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策略性離職管理怎麼做?
|
走過金融海嘯衝擊造成的谷底,隨著景氣翻轉,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近逼10%,2011年預期也將有超過4%的成長率。
許多企業紛紛透露即將在2011年為員工加薪的好消息,在在牽動了人才驛動的心,想要另覓新枝好棲息。
【文/呂玉娟】
走過金融海嘯衝擊造成的谷底,隨著景氣翻轉,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近逼10%,2011年預期也將有超過4%的成長率。
許多企業紛紛透露即將在2011年為員工加薪的好消息,在在牽動了人才驛動的心,想要另覓新枝好棲息。加上農曆過年剛領完年終獎金,更是人才轉換工作的高峰期。
適當的離職率對企業的發展與成長並非壞事,就像人的身體必須有健康的新陳代謝,建康的離職率是維持組織創新動能的重要機制。
不過如果一旦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企業的大失血,就可能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如何建構人才流動的預測系統,建立離職管理程序,從人才的去留中持續改善企業的制度與文化,是企業必修課題。
員工離職造成的四大成本
如何做好策略性的離職管理?
韜睿惠悅台灣分公司人才與獎酬諮詢總經理魏美蓉表示,無論是企業員工是屬於自願性或非自願性離職,企業都必須付出以下的成本,包括:
1.招募成本:尤其是離職人員的層級越高,企業需付出的招募成本越高,高階人才甚至需要動用到獵人頭公司;一般的人才招募如上104或1111等人力銀行等,每種招募管道都要付出時間與金錢的成本。
2.生產力下降:當一位人員決定要離職,很明顯地可以發現他的生產力一定會下降的情況,當一位員工在思索要不要提辭呈時,他的生產力已開始下降,一直到決定離職,提出辭呈,與主管面談後,這段期間可能更加無心於工作,而當離職訊息公告週知之後,同事打電話詢問及相約請吃飯等,這段期間的生產力一定會是下降的;
此外,一個人的離職也可能會牽動週遭同事的情緒,甚至對其他人的生產力造成影響。 3.訓練成本:透過招募找到新人進到公司之後,必須予以培訓,才能夠為公司所用並創造績效、融入企業文化,這段期間勢必要花費企業相當時間與金錢成本。
4.隱性成本:主管投入遴選人才所花費時間與精神的隱性成本。
基於以上四大成本,離職率偏高的企業在發展上將會遭遇困境,根據調查顯示,企業任用新人,即使是具有高潛能的新人,第一年的訓練成本與員工生產力相比,企業一定處於虧損狀態;
第二年高潛力的員工所創造的績效相較於企業教育訓練的成本,有可能達到損益平衡,必須要在第三年才有利潤產生。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1年2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
|
|
專案開發ㄚ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