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0.成功觀念 領導哲學 轉貼 (6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戴晨志幽默加油站電子報:自古成功靠勉強













勵志加油站 







自古成功靠勉強



習慣有如雕刻師,會累積人的優缺點


成功的冠冕,都是以荊棘編織而成


文�癯僚嵺�




有一位個性任性、脾氣不好的大小姐,終於找到如意郎君,要嫁人了;

 

準女婿很高興,特別去拜見未來的岳父母。在新娘的家裡,準岳父把準女婿叫到一旁,憂心地對他說:「你記得,結婚以後,你一定要」準女婿看出岳父的愁容,立刻接口說道:「我知道,我知道,結婚以後,我一定會好好照顧她、疼惜她的!」

新娘的父親聽了,搖搖頭,以同情的眼神看著女婿說:「不,我的意思是說,結婚以後,你一定要小心,要好好照顧你自己、保護你自己」哈,新娘脾氣不好,準岳父特別叮嚀女婿,千萬要記得保護自己。

 

這是一則報上的笑話,我有剪報的習慣,將它剪貼了下來。

您知道嗎,「習慣有如雕刻師」,會把一個人的優點和缺點「累積起來」,而雕塑成一個人的形象。好習慣多了,譬如,孩子一回家就做功課,而後又拿出課外書閱讀,那麼,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愛唸書、廣泛閱讀、博覽群書的孩子。

相反地,有些人愛抽煙,一下班,就愛應酬喝酒,久而久之,他就染上壞習慣,也被自己雕刻、塑造成愛抽煙、酗酒的人。

我呢,我不抽煙、不喝酒,我愛閱讀、剪報、做筆記,甚至連床頭也都放著紙和筆。最近,有一項報導指出〞〞大量的發明,都來自夢中,所以許多科學家的床頭,也都放著紙和筆,以便在「想到」或「夢到」時,立刻記錄下來。我相信,大量閱讀、勤做筆記,是一個人智慧的來源啊!


其實,各行各業的人若想要成功,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也因此,「成功的冠冕,都是以荊棘編織而成」,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但若少了勤奮,就一定不會有榮耀、接受歡呼的一天。所以,「自古成功靠勉強」、「自古天才靠勤奮」;

 

一個人只要養成好習慣,「少抱怨、多實踐」,「閉緊嘴、少說多做」,就能使自己戴上成功的冠冕!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瓶希望教室電子報:爭執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















本期簡介 









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


在最適當時刻,給孩子「剛剛好」的愛與學習力,讓孩子學會尊重、責任、分享、信任、情緒管理、接受挫折與溝通能力。

孩子在玩積木,我們可能會說:「這樣好嗎?」


然後忍不住動手:「來來來,我教你!」

有時,因為我們太愛孩子,所以剝奪了他們該有的學習體會。

 

因為愛太多,影響了他們體會生活的樂趣。

 

因為愛太多,所以有些態度與能力,我們忘了他們其實可以從小培養。

 

TJ老師的用心,像種子般溫柔灑在孩子心田。原來最好的教養,來自父母的身教、自省,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刻。

李家同(靜宜、暨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松根(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教育主委)、蘇明進(《希望教室》暢銷書作者、國小老師)強力推薦!






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 







爭執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


只要有孩子,爭執總是難免的,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當恩恩愛愛發生爭執行為時,我其實並不急著剛開始時介入他們的活動。

通常我會假裝看自己的書或報紙,偷偷觀察他們怎麼處理。

 

我想要給他們一點自己處理與溝通的時間。


大部分的時候,我會發現恩恩會讓給愛愛,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恩恩開始也會有不想禮讓的時候了。


力氣大的恩恩硬扯硬拉是不會失敗的,但是倔強的愛愛也從來不曾放棄,反而恩恩常常都會是先放棄的那一方。

當他們滿一歲九個月時,我明顯的發現到,恩恩開始表現出更強烈的不想禮讓的動作了,姊姊也依然表現出絕不放棄的毅力,這時兩人的爭奪比以前變得更加強烈。

為了維護孩子的遊戲安全,我決定該是訂定一些規矩的時候了。

 

我對恩愛發生爭執行為的最大原則是,除非不得已,否則絕不輕易介入孩子的爭執,因為打架、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學習。

因此,在什麼時間點,該怎麼樣介入他們爭執行為,在職場時,是教師重要的觀察與應用課程,在自己當了母親後,這堂課也成了重要的親子課程。


過早介入孩子的爭執,容易養成孩子依賴,不思解決問題的態度;

 

而過晚介入孩子的爭執,卻又容易導致一方容易因打架受傷,甚至更大的身體傷害。

因此在拿捏處理孩子的爭執時,我試著這樣做,並隨時依據孩子的成長狀況做調整,我也嘗試著提醒自己,當他們再大一點時,我應該要再適時的調整才好。

1.除非危及安全,絕不輕易介入。


2. 遊戲之前,先說好條件,玩具要輪流玩,一起玩,這樣玩起來才會有趣好玩。


3.發生爭執時,留意觀察在即將出現危險動作之前,要能先提醒,再介入他們的活動 。


4.謹守先後次序的原則,轉移後來者的注意力。


5. 使用數數的方式,輪流遊戲,學習分享。


6. 當介入恩愛的爭執活動時,務必要陪在孩子身邊,念念故事,唱唱歌謠,讓等待的孩子不感覺被忽略,並學習耐心等候。


7.大人的態度會決定孩子學習解決爭吵的態度,大人如果是浮躁的、不安定的,孩子的情緒也會是不安定的,但是大人如果是能沉著冷靜的告訴孩子怎樣才是好的,怎樣才是不好的,孩子也會從我們的身教中去學習、去成長。

爭執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現象,如果孩子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到能接受別人的不同想法,學習到尊重別人的態度時,那麼,爭執就成了一種正向的學習,而非負向的成長。


對於雙胞胎孩子來說,這堂課雖說早了點,但是卻很實際。

 

我期盼恩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學習到相親與相愛,學習到互信與互重。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瓶希望教室電子報:爭執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















本期簡介 









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


在最適當時刻,給孩子「剛剛好」的愛與學習力,讓孩子學會尊重、責任、分享、信任、情緒管理、接受挫折與溝通能力。

孩子在玩積木,我們可能會說:「這樣好嗎?」


然後忍不住動手:「來來來,我教你!」

有時,因為我們太愛孩子,所以剝奪了他們該有的學習體會。

 

因為愛太多,影響了他們體會生活的樂趣。

 

因為愛太多,所以有些態度與能力,我們忘了他們其實可以從小培養。

 

TJ老師的用心,像種子般溫柔灑在孩子心田。原來最好的教養,來自父母的身教、自省,以及生活中的每一刻。

李家同(靜宜、暨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陳松根(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教育主委)、蘇明進(《希望教室》暢銷書作者、國小老師)強力推薦!






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 







爭執是學習人際成長的第一步


只要有孩子,爭執總是難免的,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當恩恩愛愛發生爭執行為時,我其實並不急著剛開始時介入他們的活動。

通常我會假裝看自己的書或報紙,偷偷觀察他們怎麼處理。

 

我想要給他們一點自己處理與溝通的時間。


大部分的時候,我會發現恩恩會讓給愛愛,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恩恩開始也會有不想禮讓的時候了。


力氣大的恩恩硬扯硬拉是不會失敗的,但是倔強的愛愛也從來不曾放棄,反而恩恩常常都會是先放棄的那一方。

當他們滿一歲九個月時,我明顯的發現到,恩恩開始表現出更強烈的不想禮讓的動作了,姊姊也依然表現出絕不放棄的毅力,這時兩人的爭奪比以前變得更加強烈。

為了維護孩子的遊戲安全,我決定該是訂定一些規矩的時候了。

 

我對恩愛發生爭執行為的最大原則是,除非不得已,否則絕不輕易介入孩子的爭執,因為打架、吵架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學習。

因此,在什麼時間點,該怎麼樣介入他們爭執行為,在職場時,是教師重要的觀察與應用課程,在自己當了母親後,這堂課也成了重要的親子課程。


過早介入孩子的爭執,容易養成孩子依賴,不思解決問題的態度;

 

而過晚介入孩子的爭執,卻又容易導致一方容易因打架受傷,甚至更大的身體傷害。

因此在拿捏處理孩子的爭執時,我試著這樣做,並隨時依據孩子的成長狀況做調整,我也嘗試著提醒自己,當他們再大一點時,我應該要再適時的調整才好。

1.除非危及安全,絕不輕易介入。


2. 遊戲之前,先說好條件,玩具要輪流玩,一起玩,這樣玩起來才會有趣好玩。


3.發生爭執時,留意觀察在即將出現危險動作之前,要能先提醒,再介入他們的活動 。


4.謹守先後次序的原則,轉移後來者的注意力。


5. 使用數數的方式,輪流遊戲,學習分享。


6. 當介入恩愛的爭執活動時,務必要陪在孩子身邊,念念故事,唱唱歌謠,讓等待的孩子不感覺被忽略,並學習耐心等候。


7.大人的態度會決定孩子學習解決爭吵的態度,大人如果是浮躁的、不安定的,孩子的情緒也會是不安定的,但是大人如果是能沉著冷靜的告訴孩子怎樣才是好的,怎樣才是不好的,孩子也會從我們的身教中去學習、去成長。

爭執是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現象,如果孩子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學習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到能接受別人的不同想法,學習到尊重別人的態度時,那麼,爭執就成了一種正向的學習,而非負向的成長。


對於雙胞胎孩子來說,這堂課雖說早了點,但是卻很實際。

 

我期盼恩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執中,學習到相親與相愛,學習到互信與互重。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積極改變世界,大膽從心而為的企業富豪比爾蓋茲 (Bill Gates)





















本期簡介 









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


你曾有過徬徨失措、不知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感覺嗎?


你曾有過許下願望、卻沒有勇氣追逐夢想的經驗嗎?


