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9.生活資訊工作職場人才招募中心 分享轉貼 (16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用腳踩的洗衣機」 節能發明兼瘦身


TVBS 更新日期:2010/04/29 13:30 林婉婷



小發明讓生活更便利!!


台灣學生的創意在國際發光,有學生發明聲控燈,喊關燈就關燈,還可以趕蚊子,拿下日內瓦發明獎,還有學生發明不插電的洗衣機,用腳踩兩下,洗衣滾筒就會轉動,省了電力,還可以順便做運動,學生戲稱,洗衣服還可以瘦身耶!


踩一下,滾筒開始轉動,衣服就可以洗了。


發明學生:「住在外面的時候,很多人共用一台洗衣機,其實還滿沒辦法把自己的貼身衣物丟下去洗。」


再踩、還要踩,怎麼不會動了?


原來不插電,靠的全都是腳踩動力,洗衣還可以順便做運動;


翹翹板也可以當椅子,小小一顆蛋,原來是小夜燈,還可以拿著走。


這個更特別,還可以發出微波趕蚊子,一舉拿下日內瓦發明獎;拿下日內瓦發明獎的,還有這一個,聰明逃生窗,可以這樣開,也可以那樣開,全部拆下來也行。發明學生:「當有緊急的時候要逃生,我只要壓這,窗戶就會鬆脫。」


同樣在日內瓦拿下銀牌獎的,還有這個煞車冷卻系統,黑色晶片控制溫度,讓煞車避免過熱失靈,還有這個機車小配備。


發明學生:「它是可以掛這個背袋。」


原來是安全帽,微笑置物櫃,可以放手機,還可以掛東西,台灣學生的小創意,背後可是隱藏無數可開發的潛在商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30 Fri 2010 20:28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

















本期簡介 









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


人生必修的成長課!


不管你現在是學生、上班族、公司主管或老闆,你是否還記得,那個最初的夢想?

你曾有過徬徨失措、不知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感覺嗎?


你曾有過許下願望、卻沒有勇氣追逐夢想的經驗嗎?


讓我們從安藤忠雄身上學到「真心」、從聖嚴法師身上學到「自在」、從賴聲川身上學到「做自己」。


想要實現夢想,就不要忘記夢想,放心的面對自己,盡全力自我實現,最後,才能無所遺憾。


30位忠於自己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真誠」的真諦。





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 









永保真誠,化汙泥為淨土


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曾是文藝青年的他,生涯規劃轉向企業經營,統一集團在他的帶領下,不管是引進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商店,或是講究人文品味的星巴克咖啡,甚至是快速便捷的快遞宅急便,林蒼生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方向上有相當良好的執行成果,因此得到高清愿先生的青睞,拔擢為指定接班人。

自從他加入統一食品企業團隊之後,一路從基層做起,遵循著「誠實苦幹」的工作精神,信守品質好、信用好、服務好、價格公道的理念,林蒼生正直誠信的品德相當受人敬重,是當代別具風格的一位企業家。

 

他強調現代企業人要懂得安頓身心,打開心靈視野,才能在真正謀得安定的生活。








 
 






起心動念,是成功的重要契機


林蒼生認為,不管是企業經營或是做人處事,有一個重點非常重要,這一點就是「vision」,也就是「願景」。

 

從這個原點選定方向出發以後,才能夠進一步設定任務內容,同時安排執行運作。

簡單來說,「動機」和「方向」是決定所有事情成敗的兩個關鍵。

 

他強調:「做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個人、公司或國家,你的起心動念、動機非常重要,你的方向非常重要,你如果動機方向錯誤,結果絕對會錯誤。」

比方說,統一集團從麵食品起家,為了希望照顧人的基本需求,所以引進美日技術,將零售業做了重大變革。

 

很多人旅行外地,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要看到一家7-ELEVEN,就會覺得安心許多,因為食衣住行育樂,幾乎都包含在裡面了,這就是一開始設定的方向正確。

當然,有時候方向雖然對了,但是在執行過程有了偏差,導致結果不良,林蒼生說遇到這種情況就得要立刻改正,重新修正任務目標。

統一引進星巴克咖啡連瑣事業以後,發行了咖啡禮券。

 

結果,林蒼生有一次拿著星巴克禮券到店裡買咖啡,沒想到店員看了把他的禮券退回。

「先生,您的禮券不能用。」

「不能用,為什麼?」

「因為你的禮券過期了,所以無法兌換咖啡。」

林蒼生聽了立刻和店員溝通,據理力爭

 

雖然後來順利換到咖啡了,但是林蒼生對這個情況相當介意,回到公司後立刻召集相關人員進行檢討和研商。

 

後來,星巴克和統一集團所販售的禮券就不再設使用期限。

對的事,要立刻去做;

 

錯的事,要立即改過。這些都是經營管理者所必須要去把握覺察的。

 

因為一旦管理者給的方向不夠明確,就很容易造成後續成效不彰。

除此之外,個人生活、家庭生活,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唯有時時刻刻去關注、去覺察自己的每一個念頭,想清楚了就好好去做,成功必定不會是難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問自己,為什麼做這個決定、為什麼做那個決定,感覺上好像在當時當下只能那麼做;

 

或者,大家都這麼做,我怎麼可以例外?

 

這種時候,就代表著我們已經與生活產生脫節,心靈持續放空,到最後,身體累壞了,心靈卻很空虛。

 

所謂「忙到不知所以」,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在起心動念時,一定要認真去覺察自己,覺得對,就做;覺得不對,就修正。

 

如此一來,日子就很單純了,生活也可以很簡單。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越簡單越富足 







重新選擇生活型態


本書的主要假設前提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開始發生顯著的改變,而且更多改變
在未來指日可待。

 

如同拉米紙牌遊戲gin rummy︶一般,我們也在決定哪些牌要打出去,哪些可以留下來組成一手好牌。

 

我們重新評估日常生活的許多面向,包括飲食、居所、是否妥善照顧彼此、出遊的頻率與遠近、工作性質與閒暇時間的多寡。

 

我們開始想像稍微節制、有效率與富同情心的生活型態會是什麼面貌與感覺。

坦白而言,引發這些改變的誘因並非突然頓悟,而是生活的不便;停留原地比全體移向新時代還要痛苦。

 

現行的生活方式無法符合我們的需求,而且正在破壞我們的家園。

 

雖然主流的美國抗拒改變︵主流通常是如此︶,但如果我們生活的其他面向變得更豐富,許多人顯然認為減少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以及消費性商品的流通不僅無可避免,而且甚至是眾之所望。

 

這就是本書討論的主題 —以﹁真財富﹂取代過度消費。

事實上,揮霍的生活型態不可能、也不會一直持續,這不單純是罪惡感驅使,或一群自然主義狂熱份子的主張;

 

而是世界上一些最傑出的科學頭腦所作的結論。

 

全球經濟已經進展太快,大自然體系︵包含我們︶追趕不及。

 

目前的消費速率令人難以置信,這麼多人消費這麼多能源與商品,而且速度又快。

我們應該重新評估這個世界,與我們在其中的地位。

 

幸好從個人與文化的層面治癒過度消費傳染病,並不代表放棄美好生活,而是回歸美好生活。

 

如果美國與其他搖擺不定的國家發揮智慧,用節約代替過量,我們的世界或許能及時回到平衡。

 

我們會捨棄什麼呢?

 

大多是不必要的後遺症,例如海平面上升、負債、憂鬱症、廢氣、戰爭與通貨膨脹。

 

你會選擇哪一個—節約、愉悅的生活方式,少一點上述的後遺症,抑或依然不變的過度揮霍,加上更糟糕的宿醉?

即便從一九六 ○年代起,我們的平均所得增加了四倍,調查顯示現今的美國人並不比從前更快樂。

 

我們生活在巨型的維生系統下,為了生存需求而消極的依賴經濟。

 

這種情況有時候感覺像精神異常而非便利!

 

再者,如果實際檢視我們的需求被滿足之模式,則會發現利益為首要優先,而需求次之。

 

事實上,有時候需求是刻意不被滿足,以確保未來的銷售。

 

比方說,美國製車商鮮少優先考量耐久性、安全性與效率這些重要特性,反之他們著重能刺激銷售的特色,例如大小、速度與性感曼妙。

 

而同時瑞典與日本製車商不斷滿足與超越合乎社會價值的標準。

 

舉例而言,最近有輛出廠於一九八九年的瑞典紳寶Saab 900行駛了超過一百萬英哩之後,車主把它捐給博物館。超級省油的豐田 Prius車種持續穩定的售出接近一百萬輛,而豐田的第一代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每加侖的油足以行駛超過一百英哩。


供給與需求:雙重麻煩

我們很容易把矛頭指向那些時薪比我們年收入還高的企業總裁,但是身為消費者,我們也責無旁貸,因為我們十分樂意將消費擺在生活的中心。

 

即使我們被廣告轟炸到失去思考能力,缺乏運動身體變胖,如果我們看待價值的方式有所改變,依然能夠拾回驕傲與尊嚴,並且更直接滿足需求。

 

例如我們需要的真是一棟豪宅,或者完成生命中某件事的成就感;

 

還是我們表達了自我,或者生活充滿我們所愛之人?

 

這些是滿足重要需求的方式,更直接、更無私。

 

我們需要的是一連串的異國旅遊,或者體認到不論身在何處,生活本身就是探索冒險。

 

我們不必全部成為百萬富翁,但是我們都需要創意的挑戰與目標。


為了讓商品佔據消費者的分分秒秒,人們斥資重金,花費精力,不留些許時間給健康食品、美妙的人際關係,或學習新技能。

 

因為真財富能讓我們感覺滿足,所以行銷人員已經學會如何嘲笑真財富,並且稱之為﹁枯燥乏味﹂。

 

難得一見的是小型、設計良好的房屋、自助旅行、家常菜聚餐︵ ︶,或者其他降低GDP的經驗與產品,但是卻能提升我們生活的滿意度。

人類需要自主感,但是各大企業的規模與力量經常剝奪那份自主感。

 

例如醫療產業已經變成左右我們生死的仲裁者;聆聽訴求的最後殿堂。

 

我們唯一的選擇似乎是把金錢送給注重利潤,而非關心生命跡象圖表的機構。


飲食健康、運動、緊密的人際關係與壓力管理?

