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健康 養生 資訊轉貼 (9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研究:利用臍帶血治療增加血癌病童存活率
 更新日期:2007/06/08 14:20 記者:盧瑞珠
 
(法新社巴黎七日電) 一項針對貯存的臍帶血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新物質可以明顯增進血癌病童的存活率。


目前治療白血病,又稱血癌的主要方式是找一個骨髓捐贈者,通常是手足間,先與患者進行骨髓的基因比對,相符者才能捐贈。但這種比對成功率通常少於三分之一。


因此,醫師通常會從成年的捐贈者中尋找與受贈者相容的骨髓。但即使是找到了,在移植的過程中也很難避免疾病傳染和感染的機率。


但最近又多了另一項可能的選擇:利用已經貯存的臍帶血。它富含許多原生的幹細胞,能形成各種不同的血液細胞。


不過這種由父母親在嬰兒出生後同意冷凍及貯存的血液,仍有兩種不同抗原的阻礙。假如配錯了會引發體內對移植物的免疫反應。


但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認為,這種配對錯誤所產生的問題,可能比想像的來得少。


由明尼蘇達大學血液學學者華格納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五百零三位十六歲以下,接受臍帶血治療的嚴重血癌病童為實驗對象,將結果和二百八十二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病童的情況做比較,發現利用臍帶血治療的病童,即使有一個,甚至兩個抗原比對都不合,存活率仍和比對相符再接受骨髓移植手術者一樣好。


但研究也同時發現,不管移植體的大小,使用臍帶血治療的病童如果有兩項抗原比對不合,死亡率是比對相合病童的兩倍。


至於只有一對抗原比對不合的患者,即使移植的劑量較高,死亡率也較低。


這項刊登在九日出版的「刺胳針」醫學期刊內的研究結果,讓醫生在治療血癌病童時多了一項選擇。到目前為止許多醫師仍不敢使用抗原比對不合的臍帶血治療血癌病童。


雖然這項實驗裡研究的病童人數太少,需要再進一步的確定,但實驗結果認為,如果是抗原比對相符的病童,使用臍帶血治療的存活率確實比接受骨髓移植者高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個簡單的減重要領


2007/06/07 21:17



1.點心餐是重點:
理想情況下,每次的進食,你應該攝取了一些蛋白質、一些脂肪和一些纖維性物質,來使你感到飽餐的滿足感。這是需要來訂定一些計畫的。計畫的最終目的在於:告別只吃無聊的纖維餅乾的習慣!

〝儘管你將水果當點心吃,這樣是很健康,但並不能完全的滿足,因為這些食物並沒有蛋白質及脂肪〞。

一顆蘋果加上一些原味優格,那種滿足感將大於你吃了兩顆蘋果。一個烤馬鈴薯〈100卡路里〉比20片的洋芋片〈114卡路里〉提供更多的滿足感。以馬鈴薯加上1/4杯低卡芝士〈100卡路里〉,你就有了200卡路里的令人感到充實的點心。

2.別節食得過火了:
你並不希望感受到被奪走了最喜愛的食物而感到挨餓的悲慘。完全的拒絕攝取卡路里,會讓你陷入飢餓的狀態,降低你的新陳代謝率!

不要去計算卡路里,只要注意你的飲食量。我們討論的是,你希望將每日攝取的卡路里,由2500降至2000,只要針對你的飲食,減少百分之二十的量就好了。

連續進行幾週之後,你會適應新設定的飲食份量,而且會認為這就是正常的飲食份量。

3.吃美味及好的食物:
每個在節食的人,應該允許偶爾善待自己,吃些美味的食物,但吃的量要少。

很明顯,餐餐奶油與蛋糕,那將會阻撓你減重的目標,學著去享用一般的食物,就像享用特別又美味的食物一樣。

4.用吃的不要用喝的:
一罐蘇打水相當於150卡路里,一天三罐就額外多出450卡路里。節食的餐飲中若加上果汁與加糖的拿鐵,那你就會需要一台計算機,來記算你的卡路里,不要為了滿足你的食慾而這麼做。

選擇喝水跟茶,從能讓你滿足的食物中,去獲得卡路里。

5.運動是完美的搭檔:
如果結合規律的運動,你的節食計劃,將會獲得更多的成功效益。

運動與飲食的計畫,重點放在你看起來如何,感覺如何,而不是你有多重。也就是去想想少了幾英吋,而非幾磅。記得,肌肉比脂肪還重。

6.要細嚼慢嚥:
兩根代餐棒只有360卡路里,並包含多種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質、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但你可能在片刻之內,就會放棄代餐棒。就咀嚼的滿足感,代餐棒與點心餐,哪一種比較令人滿足?

當你感覺不夠時,你的大腦不會傳達給你滿足的訊息,慢慢的吃,細細的嚼,在你口中的食物還沒嚼完之前,不要接著放入更多的食物在你口中。

7.發掘吃的動機:
是什麼讓你屈服於誘因?當你打開電視時,你會接著轉向放置食品的地方嗎?對於一些人,如果在家裡,這些都會是他們的誘因。針對其他人,壓力會一直讓你想吃東西。

每一個人都知道,吃更多的東西,不會填補生活上的空虛,也無法遠離痛苦,獲得解放。先發現原因,是自我控制的一步,讓你吃得更少的基礎。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大轉貼電子報:脂肪肝


台灣民眾由於生活富裕,運動機會又少,所以多數人患有營養過剩、過度肥胖、高血脂、糖尿等疾病。加上台灣飲食文化盛行、酒席多、應酬頻繁,以致吃喝的機會也多。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民眾不可不慎!
致因與症狀
脂肪肝是典型的文明病,由於此症初期沒有自覺症狀,肝功能檢查可能正常,肝也未必腫大,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視。但是醫師提醒民眾,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與肝癌,不得不小心防範。
初期80%罹患者沒有臨床症狀
正常的肝細胞中大多含有少量的脂肪,約佔肝重量的2至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即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主要是因為三酸甘油酯代謝異常,使得肝細胞質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而影響細胞質本身的功能,導致肝機能異常所致。根據臨床報告顯示,80%的脂肪肝患者,絕少有症狀出現,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
脂肪肝可大致分為六種酒精及藥物所致者較難治療,易引起脂質代謝異常,導致脂肪肝的因素有以下六種:
1.肥胖
吃太多、吃太好,以致營養過剩所致。肥胖性脂肪肝的患者腹壁脂肪較厚。
2.肝炎恢復期
此時肝炎患者,由於尚不能大量活動,又進食過多高熱量食物,加上原本肝功能已多少有些影響,所以易形成肝炎後脂肪肝。
3.糖尿病患
易因醣類代謝異常,使肝醣貯存減少、肝中脂質增加,而導致糖尿病脂肪肝。
4.嗜酒者
長期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肝臟對脂質代謝的功能障礙,使肝內脂質囤積,稱為酒精性脂肪肝。這類病人若不戒酒,將可能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5.藥物
喜歡亂服成藥、施打毒品或長期使用四環素、金黴素、止痛藥、抗生素或抗結核菌等傷害肝細胞的藥物,將導致脂蛋白合成障礙及脂蛋白從肝內排除受阻,而引起藥物性脂肪肝。這類病患將導致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6.營養不良
長期厭食、飢餓或吸收不良時,全身的脂肪將被逼燃燒,使大量脂肪進入肝臟,等待代謝。但因長期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脂質代謝異常,使脂肪囤積肝臟。這種營養缺乏性脂肪肝,較常見於減肥不當的人。
檢查與治療
超音波檢查是診斷脂肪肝的利器排除致病因肝臟多數可恢復正常由於近年來罹患脂肪肝的人數,節節升高,民眾若擔心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罹患此症,最好的預防之道,就足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掃瞄脂肪肝準確性97%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過去影像學檢查並不發達的時代,要診斷脂肪肝,須進行肝穿刺。而目前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則可直接從螢幕上觀察肝的變化。尤其是超音波檢查,既經濟實用,又不傷害身體。並且超音波檢查診斷脂肪肝的準確度,高達97%。
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做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而因體質關係導致的血中三酸甘油酯偏高,則需服用醫師開的降血脂藥物。
醫師表示,只有在小兒發高燒時,服用阿斯匹靈所致的脂肪肝、肝衰竭或少數懷孕末期的婦女,發生原因不明的脂肪肝,較難防治之外,一般的脂肪肝患者,若謹遵醫囑,去除致病因,通常不會有嚴重後果,千萬勿貿然服用偏方,增加肝臟負荷。
事實上,「脂肪肝」會因病因的去除,而得以改善,但其中長期過量飲酒以及長期服用藥物所引起的脂肪肝,在原因持續存在之下,少數的人可能形成不可回復的「肝硬化」。除此之外,已罹患脂肪肝的病患,在心理上千萬不要存有過度的憂慮,否則心裡壓力更會造成情緒的低落及倦怠。
脂肪肝的預防
由於經濟繁榮,大家生活富裕,「脂肪肝」亦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我們對飲食應該加以節制,不可暴飲暴食,而使體重增加;更不能長期酗酒,加重肝臟的傷害,此外營養不良或失調,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注意營養的均衡攝取。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徐大轉貼電子報:金針菇殺死癌細胞(煮的時間不要超過三分鐘)


金針菇抗癌 成功殺死95%癌細胞
記者:范文欽 柯勝雄台北報導
吃金針菇可以殺死癌細胞,根據新加坡大學的最新研究。由於金針菇含有一種多醣體,可以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在動物實驗中,這種特殊的蛋白質,可以有效殺死95%的癌細胞。
記者:「吃火鍋時,大家都不會忘記加入這個金針菇,而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這個金針菇裡面的多醣體,具有抗癌的功效。」
細細長長的金針菇,30元就可以買一大盤,這樣的便宜貨竟然具有抗癌功效,為什麼這麼神奇?
陽明藥理研究所教授潘懷宗:「有這個多醣體,吃進去之後,可以促進身體所謂自然殺傷細胞的增生而變多,因為它變多、變強了以後,就能夠撲殺身體裡面的癌細胞、撲殺身體裡面的病毒,所以可以造成所謂的預防癌症,或者治療癌症這樣的效果。」
用自體細胞殺死腫瘤的免疫療法,是當今醫界最紅的抗癌秘方。美國最新研究,先抽血20C.C在體外利用特殊蛋白質,讓自然殺手細胞倍增,成功撲殺血癌細胞。潘懷宗:「它可以在體外,將人類的自然殺傷細胞,能夠增強到幾萬倍,再利用高度的純化技術,這第二個比較高級的技術,純化出純的自然殺傷細胞,再用點滴靜脈注射的方式,滴回你自己的身體裡面。」
專家說,這種方法,跟吃金針菇是同樣的原理,吃的時候,用火鍋烹調最好,而且煮的時間不要超過三分鐘,煮得太爛,裡面可以殺死癌細胞的多醣體,可能就沒有效了。


別忘了~~~有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與您息息相關的職業病


  好書推薦:家庭醫師──談成人預防保健
  與您息息相關的職業病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賴婷怡


每一個勞工,一天廿四小時中,其中有八小時以上從事職業工作,職業病並不是陌生的議題。從被研究最完整的鉛中毒、過敏性皮膚炎等熟悉的職業病,到今日各產業科學資訊化後,因電腦使用平凡,也使得關節、肌肉痠痛或手掌麻、痛的腕道症候群成了發生率愈來愈高的現代職業病。但很多人並不自知職業傷病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即使發生職業病後,所得到職業災害賠償,也不見得能換回健康。這是每一位於職場的現代勞工不能不關心的議題。


作業環境中的有害因素與不良的作業方式


其實工作與健康之間的關連並不是新的議題,早在西元前到十七世紀就有文獻記載,採礦工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肺疾病。而隨著科學的進步,工作場所的危害種類也越來越多,作業環境中有害因素約可分為以下幾大類:(一)粉塵,(二)異常溫濕度及氣壓,(三)有害光線及放射線,(四)噪音及振動,(五)有害瓦斯及蒸汽,(六)有害液體,(七)病原微生物等。


職業病或傷害除了長期暴露於有害環境因素以外,亦有少部分是由於作業不良所引起的,不良的作業方式包括:工作負擔或壓力過重、缺少運動、作業姿勢不當、不規則的作業時間等。如今,隨著資訊化時代到來,愈來愈多人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而深受關節及肌肉痠痛之苦,最常見的是肩膀和上臂痠痛,嚴重者會出現腕道症候群──手掌麻、痛、不能伸直或用力,此類職業傷病的發生率亦愈來愈高。由此可知職業上的危害與疾病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也越來越受到資方及政府的重視。


為了保護工作環境成員的健康,除了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外,其實與職業相關的疾病及傷害往往是可預防的。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因為暴露在同一個工作場所中,很少只是單一個體,所以工作場所中一旦有危害物質時,往往是一個固定的族群被暴露,而這危害物質造成疾病時,就是有一群人因為這個工作環境而導致疾病發生。相對的,如果這個危害物質被移除,職場是安全的,勞工們的健康就會得到改善,而同一單位成員也不再因有害的工作環境而罹病。因此職業相關的疾病是一個醫學上的個人疾病,同時也有可能是廣泛影響一個族群,甚至於影響整個社會的疾病。


釐清職業與疾病關係的條件


想要釐清職業與疾病的相關性,是職業醫學的最大挑戰。職業相關的疾病其實跟臨床上一般疾病的表現沒有什麼不同,如:職業性氣喘跟過敏性氣喘在臨床上都會表現出喘、呼吸急促、哮鳴等症狀,並沒有特殊檢查可以檢驗出是因職業導致的疾病。所以要確定是職業相關性就必須有證據來證明職業與疾病的因果關係,才是診斷職業病最重要的依據。


要建立職業與疾病的因果關係,一定要有以下五種條件:
1.一定要有罹患疾病的依據
既然要討論職業有關的疾病就必須要有罹病的證據,疾病一定是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治後而被證實的。


2.疾病的發現一定是在工作開始後才產生的
一般職業相關的疾病會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累積了一定的危害暴露量之後才會發病。暴露了多少量及暴露了多久才會發病,會因不同危害物質而有所不同,所以必須要由職業病專科醫師來認定,而職業病專科醫師除專業知識外,也會從文獻上、疾病相關領域中及專家的意見來做認定。另外,職業相關的傷害認定比較簡單,因為受傷時間是在上班時,包含工作場所、上下班途中、或工作是在跑業務時等,就比較容易被認定是跟職業有相關性的 。


