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瀅等人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0年3月26日 頁數:349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雲端運算(Cloud Comupting)近幾年來成為科技界熱門的話題,根據工研院IEK預估,2015年全球雲端運算應用服務市場將達1,600億美元,龐大商機成為業者積極想爭取的大餅,有科技大老就打趣的說:「我不去藍海(策略),我上雲端(策略)。」
但到底什麼是雲端?
最早的說法是:在網際網路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人們畫圖時習慣用一朵雲來代表示,因此在選擇一個名詞以表示這種基於網路的運算方式時,就選擇了「雲端運算」這個名詞。
雖然這個解釋非常浪漫有趣,卻容易讓人陷入雲裡霧中,不得其解。為避免人「雲」亦「雲」,本書作者詳整出以下的定義: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最近關於雲端運算的報告指出,雲端運算是指在網路上提供各種應用的服務,也指在資料中心中提供這些服務的硬體和軟體,這些軟硬體則被稱為「雲」。
另據美國《BusinessWeek》提到,Google的雲就是由網絡連接起來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台的廉價電腦,這些電腦每天都處理著來自網路上大量的檢索資料和搜尋請求。
《BusinessWeek》在另一篇文章中總結說,從Amazon的角度看,雲端運算就是在一個大規模的系統環境中、不同系統間相互提供服務,軟體都是以服務的方式運行,當所有這些系統相互協作,並在網路上提供服務時,這些系統的總體就成為了「雲」。
本書其實是IBM中國研究院團隊長期針對雲端運算之研究心得與實務經驗,內容除了深入淺出定義雲端運算內涵,更深度剖析雲端運算與虛擬化之關鍵技術與應用服務。
作者認為,雲端運算是種分享的網路資訊服務的模式,使用者看到的只有服務本身,不用關心相關基礎的建置。
是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
這種運用模式的主體是所有連接網路的實體,可以是人、設備和程式,客體就是IT本身,包括我們現在接觸到的,以及會在不久將來出現的各種資訊服務。
這種運用方式的核心原則是:硬體和軟體都是資源並被封裝為服務,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依其需求來使用。雲端運算最大的特色在於,提供資訊系統的擴充性與彈性。
在雲端運算中,IT業務通常運行在遠端的分散式系統上,而非本地端電腦或單一伺服器上。
這個分散式系統由網路相互連接,透過開放的技術和標準把硬體和軟體抽象成為動態可擴展、可配置的資源,並對外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使用者。
該系統允許使用者透過網路使用這些服務,並獲取資源。
作者認為導入此技術,對執行長而言,可以促成創新、改善營運效率;
對技術長而言,可以簡化複雜的資訊架構,快速配置具有靈活度與延展性的系統;
對財務長而言,可降低成本增加獲利,使得企業營運的透明度、可視度更高,風險更少、更易於控管。
至於哪些系統適合放在「雲」上?
哪些則是採用傳統的資訊基礎架構?
一般而言,較具有關鍵性應用的系統仍可先放置在傳統的資訊基礎架構裡,而測試系統、平台開發系統、網路應用服務等可採用雲端運算技術。
無論哪種系統要導入雲端運算,企業還是得視自己的需求以及用途進行評估後再決定。
從此書也可看到針對醫療、文教、電信、製造、金融與物流等六大產業,實際分享企業案例,同時分析台灣產業發展運用雲端技術的創新策略與作法。
值得經營團隊及有興趣者研究參考。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