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10.成功觀念 領導哲學 轉貼 (69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53期】新時代指揮官















五分鐘摘要 









明日領導人必備的11項要素!


文�𡢞w東尼•辛尼 & 湯尼•寇爾茲Anthony Zinni & Tony Koltz

今日世界最引人矚目之處在於全球經濟動盪、石油等原物料價格巨幅變動、屹立數十年的知名企業垮台,以及全球恐怖主義的威脅與日俱增。

 

人們迫切需要如同過去美國領導典範那般,能讓他們敬重、能帶領他們度過艱難的榜樣,一位成功的明日領導人將必須具備11項不可或缺的要素,以及過去成功通過考驗的可取特質,與創新力及應變力加以融合,才能在遠比過去多變的環境下經營,並且追求卓越。

■領導要素1:自我了解


在未來,卓絕出眾的領導人會將他們的工作視為天職,把工作當作改變世界的機會,並尋求高度的成就感和驕傲。

 

如果你期望自己能在未來扮演關鍵的領導角色,就請尋找你的天職。

 

與工作一起成長,在正直與忠誠間取得適當平衡,還要實踐你的個人準則,留予後人盛德遺範,那就是自我了解能帶來的收穫。

■領導要素2:道德標準

 
優秀領導人必須行事正當,扮演組織的良心,因為一個成功企業不會只追求獲利,還會以適當的價格、適度的數量供應合適的產品,為顧客帶來價值。

 

這些企業也會妥善對待員工、供應商、合作夥伴和顧客。供應劣質產品或服務或許可僥倖蒙混過一、兩次,但絕不可能長期維持。

■領導要素3:由衷關懷周遭


今日強有力的領導人會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同仁
的真心關注。組織領導方式應該更具參與性及包容性,你無法再仰賴職位帶給你權威,必須自己去博取。

 

你必須與自己所要領導的同仁建立起緊密的團隊,而不是期待同仁自動自發聽你的指揮。

 

你必須充分尊重部屬,激發他們的最佳表現,以此建立起可行的領導架構。

■領導要素4:覺察環境


最優秀的領導人會走出去四處訪查,不會依靠數據和資料的誘人魅力,而是會倚重第一線的視覺、嗅覺和觸覺,藉以感受他們的『戰場』。他們會出現在零售賣場、工廠和裝貨區,會探訪工作的隔間和辦公室,並且會和顧客對談培養出第六感。

■領導要素5:了解公司


績優領導人必須對自己的組織了解透徹,才能夠使其協調一致有效領導。他們敢於用創意及創新來塑造組織,以迎接層出不窮的挑戰;他們樂於改變,並且能夠帶領手下的團隊度過伴隨改變而來的混亂與苦處;他們能夠讓團隊成員相信,改變帶來的振奮感和可能成就,會遠遠超越其不利之處。

■領導要素6:速度


時間絕對是現代領導人最可貴的資源。不要整天給自己安排一個又一個活動,而是要在你的行程表中挪出一些「創意時間」,用這段時間來來擘畫未來目標,以及規畫到達這個目標的最佳途徑,並為你運用其他時間想要努力完成的目標找到意義。這可以讓你保持在電力飽滿的狀態,就可以避免過度疲乏和勞累。

■領導要素7:領域知識


多年以來,跨國企業經常會輪調嶄露頭角的高級主管,派任到不同國家執掌不同要務,讓這些未來的領導人得以了解他國的文化、價值體系、經濟及政治狀況。因為組織希望領導人能夠具備智慧、才幹、學習熱忱、好奇心和開闊的心胸,讓組織得以在競爭激烈且錯綜複雜的環境中順利運作,並訂出未來的願景及發展方向。

■領導要素8:溝通技巧


在全球化的世界裡,跨文化的溝通是相當困難的,而且有相互矛盾的訊息在爭取注意力,對於有效溝通及溝通者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善於溝通是一種核心領導能力,組織內外的人無不期待領導人能夠對內部和外界,傳達企業的使命、特色及願景。

■領導要素9:決策能力


決策是領導的靈魂,優秀領導人懂得該如何作決策,並結合直覺與專業知識;會作困難的決策,更會做出完善的決策。

 

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中,常常會有大量資訊排山倒海般湧向決策者,如果決策者可以搶在競爭對手之前做出完善決策,就可以取得競爭優勢。

■領導要素10:危機處理技能


危機隨時都會降臨,出乎意料的狀況會嚴重損害組織或團體的功能或運作,甚或危及其生存,這是無法避免的。

 

明智的領導人很清楚這一點,並且對組織的弱點心知肚明。

 

他們已經分析出組織的危急面向,而且早在事先就採取措施減低危機的潛在衝擊。

 

深刻檢視弱點所在,並做好最壞的打算,是優秀領導人要持續去做的事情。

■領導要素11:願景


領導人除了需具備明確的願景之外,更須長於策略性思考與行動,因為有遠大理想固然不錯,但真正重要的是達成理想的能力,而達成任何事情的能力,通常取決於所能運用的資源。

 

在規畫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必須問自己:「這會要付出多少代價?」然後做出對應的改變,以符合你運用手上資源想要做的事情。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3期〈新時代指揮官〉】





特別報導 







你在「打造菁英」,還是「改造菁英」?


文�甞擘w瑜,DDI亞太區顧問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要改造一個人是談何容易的事。將資源投資在「菁英」身上,這已經是企業經營者的共識,然而,我們到底是在「打造菁英」,還是在「改造菁英」?

 

我們會不會花費了很大力氣,做的是高難度、低收益的「改造菁英」,而未將資源投注在高效益的「打造菁英」上頭?

 

作者依據近年協助企業執行「菁英培育」計劃的經驗,有些想法及做法值得企業經營者參考。

■觀點一:正視「高階菁英」自我發展的意願及可塑性


菁英人才的個人意願必須是考量前提,在進行菁英人才培育活動之前,徵詢其個人意願,取得其學習承諾,在個人有發展意願的情況下,再進行發展活動。此外,對於菁英人才的能力優勢及能力限制要有較明確的了解,「放對位置」遠好過期望他們「換個腦袋」。

■觀點二:勿將「菁英培育」與「績效改善」混為一談


許多企業經營主管期望透過菁英培育計畫來改善某些績效表現未如預期的現職主管,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導致誤用發展資源,也導致培育效果不彰。

 

績效表現不好的現職主管是要透過「績效管理」乃至於「績效改善」的流程及做法來解決,而非將之納入「待培育的菁英名單」。

■觀點三:移轉焦點至關注「初階菁英」的培育


所謂「初階菁英」,指的是現在也許還尚未嶄露頭角、資淺、缺乏經驗的更年輕基層主管,甚或是個人貢獻者。

 

透過篩選,給予較他人多的發展機會,透過基礎而深度的領導力培訓來建立正確的領導者價值觀及技能,再透過工作指派、專案,甚至是輪調來快速磨練其閱歷,其中有些重點是必須特別注意的:


1.注重領導潛質的篩選把關


初階的年輕族群人數多,且未有足夠的工作經驗來觀察其潛質,所以篩選的步驟及標準很重要,建議以領導潛質為首要的篩選標準,例如:擔任領導者的企圖心、與人和善共處、保持正面積極、激發他人信心、靈活學習、展現自律等特質。

 

這些潛質可以視為擔任領導者的DNA,簡單來說:這個人是不是塊擔任領導者的料子,料子選對了,裁縫就省力多了。

 

至於篩選方法上,可以過往的工作績效表現資料為基礎,加上領導潛質的評測工具及主管的觀察,綜合3項資料結果來擇優選定。

2.基礎領導力的深度學習及應用


初階的年輕族群少有工作經驗,也少擔任主管的資歷,基礎的領導力培育是馬步功,深度的學習與應用會是著眼點。

 

與其給予大量多元的訓練課程,不如樣數少,但著重注重課後的學習應用設計及追蹤,同時可透過學習過程觀察其學習承諾。

 

至於學習的重點,建議由幾個構面著手(1)基本的領導能力,包含績效管理、部屬培育;(2)商業技巧,包括分析與決策、計畫;以及(3)與人互動的技巧,包含跨部門協商合作等。

3.定期的評鑑以檢視發展進度,並結合企業的晉升制度


給予初階菁英訓練學習課程後,若能夠安排評鑑活動可以了解菁英的學習成效,也讓被培育的菁英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表現及做好後續發展的準備。

 

評鑑的方式可以選擇用「模擬」的方式,例如:菁英培育的重點在「輔導部屬」,那麼可以安排菁英與部屬互動的模擬活動,實地觀察菁英可否掌握部屬的問題點、同時兼顧到部屬的感受,以及能否在結束會談時讓部屬清楚了解接下來要做哪些事情。透過這類型的模擬,可清楚的呈現「技巧」轉化為「行為」的程度。

此外,高階主管需要定期會議以檢視菁英培育的階段性進度,並據以決策下階段的培育重點。

 

「初階菁英培育」與企業的晉升活動息息相關,培育的成效及職務調整的安排常在決定晉升名單的會議桌上同時討論,所以若可以有效結合這些系統,將可使應用成效更加突顯。

與其「改造菁英」不如「打造菁英」,打造菁英的根本做法是將培育的重心移轉至年輕族群的「初階菁英」,雖然無法立即見效,卻是省力高效益的投資,值得嘗試!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3期〈新時代指揮官〉】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手管理電子報:放下評斷













放手管理 







調整你的身與心


你的目的是變成你自己

各行各業,都可能是你生命目的的某些終極面向。

 

是它的美妙展現。

 

但你的最高目的是實現你所擁有的潛力。

 

就在此時,在這個永恆的時刻。

 

不是在某個遙遠而難以達成的未來。

你的目的是學習將被包含於你的天賦加以展現並帶給這個世界。

 

就是現在。

 

這就是人之所以活著,最基礎、最深刻,也最重要的理由。

 

就是變成你已經是的那個人。

 

那是你的目的。

 

是每個人的目的。

假使──只有一下子──你能完全不想到錢而活著?

 

假使你能超越一切與需要有關的思緒而活著?

 

假使你今天去上班的唯一理由,是去做你最喜歡做的事情?

 

那會是什麼樣子?

 

你會是什麼樣的人?

 

你大可以用這樣的思考活動作為開始。

然後我們可以更進一步。

 

若要發現我們的目的,就要對它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會在沉靜和獨處時發生。

 

它不會在你所讀的第三十五本關於如何發現生命目的的書中顯現。你的生命目的,是將你已經是的那個人做最佳發揮。

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你內在所擁有的最好部分湧現,然後把它給予世界。那就是你生命的目的。

 

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生命目的!

 

沒有例外。

 

而在這個目的之中,他們各自以屬於自己的方式展現於外:他們能帶給人歡樂的天賦,他們能有效組織的天賦,他們能教學的天賦,他們能創造的天賦。

領導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

 

——拜倫•凱蒂

勞勃•狄尼諾在《蠻牛》(Raging Bull)一片中,他演活了拳擊手洛基•葛拉吉亞諾(Rocky Graziano)。

 

他變成了那個人物。他研究他,他增加體重使自己看起來像他,他也確實變成了那種人格,他簡直就是葛拉吉亞諾。

 

如果勞勃•狄尼諾對一名已經死去的拳擊手都能做到如此,你對自己也做得到。

記得我曾在一九八○年代中期陷入一段停滯期。我那時正來到人生中一個十字路口,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該以什麼為職業。

 

於是我就單純地想著:我最快樂的是什麼時候?

 

我回想起自己曾參加過的一場戒酒會,我當時對著一屋子的人講話。

 

然後我想著,我從來沒那麼快樂過,沒那麼不在意過時間的流逝,也從沒那麼和人類自身深深相連過。於是我做下了決定:好,我要當一名職業演講者。我要舉辦研習會和演講。就是這樣。

當我告訴杜恩這段經歷時,他對我說:「你辦的研習會之所以一直如此成功,因為你就是做你自己!

 

而不是做某個你覺得自己應該是的人。

 

你不需要去創造一些表示自己是常勝英雄之類的故事。

 

觀眾能認同你,因為你的確曾遭遇到一些問題,你找出了能放下過去的方法,而且你一點也不恥於告訴別人這些經驗。很多觀眾就是在這點上被你吸引。

 

他們認同你,而且他們對那種遭遇到許多問題的生活狀態能感同身受。

 

如果你跟他們說,你是個常勝英雄而且一生中從來沒犯過任何錯,他們是不會和你感同身受的。」

要傳神地展現出更高層次的自我,整合狀態是關鍵所在。

 

當你做回你自己時,你就進入整合狀態。你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你如今就正在這麼做。

 

現在你正傾聽你的情感,傾聽你的感覺,傾聽你的身體,傾聽你的呼吸,以及傾聽你的疲憊。

當你在做某件自己極度熱愛的事情時,你可以做上幾個小時而絲毫不覺疲憊。當你在做某件自己根本受不了的事情時,只要做上幾分鐘就會覺得筋疲力盡,所以你能看得出來,為何跟自己所熱愛的事物整合,能帶來會招致成功的活力及專注。

 

一旦你在自己身上看清這點,就會在你的員工身上也看得清﹔而一旦這套方法能讓員工也接受,將會是你給他們的最大贈禮。

你可能在想:「我怎麼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你只要傾聽和學習就好了。

 

傾聽環境和別人。

 

要注意聽,因為他們其實一直在告訴你,你所擅長的是什麼!

 

它就在你身上,此外,還有回饋──世界正試圖告訴你,真正的你是怎樣的。它送出了許多訊號給你。

 

這世界是一面映照出你內在靈魂的大鏡子。

 

當你讀到一本書中的某一句話,感覺很美妙,甚至起了雞皮疙瘩,那就是世界在告訴你:「那就是你!」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能力雜誌電子報:皮克斯七大創新基因工程













管理N次方 







皮克斯七大創新基因工程


皮克斯(Pixar)是全球最知名的動畫工作室,從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到2009年的「天外奇蹟」、「玩具總動員」,總計拍了10部電影,每一部的票房都高達1百億台幣以上,皮克斯締造無人能擋的魅力祕訣在哪裡?

