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一則情報咀嚼四次,十年練就犀利洞察















創意人物 









【CEO管理講堂】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 林敏雄「競爭策略」3堂課


讓利,所以成就全局

關於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有三個很經典的故事。


1998年,全聯福利中心改為民營。林敏雄接手時,也接收了1000名舊員工。

 

苦撐5年後,全聯達到250店,開始轉虧為盈;

 

 

去年更超越外商對手,成為全台最大超市。

 

然而,當初那群舊員工,不但沒像我們熟知的收購邏輯──全面遭到替換,還紛紛晉升決策核心,副總經理陳玲瑗就是其中之一。

 

她回憶,當時的福利,林敏雄接手後也沒有取消。

2006年,全聯社購併善美的超市。

 

財產點交之際,帳務一時無法釐清,林敏雄立刻決定直接處理,並保證全聯將負責所有後續問題,希望供應商別再煩原經營者。

 

最後,購併順利完成,也補強全聯在生鮮食品的不足。

2008年,「毒奶事件」發生,政府宣布所有含三聚氫氨的乳製品,一律下架。林敏雄進一步決定,無論消費者有沒有發票,都可以退貨,結果,消費者卻把別家買的商品也拿來退。

 

原本預估,全聯將損失超過一億元。

 

但因為這個決定,幫大廠解決了問題,不但退款給全聯,還優先補貨;

 

這個舉動,也讓全聯贏得消費者
的信任。

三個故事,談的都是「讓利」。

 

用林敏雄自己的話說,就是「先放給人」──把自己的權利放一邊,先為對方設想,先保護對方利益,信任和合作,就能水到渠成。

或許是因為,建築業起家的林敏雄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對於金錢損失,都能用「讓別人占點便宜沒關係」一語帶過。

 

然而,並非每個資金無虞的經營者,都像他一樣,善於利用資本的優勢,來換取合作與信任。

其實,大多數的時候,合作和信任,都是比資本更重要的資產。

競爭策略1:


即使賠錢,也要比對手更便宜!


Q:你經營事業的信念是什麼?

 

你本來是做建設的,接全聯的時候,應該對零售業完全不熟悉。

 

但你為什麼知道,即使沒有賺錢,也要讓成本降得很低?

A:(思考幾秒)我做生意是「看長的,不看短的」,還要有競爭力。

 

競爭力就是要便宜、服務好、東西也要好!

我們的廣告,就代表我的經營理念:沒有很大的停車場、沒有很寬的走道,辦公室也很簡陋。

 

事實上,成本控制得很好,(產品)就可以比較便宜。

 

尤其是賣雜貨,一定得省下來。

13年前全聯成立的時候,是量販店來台灣開店的高峰期。對手開一個店,我們三、四個店的業績就會掉下來。

 

同行都一直要把我「壓死」(台語)(笑)這要怎麼突圍?

 

就是價格,就是比人家更便宜。

 

即使賠錢,也要比別人更便宜。

Q:賠錢,如果做不下去怎麼辦?

 

你怎麼確定,有一天能成長到這麼大?


A:我有計算啦(笑),如果廠商配合的話,250店就算是平衡了。

剛開始經營時候,我們都沒賺錢;

 

但我想,如果量衝到某個程度,管理費用降低,就可以稍微賺一點點。

 

100間店的時候,總公司人員是150人;全聯現在有570家,店數成長6倍,人數只成長2倍。

 

直到現在,我們還是不收信用卡。

 

銀行要拿到1.6%、1.8%(收單費用),我們就沒賺那麼多啊!銀行一直跟我們談,因為客戶一直抱怨「全聯不能刷卡!」它們一度妥協,說「三年不收卡費」,但三年以後呢?

只要廠商價錢給我的價錢低一點點,管理部門再省一點點,不收信用卡再省一點點,這省一點、那省一點,就等於「最便宜」。

但是,我們不會因為沒有賺錢,前面(指售價)就偷偷漲一點。不會,絕對不會!

 

我控制得很嚴,絕對不能漲!

 

即使虧錢,也一定要撐!

Q:你那時候怎麼沒想到跟一個外國品牌合作?


