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焦點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管道找到律師的,最好都能夠自己親自與律師交談,瞭解律師的看法、做事態度、人格特質之後,再仔細思考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





律師不會告訴你的事2:訴訟糾紛全攻略 







(五)如何選擇合適的律師


選擇「對」的律師就像選到好的醫師一樣,病痛可以及時得到正確處置,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治療過程或疼痛。

 

選到好的律師,糾紛可以有效解決,且可以讓你安心地度過糾紛的心痛時光。

符合自己的目的為主

律師給人的印象就是口才很好,但我相信沒有當事人在找律師時,只單純以口才給便為選擇標準。

 

你之所以找律師,主要是尋求法律的幫助,而律師或有不同專業領域,你所找的律師自然應該符合你的需求。

 

所以,找律師的第一步,就是要瞭解自己的目的與律師的專業領域。

現今的生活活動變化多端,法律需求更是千變萬化,誠非我二十多年前開始執業所可預見。

 

另一方面,不同領域的法律專業內容也推陳出新,律師市場蓬勃發展,每位律師都有專攻的法律專業領域,過去較少獲得重視的親屬繼承事件、婦女權益等等,也漸漸成為專業領域。

所以,在找尋適合的律師以前,你要先瞭解自己的案件究竟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或是行政案件。

 

如果可以更清楚地瞭解案件主要爭執是涉及何種法律,就可以更精確地找到合適的律師。

 

就好比買房子,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需求後,才容易找到可以合適的房屋。

清楚掌握自己的需求後,無論是透過介紹或是自己探聽而來的律師,你在鎖定人選之後,最好能夠親自登門拜訪,並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法律問題,以自己親身與各律師對話的感受,作為選擇適合律師的標準。

 

畢竟,不論你是從什麼樣的管道找到律師的,最好都能夠自己親自與律師交談,瞭解律師的看法、做事態度、人格特質之後,再仔細思考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


「有名的」未必是「最適合的」

有的法律事務所總是高朋滿座,但這只能顯示那位律師是有名的律師,卻不一定是對你的案件有幫助的律師。

 

我常聽當事人抱怨,當時找某某律師主要原因是「大家都說他有名」,沒想到「他將案件交給底下的律師辦,他根本不管,害得我……」,這般的體會,代價往往是案件的結果失利。

找律師不同於找餐廳吃飯,人多的地方就一定好。

 

你要找的律師,是有能力且能真正關心你案件的律師,不一定要是有名的律師。

 

固然,一位好律師常是有名的律師,但是,有名的律師遭盛名之累而無暇再辦理其他案件時,你實不宜強將自己的案子再教給他。

我記得過去父親病榻纏綿時,最關心父親病情的人不是主治醫師,而是實習醫師,而我陪伴在側,深感對病人真正付出關心的醫師,才能確實解決家屬及病人的問題,讓家屬安心。

 

至於主治醫師的忙碌,我雖可理解,但總認為主治醫師並不一定是最適合的父親的醫師。

我這般的體會未必正確,但是這樣的體會也提醒我,應該盡可能地滿足當事人的要求與期待,如果自認為無法達到當事人的期待時,我必定會告知當事人,請他另請高明,不要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將心比心,我建議當事人想找有名的律師時,可以將自己的特別需求告知律師,以免造成彼此認知上的差距。

注意「律師性格」

近期媒體常因某些特定公眾人物過去曾是律師,就常以「律師性格」作為報導的結語,不知對律師是褒還是貶。

 

到底有無「律師性格」這件事?

 

「律師性格」到底指的是什麼? 身為律師的我也沒辦法說清楚,只有留待一般人去註解或評論。

事實上,我不認為有所謂的「律師性格」。

 

律師也是人,每位律師都有自我的人格特質。

 

當然,從事律師工作的人就該具備一定律師水平的要求──律師工作講求精確、要求講理、合乎法律規定,並且要符合當事人的委託目的,不辱當事人的託付。

只是,「取得律師資格」的律師與「稱職地執行律師工作」的律師,中間仍有不小的差距。

 

律師市場也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這主要還是涉及每位律師的個人特質,所以在選擇律師時,除了注意你的「候選律師」是否具備一般律師的工作水平外,同時也該注意這些律師的個人特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