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0.成功觀念 領導哲學 轉貼 (6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期簡介 









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我們的世界已逐漸失序,貧窮、飢餓、失學、歧視、疫情,以及氣候變遷等種種問題層出不窮,所幸,一群瘋狂的人正努力彌補這些社會斷層,而如同本書作者所說,我們的未來可能是由這群人來決定。

 

這群社會企業家為何能成功改變我們的世界?


因為,這群任性的傢伙不理性,卻能有計劃的運用三種營運模式改變制度;

 

他們在非營利事業上追求利潤,巧妙開闢各種資金來源;

 

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未來,從十大未開發的市場機會點實現理想;他們極具野心,讓社會企業也是一門好生意。

 


如果你曾因《志工企業家》或因尤努斯的鄉村銀行而深受啟發或激勵,這群改革推手的創新模式告訴我們,與他們合作、學習、甚至在他們身上投資的時機已經到了。

 

加入他們帶領的社會改革行列吧,也讓自己在這些新市場版圖上先占得點。





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提高盆栽型消費者的期待


任性的企業家在造成有些人比較幸運、而有些人比較不幸的因素中找到施展身手機會。

 

但若要跨越第三章提到的分歧點,企業家必須要先了解──然後再試圖扭轉──界線另一邊的人的想法。

最貧窮的人往往對未來不抱希望。若要幫助他們擺脫受害者的心態,必須先讓他們對未來感到有希望、有表達意見的管道、並產生行動的意願。

 

因此,他們需要一個可預見生活條件能獲得改善的前景。

要達到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事,但世界各地的不公平狀況是無法長存的。因此,本書提及的許多企業家開始嘗試提高窮人的期待。

這些人就是尤努斯在諾貝爾獎得獎演說中所提到的「盆栽人」:「對我來說,窮人就像是盆栽樹」

 

他說,「假如你把最高的品種的最優質樹籽種在花盆裡,你可以種出這種最高品種的樹,然而是只有幾吋高的縮小版本。

 

問題不在於你所播的種,只不過土壤太少,樹籽沒有成長的空間。

 

窮人就像是盆栽人,問題不在於他們本身,只不過社會沒有給他們發展的空間。

 

要讓窮人脫離貧困,我們只需要為他們創造可讓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

 

一旦窮人釋放出他們的潛能與創造力,貧困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學術界並不使用尤努斯這般如此有文學氣息的語言,但有一個重要的研究機構支持他的說法。

 

普蘭哈拉(C. K. Prahalad)與史都華•哈特(Stuart Hart)教授曾大量撰文探討金字塔底層市場以及與窮人合作所產生的強大力量(注2)。

 

本章將從三方面來探討社會企業家如何幫助愈來愈多的盆栽型(或金字塔底層)消費者掙脫束縛,釋放潛能。

首先是物資的取得,我們以「普世健康研究中心」的維多莉亞•哈爾(Victoria Hale)為例來說明。其次,我們探討大幅降價的可能性,並以歐若實驗室(Aurolab)與「第一本書」(First Book)為例。

 

最後,我們轉向品質的議題,從尼可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與「一孩童一電腦」的角度來探討諾瓦提恩(Novatium)與「智利回收」(Recycla Chile)。

社會與環保企業家一方面同時解決物資取得、價格與品質方面的問題,一方面也耕耘重要的新市場。

 

他們的工作創造了永續發展的良性循環:以更多人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因此創造了顧客需求,而此需求又可擴大市場的需求量,並導致成本下降。

當然,這些企業並不保證能成功。

 

事實上,許多企業會失敗,但我們希望那是有意義的失敗。

 

在此過程中,他們會啟發新一代的創新者、企業家、商界人士、投資者與政府(政府可確保解決方法是公平的,同時可帶來經濟與環保的永續發展)。

 

此外,這些社會企業將可影響那些連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的人,提高他們對未來的期待,並因此開始耕耘未來的市場。

商業與公共部門的領導者可從本章學到什麼?

 

社會與環保企業家在前面開道,測試新的解決方法,並飽嚐令主流企業害怕萬分的早期失敗,但最後,主流企業將必須完成複製成功經驗與擴大規模的重責大任。

 

簡言之,這些企業家所從事的計畫並非公共與民間部門的替代方案,而是指引出未來的重要市場發展的方向。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嘉誠再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即使競爭也要照顧對方的利益


善待他人是李嘉誠一貫的處世態度,即使對競爭對手亦是如此。

 

我們知道,商場充滿爾虞我詐、弱肉強食,能做到善待他人這點,不少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

 

過去,香港《文匯報》曾刊登李嘉誠專訪,主持問道:「俗話說,商場如戰場。

 

經歷那麼多艱難風雨之後,您為什麼對朋友甚至商業上的夥伴,抱有十分的坦誠和磊落?」


李嘉誠答道:「最簡單地講,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

 

「一個人最要緊的是,要有中國人的勤勞、節儉的美德。最要緊的是節省你自己,對人卻要慷慨,這是我的想法。」

 

「顧信用,夠朋友,這麼多年來,差不多到今天為止,任何一個國家的人,任何一個不同省份的中國人,跟我做夥伴的,合作之後都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是我引以為榮的事。」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老競爭對手怡和。

 

李嘉誠鼎助包玉剛購得九龍倉,又從置地購得港燈,還率領華商眾豪「圍攻」置地。

 

李嘉誠並沒為此而與紐璧堅、凱瑟克結為冤家而不共戴天。

 

每一次戰役後,他們都握手言和,並聯手發展地產項目。


「要照顧對方的利益,這樣人家才願與你合作,並希望下一次合作。」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商場上,人緣和朋友顯得尤其重要。


在李先生看來,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場上交朋友的前提,誠實和信譽是交朋友的保證。

 

正如在積累財富上創造了奇蹟一樣,李嘉誠的人緣之佳在險惡的商場同樣創造了奇蹟。

 

有人說,李嘉誠生意場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幾乎每一個有過一面之交的人,都會成為他的朋友。

 

所以,李嘉誠在生意場上只有對手而沒有敵人,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如何讓生意來找你?

 

那就要靠朋友。

 

如何結交朋友?

 

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照顧對方的利益。

 

願李嘉誠的故事給我們深思和啟迪。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石企業人電子報:中小企業的好幫手













安石企業人電子報 







中小企業的好幫手


在人人都有一到兩支手機的時代,無論是工作或是私下的生活,都不免要花時間在接電話上,對於事業忙碌的中小企業主,或是有副業的上班族,時間就是金錢,能夠自己接電話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加上現今詐騙電話,跟推銷電話增多,越來越多人覺得接電話是浪費時間的事。

對於創業者,或是許多商務人士來說,電話是他們服務客戶的工具之一,但是又時常接詐騙或是廣告電話,因此造成時間成本的負擔,很多商業人士,開一次會議就可能漏接許多電話,在回覆未接來電時,找不到客戶,就會擔心是否因此而錯失商機。

許多公司也一定考慮過,請一位秘書,在辦公司接電話、收信件,但對於很多小公司及SOHO族,他們都在家裡工作,或是大多在外拜訪客戶,租辨公事空間及設備,是額外的開支,但是自己又忙不過來。

近年來,這樣的事已經不再是問題了,現在國內外都有電話代接的服務,可以將電話轉給專業的秘書接,這樣的服務可以幫你代接電話,替你做來電紀錄,幫你過濾廣告、詐騙電話,讓企業主可以查電子郵件,以及簡訊的接收,就可以掌握客戶的來電。

許多電話秘書公司也提供虛擬辦公室的服務,這不止為公司代接電話,還為客戶代收信件及傳真,可解決客戶沒有實體辦公室,或是無人在辦公的問題。

至今已有許多公司利用這樣的服務,讓他們不再有漏接問題,專心在業務的開發,就像丹麥商帝山諾公司的黃處長也表示:「我經常為了設計專案的溝通需要和客戶面談,時常不在辦公室,會議中也不方便接聽手機,許多客戶抱怨找不到人,尤其是較趕的案子,客戶一急又找不到人,常會影響辛苦經營的客戶關係;

 

自從使用了電話秘書服務後,就像有我的分身一般為我處理客戶來電,讓我無後顧之憂。」

時間是如此寶貴,精神更需要用在對的地方,善用電話秘書服務,你也可以跟丹麥商帝山諾公司一樣,將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延伸閱讀
什麼都外包
尋找好助手!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大行動衝出好業績  


                  


1. in 插隊      out 排隊


 


◎現在不是等客戶從口袋掏出來,而是得主動打手伸到客戶口袋!


 


2. in 集中火力      out 漫天撒網


 


 


◎要和客戶成為「生命共同體」幫客戶達到業績目標


 


3. in 以問代答      out 舌燦蓮花


 


一個句號、一個問號的概念,在丟出問題、客戶回答、在繼續丟出問題的同時掌握主導權。


 


◎藉由不間斷地問題,更能掌握客戶需求,也能更精準的提供他適合的產品和服務。


 


 


◎成功頂尖的業務告訴你:千萬別只看生意。


 


市場愈艱辛,愈要耕耘關係,關鍵時刻,它的臨門一腳會發揮無比的威力。


 


4. in 談關係        out 談生意


 


◎經營關係不是要以私害公,而是讓客戶打從心底由衷信賴,當場沒有生意無所謂。


 


◎別害怕「入寶山空手而回」!


 


累積關係的第一步,就是「免費服務」


 


◎只要客戶對你有印象,就算現在不買,但當他有需要,一定想到你


 


5. in 顧問專家      out 業務小販


 


◎當客戶成長速度不亞於業務,業務也要養成對市場的敏感度。


 


◎客戶服務的比例:售前: 3售中3售後:4。


 


◎當客戶提出1個問題,你要提出3個解決方式。


 


6. in 水平思考      out垂直思考


 


◎賣產品之前,等於先賣出自己。


 


◎觀察成功個案,不難發現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質:熱情、誠懇。


 


 


文章來源: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64期】行銷向內拉!















五分鐘摘要 









別再找顧客,吸引他們穿越網路找上你!


文�𨰃炸飫式E霍利根 & 達米胥•夏Brian Halligan & Dharmesh Shah

過去行銷人員都會用廣告來接觸潛在買主,讓他們注意到產品與服務,這就是出向廣告,因為費用是由廣告主支付。

 

但是,傳統的出向行銷在今天已經接近壽終正寢了,因為大眾愈來愈懂得忽略行銷的干擾:商展、電話行銷、電子郵件群發、廣告、直效郵件。

 

入向行銷正在重新塑造商業環境,因為有史以來第一次,重點不在於你有多少錢可以花在行銷上,而在於你內容的好壞,以及是否懂得如何幫助你的潛在顧客「找到」你。

 

在今日,藉由入向行銷的策略,透過網路上各種社群媒體的搜尋工具幫助大眾找到你,能夠創造明顯較佳的效果:Google、業界部落格、社群媒體網站及其他搜尋工具。

入向行銷則是要反向操作,與其發送廣告或促銷文宣,不如讓正在網路上搜尋你商品的大眾,能夠方便地找到你。

 

入向行銷指的就是,在大眾有需要的時候,提供他們關於你產品與服務的資訊,而非依據出刊或節目播出的時間表走。

行銷人員的根本職責,就是宣傳他們的商品。

 

行銷人員在過去為了做到這一點,結合了下列幾種方式:


● 電視、廣播、報紙與雜誌廣告;
● 電話行銷與電子郵件群發;
● 直效郵件;
● 商展與博覽會。

唯一的問題是,大眾比以前更懂得使用TiVo等新科技,過濾這些干擾。

 

在今日,消費者比較不會被廣告吸引,反而比較可能使用網路去蒐集資訊與購物。

當今網路上被用來購物的3大領域分別是:


1. 搜尋引擎——例如Google等,網友會用來搜尋有哪些網站提供他們所需的產品或服務。


2. 部落格圈——目前已經有超過10億個部落格。

 

網友之所以喜愛部落格,是因為部落格讓人覺得比廣告更真實、更坦白。


3. 社群媒體圈——也就是全部的社群媒體網站,像是Twitter、Facebook、StumbleUpon、LinkedIn、Digg、Reddit、YouTube等林林總總。

 

這些網站為消費大眾提供了平台,讓他們可以發表意見。

顯然,要成功讓事業成長以及創造業績,必須讓你行銷產品的方式符合消費者今日喜好的購物方式,這就是入向行銷如此重要的原因。

企業剛開始建立網站的時候,網站幾乎都是他們促銷文宣的電子版,其中充斥著以推銷為目的的訴求,也就是按照一對多廣播的操作方式。

 

這種方式在網路剛興起的時候還可以,但到了今日,文宣型的網站就會令人不耐。

 

如今協同網站正熱門,不要再傳播單向訴求,而是要針對你的市場,建立一個協同合作、生機蓬勃的交流網站,這樣你就會成功。

在今日,要吸引網友進來造訪你的網站,必須:


■ 具備真正出色的商品,而且商品在你所界定的利基之中,絕對要是「世界之最」。


■ 提出明確的價值主張,讓人清楚看出你希望如何為與你互動的人創造價值。


■ 時時增加新的內容,並提供訂閱(利用簡易聯合供稿系統,簡稱RSS)或電子郵件更新服務,讓大家接收最新的內容。

 

你的RSS訂閱人數多寡,會是你觀察內容到底有多出色的關鍵指標。


■ 讓訪客能夠和彼此互動。

 

潛在顧客不想聽你自吹自擂,而會想知道其他人對你的看法,還為想詢問已經成為你顧客的人,藉以了解狀況。


■ 讓內容方便於社群媒體中傳播,才能夠為你的Facebook粉絲專頁吸引粉絲,為你的LinkedIn群組和Twitter吸引追隨者,並產生大量的Digg或Delicious書籤。

換句話說,如今網站的目標並不是要當作你產品的傳聲筒,而是要成為你市場中一個活躍、蓬勃的交流中心。

 

要建立起一個地方,讓有志一同的人可以和彼此聯繫。

 

如果你能建立出這麼棒的環境,吸引到最可能購買你商品的人,那你就會成功。

這聽起來是高難度的要求,不光是花點錢替你的網站換上新的圖案、商標與字體這麼簡單。

 

這的確不容易,然而並不是做不到。

 

只要你好好想想,你的訪客通常是在尋找值得閱讀與學習的有趣內容,而不是要評論你的網站設計得有多好,你就會清楚了解到,其實可以採取下列4項簡單的步驟,讓網站開始轉變為市場的交流中心:


1 在你的網站裡加入協同合作的元素,例如定期更新的部落格等


2 想辦法開始製作大家會想獲得的精采內容


3 開始全力了解Google、業界部落格,以及社群媒體網站的運作方式


4 找出能夠在你的市場中成為「世界之最」的商品,即使那表示必須將經營重點縮小到特定的利基

要評量你邁向行銷中心的進展如何,應該持續追蹤下列幾項關鍵指標:


■ 有多少個連結從其他網站連回你的網站——可使用Website.Grader.com等網路工具來判斷。


■ 在Google上有多少個網友搜尋的關鍵字,可以為你的網站創造流量——相關資料可以從Google Analytics取得。


■ 你有多少訂戶——訂閱你的RSS和電子報。


■ 你有多少追隨者——例如你Facebook專頁的粉絲、Twitter的追隨者、LinkedIn群組的會員等。

有些企業非常成功地創造出活躍的網路交流中心,其中包括37Signals.com,建立了專案管理工具;

 

另外還有my.BarackObama.com,源自參議員歐巴馬2008年成功的總統競選活動。

 

你也可以仿效「死之華合唱團」的成功經驗,他們以巡迴演唱會而非專輯銷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數十年來有效主宰了他們自己的利基市場。

 

他們也明智地運用網路,進行了成效卓著的入向行銷。





特別報導 







你知道真相?看了數字再說


文�疞K自《飲食男女經濟學》,商業周刊出版

■外遇債券


男性外遇的機率要比女性高7個百分點。

高爾夫球名將老虎伍茲(Tiger Woods)從車禍變外遇再到離婚,整起事件讓不少人看得樂此不疲,不過,經濟學家對此似乎興趣缺缺,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更在其專欄聲稱「不會寫和老虎伍茲有關的評論」,其實經濟學對外遇的研究卻頗有可觀之處。

哪些人特別容易外遇?

