無法呼吸,髮根也會油膩到無法呈現蓬鬆狀態,整頭髮型因而塌陷、走樣!


若正確選用優質的洗髮精,每次洗頭也都正確地洗髮、護髮,維持秀髮的表面功夫就至少做到八成了! 剩下的就是正確的吹整與梳理。


★正確的吹整可避免傷害髮質


洗完頭髮,最好用毛巾吸去大部分的水分。秋冬天氣冷,自然風乾容易著涼。但是,使用吹風機來吹頭髮也要注意做法是否正確。


吹風機的熱風口別太接近頭髮。離頭髮七、八公分,保持這樣的安全距離可以免熱氣破壞頭髮的主成分氨基酸。


與其吹頭髮,不如先去吹頭皮。秋冬頂著濕冷的頭皮可是會感冒的!吹到整頭的髮根都夠乾燥的程度就大功告成了,不必整頭都吹得那麼乾燥。乾燥的髮尾很容易分叉,特別是在冷的秋冬更是如此!


★正確的梳理可避免傷及頭髮


「對」的梳子很重要。因為,梳髮時,梳齒會拉扯或摩擦頭髮,很容易傷到頭髮。梳頭一開始先使用寬齒梳或用手指梳理,梳開打結的毛髮。接著才用細齒梳梳順整頭的頭髮。使用牛角、木竹等材質的梳子,可避免梳髮時產生靜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100電子報:別讓顏面神經失掉你的「面」子!


莫名地眼歪嘴斜、淚涕縱橫、食不知味……別緊張,先搞清楚病因!


今夏,明星徐若瑄傳出「面癱」的新聞。有人認為,她歪斜腫脹的右臉是因為施打過多的肉毒桿菌;也有人覺得,不自然的癟嘴跟木然表情很像整容失敗的模樣。去年底,日本偶像團體「KAT-TUN」的赤西仁因為「顏面神經麻痺」而黯然退出演藝界。除了「靠臉吃飯」的明星,政治人物也搭上這股熱潮。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前陣子以「顏面神經失調」為由閉關了十天;在網路上引發許多網友討論他到底是施打肉毒桿菌還是真的顏面神經失調。


撰文/Chris
 
什麼是顏面神經失調?為何,宣稱罹患這種病的人常被聯想是施打肉毒桿菌?……先讓我們釐清真相吧!


什麼是顏面神經失調?


顏面神經失調,也就是顏面神經麻痺或顏面神經痙攣,是一種急性的神經發炎,通常只發作單邊。常見症狀如下:


 


 


哪些因素也會導致顏面神經失調?


★頸部以上的腫瘤
無論是腦部或耳朵、腮線的腫瘤,都可能壓迫到神經而導致痙癵或麻痺。而且,切除這些腫瘤的手,也很容易因為腫瘤跟神經糾纏不清而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也傷害到神經。


★其他的慢性病症
然而,許多慢性病也可能導致顏面神經的異常,像是中風、糖尿病、淋巴癌、聽神經瘤、痲瘋症、等等。嚴重的小耳症與半邊小臉症也會影響到臉部神經而導致臉部歪斜。


★外傷或手術
你很難想像,車禍時若因頭部造到撞擊而導致顳骨骨折,這也會壓迫到顏面神經!還有,顏面神經的其中一支通過腮腺的中間;所以,摘除腮腺腫瘤的手術也很容易傷及顏面神經。最令人吃驚的是,許多人為了愛美而進行的整容,其實也存在著可能會傷及顏面神經的風險!


整容手術也可能傷害到顏面神經


前面提過,顏面神經於神經核之下從耳朵底部往前分出五支,分布到前額,臉頰,及下顎。時下流行的一些整容手術,特別容易傷害到前顳分支及頰分支。操刀者若不透了解顏面神經分布的解剖位置,往往會導致永久性的傷害


★臉部抽脂
方式:在皮下組織插入抽脂專用的細針,以真空方式吸出多餘的皮下脂肪。
弊病:由於臉部密佈了神經,抽脂針可能會插到顏面神經。


★肉毒桿菌
方式:將肉毒桿菌至臉側的咀嚼肌,利用肉毒桿菌阻斷神經肌肉傳導的原理使肌肉萎縮,讓臉型變嬌小。
弊病:施打的位置若有神經通過,可能會影響到咀嚼、咬合的功能。


★顴骨整形
方式:俗稱「削骨」。從口腔內部削磨部分的骨骼,以改善輪廓的曲線。
弊病:下刀處若剛好是有神經分布,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臉部拉皮
方式:除了前額拉皮,現在主流的技術是將覆蓋在雙頰上的肌肉筋膜性的組織(Superficial Musculo- Aponeurotic System,簡稱SMAS)翻起並拉緊。
弊病:拉皮導致永久顏面神經麻痺的風險並不高,約為0-1%,但卻很容易傷害到頰分支(buccal branch)、前顳分支與下頷分支的末梢神經。


★正顎手術(的顎面矯正手術)
方式:切開上下顎骨,以矯正齒列不整或咬合不正的問題。
弊病:在切開上下顎骨的同時,也可能會有導致顏面神經麻痺。幸好發生率很低,約只有0.4~1%的風險。


迅速求診,找對醫師!


一旦懷疑自己罹患顏面神經失調的時候,趕快找醫生就對了――不,前提是:你還得找對醫生!!


該求助誰?不是整形醫師也不是整骨師,至於耳鼻喉科醫師通常也不負責這類病症,千萬更別聽信坊間偏諸如用些斑螫加上冰片的偏方自行貼敷。你最好到各大醫院掛神經內科的號。至於由外傷所造成的顏面神經麻痺,則應求助於神經外科。除了西醫,一些擅長內科病症的中醫也很會調理顏面神經麻痺的問題。善於治理全身經絡的針灸科中醫,更是幫你解除神經不適合的高手。


西醫治療顏面神經失調的方式


★藥物治療
針對最常見的周邊型的顏面神經,以前的醫生只給患者補充維生素群,以促使神經自行恢復健康:現在則多開立類固醇的藥劑以減輕發炎、腫脹的現象。至於因為皰疹病毒所引發的貝爾氏麻痺,除了類固醇、Acyclovir等消炎藥物,還會合併抗病毒的藥物一起使用以降低病毒活性。