 

有一股關心疾病防範的暗潮正


如排山倒海而來:有機健康食品、瑜珈、藥草療法、冥想、靜坐冥想、針灸與運動已經開始走入潮流,除此還有體認到我們不需要花費大筆錢財,即可滿足很多健康的需求。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政院各地消保會電話


行政院消保會電話:1950專線、(02)2886-3200


消保會網址:http://www.cpc.gov.tw/


所屬縣()政府的消費者服務中心 →地方消保會的電話:








































































































































縣市別



電話



傳真



地址



台北市



02-27256169



02-27221990



台北市市府路1號東南區



高雄市



07-3373685



07-3316033



高雄市四維三路2



台北縣



02-29603456#6322



02-29692944



台北縣板橋市中山路1161



基隆市



02-24276001



02-24230765



基隆市義一路1



桃園縣



03-3383070



03-3391709



桃園市縣府路1



新竹市



03-5220862



03-5247853



新竹市中正路120



新竹縣



03-5544053



03-5516418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10



苗栗縣



037-364724



037-334653



苗栗市縣府路100



台中縣



04-25263100#5027



04-25122947



台中縣豐原市陽明街36



台中市



04-22289111#2830



04-22258596



台中市中區自由路2531



嘉義市



05-2221661


05-2254321#606



05-2275217



嘉義市中山路199



嘉義縣



05-3620123#226



05-3620890



嘉義縣太保市祥和新村祥和一路東段1



南投縣



049-2222000



049-2236453



南投市中興路660



彰化縣



04-7294472
04-7222151#0337



04-7249384



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2416



雲林縣



05-5322154



05-5351317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路2515



台南市



06-2993388


06-2997788



06-2958365



台南市永華路26



台南縣



06-6324264



06-6373037



台南縣新營市民治路36



高雄縣



07-7477611#10491053



07-7108290



高雄縣鳳山市光復路2132



屏東縣



08-7340324



08-7323100



屏東市自由路527



宜蘭縣



03-9251000#1376



03-9255254



宜蘭市縣政北路1



花蓮縣



03-8227171#352



03-8237658



花蓮市府前路451



台東縣



089-330577



089-330483



台東市中山路276



澎湖縣



06-9266266



06-9277886



馬公市治平路32



金門縣



0823-72852



0823-23418



金門縣金城鎮民生路60



連江縣



0836-25125



0836-25909



馬祖南竿鄉介壽村76



地方政府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電話:













































































































縣市別



電話



傳真



台北市



02-2720182302-27201862



02-27204368



高雄市



07-3373702



07-3338191



台北縣



02-29670612



02-29692944



基隆市



02-24201122#211



02-24260008



桃園縣



03-3322101#5709



03-3391726



新竹市



03-5216121#223



03-5237321



新竹縣



03-5518101#369



03-5534658



苗栗縣



037-392338



037-356639



台中縣



04-25263100#3120



04-25275473



台中市



04-22289111#3642



04-22280882



嘉義市



05-2161727



05-2285842



嘉義縣



05-3620123#292



05-3620467



南投縣



049-2246055



049-2204365



彰化縣



04-7222151#1731



04-7201922



雲林縣



05-5339205



05-5339205



台南市



06-3901478



06-2982360



台南縣



06-6321195



06-6354040



高雄縣



07-7477611#2806



07-7106673



屏東縣



08-7320415#213



08-7347182



宜蘭縣



03-9251000#1375



03-9255254



花蓮縣



03-8221454



03-8227894



台東縣



089-361314



089-322705



澎湖縣



06-9279907



06-9274941



金門縣



0823-25740



0823-25850



連江縣



0836-25125



0836-25909



消基會電話:(02)2700-1234、 (04)2375-7234、(06)241-1234、(07)225-1234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74期】抓住市場空白















五分鐘摘要 









創新營運模式,切入新商機、創造新成長!


文�鎅豆J•強生Mark W. Johnson

很多企業進入「市場空白」的活動(也就是明顯在現有核心業務及現有能力之外的新商業活動),都很難獲得成功。

 

這些企業或許察覺到某個可行的商機,但是幾乎都會試圖以現行的商業模式來服務新顧客。

 

這些擴張的努力,往往都遭到了失敗。

要切入某一個市場空白的機會,並用以讓公司成長,必須先發展出一套適合這塊新市場的商業模式,不要奢望能夠沿用既有的商業模式。

 

具體而言,你必須重新建構任何可行商業模式的4大構件:

嘗試將現有的商業模式,擴大適用到某個市場空白的商機,等於是自找麻煩,這種方式幾乎不曾奏效。

 

不過,如果先開發出更適合該市場空白的新商業模式,就能享有更高的成功機會。

 

要切入市場空白,重點就在於你所使用的商業模式。


一、市場空白和商業模式架構


市場地位穩固的企業,都擁有自己能勝任愉快並經營成功的市場。

 

一般而言,這些市場都相當符合企業最擅長的能力,它們花上許多年的時間,為自己的商品找到顧客。

 

大多數企業都很善於隨著時間的演進,逐步擴大自己的核心業務,甚至可以成功進入關聯性市場,方法可能是將類似的產品提供給不同的市場利基。

 

所謂市場空白的商機,又是不一樣的概念。

 

市場空白是進入新大陸的機會。

 

要在市場空白獲得成功,企業必須判斷自己是否有能力改採新的商業模式,也就是採用不同的獲利方程式,善用不同的專業能力和新方法,以整合各項資源和活動。

成功的商業模式,具有4項相輔相成的要素:


1.有力的顧客價值主張


明確說明你希望能為顧客做到什麼。

 

顧客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是為了解決某個重要的問題,所以你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具體指出必達目標,以及你的商品可以如何解決顧客的問題。

 

要注意的是,你的解決方案不僅要納入你所要銷售的商品,還要包含銷售方式等其他相關的事項。

2.可行的獲利模式


基本上就是用以詳細說明企業如何創造價值的藍圖。

 

長久可行的獲利模式,會考慮到提供商品相關的資產以及固定成本結構,如此才能訂出合理的毛利率。


■ 營收模式能夠以量化方式,表示你可賺到的錢,也就是價格乘以銷售量。

 

總營收可能也包括相關產品或服務的銷售。


■ 成本結構詳述要達成新的顧客價值主張,會產生哪些直接固定成本和經常支出。


■ 目標單位毛利就是計算出每一筆交易應該獲得多少淨利,才足以支應你的經常支出,並達成預定的獲利水準。


■ 資源速度明確說明了,資源運用的速度必須多快,才能實現你的目標銷售量,其中包括前置時間、生產量、存貨週轉率等。

 

你的資源速度愈快,能製造和銷售的商品量就愈多,因此能夠降低每單位的目標毛利,而產生合理的獲利。

3.關鍵資源


也就是要能擴大規模、有系統地履行顧客價值主張,所需要的人力、技術、設備、資金等資源的獨特總合。

 

雖然要廣泛運用多種資源也是常見的情況,然而通常只有少數的關鍵資源,才是決定你在市場是成是敗的取決因素。

 

以蘋果公司的iPod為例,就是有了iTunes,才讓iPod和其他MP3播放器有所差異。

 

關鍵資源可能包括:


● 關鍵人士的親自參與;


● 關鍵的技術、設備或產品;


● 建置完成的配銷通路;


● 可以方便取得必要資訊;


● 特定的夥伴關係或結盟;


● 資金來源或已具知名度的品牌;


● 專利等智慧財產權。

4.關鍵流程


也就是指有些要務必須要能持續做到,才得以不斷履行顧客價值主張。

 

和資源一樣,真正攸關能否成功服務顧客和創造獲利的流程,可能也只有少數幾項。

 

流程通常包括:
● 設計次世代產品;
● 尋求供應商並訂定供應契約;
● 製造與行銷;
● 人力資源與訓練。

關鍵流程與資源通常都會同時發揮作用,以持續履行顧客價值主張,並達成預定的獲利模式。

 

在很多狀況下,流程和資源的綜效,正是新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核心。

 

至於連結整個商業模式,使其得以保持適當平衡的,則是所採用的企業規則、行為規範及成功指標:


■ 企業規則明確訂定合理的毛利率、付款條件、前置時間及供應商關係等事項。


■ 行為規範則規定什麼規模的商機才可以投資、應選擇何種通路等事項。

 

行為或文化規範會指引決策,並使行為能夠一致。


■ 成功指標是依據這些規範訂出評量指標,以持續有系統地評量績效。

對經營已久的企業而言,當初將特定部分納入商業模式的理由,後來消失於機構記憶之中,是常見的現象。

 

這些早期決策唯一得以保留下來的,通常就是目前還在使用的規則、文化規範和指標。

二、需要新商業模式的3種狀況


三、如何將商業模式創新,變成可重複操作的流程





特別報導 







換個腦袋,更有效率


文�疞K自《翻轉你的工作腦》,時報出版

在取得博士資格前的一個月,我接下來的工作完全沒著落。

 

不確定的未來讓我極度憂慮,想破頭也始終找不到因應對策,求職方面也沒有任何斬獲,使得我對思考未來感到厭煩透頂。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夢想依舊持續發酵,甚至還自以為是地不斷在腦中描繪各種創意和幻想。

 

然而,空有無限創意,卻無法真正落實,因為畢業後我就無處可去了。

 

一方面是自我意識膨脹,另一方面是即將成為無業博士的現實,我就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之下飽受煎熬。

 

最後,我的工作竟然是在一個意外機緣下敲定。

畢業前一個月,我的指導教授若林健之教授告訴我,伊藤正男教授正在找人。

 

伊藤教授是腦科學的世界權威,和若林教授打從學生時代起就有交情。

 

當時他正打算在物理化學研究所籌備「腦科學研究中心」,正在尋找合適的研究人員。

 

我隨即去見了伊藤教授,因為擔憂面談可能左右自己的未來,所以心情相當緊張。結果出奇地順利,只談了3分鐘,伊藤教授就說:「好,那你就4月過來吧!」讓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只要去做,世界看起來就會不一樣


不過,在研究中心工作沒多久後,我又面臨另一個認知與現實的落差:明知道「應該怎麼做」,一旦親自嘗試後,卻「無法實踐」。

 

研究中心的工作處處充滿樂趣,但會經常陷入光是不斷有點子、卻無法實踐的狀態。

 

我雖然一心想將在大學、研究所及職場中所學的知識,以「理想方式」付諸實踐,卻一直不如想像中順利。

 

細回想,其實我從念書時就老是這樣,雖然知道「怎麼做最好」,卻始終「沒辦法實踐」;

 

簡單來說,就是不斷遭遇挫折。

我想起念研究所時的往事。

 

有一陣子,為了交出一篇論文,我陷入長時間的思考,不是寫一小段就碰到瓶頸,不然就是徹底顛覆前提,重回原點。

 

不但理論架構是如此,在文字表現上也頻頻碰壁。

 

我從小就愛閱讀,自認為知道什麼叫做好文章。

 

然而一旦動筆,寫出來的卻盡是連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東西,面對這樣的事實,真令人錯愕。

當時,有位學長實在看不下去,給了我這樣的建議:「茂木學弟,煩惱沒關係,但不如試著先讓概念成形,如何?