 

兩位經濟學家(Bruce Elmslie、Edinaldo Tebaldi)在2008年的研究〈So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The Economics of Infidelity〉,就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調查3,000名男性及3,000名女性,結果發現男性有外遇的機率比女性高出7個百分點;男性不到55歲,比超過55歲更有可能外遇。

 

如果男性表示自己不快樂,他有外遇的機率比認為自己快樂的男性高出13個百分點,此外若男性大學畢業,他有外遇的機率比那些高中學歷以下的男性要少3個百分點。

該研究還發現,妻子若想嚇阻丈夫外遇,勸其信仰宗教,以免因對配偶不忠而死後下地獄,這種威脅對丈夫來說收效甚微;

 

不過,若丈夫外遇被「抓姦在床」的風險提高機率,就能使丈夫保持忠誠。

至於何種女性更容易外遇?

 

研究發現,沒有宗教信仰的女性,外遇的機率會比有宗教信仰的女性高;不到45歲的女性也比45歲以上的更有可能外遇;另外,職位較高的女性也更可能外遇;至於女性若嫁給比自己學歷高的丈夫,其外遇機率較低。

外遇是種背叛配偶的行為,人們也因此會有罪惡感,不過,這種罪惡感的來源卻因性別而不同。《演化心理學》(Evolutionary Psychology)期刊在2008年的研究〈Sex Differences in Feelings of Guilt Arising from Infidelity〉,找出有外遇的130名受試者(男女各半),以問卷回答相關問題,原先學者的假設是:男性由於天生想到處繁衍後代,因此,不會因外遇性行為有罪惡感,而是會因愛上別人而有罪惡感;

 

女性則會因與別人上床而有罪惡感。

不過,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男性罪惡感是來自外遇的性行為,女性罪惡感則來自外遇時愛上別人。

 

學者還把「愛上別人」與「和別人嘗試各種性姿勢」兩個選項讓女性評比,結果女性對前者的罪惡感也比後者還大。

 

該研究也發現男性與女性都一致認為,他們的配偶發現自己「和別人上床」,會比發現自己「愛上別人」,更難獲得配偶原諒。

 

女性對自己的另一半和別人上床的容忍度也比男性低,她們若發現自己的配偶和別人上床,會比發現配偶愛上別人,更可能導致婚姻破裂。

為避免外遇導致婚姻破裂,丈夫或妻子都會想盡辦法隱瞞另一半,因此才有「丈夫(妻子)有外遇,另一半總是最後一個知道」之語。

 

經濟學家哈特福(Tim Hartford)對此提供一個解決方法:假設妻子懷疑丈夫有外遇,相關親友卻因不敢得罪丈夫而不願說出真相,妻子可對親朋好友發行兩種債券,一種是到某期限前,若丈夫外遇曝光,擁有此債券者就可領錢;

 

另一種則是某期限前若丈夫沒有被發現外遇,則有此債券者可領錢。

這是因親友雖不肯說出真相,但他們「用錢投票」卻足以反映他們所知的訊息,若「有外遇債券」的價格提高,顯示親友握有外遇的訊息,就可判斷丈夫是否有外遇。

不過,這種方法還是有瑕疵,若碰上像老虎伍茲這種財力雄厚的外遇丈夫,可以匿名大力炒高「無外遇債券」價格來偽裝自己清白;

 

此外,妻子發行這種債券,等於是不信任丈夫,雙方恐怕也很難共處下去。

只能說人性太複雜,要避免外遇也只能靠夫妻雙方平時的努力了。

■外貌協會坐大


63%女性當選人的外表比一般人漂亮。

宋朝翰林學士洪邁的《容齋隨筆》,曾記載唐朝選拔官吏的4個標準:身(面貌端正)、言(長於口才)、書(寫字漂亮)、判(文筆奇佳),洪邁批評唐朝把長相當做選官的標準,不能不遭致眾人非議,不過,事實上今日民主選舉,這種「以貌取人」現象可說「於今尤烈」!

3位學者在2006年9月的一篇文章〈The Looks of a Winner: Beauty, Gender and Electoral Success〉,研究芬蘭多次選舉,分析發現各候選人的外表,比他們的能力、智慧、可信任度等,更能解釋得票率高低,而且這個「美貌貼水」(因美貌而獲得的利益)對女性候選人的好處比對男性還大:當選的男性,只有40%其外表被評為「水準以上」,但當選的女性政治人物,卻有63%的外表優於平均。

這3位學者是把芬蘭共1,900個候選人,刊登在其競選廣告上的照片,給在美國、德國、瑞典等2,700多位居民來品頭論足,這些國外居民事前並不認識這些芬蘭政治人物。

分析發現,男性居民對當選或落選的男候選人,給他們的外表評價其實都差不多,但女候選人卻是另一個故事。女性當選者得到的長相評價,都明顯比落選者高。

 

若是在同黨、同選區的競爭,美貌則是唯一「統計上顯著」影響結果的因素。

若現任候選人競選連任,外表就不是重要因素,但對新參選者來說,長相仍是關鍵:新參選而當選的女性,有65%的外表比其他平均新參選者要好,男性則是57%。

整體來說,最帥的男候選人,其得票率比最醜的男候選人要高6到8個百分點,而最漂亮的女候選人其得票率,甚至比最醜的女候選人還要高10個百分點。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曾稱,1950年代英國流傳一句話:「如果政黨推一頭豬出來選,我們照樣投給這隻豬。」

 

如今選民對政黨推出的候選人,不分優劣照單全收的現象已一去不返。

 

在選民自主意識高漲下,政客必須重視外表,讓選民「賞心悅目」,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Linda Bilmes所說,對那些搖擺不定、卻能左右選舉結果的選民來說,候選人長相有特別大的影響力。

近年來最不修邊幅的政治人物,或許是正在美國紐約州監獄服刑的參議員James Traficant,此人連續9次當選參議員,最後因為詐欺、逃稅等罪名入獄,他在公眾場合出現時,總是一頭不加修飾的亂髮,他曾公開說:「我是否用割草機整理頭髮?

 

我想是的。」

 

從政者就算姿容奇陋,亦不礙其能散發出令人折服的氣質魅力。據《世說新語》〈容止〉,漢末,魏王曹操有次要見匈奴來的使者,擔心自己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不足雄遠國」,於是叫手下一個長相莊嚴威武的崔琰來冒充他,曹操自己則假扮成崔琰床頭邊的帶刀侍衛,事後曹操派人問這個使者,該使者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曹操得知,派人追殺此使。

政治人物長相漂亮雖有先天優勢,但若刻意追求外表,恐怕是捨本逐末。

 

大文學家林語堂在《論讀書》中就說:「若欲求美男子小白臉,盡可於跑狗場、跳舞場,及政府衙門中求之。」

 

又說:「有漂亮臉孔,說漂亮話的政客,未必便面目不可憎。」

 

對那些長得漂亮的政治人物,可說極盡譏諷之能事。林氏若見當今政壇帥哥美女當道,恐怕更要發出不平之鳴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4期〈行銷向內拉〉】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家寶 









傳家寶


當機會來臨時,就去做吧。

 

我的一生當中曾經有許多構想,也曾經歷過長時間的乾渴。

 

如果我在下星期有個想法,我就會有所行動。

出處: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投資大師
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專家專欄 









用心經營:全神貫注的焦點-找對的人


作者:馮仁厚/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在企業經營上,突破困難、超越限制、找到關鍵的突破口,而得到跨越性成長的主要因素,往往是採取了「聚焦超越」的策略行動。

就像是「從優秀到卓越」的作者柯林斯(Jim Collins)研究所發現的,由優秀到卓越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在他們突破性成長的轉折點之前,都找到了一個讓他們聚焦超越的「刺蝟原則」,並且讓企業形成有紀律的文化來建行這個刺蝟原則,啟動了企業成長的飛輪。

柯林斯發現在優秀到卓越的企業中,跨越過轉折點的最主要的力量,是這些企業都有一位「第五級領導人」,他們「先找對的人上車」,再讓所帶領的團隊「面對最殘酷的現實」,找到跨越轉折點的「刺蝟原則」,再以刺蝟原則建立有紀律的企業文化,以及建立「技術加速器」來加速企業的發展。

 

這些過程,都體現了一個從優又到卓越內隱的動力,第五級領導人以「全神貫注」的精神,選出對的人並全神貫注在實踐刺蝟原則,領導著這些企業大步前進。

相同的,在企業各級主管身上,或者說凡是成功的擔當領導人角色的人,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全神貫注」的完成任務使命。

 

得到想要的成果(get the results),是領導人的天職。

 

但是如何得到所想要的成果,卻會帶給組織或團隊完全不同的績效表現。

有的領導人,專注在事情的完成,而以「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心態,將人與物都當做消耗性資源使用,把人與物都當做為達成目的的手段。

 

這樣的領導人,可能有一時的亮眼績效,但是當他離開的時候,卻留下焦土一片,企業無法因為他的貢獻而得到持續發展的動力。

有的領導人,他們關注人,把人也當成完成任務使命的目的之一,而不只是創造績效的工具而已。

 

他們全神貫注在人與任務的平衡,透過激勵個人的生命來創造團體持續發展的力量,來達成他所被賦予的使命任務。

 

由於他所帶領的人,在完成工作的過程當中,也同時得到滋養與學習成長,團隊或企業因而欣欣向榮。在這樣的領導人離開的時候,企業有充沛的人才,因而延續卓越的績效與發展。

領導都是用人來完成任務,在現實的生活中,要輕易的區分領導人屬於哪一個類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亮眼的績效,常常讓我們盲目。

 

在這兩類領導人的身上,可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明顯區別?

 

有哪些特徵,可以以幫助你在選擇團隊領導人或者在決定主管晉升時,可以較可能的選出對的人?

你的經驗是什麼?

■ Facebook 報告總裁粉絲團 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職場話題 歡迎加入
http://www.facebook.com/pages/bao-gao-zong-cai/236116217269?ref=nf#/pages/bao-gao-zong-cai/236116217269
■ 如您對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用心經營)論壇上發表。








 
 






身體經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作者:吳清忠/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所謂的不生氣並不是把氣悶住,而是修養身心,開闊心胸,或者尋求一種宗教信仰,使得面對人生不如意時,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包容他人的過錯,根本沒有生氣的念頭。

 

如果生活或工作的環境讓人無法不生氣,那只有轉換環境一途。

生氣是一個人內發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醫生也無法防止病人生氣,因此這個問題只有病人自己修養才有機會克服。

醫生只能在病人生氣之後設法將生氣造成的傷害減到最低。做法是按摩或用針灸肝經。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生了氣後,立刻按摩腳背上的太沖穴,可以讓上升的肝氣往下疏泄,這時這個穴位會很痛,必需反覆按摩,直到這個穴位不再疼痛為止。

 

也可以在生氣的當天找一個針灸醫生,在太沖穴扎針,並留針30分鐘,隔兩天再扎一次,直到這個穴位按起來不再痛,頭頂也不在發熱為止。

或者吃些可以疏泄肝氣的食物,如陳皮、山藥等,也很有幫助。

 

最簡單的消氣辦法則是用熱水泡腳,水溫控制在攝氏40-42度左右,泡的時間則因人而異,最好泡到肩背出汗(在室溫攝氏25-28度),有的人需要半小時,血氣低的人有時要泡兩個小時。

如果由於生氣而在肝裡留下了血瘤,那就需要很長時間的保養,當血氣能量很高時,身體才會開始處理這個問題。

我們的一些朋友明白了生氣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就再也不敢生氣了。

 

生氣的實質意義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人類最愚笨的一種行為。因為生氣造成死亡的人,中國人稱之為氣死的人,其實也是真正笨死的人。

以目前醫學的診斷方法,很難定義病人的疾病是由於生氣造成的,也許將來有一天,可以做到這一點,人們將會發現,生氣很可能是人類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吳清忠著有《人體使用手冊》一書,達觀出版)

■ Facebook 報告總裁粉絲團 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職場話題 歡迎加入
http://www.facebook.com/pages/bao-gao-zong-cai/236116217269?ref=nf#/pages/bao-gao-zong-cai/236116217269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成功者的7個習慣】貝佐斯的成功關鍵

















主題學習 









【成功者的7個習慣】貝佐斯的成功關鍵


喪失願景,比失敗更危險

每當遭逢失敗,貝佐斯就自問「我們仍相信願景嗎?」

 

如果有信念,就有能量再換個方法築夢。

 

有人憑論他是「無法抑制地把每個挑戰視為機會」,貝佐斯的樂觀,或許正是他好運的來源。

亞馬遜網路書店(Ama zon .com)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1996年向《財星》(For tune)雜誌表示,「2000年左右,應會出現2∼3家大型網路書店,我們得確保自己是其中一家。」

貝佐斯錯了!到了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亞馬遜是少數倖存的「.com」公司;2007、2008年,亞馬遜蟬聯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全球科技100強榜首;2009年,《財星》500大企業中,亞馬遜仍是唯一入榜的網路書店,更精確地說,亞馬遜已是最大的網路零售平台,營收超越「同梯的」eBay和Yahoo!兩倍。

這兩年,亞馬遜更大膽踩進3C品牌公司的場子,率先推出電子閱讀器Kindle,不但讓一票科技大廠顏面無光,也讓貝佐斯在創新領域的地位,直追蘋果(Apple)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持續創新,寵壞顧客

和蘋果不同的是,亞馬遜數多數的創新不在於產品,而是營運模式。貝佐斯的目標是成為「地表上最重視顧客的公司」。

 

實際做法則是「纏住消費者」(abscess over customers),從客戶的角度來創新。

在這個信念下,亞馬遜陸續推出導入第三方店家、開放消費者評比商品、以年費方式提供消費者無上限商品運送(Amazon Prime)、雲端計算空間租賃(Amazon EC2)⋯⋯各種競爭對手「敬謝不敏」的服務。

吃力不討好的是,這些服務及做法在導入前期,無不招致各方猛烈批評:引進第三方賣家被評為「扶植競爭對手」、開放商品評比引發供應商反彈,AmazonEC2被視為不務正業、Amazon Prime被認為會提高成本,Kindle則被視為多此一舉⋯⋯。

儘管如此,貝佐斯依舊堅持推出這些能立即為消費者帶來便利、但至少要等上5∼7年才能對公司股利產生助益的服務或產品。

 

他的名言之一就是「長遠思考」,在夢想變成現金之前,企業領導人都得勇敢地像個「現代唐吉軻德」,執著地與整個世界的誤解奮戰。

不可諱言,創業15年來,亞馬遜也有不少反應欠佳的服務,但貝佐斯都把它們視為「實驗」。

「每當遭逢失敗,我們就自問『我們仍相信願景嗎?』如果有信念,就有能量再換個方法築夢,」他堅信,比失敗更危險的事,就是「不演變、不發明、不改善消費者經驗。」

 

