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目 錄簡介/舊報明細
不能回答的難處













融入高度急迫感的組織文化
創造出從A到A+的績效









企業組織不是一成不變 







不能回答的難處


在某位客戶的幹部養成課程中,舉辦了以「計畫思考」為主題的研討會,針對實際舉行計畫時失敗或觸礁的理由,請參加者提出意見與經驗談。

‧ 對於計畫的目的或展望缺乏共識。
‧ 目標或是前提朝令夕改,令人摸不著頭緒。
‧ 企畫尚未制訂完成,就付諸實行。
‧ 沒有站在利害關係者的立場考慮其利害得失。
‧ 原本即是天大難題,不論人手、預算、時間、智慧都不足。

接下來,我詢問客戶,為了克服困難或障礙,可以做什麼事。「將困難或障礙視為重要問題,迅速解決」這種回答當然占了大多數,也有「盡力預見困難與障礙,事先採取能迴避或解除的手段」這種思慮縝密的回答。無論是哪個回答,以企畫經理的立場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答案。

手段高明的「問題解決型經理」,多半都是在問題以危機的模樣浮現出來之後,才發揮解決手腕,緊急進行交涉,強硬地大致統整全局。多數組織都會大加讚賞這種具備問題解決能力、可緊急解決問題的經理。但是,隨著視角不同,手段高明的經理卻會令人大感困擾,因為會為了讓計畫成功不擇手段,為了解決特定的問題而浪費資源等等,容易陷入唯我獨尊的狀態,也會與組織中的某人造成對立。

當然,愈優秀的企畫經理愈具預見力量,在問題陷入危機前,就先行採取對策。這不是緊急交涉或危機管理,而是富彈性又切中要害的構想與慎重周到的對策,不僅著眼於大局,更能臨機應付變化萬端的現實,可說是柔軟的領導能力。

在組織內計畫胡亂樹立的狀態下,無論是「問題解決型經理」或是「著眼大局型經理」都一樣,受到環境變化所操弄。問題在於,該如何應對?這是講座或是研討會做結時常見的詢問。

「該如何是好?」

我作為組織開發督導者,有時得壓抑回答「這樣就可以了」的衝動,轉而凝視對方,努力回答:「思考這件事是你的工作,我只是協助你思考而已。」要是缺乏自行思考「該如何是好」的智性與體力,絕對無法在複雜的情勢下勝任懷抱野心的領導者。

問題解決手法不是組織開發督導的重心,針對訓練思考的方法論才是。

「根本不懂」的陷阱

『根本不懂啊。』這麼想的時候,希望你能捫心自問。究竟是誰,搞不懂什麼?

‧ 「對方」不懂「自己」。
‧ 「某人」不懂「自己不懂的事情」。

多半都能歸結成這兩點。

認為「根本不懂」的時候,說不定只是自以為懂了對方不懂的事。你真的懂了嗎?

以前在某個組織改革計畫中,有名高層不自覺地說:「敝公司的員工根本不懂。」這是企業中常見的光景。員工抱怨:「我看不見公司的展望。」或哭訴:「總被要求做不到的目標,目標又朝三暮四改來改去。」上司則是嘆息:「說了這麼多,還是不懂。」接著又天外飛來一筆:「我真不懂。挑戰是很重要的事情,畢竟環境瞬息萬變。」

不懂的人究竟是誰?

員工究竟為了什麼受苦?不懂的人其實是上司也說不定。

在認為「根本不懂」的時候,希望你能想想,自己究竟懂了什麼,又不懂什麼。出乎意料的是,人類不懂的事非常多。

不言而教

「請不要解決問題。」

在與某製造大廠的經理們進行的研討會中,我反覆強調:不要急於立刻解決問題。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卻意外地不為人知。專業的督導者當中,也有人單純地相信,自己的工作就是為客戶解決問題。

像是組織開發、人才養成、事業構築這種龐大計畫的構想與實踐,都屬於耗時的工作,「解決問題」的想法非常危險。首先,「解決問題!」這種(正當又偉大的)意圖會造成視野狹窄,於無意識中選擇「能夠解決的」問題的情形也不少。其次,就算解決某個問題,新的問題又會隨之而來。

無論是組織開發或督導,切勿急於解決問題,讓本質上的課題——構造——明朗化才是真正的重點所在。

那麼,該如何是好?就算不拘泥於步驟,立刻就想尋求具體解決方案的人也所在多有。「如果已經知道問題所在,就提出解決方案」。但是,有人要求提出解決方案時,就給他解決方案,對那個人來說,究竟是不是好事?「不教答案」才是最好的教育。

優秀的督導者使用訓練的技巧,丟出有效的問題,讓對象找出答案,這就是典型「不言而教」的學習流程。在學習運動時令人感到棘手的,就是「教過頭」這種過度的親切,無論什麼都親身示範,給予太多答案。受教對象將五花八門的建議滿滿塞進腦海,反而會讓身體難以記憶。

優秀的運動教練從古至今都一樣。反覆叨唸「仔細看球!」這種建議的,只稱得上是二流教練;一流的教練會仔細觀察,透過一語中的的建議或提問,為選手備妥發現答案的時機。

釋迦牟尼是偉大的教育者。釋迦牟尼是實踐因材施教的人,也是讓學生發現解答的「不言而教」的高手。另外,蘇格拉底、孔子、耶穌基督也都是偉大的老師。我認為柏拉圖的《對話錄》或是《論語》、《新約聖經》,都是無上的督導或是教練的教科書。

我是無宗教信仰的人,會將佛經或聖經當成思想書籍閱讀。對我來說,與其說這些書籍是記載了「真理」的書籍,不如說是充滿為了獲得真理的視點或流程的思想書籍。

如果詢問釋迦牟尼或蘇格拉底、孔子、耶穌基督:「該如何是好?」這些全人類的老師會如何回答我們?
文章來源:企業組織不是一成不變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