讓我們從安藤忠雄身上學到�滲u心�說B從聖嚴法師身上學到�漲萓b�說B從賴聲川身上學到�滌策菑v�說C
想要實現夢想,就不要忘記夢想,放心的面對自己,盡全力自我實現,最後,才能無所遺憾。


三十位忠於自己的代表人物,帶你了解關於�滲u誠�貌滲u諦。





真誠:莫忘最初的夢想 









積極改變世界,大膽從心而為的企業富豪比爾蓋茲(Bill Gates)


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已經儼然成為新美國夢的代表,他在二十世紀創下了許多驚人的記錄。

 

有人稱他為未來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有人認為他將統治整個商業世界,他年僅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創了自己的事業,努力在初起步的電腦產業爭取冒頭的機會。

三十一歲的時候,他擁有十億美元的財富,成為美國《富士比》雜誌評比中,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三十七歲的比爾•蓋茲,不只奪得國家科技獎章,也躍升為美國首富。

 

不過短短兩年時間,他就超越華爾街股市大亨華倫•巴菲特,躍升成為世界首富。








 
 








差點走上偏途的天才


比爾•蓋茲從小就不同於其他小孩,他喜歡閱讀、喜歡思考,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是一個有主見、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的孩子。

進入西雅圖資優學校湖濱中學就讀以後,是比爾•蓋茲一生第一個轉折點,因為學校租了一台可以和遠端電腦主機連線的電傳打字機,讓他發現自己設計程式的天賦與能力,從此改變了比爾•蓋茲的一生。

那時候電腦才剛發明不久,比爾•蓋茲和朋友保羅•艾倫等人,對這台新玩意好奇得不得了,每天一有空檔就是跑到電腦室去想要搞清楚這台機器到底有多少潛力、到底可以做到多少事。

 

他的學校成績很普通,但是玩起電腦來比誰都厲害,很快的,比爾•蓋茲等人的電腦知識就遠遠超過學校老師了。

或許誰也沒有想到過,這一群平均年紀不到十八歲的小夥子,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為了測試電腦到底可以有多神奇,比爾•蓋茲和朋友們竟然利用工作之便,進入公司主系統篡改帳單,還侵入華盛頓大學的網路,置入自己寫的程式,癱瘓網路。

 

要說的話,或許比爾•蓋茲可以算是電腦史上的駭客先軀了。

他們的行徑很快就被發現了,即使並無惡心只是好奇,而且也保證下不為例,比爾•蓋茲仍然因此被下令不准再碰電腦。

經過這一次的經驗,他發現電腦就像一種利器,使用在對的地方可以發揮無窮效用,使用在錯的方向,就會給自己惹來大麻煩。

 

作奸犯科不是他想要的未來,他想做的是透過程式設計讓電腦無所不能。

 

於是乎,他將自己全副的心力都放到軟體設計上來,放棄了高分考取的哈佛大學,全心投入軟體事業的經營,不眠不休地設計、修改程式,他的努力徹底改變了資訊科技的未來發展。

比爾•蓋茲的微軟事業成功,引起了許多效應,也為他招致了兩極的批評,微軟是全世界市佔率最高的軟體企業,而他也因此躍升世界首富。

 

可是對比爾•蓋茲來說,其實他是始終如一的,他所在乎的是「成功」,而不是「金錢」。

他曾說:「我從來沒想過我會變得很富有,這根本不是我的夢想,時刻激勵我向上的,是一種創造與眾不同的願望,我希望成為一個成功的事業者。」

他想要的,只是比別人快、比別人好,而他也真的做到了。








 
 








務實的生意人,有效率的慈善家


在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之後,他並沒有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賺取更多更多的錢」,或是「如何長保世界首富的地位」,而是開始把心力從公司業務中抽身,把一己之力貢獻在慈善事業上。

剛開始,他成立基金會只是因為法律規定,所以把每年企業營收的百分之五捐出,交由基金會運作。

 

但是,他漸漸發現,投注慈善事業的經營和經營微軟,其實一樣有挑戰性,而且更有意義。

 

 

他和妻子用六年的時間,投注近六百億的資金,創設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事業機構──比爾與瑪琳達•蓋茲基金會。

 

這是比爾•蓋茲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一個起步。

比爾•蓋茲從來就是個務實的生意人,而不是空談理想的夢想家,他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乾脆別做。

 

他在受邀參加數位會議時,直接了當地指出把個人電腦搬進非洲國家的教室裡,根本沒有意義,一點也解決不了他們的貧困問題。

 

他大聲呼籲:「從可以喝的乾淨飲水做起,從好的健康照顧開始,忘掉個人電腦吧!」

 

由此可見,他並不是只想捐錢避稅的大老闆,他是玩真的,他要讓慈善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實、真正能幫助到人。

比爾•蓋茲在接受《財星》雜誌的採訪時,曾說:「當你擁有資源,而這個資源得以創造巨大影響力時,你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告訴自己說:『好吧,等我六十歲再來做善事。先等等吧。』」

為了體察實際的狀況,比爾•蓋茲夫婦曾經多次前往印度、非洲,這是他們的「學習之旅」。

 

他們實地走進貧民窟的泥屋、看見那些在疾病與惡劣環境中辛苦求生的人,他們不是只坐在辦公室裡看紀錄片,然後拿出支票簽名就算了。

 

他們想要給予的是真實的幫助。什麼最迫切,就立刻做、盡快捐,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比爾•蓋茲說:「每年有一百萬的新生兒死去,有一百萬人因瘧疾死去,過去這些數字對我而言無關痛癢,但這趟旅程之後,我和他們有了關連,我可以做些事,來改變這個世界。」

 

他發現想要幫助所有的人,即使微軟捐再多的錢也不夠,這不是單一個體可以改變的事,需要所有的人一起來努力。

 

於是,他們開始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希望募集更多人投入與參與。

原本在一九九八年以「坐擁金山而自絕於世的人」嚴厲批評比爾•蓋茲的《經濟學人》雜誌,如今已改口稱讚他「為慈善事業樹立新典範」。








 
 






追求成功,更要追求公理與幸福


比爾•蓋茲並不想虛偽地否認自己是一個想賺錢的商人,但是,他願意讓自己賺得的每一分錢得以更好的運用。

 

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份子,他可以是一名天才,可以是一名世界富翁,也可以是一個救貧民於苦的慈善家。

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好幾波起伏,有時候行至高處,有時候走入低谷;

 

在每一個轉折點所做的決定,都將會影響未來一大段路途。

 

人的心念一旦持定,就只會往正確的道路上行走,比爾•蓋茲憑靠著一股求勝的決心,一路從崛起到光芒萬丈,進而到普照旁人。

 

他已然體會到,個人的成功不是唯一的成功,追求全體人類的公理與幸福,更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成功並非只有一種樣貌,人不該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

 

當你追尋成功之路的同時,能否以不傷害他人為前提?

 

當你歡享榮耀的同時,能不能也憑藉著同理心,想辦法幫人一把?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人生光明面



積極、樂觀的思想



轉敗為勝的關鍵力量


「積極思想之父」皮爾博士運用許多身邊發生的小故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例子與啟示,告訴我們:如何利用積極思想原則,改善生活與人際關係、克服內心衝突,重新獲得強大信心。

 

現在,你可以跟著本書的故事踏上積極思考的美好旅程。

 

記住,只要願意去執行、反覆練習,積極思想變能發揮驚人效果。


成功必將屬於你!





編輯小語 











在心中為自己預先描繪的景象,十分重要。

 

因為好或壞,強或弱,你所想的,將會轉變成真。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我們所想的,將會轉變成真。」

 

想像,是一種預見的藝術或科學。

 

而你所抱持的影像,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影像可能會成為事實。





人生光明面 









積極思考的原則 ◎皮爾博士


積極思想的基本原則是,具備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從你現在的思考型態,便能預測你將來成功與否。

現在,我們須對「成功」一詞加以界說。

 

然,我們並不只是指一般的成就,而是指較此更難的─如何使你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更有效率。

 

首先,你必須做一個成功的人,能夠自我組織、控制,不致於成為世界上的難題,而是能提出解決之道的。

 

這才是我們該為自己定下的目標!

 

這便是成功的人生,成為一個有創意的人!

所謂成功的人生,可以從我的一次旅行中,管理臥車的車僮身上獲得寶貴的啟示。

 

那次我應邀到紐約的奧林城去演講,依照行程,當天晚上只能睡在火車上。

 

當我一踏進這列火車,我便確定這將是一趟愉快的旅程。

 

門口一位車僮已經帶著微笑在歡迎我,他是一個高大而友善的人。

「先生,晚安!」他說,「您是否準備睡個好覺?」


「當然是,」我說:「我恨不得馬上上床睡覺。」


當他帶我走進臥車時,床舖均已整理妥當,床單和床罩舖得整齊,車廂裡的溫度調得正好。


「你真會管理臥車。」我說。

於是,我就上床。

 

讀了幾首聖詩後,就睡得很沈。

 

隔天早上,我睡到九點才起床,平常我都是七點準時起床的。

「早安,先生,」當我進入餐車時,車僮看到我便愉悅地說。

 

「睡得如何?」


「棒極了!」


「我一點也不意外,我知道你會睡得很好。

 

可是,你應該看看在你後面上車的人。

 

一開始,他就說:『我想我今天一定會睡得不好。』

 

然後,沒有一件事他看得順眼。

 

他先是要把床移到車廂中間,而且抱怨床的方位不對。

 

一下嫌房間太冷,一下又嫌太熱。

 

你現在知道你們兩個之間的差別了吧!」


「不知道,不過,我很有興趣。」


「你能睡得好,是因為你已下定決心要睡個好覺。

 

另一位客人,則是決心睡不好。

 

長久以來,我憑著經驗發現,只有決心想睡好覺的人,才能睡得好。

 

因為,他們已預先準備睡好覺的決心。」

多麼有哲理而意義深遠的話,這趟旅程已經值得了。

 

你可以預先決定睡好覺或失眠,當然,你也可以預先決定成功或失敗。

 

換句話說,如果你想要這件事發生,它就會發生。

 

在這時候,如果你正讀著一本書,則書中的內容很可能會影響你好長一段時間。

 

如果你將現在所想的,仔細分析,則可以很科學地判斷十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

 

你具備的是消極、破壞性的思想嗎?

 

或者是積極而健康的想法?

現在,讓我告訴你有關我的朋友麥吉的故事。

 

他的故事曾在薩瓦那晨報刊載過。

 

十年前,南方石油公司的存在與否只在於麥吉的一念之間。

 

天,這家業務昌隆的公司,佔地廿四英畝,資產已經超過兩百萬美元。

「我這一生都非常幸運。」

 

四十三歲的麥吉說,「另一方面,我也常求助於上帝。

 

而我也相信每個人都能像我一樣成功,只要他能堅持信念,努力下去,並像我一樣有個好妻子。」

麥吉一直要組織一家公司,專門賣一些石油產品,多年來,他也一直努力找別人共同投資。剛開始,似乎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他一直沒有收入,最後銀行存款居然只剩下一千元了。

「我問我太太,」麥吉回憶說,「我該怎麼辦?是繼續嘗試呢?或者趕緊放棄,另找一份工作維生?」


「繼續支撐下去。千萬別放棄!」

 

他太太的答案使南方公司可以繼續生存。

麥吉有什麼秘訣?

 

他思考,他禱告,他相信,他很努力工作,而且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支持他的妻子,要他千萬別放棄,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資產!

 

在他心裡,已經預先想到自己的成功。而且,他並不是只為自身利益努力的人。

 

他活躍於普林斯蘭教會,且被推選為州議員。

所以,朋友,請聽我說,你也可以成功。摒除掉失敗挫折的想法吧!

 

開始積極思考成功吧!

 

思想、祈禱、工作,也就是說,先確立一個目標,永遠不要放棄。

 

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改變你的思考方式。在你的心中,先預見你的成功,你便已經能開始轉化你的生活了。

正如同聖經所說:「在期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

 

思想是活的,思想是有生命、有創造力的,然而,思想確實能改變周遭的環境。

 

如果你抱持著失敗的思想、怨恨的想法、不誠實的念頭─這些都是破壞的思想;

 

如果你有誠實的想法、愛的思想、服務的念頭、成功的思想,這些都是創造性的思想。

 

藉著更新你心中的想法,你便可以徹底變成另一人。

 

以積極思想來替代消極思想,更可以徹底改變你的環境。

 

這些均是每天生活中可以做到的。





編輯推薦 







贏的信念:偉大領袖給你的77封信


受用一生的成功信念與生命哲學,獻給未來的優秀領導人!


77位世界頂尖的領導者,分享他們的成功祕訣、領導力和生命哲學,幫助我們思索未來,如何像他們那樣!

