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篇》追價買樓 購屋大忌 (2007/07/06 09:00:00 時報資訊)
 











 
 


蔣國屏


 目前在一家上市公司擔任財務長的楊先生,今年初將他位於信義計 畫區附近的房產給賣了,十年前他是以九百多萬元貸款買進這間大樓 住宅,今年初他這間房子賣到二千二百多萬元,扣除相關銷售開銷, 淨賺一千一百多萬元,楊先生改租房子,並拿這筆錢從事股市、基金 資產配置的結果,單單這一千一百多萬元又增值到近一千四百萬元, 楊先生認為,他自己就是在這波財富重分配潮流中,房市、股市雙贏 的雙料贏家。


  對應楊先生的房市、股市雙贏策略,楊先生反而相當擔心向他買屋 的一對年輕夫婦,據房屋仲介商描述,這對約莫三十出頭的夫婦,購 屋本金只準備了約二百多萬元,雖然這對夫婦手頭有大約五百萬元, 但卻硬是要以住得有個性、有感覺,規劃動用二百多萬元,來裝潢這 間保養得其實還不錯的房子,雖然他們透過「良好」的銀行關係,借 到二千萬元,但買屋、裝潢後,從此成為背負二千萬元房貸的屋奴, 楊先生真的很擔心這對月入約十萬出頭的夫婦。


  楊先生回憶近二十年前還在大學讀書時,當年台股金錢遊戲,造就 許多股市新貴,他的爸媽當時也成為股市財富重分配遊戲中的「階段 性」贏家,感覺上賺了些價差後,也跟隨潮流,用當年的天價買了大 坪數房產,反正股市錢好賺嗎,擴張信用買樓又有何不可。殊不知, 接踵而來的台股崩盤,政府緊縮信用、利率上揚,超過一○%的房貸 利率,迫使楊爸爸、楊媽媽忍痛拋屋,但又遭逢斷頭屋大舉出籠,最 後房貸負擔是解決了,但算算還是賠了好幾百萬元。


  有了這段慘痛經驗,楊先生從此頓悟出兩大購屋理念,一是儘量不 要挑市況一片榮景的時段追價買樓,否則縱使幾年內還看不到房貸利 率會大幅飆升到當年水準的隱憂,但追到相對高點,總是不利於理財 調度;二是置產一定要精選地段,十年前他選在信義計畫區附近買樓 ,雖然就當時市場看法,他買得並不算便宜,但會增值的地段,還是 遠勝過當年看來划算,但卻總與房市飆漲無緣的冷門區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