3.工作場所中有危害物質暴露的證據
工作場所中只要有危害物質通常都會定期的做檢驗,以確保勞工及工作場所的安全,這必須符合勞工安全的檢驗標準,其檢驗結果也會被保存在公司裡,以便日後勞工局檢查。這些數據提供了釐清職業與疾病是否相關的重要因素,因為勞工是否有暴露及暴露量的多寡,可以間接從環境中採樣來推算。同樣地,有暴露才會造成職業病。


4.找出造成疾病的機轉,是否跟職業相關
疾病的形成絕對不是只有單一原因,職業病也是如此。以氣喘來說,可能病人是過敏體質或從小就有氣喘或有抽煙習慣,而導致肺氣腫氣喘症狀,亦可能是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或者空氣污染,這些都是引起氣喘的原因。只有把這些因素一一釐清才能找出疾病是否與職業相關,這也是職業病專科醫師的專業。更重要的是,只有確定和職業相關,才能有效地把病因解除,疾病因而得到控制。


5.配合文獻查證
要將一個疾病歸咎為職業因素引起時,絕不能憑空而論,職業病專科醫師必須查證是否有類似的病例發生過。一般會從文獻中搜尋是否之前有案例記載,以便更能夠證實疾病與職業兩者間的關係。


因此,如果懷疑自己得到職業病時,應該找職業病專科醫師來查證。勞工可以提供醫師相關資料,如:罹病依據、暴露在有害物質環境的證據、工作史等等資料,讓職業病專科醫師做一個公正的判斷。如果經查證後,確實為職業相關疾病,則透過危害物質暴露的管制,使病情能夠得到控制。相對的,如果疾病跟職業無相關,也可以讓勞工及工作夥伴們放心,而繼續為生活打拼。


  好書推薦:家庭醫師──談成人預防保健


本書簡介:
家庭醫師是全家人健康的現代守護神,本書由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同仁聯合執筆,提供一般民眾居家照顧和預防保健所需的知識和求醫行為,等於為您請到了最好的家庭醫師。
  
   家庭醫師──談成人預防保健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不必花大錢,你也能養出資優生


孩子的成長總是充滿驚喜。
父母該把握哪些重點,才能讓孩子如同不斷盛開的花朵,
湧現更多潛能跟智慧?


文.朱芷君 影像設計.呂恩賜


天下父母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高人一等,成為人人稱羨的「資優生」,也因此坊間有許多標榜開發大腦的工具或課程,甚至補習智力測
驗, 企圖「激發孩子潛能」。


大腦的確具有無窮潛力和可塑性,卻並不代表依靠某種技術,就能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事實上,錯誤的學習方式,反而可能侷限大腦的吸收力。


例如填鴨式的補習,「除了分數不會增長任何東西,因為它只是讓你習慣某種考題,對於大腦學習沒有效果,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指出,標準答案只會讓神經連結的可能性減少,「是扼殺創造力最大的元兇。」而不少父母迷信資優,甚至千方百計送孩子去補習以考上資優班,「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洪蘭直言,補出來的「人工績優」和真正資優不同,靠反覆練習進入資優班,只會發現別人行你都不行,「很快就自信心崩潰,父母這樣是害了小孩。」從建中資優生的例子來看,這些同學並沒有接受特別的訓練,他們的父母以開放的態度,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沃土,自由探索、發現自己的天賦,反而發展得更好。


國外研究也發現,即使智力會受基因影響,天生有別,但並不代表孩子的成就註定被限制,「只要準備好豐富頭腦的活性化環境,誰都可能發揮驚人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長期從事人類潛能教育活動的韓國腦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承憲指出。他認為,多累積不同的生活經驗,有益孩子腦部發達,反而重複上學、補習、寫功課這種單純的活動,容易讓大腦陷入疲累,「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多看、多聽、多體驗是最好的。」「看起來孩子只是在玩泥巴,其實他正在學習,」紐約奧斯威戈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達威爾指出,應該給孩子更多自由和時間探索。不管是運動、音樂或其他活動,都有助提升孩子的專注、紀律,刺激心智發展。


這次採訪的建中資優生,休閒興趣都很廣泛,在國際奧林匹亞地理競賽得到第二名的陳柏安更說,他需要專心玩夠了,才能專心讀書。「千萬別因為成績不好就禁止孩子玩樂,要儘量讓他做些快樂的事,」李承憲提醒,除了抒解負面情緒,盡情嬉戲更有助孩子專注於其他學習,培養課業方面的耐性和集中力。


為了開拓孩子的腦部能量,他建議父母採取以下態度:


■ 成為孩子的導師。
孩子具有敏銳的反應能力,對於父母親的言語、想法、感
覺、行為舉止可說像在複製一樣。當父母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身心,孩子的腦波較能安定。相反的,若父母缺乏自我重心且容易動搖時,孩子也會受到影響而出現不安和混亂。


■ 讓孩子做腦的主人。
認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生俱來無限的潛力。不要一味以「別人都這樣做,我當然也應該這樣」的心態,盲目消耗孩子的能量。


■ 把「你能」的自信深植在孩子心中。
「我能辦到」的自信心會活化腦內正面的迴路,使得頭腦運轉保持最佳狀態。耐心觀察孩子擁有的才能和素質,鼓勵他的長處。當被讚美時,腦內會分泌令人愉快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自然產生「下次要做得更好」的意願。


■ 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和夢想。
想像力是開發大腦潛能的有利工具。積極引導孩子築夢,協助他在腦海中想像夢想實現的樣子,深信會實現,他就能不斷挑戰直到變成真實的成果。每個階段都是黃金期大腦是漸進式成熟,每個階段各有發展目標,例如0∼3歲是藉由運動和感覺體驗達到學習,而更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學習,是9歲之後逐漸展開。孩子出生第一年,應盡可能多花時間互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對幼兒大腦發展影響深遠。


要在家中為學前幼兒製造多聽、多說、多讀的環境,「尤其多接觸不同種類色彩繽紛、會發出聲音的安全玩具,更有助認識物體的形狀和質感,」達威爾教授建議。


小學階段是身體及大腦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期建立的慣性,將影響孩子終生。此時被喻為科學之腦的頂葉,及被稱為語言之腦的顳開始發展。顳葉負責外語、聽覺機能,7∼12歲間,語言的理解力和字彙持續增加,是學習第二外國語的好時機,太早學習或遲至青春期才開始會降低學習效果。


負責空間立體概念,及邏輯、數字、抽象推理的頂葉,在7∼13歲迅速成長,這時孩子將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喜歡追根究柢。


此外,7∼11歲間,大腦管理動作技巧的區域開始茁壯,許多孩子此時會對運動感興趣,這幾年中學習及訓練運動技巧,效果較能持久。


而更重要的被喻為大腦總司令,掌管判斷、計劃、解決問題能力的前額葉,在小學階段發育再度活潑,「適合好好鍛鍊大腦,」日本腦科學專家,東北大學教授川島隆太指出,前額葉能感受情緒,處理資訊做出判斷,推測對方的想法,也掌握著創造力、人際關係。


前額葉發達的動物只有人類。這個時期,大量閱讀、書寫、計算,及使用到雙手的活動如摺紙、料理,都有助於活化前額葉。廣泛閱讀能促進腦神經細胞的連結密度,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及思考力。好幾位建中資優生表示,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父母也購買大量的書籍給他們。
正確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飲食、睡眠、休閒運動搭配良好,大腦的燃料才能源源不絕。配合大腦的生理時鐘身體運作有明確的生理時鐘,腦部活性也會跟著改變,有些時刻適合集中思考,有時則必須休息。


父母可以根據大腦運作的節奏,協助安排適合孩子的活動,讓學習更事半功倍。


■早晨:效率最高的時段


早餐過後3小時,約10點∼12點是大腦的黃金時間。此時腦部的活性最高,判斷力和思考力都很活躍,適合處理有難度的問題或創造性發想。睡醒時大腦能量最低,最好為孩子準備營養豐富的餐,飽滿一天的能源。葡萄糖是腦活力的來源,葡萄糖不夠造成低血糖時,腦部會陷入缺氧狀態,打呵欠、遲鈍。米飯、麵包、麵食等澱粉類都能提供葡萄糖,又以全麥、雜糧等多醣類較佳,能使血糖緩緩升高,穩定供應所需能量。


正式學習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做5∼10分鐘的「大腦暖身操」,包括朗讀、簡單的計算,根據川島隆太實驗,做過朗讀、計算再進行單語記憶測試,成績比大腦沒有暖身提高20%。研究顯示,孩子對於同一項科目的集中力只有約4 0 分鐘,可依此來劃分學習的段落,暫時休息,恢復大腦的集中力。學習也不一定只是在書桌前唸書寫功課,音樂、才藝等活動也包括在內。


■ 午後至傍晚:


創意比填鴨有用的時段中午12點後腦部機能會下降,直到下午3點左右活性都較為緩和。除了小睡片刻,也很適合讓孩子盡情遊戲,「現代孩子都太忙,大腦反而需要清閒的時光,對培養創造力大有幫助,」川島隆太表示。


隨便孩子做什麼活動(但不適合看電視和看漫畫,會讓大腦進入放鬆狀態、活動降低),讀課外書、畫畫、下棋、出去找朋友玩都好。放假時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點心,或一邊做家事一邊親子對話,既增進情感又幫助大腦靈活。


■ 晚上:


放鬆與充電的時段隨著夜幕低垂,前額葉活動也逐漸減退。吃過晚飯,適合親子家庭活動,聊天、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等,放鬆心情。


充足睡眠對大腦的發展影響很大,小學生至少要熟睡8∼9小時,最好10點前,低年級孩子則應在9點時準備上床。協助孩子發展智能、運用腦力,是長遠的過程,目標不在於短期的成績表現。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最佳的智力指標是孩子快不快樂、是否具備好奇心與學習動機,樂於扮演不同角色,」加州大學長灘分校教授史科恩蕾樂認為。在不同階段予以適當刺激及多元化的體驗,幫助孩子成為腦筋靈光、思想豐富的人,才是一生受用無窮的禮物。


出自康健雜誌 103期 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失眠時服用安眠藥好嗎?


  吃安眠藥會上癮?
  失眠時服用安眠藥好嗎? 
 
安眠藥僅能治標,不能治本,能不用自然最好,但是當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干擾,在經醫師指導,有需要使用時,短期服用安眠藥,是安全有效的。


  吃安眠藥會上癮?
 
少數人的不當使用,讓安眠藥常與「自殺」、「毒品」扯上關係,不少人對安眠藥存有很大的疑慮,其中包括了吃安眠藥容易上癮的問題,這種偏見,對真正需要的人造成了困擾。
早期巴比妥鹽類的安眠藥確實有容易上癮、過量致命的危險,但現在經過改良的新一代藥物,已大幅減少了副作用、耐藥性與依賴性。
安眠藥是改善失眠症狀的支持性藥物,就像感冒時要用感冒藥,短期使用安眠藥十分安全。如果因為忌諱,使失眠問題持續,可能使單純的急性失眠演變成慢性失眠,或讓慢性失眠惡化引起憂鬱症、焦慮症等更嚴重的疾病。因此如果有失眠症狀,經醫師指示,有需要服用,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安眠藥並非人人適用
安眠藥能解決失眠困擾,但並非適合每個人使用,下列族群就應小心:
●孕婦、需要哺乳的媽媽:大部分的藥物對胎兒都可能有潛在危險性,安眠藥也不例外,孕婦服用安眠藥可能會造成畸胎的潛在危險性;如果孕婦對安眠藥已經上癮了,寶寶還可能出現失眠、過動、憤怒等戒毒症狀。需要哺乳的媽媽也不宜服用,因為安眠藥會透過乳汁被嬰兒吸收。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安眠藥也要特別小心,因為生理退化的關係,安眠藥在老年人體內藥效發作得慢,時間也會拉長。老年人較容易有淺眠、早醒的失眠問題,這多半是生理退化的常態表現,較不建議以安眠藥解決,最好能在白天有良好生活安排和運動,增加戶外接觸陽光的機會,避免打嗑睡,會提高晚上的睡眠品質。
●體質敏感的人:對某些不適合的安眠藥會有劇烈的反應,應小心使用。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肝、腎疾病者,最好不要使用,如果仍需使用宜減低劑量,因為安眠藥需經肝、腎代謝,會增加肝、腎的負擔。
●打鼾嚴重或患有呼吸暫時中止症的人:這些人不宜使用,因為安眠藥具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容易造成危險。


吃對安眠藥才有效
安眠藥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藥物,藥效的發揮時間、維持時間、能改善的症狀、可能的副作用都不一樣。不同症狀的人服用的安眠藥,種類、劑量也都會有差異,如果服用錯誤,就無法發揮原有的效果。必須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改善失眠的困擾。


依藥效長短選擇安眠藥
不同藥效的安眠藥適合改善的症狀不同,主要分成短效、中效、長效三類:
安眠藥的類型
種類 藥物說明
短效 藥效在6小時以內,適合改善不易入睡與對安眠藥有恐懼感的人使用,常見藥物有Zolpidem、Triazolam、Midazolam等。 
中效 藥效在6~24小時內,適合睡眠容易中斷、沒有熟睡感的人使用,常見藥物有Zopiclone、Estazolam、Lorametazepam等。 
長效 藥效超過24小時,適合失眠症狀嚴重、日間早醒與精神疾病引起失眠的人使用,常見的藥物有Flurazepam、Nitrazepam、Nordazepam等。 


關於種類、劑量皆需要依醫師指示服用。一般來說,急性失眠在壓力源消除後即可能會痊癒,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最重要,不得已可短期(不超過一個月)間斷性(一週不超過5天)使用安眠藥。慢性失眠者需先排除可能的精神疾病問題,如果認知或行為治療效果不彰,會間斷給與小於四週的藥量,預防患者身體、心理產生依賴。


內容摘自�孆T采文化出版《失眠調養100招》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誰是癌細胞?很震撼的故事 !


誰是癌細胞?很震撼的故事 !


