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


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企業管理的典範已然轉移。

 

歷經網路革命、自由化浪潮和金融海嘯等洗禮,在這個大幅變動的時刻,台灣企業該如何掌握創新和變革的契機,調整策略和方向,才能屹立不搖?


黃河明先生過去在惠普服務長達二十三年,在資策會擔任董事長期間又參與產業、科技、經濟和國家發展的討論,他長期關心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在書中希望以前瞻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針對知識社會的新現象,整理出獨到的管理觀點,並嘗試提出未來的發展藍圖,以做為企業變革和創新的參考。

 

本書的主要目的,在檢視跨世紀科技公司的策略轉折,以及探討變動時代下的經營智慧,特別針對面臨困境的企業該如何調整經營方向和策略,以求在新經濟適應和生存,提出了最真切實用的建議。





贏家智慧─從科技產業看新世紀管理典範 







企業該如何擺脫工業時代的思維,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以創新格局面對未來


最近這一波金融海嘯,嚴重地衝擊了全球經濟,可能造成1930 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這次的危機考驗著政府和企業的應變能力,能否洞悉未來的機會和改革的途徑。另外,石油耗竭和氣候暖化的問題,產生了人類的生存危機,大量耗用資源和能源,造成生態的不平衡,我們應趁還來得及的時候趕快補救。

貧富懸殊不再只是窮國和富國之間的議題,收入兩極化造成的社會緊張是所有國家的現象,除了透過政府立法和制定政策以縮小貧富差距外,企業也應將薪資結構調整,避免少數主管過於貪婪。

身為上世紀工業典範的通用汽車,已經面臨破產邊緣,而本世紀初才上市的新公司Google卻在短短的幾年創造出驚人的績效。

 

在大多數先進工業國家中,從事製造業的勞工人數將在十年內銳減,占就業人口的比例也將在十年內降到10%左右,以腦力為主的專業工作和各種服務性工作變成新增工作的主流。

 

組織的功能,從過去指揮命令與分工合作發展到能聚集人才、協同創造、自我組織、互惠共生。

人們應該從追求物質享受轉變為重視心靈和精神的意義和快樂。

 

業領導者更應該以身作則,帶引企業邁向更為多元而平衡的目標,從快速忙碌的工作之中,尋求精神層面的充實,多思考生命的意義、世界的和平、環境的永續以及家庭親情、友誼聲譽等高層次的滿足。

原料與能源在工業中所占的比重日漸降低,1920 年代的代表性工業產品是汽車,生產成本中60%來自於材料與能源;

 

1980年代的代表性工業半導體晶片中,原料與能源卻只占生產成本的2%;而新世紀的軟體和網路公司所占的比例更低。

 

一公斤的IC其附加價值遠超過一公噸的煤炭,因為IC晶片內含豐富的知識智慧。

未來不論是政府或民間企業,都要特別重視知識的生態環境,藉由政策來吸引和培養優秀的知識工作者,建構以知識的價值創造為主要根基的組織,並強化知識的產生、分享和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