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摘要 









把興趣放上網路,把自己變搶手品牌!


文�疴\瑞•維諾恰克Gary Vaynerchuk

要以任何自己熱中的主題來建立職涯,如今實在太容易了,不放手一搏簡直對不起自己。

 

網際網路普及加上社交媒體革命工具隨手可得,使得建立線上社群的成本大幅降低,任何想像得到的利基主題都可以建立社群。

 

這種發展的結果就是,在有數十億美元廣告費用轉移到網路的現在,就算是再冷門的主題也都有機會吸引到廣告。

 

要在目前的經營環境下成功,基本方法應該是:

■志趣


想要實踐自己的志趣,去做能讓自己充滿幹勁和樂在其中的事情,現在正是時候。

 

隨著愈來愈多人將社交生活轉移到YouTube、Flickr、Tumblr和推特等社交網站,形形色色的廣告主也將逐漸為其所吸引。

 

這必然導致廣告主將廣告費用從以往刊登廣告的媒體,轉移到未來大眾齊聚的媒體上。

 

因此只要你運用志趣、努力與網路時代的各種社交工具,就能夠建立可以創造財富的事業。

志趣正是「勇敢做自己系統」的核心所在,網際網路大幅且永遠地降低了以各種利基主題建立社群的成本,即便是你個人熱中的冷門主題也一樣。

 

現在要吸收到足夠人群的注意,以獲得潛在廣告主的青睞,已經是可行的。

 

要做到這點,只需要按照以下「勇敢做自己系統」的4項步驟:

1.選擇你熱愛的專業,建立該領域專家的聲譽


在從前,建立個人品牌需要大量的電視曝光或是廣告,所以只有歐普拉、賴瑞金等知名媒體人才有辦法做到,然而網際網路永遠改變了這種情勢。

 

例如:維諾恰克推出個人網站(WineLibraryTV.com),每天貼上一集品評新酒款的節目。

 

他的節目十分口語化,表現風格還有點誇張,但是非常受歡迎。

 

觀眾最喜愛的,就是他會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的意見,還敢把難喝的酒說成是「馬糞」。

 

結果他的節目吸引了大量觀眾,穩穩地建立起他的個人品牌。

2.就你所選擇的專業,大量創作優質網路內容


絕佳內容將會是你最重要的盟友,全力運用這些內容去述說最迷人的故事,就會收到理想的成果。

 

但是,光有好的內容、個人網路空間,以及懂得利用社交網路工具,並不見得足以將你推上巔峰。

 

換句話說,光是會彈鋼琴,並不足以讓你變成另一個老牌歌星比利•喬。

 

要讓自己的內容真正與眾不同並脫穎而出,必須做到真誠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除非你選擇的是自己真正熱中的利基,否則你不會想付出必要的心血、汗水和淚水,讓自己成為該領域中最頂尖的專家和最知名的品牌。

3.根據所提供的內容,建立起活躍的網路社群


製作絕佳內容還算是簡單的,要利用這些內容展開對話,然後把和你互動的人整合成一個使用者社群,才是更艱難的挑戰。

 

要累積欣賞你個人品牌的群眾,就要走出去和人們接觸,並加入世界各地針對你主題已經在進行的線上對話。

 

社群是要一個人一個人慢慢累積起來的,接著就要著手規畫有創意的方法,把社群中的互動化為財富。

 

只要你持續以社群的需求為重,並超越成員的期待,企業就會迫不及待地想在他們還付得起廣告費的時候,就開始和你合作。

 

不要心急,等到時機來臨,你可以開出更高的條件。

4.找出各種不同方法,把知識和連結化為財富

 

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社群之後,最後一步就是以你的成員為基礎,積極開創收入來源。

 

一般來說最好是從小規模開始,逐步發展,並嘗試明智的做法。

 

只要廣泛從各種角度有創意地思考,就一定會有賺錢的機會。

 

不過你也要夠敏銳,去注意到各種結合方式,並懂得加以善用。

 

要把社群化為財富,最好的辦法通常是先從小規模開始,然後明智地發展。

 

