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重要的構想,能夠塑造企業命脈、協助領導人想出先前沒想到的策略選項;以收購為例,大多數的收購案會通過,是著眼於可降低成本和資金,例如,兩家製藥公司的合併,是著眼於全球化的經常開支和運作合理化,而且整合兩家公司的業務團隊和實驗室可以節省經費。
但是,透過收購或資產出售能買到的盈餘為期短暫。
雖然成本控制是非做不可,但那畢竟只是一種防禦性策略。
創新讓你能夠透過不同的眼光來看具有潛力的收購行動,而不僅是從成本的觀點來檢視,而且視之為加速營收與獲利的成長並強化企業能力的途徑。例如,寶鹼的創新能力在收購吉列公司(Gillette)後變得更強。
寶鹼在市場上的領導品牌,例如吉列刮鬍刀、維納斯(Venus)女士專用除毛刀片、歐樂B牙刷(Oral B)和金頂電池(Duracell),都是未來創新的平台,而且在刀片與刮鬍刀、電子產品、電子機械產品和電力儲存方面的核心技術,讓寶鹼強化技術組合,未來得以持續創新的腳步。
創新提供一項優勢,讓企業更快速、更深入新市場。
大致說來,寶鹼復甦的創新能力,讓它能夠打進開發中市場,而這些市場的成長是富裕國家的兩倍。
創新讓企業站上主攻位置。
看看兩家連續性創新的高效企業,高露潔和寶鹼,就是藉由創新才把聯合利華趕出美國口腔保健市場。
建立創新文化的企業都走上成長之途;未能創新的企業則逐漸沒落。
美國汽車製造商凡事通(Firestone),以及索尼(Sony)和柯達(Kodak)公司,從前都是業界龍頭,但今天都落後於以創新取勝的挑戰者,屈居第二,甚至排名更後面。
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企業創業的目的是要「創造消費者」。
諾基亞利用創新,在印度創造了兩億消費者,而成為印度第一品牌。
諾基亞透過觀察印度消費者的獨特需求(尤其是在大多數人口居住的鄉村地區),先用新方式區隔他們,然後在手機上添加和他們獨特需求相關的新功能。
在這過程中,諾基亞在價格點上創造一條新的價值鏈,讓公司獲得想要的毛利。
因此,創新可以吸引新使用者,並增強既有使用者的忠誠度,從而創造消費者。
如果企業從最上層到最底層,都能把創新置於企業的中心,就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式:更有生產力、更積極、反應更快速、更周延、甚至更有趣。
員工希望的是自己對企業的成長有所貢獻,而不是身陷在無止盡的削減成本中。
不論在理論或實務上,創新的文化完全不同於強調併購或削減成本的文化。
原因之一是,創新領導人有一套截然不同的技能、性格和心理。
併購的領導人是交易締結者(deal maker),是交易導向的,一旦締結了一項交易,他就轉向下一宗交易。
創新領導人雖然可能不是很有創意的天才,卻擅長激發他人身上那種建立創新文化所需的能力。
協同合作是必要的,而且免不了經常性的失敗。
創新領導人很能面對不確定的情況,而且有一顆開放的心。
他們善於接受來自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構想。
他們把創新組織成訓練有素、可以複製的流程,而且他們擁有工具和技能來找出並管理創新本身固有的風險。
並非人人都有這些特質,但是企業若沒有培養這種人才,就無法建立創新文化。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