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送禮在平時,並會挑時間
台灣人講關係、套交情,都離不開「禮」字,「禮」成了搞好關係的最佳物品,送禮給朋友,不外乎想搞好關係,而搞好關係,不外乎是為了自己生活在這個社會上的「便」與「達」,也是生存在這個社會上求人辦事所必須的。
送禮大有學問,關鍵是要會送。
陳先生有一次開車去看朋友,心想離開朋友家的時候才把禮物從車上拿下來。
於是,他空著兩手就進了朋友家,大家寒暄一番,時近中午,朋友沒有留他的意思。
陳先生起身告辭,說:「我買了一些東西放在車上,我去拿下來。」
朋友一聽,馬上說:「今天中午怎麼能走呢?就在我這裡吃個飯吧。」
朋友的妻子也立刻轉身去了廚房。
那次以後,陳先生算明白了一個道理,拜訪朋友,採用「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的策略,先把禮物一放,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只要有禮在,包准做事一路通。
(1)送禮是辦事的交際藝術
「禮」在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中起到了良好的潤滑作用。
日本產品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重要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
日本人做生意確實想得很周到,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
小禮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在如今的商業社會,往往是「利」、「禮」相關,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
同樣的道理,你在送禮求人辦事時,送禮的功夫如果能像日本人一樣到家,不顯山露水卻能打動人心,就能把要辦的事輕鬆地給辦了。
送禮其實是一種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
例如,一些大公司在電腦裡有專門的紀錄,對一些主要公司、主要關係人物的身分、地位以及愛好、生日日期都有建檔,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為,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商業地位。
人們都講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在求人辦事時更講究送禮。
送禮是表現心意的一種形式,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在台灣早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
(2)禮,要送在平時
關係,需要經常維護,朋友之間也要常走動,關係才不會斷。
帶份禮是最好不過的方式,朋友會說你太客氣了,說你不當我是朋友,告訴你下回千萬別帶東西。
你要真聽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朋友心裡很高興,證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你常想著他。
理由很簡單,你重視他、夠朋友,表現在禮上,看得見、摸得著。
所以他一定會高興,並且在適當時候給你回報。
禮,要送在平時,可謂「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有些人覺得求人辦事是一種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松式的感情投資?
其實,運用「送」的方法求人,切不可爭急近利,完全可以把「送」作為求人辦事的人情鋪墊。
送禮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個送禮法,或什麼時候送去,這裡面大有學問。
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去,對方一定會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從未拜託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其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
他肯定會記著你,一旦有事相求就會竭盡全力幫你。
「無事不登三寶殿」,當你有事的時候,才想起某某朋友可以幫上忙,往往會犯大禮不解近憂的錯誤。
即使你想提上大包小包的東西,人家也未必會給你這個方便。
朋友維繫關係,功在平時,這樣,朋友之間才可能有求必應。
常常有這樣的說法:「你瞧這人,用得著的時候才想起我。」
這說的就是平時不送禮,有事求人了再去送禮。
禮要用在用不著朋友的時候,才能盡顯威力。
送禮要送在平時,要知道,好的人際關係才是求人成功的基礎,但好關係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積累。
有了「鐵」關係墊底,何愁求助無門?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