文�瑝蠽蚍w

看過電影「料理鼠王」的人請舉手,嗯,還真不少!看過「料理鼠王」幕後花絮,了解料理鼠王拍攝過程的人請舉手?嗯,少很多,那麼能夠從這部電影學習到管理Know How的人,可想而知是屈指可數了。

為什麼要問這些問題呢?因為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料理鼠王」,它不只是一部電影,它的劇情裡面隱藏著生命成長的哲學,拍攝過程則充滿著創意管理的基本原則,是管理者進行學習的絕佳教材,是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值得好好品嚐。

電影的內容描寫一隻想要成為大廚的老鼠小米,愛做白日夢,喜歡做膽大包天的嘗試,小米不時潛入人類的廚房,偷看全世界最偉大的廚師的美食節目,還用心閱讀這位號稱食神的廚師的烹飪書《料理非難事》(Everyone can cook)。小米擁有超凡靈敏的嗅覺,這是成為卓越廚師的先決條件,不過在老鼠的世界裡,小米的天賦只能擔任食物安全檢查員的工作,雖然對老鼠家族有偉大的貢獻,但是這和自己的理想職業廚師相差甚遠。

為了做出美食,小米找到阿爾卑斯山羊起司、迷迭香及甜草,還到廚房偷番紅花,而且是頂級的義大利亞桂拉番紅花,最後爬到屋頂等待雷擊,冒險犯難的進行試驗,企圖做出燻烤風味的蘑菇料理,這個過程是不是有點像富蘭克林放風箏進行導電試驗?既令人興奮,又充滿著死亡的威脅。

出身卑微的偉大靈魂

勇於嘗試是成為好廚師的祕訣,同時也是企業進行創新的秘訣。小米是一隻老鼠,這代表他的身份相當卑微,身為社會最底層的無名小卒,竟然肖想成為巴黎頂級餐廳的廚師,小米的夢想無非是天方夜譚。

然而,小米卻奇蹟式地實現他的夢想,由於一場意外,他與家人走失,被困在荒涼的巴黎下水道,他無聊地看著食神烹飪書打發時間。

 

此時,出自小米想像的食神幻影,鼓勵他往上尋找出路,結果誤打誤撞的來到食神的法國頂級餐廳,並且在此與電影中與另一位主角小林相遇,小林在廚房裡負責打雜的工作,對於烹飪是一竅不通,這個相遇石破天驚,啟動小米與小林連手創作美食的開始。

小米騎在小林的頭上,揪著小林的頭髮控制著小林的動作,藉此做出一道道令人讚嘆的美食,他們的作品深受社會大眾所喜愛,讓廚房裡的同伴感到不可思議,最後連法國最尖酸刻薄的美食評論家柯伯都為之迷醉。

「並非任何人都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但是偉大的藝術家可能來自任何地方。」正如電影裡柯伯對小米的稱讚,小米出身之低微令人難以置信,卻是法國最棒的廚師,英雄不怕出身低,他們可能來自社會的任何角落,重點是願意跨出第一步,甘冒風險的往上攀爬。

說真格的,小米的奮鬥史有點像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Ando Tadao)的學習過程,都從最卑微的位置開始,安藤忠雄是拳擊手,小米是食物安全檢查員,經過種種的磨練與曲折,達到榮耀的最高頂峰,只不過小米是虛擬人物,安藤忠雄是真實世界中的設計奇才。

小米和安藤忠雄都沒有受過正統的訓練,透過自我學習與摸索累積專業,這是一種缺憾,然而對於專業限制的無知,卻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獨樹一格。

 

企業在進行新產品創新的時候,也不宜自我設限,認為公司規模太小、沒有資金、缺乏應有的專業,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無法成大功、立大業的藉口,門外漢的創新,往往能夠走出不同流俗的道路,令同業感到震驚。

企業在進行創意管理的時候,最好遵守食神的烹飪準則:「膽小的人做不出精湛的美食,你要有想像力,還要有決心,千萬不要害怕失敗,也不要因為出身低,就讓別人限制你的發展,你的成敗在於你的心,我說的是真話,任何人都會烹飪,但是只有勇者,才會成功。」

百億票房保證

食神的話很有道理,這個世界對新人及新的事物,並不友善,別人會對你的創見心存質疑,因為我們存在的社會習慣以負面的思維來進行評斷,使得獨特的概念很難冒出頭。面對外來的批評與挑戰,我們得保守自己的心,不為外在的風風雨雨所撼動,譏諷會來,打擊會來,失敗會來,我們依舊必須孤獨而且堅持地走自己該走的路。

創造「料理鼠王」的皮克斯(Pixar),是全球最知名的動畫工作室,1995年完成電影史上第一部3D電腦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所拍攝的動畫電影部部充滿原創性的故事概念與角色設計,觀眾喜歡皮克斯、信賴皮克斯,因此,皮克斯的作品就是票房的保證。「怪獸電力公司」全球票房5億2千萬美元,「超人特攻隊」6億3千萬美元,「海底總動員」8億6千萬美元,皮克斯已成為動畫界最令人期待的品牌。

今年正逢皮克斯創立20年,一路走來,這條夢想之路滿是泥濘,如果加上創辦人艾德.凱特莫爾(Ed Catmull)於1970年立下志向拍攝3D動畫電影開始,皮克斯40年的發展史當中,有將近25年的時間是在前途惘然、財務困頓的情況下渡過。

 

直至1995年,皮克斯推出的「玩具總動員」大受歡迎,在全球締造3億6千多萬美元的票房佳績後,才一掃前方晦暗的迷霧,成為電影界最耀眼的新星。

電腦金童賈伯斯(Steve Jobs)在1986年,以5百萬美元的代價,從好萊塢知名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手中買下卡特莫爾的電腦圖像團隊,賈伯斯的如意算盤是推廣圖像電腦,他認為圖像電腦會像個人電腦一樣,從早期少數的專業使用者,逐步擴展至全球主流市場,為大眾所擁抱,他堅定的相信歷史會再度重演。

賈伯斯對於消費者市場具有異於常人的洞察力,Apple II、iMac、iPod、iPhone等暢銷商品都是他的傑作,但是他對於圖像電腦的預測卻一再地落空,公司的硬體及軟體業務持續低迷好幾年,毫無起色,只有廣告製作部門小有獲利。

1991年初,面對經營不善的皮克斯,賈伯斯不得不宣布裁員30人,重組後的皮克斯和迪士尼簽下3部動畫發行合約,揭開製作玩具總動員的序幕,在電影尚未上市的前一年1994年,累積投入5千萬美元資金的賈伯斯,一度還打算將不斷賠錢的皮克斯賣給微軟,還好賈伯斯最後終究打消這個主意,要不然他頭上的桂冠與光環可要少掉好幾圈。


【本文刊登於能力雜誌2009年11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智慧】知識工作者的最佳典範

















本期類別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智慧


提及杜拉克,人們幾乎都會不假思索地滛他冠上「管理學之父、管理學的發明者、管理學大師…」

 

等封號,他對社會政經趨勢的洞見、對經營管理的原理,也許並非這麼易讀好懂。

 

但卻可以讓人感受到他是個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人。

本期經理人月刊為你介紹大師經典著作、管理技能與語錄、大事紀,讓你更深入了解彼得•杜拉克的管理世界。





主題學習 









【彼得•杜拉克的管理智慧】知識工作者的最佳典範


改變世界有兩種方法:一式靠著筆(藉由觀念),一是靠著劍(運用權力)。杜拉克選擇了前者,並讓成千上萬權力在握的人換腦袋。

 

——《從A到A+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在《聽彼得杜拉克的課》(Inside Drucker's Brain)書裡,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向作者傑佛瑞•克拉姆斯(Jeffrey A. Krames)表示,「如果要從『當局者』的角度來看待管理,他可說是一無所知,因為他從來就不是一位企業經理人⋯⋯。」

 

然而,全世界有無數組織(企業或非企業)的工作者、經理人、領導者,每當心中對管理有疑惑時,即使無緣親炙杜拉克,也會翻開杜拉克的書,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提及杜拉克,人們幾乎都會不假思索地為他冠上「管理學之父、管理學的發明者、管理學大師、大師中的大師⋯⋯」等封號,對於其人其事所知有限。

 

即使在杜拉克的回憶錄《旁觀者》(Adventures of a Bystander)裡,他描述的也是自己從幼年到成年碰到過的小人物與大人物。

杜拉克總愛說:「我是個極其無聊的人。」

 

「我寫的書或許有趣,但人生就不是了。」

 

「很少有人會去注意作家的人生,因為那沒有太大的意義。大家所關注的,只是作品本身而已。」

幸好,杜拉克寫了很多書(40本左右),難免在說些人生箴言的時候,揭露自己生活記事和體悟。他對社會政經趨勢的洞見、對經營管理的原理原則,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那麼易讀好懂(儘管杜拉克已經算得上是善用淺白語言,講述深奧理念的好作家了),或許要等到有過更多人生及管理歷練,才能有所領會,但是他在著作、訪談中片段透露的個人回憶,以及令他印象深刻、用來譬喻事理的小故事,(雖然非他本意)卻可以讓人深刻感受到,他是個虛懷若谷、努力不懈、追求完美的人。

熱愛工作,所以願意忍受乏味

在杜拉克筆下,他在奧地利就讀中、小學時遇到的老師,帶給了他一生受用的禮物,並在他往後的著作裡,演變成影響深遠的概念、觀念及方法。

讀過《旁觀者》的人,應該都會對杜拉克的兩位小學老師艾爾莎(Miss Elsa)與蘇菲(Miss Sophy)印象深刻。

 

艾爾莎老師要求小學生杜拉克做了這幾件事:每星期交兩篇作文,以加強寫作能力;稱讚杜拉克數學很好(儘管杜拉克自己很沒信心,其他老師也不這麼認為);還有每星期都追蹤檢查他的進步狀況。

杜拉克在談論「自我管理」時提到的「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乃至於他所發明的「目標管理」觀念,幾乎就是以艾爾莎老師給他的教誨為核心:每隔一段時間,檢討自己目前的表現,是否與當初的自我期許有所落差,藉以從中找出自己的長處。

在《有效的經營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書中,杜拉克提到,「我小時候的鋼琴老師曾經生氣地對我說:『不管你再怎麼練習,也不能學得像阿圖•許納貝爾(Artur Schnabel)彈莫札特的曲子那樣高明。

 

不過,你沒有理由不像許納貝爾那樣練習音階。」這個故事在書中出現的上下文脈絡是:「追求成效、獲致成果」是一種習慣而非天分,而習慣的養成,只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

後來杜拉克在說明「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的觀念時,也用過類似例子:

熱愛工作的人才會有所表現。

 

我並不是說,這些人喜歡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

 

人人都得做不少例行工作。

 

每位偉大的鋼琴家,天天都得練琴3小時,而沒人會說他們喜歡天天練琴,但是他們就是得做。

 

天天練3小時不是有趣的事。不過,即使經過40年後,你仍會感受到琴藝的進步,所以你今日樂在其中。

杜拉克要說的是,因為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願意忍受乏味的例行工作,讓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你希望以什麼名留後世?

13歲時,杜拉克班上的宗教學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希望以什麼名留後世?」全班鴉雀無聲。

 

老師接著說:「我不期望你們現在就知道答案。

 

但是如果你們到了50歲還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便是虛度此生。」

13歲時聽到的一個問題,讓杜拉克記憶終生。

他說,「我總是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總是能引導你脫胎換骨,因為它會督促你視自己為一個不同的人,一個你能變成那樣的人。」

杜拉克的大學是在德國念的,先後就讀於漢堡和法蘭克福大學,並於後者取得國際法學博士學位。

 

自從高中畢業,杜拉克就開始打工,渴望接觸社會生活,剛上大學的一、兩年,因為學校不點名,所以他其實是在貿易行工作,傍晚就泡在圖書館裡,並在那段時間,讀到了兩個他在日後反覆引述的故事。

西元前440左右,古希臘最偉大的雕刻家菲狄亞斯(Phidias)完成了雅典帕特儂(Parthenon)神殿屋頂上的雕像。

 

當菲狄亞斯向雅典市申請費用時,雅典市會計人員拒絕付款。

 

「這些雕像位於神殿的屋頂上,而神殿位於雅典最高山丘上。大家只看得到雕像正面,雕像背面根本沒有人在看。可是你卻要求我們支付雕刻整座雕像的費用。」

「你錯了,」菲狄亞斯反駁說,「眾神看得到。」

《A到A+》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表示,「杜拉克的著作,呈現在世人面前的,猶如雕像正面般完美。

 

但雕像之所以美輪美奐,是來自整座雕像所蘊藏的思想和功夫。

 

⋯⋯這卻是看不見的部分。」

日本學者上田惇生則提及,杜拉克的研究範圍很廣,「他能談的領域,包括社會、政治、經濟、統計、管理、國際關係、美國、歐洲、日本、宗教、歷史、哲學、倫理、文學、美術、教育,一直到自我實現。」

「杜拉克每隔兩、三年就會找個新領域來徹底研究,而且把這個習慣維持了70年以上,」上田惇生由此推算,「光是這樣,他就已經學到20∼30種學問、20∼30個體系的東西了。而這些不同領域的東西,又會在杜拉克的腦中相遇、衝突、合體、融合、爆炸。」

上田惇生認為,杜拉克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學識「無限廣博」才這麼做,而是出於一種「本能下的必然」,這樣他才可以觸類旁通,加深對每個領域的理解。

 

柯林斯也說,杜拉克對寫作猶如上了癮,是一種「正面的精神官能症」。

追求完美,永遠沒有終點

有次在漢堡歌劇院裡,杜拉克聽到音樂家威爾第(Giuseppe Verdi)的歌劇作品《法斯塔夫》(Falstaff)後深受感動,從別人口中得知那是威爾第80歲的作品時,杜拉克感動不已,並以此自勉:

音樂家威爾第在18世紀已經是爐火純青的音樂家。我在18歲時,除了知道自己不可能成為棉織品出口商,還不知道何去何從。⋯⋯直到30出頭,才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為何、歸屬何處。

 

不過當時我便下定決心,無論這輩子從事什麼工作,威爾第的話(「身為音樂家,我終其一生都力求完美。

 

雖然知其不可得,我卻絕對要再試一次」)都將成為我的指標。

每當有人問杜拉克自覺哪一本書最好,他總是回答:「下一本。」

 

他自認這個答案與威爾第有異曲同工之妙,期許自己的下一本書,會比寫過的書更好、更重要、更臻於卓越的境界。

如果問杜拉克的職業是什麼?他一定會回答自己是個作家,但是他從不讀自己寫過的書,認為寫過就算了,如果有了新想法,就再寫一本新的。

 