穆罕默德•阿里──世界重量級拳王障礙愈大,成功的瞬間就愈榮耀
達賴喇嘛──愛與同情心
喬治•小布希──美國第四十三任總統表明信念並堅持不移
華特•克隆凱──新聞記者做好準備
唐納•川普──川普集團董事長、總裁暨執行長世界是個大地方
李嘉誠──長江實業集團與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長公正
米凱爾•戈巴契夫──前蘇聯總統、國際綠十字組織總裁四海皆兄弟
國王阿布杜拉二世──約旦國王鼓起勇氣去領導
李光耀──新加坡資政全球化的機會
瓦希德•阿拉蓋班德──百利克洛克納公司董事長尋找亮光
瑪麗亞•麥姬──康寧企業資深副總裁當一扇門關上時,就會有另一扇門開啟
約翰•小威爾許──奇異公司前執行長前進的關鍵
莫利斯•「漢克」•葛林柏格──CV史塔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熱情
夏蘭澤──奧美廣告公司董事長暨執行長「我寧可請求原諒也不要徵求同意」

詳情請看晨星網路書店
http://www.morningstar.com.tw/bookcomment-2.aspx?BOKNO=0104317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遠流實戰智慧電子報:敢拚•能賺•愛玩─王品,從細節中發現天使













敢拚•能賺•愛玩─王品,從細節中發現天使 







一家人主義






「一家人主義」是王品的企業理念。

 

王品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奉行『顧客第一、同仁第二、股東第三』之準則。」

 

同仁就是家人,家人一旦生病或出事了,當然二話不說、義不容辭地挺到底。

 

了凝聚這樣的文化,我們特別設立了一套「電子秘書系統」:每位家族成員(包含同仁家屬)有任何婚喪喜慶、意外困難或特殊狀況,都可登錄到系統裡;

 

息一登錄,集團總部、各事業處、每一家分店都看得到。

 

論一人有喜或家人出事,不用多久,集團上下就都知道了。

知道了就會採取行動,這就是王品的特色。

以醫療為例,沒有多少人喜歡跟醫院打交道,當然也就不可能熟識醫院和醫生狀況。

 

等到生病了,尤其突來的大病,往往六神無主,不知該到哪家醫院、找哪位醫生才好?

 

為此,企業關係部隨時都會蒐集相關醫療資訊,記錄全台灣各主要醫院、特別的醫生,同時做好公關。

 

仁有需要了,一通電話告知,企業關係部立刻會設法先讓「家人」迅速離開急診室,住進病房再說。

接著,還會詢問「家人」有無熟識的醫生?

 

若有,那就核對檔案確認醫生,評價不錯,繼續治療;評價不怎麼樣,則建議是否換醫生。

 

近了病房之後,企業關係部還會特別跟主治醫師打招呼,請他巡房時多多關照。

 

甚至,「家人」住院後,如果人手不足,也會啟動照顧機制,發動相關同仁排班輪流照護。

 

過這些細節,希望王品同仁都能感受到公司全體最真心的關懷。

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管上班下班,無論白天晚上,只要同仁啟動醫療協助系統,企業關係部與事業處就會展開關懷和追蹤。

 

尤其是急診,多半屬於突發狀況,同仁如果需要緊急服務,總不能跟他說:「對不起,現在是下班時間……」曾有台灣漁民在外海遇到人命關天的緊急危難,打電話向官方求救,結果竟得到「我們已經下班了,現在無法處理」的回覆;

 

對王品人來說,這可真的是「完全無法想像」!

王品的諸多作業系統,都是從實際發生的事情當中,發現同仁或顧客需要,然後將它「系統化」,擬定標準流程,最後便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事情一旦制度化、系統化後,那就不僅是個別實踐了,更不會因為哪個主管在或不在而受影響。

 

王品的企業文化是個不斷成長的有機體,假若發生了一個不存在於原系統的「新事件」,且是對顧客或員工有利的,那就設法納入系統來,形成新的作業程序。

就這一點而言,王品的思維跟其它企業是有相當大的差異的。

 

多數企業是花了很多精神,拚命想要把「人力」發揮到極致;王品更重視的卻是「人心」。

 

企業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無處不可去,他為什麼願意發揮所有潛力,單單為一家企業效力呢?

王品的想法是:一定是這裡讓他有感情,像個家。

 

這個家不停地在關照他、滋養他,使他成長,給他發揮的空間。

 

唯有這樣,「人」才肯跟你搏感情。

 

他們看重的絕不只是錢!高科技公司常面臨一種狀況,以為員工只看重經濟報酬與分紅配股,最後形成的企業文化甚至產業特色變得「唯利是圖」、「跳槽成風」。

 

經營者若沒看到「人」,只看到「才」,上行下效,員工看到的當然也只有「財」,而沒有「人」,無所謂忠誠度,哪裡錢多就往哪裡去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簡介 









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



你的學校課程表上,有沒有以下選修科目?
◆如何避免受騙上當
◆各種不同朋友對你人生的重要性(儲備你的人脈資源)
◆你的特長對未來前途的影響有多大(賺取高薪的祕密)
◆現實世界的運作模式
◆什麼時候該出手碰運氣

其實,這些都跟金融理論有關。金融理論不只跟「錢」有關;

 

理解金融理論的好處,也不是只有能「輕鬆賺錢」。但這是大家對金融理論常見的誤解。


金融理論確實也思考金錢方面的問題,但那並不是一切。金融理論是「人類的智慧」,可對應所有「不確定事物」。

 

而所謂「理論」,就是把「某事怎麼形成」說清楚,不是教你「改變某事」,而是教你「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


大家都以為「金融理論」是只有經濟學者、金融從業人員或相關科系學生才必須去懂的知識,但其實「金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你知道金融理論可以解答以下這些問題嗎?

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就可以讓自己少走一點冤枉路。

 

本書以中學的課堂為背景來講解金融理論的本質,寫法淺顯易懂,內容簡單、有趣又實用,即使中學生也可以輕鬆理解金融理論的核心內容,更是成年人易於閱讀的金融理論入門書籍。






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 







機會成本


大家看過「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這部電影嗎?

這部電影結尾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奧斯卡. 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在納粹德國支配下的波蘭救了許多猶太人,他跟猶太人分別時,一邊看著自己的車,一邊感嘆自己原本應該可以解救更多人:
「(看著車子)我應該把這輛車賣給阿蒙⋯⋯這輛車子可以救十個人。

 

個人啊!再救十個人⋯⋯(看著自己西裝上的徽章)這枚徽章可以救兩個人,因為它是金的,可以救兩個人。

 

我可以跟阿蒙換兩個人。

 

就算多救一個人也好,一個人呢!

 

用這枚徽章⋯⋯如果我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多救一個人了,可是我卻沒有做到⋯⋯我做得到的⋯⋯」

我們更仔細的來思考「如果把這個用來做其他用途⋯⋯」這一點。

時間是最簡單易懂的概念,我們就以時間為例來思考吧!

如果我們白白浪費一小時,該如何計算損失呢?

就是計算「最有效的使用這段時間所應該獲得的利益」。

比如說,最有效使用一小時的時間,就是讀五十頁的書,學習知識。這麼一來,白白浪費一小時,也就表示不能讀這五十頁的書而蒙受損失。

 

像這樣,把如果最有效使用所應獲得的利益(可是卻使用在其他事所損失的利益)稱為「機會成本」。

剛才我們思考等待的對價時,曾想過「如果要等待一整年,把錢存在銀行就可以獲得利息」,這種想法就是利用了機會成本的思考方式。

如果只是白白浪費時間,看起來像是毫無損失。不過,虛度光陰與最有效的利用時間相比,卻是很明顯的損失。

 

尤其是各位所剩的時間還很多,思考你們所擁有時間的機會成本,非常重要的。

長州藩的主要維新志士之師吉田松陰說:「怠惰一夜一時,就是在百歲之間失去三萬六千個小時」,請大家經常思考:「如果使用這時間,還可以做什麼事呢?」

對辛德勒而言,繼續擁有一輛車的機會成本,就是十條性命。

 

正因為如此,辛德勒才會感嘆不已。


不過,請大家不要忘記,這並不是發生在很久以前、與你毫不相關的事。

 

一位名叫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的經濟學者曾說,使用住在先進國家人民0.7%的收入,就可以讓貧窮消失,但世界上每年還是有八百萬人死於貧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年的死亡人數甚至高達一千萬人(但關於正確數字則有不同意見)。

 

白白浪費的機會成本,說不定比大家單純的想法還要多得多。

雖然離題了,但老師想推薦兩本跟「辛德勒名單」相同主題的書:《夜與霧》(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著),還有《大屠殺》(SHOAH)(克勞德•蘭茲曼〔ClaudeLanzmann〕著),大家以後可以找來看看。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做事先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前言


做人難,做事難。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

 

的確,人生不易,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很大的壓力,要自我奮鬥,要參與競爭。


成功者固然躊躇滿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也很令人同情。

 

如何把握成功的規律、找出失敗的癥結,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易成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常思考、揣摩的問題。


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在做人做事。

 

從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

 

其實不然,比如當一名老師,你的直覺是當個好教師,但事實上卻不受學生歡迎;再如做生意,你的直覺是賺大錢,可偏偏就賠了本。

 

拋開表層現象,發掘問題癥結,你就會發現,做人做事的確是一門很難掌握的學問。


常言道:「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學做人開始的。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還談何做事。

 

因為,做事做人相互依助,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


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關鍵,也是決定事情成敗的主要因素,做人的方向錯了,做事也就自然失敗了。

 

比如,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個「品」就是做人的問題,「行」就是行為能力,就是做事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品德」不好,那麼,無論他有多淵博的知識,多強的能力,多高的水準,也不能獲得廣泛的認同。


當然,做人與做事,是需要統籌兼顧的,光會做人,不會做事也不行。

 

因為人的基本生活資源需要透過做事獲得,人的各種素質要在做事中形成,人的本質要在做事中展現,人的潛能需在做事中開發,人的價值更要在做事中實現。


不做事,做人就沒有了內涵;

 

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穫往往就越大;

 

做事越少、惰性越大,收穫就一定越小。

 

所以,為人處世,不但要懂得做人,更要學會做事,只有將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無往而不勝。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廣大讀者做好人、做好事,帶來收穫,帶來幫助。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做事先做人 







要做事先做人•前言


做人難,做事難。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話。

 

的確,人生不易,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很大的壓力,要自我奮鬥,要參與競爭。


成功者固然躊躇滿志,令人羡慕;「折戟沉沙者」也很令人同情。

 

如何把握成功的規律、找出失敗的癥結,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易成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常思考、揣摩的問題。


人生在世,終其一生都在做人做事。

 

從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簡單,有誰不會呢?

