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與受最困難之處,是雙方對改善關係的方法沒有共識,彼此又不讓步,處於一種「權力拔河」。
要不要搬到芝加哥?要不要再生個孩子?我要不要重回學校把書讀完?你必須付出或得到,很難找到方法平衡。
我想起多年前面臨的一段不愉快遭遇。
我想自己不是終生骨瘦如柴、無法享受美食、永遠處於忿恨中,便是體重過重,放肆地大啖美食。
這兩條路都會讓我非常不愉快,但我知道沒有選擇。只有黑與白,沒有灰色地帶。
我讀到一篇文章,為之震驚不已,一掃原先的想法。
它給我了第三個選擇: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只要我真的想吃,就可以放心吃,並非因為累了或寂寞而吃,不是因為別人都在吃而吃,也不是因為吃飯的時間到了。
食物像旋律,在我腦海揮之不去,但無法像櫥窗裡的麵包那般「誘人」,或像披薩的味道般不停引誘我。
我還記得那種頓悟的感覺,那是真正的領悟和解放。
在我陷入掙扎時,它是我從未想到的第三條路。
這條路非常適合我,至今依然如此。體驗這種頓悟後,我瘦了十磅!
我以同樣的方式,創造一種戰勝自己的想法。
當你和伴侶面對兩難的抉擇時,不妨試試這種方法。
你愈將它看成黑與白的問題,思路就會愈糾結,也就愈難找到解決方法。
避免尋找「解決我的或你的問題的方法」,因為尋求的是雙贏。
不論是誰對誰錯,都應該合力尋找一個適合彼此與家庭的解決方法。
當解決方法只有二選一,要如何解決問題?
出人意料的是,有第三個方法——主動面對僵局。
想想你的天平。
為了解決衝突,在付出的那一邊,盡可能以同理心認同伴侶的觀點。
在得到的那一邊,幫自己一個忙,放下身段。兩者都能減輕你的焦慮,並預設讓答案浮現的空間。
如果能退一步,減少期待,信任這些程序,答案自然會出現。先決條件是得先放棄對立的態度,打造一個讓答案能自然浮現的環境。
培養站在他人觀點的同理心
即使這令你害怕,甚至令你生氣,還是要從瞭解伴侶的觀點,以及伴侶抱持這種觀點的理由開始。
找個朋友談談或寫在日記裡,清楚描述伴侶的觀點,並簡述爭執的原因。
自問是什麼樣的背景或生活現實,導致伴侶有這樣的觀點?你要如何對另一半的觀點表示尊重?就算無法認同,你也能接受伴侶的觀念嗎?
記住,你比誰都希望伴侶能瞭解並接受自己的觀點,所以你也要以同理心對待。
當你愈來愈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時,讓伴侶知道這個改變。
這不表示你默許對方的決定,你只是在釋放善意,舒緩緊張氣氛,你也在為伴侶製造空間,讓對方也能和你一樣。
當對方接收到你傳達出來的同理心,不再被迫捍衛自己的立場時,便能減少堅持,更自在地談論彼此不同的觀點。
◎避免堅持觀點
注意,你絕非被迫放棄自己的觀點。
放鬆或放手,並不表示你得放棄堅持,而是放棄堅持時產生的焦慮。
「意圖」指的是一種不期待結果的期望。
擁有強而有力的意圖時,你仍擁有期望,並相信不需強迫,便會自然出現最佳結果。
你愈執著結果,就愈害怕得不到理想結果。
害怕封閉了視野。
當你害怕時,就會披上防備,失去彈性與創意。
當你一味認定自己才是對的,亦在挑動一場權力拔河。
為了協助自己減少堅持,再次找朋友討論或記錄在日記裡。自問這些問題:
1.對於這些爭吵,我的內心是否也有衝突? 2.伴侶是否有部分觀點與我不謀而合? 3.我真的在某些瑣碎之處矛盾嗎? 4.引發爭吵的是哪些部分?例如,你們經常目標相同,方法卻不一致。
你們都想要度個愉快、放鬆的假,你想去爬山,另一半卻想去海邊游泳。
時間會讓解決衝突的方法自然浮現。
等待時,你必須願意活在不確定的王國裡,也就是完形治療之父波爾斯所謂的「肥沃空隙」,也許你會覺得不安與困惑。
如果你願意忍受這次空虛,新的機會便會降臨,豐美這塊空隙。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