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電子報:6大策略 讓你賺遍全世界



















本期簡介 









財訊339期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 









6大策略 讓你賺遍全世界


633投資術基金篇》傻傻買、聰明賣、穩穩賺

文�㼄懇^雅

基金一直被認為是相對穩健的投資標的,但千萬不要將其視為「懶人投資術」,因為它跟股票一樣,都需要有投資策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獲得穩定的投資報酬,也才能享受「買進全世界」、「成為大富翁」的成就感!

 


今年以來全世界股市並不平靜,先是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宣布調升存款準備率,又限制銀行放貸額度,壓制房市泡沫,引發亞洲股市重挫;


美國總統歐巴馬提案將對銀行業限制規模與自營交易業務,導致美股重挫,歐洲股市也暴跌,加上美元走強,壓制原物料走勢,導致新興市場走弱,讓投資人陷入恐慌。

「全球股市經歷二○○九年的V型反轉後,多頭要結束了嗎?」


「此時要買基金?還是要賣基金?」


是投資人目前心中共同的疑慮。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給的答案是,「保持去年的戰果,可以先落袋為安,免得白忙一場。」

不過,以過去三年來看,即使經歷○八年的金融海嘯,仍有不少海外股票型及台股基金的績效在三○%以上(採定期定額扣款方式),其中台股基金有九檔,海外基金有六檔。


長期而言,定期定額一年若能有一○%,三年有三○%的報酬,相對於銀行利息算是不錯的收益,所以現在即使是處於相對高點,只要選對基金,一樣會有不錯的報酬。

加上,未來三年全球股市是多數專家眼中的多頭年,富鴻理財資深副總林成蔭觀察,二○一二年將是景氣相對巔峰的一年,美、中兩大強權都面臨領袖交接的問題,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有胡錦濤交棒,就歷史經驗看,全球應該都有美中的政治行情,加上台灣本身也有總統大選,選舉行情可期。因此,投資人可以把握未來三年的多頭行情。

為此,財訊雙週刊特別歸納基金的六大投資策略,讓投資人未來三年有機會賺進至少三○%的報酬。

策略1:定期定額是王道

今年全球股市面臨各國央行「救市機制」要如何退場的問題,短期震盪是必然,因此低點無法預測,單筆投資的風險相對較大,想買基金的投資人最好資金分成幾等分,再定期定額投資,其中波動幅度大的市場是定期定額的首選。

策略2:單筆投資找買點

假設有十萬元的年終獎金,可以先把資金分成兩塊,八萬元當作定期定額資金,分成八次進場,其中兩萬元當作單筆投資的基金,可以在大跌時加碼,就像投資股票一樣,建議這筆單筆投資,若有獲利二○%、三○%,即可以先行出場,原本的定期定額則繼續扣款。

策略3:投資先廣再求面

蕭碧燕建議既然要買基金,最好先建立「投資全世界」的想法,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區域的漲升行情。

先分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兩大塊,成熟市場可以買全球型基金,主要以美國市場為主;


而成長性佳的新興市場不妨細分三塊區域投資,拉丁美洲、東歐及亞洲,先以大區域投資,若有餘力再考慮投資單一國家,因為單一國家的波動相對較大;


另外,台股基金也是可以考慮,而且最好全部用「定期定額」投資。

策略4:高收益債比公債優

曾經操盤債券基金多年的獵豹財務長郭恭克表示,一○年以後,各國升息壓力大,一旦升息,會使得全球公債市場下跌,以公債為主的全球債券基金會受到影響,應該避開。相反的,升息代表景氣回升,企業獲利成長,違約率會下降,對以公司債為主的高收益債相對利多,但買高收益債風險如同股票基金,不得不慎。

策略5:新興市場持續夯

蕭碧燕、林成蔭、郭恭克與基金達人朱岳中等專家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新興市場依舊是基金中的首選。林成蔭用年輕人來比喻新興市場,即使跌倒,也會很快爬起來,不像歐美日等成熟市場,像是老年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復原。

策略6:適度停利不停損

買基金是為了賺錢,所以既然用基金布局全世界,總要有回收的時候,要懂得停利,蕭碧燕傳授她的投資法則,基金獲利達二○%、三○%一定停利,定期定額的部位還是繼續扣款,「這樣才有賺錢的喜悅」,特別是波動劇烈的新興市場基金,若不停利,常常會做白工,甚至從賺抱到賠。

不過,若在下跌市場中,定期定額不須作停損,才能以同樣的資金買到較多的單位數,以期在回升後,有較好的獲利,發揮定期定額的真義。

「一○年是個關鍵年,投資基金不再像○九年『隨便買、不要賣、一定賺』」,所以林成蔭建議投資人,今年要更加地膽大心細,找出基期低的基金投資,買基金才可以「傻傻的買、聰明的賣、穩穩的賺」。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財訊人物 









超完美箭靶 馬以南


總統大姊評價兩極 頻訪大陸遲早出事?