★手術治療
因為腫瘤、外傷或腦中風壓迫到顏面神經所造成的情況,可能就得靠開刀來治療了。不管是神經減壓或整形的手術,或是這幾年很流行的星狀神經節阻斷術(可明顯改善顏面神經循環),全都必須經過醫師評估方可進行。


★物理治療
不管是按摩、超聲波、紅外線與淺層熱敷,肌肉電刺激或臉部運動,在促進臉部循環的同時也促進神經恢復健康。


中醫治療顏面神經治療顏面神經失調的方式


不管顏面神經失調從何引起,中醫多半採取這樣的療程:初期以疏散風邪為主,後期則以祛風化痰、益氣活血等治法為主。依照不同的辨症類型與個人體質來下藥方。


此外,針灸對於治療顏面神經麻痺以散風通絡、調理氣血為原則,對於改善患處附近的循環非常有效!若能在出現顏面神經失調症狀後立即就醫(不超過一個月),只要針灸十次就能看出明顯效果。


不管是求助於中醫或西醫,都千萬不可延誤最佳黃金時間。醫師發現,在發病7天內接受治療,痊癒率超過9成以上。但若超過1個月才開始治療,治癒率則低於1成。所以,當你懷疑自已是否罹患顏面神經失調症的時候,立即到醫院診治,才不會導致終生失去面子的遺憾。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100電子報:時尚戒菸


癮君子成戒菸大使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我國吸菸人口近500萬人,且近年來有吸菸人口年輕化及女性吸菸人口增多的趨勢。吸菸的人常常為了戒不了菸而苦惱,根據一項對戒菸者的調查,多數的癮君子有都有戒菸失敗的經驗,戒菸成功者平均到第4次才戒菸成功。戒菸到底難不難?戒不掉的原因在哪裡呢?


吳憲林 醫師


簡歷:台安醫院戒菸班講師 
   台安醫院戒菸特別門診醫師 
   台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曾任: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專長:氣喘慢性咳嗽 戒菸諮詢輔導


前一陣子尼古清和台安醫院合作,替台灣大車隊的司機開設「成功戒菸保證班」,這一群平均菸齡28.6年的司機,在經過戒菸班的課程和尼古丁吸入劑的幫助下,25人中有23人成功戒菸,成功率高達九成二!這些曾經手離不開菸的癮君子,大多是為了家人來參加戒菸班,但在瞭解吸菸的危害後,不止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的健康而戒菸;而現在更變成戒菸大使,主動和其他司機及乘客分享戒菸的經驗,鼓勵他們一同加入戒菸的行列。


吸菸的危害


菸品經過燃燒後會產生超過40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最有名的是尼古丁與焦油。焦油是吸菸燃燒產生的蒸氣冷卻後出現的液態物質,它的外表與瀝青一樣,因此叫做焦油。焦油中含有很多種物質,其中已被證實為致癌物質的就超過50種,會引發肺癌、口腔癌、喉癌、食道癌等癌症。


據估計,如果世人都不吸菸,目前的癌症人數可以減少三成。吸菸除了導致癌症之外,也會造成心臟病、腦中風、各種急慢性肺病。其他狀況還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肝炎、消化性潰瘍、性功能障礙、牙周病、青光眼等狀況。而孕婦抽菸更會造成胎兒體重不足、發展遲緩,甚至流產的情形。除此之外,抽菸也會讓嗅覺及味覺變得遲鈍,牙齒及手指變黃、口臭,皮膚加速老化,暗沉失去光澤。


戒菸的好處


戒菸之後,身體便開始改善。戒菸8小時後,體內的一氧化碳濃度便會下降到正常範圍,一星期內尼古丁便會完全排出體外,戒菸2至3週後血液循環及心肺功能也會開始改善,原本受到菸害的器官也會慢慢恢復,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在一年內就明顯降低,罹癌率則是在幾年後才開始下降。


戒菸迷思


「剛開始只是吸伸手牌的菸,後來就自己買了,漸漸的越吸越多了。」在戒菸門診中每個吸菸的人都說著自己的故事。其實在吸菸與戒菸的過程中藏有很多不易察覺的陷阱,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陷阱,這些都是導致戒菸失敗的原因。


迷思一:吸菸只是一種壞習慣?
很多人以為吸菸只是一種壞習慣,當有一天不想抽時,隨時可以停掉。當他們發現吸菸對自己不好,想要戒菸時才發現想吸菸的念頭竟然完全擋不住!這是自己戒菸很難成功的關鍵之一。


迷思二:戒菸只是意志力的問題?
這次的戒菸班中,有一位李姓司機表示,自己曾經戒菸二十多次,但是戒菸很少超過24小時,最長的一次只戒了三天,都就因為忍受不了菸癮而破戒,覺得自己很沒有意志力。在他參加戒菸班之後,簡單就把菸戒了,令他自己非常訝異。自己戒菸很難成功,並不是單純意志力的問題──當對某些觀念改過來之後,戒菸就不是遙不可及。但是說也奇怪,這麼簡單的事自己就是看不到,這是為何專業人員協助戒菸成功率高很多。


戒斷症狀是戒菸困難的主因之一


在戒菸班中有一位菸齡高達39年,每天至少抽一包菸的賴姓司機,他說印象最深刻的戒菸經驗是有一次在戒菸的過程中開車載家人回家,原本只是很平常的聊天過程,後來女兒卻突然說了一句:「幹嘛講話那麼兇!」他才發現,沒菸抽會讓他感到煩躁,但卻不曉得為什麼。


當一個人開始戒菸時,可能會伴隨著出現頭暈、疲倦、情緒不穩、容易發脾氣、焦慮、很難集中精神、睡不好、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我們稱之為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在幾小時沒抽菸後就會出現,48~72小時會感覺最強烈,會持續到好幾星期,甚至有人到幾個月。


抽菸成為一種習慣


尼古丁的戒斷症狀會因為吸菸而獲得改善,因此許多吸菸的人都會怕不能吸菸,而且相信吸菸可以幫忙紓解壓力、提神、專心思考、愉快與放鬆。戒斷症狀會讓人在特定狀況下就吸菸來解決問題,長期下來,就會發現,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吸菸就很奇怪。