弄清楚什麼做法最適合你社群成員的屬性,再以有效的做法為基礎逐步發展。

 

財富一直在那裡等著你,所以要持續努力,直到找到關鍵為止。

■拚命及堅持


想要成功,拚命努力就是你要追求的目標,也是成功的要件。

 

就算大家都已經放棄,你還是要建立正確的心態,要求自己竭盡全力去追求長遠的成功。

 

關鍵在於,要持續嘗試不同做法,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為止,然後就要在這個基礎上好好發展。

名聲是品牌成功和永續的基礎,但是如果你沒有同時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將很難在今日的商業環境中順利發展。

 

你必須掌握文化的變遷,然後清楚看出這會對你的事業和你的產品造成哪些影響。

 

如果你一方面能夠隨機應變,一方面又很重視自己的名聲,那麼不論未來如何演變,你都會有很好的發展。

 

大膽投入,嘗試各種新興的新平台和社交媒體工具。

 

親自去體驗,然後想出可以如何加以運用。

 

最重要的是,當你的DNA告訴你這是好機會時,要聽它的話,聽從自己的志趣永遠不會錯。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1期〈PO出個人品牌力〉】





特別報導 







決定人類命運的最後一役


文�疞K自《氣候戰爭》,財信出版

情境��2045年
全球平均氣溫:比1990年高出攝氏2.8度
全球人口:58億人

自2036年歐盟終於崩潰以來,面對南方會員國人口大舉遷移至北方會員國的沉重壓力,北方聯盟(法國、荷比盧3國、德國、斯堪地那維亞、波蘭及舊哈布斯王朝領土)在重整勢力與版圖後順利關閉邊界,不讓更多難民從飢荒肆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湧入。

 

從災情更慘重的北非國家逃離的難民,在羅馬以南的義大利四處流竄,義大利幾乎國不成國;但西班牙、帕達尼亞(義大利北部)和土耳其都已取得核武,想要逼迫糧食較充足的北歐各國分出一些糧食。

 

傾全國之力勉強自給自足的英國,已從歐陸撤出,並躲在先進核子嚇阻武器的保護傘下。

就糧食生產而言,俄羅斯是氣氛變遷的最大受惠者,也是亞洲地區的強權。

 

不過,經歷2020及2030年代混亂局勢後統一的中國,再度威脅俄國的西伯利亞邊境。

 

華北平原的降雨驟減,加上境內幾條大河系統崩潰,農地日漸乾裂,即使中國減少800萬人口,廣大民眾也難以溫飽。

 

南印度正再度崛起成為亞洲一股主要勢力,但因印度河、恆河和雅魯藏布江的冰川崩解,以及梅雨季雨量日漸稀少,使得北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依舊慘遭飢荒及無政府混亂狀態的蹂躪。日本也跟隨英國腳步撤離大陸,成為一個相對繁榮的核武島國。

■對未來的預測:比想像更令人驚懼

我上述的情境,不是氣候模型專家所說的那種;他們在預測時巧妙地略過氣候變遷對政治、人口及戰略的衝擊。

 

而我所描繪的情境還假定,全球平均溫度在2045年上升的度數,也比大多數氣象模型所預測的更高,但屆時全球均溫高出攝氏2.8度,也在可能的範圍內,特別是某些正反饋機能在這段期間開始發生作用,諸如海洋碳匯(carbon sinks)局部失靈、永凍土層融化、夏季北極海無冰等等。

 

不幸的是,從熱帶海洋、永凍土層,以及北極海獲得的最新資料顯示,這些反饋可能開始出現,而且比預期的時間早很多。

全球糧食匱乏,在這個世界裡,出再多錢也買不到進口糧食。

 

但仍有相對的贏家與輸家:北歐、俄羅斯與加拿大等高緯度國家,仍有足夠降雨,而且糧食夠吃;

 

相形之下,中緯度國家的麻煩可大了。

 

連美國都喪失許多農作區,因為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高原沒有降雨、東南部長年乾旱,供應加州中部河谷平原(Central Valley)灌溉用水的幾條河川,在夏季乾涸見底。

 