 

其實不然,比如當一名老師,你的直覺是當個好教師,但事實上卻不受學生歡迎;再如做生意,你的直覺是賺大錢,可偏偏就賠了本。

 

拋開表層現象,發掘問題癥結,你就會發現,做人做事的確是一門很難掌握的學問。


常言道:「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

 

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學做人開始的。如果連人都做不好,還談何做事。

 

因為,做事做人相互依助,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


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關鍵,也是決定事情成敗的主要因素,做人的方向錯了,做事也就自然失敗了。

 

比如,我們常說一個人的「品行」如何,這個「品」就是做人的問題,「行」就是行為能力,就是做事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品德」不好,那麼,無論他有多淵博的知識,多強的能力,多高的水準,也不能獲得廣泛的認同。


當然,做人與做事,是需要統籌兼顧的,光會做人,不會做事也不行。

 

因為人的基本生活資源需要透過做事獲得,人的各種素質要在做事中形成,人的本質要在做事中展現,人的潛能需在做事中開發,人的價值更要在做事中實現。


不做事,做人就沒有了內涵;

 

做事越多、付出越多,收穫往往就越大;

 

做事越少、惰性越大,收穫就一定越小。

 

所以,為人處世,不但要懂得做人,更要學會做事,只有將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無往而不勝。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廣大讀者做好人、做好事,帶來收穫,帶來幫助。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石企業人電子報:陌生開發的技巧-與陌生人對談













安石企業人電子報 







陌生開發的技巧-與陌生人對談


其實很多企業都缺乏積極的開發,許多業務都不喜歡做陌生開發,無論是電話上,或是直接的陌生拜訪,都是能避免就避免,所以業務們大常常留在自己的社交圈中,新客戶大多是轉介而來,這樣一來,當要面對陌生客戶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以開發業務來說,這樣的心態是相當被動的,當有機會建立一個新的客戶關係,卻因為不習慣與陌生人交談的喪失,很容易就錯失商機。


其實在面對陌生人時,我們常想到一堆負面的藉口,來為自己不願與陌生人交談作為藉口,例如,他們不會喜歡我的、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我不擅長閒聊、我的產業不需要,這些都是一般常見的藉口,有些業務在試過一、兩次後,就會自我否定,他們擔心別人會覺得他很無聊、跟陌生人談話很尷尬,或是除了我之外,大家好像都認識,我去插話會顯得很突兀,但是其實在陌生的場合大家覺得都一樣,也跟你是同樣的不安,所以只要你願意嘗試,你就有機會,開拓更多的商機。

以下有幾點,可做為在社交場合上,建立友好關係的談話的內容:

學習對方的公司
詢問關於對方公司的產業、產品,競爭優勢,要問簡單易答的問題,不要一下就問太多深入跟艱難的問題,在談話的過程,同時也要思考與這家公司合作的可能性,也許你的公司正有可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服務或商品,了解一家公司,是陌生開發的開始。

尋找新的合作機會
在了解公司後,發現對方無採購你的產品或服務的需求,還是可考慮策略聯盟,很多公司的資源有限,無論是做行銷,或是產品或服務上的合作,都可將原來一成不變的產品,帶來新意。

請教對方的成功方法及經驗
即使你相談的對象,無購買或合作的可能性,但是經驗交換也是十分重要,無論對方公司成功與否,你都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最少也可以練習自己說話的藝術。

在員工訓練時,也須將下列技巧,列入考量:
• 聆聽的藝術
• 對人、事、物持有好奇心
• 與人溝通的基本能力 (說話聲調、語氣、速度等)
• 如何自我介紹
• 待人接物的基礎禮儀

最後在社交認識後,也不要忘記維持其關係﹔而陌生開發能力加強,也會增加事業開發的成功機率。

延伸閱讀
陌生電訪的技巧
如何制定新產品的行銷策略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75期】我是關鍵零組件















五分鐘摘要 









少了就無法運轉的職場新要角!


文�癶伝窗E高汀Seth Godin

是該重新思考你工作方式的時候了。

幾個世代以來,你(以及幾乎所有人)已經被設限,將你每天所做的工作,視為整個公司裡的一個螺絲釘——照章行事、依照上級指示,老老實實做一天工、領一天錢。

 

是該打破這個窠臼,為了更好的生活與事業,做出重大改變的時候了。

 

為一家公司工作,希望公司照顧你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與其努力成為龐大企業機器中一個更出色的螺絲釘,不如學習成為「輪栓」——也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零件,能讓輪子固定在輪軸上。

 

要成為輪栓人才,必須設法充分利用自己天生的才能,在工作上達成真正卓越的表現。

 

栓人才就像藝術家,因為懂得發揮自我而得以成就卓越。

第一部份:抉擇


現在的你,應該打破窠臼,而且如果在體制有些要素,告訴你頂多只能希望成為體制裡愈來愈大顆的螺絲,就要統統摒棄。做出理智的抉擇,不要再原地踏步,把成為輪栓人才訂為你職涯的目標。

自從亨利•福特用T型車生產線告訴世人,製造汽車可以更符合成本效益之後,企業便不斷設法將商品的生產過程,分成一系列的細項工作,每一部分工作,都可由廉價的勞工,依照簡單的指示去完成。

 

因此在過去100年間,發生了以下情況:


■ 學校與大學推出的教育產品,所根據的觀念就是要教育學生,謀生的最佳方式就是為大企業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


■ 大多數雇主都希望員工會服從,並依照公司指示,而不是期待員工自己去發揮創意思考。


■ 社會一直都主張並且推廣一種觀念,認為最好要合群,不要特立獨行讓自己與眾不同。


■ 很多人一直被灌輸,最好能為大企業工作,有個穩定的事業,勝過自己出去闖,做些冒險的事情,像是創造某種絕佳的商品等等。


■ 投資人一心一意就想找出,有哪些企業很擅長將廉價的勞工,變成高價值的生產者。如果一家公司的生產線能夠做到這點,就值得投資。


■ 意見領袖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要建立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經營模式,即使是沒受過訓練的基層員工也不會出錯。麥當勞就是這方面的理想典範,能夠用低薪員工,透過最簡單的營運流程,生產出品質一致的產品。


■ 企業經理人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在管理和規畫上所依據的觀念,都是認為人力是可以取代的,所以再換新的就好——任何一位員工,都不會比其他任何人更好或更差。

這些想法都沒什麼不對,但是如果你看看當今的經濟環境,首先就會發現到處充斥著官僚、只知道超比記得人、自由主義者、只會讀使用手冊的人、等不及星期五再次到來的工作者,還有照著別人安排走的人。

 

這些人過去的薪水都還不錯,如今卻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裁員、忽視與低薪的情形。

伴隨他們成長的體制,很簡單就可以說完:
● 每天到公司上班;
● 做老闆交代的工作;
● 遵照指示,努力工作。
● 堅守崗位,融入體制;
● 因為效忠老闆而受到獎勵。

這一切產生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就會因為外包、裁員或自由工作者,而被淘汰,而有人總是擁有許多工作機會?

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下,有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你再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是有人明確告訴你該做什麼的。

 

這樣的工作都陸續外包出去,被最低價的競標者標去了,不論是實體或數位的作業方式皆然。

 

或者,這些重複性質的工作,都已經自動化了。換句話說,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臨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抉擇:低頭臣服,順從當前的體制,或者立定志向,努力成為輪栓人才。

 

與其原地踏步,努力想成為更好的螺絲釘,不如掌握良機,往不同的方向去闖。

 

要開始努力成為輪栓人才,時機已經成熟,因為輪栓人才是明日高價值組織中,至關重大的構件。

輪栓人才其實是一種新興的現象。在過去,經濟學家將世界分為2種階級:


1. 資產階級——擁有資金,能夠投資去建造工廠,並且雇人為他們工作。

 

因為這個階級的人自己擁有工廠,因此就擁有相當大的談判籌碼,自然就有威望。


2. 無產階級——勞工階級,終其一生都在盡力去挑選最理想的工作機會。

然而在今日,任何人只要有電腦、能連上網路,就擁有工廠。

 

工作者自己就可以在網路上串連,任何有新構想的人,都可以透過網路找到資金,讓構想開花結果。

 

第3種經濟階級的人正在興起,他們不用去聽從他人的指示,也不去擁有大企業。

 

這些人能夠創造價值,然後透過創意思考,去掌握其中部分的新創價值。

 

他們具有各種必要的技術、製造與配銷能力,能夠從事他們自己的事業。這些人就是社會的輪栓人才。

第二部分:如何成為輪栓人


想成為輪栓人才,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這是一項可以隨時間不斷進步的技能。

 

然而,要成長為輪栓人才,可以朝下列幾個方向努力:
1. 學習建立關係與經營人脈
2. 要大方贈送禮物
3. 創造卓越的藝術
4. 體認蜥蜴腦的存在
5. 交出成果並對外推出
6. 願意從失敗中學習
7. 不斷學習

第三部分:輪栓人才擅長的事


簡單來說,輪栓人才之所以無可取代,是因為他們對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貢獻。

 

他們會勾勒出藍圖,然後付出必要的情感,讓大家去應用藍圖。

 

換句話說,輪栓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具備了下列的關鍵能力:
1. 提供獨特的界面
2. 帶來獨特的創意
3. 處理極為複雜的情勢
4. 引導顧客
5. 激勵其他員工
6. 提供對相關領域的深入了解
7. 身懷絕技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75期〈我是關鍵零組件〉】





特別報導 







跟課本不一樣的歐洲史


文�疞K自《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大是文化

羅馬人最初是由君王統治,直到西元前500年左右,羅馬人推翻了暴君「驕傲者塔克文」(Tarquin the Proud),才開始實施共和政體。

 

羅馬史家李維(Livy)記述了這場革命的經過。

 

羅馬帝國滅亡後,他的作品被西歐保存下來,不過部分早已佚失,只有某些章節碩果僅存,而這份孤本直到16世紀才被人發掘出來,以至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一直不知有這份記載存在。

 

李維對羅馬建立共和的描述至此才得以公諸於世,而莎士比亞的詩作《魯克麗絲失貞記》(The Rape of Lucrece)即是取材於它。

共和制的革命之火


這場強暴點燃了共和制的革命之火。

 

施暴者並不是塔克文本人,而是他的兒子塞克斯塔斯(Sextus Tarquinius),受害者魯克麗絲是暴君國王另一個兒子格蘭提努斯(Lucius Tarquinius Collatinus)的妻子。

 

發動這場革命推翻了王政的領袖,叫做布魯圖斯(Lucius Junius Brutus),是這位國王的姪子。

以下是李維筆下述說的故事。

故事從國王幾個兒子離開羅馬,來到亞迪亞(Ardea)這個地方打仗寫起。

 

格蘭提努斯在帳篷裡和他們一起喝酒,酒酣耳熱之際,大家聊起妻子,個個都誇自己的妻子最為賢德。

 

格蘭提努斯提議,不妨騎馬回羅馬看看自己的妻子在做什麼,爭議自可塵埃落定。

 

結果,幾個王妃都在宴客作樂,只有魯克麗絲,辛勤地做著紡織工作。格蘭提努斯勝了這場爭辯。

 

幾天後,塞克斯塔斯背著格蘭提努斯,自己又回到羅馬去找魯克麗絲。

魯克麗絲在家中熱忱地歡迎他,晚餐過後,還謹遵對待貴客之道,陪他走到客房。他在房裡等著,待夜深人靜所有人都就寢後,他拿出配劍來到魯克麗絲的閨房,決心要強暴她。魯克麗絲正在睡夢中,他將左手放在她胸前。

 

「魯克麗絲,」他輕聲喚道。「你別出聲。

 

我是塞克斯塔斯。

 

我手上有劍,你一出聲我就殺了你。」

 

嚇壞了的魯克麗絲睜開眼睛;

 

死亡就在眼前,她卻求助無門。

 

塞克斯塔斯試圖讓她就範;

 

他懇求、哀求、威脅,用盡所有可能征服女人心的武器,卻都枉然,就連死亡的畏懼也動搖不了她。

 

塞克斯塔斯惱羞成怒:「如果死亡不能打動你,失去名節總可以吧。

 

我要先殺了你,然後割斷一個奴隸的喉嚨,讓他赤身裸體躺在你身邊。

 

每個人都會以為妳跟僕人私通,結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再堅定的貞潔,也抵擋不住這個可怕的威脅。

魯克麗絲還是屈服了。塞克斯塔斯得逞後,洋洋得意策馬而去。

悲傷的魯克麗絲寫信給她住在羅馬的父親,還有派駐在亞迪亞的丈夫,請他們立刻各自帶著一位信任的朋友歸來,因為家中發生了可怕的事。

 

她父親帶著維拉利(Valerius),他丈夫則帶著布魯圖斯——他正好和布魯圖斯一起返回羅馬,結果途中遇到信差。

他們發現魯克麗絲坐在閨房中,滿面哀戚。

 

他們一進門,她已滿眼是淚,而當他的丈夫問:「你還好嗎?」

 

她回答:「不好,哪個失去名節的女人會好呢?