克拉姆斯觀察到,杜拉克家裡牆上或客廳,找不到任何有關他過往成就的跡象,杜拉克對他說:「保持年輕的祕方之一,是工作上能數十年如一日。」

杜拉克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20歲時在《法蘭克福紀事報》(Frankfurter General-Anzeiger)擔任外交事務和商業新聞編輯。日後接受《財星》(Fortune)雜誌訪問時,他提到自己在這份工作裡學到了「一生最受用的忠告」。

任職3星期後,有次杜拉克拿著自己寫的兩篇評論給總編輯看,對方看了一眼就丟回給他說:「寫得一點都不好!」

 

還告訴他:「杜拉克,如果你在未來3個禮拜裡沒有徹頭徹尾地改進,最好去找別的工作。」

「對我來說,這是十分恰當的對待方式。那時候還沒有『教練、輔導』(mentor)這樣的觀念。

 

在二次戰前,你是被雇用來做你的工作的,如果你不能做好你的工作,你就得走路。

 

這很簡單。就這麼簡單,」杜拉克說道。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1月號





實用祕技 







【效率祕技】提高專注力4招,打造高生產力辦公空間


當員工在上班時間使用耳塞或抗噪音耳機,身為主管的你不妨思考一下,是否辦公空間充斥著讓員工「容易分心」的因素,造成員工必須以「自力救濟」的方式,營造專心工作的空間,以隔絕辦公室的喧囂擾攘。

員工對空間舒適度的4種反應一般而言,員工對於辦公空間舒適度的反應,可歸納為4種類型:

1.噪音敏感型:對於同事交談或電話鈴聲等外部刺激相當敏感(如果你身邊有這類員工,最好避免在辦公室鼓譟,或將電話鈴聲的音量調至最低);

2.環境敏感型:非常在意工作環境舒適度,例如,辦公室燈光的亮度與柔和度、座椅的合身度、背後有人走過引發的驚恐度,或人們在辦公室走動而映入眼簾的視覺干擾度(畢竟,沒人喜歡「背後有人」的感覺,所以如果你經過這類員工後方走道時,最好吸氣縮腹、側身而過,以免經過時身體碰觸員工的椅子驚擾對方);

3.複合敏感型:對辦公室的噪音與環境舒適度都非常敏感,他們通常是耳塞或抗噪音耳機的愛用者(你可以說他們太敏感了,其實喧囂擾攘的辦公室,員工很難專心工作);

4.我行我素型:不受噪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他們通常是兩種極端——不是辦公室噪音源的大聲公,就是隨遇而安的禪定者)。

營造專心工作空間的4種方法

根據調查,一般職場中「複合敏感型」的員工最多,「我行我素型」最少。

 

想要提升工作效率、營造專心工作的辦公空間,以下有4種方法:

1.凝聚注意力,工作就像看電影:一般人注意力只能持續兩小時,注意力一旦中斷(例如,接電話、與同事交談),就要再花15分鐘才能再次集中。

 

因此不妨準備一張適合自己的舒適椅子,讓自己即使暫時被打斷,還是能立刻回到專心狀態。

此外,如果無論如何都必須開一場冗長的會議時,不妨提出臨時動議,讓與會者可以每兩個小時休息一次,並於再度開始會議之前,花10分鐘確認上一段的結論,以提高與會者的注意力。

 

就像戲院會在正式放映電影前,先播放10分鐘左右的預告片或廣告,以音樂和旁白集中觀眾的注意力,如果工作也能跟看電影一樣投入,一定會更有效率。

2.設置會議「引導員」或「站著開會」:例行會議、跨部會議、主管會議——看看自己的一周行程表,閉著眼睛就能猜得到哪些是浪費時間且毫無意義的會議。

 

近年來出現一種負責主導「會有議、議能決、決而行、行有效」的職位,名叫「引導員」(facilitator,或譯為「助導員」),他們並不是照本宣科的議長或司儀,而是能夠適時修正與會者偏題的閒聊,將討論導回議程設定的主題,也會關照會議全局,注意每一位與會者都有發言機會,不至於發生某一位與會者唱獨角戲的情形。

如果公司裡沒有引導員,不妨讓大家「站著開會」,以「起立會議」的方式進行會議,結果可能有所不同。

 

以站立姿勢進行溝通,既不容易睡著,也能促進討論,更重要的是,一直站著很容易疲勞,所以,大家心知肚明必須說重點,早點結束會議。

如果因為某些因素無法讓與會者一直站著開會,也可以變更桌子高度,或時站時坐,藉由改變姿勢,帶給會議不同的刺激。

3.依據心情,保持最舒服的放鬆坐姿:每個人各有不同的體型與喜歡的放鬆姿態,所以坐姿各不相同。

 

吃飯時、休息時、工作時,想坐的椅子也不一樣。同樣是在工作,寫字時、打電腦時、思考時、跟別人說話時,姿勢也會隨著改變。

 

例如,發呆時身體往後伸展、思考時身體往前傾,或隨著工作狀態不同而調整座位高度或椅背角度。

 

因此,只有一種椅子的辦公室,容易壓抑人的情緒、降低工作效率。

不妨在辦公室中放些大小、高度、硬度、材質、形狀、顏色不同的椅子,增加新鮮有趣的氣氛,讓員工可以配合不同的心情與用途,選擇適合自己的椅子;或在會議室、交誼廳等公共開放空間,讓椅子種類多點變化。

 

只要多準備幾種椅子,員工就能配合當下心情自由選用,可以輕鬆坐下的沙發、適合用餐的餐椅或適合討論交談的會議椅,藉以提高工作效率。

4.桌面擺飾,提高工作效率:調查顯示,只要禁止大學生在宿舍房間牆上貼海報,或是禁止學生更改房間裝潢,很多學生就會喪失讀書的動力;甚至,在遭到退學處分的學生房間裡,比在學學生的房間更缺乏個人化裝飾。所以,在辦公桌上擺放裝飾品的個人化行為,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元素之一。

工作場合也是一樣,辦公室桌面上的擺飾對員工心理層面的貢獻包括:轉換心情、開心地工作、打造自己的避風港、刺激靈感、提高注意力、有助於溝通等。

 

如果你的辦公室禁止員工打造個人化桌面,不妨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甚至獎勵最有個性的桌面裝飾,以提升工作效率。

(取材自《站著開會比坐著好!打造知識創造型辦公室的50個提案》,臉譜出版。整理 / 文及元)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1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BA電子報 :反其道而行

















管理佳言 











「 在會議室裡,每個人都在注意領導人的表情。所以你必須看起來『像』你很在乎。這不是虛偽,這是專業。」

-摘自EMBA第279期「不能改變,就和平共處」,網址:
ttp://www.emba.com.tw/





EMBA編輯筆記 









反其道而行


EMBA雜誌總編輯方素惠


市場上,擠滿了霸道的鯊魚。

 

這些巨人盤據市場位置,讓人難以撼動,一不小心,可能還會一口把你吃掉。如果你是市場挑戰者,有什麼選擇?

反向思考可能是個方法。

如果別人把這個產品當牙膏,強調功能,也許你應該把它當香水,重視感覺。

 

舉例來說,體香劑是個很成熟的市場,但是長久以來,這個產業把它當成像牙膏,只著重它的功能。

 

聯合利華的男性體香劑品牌Axe於是思考,消費者在出門前噴體香劑的前一秒,想的是什麼?

 

答案是:他們想的是如何吸引女性。

 

於是它啟動了不同的對話。在短短三年內,Axe從挑戰者變成第一。

當別人都對準男性顧客,也許你可以改瞄準女性。

 

柯達公司原來是照相市場龍頭,但太遲進入數位相機領域,以致市場佔有率掉到第六名。

 

它於是捨棄男性市場,改鎖定女性市場,強調容易使用與分享,二○○四年,它終於再度搶回市場龍頭寶座(第279期第三六頁)。

如果你的市場中,主要競爭者是以大尺寸、大份量創造成功,也許你可以改推小尺寸、小份量;如果有人以軟東西創造成功,也許你可以考慮「來硬的」;如果黑是主流,為什麼你不推出白的?

談到反向思考,帕尼羅咖啡麵包連鎖店(Panera)是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例子。

 

去年,當別人為了金融風暴而連連降價時,它卻選擇漲價。

 

它的主力品牌Au Bon Pain有二五○家分店,領導人卻勇敢地把它賣掉,改而聚焦培植一個當時只有十九家分店的新秀品牌。

 

結果是,該公司過去幾年快速成長,受到消費者歡迎,也成為美國大型餐廳類股的股王(第279期第六○頁)。

印度有一隻神奇的送便當大軍,它的成員多達五千人,而且大都不識字,但日復一日,整個組織卻能夠精準的做好工作,達到六標準差的程度。

 

哈佛商學院以它為研究個案,BBC為它拍攝紀錄片。當全世界都在追求自動化、高科技,原來光靠人力,也可以締造驚人的成績(第279期第六八頁)。

本刊最受歡迎的專欄作者、全球知名的主管教練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最近再度接受EMBA的越洋訪問。

 

依舊是綠色T恤,依舊是和藹謙遜,他說,那個安全穩定的舊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天是一個全球化、高競爭的時代,高階主管特別容易迷失在複雜裡,而忘記問問自己簡單而根本的問題。

 

他教高階主管一些簡單的做法,散發內在正面力量,領導員工前進。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公司的方向可能改變,但是我們不能沒有方向感。」他強調(第279期第二六頁)。

來源:EMBA雜誌第279期(2009年11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558





行銷策略 







當你瞄準女性顧客時


EMBA雜誌編輯部�孆�

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操作錄影機時,光看說明書,有六八%的男性就能順利操作錄影機;換成女性,則只有一六%的人做得到。總括來說,一般女性比男性不喜歡複雜的科技。

美國聰明設計公司(Smart Design)有一支團隊,專門針對女性進行設計,團隊的客戶包括美國軍方、英國石油公司、耐吉等。

 

他們的研究與經驗顯示,女性跟男性在本質上非常不同,如同耶魯大學的研究證明,他們需要的產品也非常不同。

聰明設計的女性團隊於快速企業雜誌(Fast Company)上舉例說明,同樣是購買相機,比較多的男性會仔細閱讀相機的規格、功能等書面介紹;而比較多的女性則會直接拿起相機,開始操作上面的按鍵,感覺一下容不容易使用。

因此,公司在幫女性設計產品時,不要只是直覺式地把產品尺寸縮小、變成粉紅色,以為這樣就能獲得女性消費者的青睞。

 

戴爾公司曾經推出名為「女戴爾」的網站,網站走粉色系,裡面包含許多「尋找食譜」、「計算卡路里」等的功能。因為是典型「尺寸縮小、變成粉紅色」的產品,網站運作不過兩個星期,戴爾就放棄了。

要成功打動女性消費者的心,必須深入了解她們的需求。惠普觀察到,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由女性負責整理照片,因此公司推出一款照片列印機,輕盈、無線、按一個鍵即可完成操作,容易跟別人分享照片,以吸引女性消費者。

聰明設計的女性團隊建議,公司在為女性設計產品時,必須注意五大原則:

原則一,強調產品的優點,而不是功能。

 

女性消費者比較不在乎產品多快或多大,而比較在乎產品能夠節省她多少時間、如何讓她的生活更輕鬆、讓她和誰產生連繫。

原則二,了解女性的身體。

 

女性的骨架和肌肉結構都跟男性不同,只是把男性產品原封不動地縮小並無法奏效,例如,女性胸前和臀部的部位,都需要比較大的空間。

原則三,說一個完整的故事。

 

女性消費者在做購買決定時,考慮的往往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整個購買經驗,包括廣告、包裝、店面環境和服務等。

原則四,找出適合點。

 

針對某些產品,女性希望能保有「小女孩」的感覺,有些產品則可能完全不希望,公司不要一視同仁。

原則五,記得目標顧客群的年齡。

 

公司的產品是要給二十五歲,還是六十五歲的女性使用?

 

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女性想要的東西也不同。

來源:EMBA雜誌第279期(2009年11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559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 









科技公司跨世紀轉折


進入21世紀,歷經網路泡沫、全球金融海嘯,世局多變令人難以預料。

從企業併購到變革、轉型,從專屬系統到開放、分享,面對產業掀起的龍捲風暴,你準備好了嗎?

九一一恐怖攻擊活動造成全世界的震驚,美國如此強大的國家,居然無法確保自己國土的安全,象徵金融帝國的世界貿易大樓遭受攻擊而化為灰燼,確實令人難以置信。

 

全世界許多舊思維隨著世紀交替而過時,新的挑戰正考驗著人類。

 

企業面臨不同的世界,如果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往往無法調適。

 

過去幾年間,大企業的併購、破產和虧損時有所聞,執行長的折損率也達到歷史性的高峰。

 

台灣在世紀交替之際,發生了第一次的政黨輪替,也成了華人世界落實民主的先鋒地區。

 

民主的落實雖然使台灣進入真正民主國家之林,但是民進黨八年的執政令全民失望,經濟發展方面尤其差勁,因此2008年人民又用選票將政權交給馬英九和國民黨團隊。

世局的多變令人難以預料,經濟和產業也動盪不安,本世紀一開始經濟方面就先歷經網路泡沫引起的衰退,後來雖短暫恢復成長,沒多久又陷入了美國次級房貸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信用緊縮、消費者信心大跌,各國政府被迫祭出各種非常手段,以挽救危急的情勢,企業經營面臨前景不明的環境。

歐巴馬改寫歷史


撰寫本書之時,美國正在進行總統大選,首先上演的是兩黨的初選,最令人矚目的當然是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希拉蕊(Hilary Rodham Clinton)的拉鋸戰,扣人心弦。


一年前歐巴馬還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參議員,由於具有非裔血統,政治歷練又遠不及希拉蕊,大家普遍並不看好,沒想到他善用美國民眾求變的心態,同時較為年輕有活力、擅於拉攏年輕選民,演講又具魅力,因而贏得最後的勝利。

 

在選舉經費籌募上,不熟悉全國性選舉募款運作的歐巴馬,藉由網路和手機的宣傳,募款總額甚至大幅超越希拉蕊,最後在全球的驚嘆聲中當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接著下來的幾週,歐巴馬到處演講拜票,他以「改變」為選戰的主軸,充分掌握美國選民渴望求變的心聲,所到之處,掀起聽眾的熱情支持,造成一股歐巴馬旋風。