時尚戒菸法


以往戒菸一直強調的是意志力的堅持,但其實在今天有很多可以的方法可以讓戒菸的過程更順利,成功的機率更高。


使用藥物輔助
在戒菸初期,因體內尼古丁濃度下降,很容易出現脾氣暴躁、疲倦、坐立不安等症狀,尼古丁置換治療便是透過補充少量的尼古丁來減緩這些症狀。尼古丁替代藥物為指示用藥,在一般的藥局即可購得,除了常見的咀嚼錠及貼片外,目前還有一種新型的吸入劑,吸入劑是模擬吸菸者的行為設計,使用的方式和吸菸的行為很像,因此可以輕易地把吸菸的習慣改為使用吸入劑的習慣。


尋求專業諮詢
有很多的管道可以獲得專業的諮詢,例如:國民健康局設立的戒菸專線,醫院、診所開設的戒菸門診,或是台北市衛生局在藥局設立的戒菸諮詢站。這些管道都可以提供個人化的專業諮詢,解決戒菸時遇到的疑難雜症。


加入戒菸團體
各地方政府衛生所或是醫院都會不定期的開設戒菸班,戒菸班的課程如果能依照戒菸的心理歷程來設計,從強化戒菸動機,情緒喚醒與下定決心,遇到的困難問題處理,認知調整到預防復發就會很深刻的走過。


邀集辦公室成員一同戒菸
這一次的成功戒菸保證班的過程中觀察到,同一個公司的成員,由於具有相似的經驗,甚至連想吸菸的時機都雷同,因此在心得分享時特別容易取得共鳴,且成員間容易產生向心力,不僅可以互相激勵,還可以互相監督,讓戒菸不止是個人的願望,更是團隊的共同目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電子報: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醫療停.看.聽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連有些醫生都容易將大腸癌誤診為痔瘡,你該怎麼辦?


文/李怡嬅 攝影/呂恩賜


45歲公務員沈先生,有便血情形很久了,他認為是痔瘡引起的「正常現象」,沒想過就醫治療。


3年前,沈先生的母親因病住院,那陣子為了兼顧工作與照顧母親,睡眠不足、身心疲憊,有次排便時竟大出血,就醫後醫生判斷是痔瘡惡化,也擔心可能長了「壞東西」,除了開藥膏給他,也進一步安排鋇劑大腸X光檢查。檢查結果沒有異常,沈先生按時塗藥後症狀也好轉不少。


故事還沒結束。去年,沈先生大出血的情形重演,這一次還伴隨著腹痛、大便形狀明顯改變(變得又細又小,有時還有透明黏液),但他自恃兩年前檢查結果正常,又沒有家族病史,毫不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


直到後來他的一位同學得到大腸癌,症狀和他一模一樣,他才警覺事態嚴重,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


檢查過程很順利,醫生熟練地將大腸鏡從肛門插進去,先是很快地推至大腸末端,再慢慢拉回做地毯似的檢查。沈先生沒有打麻醉,清楚地聽到醫生說:「目前都很好,沒有發現瘜肉或腫瘤。」他原本忐忑不安的心稍稍釋懷。沒想到幾分鐘過後,醫生臉色凝重地指著螢幕,「這裡有一個腫瘤,要切片看是好的還是壞的。」沈先生驚愕不已,腦中一片空白。


切片結果顯示是惡性腫瘤,而且因為發現較晚,已經是第三期大腸癌,也就是癌細胞轉移到淋巴,五年存活率約40~50%。雖然心裡先做了最壞的打算,噩耗宣布時,沈先生仍一時無法接受,反覆自問:「為什麼是我?」沈太太則是驚慌失措,淚流不止。


由於腫瘤有5公分之大,醫生先以放射療法加電療,讓腫瘤縮小至3公分後開刀割除,再做化學治療。化療的副作用很難受,療程還沒結束,沈先生就決定放棄化療,所幸病情已經控制,現在除了每三個月的定期回診,生活起居已回歸正常軌道。而這次生命的重挫,讓他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建立新的飲食習慣,也不敢再輕忽身體求救的訊號。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之前沒檢查出異常?醫生判斷,3年前那一次大出血,腸子應該已經有瘜肉,可能是鋇劑X光檢查有誤差(濃度配得不好或照得不好),影響醫生的判讀。醫生認為,如果當時再做大腸鏡檢查確認,或許就能提早發現,免去後來的折騰。


很多痔瘡患者像沈先生一樣,以為便血症狀只是舊疾作祟而「忍」著不就醫,忽略出血也可能是大腸癌的先兆,林口長庚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張簡俊榮指出。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劉建國透露,甚至有人求醫後不肯面對真相,堅信自己只是痔瘡並非罹癌,轉而求助綁痔瘡(醫生以橡皮圈緊綁痔瘡,約8~10天痔瘡組織因壞死而脫落)、吃偏方、自行購買成藥,延誤治療時機。


幾乎所有大腸直腸科醫師都遇過輾轉求醫治療痔瘡卻未改善,經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的病人。歌手楊烈因便血、腹瀉難忍第一次就醫時,也被誤診為痔瘡發作,換了第二家醫院才診斷出大腸癌。


病人難判斷,醫生也常誤診。那麼到底該怎麼區別究竟是痔瘡,還是大腸癌呢?


張簡俊榮說,一般以出血的顏色做初步判斷,痔瘡出血顏色鮮紅,是排便時因用力擠壓造成靜脈出血;而大腸癌出血顏色偏暗紅,是癌細胞侵襲、破壞正常組織造成,血液留在腸內一段時間才隨糞便排出。


不過要小心的是,如果腫瘤位置若靠近肛門,也會排出鮮紅的血色,因此還要看有無合併其他症狀,如出現腹痛、腹瀉、大便形狀改變(變細、變小或不成形)、或貧血,最好趕緊就醫檢查。


愈早發現存活率愈高


大腸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警覺症狀,定期篩檢是更積極的防治做法。大腸癌有90%以上由瘜肉長大變化而來的,癌變過程約需5~10年的時間。初期症狀不明顯,病患發覺異常時,大多已是第二、三期甚至末期,因此早期篩檢、切除瘜肉是避免罹癌的重要防線。


但台灣篩檢率偏低,顯見國人的警覺性不高。根據2005年國內一項調查指出,50歲以上的民眾篩檢率只有二成。


因而造成發現大腸癌時已太晚,國民健康局分析2004年的29家醫院、6,463名新增病例發現,二、三期病患比率超過五成三,而早期大腸癌發現率不到二成,低於美國的二成九。