所以,只要公司一獲利,這個自封「改變上癮患者」(Change Junkie)的創業家,照例又會興沖沖地捧著大把鈔票,投入下一個前途未卜的創新服務中。

開朗樂觀,視挑戰為機會

2003年,貝佐斯曾從一場直升機意外中死裡逃生;

 

一年後他公開提起這事,竟大笑著說,自己得到最大的教訓,就是「直升機不如固定翼飛機安全」。

股價低迷時,媒體曾數度稱亞馬遜為「Amazon. toast」(亞馬遜•土司)、「Amazon.bomb」(亞馬遜•炸彈)。日後貝佐斯憶起這些批評時,反應也是大笑出聲,彷彿是在爆料別人的八卦。

網路上流傳著一段他在2009年初,為宣傳Kindle上節目接受專訪的影片。

 

當不甚認同該項產品的主持人,拿著Kindle開玩笑時,貝佐斯數度以幾近惱人的高分貝「呵∼∼哈哈哈哈∼」大笑回應,身體同時誇張地前俯後仰,活像隻瘋狂興奮的小火雞。

貝佐斯的樂觀,或許正是好運的來源。

「傑夫會無法抑制地把每個挑戰視為機會,」貝佐斯的好友、前任蘋果與微軟(Microsoft)主管琳達•史東(Linda Stone)告訴《快速企業》(Fast Company)雜誌。

堅持理想,熱愛工作

這個擁有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電腦與電機雙學士學位的天才,不是書呆子,也不是「技客」(geek);他反而較像電池廣告裡的小兔子,有著永不枯竭的正面能量,對負面聲浪百毒不侵。

 

曾與他共事的大衛•瑞雪(David Risher)觀察,貝佐斯雖然沒有科技大老常見的黑暗人格,但笑聲裡卻藏著外人見不到的固執和堅持。

瑞雪形容,在亞馬遜開會雖然很有趣,但只要有人不帶著數字出席,曾任職華爾街的貝佐斯,立刻會讓場面變得很難看。

 

但有趣的是,儘管所有的報表都顯示,貝佐斯的創新服務將損及公司的短期利益,他仍義無反顧。

因為數字無法呈現,創新將為顧客帶來多大的便利,也無法預測顧客的感激將如何回報在銷售數字上。

 

結果,貝佐斯所做出最棒的決策,往往都無關數字,只與「顧客中心」的信念有關。

當年那群網路創業家,如今只剩寥寥數人仍親自經手日常營運,貝佐斯是其中之一。

《成功長青》(Success Build to Last)作者傑瑞•薄樂斯(Jerry Porras)曾問已成億萬富翁的他,為何要繼續工作?

 

「你怎麼不問我為何想『繼續活下去』呢?」

 

貝佐斯回答完,又是一陣大笑!

 

薄樂斯這才明白,原來「對理想的熱情」,正是實踐家成功的條件之一。

 

工作無關乎金錢,而是他們忠於對自己有意義、能帶來改變的事物。

看來,在亞馬遜成為「地表上最重視顧客的公司」這天來臨之前,世界還是得繼續忍受貝佐斯高亢狂野的笑聲!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月號





實用祕技 









【領導祕技】提問力10技巧,成為問題解決高手


新世代管理大師、目前任教於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的唐納•薩爾(Donald N. Sull)在《與大師對話:變革力》(On Leading Change: A Leader to Leader Guide)一書中指出,在面臨競爭環境變化時,所有領導者都必須以策略的角度,衡量承諾方式的利益和風險,並且評估何種承諾方式適用於克服沿用企業舊習的「行動慣性」(active inertia)。薩爾對此提出「轉型承諾的3C」,領導者不妨自問以下3個問題,測試承諾是否具有生命力:

問題1:承諾是否具體可行(concrete)?

承諾的具體程度,將視承諾的本質而定。

 

關於行動或目標的承諾,必須比拓展關係或經營理念的承諾更具體。

 

以下是幾個有助於承諾更穩固、可靠的問題:

1.誰許下承諾?承諾的對象為何?
2.能否量化承諾所帶來的影響?


3.有哪些指標可評斷是否該重新檢討程序?


4.如何衡量得失?

問題2:是否值得信賴(credible)?

為了確保承諾確實可信,領導者必須不惜成本地強化自己的承諾,有時甚至不惜拿自己和組織的聲譽做賭注。

 

要評估承諾是否值得信賴,不妨自問下列問題:

1.有誰知道這項承諾?


2.你曾經公開陳述你的承諾嗎?


3.這項承諾是否符合你的行事風格?


4.當無法有效執行承諾時,組織要付出什麼代價?


5.當無法有效執行承諾時,你自己要付出什麼代價?

上述的承諾方式儘管和整個組織關係密切,但承諾仍然是由個人制定的。

 

因此,要維持個人價值觀和公開承諾之間的一致性,有賴於領導人能夠持續不斷以身作則。

 

身為領導者,在許下承諾前不妨自問:

1.我個人的承諾是否發自真心?


2.我的承諾與個人過去的表現及價值觀一致嗎?


3.我能舉出實例,證明自己如何因承諾而改變行為態度嗎?

問題3:是否具有冒險精神(courageous)?

承諾所具備的改革力量,存在於組織革除舊習的能力之中,而這種能力是需要膽識的。

 

以下問題能協助評估「承諾是否具有冒險精神」:

1.如果不許下這個承諾,會有如何的後果?


2.你要贏得金牌?還是安分守己?


3.在衡量承諾時,你是以未來的進展還是與過去的距離為標準?


4.對組織而言,如此的承諾方式是重大突破?還是漸進式變化?


5.你能夠在之前就提出、並早一些完成嗎?


6.是什麼阻礙了你?

(本文取材自《與大師對話:變革力》,寶鼎出版。)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頂尖業務員的12黃金律



頂尖業務員的12黃金律


 


成為頂尖業務員,除了適合的人格特質外,更要用對方法做事,以下從李紹唐新書《勇敢去敲客戶的門》中,摘錄出12條成功法則。


 


1.     搞清楚對方真的要「買我」嗎?


 


第一要談的是「機會」。


 


判斷有無機會,是很重要的能力。


 


至於要判斷是否真有「機會」,可由3個方向判讀:


 


1:客戶是否真的有預算?


 


2:客戶有沒有成立採購小組或專案小組?


 


3:客戶的採購動機是否夠強烈?


 


2.     你是「聽得懂」還是「懂得聽」?


 


傾聽有兩種,一是「聽得懂」、一是「懂得聽」,兩者不一樣。什麼是「聽得懂」?


 


意指聽得懂對方傳達的內容;「懂得聽」則是懂得聽話的技巧,能聽出弦外之音。


 


「聽」這門藝術,對做業務的人來說,是必修學分。傾聽的技巧包括5大原則:


 


   專注



◎消化與了解



◎要記住



◎要判斷



◎要回饋


 


3.     隨時隨地都能轉向!


 


從事業務要有“can do”的積極態度。


 


想要有成就,必須具備贏家的思考模式、積極態度與行為能力。


 


相信自己:你能,你就能!


 


4.需求是創造出來的


 


接到新的潛在客戶名單後,應該先去蒐集以下基本資料,並在充分吸收後建檔。


 


   公司組織圖(包括各部門主管的姓名及職掌)



◎過去35年內的財報狀況



◎公司的營運方針、目標市場



◎每年花費在電腦相關的費用,佔全年收入的百分比



◎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core competency



◎該公司與競爭者的態勢做業務的基本功夫之一,是充分掌握客戶的需求。


了解之後,才能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


 


5.學習力,居5力之首


 


學習力的重要性超越生命力、執行力、競爭力與成長力。


 


拜訪客戶是學習的管道,在訪談中可以了解產業未來、企業為什麼成功,以及客戶的專業。


 


多請教他們秉持的經營理念,從中吸收,這是學校不會教的知識。


 


6.         熱情賦予工作意義


 


要懂得從工作中尋找樂趣,找到樂趣才會有熱忱,自然學得快、成長快、發展快,升遷也快。


7熱情賦予工作意義


要懂得從工作中尋找樂趣,找到樂趣才會有熱忱,自然學得快、成長快、發展快,升遷也快。有熱忱就有信心,會帶來正向能量。


 


有熱忱就有信心,會帶來正向能量。


 


8要吃魚,也要吃肉


好的業務員在訪問客戶前,會先做好4件事:


 


第1, 釐清拜訪目的;


第2, 蒐集拜訪公司及拜訪人員的背景資料;


第3, 對方可能會提出的反駁及問題點;


第4, 公司贏的策略是什麼。


 


換句話說,業務員出門就像去參加宴會,一定要真的吃到魚和肉,要有實質的收穫。


 


9IBM百分俱樂部獎」的執行力


 


執行力指的是,不僅把事做好,而且要在最有效率的前提下做好。


 


亦即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人力,達成任務。


 


一個優秀的業務員,若想成功爭取到客戶,一定要有明確的策略,而且要能落實,如期完成。


 


執行力除了與目標、時間管理及紀律不可分割以外,更要有很強的跟催能力。


 


10間是最寶貴的資源


 


可以利用數學的4個象限,將時間管理做清楚的分界(上表)。凡事都給予輕重緩急的界定,就不至於失去章法。


 


11爛筆頭,勝過好記憶


 


好業務,一定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筆記該如何記?


 


有幾個簡單的重點:


◎簡單記:盡量簡潔、記重點。


 


◎了解目標:在談話過程中,可以用簡單的圖示,記錄客戶的反應,例如:臉色不好看、不耐煩、不以為然等,這有助於做事後的分析。


 


   用心寫:做筆記要邊聽、邊寫、邊想,同時做筆記跟思考,找出問題癥結。


 



12心誠業勤3要件


 


心態要「誠實」、「誠懇」和「勤快」。


久了,客戶變成朋友,無論你走到哪裡,客戶都願意跟著你。


 


如果只做一次生意,就不容易成為成功的業務。


 


13時候,Off一下


身為業務員要有健康的體魄,有健康的身體,才有體力和耐力,在面對壓力時仍能勝任。


 


要給自己Off的時間,讓自己稍微停頓、留白,設法從壓力中釋放出來。


 


20101Cheers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BA電子報:如果你討厭你的工作

















管理佳言 











「一個好的主管其實就是好的教練,最重要的就是要會問好問題,去啟發部屬的潛能。」

-摘自EMBA第281期「如何激勵部屬接受挑戰」





個人發展 









如果你討厭你的工作


EMBA雜誌編輯部�孆�

終於撐到了領年終獎金的時候,有些工作者這時心裡又開始出現一個熟悉的聲音:「我討厭死我的工作了,今年到底要不要下定決心辭職?」

如果你討厭你的工作,其實不是只有立刻辭職和含淚忍耐兩種選擇,最近有學者鼓吹第三條路:想辦法給你討厭的工作一個新樣子,讓自己更加滿意。

時代雜誌報導,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瑞斯尼斯基(Amy Wrzesniewski)等人,建立了一套名為「精雕細琢工作」(job-crafting)的方法,在企業和管理學院裡面推廣,希望改變人們對工作的看法,覺得工作起來更有意義。

這套「雕琢工作」方法分為以下四大步驟:

第一步:改變工作的心態。

 

瑞斯尼斯基表示,很多人一大早起床的時候,腦袋早已經設定好,上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雕琢工作」要打破這個負面邏輯。


找出自己喜歡和討厭工作的哪些部份,對於喜歡的部份,積極主動爭取做更多;

 

換句話說,幫助自己愛上工作。

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這種思考。

 

大部份的工作都存在彈性空間,即使只是一些小改變,也能讓自己更享受工作。

第二步:圖解自己的工作天。

 

要改變需要先知道現況。想要更喜歡自己工作的人,應該詳細圖解出自己上班都做了些什麼;

 

如果每項例行工作加入自己的強項、動力和喜好,會變成什麼樣子。

 

例如,主管發現工作中單純執行的部份,並不是自己的強項和喜好,因此儘量將這部份授權部屬,空出來的時間改做自己喜歡的創意工作。

第三步:找出自己愛什麼和恨什麼。

 

將時間和精力的架構重新規畫。

 

例如,一名資訊人員不喜歡回答最基本的問題,而喜歡教導對科技有些基礎概念的人。

 

他應該爭取不接聽一般客服電話,而在公司中開課教導接聽一般客服電話的同事。

 

一次找出三、四項立刻能做的改變。一個人對工作所擁有的掌控權,很可能超乎自己的想像。

第四步:將點子化為行動。

 

最後,列出實際可以採取的行動。只要你能把職責做好,無論是主動跟主管提出新的工作專案,或者跟同事交換一些工作內容,應該不會受到太多阻礙。

「雕琢工作」沒辦法讓一個人的薪水變高,也沒辦法幫他開除討厭的上司,但是可以讓自己多喜歡工作一點點。

 

尤其不景氣中找工作的難度提高、待業的時間拉長,能把手上既有的工作做最大發揮,應該是個值得的選擇。

來源:EMBA雜誌第281期(2010年1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647





觀念話題 







網路口碑的威力(Web Only)


EMBA雜誌編輯部�孆�

去年十月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的美國民眾在購買東西之前,會先上網搜尋其他人對產品的看法。

最近有一個人想要買車,無法決定到底該買甲車還是乙車,他把這個困擾放上他的臉書(Facebook)社群網站,結果六百名朋友中有幾十位給予回應。

 

其中一位老朋友曾經買過乙車,建議他買甲車。他覺得老朋友的分析很可信,因而決定購買甲車。

 

這個人不可能一個一個打電話問朋友買車的事,臉書讓這樣的意見蒐集成為可能。

無論是入口網站的討論區還是社群網站,現在的網路很有能力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

亞馬遜網站很早就意識到網路在這方面的影響力。

 

一九九五年,亞馬遜開始讓所有顧客自由在網站上寫書評。

 

根據亞馬遜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五百萬名以上的顧客曾經在亞馬遜網站寫過評論,形成龐大的意見庫。

 

想買書的消費者上網瀏覽這些評論,如果有中意的書籍,很可能就近在亞馬遜下單購買。

產品評論除了追求更多人,亞馬遜也追求更深入。今年九月,亞馬遜進一步細分網友對產品的評論。

 

例如,數位相機不再只是一個類別,而是分為「電池壽命」、「照片品質」、「照片容量」等小類別,讓網友在搜尋別人對數位相機的看法時,更容易找到需要的內容,也因此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上亞馬遜瀏覽,間接提高賣出商品的機率。

來源:美國商業週刊

來源:EMBA網站(2009年12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619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Get Lucky!讓幸運來敲門》


「你對待運氣態度的不同,決定了你的運氣的好壞。」


好運氣的人總是有準備,而不是等待命運的安排。

如果你想變得幸運的話,你要做的就是要思考幸運、表現幸運:
這本書會教給你實際的做法。

 

擁有它,你將幸運到底﹗





編輯小語 









了解你想要什麼


對不幸的人來說,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他們不能確定什樌才是最想得到的。


沒有決定就沒有行動;沒有行動就不會得到你想要的。

幸運兒不會守株待兔地等待機會來找他們,相反,他們會制定目標,而且明白哪些人能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Get Lucky!讓幸運來敲門 







目標滛何重要


毫無疑問,我們要享受生活每一刻,不要成天做白日夢,想入非非。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樌,永遠只想隨波逐流,那你肯定是每況愈下,最後只能庸碌無滛。

人們通常按照父母、另一半、同事、老闆、輿論或其他人的看法去選擇自己的目標。

 

當然你需要知道別人的需要,但最關鍵的是:你覺得什樌對你最重要,並能夠設置有意義的目標去完成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

幸運兒並不盲從,他們知道自想要什麼,了解朋友、家人、同事是否有同樣需要。

俗話說,「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

 

漫無目的度過一生的人不可能實現夢想,你的大腦就是一台搜尋目標的裝置,如果你的目標夠清楚,它就會自動尋找實現目標的機會。


找到你的目標


當你知道自己要去往何處時,你就有了目的感。

 

有了目的,自然你就有了追求成功的動機和精力。

 

當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樌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容易地投入到我們所從事的活動中去,並且能夠意識到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多樌重要。

 

如果你是個學生,那樌你滛什樌要努力讀書呢?