文�瘬脰偶�

多次的失言風波,年少輕狂的不光彩紀錄,全都被綠營拿來作為攻擊第一家庭的素材,她直爽的個性、毫不掩飾的言詞,引起兩極化的評價,被視為總統馬英九家族中「黑羊」的馬以南,為什麼總是成為箭靶?而她最近半年頻頻走訪大陸,會不會又為弟弟惹來麻煩?

「不是我不願意受訪,是某人不讓我受訪!」在一場北一女校友會聚餐上,本刊記者終於見到久未露面的總統馬英九大姊馬以南,湊上前表達訪問她的意願後,以直腸子著稱的她,果然給了個典型「馬大姊」風格的回答,言下之意對弟弟要她封口顯得頗為無奈。

事實上,自從馬英九於二○○八年當選總統以後,過去在助選場合、黨務、生技製藥界相當活躍的馬以南,幾乎是被迫自縛雙手、低調過日子。

 

不但辭去民間公司職務,曾高票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的她,在國民黨擬定○九年中央委員候選名單時,因馬英九特別請黨主席吳伯雄「不要把我大姊放進去」,宣告正式退出黨務。

 

而她去年九月在一場活動中,轉述弟弟馬英九感嘆努力救災被批評、覺得「好人沒好報」的e-mail家書內容,讓馬英九為救災不力鞠躬道歉顯得很沒誠意,引發社會譁然,之後更讓馬以南成了「沒有聲音的人」。

閒不下來 半年跑大陸三趟

在台灣不能隨便發表意見、不能當中央委員、不能工作,閒不下來的馬以南,只好靠著勤跑大陸紓解鬱悶。

 

光是根據中國各受訪單位喜孜孜公布「馬大姊來訪」的宣傳資料,她七月到東莞、十一月到湖南長沙、十二月赴雲南,去年下半年至少跑了對岸三趟,這還不包括沒公開的行程。

今年一月上旬,馬以南又上了新聞版面,這次是因為老東家中國化學製藥在她任職副總、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標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品採購案,涉違反《利益迴避法》。

 

此案在去年二月被處罰一.四億元,經中化抗告發回重審,實際精算採購金額後,改罰一億元。

 

雖已是舊案,而且法令規範是否過於嚴格也還有討論空間,但早被民進黨貼上生技製藥界「門神」標籤的馬以南,這下子更沉默了。

事實上,在馬英九「不沾鍋」的謹慎個性下,反對黨苦於缺乏小辮子可抓,馬以南儼然成了綠營攻擊馬英九的最主要管道。

 

「她啊!根本就是個超完美箭靶。」曾長期主跑台北市政的資深媒體人董智森這麼形容馬以南。

 

而成為箭靶的主要原因,一是她「勇於任事」又樂於站上台面出鋒頭,容易留下話柄,更讓想藉她攀關係的人有機會「沾鍋」;

 

一是她的直腸子、神經大條,與一言一行都要經過算計、如履薄冰的政壇文化格格不入。

事實上,自從老弟成了政治明星,想要接近馬以南的人也變多了,沒有心機的她,身邊難免有些別有居心的朋友。就熟識她的人觀察,國民黨內不乏「黨棍」想攀她的關係,一些民間團體也都想藉由她的特殊身分沾點光。

「馬上」就當上會長、副總

在馬英九選上台北市長前,學歷為麻薩諸塞州州立大學生物學碩士的馬以南,只是紐約布魯克海汶國家實驗室的一名技術人員,根據該中心發表的論文內容,冠夫姓、英文名字為「娜塔莉.以南.馮」的馬以南,主要工作是負責製作實驗素材,供研究人員進行實驗,並非研究的實際操刀者。

一九九八年中,由於任職紐約地鐵管理局的夫婿馮丹龢退休,在當年高雄市副市長黃俊英的邀請下回台出任高雄捷運顧問,加上要陪伴年事已高的父母,馬以南也在九九年拿到布魯克海汶實驗室二十年服務獎後申請退休、回台發展,在時任中廣董事長的簡漢生引薦下,進入中化公司擔任研發專案經理,兩年後更被拔擢為副總。

 

沒有實際主導研發計畫經驗的她,成了一堆博士的上司,一度在中化內部掀起風暴。

事實上,就在馬英九於九八年選上台北市長後,外界對馬以南的稱謂、賦予她的頭銜也開始改變。

 

