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簡介 









白地策略



每家企業,都有開創全新市場賽局的機會!
Threadless雇用網民當設計師,創造產品保證售罄的奇蹟;

 

蘋果不賣設計、科技,賣的是定價巧計。除了機緣巧合、甚至天分外,他們究竟是如何超越自己與競爭對手?


Innosight董事長Mark Johnson認為,打造突破性市場規則,來自掌握企業的「市場白地」──公司核心事業以外的未知領域。

 

但甲之白地,可能是乙之勢力範圍。

 

要打造對手無法模仿的市場新規則,就要整合四項元素:顯著的顧客價值主張(CVP)、致勝的利潤公式、關鍵資源,和關鍵流程,並要投入對既有產品那樣,同樣多的創意能量,市場白地行動才能成功。


「探索」與「經營」市場白地,是本書兩大重點。

 

作者認為,市場中有三個相當值得探索的機會:


* 轉型現有市場,掌握市場內部白地
* 建立全新市場,掌握市場外部白地
* 抓住產業變動的機會,進入市場間的白地
經營市場白地的四個核心則是:
* 辨識出顧客真正尚未滿足的重要工作
* 激盪出財務實務,設計一個全新利潤公式
* 辨識並創意地整合關鍵資源與流程,創造競爭優勢
* 善用灘頭堡市場測試和修正新模式


全書提供56則案例、37個圖表的創新研究分析,協助企業自我訓練,了解構思市場規則的訣竅與打造全新賽局的方法。

 

案例包括Apple、亞馬遜、Zara、IKEA、道康寧、西南航空、塔塔汽車等,業種涵蓋從電玩、服飾、租賃等日常商品與服務,到醫療、國防、鋼鐵、軟體商等。

 

是企業超越成長極限、開創白地先機不可或缺的策略腳本。





白地策略 







收購:接受新商業模式


有機的新成長絕不是穩賺不賠的賭注。

 

新事業可能要花數年才會成熟,如同剛剛所看到,構思和醞釀新事業所需的技能,是一套許多企業可能認為難以克服的獨特挑戰。

 

電子零售商百思買(Best Buy)剛退休的執行長布萊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說:「大型企業很難投資於創新,部分原因在於,華爾街很難想出新的營運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公司內部人員看不出新構想的價值,所以不會分配新計畫成功所需要的資源和支援。」

有機成長不是尋求轉型成長的企業唯一的選擇。

 

雖然本書大部分談論的,是在現有組織內部發展新商業模式,但並不意味著,現有企業不應該透過收購其市場白地來獲取機會、尋求轉型成長。

 

當安德森掌管百思買時,領導該公司經歷一連串的策略性收購,協助它超越純粹的零售銷售模式的成長。

有些公司以收購能力聞名。

 

奇異(GE)曾經在一年內收購數十家公司,思科在其二十六年的歷史中進行了超過一百項收購。

 

收購是快速刺激銷售和建立聲譽的一種方法,可以讓成熟的組織將一家新興公司標榜為「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或是穩定追求健全的策略性成長;

 

但是多數時候,得透過持續的目標資源收購,並且將其整合到母公司現有商業模式,補足母公司所需的能力,才能達成這類目標。


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發現,收購結果往往不如預期,令人失望。

 

這些研究最後的結論都是,有半數乃至於高達80%的收購未能創造價值。

 

19 美國線上(AOL)以1,80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之後,出現引人矚目的鬥爭問題,是收購變質的顯著例子。

 

但是這並非單一個案,還有其他例子:戴姆勒/克萊斯勒、斯普林特(Sprint)/ Nextel、桂格燕麥(QuakerOats)/Snapple等等。

 

1994年,桂格燕麥支付17億美元收購Snapple品牌,但是三年後以僅僅3億美元將它賣給快餐連鎖店Triarc。

這時候,你應該不會對我的想法這麼訝異了:許多購併案令人失望,都是因為不了解商業模式發展的基本概念。

企業通常沒有徹底了解自己的收購對象,就買下那些公司。

新資源或新產品可以被納入核心,但是新的商業模式會抗拒你的核心。

 

收購模式要能成功,往往在於它的流程和利潤公式,也在於其模式相互依存、整合的本質。

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了解這點,在初步階段接受各種商業模式,並讓它們維持獨立營運。

 

例如,嬌生的醫療設備和診斷部門(MD&D)買下三個對它各別市場而言全新的商業模式:Vistakon(拋棄式隱形眼鏡)、LifeScan(居家糖尿病監測),以及Cordis(血管成形術程序中使用的動脈支架)。

 

嬌生早早買下它們,並培養、整合它們到這個大型企業,成為醫療設備和診斷部門多年的成長引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