西班牙、義大利及土耳其等地中海以北的小國,發現它們的土地漸漸變成沙漠,而且再也無法讓人民吃飽,更甭提地中海以南的國家,情勢更險峻。

 

以往為中國華北平原帶來雨水的東北季風消失無蹤,供應華南水源的幾條大川,也遭逢和加州河川同樣的命運,如今,這兩個地區的河流只有冬天有水。

在此世界裡,人們開始面臨飢荒,但不全然是我們過去熟悉的飢荒景象——無助的農業社會人民以麻木、認命的態度來面對飢荒。

 

反之,現在的飢荒受害者中不乏高度發展與具高科技能力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不會坐視其子女挨餓,只要可以拯救他們,即使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

 

因此,北方國家雖然仍能餵飽自己,但所剩糧食不多,甚至根本沒有餘糧,必須驅趕大批湧入的飢民,必要時得動用武力。

 

另一方面,還須應付鄰國威脅利誘的奪糧企圖,因為這些危急的鄰國甚至擁有核武。

 

講道理非但沒有意義且是白費力氣,因為這些國家已竭盡所能避免鬧大飢荒。

若氣候模型專家沒有料到這種情境,那麼誰會料想得到?

 

當然是軍方。

 

尤其在老牌強權國家,軍方非常悲觀地認為,在受壓情況下,民眾與國家循規蹈矩的可能性很低。

 

職業軍人所受訓練是從緊急威脅的角度思考,而你會發現這將是一大威脅。

 

不要輕忽專家權威告訴大眾氣候變遷的危險,以及軍事戰略家向政府提的建言,其中有很多關於將來會變成如何的訊息,而且內容完全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英國軍方的正視:從全球戰略看氣候變遷

英國官方長久以來都很嚴肅看待氣候變遷問題,而且英國軍方可以自由討論他們設想的任何情境。

 

英國國防部負責未來軍事戰略構想的策略研究分析準則中心(DCDC),用30年的前瞻角度思考,在2006年提出長達91頁的第3版「2007-2036年全球戰略趨勢計畫」報告(Global Strategic Trends Programme 2007-2036),成為英國國防政策發展的重要依據。

這份文件就許多方面而言非常精密複雜。

 

但文中有關氣候變遷對政治與戰略的影響,則出人意表的簡潔。

 

以下是這份報告對此問題的所有論點:

需求與日俱增以及氣候變遷可能對重要主食造成壓力,例如漁產的快速耗竭,或是東亞的稻米及美國平原的小麥種植產能大幅減少,接連幾次的嚴重欠收,可能推升糧價大漲,造成經濟與政治大動盪以及規模很大而且次數頻繁的人道危機……。

用水的壓力增加,爭奪水的糾紛是導致已高度不安地區更加緊張的主因,甚至引爆軍事行動與人口遷移……。風險最高的地區是北非、中東和中亞,包括中國在內,該國的缺水及水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可能促使中國試圖將流入印度的河川(如雅魯藏布江)改道。

爭奪資源的壓力、氣候變遷,加上追求經濟優勢等因素,可能促使人口大規模快速移動。

 

尤其是迫使撒哈拉沙漠周邊國家的人口逃往地中海、歐洲及中東。

 

另一方面,南亞沿海被淹沒、陸地上的環境壓力,以及激烈的經濟競爭,將影響孟加拉和印度東岸的龐大人口。東亞的幾大列島,可能會受到類似影響,而地勢較低的島嶼可能變成無人島。

不幸的是,事情並非就此結束。

 

這種預測未來的演習情境,只把我們帶到2036年而不是2045年。

 

更重要的是,這份報告的時間是在2006年12月,意味著該報告使用的氣候預測,是依據「氣候變遷跨政府小組」2001年的報告,而非該小組2007年的報告。

 

基本上,這份報告使用的資料已不算新,平均有近十年之久。這會差很多,因為這些資料與預測會愈來愈不準。

 

DCDC下一份報告的內容,至少是參考2007年的IPCC報告(雖然那也已經嚴重過時了),而且在氣候變遷方面可能預設了更壞的情境。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61期〈PO出個人品牌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