A:台灣的量販店都是國外來的(註:家樂福、大潤發、頂好超市等都是外商),只有全聯是真正的本土。

 

國外品牌授權,是照營業額來抽,我沒那個預算啊。

 

但我相信,店鋪只要整齊清潔明亮,服務好一點,東西比人家便宜一點,我覺得應該可以生存。

不過說實在的,摸索也要超過一年啦,才悟了一個道理出來。當你悟出,「如果比較便宜,怎麼會怕他?」就知道怎麼做了。

我們對廠商,就是「誠信」這個原則。

 

第一,剛開始廠商怕在我這邊寄賣收不到錢,我就給他銀行保證;

 

第二,我付現金。全聯開到現在十幾年,付款沒有慢過一天。

 

如果這個月對帳有問題,就下個月再對,不會先扣貨款。

 

生意是做永遠的,這麼多貨,帳款不可能完全沒有爭議。

但某些同行會不經過廠商同意,就把商品拿去降價促銷。如果廠商不服,財務部就把廠商請款卷宗放在一旁不處理;

 

或是廠商請5000萬元貨款,只有3∼5萬元帳不清楚,這個月就不付款。

 

就是要故意整他。

對廠商來說,拿不到錢,財務就會有問題,就只好投降了。這一招,我是絕對不用的;

 

全聯如果要降價,大家都要同意才會做。

 

做生意,誠信是必須的;

 

而且要講到做到,不是喊口號。

Q:很多人都主張「便宜」啊。

 

怎麼做才會讓消費者覺得,全聯的「便宜」是真正的「便宜」?


A:其實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啦!

 

說實在的,量販店比較「靈活」。

 

比如說,他們進貨10元,但賣8元,然後打電視、報紙廣告,那一定最便宜嘛!

 

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廣告播出當天下午就買不到了。

 

這種狀況經常發生的時候,會惡性循環,消費者就覺得被欺騙感情。

但我要做的是永續,所以要有信用。

 

全聯如果做促銷,絕對不會讓消費者第一天就買不到,一定會撐到第二天、第三天。

 

但是萬一量突然爆增20倍,實在沒辦法供應,我們就會用提貨券作為配套措施。

 

久而久之,消費者就知道我們不一樣。

 

「便宜」的品牌,是一點一滴、一點一滴做起來的,不是一夕之間用廣告打起來的!能打平、賺錢,是做生意的目的。

 

但是,如果操之過急的話,全聯以前打下來的根基,就被破壞掉了。

競爭策略2:


用授權、內升留人,順應優勢發展


Q:所以,你在接手新事業時,會去感覺它原本的優勢,不去破壞它,順著優勢去做發展,對嗎?

A:「全聯」因為是全國的合作社聯合經營,所以才如此命名。由於是內政部委託經營,甚至不需要開發票,也沒有稅金,政府還有補助;

 

有一些鄉鎮市公所為了吸引全聯開店,連房租都不收。

以前的成本低,所以售價也低。但改成民營之後,以前的優勢都沒有了。

 

但我接了之後,逐漸領悟到,價格優勢絕對不能改變!

但是,以前的賣場黑黑臭臭的,這就算是賠錢,也要改;但即使要改,也花很少錢。

 

改一個百貨公司的地下室超市,耗資一、兩億;我改一間店,幾百萬就改起來了。現在看我們的店,應該慢慢不會很討厭了吧?

 

(笑)清潔、明亮,都已經慢慢做到了。

我們的效率很好,就是靠授權。

 

圖都是制式的,施工一律發「小包」,一個副理喊一下就可以動了;

 

從租到房子到開店,一、兩個月就好了!

 

外商對手租到一個店面,要先畫設計圖;

 

設計圖審好以後,還要畫施工圖、還要算材料數量、叫三家廠商來比價。

 

等發包成功,都已經超過兩個月了。

建設我是內行,颱風淹水,廠家都回來幫我們清理呢,這個效率沒人能比!

 

否則,只買幾包水泥和沙,是要怎麼算?

Q:全聯購併這麼多次,從外面看,這是個雜牌軍,並不是陸戰隊。

 

你如何把團隊帶成現在這樣?你不覺得舊員工可能不符合你這個新老闆的理念?


A:那時候有1000人,現在有7、8000人了。

 

我就是就地取材,沒有刻意去外面找,他們本來就節省,成本控制得很好。

全聯所有的員工都是正職,因為這樣比較穩定。

 

計時員工只要找到好工作就會離開,流動很快;

 

但我們展店這麼快,升遷管道暢通,所以有些儲備幹部,最快一年就可以升店經理。

 

比較有企圖心的人,只要肯做,不怕沒有機會!

副總(指坐在一旁的副總經理陳玲瑗)也是從經理這樣一直上來;因為內升,所以我們士氣都很好。

 

其實董事長只是抓大方向而已,其餘就是授權。

 

我允許做錯;

 

做錯討論一下,再改就好了。

 

我都會做錯,一級主管怎麼不會做錯?

