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型態觀察 









N世代,誠信之必要


東方線上�𨰃D任 王昱中

先讓大家看看以下幾則新聞。

1.職棒興農牛隊宣佈以「戰力外」理由,釋出葉君璋選手,象隊欲接手又因牛隊一篇「道德論」的新聞稿而作罷,這種講不清楚又說不明白的方式,讓球迷再一次對球團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2.消基會最近針對市售泡腳機進行調查,8件抽樣泡腳機中,有4件樣品不符合「重要零組件比對」項目,消基會表示,廠商若自行更換重要零組件而未申請核備,即不符合標準,同時違背誠信原則。

3.前衛生署長陳建仁今天指出,政府應儘快把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相關資訊提供給民眾,唯有公開透明,才會得到民眾信任。

以上幾則新聞的關鍵字:誠信、公開、透明等,不僅舊世代在乎,以網路為生的N世代似乎更加重視。

 

《N世代衝撞》的作者Don Tapscott提出「誠信」為N世代的的八個常模之一,指的是N世代期待雇主具有誠信(integrity)特質—誠實、體貼、透明且信守承諾。

 

N世代如果發現自己效力的公司具有誠信,不但會以實際成績做為回報,而且很快就會被其中的經理人深深吸引。

 

若以消費者角度來說,N世代是否也會將對雇主及公司誠信的要求,落實在自身的消費行為上呢?

 

以下將試圖以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調查資料,探討這群網路原住民—N世代的相關行為。

以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調查資料發現,13-37歲者屬於網路重度使用者,但32-37歲者的上網率與時數都略低於13-31歲者,故本文把13-31歲且最近一個月有上網平均每天網路使用超過1小時定義為「N世代」。

對於這群網路原住民而言,網路就像陽光、空氣、水一般是生存的必備要素,網路是他們查資料的最主要途徑,對網路的依賴讓他們的購物行為也是非網路不可,超過六成的N世代習慣在買東西之前上網查看網友的評鑑,商家的各種銷售方案已經不是他們唯一的參考依據,網友對各項產品的口碑或試用心得分享可能更有影響力,懂得運用網路的N世代可以隨時找到各種資訊,甚至是一些特殊或小眾市場的產品資訊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信賴感之必要

N世代只要動動滑鼠就能瞬間掌握全世界,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所謂由上(企業端)而下(消費者端)的資訊單向傳遞,而可能是由下而上,甚至是一種平行的互動方式,資訊不對稱的時代已經是歷史了,不過,也就是因為資訊太多了,以致於大家都在尋找一種信賴感—你可以把他解釋成一種信仰或一種力量—一種對於真實的信賴感,沒有人希望自己花時間購買的東西或光顧的店家是個假貨或是地雷店,大家都謀尬意被欺騙的感覺。

俗諺有云:「人無信不立」,意即做人若無信用,則無法在社會中立足,投名狀的二哥也曾表示:「言而無信,就是畜生」,而在網路上誇口「如果XX會XX,我就XX」最後卻食言者,會馬上被大批鄉民噓爆甚至人肉搜索,誠信對N世代而言是最基本的要求,虛假、誇大甚至欺騙的銷售方案是逃不過N世代的人肉八卦的,身處於這些進化型消費者的時代,各企業跟商家都應該把「童叟無欺」這四個字銘記於心,一旦講的跟實際做的有所出入,負面評價的流傳速度不只傳千里,而是傳到全世界,甚至下一個世紀,而當面對負面評價時亦不能試圖逃避或詭辯,坦然面對,積極處理,這就是一種誠實而負責的表現,所謂「誠實為最上策」,若處理得當,危機可能就是轉機。

 

對於N世代而言,誠實就是最好的政策,但是N世代自己是否真能做到樣樣誠信(用盜版?用google貼報告?)...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資料來源:
1. 牛封殺葉君璋 工會將檯面化,中時電子報,99/01/04
2. 市售泡腳機 9成不合格,台灣新生報,99/01/01
3. 疫苗受害審議小組 公開重聘,自由時報,98/12/31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開心農友搶種『美粒果』挑戰果汁/果菜汁市場成功!


