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夢想變真實的10層檢視















五分鐘摘要 









實現夢想,從現實出發!


【文/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

有夢最美。然而,要讓夢想成真,必須先檢視以下問題:

■方法

「我有沒有具體策略可用來實現夢想?」

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那麼多人徒有夢想,卻從來不努力設法去加以實現。

 

要實現夢想,就必須找到策略讓自己可以達成理想。

 

然而,光是坐著等待仙女現身,拉你一把,算不上是策略。

要擬出策略來完成夢想,可以循著SECURE公式來做思考:

S 清楚說明你的想法——你的立意為何、最終目標為何,以及過程中會有哪些挑戰。

 

釐清這幾點之後,就可以開始設法構思要採取哪些步驟,讓自己從目前的狀況,達到未來的目標。

E 檢驗自己的行動——因為夢想與一廂情願的差別,就在於你每天的作為。

 

要達成夢想,必須每天都去做些跟夢想有關的事情。

 

要注意的是,你的行動是否有效果。

 

長期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你每天的行事曆裡頭。

 

要確認自己每天都有做到對的事情。

C 要考慮所有的選項——看看是否應該修改計畫。

 

要成功,總是必須隨機應變,這從來就不是精確的科學。

 

要做好該做的事,可能會有更好、更省力的方法。

 

在思考時要懂得變通,而且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達到你想要的結果,就要勇於改弦易轍。

U 善用你所有的資源——最好還能用上還沒取得的資源。

 

每一個夢想都需要資源。

 

檢視自己現有的資產,想想還需要哪些其他的資源。

 

結合所有的資源,然後跟那些能夠提供你所欠缺資源的人洽談。

R 排除所有非必要的事物——好讓你可以專心一意完成夢想。

 

遠大的夢想總是要付出代價,要完成夢想,必須付出所有的努力。

 

把非必要的事物從日常例行公事中清除掉,減輕負擔,才能向前邁進。

E 擁抱你的挑戰——勇於正面迎戰。

 

通往每一個夢想的途中,一定充滿了各種挑戰。

 

這就是人生,我們無可迴避,只能做好準備。

 

要把一時的挫折與失敗當作朋友,而不是敵人,學習從失敗中得到進步。

 

失敗了,就加以檢討,並從中得到教訓。

 

你應該抱持的心態是,如果非得犯錯,那就做好犯一次錯的準備,但拒絕重蹈覆轍。

 

學到經驗,然後向前邁進。

■代價

「老實說,我願意為了完成夢想而付出代價嗎?」

每個夢想都必須付出代價,而且你一定會發現:

‧真正的代價會比你當初預測的還要高;
‧要付出代價的時機會比你預期的還要早;
‧你將不會只付出一次代價,因為會有出乎意料的發展和挑戰;
‧你遲早必須想想,實現夢想的代價是否會高過夢想的價值。

夢想的代價非常多樣,不過幾乎每個夢想都會要付出下列3種代價:

1.你會要承受重要人士的批評——也就是你敬重的人,他們會真誠告訴你,你在無意之間誤入歧途。

 

這些人是出於善意,但是他們並沒有掌握你的實際狀況。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不受他們的意見所左右,繼續追求你的夢想。

2.你必須要克服恐懼——當你跨出舒適圈,去挑戰極限,這是無可避免的。

 

你必須勇於做新的嘗試,即使這些嘗試可能行不通,還是要嘗試。

3.你必須不畏艱辛——即使其他人都在休息,你還是要持續不懈。

 

這其中有種非常直接的相互關係,那就是:除非你付諸行動,否則夢想永遠不會實現。

 

你必須付出充分的努力做到該做的事,必須竭盡全力去追求成功。

只有你才能夠回答代價的問題,從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有沒有決心。

 

要放棄現在所擁有的,去走一條新的、希望是更好的路,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氣。

 

要完成夢想,你必須下定決心,而且儘管你經歷了種種的艱辛,也不保證你會實現夢想。

 

事實上,仔細想想,唯一能保證的事情是,如果你什麼也不做,不願意付出代價,一定無法完成夢想。

完整內容請見
《大師輕鬆讀》





特別報導 







讓飲食進步到工業化之前


【文/摘自《食物無罪》:平安文化】

現在的食物供給不虞匱乏,然而大部分的人所吃下肚的,卻都不是真正的食物。

 

愈來愈多的人每餐食不知味,或者草草了事,這不能叫做「吃」食物,而只是在消費「看起來像食物的可食物質」。

那我們究竟應該吃什麼呢?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為了知道怎麼吃最好,而去支持或崇拜任何學派,畢竟這些都只是理論,是針對吃西方飲食者比傳統飲食者更易罹患慢性病的經驗現象,所提出的科學解釋。

 

科學家當然有自由對這些現象背後的生物機制提出看法,但不管結論為何,解決問題的方向似乎很一致,那就是別再吃西式飲食了!

