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是把電腦電源打開,然後檢查郵件。
使用網路和電子郵件後,工作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變。
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光是信件處理的方式,便使工作效率與評價產生很大的差異。
整天都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公司的信能馬上看到;
但應該也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很少待在辦公室。
若是如此,有信件時該怎麼辦呢?
若看不到信,也不會想回信。
此時,用手機傳送郵件就很方便。
若是有急迫性的事,當場用手機回信,也可以打電話。
若無急迫性,可以掌握信件所傳來的事,會比較安心。
要部屬幫忙蒐集資料、調查事件或做其他工作時,時間也能更有效率地運用。
出差時我會帶著手提電腦,但並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馬上開信箱(附帶提一下,我的手提電腦是「Panasonic Let'snote」,相當輕便堅固,還付有通訊卡)。
如果要寫長篇大論,用電腦比較方便,但欠缺機動性。
在新幹線上常無法使用電腦收發信件,但手機只要不是在隧道中,一般皆能使用。
飛機上不能用手機,如果在國內,再長也不過數小時,就暫時忍一下,通常事情不會緊急到這種地步;
出國時可在飛機上用電腦收發信件。
現在的手機,出國時通常也可照樣使用,可收國內傳來的信,也可把信件傳給任何人(但缺點是費用很高,這種情況用電腦收發信件比較經濟)。
※因網路的普及,事務處理能力變得特別需要
開頭便提到我一到辦公室就打開電腦電源,網路時代前,這段時間我都做些什麼呢?
我想不起來了,大概是傳真或看東西吧!
現在,從早上開始就有幾封非回不可的信。
因為在家也會看辦公室的郵件,前一夜確認時,覺得有回信必要的就馬上回;
若必須早上回信,到辦公室便立刻回。
如果是要花比較多時間回覆的信,或回信所需的資料目前還不夠,當然是稍後再回。
總之,拜電子郵件的普及所賜(或所害),包含秘書所做的行政工作在內,現在都比從前需要更多事務處理能力。
說句題外話,我在很久以前去過越南,白天那裡有許多人騎著摩托車或腳踏車,我問當地導遊為何如此,他回答:「因為室內電話很少,手機也不普及,如果有事,就要像這樣騎摩托車或腳踏車前往。」
在那個時代,每天只有一、兩件工作,這樣應該就足以應付;
而現代電子郵件、手機普及,眾多事務必須處理,事務處理能力便成了工作上成功與否的一項關鍵。
其中,能巧妙地將事務處理時間分散的方法,就是剛才提到的「把公司的電子郵件轉寄至手機」。
※電子郵件與電話,「意義」與「意識」
不過,關於電子郵件有一件事必須注意。
信件是文章,是傳達「意義」的最佳工具,但「意識」是很難傳達的東西;而且,意識並非共有,所以意義的完整傳達是無法做到的。
有些人整天都在收發電子郵件,這種人大都工作能力不佳,或許有工作的企圖,但幾乎沒有效率可言。
工作能力強的人應該是依照不同情況,適當地使用電子郵件、電話與面談。
前文提過,人往往受感情左右,像我這樣的人更是如此。
所以,若能擁有共同意識,意義便容易傳達。
具體來說,同樣一件事,若A來拜託就會答應幫忙,B來拜託就不想答應,或即使答應了也心懷不滿,大家都有這種經驗吧?
在心理學中,這表示對A的「心理障礙」較小,對B的「心理障礙」較大。
A和B所說的事,「意義」是一樣的,所謂對A的心理障礙小,就是和A能共同擁有某些「意識」,和B則無法共有「意識」。
所以,這裡的重點是,光靠信件很難產生共同的意識。
反過來說,只要一開始有共同意識,即使信件內容不那麼充足,對方仍會覺得「那個傢伙所說的事還是聽聽看吧」,至少會認真看完那封信。
另一方面,不顧一切地寫一封長信,寄給第一次見面或不熟的人,但對方是否仔細看那封信就不得而知,因為沒有或只有很少的共同意識。
重點在於意識的共有;
因此,見面、或至少第一次用電話聯絡是很重要的,見面、打電話較容易傳達意識。
商周出版部落格:
http://bwp25007008.pixnet.net/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