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拍賣 抬升行情手法大破解
【工商時報 馬婉珍台北報導】
近年來,多棟商用不動產拍賣,價格動輒數十億、上百億元,拍賣商在拍賣大樓時,為了敲下漂亮的拍賣價格,個個都豁出去了,有的自吹自擂、有的捏造利多消息,花招百出。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戶參與投標,下手前精研市場資訊,民眾觀看市況爆熱,也不妨從中窺知一二。
房地產界人士說,外資買方通常喜歡私下交易,不愛拍賣議價的方式,因為拍賣會將價格往上墊高,是讓賣方得到最高利益的方法,但是也會因此失去一些想保持低調的潛在客戶。
拍賣商如何拉升商業大樓行情,歸納起來計有3大手法。
1.赴國外做ROAD SHOW,尋找國際買家,提高國際濃見度。
不動產專業人士舉例,像是信義計畫區的亞太會館標售案,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就打算在台北、香港、上海兩岸三地同時開「國際標」,此外,台北火車站的雙子星摩天大樓,也招開國際標,尋求國外開發商來台開發。
2.炒熱新聞。
台灣房屋不動產分析師邱太(火宣)說,找新聞台或報社記者採訪,以炒新聞的手法增加曝光率,可讓標售案在業主心中烙下深刻印象,炒熱行情,也算是置入性行銷的一種方式。
3.放出假買方消息,刻意拉抬身價。
拍賣商常會嘴上談兵,四處告知大眾,已有多組買方來探聽消息,甚至已投遞標單,甚至還會說,擁有豐厚銀彈的外資買方愈來愈多,展現該物件的熱絡。
另外,商辦行情和一般住宅大樓行情,往往有相互拉抬的作用,同一供需圈的鄰近地區,如果有其他物件創新高價時,建商便會趁勢拉抬自家房產的身價。
例如:去年中山北路國華人壽大樓53.7億元標出,中山北路上的建案「亞昕首藏」、「遠雄富都」也趁勢拉抬身價。
這種商辦大樓行情走揚帶動住宅價格的案例,最近常在投標過程中,不少建商不斷重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