「應想辦法提高民眾對大腸癌的認識,尤其是高危險群,」也是大腸直腸外科學會理事長張簡俊榮大聲疾呼。


有鮪魚肚者請小心


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腰圍粗細(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指標)與大腸癌大有關係。台大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邱瀚模分析院內健診中心近5000人的資料發現,有代謝症候群的人罹患多發性大腸瘜肉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3倍。至於兩者為什麼會有關聯,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其他高危險群還包括:


50歲以上的民眾:歌手楊烈、作家張曉風、導演楊德昌、香港藝人鍾楚紅的先生朱家鼎,都在50歲前後罹病。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一般民眾50歲之後每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每5年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鋇劑X光超音波檢查、每10年一次全大腸鏡檢查。邱瀚模醫師特別強調,有75%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因此早期檢查格外重要。


有家族病史:父母其中一人罹患大腸癌,子女罹患機率是一般人的2~4倍,如父母兩人皆有,則危險性提高3~6倍。


多位大腸直腸科醫師發現,近來有年輕化的趨勢,50歲以下的患者愈來愈多,因此馬偕醫院劉建國醫生呼籲有家族病史者應提早在40歲開始接受大腸鏡檢查。


有個人病史:包括曾得過大腸癌、慢性發炎性大腸炎如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腺瘤性瘜肉。有大腸癌病史者,復發機率高達五成,最好每三個月追蹤一次,二年後每半年、五年後每一年檢查一次;而有腺瘤性瘜肉者,瘜肉切除後每3年追蹤一次;至於有慢性發炎性大腸炎患者,建議發病後8年開始篩檢。


美國知名主播凱蒂‧庫里克的先生就是因大腸癌,在42歲時去世。兩年前凱蒂去做了大腸鏡檢查,並將檢查過程在電視上轉播,引起很大的迴響,美國篩檢率短時間內提高20%。


歌手楊烈罹癌復原後,也參與公益演出,現身說法呼籲民眾,早期篩檢、警覺症狀、保有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



(審稿專家: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簡俊榮)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OP 
 


味蕾新玩味    
 
 
吃對零食,好心情成功瘦身


減重不必餓肚子,用對方法吃對食物,就能輕鬆享瘦。


文/梁嫣純 攝影/陳德信


想瘦,不必辛苦挨餓,用對方法,反而能大方擁抱零食,心情愉快地控制體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臨床研究中心婦女健康計劃負責人茱蒂.威特曼博士(Judith J. Wurtman, PhD)和身兼醫師、營養師、瑜珈老師的妮娜.馬奎斯(Dr. Nina Frusztajer Marquis),在最新著作《好心情瘦身飲食法》(The Good Mood Diet,天下雜誌出版)發表了最新的減肥觀念。


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減重好幫手


碳水化合物!不就是會養大脂肪細胞的肥胖惡魔嗎?不少追求身材苗條者,靠著堅強的意志力,忍痛與甜食、澱粉類食物(碳水化合物)保持安全距離。


其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是減重時的必備利器。茱蒂和妮娜根據麻省理工學院多年的科學實驗,以及麻省梅格寧醫院附設減重診所自1996年起的施行成果,提出利用碳水化合物零食的減重計劃,它不僅能控制體重,還能調解情緒。


根據研究,攝取碳水化合物,能觸發大腦產生「血清素」,它是消除食慾的開關,也是天然的抗憂鬱劑,能恢復好心情。


茱蒂早期的動物實驗結果就證實,動物會在腦內血清素活性較佳時停止進食,「能夠停止進食的器官是腦子,而非飽足的胃,」她在書中闡明研究結論。


她的另外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禁食碳水化合物飲食法的反彈後果,反而不利減重。連續三週未食用任何碳水化合物食物的大鼠,腦中的血清素極少,當恢復正常供食時,出現異常狂吃碳水化合物的行為。


動物實驗的結果,與人類的經驗相同。麻省理工學院找來志願者進行「無碳水化合物飲食」,結果腦中缺少血清素的受試者,儘管已吃下超量食物仍抱怨吃不飽,還經常想吃冰淇淋、巧克力等碳水化合物食物。


茱蒂等人得出結論:餐前食用適當的碳水化合物零食,將提升血清素濃度,有效控制食慾、減少嘴饞,且能避免心情不佳時的暴飲暴食。


切記正確吃


但是,這個新發現並非鼓勵你僅靠零食來減重,而是要有技巧,必須懂得節制,不能放縱大吃,並且要在正確時間吃。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建議,若能將零食的熱量也計入每天攝取的總熱量裡,更有助於體重的控制。(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攝取總熱量:男性2199大卡、女性1700大卡。)


「好心情瘦身飲食法」共分為三個階段:血清素激增期(為期2週)、血清素平衡期(為期6週)、及血清素控制期(為期4週,或持續到達成減重目標為止)。詳細的飲食組合、吃零食時間和攝取量,請見上面的「好心情瘦身飲食一覽表」。


這套減重計劃的成功要件,除了遵照飲食規則,還有選對零食也很重要。如何選對?建議養成購買食品前,先檢視包裝上營養標示的習慣,別讓不合格的零食進入你的生活圈。


參考「好心情瘦身飲食一覽表」中各階段零食的營養配置,若無法找到完全符合的零食也無妨,儘量挑選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質的食物,就能增加腦中血清素,幫助控制食慾及好心情。


趙強營養師觀察世界營養界的研究趨勢指出,目前有許多學者在探討食物與內分泌(胰島素、血糖、血清素等)的關係。他認為人體內分泌的調節是擋不住的,一般人在生活中一定也有經驗,例如血糖低心情就不好,吃下一片餅乾就能恢復元氣。所以,與其極端地節食壓制本能慾望,不如順應身體的反應,攝取適當的食物,才是體重控制的長久之計。


茱蒂.威特曼博士提醒有特殊疾病的人(如糖尿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示下進行飲食。


另外,減重是需要時間的,「你無法控制自己多快達到目標,但能夠控制自己對計劃的執行度,」茱蒂主張體重控制是長期戰,就像龜兔賽跑一樣慢慢累積成果。


1.空腹吃。若正餐吃了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如奶類、肉類、魚類等),則至少要等3小時後才吃零食,因為蛋白質會干擾血清素的合成。


2.在10分鐘之內吃完,超過時間將延緩血清素的合成。


3.購買小包裝的零食,或自行分裝攜帶,以免吃過量。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表示,「零食應是淺嚐即止,滿足口慾及心情就好,不能(靠它)吃到飽,」他提醒市售的零食多是一大包,千萬不要「一口接一口,片刻不離手」,就把整包吃光。


「無添加」、「純天然」就能安心吃?


