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筆記的技術】筆記,工作者最好的思考鍛鍊
|
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
「做筆記有什麼可教、可學的?」
畢竟,筆記誰不會做?
一張紙、一枝筆,或許再配上幾個圖表,對許多人來說,筆記的好與壞,可能只是字跡潦草與工整的差別而已。
但仔細回想,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開會時隨手翻開筆記本,看到有空白頁就開始記,幾天後卻翻遍整本都找不到記到哪去了;
只顧著埋首記下所聽、所聞的事,日後整理時,根本分不清哪些句子是講者所述、哪些又是自己的意見;
會議中拿到的講義、資料,隨手對折就插在筆記本裡,某次從包包抽出筆記本時,不慎散落一地,哪份資料屬於哪次會議,完全分不清了;
會議紀錄做得零零落落,事後只靠記憶做事,等到下周例會上,才發現自己遺漏了主管交辦的工作;
臨時接到客戶來電,隨手抓一張紙記下對方說的話,結果中午吃個飯回來,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張紙了;
這些或許都只是「小問題」,卻也是有些人給人丟三落四的印象、有些人做事快又精準的差異所在。
舉凡會議紀錄、腦力激盪、資料整理、代辦事項安排⋯⋯等等,根據日經《Associe》雜誌的調查,上班族的日常工作中,半數以上都與資訊的處理與傳遞有關,而「做筆記」,正是所有資訊處理工作的基礎。
光是把「筆記」做到確實,就能協助工作者釐清各項資訊與工作進度,減少錯誤與不確定性,避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連串的資料辨識與思考延伸,不但可以刺激人觸類旁通,提升個人的資訊敏感度,更是最便利的腦力活化鍛鍊。
免浪費時間在反覆確認與修改上,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陷入「終日忙亂、成果品質卻不佳」的瞎忙窘境。
書寫,有助於延伸思考
或許有人會說,現在電腦如此普遍,何必強調紙筆記錄?
《筆記成功術》作者米山公啟表示,電腦再輕薄,也不如筆記本方便攜帶;
而且比起電腦打字,紙筆書寫無論是在抄寫、圖解或塗改上,揮灑空間也更大。
更重要的是,筆記的書寫是一套資訊分析與判斷的流程。
一個人唯有在完整理解所接收的資訊後,才能去蕪存菁、抓出重點,明白自己「要記下些什麼」。
可以說,筆記不只是記錄,更是一種價值判斷。
此外,做筆記還有助於「喚醒記憶」。
米山表示,「想不起來」不等於遺忘,只是被收藏在腦海底層某個角落,而「書寫就像鉤子一般,可以幫你把記憶拉扯出來」。
試想,你是否曾在寫筆記的過程中,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經看過某篇相關報導、或某本相關書籍。
某種程度上可說,資訊記錄只是筆記的「結果」,過程中所涉及的思考與聯想,對於工作者的幫助更大。
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不只強化記憶,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更上一層樓。
書寫,就是在鍛鍊腦力
「書寫」並不只是手指的活動,而是運用全腦才能達成的一連串行動集合。換言之,筆記的書寫過程,其實是生活中最方便的腦力鍛鍊。
具醫學博士學位、專攻神經內科的米山公啟解釋,人們在寫字時,要先從大腦內負責記憶的「邊緣系統」中將文字取出,交給負責語言理解的「顳葉」做分析,接著再回到主司思維、決策與學習的「前額葉」,進行資訊判斷與暫存。
儲存在「前額葉」中的文字資訊,會再經由「大腦頂葉的運動中樞」接收,並隨著運動神經下達的「書寫」指令,一同傳給手指。而手指的動作,則由「小腦」負責控制。
最後,寫下的文字將會以圖像方式,透過眼睛傳回大腦中負責視覺處理的「枕葉」,並由「前額葉」在腦中與記憶交叉比對,確認所寫的文字是否正確,再由手指進行修正。因此,善用紙筆書寫,可以有效刺激腦部的活化。
不過米山也提醒,人只有在思考時,才會引起頭腦中的變化,所以單純的抄寫經書或聽音打字這類行為,由於缺少自身有意識地思考,對腦部活化的功效,遠不如必須先理解他人言語,然後進行訊息分析、並依照本身需求進行摘要的筆記過程。
「唯有一面思考一面書寫的筆記術,才能真正鍛鍊腦力」,米山強調。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2月號 |
|
|
【實用祕技】效率祕技��4個高槓桿思維,學習快又有效
|
偉大的成就者如達文西、愛迪生,都懂得以最少的時間、資源達到期望的目標,並從中獲取最大報酬。這種工作方式建立在古老的機械槓桿原理上,稱為「高槓桿思維」。
然而,在面對專業技能和嶄新知識時,人的學習時常會受到時間和心智的限制:不是無法有效利用時間,就是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分心。
《從一到十的修練》一書將「高槓桿思維」應用於學習過程,歸納出4個高效能的學習方法:
1.將高品質的時間完全用來學習:1976年奧運十項全能項目金牌得主布魯斯•簡納(Bruce Jenner),在賽前準備過程中,可說是一分一秒都不浪費,甚至在飯桌旁放了一個跨欄,以便一邊吃飯,一邊在心中模擬跨欄的方法。
簡納知道,時間是有限的;
不受外務干擾的「高品質時間」更為難得。
為了將高品質時間的使用效能發揮到極致,必須有意識地使用時間,心無旁鶩地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掌控自己的心思,排除不必要資訊:人腦常花太多時間在處理無關緊要的事,不但會分散注意力,更會削弱生產力,使我們忽視準備功夫,無暇創造未來。
想成為時間的主人,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心思,追蹤心中的不速之客。例如,聽聞竊盜案犯人落網,你只需注意以下3點資訊:犯案動機、他是怎麼樣的人、審訊經過。其他多餘資訊都是不必要的。學會只讓有價值的念頭進入心中,就能提升專注力與學習效能。
3.運用「深度處理」,有效歸納記憶:「深度處理」意指「深層處理『記憶』」的方法。建築大師法蘭克•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之所以能在十萬火急中,只用兩小時就完成20世紀美國建築代表作「落水山莊」的草圖,正是因為他取出的並非原封不動的記憶,而是經過咀嚼、創意組合,深度處理後的記憶。
想學深度處理,可試著問自己這些問題:
•有哪些事物是不同的、新穎的、和過去所知訊息不一致的; •這件事對我、別人或社會,有何特殊意義; •這件事的負面意義何在,我該如何與人辯論或教導別人。
將新學到的技能與知識深度處理後,放入腦中,讓新舊記憶交互作用,先前儲存的內容就能更加充實。
4.有目的的學習,記憶最深: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過:「有些人能夠回想起僅僅瞄過、從沒真正思考過的詳細資訊,我可不是這種人。
我對自己曾經深度參與或關切的資訊,才會有好的記憶。」
比起旁觀他人經驗,人在追求機會時,往往學得更多、更快,因為過程中帶有明確、強烈的目的性,因而能夠抱持熱忱,並且在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中,深度處理學到的資訊與能力。
(本文取材自《從一到十的修練》,如果出版。整理 / 郭子苓)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2月號 |
|
|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