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決策的迷惑力電子報:愛昏頭的大學生和人力資源主管有什麼共通點?













左右決策的迷惑力 







愛昏頭的大學生和人力資源主管有什麼共通點?


沒有人比艾倫.哈夫考特(Allen Huffcutt)教授更瞭解「診斷偏差」的力量了,因為他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專門研究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診斷行為——工作面談。
仔細想想,工作面談其實就像盲目約會。

 

哈夫考特解釋說:在進行工作面談時,「我們常常沒有一個清楚的模式,我們只是順著面談的內容走下去。」

 

坐在應徵者對面的面談主管希望能得到一個答案:這個應徵者是否與我興趣相投?

 

我們是不是很「麻吉」?

 

他和我有什麼共通之處?

 

哈夫考特告訴我們:「不管在哪個產業,這種毫無章法的面談模式,一直都是挑選應徵者最主要的方法。」
我們很容易瞭解為什麼企業界會這麼喜歡用這種「第一次約會」式的面談模式。

 

因為這些主管未來都必須跟自己聘用的人長期相處,他們希望確定這個人能夠符合自己的需要。

 

而且,哈夫考特解釋說:「我們聘用新人時,心目中都有一個『完美員工』的概念。」


理想上,每家企業都應該有一個魔術盒子,好幫助他們預測應徵者的未來表現——先把職務需求放進去,再把應徵者的背景、能力也放進去——叮噹——應徵者能夠成為一個稱職員工的分數就出來了。

 

事實上,這個想法不如我們想像得那麼不可能。

 


學術界有一大群學者對人員聘任的模式極感興趣。

 

每年,哈夫考特都會到一個研討會去朝聖。在那個研討會中,學者們會仔細檢視和人員聘任相關的最新研究。

 

多年來,哈夫考特和他的研究夥伴檢視過許多人員遴選標準,並確認了這些遴選標準與實際工作表現之間的關連性。

 

透過這個研究過程,他們創造出了一個類似應徵者能力評估的「魔術盒子」。

 


對任何必須做聘任決策的人而言,經過縝密研究而產生的這個魔術盒子,簡直就是救命仙丹。

 

但是當我們往盒子裡面一看,大家都十分訝異。

 

哈夫考特說明:「典型的『非架構式』面談模式,也就是所謂的『第一次約會式』面談,基本上達不到什麼功效。

 

我們有一大堆研究可以證實這一點。」


究竟有多「沒效」才真正令人驚訝。

 

當研究人員以統計分析法3進行分析時,他們發現「第一次約會式」(非架構式)的工作面談和實際工作表現之間的關連性極少。

 

面談主管給應徵者打的分數,和他們日後的工作表現幾乎毫不相關。


一切又回到那個約會的例子。

 

哈夫考特說:「許多人都是在第一次約會後得到一個第一印象,才繼續與對方交往。

 

但經過長期的交往後,才會真正瞭解對方真實的一面。」

 

第一印象很可能完全錯誤。

 

你日後會懷疑:「我當時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一直沒看清楚這些事實?」

 

工作面談也一樣,面談的時間有限,應徵者一定會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主管也會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結果是,你當然不可能在二十分鐘內看清楚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從這個角度看,專業面談主管和那些躺在學校宿舍裡、對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大作白日夢的大學生之間,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兩位加拿大心理學家泰拉.麥當勞(Tara MacDonald)以及麥克.羅斯(Mike Ross)最近研究發現,大學生會完全忽視客觀資訊,只因為這些資訊並不符合他們的期待。

 

麥當勞與羅斯的研究對象是大學新生,他們正經歷人生最興奮的時期之一:剛進大學、正展開一段新的羅曼史。

 

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學生評估自己羅曼史的品質,從彼此的信任度、承諾感、溝通品質,到整體的滿足感,無所不包。

 

他們問每一位學生:你覺得兩個月後,你們還會在一起嗎?

 

六個月後呢?一年後?五年後?你覺得你們有可能結婚嗎?你覺得你們有可能廝守終生嗎?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剛展開一段新戀情,每個細胞都沉浸在愛情之中,覺得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

 

當然,這些學生都傾向樂觀看待自己的新戀情。

 

但在進一步訪談後,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學生准許他們去採訪他們的室友及家人,瞭解他們怎麼看這些羅曼史:感情品質如何?

 

會維持多久?

 

旁觀者清,因為這些人並不是戴著玫瑰色的眼鏡在看待這些戀情。

 

果然,這些室友們對自己同學戀情的前途,看法都比較不樂觀。

 

而看法最不樂觀的就是家長了。

 

一個學期過去後,學生們課也上了、派對也參加了、架也吵了。

 

當麥當勞和羅斯在六個月後再度訪問這些學生,六一%的人仍舊維持原有的感情。

 

再過六個月,也就是初次採訪的一年後,與原有戀愛對象仍然在一起的學生比例下降到了四八%。


當麥當勞和羅斯分析研究結果時發現,冷眼旁觀的室友和家長們的判斷似乎真的比較正確。

 

室友與父母在預測學生戀情的長短上,確實比學生自己準確。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麥當勞和羅斯也發現,當學生預測自己的感情關係會很長久時,他們對於感情中的「問題」評估,卻也奇準無比。

 

這些學生對於為自己的感情帶來緊張關係的問題並不是渾然不知,但在預測情感前景時,他們只是暫時把問題放在一旁。

 

不論是否提早看到感情中的警訊,這些學生在預測感情長短時還是一面倒地過度樂觀。

 

這種漠視事實的情況,是我們所有人在「診斷」時都會犯的三種錯誤(或「陷阱」)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