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商機 







企業和藝術循環財富的方法


藝術節都有大型贊助商支援舉辦,例如巴塞爾藝術節是瑞士銀行龍頭的UBS,邁阿密海灘巴塞爾藝術節則是高盛銀行,倫敦弗里茲藝術博覽會是德國銀行。

請各位想想成為這些藝術節的贊助商所帶來的好處。

 

那就是在特定期間和場所之間,財富將大量湧現聚集而來。

 

不分領域,在事業上構築億萬家財的全球各地富豪,能夠齊聚一堂,除了藝術節之外,應該沒有別種場合了吧!

 

邁阿密飯店的蜜月套房住宿費用一晚十萬歐元以上,照樣滿房;巴塞爾機場停滿了數百架自家用噴射機。

 

每天,一幅數億至數十億的作品,一幅接著一幅陸續賣出。

 

藝術作品的「大人物購物」,每年都在全球的藝術節會場中上演著。


二○○七年的巴塞爾藝術節,在短短幾天的會期中,估計營業額將達到五億美金。

 

金融業界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大好商機。在巴塞爾藝術節期間,UBS都開闢VIP專室,積極款待服務顧客。


藝術作品不是只有創造營業額,更含有推動其他業種的經濟波及效果。即使不將藝術視為投機事業,針對富裕層級,藝術絕對能夠衍生其他各種商機。藝術業界和財經界攜手合作,所獲得的優勢利益絕對驚人。

此外,還有企業收藏的方法。

 

目前企業逐漸意識到在海外購買藝術作品,作為藏品,能將企業利益還元社會。

 

藝術收藏獲得稅制的優待制度規劃完整,而且不視為遺產,所以不少企業購買藝術作品作為稅金對策的一環。


財經界積極收藏投資藝術作品,需要政治上的改革。

 

而且,說不定這類行政對策,還能提升行政本身的利益呢!


二○○六年,前往紐約的觀光客累計四千六百萬人。

 

這些觀光客在當地消費的外幣,每年是二百八十億美金,換算日幣約三兆日圓,約等於東京都一般會計預算的一半金額,只靠觀光收入就綽綽有餘。

不需贅言,紐約的最大觀光資源就是擁有全球最大規模藏品的各間美術館。這些美術館的營運支援,來自事業成功的富豪所擔任的評議員。

 

紐約的世界級美術館幾乎都是私立,藉由民間捐贈的資金和藏品維持營運。


透過商業獲取的民間利益,投入藝術收藏,因而吸引聚集全球各地人士前來參觀,又能夠再產生利潤,產生藝術市場和經濟活動的良好循環,這是值得參考的絕佳實例。


無庸置疑,藝術是國家的資源,不會有過度開採而枯竭的危險,也沒有濫墾濫伐造成的環境破壞,其實是潛力十足的資源。

 

誠如前述內容,藝術能夠成為觀光資源,帶來利益,更是普及教育和建立國家認同所不可或缺的資源。

 

歐美各國都傾全國之力擁護培養這項資源,並且有效利用。其中,最具代表的實例還是美國。


二十世紀,美國確立政治經濟的領導地位,但是在藝術方面,總是只能追隨歐洲的腳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首度誕生原創藝術活動,那就是「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


這項繪畫運動的主要資金援助,都來自成功的企業家;但是在全球各地全面展開宣傳活動的則是政府。

 

一九六六年,在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舉辦的美國當代美術展,掀起一陣狂潮,獲得空前成功,高調宣示由美國主導的藝術即將展開。


此後,紐約聚集了藝術家和資金,成為藝術市場的重心,活絡氣氛持續未減。

 

在歷經了半世紀以上,時至今日,這股氣氛熱潮依舊。在主幹制度成立之際,政府的充分支援,這項功績無可計量。


二○○七年,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巨匠馬克. 羅斯科作品,以七千二百八十萬美金成交。

 

我實在想不出有任何一件日本當代藝術作品,能夠賺取八十七億日圓的外匯。

 

如果換算日製汽車出口的話,究竟必須出口多少輛汽車呢?

 

一輛汽車以二百萬日圓計算,必須出口四千輛以上。如果是一位業務員負責銷售,他究竟必須花費幾年的時間呢?

 

而且,四千輛汽車所排放的廢氣是多少呢?

 

不過,馬克.羅斯科作品不會排放任何廢氣,或許必須花費繳納遺產稅,但是不需花費保險等維持費用。

 

我的舉例或許有些極端,但是各位難道不認為這是一項效率極佳的經濟活動嗎?


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深具藝術價值。

 

可是,這些藝術活動和價值賦予,各位絕對不能忘記背後還有國家政府的致力經營。


英國也按部就班、縝密計畫地獎勵本國的藝術。

 

一八九七年開設的國立泰德畫廊,收藏英國同時代的藝術作品,廣為公開展示。

 

然後,每年從居住英國的五十歲以下藝術家當中,挑選功績卓著的藝術家,頒贈「泰納獎」,致力普及和獎勵藝術活動。

 

英國早有建立本國藝術歷史的制度,而且,在全球各地駐點的英國文化協會,成為介紹本國文化藝術的現代版傳教士,積極進行普及活動。


德語圈的美術館可大致分為兩種。

 

一種是稱為展示館(kunsthalle)的公眾畫廊。

 

公眾畫廊雖然沒有擁有獨自藏品,卻積極舉辦當代美術的展覽會,提供藝術家作品發表的場所,並且積極出版展覽會藝術家的作品集型錄。

 

對年輕藝術家而言,對往後的活動而言,都是深具意義的出版物品。

 

此外,另一種是公立美術館(kunstmuseum),館內擁有充實的德國作品收藏,並擁有完整的典藏制度,廣泛從公眾畫廊等地發表的藝術家當中,發掘收藏傑出作品。


更多的出版及活動訊息,請上商周出版部落格:
http://bwp25007008.pixnet.net/blog
商周粉絲團已熱烈開張,每月都有贈書活動,歡迎大家來加入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