 

只要寫出一篇論文,世界看起來就會不一樣喔!」

 

既然學長這麼說了,我就勉強自己繼續寫論文。

 

結果心情豁然開朗,就連以往研究時沒發現的問題和課題,也能看得更清楚。

 

那時,我眼中的世界看起來的確變得不一樣了。

 

隨著之後的研究和學習,我逐漸了解大腦的機制,同時也解開了為什麼明知「怎麼做最好」、卻「無法實踐」的謎底。

這其中隱藏著大腦「感覺型學習迴路」和「運動型學習迴路」的祕密。

 

「感覺型學習迴路」是專司由視覺、聽覺、感覺等輸入訊息的領域;

 

另一方面,「運動型學習迴路」則為專司實際活動手腳來輸出資訊的領域。

重點是,這兩部分在大腦中並未直接連結,換句話說,「知道怎麼做最好」、卻「無法實踐」,原因就出在感覺型學習迴路和運動型學習迴路之間,無法達到良好的平衡。

 

因此,若要兩者取得溝通,就必須先將腦中的訊息輸出(output)過一次才行。

知道「怎麼做最好」,代表感覺型學習迴路很發達,但要將大腦訊息輸出時,必定得「運用」到手腳或嘴巴。

 

之所以「無法實踐」,就是相對於感覺型學習迴路來說,運動型學習迴路較為遲鈍。

 

反過來說,若善加訓練運動型學習迴路,就能讓大腦的輸出效果「接近心目中的理想狀態」。

 

我們很容易將大腦視為「思考的器官」,然而,思考固然是大腦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但指揮身體付諸行動的,其實也是「大腦」。

知道,還要做得到


明明能判斷好壞,自己親自實踐卻不順利,這是因為腦部的「感覺型學習」和「運動型學習」兩者不協調,而大腦輸出的精確度,全仰賴運動型學習訓練的程度。

 

「我試著模仿前輩的做法,結果卻不如預期,只好放棄。」

 

「我試著要將腦子裡的好點子做成企畫書,卻因為沒辦法清楚表達,最後只好繼續讓點子一直悶在腦子裡。」

 

「當初為了健康考量開始做瑜伽,但因為動作不協調,沒多久就放棄了。」

各位是否也像這樣,因為無法滿足於自己實踐後的結果,最後半途而廢,或始終沒有付諸行動呢?

 

在前言裡曾提到,我求學時是個很不會寫論文的學生,就算知道分辨好壞,一旦付諸實行,還是非常不順利。

 

不光是讀書和工作,就連從事休閒活動或興趣時,也一定會發生同樣的情形。

但人類非常奇妙,特別是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會對其他人的行為或作品淨做出「那個好!」「這個太糟了!」之類的批評或評論。

 

或許,這其中也蘊含著「自己為什麼做不到」的不耐煩和懊惱情緒吧。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明明能判斷好壞,自己親身實踐卻不順利」的現象呢?

 

其中一個可以推測的原因,就是腦部的「感覺型學習」和「運動型學習」兩者不協調。

「感覺型學習」是當我們透過視覺、聽覺、觸覺等五官接收資訊時,主要進行處理與認知的區域;

 

相對來說,「運動型學習」則是專司實際動手開口等行動的區域。

 

更簡單來說,大腦主要是以感覺型學習來「輸入」訊息,再以運動型學習來「輸出」。

 

這裡所說的「輸入」,其實就是「理解」,而「輸出」就是「實踐」。

另一方面,運動型學習會在我們利用身體輸出訊息時,發揮重要功能。

 

在透過主動性運動表達的情況下,例如動手畫圖、發出聲音唱歌、把腦中的想法寫成文章時,輸出的精確度全仰賴運動型學習訓練的程度。

 

相對於感覺型學習只要在某個契機下就能出現大幅成長,運動型學習則需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訓練,才能達到成長。

感覺型和運動型學習的關係,就像車子的兩側輪胎,若感覺型單方面發展過快,就會造成「無法達到滿意的結果」;

 

相反地,如果運動型過於發達,就容易出現「不怎麼樣的成果」。

 

這種狀況就是感覺型和運動型學習不協調所造成的。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BA電子報:就是愛效率!

















管理佳言 











「 當一家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過於著重便利性時,就是它可能被著重顧客體驗的破壞性創新顛覆的一個徵兆。」

-摘自EMBA第284期「美好時光:服務業新戰場」





個人管理 









就是愛效率!


EMBA雜誌編輯部�孆�

美國范海倫樂團(Van Halen)在八○年代當紅時,巡迴演唱會的合約中,有一條令人不解的規定:後台一定要放一碗M&M’s彩色巧克力,而且其中不能有咖啡色的。

那時候范海倫每年進行幾十場表演,出團時整整有九大卡車的設備,佈置細節複雜。

 

范海倫的合約厚厚一本有如電話簿,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埋著第一二六條關於巧克力的規定。

范海倫每到一個演唱會現場,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後台去看那碗巧克力。

 

如果沒有巧克力,或者碗中有咖啡色的巧克力,表示合作對方沒有仔細看過合約,樂團會立刻要求自己的工作人員,重新檢視場地細節,以防表演出錯。

這條看似無厘頭的規定,其實是范海倫檢視場地的有效方法。

 

樂團不可能每場演唱會親自監督每個細節,因此需要一個立即評估合作對方是否重視細節的機制,讓問題在發生前就凸顯出來。


同樣地,大多數主管也沒時間精力,一一檢視公司的各個細節,需要摸索出一套適用於自己、有效率的做法。

曾經多次成功創業的企業家瑞安(Kevin Ryan),在接受公司雜誌(Inc.)訪問時表示:「擁有生產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擁有絕佳的工作團隊。」

 

因此,他每天幾乎都花一小時親自主持面試。

有一次,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因為找齊了電腦工程師,因此把廣告從公司網站上拿掉。瑞安很不諒解。

 

他認為,對一家網路公司而言,好的電腦工程師永遠不嫌多,徵才廣告應該一直放著。

在工作中,他會接觸到公司的一級主管,但是未必能接觸往下一、二級,或者有潛力的新星。

 

瑞安有一本小筆記,裡面寫了四十個這種類型的員工。

 

每星期,他會看一次小筆記,確定跟每個人都有接觸。

 

如果沒有,他會寄一封簡短的電子郵件問好,讓人才知道,公司有在注意他們。

 

這些事情好像多花了瑞安的時間,但是最後結算起來,其實是幫他節省了時間,因為他能很放心地授權,所以一年可以出國渡假兩個月。

知名的梅爾(Danny Meyer)大廚在紐約總共開了十三家餐廳,善用資深助理,是他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個秘方。

每天下班前,梅爾的助理會寄給他一封電子郵件。

 

郵件分成四大部份:

 

第一,明天的行程;

 

第二,今天所有需要問他的問題,如此一來,才不用一直打斷他,這部份他會立刻回覆給助理;

 

第三,他不需採取行動,但是應該知道的資訊;第四,沒有時間緊迫性的提醒,例如答應幫朋友的新書寫推薦文。

來源:EMBA雜誌第282期(2010年2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776





觀念話題 







組織鶴立雞群的秘密(Web Only)


EMBA雜誌編輯部�孆�

美國克里芙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病人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英國王子、美國脫口秀節目女王歐普拉(Oprah Winfrey)等人,憑他們的財力權勢,可以選擇世上任何一家醫院就醫,但是他們不約而同選了屬於非營利組織的克里芙蘭。

同樣是醫生和護士,克里芙蘭就是能在預算低於美國醫院平均的情況下,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雜誌(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年度評鑑,克里芙蘭幾乎年年都是最佳醫院的前幾名。

擔任克里芙蘭CEO六年的卡斯格羅夫(Delos Cosgrove)分析中心的傑出表現,他表示,說得通的做就是了,不要管傳統或一般是怎麼做的。

 

例如,克里芙蘭的病人可以自由上中心網站查看自己的病歷。

卡斯格羅夫認為,如果他是來中心看病的病人,他會想要知道醫生在他的病歷上寫了些什麼。

 

病歷是病人的資料,不是醫院的,醫生在寫這些資料時,是收了病人的錢,在為病人工作,所以卡斯格羅夫自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找不到好的反對理由,於是他破天荒地讓病人可以自由查看自己的病歷。

一開始,中心有醫生擔心,這樣做會產生誤會和糾紛。克里芙蘭因而更改做法,給予醫生一星期的時間整理撰寫,病歷不需要在看完病後立刻上傳。

 

結果,醫生更認真寫病歷,病人也更了解自己的病況,雙方的溝通因而更為良好。

來源:財星雜誌

來源:EMBA網站(2010年3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742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十大漏財風水習慣





姑妄言之........
姑妄聽之........