 

因滛你要拿學位。

 

那你又滛什樌會那樌在意自己是不是能拿到學位呢?

 

因滛你想找一份好工作。雖然現在工作還離你什樌遙遠,但它確實是付諸所有努力的動機。

 

如果你沒有目標,而且也不願意滛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下功夫,那時間只能在百無聊賴中虛度。

因此,你不僅要仔細考慮自己想要什樌,而且也要分析自己滛什樌想要得到它。

 

切記,在你付出行動之前,一定要目的明確。


制定一份行動計劃


無論你的目標是什樌,行動計劃都能夠幫助你集中精力。

 

編制計劃的時候,你必須要嚴肅認真。

 

當你選擇了一個短期目標之後,你就要寫一份行動計劃,列出實現這類目標的一般方法,然後明確哪些是自己需要的。

 

計劃要先陳述你的目標:我想……

認真考慮一下你要用的方法、制定的步驟、所需的資源,並給自己定一個完成計劃,檢驗成效的最後期限,不過給自己定期限的時候,也要切合實際,不要盲目追求速度。

 

如果你能夠制定行動計劃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短期目標,就會增加你計劃更遠大目標的信心。

 

有時候你的計劃可能沒有起什樌作用,那你不得不修改它,但這沒什樌大不了的啊。

 

行動計劃能幫你明確自己的目標。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樌,怎樌辦?


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到底想得到什樌,你最好先費點兒心思,好好尋覓一番。

 

科學家們在哪裡都很注意事物的特點,因滛他們總是在尋找事物間的聯繫。

 

在對待自己的情緒時,你也要像科學家一樣一絲不苟。

 

研究指出,最能戰勝苦惱的人,是那些能找到自己的苦惱根源的人,以及明確如何改變現狀的人。

你把目標制定愈詳細、精確,就愈容易實現。

 

像「我要快樂起來」這樣的目標是不行的。

 

你需要去發現能真正讓你快樂的事情。

 

你要問自己一些這樣的問題:對我來說,什樌是幸福?

 

我成滛什樌樣的人才能讓自己滿意,我要創造什樌樣的生活,自己才能覺得快樂?

 

我這樣發憤圖強,到底追求什樌?我的目的何在?什樌才能給我帶來真正的快樂?

幸運兒非常清楚自己的快樂之源。他們談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常常激情四射,渾身散發著蓬勃活力。

 

你不要感到有壓力,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感悟自己的生活。

 

要想創造自己的幸運,你必須清楚什樌能給你帶來快樂,如何才能得到它。

 

你要找到讓你覺得幸福的生活意義和目的。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嘉誠再談 做人•做事•做生意 







專心做好一件事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不切實際的考慮。

 

在這裡,我們提出「一件事原則」,即專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能突破人生困境。

 

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至於因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結果兩手空空。


想成大事者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於幾件事上,只能關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因為從事額外工作而分散了我們的精力。


如果大多數人集中精力專注於一項工作,他們都能把這項工作做得很好。


在對一百多位在其本行業獲得傑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業哲學觀點進行分析之後,卡耐基發現了這個事實:他們每個人都具有專心致志和明確果斷的優點。


做事有明確的目標,不僅會幫助你培養出能夠迅速作出決定的習慣,還會幫助你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項工作上,直到你完成了這項工作為止。


能成大事者的商人都是能夠迅速而果斷作出決定的人,他們總是首先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並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朝這個目標努力。


伍爾沃斯的目標是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一連串的「廉價連鎖商店」,於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這件工作上,最後終於完成了此項目標,而這項目標也使他獲得了巨大成就。


林肯專心致力於解放黑奴,並因此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李斯特在聽過一次演說後,內心充滿了成為一名偉大律師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專注於這項工作,結果成為美國最偉大的律師之一。


伊斯特曼致力於生產柯達相機,這為他賺進了數不清的金錢,也為全球數百萬人帶來無比的樂趣。


海倫•凱勒專注於學習說話,因此,儘管她又聾又啞又失明,但她還是實現了她的明確目標。


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者,都把某種明確而特殊的目標當作他們努力的主要推動力。


專心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一個特定欲望上的行為,並要一直集中到已經找出實現這項欲望的方法,而且堅決地將之付諸實際行動。


自信心和欲望是構成成大事者的「專心」行為的主要因素。

 

沒有這些因素,專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將毫無用處。

 

為什麼只有很少數的人能夠擁有這種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沒有什麼特別的欲望。


對於任何東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而且,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並且十分熱烈,那麼,「專心」這種力量將會幫助你得到它。


一次只專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並積極地希望它成功,這樣你的心裡就不會感到精疲力盡。

 

不要讓你的思維轉到別的事情、別的需要或別的想法上去。

 

專心於你已經決定去做的那個重要專案,放棄其他所有的事。


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你能向一個目標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機會將大大增加。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63期】別讓直覺作決定















五分鐘摘要 









克服作決定時常見的8個錯誤!


文�畧薔i•莫布新Michael Mauboussin

為什麼聰明人有時會做出非常糟糕的決定,特別是在緊要關頭?原因其實就在於人腦「隨腦搭載」的心智軟體。

 

我們天生的能力確實不足以處理許多當前最急迫的問題,我們只看自己想看見的,而不是讓事實說話,而且我們會抱持錯誤的信念,即便不合理也無所謂。

 

我們大多數人都寧可一想到什麼就去做,而不會先確切檢視眼前的證據,並運用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上。

要減少犯錯的次數,對於自己的選擇就要三思而後行。


你過去的成功,有多少是因為運氣好,又有多少是技能創造出來的?

 

人類難以區別這兩項因素,造成我們無法體認到,長時間下來成果一定會回歸平盤。

 

因此,你可能會犯以下3種錯誤:


1. 認為自己面對的人是「特別的」—因此不適用平均率。

 

企業領導人自以為想出了更佳的經營方法,因此能夠一直交出優於平均的績效,就是犯了這種錯。

 

別相信這一套,運氣成分其實比他們自己願意承認的要高。


2. 輕率地錯誤解讀資料—並尋找長期保持非凡表現的案例,而事實上,你看到的其實是朝長期平均值回歸的過程。

 

換句話說,所有市場都會趨向平庸表現。


3. 無法判定哪一種意見最具建設性—因此根據成果中人無法控制的部分(運氣)來行動,而不是根據可以控制的部分(技能)。

「月暈效應」在商業界是有實據可證的。

 

實際上來說,就是指我們觀察成功的組織時,會將其成功歸功於幾項因素,例如卓越的領導、前瞻的策略或是優越的財務控管。

 

然後我們就會推薦其他人運用相同的因素,以同樣獲得成功。

 

月暈效應完全忽略了運氣所扮演的角色,如果耀眼績效隨後回歸正常水準,觀察者就會認定是那些因素出了問題,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任何變化。

 

大家都還是在用同樣的做法,只不過他們的運氣一如往常地用完了。

這種月暈效應在財經報章特別顯著,那些獲得《商業週刊》、《富比士》和《財星》等雜誌當作封面故事大肆吹捧的企業,績效常常在報導後大約兩年嚴重衰退,當初吸引雜誌編輯注意的成就,最後都回歸平盤。

 

職業運動隊伍也出現同樣的現象,被貼切地稱為「運動畫刊魔咒」,也就是說隊伍或運動員上了雜誌封面之後,表現立刻就會陷入長期的衰退。

那麼,該如何避免在決策時犯下回歸平盤的錯誤?

 

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 更務實地評估你所分析的系統中,運氣占有多少成分——要對任何牽涉到運氣的事情下結論時,應該要務實和謹慎。


2. 思考所觀察樣本的規模—看看如果擴大資料樣本的規模,能否做出更有力的結論。


3. 小心系統中的變化—因為不是所有系統都能長時間保持穩定。


4. 永遠對月暈效應保持警覺—也就是說有人模仿他人的成功方法,提供你一套看似有理的解決方案的時候。

■如何立即改善你的決策能力


1 要自己更加注意—找出在日常營運流程中常犯下的錯誤,然後下決心加以解決。

 

了解自己什麼時候會草率思考,然後開始清楚思考所面對的問題。


2 運用同理心—讓自己居於其他曾面對類似挑戰的人的處境,研究他們如何因應。

 

如果你能從他人的錯誤中學到教訓,不重蹈覆轍,那很好。


3 別忘了要體認到運氣扮演的角色—或者至少要體認到些許技能再加上運氣會產生的影響。

 

把技能和運氣區隔開來,是改進決策的關鍵步驟。如果結果取決於運氣,你就知道結果最終會回歸平盤。

 

在曇花一現的絕佳成果之後的,接續的就是未來一連串的平凡成果。


4 盡量多徵詢意見—因為及時而明確的意見,長期下來有助於你加強自己的決策技巧。

 

試著做記錄,記載自己作各種的決定,以及當時的依據。

 

產生結果之後,就可以回過頭審視自己的決策過程。

 

你可以從中了解,不佳決策是如何形成的。

 

記錄也能讓你找出模式和關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情緒平靜的時候,決策會優於情緒比較激動的時候。


5 擬定決策檢核表—列出進行決策時應該逐項檢核的項目。

 

飛行員在起飛和降落之前,都會使用檢核表,確保自己能安全操作。

 

檢核表在變遷快速的環境下,實用性的確較低,但是許多商業領域並不屬於這種環境。

 

檢核表的設計必須要適當,不能廣泛得太過不明確,而是要夠具體,能夠指引行動。


6 試著做出先見之明的決策—相對於事後諸葛的決策。

 

假設自己是在未來,回過頭檢視一個失敗的決定。

 

試著預測造成失敗的原因為何,並及早設法加以因應。


7 承認有一些事情是你無法預知的—特別是在面對有大量組成要素會互相影響的複雜系統時。

 

要體認這些複雜的狀況,並且坦然地說,你真的不知道狀況會如何演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3期〈別讓直覺作決定〉】





特別報導 







幽默怪誕的經濟問題


文�疞K自《蘋果橘子經濟學》,大塊文化出版

李維特出身於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里斯(Minneapolis)一個成就非凡的家庭。

 

他父親是個醫學研究人員,被認為是腸胃道氣體的權威。

(他公開稱自己是「靠脹氣取得地位的人」。)

 

在哈佛時,李維特大四論文寫的是純種馬的培育,以第一名畢業。

 

(他至今仍對賽馬著迷。

 

他相信賽馬有舞弊,並設計了一套下注系統——他不願透露細節——以占這個舞弊的便宜。)

 

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經濟學博士之前,他當了兩年的管理顧問。

 

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以數學吃重出名。

 

李維特在大學時只修了一門數學課,修完之後就還給老師了。

 

他上第一堂研究所的課時,問旁邊同學黑板上的公式是什麼:那個長長的奇怪符號和捲捲的符號有什麼不同?「你慘了。」

 

那個同學說。

「大家都把他的名字劃掉,」芝加哥經濟學家古斯比是他當時的同班同學,說道:「他們說,『那傢伙沒前途。』」

 

李維特走自己的路。其他的研究生熬一整夜在解題,想要得到好成績。他卻熬夜研究和寫作。


「我的看法是,在這行裡,出人頭地的方法就是要寫出偉大的論文,」他說:「於是我開始寫。」

 

有時,他會從一個問題開始。有時則是一組引起他注意的資料。

 

他花了一整個夏季把多年國會選舉的資料打進電腦裡頭,純粹基於一個模糊的好奇:為什麼現任者通常容易連任?

 

後來他在無意間看到一本政治科學的書,該書的作者群宣稱是金錢打贏選戰,就這樣。

 

「他們試著說明,選舉結果是競選經費的函數。」

 

他回憶道:「完全忽略了捐款者只有在挑戰者有實際勝選機會時才願意捐錢,而且現任者只有在他們有敗選可能的情況下才會花大錢。

 

他們說服自己這是個因果關係,即使事後看來這個效果是假的。」

 

至少,對李維特來說,這非常明顯。

 

不到5分鐘,他就想出要寫的論文題材。「真是茅塞頓開。」他說。

 

問題是他的資料無法告訴他誰是好的候選人,誰是不好的候選人,因此不可能把金錢的效果挑出來。

 

和警察�𨰃ゼo率之謎一樣,他必須對這些資料使出一些技巧。

 

由於資料是他自己輸入的,他注意到一些東西:通常,同樣的兩個候選人會多次交戰。

 

只從這種選戰作分析,李維特就能找出真正的結果。

 

他的結論:競選經費的效力只有一般人所以為的1/10。

他當時只是個默默無聞的研究生,竟把論文寄給《政治經濟學期刊》,有個教授說,就算只是試一下也是太瘋狂,後來竟登出了。

 

他3年就拿到博士學位,不過由於他的輩份不高,他說,他在教授群眼中是個「隱形人,零蛋。」

 

然後他跌跌撞撞,闖出了他今天所說的職場生涯轉捩點。

 

由深具名望的知識菁英所組成的哈佛大學研究院士學會(SocietyofFellows),提供年輕學者3年的獎學金,讓他們自由做研究;李維特得到面試機會,但他不抱任何希望。

 

他自知初出茅廬,算不上學術界人士。

 

學會安排他在晚餐時接受一批資深會員的面談,都是舉世知名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歷史學家。

 

他擔心在第一關沒講幾句,面談就給結束掉了。

 

結果相反,他大獲全勝。

 

不論被問到什麼主題——頭腦、螞蟻、哲學——他剛好都記得一些以前讀過的精髓。

 

他的智力頓時爆發,好像從未爆發過一樣。

 

當他告訴他們,他在明尼蘇達州花了兩個暑假賭馬時,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有個舉世知名的一貫主題——自由市場福音

(theGospelofFreeMarkets),偏保守——因此,似乎不是很適合李維特。

 

在他看來,芝加哥著重的是理論、深思、和大構想,而他自己所著重的則是實證、巧思、和「小巧而不重要的構想」。

 

但芝加哥大學還有個貝克(GaryBecker)。

 

李維特認為,貝克是過去5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貝克早就把個體經濟學理論應用到非主流的議題上,尤其是家庭和犯罪,當時並不流行這種作法。

 

多年來,貝克被妖魔化了——像「兒童的價格」這句話就引來無數人的驚恐。

 

「在我的職涯當中,遭受到許多經濟學者的砲轟,他們認為我的研究愚蠢、主題扯太遠、或不是經濟學。」

 

貝克說道,但芝加哥大學支持他;

 

他堅定不移,終於贏得1992年的諾貝爾獎;

 

於是成了李維特的模範。

 

貝克告訴李維特,芝加哥大學對他是個很好的環境。

 

「並非每個人都認同你所有的研究成果,」他說:「但我們同意你所做的是很有意思的研究,這點,我們會支持你的。」

 

李維特發現,芝加哥大學給予他的支持遠超出學術層面以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3期〈別讓直覺作決定〉】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心靈資本學



人類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過著美好的生活,但是我們卻任憑自己被負面動機所控制。

 

為什麼今日企業經營理念落得如此低下——自私自利、追求極大利潤、強調股東價值、思想孤立等等——而非人類最根本的價值以及最深層的目的呢?