 

有時我看到主管的決定,會覺得「好像不太對耶⋯⋯」但我也不會刻意去改。

 

如果你每次都叫他改,他一下就會犯錯;

 

如果不是很大的事,等他自己改過來,不是更好?

Q:你為什麼要買「善美的超市」(註:全聯於2006年買下5間善美的超市門市)?

 

原本不賣生鮮、只賣乾貨,也好好的啊。


A:第一個是地點,剛開始,全聯台北沒幾個點,現在應該建立得差不多了;

 

第二個才是生鮮人才,沒有生鮮,總是缺一樣,消費者就不能一次購足。

開始做生鮮的時候,其實後台都還沒做好;但是我認為時機不能等了,資訊什麼後面再做,先讓它去啦!

 

生鮮的貨款很「盧」呢,3天後有颱風,菜價有時候就起3倍!這樣帳要怎麼核?

 

我想,這樣主管一定很難做,我就跟我兒子說,「這最難做,你來做!」別人打不倒他啊!(笑)

不過,地點還是最重要。

 

我也看過不少黃金地點,但那不是我們的店,因為租不起。

 

以我們的租金要在台北市租,只能租地下室;

 

但同一地點,地下室和一樓,業績至少差三成。

 

要兼顧地點和成本,還是鄉下比較便宜。

Q:你這麼重視成本,當初為什麼會決定要花錢打廣告?(全聯自2006年開始打電視廣告)


A:拍廣告時,全聯在台北市的知名度還差很多;

 

現在雖然店到處都有了,但還是要提醒消費者「有這個品牌」。

 

我覺得,至少要有200多個店,做廣告才有效益。

 

這是我的直覺。

當時,廣告公司問我有多少預算,我說「2000萬」。

 

他們嚇一跳,「如果預算沒有1億,我們是不會拍CF的。」我說真的沒辦法啊,他們只好破例幫我們做。

 

(副總陳玲瑗:董事長覺得,「我賣的這麼便宜,為什麼不能大聲地跟所有消費者說?」)

做建築,廣告費用和佣金占比約是4到5%;我在南港推案80億,廣告就要3億,但全聯還不到一個工地的廣告預算!我都說,「只要沒有人要的時段,我就上了啦!」

 

反正八點檔也上不起啊。

 

所以,做了6年,全聯的廣告預算只有幾千萬,但對手一年就要6、7億!

Q:建築業資金進出都很大,零售是小錢都要算清楚。你怎麼看「成本」這件事?


A:做建築讓我看得比較遠,對錢不會看這麼重,這大概也跟個性有關,建築同行也有人把錢看很重(笑)。

 

但「把錢看很重」和「成本」是兩回事,做生意,成本一定要抓得很清楚。

 

做建築就是讓我有「一塊本」(有本錢),知道全聯要是賠錢,還可以賠幾年。(笑)

我常常說,「一定要比別人更便宜!

 

賠錢沒關係,做大了就好了。暫時不要管成本啦!」

 

比如說生鮮,才剛開始做兩年,量比人家少;

 

如果賣跟對手一樣的價錢,還不一定能賺到錢。

 

但是「實在真便宜」的品牌做十年了,生鮮要沒有比別人便宜,那要怎麼打?

 

所以數字我都不太敢看,我都說「算了算了,知道就好、知道就好!」(揮手)(眾人大笑)

競爭策略3:


先為對方想,營造三贏局面


Q:當時你接下全聯時,有想過它有一天會變成全台灣最大的超市嗎?你曾經後悔接下來嗎?


A:接下來一個月就後悔了!

 

哇,怎麼事情這麼多啊,都不是我想得那樣而已!

 

(眾人大笑)但是,給人家一個承諾,不能這樣放棄。

 

「生意啊,一樣徹,每項懂!」(台語)我既然接了,就要認命「僚」下去。

其實,華泰銀行前身是台北二信,是全聯的其中一個成員;我當時是被一些大老「告知」來接全聯;

 

更扯的是,在那之前,我根本沒去過全聯買東西!(眾人大笑)

Q:這種管理風格,有受到你母親的影響嗎?


