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迷思!喝酒、按摩手腳助暖?醫師:低於35℃應送醫


東森 更新日期: 2008/01/18 12:24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寒流來襲,小心老人家引發凍斃的危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日前接獲一名72歲的老婆婆,因為血糖極低合併體溫過低導致昏迷,幾乎凍死,送醫後緊急以葉克膜救治才得以保命。醫師強調,溫度低於35℃,喝酒取暖、按摩手腳都是不當的作法,應該立即送醫。



元月初一位有糖尿病與心臟病病史的72歲老婆婆,送進醫院急診,當時她全身冰冷,心跳不到50下,肛溫僅攝氏29度,已呈現重度昏迷狀態(昏迷指數3分),檢查發現,老婆婆血糖降到只剩11,最後在緊急補充血糖、讓身體回溫後,裝置葉克膜40小時後,老婆婆的生命跡象總算穩定。



老婆婆是在家屬下班回家後發現昏倒在沙發上才緊急送醫,原來,病患因為控制糖尿病,最近醫師加重口服降血糖的劑量,導致血糖過低,加上寒流來襲,引發體溫驟降,產生昏迷瀕死的危機。



北醫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曹乃文主任指出,天冷寒流來襲,除如酒醉、山難、溺水等主要造成意外凍死的可能外,老人家白天一人在家,因為天冷引發溫度過低,所造成的凍死機會,其實應該也不少。



台灣雖然氣候炎熱,但每年冬天仍然傳出因寒流凍死的事件,尤其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的老人家,更容易因為天冷而發生凍斃意外。而曹乃文也特別破除許多民眾面對發生低溫的患者時,做出不正確的錯誤應變。



曹乃文說,正常體溫時淺酌一小杯酒可達到禦寒效果,但若感覺身體冷到顫抖時,喝酒不但無法取暖,還會使血管擴張,溫度散失更快;此外,幫助已失溫的患者回溫,應以毛毯或衣物蓋住胸部、軀幹保暖,不可按摩四肢,以免四肢冰冷的血液回流心臟,導致身體器官溫度更低。



曹乃文提醒,成人正常體溫為37℃,若體溫降到36℃時,盡量換上乾燥衣物,吃熱食熱飲讓身體回溫、適度活動但不流汗,或者藉暖爐取暖、泡個熱水澡等,但若體溫已經低於35℃身體不斷顫抖時,最好覆蓋保暖衣物立即送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