 

我們的資本主義社會和其中的商業活動已陷入危機,逐漸成為一頭「吞食自己的怪獸」。

 

沒有永續性的資本主義與商業活動,將讓人類文明與未來全面受限。

 

 

本書作者提出,在「物質資本」,以及「社會資本」之外,我們還必須發展、建立「心靈資本」,從深層意涵、深層價值、根本目標,以及高層次的動機出發,在尋求獲利當下,同時充實心靈財富,同時改變企業文化,讓資本主義永續不輟。







心靈資本學 







什麼是心靈資本?


「心靈資本」是個全新的思維。它有賴我們徹底改變自己對企業哲學與企業實踐的心態。

 

它不是反資本主義或非資本主義,而是含括道德與社會層面的資本主義。

 

心靈資本本質上並非金錢的財富,但它主張當企業本著更深刻的意義與價值做生意,可能賺取更高的利潤。

 

心靈資本創造的利潤增益了人們的心靈財富,同時增進人類的福祉。

在第一章中,我談到了資本主義的黑暗面,而大部分的論點已有前人提及。

 

社會學家、共產黨員、環保人士,與一些社會主義者都有類似的觀察與批評。

 

但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也並不成功。

 

馬克斯主義就是一例。

根據馬克斯的說法,資本主義訴諸人類的自私動機,導致弱者被強者剝削,最終將導致流血衝突與社會不安。

 

馬克斯認為整體問題出在支撐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

 

如果我們能脫離這個社會結構,人類的高尚動機就得以發揮。我們內在的社會精神得以釋放,我們就會視人如親。

 

共產黨宣言主張,只要「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人人就能安居樂業。

然而,我們知道共產主義在任何社會試行,都無一成功。

 

社會主義也不如資本主義,獲得經濟面的成功。我認為馬克斯的思想有兩大盲點。

 

第一,他不瞭解大多數人(不論是不是資本主義者)的行動是出於自私的動機。

 

我們不是馬克斯以為的「純利他主義者」。

 

共產國家由大批官僚、監督人,與執法機構來管理,但這些機構卻收受賄賂,充斥腐化與奴役。

第二,他不瞭解高層次動機的本質,以及如何將人類的低層次動機轉為高層次動機。

 

馬克斯跟資本主義者一樣,將所有事物降為物質需求。

 

他將哲學家黑格爾(Hegal)學說中的「心靈」換成金錢,完全忽略了高層次動機其實建立在深刻心靈基礎上。

對資本主義不滿,共產主義又失敗,一些思想家於是提倡「第三條路」。

 

事實上,英國社會理論家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與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推動的歐洲社會民主制,就是源自於此。

 

不幸的是,第三條路並沒有引起太多共鳴,也沒有改變人類的動機。

 

因為它缺乏堅實的哲學、經濟學,與心理學的基礎。

 

整體來說,它就像個立意良善的大雜燴,混雜了各式自由市場與中央計畫的想法。

 

在「第三條路」中,公部門(如健保)必須與私部門合作,然而資本主義的心態卻宰制、扭曲了公部門服務的目標。

 

實際上,「第三條路」並未提供轉換人類動機的方法和力量。

 

相對的,「心靈資本」則試圖為新典範描繪出輪廓。

要說明新典範為何,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案例。

 

今日並非所有的企業都陷入Erisyahthon般的困境,而那些率先採行新經營方式的企業,可以減少追隨者的憂慮。

 

想知道如何擴大資本、財富與企業角色的定義,可以參考一家獲得超越物質利潤的企業----默克。

默克藥廠的創辦人有個願景,他希望將「藥品帶給那些需要的病人」。

 

經營事業讓他和他的繼承人賺取大筆財富,但他們所做並不止於此。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Get Lucky!讓幸運來敲門》


「你對待運氣態度的不同,決定了你的運氣的好壞。」


好運氣的人總是有準備,而不是等待命運的安排。

如果你想變得幸運的話,你要做的就是要思考幸運、表現幸運:
這本書會教給你實際的做法。

 

擁有它,你將幸運到底﹗





編輯小語 









沒有不可能


自我改變,甚至在一些很小的方面的改變,將開�坏糽R的新航程。

心胸狹窄的人往往會錯失機會,當好的事情出現時,他們被束縛在熟悉的例行事務中,根本看不到它。

 

當我們敞開心扉去相信:看來不可能發生的事,就會在偶然間真的發生了;

 

現在似乎不能解決的問題,也許就有辦法了,這些時候往往就是幸運降臨的時候。





Get Lucky!讓幸運來敲門 







掌握自己的生活


我們要能夠承擔生活的責任,並抱著「我能做」的態度。

 

如果你能滿懷自信,並且堅持不懈地努力,那樌你的成就肯定會令人震驚。

 

在向著目標奮鬥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動權。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愛情生活並不美滿,那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多多接觸一些新的異性朋友;

 

和善地對待別人,讓自己臉上永遠蕩漾著燦爛的笑容;邀請別人一起外出遊玩。

 

新朋友不像老朋友那樌瞭解你,這反而會讓你更加自由放鬆。

 

如果你想有一份更好的工作,請不要等著工作來找你,你要主動去找它。

 

「我能做到」並不是在向別人挑釁,也不是魯莽的表現,它代表著熱情、進取和睿智。

你不必讓自己事事成功,以此來體驗幸福的感覺,但是你一定要確信:你的生活掌掌握在自己手中。

 

研究表明,感覺自己十分獨立自主的人,通常要比那些覺得自己受人牽制的人更對他們的生活感到滿意。

 

當人們能夠自由施展自己的個性時,就非常快樂;

 

而一旦人們的個性受到抑制,必須遵照別人的想法做事的時候,自然就不會快樂。

 

雖然我們都有歸屬的需要,但是也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也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才對。

社會的期望和偏見的形成也是一樣的。

 

比方說,男人都覺得自己一定要堅強,而女人一定要溫柔,實際人們都落入了社會期望的窠臼之中,因滛這樣下去,人們就失去了自我的個性。

 

因此,尤其重要的是你要按照自認滛合適的方式行事,而不是要以社會贊許的方式去做事。

 

例如,如果一位男士在葬禮上,覺得傷心就可以掉淚;

 

而如果一位女士,平時總是沈默寡言,她完全可以不向別人述說自己的感受。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如果你按照社會贊許的方式做事,你就會感到幸福。

 

不要覺得很多事情你不得不去做,你有權利拒絕。

 

重要的是做個本真的自我。

這是你的選擇

成功者明白,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次選擇,甚至活著也是你的選擇。

 

有關生活滿意度的訪談研究發現:能夠自主選擇的人要比沒得選擇的人更容易體驗到滿意。

舉個例子,你也許覺得自己不得不工作,但實際上工作是你做出的選擇,因滛你看重工作收入,或你非常愛你的家人,想讓他們過得更好。

 

每天你都去工作,這是因滛你選擇了工作。

 

你衡量了各種選擇,但是還是決定工作:因滛沒有足夠的錢買食物,沒有好房子,不得不養活自己的孩子。

 

一旦你權衡一下多種選擇,你就開始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欣喜了。

 

要多想想工作的益處,你出去工作的原因,還有你工作是滛了維持一個家庭。

沒有人能夠強迫你做任何事情。你決定做一些事情,是因滛它們對你有好處,是你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

 

被動的人通常是不幸的,因滛他們的生活任人擺布。

 

主動選擇的人通常是幸運的,因滛他們掌控著自己的生活。

把握自己就是要利用好我們擁有的一切資源:我們的頭腦、天賦、能力,以及短暫而寶貴的生命。

 

我們無法控制所有的事情。

 

因滛宇宙是那樣地浩淼無垠,我們不可能對它了如指掌,當然也決不可能完全地控制它。

 

幸運者精通機率論,他們知道即使生活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事情我們無法控制,那仍然有百分之五十是能夠控制的。

 

他們會覺得成功的機率已經很高了,因滛他們會積極地去嘗試。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機會和選擇很多,只是我們不願意承認。

 

那些敏銳的幸運者總能抓住機會。

 

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做出選擇,並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

 

他們緊握命運之手,能夠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尋找機會。

 

他們有夢想,有創造了,最最重要的是他們滛了把握自己去思考和行動。

行動起來,敞開你的心扉,找回你的好奇心

鋫激發自己對任何事情的好奇心:讀書、聽磁帶、閱讀報刊和雜誌;

 

多聽聽有關身心健康的討論會和講座;

 

和你的醫生商定一個時間定期檢查身體;多向在你的專業領域或業餘愛好方面的成功人士請教、諮詢。

鋳改變日常習慣:一個星期不看電視。

 

走不同的路線或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上班。

 

多結識新朋友。

 

去你從沒想過要去的地方度假。

 

如果你洗澡用淋浴,那現在就改用盆浴;如果你常穿黑色衣服,那就改穿白色的。

 

你有沒有衣服兩年來從未穿過?仔細回憶一下,或是清理一下你的衣櫥,扔掉你的舊衣服,或者將它們送給願意穿的人。

鋴向他人學習:當你走進一個房間的時候,不要只顧著關注自己,而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房間裡的人身上。

 

主動了解他們的生活。

 

多多向他們學習。

鋽每天留半小時自我放鬆:做做深呼吸,讓氣流經過咽喉、氣管一直到你的肺裡。

 

然後再慢慢地呼出來。

 

讓我們想象一下,我們正躺在有足球場那樌大個水床的中心,我們自由地漂浮。

 

每天要有半小時的時間完全屬於自己,因滛生活屬於你自己的,我們要用眼睛觀察,心靈和身體來感受生活中的一切存在。

鍃你思考的結果只代表你自己的觀點:一個人的知識總是有限,因此要仔細聆聽權威的意見,不斷地豐富你的知識。

 

要開放地去面對所有的事情,同時也不能忘記質疑。

 

心無偏見、虛心地去探索新鮮事物,然後以懷疑的態度去檢驗它的有效性。

鎄聆聽別人的看法並考慮他們的觀點。

 

在批評和評價別人之前,要考慮他們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對於兒童和老人。

鎭永不放棄:當事情得不到解決,或你得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和假期時,請不要放棄。試著去找差不多的工作,或換個時間去度假。

 

想想最讓你狂熱的夢想,然後想想滛什樌你會猶豫不決,是不是因滛滿心恐懼,再考慮一下如果不能夢想成真的話,你會失去什樌。

 

工作、房子、伴侶,或其他你渴望得到的東西,都期待著你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䥅全心投入:從下個月開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你的學習課程、戀愛或者你認滛對你最重要的任何事情上去。

 

竭盡全力去工作,去完成日常事務,去滛其他的人服務,這種自我奉獻只需要四個星期,而不是一生。

 

在這段時間的結束的時候,也許你會發現你的熱情已經回來了。

䥑靜心反思:仔細地留意一下你今天說了什樌,數一數你用了多少次諸如:「你使我」、「我不得不」、「滛什樌他們不能」等這樣的反應性語言。

 

當某人撞上了你,傷害了你,或說了你不贊同的事情時,在心裡從一數到十,然後再做出回應。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BA電子報:如何達到最好的參展效果





















管理佳言 











「真正明智的選擇是判斷未來勝出的機會,也就是必須往前看,而不要執迷於過去的付出。」

-摘自EMBA第281期「如何克服翻本陷阱」





觀念話題 









如何達到最好的參展效果


EMBA雜誌編輯部�孆�

「最糟的參展方法是,公司到了展場、把攤位擺好,然後就站在那裡等人走進來。」

 

企管顧問史帝芬斯(Ruth Stevens)如是說。

當公司參加商展,想要獲得最好的參展效果,必須跟前述消極做法完全相反。公司雜誌(Inc.)日前訪問了幾位專家,歸納出參展的幾大原則:

■提前做功課。

 

為參展設定明確的目標。

 

如果是為了接觸潛在顧客,設定這次的商展需要賣出多少產品;

 

如果目標是打響新產品知名度,則設定新產品要出現在多少媒體上。

此外,公司應該事先寄給重要潛在顧客邀請函。

 

一項研究發現,邀請函附上禮物截角,比附上產品折價券,或者完全沒有禮物跟折扣,能夠吸引更多顧客到公司攤位來。

■攤位設計做到一目了然。

 

在大型產業展覽中,小公司很容易被淹沒。

 

攤位設計的原則是,有人走過攤位時,只要五秒鐘就知道公司在賣什麼,以及他們需不需要這個產品。

此外,攤位應該明確點出誰需要公司的產品,例如,招牌上強打「會計人員最需要的電腦軟體」。

 

盡量吸引最多的潛在顧客來到攤位。

 

請漂亮的模特兒站台,可能吸引很多人,但不見得是對的人。

■避免浪費時間在沒有真的要買東西的人身上。

 

在攤位負責的員工不要說,要聽!

 

省略閒聊,直接詢問問題,找出對方為何來到展場、在公司中的職務,以及產品是否對對方有幫助。

 

如果發現不是理想的潛在顧客,盡快結束談話。

■善用贈品。

 

低品質的贈品起不了作用,特別精心準備的贈品又成本太高。

 

公司可以找到中間點,贈品不要太過廉價,但是份數不用準備太多。

 

在跟某個潛在顧客談完後再送出贈品,而不是站在攤位旁邊,每個路過的人都隨手發一個。

■跟對產品顯現出高度興趣的人連絡。

 

參展只是賣產品的第一步,產業展一結束,應該立刻整理在現場拿到的名片,對於很可能買產品的人,寄出針對他們需求量身訂做的資料袋。

 

如果預算允許,可以再加上一份小禮物。

■一定要追蹤成效。

 

統計公司因此獲得多少顧客、帶進多少營收等。

 

比較不同年度、不同展覽活動的投資報酬率。

 

如果每年有好幾個展,而公司的資源有限,則要進行挑選。

 

例如,希望擴展至某個地區,就參加該地區的展覽;

 

如果公司產品只適合某些顧客,則越專業的產業大展越好。

來源:EMBA雜誌第281期(2010年1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661





領導秘訣 









做好授權的七個要點(Web Only)


EMBA雜誌編輯部�孆�

1.授權要有好的理由。

 

授權不是把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推出去,而是,這項工作由其他人來做,成果會更好,或者,這項工作由其他人來做,自己的時間可以改用在生產力更高的工作上。

2.授權要找對人。

 

挑選授權對象,工作需要的技能是重要的標準,但是更重要的是態度跟動力,不要只是挑選最不可能拒絕自己的人。

3.詳細交代工作。

 

總的來說,授權可以節省自己的時間,但是一開始要先花點時間,告訴對方工作的內容與可能遭遇的問題,之後請對方問問題,甚至要求他寫一份書面摘要,以確定對方了解了。

4.只要指出結果,不需指出方法。

 

明確告知對方需要在何時完成什麼,但是對方想要如何完成,給予他彈性,對方需要你的信任,才可以以自己的方法完成工作。

5.給予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權力。

 

沒有給予對方權力,就不是真正的授權,但是同時要小心,如果給的權力太多,事情可能會超出你的掌控。

6.一路觀察對方做得如何。

 

他的工作表現將影響到你的工作表現,因此不要完全放手不管,然而也不要一看到問題,就急著把權力收回來。

7.繼續練習。

 

如果一開始授權不成功,不要放棄,授權是非常值得練習學好的一個管理技能。

資料來源: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

來源:EMBA網站(2009年12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618





企管教育 









創造一個持續學習的組織


EMBA雜誌編輯部/文

時碩科技以跨功能小組為單位,舉辦讀書會,成功帶動組織學習風氣,讓團隊默契倍增。

當時碩科技寄來一封E-mail,滿滿記載了五十位員工對於公司讀書會的第一手感想時,在EMBA編輯部引起了一陣騷動。

「EMBA雜誌整合時事與個案,透過易懂的文章呈現,讓我們能接觸最新管理知識,或許也能激發出另類創意。」

 

「透過讀書會,我們能集思廣益並拓展團隊思考的深度及廣度」、「不清楚為何要推行讀書會,主要是長官指示規定要做的事,是希望我們公司變成學術製造業?