 

格蘭提努斯,你的床上留有另一個男人的印子。我的身子剛才受了侵犯。

 

但我的心是清白的,死亡可以為我作證。

 

請你立下重誓,務必讓姦淫我的人受到懲罰,那人叫做塞克斯塔斯•塔克文。他實為我的敵人,昨夜卻假扮成客人污辱了我。他的得逞代表我之將死——如果你們是男子漢,就得讓他也死。」

格蘭提努斯承諾了她。他們輪番撫慰她,告訴她當時她如此無助,因此是無辜的,有罪的只是塞克斯塔斯一人。他們說,有罪的是一個人的心,不是身體;沒有意圖就沒有罪愆可言。

「他該受到什麼報應,」魯克麗絲說,「我交由你們決定。至於我,雖然失節非我之過,但我要接受自己的懲罰。

 

失去貞潔的女人應該得到什麼報應,我絕不會首開脫避的先例。」

 

話聲甫落,她便從衣袍中掏出一把刀刺入心臟,身體應聲倒下,就此香消玉殞。

 

他的父親和丈夫哀慟欲絕。

 

兩人光是呆立著無助哭泣,而布魯圖斯拔出魯克麗絲胸前染血的刀,高舉著它高喊:「我要對這位烈女的血發誓,在她被暴君蹧蹋之前,沒有人比她更為貞潔,我也對上帝發誓,我要藉助刀劍、烈火以及所有能讓我更強大的東西,追捕驕傲者塔克文、邪惡的王后和他所有的子女,絕不讓他們任何人再登上羅馬的王座。」

所謂「共和國美德」


布魯圖斯說到做到。

 

因此,羅馬共和政體的開啟,是因為一位王子令人髮指的罪行;是因為一個謹遵古羅馬美德,視名節比生命更重要的女人;

 

是因為一個男人要為她復仇的決心。

不過,羅馬城裡並不是所有人都想摘掉塔克文的王冠,有人密謀復辟,結果事跡敗露。

 

當時布魯圖斯是兩位共和執政官的其中一人,也就是取代國王的雙首長之一。

 

布魯圖斯正坐在公眾會堂上主持審判,當密謀復辟者的名單在他面前攤開,其中兩人赫然是他的兒子。

 

旁觀的群眾高喊,要他赦免自己的兒子。

 

但布魯圖斯充耳不聞,他說,兒子犯法,與所有人一樣同罪。

 

他親眼看著兩個兒子衣服被剝光,受到鞭笞後斬首處決。他毫無豫色,對這個共和體制是這樣的執著。

羅馬人對布魯圖斯自然讚佩有加;

 

要談對共和制度的投入,這是最精髓的展現:你必須將所有的私人束縛、個人包袱置於度外,全心全意只以公眾利益為念。

 

羅馬人稱之為「virtus」,意思是共和國美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75期〈我是關鍵零組件〉】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力雜誌電子報:打群架開創新契機













競爭優勢 







打群架開創新契機


協同是長期的互信,彼此考慮對方的利益,其中牽涉資訊與知識的分享以及相互的信賴。

 

無論是對外策略聯盟、協同產品設計,或是對內產品研發的運作都適用,是企業追求速度競爭力重要課題。

文�畧祚鶨�

新奇美正式成立了,鴻海陣營也日益壯大,不屬於該陣營的企業有了危機感,很自然地集結起來,喊出「打群架」的口號。

 

這個口號很傳神,但是否能發揮效果? 有待觀察。

新奇美裡的群創、奇美電與統寶光電3家公司合為一體,在同一老闆的強勢文化底下,應該會很快建立起合作體制,但防鴻聯盟充其量只能算鬆散的邦聯體系,何時才能整合成有戰鬥力的聯邦共和國呢?

防鴻陣營打群架

多年前管理界提出「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的見解,鼓勵企業經營自己的核心能耐,將其他不重要的功能外包(outsourcing)出去,和別的企業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

 

以自己最專長的部分,和別的企業最專精的部分結合,這樣才能成世界第一。

這是一個精闢的見解,也有很多企業推動此一工作,藉以降低成本,並達到最佳的競爭力。

 

多年來美、日等大公司就是看到台灣企業的製造專長,把電腦的製造委託我們,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印度的軟體代工業也是此種見證。

 

可見外包、策略聯盟或說打群架確有其不能忽視的效果。

但防鴻陣營所喊出的「打群架」是否發揮效果,必須加以檢視。

 

美國的跨國企業看上台灣廉價而且優質的企業經理人與工程師,建立讓雙方可以順利運作的制度與資訊系統,這裡面牽涉資訊與知識的分享,還有企業間的互信,並不是短期間內就可以完成的。

協同VS.合作

多年前筆者到國外去參加一個「企業外包」的課程,一位教導我們的印度籍教授,告訴我們「協同」(Collaboration)的重要性,他說:「協同是長期的互信、彼此考慮對方的利益,終身相許。」

 

而「合作」(Cooperation)則僅是「同床異夢,合則兩利,但見利忘義,大難來時各自飛。」

 

他說,外包作業要能成功就必須採取協同作業的方式,唯有協同作業的廠商才能做到制度整合,資訊與知識分享,這是準備打群架的廠商應有的共識。

目前企業間也進行協同產品設計(Collaborative Product Design)的方式,在電腦、通訊、汽車等產業都有這樣的外包方式,受邀參與通常是大廠的供應商,能有這種寵幸,當然也是長期合作的結果。

 

大廠尊重他們的技術能力,也運用他們的能力來降低自己的開發成本,但受邀的廠商通常必須派員進駐母廠,共同進行產品開發(這在NPDP的字彙裡稱Co-location,類似合署辦公)。

 

它有Design-In的效果,也就是大廠保證買他們設計出來的零組件。

可是不管是外包或者是協同設計,雙方雖然都有長期的信賴關係,但都簽訂正式的合約,清清楚楚的把雙方的責任義務說清楚、講明白,絕不是嘴巴說說就算。

 

當然這種「協同設計」,也不是坊間的軟體公司所強調裝置「協同軟體」就可以成功的。

研發不唱獨腳戲

上述提及,無論是外包、策略聯盟、協同產品設計,重在互信互賴,達到制度整合,資訊與知識分享,打造企業的新契機。

 

然而,產品企劃開始到產品量產上市所需要的時間,這一段企業流程的源頭,必須跨越傳統功能別的疆界與障礙,又何嘗不需要在組織運作上建構打群架的概念,讓產品創新並非研發部門的獨角戲。

台灣企業大多知道新產品開發團隊應包括:研發、行銷、製造、品管等不同部門,也知道應指派可信賴的專案領導人來整合資源、溝通協調。但卻普遍患有下列毛病,影響了專案的品質與成敗:

1.領導人無法貫徹始終,例如:行銷部門主管認為產品進入設計階段,就非其所可管理。

2.領導人無法全力投注於一特定專案,英明的領導人常身兼數職。

3.領導人沒有正式的管轄權,常受其他部門主管甚或高階主管的臆測或插手管理。

4.專案小組沒有自己的聚會空間,成員相隔太遠,溝通不良。

5.專案成員無法專心一意,東奔西跑,工作重點不在本專案。

6.沒有鼓勵創意或冒險的文化,沒有創新更無法成為自主團隊。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0年4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自毀前程的七種行為





自毀前程的七種行為
文 / 王榮春(政治大學心理學博士,104研發中心協理)

多數稱職的主管在面對表現不佳的同仁時,一開始都會善盡職責的想要提醒或教導同仁。


但讓人傷腦筋的是,多數績效表現不佳的同仁在面對主管的提醒或教導時,往往會為了要保持自尊,而做出一些「自我防衛」的行為。

這些自我行為不僅讓自己失去成長的可能性,更慘的是這些行為會讓主管產生想要放棄你的念頭。


如果你希望這一天不要發生在你的身上,請花點時間看看自己在面對主管的提醒或教導時,是否出現這些自我毀滅的反應。

反抗:即當你被主管指出缺點或短處時,會出現生氣、反抗,甚至表明不願溝通的行為。

攻擊:當你感受到威脅的氣氛,會反射性攻擊主管或其他同仁,以求自保。

合理化:會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掩飾自己的過錯,使自己原諒自己。

壓抑:把一些應該向主管說明的狀況,或自己內心應該表達的情緒壓抑在自己內心。

否定:以拒絕接受的態度,完全否認主管的陳述或指導。

轉移注意力:為了隱藏自己的無能,而特別強調能力較差的人,使主管覺得你表現得還不錯。

動搖:故意表現出對主管的需要,希望主管會因看不過去而跳出來解決你的難題。

其實,你仔細想想上述七種自我防衛的行為,會發現這些傻瓜行為很容易讓人洞察出來。


如果你是主管,心我想一定也很厭惡你的同仁用這些行為回應你的提醒與指導。


古人曾云:「聞過則喜」!


建議大家盡量放開心胸當個孺子可教的好部屬,一則讓主管享受助人的樂趣;


二則也讓自己有更多成長的可能性。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自我投資10堂課/許綠芸





自我投資10堂課 許綠芸




facebook,現在是王文華最崇拜的行銷老師,因為要搞懂「網友當家作主」的行銷這一課,是他的母校史丹佛大學完全沒教的事。

同樣,在Twitter上擁有68萬名「推友」的李開復,最近離開搜尋引擎界龍頭Google,48歲的他,決定自行創業,他現在開始學「創投」(VC),一方面尋找創新案例,一方了解資金回收的操作策略,看懂創業的投資報酬率。

PChome行銷總監曾薰儀的辦公桌上,滿滿一大疊企業財務報表,Google、微軟、IBM……,全球知名企業名單一長串,看來像在進行什麼大計畫,她卻說,「那是我的作業。」


這位線上遊戲打怪高手,正開始學會計科目怎麼擺、左右平衡怎麼算,要練硬功夫。

這個世界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在改變。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社會上能用到的最多不過20%,其他80%都得在社會中學習。


換句話說,一個大學本科系畢業生,從畢業那年開始起算,他的知識已開始進入半衰期,而且短短幾年內就可能被折舊耗盡。


而你自以為有價值的知識,「知識保鮮期」早已從20世紀初的30年,縮短到現在只有5∼10年。

著魔上班族 安逸怕改變


這就是可怕的知識淘汰率。


「未來的社會,沒有軌道可循,面對變動,你必須自己找答案!」


管理大師大前研一說。

以任職小型證券公司營業員的布萊恩為例,他手上有3、5個固定下單的客戶,日子過得很愜意。


但沒想到2006年公司被購併之後,開始進行裁員,很不幸的,布萊恩就名列其中。


當時證券業不斷購併,加上網路交易興起之後,營業員的工作也愈來愈難找。

起初,朋友介紹他往壽險業發展,他因不想背負業績壓力而作罷。

後來,有朋友開的網路公司請他做股市研究,因為接近本行,他重新回到職場。


但他才上班沒幾天就發現,在網路公司,即使不是工程師也要懂得拉簡單網頁、熟習HTML語言,擔心網路技術變化太快,布萊恩最後又打了退堂鼓。


目前,布萊恩美其名是專業投資人,但其實他只是整天待在家裡打電動的宅男。

根據大前研一的研究,職場中有一個「著魔的15年」現象,意指有職場表現的35∼50世代上班族,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明顯碰到工作瓶頸,學習明顯後繼乏力。關鍵就在於他們久待「舒適圈」,內心害怕改變。

職場裡的「著魔世代」最常犯的2個錯誤,一就是他們誤判了環境,二是他過度適應所誤判的環境。


誤判會讓人停止學習,也讓布萊恩的人生停格。


據104教育資訊網「2009上班族戰鬥力大調查」,其中「你是否認為自己具有足夠專業與競爭力」,近4成的台灣上班族對自己抱持否定答案,且僅有4.3%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足夠專業與競爭力,換句話說,職場中95%的上班族都不太有信心。

如果你不想被職場大浪吞沒,不想變成「著魔世代」,或許現在你應該靜下心來,想想你該學什麼?

