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輕鬆讀電子報:【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五分鐘摘要 









挑戰企管迷思的4大問!


【文�鎅身蛂E史都華Matthew Stewart】

所謂「管理迷思」指的是,誤以為企業管理本身是獨立、專門的專業技能,還是一個正式的學門。

 

這是錯覺,是那些自命為商管大師、商業書作者和商學院產業所捏造出來的。

 

管理學充其量是偽科學,是長久以來美國傳統上試圖用技術解決深遠政治問題與道德問題的當今版本。

1. 管理顧問


Q:怎麼會有這麼多懂那麼少的人,在教導經理人如何去做那些他們本來就該知道怎麼做的事情,還可以因此日進斗金?


A:顧問懂得運用適切的工具,可是人人都可以學習去運用。經理人必須學會怎麼自己給自己諮詢。

企管顧問界最弔詭的狀況是,顧問本身常常就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

 

他們可能有經驗豐富的資深夥伴負責帶領團隊,可是實際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的顧問,基本上都是頭一回經歷現實世界的大學畢業生。

 

唯獨在商業界,才會讓剛畢業的新手擔任經驗老到者的顧問,這在其他行業是不會看到的。

商業界之所以可以接受這樣的情形,或許是因為大家心底懷疑,商學院裡所教授的才是最新的商業觀念與策略。

 

因此那些顧問新手可以用最新的觀念,來解決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大體而言,這其實是個假象。

 

商學院根本就不是孕育原創概念的溫床,反而只是把各種過去成功的研究案例貯存起來而已。

說實在的,任何企管顧問用以評量的標準工具,通常都是靠曲線分析圖在討生活,證明他們的服務是必要的,因為有些顧客的獲利潛力會高過其他顧客。

 

如果顧問能幫企業找出獲利潛力最大的顧客,並盡可能從這些顧客身上賺到錢,而不是去經營獲利潛力小的顧客,就會有理想的結果。

2. MBA——企業管理碩士


Q: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花費這麼多的時間與金錢,去獲取一個對於自己做為一名經理人,在未來管理績效卻看不出有幫助的學位?


A:企管碩士學位根本毫無價值,經理人最好去研究能激發自己學習熱忱的學科。

約瑟夫•華頓在1881年捐贈一大筆錢給賓州大學,成立了華頓學院,成為第一個讓學生主修商學的大學課程。

 

達特茅斯學院起而效尤,還有多所大學也紛紛效法。

 

哈佛在1908年決定要加入戰局,不過該校當時尚未確定要教學生什麼內容,企管碩士學位就這麼草草地誕生了。

相較於大學中其他學術領域,商學院的起步相當晚,可是它們本身卻速迅變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

 

今日商學院的發展,完全著重於將企業管理變成嚴謹的學術領域,藉以有系統地教導與學習。

 

不管商學院再怎麼努力,卻還是很少訓練出能締造史上最大突破性發展的創業家,這種成就都是由具有全新創意觀點的外行人所達成的。

3. 管理大師


Q:管理思想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可以靠著充斥術語和道理簡單的著作賺進百萬財富,這是怎麼回事?


A:經理人應該有自信地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去撿現成的管理觀念。

商業界充斥著屹立數十年的大師,大師們的著作可以銷售數百萬冊,而他們所開發和提供的種種商品也都供不應求。

 

要成為大師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推出某種新的管理觀念經過以下5個步驟,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1)先說明「我們將會被淘汰」。
(2)接著指出「科層會害死我們」。
(3)然後高呼「我們可以創造更光明的未來」。
(4)再來就要提出「你握有促成改革的力量」。
(5)最後要號召行動「追隨我」。

當然,你還必須具備合群、外向的個性,才能大張旗鼓地達成這5個步驟,不過其實人人都做得到。

 

或者,如果你不是這種滿口大道理的人,隨時都可以去搭最新潮流的順風車。

 

事實上,不管何時都會出現管理大師。有些一夕成名,然後從此就消聲匿跡,有些則扮演變革的推手,享有長久而且獲利豐碩的事業。

 

大師懂的真的沒有比其他人多,他們只不過比一般人更善於推銷自己的觀念,並且能把自己事業的價值發揮到極致。

 

不要誤以為大師懂得比你多,他們犯錯的機率,跟大家都一樣高。

4. 執行長


Q:為什麼執行長的收入會這麼高,高到讓貴得離譜又不必要花的企管顧問費,也顯得微不足道?


A:由於自由市場勢力在過去的操弄,使執行長的收入高過他們應得的水準,必須訂定法規予以制衡。

有些作家靠著探討自己的著作建立起成功的職涯,因而成為企業大師,同樣地,有許多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因為聲名大噪而享有優渥收入。

 

商學院和管理大師都為自己在管理市場上,畫定一塊獨占而且獲利豐厚的地盤,同樣地,高知名度的執行長也這麼做。

 

他們為自己的專業領域成功營造出一種神祕感,根本沒有事實根據可加以證明。

 

自由市場並不是為了執行長的才華而存在,一家公司的執行長常常還是另一家公司的董事,握有選擇下一任執行長的大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特別報導 







世界級的美學競爭力


文�疞K自〈日本頂尖時尚名人學〉:商周出版

■大濱史太郎的時尚品牌學對話


1. 超大型時裝秀「Tokyo Girls Collection」(簡稱TGC)的成功來自於與媒體平台合作,包括郵購型錄、電視節目、電影作品、CM商品、現場攤位等,此外你們還透過手機網站進行銷售。

 

這種多媒體平台的合作模式,在世界各國可說是絕無僅有,您是如何經營出這個事業?

