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世界雜誌電子報:談臺北市幼童聽力篩檢服務


新書上架─英雄為何氣短?肺與肺病
談臺北市幼童聽力篩檢服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


有鑑於學前兒童期是人類成長的重要階段,若學童有聽力方面的損傷,將嚴重影響學童的身心發展,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2003年開始到臺北市幼稚園及托兒所實施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每年的篩檢工作,不論在服務量或服務品質上都秉持「日新又新」的精神,為北市學前兒童提供良好的聽力篩檢品質。期盼藉此篩檢活動,及早篩檢出聽力障礙孩童,予以適當的治療、復健和轉銜,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發展的負面影響,減少家庭的悲劇及社會整體的負擔。


經由聽力篩檢,早期發現聽障兒童


據估計在每1000名新生兒中,即有5名(0.5%)是具有不同程度的聽損兒(含單雙側性。較嚴重的雙側重度、極重度的先天聽障兒約為萬分之三)。至學前兒童期約有0.5%有輕、中、重度感音性聽障;另外學齡前兒童是中耳炎之好發期,因此導致傳導性聽障的比率更高,故學前兒童聽障的比率推估約為1%∼2%。


語文心理學家一致認為,聽力在幼童語言發展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聽力障礙不僅會影響幼童的語言學習以及和外界溝通的能力,並可能造成往後在認知上、社會化及情緒上發展問題,影響極為深遠。因此唯有早期發現幼童的聽力障礙,予以適當的治療和復健,才能降低聽力障礙對幼童的負面影響。


幼童若具有重度聽障時,其影響語言遲緩十分明顯,因此在3歲之前大多已經被家長、老師發現並診斷;然而幼童的輕、中度聽障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因為症狀只以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障礙為主。由於幼童自己不會表達這些問題,並且無明顯語言溝通障礙,所以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許多人誤以為孩子會說話即聽力沒有問題),常常拖延多時才知道。故經由聽力篩檢,主動來發現這些沒人注意的聽障幼童,是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


臺北市兒童聽力篩檢的步驟


雖然近年來臺灣跟上世界潮流,很重視嬰幼兒的聽力篩檢,唯1993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建言:嬰幼兒的聽力篩檢之施行不可取代學齡前兒童的聽力篩檢,彼此應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理由是即使嬰幼兒期聽力正常,至兒童期仍有遲發性聽障之可能,學前兒童的中耳炎導致傳導性聽障乃屬於後天性聽力障礙。


綜觀國外實施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概況:美國的幼童學齡期聽力篩檢觀念流行於1960年代,美國聽力語言學會因之訂定幼童聽力篩檢臨床指引,建議使用的篩檢工具為純音聽力檢查和鼓室圖。而北歐國家,在幼童期間的聽力篩檢,其中瑞典做了3次,芬蘭則做了4次以上,其使用方法皆為純音聽力檢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2003年起開始推動「學前兒童聽力篩檢服務計畫」,每年安排12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人員或訪員接受「學前兒童聽力篩檢標準化訓練」,委託耳鼻喉專科醫師(多年參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學前兒童聽力篩檢推廣服務計畫)及中華民國聽力學會講師進行學員訓練,爾後各健康服務中心針對本市滿3歲至未滿4歲學童,連繫本市幼稚園、托兒所,進行篩檢學童名單造冊工作,排定各校篩檢時間,再展開純音聽力篩檢工作;對篩檢不通過的幼童協助轉介至各醫療機構接受複查,重新接受純音聽力檢查和鼓室圖複檢,故多數能確定學童聽障程度。


同時舉辦兩場家長暨教師座談會,安排耳鼻喉專科醫師、聽力師及語言治療師等專業人員與學前兒聽力篩檢異常個案家長或教師進行座談,以增強家長及教師聽力保健的知能。另外,每年進行多元化聽力宣導工作如:製作學前兒童聽力篩檢宣導海報、幼兒聽力保健手冊分送至各篩檢園所、及公車車體宣導等。


數據顯示,聽篩品質良好且穩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2003年起開始進行學前兒童聽力篩檢,篩檢方法與歐美先進國家同步,也採用純音聽力篩檢方式。臺北市每年篩檢人數逐年攀升,2003年至2005年全年度篩檢人數分別為5,600人、11,887人及14,331人,篩檢工作皆由受過訓練的12區健康服務中心公衛護士執行。2003年至2005年初篩檢異常人數分別為288人、633人及614人、初篩異常率分別為5.1%、5.3%及4.3%,初篩異常率皆維持在5%上下,符合專家的預估;初篩異常個案之複檢人數則分別為263人、572人及587人(複檢率分別為91.3%、90.4%及95.6%)。