A:我母親不識字,可是她處處先為對方想。

 

我周末陪她吃飯,她卻一定要司機一起吃;

 

我跟她解釋,公司會給晤餐費,但她還是要趕我四、五次,就是不要讓司機等,就是一直掛念別人沒有吃飯。

這樣的個性,多少有影響到我。我任何事也是先往對方的立場想,就比較不會有爭執。

全聯是本土企業,我不會欺侮鄉下人,我是本土長大的。全聯有留一個底給我,所以「吃水果要拜樹頭」(台語)。

 

即使在偏遠地區,都是全聯獨占,可是價格還是全部一致。

 

全聯在澎湖有三間,貨物船運,成本要多3∼5%;

 

如果因此提高價錢,也講得過去,可是它賣得還是跟本島一樣。

 

但同行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愈競爭的地方,就愈便宜;

 

偏遠的地方,就跟你「吃死死」!

總之,就是先讓人、放給人,這是三贏啊,消費者、廠商都贏。我不會一直壓價錢,也不做自創品牌。

 

其實,全聯量最大,最有資格做自創品牌;但我尊重品牌,廠商當然挺我!

Q:你一直提到「先放給人」,難道沒有被人騙過?

A:(大笑)怎麼可能?

 

三聚氫氨事件(註:2008年9月傳出部分中國製乳製品三聚氫氨成分過高)發生時,衛生署宣布所有含三聚氫氨商品全部下架。

 

但是,有些產品的含量其實符合國際標準。

但我還是決定,既然是政府要下架的商品,就一定要讓消費者退。同仁提醒我,這樣大概要花1億元;

 

我算算之後,覺得還賠得起,應該不會造成公司危機。

 

但同仁又提醒我,「萬一供應商不讓我們退貨呢?」

 

我還是堅持,如果廠商不給退,我們就認賠。

最後,我甚至決定,消費者即使沒有發票,也可以退。

 

這是從消費者的立場想:一罐奶粉,他已經把十分之九吃到肚子裡,都一肚子氣了,怎麼還能怪人家不留發票?

非常時期做非常事,我們就把心胸放大一點,讓人家占一點便宜沒關係。

後來,有些消費者甚至把量販店規格的產品,也拿來全聯退,說是「沒有發票,量販店不讓我退」。

甚至還有人拿生鏽的桶子,把一罐奶粉分成三罐,也拿來退!(笑)幹部更是七嘴八舌,說不應該讓他們退。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想,量販店把生意推到全聯,我們為什麼不要收?

事件發生後一、兩個月,某大廠宣布,只要是全聯所收進來的產品,不用看帳,全部退款;

 

因為沒有發票,國稅局還幫我們解釋。這個大廠是國際企業,它若主動下令退貨,無法跟全世界的其他市場交代;

 

我們的做法,無形中幫他解決了大問題。

 

所以之後,雀巢從歐洲緊急進口的奶粉,都優先供貨給全聯。

全聯3次購併成功的兩個關鍵


全聯成立13年間共進行3次購併,買下楊聯社、善美的超市及台北農產超市。這個策略,不僅迅速鞏固全聯在台北縣市的店數布局,也補強了生鮮部門的人才與know-how。

購併前,經營者無不精打細算,深怕買貴了;

 

但林敏雄卻抱著「先讓人」的信念,把員工、廠商的利益放前面,但卻種下更長遠的關係。

 

「所有跟我交手的,都跟我很好。

 

『吃虧就是占便宜』,我一直覺得這個理念不錯啦,」他呵呵笑著說。

 

個性使然,讓他天生對錢比較看得開;

 

加上出身建築業,動輒數十億的投資看多了,對於百萬、千萬的金額也就釋然。

第一課:留人


許多經營者買下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大換血;

 

但對於舊員工,林敏雄一律先完全接收,保存原本的文化。

13年前接全聯時,林敏雄卻直誇這群員工服從性高、執行力強;當時的採購主管,至今從未換過;

 

曾任門市主管的陳玲瑗,現也已升任副總。

 

「當時中秋端午獎金是5000元;

 

但董事長接手時,這部分並沒有減少,到現在還是依舊,」她回憶,儘管是在初期虧損階段,林敏雄仍把員工感受放在第一位。

購併善美的超市時,有些員工選擇結清年資後離開,也有人希望結清上一段年資後,再重新計算年資。

 

林敏雄一律答應。「你結清,要是人跑了,誰幫你做啊?」

 

老闆的回應,讓主管們都很擔心,但他不為所動。沒想到,員工領到錢之後,反而都留下來了,連離開的員工也陸續回來了。

 

林敏雄用度量,贏得員工的信任。

第二課:讓利


全聯購併善美的超市後,部分帳務一時無法釐清。

 

「去找全聯商品部要,不要找原經營者!」

 

林敏雄知道後,立刻如此告訴供應商。

 

最後,購併順利完成,全聯不但沒有賠錢,林敏雄更贏得廠商的敬重。

林敏雄的管理講義


DOs


❶ 看長不看短,利益先讓給別人。

❷ 授權團隊,容許犯錯,效率才會高。

❸ 管理、裝潢,到處都省一點,成本就會降低。

DON'Ts
❶ 不跟廠商爭利,對方就會挺你。

❷ 不用廣告欺騙,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

❸ 購併時,先觀察,不要急著破壞原本的優勢。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3月號《經理人月刊》,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主題學習 







一則情報咀嚼四次,十年練就犀利洞察


你是透過哪些方法,來獲取生活與工作上所需的資訊?