商店貨架上,琳瑯滿目的零食商品排排放,五花八門的包裝手法,爭相吸引著消費者的目光。
許多民眾為了健康,避免人工添加劑隨美味下肚,而選購印有「無添加」或「純天然」的食品,殊不知,這其中大有玄機。


到底「無添加」了什麼?


永豐餘生技公司總經理何奕佳為了開發漢方零嘴,研究許多市面上標榜「健康、自然、無添加」的食品,結果發現「很多看起來很天然的產品,事實上裡面的危險比你想的還要多。」


在日本,商品要掛上「無添加」的字樣,必須經過厚生省(相當於衛生署)的審核,確定成分中沒有厚生省在2000年公布的102種、可能對人體有害或易引起敏感的物質成分,包括界面活性劑、防腐劑、殺菌劑、酸性防止劑、人造油脂、人造色素、人造香料、螢光劑……。


反觀在台灣,「無添加」卻成了行銷手法,沒有規範。


何弈佳觀察市面上有些食品雖印上「無添加」三個大字,其實只是少添加其中1、2種人工添加物,但仍加了其他有害的物質。例如有家知名廠商推出一系列「無添加」的休閒食品,其中一種無防腐劑卻有人工色素,另一種無人工色素卻有防腐劑和人工甘味劑。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主任黃士懿認為,完全無添加的食品不一定最安全。在製作過程中使用一些對人體無害、又能穩定食材使不變質的物質,不見得是件壞事,但一定要在包裝上標示清楚。


「純天然」到什麼程度?


除了「無添加」,還有不少消費者為了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學食品,而偏好「純天然」的食品。
但深入了解許多打著天然水果形象的軟糖、果汁、果凍……的製作成分會發現,其實天然果汁或水果的含量非常少,吃進去的色素和糖分遠比果汁的營養多更多。


還有些看似天然素材的零嘴,可能是用人工合成的方式調製而成。例如標榜低熱量的蒟蒻干,可能並不是天然的蒟蒻製成,而是用粉調製,再加人工香料去調味。


商品行銷的創意日新月異,如何跳脫誘人的包裝用詞,選擇真正令人安心的食品?黃士懿教授建議消費者,選購食品時,應仔細閱讀成分標示,若有標示不清的商品就別買了。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電子報:只要15分鐘 三菜一湯輕鬆上桌


味蕾新玩味    
 
 
只要15分鐘 三菜一湯輕鬆上桌


管理好食材,不必手忙腳亂,15分鐘就能在家打理晚餐。


文/謝曉雲 攝影/蕭世英


物價節節高漲,一家四口外食,一餐飯就多出50~100元,一個月多支出幾千元。回家煮飯經濟實惠,並可兼顧營養衛生。


不過上班族想到回家從洗菜、切菜到烹調,忙上一小時才能上菜,動手煮飯的熱情就熄滅大半。
其實,食材如同辦公室裡的文件資料,也需要分類管理,擅長收納冰箱及管理食材的生活達人楊賢英說,管理好食材,煮飯一定輕鬆簡單。


去過楊賢英家的人都見識過,她們家三菜一湯四人吃的晚餐,15分鐘內一定能開動。她氣定神閒的秘訣是什麼?


集中採買、前置處理,烹調變簡單


實際回想一下,每次煮一餐飯,真正用在烹煮的時間可能不到一半,多數時間都花在處理食材,特別是洗菜、削皮、切菜上。


所以楊賢英建議,要縮短上菜時間,有些食材可以預先處理,煮的時候就只需從保鮮盒或密封袋裡拿出來備好的食材,直接料理。


她通常兩星期採買食材一次,利用假日一次買齊。不同於一般人食物買來直接往冰箱裡堆,她會花一段時間,把未來一星期打算煮的食材先處理好。例如葉菜先去除黃葉,洗淨、略晾(擦)乾水分;胡蘿蔔一次全洗淨、削皮,然後用保鮮盒或夾鍊袋依一餐的食用量分裝好。又如買來大塊肉,一次滷好或水煮熟,依一餐的量分裝,「這樣集中處理,有效率而且節省能源,分多次滷或煮,每次都要耗費瓦斯,」她解釋說。


她更將每一種食材至少延伸3~4種搭配煮法,如金針菇,可以搭配炒肉絲,可以涼拌,還能加入泡菜一起炒蛋。又如老豆腐除了炒肉絲,還可以炒西洋芹,也能和肉一起滷煮。


就因為事前設計配菜,靈活變化,因此她可以看一下目前冰箱裡剩下的食材,很快就變出三、四道菜。


150元、15分鐘搞定四人晚餐


因應物價波動,或颱風大雨之後,蔬菜貴得讓人不敢下手,楊賢英依她多年經驗,推薦10種耐存放,或不易受物價波動影響,而且容易變化的食材,可在家中常備使用,包括胡蘿蔔、金針菇、西洋芹菜、豆芽菜、玉米、黑白木耳、海帶芽、豆腐(豆乾)、柳葉魚、肉絲(肉片、雞胸肉)。


她也運用上述食材,以150元預算,設計了三菜一湯的簡單料理,只要將食材先處理好,連料理新手也能在15分鐘內上菜。


聰明保存食材,營養免流失


預先處理食材需掌握幾點原則,可避免營養大量流失,也防止食物交叉污染,造成飲食安全問題。


●集中先處理蔬菜,後處理肉、魚、海鮮等,避免交錯處理,否則較易帶細菌的魚肉海鮮類會不小心污染了蔬菜,台北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提醒。


●蔬菜不論葉菜或根莖類,如果先切過,比較容易氧化,使營養素流失,特別是維生素B群和C,因此建議最好只清洗和削皮,乾燥後裝進密封袋、密封保鮮盒裡,放到冰箱低溫冷藏。如果要先切,以切大塊狀為宜,因為切得愈細,營養素流失愈多。