基於社會少子化的趨勢,家長對子女健康之重視相對提高,所以本計畫之複檢率相當高。惟需要公衛護士提供轉介醫療機構資源、定期追蹤個案家長,使初篩異常個案接受醫療機構進一步之診斷與矯治。


另外,2003年至2005年經過醫師複檢確定聽力障礙的人數分別為63人、99人及140人(篩檢聽力障礙比率分別為1.1%、0.8%及1.0%)。以上各項篩檢成果數據(初篩異常率、複檢率、複檢確定聽障率),完全符合專家預估,顯示臺北市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工作能有效篩檢出聽力障礙的異常個案,學齡前兒童聽力篩檢工作品質良好而且穩定。


輕、中度聽障易忽略,做聽篩助早發現


據多年參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學前兒童聽力篩檢推廣服務計畫之馬偕醫院林鴻清醫師表示,在耳鼻喉科之臨床門診中,不時可見有些兒童至6∼9歲時,才被診斷聽障者。以下為他個人看診的兩個實例:


(1)有一位8歲之兒童,因為講話不清楚及功課不理想,媽媽懷疑孩子有聽力障礙;經聽力檢查確定已有雙耳60分貝神經性聽損,亟需助聽器聽語治療復健;問及家長其孩童是否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及學前聽力篩檢?答案皆為否定。由此說明個案因為錯失兩道聽力篩檢之關卡,因之拖延了8年;問及孩童母親是否更早即懷疑孩子有聽障?其總是支吾其詞,由此足見若有任何一道聽力篩檢,孩子命運便可以改觀。


(2)另有一位4歲之兒童,經台北市之學前聽力篩檢計畫轉介至馬偕紀念醫院,經確定診斷為雙耳55分貝神經性聽損,已經屬於聽力殘障之程度;個案未曾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所幸經由此次學前聽力篩檢得以即時診斷。問及孩童母親是否懷疑過孩子有聽障?其總說只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現象,但不知是和聽力有關。
由上述之兩案例提醒大家,兒童之輕、中度聽障,其症狀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症狀並不明顯,故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
積極宣傳,期待新生兒全面接受聽篩
臺灣近期(2000-2005年)之初篩工具已與美國聽力語言學會訂定幼童聽力篩檢臨床指引所建議使用之篩檢工具相同,使用純音聽力檢查。主要第一線參與初篩者,由聽力師改成公衛護士接棒。目前美國,幾乎各州皆明定學齡階段,每隔幾年就要聽力篩檢乙次。
另一方面,現今全世界漸已能接受全面性新生兒聽力篩檢之觀念,近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屬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對新生兒聽力篩檢工作也積極宣導,據聯合醫院劉育滉醫師表示,臺北市市立聯合醫院新生兒聽力篩檢率約佔所有活產新生兒數70%以上,民國92年至93年兩年共篩檢5,748位新生兒,經複檢確定異常者共17位;民國94年共篩檢2,319位新生兒。


唯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目前全國接受聽力篩檢之出生嬰兒只有10%∼20%,亦即多數嬰兒至3歲前未曾接受過聽力篩檢。因此台灣目前幼童聽障之發現,多數是由家長觀察到語言遲緩才求診。另外,因為重度聽障幼童,其影響語言遲緩十分明顯,在3歲前大多已經被診斷。唯輕、中度聽障幼童,因為只有注意力不集中之不明顯症狀,故經常為家長及師長所忽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未來將更積極普及學前兒童聽力篩檢及宣導工作,讓幼童家長及教師更進一步重視學前兒童聽力障礙問題,除了衛生局擴大篩檢服務外,更需要親身照顧幼童者主動發現幼童的異常,配合學前幼童聽力篩檢,找出這些輕、中度聽障幼童,讓幼童皆能健康成長、茁壯。


  
  
  
  新書上架─英雄為何氣短?肺與肺病
 
 
作者:陳晉興  定價:200元


本書簡介:自古英雄不論拜將封相或富可敵國,都必須有健康的身體做後盾。現代人愈來了解自己各器官的狀況,但您知道每一分鐘都在呼吸的肺臟,要如何了解它的功能是否正常?


本書將告訴您評估肺功能方法以及常見肺病的診斷及治療,希望大家都能擁有豪氣干雲、健步如飛的快意生活,不致淪為氣短如絲、自怨自艾的悲劇英雄。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