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登上世界舞台,認真的演出時,舞台上既有的演員指派它演一個配角。但是這個新演員表演得太出色,不能一直站在舞台邊緣。
它搶到聚光燈下,不但參與演出,還改變了角色的安排與舞台的布景。
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世界舞台,是由兩個超級強國主導的:美國與蘇聯,而且它們扮演對立的角色。
蘇聯解體時,美國成為經濟與軍事上的唯一超級強國。
美國設定標準,讓其他國家與美國相比較,例如歐盟,歐盟既不是一個經濟體,也不說同一種語言或持同一種意見;
而中國,眼看著就要成為美國唯一的挑戰者。
未來歲月中,最令人感興趣的雙邊關係,將是中國與美國的關係。
美國是總值14兆美元的經濟體。
日本、中國與德國的GDP,全都在4兆至5兆美元之間。
中國剛剛超越德國,成為全球GDP第三大的國家,而且可能很快就會趕上日本,成為GDP第二大的國家。
在可預見的未來,德國與日本將維持在4兆至5兆美元的水準,不會有明顯成長,甚至還會萎縮。
美國與中國則將繼續成長,但是中國的成長速度會快得多。
中國和美國將成為舉世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把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後面。
歷史上第一次,兩個最強盛的國家不是對手,而是經濟互賴世界中的夥伴。歐盟、東南亞國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八大工業國(the G8)、二十國集團(the G20),以及世界貿易中的豐厚利潤,將是為全世界建立單一、整合的經濟體的建材。
二十世紀末,中國參與了世界。
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可以成為最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1250年,也就是中國周朝政權開始的200年前左右,西方數千公里以外的希臘的邁錫尼城(Mycenae)正在建造城門。城門是每個來客對城市的第一印象,必須能彰顯此城的財富與重要地位。
邁錫尼古城的獅子門(Lion Gate)是用四大塊巨石建造,每塊重達數噸,門框上是一塊較輕的三角形巨石,上有一對獅子浮雕,因而有獅子門之名,至今仍是很出名的古蹟,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通往現代世界的中國大門
在邁錫尼建造了通往古代世界的城門的三千多年後,中國建造了通往現代世界的大門,也是這個城市和國家成就的象徵。
北京國際機場的「第三航站」本身就是個文化標誌,象徵中國向全世界開放門戶,它很明亮、開闊、功能齊全又吸引人。
日光穿透屋頂射進這個建築物的每個角落,不論你置身何處,總是有自然光線。
夜幕低垂時,可以看到黃、橙、紅三色光輝穿透屋頂。
北京第三航站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築物,比倫敦希斯羅(Heathrow)機場所有航站加起來還大得多;
它是以破紀錄的時間建成的,對中國人來說,這一點也具有同樣重大的象徵意義。
從2004年3月破土動工開始,建築團隊只花了四年時間,在2008年2月即興建落成。
此外,內部的設計處處展現了人文氣息。
機場的風水傳遞出寧靜溫暖的待客氣氛,入境區融入周邊的開闊景觀,歡迎到訪的客人。
這個機場和紐約或洛杉磯機場相較之下,是多麼鮮明的對比!
我們在美國許多主要城市的老舊機場出入時,心裡覺得真是悲哀,這個走過風光的新世界領袖,似乎錯過了通往下一站的班機。
2001年5月,就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中國問我們:「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嗎?」
我們的回答是:「不是,世界正在改變美國,遠比美國改變世界的幅度來得大。」
今日已沒有人再問這個問題。
不論我們置身何處,最顯著的目光焦點都不是美國,而是中國,有如室中的大象。
「中國何時會趕上美國?中國會奪走我們的工作嗎?我們的孩子應該學習中文嗎?」
世界各地都在問這些問題。
每個人都在關注中國,去過中國的卻很少;但是對中國了解不多,並仍然可以對它持有某種看法。
有人喜愛中國,有人厭惡中國。
多數媒體把報導重點放在中國與其他國家格格不入。
但是不論人們從什麼角度看中國,中國無疑已經悍然登上世界舞台,而且這個新演員會塑造它自己的角色。 中國的知識進口
中國登上世界舞台之前的第一步是改變心態。正如我們所知,中國在社會、文化、經濟與政治層面展開了解放的過程。
一種新的自覺(self-awareness),讓中國甚至向多年宿敵學習,或向意識形態與它對位的國家取經。中國走出孤立,成為世界經濟、政治與文化架構的一環。
經過「百年之恥」以及三十年的再造與改革後,中國應該受到其他國家的接納與尊重。 自1978年以來,中國一直急於迎頭趕上世界。
趙啟正在《浦東奇蹟》中所提的這點對整個中國來說都是正確的:「吸納全人類的智慧,根據世界標準和眼光來規畫功能與基礎設施—這是浦東成功開發的重要祕訣。」
中國已建立全國性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這是經濟進步的關鍵要素;物流運輸市場在2006年成長到5000億美元。
中國的航空業是全球最安全的;2007年中國有1.85億人次搭乘飛機;空運了300萬噸的貨物。
《中國經濟評論》(ChinaEconomic Review)報導,中國本國航空貨運市場已成長到31億美元。
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中國知道必須改善惡劣的飛航安全紀錄。
1990年代,中國的民航機是舉世最危險的,如今中國的飛航安全卻是首屈一指,勝過美國和歐洲。
這樣突飛猛進的傑出成就,是民航總局副局長楊元元所策畫的。
他解決問題的聰明辦法就是,從全球航空界其他業者取得建言與協助。
當時中國經濟正高速發展,造成安逸自滿的心態;
起初,楊元元與美國航空當局協商,雙方簽訂了一個合作協議,協調業界合作事宜。
接著美國航空界各領域的30家公司組織起來,提供中國技術協助。
中國意識到,飛航安全不可能保有什麼祕密;據美國航空官員說,中國的參與是完全公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