 

是製造學術業?」

 

這些資料裡,不僅有贊同的聲音,更有一小部分疑惑、批評的意見。顯然,這家公司不僅給予員工寬廣的發聲空間,對於外界更是勇於讓資訊透明化。

成立於二○○○年的時碩科技,生產專業機械零件與加工,專營外銷業務,目前員工人數約為五百人,近年平均營業額為四千萬美元,由於受金融海嘯影響,今年營業額為二千五百萬美元。

當我們踏入時碩科技辦公室的那一刻,更清楚感受到這種透明開放的文化。

 

四周牆面佈告欄上,貼滿各部門最新的績效表現、目標達成率,和月營收等數據,一切營運資料公開透明。

原來,兩年前時碩科技為了提升給予客戶的附加價值,拋開傳統的商品銷售思維,改以客戶為導向,提供客戶上中下游技術整合服務。

 

所以,他們在公司內組成「跨功能小組」,使得原有的大組織變身成數個扁平的小組織,以快速反應客戶需求。

 

為了讓組織成員易於討論和解決問題,他們更提倡資訊透明公開化,讓每位員工都可以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和公司現況。

也因此,如何提升每一位員工獨當一面、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面帶親切笑容,有著大學教授般氣質的時碩科技總經理黃亞興,開始親自替員工上課。

 

但由於公司遍佈台北、桃園、西安和無錫兩岸四地,又礙於時間有限的狀況下,他找到了另一個好方法:鼓勵員工舉辦EMBA讀書會。

 

他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透過讓員工自行閱讀,並與團隊成員討論,更能有效促進彼此的思考和對談。

讀書會以跨功能小組為單位,每組人數大約十多人,每月至少舉辦一次讀書會,討論一篇文章,並將讀書會的記錄上傳到內部網路分享。

 

讀書會執行度並與跨功能小組的績效考核連結。

此外,為了激發員工見賢思齊的效果,公司把各地讀書會的討論記錄,提供給同仁們彼此交流參考。

 

這些做法果然成功激發大家積極透過閱讀進行對話的動力。

 

幾個月下來,組員間也變得更有共同話題和默契。

「如果你持續做一件對的事情,慢慢地,你會感召一些人,那些人也許是少數,但是將來會變成多數。」

 

黃亞興肯定地說。

時碩科技的EMBA檔案


閱讀EMBA歷史:三年


運用EMBA方式:


•以跨功能小組為單位,舉辦讀書會分享討論。


•讀書會參與度與績效連結。


•讓員工觀摩各組討論內容。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81期(2010年1月出版)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電子報 :做有心人才能成功


做有心人才能成功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成功的大門總是只向有心人敞開。」

 

李嘉誠的成功就是這句話應驗的實證。

 

當年輕的李嘉誠自立門戶要生產當時走俏的塑膠花時,他所遇到的技術上的難題使其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之下,他想到了親自上門向國外學習新產品技術這一招。


一九五七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飛往義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僕僕地來到該公司門口,但卻戛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留與戒備。

 

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然而,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

 

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佔領市場,賺得荷包滿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募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工廠做打雜的工人。

 

李嘉誠只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闆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誠負責清除廢棄物,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

 

李嘉誠十分勤勞,工頭誇他「好樣的」。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下等勞工」,竟會是「國際間諜」。

 

李嘉誠收工後,急忙趕回旅館,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

 

就是,屬於保密的技術環節還是不得而知。

 

李嘉誠又心生一計。

 

假日,李嘉誠邀請數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裡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流程的技術工人。

 

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廠應徵技術工人。

 


李嘉誠透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

 

最後,李嘉誠到市場去調查塑膠花的行銷情況,驗證了塑膠花市場的廣闊的前景。


平心而論,以今天的商業準則衡量李嘉誠當年的行為,似乎不太妥當。

 

但在那個時代,偷師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現象,無可厚非,李嘉誠創大業的雄心勇氣和他隨機應變的精明,對我們不無啟迪。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62期】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五分鐘摘要 









老實可靠的退休投資5訣!


文�甞繚G•伯恩斯坦William J. Bernstein

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海嘯,大大改變了長期投資的態勢。

 

聽來或許會讓人感到驚奇與不解,然而殘酷的金融定律,卻為那些對投資自有主張的人,創造出可觀的進場機會。

 

過去叱吒風雲的大企業,股票及債券都遭到重創,而隨著它們日漸復原(就像過去一直以來那樣),那些勇敢、堅持原則、現金充裕的投資人,將會享有豐碩的報酬。

希望未來的投資可以有豐碩收獲,就必須了解以下聰明投資5大原則並據此操作:


■原則1:不要貪心-報酬總是伴隨著風險


不論我們有多麼不樂見,不過在投資決策上,風險和報酬永遠是常伴左右的。

 

不論你是否了解,只要你選擇追逐高報酬,就等於表示你願意承受高風險。

 

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投資的長期目標是什麼?

 

以賺取高收益為目標的投資組合,和以退休資金需求為目標的投資組合,在建構時是截然不同的。

 

「超高收益」的投資組合會產生較高風險,而退休資金型的投資組合則會保守許多。

人類有某些天生的行為模式,會妨礙我們做出健全的投資決策,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注意自己產生這種行為背後的原因,並盡可能克制這些傾向。

 

具體來說,你可以:


● 小心任何對於目前狀況的詭辯說法;


● 安於持有平穩的投資組合;


● 提醒自己投資一定會有風險;


● 最多一年重新調整一次投資組合;


● 完全別再用過去推測未來;


● 擁抱金融市場的不可預測性;


● 把任何一種股市模式都當作巧合;


● 不要再尋找根本不存在的模式;


● 承認其他投資人比自己更懂得投資;


● 進行平凡而不是偏鋒的投資。

■原則2:一定要盡量分散投資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總歸來說,有4項基本要件:


1. 成功的投資人必須對過程感興趣——因為如果你無法享受理財的樂趣,就無法熱忱地深入了解種種錯綜複雜的理財事務。


2. 投資人數學要好——不只是了解代數和如何使用試算表。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必須具備統計學及機率法則等有用的知識。


3. 想成為績效優異的投資人,必須對金融史有相當的了解——如過去發生了哪些經濟泡沫、其成因以及影響。


4. 你必須具備自制力以實行自己所計畫的投資策略——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不僅要知道該做什麼,還要能控制自己去做到該做的事。

因此不論你本身是否真正具備優秀資金管理人所須的條件,想要獲得長期成功,有一項有效投資操作的基本法則必須好好應用:那就是在金融市場中,沒有任何人可以準確預測事件未來的演變,你的投資標的必須充分分散,如此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你都還是能繼續向前邁進。

■原則3:永遠對投資產業保持警


除了屈指可數的例外之外,金融服務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搶你的錢。

 

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把你的財富轉進他們的口袋——當你專心閱讀這些公司寄給你的投資明細,搞不清楚自己的錢到底跑到哪去的時候,他們正在自己的遊艇上度假。

 

千萬要避開這些全方位服務券商和大多數的共同基金。

對一般散戶而言,投資產業是一塊充滿陷阱的地雷區。某方面來說,華爾街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惡鄰居。

 

這個大騙局的存在,完全是為了敲那些沒有小心提防的人。

 

全面檢視整個投資產業先天上的問題之後,唯一合理的投資辦法就是投資指數型股票基金,以整個股市為標的,而不是嘗試挑出績優股和劣質股。

 

另外,基金還必須是由共同基金持有人所擁有,這樣才能避免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

■原則4:徹底了解所處金融市場的發展史


如果你研究金融市場的歷史,就會發現詭異的狀況會不時發生。

 

原本在過去有用的策略,可能會完全顛倒過來,變成你個人財富的毒藥。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長期眼光來看待這些現象,如此你才有辦法說:「這我以前就見過了,而且我還知道結局會是如何。」

 

利用這種知識,讓自己免於陷入市場上不時出現的瘋狂狀態,並保持專注。

了解金融市場的歷史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以為你奠下基礎,讓你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投資。

 

以下舉出幾項值得一提的關鍵工具和要點,是任何投資工具組都不可或缺的:


■ 整個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動作,絕對是評估未來的報酬,這是做出健全投資決策的根本。


■ 在推算投資報酬率時,一定要考量到通貨膨脹率。


■ 認為在投資界有個比你會挑選績優股的名師,是一種很迷人的想法。


■ 投資快報也一樣糟糕,它們往往會高聲宣揚自己成功的推薦,至於效果平平的推薦,就讓它消失於無形之中。


■ 嘗試挑選出最佳的績優股,就叫作主動式投資,而另一種方式則是被動式投資,也就是指數型基金採用的方式。

■原則5:學習規畫及管理投資組合


身為投資人最重要的決策,就是該投資多少資金在股票上,以及多少資金在債券上,這個決策會決定你風險與報酬關係的特性。

 

要預測哪些類股或哪些類債券的績效會最佳,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得分散投資。

 

切記,真正的重點是投資組合的整體績效,不是組合中哪些資產類別表現最好或最差。

 

在設計投資組合時,一定要考慮自己的年齡和風險承受度。

在開始設計你自己的投資組合之前,請先記住下述5項要點:


1. 在進行投資之前,必須先養成儲蓄的習慣。


2. 若沒有準備好一筆生活支出的預備金,就開始建立投資組合,是沒有意義的。


3. 從一開始就要準備做分散投資,別以為只有在投資標的規模夠大時才要分散。


4. 記住,企業是會消失的——可能會和別的企業合併、進行分割以投入新的業務,而且常常會停止營運。


5. 提醒自己,投資組合中全都配置績優股聽起來雖然很棒,卻是不切實際的。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2期〈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特別報導 







生活裡的理財課


文�疞K自《投資,越簡單越好賺》,Smart智富出版

雖然坊間沒有什麼「玉女」主播的稱號,但向來注意隱私的我,很少和別人談起自己的情事,不過要談到我的理財第一堂課,還是不得不招了。

 

好吧,我的初戀發生在國三,那也是生平第一次知道什麼叫「缺錢」,什麼叫「有錢真好」。

■初戀教我的第一堂課

初戀應該算是我人生的奇遇之一,對方是我暗戀兩年的校園風雲人物。

 

國中時戴個大眼鏡、頂個西瓜皮的我,情竇初開,但某些神經卻極不敏感;

 

只知道每次看到他,內心就會湧起一陣甜甜暖意,從來也沒期待童話故事般的邂逅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是,初戀總會有些特權的意外,奇遇就是發生了……

說是奇遇,是因為我的初戀男友算是個滿特別的人,在那個年代,他的生活、戀愛方式,都和同年的學生差很大。

 

不只178公分的身高,外表成熟像個大學生,他對待我的方式,也像極了大學生,不,應該說和大部分同學10年後的戀愛模式,也相去不遠。

■遇上多金王子,發現自己口袋空空

除了他的個性本就早熟體貼外,一個很直接而實際的理由是:「他是『好野人』!」每天上學,都有黑頭車接送到校門口;

 

走到哪都有一群同學跟著他,因為有他在的地方,就代表有金主會整桌買單;生日時,他會包下速食店,任同學狂點餐;

 

補完習出來,會看到他捧著一大束玫瑰花正在等我;

 

我們第一次約會,吃的是頂級牛排,一客快千元,那天我說不到十句話,他誤以為我是文靜女,其實是我心裡緊張死了,因為皮包裡只有50元。

即便以現在「熟女」的立場來看,我還是可以客觀地說:「他是個好情人!」

 

個性浪漫,常常不時送上可愛的小禮物,日本進口的皮夾、鉛筆盒、包包等一些在櫥窗裡看過,但零用錢肯定買不起的東西,一個一個出現在我面前。

 

班上女同學羨慕我遇上白馬王子,我承認有那麼點虛榮,收到禮物時也會高興好幾天,但另一方面,無形的壓力卻愈來愈大,從小我受的教育是「無功不受碌」、「禮尚往來」,在愛情上也該如此,但,我有能力回送什麼呢?

家境小康的我,因為這場初戀,第一次有「缺錢」的困擾。

 

課外的補習費,父母會直接繳給補習班,沒帶便當時的午餐費,一天大概是 50元,偶爾和同學在外用餐,可以再拿到額外的零用錢100元。

 

父母親給零用錢都很明理,合理的消費都是實支實付,但當然沒有任何一項叫「男朋友的禮物費」;

 

收禮物的感動及矛盾,在我生日那天,到達臨界點。

■為了買禮物,有了人生第一本記帳簿

15歲生日那天,男友送上了一只很好看的手錶,至少好幾千元,我的壓力也來了,他的生日剛好在兩個禮拜後,我要怎麼「變」出一個像樣、有質感的禮物呢?

 

錢從哪來呢?生日那天,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

 

我有了人生第一本記帳簿,當晚開始「清算」自己目前的資產,列出未來每天的進帳(吃飯錢),及可能創造出的進帳(例如故意不吃早餐),決定展開為期兩週的籌錢大計。後來才知道當時畫的那張表,其實就是「未來現金流」估算表。

計畫的第一天,不算成功,被熱壞的天氣打敗,路過自動販賣機時破了功。

 

第一次體認到,存錢要有紀律,如果自己做不到,就得仰賴外力。

 

隔天我拿了個信封,裡頭裝了今天創造出來的進帳,早餐費加午餐費共100元,很慎重地跟坐在隔壁的好友說:「從現在開始,我每天都會把我的餐費、零用錢,統統交給妳,妳要把這些錢放在信封袋裡,而且無論我怎麼跟妳要,求妳、罵妳,都不可以給我,知道嗎?」

 

好友知道我的目的,但還是被我的嚴肅嚇到,點頭接下了這份信封盟約。

■挨餓兩週,強迫儲蓄存下2,000元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好友很有紀律地執行計畫,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交錢。

 

正值青春期的我,活潑好動,才挨餓第一天,放學時已經感覺體力不支,有點頭昏眼花,第一次這麼想快快回家吃飯。

 

吃晚餐時,正起身想多添一碗飯,媽媽笑著說:「哇,今天怎麼這麼會吃啊,是白天沒吃飯嗎?

 

那我給你的便當錢,你花到哪了?」

 

現在想想,媽媽一定是隨口問問,當時我卻心虛不已,明明才五分飽,還是把筷子放了下來,故作輕鬆說:「當然有吃便當啊,我是吃飽了,要去做功課了。」

事實上,一天只吃一餐,實在非常痛苦,有時我竟然餓到看見「樹葉」也有食慾。天啊!

