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怎麼贏?電子報:辦公室生存術一:面對自己一直逃避的事















你要怎麼贏? 







辦公室生存術一:面對自己一直逃避的事


有些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會造成難題。在非常時期,這些事更要趕緊處理。

 

坦白說,我們的能力再強,有些事情用我們的方式就是行不通,事情很容易一直拖延下去。

 

這種情況在什麼時候最常發生?仔細觀察不難看出:當事情難以處理到令人感到不安的時候。

這可能是一種自覺。例如,你知道自己的電腦技能有待加強,否則很容易給自己惹麻煩。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事,多少有類似的想法,並因此困住而延遲行動。

有些迴避比較隱晦,我們努力把事情合理化,不願坦白承認我們在拖延,有時甚至根本不想面對現實。

 

事情可能因此無人聞問,績效就此惡化。

 

這些都是因為你自我壓抑,以致採取行動變成讓人不安的經驗。

正視績效不佳的人員

想像一下,有一名員工的表現未達標準,可能是未達銷售目標或經常曠職,細節並不重要,但有件事情很清楚:你需要採取行動,因此產生的回報相當明顯。根據不同細節,處理這件事可能會讓銷售增加或生產力提高。

 

但你就是不去處理。

對於這種事,我們似乎都有很多拖延的理由。

 

我們覺得(或希望)事情會好轉,我們等待其他事情發生,例如月底(有更多數據或證據)或下次績效評估(那表示我們不能再拖到評估之後了)。

 

我們通常會怪罪其他事情,我們很忙,有更重要的事要處理,或是更沒說服力的理由—我們正在解決其他問題。

但事實就是,我們不想處理這件事。

 

我們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做,面對困難議題讓我們覺得尷尬。

 

我們也可能知道怎麼做,但那樣做很棘手,或讓人感到不安,所以我們寧可保持距離,先忙別的事(我們認為「比較重要的事」),讓自己安全地處在個人舒適區。

事情的真相通常很明顯,那不是什麼高科技,如果我們有心去處理,通常可以解決。面對績效不佳的人就是個好例子。

 

這件事很重要,而且不複雜,基本上只有三種可能:

‧你可以忍受績效不佳,讓情況繼續惡化(這當然不是任何人會支持或建議的)。

‧你也可以下定決心把問題處理好,說服或鼓勵某人做得更好。

 

如果某人績效不佳是因為缺乏技巧或能力,就加以訓練或培養,讓他學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你也可以在第二項選擇失敗後,斷定他永遠不會進步而將他解雇(或是讓他負責其他事務)。

當機立斷

告知當事人績效不好,是相當尷尬的事。

 

我們大多覺得讓別人捲鋪蓋走路的感覺很糟,因此延遲行動。

實際一點,這裡的情況需要直接處理,那不是邏輯不通、資訊不足或了解不夠,或是任何誤導我們偏離明智的或必要路徑的其他事物,而是個人的決定:我們把迴避內心不安擺在解決問題之前,延宕很可能讓問題變得更糟。

在你說:「我永遠不會做那樣的決定」之前,再多考慮一下。

 

如果這樣的想法有部分是下意識的,很可能是因為我們把事情拋諸腦後,拒絕去分析發生了什麼事,或直接讓其他活動蒙蔽現況。

現在讓我們更有建設性的思考,我們還可能把這種迴避技巧套用在工作的哪些方面?前面已列舉處理績效不佳的例子,其他例子還包括:

‧在會議中提出棘手議題(但為了避免引起爭議或爭執而遲遲未提)。

‧勤打電話給潛在客戶推銷(我們都知道要多打幾通,但我們都不愛打這種電話)。

‧建立人脈(聽起來不錯,我們都希望參加會議時能認識其他人,然後交換名片,以便日後聯繫,因為除此之外,我們都不太知道如何接近他人。)

‧催款(我們痛恨討債,都會加以迴避,或是漫不經心地做,現金流量因此受損。但我們都知道,等錢進了銀行帳戶才算做成生意。)

‧後續追蹤(當顧客說:我再考慮考慮時,我們有多少次敷衍地打電話過去,然後一聽到對方在開會,就放著不管,怕讓機會流逝,就只因為我們不知道下次再打去要說什麼?)

這些事情(有些我們將在本書其他部分探討)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大家常見的難題。

 

有些事情則比較是個人的,和特定的技巧或活動有關,例如:

‧即使有機會促銷,你依舊迴避簡報,只因為「我實在不擅長做簡報」。

‧迴避加入可能認識不錯人脈的委員會,只因為開會時間都是在晚上,「這樣對家人不公平」。

你可以繼續列舉其他例子(誠實一點,就像我們一開始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