一個很棒值得令人深思的故事
>
>
>
http://www.kitty.tw/index01.htm
>
> 誰是癌細胞??很震撼的故事!!
>
> 雖然已經看過這個故事.再看一次仍舊有震撼力.與你分享!



你也是地球的的癌細胞嗎?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呢?


【心得感想】


你也是地球的的癌細胞嗎?我們是不是真的很差勁呢?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應該要多用些心來愛護我們的地球


癌症細胞 - 作者:李家同


老張是我們高中同班同學中唯一念醫學院的同學,他是癌症醫生。
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我們常常開玩笑說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學聚會,老張一定會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的時候他會請客,偶爾同學中有人發生一些經濟上的困難,他也會慷慨解囊。
雖然老張對人很慷慨,卻過著很簡樸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車來聚會,他也乘公車離開,現在有了地鐵,他當然都乘地鐵。
他也從不大吃大喝。


我的感覺是,老張非常不喜歡過非常舒適的生活。
我們都是六十二歲左右的人,到退休年齡,卻沒有人真正退休。


大概四個月以前聽人家說,老張退休了,醫院還為他舉行了一個退休儀式,而且聽說場面有些感傷。


我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正想打電話給他,沒有想到在台北的一家書店碰到了他。
他正在買偵探小說,看到了我,高興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找了一家環境優雅的咖啡館,坐下來大談他所喜歡的偵探小說,


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張瘦了一些。
老張是個聰明人。
他當然知道我已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動地告訴我,他得了癌症,已經只有幾個月的生命。
對我來講,這真是青天霹靂,也沒有問現在有沒有治療?


因為我想他是這方面的專家,應該知道如何治療。
離開咖啡館的時候,下雨了。
我替老張攔下了一輛計程車,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老張乘坐計程車。


一個月以後,老張來埔里找我。
他的兒子也是癌症醫生。
我們一起去了附近的農場看油桐花。
那裡的油桐花種在道路兩旁,大樹成蔭,車子開過滿地的白花,真是奇景。


老張雖然時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說不虛此行。
因為,他以後再也看不到這種遍地都是白花的情境了。
除了看花以外,老張也對我們的多媒體系統有很大的興趣。
我們的研究生,替他表演了好多有趣的系統。
老張仔細地看這些表演,也問很多有道理的問題。
這也是看到老張的最後一次。


不久,老張就去世了。
我當時心中納悶,為什麼他走得這麼快?
以他的專業素養,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療也一定是最好的。
為什麼他這麼快就走了?
我們都收到了訃聞。


訃聞中除了絕對婉謝花圈這些玩意兒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請求,請大家在指定的地點坐他們家租的遊覽車去。
訃聞中,好像拒絕任何人開汽車去參加葬禮。
期間來了一大票名醫,他們都面容嚴肅。
我們這些人看了這麼多的名醫,更加深一個疑問:為什麼老張走得如此之快?
謎底終於揭曉了,老張的兒子致詞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個我們都不知道的故事:老張從頭到尾沒有接受任何治療。


為什麼呢?
老張的兒子在禮堂中放映了一段錄影帶,在這段錄影帶中,老張解釋了何謂癌症細胞?
我們常以為癌症細胞是不健康的細胞,其實不然,癌症細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別的細胞雖然會分裂,但分裂會有止境。
癌症細胞的分裂永遠不會停止。
不斷的分裂需要養分,但是人的養分有限,癌症細胞的不斷分裂最後將其他正常細胞的養分吸取得一乾二淨。
因此老張認為我們這些人都是 [癌症細胞]。
因為太健康,所以我們吃得多。


因為有錢,所以我們消耗掉大量能源。
可是,地球上就這麼多資源,我們用得多,其他人類就倒楣了。
老張在錄影帶中一再地強調:百分之八十的資源,由百分之二十的人類消耗掉。


他也一再地提醒我們: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這樣地吃遠洋的魚,全地球海裡的魚只夠我們吃一天。


他一再地問一個問題: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們一樣地享受,地球上的資源能撐多久?


舉例來說,四十年後,石油就用光了。
老張的錄影帶也介紹了非洲二千五百萬人得到了愛滋病的慘相,這一段的聲音被消除了。


但這一段靜寂的錄影帶,帶給我們極大的震撼。
老張的兒子沒有解釋為什麼老張不願意接受治療?


那一段沒有任何聲音的錄影帶,解釋了一切。
老張早就對於他的生活好感到內疚。


所以,他一直儘量地過得很簡單。
最近非洲大批人得到愛滋病,卻沒有人得到任何治療。
歐美雖然有治療愛滋病的藥,但這些非洲窮人,如何有錢買這種藥呢?


老張熱愛生命,但是他不願他的生命影響了別人,他不願意看到自己太健康,太健康就是癌症細胞了。
最後,老張提到他自己的病,他說:他的病是不可能痊癒的,花了很多錢以後,他可以多活三至四年,在這三、四年內,他所能做的非常之少,所以他不願意為了他的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費人類大量的醫藥資源。


老張的兒子也在葬禮上告訴了大家:老張臨死以前,捐了大筆的錢給一個慈善機構,
專門用作醫治非洲愛滋病人之用。
老張如果多活幾年,也許可以醫治一些人,但是他的拒絕治療,卻是一個強有力的震撼教育。


前天,我們同學會,每人一個盤餐,大家不發牢騷,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命運感到滿足。
我家現在平時只開電扇,有客人來才開冷氣。


我們也越吃越簡單,每次餐後有香蕉吃就心滿意足矣。
我住的是公寓,有時,難免想念當年在國外住的獨門獨園房子。
現在,我的想法也改了。
如果,全台灣的人都這樣住,台灣恐怕會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綠水,全台灣只看到房子了。


老張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生活得太好,我們不該是癌症細胞。
我們應該將青山綠水留給下一代,留給別人。


老張瀟灑地離去,使我們可瀟瀟灑灑地活著。我們都輕鬆多了。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理念覺得應該把它傳出去,請別吝嗇那一點點時間,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它吧!


一起期許自己別做地球的癌細胞當然 還是要提醒您[天天五蔬果 防癌輕鬆做]也別讓身體的癌細胞侵襲我們喲!
Serenity.....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Drs好健康報:吸菸及睡眠狀況會影響口腔衛生


吸菸及睡眠狀況會影響口腔衛生 Smoking and Sleep Affect Oral Health
好健康小單字 – 牙周病(Gum Disease) 
  吸菸及睡眠狀況會影響口腔衛生
 
對牙齒和牙齦健康而言,吸菸可算是頭號全民公敵。


最新研究指出,影響牙周病病程的生活型態因子中,吸菸居於首位;而惡化牙周病的兇手群像中,惡行僅次於吸菸的是睡眠不足。


美國牙周病醫學會主席Preston D. Miller牙科博士於新聞稿中表示,該研究主要是提醒病患,除了刷牙和使用牙線外,還有其他生活型態因子會影響口腔衛生;簡單的生活型態改變,像是睡眠更充足些,可能有助於病患改善或保護其口腔衛生;此外,將口腔疾病與系統性疾病有關聯的證據銘記於心,也是重要的,因為這些生活型態因子,終將會影響患者整體的健康。


【吸菸影響牙周病】
牙周病影響牙齒和牙齦,而終將會導致非自然落齒,牙周病是因口腔中細菌失衡所造成的,不過近期的研究指出,其他的因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大阪大學牙醫學研究所的Muneo Tanaka牙科博士及研究同仁從1999年至2003年追蹤一組219名工廠作業員,以檢視牙周病和不同生活型態因子之間的關係。


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各種生活型態因子對作業員牙周病病程的影響,所研究的生活型態因子包括體能運動、飲酒狀況、吸菸狀況、睡眠時數、飲食的營養狀況、心理所承受的壓力、工作時數及是否有吃早餐。


在所有檢核的生活型態因子當中,研究團隊發現影響牙周病病程的首要因子是吸菸。


於《牙周病學期刊》中發表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有牙周病惡化病徵的人中,有超過41%目前有在吸菸。


睡眠不足是影響牙周病之最重要生活型態因子的第二順位,相較於每晚睡6個或不足6個小時的人,每晚睡7至8個小時的人,牙周病的比例較少;另外,高度壓力指數及每日飲酒,也對牙周病病程有負面的影響。
  
  
  
  Smoking and Sleep Affect Oral Health
 
 
Smoking may be public enemy No. 1 when it comes to the health of your teeth and gums.


A new study shows smoking was the leading lifestyle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Second to smoking in terms of worsening periodontal disease was not getting enough sleep.


"This study points out to patients that there are lifestyle factors other than brushing and flossing that may affect their oral health. Simple lifestyle changes, such as getting more sleep, may help patients improve or protect their oral health," says Preston D. Miller Jr., DDS,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in a news release.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keep these in mind as the body of evidence linking oral disease with systemic diseases continues to grow because ultimately these lifestyle factors might impact a patient's overall health."


Smoking Affects Periodontal Disease
Periodontal disease, which affects the teeth and gums and can ultimately lead to loss of teeth, is thought to be caused by an imbalance of bacteria in the mouth. But recen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other factors ma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Muneo Tanaka, DDS, and colleagues at Osak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ntistry, followed a group of 219 factory workers from 1999 to 2003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different lifestyle factors.


Researchers analyzed the impact of a variety of lifestyle factors on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among the workers, including physical exercise, alcohol use, tobacco use, hours of sleep, nutritional balance of the diet, mental stress, hours worked, and eating breakfast.


Out of all the lifestyle factors examined, researchers found the No. 1 one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periodontal disease was smoking.


The result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also showed that more than 41% of those who experienced a worsening of their periodontal disease were current smokers.


Lack of sleep wa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lifestyle factor affecting periodontal disease with those who received seven to eight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showing less periodontal disease progression than those who received six or fewer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High stress levels and daily alcohol consumption also had an impact on periodontal disease progression.


SOURCES: Kibayashi, M. Journal of Peridontology, May 2007; vol 78: pp 859-867. News release,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WebMD Medical News
By Jennifer Warner
Reviewed by Brunilda Nazario, MD
  
  
  
  好健康小單字 – 牙周病(Gum Disease)
 
 
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主要致病原因是牙菌斑;早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等到有自覺症狀時,常常已經進展到某些程度,其症狀包括牙齦容易流血、牙齒對冷熱敏感、牙齒鬆動、移位、甚至自動脫落、咀嚼無力、容易產生膿皰等。
  
   想看更多好健康的資訊嗎? 請上24Drs國際厚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老師美麗急救箱:『新聞』催吐減肥 當心胃食道逆流與癌變


催吐減肥 當心胃食道逆流與癌變
2007-06-01 17:36�寗}韻翔


愛美女性為了維持身材,減肥怪招五花八門,「催吐」是其中常見的一種方式。
醫師表示,催吐可能導致賁門括約肌鬆弛,造成日後既使不催吐也會有習慣性胃食道逆流的反應,
如果輕忽不治療,長期會引起食道炎甚至是癌症的可能,因此,呼籲民眾減肥應該選擇健康正確的方式,
有胃食道逆流症狀要積極治療,平日飲食把握少量多餐原則。
(徐韻翔報導)
有些人認為,不小心吃多了,催吐是最快速減肥的方式,把食物通通吐出來,就不會吸收過多熱量。


東元綜合醫院內視鏡治療中心洪才力主任表示,這是不正確的減肥方式,會影響健康,他舉出,
臨床上因為長期催吐導致習慣性胃食道逆流的個案時有所聞,最近便有一位25歲的小姐,身材雖然不胖,
卻還是想要減肥,只要三餐吃多的時候,就會催吐,持續一個多月以後,雖然體重有稍微減輕,
不過卻造成嘔吐反射,稍微吃點食物就會想嘔吐,一吃多,東西就通通吐出來,只好就醫求救。


洪才力表示,長期催吐一久,胃酸長期逆流,會造成食道潰瘍,發炎糜爛,如果輕忽不治療,
會造成食道末端結痂狹窄,嚴重會造成吞厭困難、細胞變形與癌變的危險。


醫師呼籲,想要減肥應該選擇正確方式,健康運動與飲食控制最重要,千萬不要強力催吐,
至於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則要保握少量多餐原則,不要過飽,慢慢讓腸胃習慣食物的存在,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咖啡、茶、辛辣類的食物,飯後不要攝取太多水分,才能維護腸胃健康。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小症狀,大危機,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
 
小症狀,大危機,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


疲倦、痠痛、關節僵硬、
發燒、手腳冰冷、背痛……,
有一種疾病,一旦發病,目前沒有藥能完全治癒,
只能想辦法控制,否則嚴重時會喪命。
你會是其中之一嗎?九個方法幫你降低風險。


文.黃惠鈴 攝影.呂恩賜


七、八年前,林玉芳(化名)任職的公司即將成立,她無暇顧及已好幾個月嚴重咳嗽、發冷等感冒症狀,拚命忙著策劃相關行銷專案,只想撐過就好。
新公司成立後,身上幾處大關節卻開始輪流痛,一會兒這裡,一會兒那裡,跑來跑去。尤其手腕,常一痛就持續兩、三天。3個月後,她早上醒來常全身僵硬、不靈活,不能馬上起床。


認真工作的她終於在同事不斷催促下求醫,抽血檢查後被告知「慢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都呈陽性反應」。那年,她才30歲,青春正美好。


硬皮症、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膠原病……這一串令人似懂非懂,望之生畏的怪病名,有個共同語言:自體免疫疾病。


事實上,還有其他幾十種的病名,從非常陌生的,如天皰瘡,到熟悉一點的,如乾癬、僵直性脊椎炎、第一型糖尿病(是的,它也是),都屬於這一大群疾病。甚至像甲狀腺機能亢進,有六∼八成肇因於也是自體免疫疾病之一的葛瑞夫氏症。


很多時候,危機總是被大大忽略掉。


醫界發現,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差異很大,端視哪種疾病而定。不過,有一群很常見、非特異的症狀,卻常伴隨不同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是膠原血管類的疾病(例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乾燥症等)。這些症狀包括:疲倦、頭暈、不適、輕微發燒。而這樣的症狀,誰不曾有過?
本身有紅斑性狼瘡,二十多年來在病友團體中持續幫助其他人的龔麗娟說,一些病友發病狀況很像感冒。也有不少人一開始發病,免疫系統就攻擊腎臟,造成水腫,結果病人誤以為發胖,拚命減肥。