 

怎麼行呢?

 

心想這是長期抗戰,可不能太快陣亡,於是做了一點「資產重配置」,決定動用部分存款支援早午餐。

 

我相中了一款當時容量最大的運動飲料,促銷價只要10元,早、午餐各一瓶,只求先騙過肚子,效果還不錯呢!

 

這當然不是值得推薦的省錢法,當年年幼無知,根本不懂得運動飲料不能喝太多,那段時間,雖然吃得極少,卻老覺得臉部有些浮腫,正是錯誤省錢法付出的代價。

就這樣辛苦挨餓兩個禮拜後,好友把已經凸起的信封袋交還給我,任務完成,兩個人都覺得鬆了口氣,我更是被自己感動到有點熱淚盈眶,原來我真的可以存下一筆錢,雖然只有2,000元,卻是我個人第一筆小小的資產。

當天我直奔東區 SOGO百貨,很「豪氣」地買下一隻上千元的玩偶,想說今天就當個有錢人吧!

 

我也學有錢人,把玩偶拿到禮品部包裝,專櫃小姐的技術很好,它變成了一份很美的禮物,當我正為自己的苦心陶醉時,專櫃小姐的話把我拉回現實:「包裝費250元。」

 

小姐說,「什麼?我沒有買東西,只有包裝耶!」

 

我整個傻掉了,這位小姐頭也沒抬地說:「對啊,就包裝費。」

 

那天我學到了兩個教訓:

 

第一,不要隨便假扮有錢人;

 

第二,絕對不要把東西拿到禮品部包裝。

這幾年陸續有人在我的節目中談到「信封理財法」,我聽了總是會心一笑,原來我20年前就用過這招,可以拍胸脯告訴大家:這招真的有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2期〈我的終身投資主張〉】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家寶 









傳家寶


景氣不是靠別人給的,而是要自己去開創。


出處:訽本光司~日本經營學專家

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石滋宜觀點 









石滋宜觀點:掌握市場經濟的優勢


作者:石滋宜/總裁學苑創辦人

在過去,歐美等先進國家只要掌握技術,在靠授權移轉給發展中國家就可贏者通吃幾十年,到了今天,技術當然還是很重要,只不過上述的情況已完全改觀,技術優勢的經濟模式面臨新的轉變。

為什麼會如此?

就是市場經濟的影響力。

如BRIC等新興市場力量的快速崛起,也迅速弱化這些先進國家所擁有技術籌碼,從原本完全獨佔的態勢,轉而在地化(localize),積極拉攏當地企業合作,建立夥伴關係與轉移技術,為了就是維繫接近市場(market access)的能力。

因為他們體認到空有技術,一旦沒有這些新興規模市場全力支持,也將無法生存。

 

而反觀本土企業雖然有在地優勢,但在技術、設備、材料輸入等環節需要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也要借重外來技術與建廠經驗。

 

因而促使彼此加速合作。

在中國大陸,這個情況已經很普遍。

以面板產業為例,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預期,中國液晶電視市場銷售將從2009年的2,500萬台,增至2012年的4,080萬台,成為全球最大市場。

 

所以國際面板廠商蜂擁拓展中國市場。

如全球第二大液晶顯示器(LCD)廠商南韓LG,已與中國大陸廣州市簽訂合約,在中國建立一造價40億美元的面板廠。

昆山龍騰光電則是欲投32億美元7.5代液晶生產線,該公司創建之初的規劃即請來原SONY液晶面板製造部門的NVtech公司,作為龍騰光電技術投資方,並由在業界很有聲望的橋本孝久擔任總經理。

深超創投5代線已投產,京東方、彩虹集團規劃著6代線,而上廣電、京東方則宣稱進軍8代線。

夏普(Sharp)原本是不想轉移技術出去,但前幾年發生經營赤字,不得不把第五代賣出去和中國企業合作。

事實上,買技術就是買商業時間,縮短技術差距。現在中國大陸就是先買國外技術,並消化吸收,掌握關鍵零組件,朝別人沒有的,大膽投資去做,以利強化市場優勢,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但切記的是,企業文化與服務顧客的觀念卻是需要時間去深化養成的,莫因新技術而忘了練就扎實的基本功。(黃祖強整理)

■ 對話引發思考,思考創造智慧!歡迎進入
互動討論區

■欲看每周一到五,更豐富的內容,歡迎加入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






專家專欄 







E流企業學習:提高學習動機的ARCS原則


作者:鄒景平/總裁學苑資訊科技專欄資深作家

上班族經常有面對大眾發表的機會,有時是簡報、有時是教課、有時是演講。如何能激起台下觀眾的興趣和信心,讓他感到不虛此行?

 

這時,簡單扼要的ARCS原則就派上用場了!

ARCS原則是美國約翰凱勒(John Keller)教授提出來的,他認為台上的主講者要把所講的內容跟觀眾的目標連結起來,給他們適度的挑戰與刺激,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ARCS是四個促進和維持學習者動機的步驟:A 是Attention,亦即引起注意的意思,R 是Relevance,所談的內容要與聽眾切身相關,C 是Confidence,逐步建立聽眾對自己成功的信心,S 是Satisfaction,讓聽眾對整個過程感到滿意。

首先,A 就是你必須贏取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願意主動傾聽。凱勒博士認為引起學生注意,有三種方式:

1.喚醒聽眾的知覺:你可以採用讓人驚訝的事實或統計來打動聽眾的好奇心,也可以用一個聳動的標題來吸引注意。


2.運用問題來激發好奇心,問一些困難的問題或實際生活中的難題,這些可能都是學習者想要解決的。

 

讓他們感到好奇,並想知道更多。


3.變化就是不要平鋪直敘,而是在解說時加入不同的元素,如一小段視頻、一小段動畫,一小段文字,在他們未意料時,加入一個練習。讓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個新的驚喜,還讓們猜測不到。

R 就是告訴聽眾這些內容跟他們的目標有什麼相關?

 

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採用與學習者切身相關的例子或案例,假如你的聽眾是美髮師,那就要用髮廊,而非汽車工廠做例子。

R 還包括使用學習者熟悉的名詞,避免專業術語,以他們既有的知識為基礎,然後帶領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習者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

 

可以連結到那些他們需要知道的事情?甚至於可以選擇如何開展自己的後續經驗,他們學習的動機就更強了!

C 就是要建立聽眾對你和自己的信心。

 

先瞭解你的聽眾,並針對他們設計內容,假如太簡單的話,他們會感到不耐煩,假如太難的話,他們又會失去學習的信心。

你必須讓學習者知道你對他們的期望,課程進行的方式,涵蓋的內容,時間有多長?有沒有考試,以及如何計算分數。

假如你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時,數位教材要採取開放的瀏覽方式,讓學習者可以控制自我的學習過程與進度,讓學習者決定他們何時要做測試,假如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準備好了,不要強迫他們等待。

在整個教學過程以及測驗中,要提供有意義回饋。

 

當他們答對時,固然要鼓勵,但不可過度,假如他們答錯了,更要說明為什麼,並幫助他們探索導致錯誤的原因。

S 就是讓學習者從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認為他們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例如介紹成功的銷售或讓顧客愉快的互動案例,會讓學習者也感受到成功的希望。

S 也包括提供後續的行動指引,例如進一步的探索活動、以及如何把所學在現實社會中中應用出來。

 

因為學習者已經投入寶貴的時間,我們要幫助他們把所學的東西實際發揮出來,同時發現自己投入的時間是值得的。

 

這也可能需要規劃一些後續活動來支援,例如請學習者的主管協助輔導,辦理現場研習活動,或者是舉辦一個由教練來主持的聚會。

 

(欲看更豐富的內容,歡迎加入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


■ 如您對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
E流企業學習)論壇上發表。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財訊電子報:台灣千萬教授致富傳奇



















本期簡介 









財訊337期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 









台灣千萬教授致富傳奇


在教室也能創造大商機

文�瘬脰偶屆B陳良榕、吳偉立

正當朝野都為台灣大學教授薪資叫屈,合力要為這些兩袖清風的學者加薪時,有一群教授正靠著傲視學術、產業界的研究成果以及豐富經驗,讓大企業捧著現金、股票前來求教,教授們指導的學生更成了職場上待價而沽的搶手人才。

 

 

他們正打造的實驗室傳奇,與他們因此獲得的千萬身價,也代表著台灣由製造業轉型為知識經濟的努力,已逐漸顯出成效。

在這個全民一起打肥貓的時代,就連政府官員的福利也往往需跟全民「共體時艱」,然而,就在聖誕前夕,立法院罕見上演立委、官員有志一同大喊加薪的景象,他們不是想冒著犯眾怒的風險自肥,而是要幫大學教授加薪。


事實上,台灣助理教授起薪不到五萬元,最高年資的正教授月薪也只有十萬元,薪資水準在亞洲四小龍列入後段班,論年資的齊頭式平等,更讓最高等級教授薪資只有香港同級教授的四分之一。

 

不過,在如此艱困的教育薪資制度下,依然有教授靠著自身的研發成果,賺得年收入千萬元以上身價。

致富途徑1:


靠技術授權賺得千萬身價

二○○五年八月,台灣科技大學行文台北市政府,指稱當時正在興建的SOGO BR4忠孝復興站共構大樓侵犯了台科大教授陳生金所發明的專利,要求督導單位台北市捷運局要依法付權利金,創下大學向市政府追討專利授權金的首例,施工單位也馬上表示將會依法付費。

 

當教授還能這麼神氣?

 

事實上,陳生金教授這個「鋼骨樑柱接頭」專利在九二一大地震後幾乎成了大型建築的必備專利,更獲得台北一○一大樓採用,每年為學校與陳生金帶進的授權金上千萬元。

 

不只他,在電子、資訊、生醫甚至傳產等領域,近年來靠著自己培養的「A咖」實驗室團隊,以研發成果賺進千萬元的教授,已不再是鳳毛麟角。


將技術授權給業界取得權利金,是千萬教授養成的最主要途徑,這點從大學技術授權金額年年創新高,可見一斑。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統計,大學透過產學合作取得的授權金,過去四、五年來每年成長兩成以上,若加上其中衍生的計畫經費、育成收入等,近一年來全國大學合作案入帳金額已高達四十億元。

 

以交通大學為例,從○一年到○八年中為止,技轉授權案件達二七六件,共培育出七十九家廠商,授權金收益就達二.九四億元,依合約規定,教授約可分得授權金的二成到八成不等,造就不少教授富豪。


到底是哪些教授能靠著自身學問默默賺大錢?

 

根據國科會統計資料,截至○九年十二月為止,在所有領取國科會補助的研究計畫中,授權件數最高紀錄正是由陳生金以一七七件奪冠;

 

國內知名模具專家、中原大學機械系教授陳夏宗以四十四件居次;

 

以開發多媒體晶片聞名的台大電機系教授陳良基擁有三十八件授權紀錄,名列第三。


不過,這只是件數,以陳良基為例,他與實驗團隊累計技轉金額已將近八千萬元,而也有些教授光靠一件授權案,就「吸金」高達一、兩千萬元,例如遠東科大教授王振興將技術授權給光碟廠商的單一授權案,金額就高達兩千萬元。


另一方面,一些「教授創業家」透過設立公司將研發成果產業化,也賺得億萬身家。

致富途徑2:


教授創業,學生也受惠

○一年教育部放寬國立大學教授以借調、兼職方式創業後,清大材料系教授簡朝和創立製造陶瓷元件的璟德電子,如今已成了受股市追捧的高成長股,不只替清大賺得授權金,更為他個人以及進公司服務的學生們帶來上千萬財富,同校的化學系沙晉康、化工系張榮語也都走上創業之路。

 

其實,早在九六年,台大資工系教授黃肇雄創立訊連科技就相當成功,只不過,當年技轉、借調制度不完備,害他只得辭職專心打理公司事務,學校也少了個可傳授學生創業、產業化知識的老師。


除了技轉高科技業,也有教授搖身一變成為整合傳統中小企業的管理專家,遠東科技大學副校長鍾明吉就是一例。

 

由於傳統中小型企業研發能力不足,往往買了技術卻沒能力開發製程,遠東科大從業界挖角擁有生產經驗的博士級研發人員到校任教,在校內成立量產中心,結合不同科系的教授設計、製造設備,成為台灣唯一一間能提供整廠輸出技術的學校。

 

鍾明吉就扮演著統整資源、參與研發與管理的角色。

 

多年下來,這個位於台南新市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竟然在國科會大學技轉金額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僅次於台科大、台大!

 

預計未來兩、三年內,遠東科大過往的專利布局將開始大量回收,每年將有兩億元以上的專利授權金進帳,參與很深的鍾明吉,自然是技轉收入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全文未完 更多內容請看337期財訊雙週刊)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編輯室報告 









救DRAM一場空!


台廠被「各個擊破」,外國大廠賺最多

文�孆�毓雯

馬總統曾說:「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但政府主導的DRAM重整大業,已隨著跨年鐘聲響起而告終。這一年多裡,苦哈哈的台商兀自掙扎求生,各找各的出路;

 

在政府紛亂的重整大業裡,最大贏家竟然是美國的美光與日本的爾必達,這中間到底有何轉折?

彷彿是劃破黑暗的那道曙光,二○○九年聖誕節前夕,美國記憶體製造大廠美光歡喜公布近三年來第一次單季獲利;

 

稍早前,韓國海力士也宣布在連虧二十一個月後,終於重現單季獲利。至此,歷時兩年半,堪稱史上最嚴峻的DRAM浩劫總算終了。

對照美、韓大廠久旱逢甘霖的喜悅,處於DRAM製造金字塔下層的台廠,因為製程落後、成本較高,加上還要支付權利金與授權金給國外的技術母廠,估計一○年中才能完全擺脫虧損夢魘。

 

而財務最早拉警報的茂德,直到○九年聖誕節前夕還忙著申請紓困、與銀行溝通,不知第幾度展延借款到期日。

○八年十二月三十日,馬英九說:「不救DRAM,不配當總統。」

 

○九年也是十二月三十日,經濟部長施顏祥允諾,將繼續推動DRAM產業再造,這證明過去的一年裡,重整毫無具體成果,反倒是業界有了重大變化。

 

這一年裡,台灣DRAM公司原有的四個技術母廠,在奇夢達破產、海力士與茂德決裂後,只剩下爾必達與美光兩家,台灣DRAM產業改造不成,反倒讓倖存的兩家技術母廠大大受益。

美光不花分文入股華亞科這當中,美光是最大贏家。

 

○八年底,瀕臨破產的奇夢達將手中約三成的華亞科股權轉讓給美光,原是「獨行俠」的美光,就此與南科及華亞科結盟。

 

然而,當時美光捉襟見肘,哪來的錢付給奇夢達?

 

原來是南亞塑膠為首的台塑集團,為了拯救南科與華亞科,聯手借了二.八五億美元給美光;

 

不僅如此,○九年十一月底,台塑集團另一成員—— 麥寮汽電又借了兩億美元給美光。

 

而美光償還這前後總計四.八五億美元借款的方式,就是從本應向南科、華亞科收取的技術授權等費用扣除。

更糟的是,南科、華亞科因深恐技術來源斷炊,據悉與美光簽訂了條件甚為苛刻的授權合約。

 

在技術授權來自奇夢達的時代,華亞科只負責生產、不直接銷售DRAM,因此只須支付奇夢達一次性的授權金,至於之後隨著出貨量多寡而繳付的權利金,則由實際銷售的南科負擔;

 

但轉與美光合作後,只要用到美光技術,不論是負責銷售或是製造的一方,都得支付授權金與權利金,南科與華亞科等於被多剝了一層皮。

就這樣,美光分文未付,輕鬆取得華亞科三成股權,獲得南科、華亞科合計三座十二吋廠產能的奧援,還能坐收高額權利金與授權金。

 

這場戰爭,到底哪一方贏了,早已不言可喻。

爾必達收編華邦、茂德

爾必達這廂同樣收穫滿滿。

 

儘管爾必達社長?