 

多數人常依賴電視和報紙,藉由媒體預先做好的整理報導,方便快速地理解一件事。

 

但這些資訊,就足夠讓你從現在競爭的社會中脫穎而出嗎?

日本策略大師大前研一在《低IQ時代》中表示,媒體雖已經將資訊整理歸類完成,但這些資訊是不是你真正該關心或學習的事情,卻是一大問號。

 

很多時候,媒體對議題的處理是以商業利益為考量,不僅流於偏頗,甚是還會為了追求收聽率,而做出譁眾取寵但沒有價值的內容。

他強調,要成為具有獨立思考的工作者,情報資料來源絕對不能再只依賴報紙和電視,唯有從網路上汲取第一手情報,經過自身分析與理解,才能創造專屬自己的思維與觀點。

 

盲目接受外界既有資訊,只會淪為沒有自身想法的低IQ人才,無法創造規畫未來的新概念。

在日本《President》雜誌2010年7月號中,大前公開自身「知識累積」40年集大成做法。

 

身為世界頂尖的商業顧問,了解世界動態是必須的,但大前平日並不讀報紙、也不看電視,閱讀新聞的來源一律透過網路。

 

但他並非每天花時間瀏覽Google或Yahoo!新聞等「恣意收集各種新聞連結的新聞網站」,而是針對諸如「世界經濟」「日本經濟」「地方自治」「重要國家和地區的政經文化」等自身有興趣與需要的範疇,透過RSS Reader(新聞資訊訂閱功能),進行有用資訊的專門收集。

如此,大前一天可收集到約500則情報、累計一周約3500則資訊。

 

稍事瀏覽之後,他接著會利用網路剪報系統,先將其中認為重要的情報複製、剪貼,然後寄送給助理,交由他們幫忙整理、修改與訂正,並製作成為投影片檔(Power Point),
最後再由大前親自確認、增刪。

將資訊做成投影片檔,其實是「大前流」的摘要術(memo)。他表示,投影片版面不大,必須只放重點,和「摘要」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投影片版型適合橫式書寫,文字也能放大便於閱讀,最重要的是還能輕易插入相關圖表做為輔助,讓自己一眼就能了解用純文字難以表達的事項,是一個集美觀與實用的資訊整理技巧。

而整理過的情報投影片,剛好又可做為每周日播送「大前研一時間」廣播節目中的資料,方便大前對聽眾解說。

 

隔周,更可在網路學堂「AirCampus」上,與班上學員共同討論此一情報。

大前表示,如此一則情報,等於經過「瀏覽剪報」「理解摘要」「口頭解說」「與人討論」四次「反覆看、再認識」的加工作業,獲得徹底消化與咀嚼,不僅不會忘掉,更能深入新聞背後的意義,這件工作只要持續十年,就能建立起專屬自己的觀點,成為深具思考力與洞察力的專家。

 

「不管是受訪或演講,我都能對最新情勢提出獨到的分析,正是拜40年來持續這樣作業所賜,」大前強調。

情報加工四步驟,將原始新聞精煉為個人觀點


Step1:初步瀏覽RSS訂閱的新聞,剪貼下有用的部分
透過瀏覽與整理一天500則的資訊,掌握世界發生了哪些事情,並汲取出當中有用的部分。

Step2:將原始新聞做成投影片,進一步摘要重點內容
藉由製作投影片檔案,進行資訊的二度確認、修正與加工。

Step3:透過口頭解說,讓自己更熟習情報內容
能對別人解說一件事,表示自己一定對那件事有明確而肯定的了解,透過口頭解說的訓練,讓情報被自身吸收。

Step4:與人討論情報內容,獲取更多想法
透過和別人討論,可以補足一些沒有想到思考角度,讓自身對事情理解更圓滿。

------
大前研一
世界知名策略大師、經濟評論家,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畢業,曾任職於頂尖企管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Company),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五大管理大師」之一,著有《企業參謀》等書。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3月號《經理人月刊》,全省書店及便利超商熱賣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