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爾•蓋茲成為世界首富之後,他並沒有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賺取更多更多的錢」,或是「如何長保世界首富的地位」,而是開始把心力從公司業務中抽身,把一己之力貢獻在慈善事業上。
剛開始,他成立基金會只是因為法律規定,所以把每年企業營收的百分之五捐出,交由基金會運作。
但是,他漸漸發現,投注慈善事業的經營和經營微軟,其實一樣有挑戰性,而且更有意義。
他和妻子用六年的時間,投注近六百億的資金,創設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慈善事業機構──比爾與瑪琳達•蓋茲基金會。
這是比爾•蓋茲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一個起步。
比爾•蓋茲從來就是個務實的生意人,而不是空談理想的夢想家,他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乾脆別做。
他在受邀參加數位會議時,直接了當地指出把個人電腦搬進非洲國家的教室裡,根本沒有意義,一點也解決不了他們的貧困問題。
他大聲呼籲:「從可以喝的乾淨飲水做起,從好的健康照顧開始,忘掉個人電腦吧!」
由此可見,他並不是只想捐錢避稅的大老闆,他是玩真的,他要讓慈善不只是口號,而是真正落實、真正能幫助到人。
比爾•蓋茲在接受《財星》雜誌的採訪時,曾說:「當你擁有資源,而這個資源得以創造巨大影響力時,你不能置身事外,不能告訴自己說:『好吧,等我六十歲再來做善事。先等等吧。』」
為了體察實際的狀況,比爾•蓋茲夫婦曾經多次前往印度、非洲,這是他們的「學習之旅」。
他們實地走進貧民窟的泥屋、看見那些在疾病與惡劣環境中辛苦求生的人,他們不是只坐在辦公室裡看紀錄片,然後拿出支票簽名就算了。
他們想要給予的是真實的幫助。什麼最迫切,就立刻做、盡快捐,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比爾•蓋茲說:「每年有一百萬的新生兒死去,有一百萬人因瘧疾死去,過去這些數字對我而言無關痛癢,但這趟旅程之後,我和他們有了關連,我可以做些事,來改變這個世界。」
他發現想要幫助所有的人,即使微軟捐再多的錢也不夠,這不是單一個體可以改變的事,需要所有的人一起來努力。
於是,他們開始透過自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希望募集更多人投入與參與。
原本在一九九八年以「坐擁金山而自絕於世的人」嚴厲批評比爾•蓋茲的《經濟學人》雜誌,如今已改口稱讚他「為慈善事業樹立新典範」。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