■曾祖母看不懂的東西不要吃

為什麼特別講到曾祖母?因為現在不管是母親或祖母,很有可能跟我們一樣已經搞不清楚了。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寧可把時間拉遠,拉到現代食品還沒出現的時期。

 

有些營養學家甚至主張應該更往前找,包括早在1960、70年代對於精製碳水化合物提出預警,卻不受重視的英國營養學家約翰‧尤肯(John Yudkin)。

 

他曾經建議大家「新石器時代的人認不出來的東西,那就別吃,這樣最安全。」

 

那麼上超市買東西,要怎麼做才符合上述原則?想像一下你的曾祖母正陪著你推著購物車逛超市,她駐足在乳製品區,拿起一條裝在軟管中的Go-Gurt優格端詳了一陣子,不清楚這到底是食物還是牙膏?又要怎麼吃進嘴裡?

不吃內容複雜的食物商品,除了避免各種化學添加劑、玉米和大豆製品之外,其實還有很多理由。

 

食品科學做出來的東西另外有一個問題,這些商品會欺騙你的身體。

 

人對於以前沒有接觸過的食物,會先用感覺器官評估之後,再傳達訊息給身體其他部分來做適當的回應,可是人工色素、人工香料、合成甘味劑和新式油脂厲害之處,就是讓我們的感官辨認不出食物的真假。

 

所以會騙人的東西,從標示上便看得出端倪,如果只依賴感官,很可能一時不察就吃下去了。

商品中含有(A)陌生(B)念不出來(C)5種以上(D)高果糖玉米糖漿的成分不要吃!

■做真正的雜食動物

不管你吃不吃肉,最好是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而不只是新出現的食品。

 

超市的東西看起來好像很多樣化,不要上當,其實很多都是來自玉米、大豆和小麥等少數植物的種子類食品。

 

飲食中包含的物種愈多,就愈能攝取到各項所需的營養。

 

不過這是營養主義提出的論點,我要提出一個更宏觀的健康主張:飲食多樣性必須延伸到大地多樣性。

 

縮小現今蔚為主流的單一栽種規模,農夫就不必施用大量農藥或化肥,土地也會較為健康,滋養出健康的動植物,最後受益的還是我們人類。

 

人體健康不是以身體為界線,健康的土地對你的健康也有好處。

■食物買貴一點,吃少一點

法國飲食給我們的啟示,就是用數量換取品質。美國食品系統一百多年來講求數量和價格,並不重視品質。

 

所以大量的平庸食品以超低的價格賣出,一直是市場上的主流。

 

當然不見得百分之百都是如此,只不過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是這樣,就好像某家連鎖超商喊出的口號,「產品堆高,價格壓低。」

我們不能否認,品質好(指口感或營養價值)的食物總是比較貴(這兩項特色通常有關連)。

 

原因在於這類食物受到特別的照顧,栽種密度也不像一般作物那麼高。

 

在美國不是所有的人都吃得起高品質的食物,這點很令人遺憾,但是負擔得起的人都應該支持高品質食物。

 

這麼做不但消費者自己能得到健康(至少可以遠離殺蟲劑與其他化學品),農夫的健康,以及住在農場下游與下風處的居民健康,也都能免於威脅。

多付點錢吃到好食物還有另一項好處,就是會少吃。

 

「少吃」是大家最不想聽的建議,但有力的科學證據卻告訴美國人,不管有沒有體重過重都應該大幅降低食量。

 

許多做熱量控制的動物實驗,一再顯示少吃可減緩老化並延長壽命;有些研究人員甚至相信這是飲食改變和預防癌症之間最具說服力的關聯性。

 

簡單來說,吃過多食物會促進細胞分裂,更會使癌細胞迅速擴散;少吃的話可以讓分裂的速度慢下來。

 

少吃也能扼止自由基的產生、控制發炎,並降低罹患多數西方病的風險。

然而,「少吃」卻是知易行難,對習於大量廉價食品又缺乏節制傳統的社會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但除了美國社會之外,的確有其他的民族崇尚節制,是值得仿效的。

 

法國人吃東西時分量很克制,吃第2份更是禁忌。沖繩人謹遵吃飯八分飽的規矩,是世上最長壽、最健康的人口。

完整內容請見
《大師輕鬆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