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4步驟,啟動團隊高績效循環!















主題學習 









4步驟,啟動團隊高績效循環!


Step 1:設定績效目標

Q1 如何為員工設定合理的績效目標?


制訂目標要符合公司策略,並遵循「SMART」原則:要明確、可衡量、有共識、可行、及有時間限制。

Q2 如何取得對目標的共識,讓員工不需監督,也能有好表現?

要使員工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也有好表現,就必須充分讓他們明白執 行任務的理由,否則可能會因為「不知為何而戰」,導致績效不佳。

Q3 如何協助員工克服阻礙,達成績效目標?


主管指派任務前,要先確保員工具備足夠的能力、知道該如何進行; 甚至要指導員工,或給予足夠的教育訓練或練習機會。

Q4 當主管與員工對績效目標看法不同時,怎麼辦?


主管應該讓員工充分表達意見,才能及早解決歧異,在開始工作前達 成共識。

 

工作重點改變時,也要第一時間知會員工。

Step2:績效溝通與改善

Q1 主管如何觀察、了解員工平日的工作績效?


主要有正式(定期溝通會議、書面報告)和非正式(走動式管理、和員工不時聊聊天)兩 種做法,後者尤其能幫主管做到「及早知道、及早處理」。

Q2 主管最常碰上員工的哪些績效問題?如何解決?


員工的績效問題主要有兩種:員工不按指示做;

 

及員工照指示做,但效果差。主 管必須先查明員工「不照做」和「成果差」的原因,才能有效排除問題。

Q3 溝通後,員工的表現仍不盡理想,主管還能怎麼做?


經理人發覺問題後,應先與員工一起找出對策,不讓問題擴大;

 

如果問題並未改 善,主管最後可採強硬的處理手段。

Q4 主管應如何記錄員工的日常工作表現?


主管可以找出員工績效良好的實例、績效問題的成因、傑出績效背後的因素、實際表現和預期表現的落差,做為年度績效考核的參考。

Step3:績效考核與面談

Q1 績效考核有哪些常用的方式?


常見的績效考核有「評分」「排名」和「目標式」三種,各有優缺點,組織 應依照其特性與需求選擇。

Q2 績效面談前,主管與員工該做好哪些準備?


面談前,主管要讓部屬了解會議的目的及流程,並蒐集相關績效資料,確保雙方能就事論事,避免紛爭。

Q3 公司發的考核表內容籠統,主管該怎麼讓績效評估更明確?


評分前,主管可先說明每個評分項目所代表的意義;評分時,應對低分項 目提出改進的做法,讓評分有意義。

Q4 主管在評分時,應避開哪些盲點,盡可能做到公正、客觀?


主管評分時常陷入「以偏概全」「刻板印象」等盲點,可透過「參考日常紀 錄」,並力求給分「常態分配」,降低不公平。

Step4:獎懲與訓練發展

Q1 如何根據員工的績效報告,對做出恰當的人事決策?

主管可依據員工工作能力及工作意願高低,作為人事決策的判斷基礎。

 

大多數的績效問題,都能透過教育訓練或工作輪調加以解決。

Q2 當員工績效低落,該如何公正處理,將損失降到最低?

主管須先假設「只要提供協助,員工便能克服困難」。

 

只有確定績效問 題,真的無法藉由改變工作環境、制度或主管管理行為以獲得改善時,才做出處分。

Q3 績效普通和績效優異的員工,獎勵的重點各該放在哪裡?


主管可以強調績效普通員工表現傑出的領域,讓員工知道主管認同他 的成就;

 

對於表現優異者,則可善用他們的優點或專業,請他們幫忙教 導其他員工。

Q4 如何根據表現,給予適當的薪資獎勵?


薪資設計應依照「依據績效高低,拉開員工薪資差距」原則。調薪時,可依據本薪高低來調整調薪比例(本薪高者,調薪比例低),以降低年資 的影響程度。

Q5 如何根據每位員工的特性,制定績效發展計畫?


績效發展計畫應聚焦在發展員工的技能、特點、能力與經驗,以提升員 工對公司的價值、強化員工的專業與競爭力,以承擔更高責任。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月號《經理人月刊》,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下班後 







適才適所,讓優點發揮到極緻


一次京都旅行,同行友人背著略大的哈蘇高階相機,一起搭上人滿為患的嵐山小火車。火車上擠得不像話,但沿途風景卻美得讓人心醉;

 

擁擠中,我輕巧地拿出小相機捕捉畫面,卻看到友人手足無措,因為相機過大,連拿起拍照的空隙都沒有,遺憾地錯過美景,也枉費相機的高階功能。

這件事讓我體悟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相機,就像沒有完美的員工,就算功能再齊全,在不適合的環境下、不適合的人手上,都沒有辦法發揮既有功效;

 

適才適所,才是聰明的人才運用方法。

收藏3要點,「好用」就是好相機

常常有朋友請我推薦一台「好」相機,但我認為,「好」的定義不在功能,而是對使用者而言「好用」與否。

 

因此,我通常會請對方先思考自己的使用習慣,習慣拍風景、日常生活或是其他用途,再依照個人需求推薦機款。

 

因此,我建議希望蒐藏老相機的新手,也可以先做好以下準備:

1 了解相機:透過大量的資料閱讀,先了解老相機的概況,市價和後續整修事宜。

2了解自己:除了欣賞,「拍」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了解自己的使用習慣是重要的。


3 多方比較:老相機價格、狀態不一,在購買前透過所有方法多方比較,才不會當冤大頭。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0月號《經理人月刊》,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