醬炒胡蘿蔔 20元


材料:
胡蘿蔔2條(約400克)、白芝麻適量。


調味料:
醬油1大匙。


做法:
1.胡蘿蔔洗淨後削皮切絲。
(可預先處理)
2.鍋中入一大匙油,放入胡蘿蔔絲翻炒片
刻,加入醬油,轉小火炒至汁收乾。
3.盛盤後撒上白芝麻。



肉絲金針菇 50元


材料:
肉絲100克、金針菇1包


調味料:
醬油一大匙、麻油少許。


做法:
1.金針菇洗淨、切段,肉絲以醬油、麻油
略醃入味。
2.鍋中入一大匙油炒香肉絲,炒至肉絲變
色,盛盤備用。
3.鍋中放入金針菇,用餘油炒軟,再放入
肉絲拌炒均勻即可。



洋蔥烤柳葉魚 60元


材料:
洋蔥1顆、柳葉魚8條


調味料:
七味粉少許。


做法:
1.洋蔥洗淨切絲。(可預先處理)
2.烤盤上先抹一點油,將洋蔥絲平均鋪在
烤盤上,再將柳葉魚放在洋蔥上。
3.烤箱100度預熱,烤大約5分鐘至魚表面
金黃即可,可撒乾燥芹菜末或少許七味粉提味。



木耳蛋花湯 15元


材料:
乾白木耳、雞蛋2個、蔥花少許。


調味料:
鹽、麻油少許。


做法:
1.白木耳先泡水發開,去除黃色根部再掰成
小朵,蛋打散。
2.小湯鍋水滾後放入木耳,轉小火熬煮約
5~10分,煮至適口的軟硬度。
3.淋上蛋汁,加鹽調味,起鍋前放入麻油、
蔥花。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電子報:吃對了就養對了    
 
 
10招樂活烹調法 健康‧節能‧環保


文/謝曉雲 攝影/陳德信


第1招 冰箱只裝七分滿


適量購買及享用食物,不但珍惜自身健康,也減少浪費物資能源。


國外環保團體統計,我們買來的食物平均有三分之一不是被吃掉,而是被丟掉的。而未吃完的食物或廚餘進了垃圾掩埋場以後,又轉變為造成地球暖化的氣體。


家裡人口不多,又不天天開伙的話,分次購買小包裝的食物較能保持新鮮,也避免浪費。並且每次烹煮食物的份量,儘可能以當餐可吃完為宜,減少製造廚餘。


妥善管理冰箱也很重要。冰箱只裝七分滿,並且每星期檢視清理一次,看是否有即將過期的食物,趕快烹調吃完。


第2招 共煮分享食物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謝麗芬指出,現在有些公司、社區實行「共煮」,也就是每人(家)提供一道菜,然後集合大家不同的菜色一起享用,飲食內容可多元,而且也節省食材成本和能源,藉著分享食物交流感情,值得推動。


第3招 適當生食,省去烹調。


來一盤生菜沙拉,不需要煮,當然最節能,也減少維生素C等營養素因為加熱而流失。不過,並非所有蔬果都適合生食,例如豆類裡含有豆類皂素,必須經過加熱破壞才可食用,否則會引起腸胃道問題。還有含大量草酸的蔬菜,如菠菜、莧菜等,也不宜生吃。


第4招 先解凍再料理


冷凍食物先解凍再烹調,會比直接丟下鍋煮,節省很多時間和瓦斯電力。如果來不及移到冷藏室慢慢解凍,可以利用微波爐快速處理。


食材煎、炒、烤之前,儘量先把水分瀝乾,例如煎魚時,把魚身擦乾再入鍋,而鍋具、水壺要放上瓦斯爐使用之前,也先把鍋底、壺底的水分濕氣擦乾。因為多餘的水分要蒸發,需要耗費一些熱能,延長烹調加熱時間。


第5招 集中食物一起烹調


《綠色生活家》作者莉貝卡.唐克瑞建議,使用烤箱時,將多種食物同時放進去烤,一次完成也省能源。或者,水煮食物時,只煮一鍋滾水,將多種食材依先燙蔬菜、後燙肉類海鮮的順序,一次燙煮熟,既不用換水,也不必一再起火把水煮滾。此外,煮、滷或悶炒食物,隨手把鍋蓋蓋上,不讓熱能散失,維持一定熱度,可以縮短烹調時間,當然也減少耗費瓦斯。


第6招 混用多種烹調法


高雄餐旅學院中餐廚藝系副教授楊昭景建議,混用烹調方法,例如,煎魚時,不直接將生魚放進平底鍋裡煎,而改為先把魚放入烤箱微烤至半熟,烤出一些魚油,再移到平底鍋,不必再加油,小火稍微煎一下,很快就全熟可吃了。如此不必一直燃燒瓦斯,也不至於因為不擅控制火候,造成煎魚失敗(如魚皮粘鍋、外焦內不熟等)。


或者將食材稍微汆燙到半熟,再下鍋用小火快炒一下,也可以縮短烹調時間。


第7招 聰明使用節能鍋具


有些鍋具一次可以烹調多道食物,例如多層的電鍋或蒸爐,可以用下層內鍋煮飯或燉雞湯,上層同時蒸包子、饅頭或熱菜,省電又方便。


再者,利用「蒸」取代「煮」,一方面省水,另一方面可保住較多營養素。像是「蒸」蔬菜就比「水煮」蔬菜保留較多營養素,因為水煮過程會讓營養素流失到水裡。環保署出版的《環保達人秘笈》也教大家在家裡用「蒸氣」而不用「水」煮蛋──將三張衛生紙噴濕,舖在電鍋底,再放上洗淨的蛋,蒸6分鐘左右,等電鍋跳起後,再悶幾分鐘,就輕鬆完成了「白蒸蛋」,同時省下水及瓦斯。


此外,悶燒鍋也是方便節能的鍋具,利用餘熱將食物悶到熟軟,取代一直燃燒瓦斯或耗費電力烹煮食物。


有機超市柑仔店創辦人黃仁棟推薦使用保溫效果好的陶鍋,因為陶鍋加熱之後,散熱較慢,可以用餘溫繼續將食物煮熟。柑仔店甚至使用陶鍋炒菜,搭配苦茶油,比較不起油煙。


第8招 使用大小合宜的鍋子


鍋具愈大,耗能愈多。家裡使用鍋具的大小宜適中,四人份食物就不需要用八人份的大鍋子。此外,使用瓦斯爐時,火不用開得太大,火焰如果大到超出鍋底緣,實際上對加熱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浪費瓦斯。記得定期清理瓦斯爐架,避免油垢累積而堵塞出火孔(可用尖狀物鑽通出火孔),使火力變弱,烹調時間加長,也白白消耗瓦斯。