東方線上�𨻙膍s員 彭湘菱

由可口可樂生產,世界銷量第一的果汁品牌「美粒果」,以創新弧線瓶,和果汁中挾帶果肉的絕妙口感為產品訴求,前年夏季在全台上市,一上市就造成轟動,而從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2009年6-8月的調查資料分析發現,短短一年內,美粒果已成為三個月內喝過的果汁/果菜汁品牌第一名,在台灣的銷售成績非常「美麗」!





然而不僅如此,美粒果更乘勝追擊在夏季促銷中,相中Facebook中最廣受網友歡迎的遊戲—開心農場來做為行銷平台,並抓住開心農場話題性與參與度達到顛峰的時機點,在今年11月率先推出了「開金蓋送百萬農民幣」的活動,在實體通路購買金蓋美粒果,輸入序號便可以換得免費的農民幣;並以產品置入遊戲的行銷方式,置入美粒果的裝飾、作物,讓「農友」種植不用等級限制,且快速獲利的作物,如此「好康」引起廣大的玩家討論,甚至整理出種植教學與升級密技。

 

後續雖有「化肥漲價」等系統問題引起玩家拒喝、拒買美粒果等抗議事件,但也受到各大媒體通路的連日的密集報導,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

 

而「美粒果」飲用者是否也真的貼近農友的生活型態呢?以下將透過分析了解美粒果此次的行銷活動為什麼能讓農友為之瘋狂,造成「搶種美粒果」風潮

新鮮的果汁來自於農場

以「有果肉的果汁」為主要產品訴求的美粒果,產品特性與開心農場具有緊密的連結度,水果與農場的串連,符合了我們的日常認知,自然不做作。

 

透過遊戲中的播種、澆水、收成等栽種過程,潛移默化、不著痕跡的讓消費者體驗到「新鮮」、「陽光纖維果肉」的產品定位。

●開心農場生活圈

除了美粒果產品特性與開心農場的連結性外,還與美粒果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有密切的相關。由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2009年調查資料分析,相較於果汁/果菜汁消費者,美粒果消費者年齡較輕,其中30歲以下使用者站51%(全體果之/果菜汁消費者僅41.6%),對虛擬與真實的界線是更模糊的,網路就是他們的生活,再真實也不過了。透過網路不僅增加與既有人際關係的互動機會,更拓展了交際圈,網路社群彌補了他們在真實世界中無法獲得的認同感與與自我肯定。

 

現實人際關係往往因忙碌而疏離,心靈不時感到空虛,但只要連上網路,進入虛擬世界,人際互動網絡從四面八方快速連結,可能是這陣子沒有連絡的小阿姨來偷菜,或是畢業許久的大學同學送來心理測驗邀請,又或是收到一個新網友的交友邀約…。





若網路突然斷線,可以想像的是,美粒果消費者相對於果汁/果菜汁消費者會發出較慘痛的哀嚎。

 

沒有了網路,他們不僅與外界斷了聯絡,也無法進行知識與資訊的取得與交換,甚至休閒娛樂都被剝奪了。

 

網路對美粒果消費者來說,格外的重要,因為網路已融入他們生活當中。

美粒果消費者是網路的生活者,會以網路、電腦遊戲做為休閒方式,「開金蓋送百萬農民幣」的活動將實體通路的購買行為與美粒果消費者的生活型態做了連結,並以產品置入遊戲的方式,讓美粒果消費者在網路遊戲中喚起對「美粒果」的記憶,因為比起一般媒體平台,網路更能接觸到這群人,且遊戲較不會像廣告產生排斥或略過,或許就能將「收穫的喜悅」轉移成對美粒果的好感,而實踐在真實生活的購買行為中,對美粒果消費者來說,網路緊密交織在生活裡,包括想的、做的、說的、看的…。