分辨急迫感 聚焦不瞎忙


當你體認到該「學習」時,請先分辨急迫性的真假,千萬別隨處亂抓地「瞎學」。


看到同事在學英文,就跟著報名;


專案管理正夯,就不問三七二十一,匆忙趕流行,弄得自己像隻無頭蒼蠅,疲態百出。


這種狀態,我們解釋為「假性急迫」,也使人因為漫無目的地學習,倍感焦慮。

《急迫感》作者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認為,感覺到急迫很好,但也要分辨「急迫」的真偽度。


假的急迫感就是瞎忙,是可怕的破壞力,你會忙得團團轉,最後卻一場空。


真正的急迫感則是一種高度正面聚焦的力量,一旦確認人生學習裡「迫切重要」的事情,反而每天會讓你迫不及待展開學習。

學習,一次就要做對。


請分析現狀,了解自己需要補充為何,真正的急迫感就會出現眼前,化解真實急迫感的方法,就是「積極導入外部資訊」。

夢想金字塔 企畫設目標


1天只有24小時,資訊爆炸的時代裡,你可能什麼都想學,人生因而變得無法掌握,甚至不斷被時間追著跑。


反觀創業成功的日本網路公司創業家熊谷正壽,他之所以能在有限時間裡達成完美人生,就是因為「設定目標達成的順序」。

熊谷認為,在20∼30歲時期,必須先強身健體、保持良好的心靈精神狀態,並且不時追求知識富足度,因此將重心放在此3大項上,然後設定階段性目標,鞭策自己如期達成。


進入30∼40歲時期後,轉而追求家庭與社會地位,按部就班完成階段目標,才能達到經濟富足的終極目標。

也只有設定好人生目標的優先順序,隨時檢視自己缺乏了什麼,並積極向外尋求學習,補充自己的不足,這樣,你事先設定的夢想金字塔,才不至於淪為海市蜃樓。

矩陣學習法 鞭策執行力


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認為,「學什麼」當然重要,但是要適應資訊爆炸的時代,「怎麼學」更不容忽略。

仔細觀察夢想金字塔的各層項目,你會發現,代表「職場競爭力」的項目,僅占了1��6,因為即便是擁有令人稱羨事業成就的熊谷深信,增進職場競爭力固然重要,也不能讓金字塔的任何一端因失衡而崩塌。

曾任日本小泉內閣經濟財政大臣,且被韓國總統李明博聘為經濟顧問的竹中平藏,他所提出的「矩陣學習法」中,近一步將學習劃分為4個象限。

竹中認為,若以類別作為劃分用的縱軸,學習應該分為「職場武器」和「豐富人生」2類,顧名思義,前者著重增進職場競爭力,後者則強調讓人生多元發展。

矩陣的橫軸,則為「時間長短」。


學習依進行時間的長短需分為「有範圍的短期」與「沒有範圍的長期」2類;


在有時間範圍的學習中,偏重證照、考試分數等資格的取得,長期學習則能讓學習效果潛移默化。


竹中表示,實際訂定時間表,足以增進學習執行力。


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面對不同挑戰,因此須自行調整在這4類學習領域的時間分配和順序,因人而異,因時制宜。

累積厚實力 擁抱大未來


2010年,你該學什麼?《30》雜誌進行小型辦公室市調後,精選出10堂熱門課程,邀請各領域達人名師傳授心法,告訴你最新的「W」型投資術,分析網路光速世代與色彩趨勢下的行銷奇招,從歐巴馬鏗鏘有力的演說,教授職場英文,更讓你領會記憶大師左右腦並用的超級記憶法,以及自信養成的練習妙招,最後再帶你練笑瑜伽、種藥草、玩飛行傘,一吐心中煩悶。


同時也把視野拉到紐約、東京、北京及巴黎,看看全球如何瘋學習,國際名人都在學什麼。

2010年,「改變」已成詮釋大環境的最佳寫照。


歐巴馬說,「擁有無畏的希望,更能迎接挑戰。」


你準備好了嗎?


一旦累積足夠實力,面對未來,將無所畏懼。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領導力的修練】全家董事長潘進丁:勇敢說實話,認真聽真話















主題學習 









【領導力的修練】全家董事長潘進丁:勇敢說實話,認真聽真話


全家剛成立時,人不多、組織也很單純,我的主要任務是為公司建立制度,讓營運快速上軌道。

 

其實當時我對流通零售業所知有限、也不是本科出身,但由於有較多機會接觸日本總公司,常能從日籍幹部身上吸收到各種新資訊,所以大抵還足以在年輕同事面前,擔任教練的角色。

 

可以說,這階段我最重要的領導工作是「展現專業」,扮演夥伴們的良師益友,教導他們、啟發他們。

為了擁有足夠的知識與資訊,我花了很多時間大量閱讀商管書籍,從中累積相關知識。

 

我也經常出國考察,從日本到歐美,不管是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只要和流通業相關,我都想去了解,也得到很多啟發,回國一有機會,便和部屬們分享。

領導者一定要具備專業素養。

 

即使我也是從頭開始學習,但是我強迫自己在極短時間內成為專家,帶領大家一起成長,讓公司快速進入狀況。

設立目標帶頭衝刺,3年開出500店

等公司營運上了軌道,我開始進入另一個領導階段:提出願景。

 

領導者與管理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領導者除了管事,更必須帶人,並且提出有計畫、做得到、能引起大家共鳴的願景,吸引員工一起跟隨與努力,建立起領導人的可信賴感。

1997年全家開出第500家店時,我認為公司的基礎工程與人才培育上已有一定成果,該是踩油門的時候,於是提出「3年到達1000店」的目標。

 

當時,業界第一名遙遙領先,二、三名其實很接近、辨識度不高,我希望藉此創造經濟規模,進一步拉開與其他競爭者的距離。

全家花了10年才開出500家店,如今卻要在3年內再開出500家店,確實是一大挑戰。開始時,我們全力搶占每個可以開店的據點,但只注意衝「量」的結果,卻是磔傷了「質」,開出許多不賺錢的店。

 

我停下來重新檢視做法,在力求展店同時,更關注所處商圈能否支持這家店的經營,在店數與業績中尋找平衡。

 

到了2000年,全家真的開出第1000店,即使中途曾有所波折而調整腳步,我們依然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計畫。

突破1000店後,我又提出3項願景:股票公開發行(IPO)、國際化、併購同業,希望透過企業運作的更公開透明,營造與維繫加盟主對總部的信賴感。

 

目標提出後,內部意見紛歧,許多人覺得IPO過程繁瑣,而且IPO的目的是為了募集資金,但全家又不缺現金,何必自找麻煩?

面對內部不同的聲音,我的做法就是分享、溝通、解釋,設法說服員工「這麼做確實有必要」,就算是強勢一點做對的事,也是有必要的。

 

2002年,全家股票公開發行、上櫃;

 

同年,經過反覆向日本總部表示,台灣人才團隊是未來全家在亞洲地區擴展時的最佳資產,對方終於同意全家到中國上海展店;

 

到了2007年,全家成功購併了福客多超商。

 

 提出願景,願意分享與溝通,得到眾人的共鳴,即使目標艱難,我們真的都一一完成了。

隨組織發展需求,調整領導風格

從總經理到董事長,我對自己的角色又有了新的定義:「授權」。

 

授權不只是培養接班人,更重要的是塑造一個傾聽與溝通的組織文化。

 

隨著公司的擴展,組織必然會變得官僚化與層級化,雖然命令容易傳達與執行、做事更有效率,但也很容易讓基層員工凡事只等上面交代,缺少工作成就感,意見也容易被埋沒。不過公司的未來,終究必須仰賴基層人才來推動,要是這些人覺得工作沒有成就感,不是離職,就是不再投入。

所以我很強調在組織裡建立「由下往上」的溝通模式,想要留住人才,就必須讓員工工作有成就感,而這可以透過3個方式來達成:一是要求主管傾聽部屬的聲音,讓員工的意見受到尊重;

 

二是促進跨部門溝通與合作,營造良好的夥伴關係;第三則是提升品牌力量,讓員工對於自己所處的公司感到驕傲。

 

這是所有領導者在組織大型化,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所以我現階段著重的工作,就在於組織文化的再造,提升全家的品牌影響力。

隨著公司發展階段的不同,我的領導風格不斷在改變,因為領導從來就不只是「一件工作」,而是許多工作的集合,隨時思考組織的需要,找出該做的任務,才能成為真正有領導力的領導者。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4月號





下班後 







【我的管理故事】公開、同理、認可,和員工好好說再見


惠瑞捷(Verigy)人資副總裁 克麗絲汀•蘿賓森(Kristen Robinson)

「做好」裁員,是主管的重要能力之一,關鍵在於為離職員工保留尊嚴和尊重。

 

從決定裁員那一刻起,就應公開流程,將員工疑慮降至最低。

企業經常要做許多大大小小的決定。

 

不景氣時,尤其得做出困難的決定,比如說「裁員」。

 

我在近30年工作生涯中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和員工分手的方式」與「歡迎他加入的方式」一樣重要。

企業與員工在展開雇傭關係時,人資主管會向他們大力推薦公司,也與他們發展友好關係。

 

然而,當公司必須請員工離開時,並不表示昔日培養的情誼也宣告結束,因為今天的離職員工,很可能會是明日的顧客和供應商甚至會在幾年後重新加入公司。

「做好」裁員,是主管的重要能力之一。

 

什麼是「做好」?