又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在中年。有的病友四十幾歲這裡痠、那裡痛,覺得理所當然,持續做指壓、按摩、推拿,根本弄錯方向。


即使醫生,面對變化複雜的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難下診斷,甚至誤判。


留心警訊,救你一命


但在這些千變萬化難纏的疾病前,有一些身體警訊,還是好心地預告接下來的災難,端視你能否留心注意,尤其如果正值生育年齡。
例如,早上覺得膝蓋有些僵硬。你可能心想「大概運動過度了!」但如果繼你上次劇烈運動後已經過了好幾個星期,膝蓋還是僵硬,可就不尋常了。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而且通常喜歡找上三十幾歲的人。
「尤其是年輕女孩子,關節腫脹是很重要的警訊,」台北榮總林孝義主任提醒。


而有些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十指毫無血色,可能也隱藏重要徵兆「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遇冷或情緒不穩(如緊張)、壓力增加等情形時,因為血管收縮,手指甲、腳趾變蒼白、發紫,一段時間後,變紅色或紫紅色。


台大江伯倫教授指出,「整個生活環境要注意!」
保有健康之道,或可降低誘發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這包括飲食均衡、多運動、睡眠充足、作息正常等,以及:


1了解自己是否是高危險群
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特別注意。如有必要,也可抽血檢測有沒有特定基因、抗體。
但家族成員可能不一定得同樣的疾病。例如,外婆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媽媽有紅斑性狼瘡,而女兒有糖尿病。
台中榮總藍忠亮副院長建議,如有紅斑狼瘡或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生病時(尤其是莫名出現的症狀)可主動告知醫生,協助診斷。


2戒菸
目前已有研究顯示,抽菸會增加得全身性紅斑狼瘡的風險,同時對以下這些病都有不良影響: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抗磷脂抗體症候群(血液中有抗磷脂抗體,常會有反覆自然流產、動脈或靜脈血栓、血小板減少,任何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病狀)。


3攝取深海魚油
研究發現,飲食中如攝取過多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6,攝取較少Omega-3脂肪酸,會提高得心血管疾病、癌症、發炎反應,還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機率。Omega-6脂肪酸主要來自於玉米油、芥花油、黃豆油等植物油。Omega-3脂肪酸主要來源有魚油、鯖魚、鮭魚、鮪魚、鱒魚、蝦、鱈魚等。
也有研究指出,補充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減輕跟類風濕關節炎有關的疼痛和僵硬。


4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發現,體內有比較多維生素D的人,比較不會有第一型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症等自體免疫疾病。
維生素D可幫助動員跟調控免疫系統。它可協助細胞不變成惡性;當細胞變惡性時,它還具有鼓勵細胞自我破壞的功能。
除了「適量」在戶外活動,幫助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外,乳製品、魚肝油等,也是獲取維生素D的來源。


5少油、少熱量
鑽研免疫學領域的江伯倫教授指出,如果偏好高油、高熱量和油炸的飲食,體內的發炎物質會比較高,較容易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6做好防曬
皮膚曝露過多紫外線,可以誘發紅斑性狼瘡。夏天即將來臨,出外別忘了遮傘、戴帽,擦防曬乳或穿抗紫外線衣服,同時儘量避開上午10點∼下午2點,陽光最烈的時段。


7不亂吃改變免疫力的藥物、食品
吃增強免疫力的藥,反而破壞免疫系統的平衡,有時將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苜蓿芽吃得少倒無妨,但吃得多已被證實會引起或惡化紅斑狼瘡。藍忠亮副院長曾在媒體撰文,提醒民眾,苜蓿常摻雜在其他食品,有些標榜是天然維他命或健康食品的製品,也常含有苜蓿成分,要小心食用且不要過量盲目食補。


8放棄A型人格、減少壓力
壓力確實會誘發自體免疫疾病,而對已發病的人來說,壓力荷爾蒙也會惡化發炎反應,加重病情,更要減壓。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病友也分享,他們發病前的個性傾向完美,無形中不斷給自己壓力。
所以,放棄A型人格特質,時常蠟燭兩頭燒的三明治婦女,更要找時間放輕鬆。不過勞,並養成運動習慣或其他休閒嗜好,跟人有互動、有情感支持,降低壓力指數。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醫院副院長張恒鴻更建議,生活高壓的現代人不妨練太極拳或做緩慢、柔和的運動,「要開始去感覺自己的身體,那是免費的每日健檢!」


9樂活過日子
研究人員愈來愈重視環境污染和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並發現許多會對人體和動物造成癌症、不孕問題的化學物質,同樣也會加重、惡化自體免疫疾病。
例如,老鼠的實驗發現,暴露在一種用來殺螞蟻跟捕抓蟑螂的克敵康(chlordecone)殺蟲劑後,紅斑狼瘡發作。


也要避免重金屬污染。例如,研究已證實,汞本身就能誘發自體免疫疾病。
醫藥帶來新希望
民國65年台北榮總成立全國第一個免疫風濕科,藍忠亮任總醫師。他回憶,當時收治的紅斑性狼瘡病人都很嚴重,八成的人得住加護病房。許多民眾一聽到得這個病都視為絕症,還有人因為太絕望,坐火車到石牌看病時,跳車自殺身亡。
但現在,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效果已大有進步。像紅斑狼瘡,20幾年前,每100人中約只有5人能活超過5年,現在已大幅提升到每100人中有90幾人。
另外,臨床上不乏已停藥數十年都沒事的自體免疫疾病病人,有人連自體抗體都不見,免疫系統回復正常。
除了類固醇或化療藥物等,抑制調節免疫系統,近年來也有更多有效的新療法。


例如,以阻絕體內刺激發炎細胞激素「腫瘤壞死因子」為標靶的生物制劑「恩博」(Enbrel);剛獲衛生署核准上市、抑制「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復邁」(Humira);另一種藥Remicade在台灣也即將上市。這三種藥可有效延緩因類風濕關節炎造成的關節損害。單株抗體的生物制劑也開始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


科學家也試圖以新方法,在症狀出現前,發現血液中的抗體或透過基因標記的方式,提早偵測到疾病。
目前檢驗方式也較多,並已知幾種抗體跟自體免疫疾病之間的關連。例如,紅斑性狼瘡跟抗DNA抗體;乾燥症跟SSA、SSB抗體;類風濕性關節炎跟類風濕性因子(RA因子)或抗CCP抗體。儘管抽血做抗體檢驗不能百分之百斷定有沒有病,但仍不失為幫助醫師診斷的利器。


只是,還是有許多病人不配合醫生,卻花大筆金錢亂吃草藥或成藥、亂試另類治療、一味拜佛求神……,以至於治療效果特別差。


身為台灣最早一批出國學風濕病學、自體免疫疾病的醫生,藍忠亮被問及治療經驗中有什麼憾事?他不改熱腸,苦口婆心道:「明明可以治療,可以早期診斷,為何這麼晚才來?」審稿專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藍忠亮醫師


【康健雜誌103期 你的免疫系統在叛變】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現代人亟需建立的探病守則


好書推薦──一般醫學保健
現代人亟需建立的探病守則


本刊編輯�甎P琳霓


*最髒的公共場所──醫院


醫院是抗藥性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跟「乾淨」絕對畫不上等號,曾有研究人員做了一個研究,他們在醫院門診等候區及急診室等處收集的細菌量,比在車水馬龍的室外所收集到的多很多。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提醒大家:平時沒事盡量不要到醫院去,尤其是孩童、老人和孕婦等抵抗力較弱的人。


*推派一、二位代表探病即可,並注意時間


黃富源建議欲去醫院探病的民眾,可以在病人開刀前一天推派代表人物去探望病人,並帶領其一起禱告或是送吉祥物,如此病人會感到較為安心,也可以紓解壓力。又或是探病者以寫卡片的方式表達關心之意,推派一、兩位代表前去探視即可,這樣既可以對患者表達出關懷,令其感到窩心,又不會打擾到患者的休息,所謂一舉數得。黃富源以他的老師魏火曜教授舉例說道:「魏教授生病住院時,就在病房門口擺了一本筆記本,供探病者留言,以免探訪者來時魏教授不方便見客,讓探視者白跑一趟。」


另外,探病者也應該了解醫院探病的時間,不要貿貿然在醫療人員巡房時探視而影響到他們的診斷。病患因為身體不適,有時候可能會不想說話,患者可以請護理人員向探訪者表達不便探訪的意思。
探訪者更需要建立一個觀念:病房並非社交場所,因此人越少越好,如果要來探視患者,盡量推派代表人物,負責帶來大家的關心,而且時間也不要太長,以15分鐘為原則,讓患者多休息。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加護病房(ICU)的探病時間。ICU為了做好管控,都有嚴格的探病時間管理,且進去時最好穿著ICU所提供的隔離衣並戴上口罩,切忌觸碰到患者與其身上的任何儀器,以免有任何不可預測的問題產生。


*探病者的禮貌


1.洗手與戴口罩


身為探病者,有幾點禮貌不可不注意,首先就是衛生安全的問題。黃富源提醒民眾在探病前一定要記得洗手,因為在探病時說不定會與患者有肢體上的接觸,而將室外的病菌傳染給患者;而為了自身與家人親友的健康,在探完病後也要記得洗手,以免受到患者的感染。


口罩為另一個可以保護雙方的利器之一,因為飛沫也是傳染疾病的重要途徑,因此藉由口罩減少受到飛沫傳染的危險性。尤其是感冒者更需要戴著口罩,但如果是發燒的話,就千萬不要到醫院探病。


2.輕聲細語


在醫院輕聲細語是一個基本的禮貌,相信大家都在醫院的標語上有看到相關內容。病房是讓患者休息的地方,而且大部分的病房還是以四人、兩人等為主,如果為了一己之私將會影響到同病房室友的休息。另外,也不應該在接受外科手術的病人面前暢談會使對方笑開懷的話題,因為病患可能因為大笑,而導致傷口裂開。


黃富源副院長表示,生病的人最容易心情低落,因此探病者盡量多說一些正面、帶有鼓勵效果的話,讓患者增加其自信心,謹記千萬不要說會讓患者洩氣的話,諸如「我有一個朋友跟你生了一樣的病,後來還是走了…」;此外,也不要向患者介紹任何的中藥、秘方、氣功等另類療法,不只會影響到患者的情緒,更會讓他對正在求醫的醫院、醫師產生不信任感,對病情毫無幫助。


3.送禮的禮貌


探病者通常都會買花或補品等禮物送給患者,但是其實這對患者而言是不好的,因為花粉、細菌、香味都可能對患者造成影響;而患者住院期間大多都有營養師針對其狀況調配餐點,因此過多的補品反而可能造成患者的負擔,補品可以等出院回家後再自行食用。另外,味道太重的食物也應盡量避免,如榴槤、臭豆腐等,以免造成院內氣味不佳,影響住院病患。黃富源建議,如果要送禮,可以多送水果給患者。


*醫護人員的自我感控


除了探病者外,其實醫師、護理人員、看護也是院內感染應該特別注意的重點人物。醫師與護理人員每天直接接觸到患者的傷口、黏膜等組織,同時注射、插管這些易傳染的途徑更是一樣不少,一旦觸碰到會感染的患者而沒有洗手,將有極大的機會再傳染給下一個病患,因此醫護人員自律實施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患者也可以要求醫師必須先洗手,才進行診斷。


*醫院對看護的規定


馬偕醫院護理部督導蔡麗雲表示,馬偕醫院的看護採三年招標一次,所有看護都要接受健康檢查、評比,甄選過的看護為馬偕醫院的約聘人員,年年都要做健康檢查並有名冊以玆備查,同時每年要上有關醫療知識方面的課程共八小時。更嚴格的是,為了防止院內感染,馬偕醫院發給看護識別證,各樓層的證件皆有所不同,避免看護在各樓層穿梭、串門子;此外,吃飯也要做登記,一切都遵循制度,並有獎懲辦法管理,務必將可能發生的感染降到最低。


  好書推薦──一般醫學保健


作者:王德宏教授消化醫學基金會 定價:160元


本書簡介:
隨著科學的進步,現代醫學不斷追求尖端科技的突破,從DNA、RNA、甚至到奈米,似乎將開啟了整個生命遺傳的關鍵訊息,但仍有不少人連自身的身體疾病,不僅一無所知,甚至擁有不正確的觀念。有鑑於此,為了回歸最基本的診療原則,落實一般醫學,由本書邀請台大醫學院一般醫學科的教授、老師以及台大醫院其他臨床科專家學者,分工合作地以淺顯的字句,解答大眾普遍會遭遇到的醫學問題,提出一套正確的保健訊息。
  
   一般醫學保健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采養生電子報:您以為啤酒肚是裝啤酒嗎?裝的是死亡因子!


小腹婆、大肚男,你可能罹患了「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潛藏在你我身邊!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 建立定期健檢的觀念!


小腹婆、大肚男,你可能罹患了「代謝症候群」!
 
您是否發現,身旁步入中年後的男子,個個都挺著一個大肚腩,總是笑稱自己有個可愛的啤酒肚!其實,不論是小腹婆或啤酒肚,腰圍過寬的人可要注意了!這並不只是外型美醜的問題而已,其實這已是健康的一大警訊!
腰圍是最簡單判斷自己是否為「代謝症候群」的檢測基準之ㄧ,所謂「代謝症候群」可能是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之共同殺手。
  
  代謝症候群,潛藏在你我身邊!


根據調查,全台成年人平均男性每5人有1人、女性每8人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而另一項針對台北市國中生調查發現,青少年罹患代謝症候群比率高達3成。而每2∼3個台灣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又根據衛生署統計顯示,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這些疾病年年皆在台灣十大死因榜中,是您我超切身的健康議題!
  如何檢測自己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
 
世界各國代謝症候群的判定標準不一,而國民健康局也在2006年正式訂立一套適合台灣人的檢測標準,以下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可判定為罹患「代謝症候群」。


(1)腹部肥胖: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
(2)高血壓:收縮血壓(SBP)≧130mmHg/舒張血壓(DBP)≧85mmHg。
(3)高血糖:空腹血糖值(FG)≧100mg/dl。
(4)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高三酸甘油酯(TG):TG≧150mg/dl。
其中除了「腹部肥胖」、「高血壓」能自己測量出數值之外,其他都需要透過身體檢查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當您發現自己已有其中一項時,要有立即警覺心,立刻去檢查其他4項!