美粒果此次的行銷活動能如此成功,成為家喻戶曉的熱門話題,不僅因為它種在「開心農場」裡,還因為它深植在美粒果消費者的生活裡。

資料來源:
美粒果官網
http://www.minutemaid.com.tw/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單車,進階了!從「休閒」騎入「生活」


東方線上�孆𨬡嫓w

單車風潮從07年「練習曲」響起,讓原本的小眾運動頓時成為全民休閒。

 

根據經建會目前統計全台已完成846公里自行車道,02年迄今投入共18億5,800萬元在規劃與興設上(註1)。

 

加上溫室效應的暖冬現象,與丹麥哥本哈根近日正舉行全球氣候變遷會議,節能減碳相關議題使這項身價已經水漲船高的原始交通工具再度受到重視。

而台北市今年也在信義區仿效巴黎Velib(註2)概念設置了YouBike,並且在敦化南北路規劃自行車專用道,企圖將單車從「假日休閒」帶進「平日生活」當中,配合環保與節能的目的,打造全新的台北通勤文化。

單車上班族 從運動健身的目的開始出發

首先根據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調查國人購買單車的主要動機,其中以短程代步佔56.5%居多,其次是43.3%休閒娛樂和37.7%運動健身,上下學/班通勤佔17.6%。

 

顯示國人購買單車的主要考量為取代平時在活動範圍的步行或作為假日休息時的休閒活動。

不過觀察東方線上08~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國人的主要通勤工具,近3年來摩托車族依舊佔領7成是最大的比例,腳踏車則有別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從07年11.3%攀升至09年18.2%。

 

再進一步以職業別來分析,年齡還不到考駕照的學生,純粹將單車作為通勤與短程代步的工具佔3成5左右,是單車族的大宗。

 

平時到菜市場、超市買菜購物,或者到銀行郵局辦事情時則會以單車代步的家庭主婦從07年18.5%升至90年23.7%。

 

至於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的上班族以單車作為通勤工具的比例從4.5%攀升至11.6%,成長幅度達157%,運動健身和休閒娛樂是他們購買單車的主因。

 

不過上班族選擇摩托車作主要通勤工具近3年來仍保持8成,自用車則維持在近5成。

 

表示以往身為最大交通廢氣排放量的上班族購買單車的出發點是為了健康著想,或是可以在假日時與親友好友騎單車,享受乘風漫遊的休閒樂趣。但是如果家裡離公司太遠,在時間和距離的考量上還是寧可選擇摩托車或自用車。





沒有完善的規劃 將單車城市的友善打折

其實上班族在環保的態度和行為上,不論是在資源回收、自備購物袋還是購買環保概念產品的表現都比學生和家庭主婦好。

 

甚至在為了減少空氣污染,選擇騎腳踏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從07年38.4升至08年48.6。

 

以台北市為例,如果真要以單車作主要通勤工具,必須考慮到非常多因素:自行車道的安全性,像是敦化南北路的自行車常遭計程車佔道而必須要繞道而行,也可能因此騎上人行道與行人爭道;

 

停放單車的相關配套措施,目前尚有不少公共區域並未規劃妥善的停放機制,走出木柵線的科技大樓站便可看到右手邊的人行道被單車停得窒礙難行;

 

路線的限制,大多數居住台北縣的上班族嫌距離太遠,也並不是每座連結台北市橋梁都有自行車道等,都是使騎單車通勤變得不方便。





如果相關單位真的有心打造一個友善的單車城市,創造全新的台北通勤文化,那就更應該深入瞭解單車族的生活形態,同時兼顧其他通勤族的權益,建立一套完整減碳綠生活的配套方案。

參考資料
註1: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461
註2:
http://en.wikipedia.org/wiki/V%C3%A9lib%27


更多文章請見
東方線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