2008 年 11 月 4日,美國人終於用選票改變了他們的歷史,歐巴馬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麥坎(John McCain),是美國歷史上具開創性的新里程碑。

 

在二十年前,絕對不會有人相信一位非洲裔的參選人能夠成為美國的總統,歐巴馬能夠以壓倒性的多數贏得大選,代表美國人的價值觀和期望有了戲劇化的轉變。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不只政治發展充滿驚奇和意外,同樣令人驚訝的意外也發生在經濟和產業的演變。

開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到2008年 9月甚至引發全球的信用緊縮和金融危機,產業的經營環境處處充滿著新的危機。

 

著名的公司如雷曼兄弟宣布倒閉,花旗銀行和美國三大汽車廠等焦急地等待政府的紓困,歐洲和日本許多知名的大銀行和大企業也出現嚴重虧損,甚至亟需政府協助或接管,以度過難關,時局之演變和發展實在難以預料。

台灣的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受到這波景氣急凍的衝擊,2008年第四季GDP較上年急速衰退8%,前所未見。

 

主計處估計GDP將連續五季衰退,2009年的衰退將達4.2%;根據海關的統計,台灣2009年第一季的出口金額比上年同期巨幅滑落36%左右。

 

高科技公司在這波劇變中,有不少公司因此沒落沉淪,環境考驗著每一家企業的體質和應變策略,決策的優劣和執行的績效不只影響未來的發展,很可能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以電腦產業而言,其實更早之前就已出現劇烈的洗牌現象。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都會文化•行銷管理報電子報:以武會友、以德服人——員工應有非凡的素質













執行力 







以武會友、以德服人——員工應有非凡的素質


【鏢師梁振普的武德】

清光緒末年,河北冀縣的梁振普,就是一位仗義行俠譽滿武林的著名鏢師。

 

當年,他在京城仗義勇救寧夏回族湯瓶拳高手于紀聞女兒于雲娘的俠舉,讓眾多武林人欽佩嘆服。

梁振普字昭庭,河北省冀縣城北後塚村人,一八六三年五月二十日生,卒於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三日。

 

自幼好武,七歲拜本村秦鳳儀老拳師學彈腿,十三歲到北京,在前門外「萬興估衣莊」學徒,以販估衣(編按:二手衣)為生,故人稱「估衣梁」。

由於其身材矮小,體弱多病,經掌櫃介紹拜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為師學武。

 

梁入門較晚,但由於天資聰穎,練功刻苦,勤思善悟,深受董海川喜愛,得八卦掌之真髓,且虛懷若谷,尊師敬長,經常虛心向師兄們求教,和眾師兄關係甚好。

梁性格豪爽,好濟人急,有古俠之風。

 

成名後,除賣估衣外,還在北京前門外珠市口南「德盛居」黃酒館設教傳授八卦掌,弟子很多,除北京外,河北保定、冀縣、束鹿,山東等均有眾多門徒,可謂桃李滿天下。

 

其所作仗義之事數不勝數,但勇救于雲娘的事卻是傳得最廣的。

光緒二十五年春的一段時間,西城西四附近的惡霸趙六宅院,夜裡常有女子慘叫聲傳出,鄰居們議論紛紛。

 

宅主趙六原在九爺府裡當差,後投靠八大胡同賺了錢。

 

趙六打得一手好鏢,人稱「金鏢趙六」,還在手下養了五名會形意拳的狗腿子趙龍、趙虎、趙豹、趙蛇、趙鶴。

 

趙六仗著自己身懷「絕技」和一群狗腿子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成為當地一霸。

平時就對趙六惡行非常憤恨的梁振普,聽到人們的議論,仗義勇為、好抱打不平的俠義性格促使他決心探個究竟。

 

經探知,夜裡總是發出慘叫的女子是湯瓶拳高手于紀聞之女于雲娘。

 

于雲娘在尋找來京城武林訪友的父親時被趙鶴騙進趙宅,趙六是個好色之徒,欲納雲娘為妾。雲娘不從,趙六每天晚上便拷打她。

梁振普聽了雲娘的話後,義憤填膺,下決心要把于雲娘救出來。

 

天亮後,他隻身一人朝永定門外的馬家堡奔去。

 

最後經過血戰,將趙六和手下的幾個形意拳高手全部打敗,為許多人出了一口惡氣。

從梁振普救于雲娘這件事可以得出結論:許多人對鏢師有好感,無非是出於對其武德的敬仰與信賴,將其視為武俠之輩。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武德的鏢師之所以被世人推崇,還有一個原因是他能將自己融進鏢局,和鏢局成為一體。

鏢師的武德無非就是現代企業員工的基本道德素質,現代企業要求員工的基本道德素質裡第一條便是: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所謂團隊合作精神,就是指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能力,另外,每個員工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

 

你要求擔當一定職務,就意味著你願意承擔責任,並展現了你有信心和有向上追求的勇氣。

 

你要求擔當趟子手,那麼,你就要負起趟子手的責任;你是大鏢師,你就要對整個路上所發生的一切負責。

對整個中國古代鏢局史做一番回顧,就會發現但凡留下名來的鏢局師傅都是正直的英雄好漢。這並不是說,鏢師的正直就是個人道德素質的一切。但卻可以說明,如果不正直,一個鏢師是不可能在鏢局裡生存下去的。

在鏢局中,一個人的武德如何決定了他對於鏢局的價值。

 

同樣,一個人的人品如何也直接決定了這個人對於社會的價值。而在與人品相關的各種因素之中,誠信又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河北籍著名當家人孫玉峰在雇鏢師時非常強調誠信,「我只雇傭那些最值得信賴的明掛子。

 

如果他不值得你去信賴,即使技藝再突出,也不可要。」

河南武舉陸葆在未做鏢師之前於京城同人比武,一不小心將別人打死。後來僥倖被赦免,但武舉卻當不成了,只好去作鏢師。

一次,陸葆護送一批銀子到老家河南,路上遇到盜匪,陸葆以高超武術連連擊敗盜匪數十次。

 

當到達河南時,銀子卻少了一箱。陸葆謊稱只有這麼多,回京後,卻與當家人說了此事。

 

幾天後,當家人將其趕出了鏢局。

事後,有人說,倘若不是陸葆,那批銀子早被盜匪搶去了,現在只是丟了一箱銀子,為何要趕他走呢?!

在這件事情上,似乎抽象出了兩個概念。

 

第一,武術技藝;

 

第二,個人品德。

 

兩個概念發生了碰撞,在這樣的情況下,是要個人品德還是要武術技藝?

那時很多人是難以明白當家人所為的,即使是在現在,也有人很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公司要把員工的道德納進自己的審核範疇中來。

 

事實是,把員工的道德牽進來是為了公司自己的利益。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把自己改變的更好~不抱怨





有一隻烏鴉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看見烏鴉飛的很辛苦,關心的問:你要飛到哪裡去?



烏鴉憤憤不平說:其實我不想離開,可是這個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聲不好聽,所以我想飛到別的地方去。




鴿子好心的告訴烏鴉:別白費力氣了!


如果你不改變你的聲音,飛到哪裡都不會受到歡迎的。

如果你對自身的缺點視而不見,卻只抱怨環境,那必定是徒勞的。



這時要想獲得真正的和諧,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改變的更好。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傳家寶 









傳家寶


擬定計畫只不過完成了整個挑戰的5%,剩下的95%則端視這個計畫能不能付諸實行。

出自:卡洛斯•鞏恩(Carlos Ghosn)~日產汽車CEO

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專家專欄 









E流企業學習:網路造成大學生稚齡化?


作者:鄒景平/總裁學苑資訊科技專欄資深作家

親戚家中有兩個大學生,我不免拿他們跟自己以前的大學生活做比較,總覺得他們糊里糊塗,責任感不足,除了花很多時間在PTT討論區和玩遊戲之外,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週末假日睡到十二點才起床,跟從小父親就訓示我的:「早起三朝當一功」,相差真不可以道里計。

我不知道這是親戚孩子的特例?

 

還是時下一般青年的本色?倒是從電視談話節目中看身為大學教授的來賓發言,他們跟年輕人接觸最密切,也有類似感受,並將此現象取名為「大學生稚齡化」。

前些日子,南部一位公立大學教授的助理在噗浪發言,他把這個「大學生稚齡化」現象解說得更具體。

 

她說:「早上一來實驗室,看到實驗室燈沒開,客人卻已經來了,他站在黑暗中,我感覺很抱歉。

 

學生竟然只開自己頭上的燈,接待桌的燈沒打開,也沒請客人先坐,就讓客人站在黑暗中。

 

現在的學生怎麼連最基本的接待都不會!我今天很火大。」

她還提到:「上星期四我就發現實驗室沒垃圾袋了,到今天已經星期三了,垃圾就散放在陽台上,整個陽台寸步難行,依然沒垃圾袋。」

 

大概學生沒意識到自己的工作還包括要接待客人和清潔環境吧。

 

他們可能只把實驗室看成是打工換錢的地方,因此像火柴棒一樣,師長撥一下、動一下,缺乏主動積極的任事態度。

幼時母親常教導我們小孩要「耳聽八面、眼觀四方」,時刻提醒我們要有眼頭見識,也就是隨時注意環境中人與事的變化,即刻主動回應,例如客人來了,要請他入坐並奉茶,然後請長輩出來,客人走了,要收拾桌面和清洗茶杯,在家中也要多留心,隨時注意並維持周遭環境的整潔。

可是現在孩子常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中,他們一頭鑽入電玩和網路的虛擬世界,根本無暇注意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問題。

 

我們幼年時雖然沒有繪本、漫畫和電玩,但是孩子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身體四肢得以運動舒展,精力也能適當宣洩。

 

大家跟同齡的人一齊遊戲玩耍,小孩子做錯事或發生問題,鄰居長輩都會熱心的指正,自然而然從中學到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但現在是小家庭或單親家庭佔絕大多數,在城市裡,每一家都門戶緊閉,鄰里不相往來,孩子缺少群體互動的空間與時間,雖然有各種才藝與課業的補習,但都是以老師為中心的學習,同伴之間耳濡目染的機會非常少,加上網路與電玩遊戲的刺激誘惑,很多孩子在課業和網路遊戲間穿梭,反而疏忽了現實生活中的應對禮儀,缺少待人處事、臨機應變的眼頭見識,自然讓主管頭疼了。

學生在家庭中沒有學到的,只有由學校或企業來補強,上面提到的這位助理可以擬一個實驗室規約,透透環境檢核表來提醒學生要做的工作事項,對表現優良的人給予公開表揚和獎勵,形成「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實驗室文化,新來的工讀生自然就有樣學樣了。

網路世界無所不在,卻也使得孩子深陷其中,想藉由虛擬世界不斷滿足自己的欲望和渴求,卻忽略了現實生活環境中的點點滴滴,掛網時間太多,絕對有害無益,隨時都想黏在網上的人,一定要學會「節制」,除了嚴格管控自己使用網路的時間,也要虛心檢討會不會因為自己掛網成癮,忽略了許多生活環境中的大小事情,而讓別人頭大、火大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無論科技多發達,這句話仍是不變的真理。(歡迎免費加入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

■ 延伸閱讀:
代溝在新世紀會轉變成為數位鴻溝?

■ 如您對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E流企業學習)論壇上發表。








 
 






用心經營:超越成功慣性


作者:馮仁厚/總裁學苑專欄顧問作家

在現代高速的時代,產業變化、技術變化、異業競爭、需求變化都在以加速度的狀態發展與改變。

 

我們所擁有的核心能力或技術,若未能以更寬廣的心靈,跳脫出自己原有世界觀的侷限與束縛,就不容易在快速發展與改變中掌握先機。

 

若是我們還停留在既有的成功慣性或是既有的思維架構中,很可能就要面對被快速改變淘汰的命運。

檢視您的組織,在推展新的業務、新的技術、或新的流程時,若您的組織顯現出阻力重重、變革的速度緩慢,那就是明顯的徵兆:您組織中的成功慣性或習慣思維,已經成為組織發展、求新求變的阻力了。

 

這也顯示,您們已經到了必須要重新檢視您組織中人們心中的世界觀,與擴寬他們的眼界與心靈能力的時候了。

然而,有甚麼方法可以引導組織持續的跨越成功慣性?要超越既有成功慣性的心靈能力如何培養?

首先,「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願力,是人們擁有的無窮無盡的資源之一。

 

有願,就有力。

 

這是因為人們所發的願力,會引導我們看見超越性的願景,讓我們看見理想與現實中間的差距,而激發心靈內在的創造性張力。

 

這股創造性的張力,會讓我們持續的跨越成功的慣性,不斷的開闊我們的心靈視野,擴展心靈地圖。

「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其另一重內涵,就是心靈地圖有多大,您的事業就有多大。

所以,《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艾修伯里說:「如果您想要建造一艘船,別找一堆人收集木材,也別指派任何工作給他們,您該做的是,啟發他們對海洋有無限的渴望。」

 

對海洋渴望的心,不僅會帶來您組織中夥伴世界觀與心靈視野的擴寬,更會在組織運作中啟動持續性的創造力量。

其次,是培養「探究本質的回頭反思能力」。

知識經濟時代的另一個象徵,就是創新與創造的動力很活潑,造就超過經驗值以外的事物層出不窮。

 

超過經驗值的事物出現,就代表過去的經驗已經不適用了,需要掌握探究本質的回頭反思能力,學習放下既有的知識與經驗,善用回頭反思的能力,層層深入的探究自己內在的假設與認定,才能以直覺流現的方式明白超過經驗值事務的本質,掌握住開創性的機遇。

這等於是走一趟,向內在心靈探索的深層學習的旅程,也是一種探索自己心靈所處的狀態,來開啟對所面對狀態的覺察能力。

 

擁有探究本質的回頭反思能力,才能超越成功的慣性,穿越時間的限制,保持歷久彌新的長期影響力。

所以,要看見無窮盡的機會與擴大你的事業版圖之前,必須要檢視你的心靈地圖有多大。

 

心靈地圖的大小,則決定於你的願力有多大,以及回頭反思的能力有多強。

面對新時代的機遇,你準備好了嗎?(歡迎免費加入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log_free1.php )

■ 如您對用心經營專欄,有任何意見想表達,您可以在我們的互動討論區(
用心經營)論壇上發表。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五分鐘摘要 









挑戰企管迷思的4大問!