  建立定期健檢的觀念!
 
上述的數值都大部分必須透過健康檢查來得知,但國人幾乎沒有健康檢查的觀念,常常都等到疾病已經產生了,才大呼後悔來不及!其實3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就應該定期做健檢,如果有家族病史、或是中高年民眾,更不應該忽略,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永保健康!
另外,拿到健檢報告書的民眾是否被一堆數值弄得霧煞煞,醫師也沒那麼多時間一一逐項解說或提醒,而此時,您需要一本較詳細的書籍來了解自身的健檢數值及健康狀況!《一看就懂!健檢&數值事典》中就詳列了您一定需要的222項檢查項目,除了各項數值高低、異常所透露出的疾病訊息之外,每項檢查更有檢查時的提醒建議,另外有生活、飲食的建議,讓您更積極地預防、改善疾病!是一本您絕對需要的實用健康書!


內容摘自�孆T采文化出版《一看就懂 健檢&數值事典》


  更多豐富的內容都在三采文化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老師電子報:『新聞』吃辣喝酸減重怪招 未瘦先傷身


 公司野餐,允許員工喝酒,但老闆為了安全起見,限制每人最多一杯。


我負責訂購杯子,當天就被炒魷魚了...
 


『新聞』吃辣喝酸減重怪招 未瘦先傷身


2007-05-19 15:07�孆丰〞幫O者陳清芳台北十九日電


有人狂吃辣椒以為可燃燒熱量,有人猛灌檸檬汁想要消脂,還有人把日本洋菜「寒天」當正餐,以及如紙片般的超瘦名模帶動的超瘦風潮,使得許多人落入減肥迷思。專業醫師呼籲,這些不當的減肥怪招,容易愈減愈傷身,還可能愈減愈肥。
一男性看到日本歌手宇多田光吃唐辛子減肥,有台灣最美的歐巴桑稱號的陳美鳳也是吃辣椒甩肉,於是他三餐辣椒拌飯吃,一個星期後,鐵胃再也受不了,引發了十二指腸潰瘍,體重卻一公斤都沒掉。


二十一歲的章小姐身高一百五十八公分、體重四十八公斤,她想再減三、四公斤,聽說喝檸檬原汁可美容養顏,更可快速消脂瘦身,決心只喝檸檬汁減肥,第一天體重稍微下降,第二天早上喝完檸檬汁,就覺得胃部灼熱,中午過後,一喝水就吐,胃痛痙攣,就醫照胃鏡才發現胃部嚴重發炎、紅腫,胃黏膜受傷。


這兩人都是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開業醫師蕭敦仁見過的病例,他今天指出,每隔幾年,台灣就流行新的減肥花招,幾年前的甲殼素排油、綠茶加優酪乳等聲稱去宿便,到最近唐辛子、寒天、納豆等風行的減肥聖品,都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可有效減肥。


舉例來說,在動物試驗中,甲殼素可以減少脂肪熱量的攝取,但是三軍總醫院研究證明,人吃甲殼素減肥無效。又例如,辣椒中的椒紅素可讓人吃完後發熱冒汗增加產熱效應,然而前提必須是大量食用,結果容易讓人胃潰瘍。而檸檬原汁在人體代謝後雖是鹼性,但在飲用前,PH是在二到三之間,空腹猛灌,肯定傷胃;還有納豆減肥,更是日本電視台的不實報導。


另外,騎馬機、油壓推脂等「懶人運動」,讓人四肢不動,所以不能讓脂肪消失無形;出現在購物頻道上的中低周波消脂機,更有誇大效果之嫌。


蕭敦仁將多年看診的經驗及所觀察到的減肥迷思,集結出書,他強調,減肥成功的定義不在於減去多少體重,而是能維持多久的減肥效果,以及對健康的促進功效,惟有持之以恆與少吃多動的生活型態,必要時接受醫師及營養師的指導,才能真正跟肥肉說再見。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28 Mon 2007 17:10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妳睡前做四種美體健康操
分類:減肥資訊2007/05/24 00:28 


1、可以美化腿部曲線,增加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消除肋骨、背部與腰部贅肉 ~
方法:
(1)平躺在床上,雙腳打直。
(2)右腳彎曲往左跨,右腳跟置於左大腿旁。
(3)左手抱住右膝蓋往下壓(儘量將左肩與右膝貼近床面)。
(4)頭部往右邊看,數5秒後換邊。 ps:這個動作要在空腹時做喔!


2、可消除肥肥的小腹,如果您平時腳容易抽筋,這個動作也很有幫助~
方法:
(1)身體躺平,雙手在頭後互握,雙腳伸直併攏。
(2)腳背用力伸直,慢慢將雙腿抬高,能抬多高就抬多高。
(3)將雙腳腳底向內勾來伸展腿筋,4.5秒後慢慢放下。



3、有排氣的功能,幫助消除宿便與排泄。將頭抬起能伸展頸部的曲線~
方法:
(1)雙腳膝蓋彎曲,雙手抱膝蓋,讓大腿貼近腹部,頭部抬起。
(2)讓身體好像一顆球一樣在床上滾動。



4、有助於腋下和鼠蹊部的伸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臀部的曲線~
方法:
(1)平躺在床,雙腿伸直,雙手往頭上方伸展。
(2)雙腳曲起,臀部往上抬高數5秒後放下。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健雜誌:怎樣Wii最健康
 
  怎樣Wii最健康
 
親朋好友相聚不一定得吃吃喝喝,來個Wii party,
享受一起運動喊叫的樂趣!


文.林貞岑 攝影.蕭世英


姊,吃完飯我們來打高爾夫,今天我要贏你10桿!」
每天飯後的「Wii time」,是Seednet數位聯合電訊企劃經理謝淑靜全家人最興奮的時刻。


取「we(我們)」的同音同意,強調多人共享的遊戲樂趣,Wii結合了運動與電玩,以數位感應身體動作,模擬出幾可亂真的運動狀態,讓人毋須走出戶外,只要抓起白色遙控器,就能隨時享受揮汗樂趣。
淑靜一家人喜愛運動,但受限於場地難尋,因此當Wii第一天送到家裡時,「遠遠在樓下就可以聽見弟弟和老公的笑聲。」


幾個月下來,Wii早已取代了電視機成為家人最愛,彼此互動也更加頻繁。
Wii魔力無遠弗屆,充滿樂趣的玩法無分男女老少,幾乎一試就著迷,甚至為它筋骨痠痛也樂此不疲。
國內不少政商名流公開支持,譬如七十多歲的蕭萬長熬夜打Wii,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稱讚它「是個好東西。」
在網路上,不但有世界各地Wii迷成立的後援會網站,甚至出現Wii damage (Wii傷害)網站,公告各種因為玩Wii造成人體受傷或器物毀損的慘劇。


Wii魔力讓人忍不住動起來


Wii顛覆了傳統電玩的負面形象,它所帶來的健康效益頗受人肯定。
首先,它讓人忍不住動起來,無形中打開了運動人口。
以往是窩在沙發上打電玩,兩眼死命盯著螢幕打到手指發痠、肩膀僵硬;Wii則可讓人活動伸展四肢,甚至達到消耗熱量效果。
《小兒科》醫學期刊研究顯示,主動性電玩(如Wii及Microsoft X Box等)消耗的熱量是傳統電玩消耗的三倍之多。


此外,國際運動科學協會(ISSA)今年2月提出研究報告顯示,Wii可以讓人增加活動量。且無論是肢體障礙、肥胖或是年長者,都可藉此增加個人運動量。
年近40,從事網路工作的許先生說,罹患小兒麻痺的姊姊常和哥哥用Wii對打網球,而且戰況激烈,媽媽在一旁邊看邊偷笑,家庭氣氛變得更high。
Wii更可訓練手眼協調及平衡能力,成為復健工具。
「對學齡前期的小孩有幫助,」喜愛運動的新光骨科主治醫師蔡效良,帶著兒子一起玩Wii,他發現遊戲中有些微調動作,譬如控制球的平衡等,可以訓練5∼6歲孩子的協調能力。


「特別是對腦性麻痺、中風及遲緩兒的肢體訓練都有幫助,」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運動復健中心主任邱俊傑援例國外相關報告說。
譬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把電玩當成治療,來訓練腦性麻痺孩童較弱的單側肌肉。
美國《時代雜誌》則認為,Wii可加速疾病復原。
美國加州一位50多歲的乳癌患者佐摩拉女士,因為化療令她不舒服不願出門,直到女兒教她玩Wii,她迷上保齡球並每天練習,不但鍛鍊了上臂強度,也增強個人自信。最後她走入社區,加入保齡球隊,成為進步最多的球員。


小心Wii肘找上你


然而,令人廢寢忘食的Wii,也會帶來健康危害,甚至傷害範圍比傳統電動玩具更廣泛且複雜。
尤其平日不常運動的人,更要小心缺乏熱身及過度使用造成腕、肘、肩、背及腰部受傷。
1980年任天堂電玩「瑪俐歐兄弟」上市後引發「任天堂指」(手指肌鍵疼痛);2006年Wii在美國上市一週後,出現不少人因「Wii肘」(過度運動產生關節肌肉疼痛)求診。
「Wii表示好痛!」(Wii Means Ouch!)美國《華爾街日報》貼切形容了這種玩過頭的狀況。


根據他們對Wii玩家做的調查發現,多數人抱怨背痛、肩痠及Wii肘等,專家分析原因,是太過投入導致神經興奮,而且玩家動作幅度過大,加上長期缺乏訓練,很容易出現肌肉痠痛現象。
曾接獲不少Wii的受傷案例,美國紐約蒙塞納醫學院運動醫學及骨科醫師克里翁(Mark klion)坦承,把這些平日不動的沙發馬鈴薯挖起來,放任他們在電視前揮動手臂數百次,「的確足以造成軟組織傷害。」


除了肌肉過度使用造成傷害,長時間緊握遙控器造成手臂內、外側疼痛,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及扳機指(見192頁表),則是目前較新的電玩傷害,新光醫院骨科醫師蔡效良分析。
尤其Wii屬於短暫爆發性運動,會讓心跳急遽升高,對於老人家、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的人來說要特別小心,「可能會出現喘、心絞痛或中風危險,」蔡效良認為這些人不適合激烈運動如拳擊,最好選擇和緩運動,如高爾夫及保齡球比較安全。


此外,手腕、肘、肩膀曾受過傷的人,如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媽媽手、肌鍵炎、五十肩等,更要小心Wii造成的累積性傷害。
萬芳醫院運動復健中心主任邱俊傑特別提醒,受過傷的人應縮短玩的時間,最好每隔30分鐘休息一下。
通常打Wii出現的痠痛,休息一、兩天就會消失,但是急性腰背扭傷或閃到腰(疼痛範圍延伸到腳),或症狀持續沒有改善時,最好儘速就醫診治。


健康玩Wii三要訣


儘管如此,專家仍肯定Wii對現代人帶來的健康益處大過傷害。
「跟朋友在客廳裡蹦蹦跳跳,比坐著吃披薩,什麼也不做來得好,」骨科醫師克里翁說。
只要掌握以下要訣,玩Wii可以輕鬆又安全。


做好暖身及伸展操。
邱俊傑醫師提到,「把Wii當成一種運動吧!」但任何運動都需要事前暖身和事後伸展,才能避免運動傷害與乳酸堆積造成痠痛。尤其Wii大量使用上肢動作,這也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最脆弱僵硬的地方。
定量與休息
究竟打多久該休息,視個人情況而定。但至少玩1小時就該休息10∼15分鐘。
如果手部出現麻、脹或腕、肘關節刺痛時,表示身體亮起黃燈,也提醒自己該休息了。


骨科醫師蔡效良規定孩子週末可打Wii,但至多一小時, 多了可不行,因為「隔天起來就知道了(痠痛得不得了),」蔡效良心有餘悸地笑說。
注意安全
另一個常見的傷害是,空間太小打到對手或遙控器腕帶鬆脫飛出去。


◎場地要寬敞。打Wii時週邊盡量清空,若有老人和孕婦時,注意地面要柔軟防滑,以免跌倒。


◎動作不要太大。不少人動作太大,太用力,不但自己受傷,也容易打到人。
「而且常會打不到球,」新光人壽教育會館俱樂部經理鄭俊雄特別提醒,不同於一般運動,玩Wii動作要小一點才能打到球,因為螢幕跟人距離短,打擊揮棒速度必須加快才不會慢半拍。
◎腕帶要套好
Wii剛上市時,因腕帶鬆脫所造成的災情之慘重,從打到女友眼睛、燈具、砸爛電視、窗戶到音響等層出不窮,迫使任天堂公司不得已宣布回收腕帶,估計損失達一億日圓。


雖然新腕帶已經加粗加寬,但重點是「腕帶一定要扣好,」有親身經驗的蔡效良醫師提醒,尤其從事必須往前拋出的保齡球運動時,要記得把腕帶扣環推進去才算數。


至於Wii會不會惡化視力問題,書田泌尿眼科診所眼科醫師王司宏認為:「還好」。


因為玩Wii時多用大型液晶螢幕,且身體在動的情況下眼睛較不易疲倦,基本上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能維護視力健康。


◎不要玩超過一小時
◎螢幕要比眼睛視線低,至少要平行。
◎打Wii時要開大燈,且旁邊光源要柔和,不要對比太強烈。


玩Wii不等於健身運動


既然Wii這麼厲害,那可以取代正常運動嗎?答案是否定的。
「玩Wii不會讓你變成strong man(強壯的人),」擁有運動醫學背景,目前正準備參加長程自行車賽的蔡效良提到,Wii功能有限,無法持續訓練耐力、肌力及心肺功能,「要讓二頭肌變大不可能。」


要練肌肉還是得回到正規運動如騎自行車和游泳,或是上健身房鍛鍊身體。
「玩Wii和打球是兩回事,」身為游泳和網球教練,鄭俊雄認為玩Wii趣味大過運動量,尤其熟稔遊戲規則後,幾乎不怎麼需要動,也不會流汗,真正要達到健身效果,還得靠運動才行。


是的,是該去運動的時候了。上週末我第一次嘗試打Wii,那種打到球後手部的微微震動感真實得令人訝異,這也讓運動神經不好的我大受鼓舞。
玩不到半小時,已經有點喘,感覺大腿兩側及手臂有些痠痛。


由於荒廢運動許久,我終於自食惡果,當螢幕上運動年齡測試結果顯示80歲時,我提醒自己,趕快去健身運動,下次玩Wii扳回一城,找回屬於我年齡的,30歲的最佳體能狀況。


玩Wii可以減肥嗎?