十大漏財風水習慣

傳說香港著名企業 家李嘉誠 先生,有一次從家中出來,正當秘書為其開車門彎腰欲上車的剎那,不小心從上衣口袋掉出一個硬幣。


 不巧的是這個硬幣滾落到路邊的井蓋下面。


於是 李嘉誠 先生讓秘書通知專人前來揭開井蓋,小心翼翼在井下尋找該硬幣。


大約十分鐘後,終於找到了硬幣,於是 李嘉誠 先生“獎勵”這位服務人員100元港幣。


有人不解,以為“落井”的這枚硬幣有特殊身份,其實就是普通硬幣。

李嘉誠先生這樣解析:一枚硬幣也是財富,如果你忽視它,它“落井”了,你不去救它,那麼慢慢地財神就會離你而去;而100元港幣則是 李嘉誠 先生對服務的滿意、也是該得的報酬。

你因什麼風水而漏財呢?




今天告訴你如下漏財的風水陷阱:

1、不要找回的零錢:很多人平常不拿一元以下的錢當回事,經常會在買東西時不要賣家找回的幾分錢;殊不知,你的財運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方向。

2、不撿路邊的碎錢:幾乎所有人都會在路邊、商場等公共場合瞧見過碎錢,票額大撿錢的人多,倘若是一分錢,你還會“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嗎?


相信不少人不要說撿了,看都不屑一看,更有甚者,一腳將錢踢開,踢得越遠他越開心。


殊不知,他是將財神踢開了,沒有一個富豪會這樣做,因為他明白裡面的道理。

3、家裏到處都放錢:有些人不知是圖方便還是習慣原因,家中的抽屜、書櫃、桌子、甚至沙發上都有錢,隨意亂放,隨意處置。


呵呵,那麼你的錢財再多也會“散盡”。


 不好的習慣帶來的只能是窮困不堪、囊中羞澀。

4、洗衣機當點鈔機:過去集體宿舍有公用洗衣機,負責洗衣服的阿姨每月都有進賬,因總有毛頭小夥或大方姑娘沒掏乾淨衣褲裏的錢。


現在還有人常常在自家的洗衣機中發現錢。


長此以往,你的財運也被洗的乾乾淨淨啦。

5、小金庫隨處擺設:很多明白人知道上述道理,專門買了保險櫃,以為就萬事大吉,財神永住了。


其實不然,為何?


告訴過大家,屋宅方位是有講究的,如果你把財富放在衰位,而不是財位等其他適合的位置,那麼你保險櫃錢越多越漏。

6、錢上留大名:不知是為了英名永留還是處於好奇,一些人將自己名字或公司名字寫在錢上。


於是乎,該錢就在祖國大好山河轉來轉去,不過,你的錢也許就這樣慢慢轉出去了,難道不可惜嗎?

7、不把破損的錢當回事:有時我們會遇到破損的錢,甚至剩下一半的錢,這些錢其實還可以到銀行兌換。


可是偏偏有人沒時間或不值當,要麼留在家中、錢包中,要麼送人,甚至扔掉。


嗚呼,你就這樣對待你的財神哦,後果自己想去吧。

8、把錢當工藝品:有人將錢紮成工藝品的模樣送人;


有人將外國一些不大值錢的紙幣胡在牆上;


甚至有人處於某種目的,燒錢、毀錢。


那麼又要告訴你,你會有麻煩了,因為你的財運會很不好,除非你想過窮人的日子。

9、當空撒大錢:有家公司為了宣傳某一產品,竟然在氣球上往下撒錢,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不久就倒閉了。


也有些所謂的大哥,會出手大方,在某種場合撒錢。


 嗚呼,就怕他以後要靠撿錢過日子啦。

10、隨身沒有合適的錢包:過去一塊銀圓用手帕包好懷揣胸口,那是保命錢。


現在日子好了,都有錢包。


 即使這樣,還有人不大會用錢包,衣服口袋個個都有錢、書本上也夾著錢、愛車上也隨處可見到錢。


其實,就是錢包都是有講究的,你選不好錢包都不行,更何況那麼不尊重錢,錢會尊重你嗎?

由上可見,由於自己的不好習慣、由於對風水的無知而處處漏財,你懊惱不已,那麼告訴你,還來得及,從現在做起:你看完此文就好好整理自己身上和家中、辦公室的錢財吧,那是你的財神啊。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超厲害的持續力──「讓自己跟對方都能夠更進一步」的訣竅















本期簡介 









三天擊退失敗基因


真正獲得美國商業界實證!


執行三天就可以看到明顯「改變」!


這種成效「沒有」例外!


讓我們把「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個失敗者」的想法從內心趕出去吧!
○ 如果你做事常虎頭蛇尾
○ 如果你總是感到事與願違
○ 如果你總是達不到主管的要求
○ 如果你時常怨天尤人
○ 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不會有成功的一天

那你就錯了!

只要你願意改變,三天後的你將會令人驚豔!







三天擊退失敗基因 







超厲害的持續力──


「讓自己跟對方都能夠更進一步」的訣竅

自己決定的目標,一但要付諸實行時,「言語化」是非常有效的。

在這裡所提到的言語化,是指將應該要採取的行動,以第三者也能夠理解的言語,具體的表現出來。

「為什麼自己所說的事情,沒有辦法正確的傳達給對方呢?」

在你的周遭,應該也有這樣的人吧!

 

無法傳達給對方的理由,其實很明白,就是沒有順利的言語化。

在職場上的發言,常常會不自覺的使用較為迂迴、或者比較抽象的表現方式。

 

甚至還有人會使用「自創語(只有自己才懂的語彙)」,讓別人無法理解。

 

這樣的人,一但成為領導者,部下就很辛苦了。

 

因為,他們就算是收到指示或是忠告,也沒有辦法正確的解讀其中的含意。

「想要拿到訂單,最要緊的就是幹勁與熱情。

 

如果你想要把這些傳達給對方,就得要熱切的訴說:『奮鬥不懈!』」

我不認為他希望傳達的東西,可以百分之百的傳達。

 

而且,我也質疑他做為一個領導者的資質。

 

因為不論所擬定的戰術有多麼的巧妙,只要他沒有辦法清楚的將行動給言語化,那麼想要指揮整個團體就很困難。

如果你去看能幹的領導者,就會發現他所下的指示,都是非常具體的。

「當客戶以這種態度來說話,就表示他有打算要買東西。

 

這個時候,你用這種說法來切入、接近,然後把這張紙遞給他。

 

遞給他的時候,要這樣做,然後,在客人接過去30秒後,就會想要下訂單了。」

就像這樣子,能夠把希望部下採取的行動確切的表現出來,而對方也能夠理解到自己應該要怎麼做才好,能夠清楚的看見應該要去解決的課題。

請稍微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

 

你所說的話,是否能夠傳達給對方呢?

自我管理也是相同的道理,言語化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如果希望自己採取某種行動的話,首先就要把它說出來,具體的表現出來。

 

一切,就從這裡開始。

首先,就將應該採取的行動,一個一個說出來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周刊電子報:5個好習慣 培養高FQ小孩















本期簡介 









理財周刊501期精采文章


※延伸閱讀:理財周刊501期更多精采文章
■特別企劃:教育基金10倍獲利法
■特別企劃:給魚吃 不如給他釣竿
■特別企劃:存款、保險、基金 最受父母青睞
■特別企劃:夏韻芬:讓小孩知道錢從哪裡來
■特別企劃:王鴻薇:孩子的零用錢不能太多
■特別企劃:「大小姐」理財 先從建立數字觀念做起





理財教室 







5個好習慣 培養高FQ小孩


你知道怎麼教小孩理財嗎?

 

花旗基金會執行長廖麗雪指出,培養小孩高FQ,建立正確的理財習慣是關鍵。

■文.郭晏銓

教導兒童理財,家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場所。

 

但父母要如何教自己的孩子理財?

 

有什麼工具可以運用?

 

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話題。

 

尤其許多父母想要教,卻無從教起,也有人懷疑,小孩是否能理解高深的理財知識。

負責花旗基金會在台運作的花旗發言人廖麗雪指出,父母是理財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而教導子女理財,就是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

 

只要願意花時間陪伴子女,為他們解答疑問,建立基本的理財價值觀,教出高FQ(理財智商)的小孩並不難。

在教導子女理財或解答問題的過程中,父母也可以發現自己的理財盲點或不足之處,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相長過程。

 

她的女兒甚至可以為她提供很好的購屋建議,讓她相當驚喜!

廖麗雪建議,想為子女做好理財教育,父母不妨養成以下習慣:

■習慣1:鼓勵記帳培養數字觀念

根據花旗基金會2009年針對兒童理財習慣的調查,只有3成父母會鼓勵小孩記帳。

 

其實,記帳除了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花費情形外,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字觀念,對於日後養成良好的理財紀律也很有幫助。

 

而且透過記帳,父母也可以藉此瞭解子女的生活與消費形態,甚至是交友情形,這是記帳額外的收穫。

■習慣2:給零用錢練習支配金錢

此外,國內超過5成兒童沒有零用錢,而有零用錢的兒童中,每周在100元以下的,高達56%。

廖麗雪認為,「如果樣樣都幫孩子買好,不讓他們自己買,小孩比較不容易培養價值的觀念。」

給子女適度的零用錢,並讓他們練習支配自己的收入,在有限的預算中取捨自己想買的東西,藉由讓他們自己管理金錢,培養他們的金錢支配能力,也提高他們的責任感。

她建議,在給子女零用錢時,可以告訴他們零用錢的用途,還有他們可以選擇如何運用,例如暫時克制欲望,存起來買較貴的東西,或者作為其他用途。

至於金額,則最好視孩子的年齡與生活習慣而定。

 

以她自己為例,她的兒子愛運動,胃口也比較大,因為參加社團,也會有社交活動,所以給較多零用錢;

 

女兒則比較節儉,會主動要求不必給太多零用錢。

■習慣3:透過預算觀念教導購物

根據花旗的調查,有3成的受訪兒童透露,自己的父母買東西常常不會比較價錢。

 

其實購物是孩子學習理財的重要機會教育,父母不妨在購物前與子女討論要買什麼,讓孩子知道「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在購物時,還可以透過教導瞭解商品的成分或質料,和價格的高低,讓孩子參與購物的決定。

如果孩子大一點,不妨給他預算的概念,在預算內取捨。廖麗雪指出:「『貨比三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

 