【文�鎅身蛂E史都華Matthew Stewart】

所謂「管理迷思」指的是,誤以為企業管理本身是獨立、專門的專業技能,還是一個正式的學門。

 

這是錯覺,是那些自命為商管大師、商業書作者和商學院產業所捏造出來的。

 

管理學充其量是偽科學,是長久以來美國傳統上試圖用技術解決深遠政治問題與道德問題的當今版本。

1. 管理顧問


Q:怎麼會有這麼多懂那麼少的人,在教導經理人如何去做那些他們本來就該知道怎麼做的事情,還可以因此日進斗金?


A:顧問懂得運用適切的工具,可是人人都可以學習去運用。經理人必須學會怎麼自己給自己諮詢。

企管顧問界最弔詭的狀況是,顧問本身常常就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

 

他們可能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夥伴負責帶領團隊,可是實際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的顧問,基本上都是頭一回經歷現實世界的大學畢業生。

 

唯獨在商業界,才會讓剛畢業的新手擔任經驗老到者的顧問,這在其他行業是不會看到的。

商業界之所以可以接受這樣的情形,或許是因為大家心底懷疑,商學院裡所教授的才是最新的商業觀念與策略。

 

因此那些顧問新手可以用最新的觀念,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大體而言,這其實是個假象。

 

商學院根本就不是孕育原創概念的溫床,反而只是把各種過去成功的研究案例貯存起來而已。

說實在的,任何企管顧問用以評量的標準工具,通常都是靠曲線分析圖在討生活,證明他們的服務是必要的,因為有些顧客的獲利潛力會高過其他顧客。

 

如果顧問能幫企業找出獲利潛力最大的顧客,並盡可能從這些顧客身上賺到錢,而不是去經營獲利潛力小的顧客,就會有理想的結果。

2. MBA——企業管理碩士


Q: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花費這麼多的時間與金錢,去獲取一個對於自己做為一名經理人,在未來管理績效卻看不出有幫助的學位?


A:企管碩士學位根本毫無價值,經理人最好去研究能激發自己學習熱忱的學科。

約瑟夫•華頓在1881年捐贈一大筆錢給賓州大學,成立了華頓學院,成為第一個讓學生主修商學的大學課程。

 

達特茅斯學院起而效尤,還有多所大學也紛紛效法。

 

哈佛在1908年決定要加入戰局,不過該校當時尚未確定要教學生什麼內容,企管碩士學位就這麼草草地誕生了。

相較於大學中其他學術領域,商學院的起步相當晚,可是它們本身卻速迅變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

 

今日商學院的發展,完全著重於將企業管理變成嚴謹的學術領域,藉以有系統地教導與學習。

 

不管商學院再怎麼努力,卻還是很少訓練出能締造史上最大突破性發展的創業家,這種成就都是由具有全新創意觀點的外行人所達成的。

3. 管理大師


Q:管理思想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可以靠著充斥術語和道理簡單的著作賺進百萬財富,這是怎麼回事?


A:經理人應該有自信地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去撿現成的管理觀念。

商業界充斥著屹立數十年的大師,大師們的著作可以銷售數百萬冊,而他們所開發和提供的種種商品也都供不應求。

 

要成為大師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推出某種新的管理觀念經過以下5個步驟,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1)先說明「我們將會被淘汰」。
(2)接著指出「科層會害死我們」。
(3)然後高呼「我們可以創造更光明的未來」。
(4)再來就要提出「你握有促成改革的力量」。
(5)最後要號召行動「追隨我」。

當然,你還必須具備合群、外向的個性,才能大張旗鼓地達成這5個步驟,不過其實人人都做得到。

 

或者,如果你不是這種滿口大道理的人,隨時都可以去搭最新潮流的順風車。

 

事實上,不管何時都會出現管理大師。有些一夕成名,然後從此就消聲匿跡,有些則扮演變革的推手,享有長久而且獲利豐碩的事業。

 

大師懂的真的沒有比其他人多,他們只不過比一般人更善於推銷自己的觀念,並且能把自己事業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不要誤以為大師懂得比你多,他們犯錯的機率,跟大家都一樣高。

4. 執行長


Q:為什麼執行長的收入會這麼高,高到讓貴得離譜又不必要花的企管顧問費,也顯得微不足道?


A:由於自由市場勢力在過去的操弄,使執行長的收入高過他們應得的水準,必須訂定法規予以制衡。

有些作家靠著探討自己的著作建立起成功的職涯,因而成為企業大師,同樣地,有許多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因為聲名大噪而享有優渥收入。

 

商學院和管理大師都為自己在管理市場上,畫定一塊獨占而且獲利豐厚的地盤,同樣地,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這麼做。

 

他們為自己的專業領域成功營造出一種神祕感,根本沒有事實根據可加以證明。

 

自由市場並不是為了執行長的才華而存在,一家公司的執行長常常還是另一家公司的董事,握有選擇下一任執行長的大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特別報導 







世界級的美學競爭力


文�疞K自〈日本頂尖時尚名人學〉:商周出版

■大濱史太郎的時尚品牌學對話


1. 超大型時裝秀「Tokyo Girls Collection」(簡稱TGC)的成功來自於與媒體平台合作,包括郵購型錄、電視節目、電影作品、CM商品、現場攤位等,此外你們還透過手機網站進行銷售。

 

這種多媒體平台的合作模式,在世界各國可說是絕無僅有,您是如何經營出這個事業?

當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如何在亞洲國家中品牌化我的國家,甚至在全世界」,我個人把這個問題連結到「時尚」這個範疇。

 

於是我對時尚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讀到了一些關於時尚相當有趣的事情。

 

以現在來說,全球的時尚基本上是以巴黎為中心的,然而在300年前,時尚的中心卻是在米蘭,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根據時尚歷史學者的研究,法國在路易十四統治的時代,他的財政大臣柯勒貝何(Jean-Baptiste Colbert)推行經濟改革,決定把時尚產業納入國家的整體財務政策中,因此聯合了大約60個品牌。他意識到法國可以把時尚產業當作策略性的工具,和其他國家相抗衡,於是計畫性地扶植時尚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國家的經濟主力,用現在的話語來說,也就是「branding the country」,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這位有遠見的財政大臣他的貢獻就誠如我們所見,「法國製造」保證了無懈可擊的時尚價值。

當法國透過成為世界的時尚之都,完成了對自己國家品牌化的策略,也同時成功地提升國內所有的工業發展,這個發現讓我非常地驚訝。

 

這樣的思考可為看似多元發展的「branding」事業做定位。我並非極端的國家主義者,非常巧合的是我們打著「實穿衣服」的口號,事業蒸蒸日上,而目前的流行現象其實蘊藏著可以創造出日本獨特的品牌化認同,這一點就如同300年前法國所做的事一樣。

我相信日本的實穿衣服具有某種力量,未來這股力量會更強,於是我想首先應該在日本國內品牌化實穿衣服,不斷地強化它,讓它成為所謂的「日本品牌」,因此TGC的終極意義並不只是一項時尚活動,而是把日本做成品牌,而品牌的地標是東京。

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我使用「日本」這個字眼關聯到我的事業,並沒有意指完全限制於日本人,而是指涉到這個地理位置所發生的故事。

 

因此,當我們思考實穿衣服或是TGC,其實並不僅僅限於由日本人創立或運作,而是這個品牌源自於東京,就好像對網球世界來說,溫布登有如聖地麥加的地位,我們便是期許TGC成為世界上時尚愛好者夢想參與的活動。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東京當作唯一的地標,因為我們所展現的不只是舞台秀,而是呈現東京當代的文化,以此建立TGC的品牌形象。

2.至2009年,TGC已經舉辦了8屆。

 

您如何賦予這個活動新鮮感,維持話題的熱度,讓消費者願意買票進場?您是怎麼創造盛況的?

如何將日本、將亞洲品牌——尤其是這些被稱為「real clothes」的實穿衣服,經營成娛樂;它本身就具有娛樂的元素,既是流行,又可以是電視節目或電影。

 

以往,只有少數業界人士才得以一探時尚世界,但是我們想要顛覆這個慣例,我們想要創造能讓更多人參與的流行娛樂。這就是TGC最主要的宗旨。

 

時尚界每一年都有新的潮流,我們辦得是服裝大秀,自然要反應出潮流。

 

於東京舉辦TGC之前,我就已經首開先例,在日本製作「神戶時裝周」,當時這個活動是由「每日放送」電視網所主辦,從2002年第1屆開始一直舉辦至今。

因為我的事業據點在東京,當時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東京舉辦類似的活動。

 

因此,2005年為了慶祝經營girlswalker.com網站創立5週年,我們舉辦了「Tokyo Girls Collection」,沒想到這個活動震驚了所有人——大家都覺得實在太有趣了!

 

所有單位都認為,往後應該定期舉辦這類「以女性為主角、由女性策畫、旨在服務女性」的活動,一個滿懷著夢想的活動。

觀眾高度地投入,每個人開心享受Tokyo Girls Collection所創造的時尚娛樂秀,讓年輕女生爆發出心中渴望的能量,也認同TGC實穿衣服的精神,這正是TGC可以持續舉辦的原因。

我不確定台灣方面的情況如何,但是在日本,大型活動主要還是運動比賽,而這類活動的族群基本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

 

日本的棒球也好、足球也罷,甚至是奧運,以女性為主的運動競技實在很少。

 

即使是藝人的表演,比方說傑尼斯偶像的演唱會,雖然女性觀眾不少,但是純粹以女性為主、號召女性觀眾的活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就這個意義來看,也許我們真的開創了一個以女性為中心,讓所有人都能樂在其中的「女性流行服飾嘉年華」。

TGC每年舉辦兩次,春、夏兩季一次,秋、冬兩季一次,每次的主題都不一樣。

 

比如說,2009年春天這次,我們的主題是「Sparkling Girls」。

 

現在整個大環境不景氣,我們希望女性們都能成為光彩奪目的個體,因此訂了這個主題。

 

上一屆則是因為去年非常流行格子(check),所以我們將「格子」圖案和「心」結合,構思了「Check My Heart」這個主題。

這是一場時尚盛會,因此每一次我們都會訂出活動的主題,由我們先創造一個流行趨勢,然後傳達給外界。

 

我想這個活動能迄今維持不墜,是這個關係吧。

 

另外,每屆TGC所邀請的佳賓也有影響。

 

比方說,這次的SGC(Shibuya Girls Collection)我們請來了朝青龍(編按:第一個成為橫綱的蒙古相撲選手),一般的時裝秀絕對看不到這類人物吧。

 

雖然這樣的作法有時不免引來爭議,但是把這些都視為「娛樂」的一部分,我認為是行得通的。

 

我們總是能將最有話題的藝人和流行結合,例如男藝人DAIGO、女歌手倖田來未,邀請他們參與演出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手管理電子報:調整你的身與心













放手管理 







逆轉你的過程

再次審視內心

大多數管理者都往自己之外看,看著自己的組織和這個世界,以找到需要矯正的地方。

 

他們又再次往外看,找尋他們想追求的事物。

 

然後他們透過評斷,試圖改變世界裡的事物,將其變成他們認為正確的樣子。

現在,是該逆轉這個過程的時候了。

 

並不只是在工作,而是在你的整個生活。

現在,當你看著這個世界時,只該看到自己的倒影。

 

外在世界是反映內在的一面鏡子。

 

只有透過把它視為一面鏡子,你才能學習改變面對內心的方式,從對這個世界進行微觀式管理,到放手讓自己跟這個世界中流動的力量達到和諧狀態。

你的第一步,是不再以這麼批判的方式思考。不要再比較了。

 

不要再評斷別人了。

 

不要再試圖決定其他人「應該」怎麼做。

先去探索他們的內在特質。

然後探索你的內在特質。

外在世界會像一面反映出你所思所覺的鏡子。

 

若你進入它,想得到一些不同於以往的東西,它會讓你看到,什麼是最適合你的。

 

傾聽別人對你的讚美。審視別人對你目前的工作情況有什麼評論。

 

他們是否肯定你其實很能勝任這份工作?

 

把世界當作一個回聲器,是為了給你回饋,以幫助你了解並更加認識自己的內在特質。

然後,靜觀有什麼會自然湧上你心頭。

 

靜觀有哪些東西是你不必大費周章就能駕馭自如的,因為那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莫札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開始作曲了。

 

他很早發現自己的天賦所在,而他的父母和週遭的人們給予他立即的正面回饋。

在我們所有人身上,都擁有和他類似的天賦。

因此,此時我們該停止向外尋找有哪些我們需要去矯正的東西。

 

我們可以轉而讓自己往外看,有哪些東西是能和我們內在和諧同調的。

 

然後,我們讓在這過程中感受到的經驗向我們發聲。

 

我們的行為會變成是一種信任生命的行為,就像一名剛開始學游泳的人,學習去信任水一樣。

當我們把這種行為方式介紹給某些人時,他們不相信這種自然能力真的存在。

 

他們有的會說:「我什麼都做不好。

 

我每次嘗試做什麼,都會失敗。」

 

但很快地,透過仔細的自我觀察,他們就會發現到,其實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嘗試,都是為了要變成某種別人認為他們應該變成的樣子,而這當然總會以挫敗收場。

這種過程必須被逆轉。

下一個必須學習去逆轉的過程,是克服問題。

 

大多數管理者深信,克服問題是他們存在的全部理由。

 

他們一上班就開始找問題,如果他們沒找到,他們的上司會找到,特別是當那些上司屬於舊派的微觀管理者的時候。

但如果只把焦點完全放在如何克服這一項上,對於解決問題實際上毫無助益。

 

一個人必須願意先將眼界放寬,看到問題所在的那整個系統。

今日這個微觀式管理的世界,採行的是一種相反而阻礙正常運作的做法。

 

大部分管理者批評員工的理由是他們不順從規定,或不順從服裝規範,或不遵守規定的休息時間,或不符合他們每天被規定必須完成的工作量。

 

這種做法是把員工狹隘地框進一個非常制式化、被高度操控的環境內。

 

那些管理者這麼做,是想得到員工的「最佳表現」,但反而得到最差的表現。

 

他們把一種僵化的思考方式加於職場中。

實在沒有必要去想像到底世界最後會被火還是冰淹沒。

 

因為還有其他兩種可能:一個是對過去的緬懷,另一個就是文書作業。

──法蘭克‧薩帕(Frank Zappa,美國音樂家)


若你真正想得到員工的最佳表現,就要把自己的手放開,不要再箝制他們的生活。

 