美國電腦工程師DeLorenzo去年底因打Wii6週減輕9磅個案,引發「玩Wii減肥」的熱烈討論,但專家提醒,Wii雖可累積活動量,但控制體重必須配合飲食才有效。


況且Wii屬於短暫的無氧運動,只能消耗掉身體的肝醣,游泳、騎車、跑步等持續的有氧運動才能真正達到消耗脂肪的效果,新光醫院骨科醫師蔡效良說。
至於DeLorenzo先生現況如何?3月份他接受美國《時代雜誌》訪問時,體重已經回復到未減肥前。


孕婦可以玩Wii嗎?


可以,但要選較和緩、少碰撞且不會跌倒的遊戲如保齡球或高爾夫球。
但懷孕後期最好少玩Wii。此時身體腫脹、血液循環較差,原本就容易產生腕及肩背痠痛等問題,這時玩Wii很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尤其患有子癇前症的人,最好避免過多光線刺激,以免會誘發癲癇發作,產生危險。


(資料提供: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運動復健科)


  更多相關文章請見康健雜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世界雜誌:揮臂、扭腰,瘋Wii?


 好書推薦──運動傷害小百科(上、下) 
 揮臂、扭腰,瘋Wii?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癶臍M芬醫師


Wii雖然出產不過數月,但因銷售量驚人,已在全世界引起了騷動。由於Wii的趣味性與臨場感,使得以前坐著打電動玩具的人開始站起來揮臂、扭腰;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上班族、銀髮族及家庭主婦等,也開始享受運動的樂趣。經常運動之後,就會帶來很多好處,如減重、增進肌力、肌耐力、靈敏度及心肺功能,改善血脂肪……等。


根據網路報導,居住於美國費城的德羅倫佐(de Lorenzo)先生每天玩Wii遊戲半小時,6週後體重減輕9磅(約4公斤),腰圍亦減少3吋半(約9公分)之多。根據他的測試,拳擊減重效果最佳,每15分鐘可消耗熱量125卡路里;網球居次,約92卡路里;保齡球居第3位,可消耗77卡路里。他特別強調,為了達到減重的目的,遊戲的動作要儘量模仿真實的運動項目。此外,英國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經常玩Wii的人每週可燃燒1830卡路里(每週12.2小時計算),平均一年可減輕27磅(約12公斤)。國內一些非正式的研究也發現,若模仿真實的運動去玩Wii 的話,消耗的卡路里約為實際運動的一半。


Wii的風靡固然帶來許多好處,如娛樂、健身、減重、復健訓練……等,但它可能引起的傷害也不能不注意。基本上可以把Wii視為一種有趣的虛擬運動。既然是運動,難免會有運動傷害的可能性。


玩Wii容易產生的傷害


Wii常見的傷害是肌肉酸痛,尤其是容易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 )。Wii的運動遊戲中,打球卻沒有球棒,投球卻沒有球的實體,玩家常會因不自覺地用力過度而造成肌纖維的受傷,特別是Wii的玩家多為平常不運動的族群;此外,在Wii的遊戲中身體某些肌肉常會產生離心性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以便將前衝的手臂或身體止住。由於離心性收縮時肌肉承受的張力比一般同心性收縮(concentric contraction)大很多,容易造成肌纖維結構上的破壞,影響肌肉細胞的完整性及鈣離子的平衡。此過程會造成肌肉細胞壞死,壞死之後會有發炎反應及吞嗜細胞(macrophage)活性增加的現象,因而引起肌肉的酸痛。此現象在運動後24至48小時達到高峰,這也是一般人玩Wii之後過一兩天肌肉酸痛的原因。至於肌肉酸痛的部位則以手臂、肩膀、下背、臀部及大腿最常見。


第二個常見的傷害是肌腱炎,這與長時間緊握遙控器或長時間運動有關,發生的部位以大拇指及手肘最常見,即是所謂的「任天堂指」(Nintendo thumb)或「Wii肘」(Wii elbow)。


第三是意外傷害。如遙控器帶子太鬆或斷裂造成遙控器脫手撞到電
視機或牆壁,也可能因遊戲空間太小,撞到他人或傢俱。


第四是模擬運動相關的運動傷害。各種運動均有其常見的運動傷害,Wii既是模擬真實運動,也有可能造成類似的傷害,如投球易產生肩膀肌腱炎,高爾夫球易造成下背痛及肩膀、手肘肌腱炎,保齡球易造成前臂及胸部肌肉的受傷。因遊戲中的運動方式與實際運動稍有不同,故其運動傷害雖可能類似,但卻不完全相同,如保齡球遊戲因未實際抓球,故手指的傷害就不像實際的保齡球運動那麼多。


如何減輕Wii遊戲造成的傷害


為了避免或減輕因Wii遊戲造成的傷害,筆者有幾個建議:
一、適當的熱身運動:熱身運動可提高肌肉的溫度,增進肌肉的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降低肌細胞蛋白質的黏滯性,也可預防肌肉、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的運動傷害。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般運動之前須有10至15分鐘的熱身運動。Wii的運動量也許不像實際運動那麼大,但5至10分鐘的熱身運動是絕對必要的。


二、適當的伸展(或拉筋)運動:當肌肉、肌腱的柔軟度改善後,運動傷害的可能性也會降低。伸展運動通常是在暖身運動之後才作,因為當肌肉、肌腱溫度升高後,其延展性也會增加,做伸展運動較安全。伸展運動須將該肌肉拉到有點緊的感覺,然後維持該姿勢15至30秒,重覆3至5次。


三、維持正確姿勢:眾所周知,不正確的姿勢是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之一。雖然Wii的運動不一定比照原來的運動,但前文提到,若要達到減重、健身的目的,最好是儘量模仿原來運動的方式。


四、避免過度使力:由於幾乎是空手運動,且遊戲中有競爭性,Wii的玩家常會不自覺地用力過度,因而造成肌肉、肌腱的傷害。事實上Wii遊戲中除了速度之外,方向、位置的控制也很重要。建議活動中把力量控制在九成以下,著重於方向的控制,才不會造成傷害。


五、避免長時間運動:Wii的玩家由於在遊戲中享受到很大的樂趣,常會樂不思蜀,一玩再玩,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其實Wii的廠商對顧客早有警訊,建議每15分鐘須休息一下。為了避免Wii運動引起的傷害,筆者建議至少每30分鐘須休息3至5分鐘;此外,改變運動方式,如投球改為擊球,保齡球改為高爾夫球,可平衡各個肌肉的收縮與放鬆,也可防止運動傷害的發生。


  好書推薦──運動傷害小百科(上、下) 


作者:吳重達
定價:(上)220元;(下)260元


本書簡介:
大部分民眾對於運動醫學上,有事仍習慣以傳統醫療、跌打受傷處理的情況下,往往都會讓運動受傷的病情更加嚴重,因此本書以最淺顯的文字,搭配實際的病例,包括術前症狀、病史、治療方式及復健方式,逐一將最艱澀難懂的傷害與疾病講解,釐清最惱人的運動傷害問題。
  
   運動傷害小百科(上、下) 


想看更多健康資訊嗎? 請上健康E世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種健康的放鬆方式


1、打盹-學會在一切場合,如辦公室、走廊、汽車裏、打盹10分鐘,這會令你精神振奮。


2、想像-通過想像一個你所喜愛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鬆大腦。把你的思緒集中在所想像東西的“看、聞、聽”上,並漸漸入境,由此達到精神放鬆。


3、按摩-緊閉雙目,用自己的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額和後脖頸處,有規律地向一定方向旋轉,不要漫無目地的揉搓。


4、呼吸-快速進行淺呼吸。為更好放鬆,慢慢吸氣、屏氣,然後呼氣,每一階段持續8拍。


5、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面朝上,身體自然放鬆,緊閉雙目,呼氣,把肺部的氣體全部呼出,腹部鼓起,然後緊縮腹部,吸氣,最後放鬆,使腹部恢復原狀。正常呼吸數分鐘後再重復這一過程。


6、擺脫常規-嘗試用一些不同的新方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如雙腳蹦著下樓梯等。


7、放鬆反應-舒適地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緊閉雙目,放鬆肌肉默默地進行一呼一吸,以呼吸為主。


8、發展興趣-培養你對各種有益活動的興趣,並盡情地去享受。


9、伸展運動-伸展對消除緊張十分有益,它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


10、沐浴時唱歌-每次洗澡時放開你的歌喉,儘量拉長聲調。因為大聲唱歌需要不停地深呼吸,這樣可以得到很好的,使得心情愉快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為什麼許多台灣人容易早死


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愛吃食物:九守則


第一守則:應多吃符合大自然守則的食物。


你知道嗎? 現在的廚師做菜好吃,但是不道德。在外面吃多了,會提早落葉歸根。
以下的資訊,告訴你為什麼許多台灣人容易早死。你若讀過,一定會對你的飲食習慣,


造成永久的影響。若違反此條件,則中年以後,會很痛苦。
> 大自然中,蛋白質因為需求量小,創造得最少,所以最貴。
> 大自然中,醣因為需求量大,創造得最多,所以最便宜。
> 經常吃40%以上的蛋白質,則得癌症。
例如:
※排骨便當—有40%蛋白質,對腎臟負擔太重了,吃太多,人就垮了。
※麵筋、烤芙—麵粉團一直沖水,沖掉了所有的醣,產生100%的蛋白質,也就是


麵筋、烤芙。每天吃這些,對腎臟負擔太重,很快就落葉歸根了。
※用太白粉勾芡的食物—經水分解,會變成最小的葡萄糖,被身体迅速而完全的


吸收,造成100%醣。四十歲以上者,身体會受不了。廚師考照是不隨便勾芡的。


小心!! 燒仙草等黏稠點心,或菜名中有「羹、膾、滑、溜」的都用太白粉勾芡,對健康危害較大。


謹記:


麵粉是粗食,不容易消化,血醣慢慢的上升,腎臟沒有負擔。
太白粉是細食,容易消化,血醣迅速的上升,腎臟瞬間大負擔。
五星級的飯店的菜—有90%以上的蛋白質與脂肪,很缺德。
現在,中年以後得癌症、糖尿等文明病的人,多得不得了,都是因為吃錯了食物。
※骨骼疏鬆:


原來都以為是缺乏鈣。最近研究發現,是因為蛋白質吃太多,血液變成酸性,所以骨骼的鈣,怎樣也留不住,被抓走了。


◎ 怎麼治療?


病因不是缺乏鈣。要由降低蛋白質下手,使血液漸趨鹼性,才能根治。
※糖尿病:


少吃糖不會好。病因是胰島素沒有發揮作用,所以醣類沒有辦法代謝。為什麼呢?因為高蛋白質吃太多,


把身体裏的胰島素作用壓抑成無能。


◎怎麼治療?


要降低蛋白質,回復胰島素本來的作用。注意:不是吃低蛋白質的食物,是要吃正常蛋白質,只是降低量的攝取。並且,要減少慾望,特別是食欲。


※癌症腫瘤:


導因為:高濃度的蛋白質吃太多,例如營養補品、肉類、麵筋、種子類等。尤其營養補品是最小分子的食品,代謝困難;或者吃太多加工食品,毒素無
法代謝。


◎ 怎麼辦?若有癌,要降低蛋白質至8%以下。


第二條守則: 吃食物,不要吃「食品」。


未加工的叫食物,加工的叫食品。若「食品」吃得堆積如山,則一定得癌症。因為身體代謝辛苦。但是,加工的壞東西好吃,未加工的好東西不好吃。如果愛吃好味道,在今天的台灣,不容易健康長壽。要知道:一生中,食物的攝取質、量,累積時間,關係到生命的長短。
食品:麵包 (添加人工甜味、乳化劑、發漲劑、等等)?/SPAN>生病;食物:饅頭 (不添加)?/SPAN


健康所以每天吃麵包的人,容易得癌症。「食品」可以吃,但是不要天天吃。


加工的食品,有時以健康食品的面貌出現,如何分別?什麼是缺德食品,不可以吃呢?
※脫脂奶粉—


此是缺德的食品,常吃會得結石。因為脫脂奶粉一定添加高鈣D (脂溶性) 或高鐵,而脂肪已經被去除,人体就無法吸收、代謝鈣。因此這個添加的鈣,容易傷腎,成為結石。所以要吃低脂奶粉,有一點脂肪的。脫脂與低脂奶粉,都會添加合成香料。因為奶粉中已去除脂肪,不加點合成香料,如何能好吃?


