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金錢成為主流價值時,生活將變成一本空洞乏味的書。
請點選圖片可閱聽課程。
課程內容:
1. 七大策略風險
财 新計畫失敗
财 顧客偏好改變
财 產業升級
财 競爭對手的強力挑戰
财 公司品牌退燒
财 無利可圖
财 業績停滯
2. 化風險為成長
摘要:
企業有四大經營風險,第一,是災害風險,像是火災、水災、地震、颱風…,這類的風險,可以透過參加產物保險等方式加以控管;第二,是金融風險,像是匯率、利率變動、股市下跌…,這類的風險,可以透過購買期貨、選擇權等避險工具加以控管;第三,是營運風險,這類的風險,須要日常謹慎經營,擬定計畫,確切執行,並透過協商談判,才能加以控管;第四,是策略風險,也就是本課程要談的七大策略風險,這是對企業最具殺傷力的風險,但只要能夠對策略風險有所準備,就會發現,我們往往能把這些潛在的風險,轉化成企業前進的動力。
第一是新計畫失敗的風險,推出新計畫往往是零和遊戲,即使計畫的90%順利進行,但最後功虧一簣仍然會宣告失敗,許多新計畫都是從公司撥出大筆預算,甚至於犧牲了巨大的機會成本來做的,但是這些新計畫所採用的新科技有可能有缺陷,或者是參與計畫的人員對計畫過渡樂觀,都會導致新計畫失敗的風險,另外,也可能由於市場對新計畫的反應不如預期,原先的需求預估根本就想錯了。因此,務必謹慎、務實地評估新計畫的成功機率究竟有多大?並盡一切的力量,讓新計畫成功的機率變大。只要團隊能確實投入心力,在不超過預算的條件下及時完成計畫,要讓新計畫成功的機率提高,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以豐田汽車來做說明:
财 因應能源日漸短缺,豐田汽車在1990年代計畫創造出一款極度省油的新世代汽車—Prius。這項計畫的目標非常遠大,將降低汽車一倍的油耗,因此只有年輕、有想像力的工程師感興趣。事實上,豐田的許多競爭對手都曾嘗試類似的想法,但最後皆宣告失敗,豐田很清楚,成功的機率不到10%。豐田測試了80多種引擎、20多種變速系統、並評估了7種不同款式的外型,最終才拍板定案。豐田結合供應鍊伙伴一起研發,並將研發出來的科技授權給其他汽車製造商,用來創造收入。最後豐田成功地推出油電混合車Prius,並在2005年達到10萬5千量的銷售量,預計2010年達到100萬輛的銷售量。
(請參考新局企管網EZ有聲課「突破企業經營的策略風險」)
在台灣有將近60%以上的錯誤是企劃階段發生的,有15%於設計及建置階段發生,有25%於運用階段發生。
這個比例並沒有學術的根據,但是我們的重點是要呈現出多數企業容易犯下的錯誤,不少公司在導入CRM的時候,常常花了太多時間於系統設計及建置階段,對於影響CRM成功最顯著的企劃階段則顯得投入太少;此外,於系統導入後,大家就以為大功已經告成,事實上CRM系統是需要持續進行微調及改進的,否則不可能達成顧客獲利(Customer Profitability)的最終目標。
顧客關係管理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策略,期望經由組織及流程與顧客策略的有效連結,藉以提升顧客的忠誠度,最終創造出企業的獲利,CRM軟體工具只是支持公司與顧客建立良好關係的工具,可是有人卻誤將手段變目的。
因此,首要之務是要確認公司的顧客策略,那些是值得我們投資的關鍵顧客?公司應該與關鍵顧客建立何種關係?如何讓低獲利顧客也能創造出價值?如何放棄不具吸引力的顧客族群呢?如果沒有搞清楚自己的顧客策略,以及顧客關係管理的現況,就不明就理地開始規劃CRM系統是相當危險的,很容易被軟體供應商牽著鼻子走,結果導入的是不合身的軟體系統。