你想讓自然存在於他們身上的才能通暢地展現,而不是逼迫他們對一種既定的模式百依百順。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MBA電子報:如果公司非要打折















管理佳言 











「在重視創新的公司,失敗或被捨棄的創新構想的「葬禮」,就像一場慶典,而不是一場哀悼會。」

網址:
http://www.emba.com.tw/





觀念趨勢 







如果公司非要打折


EMBA雜誌編輯部/文

擔任顧問二十多年的行銷專家麥基(Steve McKee),日前於美國商業週刊SmallBiz季刊的專欄上直言:「我恨死打折了!」

麥基指出,好的行銷策略應該要讓公司更獲得顧客喜愛,或者可以獲得更多利潤,然而打折卻會破壞品牌價值與公司利潤,完全違反行銷的目的。

 

但是很多公司卻不斷在打折,不景氣時打折的情況更是普遍。

麥基表示,打折應該只是適當的時候偶爾使用,而且使用時要非常謹慎。當公司在考慮產品要不要打折時,一定要記得以下三個原則:

原則一:打折只能是短期的。

 

打折就像藥品,針對身體某種狀況服用一段時間是有效的,如果長期亂用很可能導致上癮,結果良藥反而變成毒害。

公司對打折上癮,產品的價值定位會一直往下掉,有時甚至演變為賣一個賠一個,根本毫無利潤可言。

 

而且太常打折,顯示公司並不認為產品擁有原訂價格的價值,同時公司也等於訓練顧客,如果沒有打折,就不要買公司的產品。

原則二:打折要有充足的理由。

 

讓消費者清楚知道公司為什麼打折。

 

不要讓他們認為,打折是因為公司的產品賣不出去,想盡辦法清庫存;或者公司對不景氣束手無策,才會有降價的驚慌反應。

舉例來說,蘋果公司的筆記型電腦給予學生折扣,並沒有拉低品牌的價值。

 

因為對公司而言,折扣的理由很充足(讓電腦使用者在年輕的時候就習慣使用蘋果的產品),對消費者而言,理由也很充足(學生的經濟能力比較有限)。

同樣地,蘋果的iPod舊機換新機可以獲得九折優惠,也沒有殺傷品牌。

 

這麼做一方面鼓勵顧客升級既有產品,一方面給予外界好印象,覺得公司是注重環保的負責任企業。

蘋果電腦的兩個折扣做法都讓消費者更買得起產品,但是保持住,甚至提高了品牌的價值。

原則三:儘量發揮創意。

 

公司可以透過其他方法,表面上看起來沒有打折,但卻有打折之實,例如,寧可把產品的原價訂低一點,而不要一開始訂很高,上市不久就打七折。

電玩零售商GameStop在這波不景氣裡,發揮創意減少打折造成的負面效應。

 

公司知道目前顧客的手頭比較緊,因此強力促銷售價比全新電玩低的二手電玩,保持顧客繼續上門的習慣。

 

等待景氣回溫,新電玩的買氣自然也回升。

GameStop藉此找到不打折的方法。

 

公司躲過以新電玩打折刺激買氣的命運,以免破壞新電玩的行情,短期內滿足了顧客,長期來說對公司有害。

麥基提醒,如果公司非要打折,至少要做到這三個原則,把打折的破壞力減到最低。

來源:EMBA雜誌第278期(2009年10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7518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51期】向NASA學團隊建立















五分鐘摘要 









串連技術型團隊的軟技巧!


【文/查理士‧佩勒林Charles Pellerin】

美國太空總署(NASA)因為「哈伯太空望遠鏡」在升空進入軌道之後,出現鏡片有球面像差無法發揮效用的嚴重錯誤,才發現由科學家和工程師所組成的技術型團隊往往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對於社會環境疏於注意或管理,傳統「人際互動」式的團隊建立活動對他們沒什麼效果,必須採用新的團隊技巧,就是從情感、理性、直覺、知覺等4個面向構築而成的「4D團隊建構流程」。

 

所以美國太空總署(NASA)採用此技巧組成了另一支團隊,成功執行太空修復任務,進而擴大運用到整個組織,使得大多數團隊績效都提升到超過平均水準。

 

記取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錯誤教訓同時學習其成功經驗,將「4D團隊建立流程」整合到團隊的管理方法,在4個面向間取得平衡有效領導團隊,你就能輕鬆建立超水準的高績效團隊!

■4D系統的基本觀念


4D系統不僅可以用來培養優秀的領導者,也是一套嚴謹的團隊建立流程,可以評量激勵團隊績效的關鍵要素,也就是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對於專案成果,向來扮演重要角色,在「哈伯太空望遠鏡」的案例中發現,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計畫主持人會公開數落承包商,並強勢要求達成緊迫的交期和成本預算,結果造成承包商隱瞞有問題的狀況,這當中最大的問題最主要就在於領導的失敗。

要能了解、評量,並更妥善管理社會環境,必須要有簡單的工具,用以分析團隊和領導者的表現。

 

4D系統將領導人及高績效團隊簡化成4個核心要素或面向,必須加以處理並取得平衡,才能有效領導:C 培養感情(依情感,憑直覺)/ 廣納意見(依情感,憑知覺)/ V 描繪願景(依理性,憑直覺)/ D 指示引導(依理性,憑知覺)

■美國太空總署(NASA)運用4D系統的方式


有系統化地建立績效基準,然後定期針對每一種行為進行持續評量,讓美國太空總署(NASA)大多數團隊達成了系統化改善,並且發現要教育及運用4D系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按照以下順序來進行:

1.評估個別成員:在進行評估時,必須判斷成員是否能夠習慣、真心、立即、大幅並明確地運用4D系統所提出8種行為。


2.評估團隊:個人及團隊的評估最主要目的是為了訓練。接著應該運用評估簡報的機會探討各種問題,並設定未來要前進的方向。


3.實施為期3天的訓練課程:這些課程是密集而深入的訓練活動,可以針對組織的需求量身打造。


4.進行後續定期評估個人及團隊。


5.評量進步幅度並製成圖表:讓組織將理想行為融入企業文化之中,還可以讓個人及團隊和同儕進行比較。

■基本的4D診斷工具


4D系統的真正價值在於,能夠讓你視任務需要,選用天生人格特質及優點適合的團隊成員,並且用來評量自己團隊中的主流文化,了解其是否符合主顧客的文化,4D系統是能夠完美結合專案、團隊及顧客的好方法。

4D系統尤其善於評量團隊領導人具有哪些相對的優點,例如:在專案的初期規畫階段,最好能有描繪願景型的人參與,到了要思考可行性的階段時,最好能有指示引導型的人主導,而在專案的所有階段,培養感情及廣納意見型的人都會很有幫助,因為他們能促進大家團結合作,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帶來多樣性的觀點。

 

4D系統還可以用來有系統地評量每個團隊的主流文化,一般企業文化大致上都比較偏向指示引導型,因為顧客通常會購買透過價格或價值達到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

■如何運用4D系統轉變團隊環境


如果你受命擔任團隊領導人,可以採取4項具體行動來改善團隊的社會環境,讓4D系統發揮最大效果,進而提升團隊績效。


1.製作並使用4D環境轉變工作表


這項工具可清楚看出社會環境有哪些地方必須改變,這種改進缺失的過程,會對團隊注重的焦點及心態帶來改變。


2.更新並加強團隊的故事情節


我們用來介紹自己的故事,會大大影響我們態度和認知的形成。

 

有趣之處在於,故事情節必定是主觀的,我們認同的事情,其他人卻未必認同。

 

換句話說,大多數故事情節是有爭議的,其實只要聽起來像是真的,我們就會覺得可以加以使用。


3.將團隊的情緒加以歸類,並且要謹慎面對


許多研究顯示,情緒智商對於完成任務的影響,可能是技術性技能和智商的2倍。

 

很多專案團隊都很熟悉這種現象,他們看到有些技能極強卻缺乏「人際技能」的人,卻晉升為團隊的領導人,結果使得團隊績效慘不忍睹。

 

而頑固的技術型人員通常不願意談論他們的情緒,因此必須相當審慎拿捏,但是隨時了解並管理自己團隊的情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


4.教育團隊如何熟練的運用4D系統的8種行為


要將團隊提升到前20%的水準,就必須熟悉4D系統的8種行為:

 

(1)真誠表達肯定;(2)處理共同利益;(3)適度採納他人意見;(4)說到一定做到;

(5)展現實際的樂觀;(6)要100%投入;(7)避免卸責及抱怨;(8)釐清角色及職責。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1期〈向NASA學團隊建立〉】





特別報導 







網路時代質感崇拜的威士忌男子

【文/伊魯秀一,EOLembrain東方快線研究總監】

■血液純淨無酒的人已少


隨著時代演進,觀念解構,以前為女人創造的化妝保養品,現代男人不只愛用,甚至成為權威;過往女人少碰的酒,現代女人愈來愈願意解放心胸,引酒流淌唇齒之間。

 

調查發現,除了喝啤酒、葡萄酒,連威士忌、伏特加等烈酒都有女人愛嚐,雖然喝的頻率秀氣許多,但不少女人的酒膽或酒量可不亞於男人,酒國英雌、女中豪傑等名聲時有耳聞,現在要找到血液純淨無酒的人恐怕已難了,因為男女中屬於滴酒不沾的人已算少數(18%)。

人生境遇有起伏,才稱完美,酒有淡烈之味,才稱齊全。

 

酒味濃淡多元,但並非每一種酒都讓人愛喝。

 

在烈酒中,威士忌就屬較廣為人所接受或喜歡的酒味,而幾年前ABSOLUT以其極富創意的廣告及瓶身造型,也讓伏特加酒在國內市場大開。

 

目前消費者喝伏特加酒的頻率已與威士忌相近,分別有3成的人1個月內至少會品味一次;相較之下,以前還頗受歡迎的白蘭地,以及中式白酒或黃酒類,似乎其酒味較遠離一般人的味蕾核心,喝的人相對少。

■威士忌威倒年輕人


濃烈酒味不是人人都愛,威士忌卻最是台灣男人偏愛的烈酒之王,男人對其鍾愛程度更是驚動世界,據聞蕞爾小島的台灣,幾年前每年從蘇格蘭進口總量曾達1,000多萬瓶,平均約3秒鐘就喝掉1瓶,當時飲用量還榮登全球第5名。近年全球經濟衰退,去年蘇格蘭威士忌出口銷往台灣的威士忌總值雖然下滑,但仍達7,440萬英鎊(1億1,222萬美元),還是擠入全球排名第9,據報導依出口總值計算前10大市場分別是美國、法國、西班牙、新加坡、南韓、希臘、德國、南非、台灣及委內瑞拉,由此看出台灣男人對威士忌的迷醉程度。

男人對威士忌之愛,即使在悶熱的烈陽夏天之際,仍讓不少男子都為之迷醉,調查顯示有30%男子在最近3個月內有喝威士忌,最近1個月有喝者也有20%,顯見威士忌迷人之威力。另外調查也發現,20啷噹歲的年輕男子喝威士忌的比例乃快速成長,不只勝過30熟男,更趕上40歲以上熟男,顯見現代年輕男子對威士忌的忠誠。

■威士忌男子的質感崇拜


雖然威士忌售價不低,不是人人都負擔的起,愛喝威士忌的男子,他們的收入也並非特別高出常人,然而消費上他們卻展現豪邁氣魄,調查顯示,他們在購買高單價商品比例確實猛強如烈酒,除一般服裝、飾品、手錶、皮鞋、包包外,就連運動鞋、休閒鞋、上衣單品在5,000元以上都有1成左右的人甘心購買;另一方面,威士忌男子也愛網購,有58%的威士忌男子近7日內有網購經驗,且有16%的人近7日內網購花費超過1萬元,可見得威士忌男子對價格的輕看態度。

雖然「輕看價格」,威士忌男子卻大大「重看質感」,甚至崇拜,他們不光只對商品有興趣,也相當樂於花時間去深究,從摸索、認識、研究、了解,進而掌握,最後愛上,一旦愛上,就容易展現秒殺的灑脫率直購物特質,商品只要品味對上,儘管價格超出原先預期,他們仍願意面不改色地購買。

■質感崇拜密碼


雖然威士忌男子肯花錢,但真要迷醉他們願意購買,對於他們以下「質感崇拜」特質可得加以關注,若能投其所好,即使只是一件身外小物或配件,也都有機會吸引他們花大錢購買。


尊爵之範:男人並不因為有酒才稱雄,喝威士忌不一定要當皇室,但具皇室般的風範或形象(如:尊貴的、紳士的、高尚的、受人禮遇),卻是他們自許的核心形象。


典藏之韻:除了品味酒,威士忌男子相當偏愛從事收藏、玩棋賞藝,顯露他們雅藝一面。


群倫之首:威士忌男人有著不願落居人後的好勝心及自我激勵,總是想要比他人早先一步或擁有,對於新事物更勇於嘗試把玩或研究。


注目之禮:美不是女人才渴望,威士忌男子也擁有對美的渴望,不只生活美感,也在意本身內在及外表的美,而當獲得身旁經過的人給予眼光的正視注目禮,他們更顯興奮。


分享之樂:威士忌男子自信個人品味,不只願意投身鑽研,更願意敞心與他人分享,也常會是身旁好友的諮詢對象。

現代人對人(包括:愛人、戀人)愈顯不忠,反而對品牌愈表露忠誠之意,而威士忌男子向喜歡品牌的忠心輸誠更顯高張。

 

愈來愈多人關注男人消費力,對於這群驚威世界的威士忌男子,若好好款待他們的渴望,相信他們也將會展現讓世界驚訝的消費實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1期〈向NASA學團隊建立〉】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手管理電子報:放手式決策的樂趣













放手管理 







放手式決策的樂趣


要當一名擁有願景的領導者,需要鍛鍊自己去做選擇。

 

但不是要選擇正面並棄絕負面──那是舊派的做法,不夠深入到能讓重大轉變產生。

 

放手式管理者會從負面學到許多東西。

你一整天的決策過程,是從傾聽自己內在智慧的過程演變而來。

 

你可能得試著從兩項選擇中挑出一項。當你審視其中一項選擇時,你的身體對此有何反應?

 

這個選擇能讓你自在呼吸嗎?

 

它是否能讓你思路清楚?

 

它是否能讓你感到一種平靜,以及最終有一種成就感?

 

或者,它產生一種壓抑感,一種不妥和負面的感覺?