※素食加工品—


因為素食蛋白質的黏性不好,所以會加添(劣等)動物蛋白質。另外,一切的造形素(素火腿、素雞鴨、素龍蝦等),不但是高蛋白質,更添加了人工色素、人工染色,合成香料、合成調味,以及葷食材料。因為人工的色素,幾乎永不退色,而自然色素會退色。若常常吃素食餐廳的合成造形素,則危害身体,容易致病、早死。 米蛋白質食品是高蛋白質食品,又是加工化學物,危害身体,少吃為妙。


第三條守則: 不要太注重口味與口感,否則死得早。


了解味道的來源,才知道好吃,是會吃死人。不要太講究口味。外面的好吃料理,九成以上都是很缺德的。首先,了解味道如何來的,才能不被味道,牽著鼻子走。
1、蛋白質:胺基酸 (提供 鮮味)
2、脂肪:脂肪酸 (提供 香/濃味)
3、醣:簡單糖 (提供 甜味)
這三種味道來源,如果粒子体積越小,與舌頭接觸交涉面就越廣,味道就越叫人喜好。而可怕的是,粒子越小,身体也就越難以代謝,所以基本上,食物不應該太好吃。以前沒有那麼好吃,現在變好吃了,都是害人的。(廣告說:親愛的,我把雞精變好吃了…)
※蛋白質:


胺基酸 (鮮味)這是最要命的好味道。鮮味只要放得重,人一輩子脫離不了那個味道。(例:味精,自從發明後,誰能沒有它?)胺基酸,有必要與不必要兩種:身体所需要的,叫作必要胺基酸。它的粒子大,不好吃,而且很貴,但因為人體自己無法合成,所以必須攝取。相反的,不必要胺基酸 (毒),危害人體,卻好吃得不得了,又便宜,可提煉出鮮度,可以說俗又大碗。所以常常被用來做成加添味道的「鮮味劑」。
常見的「鮮味劑」:各種味精、蠔油、雞粉、香菇精、魚露、柴魚、雞精、高湯塊、烤肉醬、醬油(化學醬油),各種速食麵的調味包等等。其中蠔油不含蠔、雞粉沒有雞、魚露也沒有魚。它們不會壞,也不發霉,因為連細菌也不敢吃。
它們是什麼? 它們都是不必要胺基酸,好吃的廢棄物,對身体毒,很不容易代謝,所以食用以後,吸水性強,身体中毒,會非常口渴。在外面吃東西,愈是鮮香甜的口感,愈產生口渴,愈造成身体不適。所以,吃東西時,可以先叫一碗飯吃下去,等血糖等一切上昇,飢餓感減低時,再吃其他東西,以免吃過量的食物,反而傷害身體,造成負擔。在台灣,九成的餐廳,是不熬湯,只用雞粉、鮮味劑的。餐廳飯店每一家都看過以後,我可以告訴你:外面一切的餐廳,如果不用雞粉、鮮味劑,就要結束營業了。某些鮮味劑加水,它的味道更勝於純雞湯,你知道嗎?如果不用上述的鮮味劑,你會煮菜嗎? 如果不放味精,你還吃得下嗎? 中華美食要好吃而不口渴。頂級廚師的挑戰在這裏,你能好好用心去想怎麼煮嗎?
必要的胺基酸貴又不好吃。對身体好。粒子大,身体必須先消化再吸收。不必要的胺基酸便宜又好吃。對身体差。粒子小,身体會先吸收,再想辦法消化,代謝非常困難。但便宜,所以普及性高。真是集一切好處於一身,只是會吃死人。


可怕的食品實例:
◎QQ的飯:
好吃的飯的便當,便利商店QQ的飯團。又Q又軟又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好像日本皇家


吃的好米,而且放久也不會酸。那是為什麼?因為添加了一種叫炊飯劑的東西。炊飯劑的


成份是酵素,離胺酸,胺基乙酸NH2CH2、矽力焢silicon,屬於樹脂類的防腐消毒劑。它又是最小分子的胺基酸與酵素,要命的好吃口感,但吸水量大,所以沒有細菌,使便當的飯不容易壞,又Q又好吃又透明,外面廣為使用,只是對身体完全的負面,非常不好。


◎好吃的湯頭:
胺基乙酸,用買的還要錢。有一種久遠就有的味素,(三十年老店時就普及了),可以用醋和人尿合成,發酵一個星期即成。醋(=乙酸),加上尿(=阿摩尼亞,也是最劣質的胺基酸。別忘了:蛋白質?/SPAN胺基酸?/SPAN>阿摩尼亞?/SPAN>排泄 )。這種胺基乙酸(古早味味素),若加在湯頭中,就變成了你所吃過最順口的自然美味,很難形容,很好吃,不像加了化學味精。


只是這種胺基乙酸缺德,而且對人体非常不好,很傷腎。所以常吃這類的東西以後,有時還可能會忽然不明的腰酸。


◎雞湯塊等:
基本的雞湯塊,如果連吃上六年,則可能洗腎。而九成以上的餐廳,都是缺德的使用同類的大量高纖味精,這種味精比傳統的更鮮美 (也更難代謝),所以餐廳煮的,一定能比你自已家裏煮的好吃。


※ 脂肪: 脂肪酸 (香/濃)
劣等脂肪粒子很小,吃起來比高等脂肪香濃多了。小小粒子的脂肪,本來是廢棄物,是味道很香的缺德廢料。生意人想加在食品中,又不想嚇到你,所以經過某大學教授妙筆改了名字叫:乳酸,蘋果酸、檸檬酸等。誤導大眾還以為是好東西。還有另外一個,日據時代以來,就一直是叫「糖渣」的廢棄物,是味精發酵而成的廢物,是不應吃的。最近起死回生,居然被業者把其變更名字叫作「糖蜜」。以前有人把大小便叫大蜜小蜜,這個糖蜜應該是同一須屬性的蜜。所以在任何食品、飲料、牛奶內,若發現有含蘋果酸、糖蜜等,不用懷疑,全部都是人身体難以代謝的廢棄物。


※ 醣: 糖類 (甜)
分成單醣,雙醣,多醣。其中,糖愈小分子,愈好吃,但也愈不健康,所以冰糖比白糖好吃,也比較不健康。小一點的,比較不健康的糖是葡萄糖、果糖與乳糖 (廣告:果糖是好糖??)。尤其,身体吃葡萄糖,都不用消化就直接吸收,所以常吃腸胃器官一定退化。因此葡萄糖只應生病或死前吃而已。
◎最小的糖: 葡萄糖。味道非常的好。(別吃)
◎小糖:果糖與半乳糖。味道不錯。(少吃)
◎簡單的糖:麥芽糖、蔗糖、冰糖、乳糖 、牛奶糖。(可以吃)
這些對身体都不好。什麼真正的好糖呢?
◎比較粗的糖:寡糖。(可常吃) 寡糖不是很好吃,但很健康。台糖有賣,可是銷路不太好。


※ 可怕的食物例子:
◎ 果汁牛奶: 合成色素、人工香味等廢物。(學校已經不淮賣了)
◎各種果汁、飲料: 80%無法代謝的廢物,加上20%的「清淡」果汁。
◎ 奶茶: 一加了奶精,則是加了飽合脂肪酸、乳化劑,香料。


第四條守則: 不吃毒品,毒物。


愛吃色、香、味俱全的菜,可能是早死的原因。因為毒物已悄悄的摻在內了。台灣人愛吃什麼呢? 敬告各位:


※ 台灣人愛吃鹽酸 (就是氯化氫HCL):
鹽酸是製造酸筍、酸菜(牛肉麵)、鹹菜(鴨)所必須用的。而且你知道嗎? 鹽酸也是發酵醬油、蠔油的必須品。所以吃醬油要吃自然發酵的,但市面上比較少發售。酸筍要泡水20分,換水四次,才能用。吃鹽酸泡的這些食物,一定會早死。而且:烹製酸菜、酸筍等食物不宜用鋁製容器,加熱過的酸筍酸菜也應避免放入含苯的包裝物內(如保麗龍)。


※ 台灣人愛吃硫酸 (亞硫酸氫鈉):


花蓮的秀林鄉,率先率在食物上使用硫酸。然後,宜蘭、台東起而跟進,廣為用途。若以為台灣鄉下樸實,食物應該沒有問題,那就錯得離譜了。我們所有的經驗都指出,對食物與化學用品知道得愈少的人,愈容易用毒,危害大眾,而不自知。所以身負著眾人健康責任的廚師,要多多看書學習。 硫酸,簡單來講就是長生不死藥。只要加了這東西,則色澤保鮮,味道變香又鮮好吃,口感則變有彈性。


◎乾貨:
金針、蓮子、筍乾(焢肉)、竹笙、柿子乾、蜜餞等等,一定必加硫酸鈉。新鮮物: 新鮮的蓮子,10小時即變黑。而新鮮的竹筍,挖出來後4小時內不使用,底部會變黑。這些本來都不能保存的,但你注意看,現在都不會黑了。怎麼會這樣呢? 因為這兩者都是浸過硫酸鈉以後,再上市,或塗抹泥土來掩飾。


◎海鮮魚蝦:
注意看,所有的魚一下船上岸,馬上淋上一桶水。那可不是水,而是硫酸鈉。市場的魚販旁邊都有一桶的水,把殺完的魚用水桶的水沖一下,那都是硫酸鈉。淋它一下,永保新鮮、長生不老。


◎市場的肉:
現在黃昏市場的魚肉雞肉,不但不發臭,而且越晚越鮮。以前媽媽教的如何看魚腮是紅色,眼睛是清楚的、肉有彈性,都不管用了。因為只要潑上硫酸鈉,魚肉雞肉永遠新鮮,有彈性,是長生不老魚,你又吃得出來嗎?而現在的蝦仁,怎麼炒都又大又肥,不會縮水,又很新鮮,為什麼跟以前不同呢?—浸了硫酸鈉,長生不老了。你怎樣才能知道,你買的肉有沒有潑上硫酸鈉呢? 試試一個方法吧: 把自已煮好的不放鹽的白斬豬肉,白斬雞肉不要放冰箱,就放在外面吧。如果明天它居然還是好好的,如果它三天五天都好好的不臭,它就是潑上硫酸鈉的長生不老肉。而外面賣的白斬豬肉,白斬雞肉煮好後,會特別再浸一下硫酸鈉,這樣可以放一個星期以上,肉質都新鮮不壞,也不須要冰箱。


◎觀光區的海鮮:
觀光區的飯店,現在都永遠不怕下個雨,沒客人來了。客人少的飯店,也不怕東西會壞掉了。因為肉與魚都可以放很久,還是又嫩又鮮又Q,而且,一定沒有人吃得出來。怎麼辦呢? 怎麼防範呢? 以前的方法都不可用了,很紅很白的色澤,有彈性的鮮口味,都是問題。只好吃活的? 但現殺的,又不忍心吃。只好吃有信用的肉販賣的,甚至連吃罐頭食品魚肉也相形之下,毒害較少。蝦仁一定要自已剝皮,反而污染少。


※ 台灣人愛吃硝 (硝酸鈉):
◎以前硝或硝酸是拿來做香腸、火腿、叉燒肉的硝用量應該是70 個PBA,也就是百萬


分之七十。所以香腸不要自已在家中做。媽媽做的香腸最毒,雖然不用死豬肉,但是硝的用量,無法抓到百萬分之七十嘛,所以一定會多放好幾十倍,甚至於幾百倍以上。而如果食物中含99%的硝酸鈉,其中則有1/27機會會被吸收?/SPAN>變成亞硝胺 ?/SPAN>變成亞硝胺鈉,一進入腸胃,即能致癌。一直以來,都有那麼多的死豬肉,怎麼處理的? 好吃的香腸啦!!用死豬的黑血、黑肉,先漂白,再加色,用血紅色分離法,然後加上硝,真是又甜又香,又紅又Q的。所以香腸、金華火腿、臘肉不要多吃。像香港名店阿一鮑魚的高湯,號稱用金華火腿熬煮的,含高量的硝酸鈉,吃多了,也就完了。


◎不過現在的硝,由於彰化一些餐廳的師父教授出來,已經轉身一變成了另一種「味精」,不少餐廳到處都在用了。硝是一種還原劑。用硝來炒菜,只要放一點點,肉又紅又嫩,青菜又脆又綠,味道鮮又好。而且硝的價格只有味精的一半。做高檔的自助餐,菜色1、2個小時都不變色,也不變味。除了會吃死人以外,實在太適合做菜了。
所以現在有一種餐廳,標榜菜都不放味精的,又有好原味、好色澤。他們承襲彰化大師的教派,菜中放的就是硝。外面是做生意的,別人放硝,你如果堅持不放,你的青菜會黑,肉又那麼不香嫩,你怎麼競爭?


◎再勸愛吃很好吃的魯肉飯,焢肉飯的人要注意了!!大家都知道,豬肉加上硝,好吃得不得了,而且肉又Q嫩又香滑,肉色又好,是你最不能忘情的好滋味。但硝的含量是平常的一萬倍。所以現在外面賣的魯肉飯,焢肉飯,放硝的很多,小心為妙。


另外,樟茶鴨等菜色一定放硝,所以不應多吃。如果每天都吃硝炒的菜,不出一個月,就會種下癌症的因子。


※ 台灣人愛吃鴉片


◎那麼多人都忘不了、離不開的麻辣火鍋,在中國大陸已抓到大部分的麻辣火鍋,都放著罌粟花殼粉。罌粟花殼粉就是鴉片的殼,磨的粉,非常的便宜,掉在地上沒有人要的。而一旦加在食物裏,有一種擋不住的感覺,讓你非去那一家吃不可。


◎你知道嗎? 在台灣,罌粟花殼粉也進了非常的多,一般都放在西點麵包裏。
有放罌粟花殼粉的麵包店的麵包,實在是太好吃了,有一種擋不住的感覺。以前的有一種蜂蜜蛋糕,是高級品,現在蜂蜜蛋糕的味道與這種麵包一比,是完全比不了的。這種麵包實在太香太好吃了。如果,你總是特別離不開的某一家麵包店的特別某一種麵包,不吃的話,過了很久都會想念,覺得別家怎麼也比不上的,這可能就有點問題。


※ 台灣人愛吃農藥
種菜一定要放很多大量的農藥,所以台灣人不能不吃農藥。你到市場,怎麼選菜的? 要好看的菜,還是難看的菜? 這是供需問題。所以從現在起,要接受難看的菜。農藥那麼多怎麼辦? 首先菜一定要「先洗後切」。我可以告訴大家,外面餐廳的菜,一定是先切後洗,比較好處理。所以外面青菜也是不行的。記得,在家要先洗後切。在家不要用清潔劑洗菜,因為一定殘留。 記不記得坊間流行用「鹽」洗菜,可去除農藥? 這是一個誤傳。怎麼來的呢? 鹽的確可以清除農藥,但是實行起來,卻幾乎不可能。那是因為,必須用清水加上,不多不少剛剛好1%的鹽,去洗菜。其產生的物理/化學作用,可以去農藥。
但是如果鹽是1.15 %, 或是0.98%,就沒有任何用處了,所以其難無比。 還有一種笨方法,能有效的減少農藥殘留,那就是去根,去皮,把葉子一片片取下,刷表面,泡水二十分鐘,再用。但如果都做不到,可以用下面所教,較實際的方法:確實做到下列幾點,即能少吃農藥:
1.多吃地下的根菜類,較少污染。
2.吃外皮很厚,或要削皮的果菜。
3.吃外皮很滑的菜,較不殘留 (如:蘋果好,芭樂不好)
4.雨後再買菜,而且買經得起雨的菜。
5.一切菜都汆燙後再烹飪,可以洗去一些農藥。
6.煮菜全程不加蓋,讓農藥蒸發,也就是說,不可以燜。
7.吃冷凍蔬菜(已汆燙了)
8.吃罐頭蔬菜(雖不好,但農藥很少)
所以小白菜不能吃,農藥多得不得了。苦瓜也不好, 一般都有放農藥,外皮粗,不能削皮,農藥卡在皮的縫隙裏,無法去除,又要燜煮,農藥非常多。會做菜的人,風險要分散,一天吃低風險,一天吃高風險的菜。另外要注意,有些常吃的食品如:豆腐、豆干、麵條、米粉等,有經漂白水,CL2, 硫磺等,加色或漂白過,所以一定要汆燙,去除毒質。


