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寶 









傳家寶


平庸的君主是盡自己的力量,獨撐大局;

 

中等的君主是借用他人的力量,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高明的君主則是借用他人的智慧,拓展出新格局。

出處:詹仁道~泰山企業總裁

■ 總裁學苑:
http://www.ceolearning.org/





專家專欄 









品牌研究:店舖形象就是品牌形象


作者:高端訓/王品集團品牌總監

品牌形象很重要,但怎麼做到呢?這是每位老闆都急於知道的!

記得在一次演講的場合,有位聽眾問到:「看了很多坊間品牌的書,看完連原本有的品牌概念都被打亂了,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如何建立品牌形象?」

對於一個通路品牌而言,真的不必捨近求遠,「店舖形象就是品牌形象」很重要的一部份。

 

實務上,我最喜歡墨林(Mullen)對品牌的定義:「當一個人偶遇這家公司的商標、產品、總部或公司任何具代表性的設計時,心中產生的所有思想、感覺、聯想及期望的總和,不多不少就是這些。」

所以品牌形象,就是消費者如何看待品牌。

 

「通路品牌」因為有實體的店舖,其實就是一個活廣告,當消費者還沒入店消費,就有機會透過與店舖的接觸建立品牌知名度、好感度;

 

「產品品牌」則沒有這優勢,產品品牌建立品牌形象,需要透過花費大量的廣宣費用,才能建立些許的印象。

市場上很多通路品牌,常常大打廣告,但當你到店舖時,與廣告上的光鮮亮麗,形成很大的反差,真是可惜。

 

通路品牌除了花錢打廣告,也可擦亮店舖形象,給第一次接觸的消費者,留下好印象,為品牌加分。

以餐飲業而言,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店招是否明亮、外觀是否乾淨?

 

對消費者而言,招牌燈老舊或不夠亮,代表品牌沒有活力,同樣要花錢,當然找年輕、有活力的品牌。

 

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因為招牌不夠明亮,至少失去2%的客人。

更進一步,當消費者進了店舖,看到的櫃枱、壁面裝潢、地面是否乾淨整齊也會心中暗自打上分數;當接觸到服務人員時,從對話中,會感受其談吐、觀察其裝扮及身上配帶的名牌,再度為該品牌的企業文化、訓練、形象有所評量。

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店舖形象,也會大大減分。

 

連鎖通路品牌,當店舖多到一定程度以後,形象管理形成一定的難度。

 

為了管理好店舖形象,我們制定了「店舖形象巡檢辦法」,提供各品牌做為自我管理工具,分為店外及店內規範。

 

店外規範包括招牌類(含直式招牌、橫式招牌、廊招等)、騎樓區(含侯位區、菜單架、海報架、營業時間貼字)等九個項目;

 

店內規範包括櫃枱區、廚房入口區、壁面、化妝室等十三個項目。

這些區域是店舖管理者每日都可接觸到的地方,看起來很好管理,其實並不簡單,例如店舖招牌,店內的同仁往往沒注意到,形成消費者看得到,管理者看不到的死角。

不簡單的事,如果把它做到極致,就會為品牌形象大大加分。通路品牌形象,就從店舖形象做起!(
王品集團官網)。

■ 總裁學苑 現提供免費電子報周一到周五閱讀學習活動,歡迎註冊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join.php





御書房 







群的智慧:向螞蟻、蜜蜂、飛鳥學習組織運作絕技



原名:The Smart Swarm:How Understanding Flocks, Schools, and Colonies Can Make Us Bett
作者:彼得•米勒(Peter Miller)
譯者:林俊宏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9月24日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變數愈多的事情,就愈難解決?

 

意見愈分歧,就愈難下決定?

 

愈是龐大的體系,就愈難以溝通協調朝著一致的目標前進?

 

然而,觀察社會性的昆蟲動物(例如螞蟻、蜜蜂、白蟻),牠們的組織沒有真正管理者,但遵循簡單的法則,卻能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複雜任務。

研究者發現,這些昆蟲動物會將問題分給許多個別的族群成員來解決,每個成員則都遵照自己所分配到的簡單指示來完成任務,但都不清楚問題的全貌為何。

 

科學家將動物的這種現象稱為自我組織(self-organization)。

在這當中,沒有哪個成員是最高的指揮官,也沒有哪個成員會告訴其他成員該做什麼,而是團體中的個體會不斷以各種方式彼此互動、交流,直到出現某種模式,就像是到了某種動作或意義的臨界點,於是整個蟻群便動了起來,出發去尋找最近的種子堆;

 

或是像整個鯡魚群一樣,同時做出反應,以閃避飢餓的海豹。

這些現象的共通之處,不論是什麼模式、形狀、行為,事先都沒有任何藍圖或設計,而是由下而上,自然出現,靠著系統中各部分的互動而形成的。

 

雖然自我組織的真正源頭仍是一個謎,研究者已經找出它運作的三大基本機制:去中心式的控制、分散式的問題處理,以及多重互動。

 

將這些機制加起來,就能解釋為何就算無人指揮,群體中的個體只要遵守簡單的基本原則來行動,就能形成有意義的集體行為模式。

當然,並不是所有動物群體都能稱得上智群,而且群體行為也有其黑暗面。

 

科學家對蝗蟲的研究發現,並解釋何以一群溫和的蚱蜢,會忽然變成貪得無饜的蝗蟲,引發嚴重的災害。

 

也可觀察全球經濟泡沫的危機,正是貪婪引發盲從而產生群體的災難。

進一步可以試問:有智慧的群體和愚蠢的群體究竟有何不同?

 

是什麼原因,讓一群原本快樂的慶祝群眾變成為一群暴徒?

 

答案就是智群能用集體的力量,來選擇最適的解決方案,而暴徒則是釋放了群體中混亂的力量,而自食惡果。

 

正因此,我們更應該了解究竟智群如何運作,以及要怎樣控制這種力量。

成為有智慧的群體,才能做聰明的決定。

 

作者提醒:我們都需要理解群體智慧該如果發揮,群體也要適度容許個人忠於自我。

 

因為如果所有人都開始倚賴群體的智慧,其實也就沒有人真正對群體的智慧做出貢獻。

 

進一步從自然界中萬物應變環境的方法,找到啟發。

 

本書不僅適合領導者,也適合每個人去閱讀學習生存法則。

■ 總裁學苑 現提供免費電子報周一到周五閱讀學習活動,歡迎註冊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join.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