第9招 用自然太陽能加溫


夏日炙熱的太陽是很好的免費能源,例如用來加熱飲水──將要燒開的生水或過濾水倒進水壺或金屬鍋具裡,緊閉蓋子後,放到太陽照射的地方數小時,提高水溫,然後再移到瓦斯爐把水燒開,可以縮短燒水時間,也節省一些瓦斯。


第10招 妥善處理廚餘


黃仁棟呼籲大家,儘量將沒吃完的廚餘去除水分後再丟棄,這樣送去焚化爐焚燒時,可少用一些燃料,也是為環保盡一點心力。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TOP 
 


漂亮一身    
 
 
冬天用什麼洗澡不會傷皮膚


冬天洗完澡皮膚乾巴巴,如何兼顧膚質和環保,挑選護膚又樂活的沐浴劑。


文/林慧淳 攝影/陳德信


冷颼颼的寒冬裡,洗個熱水澡身體立刻暖和許多,但隨之而來的肌膚緊繃、乾澀發癢教人難以自拔地拚命抓,結果就是皮膚粗糙脫屑,懊悔不已。


環顧市場上身體清潔商品,價格從10元到上千元都有,訴求功效更是五花八門。除了各種沐浴乳,還有近幾年崇尚自然的風潮盛行,各種嵌入植物、造型多樣的手工肥皂搭著「樂活」順風車,以小兵之姿立下大功,造成沐浴市場一股旋風。


沐浴乳或肥皂,選哪種比較好?以下教你把握幾個原則,選對不傷皮膚又環保的沐浴產品。


天然肥皂刺激性強


傳統肥皂是由牛油、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植物性的椰子油、棕櫚油,加入氫氧化鈉(鉀)等鹼劑混合而成,清潔力強,殺菌、除垢、去油的效果好,因此適合皮脂肥厚、健康、偏油性膚質的男性使用。


對於膚質健康的人來說,就算使用強力清潔,皮膚仍可自動調節,但台大皮膚科醫師蔡呈芳提醒,如果皮膚容易敏感、脫皮,或是已有受損、發炎等不健康的症狀時,必須避免含皂鹼的清潔用品。


天然肥皂含大量皂鹼,pH值為7~9,因此刺激性強,「洗去身上油脂的同時,也把表皮的油脂帶走,改變皮膚的酸鹼度,經過多項測試也證實造成皮膚濕疹更加惡化,」蔡呈芳解釋。


他說,就算廠商為了降低洗後乾澀不適,在肥皂裡添加油脂或植物精華;或有些手工肥皂業者自稱保留皂化過程中的天然甘油,對皮膚溫和無害……,但這些訴求也僅適用於健康皮膚,一旦皮膚脫皮發炎時使用天然肥皂,反而刺激發炎部位,症狀加劇。


弱酸性沐浴乳人人適用


相較於皂鹼對皮膚的刺激性高,以合成界面活性劑為主要清潔劑的沐浴乳或合成皂,是比較溫和的選擇。


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解釋,由於使用不同界面活性劑,可將沐浴乳調整成中性或弱酸性,不但有清潔效果、也避掉皂鹼的刺激性,因此對皮膚比較溫和,幾乎人人可用。


但界面活性劑也因容易附著在皮膚表面,造成皮膚乾燥、脆弱而屢受質疑,對此蔡呈芳指出,只要減少洗劑停留在身上的時間、儘快用水沖掉,就不會傷害皮膚。


因此冬天應選用合成界面活性劑類型的沐浴用品,選擇起泡性佳、去脂力中上、弱酸性、低刺激性的成份,較不傷肌膚,吳珮瑄建議。


pH值4~6的弱酸性沐浴劑除了有刺激性較低的優點之外,更能幫助皮膚維持健康。


在弱酸性環境下,表皮的酵素發揮最好的效果,促進角質正常代謝,因此長期使用這類產品的人比較不容易長粉刺,蔡呈芳醫師進一步指出。


添加物也要趨吉避凶


五顏六色的手工肥皂、散發香氣的各式合成洗劑,可能添加大量色素和香料。而為了把「天然」成分長期封存,或是加強液體的保存期限,肥皂及沐浴乳中更少不了各種防腐劑。


這些色素、香料、防腐劑都可能引發人體過敏。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舉例,DEA(二乙醇胺)常造成皮膚過敏;Dmdm Hydantoin(乙內)易釋放甲醛,長期刺激皮膚可能致癌,因此購買沐浴用品時,應避免使用含有這些防腐劑的產品。


不過吳珮瑄也提醒,並非所有添加物都對身體有害。


肥皂和沐浴乳中經常添加各種保濕劑,便可滋潤皮膚,甚至有舒緩鎮靜作用。例如多元醇、天然保濕因子、植物油脂、植物萃取液等,市面上常見的「乳霜」成分也屬於這類添加物。


台大醫院皮膚科蔡呈芳醫師則指出,常見的鳳梨酵素和木瓜酵素可溶解皮脂、清除廢棄角質、增進健康肌膚的光滑,若使用得當還可減少沐浴劑中的界面活性劑用量,是好的成分。


但如果皮膚已有發炎、紅腫、脫皮、長疹子等症狀,酵素產品反而易使皮膚受損,應避免使用。


除了保濕和增進角質代謝的添加物之外,更有廠商宣稱在沐浴乳中添加各種美白、抗氧化等保養成分。蔡呈芳提醒,沐浴劑在停留在身上的時間太短,即使添加成分有效也隨即沖洗殆盡,因此民眾不必對這些廣告宣稱抱持過多期待。


用清水洗也很好


皂鹼刺激、界面活性劑添加化學成分比例高,面對皂鹼和合成洗劑的兩難,究竟怎麼選對沐浴用品?蔡呈芳認為,仍以溫和清潔最恰當,「選擇弱酸性產品,洗完皮膚不緊繃、不脫皮,就是適合你的沐浴產品,」他建議。


其實,拋開沐浴用品帶來的香氛刺激,用清水沖洗或許就足夠。


回歸清潔本質,沐浴的目的是洗掉身上多餘的油脂,因此冬天如果沒有大量出汗,皮膚科醫師甚至鼓勵用清水沖洗即可,尤其是兒童和老人最適合。


兒童在青春期來臨前皮脂膜不發達,因此除非身上塗抹防曬油,否則不必使用沐浴乳清洗,就能洗淨。


同樣地,隨著年紀增長,皮脂代謝趨緩,蔡呈芳建議長者,只在皮脂腺和大汗腺附近,包括臉上的T字部位、前胸、後背中線部位、腋下、以及生殖器附近使用沐浴劑即可,其他不出油、出汗的部位,則單純用清水沖洗便能達到清潔效果。