 

我認為跟「說再見」的方式有關,關鍵在於為離職員工保留尊嚴和尊重。

流程公開,將疑懼降至最低

2009年金融風暴期間,公司做出裁員決定之後,我們就開始檢視內部所有的營運流程與專案,排定任務執行的優先順序,然後找出公司在當下與未來會需要員工具備哪些關鍵職能,再依此進行評分,找出分數偏低的員工——每個環節都是從公司策略角度考量出發。

除了分數保密之外,這整套流程都是公開的,相關文件也都被保留下來,目的就是不讓員工覺得其中有任何偏袒不公,也就比較不會質疑與反彈。

同時間我們也開始與員工溝通,首先是由執行長提醒全球員工,可能要有裁員的心理準備;接下來便交由各地分公司主管傳達執行細節,並公布確切的裁員時間表,宣布方式大致如下:「下一周,公司會一一通知被裁員的員工;若你不幸在名單上,你會在某天之前得到結果。」

照往例,我們在決定裁員名單後,都會至少提前一周、甚至一個月告知員工,讓他們能夠有秩序地交接工作。

 

否則,那種臨時塞給員工一個紙箱,要求他立刻在同事面前打包走人的方式,實在太不堪了。

有些人認為,提前告訴員工公司即將裁員,他們就會緊張、無法工作,但我認為「讓員工知道進度」是很重要的。

 

因為讓人最緊張的,往往不是「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是「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缺乏資訊時就會杜撰故事、滋生流言,因此人資部門應設法讓資訊流通。

保持同理心,肯定對方貢獻

無論事前多麼充分宣達,裁員最衝突、也最關鍵的一步,便是告知對方被裁員了。

 

當我坐在會議室裡,告訴面前的員工「你必須離開公司」時,每個人的反應南轅北轍。

 

有些員工會因為終於得知結果,而大大地鬆一口氣;

 

有些人則會體貼地告訴我,「天啊!這對你們來說,一定是個很困難的決定!」

 

比起自己的去留,他們竟然更關心我在進行這項「恐怖任務」時的感受。

當然,最常看到的反應,是從詫異、轉憤怒、開始爭吵、到最後拒絕溝通。

 

員工必須等到這些負面情緒過了之後,才會開始聆聽與思考。

 

所以,在當下說太多安慰的話,其實意義不大,告知對方的過程「愈短愈好」。

 

我個人的做法是,在告訴對方公司的決定後,接著會感謝他的付出,並盡可能回答所有問題,然後詢問對方是否想先回家休息。

 

無論員工如何把憤怒、痛苦發洩在我身上,我都必須堅定立場,並保持同理心。

去年,我必須讓一名非常資深的員工離開。

 

被告知時,她非常震驚,因為她根本沒料到自己會被裁員。

 

由於她氣到無法說話,我只好告訴她,「我知道妳很難過。如果妳今天想先回家,就回去吧。」

幾天後,我再找這名員工懇談時才發現,她憤怒的原因是自己在惠普(HP)集團工作30多年,但似乎沒人認可過她的貢獻。

 

「那麼,請跟我聊聊妳在惠普工作的感受……,」我開了話題,她立刻就像水龍頭般,滔滔不絕地說起她的工作和同事,我們就這麼談了一個小時,終於讓她覺得自己過去的努力被聽見了、了解了,也認同了。

 

很多員工認為,被裁員就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我會肯定對方的努力,幫助他盡快走出沮喪。

樂於推薦,協助尋找新工作

惠瑞捷的資遣計畫有一項很特殊的做法,那就是「幫員工找到新工作」(outplacement)。

 

我們會請管理顧問為員工進行能力測驗;

 

人資部門則會對外公告,讓正在徵才的企業得知消息;

 

主管也會非常樂意幫忙寫推薦函,並向潛在雇主解釋,這些人離開並非因為不優秀,而是因為公司無法負擔這麼多工程師。

由於我們是知名企業,所以客戶或協力廠商也很樂於接受從這裡離開的員工。

 

因此,去年在台灣遭裁員的工程師中,就有3位被主管推薦加入客戶的公司。

裁員是職場上的殘酷現實。

 

由於擔心自己未來也可能成為主角,員工往往會緊盯主管的舉動,想知道他們是怎麼對待即將離職的員工。

 

處理得當,固然有助於凝聚向心力;

 

若是處理不當,留任員工的士氣也會大受打擊。

 

這一點常被企業忽略。

工作愈久,我愈深刻體會到,無論大家有沒有緣份在同一家公司共事,和員工維持友好關係,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如果非裁員不可,記得一定要尊重員工,好好地說聲「再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4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造一整年的好業績 







賣客人他所需要的商品


不要以自己的第六感,去評論消費者所購買的金額及商品種類;

 

你的「商品樣式、商品的價格、業者的服務態度……」若能讓消費者非常滿意的話,顧客所購買的金額,往往會比你原先所預估的高出很多。


每一個人對生活上所重視的感覺,並不一樣,對於人生所追求的事務,也不盡相同。


有人寧願每天在家裡吃著一餐十幾元的泡麵,卻捨得花費大筆金錢在穿著上面,購買光鮮亮麗的名牌衣服。

 

有人肯把一整個月的薪水,投入他所喜歡的高級音響上,卻捨不得為自己買一雙每天都要穿的皮鞋。

 

有人一擲千金連眉頭都不皺一下的購買上百萬的名車,但卻依舊穿著那件千瘡百孔的內衣。


每個人的興趣與喜好都不相同,店家千萬不能以消費者的外表穿著,來為消費者下定論,認為他只適合哪一些商品、他可能會買什麼價錢的東西,而輕視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如此妄下結論的對顧客做評斷,最終吃虧的將是店家。


對於我們的客戶,除了先禮貌性的徵詢消費者所想選購的商品之後,在你主動拿出商品給消費者做選擇時,可以試著拿出3種不同價格的產品,一一為消費者簡介。

 

在我們為消費者介紹完這三種不同價差的商品後,應該從消費者對於哪一類的商品,比較有興趣,而再多拿一些跟此商品價格比較接近的產品,來供顧客選擇。


觀察消費者對哪一類價格的商品比較中意的技巧,其實很簡單,如果細心一點,不難發現消費者,對哪一個價位的商品注視的時間最長,或是對哪一個商品所提出的問題最多,從這些小細節,我們就能夠很輕易的了解,消費者所中意的類型及價格是什麼。

 

此時,方可就這些商品為基礎,再試探性的介紹消費者同類型,但售價稍高一點的產品;然而這段價差的拿捏必須謹慎,弧度不可過大,否則是很難讓消費者接受的。


銷售的原則在於你能夠賣出消費者最想擁有的產品,及他所最願意支付的價格。

 

而不是一昧很簡單的將低價位的產品銷售出去,也不是強烈的推銷高單價的商品。

 

過與不及的銷售,都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售貨員。


消費者或許會因為一時的激情,被能言善道的店家迷人的言詞所誘惑,而購買了超出他預算很多的產品。

 

通常,這類的消費者在日後會有後悔的感覺,他們也都會將這一切完全歸咎於售貨員不誠信的推銷上。


銷售出比消費者原先想購買金額還低的產品,是店家的損失,銷售出比消費者原本想購買金額高太多的產品時,日後也必然會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若是店家直接詢問消費者,他所希望購買產品的預算是多少,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身為商店的經營者,應該訓練出能夠在與顧客交談的同時,於無形中用很技巧的方式,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ady Gaga說:我想成名的野心連自己都嚇到!


地球史上最美麗的怪物 Lady Gaga?!不能不認識的Lady Gaga!她把頭髮染金,身穿華麗駭怪的行頭,用挑逗低沉的嗓音唱起一首又一首的Disco電子舞曲,「流行、成名、性、慾望…」,她莫名地勾起每個人的認同,這就是Lady Gaga。


PHOTOSTOM MUNROTEXTPOLLY CHEN


Lady Gaga穿著紅色半透明的長洋裝,她正在舞台上演出,這次不是演唱會,是一場在美國熱門影集《花邊教主(Gossip Girl)》的客串。


她拖著長長的洋裝(喔,事實上是16呎長),踩在舞台階梯上表演,她的每一個動作都頗有架勢,但是站在這麼高的階梯,要保持平衡還要表演,讓旁觀的人都為她捏一把冷汗。


Lady Gaga標準的紐約客,紐約是我的靈感來源,我的一切


17歲時,Lady Gaga申請到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讀了一年以後,她就休學了,因為Lady Gaga想當一名「真正的藝術家」。


於是,她搬出舒適的上東城,自己到下東城找了間破舊的公寓。


一開始,父親幫她付了幾個月的房租,但之後Lady Gaga靠著自己打工賺來的錢,自給自足養活自己。


就在那個時候,她遇到了音樂製作人Rob Fusari,他不僅和Lady Gaga合作多首單曲,還以「皇后合唱團」的歌名為靈感,幫她取了Lady Gaga的藝名。


就這樣,平凡的小女孩Stefanie Joanna Angelina Germanotta,搖身一變成為追逐夢想的Lady Gaga,開始了她的成名之路。


Lady Gaga堅持「我就是他媽的要做我自己!」


追逐夢想需要一股瘋狂,也必須要有強悍的實力。


不像很多等著歌送到錄音室讓他們唱的好命歌手,Lady Gaga幾乎一手包辦自己的專輯,從詞曲創作、造型,甚至唱片封面造型都參與意見。


Lady Gaga說:「我的唱片封面並不性感,卻足以代表我的概念,我花了好幾個月完成封面拍攝,但是我的老闆們卻不喜歡,他們覺得這個封面一個爆點也沒有,不夠商業化!


Lady Gaga回憶當時她還在會議上哭了起來,因為老闆認為,這個封面看不到她的臉和身體,一點都不漂亮。


Lady Gaga還是堅持到底,「我就是他媽的要做我自己!就像所有藝術家做的那樣,我決定要那個封面,我可以用那個封面說我想說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ELLE20102月號】


相關文章推薦


 自我風格信念就是成名的秘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貧窮是一種感覺





貧窮是一種感覺

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

如果你覺得錢不夠用,請不要難過,因為你不是特例,有成千上萬的人跟你一樣不夠用,但是如果你覺得窮困,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錢不夠用可以用理財的方法解決,但是貧窮是社會問題,不是理財可以解決的。

快樂的人,比較容易有錢

實際上,大多數人面對的是錢不夠用,而非貧窮問題。


貧窮是一種感覺,經過比較而產生的一種心裡假象,《紐約時報》曾刊登一篇文章指出,老百姓的快樂程度與國民所得沒有正比關係,有些中南美洲國家的所得低,但民眾的快樂感很高;


我相信美國及台灣有許多覺得自己很窮,而且非常不快樂的人,如果他們以相同的所得居住在中南美,說不定就會非常快樂了。

在台灣真正一貧如洗,無法過日子的人算是少數,他們多數是技能不足,無法找到餬口工作的人,既然連吃飯都成問題,如何奢談理財呢?


