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不用害怕恐慌症/陳豐偉醫師





(本文首刊於聯合報元氣週報陳豐偉醫師專欄)暴躁的情緒常被誤認為躁鬱症,但恐慌的心情倒很少被說是恐慌症,這顯然是因為恐慌症很少成為媒體焦點。瞭解不夠,常讓病人恐懼害怕,其實恐慌症預後良好。

恐慌症發作時通常毫無預警,病人在短時間內出現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強烈症狀,極端不舒服到彷彿快要死掉一樣,但送到急診時症狀可能早已緩解,各項檢查正常,然後急診科醫師會先告訴病人這是「過度換氣」。


但如果短期內第二次強烈發作,病人開始擔憂會再度出現恐慌症狀,這時就要考慮是「恐慌症」了。

恐慌症發作就像到鬼門關走一趟,會在病人心中留下恐怖的陰影。


有些人還會出現「懼曠症」,當身處「一旦病發難以逃生或求救」的情境時,如擁擠的電梯、開車上高速公路、搭飛機、到空曠的野外,就開始擔心害怕,引發強烈焦慮。有些人會因此封閉自己的生活,不敢外出。


剛到精神科看診的病人往往帶著惶恐,不安地尋求醫師意見。


這時我會安慰病人:「強烈的恐懼經驗會形成身體記憶,讓下次一點小事又引發電流『再來一次』,可能會越發作越嚴重。


這時要先靠足夠的藥物阻斷症狀,讓身體忘記這件事情,三個月後就可以試著減藥」。


多數病人這時會不斷點頭,同時逐漸能放鬆心情,不再過度擔心。

恐慌症屬於焦慮症,抗憂鬱藥物有很好的抗焦慮效果,所以精神科醫師常會開憂鬱症藥物來治療恐慌症。


不過,第一次吃憂鬱症藥物時前兩三天適應期的副作用,有時反而會讓病人更煩躁。


適度運動可緩和恐慌症,但也有少數病人因為運動過於激烈又引發恐慌症狀。


除了這兩種意外,多數人治療一星期內就會感受到大幅改善,數個月後就可按計畫停藥或減藥。

除抗憂鬱、抗焦慮藥物以及給予病人正確認知外,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也可改善恐慌症。


當焦慮症狀出現時,臨時服藥還得等藥物消化吸收,但腹式呼吸可在五分鐘內就讓恐慌症狀緩和,不會猛烈爆發。


在治療期間,最好能克制飲用咖啡或濃茶,這些刺激性的飲食可能會讓心跳加快,放大恐慌反應。

有些病人剛進診間時,因為恐慌症狀不斷重複出現導致全身發抖、無法克制,擔心自己得到重大疾病。


但在治療後,多數人很快就恢復平靜,只剩下偶爾出現的殘餘症狀。


及早察覺自己得到恐慌症,到專精的科別看診,我們並不需要害怕恐慌症。


(連往快樂心靈診所簡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