選擇不破壞環境的沐浴劑


清潔劑中的化學成分常是造成環境危機的元兇,因此用對沐浴劑,不但要適合膚質,更要考量是否危害環境。


純粹以天然油脂及鹼類做成的肥皂,由於鹼性強,因此不添加防腐劑仍能長久保存,對環境最無害。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便是天然植物油肥皂的擁護者,他不愛造型花俏、宣稱多功效的沐浴產品,只挑選「價格便宜又好用」的肥皂,頭髮、臉部、身體清潔都用肥皂統統搞定,又對環境友善。


而合成界面活性劑種類繁多,目前已知含壬基苯酚類化合物的界面活性劑,排到廢水中會產生和動物雌激素結構類似的壬基酚(nonylphenol,NP),進入動物體內便影響內分泌系統,造成雄性雌性化,不但降低生殖力、也增高罹癌機率。


除了界面活性劑之外,其他幾類沐浴用品常見的添加物,也可能是環境荷爾蒙的化身。


吳珮瑄指出幾種沐浴用品中常見的環境荷爾蒙,選購時切記避免含這些成分的產品。


● Paraben(對羥基苯甲酸酯):防腐劑、殺菌劑
● Butylated Hydroxy Anisole(BHA,丁基羥基甲氧苯)及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丁基羥基甲苯):抗氧化劑
● Orthophenylphenol:殺菌劑、防腐劑
● Ethylene Glycol Fatty Acid Ester:亮光劑、乳化劑


令人擔心的是,法規對於這類環境荷爾蒙並未禁用,多數僅規定使用上限,因此民眾必須讀懂成分說明、自行分辨,才能避免成了環境荷爾蒙的幫兇。


找到適合自己膚質的沐浴品、就不怕冬天愈洗愈乾;選擇對環境無害的成分,更能洗的安心。


審稿專家:靜宜大學化妝品科學系講師吳珮瑄。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招讓你的脾氣冷卻下來



分類:保健資訊

2007/11/28 11:02


 


有幾個方法可以控制憤怒,使你的脾氣冷卻下來,其中的要訣在於找出一個最適合你使用的方法,然後


反覆練習,直到它成為一種習慣。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一起練習。以下是幾個可能的方法:


 



1.) 離開現場。每當你覺得好像沒辦法控制住脾氣了,就走開。只要跟孩子說:「媽咪需要一點休息時


間,讓自己冷靜一下。」如果你需要把自己鎖在浴室裡才能控制得了,那就去吧。


 



2.) 利用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學習對自己說出簡單、積極的訊息,例如像:「暫停一下,要冷靜。」「把


持自己。」「我能處理這件事。」選擇一句最讓你感到安心的話,然後每天練習幾次,直到可以派得上


用場。


 



3.) 學會「暫停與呼吸」。一旦你覺得脾氣就快要爆發了,告訴自己說:「暫停!冷靜!」並且立刻深呼


吸一下(必要的話深呼吸兩、三下)。讓腦部吸收氧氣是達到放鬆的最快速方法。


 



4.) 想像可以讓自己冷靜的事情。想想能夠幫助你感覺冷靜、心平氣和的人或地方———例如你的另一


半、海灘、床鋪、後院等。在你的脾氣就要爆發,以及感覺身體的警告徵象蠢蠢欲動之前,趕緊閉上眼


睛,想想會令你感到平靜的人臉或地方,並且慢慢地呼吸。


 



5.) 做深呼吸。閉上眼睛,深深吸氣,然後想像你正在一棟非常高的建築物頂端的電梯裡面,按下一樓按


鈕,慢慢呼吸三次,在電梯下降時看著每一層樓的按鈕慢慢亮起。當電梯下降時,你的壓力也跟著釋


放。


 



6.) 放鬆壓力。找出你身體感覺最緊繃的地方,也許是脖子、肩膀肌肉或下顎。閉上眼睛,集中在這個地


方繃緊三、四秒的時間,然後放鬆。在做這個動作時,想像壓力慢慢隨著融化。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季洗澡~~4大誤區~~「轉貼」




2007/11/27 18:47

在這個城市裏忙碌行走,外出回家洗個澡放鬆身心,已經成爲很多人的“必修課”。隨著冬季來臨,溫度降低,氣候變得乾燥,醫學專家提醒說,冬天洗澡應注意“四捨”。

  一捨:每天洗澡

  太勤洗澡,會把皮膚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膚表面的保護性菌群洗掉,容易傷害到皮膚的角質層,引起皮膚瘙癢,皮膚的抵抗力也會减弱,反而容易得病。

  建議:1、老人皮膚處於變薄和萎縮狀態,建議7天洗一次,7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長到10天洗一次。2.膚質乾燥者,建議2-3天洗一次。



  二捨:長時間洗澡

  洗澡時間過長皮膚容易脫水,人容易疲勞,還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致使冠狀動脉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時間過長,頭部血液供應相應减少,易導致腦缺血而發生意外。建議:盆浴20分鐘,淋浴3至5分鐘即可。



  三捨:水溫過高

  水溫過高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的程度。同時,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爲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會使心臟缺血缺氧。特別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水溫過高可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幷增加血液粘稠度。建議:水溫24℃到29℃爲宜。



  四捨:飯後立刻洗澡

  每頓飯後,人體要從全身調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腸幫助消化。飯後立即洗澡,由於消化道血流量較少,會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道疾病,另外因爲、心臟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一方面會加劇心臟缺血,甚至發生心絞痛或猝死。建議:洗澡時間應在飯後兩小時,或下頓飯前1小時左右爲宜。




洗澡前後注意事項:

  1、洗澡前喝一杯熱開水,可以補充全身血液容量。

  2、選擇中性的香皂或沐浴露,以免將皮脂洗去,導致皮膚更加乾燥。

  3、洗澡後全身塗抹潤膚露,可以鎖住皮膚表面水分,緩解乾燥瘙癢。

  4、走出浴室以前一定要穿好衣物、鞋帽,以防感冒。

  5、平時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膚足夠水分,天然皮脂對皮膚的保護作用是最好的。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