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如果社會能提供機會,增進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有辦法脫離貧窮。

如果你不屬於這種真正窮的人,其實沒有必要為自己製造貧窮的假象,存心讓自己不快樂。




首先你必須停止與別人比較,拒絕讓別人把快樂建築在你的痛苦上,在許多情況下,快樂與痛苦都是經由比較產生的,有錢人有時是因為看到沒錢人的情形,才非常慶幸自己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如果你沒有錢卻非常快樂,反而會讓有錢人反省自己是否真正的快樂。

許多有錢人並不快樂,因為他們跟別人比較總會有不足的地方,譬如有人會比自己有錢、地位高、更健康,或家庭更幸福等等,所以只要你不停的比較,就不會快樂,因此現在開始就要停止比較,我們不需要因為沒錢給小孩補習、買名牌的球鞋、穿質料較好的衣服,或者出國旅遊,就覺得自己不如人,在非洲有許多人連衣服都沒穿過,除了居住地,根本不知道世上還有比自己富有的人,他們的平均壽命遠比歐美低,但極可能很快樂。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卻很多

但是就算停止比較,如果覺得錢不夠用,還是不會快樂。其實只要不強求與別人的生活水準一樣,錢就會夠用。


在台灣一般人餓不死的原因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東西,價錢卻有天壤之別,一碗麵可以是30塊,也可以是300元,行動電話有的只要幾百塊,有的卻要上萬元,只要願意節省,大部分人的所得是夠用的。

不良的花錢習慣,是造成不夠用的主因。


有的人手頭鬆,看到喜歡的東西,只要價錢便宜就買了,在夜市裡左手100元買一對耳環,右手30塊買一串魷魚,錢在不知不覺中就花掉了,研究顯示,無法累積財富的最大原因,就是隨意把錢花掉了,你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覺周遭有這樣的親戚朋友,賺得錢不比別人少,但就是不夠用。

花錢習慣可不是說改即可改的,即可改的需要自覺和別人的幫忙。


自己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才有可能改變,還要輔之以親戚朋友的鼓勵與控制,譬如你有兄弟姊妹或朋友有這種情形,就千萬不要借錢給他,否則只會放縱壞習慣持續下去,而且儘可能鼓勵做不花錢的消遣,譬如讀一本好書,就是很節省、又有益身心的活動。

記帳是培養自覺的一個好方法,只要持續鉅細靡遺的紀錄花費3個月以上,所有的人都能找到節省的途徑。


記帳一陣子之後,你很快就會發覺,持續原來的消費型態會讓將來痛苦不堪,只要願意做一些調整就能累積財富,讓將來的生活更好,
而且一旦不再覺得不夠用之後,心情就會快樂起來。

覺得不夠用或窮困不僅會讓自己不快樂,還會產生惡性循環,讓自己更窮。


不快樂的人沒有安定心,會急切的想趕快賺錢,而無法認真的把工作做好、穩健的求進步,最後反而愈來愈窮;


能夠接受自己的所得水準,量入為出,就會比較快樂,快樂的人較容易與別人相處,工作態度會較樂觀,也較願意腳踏實地的工作,久而久之反而有錢了。

從今以後千萬不要再覺得自己窮,否則只會愈來愈窮﹗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家寶 









傳家寶


只求賺錢就脫離正道,這樣是不行的。

 

無論做什麼生意,一定要能說得出為什麼要做。

 

去做那種說不出門道的生意,必敗無疑。


出處:長蚊谷八郎~日本katami社長

■ 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專家專欄 









教導力:教練如何創造信任的環境


作者:何文堂/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信任是教導的基石,不能建立信任關係那教導只會流於形式而己。」

教練如何創造讓受教導者信任的環境關係到教導的有效性,教練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受教導者的信任,才能讓他願意說出自己的問題進而做出承諾,至於要如何取得信任,教練需努力做到下列三點。

不做批判、不做評價

受教導者之所以不願意提出自己問題和看法,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擔心受到不佳的評價,所以教練對於受教導者的話要能夠積極傾聽,對於內容不做個人的批判和評價。千萬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粗心……」「你真是的,做之前為什麼不先問問XX…」「這個方法根本行不通,不可行吧…」,當教練對教導者的言行給予這樣的評價時,受教導者很快就會退縮而不願再說下去,隔絕了雙方進一步的溝通。

當教練意識中認為受教導者的意見或內容不恰當時,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剌激受教導者的思考,例如可提問:「就你的角度若這件事要做到最好,還要多考慮些什麼?」「做件事遇到困難時,你可以向誰請求協助?」

 

「還有誰應該知道這件事?」

 

「這件事要成功,在跨部門的協商方面要做些什麼?」

 

這些問題可以讓受教導者在不感受到被指責的狀況下,對自己的作為做進一步的檢視,也可感受到教練對的用心協助,有了這真實的安全感受後就會對教導產生信任而願意真正的投入心力。

包容與接受

在教導中若是受教導者因為沒有信任關係只是防衛性的說、選擇性的談,教練是很難有效的去做教導的。

 

因此,教導中教練對於受教導者所談的內容要全然的接受,而不是只聽自己想聽的,不會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若是稍有離題也會先耐心的聽完,再提問確認內容是否與教導主題相關,這樣方式可以營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來鼓勵受教導者真實的說出自己的意見。

教練包容與接受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受教導者自我察覺的動力,你愈讓對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愈有機會協助他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問題,很多時候人之所以無法發現自己的問題是因為只看到事情的一面,而沒有從多面的去思考。

 

當教練展現包容的精神時,受教導者就會感受到與教練對話是安全的,是被尊重、接納和信任的,而能夠放心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練才有機會利用提問來協助釐清與覺察,找出受教導者面對的真正問題。

 中立回饋

 教導過程中教練除了要積極傾聽和接受外,另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回饋,如實的將所聽到的做出回饋,這代表著教練的專注投入以及注重這次的教導。

 

好的回饋方式是先就所聽到的先給予回饋再用提問來鼓勵受教導者做深入探索,例如「你的意見很好,但還不過周延!」

 

的回應力量就不如「你對XX計畫的規劃中,1…..,2….,3….的意見很好,若要讓這個計畫順利完成還需要注意什麼?在執行過程要設定什麼檢核點?」

 

因為後者更清楚的讓受教導者知道自己的意見有哪些是好的,在哪一方面還要再思考,它也代表自己所表述的內容有被完整的了解和接受,無形之中強化了對教練的信任感。

 

有時候教練很容易陷入要想去「教」對方,不免會變成為在回饋中加入太多個人的意見,而使得受教導者感受到教練是「真主意假商量」,覺得不被尊重而不願再談自己的想法,教練必須謹慎為之。

 一般而言,受教導者知道要接受一對一教導時,心中總是忐忑不安帶著防衛心而來的,教練一定要試著營造出一個信任的環境、消除對方心中的疑慮並且能感受到你的用心,那教導才能產生真正的效果。(本文原刊載於總裁學苑
http://www.ceolearning.org )

■如您對教導力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
教導力)論壇上發表。

■ 更豐富的內容在總裁學苑網站,歡迎免費試閱: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御書房 







一千年的志氣:不被淘汰的企業競爭力



作者:野村進
譯者:劉姿君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0年4月14日
頁數:219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東京經濟大學中村青志,曾做過一項研究:調查(從1896年開始)每十年排名在日本百大優良企業,結果發現每一家公司平均能夠連續擠進百大的次數為2.5次,因此提出「優良企業壽命三十年」的說法。

 好企業壽命僅有三十年嗎?

 至少本書的答案是否定的。

 

作者研究得出日本存活百年以上的企業多達10萬家,其中壽命最久的,是創業至今長達1400年、位於大阪的建築公司,名叫「金剛組」,以建蓋寺廟、神社起家,比先知穆罕默德開創伊斯蘭教的時間還要早,號稱是「全世界最長壽的企業」。

 

她會存活那麼久,主要是跟當地民眾的情感認同有很大的關係,希望她繼續存在而採取行動救濟。

 當然企業的永續不能僅光靠「維護傳統」,除了配合時代改變外,也必須保有不變的本業。

 

事實上,企業的存在必須充份認知:傳統就是來自不斷的創新。

 

對於理所當然的事,耿直又充滿自信地努力不懈,才能不斷建立競爭力!

 「老就是新」,以下的日本老企業能從舊中翻新就是例證:

 防止手機電磁波外洩的銀塗料,出自三百年前創立的金箔鋪。


 一百年前以錢莊起家的公司,如今是手機來電振動功能的關鍵零件商。
 礦業沒落後,煉銅公司改從汽車、手機「垃圾山」中提取貴金屬。


 醬油廠以釀造技術為靈感,研發出讓羊毛自動脫落的藥劑。


 製墨老店善用核心技術,開發出融雪劑和道路反光標記。

 作者研究這些老店有五項共通點,包括:

第一、僅管許多企業是家族,但不堅持血緣,放大心胸接納外部優秀人才。

第二、對於時代的變化往往能彈性對應。老店不只是維護傳統「靜」的企業,而是具有彈性及變通性之「動」的組織。


第三、僅管陸續推出因應時代的產品,仍堅守創業以來的家業。


第四、認清自己的本份。如西川甚五郎會長:「我們對股票一概是不碰的,以本行來貢獻社會。」


第五、實現平民正義,買方與賣房都是以公平與信任作為買賣的基礎。

本書以實例提示解決問題的訣竅。值得企業讀書會取經探討日本企業長青的原因,以及長青企業經營者的特徵,作為本身永續經營的養份與前進的動力!

■ 更豐富的內容在總裁學苑網站,歡迎免費試閱: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提高「執行力」的工具--「執行力月曆」















本期簡介 









三天擊退失敗基因


真正獲得美國商業界實證!


執行三天就可以看到明顯「改變」!


這種成效「沒有」例外!


誰說你一定是個失敗者,只要每天閱讀一小時,學會:


.「按部就班」的進行份內工作
.提高既有的工作效率
.爭取別人對自己的「好感」
.解決「以為一定辦不到」的事務
.創造良性循環的工作機制

三天後,夢想即能成真。





三天擊退失敗基因 







利用「執行力日曆」來跟挫折劃清界限


因為常常被人誤解,所以我在此要事先說明一下。

 

獎勵,並不一定要花錢才行。貼紙一張、蓋一個章,也都可以是獎勵。

 

喜歡甜食的人,即便是一顆糖果也很有效。

有的人在買高價商品時,會說是「給自己的獎勵」。

 

可是,每採取行動一次,都要買衣服或者是首飾當獎勵,哪來那麼多錢可以花?

 

行為科學裡面所說的獎勵,是指當事者會感覺到小小喜悅的那種「一點小獎勵」。

好比說,很努力的達成了預定訪問客戶的目標數值。就在月曆上的那一天畫一個紅色的小圈圈。

光是這樣做,就足夠達到強化的目的。

 

當連續出現好幾個紅色的小圈圈時,就能夠從紅色圈圈的增加,而感覺到好處。

 

這麼一來,行為受到強化、習慣化,到最後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一個月曆,就可以成為提高「執行力」的工具。

 

可以稱之為「執行力月曆」。

 

「這個月有十五個紅圈圈」、「有二十個」……。

在其他人眼中看來,這些或許很無聊,但是,這些小小行動的累積,可以連結到大大的「執行力」。

 

幫自己訂定一個規則,像是「要是紅色圈圈可以持續一個月的話,就買一張自己喜歡的CD」等等。

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突發狀況而迫使行動中斷,以致於無法畫上圈圈。

 

像這樣的小事件,很容易成為行為終止的原因。

 

這種時候,就要再一次確認環境條件。

當確定結果本身對當事人有好處、有必要性的時候,就沒有必要特別提出來強化。

 

像是「如果銷售額達到目標的話,就會有特別獎金」、「如果把計畫書弄成彩色的話,會受到上司的誇獎」等等,因為在這個時間點上,已經等同於受到強化了,所以就不需要再給自己獎勵。

強化的巧妙使用法就在於,當不太容易感覺到個人的喜悅時,附加上的好處。

雖然有達成目標的快感,可是卻也還不到喜悅的的步。

 

可是,卻會想要去重複這個行為。

 

這種情況,是強化最能夠發揮效果的。

「出差回來以後,立刻就在當天把報告書整理好。」

 

你就將這樣的行動設定為目標吧!雖然迅速的提出報告書,並不會有獎金,上司也不會稱讚自己。

 

但是,你還是想要養成這種習慣。

 

這種時候,自己就得刻意的來強化。

給自己設定「如果到隔天早上以前把報告書完成的話,下班後就可以去居酒屋喝一杯」之類的規則。

 

不論再怎麼忙碌,都要確實遵守這個規則。

 

利用這來讓自己的學習得到好處,養成採取相同行動的習慣。

換個說法來說,去居酒屋喝一杯成為動機,促使自己去寫報告書。

 

去居酒屋喝一杯跟報告書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關聯。

 

但是,在要強化行為的時候,不論是什麼好處.獎勵都可以自己設定。

一開始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為什麼寫完報告書可以去居酒屋喝一杯?」

 

但是,即便是刻意的去製造出來的因果關係,也會變成理所當然的行為。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