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鮑宣助人安殮 官運亨通三代











鮑宣助人安殮 官運亨通三代

鮑宣為善不欲人知,這樣的人獲得善報,且延續好幾代……

鮑宣助人安殮 官運亨通三代

西漢鮑宣字子都,年輕時奉地方官的命令到京城去出差。他在路上遇到一個書生。那書生獨自旅行,既無友伴,又得了心痛病。子都就下車替他按摩心頭,但不久他就斷氣了。子都不知道書生的姓名,但發現他身上帶著一卷書和十塊銀子。子都就用一塊銀子替他買了棺材殯殮屍體,其餘九塊銀子放在棺中枕下,書就放在他的腹上。料理完畢,子部哭道:「如果你靈魂有如,要讓你的家人知道你的靈柩停放在此。我有任務在身,不能在此久留,只好離你而去。」

子都到了京師,發現有一匹駿馬始終跟在自己身後,這匹駿馬不讓任何人近身,只有子都才能靠近牠。子都在京城辦完事,踏上歸程.,但剛離開京城,就迷了路。他看到有一戶顯貴的宅第,上前一問,才知道這家主人是一位關內候(漢時所封爵位)。他要求僕人把自己的名片送進去,希望能借宿一夜。但僕人見了子都身後的那匹駿馬,就向侯爺報告說:「這客人偷了我們家從前丟失的駿馬。」侯爺看了名片說:「鮑子都是一位清高的人,他一定不會偷馬,這其中必有隱情。」侯爺就把子都叫進去問道:「你怎麼會得到這匹馬?這原來是我家的馬,去年不知為何走失了。」子都答道:「去年我來京城出差,路上遇到一位書生得心痛病死。....」子都就把經過情形一一說明。侯爺聽了驚愕地說:「那位死去的書生正是我的孩兒呀!」候爺趕緊前去迎喪,把書生的棺材打開一看,果然不錯,九塊銀子仍在枕下,一卷書也仍在腹上。

侯爺為了報答子都殯殮自己兒子的恩德,就把子都推薦給朝廷。這一來,子都的聲名大顯,從鮑宣起,到兒子鮑永,孫子鮑昱,都官拜主管京城及近郡治安的司隸校尉,直到鮑永和鮑昱被封為國公的時候,他們都喜歡乘著白色的駿馬,所以京城有歌謠唱道:「鮑氏騎馬名青驄,三人作司隸,兩人封國公,馬兒雖疲乏,仕路端正,官運亨通。」

原文

故司隸校尉(註1)上黨(註2)鮑宣(註3),字子都,少時舉上計掾(註4);於道中遇一書生,獨行無伴,卒得心痛,子都下車為按摩,奄忽(註5)而卒。不知姓字,有素書一卷,銀十餅。即賣一餅以殯殮,其餘銀以枕之,素書(註6)著腹上。哭之,謂曰:「若子靈魂有知,當令子家知子在此。今奉使命,不獲久留。」遂辭而去。

至京師,有駿馬隨之;人莫能得近,唯子都得近。子都歸,行失道;遇一關內侯(註7)家,日暮住宿,見主人,呼奴通刺。奴出見馬,入白侯曰:「外客盜騎昔所失駿馬。」。侯曰:「鮑子都上黨高士,必應有語。」

侯問曰:「君何以致此馬?昔年無故失之。」子都曰:「昔年上計,遇一書生,卒死道中。……」具述其事。侯乃驚愕曰:「此吾兒也!」侯迎喪開槨視銀書如所言。侯乃舉家詣闕(註8)上薦,子都聲名遂顯。至子永孫昱,並為司隸。及其為公,皆乘驄馬。

故京師歌曰:”鮑氏驄,三入司隸再入公(註9)。馬雖疲。行步工。

出自魏文帝《列異傳》

註1 司隸校尉:官名,漢武帝始置,掌管監督巡察。

註2 上黨:舊郡名,在今山西東南。

註3 鮑宣,字子都,西漢末年人,原籍勃海高城,曾官任司隸校尉,後因事流放上黨,遂在上黨安家。

註4 上計掾(音怨}:秦漢制度規定,每年年終,各郡縣要把記載全年人口、錢糧、獄訟等事項的計簿上交朝廷,稱為上計。上計掾即掌管上計的屬官。

註5 奄忽,迅疾。

註6 素書:素指絹、帛一類的絲織物,古代曾以此為書寫材料,故稱寫成的書籍為素書。

註7 關內侯:秦漢所置爵位,有侯的封號而無封地,居京城附近。

註8 闕:皇帝居住的地方。

註9 三人司隸再人公:據《漢書》、《漢漢書》等記載,鮑宣、鮑永、鮑昱祖孫三人都擔任過司隸官職。鮑永,累功封關內侯,鮑昱官拜太尉,都有國公的爵位。



-------------------------------------------------------------------------

讀後感:

鮑宣,歷史上確有其人,故此文看起來雖然有諸多巧合,但仍多少有些可信度。鮑宣路見有難之人,順手相助,雖然最後沒救成,但仍基於一股善念,妥善安葬屍體;且更難得的是臨財不貪,還是將這些銀子放在棺木裡。不該他有的,他絕不貪得,而且為善不欲人知,這樣的人獲得善報,且延續好幾代,自是令人額手稱慶,是命中該得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