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遏止工業用地炒作刻不容緩

 

工商時報【本報訊】

經濟部日前舉辦2013台商投資台灣高峰會,計有11家台商簽署投資意向書,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675.5億元。雖然台商回流意願創下歷史新高,但許多台商反映,除了太多行政程序「卡關」之外,「土地炒作問題比電價調漲還嚴重」、「土地取得有困難」,往往導致投資計畫延宕。顯見如果政府無法遏止工業用地炒作,則台商回流將難以實現,也無法為台灣經濟帶來新的動能。

自1990年代以來,為因應國內生產條件之轉變,台灣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而著眼於低廉工資與工業區土地,中國大陸成為台商海外投資的主要地區。雖然海外台商製造活動的營收,仍然回歸給台灣母公司,但產業供應鏈中之生產活動移至海外,在台生產規模萎縮,導致廠商生產過程中所支出的勞動薪資與創造的就業機會,盡為海外勞工所獲得。相對地,台灣薪資水準則停滯不前,甚至還倒退16年,甚至導致失業率持續居高不下,而民間消費市場也陷入低迷不振的惡性循環。

如今,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成立單一窗口簡化行政程序,自然是一項值得肯定與期待的政策。尤其受到歐美再工業化政策與新興市場崛起等影響,再加上近年來大陸工資不斷上升,與台灣的工資水準逐漸拉近,大陸世界工廠優勢不再,大陸台商開始思索重新布局的策略,此時如能順勢吸引其回台投資,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的創造,將發揮莫大的助益。

對於有意願回流的台商而言,能否在適當的區位、取得價格合宜的土地,乃是決定其投資計畫能否成功的關鍵。根據行政院全球招商中心調查,具有投資意願的103家廠商的土地需求總計達238.3公頃,另依工業局對工業區內閒置土地進行盤點後指出,未來5年中央機關可釋出土地面積共946.02公頃,地方政府可釋出1,762.06公頃;民間開發部分,可釋出106.1公頃。合計可釋出產業用地共2,814.18公頃,其中可立即釋出者為524.19公頃,該可供給數量遠遠大於需求量,理論上不應該產生廠商無地投資的問題。但事實上,台商回台投資的區位選擇,受到地緣關係與產業群聚的影響。區位不佳的工業區不被業者青睞,而業者中意認為可行的土地,往往價格高漲,讓業者無法負荷,因此被迫放棄投資計畫。

所以如此,人為炒作無疑是造成供需失衡的主因。近幾年因為利率低、游資氾濫,房市屢見創天價的豪宅及地王,而非都市計畫內的工業區土地由於不在奢侈稅課徵範圍,部分投資客轉而炒作工業用地,他們在購得工業用地後,先拆除土地廠房,再以「素地」出售,規避奢侈稅,致使價格節節攀高。內政部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區地價上漲4.17%,漲幅高過住宅區和商業區,顯示「人為炒地」情況嚴重。

此外,廠商的「養地」行為,也對工業用土地價格高漲產生極大影響。除了部分廠商在生產基地外移或經營不善而歇業後,繼續持有閒置土地,希望等待地價上漲才出售之外,更有許多廠商在政府推出新興工業區招商時,就大量買入土地,但卻不積極開發,以此手法「養地」坐等地價上漲,以賺取價差。據媒體報導,該類養地作法,使得台中精密機械一期地價數年來飆升近4倍,讓真正有意願回流投資的台商找不到土地設廠。

面對工業土地炒作影響台商回流的困境,政府實應針對工業區內停歇業廠商,由區內服務中心收取公共設施維護費,並對停歇業一年的廠房,取消房屋稅與地價稅優惠的政策。這項措施,預期將增加閒置土地或廠房持有成本,有助於鼓勵土地釋出。

同時,為了防止政府開發的工業區成為炒作標的,根本作法除了制訂「限期開發條款」,要求入駐廠商必須在幾年內完成投資,否則強制回收土地之外,尚可採行課徵空地稅的措施。由於2011年初行政院已同意財政部建議,廢止1985年「暫時停徵空地稅或照價收買」的解釋令,授權地方政府課徵空地稅及照價收買,據此經濟部實應更積極地與地方政府和產業界,討論課徵空地稅以遏阻工業用地炒作的可行方式。此外,在政府檢討奢侈稅之際,尤其應將「得核發建造執照非都市土地」納入課稅,以避免工業用地成為短期投機炒作標的。

總之,工業用地價格不合理的漲價,已成為阻礙台商回流與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課題,政府主管單位不應再坐視該問題的嚴重性。唯有迅速採取劍及履及的作為,才不會使台商回流淪為空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