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時減少建築物位移 「隔震」成國際趨勢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百年來就有39次規模達到7.0以上的大地震,也就是說,平均2.5年就會有一次。為了加強建築物的耐震度,國內目前多採用制震方式來建築,但其實真正住得舒服、又讓建築物傷害最小的,是國際流行的「免震隔震系統」。
建築物的位移是地震時造成人員恐慌和受傷的最大原因,而國際間強調的隔震消能建築即是將建築的位移降到最低。建築業者鄭欽天舉例,「如果地震來,會讓房子位移30公分,台灣目前採取的制震方式能減少的頂多只有10%,換算起來大概3公分左右,所以你的房子還有27公分的位移;但你做隔震的話,把建築物跟地盤產生一個隔離,同樣位移30公分,隔震可以減少掉25公分,房子只剩下5公分的位移。」
隔震效果提昇,造價當然也貴很多,與制震價格比較,一坪售價要增加1萬元左右,但在國外還是深受建商和消費者歡迎;目前隔震建築在國內僅有1%的比例,建商也希望透過研討會,將觀念傳達給國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