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職場勵志電子報:《別讓直覺騙了你》內文試閱1:多問問題思考法













別讓直覺騙了你 







《別讓直覺騙了你》內文試閱1:多問問題思考法



 

(Paul Sloane)◎著,春光出版社出版
別讓直覺騙了你
小孩子用問問題來學習,學生用問問題來學習,新進人員也用問問題來學習;

 

問問題是最簡單、最有效的學習法。

 

人如果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了,就不會再問問題──反正都知道了,為什麼還要問呢?

 

可是,思考大師永遠不會停止問問題,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深入瞭解事情的最佳辦法。

艾瑞克.史密特(Eric Schmidt)是Google的CEO。

 

他說:「我們管理公司的方法是『問問題』,而不是『給答案』。 」

 

他知道,如果一直問問題,就可以不斷找到更好的答案。

葛瑞格.戴克(Greg Dyke)在二○○○年成為BBC(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總裁。

 

他上任後,到BBC各分部集合員工開會。

 

員工以為葛瑞格.戴克會長篇大論作簡報,但他只是坐下來問:「我可以做什麼事,好讓大家更容易做事?」

 

然後他就專心聽。接著,他又問:「我可以做什麼事,讓我們的觀眾、聽眾更滿意?」

 

葛瑞格.戴克知道,一開始他從員工身上學到的會遠超過員工從他身上學到的。

 

BBC的員工有很多好點子,也樂於分享。

 

同時,也因為這位新老闆願意花時間提問、傾聽意見,更贏得員工的尊敬。

神探可倫坡(Columbo)藉著問許多的問題來解開謎團,其他偉大的偵探也一樣;

 

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小說裡的偵探,都懂得要多問問題。

 

每一位偉大的發明家、科學家也會問許多問題。

 

牛頓問:「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與「為什麼月亮不會掉到地球上來?」

 

達爾文(Charles Darwin)問:「為什麼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有這麼多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物種?」

 

愛因斯坦問:「如果我乘著一道光穿過宇宙,宇宙看起會是什麼樣子?」

 

正因為他們不斷問這些重要的基本問題,後來才能在自己的領域找到重大突破。

偉大的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在問很有深度的問題,探究生命的意義、道德與真相等等的議題。

 

我們不用像哲學家一樣鎮日沉思,但應該多問深度的問題來面對自己的處境。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得到需要的資訊,做作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問問題的好處這麼多,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問了?

有些人是因為懶惰:他們覺得自己已經知道需要知道的事,所以不想花力氣多問;

 

這種人往往對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移──只是最後卻常因此做出蠢事。

 

有些人則是拉不下臉來問問題,覺得這樣做表示自己很弱、無知或很不確定;

 

這種人想要給人果決的印象,讓人覺得一切盡在他們掌握中。

 

他們怕問問題會帶來不確定感,或是讓自己臉上無光。

 

其實,問問題是力量與智慧的展現,絕不是軟弱或不確定的象徵。

 

偉大的領導人物常問問題,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

 

另外還有一種人,是因為急急忙忙地做事,所以不會停下來問問題,因為一停下來就會拖慢速度。

 

只是,他們也可能因為操之過急而搞錯方向。

在家裡、學校或業界,與親朋好友、同事、客戶或經理相處時,我們可以利用問問題來檢視自己的想法,並且深入瞭解這些議題。

 

一開始先從很基本、很大略的問題開始問,再縮小問題範圍以釐清自己的想法。

 

開放性的問題很好──可以讓別人用不同的角度回應,得出架構較大的答案。

 

開放性問題的例子如下:

 我們到底處在什麼樣的產業?

 

     我們的附加價值是什麼?


 你認為這件事為什麼會發生?


 哪些因素可能會造成這個問題?


 我們要如何減少客戶的申訴?


 你認為這個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 還有什麼其他應該考量的可能性?

傾聽對方的答案,然後進一步提出問題。

 

聽到別人的回答時,我們可以先問「為什麼?」

 

這時候,我們常直覺地想加入自己的意見、回應、結論或請求,但這時我們應該繼續問問題,好進一步瞭解相關的議題,再做出決定。

 

釐清主要的重點之後,就可以用封閉性的問題來獲取更明確的資訊。封閉性問題給人有限的選項;有時候只有「YES」或「NO」兩個答案可選。

 

封閉性問題的例子有:

 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這個人是不是很生氣?


 貨品現在送到哪裡了?


 你是不是核准這次的款項了?


 你星期六晚上要不要跟我去看電影?

給人有限的選項,可以得到明確的資訊,也將談話導向特定的方向。

IBM的業務訓練教我們一件事:遇到反對意見時,要回以問題。

 

遇到反對時,人當下都會直覺地想反駁,但這時應該先問問題,不要急著反駁。

 

如果客戶說:「你提的方案太貴了。」

 

你聽到會馬上回:「我認為如果考量到方案帶來的效果,這種價格其實很划算。」

 

但是其實這樣回應會更好:「您所謂『太貴了』是指?」

 

或是「可否請教一下,是跟什麼比呢?」

 

請對方說清楚,幫助你瞭解對方反對的原因,也爭取時間找出更精確、更好的回答。

多問問題很好,但也可能給人咄咄逼人或挖人隱私的感受。

 

因此,發問時務必要保持友善,不要給人壓迫感,不要聽起來像在指控對方。

 

「你認為發生了什麼事?」可能比「是不是你的錯?」

 

要好得多。

 

盡量用不設立場的問法,確保自己肢體放鬆,不要表現得像在吵架。

 

提出請求時,不要點手指,身體也不要前傾。

平常說話時,鼓勵自己多問問題,用問題來回答問題。

 

在開會討論或與人爭辯時,提出問題就可以主導議程的進行,所以要用問題來獲得控制權。

 

聰明的問題可以刺激思考、激發情緒、傳遞訊息而且發人深省。

 

思考大師從不厭倦發問;

 

他們就像是好奇心源源不絕的小孩子,懂得利用問題促進溝通、刺激與瞭解。

 

他們也知道,問題不但是教導他人的好工具,也是學習的好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