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寶 









傳家寶


我絕對不會要求別人去做我不願意做的事。


出處:蓋爾•漢彌頓(Gayle Hamilton)~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董事長

■ 總裁學苑網站,現免費試閱中,歡迎加入: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join.php





專家專欄 









數位經營者:從iPad談電子書閱讀器


作者:數位之牆創辦人/數位之牆網站總監

◎iPad比iPhone更適合閱讀

筆者終於在本周拿到了一台iPad,也終於了解到為什麼很多玩家認為iPad只是放大了的iPhone。

 

對於已經擁有iPhone的朋友來說,會不知道自己再買一台iPad有什麼用途,因為「iPad除了不能打電話,其他都跟iPhone一樣」,最終iPad被放在家中成為了遊戲機。

然而,這兩者真的一樣嗎?

 

從介面,內容(也包含了iTunes和應用商城App Store )等等來看,確實是從iPhone整套搬上來的。

 

同時擁有兩者的人,或許不容易在其中找出使用上的差異。但是對於沒有使用iPhone的筆者來說,iPad的定位很容易體現出來:就是閱讀。

根據一份由 ChangeWave Research所做的調查顯示,iPad因為不支援Flash 而受到大約 11%的玩家抱怨。

 

儘管如此,筆者在網頁瀏覽的體驗上感覺出奇的好。

 

相對清晰的文字以及比較開闊的版面,都是能讓人捨棄以iPhone來進行網頁瀏覽,改用iPad的理由。

筆者相信,在iPhone這類智慧型手機上面的閱讀行為是急促而短暫的。

 

是當你手上只有一支手機,而你人在戶外只有零碎的時間可以使用,遷就於那麼小的螢幕簡單的查詢一下資料而已。

 

在上面進行長時間的瀏覽絕對不會有什麼舒適的閱讀體驗。

而舒適的閱讀體驗,是愛讀書的人最基本的需求。

 

這一點,筆者尚 看不到智慧型手機將能如何的達到這個要求。

 

同一份調查還指出,「在所有電子書閱讀器中,Amazon Kindle依然市佔最高(62%)....iPad....在開始販售幾週內就已經拿下了16%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

◎iPad體積重量尚有缺點

這並不是對於iPad的吹捧,而是要點出一個關鍵:類似iPad這樣的隨身裝置(大部分電腦製造商稱之為平板電腦,但其實iPad並不該被歸類在電腦這個類別),其中一個最基本的應用,是閱讀。

 

網頁瀏覽也是,電子書的閱讀也是。

 

只有這一點,手機是很難絕對滿足的。

電信公司在進入電子書市場時,對終端通常會產生一個疑惑。

 

有的電信公司認為電子書將會是以手機為核心的市場,因此不必費心去打造專屬的閱讀器,只要把網上書城做好並支援大部份智慧型手機即可。

 

有的電信公司則認為,還是需要以專屬的閱讀器來進入這個市場。

未來,一定會有人從智慧型手機上看電子書,也一定會有人從專屬的電子書閱讀器上看電子書,因為數位內容畢竟是通透的,可以在網路上自由流通。

 

然而,筆者認為就閱讀的舒適感來說,專屬的電子書閱讀器是一定要更占上風的。

作為一個強調電子書閱讀經驗的終端來說,iPad並不是沒有缺點。

 

使用過iPad的人一定有個經驗,一手托著iPad,一手在觸摸屏上使勁的操作,一下子手就覺得痠了。

 

iPad的重量必須要再更輕一些,他的螢幕應該還可以再小一些(亞馬遜Kindle的大小很剛好)。

這種要求來自於跟傳統紙本書籍的閱讀體驗相比較。

 

書本的重量與大小讓我們很容易的可以用一隻手拿著,不論是要坐著看躺著看。

 

隨身攜帶出門時,輕便也是一個要求。

 

以目前的體積跟重量來看,感覺就跟拿著石板出門一樣。

◎iPad不僅是電子書閱讀器

亞馬遜的Kindle以及目前大部分電子書閱讀器,採用的是E-Ink (電子墨水)技術,畫面以黑白為主。

 

