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電子報 :做有心人才能成功


做有心人才能成功



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話:「成功的大門總是只向有心人敞開。」

 

李嘉誠的成功就是這句話應驗的實證。

 

當年輕的李嘉誠自立門戶要生產當時走俏的塑膠花時,他所遇到的技術上的難題使其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之下,他想到了親自上門向國外學習新產品技術這一招。


一九五七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冀和求知欲,登上飛往義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僕僕地來到該公司門口,但卻戛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留與戒備。

 

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然而,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

 

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佔領市場,賺得荷包滿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

 

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募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工廠做打雜的工人。

 

李嘉誠只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闆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誠負責清除廢棄物,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

 

李嘉誠十分勤勞,工頭誇他「好樣的」。他們萬萬想不到這個「下等勞工」,竟會是「國際間諜」。

 

李嘉誠收工後,急忙趕回旅館,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

 

就是,屬於保密的技術環節還是不得而知。

 

李嘉誠又心生一計。

 

假日,李嘉誠邀請數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裡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流程的技術工人。

 

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廠應徵技術工人。

 


李嘉誠透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

 

最後,李嘉誠到市場去調查塑膠花的行銷情況,驗證了塑膠花市場的廣闊的前景。


平心而論,以今天的商業準則衡量李嘉誠當年的行為,似乎不太妥當。

 

但在那個時代,偷師和模仿是很普遍的現象,無可厚非,李嘉誠創大業的雄心勇氣和他隨機應變的精明,對我們不無啟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