透過貨比三家,孩子會發現同樣或類似的東西,也會有不同的價格,也讓購物變成一種樂趣。

另外,父母如果能解說為何會有不同的售價,也可以讓子女瞭解商業市場的運作,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習慣4:分享家裡收入支出情況

廖麗雪認為,父母應該與子女分享家裡的收入與支出,或投資情形。

 

對子女適度透露,讓他們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無形中也可以增加子女的責任感。

 

同時也可以讓子女瞭解父母工作的辛勞,同時想像自己的未來規劃。

以她自己為例,她會讓子女知道家裡的貸款總數,每個月要還的本息,也會與子女一起處理家裡各項支出的對帳單,讓子女瞭解家裡的經濟情形,進而有為父母省錢的意願。

■習慣5:適度參與家中投資決策

廖麗雪認為,為子女作理財規劃,可以讓他們對各種理財商品的特質與功能有基本的瞭解,像存摺上的利息變化,就可以讓孩子了解利率與利息的投資基本概念。

如果預算許可,也不妨讓孩子直接參與,甚至提供一定的預算,讓他自主決策。舉例來說,廖麗雪夫婦在孩子還小時,投保了繳費期滿時,可以分期還本的兒童教育壽險,到兒子上大學時,每年可領回10萬元當作教育金。

不過,由於兒子考上公立大學,學費花費比預期少,他們夫婦就把這筆錢交給孩子,讓他自己選擇投資工具投資:「透過這筆小額投資,他可以自己嘗試、體會,學到寶貴的經驗。」

廖麗雪認為,很多父母總是幫子女做好各種準備,甚至到了子女成年,都不讓子女參與家裡的理財決策,也不曾讓子女學習,以致身故後,子女反而成為「敗家子女」。

 

若父母從小就透過「learning bydoing」(從做中學)的方式讓子女學習理財,從小建立理財觀念,將比留給孩子實質的資產更有效果。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 501期; 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桃園縣政府免付費電話一覽表







上班時間:政府機關辦公日上午8:00至下午5:00




專線名稱
專線電話
單位
服務內容
服務時間
其他聯絡方式
網路電話



























































































































































































全民監督公共工程專線0800-009-609工務處土木科舉報桃園縣內施工中公共工程瑕疵或造成民眾生活不便之情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6760~6765
03-3320304
WebCall電話按鈕(連結-開新視窗)
工商登記服務專線0800-056-880工商發展處
工商登記科
桃園縣內工廠登記與營利事業登記相關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5150,5159,5152,5153
03-3343778
WebCall電話按鈕(連結-開新視窗)
公用事業協調專線0800-252-388工商發展處
公用事業科
受理各類公用事業(水、電、瓦斯、加油站)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5266~5270
03-3320314
03-3397293
WebCall
檢舉盜採專線0800-052-769水務處河川科檢舉桃園縣內河川盜採砂石情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5724~5727
03-3385590
WebCall
區段徵收查詢0800-501-999地政處
土地徵收科
一般徵收、區段徵收相關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6656~6659,5370~5373
03-3354842
WebCall
不動產經紀業仲介業務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611-999地政處地價科不動產經紀業仲介業務相關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6656~6659,5368,5369
03-3376448
WebCall
交通服務專線0800-518-666交通處公車、計程車服務申訴
交通號誌損壞報修
道路坑洞查報
路邊停車相關服務
上班時間公車計程車服務申訴-運輸管理科
03-3322101分機6862~6864
03-3326367
WebCall
交通號誌損壞報修-交通工程科
03-3322101分機6856~6858
03-3326442
縣容查報管理系統
WebCall
道路坑洞查報-道路養護工程科
03-3322101分機6859~6861
03-3342820
縣容查報管理系統
WebCall
路邊停車管理系統-停車管理科
03-3322101分機6865~6867
03-3326521
停車管理資訊系統
WebCall
原住民諮詢專線0800-834-567原住民行政處各類原住民問題諮詢上班時間文教輔導科
03-3322101分機6682~6685
03-3364195
03-3329400
WebCall
建設管理科
03-3322101分機6686~6689
03-3362312
WebCall
外勞諮詢專線0800-808-058勞動及人力資源處
外勞服務科
外籍勞工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6812,6813,6821,6822
03-3392551
03-3344087(英)
03-3341728(泰)
WebCall
勞工申訴專線0800-222-196勞動及人力資源處
勞動條件科
勞動條件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6804~6805
03-3323530
03-3323603
線上申辦整合系統
WebCall
紅火蟻專線0800-051-095農業發展處農務科紅火蟻出沒查報及問題諮詢上班時間03-3322101分機5460~5463
03-3340625
WebCall
教育諮詢專線0800-775-889教育處各類教育問題諮詢上班時間..
行政院環保署公害陳情系統0800-066-666環境保護局公害中心各類公害污染查報上班時間03-3354943
行政院環保署公害陳情網路受理系統
.
民眾申請案件查詢專線0800-085-838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局人民申請案件應附文件與辦理進度查詢上班時間03-3386021WebCall
24小時防疫專線0800-033-355衛生局疾病管制科各類傳染病防治諮詢服務,與疫苗問題洽詢服務24小時03-3363270WebCall
稅務諮詢專線-總局0800-316-969地方稅務局總局地方稅務諮詢上班時間03-3326181WebCall
稅務諮詢專線(全國性)0800-086-969地方稅務局總局地方稅務諮詢。本專線可轉接至外縣市地方稅務局上班時間03-3326181WebCall
稅務諮詢專線-中壢分局0800-321-172地方稅務局中壢分局地方稅務諮詢上班時間03-4515111WebCall
稅務諮詢專線-楊梅分局0800-321-420地方稅務局楊梅分局地方稅務諮詢上班時間03-4781974WebCall
稅務諮詢專線-大溪分局0800-311-980地方稅務局大溪分局地方稅務諮詢上班時間03-3800072WebCall
檢舉逃漏稅專線0800-311-178地方稅務局總局檢舉逃漏稅上班時間..
警察局報案專線0800-081-112
0800-081-113
警察局報案使用24小時110.


業務連繫單位: 桃園縣政府研究發展處綜合企劃科 Tel: 03-3322101#6906-6910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周刊電子報:會併購不一定會經營 中國企業面臨4大考驗















本期簡介 









理財周刊501期精采文章


※延伸閱讀:理財周刊501期更多精采文章
■新聞熱線:降資費刺激消費 中華電樂觀以待
■新聞熱線:佳龍斥資20億擴廠 產能率增倍
■新聞熱線:王定乾牽線 大陸首家拍賣公司來台辦展
■新聞熱線:彭淮南盯利率 更盯失業率
■新聞熱線:從一則「謝謝政府」廣告 看房市政策





新聞焦點 







會併購不一定會經營 中國企業面臨4大考驗


一場金融風暴來襲,中國企業趁機大肆海外併購。

 

旺盛的擴張企圖心,卻敵不過現實的「中國人管外國人經驗還不夠」!

 

兩家企業的結合,未必是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文.向 雨

金融風暴以來,中國企業毫不掩飾,一再上綱的海外併購企圖。


吉利趁機吃下了富豪(Volvo),四川小民企騰中,則想鯨吞通用旗下的悍馬(Hummer)。

 

在騰中併購失敗的幕後,就凸顯了中國人「不差錢就買」的心態。

1980年代,日本企業全球接連併購毫不手軟,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國企業則接下了這個棒子。

 

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衰退,造成歐美企業股價狂跌,更成了他們物色對象的好時機。


不過,兩家企業結婚,結局不一定是美好、幸福的。

■海外收購逾6成失敗

根據麥肯錫的統計,過去20年全球大型企業合併案中,真正取得預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國則有67%的海外收購以失敗告終。

 

最好的例子是,全世界都看得到:TCL買下法國Alcatel,被證實是個災難!

北京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陳宏分析,資金不是問題,但如何整合併購對象、了解當地政策、勞資關係,甚至是跨國行銷業務,「中國人管外國人經驗還不夠!」

同時間,國際間對於中國市場無止境消耗資源、中國企業旺盛的擴張企圖,始終持有高度疑慮,也導致不少併購案破局。

 

包括中鋁入股插旗力拓、中海油併購美國Unocal,都是失敗收場,顯見中國國企還有不少併購學分要修。

《經濟學人》分析,這些「向外走得辛苦」的企業,都與中國政府有密切關係,總是會令歐美國家擔心,背後藏有政治目的。

 

同時間,在中國政府一再抱怨「貿易保護主義」阻礙商業併購運作,但其實中國也不讓外資來碰中國的公司,「互惠性」明顯不足。

另外,這群荷包滿滿的中國併購急行軍,很多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就是成熟度。

 

 在北京經營10年之久、威盛(2388)中國區總裁徐滔觀察,中國企業發展時間相對短,想要藉併購迅速取得資源、人才、技術、品牌、全球能見度,本來就無可厚非,但是「真要開花結果,現在還看不到!」


好比有錢買衣服不是問題,但要如何穿得對味、穿出時尚感,中國企業還要多學學。

■有能力走向國際嗎?

無止盡的海外併購,也牽扯出另一個問題:中國企業真有能力走向國際嗎?