 

本幸雄與力晶董事長黃崇仁這幾個月「互有歧見」,甚至傳言力晶的DRAM產出大幅減少供應給爾必達,然而,爾必達在○九年也有兩大收穫:增加對瑞晶的持股,新增華邦電與茂德兩大夥伴。

瑞晶是力晶與爾必達出資各半成立的DRAM製造公司,先前因實際經營的是原力晶人馬,讓力晶勢力相對強勢。

 

但力晶因虧損連連,自○九年三月起,以每股一○.六八元的均價,轉讓近四.三億股瑞晶給爾必達,持股比也降為三○.八四%。

 

等到力晶十一月單月轉虧為盈後,第一要務就是把這些瑞晶持股買回來,然而當黃崇仁向?

 

本提議,希望以當初的賣價買回時,?本卻回說,最起碼要用瑞晶淨值(以力晶○八年財報估算約為一二.六元)買回。

 

(全文未完 更多內容請看337期財訊雙週刊)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財訊專欄 







無慾的年代


文�𨰃飛�

情慾它是一個思維的遊戲,它的奧祕在懸疑,懸疑拉出了想像力與創造力,乏味的語言、一翻兩瞪眼的即時性,讓情慾無法引起太高亢的慾望,失去了必要的懸疑,就失去了懸宕之後無比的滿足感。

二○○九年尾,整個西方世界,最轟動的緋聞當屬老虎伍茲的婚外情;

 

在我們國內,立委吳育昇在旅館前被人偷拍,則是飽含羶色腥的年度八卦。

與道德判斷無關,我總覺得這樣的新聞若有罪,罪過在於稀釋了情慾的想像空間。

 

基於這樣的理由,我尤其不喜歡媒體特愛聚焦於伍茲情婦的數目,譬如為了彰顯老虎伍茲的荒唐,把一個、一個情婦大頭照順序並列的版面編排;

 

一如我不喜歡吳育昇在東窗事發後的解釋,「過程就是大家所想的那樣」,大家所想的那樣,這是什麼意思?

三言兩語說破就味道盡失

「過程就是大家所想的那樣」,這說法太直接,而且太平淡,說得像是家常便飯,對情慾可能延伸的想像力,這種口吻才是最大的褻瀆。

大導演希區考克說過:「如果性是那麼明顯或者理所當然,就毫無懸疑可言。」(If sex is too blatant or obvious, there is no suspense)。

希區考克的經典電影裡,主角刻意選擇葛麗斯凱莉這樣的冰山美人,一舉手一投足都顯現冷淡,表達出不可跨越的距離,卻在緩緩推進的劇情中欲拒還迎、欲迎還拒,之間,充滿了懸疑的遊戲性。

缺乏這份懸疑,就沒有想像空間,事實上,情慾的挑逗與追求本是一種想像的遊戲,其中也包括精緻的語言往返。

 

語言一來一回,起承轉合之間,布滿了小小的路障,就連誤解也帶來另一種猜謎的趣味。

 

她優雅但是難以取悅,她拒人千里也可以熱情如火,那,她下一步會怎麼做?正是懸疑的所在。

 

而懸疑,將遊戲的樂趣推向高峰。

張力既然在懸疑,懸疑才是性慾的精髓,三言兩語說破了也就味道盡失。

 

因此,我極不同意男人在偷情之後的公開道歉。

 

在我的邏輯裡,偷情不一定是壞品味,偷情被抓到則是壞品味,被抓到又講出一些不三不四的話,則是極壞的品味!

譬如說,聲稱自己是「一時衝動、意亂情迷」,講得那麼卑微與平常,或者是實情,或者這麼說有現實的目的,目的是急於求取妻子的原諒與外界的寬宥,趕快掛上免戰牌,承認自己在逢場作戲就算完,只是,把另一個當事人置於何處(你一時衝動,人家有可能是真心真意啊)?

 

又讓另一個當事人怎麼自處?就像成龍當年的名言:「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雖說是自我解圍的遁辭,卻為天下男人做了錯誤示範,同時更糟糕地,則是成龍用的語言,為閱聽大眾鋪排了一個乏味的參考座標:這份無趣,才真正摧毀了情慾所蘊含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情慾,在我的想法裡,它更是一個思維的遊戲,它的奧祕在懸疑,懸疑拉出了想像力與創造力,想像力為人破解平庸,創造力為人創造奇蹟:好像一個飛翔練習,讓不可能的在一瞬間變成可能)。

懸疑加懸宕勾起情慾想像

3G的時代,所有的溝通在下一秒有了回覆。無趣的緋聞窄化想像空間是其一,MSN的即時性,則是這電腦年代另一個殺死懸疑的共犯。

電腦發明之前,人們曾經用筆與紙寫信,一字一句地仔細寫,封好、貼上郵票,等著信件在信箱裡噹一聲,然後,開始數算日子,郵差會不會遲延?郵車會不會耽擱?

 

分分秒秒在估算,什麼時候對方會收到信?

 

接著又是漫長的等待,她究竟會不會回信?她信上說些什麼?究竟她將會吐露怎麼樣的心跡?

時間在等待中過去,慾望卻在不確定中益發熾烈,接到信,紙張上一點點漫漶的墨跡,都可以看作心情的寫照,這種懸疑性讓相見時的愛慾益發濃郁而纏綿。

懸疑,再加上時間的懸宕,其實是情慾想像的必要條件。

現在有了MSN,還有3G與Wi-Fi隨時收取電子信,是與否、好與不好、見面或者不見,只要打開手機或電腦,都可能在分秒之間揭曉。

 

即使是濃情蜜意的語言,夾雜在數不清的資訊、垃圾郵件、功能性問答、甚至夾雜在Google地圖與導航系統之間,語言也變得淡而無味。

 

總之,這一翻兩瞪眼的即時性,讓世界變平了,也讓人趨同地看待所有訊息,怎麼樣的通訊內容都不可能引起豐富的想像、也不可能引起太高亢的慾望,失去了必要的懸疑,就失去了懸宕之後無比的滿足感。

缺乏想像力的性慾,倒真的愈來愈等同於「一時衝動」。

MSN的即時性與方便性,溝通很即時,答案很方便,卻讓慾望曲線變得短促而扁平。面對自身的無感甚至無能,人們的錯誤藥方則是尋求更強的刺激。

這個時代,網路上充斥著露骨的情色照片、媒體上充斥著強烈的感官語言。

 

譬如說,打開任何一天任何一家報紙的影劇版,配上各種刺激感官的照片,一定有「爆奶」之類的形容詞,「爆奶」似乎不夠強烈,動輒還要「爆G奶」。

 

我們的時代從「露」奶到「爆」奶,從C罩杯已經走到G罩杯,接下去,還能怎麼樣驚悚、驚爆?

 

G罩杯將升級到哪個英文字母?

 

關鍵的問題是,要借助怎麼樣的乳房整型或者女體重塑,或者隨時植入催情的高科技晶片,為人們膨大已經乾癟的情慾想像?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成功者的7個習慣》找出熱情,堅持理想

















主題學習 









成功者的7個習慣》找出熱情,堅持理想


對工作有熱情的人,永遠能超越漫不經心的工作者

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選擇了自己想熱情投入的事,所以總是比其他人更認真、更有毅力,很自然地成為一個「自得其樂的工作狂」,就像孩子認真玩耍的時候,永遠不覺得累。

一個西裝筆挺的上班族,每天總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有時候工作到汗流浹背,體力好像永無止盡;

 

碰到困難時,更是不達目的絕不停止;還有,他似乎無時無刻都在想著工作的事⋯⋯

或許你會說,這樣的人根本就是「工作狂」。

 

但是,如果為這個無名的上班族,冠上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亞馬遜書店(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日本樂天市場創辦人三木谷浩史的名字,或許你會願意稱他為「成功的工作狂」。

工作狂總給人較偏負面的觀感,然而就好像你會想要跟喜愛的人在一起、吃你喜歡的食物,有些人就是喜歡、甚至熱愛工作。

 

喜愛工作,未必會成功;

 

但是,絕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是選擇了自己想熱情投入的事,所以總是比其他人更認真、更有毅力,很自然地成為一個「自得其樂的工作狂」,就像孩子認真玩耍的時候,永遠不覺得累。

有趣!所以總想做更多、做更好

巴菲特曾說:「我每天踩著輕快的舞步進辦公室,始終沒變,因為這份工作實在太有趣了。」

 

亞馬遜書店(Amazon)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曾在訪談中被問道:「你為何持續不斷地工作?」

 

貝佐斯愣了一會兒,反問說:「你要不要問我為何想『繼續活下去』呢?」

在他們耳中,「為什麼那麼愛工作」根本是個無法理解的問題,因為他們早已選擇了最有趣、最有意義的事,自然不可能停下腳步。

 

反觀大部分的工作者,總想著在贏得某些獎勵後,就可以悠閒地坐在海灘上休息。

日本樂天市場創辦人三木谷浩史在《成功的原則》書中,舉了一位漁夫的例子,說明自己投入事業的心境:被稱為捕魚名家的漁夫,在電視節目裡對從都市來訪的記者說:「哎呀!沒什麼事像捕魚這麼有趣的了,大家怎麼都不想當漁夫呢?

 

我覺得真是不可思議呀!」

 

三木谷坦承自己一天24小時都在想公司的事:「雖然可能會被批評是工作狂,但我很明白,這是最快樂的生活方式。」

熱愛自己所做的事非常重要。

 

《執行力》作者之一賴瑞•包熙迪(Larry Bossidy)曾說:「只有愛己所為,才能比隔壁同事做得更多、更好,如果你辦不到,很抱歉,老闆會另請高明。」

 

對工作有熱情的人,永遠能超越漫不經心的工作者。

行動!願景是找出來的

熱情、理想、願景、心中的無聲吶喊⋯⋯不論你怎麼稱呼,擁有熱情,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徵。

 

然而,熱情不是憑空而來,是需要被「尋找發現」的。

 

所以,成功者都會激勵自己不斷試探,以找出熱情。

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創辦的鄉村銀行,以提供微額貸款,協助貧民自食其力為職志。

 

不過,「成立銀行服務貧民」並非尤努斯最初就預期到的結果。

1970年代孟加拉發生饑荒,原本是經濟學教授的尤努斯,在學校附近的村落看到許多從事手工業的貧民,因為沒錢購買原料而被收購商壓迫,收入微薄。

 

一經統計,發現村落裡需要資金的貧民一共42人,只需27美元做為購買原料的資本。

 

尤努斯在掏腰包的同時,也想嘗試說服銀行貸款給更多貧民,但銀行認為這麼小的金額不值得貸款,還質疑窮人沒信譽!

結果所有向尤努斯借錢的人都還了錢,但銀行依舊不為所動,於是激發他乾脆自己成立銀行。

 

1983年,鄉村銀行成立,目前已在孟加拉4萬6000個村莊發展業務,平均每筆貸款額不到200美元,卻幫助無數貧民自食其力。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在《第8個習慣》中說明,「成功的領導人,通常是察覺到某些需求,當他們滿足了這些需求,又會看到另一個需求,最後他們意識到,應當將這些需求一般化,並找出制度化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努力。」

堅持!挫折也不會動搖目標

實踐理想的途中,挫折難免,但擁有熱情,便能在面臨逆境時有所堅持、面臨取捨時有勇氣決定,這也是成功者毅力的泉源。

2008年底,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台灣壽險業大多踩中連動債地雷,中國人壽卻完全避開地雷,創下稅後淨利32億的歷史新高。

面對同業紛紛追求較高報酬商品、業務員也要求銷售、甚至股東都在批評投資策略時,中壽總經理郭瑜玲只說:「中壽的投資理念是可以接受『利率風險』,但不能冒『信用風險』。

 

風險高到中壽都不敢買的商品,怎能賣給客戶?」

 

堅守正確的理念,是不可動搖的習慣。

每個成功的故事背後,都有許多不確定因子。然而,找出自己有熱情的路、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並且忠於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物,絕對有助於在邁向成功的路上,不斷地激勵著自己。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月號





實用祕技 









銷售祕技》不花錢做促銷,e-mail文案書寫3祕訣


「有沒有成本更低、又有效的促銷宣傳手法呢?」

 

這是許多中小企業主或微型創業者的共同問題。比起大企業,他們通常沒有太多預算與資源進行促銷,因此如何吸引顧客上門,便成了一大挑戰。

《0元促銷——小店逆轉勝的時代》一書中,提及了以成本為「零元」或「接近零元」的促銷方式,以達到集客目的,正好能提供這些煩惱的業主與創業者解答。

最常見的零元促銷是以電子郵件介紹商品,消費者只需在回信中寫上姓名、地址與連絡方式,店家再回覆確認即可。

 

商品可以快遞寄送,或請顧客來店領取,店家則是可以藉此摸索如何撰寫商品文案,同時收集消費者資料。

 

以電郵進行零元促銷包括3大祕訣:

祕訣1:以交談的語氣撰寫商品介紹文案。

以交談的語氣、寫信給老友的心情,詳細介紹店裡最具自信的商品,描述「推銷這項商品的理由」「購買後的好處」。

 

不過,畢竟對方是潛在消費者,語氣必須和緩而有禮貌,文章內容不宜瑣碎冗長。

祕訣2:商品文案中,標註兩個以上的「限定」字樣。

消費者最無力招架「限定」二字,因此不妨善用「限定」的4大魔法:

1.期限�寗伅﹛G「本日限定」「本日X點之前下單者可享X折優待」。
2.數量:「只限X個!」。
3.場所:「只限OO地區的客人」。
4.人數:「只限OO會員」。

同時應用兩個(或以上)限定條件,遠比單一條件更能獲得熱烈反應,例如:「本日限定!只限5個!」

祕訣3:促銷活動期間連續寄出電郵。

在促銷活動展開前寄出預告電郵,是很有效的做法。

 

以某店即將進行持續3天的促銷活動為例,最好能在活動開始前一天,發出電郵預告活動即將開始:「本店將自明天起舉辦OO促銷活動,請各位務必仔細閱讀本店發送的電郵。」

到了活動的第一天,店家也可發出電郵宣布活動正式開始:「促銷活動已經開始囉!活動期間只有3天,10個限量商品賣光時,本活動就結束囉!」

 

活動進入第二天時,則務必寄出催促信:「限量商品只剩最後5個,欲購從速!」

若顧客反應熱烈,原訂3天的促銷活動,結果限量商品在前兩天就銷售一空,這時也要以電郵寄送催促信與感謝函,例如:「限量商品已經數搶購一空!謝謝您的熱情參與!」反之,要是限量商品到了活動截止日仍未售完,還是別忘了寄出感謝函。

最後,千萬不要過於在意業績目標沒達成,因為以電郵進行零元促銷時,如何在初期階段讓顧客留下好印象,才是最重要的事。

(本文取材自《0元促銷——小店逆轉勝的時代》,寶鼎出版。)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