獲得成功所需的一切,都已經在你之內了。

 

一旦你充分了解這點,就能傳達給你所管理的員工們。

 

在職場,這是一種革命性的觀念,一種真正不尋常的想法。

 

也許這種想法跟你讀過的其他每一本商業書籍都背道而馳,它也一定跟另一種黯淡無趣的知識相衝突,人們將那種知識稱之為「常識」。

對於心靈鬥士而言,這不會是場輕鬆的旅程。

 

它一點也不輕鬆。

 

這也正是為何你要在那裡加以引導,並讓你的員工有跡可循。

 

因為你大多數的員工活到現在,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要獲得外在肯定,所以他們總是想使自己的每個動作和決定都得到立即的外在回饋。

你的任務就是要幫助他們,從這種對追求認可上癮的情況中康復,它會危害到他們的工作。

 

追求認可是一種必須治癒的病症,之後人類才能產生偉大的表現(對此,最終的肯定無論如何都會來臨)。

所以,真正英雄的旅程是進入你的內在,找到你的力量,因為這麼做得不到任何立即回饋。

 

當你獨自一人在內心摸索,審視自己的心和靈魂,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選擇時,沒有人會在旁邊說:「做得好!」比起典型由外而內的成功術,這種做法需要更多的自我鍛鍊,而非更少。

放手式的管理法包含這項關鍵理念:讓成功發生,和逼迫成功出現相反。

 

它是在學習,跟生命和自己達到整合狀態到底意味著什麼。

 

到了某個程度,你甚至能學會從所有被世界(以及你對世界的想像)擺在你身上的「應該」之中解放。

當人們聽到像讓成功發生而非逼出成功這種有趣的觀念時,會有個問題就是認為,也許這是一種理論上、精神上的說法,根本沒被用過、測試過,或真正拿來運用在工作上過。

正好相反!

 

這是一種在真實世界的職場中證明有效的系統。

 

這是一種被實際採用的系統。

 

這並非某個人在腦子裡想像著,如果在最理想的情況下,經營企業會是如何。

 

這真的是你可以運用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正坐在員工對面的領導者,這就是你可以教導他們學以致用的東西,也是你可以教導自己學以致用的東西。

不久之後,你就會不斷從你的員工身上找到長處,而非試圖增補他們缺少了什麼。

 

接著,你就能夠教導他們運用自己內在的能力,而非試圖去修正他們,做些大部分管理者都試圖去做,卻徒勞無功的事。

大多數企業都透過各種控制手段來運作。

 

他們把焦點放在自己定下的規定、公司政策、細節式督導、查驗,以及品質控制上,彷彿他們的員工是訓練好的動物!

放手式管理者正好可以解決這種機能障礙。

 

因為當你發現人們真心喜歡做你要他們做的事情時,就根本沒有必要控制他們。

 

你不需要驅策他們,也不需要逼迫他們工作得更努力。

 

你不需要威脅他們以使他們有所表現。

 

他們已經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了,所以他們自然就會去做。

那麼,管理者的職責是什麼?

身為一名放手式管理者,你的職責就是學習。

你將學習意識到員工喜歡做什麼。你將學習哪些力量是自然活在他們身上的。

 

於是,你就更擅長於把員工安排在最適合他們一展長才的職位上。

 

你要對他們觀察入微,發現他們喜歡做的是什麼,並傾聽他們告訴你的訊息。

 

你最大的成就,是仔細觀察他們向你展現出什麼。

當你啟程展開這趟旅程,會發現旅程相當有趣且富有挑戰性,因為人們並不總是告訴你實話!

 

他們會說一些自以為你想聽的話,或一些他們認為能讓自己加薪的話,那就是追求認可這種心理還在作用所產生的惡性結果。

 

每次你讓他們看到,想贏得你的肯定是一種無效的追逐時,你就在消解這種陋習造成的危害,因為每當他們好好完成工作,就會得到遠比外在肯定還多的東西。

 

當你能夠以這種方式訓練員工時,你等於是在釋放他們向上提升的能力,而他們會為此永遠對你心懷感激。

 

追求認可是我們的社會中最沒有意義且會造成機能障礙的追逐行為。

 

如果你的員工能在職場學會不再把力氣用在這上面,他們甚至可能學會在個人生活中也不這麼做,進而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

工作,以及對工作的熱愛,會變成焦點所在。

 

當你把員工安置在不適合他們的職位上,無論你怎麼督導或規訓他們,都不可能得到好的工作表現,因為他們對工作沒有熱愛。

 

你是可以試著把更多公司政策和規定步驟加諸於他們身上,但還是無法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但當你把員工放在能讓他們展現自我本色的理想職位時,就只需靜觀其變了。

 

如今他們有了一個機會,能展現他們天生長才和做他們喜愛的工作。

 

你可以走開,晚點再回來,只需很少的監督動作或根本不用,就會發現一項執行得非常好的工作完成了,那就是放手式管理的極致展現。

 

你甚至根本不需在場監督。

這項系統是否太軟性了?

 

你可能會擔心它沒有一個夠堅決的中心意志,難以產生成果,但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事實正好相反。

 

實際上,這項系統正是一些意志最為堅決的美式足球教練所採行的方式。

 

就像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沿著練習場邊走,思考著自己隊上的線衛是否該擔任強衛或游衛,或他的邊鋒若擔任全衛會有更好的表現。

 

最後他終於做出決定:「我想讓你擔任全衛看看,因為從你移動的方式看來,那似乎是個更適合你的位置。」

 

一名專注的美式足球教練,時常會把球員調離他們原先以為自己該擔任的位置,而安置到一個更適合他們之處。

 

這名教練認為自己應該持續扮演這樣的角色,將他隊上的運動員互相搭配,把他們安置在不同位置,不斷加以更動,直到他們全都找到一個更能自在發揮的位置為止。

到頭來,最好的教練和最好的領導者都能引發出自己團隊成員的最佳表現,而不是試圖從團隊成員身上強行逼出某些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你所能帶給別人的最佳禮物,就是把它們還給他們自己。

 

杜恩告訴他的經理們:「要比你的員工自己看自己,還看到更多他們所擁有的長才。

 

然後,邀請他們加入你的這份願景中。」

世上還有比不信任人更孤寂的孤獨嗎? 

   
──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英國女性小說家)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永慶的球僮電子報:大至上市公司董事長、小至夜市攤販的老闆,都是我想服務的客戶。















王永慶的球僮 









機會就在你身邊


我對客戶從來不分大小,因為,機會隨時都在你身邊,即使她只是一位不起眼的賣麵線歐巴桑。

 

只要用心去經營,處處都是商機。大至上市公司董事長、小至夜市攤販的老闆,都是我想服務的客戶。


有一天中午,我到外面吃飯,吃完飯後突然下起大雨,雖然隔了一條馬路就到公司了,但雨勢實在太大,我只好請助理幫我送傘。

我在信義路一家大樓外面等助理送傘來,等著等著,我想,與其站在這裡空等,不如積極利用時間開拓客戶。

 

我從一樓走向二樓,原來二樓是一家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本來就是人潮來來往往的場所,許多歐吉桑、歐巴桑在這裡進進出出,都不太會受到注意與管制。

於是,我就進入證券公司,在營業大廳逛了一下,就直接去拜訪公司經理。

 

我和經理交換名片,聊一聊證券業、聊一聊景氣,在助理送傘來之前,我當場就收了二十八萬元的保費。

又是一個大家都覺得心煩的下雨天,我在敦化南路、信義路口等著過馬路的時候,天空下著大雨,我看見一位女士用雙手遮著頭,站在紅綠燈口。

 

我主動走過去,和她共撐一把傘,她把手從頭上放下來,也把防衛感從心裡撤下來,從馬路的這一頭到另一頭,我不只知道她是對面華僑商銀的襄理,還成交了一張七萬八千元的保單。

當大家都自顧自的撐傘過馬路,深怕自己被雨淋濕的時候,我將我的傘與人分享,別人也以最大的善意回報我。

 

付出,需要智慧;幫助人,必須讓人覺得受用。下雨了,適時遞上一把傘,給得受用才能令人感動,雨中送傘永遠比錦上添花更有用,即使是路邊賣麵線的歐巴桑,可能也有你幫得上忙的地方。

從事業務工作的宿命就是必須以客為尊,吃飯永遠是排在最後面的一件事,業務人員肚子咕嚕咕嚕叫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我走在八德路上,肚子不知餓了多久,忽然看到一家賣蚵仔麵線的攤販,攤子上沒有其他的客人

 

我走上前去,隨意找個位置坐了下來,叫了一碗蚵仔麵線。

 

吃了一口麵線,覺得不太夠味,難怪沒有客人。

 

我的個性比較「雞婆」,一邊吃就一邊和老闆聊天。

「歐巴桑,生意不太好喔?」


「對啊!客人很少,生意快做不起來了。」

我不會煮麵線,但是我是個觀察細微的客人,我主動建議她:「歐巴桑,妳的麵線不夠味,還欠一味。」

歐巴桑問我:「欠那一味?」

「上回我去迪化街,看到一家同樣是賣蚵仔麵線的攤子,排隊的人龍排得好長,生意好得不得了。

 

我好奇地問老闆,為什麼生意那麼好?

 

知道我不是同行,老闆就很熱心地告訴我,他加了什麼獨門祕方。」

我把嘴巴湊近歐巴桑耳邊,告訴她祕方。

「下次妳也可以試著加加看。」付過錢後,我回頭對她這麼說。

用心是經營的成功之道

過了一陣子,我經過八德路,無意間又來到那家蚵仔麵線攤。

 

我看了一下,不但攤子還在,而且還有五、六個人在排隊。

 

我很好奇生意為什麼變好了,於是跟著排隊,輪到我的時候,老闆一眼就認出我了。

我說:「歐巴桑,生意不錯哦。」

歐巴桑:「我聽了你的建議,加了那一味,現在生意還不錯,真感謝啊!」

看她心情還不錯,我順勢說道:「歐巴桑,不知有沒有機會讓我為妳服務?」

歐巴桑不懂保險,我利用十分鐘很快地為她規畫適合她的保單,包括一些保障型商品和儲蓄年金。

 

之後我又利用歐巴桑做生意的空檔,耐心為她解說保單的內容以及對她的保障。

 

雖然我的主力在經營高額租稅規畫,但是,我對客戶從來不分大小,因為,機會隨時都在你身邊,即使她只是一位不起眼的賣麵線歐巴桑。

只要用心去經營,處處都是商機。雖然電子、通訊業正夯,旅遊、服務業當紅,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用心經營的產業,但也別忽略了傳統市場的潛力。

 

我雖然以經營高額保單為主力,但是一般傳統保單,我也不會輕易錯過。大至上市公司董事長、小至夜市攤販的老闆,都是我想服務的客戶。

◎成功關鍵


「眾生平等」是我的保險哲學,不管大客戶或小客戶,都是我服務的對象。


大家以為我大保單做多了,小客戶應該看不上眼,其實,在我全力衝刺陌生市場,談到的案子中,不乏年繳幾千元的小case。

為什麼我要花時間去談小case?

 

大家一定要抱持著一個念頭,今天的保單就算是一百萬、五十萬,還是五萬元、五千元,都要感恩惜福,不可以有分別心,不應該因為可以從高額客戶身上賺到比較多錢,就對人家比較殷勤,要知道,低額保戶或許有一天也可以成為高額保戶,因為有時候保戶會測試保險業務員的誠意,或者保戶現在事業不順利,所以保額低,將來事業成功了,有可能會給你一張高額保單。

 

對我而言,從年三千元到三千多萬一樣,都是我的客戶,服務的心態永遠不會變。





一開始,就做對 







好企劃可以量產?!


學習兩段式提煉法,創造出色企劃案!

《Planning Hacks!企劃實用祕技》
原尻淳一◎著

你是否經常陷在理論和實務夾縫中苦惱不已?


每天投資一點時間,將才智和未來做連結,把前輩經驗化為自己的知識,簡單實用的企劃訣竅和工具,讓你的企劃閃閃發亮!

更多書訊請上城邦讀書花園網站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要怎麼贏? 







辦公室生存術十:態度決定一切


面對逆境時,你可能很難保持樂觀的心態。

 

但如果你經常說消極的話語,試著用積極的說法來取代。

 

例如把「我吃個不停,沒辦法停止」,變成「我只在有需要時才吃東西,而且我總是吃有益健康的食物」。

●訓練你的大腦只接受你想接受的訊息,別讓它吸收負面資訊。


●面對問題時,尋找解決辦法,而非放棄的理由。


●記住,只有在放棄時才會失敗。


●中樞神經系統無法分辨真實與想像。

 

如果你能說服自己的潛意識,你想要什麼,你就能直覺地開始採取實現渴望的行動。


●你克服的問題會轉變成有用的經驗。

 

想想你可以從出乎意料的事情學到多少教訓。

把這種方法變成習慣,提醒自己進入非舒適區,這可有效解決慣常發生的事物。

 

這需要決心,但的確是在非常時期幫你克服人性弱點,迅速、確實幫你提升效力的簡單方法。

許多棘手會議的結果,往往由與會者的沉著表現決定。

 

技巧不佳或知識不足,表面上可能看不出來,但光是展現自信也可以解決衝突或贏得生意。

如果要發揮潛力,自信是很重要的,可以在非常時期幫你提升事業成功率。


檢討你的個人形象與簡報技巧,可以讓你增加自信,無論就個人或專業上而言,這樣做對你的同事和周遭的人都有益。

記住,有時候你只有幾秒鐘可以和別人溝通概念或分享訊息。這可能是在接受訪問時,或是別人在文章裡引述你的話。


 

你的「電梯行銷」用語應該清楚而精確。

在一週內騰出時間的五種方法:


1.凡事有條有理,如果你一團亂,什麼都做不好。


2.現在就處理難事,不要擱著不管。問題不會自行消失,忽視不管只會愈來愈糟。


3.避免其他事情干擾自己。


4.成為混亂終結者:整理桌面,釐清思緒。


5.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一項任務後,再開始做另一項。

最後,問問那些大忙人,他們是怎麼搞定那些事的。

改變你的思考模式後,你就能做出許多簡單但影響深遠的決定,進而改變你的生活。試舉兩個例子:要求轉調到公司的其他部門如何?

 

那可能不是踏入完全未知的領域,但還是會有所不同。

 

又或者,你能不能持續待在同一產業/同一行業,但轉任顧問而非員工?這樣你就有機會為自己工作,選擇工作的時間。


這些問題可能是假設的,但你不妨想想,如果……將會怎樣?