 

老資格的矽谷創業家、建漢科技(3062)董事長李廣益認為,下一步真要走出去,是有問題的。

他舉華為當例子。

 

中國政府在非洲,援助很多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都指定採用華為的通訊設備,有了政府庇蔭,華為根本不用自己打市場。

另外,中國有人人垂涎的世界市場,對於多數本地企業來說,能夠掌握13億人口內需,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事,很少會把心思放到海外。

 

一大票中國企業靠境內市場,就做到世界前500強,但要談跨國行銷、發展全球品牌,都還有很多課程要補修,聯想就是一個例子……【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
《理財周刊》 501期; 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中聯營投資3億馬設製造廠‧成功集團汽車業將尋求上市


 2010-02-08 19:02















(越南‧胡志明市)成功集團(BJCORP,3395,主板貿服組)主席丹斯里陳志遠披露,此集團與中國聯營夥伴計劃投資2億至3億令吉在馬設汽車製造廠,並於3至4年內把其旗下汽車業務在馬股上市。


成功集團與比亞迪汽車、成功華晨汽車、長安成功汽車將利用大馬作為汽車生產基地,出口至東盟乃至全球市場。


他表示,這三家中國汽車公司在中國佔舉足輕重地位,無異使其汽車組如虎添翼。此集團目前代理馬賽地、日本馬自達與歐洲Skoda轎車。


屆時,汽車組也將對集團作更顯著貢獻。


陳志遠由深圳飛往胡志明市期間,在其專機上接受《星洲財經》與另兩家英巫媒體訪問時,透露上述訊息。


利用大馬為生產基地


早前此集團剛與中國比亞迪汽車簽署協定,以便利用大馬為生產基地,起初生產比亞迪車汽油車,往後會生產右邊駕駛油電與純電車,以供應東盟乃至全球其他右邊駕駛轎車市場。


他認為,政府應允許國內與外國公司進行合作,聯營生產與裝配汽車,部份銷售予國人用途,大部份銷往海外市場。


他說,作為一家立足大馬、放眼全球的公司,任何有利國家的計劃或機遇,公司都會考量在大馬設廠;若不能行得通,才會考慮到他國去。


他表示,大馬近年的外來直接投資有些下挫,類似的投資又利惠大馬,政府應歡迎與批准上述投資。此集團目前正等待政府發出汽車生產執照。


他也宣佈,此集團將投資2億至3億令吉,在萬撓武吉達嘉100英畝設廠,並可隨產能與出口銷量增加,另撥100英畝擴大產能。


這輛汽車生產設施就位於1萬3000英畝法國種植投資控股公司(SOCFIN)土地範圍。


和成功集團合作的長安汽車,是與鈴木合作生產迷你客貨車。華晨汽車公司則與日本豐田、德國寶馬聯營大客貨車乃至豪華車,其品牌包括“金杯海獅”、“閣瑞斯MPV”;比亞迪汽車則生產節能汽油車,同時也是全球、油電混合與純電車佼佼者。


中國車將佔全球很大市場


陳志遠相信,未來的5至15年,中國車將佔據全球很大市場,主要是中國車具競爭性,成本低,最重要的是每年培訓百萬名相關工程師。


其生產成本可能比其他現有汽車大國低很多,更重要的是中國汽車業不時尋求意大利等國的最新設計,並在工藝上不斷創新,中國最終勢必成為汽車生產大國。


他有信心中國未來10年將崛起成為全球汽車生產國的五甲之林。


在越南,此集團正探討長安汽車左邊駕駛車進軍越南事宜。他將於4月訪問長安汽車重慶廠與沈陽太原廠,並邀請前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同行。


陳志遠:擴大業務
科士威將獲200億營業額


成功集團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科士威(Cosway),今年雷厲擴展海外業務,陳志遠說,科士威5至10年內將擴大業務至40至50個國家,並取得200億令吉營業額和20億令吉盈利。


陳志遠也預期,目前為集團營業額與盈利作出25%至30%貢獻的科士威,未來5至10年將可作出50%貢獻。


每年目標進軍5至6個國家


科士威目前已在9個國家營運,今年4月將進軍美國,6月日本,8至9月間則進軍英國,年杪則前往德國與土耳其。


此集團的目標是,每年進軍5至6個國家,預料明年進軍越南。


至於中國的廣大市場,此集團是通過香港銷售,因仍未獲中國的多層次銷售執照;預計今年杪或明年初才能進軍中國龐大市場。


他說,目前科士威在9國有1500間商店,今年將開1000間商店,年杪預料增至2500間至3000間商店。


他指出,配合其全球化步伐,科士威大馬業務比重,已由多年的98%下挫至48%,預期2013年進一步降至5%。


“按照我們的願景,隨外國業務逐步擴大,大馬貢獻最終將減至3%―5%,其餘逾90%由海外貢獻。”


他表示,大馬人口不多,零售產品皆仰賴人口多的市場。


沒必要在馬重新上市


他認為,目前階段,科士威沒有必要在馬股重新上市,目前在香港一處上市已足夠,太多地方上市反而令股東混淆。


他說,科士威幾年前已在大馬下市,轉往香港交易所上市,在港上市主要是配合其國際化業務,因為外國業務目前為科士威貢獻近半。


他表示,一旦科士威擴大全球足跡後,不排除在其他外國上市的可能性。


提到這是否是淡出大馬業務,陳志遠相信,這是從經濟觀點出發,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對經濟瞭解甚深,相信必能深究箇中道理。


不過他委婉表示,在成功集團能力所及之處,也會在大馬投資,尤希望政府能玉成馬中合營汽車製造業。


他認為,大馬公司能馳騁全球,並在全球大放異彩是好事,大馬公司所獲取盈利,都將化為稅收回流大馬。


藉由科士威、汽車業務與博彩、酒店餐飲、產業和特許經營業務壯大,他願意看到成功集團於未來10至15年成為全馬5強之林(按營業額與盈利計)。


他認為,這目標並不容易達致,不過相信透過努力與擴展分佈全球的業務,將能達致此宏願。


盼實現進軍越南博彩業


談到越南博彩業,他表示,集團申請進軍該國博彩業逾一年,希望可實現進軍越南夢想。


“目前仍在等待牌照,希望30天至3個月內可獲得批准。”


博彩業將是可在全球成長的業務,此集團在菲律賓有博彩業務,也在韓國濟州島有賭場執照。但濟州島民不獲准進入賭場,只准由韓國前往該島的韓國人進入。


至於越南產業發展計劃,他說,成功集團在越南有5項發展值近120億美元大型產業發展計劃,今年會將凌厲推展產業發展計劃,其胡志明市金融中心與大學城中心,預計於今年第3季推展。


●越南胡志明市金融中心發展值20億美元,發展地段6.88公頃,可能3至4年內完成;


●總值73億5000萬美元的國際大學城中心,建在胡志明市福門縣(HOC MON)925公頃地上,該大學城中心由成功集團全權擁有。


在越南有很多地庫,總共達1500公頃(3706.5英畝),可發展長達另20年。上述地段是在亞洲金融風暴前1996年時購買,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有關地段不斷增值,產業價格飆漲速度驚人。


至於已推展包括河內龍邊郡的32公頃綜合城鎮計劃,總發展值5億美元;去年12月已推展首期148單位公寓計劃,最低售價11萬美元,有關單位80%售罄。


另在胡志明市同奈省2.59公頃地,發展總值2億3000萬美元的綜合住宅與200多住房五星級酒店。首期116單位公寓去年9月推展與售罄,次階段448單位今年1月推展。


星洲日報/財經‧2010.02.08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成大研究:跑步變聰明





成大研究:跑步變聰明

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不過,國立成功大學的研究進一步發現,中度、適量運動,可以使頭腦更聰明。


成功大學以小老鼠作實驗,證實適度、持續的運動,可增進小老鼠在空間、恐懼學習與記憶能力,對腦的功能及結構有正面影響。

成大研究以科學證據,打破「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說法,這項研究由成大醫學院生理所任卓穎教授及陳洵瑛教授合作進行,利用小老鼠實驗,做跑步機及滾輪兩種運動,每週5天、每天1小時,持續進行4週,再把小老鼠放到「水迷宮」及「被動避險」測試,結果發現,有運動的小老鼠,在空間學習及記憶能力都增強。


任卓穎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發現,如果讓小老鼠隨性地跑步,某些大腦功能的確會改善,但是如果強迫牠們多跑一點,腦功能改善會更明顯,證明適量運動可使頭腦變得更聰明,如果延伸到人的身上,讓人有持續適量、中度的運動(心跳120-130上下),應該對腦的功能也會有幫助。

這項研究論文在國際知名生理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ology」發表後,被紐約時報大篇幅引述並分析,引發國際網路熱烈討論。


「紐約時報」亦於九月十六日引述這項研究,並綜合美國國家老人學研究院的分析,各種成長因子需要大量血流才能從身體周邊組織進到大腦內部,去開啟一連串的分子作用鏈,當在進行游泳、跑步、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時,血流就會大量增加;


至於舉重只刺激肌肉,各種生長因子也只留在肌肉裡,與腦沒有關係。

陳洵瑛教授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習慣,不管是跑步、游泳、騎腳踏車、登山等有氧運動,讓孩子感覺有點喘、但身體又可接受的範圍最好。


任卓穎教授也提醒,並不是運動越努力,成效就越可觀,如果突然做出能力範圍以外的劇烈運動,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

amitofo3 TV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汽機車考照題變難 保養急救常識入題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3/30 00:07 【台北訊】


汽機車駕照考試將變難,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單位於四月一日起用的新題庫比現有題庫增加四百八十二題,汽機車保養、急救常識都入題。


公路總局說,今年二月就已上網先公布新題庫,考駕照的民眾有充裕的準備時間。


汽機車駕照筆試題庫數量將從原有的九百七十五題,增加為一千四百五十七題,共增加四百八十二題,增幅約百分之四十九。


公路總局在新題庫中,增加肇事預防、駕駛實務、急救常識、汽車保養常識、駕駛道德及交通安全常識等較務實性題目,主要是避免駕駛人死背交通規則或標誌,而忽略實務應用。


同時,考量卅餘萬新住民的需求,新題庫除了中文外也提供英、日、越、印、泰、柬、緬等國文字供選擇。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指縫間的秘密


五個手指是我們身上再普通不過的部分,但你是否知道它們之中也蘊藏著玄妙呢?