碩士學歷、只幫教會中小學生上過課的她,開始被尊稱為博士、教授,並被選為會長、召集人。

 

過去並沒有太多管理經驗的她,卻也樂於發揮雞婆、愛管事的大嬸個性,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扮演領導者角色。

 

她除了在九九年當選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會長、二○○二年當上北一女校友會會長並連任一屆,○五年她初試啼聲參選國民黨黨代表,結果以該選區最高票當選,接著在二一○席中央委員中爭取出線,在黨中央沒有配票幫忙下,仍名列第五十八名當選。

 

就連現在她在老弟要求下刻意低調,也還擔任了中藥全球化聯盟祕書長、全國工業總會生技小組召集人等職務。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投資焦點 







吳曉波:重新想像中國消費力


抓住大中華的六大投資機會

文�畧╳x昱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九年是經濟大轉折點,未來十年中國需求崛起將是主調,從「中國製造」到「為中國製造」的轉變中,精研中國企業史的吳曉波,首度來台參訪,提出大中華的六大投資機會。



我已經是第三次申請來台灣,第一次被拒絕時很『沮喪』,第二次則感覺『憤怒』,這次終於成功了」,中國當紅財經作家吳曉波興奮來台訪問,他求學時代聽羅大佑的歌,九○年代便裝設小耳朵收看台灣電視,認得好幾位市長、名嘴,對台灣一點也不陌生。

吳曉波的行程和一般大陸客很不同,第一站從高雄開始,去佛光山見星雲法師,接著到墾丁看海,電影《海角七號》的友子阿嬤家、恆春古城等場景,更是指定景點,北部除了故宮、誠品,還去了法鼓山、九份。

在這位記者出身、觀察敏銳的作家眼中,台灣保留完整的佛教文化(中國文革時期曾出現文化斷層)、有美麗的海灘(中國僅海南島有海灘,高級旅館一天收費一萬二千元人民幣、約六萬元台幣),人民擁有溫良恭儉讓的氣質,他認為台灣最可貴之處就在於文化的傳承。

看台灣:文化最可貴、服務業最有機會

「台灣一天開放三千位陸客、一年一百萬人太少了,我的家鄉杭州靈隱寺一年遊客就六百萬人,大家要想想,如果每天來三萬名陸客,將是什麼情況?」

 

吳曉波建議,大家一定要重新想像中國消費能力,他杭州住家的樓下是85度C、隔壁是永和豆漿,「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才四四%,台灣的服務業十分具備工匠精神,經營連鎖店將有很大的潛力」。

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許多專家認為台灣企業僅擅長製造,但市場將從出口轉為內需,吳曉波則提出全然不同的觀點,看好台灣企業在文化、服務業的商機,陸客來台旅遊、度假、會展中心,及台商赴中國發展連鎖店、電子商務、綜藝節目等行業。

今年初的德國統計顯示,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

 

此外,二○○九年中國GDP約四.九兆美元,日本約四.六兆美元,中國也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吳曉波觀察,「○九年中國告別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內需取而代之,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主軸」。

 

企業家的身價統計也指向同樣的結論,○九年中國一千大富豪身價自七億元人民幣起跳,但只有六%企業家來自出口業,高達六○%的富豪來自地產業。

在○八年金融風暴發生後,各國政府強力介入,中國政府以其特殊的計畫經濟掌控力,○九年新增貸款九.五九兆元人民幣,竟有八七%流向國企,資金流向股市、房市、海外併購等,經濟成長率達八.七%,展望今年,吳曉波認為「保八」已成定局,新增貸款目標雖定為七.五兆元,但在鐵路、公路、基礎建設大量投入之下,很可能達八到十兆元,超過去年水準不無可能。

也因為資金過剩,通貨膨脹、資產泡沫是中國經濟的隱憂,政府在資本市場推出股指期貨、開放融資融券、放寬新股上市等措施,希望將資金由房市引向股市,形成「鐘擺效應」,今年上半年會看到房地產價格下滑,若下半年未見回升,則將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來源,造成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看中國:內需大機會、兩大難題待解決

另一方面,中國的外貿出口能否復甦存有疑慮,農產品占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成分二二%,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一旦價格漲幅較大,通膨問題浮上檯面,將牽動人民銀行升息、人民幣升值等敏感話題。

長期以來,全球看中國經濟,從早期的中國崩潰、中國威脅,直到金融風暴以來的中國救世界論點,吳曉波認為,未來十年,中國仍是表現最好的大型經濟體,但也有兩大前所未見的結構性難題。

全文未完,更多精采文章請見《
財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