在十倍速時代,速度代表競爭力,但是絕對不能因為速度而影響公司的決策品質。許多企業主管於採購CRM軟體時,顯得過於急躁,他們給予CRM專案團隊評估軟體廠商的時間過於短促,以至於在系統需求不甚清楚,同時對於供應商背景亦不甚瞭解的情況下,犯下錯誤的第一步,顧客策略及系統需求不清楚,所開的規格就很容易模擬兩可,或者不符合顧客策略及使用者期望,而惡質的供應商更會利用導入廠商對CRM的不專業,欺騙他們,賣給他們不合用的軟體,甚至於合約簽定之後,運用合約有瑕疵的規範來進行偷工減料,不懂得自我保護的企業注定是要吃大虧的,有時候表面上是用最低的價格,賣到價廉物美的CRM軟體,結果於實際使用時才發現服務流程規劃錯誤、顧客資料取得緩慢、報表不準確等種種問題。
花時間於規劃階段徹底瞭解CRM及供應商的本質是必要的,因為系統以合用為原則,不是技術越先進、越複雜為原則,此外,CRM系統所影響的範圍不僅局限於與顧客接觸的流程,故於投資CRM之前,有時內部組織結構、流程及系統也得配合進行調整,否則CRM系統依然無法發揮實際的效益。
所以不要輕易相信CRM廠商天花亂墜式的宣傳手法,導入系統應該自己親身去印證,親自去體驗實務運作的情境。
由於CRM軟體的發展多元、種類繁多,所以每家廠商所發展出來的CRM工具是各具特色,有的偏重於銷售自動化管理,有的專精於一對一行銷,有的可促進服務的流暢性,各別有其適用的狀況。導入系統絕對不可以偏概全,才不會選擇錯誤的功能與廠商,選擇廠商還要留意這家公司是否真的有CRM的導入經驗,有的CRM廠商是從硬體廠商轉型而成,其規模雖大,但其實組織內懂CRM的人並不多,其導入的實務經驗也嚴重不足,如果不仔細進行審查及考驗,很容易被廠商設計的假相所蒙蔽。
(免費閱聽新局企管網EZ有聲課「成功授權」)
旺旺集團入主中國時報跟中國電視的消息,震撼了各界,很多自以為很懂媒體的人都反應「蔡董頭殼壞了,現在搞報紙怎會賺?」如果這個理論可以成立,蘋果日報就不會存在了,所以答案是「事在人為」,一樣是報紙,得看是誰在搞?要是有一天「中國時報」變成「旺旺日報」,大家就知道「誰厲害」了!
【什麼都可以賺,但要看是誰在做】
1995年台塑集團買下虧損28億元的「台灣日報」,買下後「繼續」虧了8億,後來看破才「認賠關店」;很多事後孔明都笑老王「做報紙哪可能賺錢?」這句話我非常不同意,任何生意都是「看人做」,不然「蘋果日報」怎麼會賺?
我經常聽到老闆說這樣的風涼話「我做這個不可能賺的啦!」奇怪?既然不可能賺,那你為何要做?你是在炫耀自己「有錢不怕虧」吧?
我「私底下」問了許多中國時報的高階主管:「你來當老闆,中國時報可以賺錢嗎?」幾乎每個都跟我肯定的說「當然可以!」真好笑!那麼余老闆為何不找你幹?是你臭屁?還是老闆無能?
為何有企管之神封號的老王也經營不了「台灣日報」?要說答案之前,先告訴你老王的台朔汽車也慘賠80億,所以「台灣日報」還算是小賠而已啦!
【老人當然玩的是老把戲】
我常評估一些失敗的企業如何「轉虧為盈」,關鍵在於能否「歸零思考」?因為你老是在現有的架構下「打轉」,你會越陷越深,甚至糾纏在一起而無法脫困,畢竟他們現在會虧損,就是有毒瘤四處流竄造成,你卻想跟他們「和平共處」,太天真了,你不怕自己也被搞臭搞爛ㄚ?
如果這是一家新事業,你會怎麼做?也就是「歸零思考」的原則,最好不需要考慮現在的「麻煩」,反正就是全部資遣,然後重新聘用,那麼這就是「換血」,以一個新公司的模式重新開始,當然可以「乾乾淨淨、清清白白」。
如果選擇性的資遣,這一定得罪人,況且「老企業」都難免會有包袱,除了讓每一個人「天蠶再變」,否則都會是「老心態」,是玩不出「新把戲」的。
【自以為是,當然樣樣都不是】
「報紙可不可以不要當成報紙?」誰說報紙就得是那樣經營的?學校?的嗎?我最不想聽到的是「報紙不是這樣幹的」,或是「你真外行,哪有人這樣搞報紙的?」如果每一個人都照教授?的那一套「標準模式」辦報紙,這樣的報紙有何「市場區隔」?
蘋果日報來台灣上市後為何可以「打敗」台灣一些「各據山頭」的大報紙?因為他們有過去台灣看不到的「內容」,就是這麼簡單,台灣那些在大學教授媒體知識的專家們為何沒有「先知」?
沒有不能做的事業,就看是誰在做?我再說一次「報紙為何一定是報紙?」像是我寫的書,我從來就不當成書在賣,那是我的宣傳品,也是我的自我推荐信,我是靠文章讓人家很快認識我,然後我們可以「共襄大業」,那才是我要的「主軸」,所以人家吃麵,你不要喊「燒」,人家是看上「賣麵的女兒」啦!
留言列表