※台灣人歡迎基因改造的食物
五年前才上市的基因改造的食物,已知能使實驗室的動物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但因為統計資料缺乏,目前對人体情況不明了。(DDT 在50年後才發現對人体不好。) 美國的法律是,除非能證明對人体有害,才不能上市。 歐洲的法律是,證明對人体無害,才能上市。


因此,時至今日,美國的農產品已九成以上,全面基因改造。 台灣跟隨美國的腳步,也欣然接受基因改造的食物。其中,現在台灣人所吃的黃豆類食品,如豆腐、豆漿等,以及所買的黃豆,除非特別加註聲明,否則都是基因改造的食物。
另外,美國進口台灣的玉米,蕃茄醬,義大利麵醬等等,以及台灣一些標榜「生化」 或「科技」的食品或飲料,都是基因改造食品。
WTO以後,美國基因改造的食物,包括水果與蔬菜,會全面輸入。基因改造,因為好種好收,現在也推廣至很多的台灣農作品。 到時候,如果想吃非基因改造的傳統食物,就要認真的去尋找了。


※ 台灣人大吃非食用色素
直至今天,不可以食用的色素,還是廣泛的被添加在食物中。如「紅花米」是不可食用的色素,卻一直用在紅龜粿上。 而鹽基性介黃,亦非食用色素,還是常被使用在製造俗稱「它獷」的黃蘿蔔上。所以想活得健康,應該學習如何保護自已的安全。
以下是可食用的色素的「完全手冊」。
雖然可以食用,還是添加物,最好是不要去食用,更不要提那些,不可食用的有害色素了。
◎可食用藍色色素: 1號、2號(或4號,目前有爭議)
◎可食用綠色色素: 3號
◎可食用黃色色素: 4號、5號
◎可食用紅色色素: 6號、7號,40號。
◎其他,只要沒有提到的,雖有廣為使用,如紅色2號、紅色103號等,都是能避免就避免為吉。


第五條守則:食物周圍,不用毒物。


小心使用清潔用品,與食物的保鮮膜、吸管等。


※ 清潔用品


你用什麼來洗澡?用什麼來洗碗?這些有毒的化學,怎麼由無毒的大自然提鍊出來呢? 海水蒸發?/SPAN>成為鹽=氯化鈉?/SPAN>再用化學法,分離提鍊?/SPAN>氯化物,與鈉化物。(毒) 氯化物與鈉化物,都對人体不好,因為都有毒,無法排除。但是商人可以在兩邊的用品,大賺其錢。


台灣人愛用的氯化產品類/台灣人愛用的鈉化的產品類:


清潔劑 /鈇胺酸鈉 = 味精 消毒劑 /硝酸鈉 = 香腸、火腿、素香腸


除草劑/己二烯酸鈉= 豆干、防腐 農藥/檸檬酸鈉 = 各種飲料


DDT/甲基纖酸鈉 = 飲料內(如芭樂汁)的濃稠物


台灣人愛用的氯化產品類 |台灣人愛用的鈉化的產品類


三偏磷酸鈉 = 食物有Q度 (硼砂的新替代物)/便當飯、粉圓、丸子類等


亞硫酸氫鈉=金針(的黃色)


其中,清潔劑愈來愈乾淨,也愈來愈毒:


1.早期使用CL2氯氣(毒)


2.其次用HCLO4次氯酸=以前的洗潔劑,漂白水等(很毒)


3.後來使用H2CLO7過氯酸(非常的毒)


4.現在則是大概都是二氧化氯CLO2 (超級猛毒)大概九成以上市面架上所售的清潔劑都是。)清潔劑,殺菌力愈好,清潔度愈高,但是愈是高度致癌。


※ 包裝用品
你用什麼來裝放你的食物呢?


名稱
用途
毒性
名稱
用途
毒性


1.PE 聚乙烯
塑膠袋
毒性較低
4.PVC 聚氯乙烯
保潔膜
絕不可加熱、毒性很高


2. PP 聚丙烯
塑膠袋


5.PVDC 聚偏氯乙烯
保潔膜
不可與油脂混合


3.PS 聚苯乙烯
保利龍


化學名中,中文筆劃愈多愈毒,英文字母愈後面愈毒。


◎要使用PP與PE 產品
原因: PP與PE是碳氫化合物,成分是臘,不會被人体吸收,就算是吃下去,也會被排出


來。(所以蘋果:打臘的比農藥防腐的好)


PE 袋(密度小,全透明,磨擦聲小),可耐熱至105℃都無毒PP袋(密度大,半透明,


磨擦聲大),可耐熱至135℃都無毒而一般市售的紅白條的塑膠袋,是回收而且摻有


紅色色素,此色素會危害人体,不可碰觸食物。


◎ 小心用PS產品


PS (聚苯乙烯) 產品使用不當,會產生劇毒,影響中樞神經。 PS產品(全部含苯)包括:


保利龍碗盤PSP,各種非PE/PP的塑膠杯碗盤HIPS、透明塑膠杯HIPS,透明盒 (硬的,


彈指會有梆梆聲,可裝水果、生煎包子那種)、OPS,便當盒蓋(底下是深咖啡色或紅色那種)、養樂多瓶。 PS產品是含苯器皿,會被三種的食物溶解、分解,產生劇毒、或致癌,危害人体。所以,以下三種的食物,一定不能與PS產品接觸:


1.酸性(水果如柳丁、鳳梨、葡萄、楊桃,百香果等等含豐富維他命C)


2.芳香味道(草莓的香,精油的香,有香味的食物)


3.脂類 (油膩的食物,肉類、油炸、油炒物)


含苯的器物(包裝材料),與含氯化合物(加工食物或包裝材料),兩者加熱至200℃後,


則產生戴奧辛,所謂的世紀之毒。含苯器皿,也應避免使用,會致癌。
◎PVC保潔膜(聚氯乙烯),不應使用在食品上。保潔膜一定要買PE的,用在廚房食物上,才安全。市面上有很多保潔膜是PVC(聚氯乙烯)與PVDC(聚偏氯乙烯)的,PVC不可加熱,PVDC不可以包裝油脂食物加熱,會釋出毒性。買保潔膜一定要看包裝上的材質說明。吸管則應使用透明的(PE),最好不要使用有色彩(包括白色)的吸管,此含有色素,如同紅白塑膠袋一樣,不應用來放食品。
◎注意:買來的油,切不可隨意裝瓶。


如果沙拉油,裝在PVC (透明瓶身,沒有皺折,底部有一平線如: O或Θ)的瓶子內賣,亦不可買 (市面有)。 油要裝在玻璃瓶最好,其次是金屬瓶、或是PET保特瓶中或是PP、PE瓶 ( 瓶底有皺折,底部如☉即可,可以回收 )。


◎使用紙巾: (正確使用,不毒害我們的環境)
衛生紙(Toilet Paper): 溶於水,可被水分解,可放入馬桶中沖走。
抽取式衛生紙(Tissue): 不溶於水,不被水分解,不可入馬桶中。


餐巾紙(Napkin): 不溶於水,不可入馬桶中。
粗的擦手紙(Paper Towel): 不溶於水,不可入馬桶中。
而衛生紙不能用來擦臉或擦食物,會分解出微細毛屑。


第六條守則: 不買所謂的有機蔬菜。


什麼是有機蔬菜?有機,就是有氮C氫H氧O的有機化合物。有機蔬菜,簡單的說,也就是沒有農藥,沒有化肥,沒有照燈光,沒有加生長激素(荷爾蒙),要有休耕期,三公里內沒有污染。有機蔬菜較甜脆,不容易變色(褐變)。


※ 水耕蔬菜不是有機蔬菜:


所有的水耕的蔬菜,都在水中加了化肥,並且只供給有限的養分,絕對不是有機蔬菜。但現在台灣,都當做有機蔬菜來賣。


※ 芽菜不是有機蔬菜:


小麥草,豆芽菜,苜蓿草,綠豆芽,黃豆芽都很差勁。因為本來應該要八天才長大的芽菜類,現在一天就長大了。因為放了瑩光增白劑。這種有毒的類生長激素,會催化芽菜生長,而且芽又大又肥又不會壞,會致癌。這種芽菜,都不是有機蔬菜,但現在都當做有機蔬菜來賣。


第七條守則:了解如何煮素食,吃素食。


吃素比吃肉健康,但前提是,你了解如何吃正確的素食。否則你不但不能健康,不能益壽延年,大概還比吃肉的人,容易早死。首先要知道:所有的各種豆子類,都有抗營養因子存在,經過煮熟後,才會消失。所以一切豆類都必須煮熟才能食用。廚師做菜,豆類(包括青豆、黃豆芽等等)一定要先汆燙,再煮熟。豆子不可是脆脆的口惑。(要全熟軟化)


例如: 黃豆有很高的抗胰蛋白質酵素,豆漿要至少要連續煮沸四次,就是煮一次加一次水,再煮,如此四次才能食用。亂煮豆漿會生病、拉肚子的。


 


吃素的時候:


◎首先注意: 少吃加工食品,常吃天然的青菜,水果,豆類,米食。


◎第二要注意: 素食中,蛋白質的攝取,一定要配對進行。因為所有的天然素食,都是不


完全蛋白質。要是經過配對,會轉換成比肉類更優良的完全蛋白質,幫助身体活得健康長壽。例如: {豆類+穀類} ,{豆類+穀類+麵食類},{奶類+麵食類}。這配對的 { }內的東西,一定要在同一餐中,一起吃下去。為什麼呢?例如:黃豆有很高營養,但缺乏甲硫胺


基酸。互補為芝麻。吃純素的人,一大杯500cc的豆漿,只須要配合七顆芝麻即足夠了。那只是一小口燒餅上的芝麻而已。多吃的會增加身体負擔。


(注意:有吃蛋吃肉的人,不要用互補式的吃法。由蛋肉類取得的蛋白質,通常已超過你每日所需量。過量營養,是造成一切現代病的病因。)在人類的文明裏,凡是這樣正確吃主食的民族,都能存活下來。因為古時新鮮肉類,難以取得、保存,所以素食蛋白質,必須佔人類飲食的大部分。


※ 民族正確飲食的例子:


◎吃豆腐配飯{豆類+穀類}的漢民族。
◎吃味噌湯配飯{豆類+穀類},豆皮壽司{豆類+穀類}的日本人。


◎吃麻醬麵{豆穀類+麵食類},豆漿燒餅油條{豆類+穀類+麵食類}的中國北方人。
◎吃咖哩豆子飯{豆類+穀類}的印度人、豆子飯{豆類+穀類}非洲人。
◎吃比薩{奶類+麵食類}、義大麵{奶類+麵食類}的義大利人。
◎吃牛奶餅乾{奶類+麵食類},吃奶油麵包{奶類+麵食類},起司三明治{奶類+麵食類}的 西方人…等等。


◎ 另外,玉米與青豆是絕配,可以互補。玉米缺乏離胺酸(以玉米為主食,會產生癩皮病),青豆含離胺酸。所以在中西文化中,常常見到玉米、青豆、胡蘿蔔在一起所煮的炒飯,或肉邊配菜。因為它的高營養價值,這也是最常見的冷凍蔬菜。吃東西是一門學問。吃素更應該學習看書,了解如何吃素,才是正確的,而不是一味的吃醬瓜(加工食品)、麵筋(加工的100%蛋白質)。或是注重口味,常常吃外面餐館(大部分是加工食品)。或是以為吃素的人須要多一點營養,可以大吃補品(如營養食品,或高度加工的奶類、起司等,或吃過量的豆類種子類,沈積過多蛋白質),造成身体負荷過重,排毒不易,提早駕鶴西歸。


 


第八條守則:要運動


最好的運動是散步


歐美研究指出,每天散步一個小時,可以減低90%直腸癌的機率發生。運動可以幫助身體代謝,不便秘。如果不想得癌症,就要動。世界上,沒有心臟癌。因為心臟時時都在動。若器官一直在用,則不會生病。鯊魚終其一生,沒有靜止的一刻。它也是地球上,不會得癌的罕見動物。建議更年期以後的婦女,運動下腹部,(例如搖搖呼拉圈)。較不容易得子宮癌。另


外,婦女月經來的,如果產生經痛,還是要稍動一動,讓經血流出。不可完全靜止。經血不動,會產生倒流,久而久之,會病變成瘤。


 


第九條守則: 不便秘,不忍尿


便秘、忍尿,就是使毒素累積,無法排除。如果正常的吃喝,而不能每天正常的大小便的人,不用再說,一定能比別人更早落葉歸根的。


結 論


總之,今日的世界,要善能養生的人,必須克制食慾。


1.首先,不要迷信好味道。要了解,正常的食物味道不錯,但是味道的範疇,不可能差別太大的。在家裏你用真材實料用心去煮,沒有那麼好吃的話,在外面不應該會變得太好吃。在以前的時代,沒有那麼好吃的東西,到今天,更不應該變好吃了。


2.再來,要知道什麼是原味。你要煮菜,應該立願做頂級的廚師,挑戰自己,煮出好原味來,絕不在生食肉品內,或在烹調中,添加化學物品,來增進不真實的鮮味與色澤。


3.然後,請幫助自已與大眾,活得健康長壽。今日健康長壽之道,有很大部分,是靠一個人對環境與食品的認識。對這方面的無知與天真,可以奪去你的健康與生命。做一個有良心的廚師,肩負大眾健康的巨責,尤其常常吸收這方面的知識。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