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paper.com.tw/img/all/_2008_bg5.gif&width=10&height=70) |
|
|
|
《用愛看見希望》
|
因為嚴重視障、因為失去嗅覺、因為過去的強大苦痛,淬鍊出鍾宛貞眼中的那顆恆星,不僅充滿熱情的能量,使她看到的一切總是充滿希望,也溶化了四周的冷漠,無私地將快樂帶給朋友用溫暖撫慰社會。
躍過自我的高牆,她更要幫助他人走過陰影。
大步向前邁進。
「知足是一種自我內在的滿足感,但並非原地踏步或停滯不前的藉口,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追求更美更好的向上動力。」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paper.com.tw/img/all/_2008_top.gif&width=40&height=15) |
|
鍾宛貞-向著希望前進
|
2000年無預警罹患腦瘤,合併產生精神異常和人格分裂症狀。以手術切除腦瘤後,卻失去嗅覺、重度視障。
隔年腦瘤復發,使她再次經歷手術的恐懼與苦痛,人生一度跌落深淵,直至今日,她的嗅覺與視覺仍尚未恢復…… 但這一切無法把她擊倒,反倒讓她擁有無比的勇氣與幽默來面對生命。
鍾宛貞目前任職於靜宜大學諮商輔導中心,並同時修讀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博士班(觀光遊憩組)。
在走過晦暗的生命角落後,她成立個人網站「貞眼說瞎話」、電子報《曼調思旅》,積極宣揚生命教育,努力深獲肯定。
2004年,榮獲周大觀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中華民國第八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
2006年,獲中華民國第44屆十大傑出青年。
獲全國社會優秀青年獎章。
2007年,榮獲得中華民國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img.epaper.com.tw/img/all/_2008_top.gif&width=40&height=15) |
|
假如世界只剩黑暗
|
假如有一天,我們被迫失明,在黑暗的深淵裡,恐懼很可能幻化為猛獸,將時間、空間吞噬,那時的我們,究竟還剩下什麼?
如果失明變成一種莫名的傳染病,如SARS般迅速在人類圈裡散播蔓延,失明的我們逐漸失去可以指引明路的希望,那時的我們會是什麼樣子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喬賽.薩拉馬戈(Jose Saramago)所著《盲目》是一本寓言式的科幻小說,對身為視障者的我而言,無疑是一種強烈的震撼,書中描述道盡身為盲人的心酸與悲哀。
眾人皆盲我獨明的醫生太太是全書的靈魂人物,當她為了在亂世中尋找所剩不多的食物而冒險步入昏暗的地下室時,未知和恐懼便伴隨黑暗襲捲而來,縱使明眼的她,在沒有半點光線下也得學盲人以手扶牆尋找定位,她得靠嗅覺才能確定架上物品是否為食物,而摸索的過程總在事後檢視才發現錯誤百出,如:錯把清潔用品視為食物放入袋中……等。
我回想起1999年的921大地震,那時仍為明眼人的我,停電後艱辛地沿牆尋找樓梯,誰說黑暗不是地獄、撒旦的化身呢?
視障的我,如今活得快樂、開朗、自在,全歸因於視障後有規劃地學習盲人生活事務啊!
試想:若世界人類在瞬間眼盲,沒有人可以即時提供教導,所有的社會秩序、生活準則、道德、理智,全在頃刻間瓦解,一時脫序的人類將看見什麼樣的未來呢?
「我沒有失明,我本來就盲目,盲目卻又看得見,看得見卻又不願意看見。」
我細細咀嚼醫生太太在本書結尾時的話語,在這世上,明眼的人真能看見嗎?
而視障的我又真的看不見嗎?
看見得是什麼?看不見得又是什麼呢?
小說已讀至末尾,而我的心、我的思考、我的新視界似乎才開始緩緩向未來啟動。 |
|
|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