請如圖所示將除了拇指之外的其他四指併攏,觀察其間的縫隙,通過這些,可以看出一些你的性格來:


1:食指與中指之間有縫隙


雖不喜歡受到他人束縛,但因為思考縝密細緻,來必能出人頭地,有所成就


2:中指和無名指間有縫隙


雖然喜歡自由奔放的生活,但是對未來缺乏計劃性


3:無名指和小指間有縫隙


表示本身行動不願意受到他人束縛,希望按照本身意志來自由發揮


4:四個手指之間都有縫隙


雖然個性極其開放,樂觀,但是卻喜好揮霍,不善於存錢


5:四個手指之間都沒縫隙


凡事深思熟慮,言行保守,不會浪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家寶 









傳家寶


不先了解金錢的本質,卻去研究賺大錢的人,好比新進演員研究巨星,卻不先熟悉演技一樣。


出處:丹尼爾•拉賓(Rabbi Daniel Lapin)~Cascadia商研中心總裁

■ 總裁學苑
http://www.ceolearning.org/





專家專欄 









教導力:教導的四不原則


作者:何文堂/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教導對教練而言教導是一項甜蜜的負擔,在過程中雖然勞心勞力但是能看到受教導者成長卻是莫大的喜悅,常常在看到成果時就忘卻過程中的辛勞,也因為這樣常會誘使教練在教導中過度的投入,強烈的主導,完全掌控整個教導過程,變成「以教練自己為中心」的教導工作,而沒有掌握「以受教導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變成為追求教導「成效」而教導,忽略受教導者個人真正成長的情事發生,喪失了教導的真正目的。要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教練要特別注意教練的四個禁忌。

 不揠苗助長

教導是一個的過程,即是過程就有其必要的程序,這些程序是為了確保受教導者能夠透過教導而有有成長和進步,所以教練在做教導時務必要遵循教導的步驟,若是受教導者個人的資質較好時,可以適度地調整每個步驟的時間,但是不要為了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因為這樣的教導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教導的重心在受教導者本身自我察覺,當他愈能看清自己的問題和障礙時愈能有效的去解決它,教練要有耐心與他共同成長,不要試圖揠苗助長。

不越俎代庖

進行教導時要啟發受教導者的責任心,協助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各種可能的對策來做選擇和執行,在教導過程中教練可以儘量提醒他要注意的事項、要克服的障礙,讓受教導者親自去思考、探索和面對,把達成教導目標的責任回歸至他身上,千萬不要代替他去解決原屬他本職內應該做好的事情。

 

教導唯有在受教導者體認到這份責任心時才能產生長久的效益。

不加入個人的好惡

團隊的組成是多元的,主管不見得會喜歡每個人,尤其是成員的不佳表現會造成整個部門的團隊績效時,就難免對某些成員會有厭惡的情形產生,教練在做教導時一定要先排除這種好惡的心態,當你無法完全接納這個「人」時,是無法進行有效教導的。

 

當你不是真心的想教導對方時,在教導過程中就容易去否定對方的意見和能力,有時會不自覺的表現出不耐煩、不想去聽對方的話語,而想儘快運用自己的方式來完成教導工作甚至是不認同這項教導而想儘快結束教導工作,忘記了教導的意義。

 

其實,教導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受教導者很快就會感受教練的言行差異,察覺出教練不是真正為自己的成長來做教導的,很快就會對教練失去信心,一個雙方無法建立信任的教導是經不起考驗的。

不好高鶩遠

教導就是人才栽培的農業,需要營造合適的環境、給予必要的養分,協助其逐漸的成長。

 

每位教練都要有這樣的農夫精神,對於教導的工作不要好高鶩遠,要有效的掌控教導的時程,深入了解受教導者的身心狀況,在協助設定教導目標時一定要務實,考量到受教導者的能力,因應不同的狀態設定階段性的目標,以分解目標的方式來來取代一步到位。

教導的目的是增強成員工責任心,提高生產力,教練要謹記將教導的重心放在受教導者本身的需要上而非教練自己的欲求上,時時以「四不原則」作為教導的準則,才能創造出教導的真正價值。(本文原刊載於總裁學苑
http://www.ceolearning.org/ )

■ 更豐富的內容在總裁學苑網站,歡迎免費試閱: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如您對教導力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
教導力)論壇上發表。








 
 






形象管理:如何讓背景幫助簡報成功!


作者:陳麗卿/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面對公開發表演說的場合,演講、簡報的技巧與內容固然是成功的要素,但一般人們時常疏忽的佈景,更是影響演說成功的「貴人」!

 

因此,當您在需要上台的場合時,您更應多加留心色彩、燈光上所造成的視覺效果,您可依循以下幾個原則:

1.穿著與背景稍作對比:

穿著與背景的色彩、調性對比越大,在聽眾人數越多時,效果越佳。

 

我曾應邀至聽眾千人的場合演說,原本計畫穿著視覺效果較佳的鮮豔寶藍色套裝,但經詢問得知其與背景色調相同,因此改穿黑色套裝,以與背景相映襯。

 

當然,這也須視您的演說目地而定,您可徵詢專業的造型顧問為您作出搭配。

 

美國的尼克森在擔任副總統期間,便曾以明亮的佈景與灰暗的服裝,對比出希望與委屈兩種氛圍,成功反駁對手的指控,完美的扭轉情勢。

2.將講桌置於「聚光」的地方:

依視覺效果來看,演講者胸膛以上的明亮度是抓住聽眾注意力的重要關鍵,許多演講者習慣立於講桌設置處或舞台中央,但那卻不一定是最聚光的位置,為了避免分散或黯淡的光源使聽眾注意力難以集中,您可以早一點到達會場,先行走位,找出讓您最「耀眼」的位置。另外,暗淡的燈光易使聽眾昏沉,因此切勿牽就投影機而犧牲演講者的「聚光」效果。

3.背景簡單,講台前力求淨空:

花俏的色調或舞台前的凌亂擺設、講桌上過高的盆花,都會分散聽眾的視線,有次我上台演講,需要用椅子為道具,因此我便出清前面的座位,以使聽眾的注意力得以集中。

4.講台大小須適宜:

過大的講台使演講者變得單薄,我喜歡站在講台不遠處進行演說,或者講台斜前方的位子,讓講台成為靠山,另外,若講台過高,演講者可以要求加個踏台,這些都是增加個人氣勢的好方法,。

5.人氣要聚集:

如果觀眾人數不如預期,應盡可能讓聽眾集中於前排,可以有效提升人氣。

 

必要時,也可撤掉一些座位,讓聽眾感受到「一位難求」,讓說服力大大提升。

6.擺正您的演講道具:

無論是投影片或是powerpoint,務求將投影內容在螢幕中擺放端正,歪斜的投影讓人感覺凌亂隨便。

也許便給的口才與雍容的氣度不是人人都有,但當您面對演說、簡報時,卻可以透過對細節的關注,巧妙的塑造出權威的形像,這是身為商業菁英的您,不可不了解的成功秘訣!

 

(Perfect Image陳麗卿形象管理學院)

■ 更豐富的內容在總裁學苑網站,歡迎免費試閱: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注目焦點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管道找到律師的,最好都能夠自己親自與律師交談,瞭解律師的看法、做事態度、人格特質之後,再仔細思考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五)如何選擇合適的律師


選擇「對」的律師就像選到好的醫師一樣,病痛可以及時得到正確處置,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治療過程或疼痛。

 

選到好的律師,糾紛可以有效解決,且可以讓你安心地度過糾紛的心痛時光。

符合自己的目的為主

律師給人的印象就是口才很好,但我相信沒有當事人在找律師時,只單純以口才給便為選擇標準。

 

你之所以找律師,主要是尋求法律的幫助,而律師或有不同專業領域,你所找的律師自然應該符合你的需求。

 

所以,找律師的第一步,就是要瞭解自己的目的與律師的專業領域。

現今的生活活動變化多端,法律需求更是千變萬化,誠非我二十多年前開始執業所可預見。

 

另一方面,不同領域的法律專業內容也推陳出新,律師市場蓬勃發展,每位律師都有專攻的法律專業領域,過去較少獲得重視的親屬繼承事件、婦女權益等等,也漸漸成為專業領域。

所以,在找尋適合的律師以前,你要先瞭解自己的案件究竟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或是行政案件。

 

如果可以更清楚地瞭解案件主要爭執是涉及何種法律,就可以更精確地找到合適的律師。

 

就好比買房子,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需求後,才容易找到可以合適的房屋。

清楚掌握自己的需求後,無論是透過介紹或是自己探聽而來的律師,你在鎖定人選之後,最好能夠親自登門拜訪,並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法律問題,以自己親身與各律師對話的感受,作為選擇適合律師的標準。

 

畢竟,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管道找到律師的,最好都能夠自己親自與律師交談,瞭解律師的看法、做事態度、人格特質之後,再仔細思考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


「有名的」未必是「最適合的」

有的法律事務所總是高朋滿座,但這只能顯示那位律師是有名的律師,卻不一定是對你的案件有幫助的律師。

 

我常聽當事人抱怨,當時找某某律師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說他有名」,沒想到「他將案件交給底下的律師辦,他根本不管,害得我……」,這般的體會,代價往往是案件的結果失利。

找律師不同於找餐廳吃飯,人多的地方就一定好。

 

你要找的律師,是有能力且能真正關心你案件的律師,不一定要是有名的律師。

 

固然,一位好律師常是有名的律師,但是,有名的律師遭盛名之累而無暇再辦理其他案件時,你實不宜強將自己的案子再教給他。

我記得過去父親病榻纏綿時,最關心父親病情的人不是主治醫師,而是實習醫師,而我陪伴在側,深感對病人真正付出關心的醫師,才能確實解決家屬及病人的問題,讓家屬安心。

 

至於主治醫師的忙碌,我雖可理解,但總認為主治醫師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父親的醫師。

我這般的體會未必正確,但是這樣的體會也提醒我,應該盡可能地滿足當事人的要求與期待,如果自認為無法達到當事人的期待時,我必定會告知當事人,請他另請高明,不要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將心比心,我建議當事人想找有名的律師時,可以將自己的特別需求告知律師,以免造成彼此認知上的差距。

注意「律師性格」

近期媒體常因某些特定公眾人物過去曾是律師,就常以「律師性格」作為報導的結語,不知對律師是褒還是貶。

 

到底有無「律師性格」這件事?

 

「律師性格」到底指的是什麼? 身為律師的我也沒辦法說清楚,只有留待一般人去註解或評論。

事實上,我不認為有所謂的「律師性格」。

 

律師也是人,每位律師都有自我的人格特質。

 

當然,從事律師工作的人就該具備一定律師水平的要求──律師工作講求精確、要求講理、合乎法律規定,並且要符合當事人的委託目的,不辱當事人的託付。

只是,「取得律師資格」的律師與「稱職地執行律師工作」的律師,中間仍有不小的差距。

 

律師市場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這主要還是涉及每位律師的個人特質,所以在選擇律師時,除了注意你的「候選律師」是否具備一般律師的工作水平外,同時也該注意這些律師的個人特質。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生命的禮物















本期簡介 









女人要享受工作,不要認命工作!