如果你可以做到,最好是以帕雷托法則(80/20法則:用20%心力產生80%的成果,80%通常已經夠好了)搭配帕金森定律(縮短工作時間,只做重要的事)一起工作。

 

找出最能產生工作滿意度的幾項重要任務,限制自己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它們。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花時間做十件事





花時間做十件事─時間是生命,是不可逆轉的,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生命係短暫的,而浪費時間則使生命更為短暫。


所以必須學會辨識出什麼是該做的事, 而別把精神輕易耗擲於瑣碎的事物上。


 十八世紀德國哲學家歌德曾說:如果我們把時間用在對的事情上面,我們永遠都會有時間。


而以下十件事情是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做的事:




1.花時間思考─這是智慧的根源。



2.花時間工作─這是成功的代價。



3.花時間助人─這是快樂的泉源。



4.花時間閱讀─這是知識的基礎。



5.花時間去笑─這是去除煩憂的妙藥。



6.花時間健身─這是財富和生命的保障。



7.花時間沉思─這是淨化心靈、身心合一的捷徑。



8.花時間娛樂─這是享受人生、永保青春的秘方。


 
9.花時間愛人─這是生命最動人的樂章。



10.花時間計畫─這是如何有時間做前九件事的要訣。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說話的藝術




說話的藝術

急 事:慢慢的說;大 事:清楚的說 

小 事:幽默的說;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就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先做了再說;未來的事:等以後再說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ager Today經理人電子報:卡內基學》建立自信、勇於溝通,帶領百年老店創新

















主題學習 









卡內基學》建立自信、勇於溝通,帶領百年老店創新


學溝通:銘珍食品廠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文炳

由於父親猝逝,林文炳年僅24歲時,就被迫扛下接班重擔。

 

面對動輒幾十年資歷的老師傅,個性不善表達,沒有歷練又缺乏自信的林文炳,連差遣員工都不敢,只能每天悶頭跑業務,卻又被客戶指著鼻子當面大罵。

 

瀕臨崩潰的林文炳,從卡內基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中走出陰影,重新建立自信、學習溝通,成功地傳承技藝、勇於創新,重振業績。

我是在2007年,經由客戶的介紹,半推半就地參加「戴爾‧卡內基班」。

 

而且,課程才進行半小時後,我就想「閃人」了!

我印象中的「教室」,是老師在台上講話,學生在底下埋頭苦抄筆記。

 

但是,在卡內基的課堂上,卻是所有的人排排坐,針對主題來發言,除了要跟左右的同學交換意見,還得上台分享心得,對當時個性怕生、缺乏自信的我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

不善溝通,接班重擔備感壓力

我家族經營的食品廠,創立於1892年,是台灣歷史最久的豆沙餡製造廠。

 

10年前,我剛退伍就回家裡幫忙,當時所有事業都是由父親打理。

 

不料,才沒過多久,尚值壯年的父親竟突然病逝,公司頓時群龍無首,母親也因此罹患憂鬱症。

不得已之下,年僅24歲的我,接下了這家百年老店的總經理職務。

 

我沒有絲毫喜悅,反而備感驚慌。

 

公司裡的員工、老師傅都跟了我父親幾十年,許多人的工作資歷甚至比我年紀還大。

 

表面上看來,他們似乎還算服從我的領導,但是我很清楚,其實他們都在背後質疑我的能力

完全沒有社會歷練的我,別說是授權了,就連差遣或命令底下的員工都不敢。

再加上我天生表達能力不好,不善於交談,有意見也不敢說,只懂得悶著頭做事,於是便把所有業務工作都攬在自己身上。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處去拜訪客戶,拚命地想維繫住父親多年來建立起的人脈。

不過,我的辛苦卻沒得到其他人的肯定。

 

有次在一場飯局上,合作多年的客戶藉著酒意,直接指著我的鼻子罵說:「你永遠比不上你父親!」聽到這句話,我徹底地崩潰了,覺得自己所有的努力全是一場空。

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找回自信

雖然卡內基的訓練方式一度讓我想逃避,不過想到我面臨這些問題,就覺得必須徹底改變自己,因此還是堅持到底,將課程上完;事後證明,自己的堅持是值得的。

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在《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書中指出,「你必須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

 

(第11條原則)這句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當時的我,根本走不出強人父親的陰影,更無法接受他驟然辭世、把家業留給我的事實。

 

面臨低潮時,我非但不懂得正面思考,還會過度鑽牛角尖、拚命往壞處想。

另外,卡內基也有一套克服憂慮的「魔術方程式」非常有效,其內容分成3步驟,分別是:問自己最壞的情況是什麼?

 

接受最壞的狀況,並且設法改善狀況。

循著這些步驟,我才發現,「事情其實沒我想得那麼糟糕!」

 

藉由卡內基的訓練,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優點和潛力沒有發揮。

 

建立自信後,我定下心來思考眼前的問題,設法從中找出解決之道。

 

於是,我開始學習與員工溝通,還將卡內基原則應用在激發員工創意及主動解決問題上。

讓員工自己找問題、解決問題

公司裡有幾位現場作業人員,本來讓我很頭痛。

 

他們遇到問題時,不是欲蓋彌彰(怕被主管罵),就是視而不見(反正不關他們的事),等到客戶抱怨產品品質不好,才又趕忙辯稱:「其實我早就知道這個問題了。」

 

甚至,乾脆將所有責任推卸給其他部門的同仁。

有次在召開「如何降低客訴」的會議上,我的特助(也上過戴爾‧卡內基班)提出了「自主檢查白板制度」,我們訂做了兩個大白板,放在公司最明顯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針對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看到的問題寫出來,並藉此改善產品品質。

這個制度的靈感來源,正是受到《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的啟發:「讓員工可以自己找出問題,自己做系統性的分析思考,自己解決問題,並且對產品的品質更有責任感。」

然而,這套制度一開始執行時,成效不彰,沒什麼人願意把看到的問題寫在白板上。於是,我們又結合獎勵措施,各部門只要發現並解決1個問題,公司就發300元獎金。結果才推行第一個月,某部門就因為找出了18個問題,而得到5400元的獎勵。

見賢思齊之下,其他部門也從善如流,因而漸漸在公司內形成了一股「沒事就在找問題」的風氣。

 

而在現場作業人員和品管人員的同心協力之下,我們終於解決了工廠內許多足以造成重大品質缺失的問題。

老師傅感受尊重與成就,願傳承技藝

「自主檢查白板制度」非常成功,改善了長久以來的品質問題。累積成功經驗後,我的自信又進一步增強,在管理上也開始更得心應手。

 

家族事業要能永續經營,關鍵就在於技藝的傳承;而在糕餅業,最仰賴的就是老師傅的經驗跟手感。

不過,有些老師傅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術外傳,難免會留一手。

 

為此,我召集品管、研發人員組成「核心技術小組」,在公司內部創辦「銘珍大學」,稱老師傅們為「教授」。

 

「核心技術小組」的每個人輪流進工廠向師傅學習,並且將學習得來的經驗,撰寫成完整的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

這麼做的結果,不但老師傅覺得受到尊重、有成就感,公司也得以將累積在老師傅身上的珍貴技藝,傳承給資歷較淺的工作者,達到培育人才的目的。

2007年3月,銘珍食品成為全國第一家獲得ISO 22000與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雙認證的豆沙餡工廠。

 

在同業削價競爭的環境中,我們以客製化的服務,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平均成交價格約為同業的2.5倍,客製化的策略使我們業績比以往成長20%。

其實,卡內基不太會明確地教你如何創新或管理員工,追根究柢,我就是因為更有自信、更喜歡自己、更了解人生的目標,才讓我勇於創新、放手授權。

然而,自信並不會因為你看了書、聽了演講就隨之增強。

 

想培養自信,你一定要克服恐懼,趕走軟弱、悲觀的念頭,讓勇敢面對問題的毅力與決心,在心中慢慢萌芽、茁壯。

>>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0月號





實用祕技 









領導祕技》3種立場+5個線索,檢視你是什麼風格的主管


經理人為什麼會管理不當?

 

軟體專案管理顧問傑拉爾德‧溫伯格(Gerald M. Weinberg)在分析個中原因後發現,問題多半出在經理人無法以關照全局(congruent)、言行一致的方式與他人互動所致。

 

對此,他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3種立場,了解自己、別人與情境

《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關照全局的管理作為》(Quality Software Management)一書指出,關照全局的經理人,會有意無意地考量到3種立場,包括自己、別人(或稱為「移情作用」)與情境。

1.自己:經理人必須考慮到自己的需求和能力。

 

例如,每場會議都想參加的經理人,可能會把自己弄得焦頭爛額、無法做好管理工作,甚至無法在專業上有實質貢獻。

2.別人:經理人必須考慮到別人的需求和能力。

 

例如,程式設計師雖有能力寫出清楚易懂的程式碼,但卻拒絕這樣做,造成後續測試與維護工作龐大的負擔;這時候,經理人就必須進一步了解背後的原因。

3.情境:經理人必須考慮所處情境的現實面。

 

例如,如果堅持沿用過時的管理流程設計,團隊成員不論如何努力工作,專案都注定會失敗。

5大線索,辨識不當管理情境

在一般狀況下,上述管理作為都是習以為常的事。

 

然而,一旦是處在壓力狀態下,經理人很容易會情緒失控,讓上述3種立場失去平衡,出現「言行不一」的舉動。

 

溫伯格與他的老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出了5種常見「不一致」(言行不一)的人際因應方式,做為經理人辨識不當管理情境的線索。

1.指責型(blaming)


慣用語:「至少我獲得力量,可以猛烈抨擊大家。」

例如,當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指責型專案經理說:「你老是遲到,你從來沒有替別人著想。」

指責者會藉由責罵他人來強化自己,在指責別人時,指責者其實是在說:「我是老大,你什麼也不是。」不過,聰明的觀察者(具有關照全局能力的經理人)會將指責的重點,當成一項明確的評量,藉此得知指責者的能力有多麼不足。

2.討好型(placating)


慣用語:「至少我總是認同大家,並設法讓大家開心。」

例如,當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討好型專案經理說:「我實在很抱歉,我們有那麼多會要開。

我會想辦法讓我們以後不用開那麼多會。」

指責者能夠經常愚弄別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害者當中有許多人是「慣性討好者」:他們通常自尊低落,不太考慮自己的立場,言行舉止就像是在說:「我什麼也不是,你才是老大。」

在功能失常的組織裡,主管指責部屬、部屬討好主管,是相當常見的模式。

 

指責會對討好型員工造成的傷害包括:討好型員工可能會同意主管所說的任何事(不論事情有多麼不合理);或是憎恨主管,並且有意無意地不認真兌現承諾。

3.超理智型(superreasonable)


慣用語:「至少我很聰明。」


例如,當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超理智型的專案經理說:「《Peopleware: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那本書裡提到,開會遲到率高達30%時,效率就會降低。」

超理智行為通常較難察覺,也難以做為判斷組織是否健全的評量標準,因為超理智者往往會設法以理性當作擋箭牌,藉以隱藏自卑。

 

在上例中,《Peopleware》的作者根本沒這樣說,但是超理智者卻喜好依據主題,引述權威人士所言。

超理智型的態度是一個很好的掩飾,尤其是當溝通對象受到正確性、適當性、權威性和深奧思想威脅時。然而,有時候超理智者只是碰巧說對了,畢竟就算是聖賢也會出錯。

4.關愛或憎恨型(loving or hating)(粗體)


關愛型慣用語:「至少我支持我所愛的人。」

例如,當自己偏好的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關愛型的專案經理說:「Amy,我很高興妳可以來開會。我們真的需要聽聽妳的意見。」

其他與會者都知道,如果他們遲到了,經理可不會這麼好聲好氣。

 

乍聽之下,關愛者似乎帶有討好意味,不過關愛與討好的主要差異在於,關愛者針對的是同一個人,而不是針對不同的人。

憎恨型慣用語:「至少我反對壞人。」

例如,當自己很討厭的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憎恨型的專案經理說:「Amy,我很高興妳終於來開會了。

 

妳很不巧地錯過發言機會囉!」

其實會議尚未開始,Amy也只不過遲到1分鐘。

 

更不合理的是,當遲到10分鐘的喬治走進來時,專案經理卻只是微笑,什麼也沒說。

 

憎恨與指責不同,憎恨者不會怪罪大家,而是針對同一個人,指責型會把壞事怪罪到大家身上(卻不責怪自己)。

情人眼裡出西施,戀人在相愛時,眼裡只有彼此;有趣的是,爭得你死我活的敵人,眼裡也只有對方,欲除之而後快。

 

不論是關愛型或憎恨型的經理人,他們想表達的是:「這根本不算什麼,你跟我才是老大。」

從某些方面來看,愛慕的對象做什麼事都對,憎恨的對象做什麼事都不對。

 

由於他們眼裡只有對方存在,所以當關係發生變化時,原本愛慕的對象,很可能就會轉變為憎恨的對象。

 

在職場上,「由愛生恨」比「化敵為友」更為常見,只是憎恨型與指責型,對於專案的品質都沒有太多貢獻。

5.打岔型(irrelevant)
慣用語:「至少我受到矚目。」


例如,當程式設計師開會遲到時,打岔型的專案經理說:「你們有看昨晚巨人隊的比賽嗎?

我跟同事打賭贏了,正要找人一起慶祝呢!」

打岔行為是一種妨礙事情完成的負面力量,因此當組織成員對於達成目標不抱任何希望,或是感到無能為力時(例如,專案即將被取消),打岔行為的次數便會增加,傳遞出「什麼事都不重要」的氣氛。

 

而隨著更多打岔行為的出現,專案的進展只會更糟,最後導致整個專案徹底失敗。

(取材自《溫伯格的軟體管理學:關照全局的管理作為(第3卷)》,經濟新潮社出版。整理 / 文及元)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10月號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勵志格言





勵志格言




健康是人生第一大財富,沒健康就沒未來



ㄧ個人要成功就很不容易,但是要守住成功更加困難



驕傲之後是[毀滅],狂妄之後是[墮落],懂得低頭才不會撞到頭



一個人活著不是比[氣盛],而是比[氣長];是比[鬥志],而不是比[鬥氣]



樹的方向,是由風決定;人的方向,由自己決定;專注是成功的必要決定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