當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如何在亞洲國家中品牌化我的國家,甚至在全世界」,我個人把這個問題連結到「時尚」這個範疇。

 

於是我對時尚做了一番深入的研究,讀到了一些關於時尚相當有趣的事情。

 

以現在來說,全球的時尚基本上是以巴黎為中心的,然而在300年前,時尚的中心卻是在米蘭,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呢?根據時尚歷史學者的研究,法國在路易十四統治的時代,他的財政大臣柯勒貝何(Jean-Baptiste Colbert)推行經濟改革,決定把時尚產業納入國家的整體財務政策中,因此聯合了大約60個品牌。他意識到法國可以把時尚產業當作策略性的工具,和其他國家相抗衡,於是計畫性地扶植時尚產業發展,使其成為國家的經濟主力,用現在的話語來說,也就是「branding the country」,聽起來真是不可思議。

 

這位有遠見的財政大臣他的貢獻就誠如我們所見,「法國製造」保證了無懈可擊的時尚價值。

當法國透過成為世界的時尚之都,完成了對自己國家品牌化的策略,也同時成功地提升國內所有的工業發展,這個發現讓我非常地驚訝。

 

這樣的思考可為看似多元發展的「branding」事業做定位。我並非極端的國家主義者,非常巧合的是我們打著「實穿衣服」的口號,事業蒸蒸日上,而目前的流行現象其實蘊藏著可以創造出日本獨特的品牌化認同,這一點就如同300年前法國所做的事一樣。

我相信日本的實穿衣服具有某種力量,未來這股力量會更強,於是我想首先應該在日本國內品牌化實穿衣服,不斷地強化它,讓它成為所謂的「日本品牌」,因此TGC的終極意義並不只是一項時尚活動,而是把日本做成品牌,而品牌的地標是東京。

在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當我使用「日本」這個字眼關聯到我的事業,並沒有意指完全限制於日本人,而是指涉到這個地理位置所發生的故事。

 

因此,當我們思考實穿衣服或是TGC,其實並不僅僅限於由日本人創立或運作,而是這個品牌源自於東京,就好像對網球世界來說,溫布登有如聖地麥加的地位,我們便是期許TGC成為世界上時尚愛好者夢想參與的活動。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把東京當作唯一的地標,因為我們所展現的不只是舞台秀,而是呈現東京當代的文化,以此建立TGC的品牌形象。

2.至2009年,TGC已經舉辦了8屆。

 

您如何賦予這個活動新鮮感,維持話題的熱度,讓消費者願意買票進場?您是怎麼創造盛況的?

如何將日本、將亞洲品牌——尤其是這些被稱為「real clothes」的實穿衣服,經營成娛樂;它本身就具有娛樂的元素,既是流行,又可以是電視節目或電影。

 

以往,只有少數業界人士才得以一探時尚世界,但是我們想要顛覆這個慣例,我們想要創造能讓更多人參與的流行娛樂。這就是TGC最主要的宗旨。

 

時尚界每一年都有新的潮流,我們辦得是服裝大秀,自然要反應出潮流。

 

於東京舉辦TGC之前,我就已經首開先例,在日本製作「神戶時裝周」,當時這個活動是由「每日放送」電視網所主辦,從2002年第1屆開始一直舉辦至今。

因為我的事業據點在東京,當時我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東京舉辦類似的活動。

 

因此,2005年為了慶祝經營girlswalker.com網站創立5週年,我們舉辦了「Tokyo Girls Collection」,沒想到這個活動震驚了所有人——大家都覺得實在太有趣了!

 

所有單位都認為,往後應該定期舉辦這類「以女性為主角、由女性策畫、旨在服務女性」的活動,一個滿懷著夢想的活動。

觀眾高度地投入,每個人開心享受Tokyo Girls Collection所創造的時尚娛樂秀,讓年輕女生爆發出心中渴望的能量,也認同TGC實穿衣服的精神,這正是TGC可以持續舉辦的原因。

我不確定台灣方面的情況如何,但是在日本,大型活動主要還是運動比賽,而這類活動的族群基本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

 

日本的棒球也好、足球也罷,甚至是奧運,以女性為主的運動競技實在很少。

 

即使是藝人的表演,比方說傑尼斯偶像的演唱會,雖然女性觀眾不少,但是純粹以女性為主、號召女性觀眾的活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就這個意義來看,也許我們真的開創了一個以女性為中心,讓所有人都能樂在其中的「女性流行服飾嘉年華」。

TGC每年舉辦兩次,春、夏兩季一次,秋、冬兩季一次,每次的主題都不一樣。

 

比如說,2009年春天這次,我們的主題是「Sparkling Girls」。

 

現在整個大環境不景氣,我們希望女性們都能成為光彩奪目的個體,因此訂了這個主題。

 

上一屆則是因為去年非常流行格子(check),所以我們將「格子」圖案和「心」結合,構思了「Check My Heart」這個主題。

這是一場時尚盛會,因此每一次我們都會訂出活動的主題,由我們先創造一個流行趨勢,然後傳達給外界。

 

我想這個活動能迄今維持不墜,是這個關係吧。

 

另外,每屆TGC所邀請的佳賓也有影響。

 

比方說,這次的SGC(Shibuya Girls Collection)我們請來了朝青龍(編按:第一個成為橫綱的蒙古相撲選手),一般的時裝秀絕對看不到這類人物吧。

 

雖然這樣的作法有時不免引來爭議,但是把這些都視為「娛樂」的一部分,我認為是行得通的。

 

我們總是能將最有話題的藝人和流行結合,例如男藝人DAIGO、女歌手倖田來未,邀請他們參與演出正是我們的工作之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352期〈看透企管這一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