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雅頌★幸福心靈報




你是「做人的事」還是「做事的人」?





編按:「白目」是在服務業工作的大忌。


小則破壞顧客心情,大則斲傷企業競爭力。


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自今年1月起,將以「別做白目人」為題,分享他所見所思。想成為服務業的優質人才,非看不可。


服務業有兩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做事」跟「做人」。


到底我們是「做人的事」還是「做事的人」?


這是服務業層次高低最重要的關鍵。

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就是進行服務的人了解他是在「做人的事」。


兩者差別有多大?


我想講個小故事。

最近發生一件事,幾乎是從這個飯店開幕到現在,最讓我生氣的一次。


去年10月,有對日本夫婦慕名到我們飯店來住,對飯店設施提出非常詳細的建議,還把修正意見嚴謹寫成一封信寄給我,我非常感動,就回信表達感謝,另外寄了一張住宿券,希望他再回來住,看看我們改進的成果。

他在給我的回信中提到,他太太很會做日本的「手紙」,類似手工的信紙或包裝紙,在日本也擔任老師教學。


他很高興回到飯店,跟我們的員工或顧客分享。

去年11月,我知道他將再度造訪,趕快請公關幫他安排在館內辦活動。但開始前1小時,我問同事有多少人參加?


竟然只有2位房客,其餘4位是我們的員工!


而人這麼少的原因,是因為訂房部沒有好好跟當天房客說明,公關部也只當成例行活動,完全沒有想到對方付出多少、準備多久,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


當下,我非常生氣,把所有主管跟負責同事都叫來,徹徹底底罵了一頓。

為什麼要罵他們?


因為客人的熱心,還有之前與飯店的美好回憶,才促成今天的因緣,這都是人的心意。


然而,一旦放進組織裡,它卻變成每天的一件「事」。


其實我們經辦的同事都知道背後的故事,應該希望更多顧客來分享,讓感情不斷在其中交流,故事繼續下去。


但當大家把事情當成事情辦,故事就跟著結束了。


每個人都從「做人的事」變成「做事的人」時,一個高級的飯店服務業,也就變成20年前台灣的公家機關,這不是很可笑嗎?

「事」沒有回饋,「人」才有感情



有人或許會問:6個人參加跟600個人參加活動的差別在哪?


問題不是這個。


我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工作的原點是替人服務,我在意的是大家有沒有心意,能否莫忘初衷。


只要努力過,也許結果還是不好,沒有關係。

類似的情況可能每天都有,因為飯店365天、24小時有做不完的例行工作,這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但時時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有人在」,工作才不會讓人痛苦。


如果只是努力做「事」,「事」是沒有回饋的,最多只是把它做完。


人的感情不斷在組織中流動,你才會感受到溫暖。


何況,再routine的工作,當中也有很多趣味在。


像我們有個常客住在屏東,來過20多次,每次都開6小時車來。


如果check in時不去想他家在哪裡,就會把他當作一般客人,但如果知道他從這麼遠來,每次看到他都會高興好幾倍。

服務客人,不是服務主管


「手紙」活動一共兩天,第1天我發過脾氣後,第2天來了十幾個客人。


其實很簡單,我們只多做了一張大海報放在櫃臺旁,也打電話給第2天要來的客人,介紹這個活動。


後來我送這對日本夫婦離開,他們非常高興,不僅看到飯店設施的改善,也看到我們的心意,送了好幾幅作品留念,說明年還會再來。

只是,一個服務型企業絕不能只在總經理發脾氣時才知道如何服務,每個員工都必須意識到,工作的價值不是服務主管,而是服務客人。

正因為我們每天做的都是日常工作,更應時刻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都是「人」。


做服務業的人有這種觀念,並不是使自己更累,而是最好的指引,帶你走得更遠。


這是力量,不是負擔,才能推得你不斷向前追求卓越,它也是這個行業最基本的信念。

2個延伸思考:


1.如果你是主管,你的員工到底在服務你,還是客人?


你要怎麼避免員工出現這種問題?


你要怎麼溝通,讓員工知道要照顧客人而不是照顧你?

2.如果你是員工,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良性循環?


有時「想做好」的念頭會被主管或公司抹煞,該怎麼辦?


如果公司明明是服務業,卻沒有很好的想法,該不該考慮換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專案開發ㄚ清 的頭像
    專案開發ㄚ清

    ㄚ清房地產物業專業整合服務網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