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雜誌:玩偶行銷 吸睛•吸金 


玩偶行銷 吸睛•吸金
文�疎面征�
出處�疞瑊z雜誌第397期(2007年7月)


近年來,台灣企業利用玩偶行銷,將市場炒得沸沸揚揚。


無論是麥當勞(McDonald’s)還是統一超商,都因凱蒂貓(Hello Kitty)而大發利市,前者讓消費者徹夜排隊也不悔,後者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新台幣50億元。萊爾富便利商店則是推出紅透日本動漫界的KERORO軍曹筆套,讓萊爾富的單日總業績成長200萬元;而麥當勞拜賤兔之賜,也曾一個月營業額進帳8,000萬元。


玩偶吸金的功力,令人眼紅。


根據統計,有92%的消費者對玩偶有極高的偏好,愈年輕者偏好的比例甚至高達100%,近一年來購買過玩偶周邊商品者將近五成,其中以女性與年輕族群佔大多數。就算是60歲以上的銀髮族,對玩偶的喜好也達75%,可愛的玩偶簡直老少通吃。


結合促銷活動與卡通玩偶所帶來的商業利益,是銷售單一商品營業額的好幾倍,在業界幾乎已成屢試不爽的成功經驗,這說明為什麼企業愈來愈喜歡用玩偶來吸引消費者。


根據日本三麗鷗(Sanrio)的觀察,小孩與女性,是最難抵擋玩偶魅力的族群,因為他們最容易被玩偶吸引,也最容易被感動。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太苦悶,離婚率又高,再加上每個月繳不完的貸款與帳單,讓無法擺脫這些「宿命」的現代人只好另找樂子,為自己的生活製造氧氣。因此,這些能夠讓人放鬆心情、暫時忘記痛苦的「卡哇伊」玩偶,成為紓解壓力的最佳良伴。


另一方面,這些成年人之所以對可愛玩偶沒有抵擋之力,從心理層面來看,多少潛藏著想要回到純真童年的渴望。深陷在成年人爾虞我詐的世界,久而久之,益發讓人懷念純樸的童年,那個尚未被社會大染缸污染的世界。


可愛的玩偶具有慰藉的作用,可以紓解現代人對於現況不滿的情緒,以及滿足了以前無法獲得玩偶的欲望。


而「吞世代」(Tweens,8至14歲的青少年)的來臨,他們深受同儕影響,暴露於超載的資訊中,虔誠膜拜品牌,讓他們的父母,只有努力賺錢以滿足小孩的需求,消費前提完全以小孩為考量。加上少子化,孩子個個都是父母特別寶貝的「特寶兒」,當他們吵著要玩偶的時候,這些父母只好想方設法取得。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因為小孩天真無邪又可愛,所以小孩也成為一個可以淡化商業氣息的『工具』,」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品牌發展總監籃雅寧說。


她指出,消費者大多都有一個消費慣性,如果覺得在這家消費的經驗還不錯,就會一直持續下去,因此,「想要搶新市場,一定要找到一個突擊點,一個讓消費者願意變心的突擊點,」而小孩,就是那個突擊點。


利用小孩將父母引進門之後,商機自然而來,例如金控集團成功利用玩偶讓父母為孩子辦理兒童儲蓄之後,後續就可以利用交叉銷售,將壽險、房貸等金融商品通通推薦給父母。


玩偶操作得當,就能快速拉近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距離。


想知道玩偶行銷如何吸金?請見管理雜誌第397期


  想看更多管理資訊嗎? 請上管理雜誌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