全美最具影響力的激勵大師 琳妮•路易絲(Lynette Lewis)

這本書最懂妳的辛苦,並給妳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力量!

一天結束之後,妳是否想得起今天到底在忙些什麼?
因為工作,妳脾氣暴躁、懶得走出戶外、很久沒和朋友聚餐,
家庭關係疏離,至今小姑獨處,或者親密關係岌岌可危?

所有職場女性都該學的10種工作心法,讓妳結束焦慮,找回工作和生活的主控權。

☉心法1:重新建立生活和工作的目標
☉心法2:把自己變成一個品牌
☉心法3:主動挖掘並嘗試新的機會
☉心法4:列出值得學習的模範者名單
☉心法5:加強溝通能力,藉以發揮影響力


我們不需要特別去迎合誰,而是要了解自己,讓妳的性格、氣質、特色,成為獨一無二的名牌!把握現有的資源和舞台好好地發揮,享受妳的工作吧!


──TVBS新聞主播 張珮珊







女人要享受工作,不要認命工作 







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生命的禮物


我永遠記得有一次午餐時間,滿足與決心的掙扎在我面前活活上演的那一幕。

 

我當時穿著套裝、連身褲襪,還有我最愛的一雙高跟鞋,匆匆忙忙前往一家購物中心。

 

接近大門口的時候,一位全身休閒打扮的年輕媽媽推著嬰兒車,車上坐著頭髮蓬鬆的兩歲大兒子,也準備從同一個入口進入。

她過的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心裡想著,夏天可以不必穿這些令人痛苦的鞋子與褲襪,多好啊!不用趕著在一個小時內回去上班,享受陪著孩子成長的滿足感。

就在此刻,那位年輕媽媽說了一段話,刺破我羨慕的白日夢。「哇,妳看起來很棒!」她親切地表示,「可以打扮漂漂亮亮上班去,擁有一份真正的工作,一定很有趣。」

我當時好想一把握住她的手,讓她知道剛剛腦海中閃過的念頭。

 

我要你的生活,而妳要我的生活!

 

事實是,我們都有令人稱羨之處,但是就好像看著鄰居的庭院,我們都會覺得人家的院子綠得比較漂亮。

幾年後,同樣的情景再度上演,那是一個週六下午,友人珍妮佛與我開著她的箱型車出去兜兜風。

 

我們剛參觀完她與先生馬克以及五個孩子同住、裝潢得美輪美奐的房子。

 

她對我說:「琳妮,妳過的生活是我一直想要的模樣。

 

我夢想能有自己的事業,可以工作很多年,也許就住在大都市,追求理想。可是反而我很早就遇見馬克,全職照顧孩子與支持他的工作。」

說到這裡,我坦白對她說:「珍妮佛,你的生活才一直是我的夢想。

 

我還在等著丈夫與孩子出現呢。」

 

我們不約而同笑了。

 

然後我問她:「妳想知道我對這一切的看法嗎?」她點點頭。

 

然後我就把購物中心那件事以及我的結論與她分享。

女人最常碰到的誘惑之一就是缺乏滿足感。

 

實際上,如果妳知道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撒旦就是利用這一點誘惑夏娃。

 

夏娃與丈夫以及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在完美的伊甸園和諧地生活著,但仍然想要尚未擁有的某個東西。

女人是天生的「操控者」,所以我們不斷在操控我們的等候。

 

我們相信如果得到等待中的那一樣東西,我們的世界就會更美好的謊言。

 

但由於欲望永無止境,不滿足的循環根本沒有終點。

•單身,想找個丈夫。
•已婚,想要小孩。
•有小孩,但是等不及他們快快上學,這樣我們才可以有自己的時間。
•在家照顧小孩,卻想念外出工作的生活。
•不斷工作,對於無法在家陪孩子感到內疚。
•有工作,卻希望有更多時間休假以及追求個人遠大的夢想。
•遠大的夢想實現了,卻渴望平凡無所求的舊時光。

我認識的每位女性,都沒有辦法持續知足。如果妳找得到對生活感到滿足的女性,聽聽她的故事。我敢保證她一定有實行以下某些策略。這些策略是我意識到不知足的感覺已經揮之不去時發現的方法。

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生命的禮物

如果妳發現自己會懷疑一切是否足夠,渴望得到更多,那妳絕對不孤單。

 

這些年來,我共事過的數百位女性,其中不乏事業飛黃騰達的女強人,這些人都對我談過她們「其他的夢想」。

 

這意味著她們心中最深的欲望尚未實現。

如果說在等待期間能學到什麼保持心情快活的重點的話,那一定是這個:儘管我們有時候並不了解或無法察覺,但是每個人生命中的某處角落,都有等著被發現的天賦。

 

而這些生命的禮讚往往近在眼前。

•里歐•葛騰桑格(Leo Gerstenzang)看到太太用牙籤與棉花替他們的新生兒清耳朵的時候,想到棉花棒的點子。
•奧特•迪芬巴赫(Ott Diffenbach)把香煙包裝紙扭曲捲成條狀,最後發明了吸管。
•查爾斯•史垂特(Charles Strite)因為工廠的餐廳老是烤焦土司,自行發明了烤麵包機。
•史賓賽•席佛(Spencer Silver)在研究持久粘性強的黏著劑時,發明了用於便利貼上的暫時性黏著劑。

這種天賦有時候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積極尋找,我相信我們可以發現更多才能。

如果把奮鬥的過程與渴望視為準備途徑,而不是承擔的苦難,就可以在不太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生活中創造出希望、耐心與靈感。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Frankl)筆下有最貼切的詮釋:「想要綻放光芒,必須承受灼燒之痛。」

我們對目前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時,心境就會開闊,能夠感受與體驗生命中五花八門的挑戰,在所有的機會看似渺茫的時候發現希望。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我們的世界已逐漸失序,貧窮、飢餓、失學、歧視、疫情,以及氣候變遷等種種問題層出不窮,所幸,一群瘋狂的人正努力彌補這些社會斷層,而如同本書作者所說,我們的未來可能是由這群人來決定。

 

這群社會企業家為何能成功改變我們的世界?


因為,這群任性的傢伙不理性,卻能有計劃的運用三種營運模式改變制度;

 

他們在非營利事業上追求利潤,巧妙開闢各種資金來源;

 

他們認為自己掌握了未來,從十大未開發的市場機會點實現理想;

 

他們極具野心,讓社會企業也是一門好生意。


如果你曾因《志工企業家》或因尤努斯的鄉村銀行而深受啟發或激勵,這群改革推手的創新模式告訴我們,與他們合作、學習、甚至在他們身上投資的時機已經到了。

 

加入他們帶領的社會改革行列吧,也讓自己在這些新市場版圖上先占得點。





1個理想╳10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 







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企業家如何自助與互助?


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企業家如何自助與互助?

任性企業家以哪裡最多?


我們可在何處找到社會企業家?

 

答案是,每個地方都找得到,只是有些國家比較多、有些國家比較少。

 

幾年前我們分析了施瓦布基金會的企業家名單,以人數來計算,順序如下(由多到少):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與歐洲。

亞洲的社會企業家集中在印度次大陸,這個地理區的四個國家裡,就有三個(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出了相當多的社會企業家。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這個地區從1940年代開始分割成不同國家所引發的政治問題、普遍存在與貧窮相關的問題,以及接二連三的天然災難(包括2004年底的南亞大海嘯)。

同樣也有許多原因造成拉丁美洲成為社會企業家人數次高的區域。

 

除了人口壓力、普遍存在的貧窮問題與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之外,這個地區的政府長久以來一直相當軟弱,貪腐情況嚴重與行政缺乏成效也是原因。

 

為了改善狀況,許多教會鼓勵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出來解決社會問題。

 

假如你查看施瓦布基金會的全球企業家名單,你將會發現單一國家出產最多社會企業家的國家中,美國(20人)名列第一,而巴西(9人)排名第二。

美國居然是名單中最多人數的國家,這個結果可能令人有些意外,因為整體來說,北美洲算是相當富裕的地區。

 

但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這些企業家分布在美國的各個領域,從高科技的矽谷到原住民保護區(其中有些居民的生活條件類似第三世界國家)。

 

其中一個例子是原住民發展中心(FirstNations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蕾貝卡•亞當森(RebeccaAdamson)。亞當森是卻洛奇族(Cherokee)的美國原住民,這個組織帶領美國原住民社區進行從被動轉為積極的文化典範轉移。

 

當然有許多美國社會企業家的目標是解決在其他國家發生的問題,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關注當地問題。

 

這包括協助人數漸增的老年人口與獨立工作者(包括保母、計程車司機、軟體設計師與顧問等)維護自身權益。

企業家如何自助與互助?

我們也在問卷中詢問這些社會企業家,他們該如何提高自己成功的機率。

 

我們由最不重要到最重要依序列出這些結果。

第一,他們覺得可以加強同業間的團結與監督,並與網絡和中介者合作。

 

第二,他們自認在創立新企業時要加強對原本所屬企業的接班安排,使其更加順暢與有效。

 

第三,他們可更加努力幫助他人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與機會,並說明自己能提供哪些協助。

 

第四,他們強調與公共、民間與公民部門建立有效策略聯盟的重要。

 

第五,他們的組織需要納入適當的管理架構、責任意識、透明化與人力資源發展。

 

第六點與第五點同等重要,他們強調改變他人對進展時程表的看法與思維極為重要。

我們希望本書有助於將環保與社會企業家的心聲、思維與成就傳達給更多新讀者。這些人是罕見的天才,至少是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定義下的天才。

 

叔本華說,「人才能擊中別人無法擊中的目標,而天才能擊中別人看不到的目標。」

 

這種能力在二十一世紀將更顯重要。

 

隨著世界上的問題愈來愈多,對未來的前景保持樂觀似乎有點任性,但本書提及的環保與社會創新者與企業家可鼓舞我們擁抱他們的座右銘: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只是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