而iPad使用的是一般液晶螢幕,能有彩色。

 

原本筆者以為以E-Ink 技術為主的閱讀器可能要更舒服更適合長時間閱讀,但使用過iPad與Kindle之後,感覺兩者並無差異。

因此,如果彩色電子書閱讀器的售價能夠日益降低,黑白的電子書閱讀器將近一步遭到淘汰。

 

而由於彩色螢幕的關係,閱讀器本身能做的事情會更多。例如,現在很多人就把iPad當成了遊戲機在使用。

 

從應用商城下載一些遊戲,作為閒暇時打發時間之用。

類似iPad的終端將不會僅是電子書閱讀器,而是個人休閒中心。

 

舉例:可能有人在iPad上有 30%的時間玩遊戲,30%時間讀電子書,20%時間上網,20%時間看電視�瘂v片。多重但又各自特殊的應用才是此類裝置的重心。

 

這也是為何iPad上內建的是應用商城,而不是書城。

而對於那些真正僅只是想讀書的人來說,iPad可能日漸不是他們想要的。

 

由於電子紙的技術日益成熟,僅攜帶一張薄薄的電子紙出門在路上可以看書的日子已經不太遠。

 

對於不需上網玩遊戲看影片的人來說,這就非常夠用而且確實是舒適的閱讀體驗。

電子書閱讀器,智慧型手機,類似iPad的個人娛樂中心,甚至是電子紙,電子書的閱讀終端將會非常多樣而同時並存,消費者依據自己需求購買不同終端。

 

而擁有內容的人將有福了,不論哪一種終端都需要一個書城或者應用商城。或許這會是某種意義的「內容為王」吧。

 

(總裁學苑網站: http://www.ceolearning.org/ )





御書房 







NASA用人術:打造你的夢幻團隊



原名:How NASA Builds Teams
作者:查爾斯.佩勒林(Charles J. Pellerin)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4月26日
頁數:309
導讀:黃祖強/總裁學苑總編輯


許多企管書會描述知名企業人物的軼事,例如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比爾.蓋玆(Bill Gates)等,然後再列出 N 項傑出領導人的成功要訣。

 

但這樣就能百分之百懂團隊經營嗎?

如同本書作者所說:根據他人的體驗所列出的各種要訣清單,其實很難應用,因為它們並不一致,哪一份要訣清單才正確呢?

本書所關心的是獲得基本原理,就像物理學那樣。

不是要訣,而是需要一套有條不紊的流程,才能有所幫助。

本書的內容源頭是從為了改善NASA技術團隊的溝通、績效與士氣而起。


前任NASA天文物理學部門主任佩勒林博士發展出的團隊建立方法,NASA用一個XY座標圖,畫出4種「個性星座」,根據不同的團隊文化和成員性格,採取對應的方法趨吉避凶。


這種量化方法的成效已經有實例可證,而且所需花費的時間和資源遠少於傳統方法。

如了解一個人到底是情感型領導者抑或邏輯型領導者,非常有幫助,你可以據此對他們提供他們能據以行動的資訊。


舉例而言,邏輯型領導者能夠果決、不動感情地對困難的人事問題採取行動;


反觀情感型領導者,需要很多的鼓勵與證據,才能處理人事問題。


因此領導者應學會更循序漸進地、更小心地引導情感型領導者處理困難的人事狀況。

「四面向法」(4-D System)(你可以在「
http://www.4-Dsystems.com」」網站上免費進行四面向評量),在過去五年當中,有效協助數百支NASA專案團隊、工程團隊和管理團隊提升績效,這些團隊的成員包括NASA最複雜計畫(例如太空梭、太空望遠鏡、火星機器人、登陸月球)的人員。

從以上對NASA團隊的測量工具思維發展出來的。領導者可以從本書的方法去了解團隊的隊型與特質,找到解決與調整之道,建立起真正高績效團隊。


(■ 更豐富的內容在總裁學苑網站,現免費試閱中,歡迎加入: http://www.ceolearning.org/gcf/join.php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