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在何處找到社會企業家?
答案是,每個地方都找得到,只是有些國家比較多、有些國家比較少。
幾年前我們分析了施瓦布基金會的企業家名單,以人數來計算,順序如下(由多到少):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非洲與歐洲。
亞洲的社會企業家集中在印度次大陸,這個地理區的四個國家裡,就有三個(印度、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出了相當多的社會企業家。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這個地區從1940年代開始分割成不同國家所引發的政治問題、普遍存在與貧窮相關的問題,以及接二連三的天然災難(包括2004年底的南亞大海嘯)。
同樣也有許多原因造成拉丁美洲成為社會企業家人數次高的區域。
除了人口壓力、普遍存在的貧窮問題與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之外,這個地區的政府長久以來一直相當軟弱,貪腐情況嚴重與行政缺乏成效也是原因。
為了改善狀況,許多教會鼓勵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出來解決社會問題。
假如你查看施瓦布基金會的全球企業家名單,你將會發現單一國家出產最多社會企業家的國家中,美國(20人)名列第一,而巴西(9人)排名第二。
美國居然是名單中最多人數的國家,這個結果可能令人有些意外,因為整體來說,北美洲算是相當富裕的地區。
但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這些企業家分布在美國的各個領域,從高科技的矽谷到原住民保護區(其中有些居民的生活條件類似第三世界國家)。
其中一個例子是原住民發展中心(FirstNations Development Institute)的蕾貝卡•亞當森(RebeccaAdamson)。亞當森是卻洛奇族(Cherokee)的美國原住民,這個組織帶領美國原住民社區進行從被動轉為積極的文化典範轉移。
當然有許多美國社會企業家的目標是解決在其他國家發生的問題,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關注當地問題。
這包括協助人數漸增的老年人口與獨立工作者(包括保母、計程車司機、軟體設計師與顧問等)維護自身權益。
企業家如何自助與互助?
我們也在問卷中詢問這些社會企業家,他們該如何提高自己成功的機率。
我們由最不重要到最重要依序列出這些結果。
第一,他們覺得可以加強同業間的團結與監督,並與網絡和中介者合作。
第二,他們自認在創立新企業時要加強對原本所屬企業的接班安排,使其更加順暢與有效。
第三,他們可更加努力幫助他人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與機會,並說明自己能提供哪些協助。
第四,他們強調與公共、民間與公民部門建立有效策略聯盟的重要。
第五,他們的組織需要納入適當的管理架構、責任意識、透明化與人力資源發展。
第六點與第五點同等重要,他們強調改變他人對進展時程表的看法與思維極為重要。
我們希望本書有助於將環保與社會企業家的心聲、思維與成就傳達給更多新讀者。這些人是罕見的天才,至少是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定義下的天才。
叔本華說,「人才能擊中別人無法擊中的目標,而天才能擊中別人看不到的目標。」
這種能力在二十一世紀將更顯重要。
隨著世界上的問題愈來愈多,對未來的前景保持樂觀似乎有點任性,但本書提及的環保與社會創新者與企業家可鼓舞我們擁抱他們的座右銘: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只是需要多花一點時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