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ment in My Life】世界冠軍麵包師傅 吳寶春
麵包師傅。
於2010年3月,以驚豔國際的技術手法、及富有創意的「米釀荔香」特色麵包,擊敗世界各國好手,奪下第一屆世界麵包大師(Master Baker 2010)金牌。
直到那天,我才知道,要做出好吃的麵包,不只是學習正確的技術或配方,還要學習擁有一顆熱愛麵包的心。
大概30歲左右,我第一次到日本,去觀摩當地的麵包烘焙大展,看到有個師傅正在製作法國麵包,當時我早已知道法國麵包的做法了,所以沒放在心上。
不過,才剛離開,突然聽到背後有兩個人大聲驚呼「超好吃耶!」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決定回去嘗嘗看。
咬了一口,我真的愣住了。
濃郁的麥香、酥脆的表皮,還有吞嚥之後產生的回甘,和台灣鬆軟又咬不斷的法國麵包,口感完全不同。直到回國之後,我依然念念不忘,於是開始嘗試想要做出同樣口感的麵包。
無奈技術還不到家,也不知道材料和配方,完全無法重現當時的味道。
因此,我決定再去日本,重新找師傅學習如何製作法國麵包。
開始接觸日本式的麵包製法、也求教於日本師傅,對我而言是一場麵包革命。我必須拋棄過去十幾年的方式,重新學習完全不同的做法。
雖然我知道新方法是好的、是正確的,可是這就跟試圖改造自己一樣,一旦養成某種個性,之後就很難改變。
所以我必須不斷說服自己擺脫過去錯誤的方式,必須一直練習揉麵團的手法,必須努力找出我不會的問題⋯⋯。
只有如此,才能一步一步地累積、突破,到最後完全信任自己的技術。
拜師求藝那段期間,更讓我敬佩的是日本師傅對於學習的態度,以及對於麵包的熱情。日本人在學習時,都是帶著一種朝聖的心態,把自己歸零,虛心受教。
學成之後,會夜以繼日地練習,對完美近乎執著,不忽略每個細節,務必讓「對」的感覺成為身體的一部分。
等到熟練後,還會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超越原先的做法。
這些過程,我在台灣師傅身上都看不到,或許也能夠解釋為什麼許多台灣師傅到了四、五十歲時,時常被時勢所逼退,變得沒有身價。
我告訴自己,要追求極致的完美,每顆麵包要盡心盡力地做到最好。
每次想起日本師傅那種奮不顧身的學習、求知若渴的態度,還有每個晚上一千次、一萬次的實驗和調整,我才真正能夠體會「盡心盡力」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
即便已經在世界的舞台綻放光芒,我還是會不斷地告訴自己,永遠要保持對麵包的這份「愛」。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7月號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